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大同高中教学进度表
第1/2頁
大同高中教學進度表
97學年度第 1學期 (請兩張依序裝訂) 學期初 繳表日期, 年 月 日 每週時科主任 科目代號 科目名稱 班 級 教師
數 簽章 作業或討論測驗 作業或討論 測驗 起訖月/日 章 節 教 學 要 點 起訖月/日 章 節 教 學 要 點 題目(號) (起訖頁數) 題目(號) (起訖頁數)
11/16-11/22 08/31-09/06 09/01註冊開學
11/23-11/29 09/07-09/13
11/30-12/06 09/14-09/20 12/01-02第二次段考
12/07-12/13 09/21-09/27
12/14-12/20 09/28-10/04
12/21-12/27 10/05-10/11
12/28-01/03 10/12-10/18 10/15-17第一次段考
01/04-01/10 10/19-10/25 01/08-09普綜三年級期末考
01/11-01/17 10/26-11/01
01/18-01/24 11/02-11/08 01/14-16期末考
11/09-11/15
出1. 本表一式四份,每學期開始前由任課教師擬定,一份自存,一份書作 教本 版交學生參考,一份存系組,一份呈閱後存教務處,並於期末發還者 名 社 填寫檢討表。 出 書 作 2. 起訖月/日以一週為原則,無進度之週次(如期中、期末考)免填。 參考書 版 者 名 3. 章節二欄只寫教本章節號碼或自編章節號碼,不寫名稱。 社
出 4. 教學要點為教學單元之內容、重點或目標。 作 書 版 5. 隨堂測驗請打「,」或註明起訖頁數。 者 名 社
大同高中教學進度表 第2/2頁
97 學年度第 1 學期 學期末 繳表日期, 年 月 日
學 平 時 成 績 百分比 段 考 成 績 百分 比
期 項目 成 筆 記 作 業( % ) 平 時 測 驗( % ) 出席上課情況( % ) 第 一 次 月 考( % ) 第 二 次 月 考( % ) 期 末 考( % ) 績
考
量 佔學期成績百分比 % % % % % % 辦
法
教 學 檢 討 與 改 善 計 劃
教學進度、測
驗、作業是否如原因及對策
期完成
學 期 成 績 學 期 成 績
(及格人數/全班人數) (及格人數/全班人數)
及 格 人 數 不及格人數
教學成果
與
改進計劃
學生反應內容
與
改善計劃
科主任簽章 教學組簽章 教務主任簽章 校長簽章
范文二:高中数学教学进度表
高一上教学进度
周次 节次 教学内容(包括复习,测试等安排)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
子集,全集,补集 1 2
交集,并集 1
习题课 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
简单高次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2 1
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
复习课 1
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2
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3 1
函数的表示方法 2
函数的简单性质 2
函数的简单性质 4 2
映射的概念 1
函数习题课 2 5 二次函数图像、概念和性质 1
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1 6 分数指数幂 2
指数函数 1
指数函数 7 3
对数 1
对数 1
对数函数 1 8 对数函数 2
幂函数 1
习题课 2
简单复合函数的研究 9 1
简单复合函数的研究 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1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 10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2
习题课 1
复习与期中考试 11 2
任意角 1
弧度制 12 1
习题课(角范围的表示)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 1
三角函数线(补充简单的三角不等式) 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 13 诱导公式 2
习题课 1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1
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及五点法 1
正、余弦函数的性质(补充对称性) 14 1
正、余弦函数的性质习题课 1
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
习题课 1
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 15 2
三角函数的应用 2
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1
向量的加法 1 16 向量的减法 1
向量的数乘 2
习题课 2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1 17 平面向量的座标表示及运算 1
向量平行的座标表示 1
向量的数量的概念 1
向量数量积的座标表示 1 18 习题课 1
复习与小结 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2 19 习题课(补asinx+bcosx的内容) 1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1
习题课 1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明确降幂公式 2 20 习题课 1
几个三角恒等式 1
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和证明 2
复习与小结 21 1
期末复习 2
期末考试 22
高一下教学进度
周次 节次 教学内容(包括复习,测试等安排)
正弦定理 2 一 余弦定理 2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2 二 复习与小结 1
数列 2
数列 1 三 等差数列 3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放假 1
等差数列 1 四 等比数列 4
数列通项与求和 2 五 第二章小结与复习 2
不等关系 1
一元二次不等式 3 六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1
清明节放假 1
3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七 2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3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八 2 第三章复习与小结
期中考试复习 九 期中考试
期中试卷评讲 十 期中试卷评讲 2
五一放假 3
算法的含义 1 十一 流程图 4
基本算法语句 4 十二 算法案例 1
