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12~1949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在这个时段,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发展显著;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民国末年日益萎缩。
1、民国初年出现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然而,近代中国的历史却没有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发展,民族工业的繁荣景象转瞬即逝,成为“短暂的春天”。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背景: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革和国际形势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更激发了实业家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于是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拓植协会等。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由知名华侨人士创办的同仁民生实业会得到华侨的热烈响应,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这都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b、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面对外国资本的加紧渗入,洋货越来越多地充斥中国市场,国内第一次出现了抵制洋货的运动,这次运动于1904年首先由商务界发起,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再度兴起,1919年达到高潮。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同时也使国货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c、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继续发展。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北洋军阀政府较之晚清政府,明显地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色彩。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一些资阶级代表人物参与北京政府内阁和地方的活动,他们利用掌握的部分权力,制定颁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继续发展。
d、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同时因为出于战争的需求,它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国内市场,进而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这些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国初年和“一战”期间有利的内外条件,使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机遇,但“春天”短暂,好景不长,并且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 a、发展概况:开办工厂和投资数额增长迅速;投资地区由东南沿海向内地拓展;轻工业发展显著,一些商品打入国际市场;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b、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社会环境,使其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向,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表现出工业结构的不平衡,同时,新
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表现出地区分布的不平衡,因此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其次,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第三,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就使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极大的束缚。
c、“短暂”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进入20年代,大批民族工业或被外资控制兼并,或因产品竞争力弱而亏蚀闭歇,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d、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实业救国”虽成难圆之梦,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急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发展显著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如: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额扩大;兴办近代企业的地区增多;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但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
具体概况, 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历尽艰险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本灭毁,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实施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的全面统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到1941年,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
造成抗战时期民族工业萎缩的因素:一是由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二是由于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三是由于官僚资本的压榨。
4、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凋谢萎缩。这是由于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官
僚资本的挤压,加之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不断通货膨胀,使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1)、民族工业的萎缩原因
美国的经济掠夺。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之后,美国大量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排挤了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为“新二十一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2)民族工业的萎缩状况: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范文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学案
《历史》第二轮复习学案 高三 班 姓名 学号
专题九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
(一)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胜利)
一、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1、武装起义
?背景:南京国民政府代表 利益,是 政权,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
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 的重要性。
?南昌起义
a.时间: 年 月 日
b.领导者: 、
c.意义:打响了 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 和 的开始 ?秋收起义:
a.时间: 年 月
b.领导者:
c.意义: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土地革命
?背景: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主要内容:
a.**“ ”思想(包括: 、 和 )
b.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反“围剿”斗争
c.1931年冬, 成立, 当选
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定都
3、红军的长征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背景:
?起止时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遵义会议:
a.主要内容:军事上全力纠正 等人的 错误;
政治上确立以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影响:1935年1月,党的历史上
?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
成为激励当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红军主力到达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
1
二、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日本侵华
?日本侵华的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要迫切摆脱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a. (1931年9月18日):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民族危机加重
b. (1935年): 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 :(1937年7月7日)是日本 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
的开始
?日军的滔天罪行
a. (1937.12)
b.
c. 的暴行
2、中国人民的抗战
防御阶段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
四大会战( 、 、 、 )
结果:虽然取得了 、 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敌人进攻,失去
大片领土
?共产党敌后战场
a.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是建立
b.制定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 ,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与国民党单纯依靠
和 抗战的 形成鲜明对比
c.开辟抗日根据地: (中共中央所在地)、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等
d.**《 》发表:指明了抗战方向
相持阶段
?国民政府开辟国外战场,1942年,中国派遣 到缅甸
?共产党敌后战场
a. :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
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b.抗日根据地建设:政治上 ;经济上 、 ;
思想上 ,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c.评价: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
反攻阶段
共产党敌后战场: 年,中国 在延安召开,确立了 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抗战的胜利
?标志: 年 月 日
?意义:
2
a.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 ,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
b.为 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中国抗战是正义的战争,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建立 基础上的
全民族的抗战,这是胜利的重要保证。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是日本失败、中国胜利的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能在抗日烽火中发展壮大的原因
始终高举 的大旗,坚持 ,赢得了 ,发展壮大了力量
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5年,为揭穿美蒋“ , ”的策略,**等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双方
签署了《 》
?1946年, 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战略防御:
?背景: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1946年夏,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经过:人民解放军相继粉碎国民党的 和
3、战略反攻:
?1947年,制定《 》进行
? 挺进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4、战略决战
? 、 、 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中共 全会:1949年河北西柏坡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由
?国共和谈: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 :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来 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 、
即将诞生
?国际:改变了世界 ,壮大了 、 和 力量,
鼓舞了世界人民 的士气
?思想:是 和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的胜利
3
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注:有时间可以简单说明)
?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 (理论指导)
?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路线(道路的方向)
?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中坚力量)
?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基础)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保障)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一、国共对峙十年
?发展原因:
a.国民政府成立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较大的
b.为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
?结果: 得到较快的发展
二、抗战时期
?影响因素:
a.沦陷区: 野蛮的经济掠夺
b.国统区: , 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结果:民族工业遭受
三、抗战胜利后
?萎缩原因:
a.国民政府与 签订新不平等条约,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排挤了国货
b. 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
c.国民政府 不断增加, 不断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结果: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三)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发展成熟)
**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民革命时期与十年对峙时期: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独创革命理论
1、国民革命时期,**撰写《 》、《 》等。
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 和依靠 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2、土地革命斗争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 “ , ”、
“ , ”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抗战时期: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1、抗日战争时期,**集中全党智慧,
发表《 》、《 》、《 》等文章,指出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 革命,第二步是
2、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
范文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 教学设计示例(一)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 教学设计示例(一)”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 教学设计示例(一)
重点: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难点:币制改革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忆上节课内容,然后教师指出:南京政府的统一仅仅是形式上,因为国民党各派新军阀依据自己的实力称霸一方,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蓬勃发展,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怎样来加强、巩固其统治呢?
