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李德裕劾僧文言文翻译!急!
【原文】唐李德裕镇浙西。有甘露寺主僧,诉交割常住物,被前知事没金若干两,引前数辈为证,递相交付,文籍在焉。新受代者已服盗取之罪,未穷破用之所。德裕疑其非实,僧乃诉冤曰:“居寺者乐于知事,积年以来空交分两文书,其实无金矣。众人以某孤立,不狎流辈,欲乘此挤之。”裕德恻然曰:“此不难知也。”乃以兜子数乘,命关连僧入对,坐兜子中,门皆向壁,不得相见。各与黄泥,令模前后交付下次金形状,以凭证而形状皆不同,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译文】唐朝的李德裕镇守浙西时,有个甘露寺的寺主,控诉移交常住物时,被前任知事僧吞没了黄金若干两,并引以前几任知事僧作证。他们一任接一任地往下移交,都有文书帐簿。新卸任的知事僧已经承认了盗取黄金之罪,尚未落实破用之所。李德裕怀疑他说的不是实话,僧人才诉冤说:“住在寺里的僧人,乐于做知事。多年以来,移交的分两文书都是空的,其实早就没有黄金了。众僧人因为我孤立,不亲近他们,想借此陷害我。”李德裕同情地说:“这是不难查明的。”便备了几乘便轿,命令有关的僧人,入见对质。让他们坐在便轿里,轿门都朝着墙壁,互相之间不得见面。各给一些黄泥令他们捏出先后交付下一任知事的黄金形状,用以做为凭证。结果,他们捏出的黄金形状都不一样,于是揭明了他们的诬陷。众僧人一一认罪。
范文二:李德辉-艾米莉
他与她的渴望
她心灵中非凡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忧伤、大胆是自从拜伦死后无人可与之比拟的——马修
?阿诺德
始于一个秋天
我第一次拿起《呼啸山庄》这本书,是在我高中
一年级的时候了。很遗憾,我之所以会选择它,是因
为在我和它之间存在着另外一本书。对于这本“做媒”
的书,我实在有些羞于启齿,但我必须将笔墨首先用
于介绍它:《文学少女》系列。这是一位日本作家野
村美月撰写的娱乐性小说。
《文学少女》系列讲述了一位日本高中男生遇见了一位异常的学姐,并在此后两人一起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非日常故事。这位学姐是一个字面意思上的“非人类”、“妖怪”,她的“主食”是文章,各种纸上描绘的不同故事对她而言是风味各异的食物。而他们一起经历的故事都非常巧合地——或者说是作者刻意玩弄剧情地——与许多世界名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少女》的系列本传中主要借用了七本名著作为剧情线索,再结合作者本人对这七本名著的理解和《文学少女》剧中角色的个性、命运,对这些名著进行解读和扩展,并完成《文学少女》系列自身的故事。这七本名著分别为:《人间失格》、《呼啸山庄》、《友情》、《歌剧魅影》、《银河铁道之夜》、《夜叉池》以及《窄门》。而在这七本书之外,《文学少女》在其他细节叙事中提及、描述、评价、引用的名著至少有三位数,数不胜数。
请原谅我身为一位粗鄙、仅仅追求娱乐的读者,却斗胆评价野村美月——壹位饱读了世界各国名著的读书家,对名著拥有自己独特且完整理解的书评家,行文优美并拥有大批忠实读者,获评甚高的小说家——她作为一位娱乐小说家,借用名著的剧情来展开自己的故事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想法,但销量的因素影响着她的写作,她需要选择日本本国读者易于接受的名著,剧情和角色免不了迎合读者和公式化(日本的娱乐性小说产业非常发达);借用剧情的手法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文章本身的写作宽度,例如《呼啸山庄》中最值得玩味的部分显
然是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那么塑造一位大小姐和一位被领养的野孤儿则不可避免;另外作者是一位女性,且是一位日本本土的作者。她对名著的理解在许多方面有自身局限性,或是为了小说剧情的需要而失之全面。
但抛开我的理性对野村美月的评价,让感性做主导吧~我尊敬野村美月如一位导师。她用她华丽的写法,对名著充满感性的阐释,峰回路转的故事情节,让当初尚年轻而不成熟的我读来如获至宝。我为角色的命运和抉择坐立不安,也对这些被引用的名著充满了兴趣。野村美月告诉了我“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常与别人聊天时说到:“我小学的时候爱读《哈利波特》;初中的时候爱读金庸古龙;到了高中,就开始读《红与黑》、《呼啸山庄》还有《吉尔伽美什史诗》之类的书了。”
我当初就读的高中是上海的一所市重点学校,学风非常的偏向理科,哪怕再怎么偏袒母校,它的图书馆也只能说是个自习室,没法说是够大的。但这并不影响我在读完《文学少女》系列以后跑到图书馆中寻找书中引用过的名著。于是——让我们回到《呼啸山庄》——在一个平常日子的放课午后,在一行不起眼的书架上,我邂逅了它:一本老旧的,因管理不善而有些掉页的《呼啸山庄》。
在那纸页之上
我不知道当时我一个人坐在图书馆里捧着那本年纪比我还大的《呼啸山庄》到底看了多少个小时。秋天的太阳在我回过神来时已经西落,图书馆空无一人,篮球场上原本不分晴雨昼夜的人声都安静了下来,我听见自己的肚子因为错过了晚饭而抗议。我赶忙回到教室里,偷偷趁巡视老师没发现的时候赶忙坐下。但晚自习课上看哪怕是世界闻名的杰作也是校规不允许的,所以回到寝室以后,我顾不上作业有没有完成,捧着这本旧书直到熄灯。第二天上午的课我也在偷偷看书的小动作中略过了,直到午休,当我的目光读到“谁能想象得出在那平静的土地下面的长眠者竟会有并不平静的睡眠~”,我觉得我今晚也将会有一个并不平静的睡眠。
现在想来当时的我因为年轻气盛陷入了某种自恋的狂热:“我在读的书是世界名著~是《文学少女》中引用过的~”事实上,当年我并不完全理解《呼啸山庄》的故事,小说前半部分以一个完完全全的局外人洛克乌德的视角进行陈述让我非常困惑,正如洛克乌德初入呼啸山庄时也同样摸不着头脑。加之那本旧书的翻译方式,或者说艾米莉?勃朗特(Emily Jane
Bront?,1818~1848)的行文本身,就像一出古典戏剧的台词:文绉绉,带有浓重的翻译腔,读起来颇为费事。于是等到耐莉——请
允许我像剧中人一样亲切地称呼艾伦
为耐莉——出场,我便直接把洛克乌德
以及与他相关的文字全抛在了脑后。
《呼啸山庄》是一个需要读者投入
其中的故事,我们既是从上方俯视一切
的洛克乌德,也是从侧面参与旁观的艾
伦?迪恩。不得不说,作为整个故事的
线索,唯一有机会阻止悲剧发生的人只
有耐莉,可惜她是不够聪明的。她本可
以消除老恩萧对凯瑟琳的误解,阻止希
刺克厉夫的出走,让小哈里顿能在正常
的养育下成长,甚至在希刺克厉夫带着
满腔复仇怒火归来的时候,能够让不坦
率的凯瑟琳和被误解和不公蒙蔽了双
眼的希刺克厉夫能够相互理解。
其实凯瑟琳决定嫁给埃德加,希刺克厉夫出走的那一刻,这一对共享了彼此灵魂的爱人就已经无法得到善终了。若以耐莉的视角来看,犯错的人是凯瑟琳。凯瑟琳是轻浮的,虚荣的,她为了金钱和地位背叛了自己灵魂的伴侣,内心却又对自己现实的丈夫不忠。从“耐莉”的眼光——表面上——来看,《呼啸山庄》的故事显得非常“中国乡村文学”,讲述一个女人在两个男人之间摇摆不定,低俗。
但是以“洛克乌德”的视角——我的视角——来看呢,凯瑟琳是爱希刺克厉夫的,从他们的相遇开始直至最后悲惨的天人永隔,这一点都毋庸置疑不曾改变,即使她选择了嫁给埃德加。她不爱埃德加,直到最后都没有爱过,或者说她对埃德加的感情并不是爱情。对凯瑟琳?恩萧而言,她的爱情只有唯一的一种:只献给希刺克厉夫的那一种。
人的感情终究是有限的,当你对一个人的情感强到自己都无法承受的时候,留给你的只剩下了两条死路:杀死对方,或是杀死自己。这无疑是一种逃避,但也同时是一种背负:杀死对方,就意味着你的一生都将承受对方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再无法对其他人产生同等强烈的情感;而杀死自己,则是给自己一生的存在意义完结,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对方背负。我
理解这种高亢而近癫狂的情感,也愿意相信它是存在的。五年前捧读《呼啸山庄》的时候,我对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之间至高的爱情产生了无比地渴望,对那时的我而言,爱情的定义听起来就像厮杀:要么双方彻底的占有对方的肉体、精神、灵魂,要么就在接下来的第一个岔路口分道扬镳。
但比起爱情,仇恨更长久。爱情会被可怕又可憎的时间消磨殆尽,只剩下心平气和,而仇恨不会。我想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在这个方面里是不得不提及的。在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中,绝世美女莎乐美为了追求先知约翰的爱情,不惜将其杀死。她捧着约翰的头颅:“为什么你不看看我。只要你看到我,你一定会爱上我?爱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伟大。”如世人皆知的事实,王尔德追求的是美,唯美。在他看来,最浓厚的最别无杂质的爱情,其实是杀机四伏的泥沼。陷入了爱情,即是陷入了死亡。被自己所爱,爱着自己的人杀死,想来美得令人窒息颤抖。
坦白的说,当初的我顾不上逻辑性和理性,固执地认为《呼啸山庄》的爱情与《莎乐美》的爱情是同质的,唯美主义之于年轻人就如同落魄画家的画作终于触到了缪斯女神的裙摆。于是我便自我陶醉在这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纯感性之中。但与王尔德的颓废唯美不同,勃朗特家的二姐更表现出一种与她的人生经历不相配的自然活力和野性,莎乐美对约翰的爱情是带有颓废色彩的一种笃信徒般的狂热,而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则像是野兽之间的,相互认定对方为灵魂的爱侣,不带有其他的杂质。
