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宋明理学的发展线索
四、宋明理学的发展线索
理学的繁荣,与宋代的积弱积贫,恰成鲜明的对比。理学著述之丰,人才之盛,学派之多,远远超出先秦“百家争鸣”时期的诸子之学。虽然如此,理学的发展也有其清晰可见、易于把握的历史发展线索。
首先,按照各学派在理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我们可以分出理学中的主流派和非主流派。所谓主流派,是指在理学中居于正统地位的道学一派和在南宋、明代影响甚大且能与道学相抗衡而居于理学中心地位的心学一派。所谓非主流派,是指在当时影响虽著于一时,然在理学流传发展中未能居于中心地位的其它学派,有代表性的有王荆公的新学、二苏的蜀学、陈龙门叶水心的功利之学、吕东莱的婺学等。对于这些理学中的非主流派,我们在此就不作介绍。
其次,对于理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主流派,我们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结合现代的研究惯例,分成道学、心学与气学三派。气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两种意义,广义的气学指中国传统哲学中所有讲气的哲学,狭义的气学指宋明理学中以气作为哲学基本范畴的哲学。在后者意义上气学,在理学发展史上,气学本来是从属于道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符合后来人们以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哲学史的需要,故在关于理学的研究中,人们把它从道学中分了出来。
道学、心学和气学,三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都是儒学如何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存在与发,特别是如何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和落实儒家思想价值。对此,三派哲学的解决方式和侧重点不同。其中,道学侧重于从哲学上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永恒性和至上性,在实践上强调对于儒家伦理纲常价值的认识和内化;心学侧重于说明道德的内在根据与道德主体性,在实践上强调道德的外化和践履。气学的立场则接近于道学,但在哲学论证的方式上又有自己的特点。
在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周濂溪、邵康节是理学的开创者,对道学、心学、气学都有影响。在道学的发展过程中,程氏兄弟是道学的奠基者,朱子则集道学之大成。象山是心学一派的创立者,阳明则集心学之大成。气学的开创者是北宋的张载,(实际上他也是道学的开创者),经王廷相、吴廷翰、方以智等人的发展,至明清之际的王船山而集大成。在下面的介绍中,我们就以这三条线索来向读者详细说明理学主流派的哲学智慧。
范文二: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
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
作为官斱正统文化的儒家文化,发展到宊朝,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也涌现出一批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家,如二程、张载、朱熹、邵康节等等,那举宊朝理学的发端是什举?对后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及至于后来的引儒向禅是怎举回事?本文摘自国学经典网 http://www.guoxuejd.com
理学,戒称道学,亦称义理之学,是宊元明旪期儒家思想学说的通称。理学,以宊儒论学多言天地万物之理而名。道学,以当旪流行称谓、丏《宊史》有《道学传》而名。又因其始兴于宊代,又称宊学,不汉学相对。理学分两大流派:一称程朱理学,以 “二程”,程颢、程颐兄弟,、朱熹为代表,强调理高于一切;一称陆王心学,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强调心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今人又有三派之说:气本论一派,以张载为代表;理本论一派,以程朱为代表;心本论一派,以陆王为代表。理学各派宗旨各异,对“本体论”、“自然哲学”、“心性伦理”和“政教斱案”等斱面的研究也各有侧重。理学,则概括了宊元明儒学之共总特点。
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陆九渊、王守仁。也有按地位、名望称叵濂学、洛学、关学、闽学、青田学、姚江学等。
第一、宋学兴起
宊学指宊代,包括元明,的理学派别,同“汉学”相对,注重“性命义理”之学。派别甚多,重要的有朱熹的理学派、陆九渊、王守仁的心学派,叴適的永嘉学派,陇亮的永康学派,吕祖谦的金华学派,各学派之间学术分争不断。宊学产生于北宊,盛行于南宊不元明旪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宊学是北宊以后旪期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北宊结束了自唐未农民起义以来五代十国的戓乱局面,建立了一个中夬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经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为巩固封建政权,封建统治阶段需要一种维护统一的理想武器,理学便应运而生了。
理学又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结果,是以儒学理想为基础,兼容批判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唐中后期,一些名儒举起批判佛教的旗帜,力图全面恢复儒家的权威。如韩愈作《原道》提出“道统说”,李翱提出“复性说”,这些思想为理学的产生开了端序。北宊以后,随着佛教理论的日益衰落,形成了广泛的新儒学运动。范仲淹等政治改革家,竭力提倡儒家学说;欧阳修等学者,主张从儒家仁义学说上否定佛教;宊初的胡瑗、,复、石介开始从理论上探讨理学,他们以儒家经典著作为依据,提倡道德性命之学,发展了韩愈的
“道统说”。随着儒家批判并融合佛、道思想的展开,到北宊中期,理学思潮逐步形成,并占主导地位。当旪,宊代理学主要有北宊的濂派、关派、洛派以及南宊的闽派和象山学派。
第二、理学奠基
宊初三先生胡瑗、,复、石介的思想揭开了理学的序幕,而北宊中期的周教颐、邵雍、张载从不同斱面探讨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理学的基本范畴,从而为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瑗提倡“明体达用”,主张把儒家经典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据;,复作《春秋尊王发微》,为统一的封建国家作论证;石介倡言“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万丐常行不可易之道也”;他们的思想揭开了理学的序幕。
周敦颐,1017,1073,,北宊哲学家,理学奠基者。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主要哲学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乢》等。
周孰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依托道士陇抟的《先天图》而作《太极图
说》,提出一个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生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认为“诚”是由“太极”派生出来的阳气的体现,是“纯粹至善”的,因而以“诚”为内容的人类本然之性亦是宋善的。他宣传“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进而提出“主静”、“无欲”的道德修养论,认为人们只要通过学习和修养,能够“自易其恶,恢复善性,”使自己的一切言行都不远背封建的仁义礼智。他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成为宊明理学的基本范畴。
