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论文----科技工作者的语言
论文 —— 科技工作者的语言
《船海工程》杂志社 库 耘
科技期刊的作用
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 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
科技期刊是连接过去创新与未来创新的桥梁 , 是科技创新传播与应用的中介和记载。
科技期刊的发展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 。
测绘学类专业期刊 41 种
测绘类核心期刊 8 种
中国科技期刊现状
n
数量已经达 4 926种,是世界期刊大国; n
相当的规模下,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质量; n
编辑出版规模小、经营差、 生存能力低 ; n 学术质量、学术 影响不尽如 人 意 , 重复 发 表 、 抄 袭 、 剽窃 、出 售 版 面等 学术 不端屡屡 发 生 ……
有序公平竞争
把握社会需求
中国科技期刊 面临 的发展 问题
期刊论文引用:时空扩散
n 1-2年:自我(本组)引 用
n 2-3年:熟 人 (邻组 , 本 国 )引 用 n 3-4年以后:
学术 水平低 , 销声匿迹
学术 水平高 ,传播 到原不 相识的 同行 学术 水平很高 , 留名 传世, 遍 播全球
中国科 研评价现状
文献类型
普通图书 报告 会议 论文 标准 报纸 文 章 专 利 期刊文 章 资料汇 编 学 位 论文 数 字化信 息
科技期刊分类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0
年发布)
四 大 检索 系统
v EI (工程索引 , Engineering Index)
v SCI (科学 引 文 索引 , Science Citation Index)
v ISTP (科技 会议录索引 , 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
v ISR (科技 评 论 索引 , Index to Scientific Reviews)
EI(电子 版 称为 Compedex) 是 美 国 工程信 息 公司 出版的 工程 技术类 综合性 检索工 具 。
其余 的 均 为 美 国的科学 情 报研 究所 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的 产品 。
v SCI 创 建于 1961年 ,创 始 人 为 美 国科学 情 报研 究所所长 Eugene 。是 自 然 科学 领域基础 理论学科 方 面 的 重 要 的期刊文 摘 索引 数 据库 。 利 用 它 , 可 以检索 数学、物理学、 化 学、天文 学、 生 物学、 医 学、 农 业科学 以 及计算机 科学、 材 料 科学 等 学 科 方 面自 1945年以 来 重 要 的学术 成果信 息; SCI 被 国 内外 学术 界当 做制定 学科发展规 划 和 进 行 学术 排 名 的 重 要依据 。
v ISTP 创刊 于 1978年 , 主要收 录 国 际上著 名 的科技 会议 文 献 。 所收 录 的数 据 包括 农 业、 环境 科学、 生 物 化 学、 分子 生 物 学、 生 物技术、 医 学、 工程 、 计算机 科学、 化 学、物理学 等 学 科。
v Ei 创刊 于 1884年 , 由 Elsevie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 编辑 出版。 主要收 录工程 技术 领域 的论文 (主要 为 科技期刊和 会议录 论文 ) ,数 据覆盖了 核技术、 生 物 工程 、交 通 运输 、 化 学和 工 艺 工程 、 照明 和 光 学技术、 农 业 工程 和 食品 技术、 计算机 和数 据 处 理、应用物理、 电子 和 通信 、 控制 工程 、 土木 工程 、 机械 工 程 、 材 料工程 、 石油 、 宇航 、 汽车 工程等 学科 领域 。
期刊人 对
科技期刊发展的 思考 n
科学 团 体与 其所主办 的科技期刊共 同 进步 ,共 同 发展。 n
优秀 论文与 优秀 期刊 互 成 正 相关。 n
