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作者:董赛
来源:《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上半月》 2013年第 09期
2004年 9月建设部 “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 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 发展阶段。 “ 绿色建筑创新奖 ” 由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实施,日常管理由建设部科学技术 司负责。设立该奖的目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建设事业可持 续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
“ 绿色建筑创新奖 ” 分工程类项目奖和技术与产品类项目奖。工程类项目奖包括绿色建筑创 新综合奖项目、智能建筑创新专项奖项目和节能建筑创新专项奖项目;技术与产品类项目奖是 指应用于绿色建筑工程中具有重大创新、效果突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 绿色建筑创新奖 ” 每两年评审一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 地的项目申报、初审和上报推荐。在此基础上,由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建设部 科学技术司内)组织评审并发布结果。
“? 绿色建筑创新奖 ? 评审专家委员会 ” 由绿色建筑领域的技术专家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 门有关司局、行业学(协)会人员组成。通过评审的项目将在建设部官方网站公示,公示期为 三个月。项目获奖后,建设部将以行文形式公布获奖项目,并向获奖单位颁发《全国绿色建筑 创新奖》证书。 “ 绿色建筑创新奖 ” 是一个全新的奖项。它的设立,将推动更多建筑企业向公众 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 的 “ 四节一环保 ” 目标,最终构建 “ 人 —— 建筑 —— 自然 ” 三者的和谐统一。
据《中国建设报》报道:住房城乡建设部以通报形式公布了 2013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 奖获奖名单。上海崇明陈家镇生态办公示范建筑、深圳南山区丽湖中学建设工程、天津万科锦 庐园等 42个项目名列其中。
通报指出,为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实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 标,根据《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和《全国绿色 建筑创新奖评审标准》,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完成了 2013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申报项目 的评审和公示工作。经审定,上海崇明陈家镇生态办公示范建筑等 7个项目获 2013年度全国 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深圳南山区丽湖中学建设工程等 20个项目获二等奖,天津万科锦庐 园等 15个项目获三等奖。
据了解,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设 3个等级,每两年评选一次。奖励对象为,在住房城乡建 设领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具有创新性和明显示范作用的工程项目以 及在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范文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评选标准
附件2: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标准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促进实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申报和评审。
第三条 申报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项目应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符合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要求,并取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第四条 申报绿色建筑创新奖的项目应在设计、技术和施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包括:
(一)绿色建筑的技术选择和采取的措施具有创新性,有利于解决绿色建筑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
(二)绿色建筑不同技术之间有很好的协调和衔接,综合效果和总体技术水平、技术经济指标达到领先水平。
(三)对推动绿色建筑技术进步,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四)建筑艺术与节能、节水、通风设计、生态环境等绿色建筑技术能很好地结合,具有良好的建筑艺术形式,能够推动绿色建筑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发展。
(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五条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按照绿色建筑相关评价标准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个方面进行评审。
第六条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专家根据申报项目提交的包括工程项目总结、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和申报书等,按照第四条规定的内容进行评审。
第七条 评审采取实名独立打分和投票制。按照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类指标,根据各指标的创新性要求逐项评分,每类指标满分为100分。
第八条 为体现不同类型建筑六类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分别设置权值。
第九条 绿色建筑创新奖总得分满分为100分。
总得分 = ∑ 指标得分 × 相应指标的权值
第十条 节地与室外环境评审。
(一)场地的规划设计。应合理保护、利用与修复原有场地的生态资源;在绿地规划、景观设计、雨水利用等方面提高场地对周边环境改善的贡献率,使场地的生态效益最大化;保护周边人文环境、培养社区和谐氛围、塑造良好公共空间。
(二)建筑外部环境。在建筑布局与形体设计中采用被动式设计及其它相应的新技术措施,改善外部声环境、光环境、风环境、热环
境等质量。
(三)节地与空间高效利用。通过采取各类设施共享、完善建筑设计、注重地下空间利用等措施,采用废弃地利用、旧建筑改造等新技术,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四)建筑设计。高效利用建筑空间,使建筑的平面与空间体量体现紧凑和集约的理念。
(五)其它节约或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改善室外环境质量,实现生态效应的创新技术或设计理念。
