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消化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实验七: 消化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男性, 51 岁。肝区隐痛 2 年,双下肢反复水肿 7 月,复发加重伴乏力 18 天入院。 2 年多前开始不明原因出现肝区疼痛,为持续隐痛、伴鼻出血及刷牙后牙龈出血。体格检查:左颈部和面部见多个蜘蛛状血管痣。右侧腹上区膨隆、叩痛,肝肋下未扪及,剑下 4cm ,质韧。脾大,腹腔积液征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入院后经保肝、利尿、支持等对症治疗。于入院后 2 周突发呕血,抢救无效死亡。
尸体解剖发现:口、鼻腔内有血性液体,胃及空肠内约 2000ml 咖啡色液体,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并见一破口,长约 lcm 。肝:体积小、质硬、表面为 0 ( 1 , 0.5cm 不等的细小均匀的结节。镜下见肝小叶结构破坏,代之以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假小叶间纤维结缔组织内慢性炎明显,肝细胞广泛变性、小灶性坏死。脾:大、重 450g 、暗红色,切面有较多血液流出。腹腔:各脏器无粘连,腹腔内有淡黄色液体 1000ml 。其余各脏器除双肺胸膜广泛陈旧性粘连夕卜,未见明显异常。
( 1 )请写出病理诊断和分析死亡原因。
( 2 )用脏器病变解释临床表现:鼻和牙跟出血、呕血、腹腔积液。
六. 临床病理讨论
1 (病理诊断
( 1 )门脉性肝硬化:?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及小肠
内积血 2000ml ;?淤血性脾大。
( 2 )陈旧性胸膜炎。
2 (死亡原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所致失血性休克。 3 (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降低?鼻、牙跟出血;肝硬化?门脉高压?腹腔积液、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呕血。
范文二: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案例
消化系统疾病
案例 1:
患者,男性, 39岁,主诉:上腹部疼痛 2个月,饭后加 重, 时而反酸, 因饮酒后出现腹部剧痛入院。 查体:体温 38℃, 脉搏 100次 /分,血压 150/95mmHg;腹部弥漫性压痛、反跳 痛。行剖腹探察术,术中见胃小弯幽门部一溃疡穿孔,腹腔 内见胃内容物,遂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检查:胃大 部切除标本,幽门部小弯侧圆形溃疡,直径 2.0cm ,边缘整 齐,胃黏膜向溃疡边缘集中,溃疡穿透胃壁全层。镜检:溃 疡底部见表面为炎性渗出物(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 ,其下 见薄层组织坏死,坏死组织下方为肉芽组织,底层为纤维瘢 痕组织,其中可见小动脉呈增生性动脉内膜炎改变,神经纤 维呈球状增生。溃疡周边胃黏膜变薄,可见杯状细胞。胃壁 浆膜面血管扩张充血,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问题:
(1) 根据大体和镜下检查所见,对本病例应做出 何种病理诊断?
消化性溃疡
(2) 消化性溃疡病变特点是什么?
1、肉眼:溃疡通常只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多在 2.5cm 以内, 溃疡边缘整齐, 粘膜皱襞从溃疡
向周围呈放射状,溃疡底部通常穿越粘膜下层,深达肌 层。
2、镜下:溃疡底大致由 4层组织组成:炎性 渗出物(白细胞、纤维素等)、坏死组织、 肉芽组织层、 瘢痕组织。 增殖性动脉内膜炎, 使小动脉管壁增厚,在溃疡边缘常可看到粘 膜肌层与肌层粘连。神经纤维常发生变性和 断裂及小球状增生。
(3) 结合本病例,试分析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 和体征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
症状:上腹部疼痛,饭后加重,时而反酸, 暖气。 体征:体温升高, 脉搏可快, 血压高; 腹部弥漫性压痛、反跳痛。主要是因为消化 性溃疡是由于进食时胃酸分泌,溃疡部分没 有胃粘膜保护而发生疼痛。
案例 2:
患者,男性, 35岁。因厌食、厌油腻、乏力、右上腹疼 痛入院。 体格检查:肝区触痛, 肝大肋下 1.5cm , 剑突下 3.0cm , 血清学检查 HBsAg 阳性, 谷丙转氨酶 120U 。 抗肝炎治疗 1年 后,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检查无明显改善。行超声引导下肝穿
刺活检,镜下:肝细胞水肿,胞质疏松呈网状,局灶性肝细 胞坏死、少量界板肝细胞坏死,并见凋亡小体,坏死区见淋 巴细胞浸润, 汇管区纤维组织轻度增生, 多量淋巴细胞浸润, 肝小叶结构完整。
问题:
(1) 本例病理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
(2)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有哪些?
肝细胞变性、 坏死, 同时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 润、肝细胞再生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3)病毒性肝炎有哪些临床类型?各型的病理学特征 是什么?