科技期刊的 分 类 指导 和 分层次管 理。 n
搭 建 中国 自 己 的有世界 影响 的科技期刊发 布 和 利 用 平 台 。 n
改变 期刊编辑出版模 式 。 n 学术、技术期刊的 公 益 性及其 编辑、出版、经营的 管
理。
二 、科技论文的 基本特征
l 无 人 称 (impersonal)
l 语 气 正 式 (formal in mode of speech)
l 陈述客观 、 准 确 (objective and accurate in statement) l 语言 规 范 (standard in language)
l 文体质 朴 (undernated in stylistics)
l 逻 辑 性 强 (strict in logic)
l 专业术 语 性 强 (concentrated in technical terms (or:jargon))
1. 能 够 对 论文的 主要内 容负责答辩 2. 是论文 法 定 的 主 权 人 和 责任 人 3. 署 名 真实
标题 摘要
关 键词
正 文
参 考 文 献 中 图 分 类 号
文 献 标 志码
正 文
参 考 文 献 中 图 分 类 号
文 献 标 志码
王 术 新 ,余世林 ,陈 辉 112
标题
作者 姓 名 作者 单 位 摘要 正 文 参 考 文 献 文 献 标 志码 ★ 3~8个 ★ 首先选取列入《汉语主题 词》 、 《 MeSH 》等词 表 中的 规范 性 词 ★ 可以 用 非规范 的 自由词 ★ 计算机自动 检索的需 要
标题 作者 姓 名 参 考 文 献
标题 作者 姓 名 作者 单 位 摘要
文献 标志码
l A —— 基础性 理论与应用 研 究 ;
l B —— 应用 性 技术 成果报告(科技 ) 、理论学 习 与 社 会 实践札 记 (社 科 ) ;
l C —— 业 务 指导 与技术 管 理 性 文 章(领导 讲话 、 政策 性 评 论、 标准 技术规 范 等) ;
l D —— 一般 动 态 性 信 息 (通 讯 、 报 道 、 会议 活 动 、 专 访 等) ;
l E —— 文 件 、 资料(历史 资料 、统 计 资料 , 机 构 、
人物、 书 刊、知识介 绍 等 ) 。
引 言 (why )
介 绍 研 究 背景 、论文 主要 工 作、 工 作的 意 义 , 对 同行工 作 进 行 介 绍 。
论 证 (how )
给 出 研 究 过 程 的 重 要环 节 的 完整 信 息, 结 合 讨 论来 解释 所 得 到 的 结 果 。科学技术、理 工 农医 的论文的 重 要 一 环 是 解析 实 验 结 果 , 不能 用 结 论 代 替讨 论, 没 有 讨 论, 难 以 说 明 论文 有 什么 重 要性 和创新 性 。
。
结 论 (what )
强 调 原 创 性 , 给 出 第一 手 研 究 结 果 , (常 见 :自 己 研 究分 析 一 通 , 得 出的是 别 人的 结 果) ;
对 比 同 类 工 作 结 果 , 准 确 评 估 自 己 的 水平(不 提 人家 研 究 到 什么 程 度 , 只说 自 己 是世界 先 进 水平 , 违背 科学 道德 ) 。
标题
作者 姓 名 作者 单 位 摘要 关 键词 中 图 分 类 号 文 献 标 志码
“ 引 言 ” 的 要 素
“ 结 论 ” 的 要 素
v 研 究考 察 或实 验 结 果 所 揭示 的 原 理 或 普遍 性 v 例 外 现 象 和 不能 解决 、 解释 的 问题
v 同 类 工 作的 异 同
v 理论 或实 用 方 面 的作用、 意 义 、 价 值 v 后 续 研 究 工 作的 方 向 或 建 议
图的 规范使 用 —— 基本要 求
l 图 的 合 理 使 用
l 图名
l 图 中的文 字 和 符号
l 图 的 位 置 和 引 用 说 明
l 图 中 线条 的 明 确 标 注
l 坐 标图 的物理量 (符号 及 单 位)
表格 的 规范使 用
l 表 的 合 理 使 用
l 表名
l 表 栏设置 的 合 理 性 l 表 中的 项 目 、 符号 及 单 位 l 表 的 位 置 和 引 用 说 明 l 表 中数 字 的有 效 位
标题
作者 姓 名 作者 单 位 摘要 关 键词 正 文 参 考 文 献
中 图 分 类 号 文 献 标 志码
参考 文献 著 录 格 式示例 1—— 期刊
[1] 马兴磊,邹早建 .KCS 船型浅水操纵水动力计算 [J]. 船海工程 ,2008, 37(3):4-6.
