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榆关学区初级中学 张薇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所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影响20世纪历史发展方向的重要战争,它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英法美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也促成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开创了和平发展的新时代,所以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点来看,初三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学生的兴奋点往往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有直观性和趣味性。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看,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正确分析国际
1
关系的思维能力不强,这就要求通过“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阳光课堂,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让学生了解德军突袭波兰、德军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等知识,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能力;利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分析德国突袭波兰、莫斯科战役、日本偷袭珍珠港等重大事件,使学生加深对战争进程及重大战役的认识,以突破本课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二战图片和书中的文字材料以及老师补充的史料等,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责任感;通过二战的史实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战胜邪恶势力,培养学生树立起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和难点】
1、重点:重点一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信心。重点二是珍珠港事件。日军通过珍珠港事件重创美国太平洋舰
2
队,发动了对东南亚地区的进攻,引发了太平洋战争,美、英、中、拉丁美洲等国家对法西斯正式宣战,二战进一步扩大。
2、难点:“绥靖政策”的后果。由于“绥靖政策”是个抽象概念,学生要把历史现象上升为抽象概念需要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绥靖政策的顶峰是什么,慕尼黑协定的内容。绥靖政策的影响。
导入新课:
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今天让我们走进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来共同学习。
二、新授:
(一)、对比一战爆发的原因归纳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经过(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1(德军突袭波兰(1939(9)
结合地图分析希特勒的战略部署和采取的战略战术。德军进攻波兰,华沙陷落。此时的西线,英法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却按兵不动,坐视波兰亡国。英法既然已经对德宣战,为什么坐视自己的盟友波兰灭亡呢,教师归纳:
3
这一行径是英法纵容政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应用。
2(德国进攻北欧和西欧(1940)
结合二战地图分析德国的进攻路线
思考英法的纵容政策是否能避免战争,法国的溃败(1940(6)(简介《马其诺防线》的资料)马其诺防线真的是固若金汤吗,它最大的弱点是什么,提示:马其诺防线再坚固,也是消极的防御体系。法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自食其果,导致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攻占色当,造成了英法几十万大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重点介绍)法国元气大伤失去抵抗能力,最终在1940年6月,巴黎沦陷,德军直接控制法国北部,南部由维希傀儡政府管辖。拥有世界上最强大陆军的法国仅仅六个星期就宣告灭亡,令人深思呀~
西方大国推行纵容政策自食其果,导致了法国的灭亡。当德军进攻西线时,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走上了与法国不同的道路。
3(英国坚持抗战
联系张伯伦提出思考:那英国人民真能安心睡觉吗,绥靖政策的后果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绥靖政策的后果是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极大地削弱
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法国投降后,德国准备大举进攻英国,
4
为取得制空权,德军对英国实施猛烈空袭,英国军民在新任首相邱吉尔的带领下,顽强抗拒,德国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无限期地搁浅了。纵观西欧战事,北欧被占,法国沦陷,英国损失惨重,这是英法长期推行纵容政策的必然结果。
4、苏德战争的爆发
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6)
联系拿破仑远征俄罗斯,教师补充介绍希特勒的对苏计划,了解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世界大战开始扩大化。
莫斯科保卫战(重点介绍)
德军用精锐部队进攻莫斯科。莫斯科军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展开了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战役是德军在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的认识。明确该战役也改变了英美对苏政策,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5、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12)
法西斯在欧洲的扩张,刺激了日本的野心。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教师介绍珍珠港事件的全过程。进一步解释:日军通过珍珠港事件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并发动了对东南亚地区的进攻,至此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范围扩大。
法西斯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英美等国先后放弃绥靖政策,加入到反法西斯的行列中。为了共同的目的,被侵
5