1急性(普通型)肝炎
(1)肝大、肝区疼痛。主要由于肝细胞广泛气球样变,使 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牵拉、刺激神经末梢所致。
(2)血清转氨酶升高。肝细胞点状坏死,释放胞质内 的谷 -丙转氨酶入血所致。
(3)黄疸。属于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①肝细胞摄取、 结合、排泄胆红素能力下降;②肝内胆管系统损害,胆汁返
流入血。
2. 慢性(普通型)肝炎
(1)慢性持续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较急性肝炎 轻,门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明显,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肝 肿大,表面光滑,质地较软,临床表现轻微。
(2)慢性活动性肝炎。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 比急性肝炎更广泛而严重,特别表现为肝小叶界处的肝细胞 灶状坏死崩解,称为碎片状坏死。甚至出现中央静脉与门管 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相互连接的带状坏死区,称桥接 坏死。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并向小叶内延伸,将肝小叶分割 破坏。 肝脏体积增大, 质较坚实, 表面不光滑或呈细颗粒状。 临床表现较重,肝功能持续异常。
3. 重型肝炎
(1) 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骤, 经过凶险。病变特点:①肝细胞大片坏死;②肝窦扩张充血及出血;③枯否细胞增 生肥大,大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残存的肝细胞再 生不明显。肝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包膜皱缩,切面呈黄
色或红褐色,称为急性黄色(或红色)肝萎缩。
(2)亚急性重型肝炎。病变特点:①肝细胞坏死的程 度不如急性重型肝炎广泛而严重;②有明显的肝细胞结节状 再生和门管区结缔组织增生;③慢性炎细胞浸润。肝脏体积 缩小, 包膜皱缩, 病程长者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 质地稍硬, 黄绿色,如继续发展可演变为坏死后性肝硬化
案例 3患者,男性, 52岁,因腹胀、食欲差入院,既往有慢 性肝炎病史。 查体:营养不良, 神志清, 皮肤、 眼结膜黄染, 可见皮肤出血点、 肝掌和蜘蛛痣。 腹部膨隆, 腹壁静脉曲张。 实验室检查:白蛋白 24g/L,球蛋白 30g/L; HBsAg 阳性;肝 穿刺活检: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组织 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肝细胞结节,结节内肝细胞排列紊乱, 可见肝细胞水变性和灶状肝细胞坏死,增生的纤维组织中有 较多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问题:
(1) 该病例的病理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门脉性肝硬化
(2) 结合本案例, 分析门脉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与病
理改变的关系。
镜下特点:
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 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组织 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肝细胞结节, 结节内肝细 胞排列紊乱, 可见肝细胞水变性和灶状肝细胞坏 死, 增生的纤维组织中有较多淋巴细胞为主的炎 细胞浸润。
门脉高压症:胃肠淤血、水肿(腹胀、食欲差) 、侧支循环 (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 。
肝功能障碍:胆色素代谢障碍(皮肤、眼结膜黄染) ,合成 凝血因子减少(皮肤有出血点) 、对激素灭活 作用减弱(肝掌和蜘蛛痣) 、蛋白质合成障碍: (白蛋白 24g/L) 。
范文三:分析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用药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分析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用药特点
作者:黄臣
来源:《今日健康》 2014年第 08期
【摘 要】 目的 探讨儿科消化内科用药特点,针对不合理用药问题提出相应药物管理措 施,为儿科临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150例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用药处 方,总结小儿常见的急性口炎、急性胃炎、急性肠胃炎三种消化系统疾病,通过医师用药与对 症处理分析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用药特点。结果 15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儿临床治疗中,多采 用阿糖腺苷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由病毒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采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 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进行对因治疗;利用多潘立酮、多酶片、阿托品等进行对症治疗, 以减轻患儿病痛。结论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药物治疗应规范合理用药,不断提高医师及药 师用药水平,有效提高患儿用药效果,避免出现主治医师因不熟悉临床药物等原因导致发生用 药不合理问题。
【关键词】 儿科消化系统 常见疾病 临床用药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 08-0038-01 引言
