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单元评价思维导图及单元评价量规
《质量和密度》主题单元评价方案 模块6作业
学年
作者姓名 物理 八
科 级 主题单元
质量和密度
名称
单元评价方案的思维导图
评价量规(说明:将设计的针对主题单元中某一评价要素的评价
量规粘贴在下面)
评价量规:针对评价要素4“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设计如下评价量规
评价标准分级描述
评价指权得
合格(0.8需改进标 重 分 好(1—0.8)
—0.4) (0.4—0)
能从实验步骤入
手,设计实验数据表
格,表格的上栏是要
能根据实
测量的量和要计算的验步骤设正确采
计出符合能设计出量,表格的下栏是对
集数据要求的实实验数据应的测量值或计算
填入自验数据表表格,并能
20 值,表格的行数由实 格,并能将将实验所己设计
验次数来确定,表格实验所测测数据填的表格
数据正确入表格中。 的列数由实验中要测
中 填入表格
量的量和需要计算的
中。
数据来确定,并能将
实验所测数据正确填
入表格中。
通过举例辨析的方会通过两会通过两会分析
法,两列之比(或两列之比(或列之比(或处理实
行之比)得出结果:两行之比)两行之比)25 验数据同种物体的质量与体得出结果:得出结果,
积成正比,且单位体同种物体引出密度得到正
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的质量与的概念及确结论
是一个定值,不同物体积成正其单位。 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比,且单位
同,引出密度的概念体积的同
及其单位。体验用比种物质的
值法来定义物理量的质量是一
方法。 个定值,引
出密度的
概念及其
单位。
知道用量筒测量体积在测体
能用量筒时,尽量减少由于物积时怎能用量筒测量出体体吸水、容器壁上沾
正确测量积,但不知样减少15 有部分水,而造成的
体积。 道减小实实验误测量误差,减小实验
验误差 误差。 差,
会使用天能用天平、能够规范地使用天实验器平、量筒,量筒测量平、量筒,掌握测量
测量质量、出质量、体材规范40 的基本技能,具有良
体积,操作积,但操作操作 好的习惯。
无错误。 不规范。
评语和总分
范文二: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质量和密度
适用年
八年级(上)
级
所需时
课内共用4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3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1、本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继机械运动、声、光之后,介绍质量和密度,为八年级下册的力学部分打基础。本章涉及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物质”中“物质的属性”的内容。世界是物质的,这不仅是物理学的观点,也是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在探究物质世界的过程中,注意认识质量和密度这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及其研究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重要章节,占有重要的地位。 2、单元组成情况:本单元是由质量及其测量、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与社会生活四部分组成。
3、单元的学习重点:质量和密度的含义
难点: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和实际应用
4、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本单元分为质量及其测量、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与社会生活四个专题。专题一质量的认识及概念的建立,天平的使用及熟练掌握是以后专题学习的基础,专题二密度概念的建立及其公式的应用是专题三的实验原理,专题三会测量物质的密度又是专题一二的巩固提升,专题四密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是
前三个专题的总结整合与应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育理念。
5、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
单元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比值定义法,实验法,图像法等
预期学习成果:(1)、初步认识建立质量概念。
(2)、会正确使用天平与量筒或量杯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从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和方法。
(3)、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及与密度有关的简单问题。
(4)、领悟对物质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会测物质的质量。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4、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6、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水的反常膨胀特性,会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观察,认识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通过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领会探究问题的方法,会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3、体会利用比值定义法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4、知道密度知识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3、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对应课标
1、 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4、 了解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1、一块冰化成水、宇航员登上月球、将手中的橡皮泥捏
成不同形状,它们的质量改变了吗,
主题单2、生活中测量物质质量的工具有哪些,你会用吗, 元问题3、你能区分用同样的纸包裹的铝块和铜块吗, 设计 4、你会测盐水和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吗,
5、你知道如何区分铜和金吗,体育课用到的铅球是用什
么材料制成的吗,
专题一:质量及其测量 ( 1 课时) 专题划专题二:密度 ( 1 课时) 分 专题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 1课时)
专题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 1课时) 专题一 质量及其测量
所需课
1 课时
时
专题学习目标
1、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以及单位。
2、对质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认识,能对常见物体的质量进行估测。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4、学会测量物体的质量。
1、 把木梳、烧瓶、铁锤、铁钉、烧杯、牙签来分类;说
出根据什么来分类,
专题问
2、 一块冰化成水、宇航员登上月球、将手中的橡皮泥捏题设计
成不同形状,它们的质量改变了吗,
