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蚊、蝇、鼠和蟑螂密度监测
2009-2011年绵竹市蚊、蝇、鼠和蟑螂密度监测 魏清明,鲜红,周道兴,段丽华,欧燕,冯竞
[摘要]目的 了解绵竹市蚊、蝇、鼠和蟑螂季节消长规律及种群构成,为制定防制对策,控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 2009-2011年监测平均蚊密度1.22只/灯. 小时,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平均蝇密度2.41只/笼, 家蝇为优势蝇种;平均鼠密度1.27%,四川短尾鼩为优势鼠种;平均蟑螂密度0.78只/张, 德国小蠊为优势种。蚊、蝇、蟑螂密度高峰在7-9月,鼠密度无明显季节高峰。不同年度鼠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场所蚊、蟑螂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近3年绵竹市蚊、蝇、鼠、蟑螂密度和种群构成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蚊;蝇;鼠;蟑螂;密度
Density Monitoring of Mosquitoes, Flies, Mice and Cockroaches in Mianzhu, 2009-2011 WEI Qing-ming, XIAN Hong, ZHOU Dao-xing, DUAN Li-hua, OU Yan, FENG Jing Mianzhu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ianzhu 618200,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density characteristics of mosquitoes, flies, mice and cockroaches in each season and their population composition, thus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establish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Methods Mosquito-trapping lamps were employed to for monitoring mosquito density, and successively: fly-trapping cage for fly density, clamp-biting for mouse density and glue-catching for cockroaches density. Results The mean mosquito density was 1.22/lamp/h, and Culex fatigans were the dominant ones; the mean fly density was 2.41/cage, and Musca domestica are the dominant ones; the mean mouse density was 1.27%, and Sichuan short-tailed shrew were the dominant ones; the mean cockroaches density was 0.78 /piece, and the blattella germanica were the dominant ones. The peak season for density of mosquitoes, flies and cockroaches were between July and September, while the mouse density had no evident season peaks. The mouse density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years had statistical meanings, and the mosquito and cockroaches density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places had statistical meanings. Conclusion During 2009-2011, there is no evident change in the “four injurious insects” density and population composition.
Key words mosquitoes; flies; mice; cockroaches; density; population composition
——————
作者单位:绵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绵竹 618200) 作者简介:魏清明,男,副主任医师,流行病学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可能发生变化。为及时掌握绵
竹市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动态变化,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风险评估 提供可靠依据,以科学合理、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2009-2011年对绵竹市“蚊、蝇、鼠、蟑螂密度进行了监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蚊、蝇、鼠及蟑螂密度监测及种群构成。 1.2 方法
