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宗法制
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情况、特点及影响。这
一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困难些。建议在
教学过程中补充适当的资料如文字、实例、实物、图表等,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
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学生的理解失之于空洞,滞之于表面。
在“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一目中,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1
?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
在学习此目之前,可利用本课导入引导学生简单回忆原始社会的一些基本情况,如禅让
制、部落中较为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等。目的是为了学习夏朝开创阶级社会各种制度做一铺
垫,以便能使学生感受到夏朝政治制度的继承性与开创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原始社会,部落
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部实行民主选举,“选贤与能”。到禹的时候,
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
为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
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夏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
留了下来。因此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开创建立的政治制度带
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 夏商时期实行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
这一部分内容同学们较为熟悉,可略讲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分析世袭制的出现对中国有
什么深远的影响。从此中国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 夏商时期已经有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一些官职名称相对比较陌生。可以补充一些甲骨文的资料和具体的
实例来加以说明,如学生比较熟悉的商朝著名的相伊尹、曾被商王封为“西伯”的周文王等,
从而使学生明确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已经相对成熟,主要职能的划分已经是非常清楚
了。夏商时期,最高统治者为王,身边辅佐自己的重臣往往被赐予“相”“尹”“保”等官
名,是当时最高的政务官。下面的官员可大致分为事务官(如臣、尹等)、武官(师)和史
官(如卜、册、史等)三类。
在地方,夏商时期方国林立,周王或商王可封赐方国首领为“侯”“伯”等,并对方
国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如周方国的首领文王就曾被商纣王册封为“西伯”,并赐弓矢斧钺,
赋予其征伐的权力。
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一目中,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时间始于周武王时期。
这一部分内容重在引导学生分析周武王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可以结合分封示意图,补
充史料来引导,使学生明确周朝建立以后,周武王广泛推行分封制是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
目的就是为了对西周境内“王”直辖区域以外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地统治。商周时期统治者
直接治理的城邦,也就是所谓的“国”其实很小,相传商初有三千国,周初有一千八百余国。
最高统治者“王”的直辖版图也不大,孟子曾曰“汤以七十里而王,文王以百里为王”。因
此对于“王”直辖区域以外的广大地区,周王则因循前代,用分封诸侯的办法来加强对它们
的统治。即所谓的“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分封诸侯并非仅是周初的权宜之策,而是西周的一贯制度。到西周中晚期的时候,周王
室还陆续分封了许多诸侯。如周宣王时期分封的申国和郑国等。
?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分封制的内容主要涉及作为西周的最高统治者周王与被分封的地方诸侯之间双方的权
利与义务。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
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被分封的诸侯,接受
周王的册封和礼器,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
事项。如果诸侯间发生了争执或冲突,则由周王进行调结和处理。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
2
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
的命令。对于不尽义务或反抗的诸侯,周王有权进行处罚乃至征讨。
周武王死后,在周初的大分封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是周公。史称周公“立七十一国”,
其中本家姬姓五十三,奠定了西周的政治格局。
分封制也是一种分级立宗制,不仅仅是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其封国内也要进行分封,
封其子孙或其他贵族为卿大夫,给予一定的土地;卿大夫在其封地内也要分封,封其后代为
士,分给采邑;士以下不再分封。关于分封制的内容,周王与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
系,学习时最好辅之以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如周成王、周康王时期的会盟诸侯;周昭王时期
的巡游南方等,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关于分封制的影响,可先让学生自己来分析解答,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肯定它的积极作
用。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使西周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加
上礼乐制度的制定,协调了贵族中的等级关系,社会得以稳定下来。这些受封的大大小小的
诸侯国,分布在天下各地,构织起四通八达的统治网络,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
格局。周王室分封宗亲贵族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利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的约束,决
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
侯国之间或为同宗共祖的宗亲,或为彼此通婚的姻亲,横向联系也比以前密切很多。从强化
中央控制能力和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两方面来看,西周分封制在历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 西周后期分封制的破坏。
分封制中封国是世袭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
的独立性。这就使得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地干涉和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间
力量的发展与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力量强大的诸侯国。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礼崩
乐坏,逐渐失去了“天下其主”的地位,不仅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反而在政治上、经济
上越来越依赖于强大的诸侯。春秋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争霸中原。社会的发展变化冲击着旧有的政治制度。
在“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一目中,需要明确以下两个问题:
? 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
系就是血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因此夏商周三代
是一种部族国家,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
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西周又一项重要的政治制
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天
子、诸侯、卿大夫的法定继承人首先是嫡子中的长子,庶子即使比嫡子年长,也不能作为继
承者,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前者是针对嫡子而言,后者是针对众子而
言。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作诸侯;
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封号,其余诸子分
封为士。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
系。
分封制下又有大宗和小宗之别。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共
3
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
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又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
宗。大宗和小宗的划分,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天子的政治隶属
关系。可以以周公辅佐成王的图片为例进行分析和说明。
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周代有
“同姓不婚”的约束,姬姓贵族娶妻应娶异姓贵族的女子,而异姓贵族娶妻也多在姬姓贵族
女子中寻找。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互为姻亲的密切关系,是宗法制的重要补充。
?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关于宗法制的影响,可以先提出设问,让学生试着自己分析,老师作补充并进行本课的
最后总结。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
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下的等
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
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世袭制、宗法
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本课内容主要讲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重点是王位世袭制,分封制;难点是宗法制。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本
课的整体出发,围绕本课主旨,突出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内容,并作到详略得当。
(2)新课的导入可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始,并由此引出“禅让”
的含义。这可由学生来讲述。教师在处理“导入框”内容时要着重指出禹不仅继承了部落联
盟长的权位,而且享有极高的威望。“这就为他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和王位世袭的实
行奠定了基础”一句话,就揭示了“导入框”与“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一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3)“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一目,教学中要抓准四个要点:?禹建立夏朝;?启开始
确立王位世袭制;?夏商王权所具有的神秘色彩(即带有神权特色);?初步建立了由中央
到地方的行政制度。讲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看《戴冠冕的夏禹》图画,并指出“冕”是古代
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持的玉器;此图已不是部落联盟军事首领的
形象,而是表示其帝王身分。讲“王权的神秘色彩”时要引导学生看殷墟甲骨图及文字说明。
(4)“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五个要点:?分封制的实行(“封邦
建国”),要结合“西周分封示意图”讲。?分封制的内容(主要是规定天子与诸侯的权力
和义务)。?分封制的特点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分封制的实质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
形式:“王畿”由周王直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建立诸侯国统治,而周天子是天下诸侯的
“共主”。?分封制的作用及利弊。
(5)“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一目是本课难点,本目教学应在“化难为易,化繁为
简”上下功夫。
[学思之窗]的处理
师:大家翻开课本第5页,请同学朗读[学思之窗]根据《史记》记载编写的历史资料。
生:朗读。
师:资料中的伊尹是商朝的开国功臣和名相。请大家根据这段资料,思考:“商朝的相
权有多大?”
