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安全系统工程风险评估的一些方法
安全系统工程常用评估方法??安全是一门科学,为了有效的评价和控制行业风险,我们借助安全系统工程技术。??安全系统工程是采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预先识别、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价并控制系统风险使系统安全性达到预期目标的工程技术。??对这个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是安全科学和系统科学。它是企业劳动安全卫生领域的系统工程。??(2)安全系统工程追求的是整个系统的安全和系统全过程的安全。??(3)安全系统工程的重点是系统危险因素的识别、分析、系统风险评价和系统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4)安全系统工程要达到的预期安全目标将是系统风险控制在人们能够容忍的限度以内也就是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最经济、最有效地控制事故使系统风险在安全指标以下。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安全系统工程是专门研究如何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确保实现系统安全功能的科学技术。其主要技术手段有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和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一、系统安全分析??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事故其前提条件就是预先发现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全面掌握其基本特点明确其对系统安全性影响的程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抓住系统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改善系统安全状况。这里所强调的“预先”是指: 无论系统生命过程处于哪个阶段 都要在该阶段开始之前进行系统的安全分析发现并掌握系统的危险因素。这就是系统安全分析要解决的问题。??系统安全分析是使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别、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描述的技术方法。根据有关文献介绍系统安全分析有多种形式和方法 使用中应注意:?根据系统的特点、分析的要求和目的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并非处处通用。使用中有时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以取长补短或相互比较验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使用现有分析方法不能死搬硬套必要时要根据实用、好用的需要对其进行改造或简化。?不能局限于分析方法的应用而应从系统原理出发开发新方法开辟新途径还要在以往行之有效的一般分析方法基础上总结提高形成系统性的安全分析方法。二、系统风险评价??系统风险评价往往要以系统安全分析为基础通过分析了解和掌握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但不一定要对所有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而是通过评价掌握系统的事故风险大小以此与预定的系统安全指标相比较如果超出指标则应对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使其降至该标准以下。这就是系统风险评价的任务。??评价方法也有多种评价方法的选择应考虑评价对象的特点、规模评价的要求和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应和系统安全分析的使用要求一样坚持实用和创新的原则。过去20年我国在许多领域都进行了系统安全评价风险的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开发了许多实用性很强的评价方法特别是企业风险评价技术和重大危险源的评估、控制技术。??三、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任何一项系统安全分析技术或系统风险评价技术如果没有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 在出现系统安全分析和系统风险评价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系统安全决策。其最大的特点是从系统的完整性、相关性、有序性出发对系统实施全面、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实现对系统的安全目标控制。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军标准《系统安全程序》美国道化学公司的安全评价程序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倡导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系统安全管理是应用系统安全分析和系统安全评价技术以及安全工程技术为手段控制系统安全性使系统达到预定安全目标的一整套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四.安全检查及安全检查表??1、
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运用常规、例行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伤亡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1. 安全检查的性质安全检查除了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外还应定期地进行群众性的检查。检查的性质可分为普遍检查、专业性检查和季节性检查等。开展安全检查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目标明确、内容要求具体并且必须由领导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进行实施。安全检查自始至终应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边检查、边整改。??2. 安全检查的内容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事故处理。1 查思想: 检查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是否把职工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对安全法规、政策和安全生产方针是否认真贯彻执行。??2 查管理: 主要是检查企业领导是否把安全生产列入议事日程 企业主要负责人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是否将五同时的要求落到实处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与安全卫生设施是否执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安全机构、安全教育制度、安全规章制度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制度是否健全。??3 查隐患: 通过检查生产设备、劳动条件、安全卫生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以及劳动者在生产中是否存在着不安全行为等找出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4 查事故处理: 检查企业对伤亡事故是否及时报告认真调查 是否按三不放过的要求严肃处理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 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二、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分析和辨识系统危险性的基本方法也是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早在20 世纪中期安全检查表在许多发达国家的保险、军事等部门得到了应用对系统安全性评价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安全检查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各部门和行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 安全检查表的形式安全检查表的形式很多检查表可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进行设计也可按照统一要求的标准格式制作如危险等级划分表、安全性评价项目表、安全性评价检查表等。??安全检查表的基本格式检查时间检查单位检查部位检查结果安全要求整改期限整改负责人序号安全检查内容结论与说明??2.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安全检查表应由专业干部、有关部门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共同编写并通过实践检验不断修改使之逐步完善。安全检查表可以按生产系统、工段和岗位编写也可以按专题编写如对重要设备和容易出现事故的工艺流程 就应该编制该项工艺的专门的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的编制过程也是对系统进行安全分析的过程。通过对系统的全面分析结合有关资料找出系统中存在的隐患、事故发生的可能途径和影响后果等然后根据有关法规、规章制度、标准和安全技术要求完成检查表的制定工作。为了清楚地列出检查表中的检查项目和检查重点可通过事故树分析找出导致事故的基本事件和最小割集然后进行逐一审查并确定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4. 安全检查表的特点安全检查表是进行系统安全性分析的基础也是安全检查中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1 通过预先对检查对象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和全面分析所制定出来的安全检查表比较系统、完整能包括控制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可避免检查过程中的走过场和盲目性从而提高安全检查工作的效果和质量2 安全检查表是根据有关法规、安全规程和标准制定的因此检查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易于实现安全要求??3 对所拟定的检查项目进行逐项检查的过程也是对系统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和制定出措施的过程既能准确地查出隐患又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从而保证了有关法规的全面落实??4 检查表是与有关责任人紧密相连系的所以易于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后能够做到事故清、责任明、整改措