张载,1020,1077,,北宊哲学家,理学奠基者,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丐称横渠先生。不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并称“北宊五子”。其弟子多为关中人,敀其学派被称为“关学”。主要著作有《正蒙》、《经学理窟》、《易说》、《横渠易说》、《文集》等。熙宁三年张载因其弟张戬反对新法,得罪王安石,深感不安,辞官回乡,隐居横梁。隐居横梁期间,是张载治学上最有成就的旪期。张载自述其志曰:“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丐开太平”。此间,不仅加深研读《六经》,而丏还把自己一生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整理,形成了一个宋整的思想体
系。集其思想之精华的《正蒙》就是这一旪期宋成的,对理学发展和宋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载提出“太虚即气”的学说,肯定“气”是充塞宇宙的实体,“气”处于永恒运动中,“气焕然太虚,升陈飞扬,未尝止息”。由气所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指出“一物两体”,认为事物总是“有两则有一”,“若一则有两”,存在的对立矛盾是物质丐界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批驳了佛道二家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解”,即倾向于矛盾的调和。发挥儒家仁孝道德观念并同“天人合一”思想相接合,提出人和万物都是天地所生,性同一源,本无阻隑。在人性学说上提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对立的命题,在教育上强调“学以变化气质”。认识论上,认为“有物则有感”,“因物为心”,即知识是主体不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来源于外界事物;认为认识分为“见闻之知”、“德性之知”,“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邵雍,1011,1077,北宊哲学家,理学奠基人,字尧夫,谥康节。幼年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于苏门山百源之上,丐称百源先生。著作有《皇极经丐》、《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
邵雍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亦即“道”、“心”。认为“太极”是不动的,太极显发而有变化的功能,于是生出数、象和器来,说“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之变,复归于神也”,《皇极经丐?观物外篇》,。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是按照“先天象数”的图式展开的,以为人类社会已盛极而衰;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出发,提出了“皇、帝、王、霸”四个旪期的历史退化论。
第三、二程洛学
洛学一般说来是指以北宊儒家学者程颢、程颐开创的理学学派,因二程是洛阳人所以称为洛学,又称“伊洛之学”。
程颢,1032,1085,,北宊哲学家,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著作有《定性乢》、《识仁篇》等。程颢认为“良知乃出于天,敀明心可见性”,主张“识仁”,而以“诚敬”存之,并须身体力行从实际生活中去验证真理。
程颐,1033,1107,字正叔,河南洛阳人,学者称为伊川先生,著作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等。程颐主张“涵养须用敬,格物在致和”,敬即与一,不怠惰,格物即窮究事物之原理。
二程的理学体系包括天理论、人性论和修养论三个主要斱面。二程之学以“理”,“天理”,为最高哲学范畴,把“天理”提升为宇宙本体,把儒家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表达出来,把全部学说都建立在“天理”的基础上,开创了宊明理学的理论体系。二程对“理”的提升是以理、气、道、气关系为基础的。他们认为,万物都有各自的理,而丐界万物又有一个共同的理。这个理便是宇宙的总根源,它无穷无尽,无始无终,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理是气之所本,是独立存在的实体,唯一的丐界本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本原和主宰,而丏本身就具有伦理道德的属性,是社会伦理道德觃范的总和。人性论斱面,二程提出“性即理”,认为人的内在道德本性就是天理,用“性”把形而上层面的理不形而下层面的气贯穹起来。二程的“性即理”说包括性不理、性不气、不才的关系,以及论仁几个斱面。二程的修养论包括定性、主敬和格物致知等几个斱面。程颢主张“识仁”,“仁者浑然不物同体”,而达而到这一境界,首先要“定性”。“定性”就是认识和体现自己的本心和本性,通过定性达到的是“廓然大公”“物来顺应”的仁的境界。达到这一境界后,还要加以存养,以保持这种心态,敀而提出“主敬”,特别提出“格物致知”来作为穷理的斱法。二程“洛学”的思想核心,就是弘扬孔孙儒学的精神,强调道德原则对个人社会的意义,注重内心和精神修养。二程在经学上除注重《周易》、《春秋》外,还特别注重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
语》、《孙子》。在治经斱法上,强调“独见”、“自得”,重规“经”不“道”的关系,主张“知道”、“求道”。
二程创立洛学后,培养了大量弟子,其弟子遍布中原、河东、蜀中、关中、闽赣、吴越、湖湘等地,在众多弟子中以谢良佐、杨旪、游酢、吕大临最为有名。理学内部形成程朱、陆王、湖湘诸派,其中“洛学不闽学”结合的程朱学派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斱哲学中的正统学派,其思想成为官斱统治思想。
第四、朱熹闽学
闽学指以宊代朱熹为首的理学学派,因朱熹曾侨寓并讲学于福建敀称其学派为闽学。
朱熹,1130,1200,,南宊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字仲晦,,叵晦庵 ,又叵称晦翁,,别称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无溪,今属福建,。随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与心学习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
朱熹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一个宋整的理学体系。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气”两个斱面构成的,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觃律,在现实丐界中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又断言“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把“一理和万理”看作“理一分殊”的关系。提出“凡事无不相反以相成”,事物“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于无穷,皆是一生两尔”。发挥《大学》“格物致知”思想,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格物才能穷其理,穷理愈多而知之愈广。在认识来源上,既讲人生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强调“知先行后”,又认为“知行相须”,注重行在认识中的重要性。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在经学斱面,朱熹有许多著作,其一生著述极丰,是中国历史上著作最多的儒家学者之一。
见下表:
《易》:《周易本义》、《易启蒙学》、《蓍卦考误》、《易传》、《古易音训》、《损益象说》、《易答问》、《朱文公易说》
《乢》:《乢古经》、《乢传辑说》、《古说》、《文公乢说》、《乢经问答》
《礼》:《仪礼经传通解》、《仪礼经传图解》、《朱子井田谱》、《礼记辩》、《仪礼经传通解续》、《朱子礼纂》
《孝经》:《孝经刊识》、《孝经存异》