二、讲授新课
1
1、加强对财政金融的控制
国民政府为什么要采取措施稳定财政呢?
请看下面材料
财政总收入
总支出
军费开支
赤字
1928年
21,000万元
1929年
33,400万元
43,400万元
24,500万元
10,100万元
1930年
48,400万元
58,500万元
2
21,200万元
10,100万元
1931年
55,800万元
77,500万元
(缺)
21,700万元
思考:从上段材料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正是因为政府财政严重困难,所以,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巩固统治,国民政府采取措施稳
定财政。)
2(稳定财政的措施和作用
1)措施
让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国民政府稳定财政的具体措施,划出来。
(学生答:具体措施有: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学生答后,教师板书) 整顿税务:这是整理财政的主要措施。
控制金融:受南京政府控制的四大银行: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是国民政府的金融中心,各地
3
还有许多分支机构,在全国形成一个金融垄断网,控制了货币、公债的发行,存、贷款等金融事业。
币制改革:这是完成对全国金融垄断的一个决定性步骤。引导学生在看完教材后,思考:什么叫“法币”?什么叫“币制改革”?以及“币制改革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出示银元和“法币”图)请同学们从图中认出哪种是币制改革前使用的银元?哪种是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币制改革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答后。教师小结)作用:
币制改革后,法币成为当时国家法定的唯一流通货币;货币统一,促进商品交流和经济发展; 强迫白银拥有者向银行兑换法币,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白银,而限制白银从民间外流(也有利于经济发展。
整顿税务、控制金融、币制改革这一系列稳定财政的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作用
这些措施使中央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
3、四大家族的形成
在国民党加强统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四大家族和垄断全国经济命脉的四大家族官僚资本。
1)四大家族:**、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和陈立夫
4
教师展示四大家族代表人物图片,让同学们识别。
**: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逐渐独揽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他身兼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总裁、军容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院长等耍职,成为中国独裁者。
宋子文:金融界的头目。他利用自己在金融界的影响支持**反动统治;同时,也利用**政权力量扩充宋氏家族在财政金融界的实力,发展成为中国的四大家族之一。宋子文还担任过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
孔祥熙:既是大官僚又是金融巨头,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孔祥熙也曾出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部长和中国银行总裁。
陈果夫:陈果夫是国民党历史上主持组织与人事管理工作时间最长的人。在国民党党务和用人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是**的重要亲信。
由此可见,四大家族操纵国民党和政府的党、政、军和人事、财政大权。所以,国民党的统治,实际就是四大家族的统治。
四大家族利用国家政权,巧取豪夺,积聚起巨额财富,又依附英美帝国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最有权势的官僚资产阶级。
2)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四大家族利用手中大权操纵金融,通过发行公债、改革币
5
制等手段攫取暴利,聚敛财富。 四大家族对金融的控制,标志着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四大家族完成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和垄断以后,便进一步袭断全国工商业及国民经济其他部门。
正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及对国民经济的垄断,严重影响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4、国民经济的缓慢发展
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义制订了工业展计划,开展经济建设,所以到
1936年,十中间国民经济有所发展。
1) 发展情况
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经济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那么,造成国民经济缓慢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内受封建势力阻挠和官僚资本控制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利用种种手段吞并民族工业。
?外受帝国主义侵略
教师向学生展示工业示意图,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我国国民经济在当时不可能独立地、正常地发展,是畸形的。因此,在国民政府时期,我国几乎没有建立自己的重工业,主要是轻工业。能源工业被帝国主义资本控制。有些爱国的民族资本家抱着“实业救国”的理
6
想,以发展经济,振兴中国。但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打击排挤下。民族工业日趋委缩,几乎是奄奄一息了。实业救国的理想也被残酷的现实击的粉碎。 巩固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国民政府是怎样加强统治的?(教师设计一个表格,同学们逐一口述填充)为加强统治,国民政府在经济上采取措施:整顿财政,控制金融,改革币制使中央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四大家族趁机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垄断国民经济。在政治上,建立特务组织,实行保甲制度,镇压革命,控制人民。(教师小结后,启发学生思考)
那么这些政治经济措施说明了什么?(学生可课后思考回答,下节课教师提问)
提示:**一贯标榜自己是“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但事实上他所推行的政策、措施已完全违背了“民生主义”、“民权主义”,也充分说明了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在资产阶级利益的,与人民为敌的反动政府。尤其是特务组织和保甲制度的建立,表明国民党统治进一步法西斯化。正因为如此,国民党统治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7
8
范文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12,1949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在这个时段,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发展显著;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民国末年日益萎缩。
1、民国初年出现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然而,近代中国的历史却没有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发展,民族工业的繁荣景象转瞬即逝,成为“短暂的春天”。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背景: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革和国际形势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
1