消化系统疾病是仅次于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第二常见多发病,其中急性口炎、胃炎和肠炎等 是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的感染疾病,对患儿及其家人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 响。这就对临床医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必须先熟练掌握全面药品知识,在进行疾病诊断 时才能做到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效果,特别是儿童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对一些药物 不良反应较大,药剂量要严格到按公斤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
1 分析方法与结果
选取重庆江津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 15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经统计患儿病情类型分为急 性口炎、急性胃炎和急性肠炎,通过医师用药与对症处理分析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用药特 点,其中统计一栏中百分比为各用药占总用药百分率。
表 1 对 150例消化系统患儿进行对因治疗用药分类统计
表 2 对 150例消化系统患儿进行对症治疗用药分类统计
2 讨论
口炎是口腔黏膜发生了炎症,是婴幼儿时期多发疾病。对于病毒引起的口炎患儿,口腔内 可见单个或多个小疱疹,疱疹溃烂后形成溃疡,而且常伴随达 38~40℃的发热现象,患儿因
范文四:内科病例分析-消化系统疾病
病例1 男性,52岁。主因腹泻3天,嗜睡1天入院。3天
男性,50岁,骤发剧烈上腹痛,伴腹胀、恶心、呕前患者因进食肉食后出现腹泻,呈黄色水样便,每日6,吐一天。 8次,无脓血便及腹痛、发热,2天后出现意识淡漠、
患者于发病当天暴饮暴食后,突然发作剧烈腹痛,嗜睡,唤醒后很快又入睡。症状持续加重。发病以来未初起时觉剑突下偏右呈发作性胀痛,腹痛迅速波及全腹曾服药物治疗。既往3年前在我院诊为肝炎后肝硬化(肝部转成持续性,刀割样剧烈疼痛,并向后背放射,伴恶功能失代偿期),腹水形成,经治疗好转。3年间病情较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发病以来未曾排便及排气,稳定
并且不敢翻身也不敢深呼吸,更不敢使腹部受压。12小 体格检查: T36.7?,P75次/分,R14次/分,时前腹痛加重并出现烦燥不安,憋气,伴体温升高遂来BP120/70mmHg。嗜睡状,唤醒时尚可应答问话。面色急诊。三年前查体,发现胆囊结石,从无症状,未予治灰暗,巩膜轻度黄染,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疗。既往无类似腹痛,无溃疡病史。 不大。腹轻度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腹压痛及
查体:T 38.9?,BP 110/80mmHg,P 110次/分,R 32反跳痛,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次/分。急病容,右侧卧位,全身皮肤及巩膜可疑黄染,可疑,肠鸣音活跃。神经系统检查:肌张力略增加,四头颈心肺(-),全腹膨隆,伴明显肌紧张及广泛压痛,反肢被动运动有抵抗,锥体束征阳性,扑翼样震颤不典型。 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肝浊音界在右第六肋间,移动 辅助检查:一个月前门诊B超示肝硬化,腹水少量。 性浊音(?),肠鸣音弱。 问题: 9辅助检查:Hb 96.1g/L, WBC 18.9×10/L, AST 1、诊断,诊断依据
211U/L,BUN 9.9mmol/L, TBIL 30μmol/L, DBIL 12μmol/L, 2、为明确诊断下一步需哪些检查, 血钙1.75mmol/L。卧位腹平片示肠管充气扩张,肠间隙3、治疗措施,
增宽。B超:肝回声均匀,未发现异常病灶,胆囊7×34、引起该病的诱因有哪些,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2cm大小,壁厚0.4cm,内有多发强光团,回声后有5、关于本病的诊疗进展。 声影,胆总管直径0.9cm,胰腺形态失常,明显肿大,病例4 尤其以胰头、胰体明显,胰周多量液性暗区,胰管增粗。 男性,32岁,主因间断上腹隐痛,纳差8年,黑便
问题: 伴头晕6小时入院。
1、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患者8年前出现间断上腹部不适,进食不当则隐痛,
2、鉴别诊断, 曾在当地以“胃炎”治疗,时轻时重,有时见下肢轻度浮
3、为了明确诊断,需进一步行哪一些检查, 肿,休息后好转。入院前6小时胃部不适、恶心,排暗
4、治疗原则, 红色血便约500g,便后头晕、乏力入院。既往无明确肝
5、关于本病的诊疗新进展, 病史,无酗酒、服药史。
病例2 体格检查:T36.8?,P82次/分,R16次/分,
李某,男性,34岁,反复上腹隐痛10年,呕血、BP110/60mmHg。神清,面色晦暗,皮肤巩膜轻度黄染,黑便,小时。患者于近10年来反复上腹部隐痛,因工胸前见数枚蜘蛛痣,浅表淋巴结不大。腹轻度膨隆,轻作熬夜,今晨呕血400ml,解柏油样大便4次,量约700度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脾大肋克,晕倒在地,大汗,立即被送来医院。 下5cm,质地硬,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4次/分。
查体:T 37.5? P128次/分 R 24次/分 Bp 双下肢轻度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985/50mmHg /L,血红蛋白95g/L,血小 辅助检查:WBC3.2*109 神清合作,急性病容,面色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板68*10/L,ALT110U/L,AST98U/L,总胆红素未见肝掌、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 92.5μmol/L,直接胆红素54.3μmol/L ,A/G=28/34,AFP128次/分,节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剑突下压痛,(-),HBSAg(+),HbeAg(+),抗HBC(+),抗HCV无反跳痛,肝、脾未扪及。肠鸣音18次/分,移动性浊(-)。B超:肝轮廓欠规整,表面不平,右肝轻度缩小,音阴性。四肢冷,膝反射正常。 回声粗糙,PV1.4cm,脾厚5.4cm,肋4 cm,腹部无回9 门诊资料:血常规 Hb 65g/L,WBC 9. 0×10/L,N 声区6cm。
80%,L 20% 问题:
问题: 1、考虑诊断,诊断依据,
1、本病最可能的2、为明确诊断,下一步需做哪些检查, 诊断是什么, 3、治疗措施,
2、如何进一步检4、为预防再次出血,可采取哪些处理, 查明确诊断, 5、关于本病导致的出血的最新防治进展。
3、本例急诊胃镜
如在收集资料方面遇到困难的话,可以将问题发到邮检查见图,试问该患
箱:zqcn@yangtzeu.edu.cn,以上题目可到者的临床诊断是什
http://zqcn.ys168.com下载 么?诊断依据?
