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博客热门 转载 历史上局部关于成都的诗词
博客热门 转载 历史上局部关于成都的
诗词
希望能与你成为挚友05时25分24秒经常串门,共享精彩10月09日加我为好友 绝对不后悔
复古是现代人类的普遍心思,现代诗词隽味悠长,梦想,而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梦想力。锦江即是一条浩瀚诗河,徜徉在锦江畔的人们,任务生活、置业投资在锦江区的人们,将会拥有多少梦想力,一个区域的标识会因其深重的历带给人们丰厚的史神韵而历久不衰。我尽己所能,在本文中搜索了唐宋年间有关锦江的诗词,谨作素材之用:置信很多冤家都看过的 ------------
唐?张籍《》“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唐代是成都这座城市壮盛和绚丽的时期,有很多大的历史事情值得歌咏———但是还是把目光转向纤细之处吧。历史的大关节像一团体的骨架,只要小的记忆才会成为鲜活的血肉。诗人的心多么敏感细腻,他们用有韵律的文字,记载了成都最粗大的觉得、最忠实的生活,这些纤细的但是又是生命长存的记忆值得重现。
细心翻阅唐代诗人描写成都的诗,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理想,即唐代成都的空气能见度是十分好的。好到什么水平,好到能看清一百公里以外的景物这样的理想放在明天,简直是连梦都不敢想。空气能见度的下降,曾经遮盖了我们远眺的视角,我们已不能像唐代的人那样拥有那么开阔和纵深的视野。
唐代的人站在成都,把一百公里(公路里程)以外的西岭雪山看得清清楚楚,这样的理想在很多人的笔下都有反映。比如:杜甫的尽句:“两个黄鹂叫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是杜甫在浣花溪的草堂中写成的,他既不是登高远眺,也不是刻意要试试自己的眼力如何,而是很随意地坐在家里就看见了西岭雪山的皑皑白雪。依据诗的意境剖析,这可是一个四月的上午,杜甫从草堂外面的菜地里锄地回来,感到身体有点发热,便坐在家中的一把竹椅上休息。略有热意的西风从波光粼粼的浣花溪上吹拂过往。他的草屋连门窗都齐关闭着,就在不经意的一瞥之间,他看见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在自己的窗格子里,加上溪边的垂柳、黄鹂、白鹭和
沿江而下的船只,这一切震动了他写诗的愿看。除了西岭雪山,杜甫在成都生活的时代天空是青色的,他甚至把成都到东吴的游船全都看见了,这需求多么纯真的空气。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也有一句,“水绿天青不起尘”,说明那时分的天空真是十分洁净、空旷、高远。
唐代的另一位诗人段文昌也曾经看见过西岭雪山,而且更为逼真地感遭到了雪山的冷意。不过他不是坐在自己家里,而是站在事先著名的张仪楼上:“重楼窗户开,四看敛烟埃。远岫林端出,清波城下回。乍疑蝉韵促,稍觉雪风来。”现代成都人无论站在城市的哪个角度,都无法看见远处的群山从树林间显现出来的现象,更不用说逼真地感遭到雪风从远处吹拂过往,叫人生起冷意。我曾经登上过塔子山公园的九天楼,试着朝十多公里以外的龙泉山看。那一天的天气虽不是十分阴沉,但也尽非阴沉。我试着把眼睛睁大,把视力用足,但也只看见灰蒙蒙的天空和近处的修建,看不到想象中的黛色青山。
杜甫在另一首《怀锦水居止》的诗中,再次提起了西岭雪山:“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不过这一次他不是从窗户中看西岭雪山,而是把西岭雪山作为草堂新居的参照物加以先容,说他在成都的家位于万里桥以西,百花潭以北,那个朝向浣花溪并且有几棵老树的中央,最清楚的标志就是居宅前远远地可以看见一线雪山,把天际都映白了。 真实,西岭雪山从成都人的眼中消逝,是近几十年来的事,由于在清代人的诗词,以及老成都人的回想中,我们知道西岭雪山从我们的视野中参与,并不是一件十分久远的事。因此,现代人有责任不再让我们的生活环境继续恶劣下往,不再让我们的子孙变得“鼠目寸光”。
《送蜀客》“蜀客南行祭碧鸡,木绵花发锦江西。”
唐?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河阳县里虽有数,濯锦江边未满园。”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奉引滥骑沙苑马, 幽栖真钓锦江鱼。”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三止锦江沸,独清玉垒昏。”
《怀锦水居止二首》“朝朝巫峡水,远逗锦江波。”
《谒先主庙》“锦江元过楚,剑阁复通秦。”
《诸将五首》“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唐?刘禹锡《浪淘沙》“濯锦江边两岸花,西风吹浪正淘沙。”
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荆门浮船看蜀江》“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临》“峨眉山上月如眉,濯锦江中霞似锦。”
唐?王维《送王尊师回蜀中拜扫》“大罗天上神仙客,濯锦江头花柳春。”
唐?王建《织锦曲》“锦江水涸贡转多,宫中尽著单丝罗。”
唐?武元衡《酬太常从兄留别》“分别无可奈,万恨锦江流。”
《赠别崔起居》“别泪共将何处洒,锦江南渡足西风。”
唐?崔备《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前字、秋字二篇》“远连雪山净,迥进锦江流。”
唐?元稹《寄赠薛涛》“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唐?李涉《中秋夜君山台看月》“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
唐?施肩吾《吴中代蜀客吟》“峨眉景色无主人,锦江悠悠为谁绿。”
唐?姚合《送李余落第回蜀》“日饮锦江水,文章盈其怀。”
唐?张祜《散花楼》“锦江城外锦城头,回看秦川上轸忧。”
唐?雍陶《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初出成都闻哭声》“锦江南度远闻
哭,尽是离家别国声。”
唐?贾岛《送李余落第回蜀》“云当绵竹叠,鸟离锦江飞。”
唐?李频《送友人游蜀》“星临剑阁动,花落锦江流。”
唐?罗隐《魏城逢故人》“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西风后值秋。”
唐?唐彦谦《奏捷西蜀题沱江驿》“锦江不识临邛酒,且免相如渴病
回。”
唐?郑谷《蜀中春日》“何事晚来微雨后,锦江春学曲江春。”
唐?韦庄《伤灼灼》“流落锦江无处问,销魂飞作碧天霞。”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锦江风散霏霏雨,花市香飘漠
漠尘。”
唐?徽瓜《马嵬》“锦江晴碧剑锋奇,合有千年降圣时。”
唐?徐夤《笋鞭》“筇竹岩边剔翠苔,锦江波冷洗琼瑰。”
唐?李建勋《蔷薇二首》“锦江风撼云霞碎,仙子衣飘黼黻香。”
唐?刘兼《蜀都春晚感念》“惋惜锦江无锦濯,海棠花下杜鹃啼。”
《新回车院筵上作》“因问满筵诗酒客,锦江何处有鲈鱼。”
《重阳感念》“独对斜阳更忧伤,锦江东注似波涛。”
《登郡楼书怀》“烟雨楼台渐晦冥,锦江澄碧浪花平。”
唐?无名氏《斑竹簟》“闲窗独卧晓不起,冷浸羁魂锦江里。”
唐?贯休《到蜀与郑中丞相遇》“剑阁霞粘残雪在,锦江香甚百花开。”
唐?齐己《闻贯休来世》“锦江新冢树,婺女旧山秋。”
《因览指使孙中丞看可准巨匠诗序有寄》“锦江增古翠,仙掌减元精。”
唐?牛峤《女冠子》“锦江烟水,卓女烧春浓美。”
唐?魏承班《黄钟乐》“何事春来君不见,梦魂长在锦江西。”
唐?欧阳炯《春光好》“开宴锦江游烂熳,柳烟轻。”
唐?薛涛《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
川。”
唐?李珣《浣溪沙》“早为不逢巫峡梦,那堪虚度锦江春,遇花倾酒莫辞频。”
唐?孙光宪《生查子》“乍占锦江春,永认笙歌地。”
宋?黄庭坚《答霸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自言年少眼明时,手挥八幅锦江丝。”
《送焦浚明》“西瞻岷山兮东看峨眉,锦江清且涟漪。”
宋?王安石《偿薛肇明秀才桤木》“濯锦江边木有桤,小园封侄泫华滋。”
宋?陈济翁《踏青游》“濯锦江头,羞杀艳桃秾李。”
宋?苏轼《满江红》“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南乡子》“濯锦江头新样锦,非宜。 故著往常淡漠衣。”
《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至治平寺二首》“老往尚餐彭泽米,梦回时到锦江桥。”宋?王采《蝶恋花》“濯锦江头春欲暮。枝上繁红,着意留春住。”
宋?王灼《春光好》“回首锦江烟一色,不清楚。翻为分手牵情。”
宋?范成大《虞美人》“锦江城下杯残后,还照鄞江酒。”
宋?丘崈《洞仙歌》“锦江桥那畔,罗绮重重,曲巷深坊幽香度。”
宋?程垓《看江南》“身在汉江东畔往,不知家在锦江头。”
宋?李廷忠《贺新郎》“濯锦江头路。看祥云www.zgssc.net、密拥旌
幢,初开天府。”
宋?李刘《浣溪沙》“濯锦江边玉树明。碧油幢里彩衣荣。”
宋?高观国《金人捧露盘》“斜缄小字,锦江三十六鳞冷。”
宋?魏了翁《水调歌头》“携手锦江箍隐,觌面墨池玄叟,扶杖蜀君
平。”
宋?冯取洽《金菊对芙蓉》“夜深欢极忘回往,锦江酿透碧筒香。”
宋?吴潜《幽香》“锦江路悄,媒聘音沈两空忆。”
《八声甘州》“一舸风帆烟浪,拟竖锦江桅。”
宋?李曾伯《满江红》“旧说沈香亭北似,今虽濯锦江头少。”
宋?周申《沁园春》“试问丹砂,聊乘凫舃,来种锦江桃李春。”
宋?李宏模《庆清朝》“梦进锦江,香里回路。”
宋?陈人杰《沁园春》“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羔,跃马何之
www.leifenggushi.com,”
宋?陆游《长歌行》“世上悲欢亦偶然,何时烂醉锦江边,”
《风进松》“十年裘马锦江滨。 酒隐红尘。”
《成都书事》“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
《成都行》“易求合浦千斛珠,难觅锦江双鲤鱼。”
《春晓》“拂窗新柳色,最忆锦江头。”
《得都下八月书报蒙恩牧叙州》“凤城书到锦江边,故里回期愈渺
然。”
《冬热颇有春意追想成都昔游欣然有作》“濯锦江边罨画楼,金鞭曾
护犊车游。”
《冬夜》“长安故人日已远,锦江小筑天之涯。”
《感旧》“巫峡已回行雨梦,锦江空忆浣花遨。”
《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锦江吹笛余一念,再过剑南应小留。”
《快晴》“瓦屋螺青披雾出,锦江鸭绿抱山来。”
《梅》“三十三年举眼非,锦江乐事祗成悲。”
《梅花尽句》“濯锦江边忆旧游,缠头百万醉青楼。”
