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周人不遇.doc
1周人不遇
从前周国有个想当官总当不上的人,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在大路上哭泣,有的人就问他:“为什么哭啊,” 回答说:“我几次想当官都不被看中,自己可怜自己年老了没有机会了,所以就哭啊。”别人说:“求官怎么就一次都 没求到呢,”回答说:“我少年的时候,学的是文,道德文章学好了,准备去当官,国王喜欢用年老的人。用老人的国 王死了,后来的国王又用武将。(等我)兵法武功学好了,用武将的国王又死了。少年的国王刚刚登基,喜欢用年轻人, 我又老了,就这样没求成一次官。” 有的时候做官,是不能强求的。
2歧路亡羊
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率领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赶。杨子说:“呵~丢一只羊,干吗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不久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回答:“丢了。”问:“怎么会呢,”回答:“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杨子的脸色变得很忧郁,整整有两个小时不说话,一整天都没有笑容。他的学生觉得奇怪,请教(杨子)道:“羊,不过是下贱的畜生,而且还不是老师您的,却使您不苟言笑,这是为什么,”杨子没有回答,(他的)学生最终没有得到他的答案。
3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保存了赵国。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信陵君说:“这话怎样讲呢,”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以不忘记的。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会见到赵王了,希望你把救赵王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说:“无忌我遵照你的话去做。”
4岳飞
岳飞对母亲非常孝顺,家中没有侍女小妾。吴玠一直很佩服岳飞,想与岳飞结交,打扮了一个美女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难道现在是武将享受安乐的时候吗,”推辞掉了。吴玠大为赞叹佩服。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可以称为太平,”岳飞回答说:“当文官不爱钱财专心为民谋利,武官不惧牺牲奋勇为国效力的时候,天下就太平了。”每当军队休整,岳飞就督促将士爬斜坡、跳壕沟,都让他们穿着很重的铠甲来练习。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立刻斩首示众。士兵夜里宿营,老百姓开门表示愿意接纳,可是没有敢擅入的。岳家军号称“宁可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屋子烧火取暖,宁可饿死也不抢老百姓的粮食充饥。”士兵生病了,岳飞亲自为他调药。将士远征,岳飞的妻子去他们的家慰问,有战死的,为他流泪痛苦并且抚育他的孤儿。朝廷有赏赐犒劳,都分给手下官兵,一丝一毫也不占有。岳飞善于以少击众。凡是有所行动,就召集手下军官,商议确定然后作战,所以兵锋所向,都能取胜。
突然遇到敌军袭击也毫不慌乱。所以敌人评论岳家军说:“动摇山容易,动摇岳家军难。”张俊曾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回答说:“仁义、信用、智慧、勇敢、严厉,缺一不可。”每次调运军粮,岳飞一定皱起眉头忧虑地说:“东南地区的民力快用尽了啊~”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岳飞对国事意见激进,谈论问题都没有给人留余地,终于因为这点惹了祸患。
5介之推不言禄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推不提及应得的俸禄,而赏赐也没有给他。
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
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这一个二个的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把贪天的功劳作为是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埋怨谁呢,”
回答说:“责备这种行为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寻找他找不到,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标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6赵咨传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父亲赵畅,曾做过博士。赵咨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举为孝廉,他都不到任,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赵咨极孝顺有修养,因袭(其父)升为博士。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太尉杨赐特别征召,让他用幅巾为头饰进出(官署),请他参与讲论经典。被举荐做高官,几次迁升做了敦煌太守。因为多病免职回家,亲自率领子孙种田养家糊口。盗贼曾经夜晚到赵咨家抢劫,赵咨害怕惊吓了母亲,于是先到门口迎接强盗,接着要求给他们准备饭食并道歉说:“老母亲已年届八十,生病需要体养,家中贫困,无隔夜之粮,请求稍微留下点衣服粮食。”妻子儿女和其他物品,全都没有提出要求。强盗都惭愧叹息,跪下告辞说:“我们太无理了,真不该侵扰贤良。”说完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去送给他们东西,但没
有赶上。从此赵咨更加出名。朝延征召他做议郎,以病推辞不到任,皇上下诏急切责备,州郡官员以礼相送,前后多次,不得已才去应召。赵咨又被封为东海相。上任时,途经荥阳,县令敦煌人曹暠,是赵咨过去举荐的孝廉,在路旁迎接,赵咨却不停留。曹暠送他到长亭,望着车辆过后的尘土没有赶上,对主簿说:“赵君名声很大,现在经过我的县界我不拜见他,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于是丢掉印绶,追到东海,拜见赵咨后,辞职回家。他被当时的人推崇到了这地步。赵咨作官时清廉俭朴,计算时间领取俸禄,豪门大户都畏惧他俭朴清廉的品德。作官司三年,因病请求免职,征召为议郎。带病到了京师,临终时,告诉他的旧吏朱祗、萧建等,让他们采用薄殓素棺,有黄土垫底,想使尸体迅速腐朽,早归后土,不要听任子孙改变计划。朱祗、萧建送丧到家,(赵咨的)独生子赵胤不忍心父亲的尸体与黄土并合,想更改殡葬之法,朱祗、萧建领会赵咨的临终遗命,于是照办,当时人称赵咨为明达之人。
7东海孝妇
汉朝时候,东海有孝妇,年轻守寡,没有孩子,赡养婆婆非常尽心,婆婆想让她
改嫁,她始终不肯。婆婆对邻居说:“这个孝妇待我非常好,她自己过得非常清苦,我觉得她无子守寡非常可怜。我老了,不可以长期连累她耗费她的年华,该怎么办呢,”后来婆婆自缢而死,婆婆的女儿状告她于官府:“这个妇人杀了我母亲”。狱吏逮捕了孝妇,孝妇的供辞不承认自己杀了婆婆。狱吏严问拷打,孝妇自我诬陷而伏法。所有案卷呈报上去后,于公认为这个孝妇赡养婆婆十余年,以孝名闻远近,一定不会杀了她。太守并不听从,于公争辩,但没有能够有什么结果,于是怀抱着他狱词,在府上痛哭,因此托疾辞去。太守最终断定斩杀孝妇。结果郡中枯旱三年。新太守到任后,占卜其中的缘故,于公说:“孝妇不应当死,但前任太守一臆孤行强行断案,应该是大旱的根源吧,”于是太守杀牛亲自祭祀孝妇坟墓,并借此表彰她的墓,天立刻下大雨,这一年收成很好。郡中因此更加敬重于公。5
8赵将括母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 “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国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思想感情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
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范文二:文言文周人不遇
《周人不遇》
昔周人有仕②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③,始欲仕宦,人君好作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④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释:②仕:谋求官位。③就:完成,实现。④武节:武略,武功。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何为泣乎 ②自伤年老失时 ...