《呼啸山庄》里的所有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毫不顾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是憎恨、悲伤还是爱,都像野兽一样,毫不隐藏感情地互相谩骂、互相伤害。这些自我封闭地活着又充满缺点的人们几乎都是让人不想与之交往的人物,但他们的灵魂都是无比单纯的,不带一丝虚假而活着的。凯瑟琳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情,早就已经振聋发聩地“高唱”了出来:“??只要我还活着,艾伦,谁也不敢这么办(将我和希刺克厉夫分开)~世上每一个林惇都可以化为乌有,我绝不能够答应放弃希刺克厉夫~??(如果)要付这么一个代价(与希刺克厉夫分离),我可不做林惇夫人~”、“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恰似下面恒久不变的岩石??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厉夫~他永远永远的在我心里。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并不见得比我对我自己还更有趣些,却是作为我自己本身而存在。所以别再谈我们的分离了——那是做不到的。”而凯瑟琳会想要嫁入林惇家的理由也只有一个:“??如果我嫁给林惇,我就能帮助希刺克厉夫高升,并且把他安置在我哥哥无权过问的地位。”
这一段凯瑟琳发自灵魂的爱情独白表达了艾米莉对于最真挚的爱情的看法,可称为全书中最重要、最高潮的部分之一:能与之相比的或许也只有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的死别,和希
刺克厉夫对着凯瑟琳亡魂的呐喊“回来吧~凯蒂~我亲爱的~”;但是——拙劣的作家都爱用“但是”——带领我们回到过去的亲爱的耐莉阿姨表现出了她的不聪明,她完全地否定了这一段真情流露的独白,将之视为凯瑟琳任性又轻浮的胡言乱语,这段独白也就此隐去。而希刺克厉夫,这位本应接受这份纯粹爱意的男主角,却也在听到凯瑟琳说嫁给他就会降低她的身份时绝望地出走了。我们很容易想象被爱人抛弃的绝望是如何在日后变化为复仇的怒火,也很容易想象若希刺克厉夫能够听完凯瑟琳的独白或能在他重回山庄后知晓凯瑟琳真正的心意,故事会发生怎样美好的改变。
另外,我还想提一提希刺克厉夫的迫害者:辛德雷?恩萧。他作为老恩萧的长子,虽然老恩萧事实上并非因为领养了希刺克厉夫而停止了对辛德雷的父爱,但辛德雷却固执地认为责任在这个突然出现的野孩子身上。因此他对希刺克厉夫的迫害也很容易理解。而他对他妻子的爱情也是非常深厚的,以至于她的死去让辛德雷放弃了活的意志。还有,辛德雷是哈里顿——下一位希刺克厉夫的父亲。辛德雷确实是一位值得同情的角色,但也仅此而已。
当重读《呼啸山庄》时,我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改变。我已不再无谓地奢求有如共享灵魂般的爱情,也能够在读完后用自以为冷静理性的目光分析这个看似荒唐无稽的故事,但这丝毫不影响《呼啸山庄》给我的代入感。每当我拿起这本书,我总是看得头脑发热,为这些带刺的人们干着急。我实在很想把头伸进书里对他们大喊:“为什么不肯好好地与别人交流~先冷静一下~多为别人着想一点吧~”但我的感性告诉我,像他们这样以无比单纯的心灵,趋至极限地彼此渴求,彼此争夺的爱,不也挺好的吗,如果有深爱至此的对象,也不需要再管其他人了不是吗,可以碰到这样的对象,已经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不是吗,就算被这山庄里的风暴卷入,手握着书本干着急,感受这一种身临其境的不安也成了这本书最大的吸引力。这便是《呼啸山庄》的魅力,艾米莉?勃朗特的魅力,这是她以灵魂写下的故事,所以才能流传百年,此后也将被后人捧起。
自家宅院中的风暴
我在上文中引用过《莎乐美》,将其与《呼啸山庄》类比。但事实上,与一生都活在世人或艳羡或鄙夷眼光中的王尔德不同,勃朗特三姐妹中的二姐生前默默无闻,《呼啸山庄》在她临终前也没能受到广泛认可。
不得不说,艾米莉的一生是无趣的。她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只是由文学艺术功底扎实
的父母为勃朗特家的六个孩子启蒙。她一生仅三十岁,未曾婚嫁,而且居于旷野,离群独立,她和她的姐妹们平日里以作诗著文,在旷野上留连徘徊为乐,甚至工作也仅仅只是教书或是做家庭教师的艾米莉一生都没有明确的恋爱经历。这是十分令人惊讶的:一本著名爱情绝唱的作者甚至可能连一场恋爱都没有谈过。艾米莉?勃朗特单调的一生也无法支持她写出诸如“自由女神像在海上雾气中显身,游轮上的一位乘客首先发现,高喊:’America!!’,其他乘客们也开始欢声轰鸣”(海上钢琴师)的场景,她的一生也没有出现过一位由父亲收养的野孤儿。艾米莉关于爱情的一切描写,只可能来源于她那对文采斐然的父母,对他人恋爱的旁观和想象以及其自身杰出的文学天赋。她是在自家的宅院里,凭借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依据,以及她对爱情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憧憬,燃起了一座“光焰万丈长”的篝火照亮世间,卷起了一场让“呼啸山庄”得以命名的狂风~
艾米莉?勃朗特的肖像画(由其父帕特里克?布伦威尔?勃朗特所绘)
至此,我们可以显然确认的,艾米莉?勃朗特的生平,已经结束了。接下来,是想象力的时间。
事实上,勃朗特三姐妹的大姐,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是有恋爱经历,也成婚了的。因此同理,艾米莉并非没有恋爱的机会,这或许有两种可能性:艾米莉和她的家人认为一次失败的,不美好的恋爱经历不值得被回忆。但这可能性很低;或者,
艾米莉拒绝了来自他人的爱意。
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继续推敲的想象。勃朗特三姐妹的体质都不甚健康,夏洛蒂的父亲帕特里克在最初谢绝亚瑟?贝尔?尼克尔斯对夏洛蒂的求婚时提到了这一点:夏洛蒂不适合生育。这或许也是艾米莉未婚的原因之一,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偷工减料的看法。
艾米莉?勃朗特,很可能将自己所有的情感,包括爱情,都用在了自己的手足血亲身上。我并不是明确地指认艾米莉?勃朗特是一位与自己的姐妹相爱的女同性恋者,但根据夏洛蒂以及传记记者的描述:“艾米莉生性独立、豁达、纯真、刚毅、热情而又内向,颇有男儿气概。”结合勃朗特家六个孩子的背景,五个女孩,只有一个男孩。而这唯一的男孩,四弟勃兰威尔?勃朗特是一位瘾君子,酗酒吸毒,在家中就如同辛德雷在《呼啸山庄》的角色一般是一位自暴自弃的暴君,那么艾米莉的性格特征就十分容易理解了。艾米莉作为勃朗特家的第五个孩子,在其它五位“勃朗特”之中可能扮演了一位可靠的“弟弟”的角色。“他”很可能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之一,不仅需要工作补贴家用,也需要在生活各方面照料自己的手足。关于爱情和婚嫁,“他”可能没有这种打算。
但是即使如此,《呼啸山庄》一书也充分的表达出了艾米莉?勃朗特对于爱情的向往。不能说是渴望~或许她仅仅是出于对美丽事物的一种憧憬之情;也不能说她想以女性身份向往与男性相爱~因为若要深究《呼啸山庄》一书的叙事者,那是洛克乌德。而耐莉,是作为一个事件的参与者和旁观者,作为故事的一部分,将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的故事讲述给了洛克乌德。所以我认为《呼啸山庄》的视角本身是不带有性别色彩的。再加之《呼啸山庄》的第一主角不是凯瑟琳,当然不是埃德加,不是小凯瑟琳和哈里顿,也不是洛克乌德和耐莉,是希刺克厉夫。Period.如果我们将《哈姆雷特》又称作《王子复仇记》,那么《呼啸山庄》也可以称作《孤儿复仇记》,唯一的问题在于这个名称失去了美感罢了。《呼啸山庄》在描写了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的爱情之外,也是一篇完美描写了众生相的群像剧。而在这些角色之中,希刺克厉夫是最为生动出色的。
爱情不应有框架
我反对将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的爱情带入到任何理论,任何模型中去。因为他们的爱情是纯净无上的,与世人不同的。而《呼啸山庄》中其他的爱,例如伊莎贝拉?林惇对希刺克厉夫的“爱”,那不过是激情和性冲动导致的荒谬错误罢了。《呼啸山庄》中其他的爱情只
不过是从烟头上洒落的火星,和“普罗米修斯带来的神火火种”相比,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平乏无味。
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的爱将进化心理学的理论体无完肤的击败了,但如果根据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那么他们的爱是无法称之为完美的:他们之间的“承诺”与“亲密”到达了模型的顶点,突破了度量的上限。具体的语句证明我已无心赘述:这个结论无需证明人尽皆知,这种赘述本身只是老调长谈,况且质疑这个结论简直可以认为是对爱情的不敬;但他们之间却缺少一些激情。如凯瑟琳所言:“?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并不见得比我对我自己还更有趣些?”可是若要因此而判断他们的爱情是不够完美的,是空洞的,是同伴之间的喜欢,我的感性无法认同。或许如果《呼啸山庄》的故事能够改写,希刺克厉夫不会被当成奴仆对待,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能够善终,显而易见的,他们绝不会缺少激情。