1.2.1 蚊密度监测 采用诱蚊灯法。选择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牲畜棚五类场所设监测点, 于每年3-10月1次/月在每个监测点布诱蚊灯1只,每次诱捕成蚊12 h(晚上8:00点至次日上午8:00点) 。捕获的蚊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计数、记录,捕获的成蚊数即为密度。
1.2.2 蝇密度监测 采用笼诱法,选择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居民区四类场所设监测点,于每年3-10月1次/月在每个监测点布放诱蝇笼1只,每次放臵6 h(上午10:00~下午4:00),捕获的蝇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计数、记录,捕获的蝇数即为密度指数。 1.2.3 鼠密度监测 采用夹夜法,选择居民区、特殊场所、农村自然村三类场所设监测点,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以卤肉为诱饵,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 m2布夹1只,沿墙根均匀布放。室外每5 m布夹1只。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场所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等) 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每月监测1次,布放鼠夹300只。每个监测点选择4个不同区域,按月轮换,3个月内
不在同一区域布夹。
1.2.4 蟑螂密度监测 采用粘捕法,在农贸市场、餐饮、宾馆、医院和居民区设监测点, 于每年3-10月1次/月在每个监测点统一用粘蟑纸(规格:17×10cm) 调查。以甜鲜面包为诱饵(2克/片) 。每个监测点每月布放20张粘蟑纸,市场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布放在操作间和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区在各户的厨房,晚放晨收。每个标准间(约15 m 2) 放臵1张,居民每户厨房放臵1张。 2 结果
2.1 蚊密度监测 2009-2011年监测共捕获成蚊7种3 025只,平均蚊密度1.22只/灯. 小时,以2009年最高,为1.41只/灯. 小时, 2010年最低(1.00只/灯. 小时), 不同年度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98,P >0.05)(表1)。蚊密度在4月以后逐月攀升,7-8月达全年最高峰,9月以后逐渐下降。农户周边牲畜棚蚊密度明显高于其它场所,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F =18.964,P <>
表1 2009-2011年不同年度(月)蚊密度监测结果/只?灯-1?小时-1
年度 2009 2010 2011
月份
3 0.10 0.09 0.12
4 0.98 0.08 0.77
5 1.21 0.59 2.10
6 1.78 1.47 2.32
7 2.42 1.85 2.02
8 2.58 2.13 1.40
9 1.63 1.31 1.10
10 0.60 0.48 0.23
年平均 1.41 1.00 1.26
F =0.498,P >0.05
表2 2009-2011年不同场所“四害”密度监测结果 -1-1-1
鼠密度/% 蚊密度/只·灯·小时 蝇密度/只·笼
年度 居民
区
公园 医院 农户
牲畜棚
居民区
餐饮外环境
农贸市场
绿化带
居民区
农户
特殊
餐饮
场所 行业
蟑螂密度/只·张
-1
居民区
宾馆
农贸市场
医院
2009 1.01 1.12 0.65 2.03 2.25 2.61 1.78 1.71 1.62 1.76 3.51 0.67 1.05 0.92 0.86 0.88 0.44 2010 0.6 0.98 0.45 1.36 1.63 3.2 1.95 1.8 1.77 0.7 2.81 0.51 1.02 0.89 0.88 0.86 0.41 2011 0.68 0.98 0.67 1.94 2.03 4.4
2.8
2.4
2.4 0.43 0.69 0.38 0.71 0.9 0.74 0.61 0.47
表3 2009-2011年监测蚊、蝇种类构成情况
蚊种构成/只
中
年度 致倦
华蚊
库蚊 按
白纹伊蚊
骚扰阿蚊
三带喙库蚊
微小按
嗜人按
合计
家蝇
巨尾阿丽蝇
928 603
丝光绿蝇
棕尾别麻蝇
铜绿蝇 蝇种构成/只
大头金蝇
市蝇
厩腐
亮绿
合计
蚊 蚊
蝇 蝇
2009 449 297 163 320 194 31 40 1494 56 14 15 13 25 15 21 11 2010 327 167 162 162 110 2011 256
82
62
63 140
16 11 25 11 30 4
170
38 27 22 21 18 15 12 13 2 168
25 13 135
合计 1032 546 387 545 444 31 40 3025 110 52 62 45 73 34 33 49 15 473
2.2 蝇密度监测 2009-2011年监测共捕获成蝇9种473只, 平均蝇密度2.41只/笼, 以2011年最高为3.33只/笼, 2009年最低为1.93只/笼, 不同年度蝇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413,P >0.05)(表4)。蝇密度总体从监测月开始呈逐月递增趋势,全年高峰出现在7-9月间,10月份开始下降,但2009年为探讨糖醋诱饵与鲜鱼内脏诱蝇效果,6月使用糖醋诱饵,蝇密度为0.62只/笼,处于全年次低水平,结果表明糖醋诱饵诱蝇效果明显低于鲜鱼内脏。蝇密度分布以居民区最高,其次为餐饮外环境, 不同场所蝇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4.045,P >0.05)(表2)。2009-2011年捕获的蝇种以家蝇为优势蝇种,占捕获总数的23.26%,其次为铜绿蝇,占捕获总数的
