范文一:《少年爱因斯坦》课文全解.doc
《少年爱因斯坦》课文全解
【重点难点点拨】
一、需掌握字的读音
僻(pì) 棕(zōng) 暇(xiá)
涓(juān) 钝(dùn) 怡(yí) 怯(qiè) 腼腆(miǎn tiǎn) 遏(è) 烁(shu?) 脊(jǐ) 二、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沉静:(性格、心情、神色)安静;平静。 孤僻:孤独怪僻。
匀称:均匀。
修养:指养成的正确的对人处事的态度。 闲暇:空闲。
早慧:心智发育比平常人要早。
旋律: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
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幽静:幽雅寂静。
灵巧:灵活而巧妙。
迟缓:缓慢。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
充斥:充满。
狂热:一时所激起的极度热情。
羞怯:羞涩胆怯。
腼腆:害羞,举止不自然。
呆板:死板、不灵活。
闪烁:(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肯说明确。 畅游:畅快尽情地游览。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不解之缘:难以分开的缘故。
与众不同:与别人不一样。
爱不释手:因喜欢而不舍得。
超乎寻常:超过一般。
怡然自得:形容喜悦。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
雄心: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世界,完全脱离实际。 流连忘返:留恋佳境,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 五、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著名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00
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苏黎
世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及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1913年回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
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治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还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对宇宙学说也有贡献。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著有《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根据广义相对论对于宇宙所作的考察》等。
六、文章思路、主旨
以时间为序,将爱因斯坦少年时成长的几个小故事串连成文,揭示了积极、自主地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有利的道理。
七、文章结构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简介小爱因斯坦的智力令人担忧。
第二部分(5,33),叙述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第一层(5,12),幼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音乐天赋。
第二层(13,18),幼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三层(19,20),少年爱因斯坦的正义感。
第四层(21,24),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
33),少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科学天赋。 第五层(25,
八、课后习题解答
(一)本题旨在引导大家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五岁时,因为愿意慢慢独自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显得反应迟钝。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十二岁时,已能独自证明数学定理。以上事例,只要能够说出任何一件即可。
2(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二)本题旨在引导大家领会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这两个句子在课文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 1(在这期间,使少年爱因斯坦头脑大放异彩的,不仅有他自身的力量,还有一种外来的因素。
2(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叔叔每次来都给他讲讲代数和几何。
(三)本题旨在引导大家领会描写眼睛对表现一个人的心灵的作用。 1(小阿尔伯特长得很不匀称,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因此家人担心他是低能儿,但“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又给人以希望:还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2(“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这里写出了这个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
3(一个叫塔尔梅的大学生见到小阿尔伯特“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时,就断定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果然,小阿尔伯特对大学生所教的物理学表现了不可遏止的热情。
(四)本题是开放题,可进行讨论或者辩论,不求一致的答案。
范文二:8.《少年爱因斯坦》课文全解.doc
8.《少年爱因斯坦》
【重点难点点拨】
一、需掌握字的读音
僻(pì) 棕(zōng) 暇(xiá)
涓(juān) 钝(dùn) 怡(yí) 怯(qiè) 腼腆(miǎn tiǎn) 遏(è) 烁(shuò) 脊(jǐ) 二、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沉静:(性格、心情、神色)安静;平静。 孤僻:孤独怪僻。
匀称:均匀。
修养:指养成的正确的对人处事的态度。 闲暇:空闲。
早慧:心智发育比平常人要早。
旋律: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
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幽静:幽雅寂静。
灵巧:灵活而巧妙。
迟缓:缓慢。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
充斥:充满。
狂热:一时所激起的极度热情。
羞怯:羞涩胆怯。
腼腆:害羞,举止不自然。
呆板:死板、不灵活。
闪烁:(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肯说明确。 畅游:畅快尽情地游览。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不解之缘:难以分开的缘故。
与众不同:与别人不一样。
爱不释手:因喜欢而不舍得。
超乎寻常:超过一般。
怡然自得:形容喜悦。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
雄心: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世界,完全脱离实际。
流连忘返:留恋佳境,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