结束于冬天的故事
重读一次《呼啸山庄》是我一直想做,却又不敢去做的事情,因为这或许意味着与过去的自我做一个诀别。幸好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决定克服自己,重读《呼啸山庄》,不然我可能永远不会了解到艾米莉?勃朗特的杰作真正的闪光点,而继续做那个沉浸在自我陶醉和纯感性中的混小子。
我想我读书的时候就像一个空瓶,文章的内容毫无阻碍的灌注进来,而我常常毫不保留的接受。随着年龄的成长,我试着去做一个沙漏,从更理性的角度去淘出书中的金。但到了最后,我还是觉得做一个空瓶最有意思,最能够享受读书的乐趣。代入感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虽然我觉得有时还是不太习惯——特别是读《呼啸山庄》这类书的时候~
参考文献
[1]、[英]艾米莉?勃朗特著,杨苡译:《呼啸山庄》,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2]、熊哲宏:《性、爱情与婚姻的功能独立性:关于爱情的模块理论》——熊哲宏《我爱故我在——西方文学大师的爱情与爱情心理学》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98f8f40100rc6z.html,2011 [3]、维基百科:《艾米莉?勃朗特》,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9%BE%E7%B1%B3%E8%8E%89%C2%B7%E5%8B%83%E6%9C%97%E7%89%B9
[4]、贾茹&吴任钢:《论罗伯特?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中国性科学》,3,2008
[5]、月落鹏湾:《艾米莉?勃朗特生平及其诗歌》,不详,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WczfCq9C4VC_I5b3zKY8Jkhfnb84csSpxJJzTWeveyCIh5V7zNY7y56nBxA9FLJNlfGPpZ1hnhVe1v3I1TaQaxRecYuTKASTygoPC8o4yIW
范文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
选校网 www.xuanxiao.com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
一、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二标准六方法”。
二、教学内容:以“二标准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翻译的要
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仍沿用去年主观题形式,考查点也同样是“理解并翻译文中句
子”。从试题来看,它虽然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但同时也涉及到内容,因而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
考查手段,这对考生的要求自然也就比以客观题形式更高。
(二)分析错例,提出“二标准”:
阅读几个文段并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先王的遗教,由此获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反省就会毫无收获,只反省而不学习就会走上危险的道路”)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人家”)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反省一下,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同之处”)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请学生分别指出其错误,然后概括说明,指出其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和句子不通。并指出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
那么,文言文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
提出“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解释“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解释“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三)学习做到“二标准”的“六方法”
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调补猜”,等我们分析完之后,大家就更清楚了,对付文言文翻译可能就更得心应手了。先针对“字字落实”,我们讲三个方法:留、删、换。
1、留、删、换
(1) 结合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先简单讲解“留”、“删”。
( 7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8)以资政殿学士行 (留) (行:代理官职)
( 9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10)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删)
(11)可烧而走也
(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换)
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如果文言文翻译中只有这两种现象,那就很省事了,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就行了。可惜的是,
能留和删的字词却并不很多,所以我们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方法那就是“换”。
(2)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同,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宇??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小结:对文句的每个字,我们用这三个方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了,能做到“字字落实”了;一句话一一“字字落实留删换”。
简单重复这七个字的内容。
这是我们文言文翻译的第一招,是不是有了这一招,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呢?我们试着来翻译一
下例题(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
②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参考答案:(1)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与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错解分析:主要存在问题有两点,一是对第一句的固定格式翻译不准确,二是对“知与不知”后的成分未能合理补出。
方法技巧:①句主要涉及对文言固定句式的理解与翻译,原句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一种肯定性
的推断,“其”表推测,可译为“大概”;“谓”,说也。翻译时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语气特点。②句中有省略,而且省略的是中心词,“知”指“知之人”,“不知”指“不知之人”,这种情况在《出师表》中也有例句,如“宫中(之吏)府中(之吏)俱为一体”“故五月渡沪,深人不毛(之地)”,等等。这种情况在翻译时要补出来。
2、调、补、猜
叫学生翻译,自己分析。在这个句子里我们会看到如果单单只是用“留删换”的话,可能还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时,我们用第二招“文从句顺调补猜”。
(1)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注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虽然不考,但由于这些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所以在翻译句子中肯定会有所涉及,再从语言运用角度来讲,你也许没有必要讲清楚这是哪一种句式,但却会要求你能“理解和翻译”的,所以“特殊句式”应该会在翻译中出现,只是考哪种句式,难度大小的问题罢了。
例:
(15)何谓得之于心?