(六)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达到完美结合。
第十一条 节能与能源利用评审。
(一)被动式节能技术应用。建筑平面、空间布局与当地的气候特征相适应,采取被动式太阳能技术,采用因地制宜的保温隔热方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地道风等,通过外遮阳及建筑一体化等措施提高采光、遮阳效果。
(二)适合气候特点的保温及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
(三)节能空调形式选择。采用适合当地气候、灵活可控的采暖空调系统、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等。
(四)可再生能源利用。采用高效的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电系统等,以及其它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等。
(五)分类分项计量。合理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并根据能源利用特点满足分类分区监测、控制要求。
(六)合理采用高效创新的绿色照明、电梯等设备的节能技术。
(七)其它创新技术、措施和设计理念。
第十二条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评审。
(一)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结合地域特点合理使用市政再生水、建筑中水、雨水、海水等。
(二)采用节水器具、设备和系统。采用节水效果更优的卫生器具、节水绿化灌溉系统、节水冷却系统。
(三)其它能有效减少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的创新技术措施和设计理念。
第十三条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审。
(一)高效利用材料资源。高效合理利用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优化设计,使得主要材料用量指标低于当地同类建筑;采用资源消耗少的建筑结构体系。
(二)废弃物再生利用。合理使用可再循环利用的材料;选用资源消耗少的非结构构件;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
(三)采用能耗低的建筑材料。
(四)其它节材和高效利用材料资源的创新技术、措施和设计理念。
第十四条 室内环境质量评审。
(一)声环境改善。合理采取创新措施,优化空间平面布置,改善室内声环境。
(二)光环境改善。采用遮光、反光、控制眩光的材料、技术或措施。
(三)热环境改善。采用可有效改善太阳辐射、长波辐射的围护结构技术措施;空调系统采用合理的气流组织形式,改善室内热舒适性的创新设计措施;合理区分不同功能空间的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如适宜的温度设计条件及新风标准等。
(四)空气品质改善。创新的新风系统设计、室内空气品质监测措施;创新的材料产品、装修污染预评估及辅助优化设计等。
(五)其它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创新技术措施和设计理念。 第十五条 运行管理评审。
(一)运行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采用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理论及分析方法,制定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策略与目标,在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并制定运行管理方案等;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的管理和激励制度;实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管理,分类收集、处理与利用生活垃圾;运用网络化管理平台实施运营管理;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提升物业管理效率与水平;利用分项计量系统,实现节约管理。
(二)智能化系统建设及运行。智能化系统完善、定位合理,能实时监控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技术先进实用,能采集和分析资源消耗数据,为管理的不断改进提供支持;应用系统集成技术,有效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三)其它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营造和谐环境、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物业服务质量的创新技术措施和设计理念。
范文三: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
建设部
关于印发《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科函 [2004]183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我 国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我部决定设立“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现将我部制定的《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四年八月二十七日
附件: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 推 动我国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规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管理,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 舒适、安全的居住、 工作和活动的空间, 同时 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 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 “人 -建筑 -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以下简称“绿色建筑奖”)的管理。
第四条 绿色建筑奖分为工程类项目奖和技术与产品类项目奖。 工程类项目奖包括绿色 建筑创新综合奖项目、 智能建筑创新专项奖项目和节能建筑创新专项奖项目; 技术与产品类 项目奖是指应用于绿色建筑工程中具有重大创新、效果突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第五条 绿色建筑奖的奖励项目应符合国家和建设部发布的产业政策、 技术政策和有关 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六条 绿色建筑奖的申报应遵循自愿原则, 奖励工作应符合科学、公开、公平、 公正 和实事求是的要求。
第七条 绿色建筑奖每两年评审一次。
第八条 建设部归口管理绿色建筑奖。 省、 自治区、 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本地区域内绿色建筑奖项目的申报和初审、推荐上报工作。
第二章 管理及执行机构的职责
第九条 建设部的管理职责:
(一)负责制定和实施绿色建筑奖的工作原则及管理办法;
(二)组建和批准成立绿色建筑奖评审专家委员会;
(三)审定绿色建筑奖评审结果并公布获奖项目;
(四)颁发《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证书;
