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道路是曲折的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读《教育公平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出彩》心得体会 今天读了祖旭东书记的署名文章《教育公平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出彩》,感受颇深。文章指出,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应在外延的“有教无类”和内涵的“因材施教”上下功夫,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都能使个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
现在全国城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解决了上得起学的问题,但是“都能上好学,都能使个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文章指出“有教无类”,是让每个适龄的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教育最基本的公平,这种公平应当由各级政府来完成。根据要求,各级政府在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校舍方面的确做出了努力,特别在解决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等配置不足的问题上也有很大成效,也就是说在硬件上的确是缩小了城乡差距,但在师资配置的软件上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由于乡镇生活条件较苦,很多教师不愿到农村小学任教,乡镇中小学还好一些,尤其是偏远的学区,有的地方每个班平均不到两个教师,师资严重缺乏,一
个老师要带好几门课,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情同虚设。为此,许多家长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花钱把孩子送到县城学校,这样一来,县城很多学校有的一个班级70多人。给县城老师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别说什么因材施教,就是面批作业这一项老师都很难完成,于是出现不少老师让学生批改,让家长批改的现象。
因此政府要按照编制标准,合理配备学科教师,尤其对农村学校和紧缺学科教师的配备。并且消除城区“大班额”现象,缩小城乡学校办学差距,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可谓任重而道远。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目前发放乡镇教师补贴,是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吸引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促进师资均衡配置举措之一。让很多乡镇老师看到希望,尽管很多地方一直没有落实。另外区域内师资合理交流机制,以强扶弱的教育支援制度,也已经建立起来,每年都有县直优秀教师到农村偏远学区小学去支教,这也让农村偏远学区小学看到了曙光。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出彩,这不是一句空口号,她需要各级政府领导和各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切实行动起来。
范文二:寻求发展模式的曲折道路
“社会发展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如何才能得到最佳的社会发展?”这是两个古老的问题,但它的答案却在不断地更新。六十多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一片废墟,重建欧洲,谋求社会经济发展,是世界面临的主要课题。一九四五年联合国成立之后,世界银行也随之成立,从此它在指导世界回答这两个问题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回顾世界银行六十年来提供给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答案,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经验和教训,看到西方主流的思路变迁:从单纯强调物质资本和财金资本,到重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发展中的作用;从片面追求物质产出和金钱收入,到把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也列为发展的目标;从绝对崇拜市场,到再次重视政府干涉的必要性。
资本投入:欧洲重建的成功 七十年代及其之前,主导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大量物质资本和财金资本投入为手段的“欧洲重建模式”。马歇尔计划给欧洲投入了大量资金,世界银行也给欧洲许多国家大量优惠贷款,这些资金主要都用在物质设备的建设方面。欧洲的重建是极其成功的,法国、荷兰等许多受到战争创伤的西欧国家在四十年代末都得到了援助和贷款,经济因此得到强劲发展,很快就摆脱了战后的贫困。原西德更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战败的德国,遍体鳞伤,经济彻底崩溃,但在注入大量资金之后,经济飞速发展,仅仅数年,其国民生产总值就跃居欧洲之冠。资本投入的模式不仅在欧洲取得了成功,在日本也卓有成效,和原西德相似,日本也从战败的废墟中崛起,成为经济强国。
欧洲重建的成功使很多人相信,资本投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因素。但是,欧洲重建的成功,仅仅靠的是资本投入吗?