《偶过浣花感旧游戏作》“正月锦江春水生,花枝缺处小船横。”
《遣兴》“西州落魄九年余,濯锦江头已结庐。”
《秋兴》“樵风溪上弄扁船,濯锦江边忆旧游。”
《人日饭昭觉》“雪水初融锦江涨,梅花半落绿苔香。”
《书怀》“濯锦江头成昨梦,紫芝山下又新年。”
《书叹》“今岁顿惊丝鬓改,此生难继锦江游。”
《睡起书事》“京华豪饮酹千锺,濯锦江边怯酒浓。”
《送华师从剑州张秘书之招》“三年相伴锦江头,一日翩然不可留。”
《送杰上人回成都》“春夜挑灯话别愁,此心已在锦江头。”
《探梅》“锦江赋诗忽万里,蓬山把酒今三年。”
《晓过万里桥》“晓出锦江边,长桥柳带烟。”
《忆昨》“当年落魄锦江边,物外常多宿世缘。”
《幽居春夜》“要知清梦游何许,不钓桐江即锦江。”
《幽居晚兴》“锦江秋雨芙蓉老,笠泽西风杜若芳。”
《种花》“不是无意看开遍,锦江烟柳待回来。”
《自蜀州暂还成都奉简诸公》“不染元规一点尘,行歌偶到锦江滨。”
《次韵答马中玉三首》“锦江春色熏人醉,也到壶中小隐天。”
王启涛批注:近又从韩国高丽时代文人所编选的一部唐诗选集《十抄诗》里辑得唐人吟唱锦江的诗篇共4首(中国外乡曾经失传),弥足珍贵,兹录于后:
唐?雍陶《送姚鹄落第回西川》“春游曾上大罗天,游罢荣回濯锦川。双泪有恩辞座主,一杯无恨别同年。晓离孤馆星垂栈,晚渡空江雨满船。却到相如题柱处,知君心不愧先哲。”
唐?李雄《濯锦江》“绿阴红蕊漾清涟,应绕人家绣户边。步障影移金谷畔,回文动摇玉窗前。晴光远送朝朝思,晚景轻翻处处烟。假色近来时更重,不须辛劳此江。”
《张仪楼》“锦官城畔拂云楼,草没楼基锦水流。花外有桥通万里,槛前无主已千秋。铜梁雾雨迎回思,玉垒烟霞送暮愁。人往人来自忧伤,旭日照旧浴沙鸥。”(按:《郡齐读书后志》卷二:“雄,洛巩人。庄宗同光甲申岁游金陵、成都、邺下,各为咏古诗三十章,以三国鼎立,故曰《鼎国集》。”《鼎国集》后代无传,《全唐诗》也没选李雄诗。这里十首诗二首写魏,五首写吴、三首写蜀,显然是出自原《鼎国集》中的)
唐?崔承佑《春日送韦尉自西川除淮南》“广陵天下最雄藩,暂借名侯重寄分。花送往思攀锦水,柳迎来暮挽淮坟。疮痍从此资良药,宵旰终须缓圣君。应念风前退飞鷁,不知何路出鸡群。”
另:又从《全唐诗》卷七七四里辑得一首吟唱锦江的诗:
唐?吉师老《看蜀女转昭君变》:“妖姬未著石榴裙,自道家连锦水。檀口解知千载事,清词堪叹九秋文。翠眉颦处楚边月,尽卷开时塞外云。说尽
十年裘马锦江滨,酒隐红尘。.万绮罗当日恨,昭君传意向文君。(风进松)
金选胜莺花海,倚疏狂、驱使青春。吹笛鱼龙尽出,题诗风月俱新。 自怜华发满纱巾,犹是官身。凤楼常记当年语,问浮名、何似身亲。欲寄吴笺说与,这回真个闲人。
(别后寄季长):
俗子俗到骨,一揖已溷人;
不知此曹面,何处得许尘?
我非作崖堑,汝自不可亲。
道途逢使君,令我生肉体。
顿增山河丽,更觉风月新。
对床得晤语,倾倒夜达晨。 亟起忘缚裤,小醉或堕巾。
缭出锦城南,问讯江梅春。
煎茶憩野店,唤船截烟津。
凄凉吊废苑,萧散夸闲身。
暮回度略彴,月出水鳞鳞。
思君往已远,此会何由频。
(长歌行) :
燕燕尾涎涎,横穿乞巧楼,
低进吹笙院,鸭鸭觜唼唼,
朝浮杜若洲,暮宿芦花夹。
嗟尔自适天地间,将俦命侣意甚闲。
我今独作甚,一笑乃尔悭~洒水车
世上悲欢亦偶然,何时烂醉锦江边,
人回华表三千岁,春进箜篌
倚锦瑟,击玉壶,
吴中狂士游成都。成都海棠十万株,
繁华盛丽天下无。青丝金络白雪驹,
日斜驰遣迎名姝。燕脂褪尽见玉肤,
绿鬟半脱娇不梳。吴绫便面对客书,
斜行小草密复疏;墨君秀润瘦不枯,
风枝雨叶笔笔殊。月浸罗,清夜徂,
满身花影醉索扶。东来此欢堕空虚,
坐悲新霜点鬓须。易求合浦千斛珠,
难觅锦江双鲤鱼
(城上):
濯锦豪华梦不通,岿然孤叠乱山中。
行歌满道知人乐,露积连村见岁丰。
万瓦新霜扫残瘴,一林丹叶换青枫。
鹅黄名酝何由得,且醉杯中琥珀红。
(春晓):
喔喔鸡号野,昏昏月挂楼。
梦随残漏断,愁伴宿醒留。
壮志看清镜,春冷著弊裘。
拂窗新柳色,最忆锦江头。
得都下八月书报蒙恩牧叙州
凤城书到锦江边,故里回期愈渺然。
掌上山川初进梦,壶中日月尚经年。
方轮落落难推谷,倦马駸駸怕著鞭未佩鱼符无吏责,
看花且作拾遗颠。
冬热颇有春意追想成都昔游欣然有作
濯锦江边罨画楼,金鞭曾护犊车游。
纷繁万事反乎覆,落落一身淹此留。
刻烛赋诗空进梦,倾家酿酒不供愁。
探春歌吹应如昨,亦有朋侪记我不,
冬夜 :
翩翩残历不满纸,坎坎叠鼓无停挝。
白残未消古鼎火,灯暗尚结冷缸花。
长安故人日已远,锦江小筑天之涯。
拘挛动觉吏有责,幽独更似僧无家。
卧闻沙雁叫空旷,想见雪谷森谽,。
起提一笔扫疋纸,进卷飒飒奔龙蛇。
(感旧 :)
醉眼常轻儿女曹,西游对客尚能豪。
缕金羯鼓龟兹乐,镂玉琵琶逻逤槽。
巫峡已回行雨梦,锦江空忆浣花遨。
闲情何计都除尽,为觅并州快剪刀 最爱成都的宋代大诗人陆游,在成都写下了少量的诗作,其中一首《晓过万里桥》这样写道:“晓出锦江边,长桥柳带烟,豪华行乐地,芳泽养花天。”其中第二句特别有意思。成都不只是“行乐之地”,而且称得上是“豪华”,天气特别适宜“养花”,“花”者,女人也。
最为著名的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作,随风潜进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江畔独步寻花 ) 黄四外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清闲娇莺恰恰啼。
《尽句》两个黄鹂叫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班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张籍《成都曲》锦江近百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荚冬游人爱向谁家宿,
杜甫《成都府》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土。大江东流往,游子日月长。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信美无与适,侧身看川梁。鸟雀夜各回,中原杳茫茫。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自古有羁旅,我何苦
杜甫:《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繁, 半进江风半进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世能得几次闻?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一: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进画图。
草树云山如美丽,秦川得及此间无。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退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回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还是卓文君
《明河》
明河可看不可亲
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
还访成都卖卜人
陆游《成都行》
倚锦瑟,击玉壶,吴中狂士游成都。
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
青丝金络白雪驹,日斜驰遣迎名姝。
燕脂褪尽见玉肤,绿鬟半脱娇不梳。
吴绫便面对客书,斜行小草密复疏;
墨君秀润瘦不枯,风枝雨叶笔笔殊。
月浸罗,清夜徂,满身花影醉索扶。
东来此欢堕空虚,坐悲新霜点鬓须
易求合浦千斛珠,难觅锦江双鲤鱼。
陆游《成都书事》
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
烟柳不遮楼角断,***时傍马头飞。
芼羹笋似稽山美,斫脍鱼如笠泽肥。
客报城西有园卖,老夫白首欲忘回。
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难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回来欲断无肠。周到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乘槎回往,成都何在,万里江沱汉漾。与君各赋一篇诗,留织女、鸳鸯机上。
还将旧曲,重赓新韵,须信吾侪天放。人生何处不儿嬖冬看乞巧、朱楼彩舫。
柳永《一寸金?成都》
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
地胜异,锦里风骚,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
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
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
梦应三刀,桥名万里,中和政多暇。
仗汉节,揽辔廓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
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 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
梅花尽句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时,青羊宫到浣花溪。
范成大《虞美人》:
落海时节冰轮满。何似中秋看。琼楼玉宇普透明。只为姮娥添了、万
枝灯。
锦江城下杯残后。还照郭江酒。天东相见说天西。除却衰翁和月、更
谁知。
韦庄《怨天孙》:
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
玉蝉金雀,宝髻花簇叫,绣衣长。
日斜回往人难见,青楼远,队队行云散。
不知今夜,何处深锁兰房,隔仙乡。
刘禹锡《杨柳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刘禹锡《杨柳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刘禹锡《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西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张仲殊《看江南》
成都好,蚕市趁飞翔。
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骚。
韦庄《春光好》:
鸡树绿,凤池清,满神京。
玉免宫前金榜出,列仙名。
叠雪罗袍接武,团花骏马娇行。
开宴锦江游烂漫,柳烟轻。
孙光宪《生查子》:
清晓牡丹芳,红艳凝金蕊。
乍占锦江春,永认笙歌地。
感人心,为物瑞,烂熳烟花里。
戴上玉钗时,迥与凡花异
当代?陈寅恪《咏华西坝》
浅草方场广陌通,小渠高柳思无量。
雷车乍过浮香雾,电笑微闻送远风。