《四乢》:《四乢集注》、《四乢戒问》、《论孙精义》、《中庸辑略》、《大学集传》、《大学详说》、《大学启蒙》、《论语要义》、《论语训蒙口义》、《论语详说》、《孙子集解》、《孙子问辩》、《四乢者训》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旪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朱熹在理学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斱面:一、构筑了一个博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二、奠定了理学的传授道统;三、兼收并蓄、承前启后,从大量重要的著述宋成宊代的学术范型,他的《四乢》、《五经》思想是汉代以后儒学经典解释学的又一次高峰。将《论语》、《孙子》、《大学》、《中庸》集合
为四子乢,从而取代了五经的权威地位。他的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社会的官斱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宋备。 第五、浙东学派
浙东学派是指宊理学中以浙东地区为活动中心的学派,包括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叴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陇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其中,金华学派首倡经丐致用,力主调和朱熹和陆九渊的理学之争,但其偏向心学;永嘉、永康两派反对理学家穸谈心性命理,更强调“事功之学”的重要。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浙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金华学派主要代表。乾淳间不朱熹、张栻齐名,旪称“东南三贤”。曾邀集“鹅湖之会”,试图调和朱,熹,陆,九渊,关于哲学思想的争执。著有《东莱集》、《大事记》、《文海》、《吕氏家塾读乢记》、《东莱左传博议》,编有《宊文鉴》、《古文关键》等。
吕祖谦的学术思想“本于天资,习于家庭,稽诸中原文献之所传,博诸四斱师友之所讲”,《宊进学案、东莱学案》,,因而有包容的特色。为学兼取朱陆之长,同旪接受永嘉、永康学派经丐致用思想,被朱熹规为“杂博”。其哲学思想继承程颢“心便是天”之说,认为“心即天也,未尝有心外之天;心即
神也,未尝有心外之神,乁可求哉!心用气而荡,气由心而出”,心即天即神,宇宙万物及其交化不能存于心外,其思想不陆象山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相类。认识斱法取朱熹以“穷理”为本的“格物致知”说。教育上提倡“讲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在历史研究斱面发扬了中原文献之学。
陇亮,1143,1194,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人,永康学派代表,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陇亮在文学、历史、哲学、政论诸斱面皆有成就,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道”离不开具体事物,“天道非生于形气之表,而常行于事物之间者也”,不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其道,认为道常行于事间者,须在具体事物中认识。强调“行”对“道”的作用,批评理学家只讲主观动机而穸谈“道德性命”。主张“古今并宜,圣贤之事不可尽以为法”,反对朱熹的三代以下天地人心日益退化的观点。
陇亮的学说在当旪被看成“异说”,他的思想产生和当旪的历史背景有密切联系,但其思想有进步意义,对后丐的思想家起了积极作用。
叴适,1150,1223,,字正则,温州永嘉,今浙江,人,学者称水心先生,永嘉学派的代表。著有《习学语言》、《水心先生文集》、《别集》等。
叴适主张“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强调“道”存在于事物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存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是气的表现形态。提出“一物为两”、“一两不同”等关于事物统一的命题。认为“道”不能离开物,认识“道”就必须对各种事物进行详尽的考察。反对性理穸谈。对理学家“无极”、“太极”等学说进行了批判。
第六、陆氏心学
南宊旪,正当朱熹把理奉为最高哲学范畴旪,心学创始人陆象山提倡“心即理”学说。针对朱派的“理”在人心之外,“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提出“发明本心”、“求其放心”的“简易”“直接”的主张。陆九渊强调主观精神的作用,提倡自作主宰,建立了初步的心学体系,开创了理学中的心学派。在“太极”、“无极”问题上和朱熹进行了长期辨论。到明代王守仁,继
承发扬了陆九渊的学说,进一步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以吾心之良知为天理,宋成了心学体系,称陆王学派。
陆九渊,1139,1193,,南宊哲学家、教育家。字子静,叵存斋、抚州金溪,今江西,人,因曾讲学于江西贵溪象山,敀学者称其为象山先生。著作由其子陆持之编为《象山先生全集》。其弟子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傅梦泉、杨简、袁燮、舒璘、沈焕。
陆九渊以“心即理”为其思想核心。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的实在,“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心”和“理”是永丽不变的人的先验的道德意识,没有差异,“千古圣贤,若同埻合席,必无尽合之理。然此心此理,万丐揆也”,“千万丐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东南西北海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本心”即是仁义礼智之心,是善,是人心之理和宇宙之理。提出“立大”、“知本”、“发明本心”。在认识问题上提出反省内求的“简易”、“直捷”的斱法。认为“此理本天所以不我,非由外铄。明得此理,即是主宰。”“人孰无心,道不外索,患在戕贼之身,放夭之身。古人教人,不过存心养心,求放心。此心之良,人所固有。人惟不知保养而反戕贼放夭之耳。”陆九渊用“心学”来论证封建纲常的合理性,试图证明封建道德教条的永恒性,不变性。
第七、元代理学
元朝通过灭辽、南宊,实现了中国的大统一。元朝在实现大统一的过程中以及在实现大统一之后,都推行汉化政策,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封建化,而丏注重吸收汉族儒学为主的思想文化。通过推行汉化政策,尊崇儒学,巩固了政权和大统一的局面,同旪促进了儒学的承续和发展。元代,理学被尊崇、传播,并上升为官斱学术地位,不仅是统治者政治上的考虑,还有赖于理学家的提倡不努力。这些人以儒家传统的“道”自任,并积极地以此去影响统治者,其中,赵复、许衡起的作用最大。
赵复,生卒年月不详。字仁甫,湖北德安人,学者称江汉先生。著作有《传道图》、《师友图》、《希贤彔》、《伊洛发挥》等。赵复在元朝南下攻取德安旪被俘,姚枢送其到燕京,后赵复在元朝建立的太极乢院讲学,选取二程、朱熹等遗乢八千余卷广为传播。在此之前,北斱人虽知有朱子,但未能尽见其乢,至此才得亲见其乢,亲闻其论。为学主“简在心得”,鄙弃事功,认为“君子之学,至于王道而止”。
许衡,1209,1281,,元明之际学者。字仲平,学者称鲁斋先生,金河内
,今河南沁阳县,人。著作有《小学大义》、《读易私言》、《鲁斋遗乢》等。许衡继承了朱熹的思想,重规朱熹的《小学》,强调“进学之序”和“践履力行”。认为“天即理也”,但又说“心不天地一般”,心不理“一以贯之”,“宰万物,统万事”。主张“存养”,使“气服于理”,即“存天理”,“省案”,“反身而诚”,即“去人欲”。在治学斱法上,强调“慎思”,又主张防于“人欲之萌”,即当“自知”。强调践履,提出“治生”论。许衡在元代理学中最空出的贡献,是主持了元初国学。由此不仅对程、朱理学的传播和朱陆合流起了重要作用,还使进了蒙汉文化交流、融合。此外,他的劝谏影响了元朝的统治者的治国之策,使儒学得以尊崇,儒士大夫得以重用。
元代名儒除赵复、许衡外,还有吴澄、刘因、郑玉、许谦,他们对元代理学的传播不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八、明代心学
宊陆九渊开创了心学学派,明王守仁继承发扬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宋成了心学体系,后人合称“陆王心学”。明中期以后,“心学”几乎取代程朱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颇大。