参考 文献 著 录 格 式示例 2—— 图书
[2] 吴秀恒,刘祖源,施生达,等 . 船舶操纵性 [M].北京 :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参考 文献 著 录 格 式示例 3—— 标 准
[3] 中国船级社 . 海上固定平台入级与建造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2.
参考 文献 著 录 格 式示例 4—— 学 位 论文
[4] 巫 影 . 浮筏减振降噪理论及仿真 [D].武汉 : 武汉理工大学 ,2005.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5——会议论文
[5] 颜一书.客滚船车辆舱布置与总体设计:第三届全国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武汉,2005.10 [C]. 船 海工程,2005:19-24 .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6 ——网络信息
l
高校应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EB/OL].(201005-27)[2011-06-06].http://zhidao.baidu.com
参考文献类型标志
普通图书——M 会议论文——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汇编——G 参考工具——K
常见问题与现象
l
别人的东西多,自己的东西少; 过去的东西多,现在的东西少; 理论的东西多,实际的东西少。
l
l
写作的三重境界
有感而发
蓄势待发
厚积薄发
仅有知识是不够的, 我们必须要把它应用起来; 仅有愿望是不够的, 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 歌德
高效使用信息资源 及时发布研究成果
谢谢!
?
范文二:科技工作者的七种类型
Stephen Schwarz在其1976年发表的《论决策过程中的咨询与批评》(On advice and criticism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一书中说:
从科学心理学角度说,科学工作者可以分为7种类型:
1. 记录者(the chronicler):他们只收集与记载事实,不管对事实的综合整理。
2. 分类者(the classifier):他们寻找结构与规则性,以简化对数据的汇编与表现。
3. 实验者(the empiricist):他们通过开展实验来寻找规律。
4. 解决问题者(the problem-solver):他们在已被接受的范式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5. 辩证论者(dialectician):他们将不同意见、争论与辩论看作启发性的要素,认为必须具备这些要素才能促进和导致对于一个问题的足够深刻的认识。
6. 打破偶像者(iconoclast):他们向流行的理论或学说发起挑战。
7. 变革促进者(change agent): 他们想积极参加社会制度的改造与重建工作,从而给问题分析引入一个正面的、规范化的因素。
Stephen Schwatz认为,将这7条稍加改造后,就适用于需要将创造性思维与合理性论证结合起来开展决策的所有活动。
范文三: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1 什么是责任
责任,与和社会角色联系在一起的义务、职责、法律上的应负责任含义稍有不同。培根将责任理解为维护整体利益的善,因此提出“力守对公家的善,比维护生存和存在,要珍贵得多”的思想。柏格森说“职责,我们把它看作是人们之间的约束,首先是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约束”。而在中国,“责”的本意是“求也”,“任”的本意是“符也”,责任就是符合要求。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责任”的含义有: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份内所应做的事;做不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马克思曾经说过:“作为确定的人,应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一个有胜任能力的人,在社会中担负一定职务,就会有一定的使命和任务,如果有能力而不担负工作,那么就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惩罚。这是责任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逻辑。
那么什么是责任,责任是指由一个人的资格(包括作为人的资格和作为一种角色的资格)所赋予,并与此相适应的从事某些活动,完成某些任务以及承担相应的后果的法律和道德要求。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社会对个体的要求,这是个体的外在责任。其二是个体对自我的要求,即个体内在的责任。
2 什么是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即是对社会负责。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有:对自然界的责任;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对人的责任。
对自然界的责任。主体对自然界的责任之所以是社会责任的一个内容是因为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人类对自然界的前途命运的责任,也就是对自己前途命运的责任。
对社会发展的责任。主体之所以要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具体表现在:第一是对生产力发展的责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第二是对社会关系改善的责任。为了使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按照人所意愿的方向发展,每个主体都必须承担起改善社会关系的责任。第三是对人的责任。对人的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类的责任与贡献,二是对个人的责任。
3 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随着科学技术逐步向一体化的趋势发展着,科学家和工程师也逐步统一起来。科学家与工程师的统一是当代科技活动的内在要求。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复杂,科学家如果不能拥有尖端技术,在科学领域就不能有任何作为;相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再也不能仅凭经验和技能掌握复杂的当代技术,具备相当高的理论素养是对他们的基本要求。
3.1 科技工作者应该对自然界负责。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人类在开发和征服自然界实践中,一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胜利,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另一方面科技研究成果的不科学的应用使得自然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社会的物质基础是自然界,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自然界造成破坏的原因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作为科技活动的主体——科技工作者,在保护自然界的平衡与稳定,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应积极主动的负起责任来。
3.2 科技工作者应对社会的发展负责
如同其他的社会建制如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宗教等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一样,科技工作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处于何种社会建制中的人们,他们都毫不例外地承载着与他们的那种特定的社会建制相对应的社会责任。因此科技工作者首先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无不与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享受自己对社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承担起自己相应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为推动社会发展作贡献。那么科技工作者对社会发展的责任主要表现在:
