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怎样阅读高考作文给材料及立意?
给材料作文是当前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怎样阅读懂作文材料是立意的关键。一、几个概念。微观---宏观;个体---群体;局部---全局;点---面;表面现象---事物本质、责任、道德、道理、心灵、哲理、和谐、共赢、文化传承、规则、自然规律、感悟、环境等等
1、低端层面:微观、个体、局部、点、表面现象。
2、高端层面:宏观、群体、全局、面、事物本质、责任、道德、道理、心灵、哲理、和谐、共赢、文化传承、规则、自然规律、感悟、观念、见解等等
3、低端层面的发展趋势是高端层面。
二、材料阅读。
1、任何文章基本是从两个角度阐述的,要么是作者的观点;要么是作者想说明一个道理。而观点和道理都必须能让读者读懂并产生正能量。
2、从低端层面阅读材料。读懂材料的关键词、观点指向。给材料中有的给出了关键词,有的还不止一个关键词,期中分主旨关键词,次主旨关键词。有的材料本身有明确的观点指向。但是也有材料既没有关键词,也没有观点指向,需要考生从材料中感悟关键词或观点指向。
3、材料的主旨。从高端层面阅读材料。站在高端层面俯瞰低端层面材料中的故事,当材料中讲述的故事提升到高端层面是否都产生正能量?是否在心灵、哲理等方面能让群体产生共鸣?是否符合文化传承、自然规律?等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拔高”。材料的主旨是指从低端材料的内容和行为,运用于高端时均能产生良好的结果的主要意思,也就是中心思想。
4、选准角度,感悟高端关键词。低端材料作用于高端,可能会产生不止一个方面的正能量,比如可能同时在道德、哲理、责任等方面都会运气共鸣或深思。但是高考生只能选准一个角度进行作文,也就是选准角度。并感悟这个角度的关键词。有时,低端层面和高端层面的关键词是相同的。
三、主旨和次主旨。一般多数情况材料主旨货关键词作用于高端层面全部产生正能量,这是材料的主旨。有的看似主旨或关键词在低端层面貌似都对,但是作用于高端时却不能全部产生正能量,这就是材料的次主旨。
四、确定立意。立意是指低端材料活动作用于高端层面时所产生的正能量。这个立意可以是多个角度。而考生只能选取一个。
五、举例说明:
1、2012新课标全国卷给材料:船主和油漆工,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解析:
①本材料没有关键词,但是有明确的观点指向“那是顺便补的。”你可以感悟到关键词可能是“与人为善”和“助人为乐”。也可以感悟到关键词“拯救生命”。
②将低端的材料内容和行为一项高端的全局、群体,你可以认为是善良,你也可以认为是责任或者道德。
③一般中学生多数会将立意确定为“助人为乐”。
④有名师将立意确定为“勿以小善而不为”
⑤我想问,当一个油漆匠面对船的几个漏洞,会想到什么?沉船,打渔者会葬身大海。这里面就有了“拯救生命”这个遗憾的关键词。我们把这个该材料行为引向群体层面,每个人面对生命之重,难道仅仅是助人为乐吗?难道仅仅是勿以小善而不为吗?我认为,一定是沉重的责任和道德!所以”小善“只能是次主旨。责任和道德是主旨。
⑥看看三个层面的立意比较:助人为乐;勿以小善而不为,托起生命的责任。大家觉得哪个立意更符合材料主旨呢?如果我们把责任扩大到每个公民身上,我们的社会该是什么样的?你可以多个角度去联想。但是只能选择一个角度去议论。
2、2014新课标全国卷给材料:山羊过独木桥材料。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
解析:
①本材料关键词字面上的“规则”
②本材料含义中的关键词“合作双赢”
③把本材料的“规则:引向高端层面,对于社会、对于群体、对于国家之间,显然这个”规则“是有明显的瑕疵的。应为次主旨。
④把本材料的含义”合作双赢“主旨引向高端层面,应该是”合作共赢“。共赢含有双赢,也含有合作。故”共赢“是高端层面的主旨。
⑤本材料立意应为:规则,为共赢护航。
3、给材料作文:在一次对中小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当你讨厌的人向你求助,而且你能帮助他时,你会帮他吗?”持肯定回答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是59.8%,41.7%和37.%。为什么将肯定回答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少?搜集相关资料,试写一篇议论文。
解析:
①本材料没有关键词。但是有明确的观点指向“为什么将肯定回答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少?”