酒醉无妨胡舞略冬花羞翻笑汉妆红。
谁知万国同欢地,却在山河破碎中。
河满子》
云雨常陪胜会,笙歌惯逐闲游。
锦里风景应占,玉鞭金勒骅骝。
戴月潜穿深曲,和香醉脱轻裘。
方喜正同鸳帐,又言将往皇州。
每忆良宵公子伴,梦魂长挂红楼。
欲表伤离情味,丁香结在心头。,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唐?徐氏《题彭州阳平化》:
云浮翠辇届阳平,真似骖鸾到上清。 风起半厓闻虎啸,雨来当面见龙
行。
晚寻水涧听松韵,夜上星坛看月明。雷锋的故事
长恐前身居此隋?玉皇教向锦城生。
隋?卢思道《蜀国弦》:
西蜀痴轨府,由来擅沃饶。
雪浮玉垒夕,日映锦城朝。
南寻九折路,东上七星桥。
琴心若易解,令客岂难要。
唐?李贺《蜀国弦》:
枫香晚华静,锦水南山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鳞鳞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陆游《怀成都十韵》:
放翁五十犹豪纵,锦城一觉繁华梦。
竹叶春醪碧玉壶,桃花骏马青丝鞚。
斗鸡南市各分朋,射雉西郊常命中。
胆小鬼臂立绿绦鹰,佳人袍画金泥凤。
椽烛那知夜漏残,银貂不论晨霜重。
一梢红破海棠回,数蕊香新早梅动。
醉翁诗社朝暮忙,日月匆匆迭宾送。
浮世堪惊老已成,虚名自今笑何用。
回来山舍万事空,卧听糟床酒叫瓮。
北窗风雨耿青灯,旧游欲说无人共
苏轼【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冷食同游西湖】
絮飞春减不成年,老境同乘下濑船。
蓝尾忽惊新火后,(白乐天《冷食》诗云: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
饧。)
遨头要及浣花前。(成都太守自正月二日出游,谓之遨头,至四月十
九日浣花乃止。)
山西老将诗无敌,洛下书生语更妍。
共向北山寻二士,画桡鼍鼓聒清眠。
宋?田况《成都上元灯市诗》云:
予尝观四方,无不乐嬉游。
惟兹全蜀区,民物繁他州。
春宵宝灯燃,锦里香烟浮。
连城迷奔骛,千里穷边陬。
海棠
--陆游
本日春已半,风雨停出游。
瓶中海棠花,数酌相献酬。
尚想锦官城,花时乐事稠。
金鞭过南市,红烛宴西楼。
千林夸盛丽,一枝赏纤柔。
狂吟恨未工,烂醉死即休。
那知茅檐底,白发见花愁。
花亦如病姝,掩抑向客羞。 【中吕过曲?粉孩儿】匆匆的弃宫闱珠泪洒,叹清清冷冷半张銮驾,看成都直在天一涯。渐行来渐远京华,五六搭剩水残山,两三间空舍崩瓦。
王启涛批注:近又从韩国高丽时代文人所编选的一部唐诗选集《十抄诗》里辑得唐人吟唱锦江的诗篇共4首(中国外乡曾经失传),弥足珍贵,兹录于后:
唐?雍陶《送姚鹄落第回西川》“春游曾上大罗天,游罢荣回濯锦川。双泪有恩辞座主,一杯无恨别同年。晓离孤馆星垂栈,晚渡空江雨满船。却到相如题柱处,知君心不愧先哲。”
唐?李雄《濯锦江》“绿阴红蕊漾清涟,应绕人家绣户边。步障影移金谷畔,回文动摇玉窗前。晴光远送朝朝思,晚景轻翻处处烟。假色近来时更重,不须辛劳此江。”
《张仪楼》“锦官城畔拂云楼,草没楼基锦水流。花外有桥通万里,槛前无主已千秋。铜梁雾雨迎回思,玉垒烟霞送暮愁。人往人来自忧伤,旭日照旧浴沙鸥。”(按:《郡齐读书后志》卷二:“雄,洛巩人。庄宗同光甲申岁游金陵、成都、邺下,各为咏古诗三十章,以三国鼎立,故曰《鼎国集》。”《鼎国集》后代无传,《全唐诗》也没选李雄诗。这里十首诗二首写魏,五首写吴、三首写蜀,显然是出自原《鼎国集》中的)
唐?崔承佑《春日送韦尉自西川除淮南》“广陵天下最雄藩,暂借名侯重寄分。花送往思攀锦水,柳迎来暮挽淮坟。疮痍从此资良药,宵旰终须缓圣君。应念风前退飞鷁,不知何路出鸡群。”
《看蜀女转昭君变》:“妖姬未著石榴裙,自道家连锦水。檀口解知千载事,清词堪叹九秋文。翠眉颦处楚边月,尽卷开时塞外云。说尽绮罗当日恨,昭君传意向文君。”
[#博客热门#]中美关系的是非
[#站点相关#]诗词格律十讲(一) 王力
[#博客热门#]高考历史重点复习资料第五部分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范文二:成都的历史文化
(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chengdu.gov.cn/servicelist/cdgk01/)
成都是一座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四世纪,古蜀国王开明九世于“广都樊乡”(今双流境)“徙治成都”,以“周太王从梁止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相沿至今。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垣。当时城周12里,高7丈。成都城市在这一年正式建立。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岷江两岸人民兴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二千多年来一直浇灌着成都平原。由此,成都水旱从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故世称“天府”。西汉时期,成都织锦业驰名天下,当时,在城西南设立了锦官,专管织锦,并筑有锦官城,故成都又有“锦官城”、“锦城”之称。五代后蜀主孟昶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故成都还有“芙蓉城”、“蓉城”之称。在历史上,成都又是一座水网密布,江桥众多,树木葱笼,繁花似锦的“花城”。19世纪法国旅行家古德尔孟曾赞叹成都是“东方的巴黎”。
二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祖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秦、汉、晋、隋皆因得蜀而统一天下。西汉公孙述、三国刘备、西晋李雄、东晋李寿、五代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等封建王朝均建都成都。成都又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县治所,元、明、清为四川省治所。民国初年,成都是四川省省会。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为川西行政公署驻地。1952年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为四川省省会至今。
成都是工商繁茂的大都会。秦汉时代,成都是全国有名的商业都市。汉代,又是全国五大都会(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之一。唐代有“扬(州)一益(成都)二”之称。北宋时期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会。唐宋时期成都的商业已突破了历史上传统的坊市制的束缚,兴起了临街设店和前店后坊(手工作坊)的格式,进而发展为城内有东市、南市、新南市、西市和北市,城外有草市的格局。一年内,各种专业性市场不断:一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城内还兴起了繁华的夜市。现在中共四川省委的所在地“商业街”,成都市委原所在地“羊市街”,这些街名也反映了成都历史上商业的繁荣。
纸币是中国发明的,成都又是中国纸币的发源地。当时,在成都城外西边的“净从寺”(即成都西门万佛寺)有制造纸币(交子)的用纸和印刷纸币的作坊。成都所制交子,是世界货币史上使用最早的纸币,它对贸易往来、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等起了重大作用。
成都是全世界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早在西汉时期,成都人就发现了天然气,并用于制盐。这就是成都临邛地区有名的“火井”。历史上成都还是一座口岸城市。李冰开二江,双过城下,成都成为水陆交汇的口岸城市,又是祖国南方丝绸之路起点的外贸城市。
成都对祖国和世界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成都的教育事业发达,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兴学,开学馆,设讲堂,建石室。“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于是蜀之人才,辈出于两汉。这是全国地方办学的首创。一直到南宋,发展为规模近千人的地方高等学府。
隋、唐至宋时代,成都的造纸技术为全国的高峰。唐代成都造的“益州麻纸”是官方规定的诏书、册令和中央图书馆的标准用纸。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又一伟大贡献。而成都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伦敦博物馆所藏敦煌文书中孟蜀时期成都木刻印刷的“历书”,为世界最早的木刻历书。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唐代木刻印刷的“陀螺尼经咒”,边款刻有“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刻”等字样。中国用木刻印刷五经、文选、诗文集,始于唐代的成都。宋代的成都,是全国印刷业三大基地之一,有“宋时蜀刻甲天下”之称。
成都又是一座工艺名城。从战国到汉代,成都的漆器即负盛名,享誉海外。著名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精美漆器就有成都制造的。成都又是蜀锦的故乡,它一直是中国丝绸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和生产地。汉、晋时期,蜀锦风靡天下。六朝以后至隋唐,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所销蜀锦大都是成都生产的。蜀锦在1909年的南洋博览会上获“国际特奖”。成都麻织的“蜀布”,在汉代是名扬天下的高级织物,远销“大夏”(即阿富汗)。
唐宋时期,成都的音乐、歌舞、戏剧已非常繁盛,有“蜀戏冠天下”之称。成都的乐器制造,闻名全国,成都乐器世家雷氏所制“雷琴”,使当时的文化界“叹为观止”,而留存于世者,珍同“国宝”。成都大慈寺的壁画也被称颂为“天下第一”。
饮茶文化始于中国。中国饮茶,源于四川。而四川最早进行茶叶贸易的是成都新津。诗歌中最早饮茶记录亦在成都。唐宋时期,成都是全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地区,也是茶叶贸易的集散中心。清代以来,成都的茶馆文化别具一格,相沿至今。