七十年代之后,世界银行的贷款主要发放给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资本投入的发展模式也被运用到这些国家。此时,却暴露出许多问题,尤其在非洲,问题最为严重。多数非洲国家是在六十年代或七十年代初独立的,当时非洲各国的人口压力都不大,资源很丰富,又没有遭受战争摧毁,因此不少人都认为,只要有资本投入,非洲将会走上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但是这些资本资金并没有给非洲带来发展和崛起,相反,非洲的经济在倒退。
自由化的结构调整:非洲的困惑非洲得到的大量资金贷款,不仅没有促成它的发展和崛起,反而给它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世界性原材料价格暴跌,许多非洲国家的主要产品是原材料,这些国家的经济因此遭受重大打击。同时,发达国家通货膨胀,银行利率大幅攀升,非洲国家的债务负担越发严重,许多非洲国家的财政和外贸赤字进入危机状态。为了防止非洲的债务危机坏账呆账引发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世界银行和其姐妹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出面帮助非洲解决债务危机的问题。
八十年代初,西方的经济学界,尤其是美国经济学界,是新古典主义学派的天下。新古典主义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反动。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涉经济,用财政手段控制社会总需求,通过轮番调整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以达到充分就业和经济发展。凯恩斯主义风行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为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战后二十多年的繁荣。但是在七十年代由于供给方面的石油价格上涨,出现了“经济滞胀”(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同时出现),凯恩斯主义显得束手无策。新古典主义因此抬头。新古典主义极力反对政府干涉经济,崇拜古典主义亚当·斯密“无形之手”的市场调节,以及古典主义李嘉图的利用相对优势进行的自由贸易。
根据新古典主义的理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非洲债务危机开出了“自由化,私有化”的药方。因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部都在华盛顿,这种力主“自由化,私有化”的政策也被称为“华盛顿共识”。这个药方要求非洲国家推行自由化的经济结构调整,主张政府要撤销价格补贴,要拆除关税壁垒,要私有化国营企业,要停止政府对经济的干涉,要让自由市场来调整被扭曲的经济结构,坚称“无形之手”会把经济结构调整到最有效率的状态。许多非洲国家吞下了这剂苦药,但结果却并不理想。多数国家在实行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政策之后,经济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大幅下降。撒哈拉非洲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九九○年比一九八○年下降了11%,二○○○年比一九八○年下降了13%。随着经济的下降,失业增加,贫困加剧,这些国家付出的社会代价是沉重的。新古典主义解释说,这些只是暂时的阵痛,最终的佳境将会到来。但很多人不同意这种解释,学术界对此有批判,民间团体对此有抗议,在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组织的门口,有过很多次的游行示威。很多年过去了,有些非洲国家的经济状况有了一些好转,但有些国家的情况仍然很糟。在一次世界银行内部的研讨会上,一位做非洲项目的官员很难过地说,有些非洲国家独立了三十年,可是经济却比殖民地时期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世行资料)。
自由化的结构调整使人困惑:这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良方吗?自由化的市场真是一只能带来最终佳境的“无形之手”吗?即使“无形之手”最终能带来经济增长,难道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吗?难道应该不顾社会代价单纯追求这唯一的目标吗?
私有化的震荡疗法:东欧的反思就在自由化的结构调整政策推行不久,又一个新的社会发展问题提到世界银行的面前。柏林墙倒了,苏联和其他前社会主义的东欧国家进入历史巨变时期,如何使它们的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呢?按照新古典主义的“华盛顿共识”,“震荡疗法”的药方开给了经济转轨的国家:快速自由化,全盘私有化。根据新古典主义的逻辑,只要开放计划价格,使被扭曲的价格自由化,市场的无形之手就可以通过协调供需平衡把资源的分配调置得合理有效;只要使企业私有化,人们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就能使企业的效率提高。但是震荡疗法的结果比结构调整政策更令人失望,东欧的经济下滑幅度远远超过非洲。
俄罗斯是私有化的震荡疗法失败的典型例子。叶利钦总统实行了快速价格自由化,按照新古典主义的说法,价格开放了,稀缺商品的价格自然会高,过剩商品的价格自然会低,生产者就会对市场的价格信号做出反应,把稀缺商品大量生产出来,使其价格逐渐下降。但现实全然不像新古典主义预期的那样,生产者并没有大量生产出稀缺商品,物价却全面上涨。俄罗斯连续五年出现年通胀率超过100%的恶性通货膨胀,最高年通胀率达到1490%。叶利钦还大规模地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以为私有化后企业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国民经济会大大增长。但又是事与愿违,经济大幅下降,失业大量增加,贫困人口急剧上升,国有资产流入少数寡头手中。
如果说对非洲的自由化结构调整政策的是非利弊,世界银行的许多官员还各执一词没有最终的共识,那么,对东欧的震荡疗法的结果,多数人都承认那是一个失败,世界银行应该从中汲取教训。
市场原教旨主义模式和多元化模式对世界银行的失误批评最激烈的人之一,是在一九九七年至二○○○年期间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斯蒂格利茨,他于二○○一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批评“华盛顿共识”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盲目崇拜市场的力量,以为市场自身就可以导致经济的好效率。他以九十年代美国出现的泡沫经济为例,批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核心观点,即“无数个人在市场中自由地追逐个人利益,无形之手就能通过市场价格实现最有效率的经济分配”。他说: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会计师们,投资银行家们,他们追求自己的私利,并没有引导经济实现高效率;他们误导大量的投资,造成泡沫经济。同时,他也批评“华盛顿共识”是把一剂一成不变的药方开给千变万化的国家。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状况各不相同,市场原教旨主义却只用一张“自由化,私有化”的市场万能药方。