4
生:权力很大。
师:是的,但你根据什么得出“权力很大”的结论呢?让我们从材料的有效信息中,看
看商朝的相具有哪些权力?
师、生共同归纳: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他参与制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甚
至废立商王等权力。
“宗法制”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
?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宗法制内容,使学生理解:宗法制是根据姬姓家族(父
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大宗、小宗,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其实质是依据父系血缘
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
? 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力求弄懂课文中宗法制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这句话: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建立在宗法制
基础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色彩,“国”乃是“家”的大而化之。从政权角度说,周
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诸侯的“周天子”,是君臣关系;从宗族角度说,周王是姬姓宗族
的大家长,与诸侯是兄弟关系或父辈与子侄的关系。
? 引导学生理解宗法制的作用:首先是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其次是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稳定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等级制度),从而加强了分封制形
成的统治秩序。
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解题关键:本题旨在培养和考查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能否在解读历史
资料的基础上获取有效信息。
思路引领:首先是从思考题规定的设问角度从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再把获取
的有效信息提炼、概括为答案。
答案提示: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
甚至有时可废立商王。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解题关键:深刻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两个概念。
思路引领:?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宗族色
彩。?细心审题,逐问作答。
答案提示: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
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
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
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
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
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
5
你能查查自己姓氏的由来吗?
解题关键:?本题旨在培养解读材料和查找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读懂材料:以祖先的
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如陈姓、许姓。
思路引领:请在课后查找有关姓氏的工具书,查查自己姓氏的由来。
答案提示:(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
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
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
周公,由此其选也。
??《礼记?礼运》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
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
任之政。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
居箕山之阳。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
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礼记?明堂位》
王曰:“封。我闻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
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
??《尚书?酒诰》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
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
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所于管,弟叔度于
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
6
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荀子?儒效》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
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
胙、祭,周公之胤也。
??《春秋左氏传?僖公》
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
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
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
迁者也。高祖迁于上,宗则易于下。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
宗其为父后者,为父宗。以上至高祖,皆为小宗,以其转迁,别于大宗也。别子者,自为其
子孙为祖,继别也,各自为宗。小宗有四,大宗有一,凡有五。宗人之亲,所以备矣。诸侯
夺宗,明尊者宜之。大夫不得夺宗何?曰:诸侯世世传子孙,故夺宗;大夫不传子孙,故不
宗也。
??《白虎通义?德论》
惠之二十四年,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孙栾宾傅之。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
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
既弱矣,其能久乎。惠之三十年,晋潘父弑昭侯而立桓叔,不克。晋人立孝侯。惠之四十五
年。曲沃庄伯伐翼,弑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哀侯侵陉庭之田。陉庭南鄙,
启曲沃伐翼。
??《春秋左氏传?桓公》
“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夏后启是实现我国历史上“五帝”
时期向“三王”时期深刻转变的关键人物。“王和帝代表着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黄帝的帝
和帝尧、帝舜的帝一样,实际上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军事酋长的称谓;而夏、商、
西周的王则是奴隶社会的专制君主”。虽然夏王朝的世系自禹始,但禹只不过是氏族社会最
后一个最高首领,他为启建立王位世袭的奴隶制夏王朝奠立了基础。
夏代从启至桀,共历13代16王,从王位继承顺序来看,有的是传子,有的是传弟,基
本上是以传子为主。传子是不是传长子、嫡子,由于资料匮乏,尚难以推定。??
商代从汤至纣,共历17代31王。汤制定了兄终弟及再传兄子的制度,即兄死由弟继承,
直到同辈诸弟全不在世,再由长兄之子继承。(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课本上商朝兴亡年代依据2000年10月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阶段成果报告》,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灭亡于公元前1046年,也即武王伐纣灭商之年。
盘庚为历史上的名王之一。一般把盘庚迁殷前作为商前期,迁殷后为商后期。根据夏商
7
周断代工程成果年表,盘庚迁都定在公元前1300年。课本上所述盘庚传位给他的弟弟,《史记?殷本纪》有记载说:“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
为帝小乙。商小乙崩,子帝武丁立”。这四代王中,有两代是兄终弟及的,只有武丁父子相
承。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是父王帝乙的少子。《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
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
帝辛就是纣,看来当时商王室已颇讲嫡庶,微子启为长子,因庶出不得立,纣为正后所生,
虽非长子,却可以继承王位。
周武王继承其父遗志,终于推翻商朝统治,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武王继任后,继
续积极准备灭商。他任命姜尚为军师,负责军事;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政务;还任
命召公、毕公等人为助手。他还营建新都??镐京。周武王抓住商纣王统治分崩离析的有利
时机,率军东进,观兵盟津(今河南孟津),大会八百诸侯。这是对商朝的武力试探。孟津
之会后二年,商朝统治核心严重分裂,商纣王彻底孤立,伐纣时机成熟。周武王亲率大军伐
商,在盟津会合各路诸侯,联合西南地区和江汉流域的少数民族,公元前1046年与商军大
战于商都郊外牧野。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
周公是西周初年著名政治家,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所封采邑在周(今陕西宝鸡东
北),因此称为周公。他曾作为周武王的主要辅佐,在伐纣灭商中立了大功。武王死后,“天
下闻武王崩而叛”,危难中周公立武王年幼子诵为周成王。同宗管叔、蔡叔、霍叔勾结商后
裔武庚叛乱。周公辅佐成王经过三年,平定了叛乱,又一次立下大功。周公借此又继周初武
王分封诸侯,进行第二次大分封,据荀子记载“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王族占五十三。姬
姓和姜姓占据了周朝统治的重要地区,巩固了周王朝统治。后来周公又营建东都洛邑(今河
南洛阳),进一步控制东方。他请成王到新都祀典,开始亲政。史书对周公评价很高,《尚
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奄为东方与武庚共为叛乱的
部族),四年建侯卫(指分封),五年营成周(东都),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王室直接统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