施落实快??5 安全检查表是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检查的过程所以使用起来简单易行易于安全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掌握和接受 可经常自我检查。??总之安全检查表不仅可以用于系统安全设计的审查也可以用于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以及用于行业标准化作业和安全教育等方面是一项进行科学化管理、简单易行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际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五.预先危险性分析??1、预先危险性分析程序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时一般是利用安全检查表、经验和技术先查明危险因素存在方位然后识别使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触发因素和必要条件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先危险性分析包括准备、审查和结果汇总三个阶段。??1. 准备阶段对系统进行分析之前要收集有关资料和其他类似系统以及使用类似设备、工艺、物质的系统的资料。对于所分析系统耍弄清其功能、构造为实现其功能所采用的工艺过程以及选用的设备、物质、材料等。由于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初期阶段进行的而获得的有关分析系统的资料是有限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借鉴类似系统的经验来弥补分析系统资料的不足。通常采用类似系统、类似设备的安全检查表作参照。??2). 审查阶段通过对方案设计、主要工艺和设备的安全审查辨识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也包括审查设计规范和采取的消除、控制危险源的措施。通常应按照预先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逐项进行审查其审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危险设备、场所、物质??2 有关安全设备、物质间的交接面如物质的相互反应火灾爆炸的发生及传播控制系统等??3 对设备、物质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如地震、洪水、高低温、潮湿、振动等??4 运行、试验、维修、应急程序如人失误后果的严重性操作者的任务设备布置及通道情况人员防护等??5〉辅助设施如物质、产品储存试验设备人员训练动力供应等??6 有关安全装备如安全防护设施冗余系统及设备灭火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个人防护设备等。??根据审查结果确定系统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其产生原因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根据事故原因的重要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确定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I 级:安全的暂时不能发生事故可以忽略??II级:临界的有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事故处于临界状态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该采取措施予以控制??III级:危险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控制??IV级: 灾难的会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严重伤亡或财产巨大损失必须立即设法消除。??针对识别出的主要危险因素可以通过修改设计、加强安全措施来消除或予以控制从而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3). 结果汇总阶段按照检查表格汇总分析结果。典型的结果汇总表包括主要事故及其产生原因、可能的后果、危险性级别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4)井架拆装工程预先危害分析部分 施工阶段危害发生可能性危害严重度预防措施拆除阶段1.人员高处坠落2.高处脱落构件击伤人员DBIIII,III1.设安全网加强个体防护2.划出危险区域并设立明显标志土建阶段1.塌方2.脚手架火灾ADII,IIIII1.阶段性放坡监控裂隙2.严禁明火和金属撞击安装阶段1.高处坠落2.落物伤人3.电焊把线漏电4.乙快发生器爆炸5.吊物坠落DBBDBIIII,IIIII,IIIII,IIIII1.设安全网加强个体防护2.材料妥善存放严禁向下抛掷3.定期检查、修理4.安装安全装置定期检查严格控制引火源5.定期检修设备及器械6.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
生的可能?裕籈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分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分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10631完全会被预料到相当可能不经常,但可能完全意外,极少可能0.50.20.1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极不可能实际上不可能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分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分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1063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210.5每月暴露一次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非常罕见的暴露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分值可能结果分值可能结果1004015大灾难,许多人死亡灾难,数人死亡非常严重,1人死亡731严重,严重伤害重大,致残引人注目,需要救护7.????根据日本劳动省化工企业安全评价六阶段法的定量评价表结合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等规范将此定量评价表的取值内容做了部分修改编制一个适合我国标准的“危险度评价取值表”。??同样规定单元危险度由物质、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五个项目共同确定,其危险度分别按A10分、B5分、C2分、D0分赋值计分,由分数之和确定各单元的危险等级。危险程度分级标准见表单元赋值累计等级危险程度16分以上?高度危险11-15分?中度危险10分以下?低度危险16分以下是具有高度危险(?级)的单元、11-15分为具有中度危险(?级)的单元,10分以下为低危险度(?级)单元。以其中单元最大危险度作为本装置的危险度。危险度评价取值方法见表事故树分析6、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概念??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简称FTA 是安全系统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1961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维森H.A.Watson首创了FTA 并应用于研究民兵式导弹发射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评价中用它来预测导弹发射的随机故障概率。接着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的哈斯尔Hassle 等人对这个方法又作了重大改进并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和计算。1974 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应用FTA对商用核电站进行了风险评价发表了拉斯姆逊报告Rasmussen Report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事故树分析法已从宇航、核工业进入一般电子、电力、化工、机械、交通等领域它可以进行故障诊断、分析系统的薄弱环节指导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维修实现系统的优化设计。??事故树分析FTA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FTA法具有以下特点:1 事故树分析是一种图形演绎方法是事故事件在一定条件下的逻辑推理方法。它可以围绕某特定的事故作层层深入的分析因而在清晰的事故树图形下表达系统内各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单元故障与系统事故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2 FTA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仅可以分析某些单元故障对系统的影响还可以对导致系统事故的特殊原因如人为因素、环境影响进行分析。3 进行FTA的过程是一个对系统更深入认识的过程它要求分析人员把握系统内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各种潜在因素对事故发生影响的途径和程度因而许多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就被发现和解决了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4 利用事故树模型可以定量计算复杂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为改善和评价系统安全性提供了定量依据。??事故树分析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是:FTA 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FTA 的难度较大建树过程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加即使这样也难免发生遗漏和错误;FTA 只考虑01 状态的事件而大部分系统存在局部正常、局部故障的状态因而建立
数学模型时会产生较大误差;FTA 虽然可以考虑人的因素但人的失误很难量化。事故树分析仍处在发展和完善中。目前事故树分析在自动编制、多状态系统FTA 、相依事件的FTA、FTA 的组合爆炸、数据库的建立及FTA 技术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分析研究以求新的发展和突破。二、事故树分析步骤??事故树分析是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已经发生的事故所提供的信息去寻找同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种分析方法一般可按下述步骤进行。分析人员在具体分析某一系统时可根据需要和实际条件选取其中若干步骤。??1. 准备阶段1 确定所要分析的系统。在分析过程中合理地处理好所要分析系统与外界环境及其边界条件确定所要分析系统的范围 明确影响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2 熟悉系统。这是事故树分析的基础和依据。对于已经确定的系统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收集系统的有关资料与数据 包括系统的结构、性能、工艺流程、运行条件、事故类型、维修情况、环境因素等。3 调查系统发生的事故。收集、调查所分析系统曾经发生过的事故和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故同时还要收集、调查本单位与外单位、国内与国外同类系统曾发生的所有事故。??2. 事故树的编制1 确定事故树的顶事件。确定顶事件是指确定所要分析的对象事件。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分析其损失大小和事故频率 选择易于发生且后果严重的事故作为事故的顶事件。2 调查与顶事件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从人、机、环境和信息等方面调查与事故树顶事件有关的所有事故原因确定事故原因并进行影响分析。3 编制事故树。采用一些规定的符号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把事故树顶事件与引起顶事件的原因事件绘制成反映因果关系的树形图。??3. 事故树定性分析事故树定性分析主要是按事故树结构求取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以及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根据定性分析的结果确定预防事故的安全保障措施。4. 事故树定量分析事故树定量分析主要是根据引起事故发生的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计算事故树顶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各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和关键重要度。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以及事故发生以后可能造成的危害对系统进行风险分析以确定安全投资方向。??5. 事故树分析的结果总结与应用必须及时对事故树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提出改进建议整理、储存事故树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全部资料与数据 并注重综合利用各种安全分析的资料为系统安全性评价与安全性设计提供依据。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功能的软件包如美国的SETS和德国的RISA进行FTA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有些FTA 软件已经通用和商品化。三、事故树的符号及其意义??事故树采用的符号包括事件符号、逻辑门符号和转移符号三大类。??1. 事件及事件符号在事故树分析中各种非正常状态或不正常情况皆称事故事件各种完好状态或正常情况皆称成功事件两者均简称为事件。事故树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表示一个事件。