②本材料一般这种学生首先会考虑到关键词“善良”。
③把低端的材料引向高端层面,我认为本材料的含义为“宽容”。而高端层面关键词仍然是“宽容”。
④本材料暗含“教育问题”。而材料背后隐藏了从小学到高中不懂得宽容的人群比例惊人,在高中阶段达到了63%!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教育问题。
⑤一般中学生会立意为“莫让欲望挤走善良”。
⑥我认为本材料的立意为“让宽容充满人间”。
希望以上分析对你的孩子有点用处。各位老师专家如有不同意见和建议,敬请在本文下面留言,请不吝指教!
范文二:怎样阅读高考作文给材料及立意?
怎样阅读高考作文给材料及立意,
话题:材料 层面 教育学习
给材料作文是当前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怎样阅读懂作文材料是立意的关键。一、几个概念。微观---宏观;个体---群体;局部---全局;点---面;表面现象---事物本质、责任、道德、道理、心灵、哲理、和谐、共赢、文化传承、规则、自然规律、感悟、环境等等1、低端层面:微观、个体、局部、点、表面现象。2、高端层面:宏观、群体、全局、面、事物本质、责任、道德、道理、心灵、哲理、和谐、共赢、文化传承、规则、自然规律、感悟、观念、见解等等3、低端层面的发展趋势是高端层面。二、材料阅读。1、任何文章基本是从两个角度阐述的,要么是作者的观点;要么是作者想说明一个道理。而观点和道理都必须能让读者读懂并产生正能量。2、从低端层面阅读材料。读懂材料的关键词、观点指向。给材料中有的给出了关键词,有的还不止一个关键词,期中分主旨关键词,次主旨关键词。有的材料本身有明确的观点指向。但是也有材料既没有关键词,也没有观点指向,需要考生从材料中感悟关键词或观点指向。3、材料
的主旨。从高端层面阅读材料。站在高端层面俯瞰低端层面材料中的故事,当材料中讲述的故事提升到高端层面是否都产生正能量,是否在心灵、哲理等方面能让群体产生共鸣,是否符合文化传承、自然规律,等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拔高”。材料的主旨是指从低端材料的内容和行为,运用于高端时均能产生良好的结果的主要意思,也就是中心思想。4、选准角度,感悟高端关键词。低端材料作用于高端,可能会产生不止一个方面的正能量,比如可能同时在道德、哲理、责任等方面都会运气共鸣或深思。但是高考生只能选准一个角度进行作文,也就是选准角度。并感悟这个角度的关键词。有时,低端层面和高端层面的关键词是相同的。三、主旨和次主旨。一般多数情况材料主旨货关键词作用于高端层面全部产生正能量,这是材料的主旨。有的看似主旨或关键词在低端层面貌似都对,但是作用于高端时却不能全部产生正能量,这就是材料的次主旨。四、确定立意。立意是指低端材料活动作用于高端层面时所产生的正能量。这个立意可以是多个角度。而考生只能选取一个。五、举例说明:1、2012新课标全国卷给材料:船主和油漆工,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
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解析:?本材料没有关键词,但是有明确的观点指向“那是顺便补的。”你可以感悟到关键词可能是“与人为善”和“助人为乐”。也可以感悟到关键词“拯救生命”。?将低端的材料内容和行为一项高端的全局、群体,你可以认为是善良,你也可以认为是责任或者道德。?一般中学生多数会将立意确定为“助人为乐”。?有名师将立意确定为“勿以小善而不为”?我想问,当一个油漆匠面对船的几个漏洞,会想到什么,沉船,打渔者会葬身大海。这里面就有了“拯救生命”这个遗憾的关键词。我们把这个该材料行为引向群体层面,每个人面对生命之重,难道仅仅是助人为乐吗,难道仅仅是勿以小善而不为吗,我认为,一定是沉重的责任和道德~所以”小善“只能是次主旨。责任和道德是主旨。?看看三个层面的立意比较:助人为乐;勿以小善而不为,托起生命的责任。大家觉得哪个立意更符合材料主旨呢,如果我们把责任扩大到每个公民身上,我们的社会该是什么样的,你可以多个角度去联想。但是只能选择一个角度去议论。2、2014新课标全国卷给材料:山羊过独木桥材料。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解析:?本材料关键词字面上的“规则”