诸侯,各建邦国。诸侯主要有三种类型: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
帝王之后,实际是其他一些较强大的部落或方国的首领。诸侯对天子保持着臣属的关系,要
承担各种义务,如:镇守疆土,拱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等。周朝分封大多在周初武
王、成王、康王时进行,称为“封邦建国”,目的是为朝廷建立统治屏障。
周初的主要封国有以下几个:
鲁国:是周公旦之长子伯禽的封国,建都曲阜。
齐国:是辅佐武王灭商的功臣吕尚(姜太公)的封国,建都营丘(今山东昌乐),后迁
临菑(今山东临淄)。是当时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卫国:是武王之弟康叔的封国,建都朝歌,主要统治商的遗民。
晋国:是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国。这里原是夏人的主要居住地之一,戎人也很多。
燕国:是周的同姓召(shào)公奭(shì)的封国。
宋国:是纣王之兄微子启的封国,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周武王利用他以统治商的
8
部分遗民。
这些国家在初封时,与周王室的关系较密切。西周还算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由于
当时的社会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诸侯国与王室之间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
减少,所以逐渐形成诸侯割据的状态。
西周强盛时控制的地区,已远远超过商朝。《左传?昭公九年》引当时周大夫詹桓伯的
话说:“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
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学者们认为,上述记载
与考古发现的地理分布证明相合。西周控制地域应当是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辽
宁,南达长江,是三代中疆域最大的王朝。
周代的王位继承制度基本是承袭商末,但有了比较重要的发展,这就是在“文王世子制”
的基础上确立了嫡长继承制度。所谓的“文王世子制”,就是周文王在位时确立武王为世子,
文王不在国内,武王代行国政。这种世子制度当时还是处在初创阶段,武王死后由周公旦摄
政6年,返位于成王时才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和预先册立太子的制度。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度,
择立太子的标准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就是说,在后妃所生的诸子
中,必须确定嫡后所生诸子的优先继承地位,而且要以嫡后所生的长子来继承;如果嫡后无
子,在众多妃嫔所生的庶子之中,要择立妃嫔家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庶子作为继承人,而不
以其是否年长。这种择立太子的标准一经出现,便在其后约3000年的时间内被遵守为正统
的定规。(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至西周时期,宗法制进一步完备,与政治结合得更紧密,嫡长子继承制实行得更严格。
《诗?大雅?文王》曰:“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注曰:“本,本宗也。支,支子也”。
郑笺曰:文王“以受命造始周国,故天下君之。其子孙适(嫡)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
如缺嫡,其补充制度是“无适(嫡)则择立长,年钧(均)以德,德钧则卜。王不立爱,公
卿无私”。上述立嫡制度及其补充制度总的说来,比较完备,对于王位世袭起到了顺利执行
的作用,对于稳定政局,动员统治阶级以全力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
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公社制中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的。其主要作用是用规定宗族内
嫡庶系统的办法以确立并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中的地位。此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以始祖的嫡
长子一系的嫡系世代相承为大宗,其余各代庶子为小宗。庶子各在本支为大宗,其嫡子、庶
子又分别为本支的大宗、小宗。如此推衍传继,嫡永为大宗,庶永为小宗,构成一个庞大的
宗支网,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周王为姬氏家族的大宗,就是所谓“君之宗之”(《诗?大
雅?公刘》)。以周王为首,根据宗法制度的宗支原则与分封制度相结合,将他们的既得利
益按照等级分配给各个姬氏家族。(《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宗法制的核心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嫡子,即兄长地位的不可动摇性。“别子为祖,继别
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礼
记》)。长子立为“嫡子”,为世代相传的大宗。而其余的庶子(即诸弟)即为别子,对长
子来说是为小宗。从别子起要自立新宗,他即为这个宗的始祖,即“别子为祖”。别子的嫡
长子也世代相传,“继别为宗”,也成了“百世不迁”的宗。而他的诸弟(庶子)不能继别,
庶子之子也不能继别,只能继承自己的父亲(即庶子),即“继祢者为小宗”。(白钢主编
《中国政治制度史(上)》)
9
根据文献记载,中国至迟在周初已经出现了“宗子”“大宗”等名称。《诗经?大雅?板》
中有“大宗维翰,??宗子维城”,这里所说的“大宗”和“宗子”均指周代贵族中根据血
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权的人。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宗法制度。有的学者认为,在
有关商代历史的文献中,也可发现类似的记载。如《左传》所记的周初商朝遗民的“宗氏”
和“分族”,可能就是指宗法制度下的血缘团体。但迄今对中国早期宗法制度的了解,主要
还是关于周代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曾经长期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争论,有的认为夏朝只是一个传说时代的王朝,没
有考古和古文字的实证;有的学者认为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第一个王朝,不仅史有记载,
而且也有许多考古资料的实证。近年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遗物的发现,使得史学界大多数
专家倾向于夏朝确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看法。例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上古时代(上)》中认为:
“根据文献记载看来,我们同意夏代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时期的观点。这是我
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关于禹传启的传说,文献中的记载是很不一致的,但也
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转变”。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中认为: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自禹至桀传17君,14世,
共四五百年。夏朝的中心地区在豫西晋南,四境‘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这
里说的江指鸿沟水,??济指济水??河指今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之间的黄河;淮即淮水。
由此可知,夏朝的领土范围大致东起豫东平原,西至华山,北起济水,南达淮河”。“二里
头文化时期是否出现了文字尚未完全肯定,但已有青铜器出现,包括爵、戈、镞??,并发
现了铸铜的坩锅、陶范、铜渣,经测定所出土的铜爵属于锡青铜,由此确定二里头文化属于
中国早期的青铜文化。??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占地1万平方米的大型宫殿遗址??不同形制、葬式和随葬品的墓葬的存在,说明二里头文化时期贵族与平民的对立已十分明显。研究
者一致认为二里头文化是探讨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偃师二里头遗址即是夏都阳城”。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张传玺在《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一文中认为:
“禹继位后,社会进一步发展,阶级已经形成,组成国家的各政治、军事要素已经具备,
国名‘夏’,禹就是‘夏后氏’(夏朝)的第一代国王”。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也认为: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时建立起来的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从那
时候起,一直到现在,四千多年间,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次出现过奴隶制的政治制度、封建
制的政治制度、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政治制度、人民民主制的政治制度等四种形态??从公元
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即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实行的是奴隶制的政治制度”。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载:
“夏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朝代。根据文献记载和古代传说,随着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组织的
逐渐解体,聚居在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夏部族,通过与周围地区其他部族联盟的形式,首
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王朝,史称夏”。
关于我国“家天下”和“世袭制”究竟是从禹还是从启开始的问题,学界一直存有争议。
任莉萍提出:“从禹建立夏朝到启登上王位这一段时期还是‘公天下’吗?既然禹已建
10
立了夏朝,那就意味着在禹的时候已初步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机器来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
抗。因此,禹建立夏朝就标志着‘家天下’局面的出现。而禹死后,其子启登上王位,只标
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中的说法:“禹即位,立国号夏,夏朝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禹即位号称‘天子’,实际仍是一位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而不是国家的君王??