③人君好作老 ④是以未尝一遇 ...
二、下列成语中与“是以未尝一遇”的“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寻隐者不遇 B.知遇之恩 C.随遇而安 D.千年一遇
三、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仕奈何不一遇也?
②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③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四、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讲述“知遇”的故事,你能讲讲他们之间的故事吗(提示:不仅仅是君臣之遇)?
五、从周人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周人不遇》
昔周人有仕②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③,始欲仕宦,人君好作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④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释:②仕:谋求官位。③就:完成,实现。④武节:武略,武功。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何为泣乎 ②自伤年老失时 ...
③人君好作老 ④是以未尝一遇 ...
二、下列成语中与“是以未尝一遇”的“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寻隐者不遇 B.知遇之恩 C.随遇而安 D.千年一遇
三、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仕奈何不一遇也?
②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③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四、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讲述“知遇”的故事,你能讲讲他们之间的故事吗(提示:不仅仅是君臣之遇)?
五、从周人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
④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
⑤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
⑥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
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⑥蓟匕箸:调勺和筷子。 ①②③
1.用“|”给下面句子标出一处停顿。
书有弗记者乎
2.解释下列加粗字。
(1)由迩达远 ___________
(2)或当食忘匕箸 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选文中得到了哪些有效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幼:小时候。2师:师傅,老师。3殊:特别。
4异:不同。5或当食匕箸:或,有时。6少:渐渐地。7寝陋:丑陋。
8易:轻视。9愤:愤发。10迩(ěr):近处。
11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赴:这里是探求的意思。奥区:奥妙的境界。区:区域,境界:这里指难攻的古代学术问题。
12匕著:调勺和筷子。匕:古人取食的器具,相当于现在的羹匙。著:筷子。 13咸:都。14弗:不。15善:善于、擅长。16畅 :酣畅。
17耳:罢了。18或:有时候。
19愤激:情绪与书中所言产生共鸣。20竖立:独到的见解。
21屈曲委蛇(yí):这里指书中曲折难尽的深意。22苟:随便。
23及:到。24过:过分。
【翻译】
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并没有其它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即使长得又高又大,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又喜欢说大话,非常自负,到处不加选择的批评。长辈们都瞪着眼睛看,告诫小辈不要与他来往。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探求古人创造的深奥学问,酣畅地表现他的没有全部显示出来的性格、才能。人们都说他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朗诵罢了。他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有的时候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忘记拿勺子筷子,有的时候对着客人却不听他们的话,并且还忘记了他自己说的话,都在记忆书并且默默的背诵。书还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范文三:寻陆鸿渐不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文后的题目。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寻友人不遇的情形,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将这首诗改成一个戏剧作品吗?可以加上适当的提示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略
解析:
(1)陆鸿渐是一个不以尘事为念,寄情山水的隐士形象。可从其居住环境和邻居的回答来分析。
(2)提示:可分为舞台说明、对白、科范等加以改写。
范文四:寻隐者不遇阅读答案
对比阅读下面两首《寻隐者不遇》,然后回答问题。
寻隐者不遇
(宋)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对隐者的钦慕之情和寻访隐士而不得的失落之情。
(2)两首诗的共同点是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两首诗的隐者都没有出场(一个是“采芝何处未归来”,一个是“采药去”),两首诗都通过描写隐者的生活环境来刻画人物形象:他们都与白云、松树为伴,一个是“白云满地无人扫”,一个是“云深不知处”。这种手法从侧面烘托出了崇高、高洁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钦慕之情。(意对即可)
范文五:寻隐者不遇阅读答案
阅读与赏析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这首诗字句少,容量大,颇有韵味。这与诗中巧妙地运用问答体是分不开的。写出诗中作者和童子之间的问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下面几首诗相比,《寻隐者不遇》中的问答体有什么特色?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
门前水流何处?天边树绕谁家?山绝东西多少?朝朝几度云遮?
皇甫冉《问李二司直》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问:你的师傅干什么去了?答:我师傅采药去了。问:他上哪儿采药去了?答:他就在山中采药。问:他在山中何处?答:白云那么浓密,谁知道他到底在哪里。
(2)白诗只写一问,且只写问不写答。皇甫诗句是问,不写答。贾诗有问有答,三问三答。其高明之处在于明写答而暗写问。寓问于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