范文二:弱电系统工程评估
新世界中心商办弱电系统工程
施 工 质 量
评
估
报
告
编制人:
审核人:
湖北诚信项目管理公司新世界中心项目部
二OO七年七月三十日
新世界中心商办弱电系统工程施工质量评估报告
武汉市新世界中心商场办公楼弱电系统工程由武汉市博海无线电有限公司施工,对设备安装、桥梁管线敷设、系统调试进行如下评估: 一、工程概况
武汉市新世界中心是由香港新世界集团投资、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承建、湖北诚信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集五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写字楼以及高档住宅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建筑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3.7万平方米。
武汉市新世界中心商场、办公楼弱电工程包括:商场和办公楼两个部分,除商场内部广播和监控由商场自行施工外,商场和办公楼部分的楼宇自控系统公共广播及消防广播系统、楼宇安防监控系统及新世界中心地下室楼宇自控公共广播系统、楼宇安防监控系统均由武汉市博海无线电有限公司施工。
武汉新世界中心的智能化弱电是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的系统工程,在工程实施中采用的先进、成熟、实用、经济、可靠的技术,符合标准化、开放性及技术先进性的要求,并具有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确保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有利于系统管理、维护的方便,该工程使用由博海公司施工安装调试,于2006年11月完成施工,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
二、质量评估依据
1.武汉新世界中心商办宾弱电专业分包工程招标文件。
2.新世界中心商办宾招标图。
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4(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0》。
1
5(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8(防盗报警控制器材通用技术文件《GB12663—90》。
9(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25—94》。
10(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标准《GB50332—1998》。
11(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艺标准《GB50313—1998》。
12(钢管敷设工艺标准《GB50533—1996》。
三、质量受控状态
1.新世界中心弱电工程的承包商武汉市博海无线电有限公司的相关资质通过审核认可,符合监理程序要求,弱电工程项目监理和建设单位现场监控,对工程使用设备和材料均索取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对于进口设备都要求有质量保证单和海关报关单,对该工程材料设备等进行抽样检查见证实物和附带文件均符合求。
2(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理,并设置质量控制点,每道工序必须经监理工程师、业主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竣工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基本上与工程的进度同步,竣工资料收集齐全整理有序符合GB50310—2001的要求。
4( 承包单位组建管理机构入驻现场,项目经理、施工技术负责人、质检员与管理人员基本能满足施工工作的需要,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制、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均能够正常运行,施工组织设计、隐蔽工程验收、主要材料和设备进场、施工进度等技术文件报审手续齐全,施工现场施工单位的安保体系能够正常运行,安全技术措施能够落实到位,施工单位的安全
2
经理、安全员基本到位。
5(弱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经检查验收,符合业主和总包方签订承包合同中所规定的各项要求,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6.经监理单位进行严格按施工规范对质量验评,单位工程的优良率达到90%以上。
六、监理质量评估意见
本监理单位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的要求,在现场建立了监理工程师为中心的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并按照GB50321-200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条文之规定,严格执行工程各项报验制度,对商场、办公楼弱电系统工程进行了全程监理。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运用了巡视、检测以及建立质量见证等手段,要求施工单位予以整改。
本监理单位对弱电工程的质量评估意见为:检查验收的结果符合合同规定和国家规范规定的各项要求。
验收合格,同意验收。
湖北诚信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新世界中心项目监理部
二OO七年七月三十日
3
范文三: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对电石行业纳税评估模型的研究分析
关于城市经济学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率也将越来越高。这意味着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化将处于高速推进阶段。但是,不断加速的城市化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多、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环境脆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明显和体制不完善等诸多“瓶颈”,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基于资源和环境体系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承载能力,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负面效应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资源紧缺的世纪,我国能源消费也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资源消耗国。城市必将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如何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人们通常把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称之为城市规划。国内外经验证明,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 ; 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1.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城市化水平与同等工业化程度的国家相比还相当低。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状况,违背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剧了城市生态与环境的恶化。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进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入研究,以便将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机地融入城市化战略,有力地促进城市
化的持续发展。
在《城市经济》中,我们了解到,城市化并不是农村人口简单地向城市迁居,而是几亿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在这样一个伟大的自然历史进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经济意义本身。城市可持续发展蕴涵着经济社会形态转型的可持续性,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大问题。总结在《城市经济》中学习到的内容,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这一个问题,我们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一个空间经济问题。这就联系到,城市空间组织结构特征所表现的聚集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城市经济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结构的关系、城市结构演变如何引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变化、城市与城市系统外部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城市环境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都是亟待解决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现实问题。
下面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与解决方式进行简要的分析。
(1)聚集是城市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产生的主要特征和根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首先围绕规模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而展开。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假定收益不变或递减,如果这样,我们难以理解由于生产不停地聚集和扩大而引发的一波又一波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如果在传统理论框架下,会有很多局限。
(2)不同区位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的现实存在,隐含着某种收益递增的积累过程,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据此而持续和加强。经济的空间聚集不断自我强化,是造成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不断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3)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一样,与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相互影响的函数关系。在一定的经济空间系统中,在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资源约束、市场约束、成本约束和技术约束,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不同。
(4)城市系统各组成部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相互依赖及由此形成的有机结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实施能力的重要结构基础。