16.70%,除2010年捕获成蝇9种外,其余2年捕获成蝇8种(表3)。
表4 2009-2011年不同年度(月)蝇密度监测结果/只·笼-1
年度 2009 2010 2011
月 份
3 0.48 0.40 0.40
4 1.30 1.00 1.00
5 1.82 1.36 4.00
6 0.62 2.56 5.60
7 2.92 2.10 8.40
8 3.14 3.45 5.00
9 3.16 3.09 1.60
10 2.00 1.90 0.60
年平均 1.93 1.98 3.33
注:F =1.413,P >0.05
2.3 鼠密度监测 2009-2011年监测共捕获鼠类5种147只, 平
均捕获率(密度)为1.27%,以2009年最高为1.98%,2011年最低
为0.50%,不同年度鼠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531,P< 0.001)(表5)。其季节消长总体与全市灭鼠运动的开展时间有关,即灭鼠前呈逐月上升趋势,灭鼠后呈逐月下降趋势。从表2可见鼠密度以城市周边农户最高为2.34%,特殊场所最低为0.52%,不同场所鼠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22,P">0.05)。各年度捕获的鼠种均以四川短尾鼩为优势鼠种,占捕获总数的36.05%,黄胸鼠次之,占捕获总数的25.17%(表6)。
表5 2009-2011年不同年度(月)鼠密度监测结果/%
年度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
2009 0.70 1.02 1.45 2.12 2.20 2.50 1.52 2.12 2.98 3.88 1.52 1.75 1.98 2010 0.69 1.02 1.38 1.04 0.70 1.72 2.06 2.43 2.77 0.70 0.70 0.70 1.33 2011 0.17 0.34 0.51 0.69 0.34 0.68 0.84 0.51 0.86 0.52 0.34 0.17 0.50 注:F =14.531,P <>
表6 2009-2011年监测鼠类、蟑螂构成情况
鼠类构成/只
年度
四川短尾鼩
2009 2010 2011 合计
20 18 15 53
小家鼠 18 11 8 37
黄胸鼠 11 7 5 23
褐家鼠 12 6 5 23
黑线姬鼠 5 4 2 11
合计 66 46 35 147
德国小蠊 337 318 248 903
黑胸大蠊 139 162 209 510
蟑螂构成/只
美洲大蠊 95 142 52 289
澳洲大蠊 88 88
合计 659 622 509 1790
2.4 蟑螂密度监测 2009-2011年监测共捕获蟑螂4种1 790只,
平均密度为0.78只/张, 以2009年最高为0.83只/张, 2011年最低
为0.69只/张, 不同年度蟑螂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265,P >0.05)(表7)。蟑螂密度总体从监测月开始呈逐月上升趋势,全年高峰出现在8-9月间,10月份开始下降。表2可见不同场所分布以餐饮行业蟑螂密度最高为0.93只/张,居民区次之为0.90只/张,医院最低,为0.44只/张,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F =8.919,P <>
表7 2009-2011年不同年度(月)蟑螂密度监测结果/只·张-1
年度 2009 2010 2011
月 份
3 0.22 0.15 0.10
4 0.50 0.41 0.36
5 0.78 0.60 0.61
6 0.96 0.80 0.79
7 1.20 0.92 0.97
8 1.56 1.43 0.63
9 0.95 1.71 1.19
10 0.50 0.47 0.83
年平均 0.83 0.81 0.69
注:F =0.265,P >0.05
3 讨论
2009-2011年绵竹市监测发现的蚊种7种,它们是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有研究表明三带喙库蚊是我国新发传染病——西尼罗河病毒病的潜在蚊媒,应加以高度重视[1]。发现的蚊种中以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成蚊活动频繁期在6-9月,7-8月达全年最高峰,不同场所蚊密度不同。影响蚊种及季节消长的因素主要有孳生场所的种类和数量、温度、湿度、降雨量以及人为的防制措施[2]。绵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
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蚊虫孳生地广泛,故蚊虫数量和种类较多。因此,必须加强对蚊虫孳生地的综合治理,降低蚊密度,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蝇的活动特点为20℃以上才比较活跃,30~35℃最为活跃。2009-2011年监测发现的蝇种9种,家蝇为优势蝇种,平均蝇密度2.41只/笼, 不同年度不同场所蝇密度差异不显著。季节消长规律可见随气温逐渐升高蝇密度呈逐月递增趋势,全年高峰出现在7-9月间,与有关报道的常见蝇种高峰期多集中在5-6月和8-9月,7月密度相对较低[3]有所不同,可能与各地气候条件差异有关。因此,掌握蝇季节消长规律便于“因时制宜”地采取消杀措施,降低蝇密度。
2009-2011年监测捕获鼠类5种,平均捕获率为1.27%,四川短尾鼩为优势鼠种,不同年度鼠密度差异显著,但不同场所鼠密度差异不显著,季节消长规律不明显,与鼠类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家栖鼠受环境的影响较少,一年四季均可产仔及全市灭鼠运动的开展时间和力度有关。因此,鼠类防制应提倡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策略,另外,灭鼠工作必须要大面积联合行动,科学地选用化学灭鼠药[4]。
