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七年级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学案
(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写作背景】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抒发个人雄心壮志的壮丽诗篇。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诗歌大意】
东行到达碣石山,前来观赏壮观的大海。那苍茫浩瀚的大海,水波荡漾,山岛耸立。山岛之上,树木葱茏,百草茂盛,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随着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日月仿佛就在这里运行,银河仿佛就在这里闪烁着耀眼的光彩。(今日观赏大海)真是有幸极了,写这首诗来抒发我的豪情壮怀。
【主题与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并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练习]
1. 观 字起到了统领全篇的作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苍茫的大海无边无际,海水摇荡,雄伟壮观。突兀耸立的山岛跃入眼帘,山岛之上百草丰美,树木葱茏。秋风阵阵袭来,海面上波涛翻滚,汹涌澎湃。
3.作者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气势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和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
4.本诗的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是实景描写,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示了大海的宏伟气象。“日月之行??”是虚景描写,运用想象手法,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写作背景】
诗人于腊月到江南,当泊舟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这些触发心中思乡愁绪,吟成此千古名篇。
【诗歌大意】
我要走的路还远在青山之外,乘着帆船在绿水中前进。春潮涌涨,水岸相平,两岸顿显
开阔;春风平和,白帆高悬,小船急速行驶。海日冲破残夜冉冉而升,旧年未逝,江上已呈露春意。家书如何寄故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主题与赏析】
这首诗既写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又表现了作者客游他乡淡淡的思乡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了这样的画面: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时间的交替,匆匆不可待,这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这两句诗还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达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练习】
1.这首诗用字精炼传神,你认为哪几个字用得好?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答:第二联中“平”,“阔”,“正”,“悬”用得好。“平”与“阔”是说春潮涌动,江水浩荡,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两岸就显得宽阔,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写帆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正”则显示了风既顺且和的特点,这样帆才能悬,这句写景极为传神。 (如鉴赏整句:这句诗用生动凝练的语言写出作者在行船之上所见的两岸壮阔美丽的景色,+划线内容)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两岸就显得宽阔。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帆,行进在宽阔的江面之上。
3.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
答:此联写景蕴涵深刻哲理。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突出时间过得极快,含蓄传达出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的道理。
(阐述相同哲理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答:这句诗中,“生”字“入”字用得好,将“日”和“春”拟人化,赋予了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逐黑暗;那江上景物所表现出来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写景逼真,富有自然理趣,富有哲理。
(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春游西湖时写的。
【诗歌大意】
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春水初涨,才同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只早飞出来的黄莺争着飞向朝阳的树枝,刚从南方回来的燕子忙着啄衔软泥,它们要在哪家的屋檐下做窝?缤纷的花朵就要渐次开放,将会迷人眼目;嫩绿的春草还只能盖住马蹄。我最喜欢湖东一带风景,总也走不够的是那柳树成荫的白沙堤。
【主题与赏析】
全诗描写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美好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喜爱早春风光、闲适喜悦的感情。
【练习】
1.这首诗描绘了 西湖 (地点) 早春 (季节)的景色,诗中能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早莺 、新燕 、 浅草 等。
2.展现诗中所描绘的早春画面。
答:湖中春水初生几乎与岸平。远远的天边白云低垂,与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枝头歌唱鸣叫,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春花初绽令人眼花缭乱,新生的小草嫩嫩的、浅浅的,才刚刚能没过马蹄。
3.“争”字和“啄”字好在哪里?试分析。
答:“争”字具有拟人的意味,写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鸣叫,“啄”字则写出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的景象,表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4.本诗写景有什么特点,结合语句简要分析。
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运用对偶、拟人手法描写早春美丽景色。“争”字具有拟人的意味,写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鸣叫,“啄”字则写出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的景象,表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5、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本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马仔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
*6、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答:本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间。
*7、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的极其精妙,若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练习全文,说说原因。
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上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换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四)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写作背景】
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流落天涯,在萧瑟的秋日黄昏独自漂泊。此曲正是以这样的画面切入,表现了作者寂寞、悲凉、思乡的情思。
【诗歌大意】
干枯的藤蔓缠绕着枝桠纵横的老树,几只黄昏归来的乌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梢头;一股潺潺的流水从小桥下流过,桥边一座茅屋孤零零地躺在那里,只有它才说明这里有人迹,给这死一般寂静的一切增添了几分活气。一条灰黄色的乡村古道蜿蜒伸向远方,这深秋时节的寒风一阵紧过一阵,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驮着“断肠人”缓缓行进在古道上。夕阳已西下,余辉即将消尽,漫长的黑夜即将降临,眼前的一天又过去了,可是,远离故土、流落天涯的游子啊,却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
【主题与赏析】
此曲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凄愁苦和无限的思乡之情。
【练习】
1.全诗共描写了10 种景物,表达了作者 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的感情。
2.前三句诗用18个字描绘了9种事物,生动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你站在“断肠人”的角度,描绘这幅图景。
答: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萧瑟的秋风,走在荒凉的古道上。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桥畔的几户人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他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是一个漫漫长夜,他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3.请就《天净沙 秋思》艺术特色的一个方面进行赏析。
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名词的连缀在18个字之间描绘了9种景物。勾勒出一幅凄凉的深秋晚景图,画面简洁生动、凝练。同时寓情于景,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抒发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附录(一)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写作背景】