(5)城市可持续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自组织和路径问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基础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的阶段,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空间组合及基本约束条件等。应该根据城市的结构特点和客观基础,选择适宜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制定、组织和实施独具特色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2.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聚集经济的合理规模与速度
聚集经济和规模经济在空间上的效果都是引起生产的集中,这种集中被描述
为城市区域内厂商的经济活动在国民经济某一部门中所占比重增大。城市生产扩大和集中可能导致两种不可持续效应:第一是不断扩大的污染的集中,生产集中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急剧变化,甚至恶化到不可恢复的程度;第二是不断扩大的资源使用的集中,生产集中区域的资源消耗急剧增加,以至本区域资源禀赋消耗将尽,并带动区域外资源的加速使用。
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时出现许多中间产品生产部门和迂回的生产方式。在迂回生产方式和经济聚集进程中,城市投入-产出表中所呈现的是投入产出系数矩阵中的行和列的增加、非零元素的增加及系数的分散化趋势。这是一种为节约生产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自发的聚集过程。但同时增加了物质资源的消耗总量和消耗速度。
因此,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关键问题不是要不要经济聚集,而是聚集经济的合理规模和速度。也因此,要求我们对聚集经济的规模有个合理的规划和速度的控制。
2.2 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
区位问题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区位是指某一经济体为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在一定的经济空间系统中,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资源约束、市场约束、成本约束和技术约束,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不同。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是以地理坐标(空间位置)为标识特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在生产活动区位的选择上,我们就需要从区位利益的双重性出发,我们要考虑区位利益的双重外部性和区位外部负效应的内部化。而在家庭居住区位的选择决策上,我们应该注重居民效用水平的“真实化”。
2.3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规模及规划
从空间组织的角度来理解,城市作为自然、社会和物质的有机统一体,是连续分布的面状单元(资源区与市场区)、点状单元(企业和服务构成的节点)和线状单元(通道)相结合的产物。城市空间结构规模的扩大不是任意和无限的,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定和限度,这个规定和限度应该是所在经济空间体系发展程度和生态环境系统支持容量的函数。因此,我们通过这样的理解,我们就需要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地进行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划,实现城市和城市化体系的协调发展。
城市空间结构规模的分布并不是一种自然事件,它直接与产出和生产条件的区域组合联系在一起。要把握区位的外部规模经济与城市拥挤的不经济之间的权衡。因此,我们应该自觉地利用像“等级-规模”模式所描述的城市发展的内在
规律性,未雨绸缪地进行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科学规划和管理,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2.4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结构系统
在自然和社会现象中,有两种稳定结构:一种是平衡状态下的稳定结构,即平衡结构;另一种是非平衡状态下的稳定结构,即耗散结构。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是一种非平衡的结构。平衡状态下的稳定结构即平衡结构,则是一种不再发生变化的“死”结构,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不是这样的结构。如果城市的运动和发展变化都停止了,这种情形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从维持这个城市的一般平衡结构的角度僵化地进行衡量和判断,而应该从耗散结构的角度系统地进行综合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要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耗散结构,必须经常处于一种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摆脱僵化的平衡态模式。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旧的平衡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和科学的城市发展观,积极创造城市可持续发展新的非平衡环境和制度框架,努力保持动态平衡状态。推进开放与经济自由化,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立统一高效的大市场体系。 地方保护和自我封闭,表面上看是微观上的稳定和平衡,实质上却是束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桎梏。要清除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意识和小农经济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地非平衡态演化。
2.5 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双赢的发展
雅阁布斯将城市定义为“从自身的经济系统内持续产生经济增长的聚集地”。因此,城市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双赢发展是把握和理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佳切入点。我们通过对《城市经济》中城市环境经济的学习,我深刻地了解到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严重的危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加能深刻地体会到,生态破坏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很严重。这就直接关系到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重点还是要放在生态城市的创建和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双赢的发展上。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主要途径如下:
第一、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首先应大力发展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加速技术进步,推进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水平。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是实现双赢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第二、消费者对环境质量需求增长。消费者的环境质量需求是双赢经济增
长的源头和动力。
第三、减轻经济增长的人口压力。人口压力的减轻有利于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关系的调整,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可以使经济增长方式获得较大的选择余地。
第四(减少经济增长的不公平性。贫困的减少能极大地化解人类需求满足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消除阻碍双赢经济增长实现的硬性约束。
第五、保持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同步性。不能说先经济增长,后污染治理,资源环境保护。我们追求的是同步实现的双赢,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和艰巨的任务。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去贯彻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出和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基于资源和环境体系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承载能力,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效应的重要途径。
总之我国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千差万别,应该坚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在实处。资源型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体现资源利用和环境相协调。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的实施,自然资源的市场化运做,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将促进其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进而促进其快速稳步发展,使资源型城市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应有作用,实现我国区际间的公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士谋,朱振国. 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求大—谈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合理利用问题
[J]. 中国土地,2001(03)
[2] 王丽娜. 城市化进程中信息化的作用[J]. 消费导刊,006(11) [3]周文,余志斌,杜朝晖.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8(05) [4] 冯韧. 宁波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及思考[J]. 宁波通讯,2003(01) [5] 王伟. 产业集聚对我国城市规模的影响初探[J]. 科技信息,2009(20)
[6] 龚玮,李明生. 试论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7] 毛江楠,温佩佩,杨丹萍. 基于CES模型的宁波服装产业集聚效应分析[J]. 经济论坛,
2010(07)
[8] 韩雪晴. 四川省城市集聚经济效应实证分析[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09)
范文四:系统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_曹云
2005年6月
第7卷第6期综合述评
中国工程科学Jun . 2005系统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曹 云, 徐卫亚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南京 210098)
[摘要] 详细介绍了系统工程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的现状和进展, 对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作了说