2009-2011年监测发现的蟑螂4种,由于德国小蠊繁殖能力惊人、扩散速度快、适应能力强,故为其优势种。蟑螂的消长除受温湿度影响外,食物来源对其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其最适生存温度为25~28℃。监测结果平均密度为0.78只/张, 不同年度蟑螂密度差异不显著,季节高峰出现在8-9月间,餐饮行业蟑螂密度高于其它场所。因此,蟑螂的综合治理应以其生态学特性为基础,并根据其分布特点,以餐饮
业、居民生活区等为重点防制对象,采取有针对性地环境与化学防制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降低蟑螂危害。
病媒生物是多种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绵竹市遭受“5.12”大地震后加大了消杀力度,近3年监测结果表明蚊、蝇、鼠、蟑螂密度和种群分布无明显变化,蚊、蝇、蟑螂季节消长规律与温、湿度及降水量关系密切,而鼠的季节消长受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应继续加强监测,根据其消长规律及分布特点,采取以环境治理和消杀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制策略,但应做到科学合理选择消杀灭药物,将蚊、蝇、鼠、蟑螂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水平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4 参考文献
[1]魏荣,王志亮,李其平. 在中国可以传播西尼罗河病毒的蚊虫种类[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4,15(1):65.
[2]易彬樘,张治英,徐德忠,等. 气象因素对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2):129.
[3]张庆,冷培恩,徐劲秋,等. 上海地区常见蝇种季节消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0,11(6):423-424.
[4]林立丰. 卫生害虫与鼠类及其防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113-140.
(收稿日期:2012-12-18)
范文二:2010年蚊密度监测专题总结
蚊密度监测专题总结
蚊子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如登革热、日本脑炎、疟疾等重要的传染病。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因此在某一地区坚持开展蚊密度监测、掌握成蚊的密度和消长趋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如此以蚊虫为媒介的传染病的防控才会做到有据可依,才能使灭蚊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现将蚊密度季节消长监测总结如下:
一、监测点选择与监测方法
1、根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计划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在城区选择居民区、街心公园、医院作为蚊虫季节消长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每月做2次,间隔15天。
2、对成蚊使用电动诱蚊器,利用直流电源驱动电机带动风扇旋转产生的吸力,把附近的成蚊吸入布袋内。日落20分钟后,吸捕6小时,后把袋口扎紧,关闭诱蚊器开关,送回单位冷藏柜中冷冻。于第二日取出蚊虫,进行分类计数。
3、密度计算:计算公式为:蚊密度(只/小时)=捕获蚊虫数/捕获时间×灯数。
二、监测结果
1、捕蚊总数及蚊种组成
全年监测中,各监测点共捕获蚊子190只均为雌蚊,共计3种,分别为淡色库蚊、刺扰伊蚊、中华按蚊,密度指数为0.88只/小时。
三、结果分析及讨论
今年的监测中,主要蚊种为淡色库蚊,与去年相同,占捕获蚊子的70.53%,较去年(75.47%)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在不同生境中以公园所占比例最大,为48.95%,与去年所占比例略有下降。
从消长曲线图上看,五月下旬蚊开始入笼,呈逐渐攀升态势,六月末到七月达高峰,这比去年至少提前半个月,但从目前密度指数看高去年,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绿化明显得到改善;今年雨量明显高于往年,这都有利于蚊字的孳生与繁殖。
一年来的蚊密度季节消长监测看出我区蚊虫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以及生态习性各异等特点,使防蚊、灭蚊及防控以蚊虫为媒介的传染病工作任重而道远。此外,四害监测工作量大,监测人员少,监测条件有限,使该项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程度制约,希望政府对此项工作给予行政倾斜。
范文三:2006年蚊密度监测方案
2013年临海市蚊密度监测实施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掌握监
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测对象的种类.数量.
础数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因此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现根据浙江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特制定蚊密度监测实施方案如下: 方法:采用诱蚊灯法 1.