曹操击败袁绍,平定北方,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写下这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
【诗歌大意】
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螣蛇乘云驾雾但最终也灰飞烟灭了!我就好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有远大抱负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个人的寿命不只决定于苍天。只要善于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
【主题与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垂暮之年那种积极进取、壮志不衰的雄风。
【练习】
1.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答: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2.诗的结尾四句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附录(二)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山林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
【诗歌大意】
老友准备了饭菜,请我到农家作客。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抱,青山在城外远远地倾斜。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一边喝酒一边畅谈农事。待到那一天九月重阳日,还要到此来
共同赏菊花。
【主题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优美的山村田园风光和闲适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情趣。
【练习】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名句,试描绘画面。
答:画面: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
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赏析:(1)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2)对仗工整,“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相互对应,十分工整。(3)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又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4)动静结合,写出了景物的情态之美,“合”字表现出了绿树环抱相拥的动态,突出了树的繁茂;“斜”字形象地表现出村外青山横斜,与村庄依依相伴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答: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谈谈“还”字的表达效果。
答:“还”是“再”的意思,作者深深为农村美景和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任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表达了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情怀。)
附录(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诗歌大意】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
【主题与赏析】
这是以写景表达“禅意”的诗。全诗突出一个“静”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练习】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竹丛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地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主要围绕
反衬或以声衬静的写法来回答)
3.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4、华夏文明讲究曲折美,层次美,这首诗表现这一美学思想的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附录(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写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诗人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诗歌大意】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主题与赏析】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本诗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练习】 1.前两句侧重于写景叙事,展开联想和想象,试描绘其中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附录(五)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他的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诗歌大意】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主题与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亲人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练习】
*1、本诗中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的希冀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试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秋”点明了季节,渲染了寂寥、凄冷的氛围。
附录(六)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写作背景】
杜牧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大意】
烟雾月光弥漫笼罩着散发着寒气的秋水和江边沙滩,小船夜泊秦淮河边,靠近岸边酒家。歌女哪知亡国之恨?灯火通明中她们在江岸的那边,还高唱着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主题与赏析】
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练习】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幽静的特点)。
2.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3.赏析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这两句抒情,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歌女是侍奉他人的,唱什么歌取决于点歌的人。说歌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用的是曲笔,因为她们唱的歌是享乐者点的,自然不知亡国恨的应是哪些点歌的权贵官僚。“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当年陈后主不顾江南小朝廷危在旦夕的局面,一味享乐,最终导致亡国。 诗人借古讽今,深切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众的同情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鞭挞。
*4、赏析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
答:“犹”是“还”的意思。灯火通明中,歌女在江岸边,还高唱着亡国之音。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而当权者却醉生梦死,置国家危亡于不顾。作者借古讽今,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字巧妙将讲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附录(七)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诗歌大意】
唱一曲新歌饮一杯酒,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再回来?无可奈何纷纷落花已经飘去,似曾相识的燕子今又翩翩归来,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上我独自在徘徊。
【主题与赏析】
诗人在暮春对酒当歌,面对旧日景物触发了伤春感时,孤寂失意的情怀。上片天气、亭台、夕阳,依稀去年光景;下片花落燕归,更是触目伤情,抑郁难解,只有徘徊香径而已。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联,属对工巧;思致缠绵,成为后世传诵的名句。诗人善于以工丽的词语描写景物,情文并茂,音律谐婉,创造情致缠绵,凄婉隽丽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练习】
1. # 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独”字的含义。
答:“独”是“独自”的意思,作者感时伤怀,在洒满落花的小路上独自徘徊,流露出诗人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和缕缕恬淡闲愁。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答:下阙“无可奈何”两句,上句对春光的流逝表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可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最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怀人之情。
附录(八)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写作背景】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诗歌大意】
不要说下山就没有困难,骗得游人白白的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一座山让你经过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主题与赏析】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地比喻,通过写山行的感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眼前一时成功而满足,应不断进取。