夏启即位破坏了军事首长由部落联盟酋长会议推举产生的‘禅让’制度,首领职位继承原则
由推选变为选子,执行酋长会议意志的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领,开始变成国家的君王,夏启即
位是一件标志着中国国家形成的划时代的大事”。古云天《谈谈“禅让制”向“世袭制”的
过渡问题》中说:“把禹视为夏王朝的创建者,是因为当时的夏政权已经具备了一个国家政
权的基本职能,但这个国家只处于草创阶段,很多制度仍不完备,禹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君
王,只有当启确立了世袭制之后,夏王朝才真正地建立起来”;“无论禹把王位传给了伯益
还是直接传给了启,他都是中国历史上成功地培植家族势力、让家族势力把持国家政权的第
一人。从这个角度说,‘禅让制’向‘世袭制’过渡,或者是‘公天下’向‘家天下’过渡
是发端于禹而完成于启。??他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我们只能说他努力地促使‘公天下’
向‘家天下’转变,而他的这种努力,终于在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的那一刻取得了胜利”。
以李志庭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分封之制,发端很早,相传禹时已经置有万国,至于商朝的封国,不但见诸古籍,甲骨文中也有记载。西周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建
立了一套完整的分封制度的。”
以斯维至、田昌五等为代表的学者中,斯维至认为:“传说黄帝尧舜禹时代就已有封建诸侯的事实了。”“在原始社会时代,部落与部落之间本来也常常利用自然林为划分土地的
疆界,那么说,黄帝尧舜禹时代已有封建了何尝不可。”“但是我们认为封建就是建立城邦
国家,因此真正的封建至少要从夏代开始,夏代史料太少,可不具论。”“汤灭夏,武王灭
商,在我国古史上是被认为‘顺天应人’的革命行动,其实它是我国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
代的历史标志,因此我们暂时假定商汤周武是我国原始国家的建立,因而也就是封建诸侯制
度的建立,是应该承认的。”斯维至又说:“我们不妨推断封建制度开始于成汤灭夏以后,
武王灭商,它基本上继承了商的制度,因此西周以后封建制度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田昌五认为:“夏代是否有分封制,难以断言,即使有,也只是处于萌芽状态,就夏朝统治的全局而言,实带有奴隶制大家族联盟的外观,而这种联盟则是以夏后氏部落为主的地
区性部落联盟蜕变出来的。”而“商代存在着分封制,特别是其后期,是不成问题的”。商
代“‘外服’中的‘侯、甸、男、卫、邦、伯’就是由商王分封的诸侯,‘内服’中的‘百
僚、庶尹、惟亚、惟旅、宗工’等,在王畿内也会有封邑”。
以朱本源、黄中业等为代表认为:分封制始于周初。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
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强调的是诸侯国对周王室的隶属关系;封建一词中的‘建’字,是
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强调的是地方政权的建立。而分封与封建二词中
的‘封’字,则把两者联系起来,同是指‘授土’”。从分封的情形看:“‘授土’、‘授
民’为其核心内容。”“周初实行分封的直接结果,导致了周王朝地方政权机关‘封国’的
建立。”而“在商代,商王朝所直接统辖的地区被称为‘邦畿’。邦畿之外,可谓‘方国’
林立”。这些方国“当时多数尚未进入奴隶社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因
而不断地对商王朝进行掠夺。”“从武丁时期起,商王朝经过长达一、二百年的对外战争”,
11
“商代的侯国是商王朝对其四周方国进行武力征服的直接产物”。方国和侯国不同,其重要
的区别,前者“对商王朝不存有任何的隶属关系”,而后者则“存有某种程度的隶属关系”。
但商代的侯国同西周的封国又有其“本质上的不同”:“商代的侯国不具有商王朝地方政权
的性质”,而西周的封国“在事实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周王室的地方政权”。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家对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一般有三种观点,
一种认为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应从春秋战国算起,其中又分为春秋说和战国说。
现在大多数学者主张战国时期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具体年代为公元前475年。这一种观
点是前辈史学家郭沫若等的观点。目前多采取这一观点。第二种是西周封建说,即认为我国
自西周开始已进入封建社会,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等。第三种为
魏晋封建说,认为迟至三国两晋我国才进入封建社会,持这一观点的有著名学者尚钺、王仲
荦、何兹全等。
西周封建论者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他们不同的解释。《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
一书列举西周封建论的观点说:“大多数的西周封建论者都把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看作是中国
封建领主制形成的重要标志。例如,范文澜认为,西周的‘天子、诸侯、采邑主都从分封里
建立起自己的权力,形成一整套的统治体系’。王亚南把周在灭商后逐渐选择和创制的‘封
建诸侯以屏藩周室’,分别等级和颁田制禄等一整套办法,概括地称为‘封建制度’。束世
澂认为西周的分封既封赐采邑,同时又任命为地方官,这是采邑制的发展和领主制的肇端”。
“西周封建论者一般都认为,宗法制度和封建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把宗法制度看作是
中国封建制的特点。范文澜说,西周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
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统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
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里都是存在的,它对贵族领主来说是一种加强
统治的力量,对农夫来说也是一种组织力量。王亚南认为,西周封建制和欧洲中世纪不同的
特点,就表现在巩固专制主义的宗法组织上。童书业更径直把西周的封建制称作‘宗法封建
制’??因为它把‘宗法’系统扩大为政治系统,并与封建制度密切结合起来,构成宗法封
建制的社会”。
禹在历史上又称夏禹、大禹、夏后禹等。在古史中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并称“三王”。
他的生平事迹与尧、舜分不开,是我国原始社会最后一位杰出圣贤首领,但又是我国阶级社
会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者。从最近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报告》夏商周年表排列,他
是夏朝第一个王,建立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这和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于是
遂即天子位”的说法是一致的。课本中所用“戴冠冕的夏禹”,用自《中华古文明大图集》,
表示了他已是帝王的身份,而这和今浙江绍兴禹庙大殿正中所塑身穿华衮、双手捧圭、头戴
冠冕大禹立像是一致的。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这是一幅汉代画像石,见于山东嘉祥宋山1号小石祠堂。这是一座型石祠堂,规模较小。
此图见于小祠堂的西壁画像,西壁画像仅有这幅周公辅成王和另一幅孔子见老子两幅历史故
事画。画面正中座位上为幼年的周成王,旁有周公辅佐,主题为要求臣子对君上要像辅佐成
王的周公一样忠心耿耿。
12
?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 韦庆远、王德宝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 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 孙淼:《夏商史稿》,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 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美〕张光直:《商代文明》,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 许倬云:《西周史》(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 ? 钱宗范:《周代宗法制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 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争鸣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3
范文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试大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考点搜索 ?周朝的建立?分封制的内容、作用?宗法制的内容、作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基础知识梳理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王位世袭制:王权特点:神权色彩
2(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掌管政务
地方:侯、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3、权利和义务: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
觐述职
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4、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5、局限:独立性强,可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服役
6、结果:西周后期,王室衰微,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度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大宗与小宗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大宗: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的系统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
5、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四)礼乐制度 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重难点解析: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宗法制和分封制中,宗法制为政治制度的核心;?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
2、比较宗法制与分封制两者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巧建结构】
【教学反思】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B(国家机器的发展需要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历史人物的个人能力 2(商朝初年的伊尹辅佐商汤灭夏,拥有参与商王决策的权力,商朝末年的姬昌是西部方国首领,请问伊尹和周文王最可能被商王赐予什么官名( ) A(师、侯 B(卿士、王
D(师、伯 C(相、伯
3(下列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武王伐纣?周公东征?禹建立夏?楚王问鼎?盘庚迁殷 A(????? B(?????
