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西北地区
西城中学备战2013高考(09-12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西北地区
(2009年海南卷)读图4,完成13~15题。
13.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14.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15.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2009年江苏卷)图11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21~22题。
21.P地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2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
功能是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
(2009年重庆卷)图5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2009年山东卷)艾丁湖的存在
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圈3是l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 湖面低干海平面 ②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 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6.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 围湖造田 B 绿洲萎缩 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 气候变干
(2010年海南卷)读图3。完成9~10题。 9. 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 C.水 D.光照
10.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40
城市附近地区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②多大风 ③水能丰富 ④森林分布广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1年安徽卷)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39图7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25~26题。
98°
河流及灌渠 /m
150
等高线/m 沙漠 城市
99°
25.
A.
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2012年重庆卷)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1完成1~4题。
1.图1中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该基地
的外景景观特色是
A.林海雪原 B.奇山秀水 C.椰风海韵 D.大漠孤烟 2.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南多北少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3.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货物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该中心最适宜布局在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图1
图7
(2012年福建卷)图4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8~9题。
5
日蒸发量(mm) 土地利用类型 日蒸发总量(10m3)
图4
8.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9.该河最有可能是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 (2012年海南卷)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图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14~15题。
表1
图5
14.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 治理盐碱地 B. 退耕还草 C. 保护沼泽地 D. 植树造林 15. 该区域可能位于
A. 云贵高原东部 B. 松嫩平原中部 C. 黄土高原中部 D. 内蒙古高原西部 (2012年海南卷)图6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16~18题。
16. 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 耐旱 B.
耐涝 C. 抗病虫害 D. 占耕地少
城镇
省界 河流
年降水量线/mm 等高线、高程/mm 图6
17. 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 干旱 B. 洪涝 C. 台风 D. 冻害 18. 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A. 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 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 降水少,地形平坦 D. 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2012年江苏卷)图13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图13 25.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26.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 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2012年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
7.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 落绿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8. 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D. ①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2012年大纲卷)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40°
图5
国界 未定国界 沙漠 高原、山地 河流、湖泊 时令河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12分)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上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6分)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6分)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12分) 答案:
(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3分)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9分)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
需求量大。(6分)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6分)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4分)荒漠化
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4分)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4分)(其他答案酌情评分) (2011年北京卷)(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6分)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8分)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7分)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8分)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7分) 答案:
(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3)方式:管道运输;特点:运输成本较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能高,占地较少。 (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5)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2011年大纲卷)(2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0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38°
省界 河流
100° 102°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12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8分) 答案:
(2)地域较广且较平坦;(西、北)气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宜牧草生长。
(3)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北部、西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的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北、往西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
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
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1年广东卷)41.(28分)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1)。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12)。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 。从
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 河,判断理由是 。(6分)
(2)图12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 ;深度1.6米处是 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 ,理由是 。(10分)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4分)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分) 答案:
(1)自西南向东北 内流 该河流消失于沙漠中,最终不与海洋相通(每空2分,共6分)
(2)久远 湖沼 湿润 该地当时是湖泊沼泽,现在是沙漠(前三空每空2分;后一空每点2分,共4分;满分10分)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每空2分,共4分)
(4)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 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任意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8分)
(2011年江苏卷)29.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图19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0为江苏省简图。材料二 图2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4分)
(2分)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 (2分)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