诱蚊灯性能要求:波长:2537A;功率:8W;功能:全自动或手动;性能稳定,对虫体无损伤。
监测器材:使用武汉吉星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二氧化碳光诱捕器. 2.监测点设置:
城区按东.南.西.北.中不同地理方位分别设立监测点5处,包括:居民区2处,公园2处,医院2处,农村民房和猪、牛栏各2处共10个点,监测点设置如下:
1、大洋小区 2、花街小区 3、灵湖公园 4、东湖公园
5、台州医院 6、市一医院 7、古楼村民房 8、江南村民房
9、古楼奶牛场 10、江南养猪场。
3.监测时间方法
每月中旬或下旬调查1次,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开始至一个月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为4月至11月末);除猪、牛棚挂在室内,其它每处外环境使用诱蚊灯1只,夏天从19:00至22:00,冬天从17:00至20:00开始连续定时诱集3小时,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第二天清晨,取出集蚊袋中所捕获的标本,分类鉴定计数,并记录当天的天气、温度及湿度。
4.密度指数计算
蚊密度(只/小时)=(捕获蚊虫数)/(捕获时间×灯数)
5、监测经费预算
每个监测点需人工1名,5个监测点共需5名,每人人工费预算80.00元,每月需400.00元,全年8个月监测合计3200.00元;另外,监测时约需用电100.00元;种群鉴定费需2000.00元;另外,需购置监测器材经费约1000.00元,预算蚊密度监测共需经费约6300.00元。
临海市疾病控制中心
2013年1月10日
范文四:蚊、蝇、蟑螂四害密度监测方案
附件
浙江省鼠、蚊、蝇、蟑螂四害密度监测方案
一、监测范围与监测点设置
每个街道确定为一个监测点。
在各个监测点中按监测的技术方法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场所作为调查点。调查点在该监测点范围内不需要固定设置。
二、监测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场所类型及数量
1.1外环境
建筑工地,折迁工地,100米延长线~公共绿地100米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100米延长线~河湖两岸100米延长线~共计400米延长线。如街道辖区内无建筑拆迁工地或河湖~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
1.2室内:
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下同,食堂1个~农贸市场1个~食品制售或商场1个。
1.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
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
每年2月、4月、9月和11月各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4次。
3.监测方法
3.1 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记录外环境4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密度计算方法为“鼠迹数/延长线长度×100,。”
3.2 室内:采用粘鼠板法。将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24小时后粘捕到的鼠数。密度计算方法为“粘捕鼠只数/粘鼠板张数×100,”。每个餐馆布放5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各布放10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5类场所布放50张粘鼠板。
,二,蚊密度监测
1.各街道、开发区的监测场所类型及数量
1.1居民区2个~单位2个~检查外环境。
1.2池塘或河流等大中型水体2个。
2.监测时间
每月监测1次~全年共监测12次。
3.监测方法
3.1在居民区和单位~检查各类有水容器、坑洼积水中
有无蚊幼虫,或蛹,~密度计算方法为:有蚊幼虫,或蛹,的积水处数/积水容器,下水道,数×100,。
3.2对池塘或河流~用500ml长柄勺取水~检查有无蚊幼虫,或蛹,~每隔10米取水1勺~取水总勺数大于50勺。密度计算方法为:有蚊幼虫,或蛹,的勺数/总勺数×100,。
,三,蝇类密度监测
1.各街道、开发区的监测场所类型及数量
1.1 室外:公厕1个、垃圾中转站1个、居民一楼楼道2个。
1.2室内:餐馆2个、农贸市场1个、单位食堂1个。
1.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
每年5月-9月进行监测~全年共监测5次。
3.监测方法
3.1室外:采用目测法。记录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内外环境以及居民一楼楼道中视野范围内存在的成蝇数。密度计算方法为“成蝇只数/视野个数”。
3.2室内:采用粘蝇条法。将粘蝇条悬挂在室内~检查记录24小时后粘捕到的蝇数。密度计算方法为“粘捕蝇只数/粘蝇条数”。每个餐馆和单位食堂分别挂2条~农贸市场挂4条。每次监测共在3类场所悬挂10条粘蝇条。
,四,蟑螂密度监测
1.场所类型及数量
监测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医院1个、单位食堂1个、居民2户、食品制售或商场,店,1个。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
每年2月、4月-10月、12月进行监测~全年共监测9次。
3.监测方法
采用粘捕法。将粘蟑纸放置在蟑螂经常活动或藏匿的部位~检查记录放置24小时后粘捕到的蟑螂数。密度计算方法为“粘捕只数/粘蟑纸张数×100,”。每个餐馆和每户居民分别布放5张粘蟑纸~每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医院、单位食堂、食品制售或商场,店,各布放10张粘蟑纸~每次监测共在6类场所布放60张粘蟑纸。
表1 目测法鼠密度监测登记表
监测点: 监测时间: 年 月 日 气温: ?