4、如何治疗,
5、该病的治疗最新治 疗策略, 十二指肠球部
病例3
范文五:消化系统疾病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慢性浅表性胃炎肉眼所见主要是
A .胃黏膜薄而平滑
B .胃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
C .透过胃黏膜可见黏膜下血管影
D .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项多诊断慢性肥厚性胃炎最有意义?
A .黏液分泌腺泡明显增生,伴有淋巴细胞浸润
B .腺体与腺体间有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
C .胃黏膜表层上皮细胞异型生长,表面有绒毛状突起
D .胃黏膜肥厚,腺体增生、肥大,腺管延长,腺体间有淋巴细胞浸润等 3.胃溃疡病的病变部位最常见于
A .胃大弯 B.胃小弯近贲门处 C.胃前壁
D .胃小弯近幽门处
4.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出血 B.幽门梗阻 C.穿孔 D.粘连
5.十二指肠溃疡病最好发于
A .十二指肠各段 B.十二指肠降部 C.十二指肠球部 D .十二指肠降部和球部
6.胃癌的最主要转移途径是
A .血道转移 B.直接蔓延 C.淋巴道转移
D .消化道内转移
7.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肉眼类型为
A .革囊胃 B.胶样癌 C.息肉型 D.溃疡型
8.早期胃癌最常见的类型是
A .凹陷型 B.表浅型 C.表浅凹陷型 D.表浅平坦型
9.革囊胃是指
A .胃溃疡广泛瘢痕形成
B .胃癌细胞在胃壁内弥漫浸润,胃壁增厚,变硬
C .胃分化型黏液腺癌 D.范围较大的溃疡型胃癌
10.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有肠上皮化生,很可能是
A .胃溃疡病 B.慢性萎缩性胃炎 C.先天性肠黏膜异位 D .慢性轻度浅表性胃炎
11.下列哪一种疾病属于癌前病变
A .慢性浅表性胃炎 B.慢性萎缩性胃炎 C.十二指肠溃疡病 D .慢性肥厚性胃炎
12.怀疑肝癌时下列哪项诊断方法最可靠?
A. 超声波检查 B. 放射性核素扫描 C. AFP检测 D.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13. 下列哪型肝炎的肝脏重量减轻最明显?
A. 急性普通型肝炎 B. 急性重型肝炎 C. 亚急性重型肝炎 D. 重度慢性肝炎
14. 肝硬化时蜘蛛状血管痣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门脉压增高,侧支循环形成 B. 肝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 C. 低蛋白血症 D.雌激素增多
15. 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 未分化癌 B. 胆管上皮癌 C. 肝细胞癌 D. 类癌
16. 原发性肝癌是指
A. 肝细胞发生的癌 B. 肝细胞和胆管上皮发生的癌
C. 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发生的癌 D. 来自 Kupffer 细胞的恶性肿瘤 17. 肝功能不全患者蜘蛛状血管痣好发于
A. 腹前壁 B. 颈,面部,前臂及手掌 C. 全身各部
D. 上肢及下肢
18. 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 睾丸萎缩 B. 腹腔积液 C. 肝性脑病 D. 痔静脉曲张
19. 胃溃疡病的肉眼病变特点,应除外
A. 溃疡通常只有一个 B. 圆形或椭圆形 C. 直径一般大于 2.5cm D. 深达肌层或浆膜层
20. 下列哪项不是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A. 出血倾向 B. 黄疸 C. 蜘蛛状血管痣 D. 血小板减少
21. 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症的表现?
A. 胃肠淤血、水肿 B. 肝大 C. 脾大 D. 食管静脉曲张
22. 下列哪种病毒属 DNA 病毒?
A. 乙型肝炎病毒 B. 甲型肝炎病毒 C. 戊型肝炎病毒
D. 丙型肝炎病毒
23. 下列哪一种细菌与慢性胃炎的发病有关?
A. 青霉菌 B. 幽门螺杆菌 C. 大肠杆菌 D. 链球菌
24. 诊断门脉性肝硬化时,下列哪项对其诊断最可靠?
