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加线的字。(4分)
①可爱者甚蕃蕃②濯清涟而不妖濯③亭亭净植植④宜乎众矣宜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莲,花之君子者也。
【小题3】理解填空。(3分)
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小题4】古人写物,往往会借物抒怀,通过依据物的某些特点来表达人的某种情怀,据此,请你简要分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所写莲的特点以及作者抒发的感情。(4分)
范文二:晋陶渊明独爱菊
【晉陶淵明獨愛菊】
陶淵明特別喜愛菊花,晉書本傳中就說他「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後歸。」其詩中提到菊的更多。最有名的是一首是飲酒之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又飲酒之七:「秓菊有佳色,邑露掇其英;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又《九月閑居》詩序云:「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秓菊盈園,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其詩有云:「酒能袪百慮,菊能制頹令。」:九月閑居:周敦頤稱:「菊,花之隱逸者也。」一方陎因菊是開在百花凋零的秓季,不與群芳爭艷,一方陎大概也是跟陶淵明的人格聯想在一起的緣故。
【花之隱逸者,菊】
菊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徵美德和長壽,自古以來便是詩人、畫家吟詩作畫的好題材。在古書上菊花有種類不同的名稱,像日精、女華、壽客、延年、隱逸花、重陽花等。最早有關菊的記載是神農氏的神農本草經,裡陎有「菊服之輕身耐老」的句子,意思是吃菊可治病延年。菊屬於菊科;雖然許多菊科植物的名稱都帶個菊字,像波斯菊、萬壽菊、翠菊、除蟲菊等,但它們都不是菊花,它們只是同屬於菊科的花卉。
古時人們曾以菊當食物,戰國時代大詩人屈原就曾以菊瓣和菜而食。南北朝陶宏景遍嘗各種菊,把菊分為真菊和野菊,真菊味甘,野菊味苦,廣東人有幾道菜也是以菊為佐料的,像菊花魚球、菊花三蛇羹、菊花鱸魚羹等。唐朝時人們就有喝菊花茶的習慣了。菊花泡龍井就叫做「菊井」,泡壽眉的叫「菊壽」,泡潽洱的叫「菊潽」。古時重陽佳節還有賞菊、飲菊花酒,或是以菊當簪戴的習俗。他們把菊的花和莖葉加米釀酒,待重陽節時飲用,也有的只在酒中泛幾朵菊花,別增風趣。他們認為重九飲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壽,驅除不祥,而戴菊花可避邪。重九的詩詞也常提到菊花,如唐朝詩人王勃所作:「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或是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都是家喻戶曉的詩句。
【相關成語】
◎菊花代表純潔,未嫁的女子,稱為「黃花閨女」。
◎菊花能耐霜寒,人老壯健堅貞,稱為「黃花晚節」。
◎欣賞菊花最佳的時機是在重陽節,若是錯過時令,就毫無興味,用「明日黃花」比喻過時
的事物。
1
【附錄:陶淵明的詩】
飲酒詩之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
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注釋:爾:如此,在此指居塵世卻能避開車馬的喧擾。 語譯:居住在凡俗的世間,卻不覺有車馬的喧囂嘈雜。問我怎麼能夠如此,因為精神超越世
俗,自然覺得住得安靜偏遠了。在屋子東邊籬笆下採摘菊花,悠閒自得間,南山映入
眼簾。傍晚時南山的山嵐真是佳妙,飛鳥成群結伴歸巢。此情此境蘊藏著和諧自然的
意趣,本想解釋,但這種情境只能心領神會,無法以言語表達。
飲酒詩之七
秓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魃。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注釋:?1裛露:花霑露水。裛,音ㄧˋ,溼潤。通「浥」。 ?2掇:音,採拾。 ?3英:花。
?4忘憂物:舊時認為酒可以解愁忘憂,故稱為忘憂物。 語譯:秓天的菊花開得很燦爛,露水將花弄溼了,我採摘還沾著露水的花,把它泡在酒裡。酒中浮起的菊花,使我遺世忘俗之情更為遙遠。雖然這樣一壺好酒,只有我獨自一個人獨飲,但是一杯接著一杯,不知不覺中,把整壺酒喝光了。太陽下山,萬物的活動都停止下來,勞累一天的鳥兒,回到林裡愉快的魃叫著。我在東窗下傲然嘯歌,姑且也算是得到此生的真意。
83-2
2
3
范文三: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阅读答案
(一)(16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陶渊明独爱菊 / 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 / 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 / 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 / 因地制宜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3】、理解填空。 (4分)
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
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的生活态度。本文主要采用了□□□□的写作手法。
【小题4】、下面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B.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孤高自诩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阅读答案:
【小题1】(4分)(B)
【小题1】(4分)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小题1】(4分)追求隐逸(隐居避世)?追求名利(贪慕富贵)?追求高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意思对即可)?衬托象征
【小题1】(4分)(B)解析:
略
范文四: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阅读附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回答后面问题(共11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不蔓不枝 ③亭亭净植④相与步于中庭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3】语段【乙】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体会它的妙处。(3分) 【小题4】请比较以上两篇选文。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周敦颐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苏轼被贬谪后 的态度。(2分) 答案
【小题1】考虑;长枝节;立;一起(各1分) 【小题2】我唯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水里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2分) 【小题3】作者把月光比作清水,生动地表现了月光澄净、空明的特点(1分),以竹柏之影与月光相互映衬,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1分),写出了苏轼被贬官后达观的心境(1分)。 【小题4】托物言志(1分);旷达乐观(1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关键词“濯”“妖”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此处月光比作清水,生动地表现了月光澄净、空明的特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4】 试题分析:了解常用的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明确每一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学生作答时能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一般用这里运用了??写作手法,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考点:分析作品抒情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范文五:【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回答后面问题(共11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
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词。
(4分)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不蔓不枝 ③亭亭净植 ④相与步于中庭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小题3】语
段【乙】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体会它的妙处。(3分)【小题4】请比较以
上两篇选文。甲文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周敦颐不慕荣利、洁
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苏轼被贬谪后 的态度。(2分) 答案【小题1】考虑;长枝节;立;一起(各1分)【小题2】我唯独喜爱
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水里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2分)
【小题3】作者把月光比作清水,生动地表现了月光澄净、空明的特点(1分),以竹柏之影
与月光相互映衬,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
静迷人的夜景(1分),写出了苏轼被贬官后达观的心境(1分)。【小题4】托物言志(1分);
旷达乐观(1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
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枝”名词用作动
词,“长枝节”。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
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
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
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关键词“濯”
“妖”的理解。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这
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
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此处月光比作清水,生动地
表现了月光澄净、空明的特点。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
为鉴赏评价D。【小题4】试题分析:了解常用的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明确每一种写法的表
达效果。学生作答时能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一般用这里运用了??写作
手法,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考点:分析作品抒情手
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