3、生活中测量物质质量的工具有哪些,你会用吗,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物理实验室
教学资源:天平,橡皮泥,铁锤,铁钉,木梳、牙签、多媒体课件 学习活动设计
探究活动一:物体和物质是一样的吗,
学生观察老师出示的东西,小组合作讨论:
1、将木梳、烧瓶、铁锤、铁钉、烧杯、牙签进行分类 2、根据你的分类说出依据。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了像木棍、牙签,大烧杯、小烧杯这样有一定体积、形状的叫做物体;像木头、玻璃这种组成物体的材料叫物质。 学生再次观察老师出示的物体,体验大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1、 木梳、牙签,谁含的物质多,
2、 烧瓶、烧杯,谁含的物质多,
3、 铁锤、铁钉,谁含的物质多,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了不同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一般是不同的。
探究活动二: 物体的质量有什么特性呢,
考考你: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的质量是否改变,
一块橡皮泥我把它塑造成一个小兔子,质量变了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质量不随形状发生改变
一块冰放在杯子里熔化成水,质量变了吗,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质量不随状态发生变化
宇航员登上月球跟在地球相比质量变了吗,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质量不随位置发生变化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还可以得出质量还有什么特性呢, 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引导总结: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
变。
(老师提示:判断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变化,关键看该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变化~)
活动三:学生看书自学有关质量的其他知识。并回答以下问题: 物理中的质量单位:
1)国际制
2)常用
3) 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生活中的质量单位:1公斤=1000g 1斤=500g 1两=50g 小组讨论比赛快速回答:
1、比较1kg的铁与1kg的棉花那个质量大,
2、质量的估计:一张邮票质量约50 一个鸡蛋约50_;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一头大象质量约5_ 。
学生总结评价哪个小组在此次比赛中表现积极突出。老师给予表扬,全体学生通过鼓掌给予鼓励。
活动四:你都知道有哪些工具可以测量质量呢,
学生思考老师提出有关生活常识的问题:
1、你平时帮我父母做家务吗,
2、你去过超市或是菜市场帮母亲买过菜或是肉吗, 3、你知道我们是根据它们的哪个物理量来付款的吗, 4、你知道菜或是肉都是用什么来称的吗,
5、你还知道哪些工具可以测量物体质量,
活动五;在化学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天平的使用,你还有印象吗, 小组讨论回忆化学中已学习的天平构造,并进一步观察并发现天平的铭牌,说出铭牌的含义
学生比赛哪个小组能够快速准确的对照课件说出天平的结构, 学生小组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下面的问题:
1、 怎样才能使天平水平放置,
2、 使用前游码应该停留在那个位置,
3、 横梁指针指在什么位置表示横梁平衡了,如果横梁的左臂偏高,应怎样调平衡螺母,
4、 在称量物体时,尝试加砝码时,应该先加大砝码还是小的,为什么,
5、 怎样读数,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学生的结论,给出相应的补充。)
活动六:测量你手中橡皮泥的质量
学生动手实验,四人一小组实验
要求: 1、测量一大一小橡皮泥的质量并记录
2、 将大橡皮泥改变形状,评比出哪个小组捏的橡皮泥形象生动,并测量并记录
3、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质量的哪个性质,
小组讨论:在使用过程中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指标:
(1)、能认识建立质量概念。根据生活经验估测物体的质
量并会单位间的转换。
(2)、会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并从中学习一些
评价要基本的测量知识和方法。
点 (3)、通过测量橡皮泥的实验可以体会测量物质质量的方
法,
(4)、通过分析数据,能总结出质量不随形状的改变而改
变。
(5)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分工合理明确,能够做到边实
验边记录数据。
范文三: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质量和密度》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四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主要是通过对质量和密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测量,天平的使用方法,什么是密度,怎样测固体、液体的密度,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 际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和探究的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应用密度知识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
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的方法;密度公式的应用。
单元学习的难点是学会科学探究,会设计实验;理解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应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本主题单元共有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密度的测量、密度与社会生活四个专题。
专题一建立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和如何使用天平测量质量。
专题二实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到并理解密
度的概念,知道计算公式及单位。
专题三是在学习了质量、密度的概念和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的,内容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盐水和不规则物快的密度,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专题四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主题单元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研究法,让学生能够非常轻松地区分质量和密度;通过实验再现掌握实验技能与技巧,巩固公式运用与计算,并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高度;能够准确地解释生活中的密度问题,做到简洁准确。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含义。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4、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对比整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典型题对测量密度方法、实验误差的分析等进行训练,体会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部分;巩固计算规范训练。 3、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爱。