明, 讨论了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指出目前风险评估方法要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风险评估; 风险分析; 系统工程[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X913.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1742(2005) 06-0088-07
1 引言
风险(risk ) 的概念最早于19世纪末在西方经济学领域提出, 现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自然灾害、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工程学等领域。通常“风险”一词释义为遭受危害或损失以及危险的可能性[1]; 美国James C . Hickman 教授认为风险的定义方式及其在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学科的不同而异。风险的完整描述应当包括3个基本元素, 即事件的状态或过程、事件状态或过程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以及后果, 在文献[2]中将风险的这种描述方式称为风险的三元概念。
风险评估是识别并分析潜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的过程, 需从风险的机理、造成的破坏、社会经济损失以及防灾、减灾效益的全过程展开。风险评估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美国的核电厂的安全性分析, 随后在诸如化学工业、环境保护、航天工程、医疗卫生、经济等广泛的领域得以推广和应用。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事先给出分析对象的风险预报, 它涉及的内容包括:a . 预报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b . 分析导致风险出现的各种潜在因素; c . 讨论某种改变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 d . 判断分析对象是否满足要求的风险准则等。Ray mond A . Stew art [3]指出风险评估的结论
[收稿日期] 2004-06-30; 修回日期 2004-06-14
要与业主对风险的可接受程度相结合, 要考虑当局
对风险的管理原则, 最终形成基于风险的决策。图1给出了风险评估的一般过程。
图1 风险评估的一般过程
Fig . 1 General process of HSK assessment 系统工程领域的风险分析和风险研究正方兴未艾, 各种风险评估方法也在逐步发展并得到应用。系统工程风险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作者简介] 曹 云(1975-) , 女, 江苏盐城市人,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
第6期曹 云等:系统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89
[4]
于风险评估方法的正确选择。Montague D . F . 将
用的有头脑风暴法和特而菲法。该方法简单直观, 但需专家主观决策各风险特征量的估计值, 调查繁琐, 调查时间较长, 且受专家主观影响较大。
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FM EA ) 是一种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 可应用于结构全生命周
期的各个阶段, 为详细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个框架, 操作十分简单。FM EA 最先在战斗机操作系统的设计中得到应用[10]。由于该方法不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 容易掌握推广而得到了工程界的重视。文献[11]中提到的失效模式及影响危害度分析方法(FM ECA ) 是FM EA 方法的一种延伸, 它扩充了FM EA 的分析范围, 使之可以定量地分析单一失效模式的后果以及发生的概率, 弄清各种故障对系统性能和运行结果的影响程度。FMECA 和FM EA 本质上都是定性分析方法, 因而它们对于失效效应严重程度的量值和分级不能精确描述。另外, 这两种方法基本建立在孤立分析的基础上, 难以应用于多失效模式、人因失误以及环境因素等引起的复杂系统故障的分析。
故障树分析方法(FTA ) 是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A ·B ·米伦斯1962年首先提出, 我国于1976年开始介绍并且研究这种方法, 现已在核工业、航空航天、机械、电子、船舶、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FTA 采用因果关系分析的反推法, 自结果(顶事件) 向原因(下级事件) 做树形图分解, 自上而下, 采用演绎法, 表达直观, 逻辑性强, 可用于多重故障及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引起的复杂系统故障的分析, 既能用于定量分析, 也能用于定性分析, 但是由于复杂系统故障树的建造及计算过程较复杂, FTA 难以做到对所有事件进行详尽细致的研究, 且仅考虑正常和失效两种状态。事件树分析方法(ETA ) 采用因果关系分析的正推法, 它从事件的起始状态出发, 按照一定的顺序, 分析初因事件可能导致的各种序列的结果, 从而定性或定量地评价系统的特性, 帮助分析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由于事件序列是以图形形式表示, 并且呈扇形, 故称事件树。事件树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工程的决策论, 常用于安全系统的事故分析和系统可靠性分析。近年来又有许多研究拓展了ETA 方法的应用范围。文献[12]在事件树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广义多态事件树模型, 该模型不仅将事件树从两态系统拓展到多态系统, 而且考虑了工程系统中[13风险评估方法分为3类:定性的、半定量的及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在系统的可行性设计阶段, 通常需要在较少信息的前提下做出决策, 比如工程进度、成本预算等, 主要是采用定性或半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 近年来基于模糊集理论的评估方法逐步得到应用。在系统的详细设计、使用阶段, 随着设计目标和各种设计参数的明确, 借鉴现有的数据库, 可以采用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定性方法与半定量、定量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风险分析过程中可获得的信息量的多少。不同的风险评估方法在分析问题的深度、广度上都是不一样的, 因此选用合理的方法十分重要[4, 5]。
2 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 风险评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发展了许多实用方法和技术, 下面逐一详细介绍。
危险检查法[6]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 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危险查核表法是参照涉及设备安全问题而归纳的列表, 用来检查结构的设计以期保证结构的完好。这两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经验和数据, 简单易行, 所需人员和费用少, 适合于结构的概念设计, 但是不能应用于没有参考先例的新系统, 只能作定性评价, 不能给出定量的评价结果。
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 ) 最先是由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石油化学部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 在化学和过程工业中已被广泛使用[7]。HAZOP 是一个对化工过程的危险和操作性能进行系统的、综合性的调查和研究程序。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关键分析技术。近年来HAZOP 法也被改进用于非过程危险分析
[8]
。HAZOP 法适用范围广, 能有效处理技术失
误和人因错误, 但是它试图找出设计或现有过程中所有潜在危险和问题, 需要大量时间和大量信息, 工作量大。
专家调查法[9]是源于在风险识别工作中很难采用实验分析及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理论推导, 而集中一些有专门经验的专家意见进行整理统计。专家调查法的方法很多, 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工作中可
90中国工程科学
其进行进一步分组等。
第7卷
论引入事件树分析, 解决了常规事件树不能考虑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不确定性问题。ETA 法可以用简单图示方法给出危险发生的全过程, 能明确危险扩大的原因及危险发生概率的大小关系, 进行事件序列发生概率的计算等定量分析, 但是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失效概率估计的精度, 且随着复杂系统失效因素的增加, 树的分支树会随变量个数呈指数增长, 产生大量的冗余分支。
[14]
概率风险评估方法(PRA ) 是定性、定量相
[22]
多目标决策法(MODM ) 本身有很多种方
法, 大体上有化多为少法、分层序列法、重排次序法、对话方法等[23]。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 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的飞速发展, MODM 的理论和方法近20多年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有力地促进了管理决策科学化的进程. MODM 方法现已在社会、经济和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4~27]。该方法比较严谨, 要求评价对象的描述清楚, 评价者能明确表达自己的偏好。这对于某些涉及模糊因素及评价者难于确切表达自己偏好和判断的评价问题的求解带来了一定困难。
模糊综合评判法(FCE ) 是一种用于涉及模糊因素的对象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由于可以较好地解决综合评价中的模糊性(如事物类属间的不清晰性, 评价专家认识上的模糊性等) , 因而该方法在许多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28~30]。该方法的优点是可对涉及模糊因素的对象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而且更加适宜于评价因素多、结构层次多的系统; 不足之处是不能解决评价指标间相关造成的评价信息重复问题, 隶属函数的确定也没有系统的方法。
上述方法在考虑时间序列与外部环境等共同原因方面, 即动态分析方面并不完善, 为此人们引入了影响图分析法和贝叶斯网络分析法。
影响图[31](ID ) 是表示决策问题中的决策、不确实性和价值的新型图形工具, 在关于概率估计、备选方案、决策者偏好和信息状态方面说明完备, 具有决策树不可比拟的优点。影响图法作为处理含有不确定性问题的工具可广泛应用于决策分析、不确定性建模、工业控制、投资风险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文献[32, 33]分别介绍了影响图法在海洋结构物的人因可靠性分析和爆炸危险的风险决策分析方面的应用。
贝叶斯网络[34](BN ) 是通过有向图的形式表示随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是将因果知识和概率知识相结合的信息表示框架, 其中的节点表示有某种独立性假设的随机变量, 有向边则确定了随机变量间的独立性假设。BN 提供了动态分析模型, 能够识别必需的和不相关的信息, 利用条件独立性排除高冗余对称结构, 使得网络数随问题规模线性增长, 网络结构比较紧凑, 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优于结合, 以定量为主的安全性分析方法, 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 ) 和欧洲空间局(ESA ) 均得到了广泛应用
[15, 16]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