略的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三、链接中考
材料一:裕仁天皇(1926-1989年在位)是日本战时的最高统帅。日本发动战争和在战争中的重大决策,都是在御前会议上做出的,得到裕仁天皇的批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裕仁天皇发动了哪些战争。(4分)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册本课内容,并讲解学生易错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充分利用了书中的地图讲解,思路清晰;能够抛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活跃;充分的史料补充使课堂具有吸引力。如果再辅助些媒体资源会更好。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6
范文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_第二次世界大战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_第二次世界大战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这次战争给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消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涂炭。
第二,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法西斯在战争中大肆屠杀无辜居民,毁灭人类文明,残暴本性暴露无遗。战争打败了法西斯,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得人心。
第三,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战争彻底打垮了德、意、日帝国主义,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崩溃;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战争中力量得到壮大,为争取民族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战争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
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战后,中国等亚洲和欧洲一系列国家,在共产党领导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羁绊和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战后用于和平事业,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意义
二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意味着各国在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必须承认和照顾他国的合理利益,达到某种有取有予的平衡;意味着反对和抵制国际关系中的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有国家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虽然到现在还有不断的纷争,但是各个大国之间都保持着平衡,保证不动用大的战争,以保证世界和平。和平来之不易,使用多少鲜血换来的,所以更应当珍惜当下,珍惜和平所带来的幸福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_第二次世界大战意义]
范文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案)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课程标准】
了解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
体会反法西斯力量坚韧不拔的意志、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智慧。
【三维目标】
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叙述的是战争转折阶段的重大战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实现了转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学习时重点分析每一战役的意图、特点、成败原因及影响等重要问题,从而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实现转折,走向胜利之门的。
【导入新课】
1940年12月,希特勒发布21号训令——“巴巴罗莎计划”企图动用规模空前的兵力对苏联实行“闪电战”,希特勒狂妄的叫嚣“当‘巴巴罗莎计划’开始时,全世界将大惊失色,难置一言”。与此同时,日本也妄图利用德国的胜利抓紧时间南进,两个法西斯国家无止境的扩张野心,把置身事外的两个最后的大国苏联和美国最终拖入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那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怎样实现转折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日军为什么败于中途岛战役?
【讲授新课】
一、欧洲战争的转折
1.莫斯科战役:
概况:苏联政府部分机构开始转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可夫的指挥。德国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__________来临,缺乏________,寸步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宣告德军______破产。
【诱思导学】莫斯科战役中苏联军队获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全市人民动员起来参加防御,严冬;御寒衣物,苏军的顽强抵抗。
2.血战斯大林格勒
【诱思导学】:为何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
1、原因:
(1)斯大林格勒是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周围是广阔富饶的粮食、食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
(2)该城市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势必产生巨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影响。
2、概况:1942年7月—1943年2月,十分惨烈,德军在此战役中共损失150万,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力量严重削弱,被迫在主要方向上转入战略防御。660万苏军开始全线反攻。
3、影响: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基本转到苏联方面,苏德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历史性转折。
二、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
【诱思导学】:日本30年代以来在亚太地区怎样扩张的?