2、养成提出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习惯,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主题
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你怎样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 单元
2、什么是物质的密度,怎样测量密度,
问题
3、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用密度知识来解答, 设计
1、 专题一:质量及其测量 ( 1课时)
2、 专题二: 密度 ( 1课时)
专题
3、 专题三:密度的测量 ( 1课时) 划分
4、 专题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 1课时)
其中,专题二中的部分内容和专题 三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
质量及其测量
一
所需
1课时
课时
专题一概述
本专题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质量的初步概念,质量的单位和如何使用天平测量质量。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学习用天平的测量质量。本专题的内容主要通过事例和实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形成质量的知识体系,为以后学习密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题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质量,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4、通过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为什么说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专题问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题设计 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
3、如何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电脑、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
常规资源:天平和砝码、塑料瓶、小烧杯、水、食盐 教学支撑环境:班班通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理解质量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品(大木桌、小木块、小铁钉、大铁锤、铝锅、铝勺)请同学进行分类,讲学生的分类标准——材料规范为“物质”,进而请同学找出每组相同物质的不同物体有何不同,循
序渐进得出质量的含义。
活动二:明确质量的单位
请同学说出平时买东西时打听价格时都是如何表述的,理解并明确质量的各种单位。
教师说明国际单位、常用单位,中国和其他国家特有的质量单位。 学生在数学的基础上记忆质量单位的符号。
活动三: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理解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在化学使用天平的基础上学习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请一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边讲解边示范,其他同学随时进行纠错,共同进步。 师生共同总结简易口诀:一放、二调、三称、四记,还有左物右码。 学生活动:课本想想做做
师生共同总结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活动四:实验拓展
通过测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体会质量的特殊测量方法,提高能力。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
评价指标:学生根据实验和对生活实例的认识,描述准确,要点
发言积极,总结正确。
专题
密度
二
所需
1课时
课时
专题二概述
密度作为一种物质的特性,内容也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对于密度是某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可以表示这种物质的特性比较难以理解,本次教学以将抽象化为实际的实验体验来突破这一个理解的难点,通过测定不同体积的相同物体的质量,计算得出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来引导学生得到密度的概念,而不同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一样的,并初步引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要求有非常复杂的物理密度的计算应用,故把此次的课堂重点放在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理解上。
专题二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 2、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 3、经历探究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的过程,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为什么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专题问
2、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分别是什么,如何换算, 题设计
3、如何计算某种物质的密度,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电脑、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
常规资源:天平和砝码、3个大小不同铝块、3个大小不同木块 教学支撑环境:班班通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学生活动:全班同学分两组,一组测铝块,一组测木块,分别测三次,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师生活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实验表格,得出结论。 活动二:建立密度概念,理解并应用
学习密度的定义、符号、公式、单位及单位换算。 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明确水的密度及物理意义。 应用公式进行密度计算。
活动三:测量一卷细铜线的长度
引导学生结合本专题所学和长度测量的知识,达到知识的整合与提升。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
评价指标:认真细致的进行分析和计算,并积极参与交流讨要点
论,勇于展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专题
密度的测量
三
所需
