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精品]什么是公理
什么是正义
最近读到了一首小诗:有时候和光一样强悍,存在就是挑战,纵然一灯如豆,也敢面对半个地球的黑暗。有时候和光一样脆弱,连纤纤小草,也敢在它面前,竖起一根旗杆。我不知不觉中就想起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孟子;“牧羊十九载,茹毛饮血不变节”的苏武;“义薄云天,千里走单骑”的关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元景皓;“历经千劫,坚持正义,控诉日军侵华罪行”的王选等,他们都是正义的楷模与典范,但是时下社会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见利忘义的心态和现象愈演愈烈,所以正义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非常有必要重申一下。
正义是什么,
柏拉图认为:“各尽其职就是正义”,乌尔比安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应有权利的稳定的永恒的意义”,凯尔森认为:“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
在这个概念上,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的概念中,正义即公平、公正。正义是法源之一,更是法的追求与归宿。
至于何种行为与状态是正义的,用不同的标准、角度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其观察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同的。
古希腊的七贤之一,就提出过把正义归结各得其所为这种著名的表述。该定义为许多卓越的哲学家尤其是法哲学家所接受。不难证明,这也是一种空洞的合式,因为关键问题在于,各得其所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未得到回答,因此该公式就只能在这个问题已由依习惯或立法建立的社会秩序——法律上或道德上的——即实在法或实在道德解决的情况下才能适用。则该公式能够证立任何社会秩序,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的,民主的还是专制的。此公式可能能够解释这种社会秩序所受到的普遍接受,但在将正义定义为一种有别于由实在法或实在道德所保障的其他相对价值的绝对价值方面却无能为力。那种最频繁地用来表述正义本质的原则也是如此:相似情况相似对待,以善报善、以恶报恶的报应原则。除非回答这个被预设为自明的问题,即何谓善恶,否则这个原则就毫无意义。但这个问题却根本不是自明的,因为不同的人与不同时代之善恶观念根本不同。报应原则只表达了实在法的一种特殊技术,后者以制裁之恶作为对违法之恶的反应,因此任何实在法律秩序皆符合此原则。然而,正义问题却是关于以制裁之恶施于违法之恶的实在法律秩序是否公正、立法者认为的恶行是否真是必须进行公正报应的反社会行为,以及作为反应的制裁本身是否适当的问题。对此问题,即法律的正义性问题,报应原则的根本无法回答的。
假如人类思想史证明了什么的话,那就一定是那种试图通过理性思考来建立人类行为的绝对正确标准之努力的失败。若我们能够从过去的智力经验中学到什么的话,那就是人类理性只能实现相对价值这一事实,这就意味着关于某种情形公正与否的判断不能在效力上排除存在相反判断之可能。绝对正义只是一种非理性的理想或者说是一种假设——一种人类的永恒假设。从理性认识的立场观之,存在的只是人的利益及其冲突,只能通过牺牲一方利益而满足另一方,或在冲突的利益之间达成妥协。我们无法证明这种或那种解决方案是公正的。在某种情形下此方案公正,而在其他情形下公正的则可能是彼方案。若社会和平被假设为终级目标的话-一也只有在这此情况下——公正的解决方式则可能是妥协,但和平的正义也仅仅是一种相对而非绝对的正义而已。
从幸福的角度来看:正义是人们为了战胜当前邪恶,最终是为了维护人类和谐幸福的道德行为。
从维护正义,主持正义,追求正义等相关的正义概念来讲,正义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人类和谐幸福的行为。
王选,一个日军细菌战受害人的后代,从1995年起,在自己的家乡浙江义乌等地,开始了侵华日军对中国实施细菌战的调查取证工作,于1997年组织浙江、湖南等地的细菌战受害者成立“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索赔诉讼原告团”,并被推举为团长,代表中国受害者向日本政府提出索赔诉讼。
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王选的美在于她始终高举正义之剑,不畏艰难,善良执著,不是为某一个人而是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民族讨还尊严,是她内心强烈的正义之感给了她无穷的勇气和力量,向全世界证明了尊严不可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综上所述,正义有两层含义:首先在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时,需要报复的正义,以维持稳定的秩序;其次,为了人民大众的幸福而进行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范文二:平行公理
平行公理(即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经过直线外一点 ,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 由平行公理还可以 得到一个推论——即平行线的基本性质二:
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平行线的判定
1.平行线的判定公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 如果同位角相等 , 那 么两条直线平行 .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 .