在检讨对非洲和东欧政策失误的时候,世界银行开始用“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来分析解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社会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结构型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机构,认知型社会资本是指观念价值。社会资本对发展有重大影响,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社会资本是不同的,它们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会不同。人力资本的概念也被引用来分析解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力资本主要指人的教育程度和健康概况,人的这些素质对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如果忽视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只单纯考虑物质资本财金资本,用这种思维制定出来的政策往往收不到好效果。把欧洲重建的模式硬搬到非洲,不考虑欧洲和非洲的不同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其结果自然会碰壁。
“二战”虽然摧毁了欧洲的物质资本耗竭了它的财金资本,但并没有毁掉它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所以一旦财金资本到位,它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就可以把资金转换重建成物质资本,而且还能有效地使用物质资本,使其产生经济效益。非洲却不拥有这样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大量的文盲,无数的疾病,传统的社会组织在殖民统治时期被破坏或削弱,独立后新建的社会组织又往往脆弱混乱。因此,虽有大量资金投入,却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反而成了债务负担。
俄罗斯曾经拥有强大的社会主义式的社会资本,如共产党组织、集体农庄、国营企业等等。但这些社会资本在政治改革和私有化过程中被摧毁或削弱了,而新的适合资本主义的社会资本并没有马上建立起来,这也是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出现严重混乱失序的原因之一。
从失误中汲取教训,世界银行认识到一元化模式的局限性和多元化模式的必要性。它越来越重视用多元化的理论和概念来研究社会发展,以便认识到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制定出多元化的政策来适应现实世界。
单一的发展目标和多元的发展目标八十年代之前,世界银行衡量发展几乎只用一个类型的指数,即,国民生产总值。单一指数的使用反映了当时对社会发展目标的理解,社会发展只是被理解成单一的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只需表现在国民生产总值上。八十年代之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引起了人们愈来愈多的注意,譬如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贫富悬殊问题等等。世界银行主持的一些项目,虽然能使经济产出增加,但却造成了许多环境和社会方面的“负面影响”,污染了环境,损害了人们的健康,伤害了弱势群体,扩大了贫富差距。如果忽视这些问题,经济发展将不会有可持续性。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于是愈来愈多的其他指数被引入来衡量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评估方法被使用到发展项目中。
首先引入的是环境指数和环境评估的方法。世界银行要求在设计项目的时候评估可能会造成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要监测各项环境指数;在项目完成以后,要做更进一步环境评估。
世界银行同时也引入了人力资源指数。这个指数包括三个部分:健康水平、教育水平、物质生活水平。健康是用人口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来衡量;教育水平是用文盲率和小学入学率来衡量;物质生活水平是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这个人力资源指数反映了对发展目标的新理解和新定义,发展已不再仅仅是增加物质产出,发展应该是“创造一个环境,使人能够生活得健康,生活得长久”。发展已不再是以物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要用人口寿命来衡量,而物质水平和教育水平是被视为实现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
二○○四年左右,世界银行开始引入一系列社会发展指数。这些指数强调了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如果发展只是使一部分人富起来,而把另一部分人排除在外,这样的发展也很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因为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会导致社会不安乃至动乱,而且也不符合当今多数人共识的公平社会。世界银行用来衡量公平发展的社会指数主要有:收入分配指数(基尼系数等等),贫困指数(全国贫困人口比例,城市贫困人口比例,农村贫困人口比例),公共开支用于健康和教育方面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男童女童的小学入学率,使用洁净水源的指数,注射疫苗的指数,男女的预期寿命等等。这些指数展示了一种发展方向:发展不仅仅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还要使低收入者受益,使贫困人口数量降低;要鼓励公共开支多用于健康和教育;要使女性和男性一样在发展中受益;要重视影响百姓健康的具体问题,如改善水源和注射疫苗。