对新疆的影响: ▲ 。对江苏的影响: ▲ 。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了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 。(
3分) 答案: (1)
(2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2010年全国卷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
图4中的三幅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气温/℃
1510
②
5
0-5
°N
1
345月2
海拔800m处1~5月气温变化示意①多年平均②2010年
1500等高线/m
河流及灌渠662城市海拔/m
3633山峰海拔/m
图
4
(1)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农业生产的影响。
(24分) 答案:
(1)有开阔的谷地;有河流灌溉系统;热量满足发展一年一熟的耕作农业;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8分)谷地边缘(灌溉条件较差)区域可发展畜牧业(农牧业)。(4分) (2)突出变化:冬春季节的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约15%—20%)(5分);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2010年则表现为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5分);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以上(5分)。 主要影响: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4分);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时间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 (2009年安徽卷)33.(30分)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8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分)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12分) 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业
1、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或农业发展条件):(1)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坦。②气候暖湿(或光热水充足,或雨热同期)。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2)社会因素:⑤市场。⑥交通。⑦政策扶持。⑧劳力。⑨技术。
2、某地农业区位远离市场的原因(如海南是我国冬季瓜果供应、美国南部阳光地形种植花卉和蔬菜供应北方市场等):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农产品保鲜、冷藏术的发展。
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雨热同期。④灌溉水源充足。⑤劳动力丰富。⑥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⑦大米是这里人的主食。
4、温带发达国家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如西欧、美国、新西兰):①土地贫瘠、气温较低,不适合种植谷物,但适应多汁牧草的生长。②人口稠密,城市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③交通发达。 5、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①水稻种植业。②大牧场放牧业。③商品谷物农业。④混合农业。⑤种植园农业。⑥乳畜业。⑦(粗放)畜牧业。⑧园艺业。⑨灌溉农业。⑩河谷农业。绿洲农业。传统旱作农业。还有①基塘农业。②立体农业。③坝子农业。
6、各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①东亚(不含中国):水稻种植业。②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③中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④西亚和北非:河谷农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⑤地中海沿岸:园艺业。⑥欧洲: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园艺业。⑦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灌溉农业等。⑧南美:大牧场放牧业、种植园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7、中国各地的农业地域类型:①东北:商品谷物农业。②(内蒙古等四大牧区):牧区畜牧业。③华北:传统旱作农业。④南方(含西南):水稻种植业。⑤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灌溉农业。⑥新疆沙漠地区:绿洲农业(也可以说是灌溉农业)。⑦青藏高原的湟水和雅鲁藏布江谷地:河谷农业。⑧横断山区及南方丘陵:立体农业。⑨云贵高原:坝子农业。⑩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混合农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环境问题
1、问某地有什么生态环境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①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干旱地区)。③土壤盐碱化(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④滥砍乱伐森林。⑤草场退化。⑥物种减少(或生物的多样性减少)。⑦湖泊萎缩。⑧湿地减少。⑨滑坡、泥石流
2、问某地有什么环境问题:除了从以上考虑方面考虑外,还要考虑污染(废水、废气、废渣
和固废弃物、噪声等)问题,如要问我国南方低山丘陵主要的环境问题,除了答“水土流失”外,还要答“酸雨”。当然还可以考虑答气候变暖、臭氧层遭破坏。
3、我国各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如下:①东北:森林减少、黑土冲刷(或水土流失)、湿地退化。②西北(含内蒙古):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③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⑤南方山区:水土流失。⑥西南:地质灾害多。⑦青藏高原:土地荒漠化、湿地减少,湖泊萎缩、草场退化、物种减少。⑧宁夏、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土壤盐碱化和荒漠化
4、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1)自然原因:①地势起伏大,坡度陡。②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③降水量大并集中夏季,多暴雨。④植被覆盖率低。(2)人为原因: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②开矿。③土地利用不合理。破坏了植被。
5、水土流失的后果(危害):①使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②下游河床抬高,降低泄洪能力。③湖泊淤积,库容减少,降低蓄洪标准。
6、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黄土高原: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如①植树造林。②陡坡退耕还林还草。③缓坡修筑梯田。④沟谷:打坝建库。⑤塬地平整土地。⑥矿区要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⑧限制载畜量。⑨调整农业结构,走农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2)南方丘陵:①走立体农业道路。②山区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封山育林。(3)东北:①植树造林。②黑土培肥(秸秆还田最有效)
7、解决我国南方农村生活用能的措施:①推广生活用煤。②推广省柴灶。③大力发展沼气。④营造薪炭林。⑤开发小水电。⑥利用新能源。
8、土壤盐碱化的成因:自然原因: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②旱涝灾害频繁。人为原因:③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
9、土壤盐碱化治理的措施:①科学灌溉。②引淡淋盐。③井溉井排。④覆盖。⑤生物措施(植树造林)
10、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的成因是:(1)自然原因:a气候干旱。B土质疏松C植被少,D大风多。 (2)人为原因: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11、荒漠化的治理(成因和沙尘暴一样):①植树造林。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建设人工草场。④限制载畜量。⑤合理利用水资源。⑥设置沙障。
12、大气污染的治理: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
13、水污染的治理: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管理。④农业污染防治。
14、减轻环境问题的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②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③清洁生产。④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⑤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我国疆域之最
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 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
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领土的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领土的最南端:4。N附近的曾母暗沙。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会合处。 领土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上。 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
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 跨经度最广的省:内蒙古自治区。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二、中国三大平原的比较
三、中国四大高原的比较
四、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范文二:西北地区
七、西北地区
教材分析:
重点:运用地图说出该区的位置、范围;在地形图上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目标分析:
(1)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说出西北区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3)在空白地图标出各省省会城市和其他主要城市。 学法指导:综合分析法、比较法
一、本区范围
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在地图上描出)
★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注意观察各地的相对位置,便于记忆。) ①标出城市:乌鲁木齐、喀什、酒泉、兰州、银川等
②地形区:阿尔泰山、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祁连山脉、甘肃走廊、贺兰山脉、宁夏平原 河流:塔里木河、开都河、额尔齐斯河、伊犁河、黑河 二、本区主要特征: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
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形区。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其中天山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天山以南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呈现环状分布,“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
填图练习:填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名称A 山脉,B 山脉,C 山脉,山脉,山脉,G 乌鞘岭山脉 , ,平原,平原,高原 , 盆地,盆地,②河