成都是汇百流、善吸收、富创新的开放城市。自古就是一座人才荟萃的名城。汉赋四大家成都有司马相如和杨雄两位。唐代大画家成都有黄筌、黄居采父子。宋代著名史学家成都有范镇、范祖禹。成都还是名流云集之地,大政治家诸葛亮,大诗人李白、杜甫、岑参、薛涛、韦庄、陆游、范成大等都曾寓居这里,有“天下诗人皆入蜀”之说。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都曾就学成都。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巴金、李劼人、李一氓,科学家周太玄等,都曾在成都石室中学受教。成都还具有不排外、汇百流、善吸收、富创新、勇进取的开放性格。开明氏入蜀,带来了荆楚文化;秦定蜀,带来了关中文化,后又把六国工商迁徙入蜀,带来了先进的工商技术;文翁兴学,派蜀人子弟到京师学习中原文化,隋代杨秀作蜀王带来中原高僧,使成都成为佛学中心之一。唐玄宗、僖宗两次“幸蜀”,随行带来了大批大诗人、画家、歌手和百工技艺之才。清代“湖广填四川”,促进了经济、文化、风俗的交流和融会。川剧、曲艺、绘画、川菜、小吃等,都是集各地之精华而形成成都特有文化。抗日战争时期,各种社会团体和名流志士移居成都,27所大专院校迁来成都,使成都成为大后方文化中心。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大西南的解放,人民解放军又带来了晋、绥、秦、鲁、苏大批干部。新中国建立 ?后的三线建设时期,又调进了全国各地的各种人才。成都的经济、政治、文化持久繁荣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二千多年来一直不断地吸收引进全国各地的先进文化和人才。
成都是富于革命传统的历史名城。在历史上数次成为革命起义的中心。西晋末年是“成汉”国的都城。北宋初期王小波、李顺起义发动于青城,建政权于成都。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成都建立了大西国。1911年辛亥秋成都的保路斗争,引起全川起义,成为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开路先锋,被孙中山誉为立下了辛亥革命的“第一功”。五四运动以后,成都是发动赴法勤工俭学的重要城市。王右木、赵世炎、吴玉章、杨闇公、车耀先等革命先驱在成都进行过革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二·六”烈士在下莲池英勇献身。1949年12月,十二桥烈士用鲜血迎来了古城的新生。
在成都市区域内,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有都江堰市,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有邛崃市、崇州市、彭州市。2000年11月,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青城山·都江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8月16日,从金沙遗址上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2006年7月12日,联合国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四川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青城山-都江堰、西岭雪山、鸡冠山-九龙沟和天台山被纳入“四川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地范围。
范文三:成都的历史
成都的历史
开明王迁都成都
【开明王迁都成都】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五世(一说九世)废帝号称王,迁都赤里(今成都上南大街一带),建立庙宇,成都首次成为都城。
秦惠文王灭蜀
【秦惠文王灭蜀】公元前316年(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蜀国内乱,蜀王派兵伐苴侯,苴侯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伐蜀,古蜀国灭亡。
张若筑成都城
【张若筑成都城】公元前311年(周赧王四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十月,秦惠文王派兵平定蜀国叛乱后,蜀守张若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公元前310年(周赧王五年)九月完工。成都城分大城和少城,城曲缩如龟,成都因此又名
文翁兴学
【文翁兴学】西汉景帝年间(前156~前141),庐江文翁任蜀郡太守时,提倡教育,派人至京师太学学习,学成归来委以重任,并在成都城南修建石室学宫(在今成都石室中学),重奖品学兼优的学生,开蜀中官府办学之先河。
刘备成都称帝
【刘备成都称帝】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刘备领军灭刘璋,自领益州牧。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
- 1 -
李特、李雄据成都
【李特、李雄据成都】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十月李特率众攻占成都,建立农民政权。公元306年,其子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
唐朝皇帝避居成都
【唐朝皇帝避居成都】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因
浣花夫人卫成都
【浣花夫人卫成都】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泸州兵马使杨子琳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宁奉诏入朝之机,乘虚突袭成都。崔宁之妾任氏(人称浣花夫人)出家财募众数千人,自帅以击之,杨子琳败走,成都得保。任氏护卫成都有功,朝廷封她为冀国夫人。成都人奉她为守护女神,后在成都西部浣花溪畔兴建了浣花夫人祠。
芙蓉花开成都城
【芙蓉花开成都城】五代后蜀后主孟昶喜赏名花,偏爱芙蓉,下令在都城成都的城墙上遍植芙蓉树,并派专人护理。后人继承此俗,遍地栽植芙蓉树,每到秋季,芙蓉花开,满城锦绣,花香四溢,成都因此得名
三范修史
【三范修史】三范指北宋学者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人。范镇参加纂修《仁宗实录》、《起居注》、《新唐书》、《类编》等书;范祖禹是范镇侄孙,纂修了《神宗实录》、《唐鉴》,并担任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的主要助手;范冲是范祖 - 2 -
禹长子,曾主持重修宋神宗、宋哲宗两朝实录。三范在中国史学、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范祖禹所撰的《唐鉴》12卷,被誉为
设置益州交子务
【设置益州交子务】
张献忠据成都
【张献忠据成都】清顺治元年(1644),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攻占成都,建立大西农民政权,改元大顺,自称大西王。
石达开就义科甲巷
【石达开就义科甲巷】清同治二年(1863),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兵入川,攻成都未成,在大渡河紫打地(今四川石棉县安顺场)被清军诱俘解至成都,同治二年五月初十被杀于成都科甲巷。
创办尊经书院
【创办尊经书院】清同治十二年(1873),四川学政张之洞集资在成都文庙街西侧石犀寺附近修建尊经书院,光绪元年(1875)春建成开学。书院以人才荟萃著称,王运、宋育仁等曾先后担任书院山长。尊经书院培养出了大批人才,近代四川诸多
创办四川机器局
- 3 -
【创办四川机器局】清光绪三年(1877),四川总督丁宝桢在成都东门下莲池创建四川机器局,次年建成投产,这是四川最早的军用工厂。后规模不断扩大,辛亥革命后改称四川兵工厂。四川机器局是洋务运动在四川最突出的成果,客观上刺激了四川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四川保路风潮
【四川保路风潮】清宣统三年(1911)五月九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当劫夺商办铁路的
日军轰炸成都
【日军轰炸成都】抗战期间,日军多次轰炸成都,其中大规模轰炸有两次。1939年,成都市中心遭日机轰炸,数百平民被炸死。1941年,日机108架对成都实施大轰炸,死伤1000余人。
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
【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1950年1月6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周士第任市长。
★━━
成都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是它的名字,两千多年来从未变更过,这在中国地名史上实属罕见;二是两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区的郡、州、府、道、省等行政区划的首府所在地,从未变更过,可以算是中国 - 4 -
历史最悠久的省会城市之一。
地理
成都位于国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东界龙泉山脉,西靠邛崃山。其中,平原面积和周边丘陵、山地面积几乎各占一半。成都市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平均海拔约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网呈扇形展开在广阔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历史
成都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秀”,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经济
成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加之自古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之便,因而物产丰饶,是四川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成都的手工业历史悠久,许多产品享誉全国,蜀锦、蜀绣、漆器、瓷胎竹编等是杰出的代表。