【练习】
1.“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哲理深刻,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答: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或: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2.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中“拦”字的妙处。
答:“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3、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山”比喻什么?整首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山”比喻人生路途中的困难与挫折;哲理:不要因眼前一时成功而满足,应不断进取。
附录(九)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忆昔词。回忆少女时期一次愉快的郊游,显现出了早年李清照开朗、活泼的少女天性。
【诗歌大意】
常常记起当年外出野游,在溪边亭子里游玩到日落西山的情景,由于陶醉于溪边美景,以致记不清回家的路。尽兴游玩荡舟,竟把小船划到莲花塘深处去了。因为天色渐晚,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桨声、水声、人声惊起了沙滩上的沙鸥、白鹭。
【主题与赏析】
《如梦令》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讲述了一日泛舟郊游,流连忘返,导致酒醉后迷路误入荷花丛中的欢乐情景,反映了词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抒发了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练习】
1.描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图景。
答:暮色苍茫的天空里,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响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
#2.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娓娓道来中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女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附录(十)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写作背景】
以理入诗,是宋诗的特点;而于形象中寓深刻的道理,正是宋诗的成功之处。这首小诗正体现了宋诗的特点。
【诗歌大意】
半亩大的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光云影都像在镜中一起荡漾。要问它为什么如此清澈,因为上有源头,使活水不断流来。
【主题与赏析】
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寓理于诗,抒发了自己在看书学习时的独特体会感受。以池水源头作喻体,比喻在学习中只要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就能进步不已。
【练习】
1.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答: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试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展现在眼前,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3. 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解。 答: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或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回答:1.“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2.人们也用这两句诗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3.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学案
附录(一)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诗歌大意】
青山茫远,与天衔接,山边飘来烟霭;从幽深的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余辉。鸟儿向人家屋檐上飞,远远看去天边的云彩好像是从窗里飘出来的一样。
【主题与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间的宁静生活,有一种自然之态,自得之情,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练习】
1、展现画面。(见诗大意)
2、写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说明理由。(个性化开放试题)
3、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山中怎样的景物?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的景物有烟、日、鸟、云,这都是常见的景物,但是诗人描绘的画面却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得益于写景时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4、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二句最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尤其是云从窗里出的描写,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语虽平淡,但意境遥远,突出了山中有趣的生活,透露出诗人恬淡超然的心境。
5、“竹中窥落日”中“窥”字能否改成“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改。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表现出竹林的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方看的意思,意境开阔,与诗歌整体意境不符。所以不能改。
附录(二)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歌大意】
月夜,我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弹琴啸歌,好不快乐。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主题与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意境优美高雅,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宁静淡泊的心境。诗歌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练习】
1、以声写静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全诗的画面。
月夜里,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3、选择一个角度,对后两句进行赏析。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诗中用拟人修辞,赋予月亮以人的性情,在这寂静的幽林里,只有明月相伴,作者宁静淡泊的高雅志趣
跃然纸上。
附录(三)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以前,年轻的李白出蜀远游,在向三峡进发途中写下了这首
诗。他怀着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辞亲远游。然而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
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诗歌大意】
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
更加明亮。诗人一叶轻舟,早早就从清溪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
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想寻找从峨眉山就跟随他一同行走的明
月,也被岸边的高山遮住,再也看不到了,惜别的离情使他深深地沉思起来。
【主题与赏析】
诗人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虽连用五个地名入诗,
但并不呆板,仍给人一种流畅之感。诗歌充分体现了他一路豪情一路歌的豪迈心态,抒发了
诗人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练习】
1、《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
作者将记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借月抒发了诗人的思念
之情 。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
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
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
家乡的思念之情 。
3、前两句展现画面: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
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写作手法: 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
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选择一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做赏析
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把月
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附录(四)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游东都洛城,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
入耳际,勾起了诗人的客愁乡思,于是诗人触境生情吟咏了这首《春夜洛城闻笛》。
【诗歌大意】
阵阵悠扬的笛声,不知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在今夜,听到哀
伤的《折杨柳》,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吗?