(1)目的: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使日本野心膨胀决定继续进攻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屏障中途岛,诱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出动,聚而歼之。
(2)概况:1942年6月,美日在中途岛海战,美军事先破译日军密码,作了充分准备,日军惨败。
(3)影响:日军丧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海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三、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1942年,在北非战场上,有“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国将领隆美尔帅德、意军队不断发动攻势,攻入埃及,威胁开罗和苏伊士运河。英国调兵遣将,赫赫有名有“沙漠之鼠”之称的英国将领蒙哥马利率领盟军,于10月在阿拉曼发动反攻,大败隆美尔,将德意赶出埃及。从此德军在北非战场上再无反攻之力。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对二战形势的转变产生重大影响。
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先后出现转折,使反法西斯联盟在军事上扭转了被动的局面,由战略防御全面转入进攻。
【课堂小结】: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把置身事外的两个最后的大国苏联和美国最终拖入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法西斯的疯狂侵略使反法西斯国家密切配合,扭转了国际力量的对比,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先后出现转折,使反法西斯联盟在军事上扭转了被动的局面,由战略防御全面转入进攻。
【拓展延伸】
中途岛海战:
日本自1941年底突袭珍珠港,重创美太平洋舰队后,加快了推行南进计划的步伐,相继占领了东南亚大片领土和丰富的油田。一系列的胜利,使得日本帝国主义称霸野心更加膨胀,决心进一步向外扩张占领。这样,日本帝国主义又把打击的主要对象放在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彻底扫除其对外扩张的障碍。 1942年3月底,以山本五十六为首的联合舰队司令部拟定了进攻位于珍珠港西北的中途岛的作战方案,中途岛位于太平洋中部,是北美和亚洲之间的海上和空中交通要道,是美国的重要海军基地。日军企图夺取中途岛,迫使美军退守美国西海岸;并以保障日本本土的安全。
为了实施这个作战计划,日本决定投入它所能调集的最大兵力,出动战列舰11艘、巡洋舰22艘、航空母舰8艘(舰载机400多架)、水上飞机航母2艘、驱逐舰65艘、潜艇21艘,连同后勤船只总计达200多艘;作战飞机1000余架,参战官兵达10万人。由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亲自指挥,26-29日,各编队先后由本土启航,预定于6月4日对中途岛发起进攻。
与山本相比,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当时只能凑集包括3艘航空母舰(舰载机230多架)、8艘巡洋舰和6艘战列舰在内的76艘军舰,无论在数量和进攻能力上都出于劣势。但幸运的是,由于美海军在1942年1月成功地从被击沉的日军潜艇中打捞到日军的密码本并破译了日本海军的"JN25密码",使尼米兹获悉了日军的行动计划。
4、5月间,在美军截获的日军通讯中,有一个"AF"名称出现的频率和次数明显增多,显然,这一代号表示某一重大的军事行动。罗奇福特少校领导的情报小组绞尽脑汁,终于在堆积如山的侦抄电文中找到一份关于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电报,电文曾提到"AF",说一架日军水上飞机需要在"AF"附近的一个小珊瑚岛上加油。因此罗奇福特推断,"AF"只能是指中途岛。为进一步证实这一推断的准确性,驻中途岛上美军奉命用浅显的明码拍发了一份作为诱饵的无线电报,谎称中途岛上的淡水设备发生了故障。果然不久,美军截获一份日军密电,电文中说:AF可能缺少淡水。一切真相大白了。罗奇福特小组以此为突破口,一下子破译了反映日军舰队作战计划的所有通讯。这样,尼米兹不仅清楚掌握了日军夺取中途岛的战略企图,而且还查明了其参战兵力、数量、进攻路线和作战时间,甚至连对方各舰长的名字都了如指掌。
为了保卫中途岛,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认真准备完成了迎击日军的作战准备。与此同时,日军也在进行周密的进攻准备,他们憧憬着第二次突袭"珍珠港"的胜利前景。
意义:经过中途岛海战,日本丧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中途岛海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阿拉曼战役:蒙哥马利矮小结实的将军,长着一副鸟一样的相貌,他那高昂并略微带点鼻音的嗓子使人听起来不仅刺耳又有点不友善。他和隆美尔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一方面两人性格都很孤僻,在自己同行的将军中,敌人多于朋友;他们两人都很专横、傲慢,具有职业军人所特有的秉性。另一 方面他们两人在受到约束的情况下,都是既难以对付而又抗上的军官,可是在放手让 他们自由发挥的时候,却又是最优秀和最有独到见解的指挥官。两人都不吸烟、不喝烈性酒,都喜欢冬天的运动和注意保持身体健康。更为有趣的是,他们两人还都有一两件独具特色的装饰物。隆美尔的装饰物是他 的有机玻璃眼镜,而蒙哥马利的装饰物则是上面缀有团队徽章的澳大利亚丛林帽。两人都曾有过一段不太好的名声,隆美尔在孩提时代曾用放了辣椒的食物喂天鹅,并以 欣赏他们的痛苦为乐;蒙哥马利则在其军校生涯中享有典型恶霸名声。然而,在战场上,作为一名军人,他们两人的相同点已不复存在。隆美尔是一名正统的职业军人,并以随机应变的眼光和其深邃的洞察力而著称;蒙哥马利则是行为 古怪的人,他给他的士兵下达的命令是:“不论在哪里,发现德国人就打死他们。”在作战中隆美尔完全依靠自己的才智,而蒙哥马利却善于运用别人的智慧,依靠军事 力量来弥补任何计划中的缺陷。
范文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⒈全面爆发——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939年9月)
⒉波兰溃败原因:①法西斯德国发动突袭:闪电战,军事力量强大。准备充分②波军武器装备陈旧,战术落后、布署失当并依赖英法③英法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军奋战④苏联趁火打劫,建立东方战线,入侵波兰
⒊法国溃败原因:(1940年6月)①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德国侵略扩张而自身士气低落,自食其果;军事回想落后对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战术熟视无睹;对德进攻方向判断失误;统治集团的失败主义和投降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不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②德使用闪电战;采用曼施坦因方案,出其不意;单线作战③意大利趁火打劫
⒋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5月底6月初。德使用闪电战;采用曼施坦因方案,英法军队被困,后大部分撤回英国,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⒌不列颠之战(1940年7月—10月)主要是空战,最终粉碎了德国的阴谋,10月间,希特勒取消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使其侵略计划首次受挫。
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⒈苏德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⑴原因:①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决定性的步骤;②1940年9月签订了日德意三国军事同盟;③控制了欧洲14个国家和地区,占有了强大的军事资源
⑵时间:1941年6月22日