开始发展PRA 方法, 现已广泛应用于核电站、化工、航空航天等复杂系统的风险评估。通过应用PRA 方法, 可以使安全工程师对复杂系统的特性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有助于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并可以在概率的意义上区分各种不同因素对风险影响的重要程度, 为风险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定量信息。PRA 法综合了很多方法和技术, 因而可以做最详细的风险分析,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 应用到实际科研项目有一定的难度。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 是用于多输入输出系统综合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其优点是不必事先考虑指标间的权重大小以及函数关系, 客观性较强, 而且在多风险事件的风险预测、评价、降低风险的效费分析等方面具有特点和优势。DEA 法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18]
[17]
, 预计其在风险预测模型建立以及与其它综
合安全评估方法的耦合方面将有新的进展。
系统工程在运筹学领域也发展了一些实用风险评估方法。
层次分析法(AHP ) 是70年代由著名运筹学家T . L . Saaty 提出的。它的基本原理[19, 20]是根据具有递阶结构的目标、子目标(准则) 、约束条件及部门等来评价方案, 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判断矩阵, 然后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相应的特征量作为相应的系数, 最后综合出各方案各自的权重(优先程度) 。该方法作为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工具, 目前已在油价规划、教育计划、钢铁工业未来规划、效益成本决策、资源分配和冲突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1]。该方法可靠性高、误差小; 不足之处是难于处理因素众多、规模较大的问题,
第6期曹 云等:系统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91
贝叶斯网络的建造反而显得复杂。BN 起先应用于医学诊断中, 近年来也不断应用于其它领域, 如将BN 应用于高速船的碰撞风险分析[35], 利用BN 法对直升飞机在客船上的降落进行了风险评估[36]。ID 和BN 法的理论基础都是概率论、决策论及图论。它们的建造和实施都可以通过应用软件, 如H UGIN
[37]
定性处理方法做了讨论。风险评估归根到底是研究不确定性, 它试图将不确定性以一种确定性的方式表示出来, 以期将不确定性降低到最低限度。所以, 不确定性分析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和核心。3. 3 人因可靠性分析
人因可靠性分析(HRA ) 是用于估计人的行为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的方法。由于设备越来越可靠, 人的因素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世界上近年来发生的许多灾难性的事故很多都是人为错误引起的。如:印度的Bhopal 化学品泄漏事件, 前苏联的Chernobyl 核反应堆泄漏事故等。文献[48]也指出在航运业中, 大约80%的海上事故事由人为因素所致。在大型的“人—机”系统中, HRA 成为总体PRA 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人—机”系统很好地发挥功能, 人和机必须有良好的匹配。HRA 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从系统方面入手, 改进设计, 从而减少由于人为错误导致的不希望的后果。HRA 的最大问题在于由于数据的缺乏而不得不求助于专家的判断和模拟实验。一方面专家们的判断从未显示出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因而很值得怀疑; 另一方面模拟实验并不能代替真实的环境[49, 50], 另外, 现有的人的行为模型也并不理想。尽管有很多不足之处, H RA 仍不失为设计复杂系统和估计人为风险的有用的工具。Moieni 和Spurgin [51, 52]总结了十余年来美国核电工业领域中有关H RA 取得的进展, 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结构化的框架和一个相应的软件包, 涉及到认识可靠性模型和行为实验方法。M acw an
[53]
, MSBN
[38]
等来进行。但BN 中应用信
度函数描述不确定性, 主要用于解决不确定性推理问题, 而ID 中变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用条件概率分布描述。目前这两种方法仍在快速地发展。
3 风险评估研究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3. 1 相关性处理
我们在建立系统失效的逻辑模型时, 往往假定其最底层的事件(基本事件) 为统计不相关, 但有时这种假设是不恰当的。如果这些基本事件中包含了某些代表元件的特定的失效模式的事件, 而这些失效模式又代表了可以导致该种失效模式的全部机理的逻辑综合。只要其中某些机理具有较高的使得几个事件同时发生的倾向性, 那么很明显这些事件中存在着统计相关性
[39]
。譬如地震、洪灾等引起
的多个元件同时发生失效。这种现象称为共因失效(CCF ) 。处理这一类相关性, 一个直觉的方法是将逻辑模型进一步分解至形成元件失效模式的机制的水平, 从而把造成共因失效的因素显式地表达出来, 但其直接的困难在于模型太庞大。1988~1989年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 RC ) 和电力研究院(EPRI ) 联合提出了一份报告
[40, 41]
, 为CCF 分析提出了一个
提供了一个程式化的框架并论述了该领域中所用方法和技术的进展。这一框架及其分析工具和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PRA 。它的基本出发点是在分解至元件失效模式水平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CCF 分析技术对发生CCF 的元件建立概率模型[42]。
3. 2 不确定性分析
不确定性是风险存在的根源。不确定性一方面来源于物理变量的随机本质, 另一方面来源于数据知识的不完备。不确定性分析大致有2类:一类是分析由于基本事件(输入) 的发生概率存在的不确定性而导致顶层事件(输出) 的不确定性[43, 44]; 另一类分析致力于估计基本事件的不确定性对顶层事件的不确定性的贡献, 称作不确定性重要度或敏[45, 46]
HITLINE 模型来模拟人在事故发生后的行为。总
之, 科学考虑人为因素, 研究人作为系统的一部分对系统的安全性所产生的影响已是风险分析不可回避的一个方面。但由于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54], 因此, 对该类系统定量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4 结论和展望
风险评估在风险分析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何对系统的各种危险及其产生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方案, 使系统的风险层次尽可能降低是一项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工作。系统工程风险评估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在诸如不确定性处理、人及组织因、]
92中国工程科学
[8]
RM Safety
[9][10]
Consultants . A Executive
HSE
methodolo gy Boo ks ,
第7卷
for
hazard
面, 仍然遇到不少困难, 因此有必要开展新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今后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可靠性数学方法的研究 可靠性数学方法是实现定量风险评估的实践基础, 可靠性理论中变量的敏感性分析已有一套成熟的方法, 而目前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变量的敏感性分析还不令人满意, 因此将可靠性理论集成到现有的风险评估方法是解决敏感性分析的一个研究方向。
2) 风险的计量和计算 风险的计量和计算是风险分析和评估的基础, 在对主要破坏形式、失效模式以及收集到的统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系统生命期内风险的计量、计算、划分层次的方法以及定量描述这些风险对系统的影响并建立有关的失效函数和方程等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3) 开展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与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的耦合研究 比如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技术处理故障树分析中造成顶事件各种失效模式可能性大小的关系, 用模糊数学处理故障树中底事件的不确定性等。
参考文献
[1]
T 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M ]. Second College Edition . Boston U SA :Houg hton M ifflin Company , 1982
[2][3]
Kaplan S , Carrick B J . O n the quantitative definitio n of rish [J ]. Risk Analysis , 1981, 1(1) :11
Stew art R A . Dam risk management [M ]. in :M oder n T echniques for Dams Financing Construction Opera tio n Risk Assessment 57#.D RESDEN , 2001. 721~749
[4]
M ontague D F . P rocess risk assessment in the chemical process industry [J ]. Engineerng and Sy stem Safety , 1990, 29
[5]
Arendt J S . Using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in the chemical process industry [J ]. Engineerng and System Safety , 1990, 29:133~149
[6]
Ambio n . Approaches to hazard identification [R ]. Health &Safety Ex ecutive HSE Books , Offshore T echnology Report . OT O 97068
[7]
Kletz T . Hazop and Hazan Identifying and Assessing Process I ndustry , Hazards [M ]. 3nd
edition . 1997.
identification on EER assessments [R ]. Health &
1995. Offsho re
Technology Report O TH 95466
王丽萍, 傅 湘. 洪灾风险及经济分析[M ]. 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1999
Josef B J , Baai V . Hardware /softw are FM EA applied to airplane safety [A ]. P roceeding annual 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symposiun [C ]. M echanical Industry
[11]
press , 1985. 250~254
Robb L T , Wilco x P E . Risk -informed regulation o f marine systems using F M EA [Z ]. Washinton D C :U S :Coast Guard M arine Safe ty Center , 1998
[12][13][14]
田 宏, 陈宝智, 吴 穹, 高永庭. 广义多态事件树模型[J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0, 10(6) :35~39陈 刚, 张圣坤. 船舶搁浅概率的模糊事件树分析[J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报, 2002, 36(1) :112~116顾基发, 赵丽艳. 航天系统安全性分析的概率风险评估方法[J ].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999, 21(8) :
[15]
28-31.