C(????? D(?????
4(在西周分封制规定中,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
A(自行征派赋役 B(任命官吏建立武装 C(继承天子王位 D(把领土再次分封
5(下列对“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理解正确的表述是( ) A(西周采取分封诸侯的办法建立了封建制度 B(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建立军事屏障拱卫王室
局限在周王室的宗族姻亲范围 C(分封的对象
D(分封诸侯削弱了西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 6(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西周统治,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的根本因素是( )
2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周王室腐败无能
7((1999年上海)在汉语中,“鼎”被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8(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正确的认识是( ) ?一些诸侯国势力日趋壮大?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已经动摇?分封制受到冲击,完全解体?奴隶社会原有的统治秩序被破坏
A(?? B(???
C(??? D(????
9(“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历史现象反映出的本质是( )
A(诸侯国帮助周王室巩固统治 B(周天子把权力下放给诸侯 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周王室文化衰败军事落后 10(西周统治者确立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宗法制核心的主要动机是( )
A(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B(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 C(防止国家财产流失 D(明确大宗和小宗等级关系 11(按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列不一定能成为相对血缘关系范围内的大宗的是( )
A(周天子的嫡长子、嫡长孙
B(卿大夫的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的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D(诸侯正妻所生育的儿子
12(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构成的金字塔式宗法制等级是( ) A(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B(士,卿大夫,诸侯,周天子
C(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D(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
二、材料问答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
材料三:(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四: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3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的变化是什么,出现变化的标志又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指出西周时周天子和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诸侯需要履行哪些义务,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出的变化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4)上述两种变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选择题
1(C2(C3(A4(C5(B6(A7(A8(C9(C10(A11(D12(A
二、材料问答题
答案提示:(1)变化: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或家天下
取代公天下)。标志:启继承父位。
(2)关系:上下级关系。义务:服从周王室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
4
(3)现象: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下降,从天下共主的威势地位变得不再受诸侯尊重。
原因: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一些诸侯国壮大,分封制崩溃。
(4)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5
范文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一07人教版必修?新教材教学案 湖南永顺民族实验学校 曾传操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理解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并对西周政治制度产生直接影响;
(3)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2)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来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3)宗法制是西周又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流讨论。
(2)辅助手段: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文献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宗法制。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
相传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ǔ,)。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1
高一07人教版必修?新教材教学案 湖南永顺民族实验学校 曾传操
这种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就叫禅让制。由此导入新课。
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1、禅让制:
(1)概念:原始社会传说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备课资料】禅让制时代
相传尧帝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这种古代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
尧、舜、禹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明君,合称为“尧舜禹”,成为历朝历代帝王们学习的榜样。帝王死后,儿子继承皇位,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舜并不是尧的儿子,尧为什么要传位给舜呢,
尧德行高洁,胸怀博大,爱民如子,富有天下而不骄横,贵为天子而不傲慢。因此,各部落的百姓们都像冬天需要太阳那样依恋他,像旱天盼望甘霖那样仰仗他,大家互相亲近团结,各尽其职,过着安定幸福的生活。
尧老了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难以应付繁杂的政务,于是召集大臣讨论即位的人选。
一个大臣说:“您的儿子丹朱天性聪慧,为人开通明理,可以继承您的王位。”
尧叹了一口气说:“唉~我熟悉他的为人,他太喜欢跟人斗气,不能用。”
另一个大臣说:“共工能团结群众开展各项工作,而且业绩卓著,可以担任治理天下的重任。”
尧说:“共工为人不正派,只会讲漂亮话;他外表很老实,内心却很傲慢,甚至连上天都不放在眼里,也不能用。”
于是,尧对他最亲近的四个大臣说:“唉~我在位已经,,年了,你们都能廉洁奉公,就由你们来接替我的位置吧~”
四位大臣都谦让说:“我们的品德和才能都差得远,哪里敢担当天子的重任啊~”
尧想了想,对四位大臣说:“那就请你们继续推举吧~不论是亲近的贵戚,还是疏远的族人,甚至隐居的圣人,只要德才兼备就可以。”
四位大臣议论了一会儿后,对尧说:“民间有个叫舜的单身汉,我们觉得他能够担当重任。”
尧点了点头,说:“我也曾经听说过这个人。他究竟怎么样呢,”
四大臣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父亲不讲道德,后母爱说坏话,弟弟骄纵凶狠,但他能够凭借自己的孝道跟他们和睦相处,并能使他们上进,不干坏事。”
尧说:“那好,让我考验一下他吧。”
于是,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观察他怎样治家;又叫九个儿子和舜一起生活,以观察他怎样待人接物。舜把他们接到家里后,更加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并让他们放下架子,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舜的影响下,尧的两个女儿都谦逊谨慎地对待亲戚,大家都称赞她们贤惠;尧的九个儿子对人也比先前更加真诚。
尧对舜的做法十分赞赏,于是又让舜管理国家事务,各项事务舜都料理得井井有条。这样考验了舜三年后,尧十分满意。尧知道把天子之位让给舜,自己的儿子丹朱会不满意,但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自己绝不能让天下百姓受难而让丹朱一人得到好处。于是,尧召见舜说:“你考虑事情很周到,说了的事也能办得很有成效,就由你来继承我的王位吧。”
正月初一,舜在祖庙里接替了尧的位置。这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禅让”,是指将王位传给贤能的人,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子孙。
尧逝世后,三年的守丧期结束,舜把天下让给丹朱,以显示自己谦让的美德。但各个部落首领来朝拜天子,都不到丹朱那里去,而是来朝拜舜;百姓们都拥护、歌颂舜,而不拥护丹朱。舜说:“这真是天意啊~”于是正式登上了天子之位。
2
高一07人教版必修?新教材教学案 湖南永顺民族实验学校 曾传操
舜上任后,任用了,,位大臣来主管各种专门事务。在舜的精心治理下,全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尧德行高洁,胸怀博大,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没有把天子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由于大禹治水有功,舜又把王位传给了禹。这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禅让”制,但后来为什么被世袭制所取代了呢,
大禹在治水中的丰功伟绩,大大提高了他在部落联盟首领中的威信和权力。于是,原始的民主气氛渐渐淡了下来。
有一次,禹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他怠慢了命令,下令把防风氏杀了。各部落的首领们见大禹把防风氏杀了,竟然面面相觑,都不敢多说什么。
经过这次事件后,大禹事实上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副其实的国王了。禹年老后,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指定伯益作为他的继承人。但此时,大禹的儿子启已经拥有相当大的实力,并在各部落联盟之间积极活动,企图代替伯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
大禹死后,伯益继承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后来启率领部下攻击伯益,并杀掉了他,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由于启本人非常贤能,所以各部落首领们也都拥戴他。这样一来,部落联盟任人惟贤的“禅让”制正式被废除,变成父死子继的世袭制了。
(2)影响:禅让制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氏族首领的制度。这种制度的执行机构是部落联盟会议。方式是民主推选首领。实质是在部落联盟的显贵家族圈内进行。所以它正是原始社会全面崩溃的信号。