除了引入社会发展指数,世界银行在设计和评估项目的时候也越来越重视使用社会分析和社会评估的方法,看项目是否会给弱势群体带来利益,是否会促进公平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目标,不仅政府有社会责任,私人公司也应该有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是九十年代末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世界银行也积极推行了这个概念。公司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反映了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一股新潮流。在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思维中,个人在自由化的市场上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根本原则;让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就会增加公司成本,减少公司利润,降低公司效率;因此,公司应该完全摆脱社会责任。这种思维在指导东欧国家转轨的时候是很流行的,但是,在过分自由化的市场上,公司追逐利润损害社会利益的事实也使许多人反思。公司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如果它不承担社会责任,只是追求自己利润的最大化,不仅会影响全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最终也会影响本公司发展的可持续性。
世界银行和西方主流在追求发展的问题上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但是在主流之外,有些不为人注意的小国家却很早就意识到发展道路上的这些陷阱,并另辟蹊径。不丹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当主流世界把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发展目标的时候,不丹却早在七十年代就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GNH的概念,把提高国民幸福总值作为适合不丹国情的发展目标。它还提出了支持国民幸福总值的四大支柱:一、平等和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二、保留和弘扬传统文化;三、保护自然环境;四、建立高素质的治理。近些年来,不丹的经验已经引起主流世界的注意。
在支流中出现的另类模式不仅为主流思维提供了新鲜的思路,而且也反映了世界银行在其多年实践中得到的一个经验教训:世界是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各个国家都不应该盲目相信单一的模式,而应该去寻找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
范文三:36发展的普遍性、37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20份)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学案(036)
高二年级 班第 组 学生姓名:________ 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a 课型:新授课 单元课时:第 课时
学案评价等级: 评阅日期: _
自我测试情况:我做错的题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如实记录做错的题号,复习阶段可作为查漏补缺的重点。记录不作学案评级参考)
一 、学习目标
(一)基础目标:
1理解与记忆——发展的普遍性理解(从三个方面理解) 2理解与记忆——发展的实质 3 背诵——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二、阅读思考&总结记忆&练习巩固
(一)发展的普遍性理解(16分钟,8分钟讨论+3分钟朗读记忆+5分钟练习)
★阅读书本p60第一个蓝色方框以及正文的第一段,完成下列思考,并完成知识总结。
A 现代人的体形会永远定格在目前的状态吗?能否做一些超前的想象——未来的人类应该是什么样子?
★阅读书本p61的蓝色方框以及p62正文的第一段,完成下列思考,并完成知识总结。
B 结合您学所学的历史知识,我国分别经历了哪些社会形态,与美国相比有何差别?由此得出什么样的哲学启示?
★阅读书本p62的蓝色方框以及p62正文的第二段,完成下列思考,并完成知识总结。
C思考:为什么“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的哲学依据何在?结合你所学的“认识论”板块找到理论依据。
知识点总结——发展的普遍性理解
1 _________是发展的。它总处在由_________、由___________的运动过程。 2 _________是发展的。目前人类共历经了_____个社会形态的更替。
3__________是发展的。认识没有______,科学没有______,任何理论都在_______,人的认识总是经历着由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由__________的过程。
巩固练习1:以下各项能说明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是( )
①青藏高原海陆变迁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③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巩固练习2:哪些属于“发展”( )哪些属于“运动变化”( )
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恐龙灭绝
D、候鸟迁徙 E、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
(二)发展的实质
(12分钟,5分钟讨论总结+2分钟背诵知识点+5分钟练习)
阅读书本p63的两个蓝色方框以及正文的第一段,完成下列思考,并完成知识总结。 A 你见过最老式的相机吗?它使用起来有什么缺点?同时请简单叙述一下相机的发展史。
知识点总结——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是新事物的_______和旧事物的________。
我国有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此回答3—4题。 巩固练习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D.任何运动都存在相对静止 巩固练习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在于( )
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 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 巩固练习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各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巩固练习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些观点告诉我们( ) A、物质决定意识 B、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
