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影响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 2、条件 ①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②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③劳动力-圈地运动;④技术-国外市场不断扩大;⑤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3、主要成就 ①棉纺织: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5年);克隆普顿-骡机(1779年);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85年) ②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的) ③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1814年) 4、特点 ①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最终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②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新机器的科技含量不高; ③英国一花独放,绝大多数发明都出自英国,英国成为世界发展的核心. 5、影响 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②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③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④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 ⑤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开始 2、条件 ①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②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③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④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3、主要成就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③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4、特点 ①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 ②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发展迅速; ③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④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等部门,有巨大的能力改造和武装各轻工业部门并使农业机械化,从而使发达国家首先实现了工业化. 5、影响 ①生产力迅猛发展; ②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③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④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 2、条件 ①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②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③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④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3、主要成就 以原子能(1945年美国-原子 弹爆炸、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电子计算机的应用(194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64年美国-集成电路计算机问世等)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1973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首创成功)等高新技术. 4、特点 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5、影响 ①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造成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发展迅速.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变了变革); 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们日益重要.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棉纺织业、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出现了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棉纺织工业区与以伯明翰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工业布局的趋势是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轻工业发展迅速. 2、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了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工业,出现了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原苏联以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为中心的欧洲工业区.工业布局进一步趋向集中,重工业突飞猛进.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产业等,出现了美国西南部的斯坦福工业区(硅谷)、日本九州岛(硅岛)、英国苏格兰电子工业基地、德国慕尼黑工业中心.工业布局总体趋势是分散,发达国家以分散为主,发展中国家以集中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二、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三次能源突破 1、第一次:蒸汽成为新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电力成为新的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第三次:核能成为新的能源,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 三、三次科技革命在生产力方面、社会关系方面和国际格局方面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 1 、生产力方面: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为标志,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 2 、社会关系方面: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 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社会经济结构: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浪潮; 社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 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发生变化.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 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们生活也发生变革. 四、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经济、思想) 1、第一次工业革命: 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⑵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2、第二次工业革命: ⑴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3、第三次科技革命: 新中国的科技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 1、开始时间及条件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 2、 主要成就和特点 主要成就: 第一次科技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3、 主要影响及对中国的影响 主要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革命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 4、科技革命的哲学启示 : (1) 其出现是实践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2) 即有共性也有各自特点,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3) 不仅促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随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 5、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 (1) 作为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2) 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 从经济学上看,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其在社会生产中作用,依靠科技和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 从政治学角度看,国际竞争重点已发生变化,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是科技.需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振兴科技、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 (5)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6、如何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 (2)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 (3)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 (4)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正如教材资料所引《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的“科学技术革命”条目所言.
范文二:列举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和标志.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范文三: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中考复习 2008-05-02 20:57 阅读10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名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称
时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19世纪70年代—20世纪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间 半期 初 后)
标原子能,计算机和空间技蒸汽机广泛使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志 术的广泛运用
实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从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 质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水力西门子(发电机、电动机)电子计算机(最重要发明
主纺纱机(阿克莱特)骡机(克隆普爱迪生(电灯、电话、留声机、蓄1945年美国)20世纪90年代进要成果 顿)改良蒸汽机(瓦特)史蒂芬孙电池)本茨(内燃机、汽车)莱特兄入网络时代、原子能、空间技术、
(火车机车)富尔顿(轮船) 弟(飞机) 电子、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
新 蒸 汽 力 电 力、石 油 核 能 能源
理电磁学 爱因斯坦相对论 论
部 棉纺织工业(最先)?交 电力工业(最先)?钢铁、新兴的部门:信息技术产门 通运输业等 石油化工、汽车制造 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和子工业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
确立 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展相对稳定
?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技术:科学的突破性进?前提条件:社会生产力
发展?社会条件:由于战争和战易和殖民掠夺; 展
后社会的需要 条?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劳动力:圈地运动 件 ?理论基础:相对论等科殖民地的掠夺;
?技术:国外市场不断扩学理论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
?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大;
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成功保证:科学技术社
?市场,先后打败西、荷、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会化
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特?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点
?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
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明和使用机器到机器生产机器 产力的速度加快;
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互促进;
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
?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工业 业革命交叉进行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生产力迅猛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与广泛建立; 力的发展
?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
?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阶段 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级;
?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影?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调整
响 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为主的时期;
?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 方从属于西方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
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