鼠迹数 密度
延长线长(鼠迹数/场所类型 场所名称 备注 度(米) 延长线长度鼠洞 鼠道 鼠粪 鼠咬痕 鼠尸 其他 合计
×100,) 建筑工地 公共绿地 单位或居民区院内 河湖两岸
合计 监测人:
表2 粘捕法鼠密度监测记录表
监测点: 监测时间: 年 月 日 气温: ?
密度(粘捕鼠只数/ 场所类型 场所名称 粘鼠板张数 粘捕鼠只数 备注 粘鼠板张数×100,)
餐馆
宾馆招待所
企事业单位食堂
农贸市场
食品制售或商场
合计 监测人:
表3 居民区、单位蚊密度监测记录表
监测点: 监测时间: 年 月 日 气温: ?
(有蚊幼虫(或蛹)密度有蚊幼虫(或蛹)场所类型 场所名称 积水容器(下水道)数 的积水处数/积水容器备注 的积水处数 (下水道)数×100,)
居民区
单位
合计 监测人:
表4 大中型水体蚊密度监测记录表
监测点: 监测时间: 年 月 日 气温: ?
(有蚊幼虫密度
大中型 有蚊幼虫(或(或蛹)的勺数场所名称 总勺数 备注 水体类型 蛹)的勺数 /总勺数×
100,)
合计
监测人:
表5 目测法蝇密度监测记录表
监测点: 监测时间: 年 月 日 气温: ?
(成蝇只数/密度场所类型 场所名称 视野个数 成蝇只数 备注 视野个数)
公厕
垃圾中转站
居民区一楼楼道
合计
监测人:
表6 粘捕法蝇密度监测记录表
监测点: 监测时间: 年 月 日 气温: ?
密度 场所类型 场所名称 粘蝇条数 粘捕蝇只数 (粘捕蝇只数/备注
粘蝇条数)
餐馆2家
农贸市场 单位食堂
合计
监测人:
表7 粘捕法蟑螂密度监测记录表
监测点: 监测时间: 年 月 日 气温: ?
密度
(粘捕只数/ 粘蟑纸 粘捕 场所类型 场所名称 阳性张数 备注 张数 只数 粘蟑纸张数×
100,)
餐馆
宾馆饭店招待所
医院
单位食堂
居民
食品制售或商场
合计 监测人:
表8 鼠密度监测汇总表
监测单位: 监测月份: 月
目测法 粘捕法
密度 监测点 监测场密度(粘捕鼠监测场所延长线长(鼠迹数/延粘鼠板粘捕鼠鼠迹数 所数量只数/粘鼠板数量(个) 度(米) 长线长度×张数 只数 (个) 张数×100,) 100,)
合计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表9 蚊密度监测汇总表
监测单位: 监测月份: 月
大中型水体 居民区、单位
监测点 监测场密度 积水容器所数量监测场所数有蚊幼虫(或蛹)(有蚊幼虫(或蛹)有蚊幼虫(或密度(有蚊幼虫(或蛹)的积(下水总勺数 (个) 量(个) 的积水处数 水处数/积水容器(下水蛹)的勺数 的勺数/总勺数×100,) 道)数 道)数×100,)
合计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表10 蝇密度监测汇总表
监测单位: 监测月份: 月
粘捕法 目测法
(成蝇只密度密度 监测场监测点 监测场所视野 成蝇 粘蝇 粘捕蝇所数量数/视野个(粘捕蝇只数数量(个) 个数 只数 条数 只数 (个) 数) /粘蝇条数)
合计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表11 蟑螂密度监测汇总表
监测单位: 监测月份: 月
密度
监测场所数量(粘捕只数/粘监测点 粘蟑纸张数 阳性张数 粘捕只数 (个) 蟑纸张数×
100,)
合 计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范文五:沛县蚊密度监测工作状况
沛县蚊密度监测工作状况
【关键词】消长规律;流行病学分析;监测;诱蚊灯;技术措施