?本材料含义中的关键词“合作双赢”?把本材料的“规则:引向高端层面,对于社会、对于群体、对于国家之间,显然这个”规则“是有明显的瑕疵的。应为次主旨。?把本材料的含义”合作双赢“主旨引向高端层面,应该是”合作共赢“。共赢含有双赢,也含有合作。故”共赢“是高端层面的主旨。?本材料立意应为:规则,为共赢护航。3、给材料作文:在一次对中小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当你讨厌的人向你求助,而且你能帮助他时,你会帮他吗,”持肯定回答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是59.8%,41.7%和37.%。为什么将肯定回答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少,搜集相关资料,试写一篇议论文。解析:?本材料没有关键词。但是有明确的观点指向“为什么将肯定回答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少,”?本材料一般这种学生首先会考虑到关键词“善良”。?把低端的材料引向高端层面,我认为本材料的含义为“宽容”。而高端层面关键词仍然是“宽容”。?本材料暗含“教育问题”。而材料背后隐藏了从小学到高中不懂得宽容的人群比例惊人,在高中阶段达到了63%~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教育问题。?一般中学生会立意为“莫让欲望挤走善良”。?我认为本材料的立意为“让宽容充满人间”。希望以上分析对你的孩子有点用处。各位老师专家如有不同意见和建议,敬请在本文下面留言,请不吝指教~
范文三:高考作文及立意
高考作文及立意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材料作文最重要的是读懂材料,确定立意。题目给出的材料能解读出不同的含义,选取自己理解最深刻、最易发挥的含义来写即可。在一篇作文中,立意必须明确统一,不能模棱两可。另外,立意最好能够新颖独特,别出心裁。创新意识在写作中也很重要,但前提是要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
高考作文最常见的文体是议论文,议论文对文采的要求稍低,适合大多数学生,但同时议论文对论据要求很高,所以需要具备充足的素材才能写出优秀的议论文。
其次,作文要求自拟标题时,标题的地位就变得很重要。一个出彩的标题会为文章增添光彩,同时也可以体现考生的思想深度。
另外,文采是作文的重要得分点。优美的语句,生动的写法,独到的遣词会给作文加分不少。当然,应注意最基本的要求:语句通顺,符合逻辑,无错别字。 最后,一定要给作文留出充足的时间,写作文时要注意书写整齐,保证清晰易读。 具体来说,这道作文题给出的材料来自萧伯纳的名言,理解这份材料的关键之处
在于“有的人”和“我”的对比,对于“为什么”的思考,以及对“梦想”的看法。 下列立意可供参考:
1. 不要拘泥于眼前,应该放眼未知的未来,超越眼前的羁绊。
2. 有梦想,才能走得更远。
3. 思考的深度:同样是问“为什么”,有的只是钻牛角尖,有的却是深刻的思索。 写作素材:
①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
②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③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④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二)2014 全国卷1.