A. 脾大 B. 肝及蜘蛛状血管痣 C. 清蛋白 /球蛋白的比例倒置 D.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镜下见有假小叶形成
25. 男性, 50岁, 20年前曾患“乙肝”近几年面胸部等常出现蜘蛛状血 管痣。 1月前发现黄疸,肝脏明显肿大,表面高低不平,质较硬, X 线摄 片发现肺内多个球形阴影, AFP 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 肝硬化,肺转移性肝癌 B. 肝硬化,肝转移性肺癌
C. 肝炎后性肝硬化,合并肝癌及肺转移癌
D. 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肝癌及肺转移癌
26. 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主要见于
A. 急性普通型肝炎 B.轻度慢性肝炎 C.重度慢性肝炎
D. 急性重型肝炎
27. Krukenberg瘤是指
A. 肺癌种植转移在胸膜上 B. 胃癌种植转移在肠壁上
C. 胃癌种植转移在膀胱上 D. 胃黏液癌种植转移在卵巢上
28. 下列结肠疾病中最易发展为结肠癌的是
A、炎性息肉 B、乳头状腺瘤 C、增生性息肉
D 、幼年性息肉
29.Krukenberg ’ s 瘤在以下哪一器官形成
A、输卵管 B、卵巢 C、膀胱 D以上均可
30. 男, 58岁,进食后发噎,胸骨后疼痛,间歇性加重,体检无阳性所见, 确诊的方法是
A 、 CT B、开胸探查 C、食管镜检 +活检 D、食管造影
31、下列哪项不是恶性溃疡的特点()
A、形状不整齐,火山口状 B、直径常 >2CM C、较深
D 、边缘隆起
32、以下哪项不是食管早期癌的特点()
A、多为原位癌或粘膜内癌 B、部分病例癌组织可侵犯粘膜下层 C 、无淋巴结转移 D、肉眼观多为蕈伞型
33、最易 引起阑尾穿孔的阑尾炎是 ()
A、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B、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C、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D 、 慢性阑尾炎
34、下列哪种情况与胃消化性溃疡无关()
A、 Hp 感染 B、溃疡直径通常 <2cm>2cm>
D 、患者胃酸减少
35、女性, 67岁,周期性上腹痛 10年,进食后比空腹明显,近半年来疼 痛变为持续性隐痛, 近 2个月出现黑便,病人手术标本最可能出现的病 理改变是()
A、胃小弯近幽门部 2CM 溃疡 B、胃小弯近幽门部 3CM 溃疡 C 、胃壁内弥漫性浸润性胃癌 D、胃溃疡伴梗阻
36、 B 型萎缩性胃炎常见的化生类型是()
A、假幽门腺化生 B、肠上皮化生 C、鳞状细胞化生
D、骨化生
37、男性, 25岁,劳动后上腹痛 1周,有空腹痛及夜间痛,黑便 3天,查 体:上腹压痛, 无反跳痛,未触及肿块,化验大便 OB (+) ,此患者最可 能的诊断是()
A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 B、胃癌 C、急性胃炎 D、慢性胃炎
38、 A 型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
A 、幽门螺杆菌 B、胆汁反流 C 、自身免疫反应 D、烟酒
39、胃癌好发部位()
A 、胃大弯 B、胃小弯 C、贲门 D、胃窦
40、下列哪项属于早期胃癌()
A 、局限于胃窦 B、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 C、直径小于 2厘米 D 、无淋巴结转移
41、男性,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6小时,体检:T38. 3℃,右下腹麦氏点压 痛、反跳痛, 手术见阑尾肿胀,浆膜面有脓苔被覆,镜下的主要病理改 变是()
A 、炎症仅限于粘膜层 B、各层均可见中性白细胞浸润
C 、炎症仅限于浆膜层 D、腹腔内有脓液
42、女性, 50岁,近半年来排便次数增多,伴左上腹隐痛,大便混有暗红 色血样物, 临床拟诊结肠癌,关于结肠癌,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 、 Duke ’ s 分为 A 、 B 、 C 、 D 期 B、是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
C 、以淋巴道转移为主 D、血道转移早见于肺
(二)多项选择题
1.早期发现胃癌的可靠方法有
A.胃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B. X 线钡餐检查
C .纤维胃镜活体组织检查 D.超声波检查
2.胃溃疡病时,溃疡底部的镜下改变可有
A.瘢痕组织 B.坏死组织 C.肉芽组织
D .炎性渗出物
3.胃溃疡不易愈合的局部原因有
A.神经节细胞变性 B.神经纤维发生变性和断裂 C .增生性动脉内膜炎 D.溃疡较深
4.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有
A.胆汗淤积 B.血吸虫病 C.慢性肝淤血 D .慢性乙醇中毒
5.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变特征是
A.肝细胞胞质疏松化 B.肝细胞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坏死 C .肝细胞气球样变 D.肝细胞点状坏死
E .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
6.胃癌的发生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肠上皮化生 B.饮食习惯 C.不典型增生
D .胃溃疡病
7.肝硬化时对雌激素破坏减少,可出现
A.鼻出血 B.月经过多 C.蜘蛛状血管痣
D .男性乳腺发育症
8.门脉性肝硬化引起出血倾向的原因有
A.纤维蛋白原减少 B.凝血因子减少 C.血小板减少
D .脾功能亢进
9.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是
A.相当于大结节型和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
B .肝功能障碍明显 C.癌变率较高
D .与亚急性重型肝炎关系密切
10.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是
A.肝细胞可有变性、坏死及再生 B.假小叶形成
C .间质的纤维组织增生明显 D.大片的肝细胞坏死
11.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中,以下哪些因素是最重要 的?
A.大肠杆菌感染 B.胆汗返流 C.胃黏膜防御屏障功能的破坏 D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12.下列哪些是在病毒性肝炎时易见到的肝细胞坏死?
A.梗死 B.点状坏死 C.碎片状坏死
D .溶解坏死
13.下列哪些属急性肝炎的特点?