(16)石之铿然有声者
(17)以勇气闻于诸侯
其实,要想所翻译的句子做到‘文从句顺”,单单一个“调’字,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朴”字。
(2)补:即补出省略内容。
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
如:“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日:??”中省去了“侯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中的“樊哙”;“果地震陇西”中的“于”。
例:
(1 8)公子闻之,往请[ ],[ ]欲遗之,[ ]不肯受
(19)交朝之卫士欲止[ ]不内[ ]
(20)断头置[ ]城上
看看行不行
(21)阅读下文,翻译画横线语句。
后岁余,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人入海,居岛中。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因谢日:“臣烹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使还报,高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告以诏商,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传车)指洛阳。
①而与其徒属五百人人海,居岛中。
译文:
②齐人贤者多附焉
译文:
③乃复使使持节告以诏商状
译文:
看来,用了以上五种方法,好像翻译已不存在问题了,事实上也并不尽然。
好的是,我们还有第六个方法——猜。
(23)覆其盾于地,加彘肩 拔剑切而啖之
(24)至七月,乃扶病人觐,奏对称旨
(25)(江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6)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 2 7 )玉人献噗而楚王诛之。
(1)利用汉字形、音、义的联系猜。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虽历经演变,这表意的功能毕竟没有完全丧失,这就是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比如《鸿门宴》中写樊哙闯入军帐,得彘肩,“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在此之前,或许没有学过“啖”字,但它从“口”“炎”声,意义上与“口”有关,再联系“彘肩”、“切”等因素,是不难“猜”出“吃”的意思的。又如
《谭嗣同》一文说谭“至七月,乃扶病人觐,奏对称旨”。“觐”字较生辟,但从这个字的构成成分大体可以“猜”出与“见”有关,加上其他语境因素,可判断这是去“见皇上”。
(2)利用文言句法的特点猜。文言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这是可供利用的条件。在这样的句了其有可忑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急湍甚箭,猛浪着奔”,“奔”与“箭”相对,可判断它是名词,意为“奔马”。“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实”与“虚”相对,意为“充实饱满”,而“浮”与“沉”相对,意为“分量轻”。也可以据此推断省略成分。“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 ]而竭[ ]。”根据排句的特点,空白处的省略成分可以一目了然。
(3)“以文猜文”“以事猜文”、“以理猜文”,“文”“事”“理”指有关的事实背景。有时,注解中给出一些,文章本身有一些,有时则全*读者自己平时的积累。古书中有一句话说,“玉人献噗而楚王诛之。”这个“诛”该怎么讲?讲成‘“杀”是不行的,因为卞和献璞只是被砍去了双脚,事实上不曾被杀。所以“诛”只能讲成“惩罚”。这也是“以事解文”的典型例子。
一般说来,最后一个方法总是最有用的,有些同学看了这个方法就很高兴了,以为前五个都不
行了。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猜”不能随便使用,否则容易像开头所讲的翻译一样。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猜”。
小结。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
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猜”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简言之,“文从句顺调补猜”。
总结:打个比方,如果说留删换是看看有没有少了零件的话,那么调补猜就是怎样把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一台机器。
映出: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猜
四、课堂练习
根据上面的讲析,我们翻译以下句子。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换、删——也、调——回也,贤哉!)
(一般的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苦,但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快乐,颜回多么贤德啊!)
2、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留——孟尝君、鸡鸣狗盗,换——雄,调——岂足以得士,猜一—哪里说得上得士不得士呢!)
(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哪里说得上得士不得士呢!)
3、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换,补——他自己)
(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他自己)独自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说当前社会
上应解决的问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2003年全国高考题)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1)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2)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成*伪;国君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伪;国君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伪就会变为忠诚。
五、总结全课:映板书——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猜
话说回来,就文言文翻译而言,这六个字并不是根本所在,而只是一种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根
本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
要学习什么“留删换调补猜”,却仍然能翻译得很好。
但是,对文言功底有限的我们而言,尤其针对考试来说,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行之有效的方
法,对我们无疑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遇到较难的题目时。
六、布置课后练习
看看行不行
(2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
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试试高考题
(2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
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2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0)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31)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文言文翻译讲义与练习
读读圣贤书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
(7)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8)以资政殿学士行
(9)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10)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11)可烧而走也
(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试试高考题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
②及死之曰,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温故而知新
(15)何谓得之于心?