N ASA -CR -197808. P robabilistic Risk A ssessme -nt of the Space Shuttle , A Study of the Potential o f Losing the V ehicle During Nominal O peration , Final Repo rt [R ]. N ew I nternational
[16][17]
York :Science
A dvanced
Application T echnology
Co rporation
Division , 1995, 1(2) :28
ESA PSS -01-404. Risk Assessment and Methods [R ]. Draft4, 1992
Char nes A . U sing D EA to evalua te E .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 f decision making units [J ]. European Journal of O perational Research , 1978, 6(2) :429~444
马占新.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 ].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2, 24(3) :42~46
Saaty T L . T he Analy tic Hierarchy Process [M ]. New York :M cG raw 2Hill , 1980刘 豹, 等. 层次分析法———规划决策的工具[J ]. 系统工程, 1984, 2(2) :23~30Saaty T L . 领导者:面临挑战与选择———层次分析法在决策中的应用[M ].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3
[18][19][20][21]
[22]Chanko ng V , Haimes Y Y . Multiple Objective
Decision M aking :T heory and M ethodology [M ]. New
[23][24]
York :Elsevier , 1983顾基发. 评价方法综述. 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M ].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22~26
Steuer R E . M ultiple Criteria O ptimization :T heory Computation and A pp licat ions . [M ]New York :John , WarwickshireCV213HQ , UK :Institution of Chemical
第6期
[25]
曹 云等:系统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40]
93
韩文秀. 多目标决策在教育规划中的应用[M ]. 见:系统工程应用案例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 11~17
Kidd J B , P rabhu S P . A practical example of a multi -attribute decision aiding technique [J ]. OM EG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 anagement Science , 1990, 18(2) :139~149Loo tsma F A , et al . M ulti -criteria analysis and budget reallocation in longterm research planning [J ].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 tio ns Research , 1990, 47:293~305水本雅晴. 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
Wang J J , et al . Fuzzy set evaluation o f inspectio n performance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 an -machine Studies , 1991, 35(4) :587~596
王宗军, 冯 珊. 社会经济系统仿真方案的多层Fuzzy 综合评价[J ].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3, 21(3) :12~18
Ho ward R A , M atheson J E . I nfluence diag rams SRI International [M ]. in :Readings on the P 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Decision Analysis . Vo l Ⅱ, Park , California ,
Menlo
USA :Strategic Decisions G roup ,
M oseh A , et al . Procedures for T rea ting Common Cause Failures in Safety and Reliability Studies , V ol 1:P rocedural Framework and Examples [R ]. 1988. N U REG /CR4780, EPRI NP ~5613
[26]
[41]M oseh A , et al . Procedures for T rea ting Common Cause F ailures in Safety and Reliability Studies , V ol . 2:Analytical Background and T echniques [R ]. 1989. N U REG /CR ~4780, EPRI NP ~5613,
[27]
[42]M oseh A . Commo n cause failures :an analy sis methodology and examples [J ].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 1991, 34:249~292
[28][29]
[43]Hoffman F O , et al . Propagation of uncertainty in risk assessments :the
need
to
disting uish
between
uncertainty due to lack o f knowledge and uncertainty due to variability [J ]. Risk A nalysis , 1994, 14(5)
[30]
[44]Hattis D , et al . Assessment of variability and
uncertainty distributions for practical risk analy ses [J ]. Risk A nalysis , 1994, 14(5)
[45]
I man R L , et al . A robust measure of uncertainty I mportance fo r use in fault tree system analysis [J ]. Risk A nalysis , 1990, 10(3)
[46]
Par k C K , probabilistic
[47]
et al . A new approch for measuing safety
assessment [J ]. Reliability
uncertainty impo rtance and distributional sensitivity in Eng ineering and Sy stem Safety , 1994, 46
Elisabeth M , et al . Uncertainty in risk analysis :six levels o f treatment [J ]. Engineering and Sy stem Safety , 1996, 54
[48][49]
文向阳, 朱永峨, 陈国权, 等. 风险分析与综合安全评估[J ]. 安全技术, 1999:34~35
Dougher ty E M . Human reliability analy sis -where should thou turn ? [J ]
[50]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 1990, 29:283~299
Swain A D . 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need , status , trends and limitations [J ]. Reliability Eng 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 1990, 29:301~313
[51]
M oieni P , et al . Advances in human reliability analy sis methodology , par t I :frameworks , model and data [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 stem Safety , 1994, 44:27~55
[52]
M oieni P , et al . Advances in human reliability analy sis methodology , par t Ⅱ:a sof tw are [J ]. Reliability Eng 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 1994, 44:57~66
[53]
A M acwan ,
et al . A methodo logy for modeling
opera tor errors of commissio n in 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 [J ].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 stem , , 45~[31]
[32]
Stanford University , 1984. 719~762
Humphries P . Human reliability assessor ' s guide , human factors in reliability g roup [R ]. Report SRDAR11, A EA Technology . 1995Bolsover A J , Wheeler M . Decision -making to treat an explosion hazard [A ]. Conference on Safety on O ffshore Installations [C ]. 1999.