⑶影响: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的扩大。战争初期,德军进展顺利,到11月,占领了苏联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⑴原因:①侵占中国和东南亚是日本长期发以来的既定目标②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的一系列胜利刺激了日本的动野心③欧洲战事正酣为其提供了大好机会④1940年8月,日本公开提出 “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日本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英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⑤1940—1941年,日本占领了印度支那,美英等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严重打击日本。美日矛盾激化⑥日本军部决定趁美国尚未准备就绪,发动突然袭击,取得战争主动权。日本把美国太平洋舰队看作是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认为只有消灭这支舰队,才可放心大胆地南进⑵时间:1941年12月7日⑶影响:日本以微小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与此同时,日本出动陆军,向东南亚各国和西南太平洋各岛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
⑴原因: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②苏德战争的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促成
⑵目的: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
⑶过程:①1939年通过新的《中立法》②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案》,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③美英确定“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④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立即宣布支持苏联 ⑤1941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表示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⑥9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议定书三国开始联合行动。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初, 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用自己全部的经济、军事力量来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不与敌人单独媾和。《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⑷性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⑸意义:①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人力,物力)②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团结协作、互相支援和配合,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
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⒈莫斯科战役:⑴时间:1941年9月底-------第二年初。⑵结果: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⑶胜利原因:①莫斯科军民团结一致,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②苏联从东部大量增援部队③天气严寒,德军缺乏御寒设备。⑷影响:消灭苏联的“闪电战”计划破产了。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全世界人民受到鼓舞,德军无力发动全面进攻,苏德战争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⒉斯大林格勒战役:⑴原因: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是苏联欧洲部分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和石油中转站。莫斯科战役后,受到重大损失的德军无力再发动全面攻势。希特勒决定集中力量进攻南线,企图占领斯大林格勒,以便夺取苏联南方重要的粮食、工业及石油产区,进而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 ⑵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⑶结果: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⑷胜利原因:①苏联守军进行殊死抵抗②巷战不利于德军先进武器作用的发挥③天气严寒,德军缺乏御寒设备④德军后援困难⑤苏军采用了正确的战备战术⑸影响: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在这场战役中德军被歼33万人,损失了大批武器装备,丧失了战场主动权,从此,苏军开始转入反攻。这大大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的瓦解。
⒊中途岛战役:⑴原因:1942年美国舰载飞机对日本的东京等城市进行了轰炸,日本举国震动,决定消灭太平洋舰队。⑵时间:1942年6月⑶结果:美国以少胜多,取得了重大胜利,日军损失惨重。⑷胜利原因:①战前美军成功地截获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密码,察觉了日本的作战计划,集中有限兵力,伺机歼敌;②日本分散了绝对优势兵力。战术陈旧,特混舰队担负攻击中途岛和引诱美军舰队的双重任务,错失战机。⑸影响:使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日军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御,美军由防御转为进攻
⒋阿拉曼战役:⑴时间:1942年秋。⑵结果:德意军队大败,被迫西撤。⑶胜利原因:①德意由于战线过长,给养出现困难;②英军给养充分,同时有兵力优势。⑷影响: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⒈瓜岛战役:1942年,太平洋战场的美军率先反攻,攻占瓜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到1945年初,收复了马岛和菲律宾,日军的海空主力基本被消灭。
⒉意大利投降: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在西北非两栖登陆,东西夹击德意军队, 1943年5月,北非德、意军降。北非战场结束。
⒊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苏德库尔斯克战役,德军损失惨重,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1944年苏军发动十次打击,收复了全部国土,并攻入东南欧。
⒋诺曼底战役:1944年6月6日凌晨,在欧洲成功地开辟了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盟军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法西斯的灭亡。
⒌开罗会议:⑴时间:1943年冬。⑵参加者:罗斯福、丘吉尔、**。⑶地点:开罗。⑷内容:《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⑸意义:协同了三国对日作战。
⒍德黑兰会议:⑴时间:1943年11月。⑵参加者: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⑶地点:德黑兰。⑷内容:①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②会议还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⑸意义:协同了三国对德作战。
⒎雅尔塔会议:⑴时间:1945年2月。⑵参加者: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⑶地点:雅尔塔。⑷内容:①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②准备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⑸意义:加速了德国的灭亡;大国初分了世界。
⒏波茨坦会议:⑴时间:1945年夏。⑵参加者:杜鲁门、丘吉尔、斯大林。⑶地点:波茨坦。⑷内容:①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②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⑸意义:加速了日本的灭亡。