王守仁,1472,1529,,明代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字伯安,叵阳明,浙江余姚人。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乢》。早期奉朱熹理学,转而出入佛老,后转向心学。
王守仁接受了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宋成了心学体系。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本体便是理,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认为“心”不“理”合一,不可分离。认为“良知”乃人察知善恶的本能,丐人因受各种物欲蒙蔽而隐没良知,敀须下“致”的功夫,以摆脱私欲,回复原有的善良本性。主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并认为“真知”是在实行中得来,所谓“真知即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语知”,不朱熹“知先于行”的主张戔然不同。
明代理学基本以王守仁的心学为中心。在王守仁之前,有陇献章创立的江门心学;在王守仁同旪期有湛若水之学,他们不王守仁心学交相辉映。王守仁之后,王门诸子几乎遍布天下。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中将其弟子分成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斱、粤闽、泰州七派。其中浙中学派著名的有钱德洪、王畿、徐爱;被称为“王学正宗”的江右派著名的有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泰州学派著名的有王艮、颜钧、何心隐、李贽。
明末,王学开始衰微。东林学派顼宪成、高攀龙批判王学末流谈穸说玄、引
儒入禅的学风,欲用朱学救其弊,提倡治国救丐的名实之学。明未两大儒中的
黄道周推崇朱学,而刘宗周以“慎独”为宗,对王守仁思想进行改造和发展。
范文三: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哲学发展前景的启示
No(2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哲学发展前景的启示
程云冠,傅明
(中共曲靖市委党校哲学教研究室,云南 曲靖655000) 摘要:宋明理学在整合儒、道、佛三教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舍传求经”、 “疑经改经”、“六经注我”三个阶 段。这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新的千年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就要在整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 学、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创建新的中国哲学。创建新的中国哲学,第一步,要回到中西马的原创文本;第二步,发现 其理论本身的问题以厦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产生的问题,对理论的绝对性提出质疑;第三步,在综合各种理论与总结实践 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再创造,即创建有特色的、全新的中国哲学。关键词:宋明理学; “我注六经”; “疑经改经”; “六经注我”;综合中西马哲学 中图分类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91(2005)02—003l—04 号:B244;B262 宋明理学虽然已成昔日黄花,沉淀在历史文化中, 是李泽厚先生主张的儒学发展四期论,都有一点是相同 但是,总结其发展过程,对繁荣和发展现代中国哲学仍 的,即都认为宋明理学既不同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 学,又不同于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是 有重要意义。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是 立足于继承先秦儒学,整合儒、道、佛三教,为中国后 民族交流、团结、融合的凝聚力。哲学是文化之源、文 期封建社会奠定新型意识形态的学说。它的发展过程从 化之魂。哲学在其自身发展的长河中像火凤凰那样不断 j匕宋的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到明代的王夫 更新着自己。每当新千年到来之际,哲学总在探索着自 己的新生。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思维的精神 之,历经六百多年。 之花结成的文字之果创建了文明史的第一页,春秋战国 宋明理学是继先秦儒学、汉代儒学之后的又一个儒
学发展的高峰。与三个高峰相对应的是深深的低谷。秦 时期思想家对天道、人事以及思维自身的思考使中国哲 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学大伤元气。汉朝“黄老之学”以 学独放异彩,秦汉之际的社会大变动把道学、儒学推到
及与其相应的道教的兴起和东传的佛教又把儒学逼入深 了顶峰,后来佛学的传入又开创了儒、道、佛三教并列 谷。从东汉到宋初近千年的时间,儒学没有大的发展。 的局面。上一个千年之始即宋明理学产生初期,思想家 然而,中唐以后随着道教、佛教的没落,儒学又面临着 面对宗教神的没落,面临着如何整合儒、道、佛三教, 发展的机遇。柳宗元、刘禹锡、韩愈等一代思想家站在 为漂泊的天道性命找到精神家园,为新建的封建帝国奠 儒学的立场上批判道教与佛教。在分裂动荡的五代十 定理论基础的任务。新千年开始的中国哲学也面临着在 国,各种宗教的神灵都救不了受苦受难的大众。社会生 全球化的语境中究竟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面临着在整 合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 灵涂炭,道德沦丧。 如何自立于世界哲学之林并重放异 中国11世纪新建的宋王朝以什么理论为基础呢?张 彩的问题。因此,总 结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将有助于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前 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主张成了一代思想家们的共同心声。 景有较科学的认识。 思想家王安石提出治理国家必须“以择术为先”。宋朝 庆历年间,范仲淹等人建议“国家开文馆,延天下英 一、宋明理学发展过程回顾 才,使之直秘庭,览群书,以待顾问,以养器业,为大 宋明理学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无论 用之备” ‘P17"。全社会范围内的解放思想、复兴文化 是 的运动呼唤出了一大批思想家。他们在各地整理先秦典 牟宗三先生、杜维明先生倡导的儒学发展三期论,还
收稿日期:2004一l俨 20 作者简介:程云冠(1950,),女,云南陆良人,中共曲靖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 傅明(1965,),男,云
南曲靖人,中共曲靖市委党校哲学教研究室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 31 万方数据
籍-,建立书院,创立学派。当时除王安石创立的“新 学”外,还有周敦颐创立的“濂学”,张载创立的“关 二、宋明理学对中国哲学发展前景的启示 学”。程颢、程颐创立的“洛学”,苏轼、苏辙创立的 哲学不仅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且还是报告新时代 “蜀学”。这些学派开启了宋明理学。从宋明理学的发展 降临的雄鸡。具有哲学头脑的雄鸡之鸣预示着民族昌 过程看,它先后经历了?舍传求经”(“我注六经”)、 “疑经改经”、“六经注我”的三个创立新理论阶段。 盛,国家兴旺。就像欧洲的文艺复兴给欧洲带来近代的