五、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著名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苏黎世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及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1913年回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治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还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对宇宙学说也有贡献。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著有《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根据广义相对论对于宇宙所作的考察》等。
六、文章思路、主旨
以时间为序,将爱因斯坦少年时成长的几个小故事串连成文,揭示了积极、自主地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有利的道理。
七、文章结构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简介小爱因斯坦的智力令人担忧。
第二部分(5,33),叙述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第一层(5,12),幼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音乐天赋。
第二层(13,18),幼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三层(19,20),少年爱因斯坦的正义感。
第四层(21,24),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
第五层(25,33),少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科学天赋。
八、课后习题解答
(一)本题旨在引导大家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五岁时,因为愿意慢慢独自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
时显得反应迟钝。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十二岁时,已能独自证明数学定理。以上事例,只要能够说出任何一件即可。
2(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二)本题旨在引导大家领会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这两个句子在课文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
1(在这期间,使少年爱因斯坦头脑大放异彩的,不仅有他自身的力量,还有一种外来的因素。
2(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叔叔每次来都给他讲讲代数和几何。
(三)本题旨在引导大家领会描写眼睛对表现一个人的心灵的作用。
1(小阿尔伯特长得很不匀称,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因此家人担心他是低能儿,但“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又给人以希望:还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2(“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这里写出了这个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
3(一个叫塔尔梅的大学生见到小阿尔伯特“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时,就断定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果然,小阿尔伯特对大学生所教的物理学表现了不可遏止的热情。
(四)本题是开放题,可进行讨论或者辩论,不求一致的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孤僻( ) 脊梁( ) 爱不释手( )
遏止( ) 呆板( ) 多姿多彩( )
2(如醉如 chī( ) zōng色( )
juān juān( )( )细流 早huì( )
二、选词填空( )
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叔叔每次来都给他讲讲代数和几何。那由奇妙的阿拉伯数字组成的什么式子,竟是大名鼎鼎的定理。阿尔伯特惊奇了。___________________说这还不足以鼓励小孩子的好奇心,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次他说出了下面几句话,这个小子简直坐不住了。
A(如果……就 B(如果……那么
C(假使……才 D(因为……所以
三、解释下面的词语
1(不解之缘
2(跃跃欲试
3(流连忘返
4(井然有序
四、仿照下列的比喻句,再写一段话
这些书像一幅多彩的画卷,把一个井然有序的自然界展现在他的面前。
五、用下列词语连成一段话(用得越多越好)
怡然自得 闪烁 深奥
展现 大放异彩 跃跃欲试
六、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我从六岁起就跟人学小提琴,……我真正开始懂音乐还是在我十三岁左右,我爱上了莫扎特奏鸣曲之后的事。”有一次,爱因斯坦这样回顾往事。
在他十三岁那年,他又爱上了几何学和康德哲学。因为欧几里得几何的清晰性和可靠性使他激动不已。此外,当他读完了《纯粹理性批判》,康德又成了他最喜爱的哲学家。
从此以后,科学、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便成了支撑他一生的三大支柱,成了他的血和肉。
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而对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少提到,尤其是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几乎根本就没有触及、发掘。这对美学界、科学界和教育界认识爱因斯坦,都是一大憾事。实际上,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的关系,至少有两重意义: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加深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在所有的艺术中,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对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他尤其酷爱。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巴赫有何见解,爱因斯坦则回答说,关于巴赫的作品和生平,我们只有聆听它,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是发什么议论~
爱因斯坦几乎每天都要拉他心爱的小提琴。在他紧张思索光量子假说或广义相对论的日子里,每当他遇到了困难,他就放下笔,拿起琴弓。那优美、和谐、充满了想像力的旋律,有助于他对物理学的深思,引导他在数学王国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对他的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音乐往往起了催化作用。在古典音乐的气氛中,人类精神最美丽的花朵之一——理论物理学的思路,如处于春日阳光和雨露之中。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有造诣的小提琴家,而且还能弹一手好钢琴。最意味深长的动人情景是,他常常同普朗克在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弹钢琴者是量子论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者,则是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科
学两大支柱。在科学上,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和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乐曲。在这两位理论物理学大师的心目中,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互补的,是精神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反之亦然。
