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
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
重庆6高校参与试点
重庆晨报讯 (记者 林祺 实习生 匡怡蒙)昨天,重庆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成立,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6所高校将逐步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为重庆经济产业发展提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
此前,教育部提出,教育领域将重点推进几个方面的改革,其中一项就是对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一半的600余所地方本科高校实行转型,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类型转型。 目前,重庆有市属本科高校22所,1999年至今新设立的有12所,多存在办学定位不清、办学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同质化等问题。
教育部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名显示,2012年就业率排名第一的是985高校,第二位是高职院校,第三位是211大学,第四位是独立学院,第五位是科研院所,第六位是地方普通高校。
市教委主任周旭表示,应用型本科始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短板。我市将增加应用技术型专业的数量和比例,同时调控招生计划,招生指标向应用型高校和紧缺、急需人才的专业倾斜。
据悉,此次重庆参与首批试点的6所院校属于教育部确定的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占到教育部目前试点高校的近1/6。
周旭表示,联盟的成立将为重庆产业链提供高端应用人才。今后6所院校将共同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之间将实现专业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
范文二:应用技术型大学时代来临
“衡量一所好大学的标准,不是看有多少实验室、楼房及发表多少论文,而是看学校能培养出多少人才、为国家作多少贡献。”近日,在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王梦恕如此说。
王梦恕说,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最缺的就是人才。“但是现在有不少学校培养出的学生,面对实践操作时,感到无从下手,这缘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王梦恕说,还有一些地方高校,沿袭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的观念,不合理的专业指向和就业导向,与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难以吻合。对此,他建议,全国10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至少应该有一半或者2/3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
“高校应该拆除‘围墙’,千万不要认为在校生就是在学校里面学习的学生,我觉得大学生的学习至少是校内一半、校外一半;企业也应该拆掉‘围墙’,不能只把校企合作当成选择人才的途径。”作为企业代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健洲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陈健洲看来,教育体制、学习系统、思维模式进步有多快,经济发动机就能转多快。因为不断地变化,一部分老师不了解如今企业的需求,无法给学生明确、具体的指导。
陈健洲认为,目前我国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上存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高校师资队伍普遍缺乏工程背景的问题,产教脱节导致了高校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一本教材教十年,这样的学校培养的人才在我们这个行业一定不需要。”陈健洲说,高校要注重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和实效性,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通过建设实训基地、专业共建和师资培养项目,把企业的技术课程与高校的理论课程结合并动态修正和改善人才培养方法。
陈健洲认为,企业合作意识淡薄,只追求投资利益最大化,没有把培养人才纳入企业价值链是校企合作中学校“一头热”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会有一些顾虑,比如,企业没有义务培养一些人才让他可能去别的企业。同时,受限于企业资金和技术实力,一些企业没有能力投资教育。陈健洲认为,此时就需要企业联盟、行业协会牵头,集大家之力,完成人才培养。
“当经济新常态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时候,中国的高等教育就理所当然地要为经济发展转型提供支撑,这也标志着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时代已经来临。目前有的地方高校已经顺势转型,有的学校仍在徘徊。”重庆市教委副主任牟延林认为,之所以有些地方高校转型不“积极”,缘于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大学价值目标的迷失,即“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第二,大学的导向不清晰,既是学术导向还是应用导向。第三,应用技术大学相关权益、地位、作用还不明晰,导致高校转型主动性不强,创新不足。
“这需要,首先进行新的制度设计,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地位、作用、办学方向进行厘定;第二,重塑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目标。应用技术大学应该更加注重教育价值的延伸。即无论在哪个阶段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要更加关注学习者的心灵灵魂,让大学生毕业之后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第三,我们要注重手脑并用,既要教育我们的头脑,更要训练我们的手脚。”牟延林说。
范文三:应用技术型大学有为才有位
应用技术型大学有为才有位
作者:林娜《光明日报》 (2016年 12月 06日 13版)
当前, 我国已步入经济新常态, 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应着力从满足社会需求到引领社会需求、 从引领社会需求到创造社会需求进行观念转 变,向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产品。在此背景下,应用技术型大学成为一种新类型大学, 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提高社会服务质量是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
高等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四大职能。从供给侧角 度而言,无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文化传承创新,其根本目的就是服务社会,向社 会提供合格人才、智力支持等服务,促进和引领社会发展。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深入调整、 产业升级加快步伐、 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与地方经济发展 缺乏技术支撑, 高等院校发展定位与国家战略不能有效契合等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更加 凸显, 而这些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高等院校对服务社会职能的内涵及重要意义认识 不够, 有的高等院校还存在不正确的认识, 用狭隘的、 功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高等院校的社 会服务。
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 ,其实质就是要进行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 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 应紧紧围绕如何向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重新思考和 认识学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理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科学界定科研方向, 主动服务企 业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大力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和效率。 科学合理的定位是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