2、气候特征
西北地区是 气候,属于干湿地区中的 地区,气温 大, 强,降水稀少,自 向 递减。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高山环绕阻隔水汽进入;
3、河湖特征
(1)西北地区河湖稀少,以内流河、内流湖为主。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黄河、 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主要湖泊:博斯腾湖、艾丁湖
(2)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量小,有大片无流区;汛期短,主要出现在夏季;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4、植被特征
西北地区降水的不同表现在植被的变化上,本区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基本以贺兰山为界。
5、资源状况
重要矿产:玉门、克拉玛依的石油,白云鄂博的稀土和铁,金昌的镍。
三、荒漠化的治理(重点) 1、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 ②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 ③大风吹扬
⑵人为原因:①过渡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渡农垦 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脱贫关键) 2、治理措施:
⑴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⑵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恢复自然植被
课堂练习: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4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
【2013.海南卷】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回答题。
【2013.江苏卷】3. 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 大湖萎缩而成 B. 古河道残遗而成 C. 人工挖掘而成 D. 风力侵蚀而成 4.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图6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5~7题。
[来源:Zxxk.Com]
城镇
省界
河流
年降水量线/mm 等高线、高程/mm 图6
5. 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 耐旱 B. 耐涝 C. 抗病虫害 D. 占耕地少 6. 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 干旱 B. 洪涝 C. 台风 D. 冻害 7. 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A. 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 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 降水少,地形平坦 D. 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图5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5,完成8-10题。
【2013.海南卷】8.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10.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来源:Zxxk.Com]
【2013.海南卷】11.(10分)环境保护
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图11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12.(2011北京文综,36)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
10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6分)
13.表3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
表3 (单位:km)
2
(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6分)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4分)
(2012大港卷)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40
图5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12分)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上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6分)
国界 未定国界 沙漠 高原、山
地河 流、湖泊 时令河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6分)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12分)
【2013.福建卷】15.(37分)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7
分)
(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8
分)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10分)
(4)分析 N 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12分)
西北地区答案
课堂练习答案
1.C 2.B 3.B 4.D 5.A 6.D 7.A 8.D 9.B 10.C 11. 原因: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2分),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分) 主要措施: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益效率);(2分)发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跨流域调水,增长水资源供给。(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部分总分不超过6分) 12(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13.【地理—环境保护】
(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少;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答对两点即可) 14.(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3分)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9分)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6分)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4分)荒漠化扩展、绿
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4分)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15.(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低于广,运距长;铁路运输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范文三:西北地区
中国的区域差异----西北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
2. 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和东西狭长的轮廓特征,从而得出本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自然景观自东向西显著递变的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熟练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事物,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寻找因果关系,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 通过查找资料提高信息搜索的目的性、筛选能力、组织能力。
3. 通过联系时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同时更进一步理解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轮廓特征对其自然环境的影响。
3. 西北地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
难点
1.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和东西狭长的轮廓特征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2. 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复习巩固上节课重点
导入新课: 西北地区风光一览, 代表西北地区特色的精美图片,播放优美的西部民歌
新授
一、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
1. 位置: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和“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提问:西北地区边缘山脉有哪些?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
2. 范围: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省北部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和“中国行政区划”图。提问:本区主要有哪些省区?
3. 面积:占全国30%
4. 人口:占全国4%
提问:
1、由这两个数据推测本区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还可以通过什么地图了解本区人口分布情况?
5. 民族:汉族占2/3,主要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提问:可以通过什么地图了解本区民族分布情况?
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提问:本区主要有哪些民族?
二、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1. 干旱,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读降水和干湿地区与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相结合,对本区的干湿地区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4页阅读材料,完成思考题
2. 气温冷热变化剧烈
提问:本区地处内陆,决定了本区降水较少,那么地处内陆对气温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3. 太阳辐射强
读“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提问: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有何规律?
4. 河流少,多为内流河
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提问:本区河流多为什么类型?为什么? 强调: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过渡:本区干旱的气候条件直接影响了农业的生产。
三、农业和牧业
1. 重要的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读“中国土地资源构成”图。提问:1、本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类型有哪些? 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2. 绿洲农业: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
四、矿产资源
读“中国主要金属矿产”、“中国主要煤矿”、“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图。提问:本区有哪些丰富的矿产资源?