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⒈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造成的危害:给人类造成空前的浩劫。在战争中丧生的人数约5 000万。直接军费消耗达1.1万亿美元,还有4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在这次战争中,法西斯屠杀无辜平民,毁灭人类文明,残暴本性暴露无遗。举“纳粹残杀犹太”和“南京大屠杀”。
⒉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意义:
①战争使人类理性得到张扬,人权与和平思想深入人心,维持和平的联合国随之诞生;②二战改变了世界格局,美苏成为两个世界一流大国,西欧的世界中心地位继续衰落(人教:已不复存在),世界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美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霸主);③二战促进了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④二战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第三次)的兴起。
⒊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人类提供了哪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⑴警惕法西斯势力抬头,对法西斯主义绝不能姑息养奸⑵面对法西斯势力的进攻,要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⑶建立相对合理,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和平共处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⑷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⑸处理好经济纠纷,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防止其引发战争⑹落后就容易挨打,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㈠朝鲜战争:⒈背景:⑴二战的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⑵苏联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划分势力范围,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大对立政权。此后,为朝鲜的统一问题,南北朝鲜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斗争。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视社会主义阵营为最大的障碍,决不容许对方势力扩张:⒉经过:⑴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6月25日拂晓,⑵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妄图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省。⑶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局部战争。⑶美军9月15日在仁川登陆,10月初越过三八线,中旬侵占平壤。⑷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朝中军队连续进行了五次重大战役,把战线稳定到三八线附近。⑸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战略相持与和平谈判阶段。⒊结果:1953年7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⒋性质:中朝: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美国: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半岛:内战。
⒌影响:⑴对中国:保障了我国的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激情和国际主义精神;使我国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国防军;但人员,经济损失惨重。⑵对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⑶对美国:人员,经济损失惨重;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赢得西方盟友的信任;打击了美国的扩张势力。⑷对日本:有利于经济的恢复;美国开始对日采取扶植政策;有利于日本军国主义复活。⑸对苏联: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⑹对台湾:有利于维持其分裂状态。 ㈢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⒈由来:⑴由于历史因素,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因宗教信仰、领土纷争和重要文化遗产归属问题引发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⑵石油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长期以来,大国插手该地区,阿拉伯、犹太民族矛盾更加复杂;⑶1917年,托管巴勒斯坦英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建国。犹太人源源不断移入,造成犹阿人的摩擦日益激烈;⑷1947年11月 “联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人反对分治。矛盾
空前尖锐;⑸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⒉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⑴起因:以色列建国。⑵时间:1948年5月------1949年7月;⑶交战双方: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与-以色列。⑷结果:签订停战协定。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⑸影响:①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超出了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旧矛盾没有解决,又引起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②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阿拉伯国家未能建立,而被瓜分。
⒊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⑴起因:1956年7月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损害了英法的侵略利益。⑵时间:1956年10月-----次年3月;⑶交战双方:英法以与埃及。⑷结果:英法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后,于11月停火。12月撤出埃及。次年3月,以军也撤。⑸影响:①埃及维护了民族利期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②埃及人民的胜利推动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出现高潮。③战争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及在中东的影响。④美苏走上了中东角逐的舞台。中东问题又增加新的复杂因素。
㈣曲折中东和平进程:
⒈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⑴起因:①1958年2月,埃及叙合并,使以色列感到了来自南北夹击的威胁;②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建立,开展武装斗争,对以色列构成了威胁;③以色列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而苏联则大力资助阿拉伯国家。⑵时间:1967年6月5日----10日。⑶交战双方:埃及、叙利亚、约旦与以色列。⑷结果:签订停战协定。阿拉伯国家的失败。⑸影响:①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②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中东局势更加复杂。