A.临床上最常见 B.胞质疏松化、气球样变最为普通
C .多为点状坏死 D.多数转变慢性肝炎
14.重度慢性肝炎的特点有
A.广泛肝细胞脂肪变性 B.肝细胞不规则再生
C .淤胆明显,常有胆汗湖形成 D.常有碎片状坏死和桥接坏死
15.急性重型肝炎的特点是
A.起病急、病变发展迅猛,病死率高 B.大片肝细胞坏死
C.无明显肝细胞再生现象 D.肝脏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甚 16.下列哪些属于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A.脾大 B.肺淤血 C.腹腔积液 D.下肢水肿
17.肝功能不全的表现有
A.贫血 B.出血倾向 C.黄疸 D.肝性脑病
二、填空题
1.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有三个特点,即 _____、 _____、 _____。
2.胃溃疡底部大致有四层结构组成,即, 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
3. 胃溃疡底部斑痕组织内的小动脉可形成 _____, 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使溃疡不易愈合。
4. 胃溃疡底部出现 _____, 这种变化可能是患者产生疼痛症状的原因之一。
5.胃溃疡病的结局与并合症包括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6. 早期胃癌的肉眼形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即, _____、 _____、 _____。
7.早期胃癌表浅型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_____、 _____、 ____。
8.进展期胃癌从肉眼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_____、 _____、 _____。
9.胃癌的扩散及转移途径有 _____扩散、 _____转移、 _____转移及 _____转移。
10.浸润到浆膜层的胃癌组织可以直接扩散到 _____、 _____及 _____等。
11.进展期胃癌组织学类型有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12.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 _____为主的炎症性疾 病。
13.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方式主要是经 _____、经 _____、及 _____传染。 14.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变性可以表现为肝细胞 _____和 _____。
15.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坏死通常有三种形式 _____、 _____、 _____。 16.毛玻璃样肝细胞多见于 _____及 _____患者的肝组织中。
17.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变特点为既有 _____,又有 _____。
18.肝硬化时,由于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结缔组织增生和肝 细胞结节状再生,这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使 _____和 _____逐渐被改 建,使肝 _____而形成肝硬化。
19.假小叶病变特点: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 _____、 _____或 _____。 20.肝硬化的两个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 ______和 _____。
21.门脉高压症的四个临床表现为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2.肝硬化时,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包括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三、名词解释
1.肠上皮化生(teslinalmetaptasia )
2.肝硬化 (cirrhosis of liver )
3. Krukenberg 瘤
4. 肝细胞气球样变(balloning degeneration)
5. 肝细胞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
6. 假小叶 (Pseudoeobute)
五、问答题
1.请叙述溃疡病的好发部位,肉眼及显微镜下病变特点。溃疡病病人经 久不愈和产生疼痛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如果胃窦部发现一个溃疡,根据学过的病理知识怎样说明此溃疡是良 性溃疡还是恶性溃疡,请列表说明。
3.为什么门脉性肝硬化时会出现肝功能不全?叙述肝硬化时门脉高压症 和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4.原发性肝癌是由什么组织发生的?分为哪几种组织学类型?分别叙述 各种类型的组织学特点是?其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5. 黄疸、脾脏肿大、腹水、呕吐咖啡色液体、蜘蛛痣、昏迷等症状及体 征与肝脏病变有何联系?
6. 简述慢性活动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7. 试述胃癌的临床分期及各期肉眼、 组织学特点; 并简述胃癌的组织发生 学。
8. 一男性 50岁病人,临床表现有腹痛、大便带血,请你考虑该病人可能 患有哪些疾病,并至少举出 3种疾病和简述其病理改变(包括其肉眼和显 微镜下观察的主要特点)。
9. 患者女性, 60岁,进行性上腹部疼痛伴消瘦 4月余,加重伴左锁骨上淋 巴结肿大 1月余,钡餐检查发现胃小弯充盈缺损, B 超发现肝脏多发性占 位,双侧卵巢肿大,表面有肿物,请分析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其原发病 灶在什么地方?那些是转移病灶?转移途径有那些?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二、填空题:
1.粘膜变薄、皱襞变平或消失、颜色灰白或灰绿色。
2.坏死层、炎症层、肉芽组织层、疤痕层。
3.增殖性内膜炎。
4.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发生变性和断裂,断端呈小球状增生。