巩固练习7: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 ) ①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②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发展具有普遍性④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三)背诵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0分钟)
1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学案(037)
高二年级 班第 组 学生姓名:________ 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a 课型:新授课 单元课时:第 课时
学案评价等级: 评阅日期: _
自我测试情况:我做错的题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如实记录做错的题号,复习阶段可作为查漏补缺的重点。记录不作学案评级参考)
一 、学习目标
(一)基础目标:
1理解与记忆——新事物的概念及其特点
2理解与记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必然性及其原因 3理解与记忆——新事物发展曲折性的原因 4
二、阅读思考&总结记忆&练习巩固
环节(一)新事物的概念及其特点(16分钟) (9分钟阅读+5分钟讨论+2分钟巩固练习)
阅读书本p64正文的第一段,完成下列思考,并完成知识总结。 A 新事物完全脱离旧事物而独立产生,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B 新事物之所以称之为新事物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点总结——新事物的概念及其特点(请在书本上做好相关笔记)
1 新事物的概念: 2 新事物的四个特点(也是新事物的判断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1和2得出结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 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
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
巩固练习2: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是旧事物演变的结果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环节(二)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必然性及其原因
(12分钟:5分钟讨论总结+7分钟背诵原理)
阅读书本p63正文的第一段,完成下列思考,并完成知识总结。
A.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科学算命是科学与传统算命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事物。(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总结——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必然性及其原因
请在书本上做好笔记:(①旧事物违背??走向灭亡。②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课堂需检查。
巩固练习3: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下列诗句或俗语中属于发展的是
( )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②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④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巩固练习4:2010年3月14日上午,在记者会开始时,**总理说:“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
荆棘。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这说明: ( ) A.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实践是认识来源和发展的基础
环节(三)新事物发展曲折性的原因 (12分钟,5分钟讨论总结+7分钟背诵原理)
阅读书本p63的蓝色方框以及正文的第一段,完成下列思考,并完成知识总结。
A 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诞生过程,一帆风顺吗?简单讲述一下 其遇到的挫折。
知识点总结——新事物发展曲折性的原因。(总结并在在书本上做好笔记)
1
新事物存在__________和________,总要经历一个__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 _____对新事物的认识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在开始时往往比较________,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4:**总理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但是我们一点也不能忽视问题。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发展的前景还不明朗,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还要准备更长的时间,走曲折的道路。“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但是我们一点也不能忽视问题。”这一判断和要求坚持了( )
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环节(四)事物发展总趋势原理(10分钟) (参照书本后原理总结,完成填空并背诵)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是____的、____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____的、______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______。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_______,对未来___________,积极_____、热情______和悉心_____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________________,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___________。