2、王位世袭制——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
(1)概念: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的即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3)特点:神话王权,带有部族色彩
夏商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是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殷墟甲骨文,。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开创建立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4)评价:从“禅让”到“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商王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卜 祝 史 师 侯 伯 相 卿士
掌管政务 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 掌握军队 方国首领 纳贡与征伐
3
高一07人教版必修?新教材教学案 湖南永顺民族实验学校 曾传操
【合作探究】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
?承前启后:商朝继承了瞎吵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商朝制度而略有调整。
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加强统治、拱卫王室
商周时期统治者直接治理的城邦~也就是所谓的“国”其实很小~相传商初有三千国~周初有一千八百余国。最高统治者“王”的直辖版图也不大~孟子曾曰“汤以七十里而王~文王以百里为王”。因此对于“王”直辖区域以外的广大地区~周王则因循前代~用分封诸侯的办法来加强对它们的统治。即所谓的“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结合P“西周分封示意图”讲解) 5
3、内容:
(1)分封诸侯: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西周时主要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鲁国:是周公旦之长子伯禽的封国,建都曲阜。
齐国:是辅佐武王灭商的功臣吕尚(姜太公)的封国,建都营丘(今山东昌乐),后迁临菑(今山东临淄)。是当时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卫国:是武王之弟康叔的封国,建都朝歌,主要统治商的遗民。
晋国:是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国。这里原是夏人的主要居住地之一,戎人也很多。
燕国:是周的同姓召(,,à,)公奭(,,ì)的封国。
宋国:是纣王之兄微子启的封国,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周武王利用他以统治商的部分遗民。
这些国家在初封时,与周王室的关系较密切。西周还算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诸侯国与王室之间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所以逐渐形成诸侯割据的状态。
(2)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3)侯国再封:分封制也是一种分级立宗制,不仅仅是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其封国内也要进行分封,封其子孙或其他贵族为卿大夫,给予一定的土地;卿大夫在其封地内也要分封,封其后代为士,分给采邑;士以下不再分封。
4、影响:注意掌握关键词~如加强了……~开发了……~扩大了……~形成了……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山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5、破坏:
(1)原因:
?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
?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破坏。
(2)表现:
?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备课资料】楚王问鼎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攻打陆浑,到达洛水,在周王室的境界里陈兵示威。周定王派遣大夫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显示了威逼周王室而夺取天下的欲望。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
4
高一07人教版必修?新教材教学案 湖南永顺民族实验学校 曾传操 象征九州,夏、商、周奉为传国之宝,是天子权力的标志。王孙满回答说:“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君王的德行而不在鼎本身。从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时候,把远方的各种东西画成图象,让天下九州的长官进贡青铜,铸造九鼎并且把所画成的图铸在鼎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为百姓准备在鼎上面了,真是应有尽有,让百姓全都认识什么东西是神物、什么东西是恶物。所以百姓进入水道洼地、山林,就不会碰上不利于自己的东西。各种妖怪都不会碰上。因而能够使上下和谐,以承受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乱,鼎就迁到了商朝,享国六百年。商纣王暴虐,鼎又迁到了周朝。如果君王的德行美善光明,九鼎虽然小,也是重的,不可能迁移到别处去。如果君王奸邪昏乱,九鼎虽然大,也是轻的,随时有可能变迁到别处去。如果上天赐福给明德的人,必定有固定的期限,不是随便可以改变的。周成王把九鼎固定在王城(今洛阳市),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现在周朝的德行虽然衰退了,但是天命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询问的。”于是楚王就带兵回国了。
楚庄王现兵周疆、问鼎轻重,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楚国已进入空前强盛时代,实际上支配着中原局势。
?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周天子无法控制。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含义: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西周又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三对矛盾,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3、内容:
(1)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内容):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
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其实质是
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
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意
思是:王位的继承人必须自己的嫡亲长子,不管他是否贤能。王位的继
承人首先应该是国君的嫡亲儿子,在国君的众位儿子中间,以年龄的长
幼来定由谁来继承。“立子以贵不以长”的意思是:王位的继承人都是自
己嫡亲的儿子,但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并且可能王后的儿子不是长子,
这时就有“立子以贵不以长”这一条来确定继承人:王位的继承人必须是
妻所生的长子。如果哥哥的母亲为妾(妃嫔),但弟弟的母亲为妻(王后),
只要有妻(王后)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妃嫔)的儿子为太子。如妻
(王后)没有儿子,就只能立妾的儿子(在这中间仍然以妾中较为贵的
一人的儿子为太子),不管其年龄如何。历史上的商纣王就依据此规定,当上国君的。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法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一个。
【情境创设】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长子(二夫人所生),次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老四是三夫人所生长子。
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答案提示:王位应该传给二儿子。因为西周宗法制规定王位继承人是嫡长子。
(2)规定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5
高一07人教版必修?新教材教学案 湖南永顺民族实验学校 曾传操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合作探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从根本上说~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作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和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紧密~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分封制基于宗法制而产生~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教学反思:
本课是单元教学的第1课,对整个单元教学具有统领和示范作用。课文线索比较清晰,但略显枯燥。故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设计好改变学生历来认为政治史枯燥无味的观念,拉近学生与政治史的距离,因而不仅要突出主题,即禅让制、是细致、分封制和宗法制,而且要营造学生“乐学”、“爱学”的氛围。
在本课的教学思路中,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自主学习,实践体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在此过程中,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巧妙地将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答案提示: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废立商王。
?本课测评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答案提示: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学习延伸
你能查查自己姓氏的由来吗,
解题关键:?本题旨在培养解读材料和查找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读懂材料: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如陈姓、许姓。
答案提示:,略,
6
高一07人教版必修?新教材教学案 湖南永顺民族实验学校 曾传操
7
范文四:西周的政治制度
新高中历史必修一
2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这一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困难些。建议在教学过程
中补充适当的资料如文字、实例、实物、图表等,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
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学生的理解失之于空洞,滞之于表面。
,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
在学习此目之前,可利用本课导入引导学生简单回忆原始社会的一些基本情况,如禅让制、部落中较为
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等。目的是为了学习夏朝开创阶级社会各种制度做一铺垫,以便能使学生感受到夏朝政