文化
成都是古蜀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现今出土的大量古蜀国文物说明,早在商周时期,古蜀国人民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
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摄氏度),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在 - 5 -
5摄氏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成都是我国大西南的古城,远在三千年前在成都平原已有部落聚居,号称蜀国。公元前316年,秦派张仪、司马错入川,并了巴蜀,改蜀国为蜀郡。秦当时治水专家蜀郡守李冰带领群众筑都江堰,凿山导河,开渠引水,于是成都平原便有“天府”之称。王莽末年,成都首次成为封建帝王之都。三国时,蜀汉在此建都,十六国的成汉、五代的前蜀和后蜀均在此建都,秦汉时期,置有锦官和车官,故成都有“锦官城”、“车官城”之名,简称“锦城”。五代后蜀孟之祥为加强防御,绕城筑低矮的土墙,称“羊马城”,至孟昶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树,故成都又有“芙蓉城”之称,简称“蓉城”或“蓉”。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国文化圣地。它位于成都市区,是全国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纪念地和唯一的君臣合祀庙宇,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武侯祠始建於公元223年,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三大部分组成,祠内古柏森森,环境幽雅,殿宇宏伟。系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唐代诗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位于成都市区,是富有诗情画意和竹林风光的名园。诗人杜甫于公元759年移居成都,历时3年9个月,在此作诗240余首,其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居草堂之作。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等。建筑结构布局紧凑,相互呼应,别具一格。草堂博物馆内珍藏各种历史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是研究“诗圣”杜甫的珍贵资料。杜甫草堂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永陵博物馆:
是五代时期前蜀皇帝王建(公元847——918年)的陵墓。位于成都市区,1942年发掘,出土的重要文物有白玉谥宝、哀册、玉带、玉杯、银钵、铁猪及铁牛等。是研究五代时期政治、 - 6 -
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这里绿树成荫、花卉飘香,环境幽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沙遗址:
被誉为二十一世纪中国首项重大考古发现的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青羊大道,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代表了3000多年前的灿烂辉煌的古蜀文化。在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中,大都是工艺精美的金玉印饰品和翡翠饰品以及大量的陪葬陶器、象牙、龟壳和鹿角。栩栩如生的石刻雕塑形态独特,举世无双。该遗址文化与近临的广汉三星堆遗址文化一脉相承,前后衔接,是中国考古史上继三星堆之后又一重大成就。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船棺遗址:
位于成都市中心商业街的古船棺遗址,发掘于2000年7月,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每具船棺均以特大圆木造成船形,其墓葬规模堪称全国之最。同时出土的文物有制作精美的陪葬陶器。该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殊院:
为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一。前身是唐代的“妙园塔”,宋时名“信相寺”,明时毁于战火,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重修之后改称“文殊院”。寺内藏有自唐宋以来古今名人书画500余件,珍藏各类经书12万余册,还有自汉代以来的碑刻、雕、刺绣等实物珍品。
青羊宫:
全国著名道教宫观之一。位于成都市区,始建于唐,现存殿宇建于清代。主要建筑有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无极殿(即三清殿)、斗姆殿、唐王殿、柴荆台等。宫内文物丰富,环境幽美独特,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府的记忆》
- 7 -
第一集:《天造天府》
在三亿六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中,形成了四川盆地特殊的地貌结构,而成都,正在这个盆地的中心。
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也就是今天成都的双流县,向北边一片山水环抱的平原地带动迁,并在那里大兴土木,构建城池。崇拜先王的执政者们,模仿前贤的用意,给这个新生的都府取名为——成都。
从此,成都整整延续了2500年而未更其名,在中国古老的大、中城市中,既未更名、又从未迁徙的城市,仅此一座。战国晚期留下的“成都”二字,历尽沧桑一直未改,延续至今。 这个蜀国的首府成都,恰恰处在地球北纬30度线的南侧,而正是这条纬线的两侧——多少年来,一直是中外专家学者一个未解的巨大谜团。一系列世界奇观或难以解释的现象都出现在这里:埃及金字塔,北非大沙漠,苏伊士地峡,喜马拉雅山,三峡,长江入海口,密西西比河入海口,百慕大三角区;还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和道教这五大宗教,也都发祥在这条神秘纬线的两侧。
在成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青水秀、一片翠绿。当宇宙和大自然造就成都险峻闭塞的地理环境的同时,也赐予了它惊人美丽的妙水奇山。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成都的自然灾害要远远少于其它地区,无论是洪灾、旱灾、风雪、冰雹、蝗虫还是地震。
这,真是一个天造的天府!
1986年,距成都只有38公里的三星堆,一夜之间为全世界考古界所瞩目,三星堆出土的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绝世珍品,改写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又给世人留下了许多新的谜团。 距三星堆遗址发现不到15年,一支开发楼盘的建筑队,在成都市2环路和3环路之间用挖土机撞开了金沙遗址的大门,再一次震撼了世界。
三星堆文化和金沙遗址的发现,不仅把巴蜀的古代文化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还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与公元前 5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罗马同样繁荣昌盛的生动景观,而她的文化艺术成就,更是独树一帜。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青铜神树等文物,三星堆出土的巨大玉石、玉琮、金杖等,制作工艺的精巧令人叹为观止。在铁器尚未出现的时代,成都的先人们已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在她第一次崛起的过程中,克服了连我们今天都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甚至表现出了我们今天还达不到的惊人智慧。让我们不禁慨叹:我们并不都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而 - 8 -
常常是在他们的脚下。可是,这些可能是来自异邦的产品、外来的文化和当地的融合创造,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物通人和的繁盛景象。
大自然虽然赋予了成都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却也留给了它极为恶劣的地理交通条件——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成都四周绵延绝顶的崇山峻岭,几乎就是一个先天封闭的自然屏障。我们不禁惊叹,在这样一个“其地四塞,山川重阻”的盆地,她靠什么成为了中华民族长江上游的古代文化中心,又怎么会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原经历了一次次浩劫的时候,巴蜀大地却显得相对安宁和祥和。
然而,成都依靠天险,也躲不过战火的洗礼。历史上也经受过几次重大的浩劫,使文明古城的成都已经变成了一座空城。在经历了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后,成都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移民城。成都开始了她的第二次崛起。在短短的100多年间,成都地区便承上启下的迅速恢复起来,它不仅完整地承继了长达3000多年的精神遗产,还汲取更为广阔丰厚的外来思想与文化基因,开始了它新的复苏、重建与成长。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再度成为甲冠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这,又是一个历史的惊叹!
改革开放以后,当代成都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那么,成都优秀的历史文化,究竟向我们昭示了什么?