(16)石之锁然有声者
(17)以勇气闻于诸侯
(1 8)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
(19)交朝之卫士欲止不内
(20)断头置城上
看看行不行
(22)阅读下文,翻译画横线语句。
后岁余,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人入海,居岛中。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因谢日:“臣烹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使还报,高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告以诏商,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传车)指洛阳。
①而与其徒属五百人人海,居岛中。
译文:
②齐人贤者多附焉
译文:
③乃复使使持节告以诏商状
译文:
温故而知新
(23)覆其盾于地,加彘肩 拔剑切而啖之
(24)至七月,乃扶病人觐,奏对称旨
(25)(江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2 7 )玉人献噗而楚王诛之。
看看行不行
(2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
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试试高考题
(2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
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2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0)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31)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五、近年全国卷文言文翻译考题解析
[例1] (1995年全国卷)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5. 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末也。(3分)
A.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B.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C.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D.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解析]该题干扰点有两处,一是把“天下之理”的偏正关系曲解为动宾关系,“天下”成了前置宾语,“之”成了宾语前置的标志。从统计数据看,约四分之一的考生误选了D项。另一处是“所以才说你??”。因为善果母是在说完这句话后才具体教导善果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秩俸”。此前只能是“才知道你??”,不能翻译成“所以才说你??”。这后一处干扰性不大,选B、C项的很少。[答案]A
[例2] (1996年全国卷)以下16—17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6.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
A.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B.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
C.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
D.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解析]该题的立足点实际上是落在对于文言实词的理解上。题目中选择了“给”、“亟”两个常见文言实词,每个实词又各提供了两个义项,于是构成了四个选择项。“给”字作为文言实词的最常见的意义是“丰足”、“使??满足”,而不表示“给予”, 译文用现代汉语中的“给予”义的“给”字来进行干扰;“亟”字作为文言实词,最常见的意义是“急切”、“紧迫”,也常常可以表示“屡次”,译文用“苛刻”来进行干扰,这是凭空生发出来的词义,显然是错误的。[答案]A
17、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
A.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
B.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
C.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
D.郭水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
[解析]同上一道题一样,这道题也是通过对文言文译文的辨识来考查考生对于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但有所不同的是,这道题中后半段的译文,还牵涉到对文意所作的迥然有别的理解。本题原文的上半段“永械致之府”中的“械”字有两项词义:器械与桎梏。根据上下文文意,这里的“械”字应当是第二项含义,即桎梏,意思是手铐与脚镣,活
用为动词后在句中译作“戴上刑具”。而干扰项选用“械’’字的“器械”义,在句中译作“持兵器”。显然C、D两项的前半段是正确的。后半段则在“它县” 上形成两种不同理解,一指派往其它县的人,二是郭永以及其它知县。综观上下文文意,显然是将原句上文中的派往其他县的“警盗”押送到府,据此则A、C两项的后半段是正确的。比较四项整体表述,C项应当是正确选项。
[例3] (1997年全国卷)以下16—17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6.徒流及死,具有等差(3分)
A. 囚徒流放和处死,都有等级次第
B、囚徒流放和处死,都有相等的差别
C、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相等的差别
D、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级次第
[解析]这道题从形式上看是考查文言文的翻译,但真正的立足点却落在对于文言实词的理解上。试题中选择了“徒”、“及”、“等差”三个文言实词词语,每个实词词语又各提供两个义项,于是构成了四个选择项。“徒”字作为文言实词的常用义项是“服劳役”,而不表示现代意义上的“囚徒”;译文用“囚徒”义进行干扰“及”字应为“到”义,采用另一义项“和”义进行干扰,并与“囚徒”这一干扰义项排列在一个选项中,以保持译文的通顺;“等差”的正确义项应为“等级次第”,“等”与“差”是并列关系,干扰义则理解为偏正关系的“相等的差别”。学生只要正确理解“徒”、“及”、“等差”的意义,即能选出D项为正确项。
17.①不惧比干之诛②高宗意乃解(2分)
A.①不怕像比干那样受到指斥 ②高宗的情绪这才缓解
B.①不怕像比干那样受到指斥 ②高宗的主意这才消释
C.①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受杀害 ②高宗的主意这才消释
D.①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受杀害 ②高宗的情绪这才缓解
[解析]同上题一样,这道题也是通过对文言文译文的辨识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掌握。略有不同的是,这里又牵涉到比干是被害还是仅仅受到指斥这一历史知识,不过这在中学课文的注释中曾经出现,不应该成为解题的难点。试题中选择了“诛”、“意”、“解”三个文言实词,每个实词又各提供两个义项,于是构成了四个选择项,“诛”字既可解释为“指斥”,又可解释为“杀害”,学生应当利用已有的知识,以及上下义的文意来判定这里应为“杀害”;“意”可解为“主意”,又可通过“神意”的意思转而表示“情绪”义,“解”可理解为“消释”,又可理解为“缓解”,把“意”与“解”的各自两个义项分别安排在同一选项中,也是为了保持译文的通顺。学生联系上下文,能够看出狄仁杰不怕为守法而死的决心以及高宗主意的变化,即不难完成此题。[答案]C
[例4] (1998年全国卷)以下19—20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9.①其罪当与童贯等 ②,帝殊有难色(3分)
A.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B.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C.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D.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解析]该题从形式上看是考查文言义的翻译,但真正的立足点却落在对于文言实词的理解上。试题中选择了“等”、“殊”两个常用的文言实词,每个实词又各提供两个义项, 于是构成四个选择项。“等”字作为文言实词的常用义项既可以表示“等同”“—样”,又可以用于名词或代词之后构成“??等人”的格式,表示“??之类的人”。文中的“等”字应当是前者,后者只起到干扰的作用。“殊”字也有两种用法,—是表示特别、特殊,一是表示程度很深的很、非常。文中的“殊”字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文言中表示程度深的“殊”字,常放在动词之前修饰限制动词,而现代汉语中的“很”和“十分”则常放在形容词之前修饰限制形容词。因而在译文中把“十分”移到了“为难”之前。学生只要正确理解“等”、“殊”在文中的意义,即能选出D项为正确项。
20.①汝归勿遽言②奈并累若属何(3分)
A.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B.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C.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D.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 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解析]同上题一样,该题也是通过对文言文译文的辨识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掌握。略有扩展的是,这里又牵涉到“奈??何”这种常用的文言句式。不过这在中学课文中曾经不止一次出现过,例如《愚公移山》中“如太行、王屋何?”因而不应当成为解题的难点。试题中选择了“遽”字作为考查点,用“遽”字可以表示“匆忙”、“惊慌”这两个义项进行交*干扰;而“奈并累若属何”的意思应当是“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题目中又用“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来进行干扰。学生既要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遽”字表示“匆忙”的意义,又要能对“奈??何”这?—句式有正确的理解,因而这道题的难度比上一题稍高。[答案]C
[例5] (1999年全国卷)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在郡多有出息——在郡中有多方面的发展前途
B.径将我入青云间——直接把我带入缥缈的云天中
C.启听淮北取籴——向上报告说应当听任淮北民众来购买粮食
D.遂得商估往还——于是使得商贩之间能够自由交往
[解析]A项中“多有出息”是指道研在南清河郡中设置的产业多有收益。这里的“出息”与现代汉语中表示有前途、有志气的“出息”是不同的,它表示在某方面的“收益”。译文中用“多方面”来干扰对“多”的正确理解,用“发展前途”来干扰对“出息”的正确理解。这一选项是错误的。C项“启听淮北取籴”,是指由于“淮南岁俭”,遇上了灾荒,苏琼向上报告说应当听任淮南人民往淮北地区去购买粮食。由于这句话是承着前面“淮南岁俭”说的,因而“淮北取籴”意思是“往准北取籴”。谁去取籴呢?主语“淮南”承前省略了。考生如果不联系上文来分辩,是不易发现它的错误的。D项“遂得商估往还”,也应联系上下文考察。前文“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即按旧制淮河南北禁止往来,这里讲的“商估往还”,是指淮河南北的商贩可以南来北往,所以下文才有“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道于河北”的说法。译文中把“往还”的范围限定在商贩之间,显然也是不符合文意的。只有B项“径将我入青云间”的译文是正确的。这里是说苏琼见道研来访,揣测他又要提出代为征租一事,于是故意转移话题,讲些虚无缥缈的空话,谈些玄虚的道理。道研只能叹息说,见到苏琼,总是被他直接带入缥缈的云天中,实在无法谈及实实在在的事情。
[例6] (2000年全国卷)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解析]前些年考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都是选正确的项,该年改为选非题,这实际上是降低了难度,减少了学生解析辨别的时间。A项重在理解“复”、“旅”等词,“旅”在“随”后,作名词“旅伴”。C项主要也是考对词语的理解。“阴”作“暗中、暗地里”解,教材《张衡传》中有“阴知*党姓名,一时收禽”。“要”作“迎候、会合”解,较生疏一点,但根据上下语境还是不难判别其正确性的,况且教材《鸿门宴》中“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意思较接近。D项主要在理解几个虚词了,“因”作承接连词“于是”;“向”为副词“先前”解,教材出现多处,如《桃花源记》“寻向所志”,《石钟山记》“向之噌吰”;“而”作递进连词,连“答谢”和“遣”,应该说,难度都不大。此三项均无误。B项“先其将归”,从前后文来看,都督的“将归”之举是有预谋的,这—预谋且不让胡质察觉,所以“将”字不应译为“带”,而应译为“打算、计划或准备”。“先”字意义和用法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先”字相同,可译为“在??之前”。
[例7] (2001年全国卷)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