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本条职责的落实。
第十条 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设在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内) 为日常管理和执行 机构,负责以下职责:
(一)组织绿色建筑奖申报及评审;
(二)组织评审结果公示、报审和审定后获奖项目发布与颁证;
(三)评审专家委员会的日常联系与管理;
(四)建立并保管评审工作档案;
(五)受理绿色建筑奖查询事务和违反本办法的举报事宜。
第十一条 评审专家委员会由绿色建筑领域的技术专家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 关司局、行业学(协)会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如下:
(一)制订评审标准;
(二)开展绿色建筑奖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
第三章 申报、评审及审批程序
第十二条 申报程序:
(一)申请绿色建筑奖的单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项目及资料进行初审,合格的签署 推荐意见后报送建设部;
(三)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
第十三条 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根据申报项目情况将评审专家委员会分成若 干评审专家组,组织评审专家依据评审标准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评审。
第十四条 通过评审的项目在建设部网(网址:www.cin.gov.cn ) 上公示。公示期三个 月。
第十五条 公示后无异议或有异议但已解决的项目, 作为最终的评审结果报国务院建设 部常务会议审查确定获奖项目。
第四章 公布与颁证
第十六条 建设部以部文公布获奖项目;
第十七条 建设部对获奖项目颁发《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证书。
第五章 纪 律
第十八条 申报单位不得弄虚作假, 不得请客送礼。 违者, 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 直至取消申报或获奖资格。
第十九条 绿色建筑奖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必须秉公办事、 廉洁自 律,不得收受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礼品、礼金。违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取消 有关人员参予评奖活动的资格,并将违纪行为通知本人单位。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绿色建筑奖具体实施工作应符合《全国绿色创新奖实施细则》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范文四: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申报书
附件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申?报书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盖章,
推荐单位, ,盖章,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编制
2012年?10月
2
填 表 说 明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申?报书》由第一申报?单位组织填?写。内容要真实?、准确,严格按照规?定格式打印?,A4纸竖装?。左边装订线?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用?仿宋不小于?5号字。为保证材料?寄送及评审?过程中的完?整,请申报单位?胶订申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1、工程项目名?称必须与立?项批文的项?目名称一致?。如有变更,要有相关变?更批复。
2、申报单位必?须是工程的?主要参建单?位。原则上应由?工程的建设?单位牵头,会同主要参?建单位共同?自愿申报,并按照贡献?大小顺序排?列。申报单位应?具有法人资?格。
3、工程验收证?书编号,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不?填写。
4、工程获奖情?况指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情况。
二、创新性及推?广应有价值?
重点对项目?集成创新性?和示范推广?价值等内容?进行总结说?明。
1、集成创新性?,因地制宜解?决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创?新设计和新?技术措施,或采用适用?技术体系合?理集成应用?所达到的良?好综合效果?、技术经济指?标和较高的?总体技术水?平,
2、实施效果,阐述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中?的保障措施?和实施进展?、达到的效果?,重点突出运?行阶段能体?现运营管理?效率和水平?的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方?案策略、措施,以及相应的?管理激励制?度,实际运营效?果等。
3
3、预期效益,详细分析项?目所取得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4、推广应用价?值,项目的可推?广性和对推?动绿色建筑?技术进步,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具有的示范?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三、绿色建筑创?新措施
绿色建筑创?新措施及其?实施情况是?评价项目是?否符合授奖?条件和确定?授奖等级的?主要依据。申报单位应?根据《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标准》的要求,按栏目内容?逐条详实、准确说明项?目所采用的?绿色建筑创?新措施及其?实施情况,可填写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情?况,及其他创新?内容。
四、申报单位情?况表
此表是核实?申报单位是?否具备授奖?条件的重要?依据,应注明申报?单位对项目?实施绿色建?筑的贡献,并加盖单位?公章。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此表是核实?完成人是否?具备授奖条?件的重要依?据,应按表格要?求逐项、如实填写。应针对本项?目的技术要?点和创新点?,注明完成人?做出的贡献?。主要完成人?按照对本项?目贡献大小?顺序排列。
六、推荐单位意?见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对申报工程?项目进行初?审,并负责审定?资质性申报?材料和申报?书的真实性?。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工程?项目签署推?荐奖励等级?意见并盖章?。
4
一、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工程项目 申报等级 名称
1,
2,
3,
4,
申报单位
5,
6,
7,
8,
住宅, , 办公, , 旅馆, , 商场, ,
其他, , ,相应选项打建筑类型
??,
22 万 m 万 m
总建筑面积? 报奖面积 22 万 m 万 m
, 运行标识, 无, 设计标识取得绿色建?证书编号 筑标识情况? 标识等级 一星, 二星, 三星,
省 市 区 竣工日期 工程所在地?