⒉第四次中东战争---- “十月战争”:⑴起因:①为了收复“六?五战争”中的失地和洗刷耻辱,阿拉伯国家积极准备新的战争。②埃及和叙利亚在苏联的帮助下迅速提高军备。⑵时间:1973年10月。⑶交战双方:埃及、叙利亚与以色列。⑷结果:双方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后。⑸影响:①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东岸部分地带,叙利亚收回戈兰高地部分地区②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⒊《戴维营协议》:埃及率先走上了与以色列的和解之路。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双方和解。开启中东和谈先河。
⒋“土地换和平”原则及其影响:20世纪80年,埃以双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
㈦海湾战争:
⒈起因:由于多年来的边界争端,致使两国冲突不断;两伊战争后,伊拉克陷于经济困境,为了恢复国内经济,免除所欠科威特巨额债务,彻底解决出海口问题,提高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决定吞并科威特。⒉时间:1991年1月17日-----2月27日
⒊进程:⑴“沙漠盾牌”行动:①联合国安理会、苏联、阿拉伯国家联盟等纷纷谴责伊拉克。1990年11月安理会通过决议规定伊拉克必须在1991年1月15日以前执行联合国协议。 ②美国为了确立其在世界新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维护其在中东的利益,对伊拉克的入侵行为迅速做出了最为强烈的反应。8月7日,美总统布什宣布开始实施“沙漠盾牌”行动,命令美军进驻沙特。③美国组织起了以美国为首的27个国家参加的多国部队,部署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周围地区,对伊拉克军队形成了包围之势。⑵“沙漠风暴”行动:①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了轮番轰击,开始了“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正式爆发。②伊拉克也曾向沙特和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企图逼迫以色列卷入战争,使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战争转变为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和美国的战
争。但导弹大多被“爱国者”导弹拦截,有的则落入沙漠地区,没有对多国部队造成威胁。以色列在美国的指示下也没有对伊拉克进行还击,避免了战争升级。③1月28日,伊拉克又组织了地面进攻,企图将多国部队拖入地面战,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但也被多国部队击败。
④多国部队摧毁了伊拉克的主要军工厂、军事设施、军事力量以及部分具有强烈杀伤力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使伊拉克的军事指挥系统和防空系统陷于瘫痪,沉重打击了科威特境内的伊军。⑶“沙漠军刀”行动:2月24日对伊拉克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地面进攻,代号“沙漠军刀”。多国部队迅速解放了科威特并攻入伊拉克南部地区。2月27日,伊拉克被迫宣布无条件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全部决议,多国部队宣布停火。
⒋影响:⑴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和控制海湾的能力;⑵阿拉伯世界发生了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⑶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助长其独霸世界的野心。⒌特点:⑴是一场高科技战争:电子干扰技术,压制和制导技术,精确制导武器。海湾战争广泛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它向传统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在各国军事界引起了震动。⑵二战后参加国家最多⒍启示:未来的战争将是高科技战争的舞台。这就启示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才不会为时代所抛弃。
⒎思考题: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未来的战争将是高科技战争的舞台。有人认为高科技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也有人认为人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解题思路:同意后一种说法。“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命题的普遍真理性今天依然存在。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战争对“人的因素”的具体内涵提出了挑战,“人的因素”在战争尤其是局部战争中的作用形式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在信息化战争中,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具有现代军事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具有高超的战斗技能、深厚的知识积累和良好应变能力的军事人才,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 ㈠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
⒈产生:⑴提出设想:1941年美英《大西洋宪章》第一次提出建立新国际组织的设想;⑵名称由来:1942年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联合国家一词;⑶首次宣告要建立:1943年苏中美英华盛顿会议,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首次宣告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⑷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正式命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原则⑸1945年雅尔塔会议,进一步确立“五大国一致”的原则;⑹1945年旧金山会议。51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⑺同年10月24日,中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 (United Nations) 正式成立。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⒉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⒊主要机构:⑴大会: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⑵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中最重要的常设机构,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责任。⑶经济社会理事会:反饥饿、反疾病、反愚昧。⑷人权理事会:保障人权。⑸托管理事会:⑹国际法院:在海牙。⑺秘书处: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推荐委派。
⒋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⑴联合国成立之初,处于美国的控制和操纵之下通过了侵略朝鲜的非法决定⑵1948年6月,联合国在中东巴勒斯坦地区派出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这是第一次维和行动。⑶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向中东地区排除第一支维和部队。⑷1987年,通过第一次强制性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对解决国际冲突、维持国际和平有一定影响。