1. 稀土矿—内蒙古白云鄂博
2. 镍矿—甘肃金昌
3. 煤—石嘴山、石炭井、伊敏河、霍林河
4. 石油—克拉玛依、南疆
板书设计
西北地区
一、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
1. 位置: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
2. 范围: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省北部
3. 面积:占全国30%
4. 人口:占全国4%
5. 民族:汉族占2/3,主要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二、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1. 干旱,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2. 气温冷热变化剧烈
3. 太阳辐射强
4. 河流少,多为内流河
三、农业和牧业
1. 重要的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2. 绿洲农业: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
四、矿产资源
1. 稀土矿—内蒙古白云鄂博
2. 镍矿—甘肃金昌
3. 煤—石嘴山、石炭井、伊敏河、霍林河
4. 石油—克拉玛依、南疆
范文四:西北地区
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考什么------
区域地理重点考查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而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要素、区域特征和特征成因的分析等。在区域综合分析比较过程中,强调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与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有机的结合。因此,区域地理复习应以区域特征分析为着力点,重视分析方法的培养。
区域特征综合分析的基本内容是:区域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人口、聚落、交通、经济、文化等)——区域整治和开发利用(资源条件、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经济结构调整、重大工程等建设等)。要运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重新梳理知识内容,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关注人文要素的整体分析和典型案例的应用。研究自然要素之间、人文要素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怎么考----区域地理命题的方式 ,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情景:
1、以经纬线定位为背景,考查某一个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及工农业的区域开发;
2、以案例为具体分析的对象,考查对某一个区域在开发过程中的评价,并将此评价扩展到世界区域的范围; 3、以图形、表格为资料素材,考查对图形的理解以及图形变换的能力; 4、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查人类活动在区域开发、国土整治中的作用。
总的命题线索一般为:特定区域定位----地理事物分布----地理特征或地理背景(成因分析)----区域开发(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
怎么学------
1、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①准确进行区域定位后,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 ②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 ③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④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⑤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区域地理复习的基本思路
西北地区——新疆
课程标准解读: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特征、区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高考考点:------考什么
1、 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 掌握主要区域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3、 理解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工农业、畜牧业、城市与交通的关系。
4、 新疆等省、区的位置、范围,区域自然特征,区域发展条件(优势与不足) 与措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区域
间的联系与差异,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考查热点:--------怎么考
1、 从考核内容上看,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大陆性气候的成因与特点、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西气东输、边
境贸易、农业发展等式命题热点。侧重考查西北的区域自然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 从考核形式上看,多以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等为切入点,结合“西部开发”“重开古丝绸之路”“西气
东输工程”等热点问题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经济活动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 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空间定位指导-----
1、根据穿过本区的经纬线定位: (1)、120°E 穿过西北地区东部,80°E 穿过西北地区西部。 (2)、40°N 穿过内蒙古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等。 2、根据典型地理事物定位
根据黄河形状、阴山、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理事物定位 学法指导:综合分析法、比较法
深居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
--- 冬冷夏热,降水量少
水量少,汛期短,含沙量大,多
---
是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植被
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特色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土地
荒漠化,盐碱化,风沙
施
择水而居--呈点状或带状
铁路:
择水而走--兰新线和包兰线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73°E--123°E ,32°N--50°N (2)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3)相邻位置:与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相邻 2、范围:
(1)自然界线: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2)行政界线: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
(3)降水界线: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形区。
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其中天山山脉横亘中部,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 2、气候特征
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干湿地区中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大,日照强,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 位置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3、河湖特征
(1)西北地区河湖稀少,以内流河、内流湖为主。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主要湖泊:博斯腾湖、艾丁湖、罗布泊 (2)河流的水文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岭重重阻隔,降水少,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量小,有大片无流区;汛期短,主要出现在夏季;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4、植被特征
西北地区降水的不同表现在植被的变化上,本区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基本以贺兰山为界。 5、资源状况
重要矿产:霍林河和石嘴山的煤矿,玉门、克拉玛依的石油,白云鄂博的稀土和铁,金昌的镍。 新能源:太阳能和风能丰富