除音乐外,爱因斯坦还推崇文学。他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萧伯纳的作品。在他青年时代,他常常同友人在一起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大家知道,高斯是十八、十九世纪的德国伟大数学家,可是在爱因斯坦心目中,陀思妥也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听听他的自白吧:“陀思妥也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
对于爱因斯坦,文学艺术的作用决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恰如他献身于物理学一样,乃是出于精神生命的需要。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爱因斯坦写道:“我从来就不把安逸和享乐看成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真。……要不是全神贯注于那个在艺术和科学研究领域永远也达不到的对象,那么人生在我看来就是空虚的。”
在他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们是两个闪闪发光、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的金币,而是因为它们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从事艺术和科学的最大乐趣不是占有,而是不断地追求。……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是相通的,还在于两者均要以丰富的想像力为心理背景。倘若没有诗人般的想像力,爱因斯坦怎能以惊人的洞察力阐明相对性原理,他自己就一再强调:“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艺术的想像力,往往会刺激科学所必需的想像力。我想,这也是爱因斯坦左脚踏在科学世界,右脚踏在艺术世界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我常常听到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贡献出一个爱因斯坦,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高超的数学、物理知识外,还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其中艺术素养便是一大因素。如果爱因斯坦对艺术的美无动于衷,人们有充分理由可以怀疑他心中是否能树立起科学(真理)的美学标准。而没有这种标准,他就难以在科学上做出划时代的贡献。
音乐、绘画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积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1(试说说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组织材料、阐述事理的以及全文是按怎样的结构来行文的。
2(谈谈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真正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会极力推崇艺术的美。
(2)“爱因斯坦左脚踏在科学世界,右脚踏在艺术世界。”
3(你对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萧伯纳的作品有哪些了解,
4(就全文来看,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的关系至少有哪两重意义,
5(从最后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二)尼古拉?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在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耳城。18岁时,他到了波兰旧都克拉科。当时的波兰处于文化生活极繁荣的文艺复兴时期,克拉科也成为当时欧洲文化中心之一。有许多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集中在那里。科学和文化的活动中心是克拉科大学。哥白尼就进了这个大学学艺术和数学。1495年,他23岁时,又到当时欧洲的工商业和艺术科学的中心意大利,进波伦尼亚大学学天文。后来又转入其他大学学医学、法律和神学。他在意大利留学9年,学习的内容很广博,但是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天文学。
1(这一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哥白尼哪些方面的情况,
2(从本段中找出哥白尼学习生活特点的句子。
3(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哥白尼处在什么样的时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5(本段文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
一、1(pì jǐ shì è dāi cǎi 2(痴 棕 涓涓 慧
二、B
三、四、五、略
六、(一)1(本文按照“爱因斯坦推崇音乐—推崇文学—爱因斯坦论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来组织材料、阐述事理。全文是按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来行文的。2((1)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互补的,是精神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方面。(2)爱因斯坦对音乐有造诣,推崇文学,对艺术执著追求;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3(莎士比亚,英国著名剧作家,作家;歌德、海涅,德国著名诗人;陀思妥也夫斯基,俄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英国著名作家。4(一层意义: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另一层意义:加深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5(从所受启发谈即可:如做全面发展的人、要有想像力以及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等。(二)1(主要介绍了哥白尼出生的时间、地点和学习生活情况。2(这些句子是:(1)是在“当时欧洲文化中心”、“工商业和艺术科学的中心”学习;(2)“学习的内容很广博”;(3)“最感兴趣的还是天文学”。3(哥白尼处在文化生活极其繁荣的文艺复兴时代。它说明哥白尼是伟大时代哺育出来的科学“巨人”。4(哥白尼的生平简介。5((1)按时间顺序介绍,脉络清晰;(2)突出“18岁”和“23岁”两个重点,详略得体;(3)文字简洁。
范文三:8少年爱因斯坦
8. 少年爱因斯坦
教学设想(学情预估)
《少年爱因斯坦》是安排在人物传记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本文篇幅较长,文章语言也自然平实,因此,学生对文章较为喜欢。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去把握文中爱因斯坦的具体典型事例,去归纳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学习特点,品味画眼睛的好处。 教学目标:
1. 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2. 领会描写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
教学重点:根据事例归纳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学习特点以及画眼睛的作用。
教学难点:描写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
[学法点悟]
学习本文,可以采取“略读”的方法。“略读”是指快速浏览的读。略读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越是“略读”越能筛选捕捉到文章最主要的信息。阅读时要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充分发挥人的直觉思维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少年爱因斯坦的故事。然后,分组讨论交流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一——“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1. 猜一猜:他是谁?