第二集:《在水一方》
都江堰,这部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经世杰作,不但灌溉了天府之都,还在战争中保护了自己。这里是大道无形!都江堰是战国时代秦国修建的,李冰,用惊人的智慧和整整一生的时间,率领成千上万的民众包括他的儿子,修建了这一水利工程的旷世杰作。当年,秦始皇能够统领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百万军团,平诸侯,扫六合,统一中国,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有都江堰浇灌的成都平原,作为秦国富饶的大后方、大粮仓,有力地支持着秦始皇完成了他的千古帝业。
李冰父子用道法自然的疏导之法,在都江堰的渠首修建了著名的三大工程。
它的第一大工程,就是这神奇的鱼嘴分水堤,它将岷江上游的汹涌之水四六分成,在旱 - 9 -
季和洪水季节使成都平原免去了洪涝之灾,又得灌溉之利。
飞沙堰,是它第二个神奇工程。世界上任何一项水利工程,最大的天敌就是泥沙淤积。都江堰之所以能畅流两千多年,就是得益于这座飞沙堰,在洪水季节,它竟然能够利用洪水自身的巨大力量,将成吨的巨石和大量的泥沙排向外江。
形如瓶口的水道,被称为宝瓶口。都江堰三大工程中最艰巨的一项工程——形如瓶口的水道,被称为宝瓶口。引岷江之水到成都,必须在玉垒山上打开一个缺口。李冰竟然用大火烧红岩石,再用来自岷江上游的雪山之水泼浇巨石,用冰火相激的自然之法,使坚硬的岩石纷纷断裂。
李冰还引都江堰之水至成都,分为左右二江环绕成都城,并在江上修建了七座桥,方便百姓生活。
李冰这位蜀守的所作所为,把“为民”这两个字写向千秋万代。他却为天府之国、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最伟大的遗产,都江堰,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完美、最科学、最先进、独一无二的无坝引水式引水枢纽,也是全世界唯一的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的奇观,同时,都江堰精神,也依然强烈地照耀着今世今人。
幸福的天府人,拥有这样一笔文化遗产,拥有这样一份人文精神,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和光荣!
都江堰是一首至今激荡着造福于民的旋律的动人交响诗,它让今人和千秋万代的后人永远吸吮它那不尽的乳汁。
第三集:《花重锦官城》
都江堰建成300多年后,《凤求凰》优雅而浪漫的琴声流淌在了成都城里。才子多情,佳人有意。一个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诞生:汉代成都才子司马相如与才貌双全的卓文君真挚的相爱了。一方是未婚的才子,一方是理应守节的寡妇,这本已被当时的传统道德所不容, - 10 -
何况他们又采取了深夜私奔的方式,这在当时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风流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成都的郊县邛崃。这对叛逆夫妻选择投奔的方向是成都,成都的包容,使他们堂而皇之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开起夫妻餐厅,卖酒经商。他们还建了琴台,建了园林,夫妇双双在琴台上吟诗作赋,经常成双入对地出入。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惊讶地发现,汉代的成都,竟是一个浪漫而开放的天堂。
两千多年前的成都,就已经是我国的五大都会之一,它不仅是全国最大的粮仓,而且是“文章冠天下”的文化中心。成都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散发着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力量,正是在它的推动下,才创造出了当年成都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
偌大一个汉代的成都,其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却源于一只小小的蚕虫。在甲骨文中,“蜀”字就是一个蚕的象形字。第一代蜀王就名为蚕丛氏,可见蜀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蚕。成都地区是我国养蚕织丝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丝织品生产中心。
锦,是丝织品中的精品。成都因水而生,因锦而盛,蜀锦成了远销国内外的名牌产品。成都是名副其实的丝绸之路的起点。
唐代的成都,是全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月月有各类集市,商贾云集,并长期开放了夜市。“锦江夜市连三鼓”这样的记载史不绝书,成都从秦代到宋代一直是我国西南地区无可替代的商业中心,诗人苏轼的一句话为成都作了最好的定位:“成都,西南大都会也。” 如今,古代的蜀锦我们已经很难见到了,但由锦而盛的这个西南大都会,却成了一座繁花似锦的城市。诗人杜甫就是在鲜花盛开的时节来到了成都,并写下了“花重锦官城”的传世名句。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出现过无数优秀的治蜀官吏。在这些值得怀念的官吏中,家喻户晓的首推诸葛亮。“为政以民为本”,以逸道治民,虽劳无怨。而最使成都百姓感念不已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病死于五丈原之后,不仅身无余财,而且身为盛产蜀锦之国的丞相,竟然身着布衣下葬,身无寸锦。到成都旅游的人是必去武侯祠的,永远纪念诸葛亮的功绩。
- 11 -
繁荣的经济与开放包容的民风,以及治蜀官员的政治开明,不仅使百姓生活富足安定,还引来了一批又一批全国各地的文人墨客,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的杜甫和宋代的陆游。二人当时都是官职在身,为成都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在成都民风的诸多特点中,一个最强烈而鲜明的是“知情重义”。在历史上,不论治蜀的官吏来自何方,是哪里人氏,只要他为百姓办了实事,办了好事,成都人都知恩如山,为他们修庙宇、建祠堂,千古铭记。
杜甫,成都人为他修建的祠堂叫作工部祠。陆游,成都人也永远怀念着这位忧国忧民的老人。为他修建了全国唯一的一座陆游祠,让诗人的灵魂在此得到了永久的栖息。
环抱着成都的府南河,就是当年著名的锦江。浩大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短短五年在全城上下的智慧和汗水中完成了。府南河治理工程刚刚结束,规模更大的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又开始了,它的建成,将重现诗人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的花城景色。
盛开的当代锦官城之花,引来了天南地北的彩蝶。当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店卖酒的成都,如今成了世界商业巨子的荟萃之地。杜甫诗中的“花重锦官城”的“花”,无疑是比作了百姓富裕的生活和城市的兴盛,还有这座城市的美丽。在成都的现代化建设中,仍处处闪烁着这些优秀文化精神的滋润。
第四集:《茶道龙门阵》
当你来到成都,无论是出差访友,还是旅游度假,都会被请上这一方小桌、品上这一杯清茶。成都人的生活,似乎都和茶馆有关,人们在这里款待宾客,交朋结友,谈情说爱,读书看报,谈生意,化纠纷,无所不包??小小茶馆,几乎囊括了社会和人生的全部情态和情感。今天的成都,茶室相接、茶馆林立。成都市大大小小的茶馆、茶楼就有三千多家。几乎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茶馆。它既是全国之最,也是世界之最。有人说的:“成都是个大茶馆,茶馆是个小成都”。著名学者顾炎武考证:“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就是说,全世界的茶文化,是从成都开始的。
- 12 -
位于成都市西南的这座白雾弥漫的蒙顶山上,还留着世界上这第一片茶园,他是被后人尊为茶祖的西汉蜀人吴理真开辟的。就是茶园中这七株历经千年不枯的茶树,使成都的蒙顶山成为全世界茶叶栽培和茶文化的发源地。在世界上,第一个茶馆开在西晋时的成都、第一个盖碗茶是唐代成都一位姓崔的大家闺秀发明的,第一个记载茶叶的文学家,是成都的大文豪司马相如。
茶,不仅在中国有“国饮”之誉,也与咖啡、可可齐名,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据宋代史籍记载:蜀中“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 生活在天府之都的百姓们,因生活富足而有了空余的时间。喝茶和娱乐便自然成了他们休闲的主要内容。也形成了堪称一绝的茶艺,就是咱们四川最有特色的四川盖碗茶。由茶而兴茶道,因闲适而兴娱乐,所以,成都的大部分茶馆中都设有书场和戏曲表演舞台。
青城山是道教的发源地,通俗易懂的“道法自然”的哲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这里人们的生活,并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了这一地区民俗民风的重要特点,同时创造了今天的休闲文化。
今天成都人饮茶,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春夏秋冬。饮茶已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并融进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是人生观念之中。
在成都的历史上,国运兴则茶运兴,茶运兴则民安乐。以茶为魂的休闲文化,它既俗又雅,既古又今。它不仅注入到民俗民风里,还深深浸透在伦理道德之中。茶道,饱含着人道,深含着百姓们的生活之道,健康的伦理之道。
成都的茶道,离不开龙门阵,也就是北方人所说的“侃大山”。民众也正是在寓教于乐的欢笑声中,参与了沸腾的现实生活。人们在这茶馆里听到的,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悲欢离合的历史故事,还有那深刻的前车之鉴。
栈道,一开始就是为了交流和开放。在封闭中寻求开放,在阻挡中寻求发展。这些栈道加上冲出夔门,扬帆东下的水路,造就了成都盆地的万业兴盛。几千年来,由于盆地先天的 - 13 -
地理劣势,反而激励着成都人与大自然进行着顽强不屈的搏斗,愈加坚定了他们走出去的信念。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是创造文明的过程,同时也形成了这一地域历史文化鲜明的精神特质,那就是要走出盆地、走得更远,走得更加宽广!
在世上任何人工建筑里,都包含了历史人文的表情。从当代成都交通的崛起中,就看到了“五丁开山”那无畏、坚韧、团结的历史精神。
今天的成都不仅有了西南最大的铁路枢纽,而且建成了“环形加放射”的九条高速公路,真正做到了四通八达。
新一轮的城市规划,规划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随着成渝、成灌、成绵、成乐、成雅、成南、成彭高速公路的通车,“其地四塞”的四川盆地,已经形成了以成都为轴心的2小时经济圈。
走出夔门,创业天下。今天有近一千万“川军”走出家乡,转战全国,仅成都郊区的金堂县,就有约30万人离开了家乡。出省务工的600多万川军从全国寄回家乡的劳务收入占了农村人口总收入的40%以上。
大量的川菜馆已经走向了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带出去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文化。近两年,以川菜为主的成都餐饮业的销售额占全市商品零售总额的1/5左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通过它,使成都文化向世界的辐射,却是数字计算不出的。
今天,我们感受着川军的出川和入川,更感知着优秀历史文化所带来的巨大的影响。
当年李白的《蜀道难》,已成为遥远的历史叹息。今天,发达贯通的蜀道已经成为巴蜀儿女们拥抱新世界的文明之路,当然,走出栈道的他们所带回来的,并不仅仅是金钱和商品,更为重要的是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能量。而这些,是无法给以量化的。
今天,古蜀人的后辈们,已经踏着一辈辈前人修出的桥、开出的路,正走向美好的未来!