主时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 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更新,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一种新社会制度启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与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在国际示 竞争中的地位。我们青少年要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为祖国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
范文四: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概况及其特点、影响以及和中国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运用史实,概括历史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科技领域的重大飞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复习,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让学生认识当今国际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刻苦学习,奋发二、合作探究(通过材料分析题,进一步巩固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以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通过海外贸易和对亚非拉美地区的殖民掠夺,积聚了大量的财富……最先推动地理大发现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最早的殖民帝国,但他们没有真正长久地富裕下去,统治者花大量的金银来维护其专制统治、海外争霸战争和贵族们的奢侈享受,繁荣局面昙花一现。……荷兰是一个商业资本占优势的国家,工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17世纪末,荷兰沦为二流国家。……“光荣革命”后的英国,解放了受束缚的生产力,工业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英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中心,资本主义开始统治世界…… 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概况 2、难点: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对中国的影响
一、自主学习(试着完成下表,总体上把握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概况。)
材料二:18世纪中期,一场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伟大革命从英国开始,后来逐渐扩展到欧美各国。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这样描写革命前后的状况:“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五百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与此同时,社会关系也悄然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矛盾……掌握生产资料的阶层衣食富足,而另一些人的生活却难以为继
材料三:在较早节段的工业革命中,人们被迫适应新的生活情况,人们从农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厂工作。于是发生了许多新的关于卫生,福利及老年照料的问题,有时是未获解决的问题。许多人住在城市人口密集之地,引起清洁,住房,警察及犯罪等问题。科技拥有无穷的力量,科技革命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材料四: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缩短为7年,19世纪70年代以后只需3至5年。……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出现的众多科技领域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促进。……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在1950年—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19世纪70年代约占60%,20世纪80年代达到80%。
材料五:在世界经济现代化的300年里,中国曾丧失了三次发展的重大机遇。第一次是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转移的机遇。
材料六:古代社会,我国取得过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走在世界的前列。明清以后,日益封闭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进入近代,曾经辉煌的中华文明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在与工业文明的对抗中,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痛定思痛,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之路。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有利因素。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伟大革命”是指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三: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给我们什么启示?
问题四:依据材料四,请归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问题五: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丧失三次发展的重大机遇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1
问题六:材料六提到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落后的原因;请用史实说明晚晴时期的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请简述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之路的?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8.下表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
上表数值发生的变化最能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 )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B.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D.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9.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 问题七: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华民族应如何实现伟大复兴。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10.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三、测评反馈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枝独秀”的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遍地开花”的革命。 “一枝独秀”指的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 是( )
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 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办厂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1801年—1831年,英国曼彻斯特等城市人口增长了两倍多,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经达到总人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口的54%,1870年进一步达到70%。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 D.宪章运动
3.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本质上说明了( ) A.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提高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D.资本主义制度消灭了生产障碍
4.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此后,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交通运输的革新
C.冶金、采矿采用新技术 D.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
5.“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
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6.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丙:《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
②③④ ②③④
范文五: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1、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 治逐渐确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③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 a 、社会日益分裂 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斗争日益尖锐; b 、城市化、工业 化开始; c 、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第二次科技革命:①经济上, 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 突飞猛进,但各国发展不平衡。②政治上,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③外 交(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 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科技革命:①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促进了生产迅速发展,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和知识经济的初现,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②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新型工业产生,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③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④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导 致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 ⑤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 对 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 2、世界格局方面
第一次:(政治格局)极大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先进的生产 方式和生产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 猛烈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体 系初步形成。 (经济格局)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东方 许多国家和 地区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政治格局)东西方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 体系最终确立; (经济格局)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帝国主义国家加紧资本 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刺激了东亚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三次:(政治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五个力量中心。 (经济格局)资本主义世界 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出现了全球化趋势,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3、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 (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或中国资本主义 产生) ;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维新运动、 义和团运动和辛亥 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的科技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的科 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 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4、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 .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 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国家主权独立是发展经济、科技的必要前提;认清国情,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经济、科技的保证;要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政策。
①作为国家,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②作为个人,应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重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5、科技是柄双刃剑
①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a 、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 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b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c 、提高了 人们的工作效率。 d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 a 、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 战中的原子弹。 b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c 、高科 技犯罪:网络“黑客” 、冰毒等。 d 、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