其一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生产力是一种整体力量,是一个综合指标。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提高生产力的最好办法就是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其二纠正错误认识,抵制伪科学侵蚀:精神文明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尺,而且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因素。对精神文明进步的责任,就在于不断拓宽新的知识领域,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同时又使人们的思想道德适应客观需要,抵制、消除那些消极、腐朽观念的影响。
宣传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决有效地戳穿、抵制伪科学的东西,是摆在现代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责任。
3.3 科技工作者应该对人的负责
科技工作者对人的责任要包括对人类的责任以及对个人的责任两个方面。
科技工作者对人类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科技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类,促进社会的进步。因此科技工作者所从事的科技活动一定要建立在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的基础之上,这是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其二防止科研及应用的消极后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危害人类。科学的这种双重效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而日益凸显。为了使人类不走向空前的灾难,必须确保人类创造的科学成果善用,而不是恶用。
科技工作者对个人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国家培养一个科技工作者所花费的时间与金钱是非常巨大的,科技工作者的身体素质已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他关系到科技的进步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因此当代科技工作者应当对个人的身体健康负起责任来。
其二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他们要不断地更新相关的科技知识,不仅如此,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高新技术革命,不仅揭示了物质世界不同层次的运动规律和相互联系,而且产生了一系列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向学科和综合学科。这就使得我们的科技工作者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断的对各领域的知识加以补充。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以适应现代新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变化的需要。
其三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想科技朝着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科技工作者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努力提高个人的思想品质,科技工作者要具有敬业心和责任心,以科技事业为荣,愿为之努力工作,不怕困难,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工作。
4 总结
展望未来,中国科技工作者任重道远,只有继续发扬爱党爱国的优良传统,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才能无愧于先进生产力的承担者、实践者和开拓者的光荣称号,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范文四: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
科学工作者的伦理责任
【摘要】
技术伦理是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职责,他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随着技术迅速发展并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冲击了人类社会的传统伦理,迫使人们开始对技术进行伦理思考。
【关键词】科技工作者;技术伦理;伦理责任
一.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在当代,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作用与影响,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关技术的价值也就成为了技术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要求对技术价值的内涵、技术发展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及其对技术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技术社会观的指导下把握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伦理的产生有一个历史过程。在古代,由于技术仅限于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它并没有成为当时人类伦理的和社会伦理中的主要内容现代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与迅速的发展对人类的伦理、道德产生冲击,导致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出现,于是,技术伦理问题才凸显出来。
现代技术发展所引发的伦理方面包括很多方面,而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1.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现代技术所产生的许多负面价值,迫使人们追问,技术究竟为什么目的服务;技术是被用来造福人类,还是危害人类;技术是为整个人类谋福利,还是为一部分人或集团谋私利;技术能否在终极意义上促进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对此,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体系会作出不同的甚至完全对立的回答。
2.对待技术负面效应的认识问题。现代技术所产生的许多负面效应还迫使人们追问,这些负面效应的致成原因和在,人类如何减少它?主要原因是人们不能完全对其进行科学的预测或预知,因而也就不能预先对其进行完全地控制。但人类可以通过采用各种方法谨慎地使用技术并预先提出对策,尽最大可能控制技术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3.技术追求的最高伦理问题。技术理性强调用逻辑和计算的方法来处理各种问题,成为工业化社会乃至未来社会人们追求“真”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因此,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实现人和自然地和谐发展,应该可以成为技术追求的最高伦理。