- 14 -
第七集:《人造天府》
天府之国几千年的历史,无数的贤君良臣为巴蜀文明奉献了智慧,数不清的文人骚客把足迹留在了巴山蜀水。
从3000年前的古蜀国,先民们把巨大的树木做成船棺,载着他们心中的圣贤,去继续寻找他们理想的圣地开始,一个崇尚文化和艺术的时代诞生。古蜀文明时期共经历了五代蜀王:蚕丛氏长于养蚕,柏灌氏与鱼凫氏善于捕鱼,杜宇氏工于农耕,而因为后来的开明氏擅长治水,所以杜宇氏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开明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望帝让位”的故事。从此,古蜀国开始了延续达九代的繁荣的开明王朝时期。那是一个以知识为王的年代,王者们都是用技艺与知识引导民众走过蒙昧年代的先行者。为后世留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深刻的历史记忆。
知识分子又是蜀守的文翁,留下的是一座看不见的都江堰,潜移默化,百代传承。今天的石室中学,就是2150年前由时任西汉蜀守的文翁创办的,它是中国最早的由地方政府兴办的官办学校,也是世界上连续办学时间最长的学校,至今从未迁移过校址。文翁兴学为我们中国教育史留下了非常有价值的一个历史典故。两千多年来,作为我国第一所官学的石室中学,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摇篮。仅在近代,一代才人郭沫若、王光祈、李一氓、李劼人、魏时珍等近代名人均出自于该校。
提到四川大学,不得不说的是尊经书院。这是四川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带有近代性质的学校。著名的学者王闿运改革教育提倡经世致用的有用之学,培养出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志士仁人和革命家。尊经书院培养的学生和他们的优秀传人,分布在巴山蜀水,并培养出了一代知识精英和革命志士。**、**、刘伯承、陈毅、聂荣臻、杨尚昆、罗瑞卿、郭沫若、巴金等等。
自唐以来,成都便吸引着那些才子佳人、文人墨客、乐师鼓手、雕工画匠纷至沓来,在城中的茶肆酒楼、船头岸边、街头巷尾都能听到锦城丝竹之韵,两江歌声朗朗。古有“天下诗人皆入蜀”的说法。这些入蜀的知识分子,为成都平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锦绣文章 - 15 -
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也就是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那些不朽的篇章,我们今天仍在吟诵。
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包容不同文化流派和知识分子的城市,才能真正具有文化的创造力,才会给民众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上许多知识分子所表达的对成都深深的眷恋,绝不仅仅是对它青山绿水、花重鸟鸣的痴情。
自古蜀以来的优秀历史文化,创造了这个天府之都;是它养育的知识人才,铸造了天府之都的文化精神。这,才是这座古老城市的魂魄所在。
在知识与教育的土壤上,雄起的成都,将积蓄已久的能量充分释放了出来,将它历史上“知识为王”的文化传统和现代精神,变成了今天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
“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这是这座古城新的文化精神,它植根于历史,体现于现实,引领着未来。它的每一次开拓和创新,都不仅仅属于这座城市,它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同时更属于整个民族和世界。
不要忘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创造历史记忆的人!
蜀中名女:
卓文君
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当垆沽酒的故事在蜀地家喻户晓。卓文君是大美女,她出生于富豪之家,是钢铁大王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她是移民的后裔,祖居赵国,是当时的大都市邯郸的城民,在秦灭掉赵国之际才辗转迁移蜀地的边僻小邑临邛,也就是今天成都所辖的邛崃:同时卓文君又是一位才女,一生留下许多名篇,其《白头吟》、《诀别书》为千古绝唱。 卓文君这样一位出生名门的知识分子美女,被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所感动,毅然夜奔前往,一方面说明司马相如高超的演奏水平和卓越的音乐创作天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卓文君的鉴赏力和果敢的性格。鉴赏力使她具有追求美的强烈愿望,果敢又使她不拖泥带水,敢于采取行动。别地的美女大多除了美就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可以传世,而蜀中美女不仅相貌 - 16 -
美,而且诗文也美,追求美的行为十分大胆和执著。当代的成都美女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貂蝉是否也如卓文君或花蕊夫人一样有大量的美文传世,笔者未曾考证过 即便有也绝对比蜀中美女的诗文逊色,蜀中美女能诗能唱是一大特点,正如前面论及的是文化美女,没有文化,但都流传不下来可见美的传播早要有载体的。
临邛自古是酒城,才演绎出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当垆沽酒的爱情大戏。卓文君是一个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的敢爱敢恨的美女.但凡成都历史上有名有姓,千古流芳的美女多是卓文君之类。卓文君的贡献在于她演绎出了一出千古爱情绝唱。她征服的是司马相如这种风流才子,没有她为爱情的献身精神的鼓舞,一个蜀中落魄文人司马相如也不可能名垂千古。成都历史上出过无数的文化名人,是与成都历史上拥有众多卓文君这样文采卓著的美女分不开的。
蜀中才女:薛涛
谁都知道成都有大名鼎鼎的杜甫草堂,杜甫是中国历史上可以与李白齐名的大诗人。被称为诗圣。其实,可以与杜甫相提并论的还有女诗人薛涛。薛涛一生在成都留下了大量的诗作,显示了她非凡的才华,她没有被人们充分地研究和供奉,不是因为她的才华有什么逊色之处,是因为她是一名女子。又是一名歌妓,诗妓,这在封建社会是大忌。但成都人却对女诗人薛涛顶礼膜拜,成都有杜工部的草堂,亦有薛涛的望江楼和薛涛井,这是两处同等重要的名胜。
薛涛也是移民,她是”安史之乱”后流亡蜀中的长安小吏郧与妻子裴氏的女儿。她从小深得其父的悉心栽培,8岁能吟诗,14岁时父亡她就担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在那种年代,一个弱女子要想谋生除了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歌喉,凭借自己的才学之外别无他途,年轻的薛涛成了歌妓,尽管她卖艺不卖身,但一个“三陪女“哪怕到了今天在人们的眼中也是没有地位的。
薛涛是凭借一首叫“谒巫山庙”的诗展示才华的。这首诗深得节度使韦皋的器重。一个风尘女子写的不是风花月夜和清丽凄婉。而是怀古怅今的精深之作,使韦皋大为惊叹,以至于后来要推荐她担任校书郎的官职。薛涛虽然因为身份低贱没有真正成为校书郎,但万里桥边女校书“的美名远播,连盆地之外的名人雅士也都争相与她唱和。
如今到成都来的外地人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洗眼睛,看美女,薛涛那个年代的外埠客到成都来目的同今天到成都来的人居然一样,为的是来看一看这位蜀中美女诗人。如今的成都仍有一大批美女文人在川内外声名显赫,以至于许多人到成都来就是为了一睹风采。成都自古 - 17 -
出诗人,特别出女诗人,恐怕是因为成都这种地方风水好,有诗歌创作的磁场,女文人们在这样的围中容易发挥自己的才华。成都不缺少美酒香茶,这两种液体在人的血液中流动都有助于诗文的创作。
薛涛是当时的大交际花 与她交往过的风流才子举不胜举,有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等。她亲自制作一种粉红色的小彩笺 这种笺纸做工特殊,清雅别致 她用这种笺写上自己的诗作,一时成为人们收藏的珍品。唐朝风行的彩笺题诗都学的是薛涛的做法。以至于这种风气流传至今。成都的文人爱把诗写在明信片上, 写在书笺上与文友诗友互赠,这是唐朝就流传下来的遗风。薛涛的许多行为千百年来为成都人效仿。
- 18 -
范文四:成都的历史沿革
一、成都的历史沿革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 (成都名字的由来)
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
宋元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元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宋元以后,成都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设立布政使司,设所在成都。公元1654年,清顺治将四川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历史上正式出现。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废除成都府设治所,改称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筹备处,处以下设总处、文牍、法治、会计、调查、庶务六科。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1928年,设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和四川省省会。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二、成都市的自然地理概况
1、成都地处四川省的中部,四川盆地的西部,龙门山脉、邛崃山脉与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交接地带,介于东经102°54ˊ—104°53ˊ、北纬30°5ˊ—31°26ˊ之间,面积12390.6平方公里。
2、成都市,从西到东,地形分为山地、平原、丘陵三个部分。
成都西部,是高峻的龙门山和邛崃山地。这里的山峰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大邑县境内的苗基岭,海拔5364米,是全市的最高峰。西部群山或险峻雄奇,或幽雅秀丽。由各种岩石风化后发育而成的山地棕壤,是主要的森林土壤。山地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带,垂直分布比较明显,森林树种异常丰富,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从而使该地区形成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
成都中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海拔在450—720米之间,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2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便于引水自流灌溉。岷江、
沱江及其支流从上游地区带来大量砾石、泥沙沉积成为深厚的冲积层,形成冲积土。几千年来,在劳动人民的长期耕作下,成都平原的表层土壤发育成肥沃的水稻土,而且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两千多年来,由于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兴建,成都平原上河网交错,灌渠密布,水旱从人,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阡陌田畴之间,一个个农家院落被绿树翠竹层层环抱,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竹林院落景观。
成都东部,是低矮的龙泉山和四川盆地中部丘陵的西缘,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由紫色砂岩、泥岩组成,这些较为松软的岩石风化以后形成肥沃的紫色土。龙泉山植被多遭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现仅分布着一些次生的青掆林、马尾松林和经济林木。丘陵区谷地宽阔平坦,丘坡梯田层叠,冲田相连。金堂县云合乡河谷低处海拔仅387米,是全市的最低点。