节假日,在狭窄的街道上,人们常常见到一个满脸胡子,衣着不整,流浪汉一般的人,一手推婴儿车,一手拿着一本书,聚精会神的阅读,有时还停下来,把书放到婴儿车里,掏出笔和纸写点什么。
2.由学生讲述有关爱因斯坦的一个小故事。
3.引入课题,请学生简介爱因斯坦,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二.检查预习,弄懂字词
1.轮读生字词,让学生判断对错。
2.正音,齐读。
3.自由读读记记,记忆字音字形。
4.请学生选择个别词语解词释义。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步骤1:课件出示问题。
(1).你对少年爱因斯坦做的哪件事印象最深?(例:六岁时,他要求拉小提琴。)
(2).讨论: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的哪些优秀品质?从哪些语句看出来?(例:充满好奇,第13段:父亲给??)
(3).画眼睛:哪些地方描写了爱因斯坦的眼睛?体会一下作用。(例:先找语段、句子,再体会,如从“忽闪”看出小爱因斯坦机灵、聪明。)
(4).评委组:从用词准确、答案中肯、表达充分、组织语言等评分。
步骤2:教师按座位让学生分成四组,让每组学生选定内容自学且交流。
步骤3:汇报交流,评价打分。
教师提出建议:(1)每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成员可补充,其他小组随后也可补充(作为加分的渠道),要求全体学生擦亮眼睛看文本,竖起耳朵听答案。(2)评价组学生评分,全体学生作为大众评委,最终确定得分。
四.品味语言,精析文本
体会画眼睛的作用
1.(第3自然段)
“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那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呀。
2.(第7自然段)
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着呢。从那变化的眼神和表情中,显然被其中的音乐陶醉了。难道他理解了吗?
3.(第13自然段)
“他爱不释手,把盘子转过来调过去,可那根针仍然指北。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
4.(第22自然段)
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12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教师点拨:从动词、形容词等描写眼睛的词去品出其中的含义,并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
五.质疑感悟,畅谈收获
附板书设计: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评分
加分
总分
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心
爱读书
少年爱因斯坦 爱思考
( 教师板书) 爱提问
爱钻研
(学生板书)
范文四:8少年爱因斯坦
8少年爱因斯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2、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3、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4、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其他事迹。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课文
初步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了解他勤学好问勤于思考 的优秀学习品质。
1.)“略读”指导
“略读”是指大致的读。略读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 阅读时要快速捕捉信息,充分发挥人的直觉思维的作用,初步把握 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读
1.请同学给生字注音:
孤僻( ) 腼腆( ) 遏( )止
涓涓( )细流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少年爱因斯坦的故事。一人讲一个即可,可按年龄段划分。 课文提供的材料有:
(1) 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
(2) 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
(3) 五岁时,因为愿意慢慢独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反应迟钝
(4) 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
(5) 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
(6) 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
(7) 十二岁时,已能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3.小组讨论交流。
(1)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了解: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这些优秀学习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门)从文中找出表现少年爱因斯坦优秀学习品质的文字,读一读,议一议。
4.请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不甚理解的问题。
启发:可从多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如对句中词语的理解,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对写法方面的疑惑之处等等,均可提出疑问。
估计学生会遇到的问题:
门)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例:“我的小宝贝,你听懂了吗?瞧你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像个大教授似的,你怎么不说话呀……”
参考: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文中形容很认真。
(2)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
参考:句中的“有点毛病”并非真的生理疾病,而是指爱因斯坦对音乐的早慧,观察周围事物
的细心非同龄人可比,这正反映了他从小就具有优秀的学习品质。
3)文中多处描写了爱因斯坦的眼睛,这对表现人物起什么作用?