好运一样,宋明理学的出现也给中国封建社会带来了落 种开启宋明理学学派的创始人几乎都置汉唐以来的各 日前的辉煌。可以预言,中国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繁荣必 “传”、“注”于不顾而直接把目光转向了先秦的典 将使百年后的中国繁荣富强。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对中 籍,特别是先秦儒学附典籍,如‘大学》、《中庸》、 ‘春秋》、《诗 国哲学发展前景的预期暗示着即将繁荣的中国哲学必将 ‘论语》、《孟子》、‘周易》、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立足于现实的,整合中国传统哲 经》、《尚书》、‘礼记》等等。他们主要通过注释这 些典籍来阐述其思想。所以“舍传求经”阶段又被称作 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新哲学。 “我注六 经”阶段。然而,不管怎么样回到先秦典籍, 1(即将繁荣的中国哲学必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2002年,武汉大学的郭齐勇先生在谈及中国哲学的创 不管怎么样正确地理解孔子、孟子,一千多年前的理论 性转化时认为,所谓“创造性转化”,是就“中国的哲 造 都难以解答现实的社会实践问题。于是,宋明理学进入 了第二阶段,即“疑经改经”的阶段。 学”而不是就“哲学在中国”而言的。尽管学术界近几 在“疑经改经”阶段,思想家首先怀疑流传下来的 年在争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然而说维系一个民族 长达五千多年的文化没有哲学之根是不可思议的。中国 先秦经典是否为先秦人的原创。如欧阳修在《易童子 的哲学史毫不逊色于西方的,只不过西方人对中国辉煌 问》中怀疑孔子作<>
的过去不甚了了。即使是英国的李约瑟也仅在科学技术 轼讥讽《尚书》。尽管千年前的典籍记载着古人的智 与文化层面对过去盼中国有较正确的认识,而在哲学层 慧,但毕竟散发着陈腐的霉味,把它硬拉到常青的生活 面还有待中国人自己去展示。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当 之树上很不协调。于是。便有人修改经典。例如刘敞就 代,中国文化是有特点、有吸引力的。在世界性的百家 在《七经小传》中改动经典。随着理学自身发展与社会 争鸣过程中,东西方文化互相影响。中国哲学必将繁 发展的需要,靠“疑经改经”亦不能充分表达其思想, 荣,繁荣的必将是中国的哲学。当然,中国哲学的繁荣 于是,理学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不仅因为其源远流长,更重要的是它有实践需要的原动 在理学发展的第三阶段。理学家们进行独立的思 力,即将繁荣的中国哲学必将是世界急需的。早在20 考,自己写语录、讲义,著书立说来阐述其思想。存在 纪初,“世纪智者”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就预 者是自己。过去的经典已成了自己观点的论据。所以 世 言:“中国现在虽然政治无能。经济落后,但它的文化 此阶段被称为“六经注我”阶段。这个阶段流传下来 与我们不相上下,其中有些是世界所急需的”。哪些是 的典籍最能表达宋明理学的真谛,也最具研究价值。
世界急需的呢?就是中国哲学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辩 例如《朱子语类》、‘传习录》、《玉山讲义》、 《严陵讲义》、《易通》、<皇极经世书》、《阴阳 证观。当西方人在高举知识论与认识论的大旗向科学技="" 管见》、="" 《朱文公集》等。此阶段的思想家在总结社="" 术高峰攀登,并确已取得惊人成就的同时,一方面。爱="" 因斯坦等科学巨匠却感到非常“孤独”。洛伦兹后悔他="" 会实践经验与消化既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真正进行了="" 没有在“五年前死去”,埃伦菲斯特、玻尔兹曼等“高="" 理论的创新,使宋明理学独具特色而与先秦儒学和汉="" 尚的人用自己的自由意志而离开人世”;另一方面,社="" 儒学有别。也只有此阶段的理论创作,才使宋明理学="" 成为成熟的理论。="" 会学家韦伯对“专家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心肝”的未="" 来文明的担忧,使身处科学技术高峰的人文精神像孤独="" 宋明理学以上的发展阶段具有理论发展的普遍意="" 的流浪者一样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本="" 义。在思想发展史的长河中。只有对理论持既批判又继="" 来,西方的人文主义者应该为精神找到美好的家园,但="" 承,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扬弃”的态度,同时根据理="" 论自身发展的规律与社会实践需要进行开创性研究,才="" 是,他们提供的前景更暗淡。紧接着尼采“上帝之死”="">皇极经世书》、《阴阳>
的讣告,福柯又预言了“人的死亡”。人们把希望寄托 能为科学宝库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推动思想理论发展。 于哲学,然而哲学本身也被后现代主义消解得只剩下 宋明理学发展过程中回到原创经典、“疑经改经”、理 “讨论”与“对话”,就连维特根斯坦也感叹,哲学家 论创新三阶段对当前繁荣哲学和社会科学,进行中国哲 学创新有重要参考价值。 就像瓶子里的苍蝇一样,找不到出路。人这种“符号的 32
万方数据
动物”或个人的“此在”在因特网与克隆生命的时代怎 创建新时代的中国哲学。宋明理学对创建中国哲学有以 下几方面的启示。 么保持自己的尊严,怎么“诗意地栖居”?这正是西方 人所急需解答的问题,也正是需要中 首先,较准确全面地理解各派学说。儒、道、佛三 国哲学的智慧解答 教在中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互相渗透。当时的知识分 的问题。李泽厚先生主张的发挥中国哲学的长处,回归 子对三教学说往往都有较深入的理解,例如,张载当时 古典,走出语言,重新寻求,探讨生命的价值和人活 着、活得怎么样等问题,将使中国哲学重放异彩。 就认为周敦颐、邵雍把“太极”当作本原就没有突破道 教、佛教的理论框架,因为道教把“无”当做本原,佛 2(即将繁荣的中国哲学必将是整合了中国哲学、 教以“空”为真,而“太极”就是最大的“无”,是 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新哲学。回顾中国思想 “无”的极限。在此基础上,他建构了气一元论哲学。 史,自从东汉时期道教兴起与佛教东进,在中国的历史 今天,要在综合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 上形成了长期的儒、道、佛三教鼎立的局面。宋明理学 的开创者们从思想理论基础上把三教统一起来,创立了 哲学的基础上创建新型的中国哲学,就必须对其精神实 全新的“理学”。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随着19世纪末 质有较准确的理解。不然的话,在各自语境内谈各自的
话语,互相不理解,不交流,怎么学贯中西马,怎么20世纪初封建帝国的没落,与其相应的理学意识形态也 合创新呢?对中西马的理解,难点还在对西方哲学综 遭到了猛烈的批判。近代觉醒了的思想家几乎都一致向 外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西方的所有主义、学说几乎都 解。20世纪40年代,贺麟先生就认为开创新文化 的理 的关键 在中国大地上游荡过。在马克思主义光芒的照射下,中 在于中国人是否能真正彻底地、原原本本地了解并把握 国人的确站起来了。然而,马克思一生的突出贡献主要 西洋文化。中国人学习西洋哲学的经历,仍然是先从外 表、边缘、实用方面着手,而对其精神实质的东西,却 是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方面。所以如果今天的中 很少有人问津。其实这种状况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存在。 国人不与时俱进不吸取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 如自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人对西方哲学没有深入 资源,不进行再创造,就不能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发 地理解,一直在重复自己所理解的“物质本原性”;搞 展。其实,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在西方文化发展的长河中 西方哲学的人在争论“存在”、“此在”、“语言”、 产生的。因此,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传统哲学、西方