成都地处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丰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除西北边缘部分山地以外,成都大部分地区表现出的气候特点是:夏无酷暑,冬少冰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秋雨和夜雨较多,风速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有利于农业生产。
成都市的大部分地处岷江中游地区,河流众多。大小河流共有四十多条,绝大部分属于岷江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市流域面积的85%。少数地区属于沱江流域,流域面积约占10%。成都平原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加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自流灌溉,使成都地区自古以来就成为闻名遐迩的“天府之国”。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也是成都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得以作为巴蜀地区,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雄厚物质基础。
三、社会经济状况
1、成都为具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四川盆地西部岷江中游,府河和南河是成都的母亲河。成都历史悠久,自古为西南重镇,历代均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别名"锦城" 、"蓉城"。成都旅游资源丰富,蜀汉文化、天府风光、熊猫故乡是其三大特色。成都还是一个工艺品名城,有中国三大名锦之一的蜀锦,四大名秀之一的蜀绣等。同时川味十足的川剧、川菜、川茶、川酒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成都地区2010年生产总值5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300亿元,扣除灾后重建同比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0亿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42元。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一共有108家在成都设立了分公司、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摩托罗拉、爱立信、微软等设立了研发中心,国内知名企业如联想、中芯国际、华为等设立了研发中心,法国安龙保险更是将中国区总部设在成都,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知名金融机构纷纷在成都设立区域总部。除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迁入为成都总部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以外,成都本地区中小企业也为成都总部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支持。康弘制药、川开集团、国嘉制药、瑞云集团、恩威集团、国腾电讯等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管理好、机制新、在国内和省内享有一定声誉的企业,成为成都中小企业发展的亮点和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代表,这些企业都带有很典型的“总部经济”特征。成都目前总部经济的空间分布集中在顺城街——骡马市一线。范围北起新华大道、南至锦江,东起红星路、西达东城根街。
总面积约515平方公里。“骡马市———顺城街一线区域聚集了在蓉60%以上的外资机构。其中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60余家; 40%以上的国内知名企业分公司或办事机构,其中包括60多家上市公司;各商业银行省市级分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72家;各类律师、会计师事务所54家。高档商务写字楼28栋、占全市的30%以上;三星级以上的宾馆、酒店14家占全市的30 % , 服务业聚集优势明显。 1984年1月11日,国务院批准成都市城市性质为“省会,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进一步要求“充分发挥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作用”,并先后批准成都市实行沿用开放城市政策,列入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1993年10月,成都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第一个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城市综合实力1992年进入全国城市50强,位居第11位,投资硬环境为全国城市40优之一。 成都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建成了以机械、电子、医药等工业为主的38个行业大类、184个行业细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具有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工业经济总量约占四川省的30%,占全国的1%,在全市GDP中的比重达37.9%,工业发展速度居全省和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成都飞机公司的波音麦道机头及航空零部件,全兴酒厂的全兴酒,成都烟厂的娇子、五牛香烟,四川丰田公司的柯斯达车,成都工程机械厂的挖掘机,成都希望集团的饲料,成都地奥公司的心血康,国腾公司的磁卡电话,托普公司的电脑及软件等在全国享有一定声誉。 成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工贸易和机电产品出口增势强劲,对美国、欧盟、日本、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持续增长。全市出口商品共有14大门类,100多个品种,销往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都的丝绸、纺织品、量刃具、家用电器、各种机床、塔机、汽车、航空设备、抗生素原药、市话电缆、皮革制品、皮鞋、肉类及肉类制品、农副产品、化工原料、钢材等一批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和科技企业加入外贸发展行业,成都市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 成都市的开发区快速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成都的开发区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过10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全市主要开发区有: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88年,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0年,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其他主要开发区还有:成都高新西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成都市新都卫星城工业区、都江堰工业开发区、四川中美(外)中小企业发展园区等。
范文五:成都宽窄巷子的历史
宽窄巷子的历史
成都的千年少城能保留下宽窄巷子,实在是非常的难得,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该区域是我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它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要溯源宽窄巷子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那个时候所建的成都少城。《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国在古蜀国灭亡后的两年,即公元前341年移秦民到成都。通常的说法,公元前311年,秦国大夫张仪筑成都城,成都城市的历史自此开篇,距今已有2300多年。
传说张仪筑城,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屡筑屡垮,总是立不起来。这个时候忽有一只灵龟前来相助,绕行一周后死去。张仪心领神会,沿龟迹再筑城,果然城墙牢牢站稳了。其实这个故事背后,有着现实的依据,因为张仪筑城之初,试图把成都的城墙筑得像秦国咸阳的城墙一样方方正正。然而成都平原不是关中平原,这里土地潮湿,难以找到坚实的地基,有了多次失败的教训之后,聪明的张仪根据地形,把城筑修在地势较高而又坚实的地方,但是这样修出来的城墙非方非圆,曲缩如一个乌龟。无论是城墙的形状,还是神龟相助的传说,成都因此有了一个雅称:龟城。
张仪第一次筑城并没有包围整个成都城区,城墙只框住了东边的一大半,西边还有一片没有被圈进来,于是便有第二次筑城。一座城市被分隔成了两座城,东边的较大,称为大城,西边的较小,也就是小城了。古代“小”和“少”二字通用,因此小城在习惯上被叫做“少城”。一个城市一大一小两座城,这就是古人所说的 “重城”,这种形式在成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2000多年来,少城历经无数社会风云变幻,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形成如今窄巷子四合院格局的时代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在当时比较残破的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不过成都的老百姓习惯了称这片城池为少城,所以那个时候的宽窄巷子就属于清朝八旗军队及家属住的新少城。少城的中轴线是南北向的长顺上街,而宽窄巷子则是当时42条兵丁胡同中的两条。
宽巷子:老成都的“闲生活”
“宽巷子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原住民、龙堂客栈、精美的门头、梧桐树、街檐下的老茶馆……构成了宽巷子独一无二的吸引元素和成都语汇;宽巷子,呈现了现代人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王华银一边翻着规划书,一边讲述。老人在老茶馆门口安详地喝茶摆龙门阵,猫懒懒地盘在脚下打盹,梧桐树投下斑驳的影子,院落里的树上挂着一对画眉……
在宽巷子中,老成都原真生活体验馆将成为宽窄巷子的封面和游览中心。它将集中展现宽窄巷子所代表的成都生活精神。体验馆里将展示民国时期一户普通成都人家一天的生活场景,用一个院落复原这个家庭的厨房、书房、堂屋、新房等,向参观者呈现老成都的生活状态。观众还可以在其中听几十年前的老成都人摆龙门阵,看成都女孩绣蜀锦,晚上看皮影、看木偶戏、即兴写书法等。在业态上,宽巷子将形成以精品酒店、私房餐饮、特色民俗餐饮、特色休闲茶馆、特色客栈、特色企业会所、SPA为主题的情景消费游憩区。
窄巷子:老成都的“慢生活”
“窄巷子的特点则是老成都的慢生活。”成都是天府,窄巷子就是成都的“府”。一为收藏,一为丰富,改造后的窄巷子展示的是成都的院落文化。院落,上感天灵,下沾地气。这种院落文化代表了一种精英文化,一种传统的雅文化。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这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也是窄巷子的生活梦想。通过改造,窄巷子植绿主要以黄金竹和攀爬植物为主,街面以古朴壁灯为装饰照明,临街院落将透过橱窗展示其业态精髓。窄巷子将形成以各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馆、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味区。
井巷子:成都人的“新生活”
“井巷子的定位是成都人的新生活。”通过规划改造,井巷子将是宽窄巷子的现代界面,是宽窄巷子最开放、最多元、最动感的消费空间——在成都最美的历史街区里,享受丰富多彩的美食;在成都最精致的传统建筑里,享受声色斑斓的夜晚;在成都最经典的悠长巷子里,享受自由创意的快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博客热门转载历史上局部关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