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 如果内错角相等 , 那 么两条直线平行 .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 .
3.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 如果同旁内角互补 ,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 , 两直线平行 .
4.在同一平面内 , 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 那么这两条直线 平行 .
平行线的性质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定理 . 难点:性质定理的应用 .
热点:应用平行线性质定理进行角度大小的换算 .
1.平行线的性质
(1)公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 同位角相等 . 可以简述为:两 直线平行 , 同位角相等 .
(2)定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 内错角相等 . 可以简述为:两 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 .
(3)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 同旁内角互补 . 可以简述为:两 直线平行 , 同旁内角互补 .
2.平行线的性质小结:
(1)两直线平行 , 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
(2)垂直于两平行线之一的直线 , 必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
(2) 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1′对顶角的概念有两个:
① 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 , 其中有公共顶点而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 对顶角;
② 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 这两个角叫做对 顶角 .
实际上 , 两条直线相交 , 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就是对顶角 , 相邻的角就是邻 补角 .
○ 2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
○ 3 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 , 但两个角互补不一定是互为邻补角; ○ 4 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 没有公共边; 邻补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 有一个 公共边 .
垂线的性质:
○ 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 , 垂线段最短 , 简单说成:
垂线段最短 .
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 直线的距离 .
范文三:平行公理
1.平行线的判定公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定理。难点:性质定理的应用。
热点:应用平行线性质定理进行角度大小的换算。
1.平行线的性质
(1)公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可以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定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可以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可以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平行线的性质小结: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垂直于两平行线之一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2) 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1, 对顶角的概念 ① 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有公共顶点而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② 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
实际上,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就是对顶角,相邻的角就是邻补角 .
○2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
○3 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两个角互补不一定是互为邻补角;
○4 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邻补角有一个公共顶点,有一个公共边 .
垂线的性质:
○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
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
相交线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一种位置关系 ;
平行线的判定 .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 [1]相交 [2]平行
范文四:几何学的五个公理是什么?
唐翠娥的博客
在上周的宝安区基地教研研讨会上,李龙副主任提到了几何学的五个公理是什么?为了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我整理出下面的信息供大家参考:
公理是证明的基础,人们总是依据一些公理以及又公理推出来的定理去证明一个命题是否正确。
欧几里得(约3000年前的希腊数学家)的几何学是由五个公理展开的:
公理一: 任何点都可以和其他的任何点连成直线
公理二: 任一条直线都可以从两头无限地延长
(上述两个公理加起来就是“能通过两点的只有一条”)
公理三: 以任何一点为中心,可以用任何半径画出一个圆
公理四: 所有直角都相等
公理五: 两条直线和一条直线相交时,如果同一边的内角和比两个直角小,那么两条直线在那一边继续延长时,一定会相交。
上述公理,第一到第四都很简单,一看就懂,但第五条,显得复杂。回顾以前的教科书,多写作:假设有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某一点,通过这一点与此直线平行的线只有一条。这就是平行线公理。 同前几个公理相比,显得很不一样。
这是公理?假设两条铁轨无限延长,我们站在某一条上,眺望远处,可以发现自己在的那很直,但令一条却好像逐渐弯到你站的那条。难道在极限上有什么不同?
数学家们怀疑公理五不是真的公理,而是从其他四个公理推论出来的。然而直到19世纪之前几千年的绞尽脑汁,数学家们还是无法参透这个问题。
后来出现一个天才数学家叫巴罗切夫斯基,他通过归谬法来解决了这个问题。
何谓归谬法? 简单说就是以什么为前提时,会导致不合理的结果,因而的出前提是错误的结论。比如要证明根号2(sqrt(2))是无理数,只要将其假设成有理数,然后在此条件下推论出矛盾,就反而证明了其为无理数。
假设sqrt(2)是有理数
设sqrt(2)=p/q,p>q>0,且p,q互素
有:2=p^2/q^2
p^2=2*q^2
于是p是偶数
设p=2*r,
得(2*r)^2=2*q^2=4r^2
得2*r^2=q^2
故q也是偶数
这与p,q互素矛盾
因此,sqrt(2)是无理数
罗巴切夫斯基的方法是: 首先针对公理五,作出与之矛盾的假设。他预料可以碰到矛盾。具体就是假设“通过直线外的一点与此直线平行的直线不只一条”。他去证明传统的“公理”! 若出现矛盾则说明公理五的正确性,若不出现,则可以重新勾践几何学体系。志向实在是很大的。
令人惊奇的是: 一旦开始证明,再怎么走都没有出现矛盾。他否定欧几里得公理五,根据新的公理一步步推论,不断发现新的公理,并且不管走到哪里都没有发现矛盾。等他察觉时候,他已经创造出与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大异其趣的非欧几何学!