2
范文四:曲折的道路
曲折的道路
——试论“**”运动是对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一个反动 摘要: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发展小有成就后,在冒进与反冒进的斗争中,在思想上犯了“**”错误,以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运动。这是对中共八大方针政策的一个极大的反动,在经济发展上,无论是农业发展还是工业发展,都犯了急进的错误,在科教文卫发展上,浮夸造假,与八大思想严重背道而驰,最终使得生产力落后,国家发展滞缓,给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关键词:**、中共“八大”、经济发展、科教文卫 正文:
众所周知,由于我们与苏联类似的社会的政治体制,又同是站在社会主义的阵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交好,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算得上是中国的老大哥,中国或多或少学习模仿着苏联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当时在苏联的赶超战略影响下,社会主义阵营内出现了赶超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浪潮①,再加上中国经济略有小成,对着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信心,于是在冒进与反冒进运动中我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运动。
1956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的社论,明确提出了“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口号②。这个口号的提出是**的初步表现。而后在成都会议上,通过一系列文件:《关于1958年计划和预算第二本帐的意见》、① 摘自刘建国《社会主义阵营的赶超浪潮与中国**运动的发生》 《“**的”发动》罗平汉著,人民出版社,第11页 ②
《关于发展地方工业问题的意见》、《关于把小型的农村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关于继续加强对残存的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和对小商小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指示》③等,对各方面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指导,促进了**的发动。最后在1968年八大二次会议,党完成了**的总动员,正式拉开了**的序幕。然而,**的发动,无论是从经济发展上还是从科教文卫发展上都是对中共“八大”正确决策的一个反动。
首先,整个“八大”路线的核心是将党的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这就是说,贯彻在其中的思想主线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然而在**发动初期,党内在思想上出现了明显的出入,党员干部都存在着这样疑惑:是应该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步伐还是减缓发展的速度?最终当**运动正式发动时,国家将冒进的政策确定下来,党内大幅度地批判了**保守主义思想,在政治思想斗争中再次投入,从而削弱了全心投入经济建设的力量。
虽然**主旨是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但实际上却是对生产力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是对工农业发展的阻碍,从结果上即是对中共八大“促进经济发展”方针的一种违背。就从农业上来讲,**运动首先体现在农业领域。为了增加农业产量,人民在全国掀起兴修农田水利和施肥运动的高潮。据记录,1958年6月,甘肃启动规模巨大的引洮工程,总干渠全长1130公里,19条干渠总长2500公里,为了这个庞大的水利工程,甘肃举全省之力,常年奋战在工地上的民③ 《“**的”发动》罗平汉著,人民出版社,第133至136页
工就达数十万,工程历时三年,最后不得不下马,造成了巨大的浪费④。在当时,甘肃省这样的情况在各省都有,不切实际地提出各种方案计划,不顾一切的去完成,而最终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而放弃,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此外,为证明自己决策的正确性,甚至可能存在跟风、争面子的原因,全国各地都在大放“高产卫星“,虚报科技成果和土地产量。据当年新华社说,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农业劳动模范李耀先领导的凌源县高杖子乡联合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在73亩4分山坡薄地上种的谷子,平均每亩产粮1010斤,马草1700多斤,比同年全省谷子平均产量高达三倍半以上,创造了辽宁省一向被认为“低产作物”的谷子的最高产量记录。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省长社者蘅率领工作组在1957年12月末来到这个社调查后,认为这一高产经验对于解决全省几年来增产粮食和增产马草不能兼顾的矛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⑤。次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缮善县前进农村社一个由45名维吾尔族男女青年组成的青年生产队,1957年在八亩五分的试验田上,创造了每亩产子棉2080.75斤的“惊人记录”。这个产量相当于新疆1957年棉花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的十一倍⑥。此外,类似的报道数不胜数,大丰收的消息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响起。若是这些消息为真,确实为中国发展上可喜可贺的一大进步,但是事实证明,这只是群众们④ 《“**的”发动》罗平汉著,人民出版社,第187页
⑤ 《联盟社一季晚稻每亩产量两千多斤》,《今日新闻》1958年1月5号
《新僵创造每亩产子棉2080斤的惊人记录》《今日新闻》1958年3月10日 ⑥