学校开运动会后,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本材料写两个学生违反了比赛规则,却依旧取得了成功,这是题目中的争议所在。通过对此“矛盾”的把握,可从以下三方面立意:
1、 从预赛中两个学生的做法切入,围绕“创新”、“变通”、“合作双赢”等立意。
2、 从裁判的角度切入,围绕“规则”、“循规蹈矩”等立意。
3、 把二者接合起来,辩证地论证”变通与规则”。
本文适宜采用议论文的文体,从“创新”、“规则”、“合作双赢”、“变通与规则”等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多角度论证;也可采用记叙文文体,结合自己的经历抒发感悟,突显主旨。
要注意大处着眼、小处立意,突显主题,力求深刻,切忌立意范围过宽而导致泛泛而论。
(三)2014全国卷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为材料作文,理解材料含义是立意的关键。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不要……喂食”“自己……寻觅”和“丧失觅食能力”,这三个行为来自于两个行为主体,一个是游客,一个是被喂食的动物。从游客的角度,喂食动物本是一种爱意的表现,没想到反而造成不好的影响。从游客可引申到现实中好意却办“坏”事的情况,从小动物的角度,接受了游客给予的食物,是一种与人类亲近的表现,但因为有人喂食,就不再自己去寻觅,最后导致丧失了觅食能力。从动物引申到沉溺于安逸生活最终丧失自我。
据此,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采取正确的方式关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关爱不意味就是直接给予。可联系到父母对子女,如果一味地溺爱,将会使孩子丧失独立性。
2.生于安乐,死于忧患,不在安逸中丧失自我,放弃奋斗。
3.整体思考。人类社会一旦进入自然,自然必然无法保持原态,如何用科学的方式不断认识自然,与自然相适应,使得人类社会与自然保持相对平衡状态。 考生可以任意选取一个角度或结合多个角度进行写作。写作时要尽量做到文体鲜明,主题突出,言辞优美,思想深刻。
范文四:高考作文训练材料立意
高 三 年级 语文 学科复习学案
邱宇强\整理
题目:作文复习之材料作文立意
【复习目标】
1、学会理解材料,准确把握材料内涵。
2、学会从材料中提炼、挖掘主题的几种方法。
I、知识网络图
作文命题包括的形式:
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
II、综合应用探
( 学习内容)
问题1:审题立意方法:抓材料主旨
问题2:审题立意方法:抓关键词句
【归纳总结】
审题立意方法:抓材料主旨
文章的观点从材料主旨而来,提炼观点离不开材料主旨,因此,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
审题立意方法:抓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有的本身就是材料的观点,有的隐含着作者的倾向。审读材料时,只要找准关键词句,再加以提炼,就能确定文章的立意。
【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材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其中牧羊人和孩子对乌鸦评说的两句话就是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考生只要紧紧抓住这两句话进行分析,就能把握材料的主旨,从而确定文章的立意。认真分析“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这句话,可以看出包含着对乌鸦模仿行为的批评和贬斥,从而思考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可以有多种立意,如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明确自己角色和能力,要处理好模仿与创新的关系,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仔细品味“它也很可爱啊”这句话,可以看出它包含着对乌鸦精神的赞赏,也可有多种立意,如挑战自我,重塑自我,要富有探索精神,敢想敢干,向乌鸦致敬等。
(学习内容)
问题1:审题立意方法:探发原因
问题2:审题立意方法:分析形象
【归纳总结】
审题立意方法:探发原因
审读材料不能仅仅停留在材料所述事情的现状上,而是要探求现状背后的原因,或根据材料所述之果,探发形成此果之因。
审题立意方法:分析形象
材料中常常给我们提供一个或几个形象,无论这个形象是以人或物的形式出现,它的言行总是会反映出一定的思想观点,分析挖掘出这些思想观点,就把握了材料主旨,从而提炼出文章的立意。
【拓展提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生命非常短暂,不仅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草丛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捡贝壳的孩子》:
在撒满彩色贝壳的海滩/一个孩子捡了一个/又将它丢弃——/他一心想找到心中最美丽的贝壳/夕阳西下/伙伴们早已捡满了满满一篮/而他/仍然在海滩上寻找,寻找……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1、蜗牛从开始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到最终死在草丛中,这只是材料的表明现象,只有发掘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才能把握这则材料的主旨。分析材料不难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不愿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材料的主旨,由此可以找出许多立意,如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等。
2. 这是一首小诗,诗中孩子的形象非常美,从他执着地寻找美丽贝壳的行为中,可以发掘出“追求完美”的立意。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高速公路往往会在一段笔直平坦的道路后有意设计一个起伏很大的限速弯道,其目的是使开车的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避免由于很长时间高速行驶所形成的方向上的惯性而造成视觉上的误差。
材料二: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绣花针穿线的时候,穿针者越是全神贯注的努力,他的手越会抖得厉害,线也越是不容易穿入。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意思是说,目的性越强越不易成功。
要求全面理解以上两则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分析:
材料一强调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材料二强调做事不能太有目的,不能太紧张,要适当地放松自己。两则材料从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但深入分析其内在联系,又存在着统一性。这统一性就是材料的主旨所在,由此可得出如下立意:张弛有度,乃成功之良策;既要紧张,也要适度轻松;既要集中注意力,又要分散注意力等。
【例文评析】
微不足道 却很重要
如果说破布与废纸不重要,那你将得不到完整的瓷器,因为是它们保全了瓷器的尊贵与完整。如果说细土与沙石不重要,那你将不能仰观泰山的巍峨,因为是它们铸就了泰山的雄伟与岿然。
滴水微不足道,但正是它们聚成了汪洋大海。叶子微不足道,但正是它们,衬出了花的美艳。
你说什么不重要?你说什么微不足道?