1课时
课时
专题三概述
本专题是在学习了质量、密度的概念和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的,内容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盐水和不规则物快的密度这些知识与技能,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的公式ρ=m/ν去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所以起到了巩固上节课内容的作用,同时也是密度知识具体应用的一种体现,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专题三学习目标
1、会用量筒测量固体、液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的固体和液体的的密度。
2、经历实验过程,巩固实验技能,巩固密度概念
3、在实验的过程中,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1、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专题问2、根据实验原理,测量密度需要哪些器材,每种器材你会题设计 正确使用吗,
3、每种实验是如何减少误差的,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电脑、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
常规资源: 量筒、水、天平和砝码、小烧杯、大烧杯、盐水、金属块
教学支撑环境:班班通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量筒的使用
借助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学习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区分物理和化学在单位标度上的不同。利用原有知识学习新知,不仅局限于物理知识,也有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容,既节约时间又有利于知识的整合。
活动二:测量固体的密度
师生活动:研讨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交流讨论每种方法的优劣,最后确定最佳方案。在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评估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师生共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交流评估自己实验的得失。 活动三:测量液体的密度
有活动二的基础,重点放在实验步骤的设计上,评估学生设计的方案误差较大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设法减少误差的角度入手,最后共同得出最佳方案。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1、能够正确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评价
2、对探究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获得的结论情况进行要点
评价
专题
密度与社会生活
四
所需
1课时
课时
专题四概述
本专题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专题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
专题四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通过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3、通过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认识到物理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1、密度与温度的一般关系是什么,怎么解释水冰冻后会专题问
把容器胀碎,有何利与弊,
题设计
2、怎样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电脑、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
常规资源:酒精灯、纸风车、细线、火柴
教学支撑环境:班班通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探讨密度与温度的一般关系
演示:课本“想想做做”小实验二。
观察现象,思考原因,交流并得出结论:一定质量的物体,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解释现象:为什么冬天的暖气要安装在窗户的下方。
活动二:探讨水的反常膨胀
提出问题:为什么水冰冻后会把容器胀碎,
学习水的反常膨胀:4?的水的密度最大,从4?降温的水遵循热缩冷胀的规律。
理解水的反常膨胀对生命存在的意义,解释北方的冬天,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
活动三:探讨密度与物质鉴别
讲述阿基米德鉴别王冠的故事,体会物质鉴别的重要性。 利用专题二的知识学习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评价评价方法:现场评价与纸笔测试相结合
要点 评价指标:学生对生活实例的认识,例证正确,积极发言
范文四: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单元评价思维导图及单元评价量规02
质量与密度
作者姓名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主题单元名质量与密度 称
单元评价方案的思维导图
评价要素4——“探究活动”的评价量规 评价指 评价标准描述 评价
标 自互师(权优秀 良好 一般 评 评 评 重) 【1,0.8】 【0.8,0.6】 【0.6,0】 0.0.0.
2 3 5 态度方态度十分端正, 态度端正,积极投探究不够投入,法 积极投入,探究入,方法比较正确,方法不够正确, (10意识强,方法正科学性较差 科学性差 分) 确科学
合作意识强,交团队合合作意识较强,听爱单打独斗,研流融洽,注意听作 取意见和建议不究自己分工比较取同伴的意见 (10够,有分工却交流尽心,但不愿参和建议。分工明分) 不够 与整体活动。 确,互相帮助
探究学对探究活动不是对探究活动充对探究活动充满兴习参与充满兴趣,但是满兴趣,积极参趣,积极参与,学度 能参与,学习活 与实验,学习活习活动个别地方不(10动两处以上不规动规范有序 是规范有序 分) 范有序,
进行实能比较熟练使用仪使用仪器基本不验操熟练使用仪器,器,仪器设备完好,熟练,数据的读作,记仪器设备完好,数据的读取和记录取和记录有2组 录数据 读数准确,数据有1组错误的,数错误,数据记录(25记录清晰 据记录清晰 欠清晰 分)
观点比较明确,结论表观点明确,论证观点明确,论证比论证充分性有些述 充分,材料丰较充分,材料有些欠缺,材料比较 (25富,表述严谨,单薄,表述比较有单一,表述不太分) 有条理。 条理 连贯。
达标测
试 出现较少错误,不出现较多错误两完全正确 (20超过两个 个以上
分)
自评评 语
互评评 语
教师评 语
范文五: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质量和密度》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 8年级