【主题与赏析】
这首诗的语言很简炼,几近白描,但是却生动传神,表达出了含蓄而深沉的感情,让人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诗歌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
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练习】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指《折杨柳》曲调,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
情,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炼字:“暗”、“满”、“散”字。
“暗”是隐约的意思,指笛声断续。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打动听众,引起人
们无限的隐忧。
“满”是充满,无处不在的意思。“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夜之宁静,笛声
之优雅,反衬诗人闻笛后的孤寂之情。
“散”是遍布的意思。写出笛声无处不在。
前两句写出笛声随着春风传到各处,以客观写主观,渲染了诗人浓重的思乡怀亲之情。
3、后两句是如何传达出思乡怀亲之情的?
“柳”与“留”谐音,自古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这里“折柳”指《折杨柳》曲调,其
曲哀怨,作者借此传达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4、拓展含“柳”诗句。
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拓展思乡之情的诗句。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附录(五)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写作背景】
天宝八年(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
踏上漫漫征途。诗人在赴任途中,遇到入京的人,立马叙谈,请他给自已家里带个口信,纯
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诗歌大意】
这首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思家之情不
能遏止,泪水沾湿双袖。突遇旧友回京,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
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
【主题与赏析】
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这
首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不事雕琢,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
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练习】
1、最能体现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展开想象,写出一二句的情景。
诗人离开长安已经很久了,回首望去,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看不到家乡在什么地
方,诗人不禁思念家乡和亲人,掩面而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衣袖。
*3、说说“双袖龙钟泪不干”这一句的表达效果。
“龙钟”是沾湿的意思,这一句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
限眷恋的深情
附录(六)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是韦应物的代表诗之一。诗写于唐得宗建中二年(781年),诗
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韦应物先后做过
“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剌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
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歌大意】
诗人非常喜欢清幽的芳草在涧边寂寂地生长着,树荫深处,黄鹂在婉转动听地鸣唱。傍
晚之时,春雨急骤,涧中之水横冲直撞奔突而流,郊外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
在地漂浮着。
【主题与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
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
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本诗抒发了作者闲适恬淡、悠闲自得的心境及剔除
尘世烦扰而无所奢求的悠闲和宁静。
【练习】
1.诗中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句子是: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本句着一“急”字写出了春雨的飞转流动之势,以动衬静,着一“横”字表达出一种自
然闲适恬淡的意境。衬托了闲淡宁静之景,将那空无一人的渡口写得清幽而动人。
2.你能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诗歌蕴含的画面描绘出来。
答: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
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
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3、“晋陶渊明独爱菊”,是因为句话有高洁傲岸的美好品质,是隐士的象征;韦应物则是
“独怜幽草涧边生”,那么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幽草在诗人笔下蕴含着生于偏僻之处而不干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附录(七)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
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
这首深沉的诗。
【诗歌大意】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
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主题与赏析】
诗的开首二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
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表达了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时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无限感慨。语极平淡,
内涵却无限丰满。
【练习】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
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
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
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2.杜甫的诗歌经常借自然之景抒发感伤时事之情,你还能再举出一例吗?