4.高技术与传统伦理的相互冲突问题。当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如: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以器官移植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代表的医疗技术,以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都在其各领域里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发生了严重冲突,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伦理问题。
二.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
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指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科技活动中的个人和团体在整个科研活动过程中,应当使自己的活动及其成果有利
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并承担由其活动和成果所直接造成的有害的后果。具体来说就是在科研选题和立项时,在项目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科技成果应用中科技人员应承担的伦理责任。有的学者认为:科学是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活动,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的成果越多,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有的学者认为,科学知识以及应用可能潜在的给社会带来危险,科技工作者在道义上有责任去避免进行可能对人类有潜在危害的科研活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科学家从原来依靠“为科学而科学”的自由科学家变成职业科学家,科研的社会运行方式转变为以公众投资为主的方式,科学研究范围从基础研究扩展到应用研究和创新研究。随着科学建制化的发展,科技人员成为一种特定的社会角色,集合为有形的或无形的科学共同体,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一股强大力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社会角度来看,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也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存在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责任,科技工作者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责任。科技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具有一般人不具有的专门的科技知识,不仅能够比一般人更早、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某项科技成果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福利,也能够比一般人更早、更全面、更深刻地知道某一科技活动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危险。他们的特殊能力决定了首先应该承担“预见”的伦理责任,即科技工作者应有意识地综合考量科技的社会文化因素,思考、预测、评估其从事的科技活动可能产生的
不利后果,主动把握研究方向。
从历史发展的总过程来看,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神奇的威力,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由于对自然界无止境的开发,也给人类带来了日益复杂的难题,特别是某些科技成果的运用,似乎又给人类未来展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前景,使人类在享受着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心理上又充满了忧虑甚至恐惧。
今天的人对未来的人有着一种无可推卸的责任,有义务在当代人的需求与未来人的生存空间之间把握一个正确的尺度,有义务为后人留下一个可以生存、可以居住的环境。在科技发展缓慢、科技水平较低的时代,人们根本就没有关于“未来”的思考。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纯自然现象已能按照人类的预期发展,在地球上从未发生过的“自然现象”在人工控制下也发生了。科学技术革命客观上要求科技人员对人类发展承担责任,他们能尽可能早地时间里看到研究成果的问题及其严重性,应该设计可供选择的方案,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选项,谨慎选择有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课题进行研究。
三、科技工作者承担伦理责任的实现
1.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教育。人的规则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社会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中形成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的社会活动。教育具有导向和矫正作用,可以给人以方向感并产生相应的责任心;当产生了定位感之后,由于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人自身的问题,可能会有些改变、转向甚至有可能是与教育导向的最终指向相悖的,必须有或自己或外部的力
量使人重归正道,教育便可起到矫正作用。在科技伦理责任观的形成与落实过程中,教育机制的保障作用不容忽视。
2.加强对技术使用者的教育和规范约束,使其树立正确的技术伦理观。技术使用者直接决定了技术对社会的有害或有利作用,如果针对技术使用者进行一系列的教育与规范约束,可以帮助技术使用者树立科学的技术伦理观,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技术对社会的有害作用。
3.建立面向技术的社会伦理秩序,这主要由公众、企业、政府等来完成。由于公众是主要的技术相关者,公众对技术的使用乃至对技术活动的参与直接影响技术的社会价值。因此,应当让公众理解技术的性质及其发展动态、战略以及社会风险等;对公众开展技术伦理教育,制定机会苏发明及其应用规范和准则,建立由公众参与的技术评估或评价机制;通过技术立法和行政执法,规范技术专家和工程师特别是企业的技术,建立安全、卫生、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尊重人权的技术伦理秩序。
4.由于技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日益增加,因此,还应当通过联合国及其所属各种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建立旨在利用技术解决自然生态的危机问题,增加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国际范围内的比较统一的技术伦理秩序。
四.结论
技术是科技工作者创造的,科技工作者的伦理素质在技术伦理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工作者不应该只考虑他发明对象本身的科学意义和价值,还要关注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科技工作者应
该明确自己发明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使自己的发明成果能够为人类的幸福和世界的和平作贡献,必须警惕其成果被滥用及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要超越狭隘的民族利益和局部利益,从对全人类负责的角度来从事技术创造活动。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全人类一起努力去建立更完善更全面的技术社会伦理秩序。
【参考文献】
[1]孟庆伟.科学技术哲学.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水利,魏明海.论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及其实现机制.企业导报,2010.