(2009 重庆卷)右下图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6分)
参考答案
高山环绕,
高原面积广大, 青藏高原隆起
(2)①夏季风力相对较小;②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③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
三、人文地理特征
1、面积、人口和民族
西北地区面积约占全国30℅,人口约0.5亿,占全国的4℅,是一个地广人稀得地区,人口密度很小,这与南方和北方地区有很大差别。民族众多,其中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也比较多,内蒙古、宁夏、新疆分别是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的聚居区,新疆北部哈萨克族人数也较多。
2、农业
西北地区形成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富有特色的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因而在国土整治和防治灾害方面,本区主要以治理风沙,保护脆弱的草原、荒漠生态环境为主。
(1)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
形成原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草类茂盛,草质优良,面积广大,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其中内蒙古以草原牧场为主,新疆以山地牧场为主。
主要畜产品: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等本区出产的肉、奶、毛、皮及其制品。 (2)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4、工业 工业带:陇海—兰新工业带的西段
西北地区工业初具规模,稀土工业、石油工业、有色冶金、纺织工业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包头:钢铁、稀土、纺织 金昌:有色冶金 呼和浩特:毛纺、制糖、 乌鲁木齐:化工、纺织、制糖 银川:毛纺 酒泉:航天 5、村镇、城市与交通
本区的村镇、城市分布多呈点状或带状,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沿岸平原,沙漠边缘的绿洲,以及铁路沿线的工矿区。人口也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
铁路线分布沿着绿洲和黄河谷地延伸,如兰新线、包兰线。 6、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2010海南卷)22.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屋顶坡度
较小。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10分)
四、生态环境问题
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荒漠化、沙尘暴、水土流失。其中土地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危害——治理关系图
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
2、沙尘暴:
发生时间:冬春季节,尤其是春季
形成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西北地区接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 ③沙质土壤分布广; ④人类的不合理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重点热点区域
1、天山
新疆境内的天山、阿尔泰山,地形雨较多,山腰以云杉林为主的山地针叶林,以上以下生长牧草,以上为夏季牧场,以下为冬季牧场,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区,所产细毛羊是优良畜种。
3 、西北地区内部的景观差异
4、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工程
(6)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由西向东途经的地区,自然带依次变化,这主要反映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经度地带性。
(7)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是: ①缓解能源紧张状况;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推动相关产业和基础建设的发展。
(8)“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是:加快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吸引和积累资金,促进西部的发展。
(9)“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还将缓解沿线地区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在控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例题(2008北京卷)36. (36分)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6分)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7分)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7分)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8分)
36. (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4)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
(5)生态保护的需要;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范文五:西北地区
、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回答51-53题。 1. 结合图可以看出
A. 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 B. 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 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 D. 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2.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
A. 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 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 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 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3. 2009年2月2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该主题反映出湿地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包括 ① 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 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 为人类提供水源 ④ 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宁夏平原自古被称作“塞上明珠”,“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岁无旱涝之虞”。读下图,回答问题11~14题。
5. 从外力作用看,宁夏平原的地貌类型是
A .风蚀平原 B .冲积平原 C .三角洲平原 D .河漫滩平原 6.对本地区河流水文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落差大流速快 B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C .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D .冬春季节易出现凌汛
7.制约当地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昼夜温差大 B.低温冻害 C .土壤贫瘠 D.年降水量少
7.宁夏平原“地饶五谷,岁无旱涝之虞”,主要原因是
A .地处贺兰山山麓,冰雪融水丰富 B.地处贺兰山迎风坡,夏季降水丰沛 C .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稳定 D.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泥沙含量小
图5为我国某盆地自然景观剖面图,读图回答10-12题。 8.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盆地为
A .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9.图中甲山地北坡降水较多,其原因是