治制度的继承性与开创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部实
第 1 页 共 6 页
新高中历史必修一 行民主选举,“选贤与能”。到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禹虽然按
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约公元前2070年,禹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夏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
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因此中国古代
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开创建立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
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这一部分内容同学们较为熟悉,可略讲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分析世袭制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从此中国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一些官职名称相对比较陌生。可以补充一些甲骨文的资料和具体的实例来加以说明,
如学生比较熟悉的商朝著名的相伊尹、曾被商王封为“西伯”的周文王等,从而使学生明确夏商时期的行政
管理制度已经相对成熟,主要职能的划分已经是非常清楚了。夏商时期,最高统治者为王,身边辅佐自己的
重臣往往被赐予“相”“尹”“保”等官名,是当时最高的政务官。下面的官员可大致分为事务官(如臣、尹
等)、武官(师)和史官(如卜、册、史等)三类。
在地方,夏商时期方国林立,周王或商王可封赐方国首领为“侯”“伯”等,并对方国拥有一定的支配权
力。如周方国的首领文王就曾被商纣王册封为“西伯”,并赐弓矢斧钺,赋予其征伐的权力。
,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这一部分内容重在引导学生分析周武王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可以结合分封示意图,补充史料来引导,
使学生明确周朝建立以后,周武王广泛推行分封制是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目的就是为了对西周境内“王”
直辖区域以外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地统治。商周时期统治者直接治理的城邦,也就是所谓的“国”其实很小,
相传商初有三千国,周初有一千八百余国。最高统治者“王”的直辖版图也不大,孟子曾曰“汤以七十里而
王,文王以百里为王”。因此对于“王”直辖区域以外的广大地区,周王则因循前代,用分封诸侯的办法来加
强对它们的统治。即所谓的“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分封诸侯并非仅是周初的权宜之策,而是西周的一贯制度。到西周中晚期的时候,周王室还陆续分封了
许多诸侯。如周宣王时期分封的申国和郑国等。
分封制的内容主要涉及作为西周的最高统治者周王与被分封的地方诸侯之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分封,
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
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被分封的诸侯,接受周王的册封和礼器,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
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如果诸侯间发生了争执或冲突,则由周王进行调结和处理。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
从于周王的命令。对于不尽义务或反抗的诸侯,周王有权进行处罚乃至征讨。
周武王死后,在周初的大分封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是周公。史称周公“立七十一国”,其中本家姬姓
五十三,奠定了西周的政治格局。
分封制也是一种分级立宗制,不仅仅是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其封国内也要进行分封,封其子孙或其
他贵族为卿大夫,给予一定的土地;卿大夫在其封地内也要分封,封其后代为士,分给采邑;士以下不再分
封。关于分封制的内容,周王与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学习时最好辅之以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如
周成王、周康王时期的会盟诸侯;周昭王时期的巡游南方等,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关于分封制的影响,可先让学生自己来分析解答,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肯定它的积极作用。西周实行分
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使西周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加上礼乐制度的制定,协调了贵族
中的等级关系,社会得以稳定下来。这些受封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分布在天下各地,构织起四通八达的统
治网络,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周王室分封宗亲贵族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利和
诸侯义务的周礼的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
西周的诸侯国之间或为同宗共祖的宗亲,或为彼此通婚的姻亲,横向联系也比以前密切很多。从强化中央控
第 2 页 共 6 页
新高中历史必修一 制能力和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两方面来看,西周分封制在历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分封制中封国是世袭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
使得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地干涉和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间力量的发展与差距越来越大,出
现了一些力量强大的诸侯国。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逐渐失去了“天下其主”的地位,不仅不
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反而在政治上、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于强大的诸侯。春秋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
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争霸中原。社会的发展变化冲击着旧有的政治制度。
,需要明确以下两个问题: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
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因此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政治制度带有
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
是西周又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天子、诸侯、卿大
夫的法定继承人首先是嫡子中的长子,庶子即使比嫡子年长,也不能作为继承者,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
子以贵不以长。”前者是针对嫡子而言,后者是针对众子而言。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作诸侯;诸侯的嫡长子
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封号,其余诸子分封为士。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
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分封制下又有大宗和小宗之别。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
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又是小
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大宗和小宗的划分,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于
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可以以周公辅佐成王的图片为例进行分析和说明。
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周代有“同姓不婚”的
约束,姬姓贵族娶妻应娶异姓贵族的女子,而异姓贵族娶妻也多在姬姓贵族女子中寻找。姬姓贵族与异姓贵
族互为姻亲的密切关系,是宗法制的重要补充。
关于宗法制的影响,可以先提出设问,让学生试着自己分析,老师作补充并进行本课的最后总结。宗法
制即宗族法规,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
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与团结。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1
(1)本课内容主要讲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重点是王位世袭制,分封制;难点是宗法制。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本课的整体出发,围绕本课主旨,突
出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内容,并作到详略得当。
(2)新课的导入可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始,并由此。这可由学
生来讲述。教师在处理“导入框”内容时要着重指出禹不仅继承了部落联盟长的权位,而且享有极高的威望。
“这就为他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和王位世袭的实行奠定了基础”一句话,就揭示了“导入框”与“从
禅让到王位世袭”一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3)一目,教学中要抓准四个要点:?禹建立夏朝;?启开始确立王位世袭制;
?夏商王权所具有的神秘色彩(即带有神权特色);?初步建立了由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讲述时教师可引
导学生看《戴冠冕的夏禹》图画,并指出“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持的玉
第 3 页 共 6 页
新高中历史必修一 器;此图已不是部落联盟军事首领的形象,而是表示其帝王身分。讲“王权的神秘色彩”时要引导学生看殷
墟甲骨图及文字说明。
(4),教学中要抓准五个要点:?分封制的实行(“封邦建国”),要结合“西
周分封示意图”讲。?分封制的内容(主要是规定天子与诸侯的权力和义务)。?分封制的特点是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分封制的实质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王畿”由周王直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建立诸侯
国统治,而周天子是天下诸侯的“共主”。?分封制的作用及利弊。
(5)一目是本课难点,本目教学应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上下功夫。
2
师:大家翻开课本第5页,请同学朗读[学思之窗]根据《史记》记载编写的历史资料。
生:朗读。
师:资料中的伊尹是商朝的开国功臣和名相。请大家根据这段资料,思考:“商朝的相权有多大?”
生:权力很大。
师:是的,但你根据什么得出“权力很大”的结论呢?让我们从材料的有效信息中,看看商朝的相具有
哪些权力?