的“大放厥词”而已。而对于这种浮夸现象,上层的党领导人坚持**的方针政策,基于对干部群众热情的支持和保护,一定程度上容忍了这种现象,甚至鼓励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人民更加肆无忌惮的吹嘘,在全国造成一种假象,最终,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实际生产力的落后。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中,中共“八大”还明确规定了一条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方针——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在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积极地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的政策⑦。这是一条关于经济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政策,是经济发展道路上符合当前实际国情的正确决策。然而,**运动中,却是片面地发展重工业,尤其以炼钢最为严重。期间党不断不断修改钢产量的计划指标,鼓励人民全力生产钢铁,但是却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的限制,严重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9月29号,是全国大放钢铁生产卫星日,有8个省宣布生铁日产量突破了万吨。据10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在29号这天,河南全省参加大炼钢铁的劳动力达577万人,12.8万多座各种炼铁炉共生产生铁90784.68吨,产钢5034.4吨,山东数十万座各式炼铁炉从29日零时到30日零时,共产生铁67390吨,河北全省日产铁53800吨,日产钢2328吨,山西发射出日产25700吨生铁、3900吨高产“卫星”;湖北省184300多座炼铁炉共产生铁16920吨,出现红安、鄂城、随县、保康、罗田、麻城等六个千吨县;湖南全省在这一天参加炼铁的⑦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第81页
群众达700万人,共产生铁15517吨;江苏全省产铁14924.733吨,大部分是小土炉生产出的;四川省生铁日产量已达到103200吨,钢的日产量达到5500吨⑧。由此可见,人民当时全力投入生产钢铁,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长此以往,虽然钢铁产量大增,但是农业发展滞缓,国家基建投入也是大大增加,最终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发展缓慢。
其次,在科教方面,中共“八大”也制定了发展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正确决策。为了发展科教和文化艺术事业,党内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鼓励大力发展先进科技,填补我国科技空白。在**期间,的确是做到了力求百花齐放,但也出现了片面发展大放“卫星”的现象。而开花的不仅是艺术界,科学界更是开放了不止“百花”,但是开放的大都不是“虚无的花”就是“奄奄一息的花”。据《人民日报》1958年6月26号报道,广东新会县共青团员周汉华,采用水稻与高粱杂交创造出远缘杂交的“成功经验”。这种水稻“茎秆粗,大得像小指那么大,剑叶又长又硬又阔,比普通禾苗宽一倍多,跟群扎得特别深和发达,谷穗达9寸多长,一穗分12至16个穗支,大穗达400多粒谷,平均每穗也有300粒。这个种在杂交前穗只长6寸,每穗仅120至130粒⑨。这些所谓的科学发明在那样的发展力水平下,显得非常离奇荒诞,显而易见是虚假的臆想。当人们都相信了这种荒诞,最终就会造成一种思想上的冲击,⑧ 《“**的”发动》罗平汉著,人民出版社,第
《人民日报》,1958242至243页
⑨年6月26号
科教实际发展上的缓慢。
**,不管在哪方面,实际上都是**冒险的表现,它急于达到现实还无法到达的水平,从而在政策上做出失误的决策。八大在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背力量的必要,而不应该脱离经济发展的正确比例。如果不估计到这些情况而规定一种过高的速度,结果反而妨碍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的完成,那是冒险主义的错误⑩。可以说,**正是违背了这一方针政策,而遭到失败,造成损失。
持续三年之久的**运动,与八大的思想方针背道而驰,几乎达到全民参与的程度,结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农业停滞不前,产量大为减少,甚至引发了饥荒,工业发展不足,产量有余无用,科教上同样大放“卫星”,全面发展滞缓,给全国带来一场空前的灾难。 ⑩ 《1949—1989年的中国2曲折发展的岁月》,河南人民出版社,第19页
范文五:P2P征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之家哥说:
业内人士称,没有有效征信过滤的信用贷款,都是在裸奔。征信对于P2P平台的作用,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据鑫合汇CEO胡德华介绍,鑫合汇目前的资产,面向中小微企业平均在300万元左右的贷款,85%是基于信用贷款,与征信机构有较强烈的合作需求。
融金所董事长孙明达在参加“中国 P2P 网贷征信发展高峰论坛”时指出,即使有抵押物的业务,也未必就安全,还是要依赖于信用审核的发展。该平台以汽车抵押业务为主,目前征信应用的占比达60%,另外的40%,是通过平台自有的风控体制以及服务体制完成。
而以房产抵押为主的国诚金融,其CEO王建章指出,要发展业务规模,就要建立一套门槛、提高抵押率,这方面征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国诚金融会增加信用评价和征信数据的打分比例。
不过,有平台高管指出,作为一家P2P企业的风险管理掌门人,首先自己要了解数据、敬畏数据。完全依赖第三方机构是不可取的,因为即使你把数据、模型交给第三方合作机构,但风险还是要自己承担。作为征信机构、评分机构,也要根据情况,实时调整。
“目前存在一些骗子团伙,他们会去研究、熟悉、掌握你的系统、模型、征信,进而改造他们的骗术,从而来到P2P平台获取资金。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他指出,骗子团伙呈现集团化、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平台对此要保持高度警惕。
“互联网金融再向后发展,更多面临的是有很多欺诈客户。现在很多有组织的群体,已经开始进入互联网这个行业,通过身份证、银行卡、银行流水进行欺诈申请。”孙明达称,今年,或是风险防范最关键的一年。
王建章认为,P2P征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征信体系是所有体系的基础。但对于P2P平台,核心还在于自己的风控实力,打铁还需自身硬。
来源 | 网贷之家
声明 | 登载文章内容仅供传递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