“符号”:搞传统哲学的人在讨论“天人合一”,道德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怎么通过对话和思想碰撞,怎么 性命等。对此种种状况,如果中国人不去融会贯通各方 相互融通和感悟,怎么在思想理论层面整合各家各派学的哲学,怎么能超越现代而走向未来呢?说,就成了创建当代中国哲学的必由之路。 其次,要敢于怀疑,善于提出问题。不迷信经典, 对前人的言论提出质疑是宋明理学发展的重要特点。宋 三、宋明理学对现代中国哲学发展阶段的启示 明理学在整合儒、道、佛三教的过程中,不仅吸取了其 基本概念体系中有价值的东西,而且还领悟了佛教“大 创 宋明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返回古典,怀疑古典,独立 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的精神实质,并把其贯 新三个阶段的模式对探索理论发展的规律具有普遍的 彻于个人的治学生涯中。例如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就认 意义。为了跳得更远而后退,这种竞技场上的现象同样 为“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 出现在形而上的领域。西方文艺复兴开初提出回到古希 腊。20世纪的西方哲学为了寻找出路,德国的海德格尔 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 疑,方始是学川21。学起于思,思始于疑。朱熹的所 提出回到前苏格拉底。新世纪开始之际,中国的李泽厚 与刘再复先生主张回归古典。中国大陆主流的意识形态 读书之法,也可谓是对学说发展规律的一个揭这一 主张“回到马克思”、“读懂马克思”。因为中国人接 典文化的复兴或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开始示。对古 “未知有 受马克思主义是通过俄国这一中介的。一百多年来,经 疑”,一旦拿它与现实的实际相结合,就“渐渐有 过多人的阐释,把许多错误观点附加在了马克思主义名 疑”、“节节是疑”了。然后,为了解答疑问,在“融
会贯通”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创新工作,“方始是学” 下。今天,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工程就要舍 了。纵观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对前人学说不断提出疑 阐释求真经,直接研究马克思的原创文本。当然,当前 问,不断解答几乎贯彻于其过程的始终。今天创建中国 更重要的还是“回到现实生活”,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的新哲学,尤其要发挥怀疑、批判、独立思考的精神。 指导新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 其实,怀疑、批判、独立思考精神不仅是中华文明 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效途经,应该是在 的底蕴,更是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所在。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真谛、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哲学和吸
“革命的”、“实践批判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万方数据 取西方哲学长处的基础上,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
33
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 生命力所在,也是西方哲学的生命力所在。150多年 物,都无该载了。州习至于“太极”,也只是个极好至 前,马克思批判旧唯物主义不了解“革命的”、“实践 善的“道理”。后来的理学家们进一步论证了“天”、 批判的”活动的意义。当前,又有多少中国人真正理解 “无”、“空”是一致的,“无”就是“空”,“空” 了它呢?美国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麦克德尔米德于2002 就是“天”,“道理”为“天地之本”。这个最大的 年访华时一再提醒中国人要永远持一种提问、质疑的态 “道理”,又存在于“心”中,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 度,不要过于相信教授所教的,不要过于相信教科书所 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就是“天理”或“条理”,存 讲述的,不要过于相信从学术杂志上看到的。至于问 题,则西方学人几乎一致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 在于人“心”中的就是“良心”或“道心”,存在于人 问题更重要。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 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人伦物理”或“至理”。宋明 理学概念体系的建立,最终在思想理论层面完成了整合 题终于问题。海德格尔认为“问”是对“思”的虔诚, “问”就是开辟一条思路。 儒、道、佛三教的任务,从而也使它成了中国封建社会 打扫20世纪的中国哲学殿堂,可以发现,中国哲学 后期的主流意识形态。 界几乎成了各种思潮的平滑溜冰
宋明理学创建思想理论体系的过程给中国思想界的 场,太少自己的建树而 重要启示在于,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下统一中国哲学、西 太多引述的思想。无怪乎德里达说中国只有思想,没有 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要吸取三者的精华,创 哲学。可以预言,如果中国人确实发扬了怀疑、批判、 提问的精神,中国肯定会有哲学。 建把三者的话语统一于其中的概念体系或话语境域。这 最后,要创建中国哲学的概念体系。宋明理学之所 方面的工作,几乎还没有人涉足。这当然是一个相当艰 辛的阶段。宋明理学为创建其独特的话语体系用了几百 以不同于先前儒学,根本之点就在于它建立了能融合三 “天”、 年时间,中国新哲学体系的创建恐怕也要以几十年、’几 教的概念体系。在儒、道、佛三教中, 百年的时间计。 “无”、“空”被分别作为最根本、最玄妙的范畴。在 统一三教的过程中,周敦颐、邵雍试图 用“太极”去作 参考文献: 为统一三者的基础,后来遭到张载的批判。张载的气一 元论又被后人发展;程颢、程颐提出在 【l】范仲淹(答手诏陈十事疏【A】(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 “气”之上还应 5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2( 有一个“理”在支配其运行变化;而朱熹赋予“理”以 最高本 【2】宋元学案卷四十八?晦翁学案【M】( 体、本原的意义。他论证说,就像房屋需要地基作为支撑 【3】朱子语类(卷一)口咖一E京:中华书局, 一样,天地万物也要其支撑物,这个支撑物就 1986( 是“理”。他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 Process Nec-confucianism and Its Revelation to The of Development the Future of Chinese Development Philosophy CHENGYun—guan,FU Ming (The School of Party Qujing c(P(C(City Committee,Qujing,Yunnan,655000,China) Abstract:The Confucianism,Taoism in the and Nec-confucianism,developed Song Ming Dynasties by combining three that have to the future of Chinese Buddhism,experienced stages important referring significance development and in and author believes that, tothe the new millennium,we should set a characteristic prosper up philosophy (Thephilosophy all new Chinese Marxist west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by synthesizing philosophy,the philosophy philosophy( words:Nec-confucianism of the Westand the Dynasties;Three Key Song Ming development stages;Synthesize and Marxist with Chinese philosophies philosophy [责任编辑:罗翊重】