应用技术型大学应当明确发展定位, 既不好高骛远, 也不妄自菲薄。 它既不同于研究型 大学, 也不同于职业类院校。 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在于理论研究, 通过理论创新引导社会发展; 职业类院校的优势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 为各类行业提供高质量的一线工人; 而应用技术型 大学的优势在于理论应用和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因此, 无论哪种类型的 学校,都应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关键在于对学校的发展定位。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需要不同类型的服务,建设“双一流大学”是国家战略,建设应 用型大学同样是国家战略;利用高水平科研条件进行国家核心技术的研发是服务国家战略, 利用地方特色优势学科条件进行精准扶贫同样是服务国家战略。 应用技术型大学应明确发展 定位, 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 特色学科优势, 主动融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大 局, 对接国家需要, 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 从而解决高等院校发展定位与国家战略不能 有效契合的供需矛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的核心内容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社会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 为化解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 的供需矛盾,应用技术型大学应主动服务行业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 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对接行业企业需求, “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行业发展和用人部门 实际需求无缝对接” ; 二是专业设置与新产业、 新业态、 新技术发展趋势对应, “形成地方 (行 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性专业集群” ;三是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需求对应, “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 。
提供有效技术支持是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它要求高校深入研究地方优势
和特色产业发展动态与趋势, 通过校地合作、 产业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平台等建设, 提高科 研成果转化率, 促进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的科技进步与全面创新, 引领发展, 为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已进入全域旅游、大众旅游时代。桂林旅游学院党委明确“行业性、国际化、开放 式、应用型”发展方向,努力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和质量。一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 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广西区位优势,利用学校作为世界旅游组织、中国 -东盟旅 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亚洲开发银行高端旅游人才培训合作院校的优势条件, 为东盟国家提 供高质量的旅游培训。 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开展深度合作, 成为全球获得瑞士洛桑酒店 管理学院学术体系认证的 10所院校之一。二是主动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承担完成 的 “广西游客满意度调查” 和广西旅游人力资源调查, 填补了广西旅游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 素质精准化数据的空白。 积极服务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积极参与和主导桂林市旅游行业 标准和旅游规划的制定, 引领行业发展。 三是主动服务行业, 为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 学校 对应旅游要素布局设置专业群, 形成了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旅游专业体系, 根据旅游行业的 新业态,进行校企合作,设置养生、休闲、邮轮乘务、高铁动车乘务等新兴专业或方向,取 得“多赢”结果。
应用型大学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 既需要深入地研究理论, 也需要大胆地实践探索, 服 务决定地位,有为才有位,我们应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努 力探索适合自己的应用型大学建设之路。
(作者系桂林旅游学院党委书记)
范文四:高考志愿填报应用技术型大学(学院)联盟名单
高考志愿填报应用技术型大学(学院)
联盟名单
话题:学院 科技学院 教育学习
截止到2014年12月的统计名单: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浙江科技学院 3、 重庆科技学院4、云南工商学院5、 黑龙江工程学院 6、黄淮学院7、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8、北京城市学院 9、 河北科技大学10、黑龙江东方学院11、 哈尔滨华德学院12、上海第二工业大学13、 上海杉达学院14、上海电机学院 15、 金陵科技学院16、 常熟理工学院 17、三江学院 18、 宁波大红鹰学院19、 安徽科技学院20、安徽新华学院 21、 福建工程学院22、 山东交通学院23、青岛滨海学院 24、常州市科教城管委会25、东莞理工学院26、 广东白云学院27、南宁学院28、钦州学院29、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30、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31、 滇西应用科技大学32、重庆三峡学院33、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34、 黄河科技学院35、山东英才学院 36、 宁波工程学院37、 潍坊科技学院38、黔南民族师范学院39、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40、 铜仁学院41、武汉商学院 42、 西
京学院43、重庆第二师范大学44、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45、
长春工程学院
范文五: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建设
作者:刘乐乐
来源:《青年与社会》 2015年第 13期
【摘 要】文章结合新生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背景,论证了新升本科院校课程 设置的弊端,分析了课程改革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发展的中心问题,并提出了新升本科院校教育 转型过程中课程改革的策略,借此实现教育的转型。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课程建设;新升本科院校
1999年,在高等教育扩招的决策指导下,一些专科院校经过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目 前,教育部提出引导这批本科院校进行教育转型,创建以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应 用性本科。课程建设是新升本科院校开展教育转型的中心问题。
一、新升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过分重视学科体系,缺乏与实践的结合
新建本科院校建立之初,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引导,没有形成自己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 设置上多模仿老牌本科院校。此外,还受 “ 学术并举,崇学为上 ” 思想的影响,课程的设置均按 照学科逻辑结构设计。重视理论、重视基础知识的观念根深蒂固,忽视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的结合,毕业生需要再次经过培训才能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造成教育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反 映了新升本科院校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教育短板。
(二)课程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方法的讲授
新升本科院校建立后,学生的扩招也增加了对教师的需求,新进教师多为硕士研究生学 历,甚至博士研究生,但新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多重视知识性的传授,强调对学生知识的灌 输,缺乏研究和学习方法的传授,填鸭式学习方法使得学生机械式地掌握最多的理论知识,但 是,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继续深造学习的需求和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三)课程设置不具备稳定性
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时并没有建立自己稳定的学科体系,新升本科院校成立之初,学 科的设置多根据短暂的社会需求,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同时课程的设置也就具有很强的 随意性,课程内容不段的进行调整,常出现这届学习的课程,下一届便不再学习的现象。课程 的不稳定性还表现为课程的开设依赖于学校的资源,引入新的教学资源便增设相关的课程。新 建学科的课程设置的不稳定性更加明显,课程设置的不稳定性表明了课程建设的不成熟,不利 于教师系统熟练地进行知识的讲授,同时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