建设用地规?土地使用证?
划许可证编?
编号
号
建设工程规?
建设工程 划许可证编?
开工证编号?
号
验收证书编?
其他
号
5
取得绿色建?目前工程进?
筑标识后有?度或运行时?
无重大技术?
间
变更 工程概况,
6
工程获奖情?况,
二、集成创新性?及推广应有?价值 集成
创新
实施
效果
7
预期
效益
推广
应用
价?
值
三、绿色建筑创?新措施
创新措施的?实施情况说? 创新点 创新措施说?明
明
场地的规划?设计,如,
1、保护、利用与修复
?原有场地的?生态资
节源,
地2、在绿地规划?、景
与观设计、雨水利用等?
室方面提高场?地对周边
外环?境的贡献,使场地
?的生?态效益最大?化,
环3、保护周边人?文环
境 境、培养社区氛?围、
塑造公共空?间。
建筑外部环?境,如,
8
1、在建筑布局?与形
体设计?中采用被动?式设计及其?它新技术措?施,改善外部声?环境、风环境、热环
境等的?效果或评价?, 2、改善外部环?境质
量方面?的新技术应?用。
节地与空间?高效利 用,如,
1、在各类设施?共
享、建筑设计、地下
空间利?用等方面的?
技术措施,
2、在废弃地利?用、
旧建筑改造?等方面的新?技术应用。
建筑设计方?面,如, 高效利用建?筑空间,
并使得建筑?平面与空间?体量更紧凑?。
其它节约或?提高土地 使?用效率、改善室外环?境质量,实现生态
效?应的创新技?术或
设计理?念。
9
被动式节能?技术应
用,如,
适应气候的?建筑平
面、空间布局,,寒
冷地区,冬季被动式?
太阳能利用?技术、分
朝向合理?优化围护结
?构热工性能?及窗墙
比,自然通风,自然
采光,外遮阳及建?筑
一体化设?计、地道
风、通风外墙、高效节的双层?皮幕墙等。 能节能的空调?形式,如, 与1、采用适合当?地气能候、个人灵活可?控的源采暖空?调系统,
?2、温湿度独立?控制利空调系?统,
用 3、大空间,地板,辐
射采暖空?调系统。
可再生能源?应用,如,
高效的太阳?能热水系
统?及建筑一体?化,
太阳能光电?系统及建
筑?一体化,高效的地
源?热泵、水源热泵、
污水源热泵?系统,风
光互补系?统等。
分类分项计?量。
10
高效、创新的采光?和
照明设计?。
其他节能创?新技术或
设?计理念。
综合统筹利?用各种水
资?源,如,
使用市政再?生水、建
筑中水、雨水、海水等。 节
水采用节水器?具、设备 与和系统?,如,
水1、节水效果更?优的资卫生器?具,
?2、节水绿化灌?溉系源统,
利3、节水冷却系?统。 用 其它能有效?减少用水
量?、提高用水效?率
的创新技?术或设计理
?念。
节高效利用材?料资源, 材如,
与1、合理利用已?有建、材构筑物,
料2、在保证安全?的前
?提下, 优化设计,使得资主要材?料用量指标?源低于当地同?类建筑, 利3、采用资源消?耗少用 的建筑?结构体系。
11
废弃物再生?利用,如,
1、合理使用可?再循
环利用?的材料,
2、选用工厂化?、标
准化生产?的构件和部
?品,
3、使用以废弃?物为
原料生?产的建筑材?
料。
其它节材和?高效利用
材?料资源的创?新技
术或设?计理念。
声环境改善?与创新,
如,
合理的空间?平面布
置,改善室内声?环境
室的创新?措施。
内
光环境改善?与创新, 环
如, 境
采用遮光、反光、控
质
制眩光的?材料、技术
?
或措施?改善室内自?
量
然采光或人?工照明,
提高局部照?明的可控
性?,改善视野的?创
新措施。
12
热环境改善?与创新, 如,
1、采用可有效?改善
太阳辐?射、长波辐射的?围护结构技?术措施,
2、空调系统采?用合
理的气?流组织形式
?、改善室内热?舒适
的创新?设计措施, 3、区分不同功?能空
间的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
空气品质改?善与创 新,如,
1、创新的新风?系统
设计、室内空气品?质
监测措施?,
2、创新的材料?选
择,装修污染预?评估及辅助?优化设计等?。
其它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创新技术?或设
计理念?。
13
运行管理制?度与实
施,如,
1、采用建筑全?寿命
周期的?理论及分析?