A .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 B.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 C .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 D.受来自北冰洋的西南风影响 10.制约该盆地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A .光热条件 B.土壤条件 C.地形条件 D.水源条件 1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盆地
为 ( )
A.中国面积最大 B.中温带地区 C.世界海拔最高 D.季风气候区 12.图中甲山地北坡降水较多,其原因
是 ( ) A.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 B.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 C.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 D.受来自北冰洋的西南风影响 13.关于A 处河流的叙述正确的
是 ( )
A.中国最大内流河 B.属于印度洋水系 C.注入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 D.北冰洋水系 、兰州水车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图中箭头表示水车旋转方向。根据资料完成第4~5题。
14. 当连接水车的输水道将水输往西南面的农田时, 此河段的水流方向是( )
A. 自西向东流 B.自东向西流 C. 自西北向东南流 D.自东南向西北流
15. 一年中, 当河水位低于水车轮时, 水车不能够发挥提水作用。此时, 也是该地( )
A. 水土流失严重的时候 B.沙尘灾害不严重的时候 C. 粮食收获的时候 D.经常烧土炕取暖的时候
、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几个省区略图,读图回答13~14题。
16. 关于图中几个省区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a 省区是我国商品棉基地之一,其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是热量充足 ②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要数b 省区,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 ③图示区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草场和矿产资源 ④c 省有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桑蚕基地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 关于b 、d 两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由于晴天多,日照长,虽为高寒农业区,但农作物产量高 B. 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C. 河流e 地处亚欧板块的内部,下游流经东南亚注入太平洋
D. 平均海拔高,高寒缺氧、冻土、生态脆弱成为发展陆路交通的自然障碍 18、图5为某探险穿越地航拍图,该地分布着呈灰白色的长条状土丘群。土丘形如“白龙”,故曰白龙堆。《汉书·地理志》有“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载。据此完成9~10题。 19. 该探险穿越地位于我国( )
A .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20.图中长条状土丘沿主风向延伸,该地盛行(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西南风 D .西北风
17、2008年中国“十大新天府”评选中,“伊犁河谷”以独特的魅力名列第三。读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单位:mm) 及伊犁河谷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
(1)指出图6中甲所在地形区的名称,并分析其降水量稀少的原因。(5分)
(2)结合图6简要分析伊犁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 (4分) (3)简要说明地形对伊犁河谷地冬季气温的影响。(3分) (4)简述伊犁河谷地种植冬小麦的自然优势。(4分) `
18、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8分
资料1:我国甘肃省的降水分布及生态治理模式图。
资料2:兰州东南部定西人民总结形成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 (1)读上图判断甘肃省自然景观由东南向西北的变化是( )。1分 A .荒漠—--草原---森
林 B.草原----荒漠---森林
C .森林----草原—荒漠 D.森林----荒漠----草原 (2)分析A 地区的治理开发模式带来的生态效益。4分
(3)B 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为遏制荒漠化的趋势,结合图中所给信息,你认为当地应种草还是植树? 1分 并说明理由。 2分
19、阅读材料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描述甲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4分) 乙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黄河流过玛曲后平均年径流量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有专家指出:若这个“屏障”被破坏,刘家峡水库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
⑵简述玛曲湿地面积减少对黄河A 段产生的主要影响。(3分) ⑶说明甘肃省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3分) 20、读我国西北部分地区略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丁地区年日照时数为3 000~3 200小时,10℃以上活动积温3 000~ 3 280℃,无霜期130~150天,大部地区降水量150~400毫米,是西北重要的农业区,目前正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将逐步形成大棚蔬菜、食用菌、花卉和温室育苗等鲜活农产品大生产、大流通的格局。(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在人为可控环境下进行的现代农业生产,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 。
材料二 近40年来,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6.5米的速度升高。
材料三 宁东——山东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于2011年2月28日正式投运。该工程起自
宁夏银川东换流站,止于山东青岛换流站,直流线路全长1 333千米,宁东能源基地火电和黄河上游水电直达山东。
(1)试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要比较图中甲、乙两地地形成因的显著差异。
(2)分析丁地区发展农业
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与乙地相比,
丁地发展农业的明显优势条件是什么?
(3)该地区设施农业基地的建设主要得益于哪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4)试分析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对丙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5)简述该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21、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各题。
材料一 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时期,银川平原是一个由断陷盆地形成的浩瀚大湖,直到黄河形成,沧桑巨变,逐渐出现冲积湖积平原。平原顺黄河流向,自西南而东北倾斜,其中银川一带,是平原的沉降中心,地势低洼。银川湖泊湿地众多,一个众所周知的说法便是“七十二连湖”,而这些湖沼和引黄灌溉区的开发有很大关系。图1示意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2示意银川附近地区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银川湖泊湿地众多的原因。
(2)简要分析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
(3)银川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计划在市郊建立一个面积大约是西湖5倍的人工湖,试从地理学的角度评价这一举措是否合理?
22、读我国西北地区及周边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百分比分布图(图9,单位:%),完成下列问题。
(22分)
(1)图中B 地多年平均总云量百分比较大,原因是( ) (3分)
A .海拔高,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 B .位于山地迎风坡,水汽易被抬升,遇冷凝结
C .地表水丰富,蒸发的水汽较多 D .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
(2)说出图中A 、C 两地多年平均总云量百分比的差异,并分析原因。(9分)