①同桌合作,快速找出文中描写少年爱因斯坦的眼睛的文字。
②读读,议议,体会“画眼睛”在文中的作用。
③班级交流(结合“思考与练习三”)。
参考:“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是光彩,又给人以希望:他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
“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看着这双眼睛,可以判定,小阿尔伯特夫生睿智,是一个不寻常的少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反映人物性格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5.知识迁移。
投影或印发讲义
内容:文学作品中“画眼睛”的成功体例。
例:一个晴朗的早晨,公路上车水马龙,有两辆自行车相撞了。两位主人同时摔倒,又同时爬了起来,用充满埋怨但又含着一丝谅解的目光望着对方。那目光一接触,又立即触电般地闪开,两位主人再次跨上车向着不同的方向骑去——既没有响雷般的令人厌恶的争吵,也没有亲切的令人欣慰的道歉。一切,就在那含蓄的目光的交流中悄悄结束了。
点评:这段文字着力描写了两位车主人骑车相撞时彼此相对而又迅速离开的目光。这目光是含蓄的,充满埋怨又含有一丝谅解,反映出车主人复杂的。动理活动。“一切就在那含蓄的目光的交流中悄悄结束了”,表明两位车主人都很宽容大度,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启发:“画眼睛”是肖像描写的重要方法之一,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同学们在阅读时要多加体会,并在自己习作时恰当运用。
(三)课堂小结
清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要点概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范文五:少年爱因斯坦教案
8.少年爱因斯坦
王滨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
理解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作用,特别是“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难点 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据说爱因斯坦小时候在七岁以前还没有学会说话~而他说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抱怨牛奶太热了~目瞪口呆的父母问他为什么以前一直不开口说话~谁料这个小天才回答:“因为~以前的一切都没有什么问题呀:”
那么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他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呢,今天我们就来自读一篇文章《少年爱因斯坦》
,二,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加入美国籍。他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因为他在物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自读指导
1在小组内通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初步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了解他勤学好问勤于思考的优秀学习品质。
3找出文章中自己认为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句~并说出其特点及作用 。 ,四,自读反馈。
1请同学给生字注音以及体会词语的含义
孤僻pì 匀称 chèn 闲暇xiá 沉浸jìn 遏è止 泛滥làn
性格腼腆miǎntiǎn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严肃的态度。,此处无贬义,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井然有序:形容安排、布局整齐有条理。井然:形容整齐的样子。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如醉如痴:形容入迷忘我的样子。
雄心勃勃:满怀远大理想和抱负而精神旺盛的样子。
肃然起敬:形容听到、看到或想到某一感人的事迹后出现的恭敬钦佩的态度和心情。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少年爱因斯坦的故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描绘。
主要内容提示:
,1,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
,2,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
,3,五岁时~因为愿意慢慢独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反应迟钝,
,4,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
,5,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
,6,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
,7,十二岁~已能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第2课时
,一,小组讨论交流。
1根据全文的内容~分析体会小爱因斯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较高的音乐天赋:有一次~母亲弹琴的时候~三岁的爱因斯坦听得十
分入神~六岁的时候~便要求拉小提琴~从此~心爱的小提琴便伴随了他的一生。
?善于独立思考:四五岁时~一个袖珍罗盘把他迷住了~他感到~罗盘里面一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
?有正义感:十岁时~他十分反感暴力专制制度。
?勤学好问:经常向大学生提问,爱看插图丰富的自然科学丛书,为证明一个著名定理~他将自己关在房子里~花了整整三周时间,读一本欧几里得平面几何学读得如醉如痴~对科学和真理充满了好奇心。