—一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部投降
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一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
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一燕军把坟墓全都挖开,烧化死人
D.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
—一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
[解析]本题A项中“伐破齐”、“尽降齐城”是难点,“伐破”是一个动补式的词语,意思是征伐并攻破,“破”是“伐”的结果。倘若有考生误认为“破齐”是动宾词组,那么“伐”字就没有了着落;倘若有考生误认为“破齐”是偏正词组,那么与原来的意思就有很大的距离。“尽降齐城”中的“降”字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即“使齐城降”。《考试说明》中注明了2001年度不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但那是不直接考查词类活用的试题,而不是说不在翻译试题中出现这一内容,更不是说考生无须了解这些用法。A项的译文很好地解决了以上两个难点,译文是正确的。B项中的难点也有两处:一是“他将之来”,二是“残”字。“他将之来”的正确意思当是“其他将领来(攻打齐国)”,这是田单的离间计,目的是除去乐毅。“他”字在文中是指示代词,意为“其他的”、“别的”,充任定语。而试题中却将“他”字误解为人称代词的“他”,把名词的“将”误解为动词的“率领(军队)”,这种有意识的误解形成了正确项的干扰。“残”字的词义是“残缺、不完整”,例如《后汉书·儒林传》:“礼乐将崩,典文残落。”“残”字如果译成现代汉语,意为“不完整”、“不能保全”。不过,B 项中尽管将“残”正确地译为“不能保全”,由于前半句出现了错误,因而整个B项也是有错误的。C项难度较小,可能会引起误解的有两处,一是“垄墓”,“垄”也指坟墓,译文中采用笼统译为坟墓的方式,一般说来不会给考生增加困难。二是“烧死人”,这个句子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两个,一为把人烧死,二为把死人烧掉,译文中用“烧化”翻译“烧”字,“死人”则采用古今汉语通用的形式,不予翻译。将全句的译文放在上下文去验证,这句的译文是正确的。D项中的“灌脂束苇”略有困难,但“脂”字指油脂并不罕见,“束”字当捆绑讲也是常用义。译文注意到语言的流畅,就不担心考生会由表达上的不准确而误将此项视为错误。本题要求选出译文不正确的一项,应选B
例八、2002年全国卷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答案】(1)“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2分)
(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3分)
【分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这些年来文言文翻译均安排在四选一的选择题中,主要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今年的试题则考查考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当然,文言文的翻译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不是纯粹的客观题,所以在对考生答案的要求上,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1)题“其李将军之谓也?”翻译成“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固然可以得满分。如果翻译成“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尽管与前一答案在句式上有不同,但也可以不扣分。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对关键词语正确把握,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例如(2)题中的“及”、“尽”两词,只有正确理解为“到??时”、“竭尽”,才能算作准确。如果把全句译成“死的时候,??大家都为他哀悼”,尽管大意不错,但未能译出关键词语,全句的译文就不能称为准确,因而也不能得满分。
例九、2003年全国题
16.翻译: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此题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因此要翻译为“当廷”、“当面”。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伪就会变为忠诚。 本题较为简单,大多数考生应该能准确翻译出“佞”、“直言”等知识点。
六、文言文翻译练习
1.良(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①圯②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史记·留侯世家》)
[注]①下邳:古州名,北周置。治所在今江苏省睢宁北。②《集解》曰:“圯,桥也,东楚谓之圯。音怡。”
翻译: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史记·管晏列传》) 翻译: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公子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及齐,齐桓公喜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口:“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翻译: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之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翻译: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①,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日:“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音yang。通“怏”,郁郁不乐的样子。
翻译:多多益善,何以为我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越王句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乃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句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国语·越语上》)
翻译: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太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史记·绛侯世家》) 翻译:即有缓急,周亚失真可任将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谢安南免吏部尚书,还东;谢太傅赴桓公司马,出西,相遇破冈。既当远别,遂停三日共语。太傅欲慰其失官,安南辄引以它端。遂信宿中涂,竟不言及此事。太傅深恨在心未尽,谓同舟曰:“谢奉故是奇士。”
戴公从东出,谢太傅往看之。谢本轻戴,见,但与论琴书,戴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谢悠然知其量。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 “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翻译: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列子·说符》)
翻译:齐田氏??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古微堂内集·学篇》)
翻译: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一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江湖间唯畏大风,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难。 曾闻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
翻译全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周处)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翻译: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临川之城东, 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耶?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耶?
翻译: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天下皆然。岂唯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翻译: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吾闻天下有四时,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终必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蠡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免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
翻译: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番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始皇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间,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翻译: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①其间出万死获—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②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新唐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宗。佑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佑谏曰:“今大人
逾越五岑,远在海滨,其浴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上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兴谤,王阳以衣囊徼名。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抚其首曰:“吴氏世不乏季子矣。”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担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佑辞谢而己,守志如初。 (《后汉书 吴 传》)
A.昔马援以薏苡兴谤,王阳以衣囊徼名。(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卿二千石子而自业*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①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②发乘矢而后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贵 于 勤
参考答案与提示
1、[译文] (老者)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取鞋子。”
[要点]只须遵照原文对译,将几个单音词换为有相同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无须处处增补省略成分,不然可能失去原文神韵,显得啰嗦累赘。“谓??曰”,古汉语习惯型短语,这里译作“对??说”(还用于命名号,“叫??做??”)。
2、[译文]我曾给鲍叔谋划事情,却反而使他更加困窘,(但是)鲍叔不认为我愚笨。
[要点] “穷困”:不得志、走投无路,不能译作贫穷困难,古今意义有变化,也不能保留为“穷困”,须替换。必须增补“更穷困”的主语(句子的兼语),不然的话,谁“更穷困”没有着落,会产生歧义。“以??为??”句,古汉语凝固结构(习惯型短语),这里表示主观看法,可译为“认为??是??”、“把??看作??”等。
3、[译文]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他娶了妻子,有八十匹马。公子认为在齐国可以安居了,(不复有四方之志)。
[要点] “妻”,名词活用于动词。“乘”,“四”的代称,《殽之战》中有“以乘韦先”句,增补量词,按现代汉语习惯,数量词调整移位到名词前。“安之”,似乎只能用意动用法解释,以齐国为可安。
4、[译文]七十岁的老人穿绸吃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做到这样却不能成为王的,没有这种事情啊。
[要点] “衣帛食肉”,并列结构短语,“衣”作动词。“然”,代词。“王”动词。“未之有也”,否定句宾语前置,译文调整移位。
5、[译文] (你带兵)越多越好,为什么被我抓住?