师、生共同归纳:
。
3.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宗法制内容,使学生理解:宗法制是根据姬姓家族(父系)血缘关系的亲
疏分为大宗、小宗,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其实质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
?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力求弄懂课文中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这句话: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色彩,
“国”乃是“家”的大而化之。从政权角度说,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诸侯的“周天子”,是君臣关系;
从宗族角度说,周王是姬姓宗族的大家长,与诸侯是兄弟关系或父辈与子侄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宗法制的作用:首先是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其次是调节贵族之
间的矛盾,稳定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等级制度),从而加强了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学思之窗】
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解题关键:本题旨在培养和考查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能否在解读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获
取有效信息。
思路引领:首先是从思考题规定的设问角度从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再把获取的有效信息提炼、
概括为答案。
: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废
立商王。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解题关键:深刻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两个概念。
思路引领:?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细心审题,
逐问作答。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
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
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
的命令。
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
第 4 页 共 6 页
新高中历史必修一
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
系。
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
【学习延伸】
你能查查自己姓氏的由来吗?
解题关键:?本题旨在培养解读材料和查找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读懂材料: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
氏的,如陈姓、许姓。
思路引领:请在课后查找有关姓氏的工具书,查查自己姓氏的由来。
答案提示:(略)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
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
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
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礼记?礼运》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
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
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礼记?明堂位》
王曰:“封。我闻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
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
??《尚书?酒诰》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封诸侯,班赐宗
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
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所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
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荀子?儒效》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
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春秋左氏传?僖公》
第 5 页 共 6 页
新高中历史必修一
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
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宗其为始祖
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迁者也。高祖迁于上,宗则易于下。宗其为曾祖
后者,为曾祖宗。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宗其为父后者,为父宗。以上至高祖,皆为小宗,以其转迁,别
于大宗也。别子者,自为其子孙为祖,继别也,各自为宗。小宗有四,大宗有一,凡有五。宗人之亲,所以
备矣。诸侯夺宗,明尊者宜之。大夫不得夺宗何?曰:诸侯世世传子孙,故夺宗;大夫不传子孙,故不宗也。
??《白虎通义?德论》
惠之二十四年,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孙栾宾傅之。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
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惠之三十年,晋潘父弑昭侯
而立桓叔,不克。晋人立孝侯。惠之四十五年。曲沃庄伯伐翼,弑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哀
侯侵陉庭之田。陉庭南鄙,启曲沃伐翼。
??《春秋左氏传?桓公》
4
禹在历史上又称夏禹、大禹、夏后禹等。在古史中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并称“三王”。他的生平事迹
与尧、舜分不开,是我国原始社会最后一位杰出圣贤首领,但又是我国阶级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者。从
最近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报告》夏商周年表排列,他是夏朝第一个王,建立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这和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的说法是一致的。课本中所用“戴冠冕的夏禹”,用
自《中华古文明大图集》,表示了他已是帝王的身份,而这和今浙江绍兴禹庙大殿正中所塑身穿华衮、双手捧
圭、头戴冠冕大禹立像是一致的。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这是一幅汉代画像石,见于山东嘉祥宋山1号小石祠堂。这是一座型石祠堂,规模较小。此图见于小祠
堂的西壁画像,西壁画像仅有这幅周公辅成王和另一幅孔子见老子两幅历史故事画。画面正中座位上为幼年
的周成王,旁有周公辅佐,主题为要求臣子对君上要像辅佐成王的周公一样忠心耿耿。
第 6 页 共 6 页
范文五:西周的政治制度
历史风云网 www.lsfyw.net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人教\人民版各课教案\课件\试题\人物图文简介\原始史料\趣闻轶事\不同观点\拓展阅读等; 历年高考题、三轮复高考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
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及模块考核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法支招
1.要注意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
加以分析评价。
2.要注意把握同一历史时期相关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比如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知识网络结构
西周
夏禹 夏商 中央:设相、卿士等 分封制
发展 内容 发展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互为表里 地方:封侯和伯 宗法制
课前探营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 所取代。
2.商朝建立后,王位的继承也采用世袭制,有时 ,有时又 。
3.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 和 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 。
2.西周分封的对象有 、 和 。东征平定叛乱后,为稳定东方,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分封制规定诸侯国的义务
有 、 、 、 和 。
3.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受到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
1.西周的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 直接演变而来,用规定 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就是 。
3.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
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重点难点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共五等……天子之田万千里,公侯田方
历史风云网 www.lsfyw.net 国内最早、最专业、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
历史风云网 www.lsfyw.net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人教\人民版各课教案\课件\试题\人物图文简介\原始史料\趣闻轶事\不同观点\拓展阅读等; 历年高考题、三轮复高考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
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
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摘自《礼心〃王制篇》
材料二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其所职者。无非事者……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
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之》
?材料一说明了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制度?武王根据什么决定分赐土地的多少?
?“诸侯”和“天子”的关系如何?
?材料二对诸侯作了哪些法律规定?
?这一制度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课效阅兵
1.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不是 ( )
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B.阶级对立的产物
C.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D.历史的进步
3. 反映中国古代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代替的史料是 ( )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
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4.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 )
A.设置官员 B.自称天子 C.建立武装 D.征派赋役
5.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6.下列对西周宗法等级关系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 B.周天子—卿大夫—诸侯 —士
C周天子— 诸侯—卿大夫 —士 D.周天子—卿大夫—士—诸侯
历史风云网 www.lsfyw.net 国内最早、最专业、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
历史风云网 www.lsfyw.net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人教\人民版各课教案\课件\试题\人物图文简介\原始史料\趣闻轶事\不同观点\拓展阅读等; 历年高考题、三轮复高考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
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
7.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 ( )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8.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
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严格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B.旨在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C.西周金属冶炼业发达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9.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 ( )
A.权力高度集中 B.王权与神权结合 C.严格的等级差别 D.君主专制独裁
10.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 它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
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 其核心内容是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 ? 它与分封制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A .???? B .??? C.??? D.??
11.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室)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 C、大哥(25)
妾二 D、二哥(22)
1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
明 宗法制以什 (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13.“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
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 ? 大传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王位世袭制
14、《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主要原因是周朝
实行了: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世袭制
15.“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
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 .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16.《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
历史风云网 www.lsfyw.net 国内最早、最专业、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
历史风云网 www.lsfyw.net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人教\人民版各课教案\课件\试题\人物图文简介\原始史料\趣闻轶事\不同观点\拓展阅读等; 历年高考题、三轮复高考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
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
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新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17.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 ?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 ? 周王室—嫡长子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 ?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
A.???? B. ??? C.??? D. ??
18.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
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19.《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
为郡县。”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
20.周武王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它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
你认为下列评价中最恰当的是 ( )
A.都具有片面性 B.都具有相对的进步性 C.都阻碍历史进步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历史风云网 www.lsfyw.net 国内最早、最专业、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