抽样方法 3 十三 总体分布的估计 2
总体分布的估计 1 十四 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3
线性回归方程 1 十五 线性回归方程及本章复习 2
3 高考放假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
十六 古典概型 2
几何概型 2
互斥事件 2
十七 复习与小结 1
期末复习 2
2 期末考试 十八 3 期末考试
高二上(理)教学进度
周次 节次 内容
一 圆的方程 3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 二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直角坐标系 1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1 三 小结与复习 2
棱柱、棱锥和棱台 1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1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1 四 直观图画法 1
平面的基本性质 2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2 五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3 六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 七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
空间图形的展开图 1
柱、锥、台、球的体积 2
小结与复习 1 八 小结与复习 2
命题及其关系 3 九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2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2
小结与复习 1 十 小结与复习 1
期中复习(直线的方程也要复习) 4 十一 期中考试及试卷分析 5 十二 圆锥曲线 1
椭圆 4 十三 双曲线 3
抛物线 2 十四 抛物线 1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1
曲线与方程 1
小结与复习 2 十五 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1
共面向量定理 1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1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1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1 十六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1
空间线面关系的判断 2
空间角的计算 1
小结与复习 1 十七 平均变化率 1
瞬时变化率——导数 4 十八 常见函数的导数 1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1
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 1
单调性 2 十九 极值点 2
最大值与最小值 1
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二十 曲边梯形的面积 3
定积分 2 二十一 微积分基本定理 2
小结与复习 3 二十二 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5 二十三 期末试卷分析 4
高二下(理)教学进度 周次 节次 内容
一 3 选修2-2第二章合情推理,演绎推理
四 1 直接证明
1 间接证明
2 数学归纳法
3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复数的四则运算
五 1 复数的几何意义
1 数系的扩充
2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
3 排列
六 3 组合
1 计数应用题
2 二项式定理
七 1 二项式定理
2 本章复习与小结
2 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
1 超几何分布
八 2 独立性
2 二项分布
3 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 九 1 本章复习与小结
2 期中复习
3 期中考试
十 2 试卷评讲和分析
2 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
3 几种常见的平面变换 十一 3 几种常见的平面变化
2 变换的复合与矩阵的乘法
2 逆变换与逆矩阵 十二 2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2 矩阵的简单应用
2 学习总结报告、复习题
4 坐标系 十三 2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十四 2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3 平面坐标系中几种常见变换
1 平面坐标系中几种常见变换 十五 2 参数方程
十六 3 参数方程
2 复习与小结
1 期末复习 十七 6 期末复习
十八 5 期末考试
高三上(理)教学进度
周次 内 容 安 排 备注
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 集合的基本运算
暑期自主学习调查
暑期自主学习调查分析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综合应用 二 函数及其表示法
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函数的图像 三 二次函数、幂函数、
指数式、指数函数、对数式、对数函数 四 函数综合练习 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 五 数列综合练习 综合应用(1)、综合应用(2)
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
六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和、差及倍角的三角函数(1)、(2) 七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综八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与坐标运算 合练习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综合应用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九 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不等式综合练习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综合应用(1)、综合应用(2)