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附录(八)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写作背景】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
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自从
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
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
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
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
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诗歌大意】
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
山。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主题与赏析】
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
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练习】
1、 自选角度,赏析全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
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诗也
正是从“送”字写意,绘景,抒情。纯为写景,恍在画中。
*2、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
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
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地出神。
附录(九)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作背景】
我国初夏季节的江淮流域,每每有一段较长的阴雨天气,时值梅子初熟, 因称梅雨天。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梅雨又称霉雨,因为这雨沾在衣服上,易生黑霉。这首诗写一个梅
雨之夜,约客对棋,而客人却失约时的期待心情。 由于久候无聊,便不自觉地拿起了棋子
敲着棋盘,这时,灯芯燃得过久,也恰巧落下。这是动作。而屋外绵绵不绝的雨声、蛙声和
屋内断断续续的敲棋声又互相应和。这是音响。在这动作与音响之中,主人寂寞的心情便准
确地透露了出来。
【诗歌大意】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
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主题与赏析】
诗歌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
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
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练习】
1、 赏析后两句的炼字:
“敲”字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
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
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寂寞、怅惘之情。
*2、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
“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附录(十)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写作背景】
赵翼的诗风比较清新、明畅,他的不少诗如同说话,浅浅道出,却又蕴含哲理。这首《论
诗》语言浅近、清新、流畅,寓真知灼见于明白如话的诗句之中,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堪
称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诗歌大意】
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
得不新鲜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
【主题与赏析】
此诗是以议论为诗的一个实例,意思是说,各个历史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杰出的诗人,并
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诗篇。
【练习】
1.诗中的“李杜”具体指(李白、杜甫);“风骚”在诗中的意思是(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
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2.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来看表现了作者什么主张? 答:诗句意思是说,各个历史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杰出的诗人,并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诗篇。
从这点来看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
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范文二:七年级古诗词鉴赏
【观沧海】 曹操
一.背诵默写积累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观沧海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④前八句诗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1分)
二.诗歌阅读鉴赏
①这首《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人名),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②这首诗以“ 观 ”字总领,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填情感志趣)
③第九至二十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④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一.背诵默写积累 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语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②**总理在美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 ③思想是一种情怀,我们可用“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二.诗歌阅读鉴赏
①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眼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无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②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D)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气势。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三、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习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诗歌主旨:描写了 ,抒发了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
2.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3.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习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诗歌理解:最能体现主旨的词语是: 。
2.“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描绘了一幅
3.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12学年七上诗歌默写复习资料
七年级古诗词默写1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______________,终为土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盈缩之期,不但在天。______________,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
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6.__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7.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____。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如梦令》)
8.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过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七年级古诗词默写2
1._______________,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2.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泊秦淮》)
4.___________________,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观书有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__。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如梦令》)
7.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
8.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
七年级古诗词默写练习3 课内古诗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树木丛生, 。 , 。 , 。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曹操)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 。 ? 。《次北固山下》(王湾)
3.孤山寺北贾亭西, 。 , 。 , 。最爱湖东行不足,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4. , , 。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七年级古诗词默写4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2.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过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3.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
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书有感》)
5.______________,邀我至田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
七年级古诗词默写练习5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泊秦淮》)
3._____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梦令》)
4.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年级古诗词默写练习6
1.清晨入古寺, 。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 。万籁此都寂, _。(《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
3._____________________,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4.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七年级古诗词默写练习7 《论语十则》
1.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
3.诲女知之乎! ,_________________, 。
4.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日三省吾身: ? ? ?
8.学而时习之, ? , ? , ?
9、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七年级古诗词默写练习8 课内古诗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____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____。《观沧海》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 _ 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6. ,小桥流水人家,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天净沙 秋思》)
范文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古诗词鉴赏复习材料
一、《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练习:1、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C ) A 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 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 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 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2、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D )
A 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 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 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 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3、《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大海的广阔浩大的特点,也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6、《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7、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面貌? 这首诗通过对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练习: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义,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就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 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 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 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 、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3、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
A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 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 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 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4、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它抒发了作者 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5、“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6、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 思念故乡 的思想感情。
7、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8、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如:①内容方面: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情感方面: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③词语运用方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④修辞运用方面:“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请选一个角度,切忌面面俱到)
10、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11、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12、此诗的尾联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的? 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他(她)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尾联不仅与首联相照应,也使诗中客观景物全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灵性,向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
13、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为什么?