[3]黄顺基,刘大椿.科学的哲学反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4]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许良.技术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7]米切姆.技术哲学概论[M].殷登祥,曹南燕,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让·拉特里尔.科学技术对文化的挑战[M].吕乃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M].顾昕,译.生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
[10]皮尔逊.科学的规范[M].李醒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范文五:科技工作者的定义
科技工作者的定义
以利用比对法排除故障.例如出现故障问 题:"上夹具无法打开(openingcouldnotbe
done)"(但在手动控制模式下,上夹具闭合 和下夹具动作均正常),这时将控制上,下夹 具打开动作的电容器互换,如果下夹具打开 不正常或无法动作,而上夹具动作恢复正常, 则说明该电容器工作不正常.
3.2.4根据油压表的状态分析故障
该试验机上下夹具均为液压平推控制方 式,受力方向与夹持方向垂直,初始夹紧力为 15bar.检测时根据试样厚度不_同,试验机自 动调整夹紧力大小,基本上与试样厚度成正 比关系.夹紧力大小和试样厚度关系统计如 表1.
表1
试样厚度;m夹紧力大小;b
2.5
2.2
2.O
1.8
1.4
1.O
O.8
O.6
0.5及以下
如果机械手送样至夹具之间,而压力值
无法达到时,上下夹具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完 成闭合动作,试验机将处于停顿状态.计算 机出现错误提示"Thespecimenphasn't
beenclosedwithintheforeseentime"o此时观 察压力表发现油压较低,可能原因为油缸内 油量过少或存在残余空气,油压无法加载. 如果是前者,只需加入足够油量即可.反之, 需将油泵后空气阀用力旋紧,再自然旋出,释 放空气压力,油泵压力值即能恢复. 3.2.5根据气压表的状态分析故障
该试验机机械手部分为气动系统,通过 压缩空气控制,总压力表压力正常值为 7.0bar,然后气路分成两条,一条控制送样机 械手,压力值1.5bar左右,一条控制取样机 械手,压力值6bar左右.如果出现故障提示 "Compressedairmissing",表示压力值过低, 可能原因为气泵工作不正常或气泵连接管水 汽凝聚.此时应检查气泵工作正常与否,如 正常,则将气泵连接管内水汽排出,气压即可 E升.
4结束语
a.ZwickZ050材料试验机自2005年投 入使用以来,每天三班连续检验,每炉试样检 测指标8个,每天检测量平均150炉/天,全 年检测量达5.5万炉.担负的检测任务繁 重,由此引发的故障问题也比较频繁.运用 上面介绍的检修方法,经过技术人员现场及 时检修,能尽快排除故障,恢复设备正常运 行,使试验机的故障修复率达到98%以上,
保证了公司钢材生产检验及时率. b.通过自主检修,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 外委维修费用,另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维护和 维修经验,不仅大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而且充分发挥了设备检测能力.
科技工作者的定义
科技工作者是指现代社会中,以相应的 科技工作为职业,实际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 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 员.
科技工作者已成为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 的职业群体,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职 ?
20?
业群体以现代科学技术工作为己任,以研究, 开发,应用,传播,维护和管理等岗位作为职 业,并通过科学技术工作获取科技资助和合 理报酬.
(本刊讯)
姗啪m啪啪?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论文----科技工作者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