直线的斜率和直线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十 圆的方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综合练习
综合应用
期中考试及其试卷分析 十一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直线与圆锥曲线、曲线与方程
综合应用
十二 三视图与直观图、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柱锥台球的面积与体积
十三 综合应用 立体几何综合练习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位置关系的向量解法
角与距离的向量解法
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十四 抽样方法、用样本估计总体
随机事件的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十五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超几何分布
独立性、二项分布、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十六 综合应用 概率统计综合练习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数学归纳法
复数的概念及运算
十七 导数的概念与运算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定积分及其应用
综合应用(1)、综合应用(2)
十八 算法初步 导数综合练习
选修系列4
十九 期末复习 二十 期末复习 二十一 期末复习 二十二 期末考试
高三上(理)教学进度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测 试 内 容 第1周 专题1、专题2、专题3、专题4 函数性质、不等式
专题5(函数与导数)、6、7(三角、向量)专题8、函数与导数、三角、向第2周 9(数列) 量、数列 第3周 10、11(立几)专题12、13(解几)学业水平测试 立几、解几为主
专题14(解几)专题15、(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第4周 一模考试
一模考试及其质量分析、专题16、17、18、19(概第5周 率及其应用、统计、算法、推理与证明)
专题21、22(选修4系列)专题24、25、26、27(分第6周 类讨论、数型结合、转化与化归、函数与方程)
专题28、29、30、31(代数推理题、开放探究题、第7周 应用问题、新型题)
第8周 综合练习与讲评分析 以各地模拟试卷为主 第9周 综合练习与讲评分析 以各地模拟试卷为主 第10周 五一、二模考试 第11周 二模考试及其质量分析、综合练习与讲评分析 以各地模拟试卷为主 第12周 综合练习与讲评分析 以各地模拟试卷为主 第13周 回归课本,查缺补漏,查缺补漏 第14周 回归课本,查缺补漏,查缺补漏及应试心理的指导 第15周 高考
高二上(文)教学进度
周次 节次 内容
一 圆与方程 3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 二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直角坐标系 1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1 三 小结与复习 2
棱柱、棱锥和棱台 1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1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1 四 直观图画法 1
平面的基本性质 2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2 五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3 六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 七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
空间图形的展开图 1
柱、锥、台、球的体积 2
小结与复习 1 八 小结与复习 2
命题及其关系 3 九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2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2
小结与复习 1 十 小结与复习 1
期中复习(直线的方程也要复习) 4 十一 期中考试及试卷分析 5 十二 圆锥曲线 1
椭圆 4 十三 双曲线 3
抛物线 2 十四 抛物线 1
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 1
曲线与方程 1
小结与复习 2
习题课 1 十五 平均变化率 1
瞬时变化率——导数 4 十八 常见函数的导数 1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1
习题课 1
单调性 2 十九 极值点 2
最大值与最小值 1
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二十 独立性检验 1
回归分析 2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 二十一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
习题课 2 二十二 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5 二十三 期末试卷分析 4
高二下(文)教学进度
教学时周次 章节 教学内容 数
2.1.1 合情推理 2 1 2.1.2 演绎推理 1 2
3
2.2.1 直接证明 2 4 2.2.2 间接证明 2
3.1 数系的扩充 1
3.2. 复数的四则运算 2 5 3.3 复数的几何意义 1
圆锥曲线 2
圆锥曲线 3 6 导数及其应用 2
导数及其应用 3 7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2
简单逻辑连接词 2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1 8
函数的定义域与解析式 2
期中复习 2 9 期中考试 3
函数值域 2 10 函数的性质 3
函数图象 2 11 二次函数 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4 12 幂函数 1
函数与方程 2
函数的应用 2 13
函数综合复习 1
数列的概念 1 14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4
数列的综合应用 3 15
三角函数 2
三角函数 2 16 立体几何 3
17 平面解析几何 5
期末复习 2 18 期末考试 3
高三上(文)教学进度
周次 内 容 安 排 备注
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向量的坐标形式 周末单元和综合练习一 暑期自主学习调查 各一次(每周)