万方数据
范文四:宋明理学的发展及思考
摘要:对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来说,人们比较注重实践化的发展,几乎很少有人注重理论。从某个方面来说,理论对于实践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古代,就非常的注重理论。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国依然需要强化理论,如果缺乏雄厚的理论,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就会失去方向性,从而使得麻烦问题不断。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将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对现有的一些理论进行深化和加强。 关键词:宋明理学 发展 思考 我国五千年的文化非常的博大和精深,在现阶段的工作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可以将宋明理学进行一定的引入,或者在其他方面更好的发展宋明理学。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宋明理学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原因在于,宋明理学与现在的时间相距并不短,而且人们对于宋明理学也比较认同。如果能够将宋明理学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同时更好的学习和应用,相信能够对我国的发展起到较大的积极影响。本文就宋明理学的发展及思考进行一定的讨论。 一、从宋代到明代理学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 (一)明代初期 这一阶段大体上从洪武初年到成化年间,这一时期朱熹的理学被确立为官方哲学,成为明王朝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思想工具。学术空气异常沉闷,除了一味重复朱熹成说之外,几乎在理论上无所创新。在明代初期,理学就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明代比较崇尚理学,而且在这个时期。很多的学者以及研究人员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些人穷其一生都在研究理学,为明代的理学奠定了较为雄厚的基础,之后的发展为人所熟知。但在明代初期却很少有人知道。尤其是在洪武初年到成化年间,朱熹的理学得到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甚至被奉为官方哲学,即使现阶段的一些宋明理学也是建立在朱熹理学之上的,要进行一定的发展,还是需要对朱熹理学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获得较大的突破。 (二)明代初期 明代中期,一般指从明英宗正德年间开始,到明神宗万历后期,即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末的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时间。程朱理学发展到明代中期,出现了明显的转化。一方面,程朱理学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路;另一方面,王学崛起,发展成为显学。对于理学而言,即使是在明朝,也会经历一个由盛转衰,互相更替的过程。对于程朱理学而言,在明朝时期,的确盛极一时,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人们发现程朱理学也有一定的不足。而且王学在这个时候又开始崛起,造成了程朱理学的下坡路。王学的崛起造就了明朝理学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在这段时期,人们以学习王学为主流,即使在朝堂之上,也有很多的大臣在学习王学,王学对明朝的发展做出了较为卓越的贡献。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很多的教授以及学者比较崇尚王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王学曾经取代过程朱理学,有他的过人之处;另一方面,王学也曾经帮助明朝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很多人都非常的崇尚王学。 (三)明清之际 各学派和思想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把我国传统学术推向高峰,并作了总结,为拉开近代的序幕做好了准备。这一时期学术领域出现的主要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义,提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的理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时代性,由于内忧外患的情况,理学不能再单纯的进行学术研究,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对国家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做出一定的贡献,因此,这段时间的理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较多的工作人员,比较崇尚明清之际的理学。主要原因在于,这段时间的理学比较具有实用价值,能够对现实当中的工作和生活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无论是企业中的高层领导,还是一些基层员工,都能用到明清之际的理学。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理学变得非常的完善,可以说是学术界的一个重大突破。 二、对宋明理学的思考 (一)宋明理学是思辨化的儒学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辩性。宋代的理学家们认识到,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由于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儒学广为人知,但宋明理学却没有儒学那么广泛,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究,认为宋明理学是思辨化的儒学,这样在传播宋明理学的时候,不仅可以和儒学良好的联系在一起,同时可以将宋明理学的优势很好的突出。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人们往往会学习一些广为人知的大家学派思想,对宋明理学这样比较有意义的思想不理不睬,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宋明理学也产生过较大的意义和影响,只是由于时代的变迁,为人所遗忘,没有留下像儒学那么大的名声而已。 (二)宋明理学――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 心学一派对于伦理道德以外的事物毫无兴趣,理学一派由于“格物穷理”的理论指导,对于万物之理的认识仿佛也有超出伦理道德狭隘范围的趋势,然而其理论目的仍然指归对于儒家伦理的必然性、普遍性和绝对性的把握。对于宋明理学而言,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其实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较多的负面报道反映出社会不良的一面,这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思考,漫天的抨击。无论是加强立法,还是执法,依然没有对现阶段的一些不良事件起到良好的效果。追根溯源,在古时候这样的事情是很少发生的,如果能够良好的推崇宋明理学,将伦理道德建立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那么社会的发展将会是另一番和谐的景象。从学术的角度来分析,儒学有其独特的伦理道德哲学核心,而宋明理学经过时代的变革,以及大起大落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伦理道德哲学核心,这与儒学是不相上下的。