5.愈合、出血、穿孔、幽门狭窄、恶变。
6.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
7.表浅隆起型、表浅平坦型、表浅凹陷型。
8.息肉型、溃疡型、浸润型。
9.直接、淋巴道、血道、种植。
10.大网膜、腹腔、盆腔。
11.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
12.变质。
13.肠道、血液、分泌物。
14.细胞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15.点状、片状、桥接。
16. HbsAg 携带者、慢性肝炎患者。
17.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18.肝小叶结构、血液循环、变硬变形。
19.缺如、偏位、多个。
20.门脉高压症、肝功能不全。
21.脾肿大,胃肠淤血、腹水、侧枝循环形成。
22.睾丸萎缩、男子乳腺发育症,蜘蛛状血管痣,出血倾向,黄疸,肝性 脑病 。
三、名词解释
1.肠上皮化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幽门窦病变区,幽门腺呈不同程度 萎缩、消失,胃黏膜上皮增生可形成绒毛状突起,当增生的上皮中出现分 泌黏液的杯状细胞,具有纹状缘的吸收上皮细胞和 Paneth 细胞时其形态 结构与小肠粘膜相似,称为肠上皮化生。
2.肝硬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 ,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 肝细 胞结节状再生,三者反复交替进行,最后使肝脏变小、变硬、变形。
3. Krukenberg 瘤:胃癌细胞,特别是粘液癌细胞浸润到胃浆膜后可脱落 到腹腔并种植于腹壁及盆腔器官的腹膜上,在卵巢形成的转移性粘液癌, 称为 Krukenberg 瘤。
4.气球样变:肝细胞受损后,细胞浆水分增多,多角形细胞变大变圆, 胞浆透明淡染,故称肝细胞的气球样变。
5.桥接坏死:两个肝小叶的中央静脉之间或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 及两个汇管区之间出现的融合性肝细胞坏死带。
6.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结缔将原来的肝 细胞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
四、问答题
1、 答案要点 :
好发部位:胃溃疡多位于肠小弯,靠近幽门处,尤其多见于胃窦部。十二指 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起始部 (球部) , 以紧接幽门环的前壁或后壁最为多见。 肉眼特点:胃溃疡通常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2.5cm 以内,边缘整齐, 形如刀割,底部较深,深达肌层至浆膜层。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小且浅,一般 直径在 1cm 以内。
镜下特点:溃疡低由四层结构组成:炎性渗出层、 坏死组织层、 肉芽组织层、 瘢痕组织层。
不易愈合原因:瘢痕层内的小动脉由于炎症刺激出现增殖性动脉内膜炎, 使 小动脉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或者有血栓形成, 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妨碍组织 再生,使溃疡不易愈合。
产生疼痛的原因:溃疡底部的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常发生变性和断裂, 神 经纤维断端呈小球状增生,产生疼痛。
2、 答案要点:
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区别: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外 形 圆形,椭圆形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大 小 溃疡直径小于 2cm 溃疡直径大于 2cm
深 度 溃疡较深 较浅
边 缘 边缘整齐不隆起 边缘隆起呈结节状肥厚
底 部 底部平坦 底部凹凸不平,坏死出血
周围粘膜 皱襞向溃疡集中 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3、 答案要点:
门脉性肝硬化时, 出现肝功能不全的原因是肝细胞变性坏死, 侧支循环的建 立, 异常吻合支的出现, 含有营养物质和毒物的静脉血不能进入肝窦, 以上各种 原因均不能使肝细胞发挥作用,引起肝功能障碍。 (1)门脉高压症的表现:a 脾肿大:脾静脉淤血所至,引起脾功能亢进; b 胃肠淤血:粘膜淤血水肿,致食 欲不振,消化不良; c 腹水:晚期在腹腔内聚集大量淡黄色透明液体; d 侧支循 环形成:主要有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直肠静脉曲张,脐周围静脉网曲张。 (2) 肝功能不全的表现:a 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育; b 蜘蛛状血管痣:体表的小动 脉末梢扩张; c 出血倾向: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淤斑; d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 e 肝性脑病:晚期肝功能衰竭引起神经病症状。
4、 答案要点:
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发生:肝细胞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 (1)按组织发生可 将肝癌分为三种类型 a 肝细胞癌:最多见,有肝细胞发生的癌。根据分化程度 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分化较好者癌细胞类似肝细胞, 分化较差者癌细胞异型性明 显。癌细胞可排列成条索状,腺管状或实体团块状; b 胆管上皮癌:较为少见, 由肝内胆管上皮发生的癌。多为腺癌或单纯癌; c 混合性肝癌:最少见具有上述 两种结构。 (2)与肝癌发生有关的因素:a 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肝炎; b 肝硬化:以坏死后性肝硬化为最多,肝炎后肝硬化次之,门脉性肝硬化最少; c 真菌及霉菌:以黄曲霉菌最为多见 d 亚硝胺类化合物、 寄生虫、 肝细胞非典型增 生等。
5、 答案要点:
脾脏肿大的原因:门脉压升高,脾静脉回流受阻。
腹水形成的原因有:由于小叶中央静脉及小叶下静脉受压,肝窦内压上升, 液体自窦壁漏出, 部分经肝被膜漏入腹腔; 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功能降低, 导致低