暑期自主学习调查分析 二 三角函数概念?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与诱导公式
三 两角和差及倍角公式(一)(二)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值域与最值、三角形四 中的有关问题
五 三角模型及其应用 三角函数综合练习
一元二次不等式
六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 七 不等式综合练习 不等式的综合运用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八 随机抽样与样本估计总体 综合练习
算法初步
九 第一轮复习回顾 大综合练习
进入第二轮复习 十 具体课时安排等第二轮的学习资料再商议
十一 A 十二 B 十三 C 十四 D 十五 E 十六 F 十七 G 十八 H 十九 期末复习 二十 期末复习 二十一 期末复习 二十二 期末考试
范文三:高中教案:一中地理教学进度表
巴 东 一 中 教 学 进 度 表
学 科: 地理
周次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一 讲析期末统考试卷
二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掌握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掌握洋流的成因、三 海水运动 类型及分布规律。
了解陆地水体类型理解河流径流与降雨量、气四 陆地水与水循环 温的关系~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理解生物与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与环境五 生物与土壤 的关系。
六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理解气候资源与交通、农业、建筑业的关系及七 气候资源 如何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了解海洋神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八 海洋资源 开发利用和海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了解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的种类、成因、分布、九 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 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投入和产出的基本要十 农业生产活动 素~掌握农业分类的依据和类型
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自然因十一 农业的区位选择 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了解四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分布区~理解并十二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掌握其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
了解工业的投入和产出要素~理解工业发展不十三 工业生产活动 同类型在生产、发展、分布等方面的特点。
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十四 工业的区位选择 理解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了解工业联系的主要形式及意义~理解并掌握十五 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和分类。
了解传统工业区的主要特点~分析鲁尔区的区十六 传统工业区 位优势及衰落的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理解意大利新型工业区和美国高技术工业区十七 新型工业区 的特点~认识其发展模式对我国乡镇企业发展
的意义。
十八 期末统考
1、本学期上课 16 周、复习2周、机动1周。
说明 2、本年级同学科要统一教学进度~复习考试时间要安排在此表内。
3、此计划一式两份~其中一份交教务处存档。
巴东一中2006年 秋 季学期高 一 年级 地理 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含课本、辅导读物和复习资料,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 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学期地理教学任务包括:必修,上,第三单元3-8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 陆地水与水循环、生物和土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通过联系人类生活和 生产活动~让学生树立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识及合理利用、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
第四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 和增强保护人类自身生存的能力。
必修,下,第五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投入要素、区位选择、 地域类型等~从而认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6、7、8、10、14、15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从上一学期的学 习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的地理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高~上课的气氛活跃~ 在各次月考中成绩也较为突出~但普遍缺乏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每班都有少数几个同学对地理这门学科认识不够~学习热情不高~成绩较差~ 需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
三、施教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地图的教学~加强学生学与用的有机结合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评价、论证实际问 题的能力。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应用生产和生活中的“案例”~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 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 生轻松愉快的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加强教科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科任教师签名:文泽波 2007年3 月 8 日 备课组长签名:文泽波 2007年 3 月 8 日