(3)D地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使之成为了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生产区之一。请对丙地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进行分析。(10分)
23、玛纳斯河流域开发是我国军垦成功的典范。一代代转业军官、支边青年和各族人 民扎根边疆,使玛纳斯河流域成为了我国天然彩色棉花和优质瓜果生产基地。结合流域开发 示意图与石河子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描述玛纳斯河的特征。(6分)
(2)简述制约当地种植业发展的主要 自然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6分)
(3)分析过去玛纳斯河流域的渠灌可 能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
(4)依托准格尔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有人提议石河子市加快重化工业的发展。你赞 同吗?请说明理由(6分)
24、读某区域等干燥度(最大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简述40oN 沿线地区干燥度的分布特点。(4分) (2)说明甲处干燥度较大的原因。(8分)
(3)简要评价图中乙处发展灌溉农业的自然条件。(8分)
25、2012年8月,甘肃兰州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新区位于距兰州市区北部38.5千米的秦王川盆地,盆地内水资源比较充裕,有“引大入秦”工程提供的优质水。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兰州市位置及行政区划图(图5)。
材料二:兰州新区的产业规划示意图(图6)。
(1)比较图中①河段与②河段的河流特征差异,并说出①河段河流开发的重点。(8分) (2)指出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的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 (3)简析兰州新区选址秦王川盆地的区位优势,并指出产业引进应注意什么问题?(1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松。图5所示区域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季季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 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 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
观点A :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27、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甲地为宁夏中卫市系我国最大的硒砂瓜种植基地。该地区硒砂瓜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硒砂瓜个大、瓤红、汁甜, 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 级绿色食品, 当地农民创造出了压砂种瓜这一节水保墒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 即在土地上压上一层砂砾, 铺上一层薄膜, 瓜苗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 有效地提高了瓜的质量和产量。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1)甲地种植硒砂瓜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2)甲地地表砂砾对当地西瓜生长的有利影响。(4分)
(3)分析甲地农民采用的薄膜覆盖技术对硒砂瓜生长过程的影响。(4分) (4)分析乙地区种植西瓜的劣势气候条件。(4分)
(5)借鉴甲地的发展经验, 简述乙地区改
造西瓜种植气候条件应采取的措施。(8分) 28、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2011年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宁夏银川承接产业转移(生态纺织)示范区实施方案,这将极大地促进示范区的开发建设。2012年4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举行轻纺工业承接产业转移推介会。
材料二 宁夏平原利用黄河水灌溉,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下图为宁夏农业灌溉区域图
(1)比较A 河段和B 河段流量和流速的差异。(4分)
(2)描述灌溉农业区城市特点。(6分) (3)说明灌溉农业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述形成过程。(8分)
(4)分析宁夏承接杭州轻纺工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我国西北局部地区区域图
材料二 2011年12月17日黄河乌海河段堤防决口,造成当时的2个乡镇5个村900余户4000多村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材料三 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大米是农产品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由于黄河来水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已经由原来的150万亩压减到90万亩,不足灌溉面积的十分之一,大部分都种植在沿黄河两岸的堤防周边,成为宁夏沿黄河经济带的特色景观。 (1)甲河属于 (内流或外流)河,该河流出源地后,径流量沿程逐渐 (增多、减少),形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因素除降水外还有 和 。(4
分)
(2)简要说明图中水电站兴建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3)根据材料二,此次黄河乌海河段的洪水灾害类型属于 洪水,并简述其成因。 (4)有人认为宁夏平原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说明理由。(2分)
30、看图,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区域积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2分) 材料二 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2)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3分)
材料三 西宁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
(3)简要分析西宁的城市区位因素及其近年来的发展变化。(5分)
1、CDA
2、 B D B C 3、B B D
4、B B D
5、4.C 5.D 解析:第4题, 水车的输水道将水输往西南面的农田, 说明该图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水车是由流水带动的, 故此河段的水流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第5题, “一年中, 当河水位低于水车轮时, 水车不能够发挥提水作用”说明河流进入了枯水期, 应是冬季, 故选D 项。 6、CC 7、CA
二、综合题
17【答案】(1)准噶尔盆地。(2分) 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1分) 加之地形闭塞,(1分) 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1分) 因而降水稀少。
(2)伊犁河谷虽然远离海洋,但其向西(呈喇叭口形) 敞开的地形,(2分) 有利于接纳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形成山地降水,(2分) 从而成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湿岛”。
(3)因地处谷地,(1分) 冬季天山阻挡和削弱了南下的北方冷空气,(1分) 使得气温较周边地区高。(1分)
(4)冬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1分) ,较丰富的降水(1分) 和地表水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水源,(1分) 谷地(盆地) 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1
` 18、(1)C 1分(2)保持水土 2分;涵养水源 2分 (3)种草1分。该地气候干旱1分,水源匮乏1分,种草成活率高。
19、⑴由海洋向陆地减少。(1分)原因:江苏省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经济(工业) 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3分 据答案酌情给分)
⑵径流量减小(河流补给量减小) ;含沙量增加;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3分 据答案酌情给分)
⑶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 水能、石油等能源丰富;土地、劳动力价格低;政策支持等。(3分 据答案酌情给分)
20答案:(1)甲地受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作用形成峡谷;乙地地壳下陷,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冲积平原。