2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提示: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这些优秀学习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3本文在语言的使用上很注意准确和形象性~根据大屏幕的提示~体会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我的小宝贝~你听懂了吗,瞧你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像个大教授似的~你怎么不说话呀……”
提示:这句话中用“一本正经”形容三岁的阿尔伯特听音乐时的认真样子。
?当他的同班同学还在全等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的时候~他已在微积分的大海中畅游了
提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爱因斯坦少年时就极富科学天赋。
?他独自关在屋子里~双手支在桌子上。
提示:加点词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爱因斯坦专注思考的样子。
?他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小书桌前~……三周过去~他终于证明出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提示:“一动不动”表现了爱因斯坦注意力很集中,“三周”强调的是长时间, 突出了他对做题的坚强的毅力和执著的精神。
?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
提示:句中的“有点毛病”并非真的生理疾病~而是指爱因斯坦对音乐的早慧~观察周围事物的细心非同龄人可比~强调了他非同寻常的“特殊”~这正反映了他从小就具有优秀的学习品质。
4文章中哪些句子你认为写得生动传神,并简要说出其特点及作用
说明:多数学生会把描写集中在爱因斯坦眼睛的描绘上:
结合课后问题三~班级交流
?“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
提示:小阿尔伯特长得很不匀称~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因此家人担心他是低能儿~但“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又给人以希望:这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
么呢,
提示:“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
?“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里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提示:一个叫塔尔梅的大学生见到小阿尔伯特“一双棕色的眼睛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时~就断定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果然~小阿尔伯特对大学生所教的物理学表现了不可遏止的热情。
爱因斯坦的成功秘诀: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努力工作~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
,六,知识点拨
画眼法是指通过描写人物的眼睛~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的一种肖像描写方法。用画眼法是为了表现人物的个性。通过眼睛的描写可以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境况下不同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感情~也可以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形象逼真的描写~可以使读者窥见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以上的描写就通过眼睛的描绘~使我们好像窥测到了爱因斯坦那充满智慧的心灵。
,七,能力拓展
通过小说《哈利?波特》中对人物眼睛的描绘~猜测该人物形象~体会“画眼法”对塑造人物性格及反映人物心理的作用。
奇洛教授
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人走过来~神情显得非常紧张~他的一只眼睛在抽动~头上裹着一条可笑的围巾。
斯内普教授
一头油腻黑发~鹰钩鼻~皮肤腊黄的教师~他的眼睛象海格一样乌黑~却没有海格的那种暖意~而是冷漠、空洞~使你想到两条漆黑的隧道。
哈利?波特
他身材瘦小~长着一双明亮的绿眼睛~漆黑的头发总是乱蓬蓬的~额头上还有一道细长的闪电形伤疤。
小精灵多比
床上的那个小怪物长着两只蝙蝠似的大耳朵~一对突出的绿眼睛有网球那么大~鼻子细长~身上穿得象一只旧枕套~在胳膊和腿的地方开了几个洞。
他穿一件长袍~一件拖到地的紫色斗篷~登一双带搭扣的高跟靴子。半月形的眼镜后边一对湛蓝湛蓝的明亮眼睛闪闪放光。他的鼻子很长~但是扭歪了~看来至少断过两次。
阿不思?邓布利多
门口站着一个彪形大汉。他的脸几乎完全被蓬乱的长发和纠结的浓密胡须掩盖了~但你仍能看见他那对像黑甲虫似的眼睛在头发下面闪闪发光。
海格
他的一只眼睛很小~黑黑的~亮晶晶的,另一只眼睛却很大~团团的像一枚硬币~而且是一种鲜明的亮蓝色。那只蓝眼睛一眨不眨地动个不停~上下左右地转来转去~完全与那只正常的眼睛不相干——后来~那蓝眼珠一翻~钻进了那人的脑袋里面~大家只能看见一个大白眼球。
,八,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爱因斯坦的成长给了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百分之百的天才~成功靠的是敏锐的观察和思考~靠的是对于周围事物“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痴迷~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等等。
板书设计
少年爱因斯坦
对音乐早慧
爱独立思考
有正义感
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少年爱因斯坦》课文全解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