范文四:桃园县启英高中教学进度表
桃 園 縣 啟 英 高 中 教 學 進 度 表 96 學年度第 2 學期
班 級 家事、商一年級 科 目 數學 教 材 名 稱 數學B(II)
作 者 楊曉靜 等四人 冊 次 第二冊 出 版 當 局 美新圖書公司
預定教學 實際教學 52小時 每週3小時 任課教師 陳坤發 總 時 數 總 時 數
預 定 進 度 起 止 週實 際 進 度 作業批 月 日 時數 課、章:節: 細 目 次改次數
自2月10日 2/12開學典禮 預備週講解本學期教學內容概況及領書 1 1 至2月16日
自2月17日 1.1多項式的基本概念1.2多項式的四則運算 第一章式的運算 2 3 銜接教材:4-1 一元一次方程式 至2月23日
1.2多項式的四則運算1.3綜合除法 自2月24日 2/28和平紀念日放假 第一章式的運算 3 3 1 銜接教材:4-2 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解 至3月1日
自3月2日 2.1 餘式定理2.2因式定理 第一章式的運算 4 3 銜接教材:4-2 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解 至3月8日
1-3 高次方程式的解法3.1~3.2一元二次方程自3月9日 式 第一章式的運算 5 3 至3月15日 銜接教材:4-3 配方法與公式解
3.3高次方程式3.4分式方程式的解法 自3月16日 第一章式的運算 6 3 銜接教材:4-3配方法與公式解 至3月22日
1.1正整指數與指數律1.2零指數與負整數指自3月23日 第二章指數與對數 7 3 2 至3月29日 數 銜接教材:5-1 函數的定義
1.2零指數與負整數指數 4/1,4/3第一次月考 自3月30日 第二章指數與對8 1 4/4清明節放假乙天 第一次月考 至4月5日 數
自4月6日 第二章指數與對1.3有理指數 9 3 銜接教材:5-1 函數的定義 至4月 12日 數
2-2 指數函數及其圖形 自4月13日 第二章指數與對 10 3 銜接教材:5-1 函數的定義 至4月19日 數
3.1 對數3.2對數的性質 自4月20日 第二章指數與對 11 3 3 銜接教材:5-2 線型函數 至4月26日 數
自4月27日 第二章指數與對2-4對數函數及其圖形 12 3 銜接教材:5-3 二次函數 至5月3日 數
2-5.1常用對數表5.2首數與尾數 自5月4日 第二章指數與對 13 3 銜接教材:5-3二次函數 至5月10日 數
3.1 直線的斜角與斜率1.1直線斜角 自5月11日 第三章直線方程式5/12,5/14一、二年級14 1 4 與二元一次不等式 第二次月考 第二次月考 至5月17日
1.2 直線的斜率1.3兩直線相互平行與垂直之第三章直線方程式自5月18日 斜率關係 15 3 與二元一次不等式 至5月24日 銜接教材:6-1 等差數列與級數
第三章直線方程式3-2 直線方程式的求法 5/29,5/30三年級畢業自5月25日 16 3 與二元一次不等式 銜接教材:6-1 等差數列與級數 考 至5月31日
自6月1日 第三章直線方程式3-3.1 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17 3 5 與二元一次不等式 銜接教材:6-1 等差數列與級數 至6月7日
第三章直線方程式3-4 點到直線的距離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圖形 自6月8日 18 3 銜接教材:6-2 等比數列與級數 與二元一次不等式 至6月14日
自6月15日 第三章直線方程式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圖形 19 3 與二元一次不等式 銜接教材:6-2 等比數列與級數 至6月21日
3-6線性規劃 第三章直線方程式自6月22日 6/25,6/27一、二年級20 1 6 期末考 與二元一次不等式 期末考 至6月28日
附
註
范文五:高中地理教学进度表
篇一:高中地理教学进度安排(2015)
成都市高中各年级教学进度安排(2015)
篇二: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进度表
第三高中14,15学年度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进度表
篇三:高一地理教学计划
2012——2013上学年教学计划
地理组
2012年8月
2012——2013上学年地理教学计划
一(高一地理上学年总体教学目标:
1、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二(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1主要是自然地理内容,主要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地球。使学生认识处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层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
1
地球表层又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它不仅与宇宙有密切联系,还与地壳以下的地球内部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本册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懂得宇宙作为人类生存的地球的环境,和人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单元“大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大气是天气现象发生的载体,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的形成变化依赖于大气的运动变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运动特点。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紧(来自:www.xLtKwj.coM 小 龙 文档网:高中地理教学进度表)迫性。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主要让学生了解水圈环境的地理特点。使得学生明白水圈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讲地表形态的特征及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相关。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也会影响人类。 三(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 四(教学进度表(附表)
2012年8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