答案提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 应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练习:1、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句是( 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的是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风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动词,勾画和渲染了一幅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2、下面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 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 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 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4、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5、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参考答案:第二联主要从动态(动物)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植物)方面描写。
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分析。 示例:“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了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春草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春草刚刚萌发的情形。
7、诗中写了哪些画面:初平水面 早莺争树、新燕啄泥 、迷眼乱花、没蹄浅草 诗中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8、绿杨茵里的白沙堤到底怎样可爱,诗人并没有明写,你认为这种写法如何? 这是暗写,暗写了绿树成茵的白沙堤,景色秀丽,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从而引发读者思考,使人回味无穷。
2、试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略作分析。
莺、燕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天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赏析其妙处。
示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 “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4、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腾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马致远的《无净沙·秋思》中的主旨句。
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更在画面上添加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断肠人,整幅画面使获得了通体和谐的生命,从而把游子那种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是“断肠人”更添忧愁。
B “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 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1、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游子(天涯沦落人)孤苦愁苦的心情。
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断肠人在天涯 抒发了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5、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个字,写了数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期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赏析马致远的《无净沙·秋思》中的主旨句。
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更在画面上添加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断肠人,整幅画面使获得了通体和谐的生命,从而把游子那种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 B )
A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不如归去”的子规入诗,含飘零、离别之恨在内,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意境。
B 次句直抒胸臆。“闻道”表示惊异惋惜意;“五溪”,用以指出迁谪地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在叙事中抒情,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飘向老友所去的遥远的龙标。
D 后两句诗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句相似。
2、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 C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3、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 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4、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5、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6、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7、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 悲苦哀怨 心情。
8、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 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同情和牵挂)之情。
六、《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练习: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B 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
C 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D 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2、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怎样理解? 第一个实写,第二个是虚写,是想象和妻子团聚,共诉写信时的相思之情。
3、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出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想象与妻子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妻子团聚的相思之情
4、诗中的“秋”字除点明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烘托人物心情
5、“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表现了诗人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的心情。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通过想象表达了诗人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的愿望。
7、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对这一成语的理解。
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8、诗歌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君问归期末有期
原因是: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9、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 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的思想感情。后两句通过设想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 ,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10、一首诗出现两次“巴山夜雨”,你认为有重复之感吗?为什么
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
七、《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练习:
1、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A )
A 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个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 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 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年幼无知,又抒发了自己的忧时伤世之感慨。
D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中的精品。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3、首句用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 两个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八、《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练习: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文融 的表现手法。
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 婉约 词。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4、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和“旧”的对比,或“去”和“来”的对比
好处: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
5、从哪可以看出次词是怀人之作?(至少写两句)
去年天气旧亭台 小园香径独徘徊
6、“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由此生发了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所以成为名句,不仅在于自然天成地表现了眼前之景,而且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你能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吗?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8、“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词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出词人怀旧、低徊欲绝的悲凉心境,是在惋惜、欣慰、怅惘之余独自的沉思,好像是对所见所感所思来一番深沉的反省与思索,对上述现象的底蕴求得一个答案。
九、古诗词理解背诵
1、《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感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归期难料的感情。
2、《天净沙 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的内容是“绿杨阴里白沙堤。”表现诗人行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和“最爱湖东行不足,白杨阴里沙堤。”描写花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见于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5、《夜雨寄北》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巴山夜雨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秦淮》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中写景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叙事的句子是:夜泊秦淮近酒家。抒发感慨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 千古奇偶" 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范文四: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一、山中杂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 竹里馆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三、 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 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 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 滁州西涧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5、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
七、江南逢李龟年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灵澈上人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3、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4.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九、约客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3、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
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范文五:古诗词鉴赏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及反思
颜维奇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考命题的方向,归纳备考策略。
2. 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复习要领。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纵观近几年来的中招试题,古诗词鉴赏已成为我市的中考考查重点内容。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仔细分析古诗词赏析题的设题角度、考点分布,对我们的复习和备考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节课我们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通过例题的解析,给同学们以鉴赏方法的指导。
二、归类鉴赏
(一)回顾旧知
问:七年级我们一共学习了哪些古诗词呢?大家回忆一下。
出示课件图片1: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一览
问:在中考中古诗词常见的知识点有哪些?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出示课件图片2: 常考知识点
想象描写
品析词句
主旨情感
表现技巧
(二)想象描写类赏析
例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答案略)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方法点拨:
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
练习1:《江南春》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答案略)
(三)品析词句类赏析
例2:《水调歌头》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
方法点拨:
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从词性、色彩、修辞或其他表现技巧,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练习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答案略)
(四)主旨情感类赏析
例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好友王昌龄怎样的感情?
归纳:
方法一:看题目 方法二:明意象 方法三:抓关键
例4:《水调歌头》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归纳:
方法四:知作者
例5:(比较阅读)《十五夜望月》《次北固山下》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练习3: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这首词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性格?(答案略)
(五)表现手法类赏析
问:常见的表现技巧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借代 对比 对偶 夸张 双关 ??
表现手法:
小中见大 虚实结合 托物言志 以动写静 以乐写哀 对比映衬 联想想象
象征 用典??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例6: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 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杜牧的《赤壁》这首诗属于哪一类?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略)
例7: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案略)
三、课外拓展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答案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略)
四、课后作业:
塞外杂咏
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1.参照注解和所学的历史知识,以“知作者”的方法,简析这首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略)
2.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方面,赏析诗的前两句的妙处。(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