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更激发了实业家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于是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拓植协会等。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由知名华侨人士创办的同仁民生实业会得到华侨的热烈响应,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这都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b、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面对外国资本的加紧渗入,洋货越来越多地充斥中国市场,国内第一次出现了抵制洋货的运动,这次运动于1904年首先由商务界发起,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再度兴起,1919年达到高潮。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同时也使国货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c、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继续发展。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北洋军阀政府较之晚清政府,明显地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色彩。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一些资阶级代表人物参与北京政府内阁和地方的活动,
2
他们利用掌握的部分权力,制定颁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继续发展。
d、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同时因为出于战争的需求,它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国内市场,进而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这些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国初年和“一战”期间有利的内外条件,使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机遇,但“春天”短暂,好景不长,并且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 a、发展概况:开办工厂和投资数额增长迅速;投资地区由东南沿海向内地拓展;轻工业发展显著,一些商品打入国际市场;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b、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社会环境,使其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向,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表现出工业结构的不平衡,同时,新
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表现出地区分布的不平衡,因此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其次,
3
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第三,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就使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极大的束缚。
c、“短暂”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进入20年代,大批民族工业或被外资控制兼并,或因产品竞争力弱而亏蚀闭歇,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d、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实业救国”虽成难圆之梦,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急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发展显著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如: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额扩大;兴办近代企业的地区增多;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但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
具体概况, 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在
4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历尽艰险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本灭毁,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实施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的全面统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到1941年,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
造成抗战时期民族工业萎缩的因素:一是由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二是由于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三是由于官僚资本的压榨。
4、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凋谢萎缩。这是由于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官
僚资本的挤压,加之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不断通货膨胀,使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1)、民族工业的萎缩原因
5
美国的经济掠夺。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之后,美国大量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排挤了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为“新二十一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2)民族工业的萎缩状况: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6
范文五: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新闻管制与民众的反抗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新闻管制与民众的反抗
1949年之前国民党实行的新闻管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抗战之前为管制建立期,抗战时期为管制加压期,解放战争时期为管制严酷期。本文拟就各个时期国民党对新闻出版管制的情形以及广大民众的反抗斗争作一简要论述,以求教于学界同行。
一、抗战之前国民党的新闻管制
控制言论自由,寻求言论一律,是一切专制政治的必然取向。国民党在抗战之前,通过钳制思想、架构制度、设立机构、严格检查等方式,逐步完成了对新闻的管制。
1.国民党把三民主义作为衡量一切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将一党专政作为思想钳制的基本方略,通过鼓吹并推行“党化新闻界”、“民族主义的新闻建设”、“科学的新闻统制”、“新闻一元主义”等反动谬论和政策,在思想上对新闻界进行统制。
2.依靠庞大的新闻网络,垄断新闻的发布权和评论权,控制全国舆论,旨在将新闻舆论演变为千刊一面、万报一音的“传声筒”、“留声机”,维护其反动统治。
3.制定《指导党报条例》、《指导普通刊物条例》、《审查刊物条例》、《出版法》、《新闻检查标准》、《图书杂志审查办法》、《指导全国广播电台播送节目办法》等大批新闻出版法令、法规,钳制民众言论出版自由,建立起一个以统制为核心的新闻法律制度体系。
4.利用对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的控制权,把进步人士排除在新闻出版从业者之外。
5.建立报刊登记制,实行严厉的书报检查制度和禁载制度①,任意删削检扣进步书刊。
6.笼络收买新闻界,或打入内部分化瓦解进步报刊,对中国共产党及进步报刊进行造谣中伤。同时采取特务手段,恐吓、捣毁有进步倾向的报馆、书店、出版社。
二、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新闻管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