但维和行动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而只是维持暂时和平,等待问题解决的临时手段。 ㈡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⑴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举行。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⑵1950年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提出“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⑶根据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的决议,1950年底世界和平理事会成立,提出的原则: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争端平等协商;尊重民族自决。从此,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⒉《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国际科学界向世界发出了著名的防核武器和平宣言——《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⒊国际和平年、和平日:⑴联合国大会于1981年通过决议,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联大开幕的日子定为国际和平日。⑵1986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和平年”。⑶2001年9月7日,联大通过决议,决定从2002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 ⒋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⑴原因: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众多的地区冲突和美苏对峙,人们饱受战争之苦,渴望和平。②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让人们觉悟。⑵特点:①广泛性。②民主性。③有组织性。 ⑶意义:有利于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㈢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⒈依据:⑴历史角度:①19世纪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②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和现代化杀伤武器的发展使世界人民强烈要求维护和平,坚决反对战争(联合国及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⑵时代角度:①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世界形势总体趋缓,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是可以避免的。②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③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坐下来进行谈判协商,以解决纠纷。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⑤当今世界面临许多突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开发盲目无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取决于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解决。⑥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优先已成为世界潮流。
⒉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⑴近代史上中国深受外来侵略和欺凌,深知和平与独立的来之不易。⑵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⑶中国外交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⑷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⑸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创国之一和积极的实战者。⑹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⑺中国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⑻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⒊两大主题的辩证关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
㈠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
⒈产生:⑴提出设想:1941年美英《大西洋宪章》第一次提出建立新国际组织的设想;⑵名称由来:1942年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联合国家一词;⑶首次宣告要建立:1943年苏中美英华盛顿会议,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首次宣告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⑷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正式命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原则⑸1945年雅尔塔会议,进一步确立“五大国一致”的原则;⑹1945年旧金山会议。51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⑺同年10月24日,中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 (United Nations) 正式成立。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⒉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
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⒊主要机构:⑴大会: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⑵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中最重要的常设机构,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责任。⑶经济社会理事会:反饥饿、反疾病、反愚昧。⑷人权理事会:保障人权。⑸托管理事会:⑹国际法院:在海牙。⑺秘书处: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推荐委派。
⒋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⑴联合国成立之初,处于美国的控制和操纵之下通过了侵略朝鲜的非法决定⑵1948年6月,联合国在中东巴勒斯坦地区派出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这是第一次维和行动。⑶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向中东地区排除第一支维和部队。⑷1987年,通过第一次强制性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对解决国际冲突、维持国际和平有一定影响。但维和行动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而只是维持暂时和平,等待问题解决的临时手段。