[要点) “多多益善”,增补必要的省略成分。“何以”,介词宾语前置,译文调整。“为”,表被动。“禽”通“擒”。
6、[译文]现在您已经被困在会稽山上了,这种情况下才寻找谋臣,恐怕晚了吧?
[要点)首句从文意为被动句。“既”,已经,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如,“既祖,取道”(《荆轲刺秦王》),“既其出”(《游褒禅山记》),“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栖”,寄居,从文意译作“困居”比较好。“无乃??乎”,古汉语凝固结构(习惯型短语),《殽之战》中有“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句,这里根据句子语气可译成“恐怕??吧”。
7、[译文]如果有危急,周亚夫真可以担任带兵(的职位)。
[要点) “即”,假设连词,《论积贮疏》有“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句。“缓急”,偏义复词,偏“急”。“将兵”,带兵,增补宾语中心词。
8、[译文)谢公与别人正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水前方派的使者(或:送信的人)到了。(谢公)看完来信,默默地不说话。
[要点]首句谓语只可能是“围”,作动词。“信”、“书”二字,要明了古今词义的变化。“看书竟”,前面打的句号,增补主语,如果直译为“看信完后”或“看信结束”,“信”则“信”矣,却不“达”不“雅”,作必要调整,意译为“看完来信”。教材《语言的演变》举此例。
9、[译文]齐国的贵族田氏??便感叹说:“老天爷对人类真是厚恩大德啊。生长五谷,繁殖鱼鸟,将这些东西作为人们的食用。”各位食客随声附和,就像回声一样。
[要点] “天之于民”,“之”为取独(取消句子的独立成分)助词,译文删削。“殖”、“生”,互文,译文可灵活处理。“以为之用”,“以”后省略了介词宾语,须增补。“响”,本义就是“回声”的意思,《过秦论》有“云集响应”句。“和之如响”,形容食客们的阿谀逢迎之态,是比喻,翻译当忠实于原文,如果译成“赞成他的话”,没有了原文的修辞手法,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原意,次之。
10、[译文]翻看五岳的地图,就以为知道了山,(其实)还不如樵大(在山上)走过一趟;能高谈大海的广阔,就以为了解了海,(其实)还不如航海商人看上一眼;能分条说明八种名菜的菜谱,就以为知道了菜的滋味,(其实)还不如厨师尝过一口。
[要点) “披”的宾语是“五岳之图”,当作“翻开、翻阅”解,《进学解》有“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句。《鸿门宴》有“哙遂入,披帷西向立”,《促织》有“蹑迹披(拨开草丛)求,见有虫伏棘根”。有学生译成“披挂”、“穿上”,就小成一回事了。“樵夫”,专有名,保留,有学生译成“伐木工人”、“挑山工”, 弄巧成拙了。“一足”, 由整句中对应的“一瞥”、“一啜”,也可知是动词性短语,这也是翻译文言文的一种技巧。
11、译文: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真相,实地做了然后才晓得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懂得海了,实际不如做买卖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讲说各种珍品的食谱,以为知道美味了,实际不如厨师尝一口。
译文:在江湖上旅行就是怕大风。冬天,风是逐渐刮起来的,行船的时候可以做准备; 只是夏天,一转眼风就刮起来了,往往遭到灾难。曾经听说在江湖上做买卖的人有一种办 法,可以避免这种灾害。一般夏天起风的现象,在午后发生。想行船的人,一交五更就要起来,看见月亮星星光明洁净,四面一直到天边,一点云雾都没有,就可以出发;到了上午九十点钟就停船。这样,再不会碰到大风了。
12、古人很重视“早晨懂得道理,晚上就死也甘心”的精神,何况你的前途还有希望。(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贵”、“早”、“晚”的词类活用以及语句隐含意义的理解)
13、那么他的这种才能,也只是*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才取得的,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固定结构“亦??非??”和词语“以”、古今异义词语“精力”的理解)
14、情势不相同,可是道理相同,我们的老百姓怎么忍受呢?凡懂得道理的人,能不震惊和害怕吗?(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固定结构“如??何”、“得无??乎”和词语“达”的理解)
15、越王的为人,伸长着颈项,长着鸟嘴,像鹰一样地看东西,像狼一样地走路,可以和他共患难,而不能和他共享欢乐;可以和他共度危险,而不能和他共享平安。(提示:本题重点考查“鹰”、“狼”的词类活用和省略成分的增补)
16、事情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就主观断定它有或者没有,可以吗?(提示:本题重点考查“目”、“耳”的词类活用和词语“臆”的理解)
17、当两个人还默默尢闻地僻处一隅时,世人凭什么去知道他们?(提示:本题重点考查“方”、“昧昧”的理解和宾语前置的句式)
18.①在这中间经过万死才获得一次生存的险事绝不止一件,剖开骨肉从中取出的箭头共有一百多个。 (2分)②你们这些人都出生在富贵之中,应当记得你们 的父亲当年起家时就象这样艰难啊!(2分)
19.A.以前马援因为薏苡的小事而招致毁谤,王阳因衣着节俭而得到美名。 B.你贵为二千石太守的公子而甘心做如此下*的差事,即使你不以为耻,但你如何对死去的父亲作交代呢?