蚊子可传播多种疾病,如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蚊子传播疾病,大致有两种传播方式:生物性传播和机械性传播。所谓生物性传播,是指病原体在蚊子体内经历了发育、增殖的阶段,再传染给人。例如乙型脑炎病毒随血液被吸入蚊子体内后,先在其肠道内增殖,然后移行至唾液腺,经叮咬后传播给人或动物。 做好防蚊工作,防止蚊虫叮咬和传播疾病,有条件时使用蚊帐,或用药物浸泡蚊帐。保护好食品,防止老鼠和蝇类及其它昆虫污染食品。有门窗的住房应尽可能装上纱网,防止蚊侵入室内。清除蚊蝇孳生地。住房、简易灾棚、活动房周围等地点应清除小块积水,尽可能地减少或消除零星小孳生地。为了准确掌握我县蚊、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科学地对媒介疾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有效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上级业务部门具体指导下,基层防保人员积极配合下,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及年度监测计划,我们合理安排、周密部署、害”密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蚊密度监测方法及结果:
1.1选点:选择沛城镇2个居民区(鼓楼小区、格佳小区);公园2处(汉城公园、中心广场);医院2处(人民医院、华佗医院);农村选择民房2处(鹿湾、双电池)不相邻的牛棚和猪圈2处,没有牲畜棚的以民房补齐(甄庄、小甄庄)。
1.2监测时间:4-11月份进行,每月监测2次,相邻两次间隔15天,测定日期定为每月5号,20号。
1.3监测方法:在日落后20分钟开始监测,诱蚊灯悬挂在有电源处1.2-1.5米的地方.每处使用诱蚊灯1只,连续诱集12小时,第二天早上将集蚊盒取出。分别将成蚊的属、种、性别及数量填入表格,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监测结果及时上报市疾控中心。据监测结果数据分析,今年4-11月平均蚊密度为1.0,其中淡色库蚊43只、中华按蚊28只、三带喙库蚊26只、白蚊伊蚊5只,分别占总蚊数的43%,27%,25%,5,。今年6、7月份蚊密度偏高密度分别为1.4, 1.7
2消杀灭技术措施
大面积水泛滥之后将会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积水,可形成大量蚊虫孳生场所;水中淹死的牲畜、垃圾、粪便等会腐烂、霉变、造成大量蝇类孳生繁殖场所。这些场所可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消杀灭措施。
2.1防治蚊措施:?做好防蚊工作,防止蚊虫叮咬和传播疾病,有条件时使用蚊帐,或用药物浸泡蚊帐。?保护好食品,防止老鼠和蝇类及其它昆虫污染食品。?有门窗的住房应尽可能装上纱网,防止蚊侵入室内。?清除蚊蝇孳生地。住房、简易灾棚、活动房周围等地点应清除小块积水,尽可能地减少或消除零星小孳生地。
2.2杀灭蚊措施:?室内滞留喷洒。将5%奋斗呐可湿性粉配制成0.06%奋斗呐水悬液,按每平方米50毫升对四壁、天花板等蚊蝇经常栖息的表面均匀喷洒。?室内速效喷洒:可用各种商品喷射剂、气雾剂。其药量按照商品说明书使用。?室外速效喷洒:将敌敌畏乳油(80%)加水稀释成0.1%浓度乳剂,用量每平方米1毫升,用压缩喷雾器喷雾。室外灭蝇可用80%马拉硫磷乳油8份加80%敌敌畏乳油2份,混匀后使用WS―1型手提式超低容量喷雾机喷洒,一亩地面积用药量为混合药液50毫升。?室外厕所、垃圾场所消灭蝇蛆:采用0.1%敌百虫水
溶液每平米垃圾喷药物500毫升或0.5%敌百虫水溶液200―300毫升。
疾病控制专业技术人员要按照有关疾病预防控制方案和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较大型水源、个人饮用水、餐具、粪便等消毒卫生处理的指导工作。疾病控制机构要对使用的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氯含量进行检测,含氯消毒剂的配制要根据每种药物有效氯的含量不同计算使用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蚊、蝇、鼠和蟑螂密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