这件事情可以说是数学甚至是科学的“革命性事件”。
它揭示了一个重大的事实:“公理不是自明之理,而只是个假设!”公理不是绝对的!公理只是数学家订出来的!
几千年来,人们认为所谓空间就是指只有一个“欧几里得”空间,丝毫没有想到,除了这个空间之外, 还有其他超乎想象的空间!
就现代的想法: 在欧几里得空间外,还可以创造出无限多不同构造的“空间”!
而且自从非欧几何的发现,几何学的研究方法从真理得发现跃身为模型的构建,这可以说是革命性的一大步!并且以“几何学革命”为主轴,在所有科学的领域中,研究的态度也同样从真理的发现转变为模型的建构!
包括很多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都如此!
范文五: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节从实例中概括出平行线的概念,给出了平行线的记法和它的画法,并引出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承认“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几何是欧氏几何,否则是非欧几何.由此可见,平行公理在几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教学时,学生可以从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画图过程中,理解平行公理.特别是真正地体会到公理中的“有且只有”的意义.
本节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以及由平行公理导出其推论的过程定义中的“在同一平面内”的这个前提,是为了区别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的情况.教学时只要学生能意识到,空间的直线还存在另一种不相交的情形的,即异面直线.
另外,从平行公理推导出其推论的过程,渗透了反证法的思想.初中学生难于理解,教材对反证法既不作要求,也不必提出反证法这个词,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即可.
2、教法建议
(1)概念的引入: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可以直观地认识平行线.从实例中,体会平行线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并且有它固有的属性,因此很有必要认真地研究它.当然,我们首先要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定义.
(2)分析概念:教师可以举一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定义中强调的“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初步形成
(3)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学生刚开始接触几何,为降低难度,适应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图时不要求学生写出已知,求做,证明等步骤,只要保留作图痕迹.通过作图的教学使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画出几何图形,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过直线外一点有几条直线可以与已知直线平行呢?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可以体验到公理的客观存在性.并且可以让有数学素养的同学,尝试说明平行公理推论的正确性,通过说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与逻辑性.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学过的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
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学过的几何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和根据语句画图.
3.通过画平行线和按几何语句画图的题目练习,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4.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法、引导法、发现法.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发现新知,造就成就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平行公理及推论.
(二)难点
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新知、练习巩固的方法来解决.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投影片和适当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反馈练习,完成新授.
3.学生自己完成本课小结.
六、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应用,能画出平行线,会用几何语句描述图形的画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引出课题,以生活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并以变式训练强化和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下面清同学们看投影片.观察投影片中的铁路桥梁以及立在路边的三根电线杆,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相对的两条边和横格本中两条横线,若把它们向两方延长,看成直线,它们还是相交直线吗?
学生齐声答:不是.
师:因此,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除了相交以外,还有不相交的情形,这就是我们本节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板书]24.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教法说明】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物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起不相交的感性认识,同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行线的图形.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平面内不相交的情形还有许多,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窗户相对的棱,桌面的对边,书的对边??
师:我们把它们向两方无限延伸,得到的直线总也不会相交.我们把这样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板书]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教法说明】初中几何必须重视几何概念的直观性,所以让学生多观察实物形状,在形成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数学名称,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实在性,减少抽象性.
教师出示投影片(课本第74页图2–17).
师:请同学们观察,长方体的棱 与 无论怎样延长,它们会不会相交?
学生:不会相交.
师:那么它们是平行线吗?
学生:不是.
师:也就是说平行线的定义必须有怎样的前提条件?
学生:在同一平面内.
师:谁能说为什么要有这个前提条件?
学生:因为空间里,不相交的直线不一定平行.
【教法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平行线的“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的重要性.
教师在黑板上给出课本第73页图2–16.
讲解:平行用符号“ ”表示,如图直线 与 是平行线记作“ ”(或 )读作“ 平行于 ”(或 平行于 )也就是说平行是相互的.