对于浩瀚的历史长河,对于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一介布衣、一个平头百姓就好比海中的一粒沙或者包裹精品陶瓷的破布废纸,真的微不足道。
可是正是普通的劳动大众创造了历史,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这些平民百姓,充当着弄潮儿的坚强后盾,衬托着他们,使他们的价值得以实现。
是啊,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东西,实际上却是不可缺少的;是啊,你会发现的,有些东西,微不足道,却很重要。
听说过“微尘”吗?这是一群做好事、献爱心、不留名的好人,青岛的“微尘”们向灾区、向希望工程、向孤寡老人捐款,向需要帮助的人捐款,不曾中断。钱数虽然不多,却是他们的心意。你能说他们的捐助不重要,他们的行为微不足道?不能,因为正是他们分担国家的忧愁,播撒如星辰般灿烂的温暖。 是谁在城市建起了一栋栋高楼?是谁将道路清扫得干干净净?是谁夜以继日地陪护在病人身旁?又是谁将城市的玻璃擦得瓦亮?
是我们的农民工,辛劳朴实的农民工,他们的劳动让城市更文明,更精彩;他们的存在使城市更繁荣,更舒适,他们真得很重要。
可是,当满身混凝土、满身污渍的农民工朋友走上公交车时,你为什么要对他嗤之以鼻,不让他坐在你旁边呢?
可是,当满脸疑惑的农民工朋友向你问路时,你为什么那么冷漠,甚至连句“不知道”也不肯给呢?
你知道他们很重要,可为什么却排斥他们,嘲讽他们呢?有些事情,有些东西,不要以为他们微不足道。因为正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东西,才显示出某些东西的重要,才使某些重要的东西把价值发挥到极致。所以,有些东西,不要以为它不重要,你就把它扔掉,有时候,微不足道的东西才重要。
[简评] 这篇文章偏于散文化,语言很有文采,且能直面现实,发人深思。娓娓道来,轻松自如。
【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水从高原流下,由西向东,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
它冲过浅滩,划过激流,越过了湖泊中层层的鱼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它逆行了那么长,那么久,它是一条勇敢的鱼。”一位年轻人说。
“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一位老者说。
冰川中有鱼,生活中有你,你是否也想成为冰川中的那条鱼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构思指津】
材料作文的立意必须来自材料。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就会得出不同的立意。
首先,要发散性思考材料。本则材料主要应从“小鱼”的角度立意:
1、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2、人不能极端逆向地追求;
3、正确的方向比伟大的精神更重要;
4、人要有挑战极限的精神。
其次,要确定最佳立意,即选择最切合材料且最容易行文的立意。
最后要确定文体。选自己最擅长的文体,一定要扬长避短。
范文五:高考作文的材料与立意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这篇文章立意很高”这一类话。那么什么是文章的立意呢?
立意也叫命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如果是社会生活中我们对某种现象有感而发,那么或要赞美,或要鞭挞,我们很容易立意。而在老师出题,学生作文的情况下,学生想自主立意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都可以听到有老师评价同学的作文“立意不高”,而且要求同学“提高立意”。很多同学都很困惑,怎么提高立意呢?