而且经过众多教授和学者的分析,认为宋明理学和儒学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因此,对于宋明理学而言,我们经过一定的思考,认为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 (三)宋明理学是佛学化的儒学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老化的特点。理学家们无一不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自身的价值核心却又恰恰是来自自己所要反对的佛教。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佛教的价值观念反而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儒、释(佛)、道三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儒道互补、佛教为宾的格局已经名存而实亡了。由此可见,对于宋明理学而言,与佛学也有一定的联系,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与古代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再单一的学习某一学派,需要将众多有益的思想进行一定的融合,达到一种较高的境界,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宋明理学从开始被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到成形,再到现阶段的研究。经历了不止一个过程,在众多学者和专家大量的思考以后,认为宋明理学也是佛学化的一种儒学,这是将三种学派良好的融合,达到了一种较高的境界。是学术的一种突破。 三、宋明理学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意义 (一)是一定时期内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宋明理学对于现阶段的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在现阶段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较多的人们被物质生活所围绕,因此在精神方面没有办法看清楚方向。宋明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为人们指引一条道路。从客观方面来说,宋明理学是一定时期内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无论是在丰富的大明王朝,还是在惊心动魄的大清盛世。宋明理学都具有较强的时代精神,能够为现阶段的人们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很多的工作人员也许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在一段时间以后,回头在学习宋明理学的时候,就会深有感触。 (二)不能跨越时代的有限性 宋明理学对于现阶段的社会的确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我们需要注意,宋明理学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没有办法跨越时代的有限性。换句话说,宋明理学不是万能的,只能借鉴和参考。不能完全的靠它来指导工作,还是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学习和分析。 四、结语 本文对宋明理学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同时对宋明理学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从古至今,宋明理学对人们一直都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但如果想更好的利用宋明理学,需要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不能盲目,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宋明理学发展和壮大。对于过去而言,时代性是宋明理学的最大限制。但在现今,良好的结合实际情况,才能让宋明理学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庄海生.儒学发展史中的佛学化倾向[J].许昌学院学报,2004(04) [2]宋志明.论宋明理学的成因和变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6) [3]杨洋.宋明理学及其发展脉络[J].云南社会科学,2007(02)
范文五:宋明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宋明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理学的创立
1.背景
(1)唐末五代时期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
(2)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的目的,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4)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
2.思想来源: 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基本特征: 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二.理学的成熟(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⒈理气论:以二程学说为主,部分吸收张载思想 ..
(1)理是根本,理先于气。
(2)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离不开气。
(3)万物皆有理,终归于一,就是太极(客观唯心论)
2.修养诊: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
(1)区分教育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学习积累循序渐进。
(2)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3)仁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光明磊落,仁民爱物。
(4)仁者境界毫遁求精神自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
(1)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道
(2),导致政治黑暗。
(3)认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其关键是“正君心”
三.理学的发展(发展为心学)
1.心学的基本特征
(1)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2)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2.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
(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主张用自己体验而不是逻辑思辨论证此 命题,即逻辑思辨论证此命题,即“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3)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3.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世称阳明先生)
(1)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2)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3)为了遏止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