[33]
[34][35]
Jensen F V . An introductio n to Bay esian networks [M ]. N ewwo rk :Springer Verlag , 1996U rban J , Pedersen P T , Simonsen B C . Collisio n Risk Analysis fo r HSC [M ]. T echnical U niversity of Denmark , 1999
[36]Fri is -Hansen A . Bayes ian networks as a decis ion support tool in marine app lication [D ]. KGS LYNGBY :Technical University Denmark , 2000. 121~132
Andersen S K , Olesen K G , Jensen F V . Jensen F . Hugina Shell for Building Bayesian Belief Universes for Exper t Systems [A ], in :Sridharan N S (editor ) . Proceeding s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 ]. San M ateo , California :M organ Kaufmann , 1989
M SBN . Microsoft Belief Ne tw ork T ools [EB /O L ]. ww w . research . microsoft . com /re -search /dtg /msbn Parry G W . Commo n cause failure analysis :a critique and some suggestions [J ]. Reliability Eng ineering and , , ~[37]
[38][39]
94
[54]
中国工程科学
钱学森, 于景元, 戴汝为. 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居系统及其方法论[M ]. 见:科学决策与系
统工程.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7卷
A Review on th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of System Engineering
Cao Yun , Xu Weiya
(College of Civ il Engineering , Hohai University , Nanjing 210098, China )
[Abstract ]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about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for systems engineering is presented . The advantages , shortcoming s and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these methods are narrated . Several technical issue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are discussed . At last , questions to be settle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about them are proposed . [Key words ] risk assessment ; risk analysis ; systems engineering (cont . from p . 83)
[4]
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联合课题组. 加强创新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J ]. 经济体制改革, 2002,(6) :28~32
[5][6][7]
黄国雄. 论现代批发商业改革与创新的目标模式[J ]. 财贸经济, 2003,(9) :41~43
王立行, 袁晴棠. 石化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对策[J ]. 中国工程科学, 2002, 4(5) :84~89
夏国洪. 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久———论人制管理与国企的可持续发展[J ]. 中国工程科学, 2003, 5(3) :75~82
参考文献
[1]
杨柳静, 王德忠. 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在实行连锁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矛盾[J ]. 经济师, 2002, (6) :279~280
[2]
中国出版物市场信息化物流网络课题组. 用信息化物流网络突破连锁经营“瓶颈”[J ]. 出版发行研究, 2002,(3) :42~46
[3]
刘培松. 我国连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 ]. 财贸经济, 2003, (4) :87~91
Analysis on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hained Operation for
Provincial Book Issue Corporation
Cao Jie 1, Wang Weiw ei 2, He Jianmin 1
(1. School of Ec onom ics &Management , Southeast University , Nanjing 210096, China ; 2. Department of Com mercial College , J 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Nanjing 210001, China ) [Abstract ] The traditional book issue corporation management mode is not adapted for developing situation and competitive demand . Chained operation is the key method to improve its management performance . This paper presents six contradictions , w hich book issue corporation w ould be faced if it implements chained operation , then presents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ose contradictions . Some possible risk w hich would rise during solving those contradictions and riskavoiding strategy are analyzed . [Key words ] book issue corporation ; chained operation ; management
范文五:xx石油气、氧气供气系统工程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风险评估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工作/任务:涂料、油漆施工 区域/工艺流程:xx石油气、氧气供气系统工程 分析人员:xx 日 期:2007年7月 XX?xx.21—2005表1
风险度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或潜在事件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R)
有害气体挥发、中涂料配制 昏迷 个人防护用品、操作规程 保持空气流通,带有效性口罩 1 2 2 4 毒
涂料运输 碰击、摔倒 挫伤、扭伤 个人防护用品 场地平整 2 2 2 4
扭伤、肌体损伤、支架搭设 碰击、跌落 个人防护用品 避开交叉作业,使用安全带 3 2 5 10 昏迷、死亡
涂料、油漆扭伤、肌体损伤、保持空气流通,带有效性口罩,检查安全中毒、碰击、跌落 个人防护用品、操作规程 4 2 5 10 施工 昏迷、死亡 防护设施,佩带安全带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工作/任务:工艺管道施工 区域/工艺流程:xx空调石油气、氧气供气系统工程
分析人员:xx 日 期:2007年7月 XX?xx.21—2005表1
风险度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或潜在事件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R)
加强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开工前对劳保定位放线 摔倒、跌落 挫伤、扭伤 个人防护用品 1 2 2 4 用品进行检查
飞溅物、触电、机械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对机具的检修及个人切割 人身伤害、死亡 2 2 5 10 伤害 护用品 防护用品的使用,带护目镜
飞溅物、触电、火烛、人身伤害、死亡、挫伤、焊接安装 个人防护用品 保持施工现场通风、须戴口罩 3 2 5 10 摔倒、跌落、弧光 扭伤、财产损失、光污染
试压 漏水、撞击 工作环境破坏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技术安全控制,设警戒线及专人监护 4 3 1 3
吹扫 飞溅物 人身伤害 安全操作规程 加强技术安全控制,设警戒线及专人监护 5 1 2 2
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清单
XX?xx.21—2005表4
风险等部门、装置 评 估 序号 危害、环境影响因素 后果影响 改进措施(操作/技术/财务/人力资源需求/限制) 级 工艺、设施 负责人 碰击、摔倒、跌落、中昏迷、挫伤、扭伤、肌体损伤、保持空气流通,带有效性口罩;场地平整;避开交叉中等 涂料、油漆施工 1 xx 毒、有害气体挥发 死亡 作业,使用安全带。
摔倒、跌落、飞溅物、挫伤、扭伤、人身伤害、死亡、加强技术安全控制、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对机具的检机械伤害、火烛、跌落、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光中等 工艺管道 修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带护目镜;加强技术安全2 xx 弧光、漏水、 撞击 污染 控制,设警戒线及专人监护。
检查用电线路合机具的检查,登高用梯的梯脚须防滑、摔倒、跌落、触电、飞挫伤、扭伤、人身伤害、死亡、须佩带防护目镜及安全带,避开交叉作业,检查脚手中等 电气工程 3 xx 溅物、物件人员坠落 财产损失 架的稳定性;加强培训、增加安全意识、开工前对劳
保用品进行检查。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部门:xx工程项目部 XX?xx..22—2005表1
评价准则 状态(正常是否 序号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活动/产品/服务 控制措施/实施期限 重要因素 /异常) 法律 污染 能源消耗 商业形象
施工垃圾、涂料、油漆施工 正常 工作环境破坏 一般 中等 一般 一般 不是 及时清运垃圾、局部围蔽 1 粉尘
施工垃圾、工艺管道 正常 工作环境破坏 一般 中等 一般 一般 不是 及时清运垃圾、局部围蔽 2 粉尘
识别人:xx 日 期:2007年7月
审核人:xx 日 期:2007年7月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部门:xx工程项目部 XX?xx..22—2005表1
评价准则 状态(正常是否 序号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活动/产品/服务 控制措施/实施期限 重要因素 /异常) 法律 污染 能源消耗 商业形象
锰气 大气污染 电焊机 正常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不是 局部围蔽、带口罩作业 1 弧光 光污染
噪音 噪音污染 砂轮机 正常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不是 避免晚上施工、带口罩作业 2 粉尘 大气污染
噪音 噪音污染 切割机 正常 一般 中等 一般 一般 不是 避免晚上施工、带口罩作业 3 粉尘 大气污染
噪音 噪音污染 冲击钻 正常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不是 避免晚上施工、带口罩作业 4 粉尘 大气污染
未及时 工作环境 废弃物 正常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不是 按指定地点堆放、及时清运 5 清运 破坏
识别人:xx 日 期:2007年7月
审核人:xx 日 期:2007年7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安全系统工程风险评估的一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