再看看历年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有意思的是竟然没有“立意高”这样的要求。基础等级中,一类作文的标准是“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符合文体要求”。发展等级的要求是:①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②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③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④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由此可以看出,在“切合题意”为第一要求的考试作文中,立意实在是一个抽象而又难以把握的概念,它已经融会在诸如“中心突出”“感情真挚”“深刻”“意境深远”“见解新颖”等要求之中了。我们完全可以面对一篇写好的考试作文评价立意,但是以此悬的,在动笔之前就要求作文“立意高”。那就有点像一个期盼儿子长高的父亲天天对着儿子喊“你要长到一米八”却不知自己该做什么一样了。
其实急切的父亲完全不必天天对着儿子喊,他可以领着儿子加强锻炼。督促儿子保证睡眠、保证营养。如果这样做了,儿子的个子自会长到他可以长到的最高程度。作文的立意也是如此,我们知道了该做些什么而且努力去做就可以了。
做命题作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化题为象”的过程。“题”就是作文题,“象”就是形象的材料,把抽象的作文题用形象的材料的表现出来或者阐述出来,这个演绎思维的过程就是作文的写作过程。
比如2005年全国卷III的作文题是“铭记与忘记”,一篇名为《永远的苏武》的满分作文在第一段写道:“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后面又有一段写道“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他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这篇作文用苏武这一千古不朽的伟大形象把抽象的作文题目演绎得让人过目不忘,出色地完成了“化题为象”的任务,而且符合发展等级中“丰富”“有文采”的要求,“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自然在众多空洞地说教式文章中脱颖而出。
同学们可以仔细想想,这篇作文的主题是什么?“忘却富贵”而“铭记祖国,精忠报国”这样的立意高不高?而众多的作文却不是这样的,八百字的篇幅里,昨天扶一位老人过了马路的事要忘记,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父母的恩情要铭记,老师对自己的一次误解不能铭记,杂七杂八堆垒在一起。这样的作文想以材料丰富取胜,结果面面俱到,大而无当,一盘散沙,除了符合“切合题意”再没有什么长处,更谈不上“中心突出”。拼凑之师如何能长驱直入所向披靡?这种作文决难得到50以上的分数。
难道只有《永远的苏武》这样只写一个人一件事的作文才是立意高吗?其实也不是这样的。
还有一篇写“铭记与忘记”的作文,题目是“记与忘之间”。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描写、记叙、议论结合的手法写勾践,最后一句话是:“铭记耻辱,铭记失败,让勾践重新站立起来,终于成就了一代伟业!”第二部分以同样的手法写刘禅,这部分的最后一句话是:“忘记使命,忘记责任,让刘禅落下不肖子孙这一千古骂名!”最后以一句话结束全文:“记与忘,或许只是一种态度,但记与忘之间,却决定着兴衰成败。”由于选材的关系,文章的立意异常明晰。“兴衰成败”这个立意难道不高吗?
设想一下,这篇文章在第一部分以勾践形象演绎了“铭记”这个抽象词汇后,不写刘禅,那么可以用什么来表现“忘记”?可以写自己离家日久,已经要忘记了远方的故乡?可以写自己已经忘记了上次考试失败的伤痛,重新振作了?可以写至圣孔子不忘理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可以写岳飞不忘精忠报国,发誓直捣黄龙?比较之后我们自然会叹服作者在选材上的精到之处,勾践与刘禅同为亡国之君,亡国后,一个卧薪尝胆,一个乐不思蜀,两人结果又截然不同,自然得出“记与忘之间,却决定着兴衰成败”这一主题。其他材料虽然都是切合题意的,但各自分属不同的领域,不会使文章内部有如此紧密的联系。这样零散的材料无法“齐心协力”使文章有突出的中心,也就自然难使文章具有“有启发作用”的观点和高远的立意了。
聊到这里,同学们明白了一点吧?就像是想要个子高就要努力锻炼一样,想要作文的立意高,一种实用的方法就是在选材上下功夫,让自己文章的材料尽量在一个恰当的范围之内,这样的文章不仅完成了“化题为象”的任务,而且中心突出,立意的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怎样阅读高考作文给材料及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