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灭能作用降低,血中醛固酮、抗利尿素水 平升高,引起钠水潴留;
呕吐咖啡色液体的原因:胃肠淤血,粘膜淤血水肿,出血坏死。胃内出血在 消化液的作用下,变为咖啡色。
蜘蛛痣的形成原因:与肝功能障碍,血中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
昏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肠内含氮物质不能在肝内解毒而引起的氨中毒, 引 起肝性脑病。
6、 答案要点:
慢性活动性肝炎病变较重, 肝功能持续异常。 镜下, 肝细胞变性坏死更为广 泛而严重。 肝细胞坏死呈灶状或条带状, 并具有以下二种特征。 ①小叶周边的肝 细胞界板受到破坏,界板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崩解,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称为碎 片状坏死;②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肝细胞坏死 带, 称桥接坏死。 坏死区可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 小叶周边部坏死区纤维组织 增生呈星芒状向小叶内伸展, 并与小叶内肝细胞坏死处网状纤维支架塌陷而胶原 化的纤维条索相连接,形成间隔而分割小叶结构。肉眼观,在肿大的肝表面,上 述纤维化明显区呈不平滑颗粒状,质地较硬。
临床病理联系:由于肝细胞坏死, 释出细胞内的酶类入血, 故血清谷丙转氨 酶等升高,同时还可引起多种肝功能异常。肝细胞坏死较多时,胆红素的摄取、 结合和分泌发生障碍, 加上毛细胆管受压或胆栓形成等可引起黄疸。 除肝外, 患 者还有脾肿大等全身改变,如不及时治愈大多转入肝硬化。
7、 答案要点:
根据胃癌的病理变化进展程度分为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
(1)早期胃癌: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者均属早期胃癌。早 期胃癌的肉眼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①隆起型:肿瘤从胃粘膜表面显著隆起, 有 时呈息肉状;②肿瘤表面较平坦,隆起不显著。此型又可分为表浅隆起型、表浅 平坦型、 表浅凹陷型; ③凹陷型:有溃疡形成, 仍限于粘膜下层, 此型最为多见。 组织学类型:以管状腺癌最多见,其次为乳头状腺癌,未分化型癌最少。
(2)进展期胃癌:癌组织浸润到粘膜下层以下者均属进展期胃癌。癌组织 浸润越深,预后越差。肉眼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息肉型:癌组织向粘膜表面
生长,呈息肉状,突入胃腔内;②溃疡型:部分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溃 疡一般多呈皿状,有的边缘隆起,如火山口状;③浸润型:癌组织向胃壁内呈局 限或弥漫浸润,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边界。当弥漫浸润时致胃壁增厚、变硬、 胃腔缩小,粘膜皱劈大部消失。组织学类型:①乳头状腺癌;②管状腺癌;③粘 液腺癌;④印戒细胞癌;此外,还有腺鳞癌、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
胃癌的组织发生:
(1)胃癌的细胞来源:从早期微小胃癌的形态学研究推测,胃癌主要发生 自胃腺颈部和胃小凹底部的干细胞。 此处腺上皮的再生修复特别活跃, 可向胃上 皮及肠上皮分化,癌变常由此部位开始。
(2)肠上皮化生与癌变:在早期胃癌标本可观察到肠上皮化生过度到肠型 胃癌的现象。
(3)非典型增生与癌变:胃癌时重度非典型增生多出现在癌旁,有的与癌 变呈移行关系。
8、 答案要点:
病人出现腹痛、大便 带血,首先考虑下消化道疾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腺瘤性息肉、直肠癌、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肠梗阻等。
(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变化:①肉眼观,最初结肠粘膜充血并出现 点状出血,粘膜隐窝有小脓肿形成。脓肿逐渐扩大,局部肠粘膜表层坏死脱落, 形成表浅小溃疡并可累及粘膜下层。 溃疡可融合扩大或相互穿通形成窦道。 病变 进一步发展, 肠粘膜可出现大片坏死并形成大的溃疡。 残存的肠粘膜充血、 水肿 并增生形成息肉样外观。 ②镜下, 早期可见肠粘膜隐窝处有小脓肿形成, 粘膜及 粘膜下层可见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溃疡底部有 时可见急性血管炎, 血管壁呈纤维素样坏死。 溃疡边缘假息肉形成处的肠粘膜上 皮可见有不典型增生, 提示有癌变的可能。 晚期病变区肠壁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2) 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病理变化:突出于粘膜面、呈球形或卵圆形根部有 蒂的肿块称为息肉。①肉眼观:多为单个,少数为多发。息肉直径一般在 2cm 以内,大多有蒂,状如草莓,色红,易出血。正确无蒂者体积较大。②镜下可见 增生的肠粘膜腺体。 上皮细胞一般分化良好, 偶见细胞有异型性。 但增生的腺上 皮细胞并不侵入粘膜肌层。
(3) 直肠癌的病理变化:大肠癌一般可分为 4型:①隆起型:肉眼观,肿 瘤向肠腔内突出, 又可分为隆起息肉型及盘状息肉型两个亚型。 镜下多为分化成 熟的腺癌。 ②溃疡型:肿瘤表面形成明显的较深溃疡。 根据溃疡外形及生长情况 又可分为局限溃疡型及浸润溃疡型 2个亚型。局限溃疡型肿瘤外观似火山口状, 中央坏死, 有不规则形深溃疡形成。 溃疡边缘呈围堤状隆起于粘膜表面, 边界多 尚清楚。浸润溃疡型底大,向肠壁深部浸润生长,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溃 疡边缘为斜坡状隆起的肠粘膜。 ③浸润型:肿瘤向肠壁深层弥漫浸润, 常累及肠 管全周,使局部肠壁增厚,表面常无明显溃疡。有时肿瘤伴纤维组织增生,可使 肠管管腔周径缩小形成环状狭窄。 ④胶样型:肿瘤外观及切面均呈半透明胶冻状。 镜下为粘膜腺癌或弥漫浸润的印戒细胞癌。
9、 答案要点:
最有可能的诊断为胃癌晚期,其原发病灶在胃小弯。
肝脏及卵巢是转移病灶。
转移途径有:直接扩散、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消化系统疾病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