20.①虽然如此,今天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 ②射了四箭然后回去。
选校网 www.xuanxiao.com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按ctrl 点击打开)
范文四:李德辉学习心得
学习小学数学计划心得体会
实验二小
李德辉
我这两天认真研读了区教研室王主任发的这个学期的小学数学计划~开始确实有很多疑惑~但是通过今天下午王主任的讲解~立刻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其中有两点收获颇大~下面就结合计划精神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收获。
收获一.教学目标的预设及落实
以往我确实是照着教学参考书把教学目标抄上~就算完事了~目的就是为了应对领导的检查。但是学习了教学计划后~特别是经过王主任讲解后~我明确了其实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那今后我们就应该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预设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过程~并能在课堂上扎实落实设置的教学目标。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适时反思自己是否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对自己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督导作用。
收获二.构建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就是认真研读新课标~备好课~备好学生。前两项非常重要~其实我觉得备学生尤为重要。俗语说得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上~教师要深知每个孩子的特点~并能做到投其所好。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合不同孩子的问题~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举手回答问题~表述自己的想法。当孩子答对了~教
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行”,如果回答错了也不要批评他们~这样会打击他们举手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鼓励别的学生当小老师帮助这个同学~这样既锻炼了好的学生~又帮助了差生~一举两得。这样~每个孩子每天都有一点点进步~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喜欢上数学课~并能快乐的学习数学。
范文五:表二 李德辉承诺手册
《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地方标准13x
编制说明
项目名称: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 13x
标准类别:产品标准 制,修订:制定 起草单位:包头稀土研究院 主管单位: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 计划完成年限:2015年12月
1
1 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
1.1 任务背景
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主要应用于室温磁制冷机。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13x13x料作为重要的室温磁制冷材料,以其廉价的制造成本、优越的磁热性能以及其居里温度在室温附近连续可调等优点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室温磁制冷材料之一。
室温磁制冷的原理是利用磁制冷材料的磁热效应实现的制冷技术,属于固体制冷技术。当外加磁场作用于磁制冷材料时,磁制冷材料会表现出吸热或放热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材料的磁热效应。磁制冷材料在其居里温度附近表现出较大的磁热效应,即其制冷能力在其居里温度附近较大。磁制冷材料制冷能力的大小决定着磁制冷机性能的好坏,因此磁制冷材料的性能成为影响室温磁制冷机的关键因素之一。
室温磁制冷技术以高效、环保等优点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热衷开发的一种绿色制冷技术,其应用逐渐受到国内外重视。同时随着室温磁制冷机实用化研发进程的推进,国内外对磁制冷材料的需求也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其中对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的需求也呈现出逐年增13x
长的趋势。由于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成分、金相组织结构对材料的制冷性能及居里13x
温度影响很大。由于没有相关的产品标准,用户的使用要求与生产厂家制备出的产品性能有较大分歧,严重影响到该类产品的推广。用户没有相应的标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生产厂家也没有找准该类产品生产的方向。
因此,随着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方便用户与厂家的沟13x
通,有必要出台相关的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的生产检测标准,有利于规范13x
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的生产和销售贸易,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减13x
少生产厂家和用户之间的贸易纠纷,对于室温磁制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任务来源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3年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内质监标函〔2013〕142号文件,《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地方标准由13x
包头稀土研究院负责起草。
1.3起草单位情况
包头稀土研究院是一个以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宗旨,以稀土冶金、环境保护、新型稀土功能材料及专用设备、稀土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为研究重点的、全国最大的稀土科研开发机构,是国家242个改制院所之一。在稀土选矿、冶金、环境保护、稀土功能材料生产及专用设备的制备、
2
稀土应用开发等领域获得7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和60多项专利。建有国家级的“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北方稀土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建有内蒙古自治区级的“内蒙古希苑稀土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稀土生产力促进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稀土高温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铌冶金工程实验室”。建有内蒙古自治区和包头市两级“稀土新材料院士工作站”和内蒙古稀土(集团)公司博士后工作站。承办稀土行业门户网站“中国稀土网”。负责《稀土》、英文版《 China Rare Earth Information 》和《稀土信息》等杂志的出版发行。建有“世界稀土专利检索系统”。依托本院建有“国家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拥有“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中心”的资质。
包头稀土研究院自2000年开始对室温磁制冷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已经为韩国、巴西、西班牙、法国及国内的科研单位提供了一定数量的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其化学成分、13x
产品形状、几何尺寸及质量要求等达到了磁制冷机的技术要求,获得用户的肯定。
包头稀土研究院在研究开发La(FeCoSi)B系磁制冷材料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13x
养了一支高水平的研发队伍,具备了研究、开发磁制冷材料的生产技术工艺的能力;目前已经具备了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产业化的技术基础和能力。 13x
对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的研制、生产,包头稀土研究院始终处在世界前列,现13x
已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多品种、规模化效应正在凸显。
1.4主要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
根据《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地方标准的任务落实会议精神,包头稀土研究院组13x
建了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标准起草小组,主要由磁制冷项目组、质量科、磁制冷生13x
产车间、销售处技术人员组成。2013年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
1) 确立《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标准起草遵循的基本原则; 13x
2) 申报包头稀土研究院内部科研计划;
3) 对生产、使用厂家进行调研取样、收集资料;
4) 查阅相关标准;
5) 确定产品主要技术内容;
6) 确定建立仲裁方法;
7) 对产品进行分析测试;
8) 根据测试数据确定技术指标取值范围;
9) 编写标准草案。
10)完成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3
2 标准的制定原则与标准的主要内容
2.1本标准在制定时主要遵循四大原则
(一) 充分满足市场要求的原则;
(二) 划繁就简的原则;
(三) 经济合理的原则;
(四) 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原则。
2.2标准的主要内容与论据
2.2.1产品分类及论据
本标准产品分类主要按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产品中的Fe、Co的原子比为依据规13x
定,分为九个牌号,分别为不同居里温度的磁制冷材料,适用于室温磁制冷机的使用范围。本标准的分类旨在为生产、使用方提出最佳建议。拟达到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这种分类有利技术创新以便使用中发现不同牌号产品蕴涵的其他有益功能。
2.2.2 技术指标的确定与论据
本标准技术指标按室温磁制冷机用户使用要求,化繁就简,抓主要关键指标,以追求经济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主要性能指标:a)产品化学成分;b) 几何尺寸;c)产品外观质量;d)产品性能指标。
a)产品化学成分:这是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的必要指标。 13x
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按照Fe、Co原子比确定磁制冷材料的居里温度,得到不同使用13x
温度的磁制冷材料。不同居里温度的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可以满足不同要求的室温13x
磁制冷机的使用。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的金相结构影响材料的制冷性能,其中包括主13x
相NaZn相、富La相和α-Fe相。主相对材料的制冷性能起重要作用,因此制备时加大主相生成,13
减少或抑制其余两相生成。
本标准采用扫描电镜来确定材料的化学成分,通过SEM分析确定材料主相NaZn相大于等于1390%,其余为富La相和α-Fe相。
b) 几何尺寸:磁制冷机需要借助磁工质的吸、放热来达到制冷。磁制冷材料的几何尺寸影响循环过程中的热传导,直接影响磁制冷机的制冷效果。一般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应符合供需双方签订的技术图样。颗粒采用筛析法。
本标准采用筛析法来确定磁制冷材料颗粒尺寸。
c) 产品外观质量:包括产品应成分均匀且具有金属光泽, 颗粒尺寸大小均匀,一般通过目视检查。
d)产品性能指标:包括材料的居里温度、等温磁熵变、绝热温变。材料的性能对制冷机的制冷效果起决定性作用。
4
本标准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材料的居里温度、等温磁熵变、绝热温变。 3 主要制订技术内容说明
本标准拟适用于室温磁制冷机用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 13x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拟规定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的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13x
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及合同(订货单)内容。
本标准应调研时用户要求划分产品分类, 按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产品中的Fe、13x
Co原子比为依据规定,分为九个牌号,分别具有不同的居里温度,适用于不同需求的制冷机的使用范围。
本标准技术指标按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用户使用要求,化繁就简,抓主要关键13x
指标,以追求经济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主要性能指标:a)产品化学成分;b) 几何尺寸;c)产品外观质量;d)产品性能指标。
4 与国外产品对比情况
目前国际上研究生产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主要有德国真空公司和日本东北大13x
学,研制的材料主要用于实验研究,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自治区内仅包头稀土研究院研究、生产、销售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 13x
国内没有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的相关标准,未检索到国际或国外La(FeCoSi)B13x13x系室温磁制冷的相关标准。
5 预期效果
本标准是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La(FeCoSi)B系室温磁制冷材料》地方标准。它将为生产、13x
使用、贸易三方提供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在本标准的基础之上促使生产方正确采用原材料,合理调整生产工艺,完善检测手段,更细致地划分本企业的产品牌号,为用户生产出更满意的产品来,让使用方合理、高效率、低成本、长寿命地使用本产品。它将会带来技术进步、品种增多、性能提高的竞争局面。
6 评语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实际生产及使用情况制定的,其整体内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包头稀土研究院
2015年12月03日
5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李德裕劾僧文言文翻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