所需时间 5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本章继机械运动、声、光之后,介绍质量和密度,为八年级下册的力学部分打基础。本单元的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观点和物质的一种属性以及新材料,涉及到“宇宙的物质组成”、“质量”、“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与社会生活”、以及“新材料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本单元涉及到的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质量、密度这两个物理概念建立的过程和测量物质密度的探究过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初步认识、建立质量概念,会正确使用天平与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并从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鼓励学生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解决与密度有关的简单问题,进而领悟物质的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注意将科学研究前沿的成果与初中物理实际有机结合,了解科学发展的脉搏,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均不可能离开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具体到本章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比值定义法、实验法、图象法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l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应用。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5.了解材料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l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领会探究问题的方法,体会利用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3.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l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介绍密度及新材料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熏陶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对应课标
1.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4.了解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1.如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主题单
2.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元问题
3.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设计
4.密度于社会生活有哪些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密度
的知识,
专题一:质量及其测量 (1课时) 专题划专题二:密度 (2课时) 分 专题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课时)
专题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课时) 专题一 质量及其测量
所需课
1课时
时
专题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大致了解宏观物质世界的尺度。 2.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3.对质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认识,能对常见物体的质量进行估测。 4.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5.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你怎样理解质量的概念,
专题问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
题设计
3.你会使用托盘天平吗,如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天平(两人一组)、金属块、烧杯、白糖、水;班班通
学习活动设计
【探究物质概念】
提问:1.请把大玻璃板、玻璃镜片、小塑料块、大塑料桶、讲桌、椅子进行分类;说出根据什么理由来分类,分为几类,
2.根据学生的分类介绍物体、物质的区别。
同位讨论回答的问题。
【探究质量概念】
问:大玻璃板、大塑料桶、讲桌这组物体与玻璃镜片、小塑料块、椅子这组物体各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通过比较理解质量概念。
【探究质量单位】
引导学生学习小资料并完成单位转换练习题,体会各单位的大小 。并能估测一些常见物质的质量。
【探究天平的构造】
用多媒体展示托盘天平的构造。介绍铭牌上的称量、感量的意义。学生说出每一部分的名称。学生观察自己天平上的铭牌,读出称量、感量的值。
【天平使用注意问题】
用多媒体展示天平的使用注意问题。思考如果不按要求做会出现什么后果,掌握天平的使用注意问题。
【实验探究调平衡的步骤】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判断天平是否平衡,”
学生积极回答。学生通过动手调节天平平衡来总结调平衡的步骤,并通过实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砝码盒中的砝码的总质量是多少,最小的砝码质量是多少,2.向右拨游码相当于向哪个盘增加质量,观察标尺上的最小格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砝码,它与天平的感量什么关系,读游码示数时,应读游码的哪一端所对示数,3.称量物体时,物体应放在( )盘,砝码放在( )盘,为什么,
学生通过动手体验总结知识印象深刻,学会了使用天平。
【探究天平测质量的步骤】
教师提出问题:
1.在左盘放上称量物体后,向右盘中尝试加砝码时,应先加质量大的还是先加质量小的,为什么,
2.总结使用天平测质量的步骤。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测出金属块质量,然后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
合作实验:
1.测出一只圆珠笔的质量是多少,然后把它拆成几部分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两个质量的大小。
2.称量一小杯水与一小匙白糖的总质量,然后把白糖溶于水,再称糖水的质量,比较两次称量的结果。
3.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能力提高:
1.用天平如何测出一张邮票的质量,
2.用天平如何测出液体的质量,
3.如果要称粉状物体,应该怎样做,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3.本节课你认为你的哪些能力有所提高,
4.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1.通过探究要初步认识、建立质量概念。理解质量是物体本
身的一种属性。
2.能区分清楚“物质”与“物体”这两个概念。 评价要3.了解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并熟记它们之间的换算点 关系。让学生学会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4.掌握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5.让学生养成爱护仪器,小心谨慎地操作,认真地进行测量,
细心真实地记录测量结果的良好实验习惯。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单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