【教法说明】这里教师不必赘述,让学生清楚平行线符号表示、读法和记法就可以了,对于平行线的图形经常会使用变式图形,不要总是横平竖直的,以防形成思维定式.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同一平面内任意画两条不同的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只能有几种情况,试画一画,同桌的可以讨论.
学生:两种.相交和平行.
由此师生共同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
1.判断正误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
(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直线是相交直线.( )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
(4)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把这个平面分为四部分.(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种.
B.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直线必平行.
C.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直线必垂直.
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不垂直.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法说明】这组练习旨在巩固学生掌握平行线定义及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判断(1)、(3)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在同一平面内”的前提条件,通过判断(2)、
(4)题和选择题使学生对两直线位置关系,尤其是对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有更深层的理解.
师:我们很容易画出两条相交直线,而对于平行线的画法,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下面清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下面题目(投影显示).
已知直线 和 外一点 ,过点 画直线 ,使 .
师:请根据语句,自己画出已知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图形.
师:下面请你们按要求画出直线 .
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很快完成,然后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观察他的画图过程是否正确,然后师生一起订正.
注意:(1)在推动三角尺时,直尺不要动;
(2)画平行线必须用直尺三角板,不能徒手画.
【教法说明】画平行线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画图中常常会遇到,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
1.画线段 ,画任意射线 ,在 上取 、 、 三点,使 ,连结 ,用三角板画 , ,分别交 于 、 ,量出 、 、 的长(精确到 ).
2.读下列语句,并画图形
(1)点 是直线 外的一点,直线 经过点 ,且与直线 平行.
(2)直线 、 是相交直线,点 是直线 、外的一点,直线 经过点 与直线 平行与直线 相交于 .
(3)过点 画 ,交 的延长线于 .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按要求画图,并由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画第2题的(2)、(3)题,学生画完后教师给出第1题的图形(提前做好的投影片),请学生回答测量的结果,然后共同订正第2题的(2)、(3)题.
【教法说明】这组练习重点巩固平行线的画法及理解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能够根据语句画出正确图形,注意要求学生用准确的几何语言反映图形,同时真正理解几何语言才能画好图形.
师:我们练习了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请同学们回忆,过直线外一点能不能画直线的垂线,能画几条?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能画,而且只能画一条.
师:下面请你试一试,前面我们完成的过直线外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可以画几条,想一想,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后总结出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师:我们把这个结论叫平行公理,教师板书.
【板书】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教法说明】学生对垂线的惟一性比较熟悉,通过对惟一性的回顾,学生能够用类比的思想,把自己动手得到的实验结论采用准确的几何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善于类比的思想,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语言的规范性.
师:过直线外一点,能画这条直线的惟一平行线,若没有条件“过直线外一点”,问你能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吗?能画多少条?
学生:思考后,立即回答,能画无数条.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
(出示投影)
已知直线 ,分别画直线 、 ,使 , .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请同学们观察,直线 、 能不能相交?
学生活动:观察,回答:不相交,也就是说 .
师:为什么呢?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
【教法说明】几何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有过硬的分析能力,也就是说理能力.初一几何课是几何课的起始课,从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自己动手、动脑、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即加强几何思维不惯的培养,这是个很重要的内容.
学生活动: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表意见,然后给出正确的引导.
师:我们观察图形,如果直线 与 相交,设交点为 ,那么会产生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讨论.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想得很好,因为 , ,于是过点 就有两条直线 、都与 平行,根据平行公理,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说, 与 不能相交,只能平行,由此我们得到平行公理的推论.
[板书]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师: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的,那么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或线段)也是平行的,对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不对,给出反例图形,
例如:如图1所示,射线 与 就不相交,也不平行.
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说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时,实际上是什么平行才可以呢? 生: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投影)
填空:∵ , (已知),
∴________ _______( ).
学生活动:口答.
【教法说明】巩固平行公理推论的掌握,同时让学生清楚平行公理推论的符号语言,为今后进行推理论证打好基础.
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出示投影)
选择题
下列图形都不相交,哪一个平行( )
【教法说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尤其是平行的变式图形.
(四)总结、扩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知道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完成下表:(出示投影)
学生活动:表格中的内容均由学生口答出来.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完成表格,不仅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体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
课本第96页习题2.2A组第3题(1)、(2)题.
(二)思考题
1.能直接利用定义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吗?
2.怎样才能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呢?
3.阅读课本第76页,“读一读”的观察与实验,课下同学之间相互演示. 作业答案
3.
(1) (2)
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