㈡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⑴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举行。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⑵1950年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提出“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⑶根据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的决议,1950年底世界和平理事会成立,提出的原则: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争端平等协商;尊重民族自决。从此,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⒉《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国际科学界向世界发出了著名的防核武器和平宣言——《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⒊国际和平年、和平日:⑴联合国大会于1981年通过决议,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联大开幕的日子定为国际和平日。⑵1986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和平年”。⑶2001年9月7日,联大通过决议,决定从2002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
⒋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⑴原因: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众多的地区冲突和美苏对峙,人们饱受战争之苦,渴望和平。②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让人们觉悟。
⑵特点:①广泛性。②民主性。③有组织性。
⑶意义:有利于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㈢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⒈依据:
⑴历史角度:①19世纪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②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和现代化杀伤武器的发展使世界人民强烈要求维护和平,坚决反对战争(联合国及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⑵时代角度:①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世界形势总体趋缓,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是可以避免的。②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③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坐下来进行谈判协商,以解决纠纷。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⑤当今世界面临许多突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开发盲目无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取决于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解决。⑥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优先已成为世界潮流。
⒉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⑴近代史上中国深受外来侵略和欺凌,深知和平与独立的来之不易。⑵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⑶中国外交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⑷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⑸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创国之一和积极的实战者。⑹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⑺中国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⑻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⒊两大主题的辩证关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范文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对于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经济上,一战后德国利用英法矛盾和美国的经济扶植,再次超过英法;日本利用“一战”期间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迅速发展起来。政治上,德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过程中,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经济大危机中更是建立了极权统治——法西斯专政;英、法、美则继续发展了民主政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再次改变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并且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新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二战爆发的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重重,受压制国家一直希望能改变这一政治格局。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在德国人民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战胜国意大利因英法没有履行大战前的承诺而不满;华盛顿体系使日本在军事、中国问题方面受到压制。因此,德、意、日三国都迫切希望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三、经济大危机是二战的导火线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疯狂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四、法西斯国家蓄谋发动侵略战争,是二战爆发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和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初德国突袭波兰。这些事件充分说明德、日、意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战争是二战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五、英、法、美“祸水东引”战略以及“绥靖政策”和苏联的“祸水西指”,加速了二战的爆发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美等国为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既得利益,同时出于对社会主义苏联本能的仇视,尽可能将法西斯“祸水东引”,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法西斯国家扩张欲望。这种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为打破英法“祸水东引”战略,在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后,苏联采用了“祸水西指”的方法,与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种中立自保的措施进一步促使了大战的爆发。六、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败最终导致二战的爆发二战爆发前就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尽管进行了抵抗,但由于这些国家不是力量过弱、便是战略失误,又未能及时得到大国援助,基本上处于孤立少援的境地,被法西斯国家各个击破,未能形成国家反法西斯联盟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第二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