(2)优势自然条件: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明显的优势条件:与乙地相比,丁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可以实现自流灌溉。
(3)市场需求的扩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
(4)使河西走廊的水资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5)将宁夏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山东能源紧张状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山东的大气环境质量。
212、(1)地貌沉降,地势低洼,有利于贺兰山山洪汇集,形成湖泊;黄河自然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宁夏平原灌溉面积大,大水漫灌、只灌不排,造成大量的渠间洼地,积水成湖。
(2)60年代围湖造田发展农业,农业发展快,灌溉用水增加。90年代城市建设加快,围湖造陆。
(3)合理。有河流流经,可以保证湖水的补给与更新;当地气候干旱,可以调节小气候。
不合理。会占用大量耕地;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短缺;该地蒸发旺盛,人工湖会使水资源因蒸发加强而浪费;该地气候干旱,修建人工湖会导致地下水位的升高,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22、(2)差异:C 地比A 地多年平均总云量百分比高(或A 地云量较少,C 地云量较多)。(3分) 原因:A 处为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3分);C 处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为印度洋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云层厚(3分)。
(3)自然方面:气温的日较差大;气候干燥,光照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祁连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社会经济方面:劳动力廉价;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等。(从气候、地形、水源、劳动力、技术五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
24、1)东部的干燥度自东向西越来越大,西部的干燥度自西向东增大(自东向西先递增后递减或西部大,东部小)(4分)(2)地处塔里木盆地,地形封闭,远离海洋,全年降水量少(4分)夏季气温高,日照强,蒸发量大(4分)(3)有利:地形平坦;光照充足;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充足;冲积土(绿洲) 土壤肥沃(任答三点,6分) 不利:水资源不足(2分)
23、(1)内流河,上游多支流(2分),冬季有结冰期,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出现在夏季(2分);河流上游段流量大,下游段流量小(2分)。
(2)降水总量少,尤其是生长季节降水量少(2分)。措施:兴修水利工程,增加灌溉水源(2分),发展耐旱性作物,发展节水型农业(2分)(其它言之有理给分,总分不超过4分)。
(3)浪费水资源,使本来紧缺的水资源更加紧张(2分);河流流量小,渠灌使流入中下游流量减少,下游沙漠化扩大(2分);河流中下游自然湿地、草地、水域和野生动物减少(2分);渠灌在干旱地区极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2分)。
(4)赞同。新疆(准格尔盆地内)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2分),依托丰富油气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将资源进行深加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2分),且可以平衡工业地域分布,加快西部开发(2分)。(其它言之有理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不赞同。油气重化工业产品属于市场导向型产业,其消费市场主要在东部和中部地区(2分),东部地区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可通过西气东输管道输往消费市场(2分);发展重化工,可能使当地本身紧张的水资源更加紧张,农业与工业“争水”矛盾更加突出(2分)。重化工对当地生态破坏很大(2分)。(其它言之有理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25、(1)差异:①河段流量较大,②河段流量小;①河段流速较快,②河段流速慢;①河段支流多,②河段支流少;①河段自西向东流,②河段自西南流向东北流。(任三点,6分)
重点:开发水能(水能梯级开发)(2分)
(2)分布:甲:河谷地区(2分);乙:山前冲积扇(山麓地带)(2分)
原因:甲地形区使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1分),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相对较好(1分);乙地形区是河西走廊,深居内陆,气候干燥(1分),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前冲积扇灌溉水源充足(1分)。
(3)优势:盆地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有引水工程,新区用水充足;与兰州城区有高速相连,交通方便;未利用土地资源充足,发展空间大;远离兰州城区,地价比较便宜。(任三点,6分)
问题:引进关联产业,形成集聚效应(产业链);严把准入关,防止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注重人才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任二点点,4分,合理酌情给分)
26、(1)(M处附近的) 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风沙在此沉积。(1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
(3)观点A :(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 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
观点B :(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分) (每名考生选择一种观点做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若两种观点都提供了论据,以所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
27、参考答案:(1)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 昼夜温差大, 光照强;靠近河流, 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地处河谷地带, 地势平坦等(8分,每点2分)
(2)砂砾能增加昼夜温差, 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砂砾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增加水分下渗, 保持土壤水分(4分,每点2分)
(3)覆盖薄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长期保持土壤湿润, 有利于克服当地干旱气候条件对硒砂瓜生长的不利影响;覆盖薄膜也可以减少土壤热量损失, 提高地温, 有利于硒砂瓜快速生长。(4分,每点2分)
(4)乙地春季时降水少, 风沙灾害多, 昼夜温差较甲地区小等。(4分,每点2分)
(5)针对风沙灾害多, 可以建设平原农田防护林,针对春季降水少, 可以提高抗旱节水农业技术, 如薄膜覆盖、耐旱品种培育、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8分,每点2分)
第36题考查考点: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等。
解析:第(1)题, 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土壤和地形等方面。第(2)题, 砂砾具有增温降温快、透水性好、减少水分蒸发等物理特性。第(3)题, 从水分、热量等方面分析。第(4)题, 乙地区为我国华北平原一部分, 春季时, 华北平原降水少, 风沙灾害多;同时, 乙地区昼夜温差较甲地区小, 这些都影响了西瓜的生长。第(5)题, 根据具体问题, 提出相应的措施。
28、(1)A 河段流量大,流速快;B 河段流量小。流速慢
(2)城市数量多;有3个城市等级;级别越高,城市数量越少,距离远反之级别越低,城市数量越多,距离近;沿河分布。
(3)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下降,盐留在土壤表层。(4)国家政策支持;原料丰富;劳动力廉价;基础设施完善。
20
、
21、(1)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原因是地势自东向西逐渐抬升(2分)
(2)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天气多变),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3分)
(3)区位因素:位于河谷、地形平坦、河流供水;政治中心;历史悠久;交通要道;军事重镇(4分) 发展变化: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周边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等。(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