方法,制定绿色建?筑
运营管理?策略与目标
?,在规划设计?阶段
考虑并?制定运行管?
理方案等,
2、制定并实施?节运能、节水、节材、保行护环境的?管理和激励
管?制度,
理 3、垃圾减量化?、资
源化管理?,分类收集、
处理与利用?生活垃
圾,
4、运用网络化?管理
平台实?施运营管理?,
5、通过技术与?管理
创新,提升物业管?理
效率与水?平,
6、利用分析计?量系
统,实现节约管?理。
14
智能化系统?建设及运 行?,如,
1、智能化系统?完
善、定位合理,能实
时监控?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
2、技术先进实?用,
能采集和分?析资源消耗?数据,为管理的不?断改进提供?支持, 3、应用系统集?成技
术,有效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其它节约资?源、降低 成本、营造和谐环?
境、提高管理效?率、
改善物业服?务质量的创?新技术或设?计理念。
15
四、申报单位情?况表,本表由申报?单位填写,每个单位填?写一份, 单位名称 第 申报单位
主营专业 建设? 规划? 设计? 施工总承包?? 分包? 单位类别 系统集成? 技术咨询? 其它? 资质等级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传 真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简介,,重点论述本?单位在项目?中承担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工作及?做出的贡献?,
16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17
五、主要完成人?情况表,本表由主要?完成人填写?,每人填写一?份, 第 完成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专业、专长
联系
工作单位
电话
电子
传 真
邮箱
邮政 通讯地址
编码
对
本
工
程
的
主
要
贡
献
18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19
六、推荐单位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推荐意?见,
20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21
范文五: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要点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要点
评定
项目
分项 评审要点
室内环境
采光与视野
1. 设计采光性能最佳的建筑朝向,发挥天井、庭院、中庭的采光作用,使天然光线能照亮人员经常停留的室内空间;
2. 采用自然光调控设施,改善室内的自然光分布,如设计反光板、反光镜、集光装置等;
3.90%的工作和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
4. 根据使用要求,设置防眩光装置。如采用遮阳百叶、遮光幕等,有效避免光污染; 热舒适性
1. 优化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防止冷桥的产生,防止因外围护结构表面温度过高过低、透过玻璃进入室内的太
阳辐射热等引起的不舒适感;
2. 室内温度满足要求;
3. 设置室内温度和湿度监控系统,使室内的热舒适度能得到有效的调控,建筑物内的加湿和除湿系统能得到有效调节;
4. 实现室温可调控,根据使用要求合理设计温度可调区域的大小,以满足不同的个体对热舒适性的要求;
照明
1. 室内尽量采用自然光照明,减少白天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2. 照明系统采用分区集控、场景设置等技术措施,有效避免过度使用和浪费;
3. 分级设计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以满足低标准的一般照明(以柔和的反射、漫射光为主)与符合工作面照度要求的
局部照明相结合;
4. 使得工作照明个人可调节,有利使用者的健康和照明节能;
5. 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灯具和电器配件1
室内环境
隔声和减噪
1. 采取动静分区的原则进行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划分,如办公、居住空间不与空调机房、电梯间等设备用房相邻,以
减少对有安静要求房间的噪声干扰;
2. 合理选用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以保证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
范》(GB118-88)中二级标准的要求;
3. 综合控制机电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噪声,如选用低噪声设备,在系统、设备、管道(风道)和机房采用有效的减振、减
噪、消声措施,以控制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室内空气质量
1. 对自然通风的建筑,人员经常停留的工作、居住的空间应能自然通风。可结合建筑设计提高自然通风效率,如采用可
开启窗扇自然通风、利用穿堂风、竖向拔风作用通风;
2. 对采用新风系统的建筑,办公空间最小新风量不小于 30 m 3/(h.p),居住空间最小新风量
不小于 40m 3/(h.p);
3. 科学设置风口位置、合理组织气流。采用全部和局部换气相结合,避免厨房、卫生间、吸烟室等处的受污染空气循环
使用;
4.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应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的要求;
5. 设集中空调的建筑,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以长期维护用户的健康和舒适; 可改造性
1. 建筑的空间布局具有改造的灵活性, 空间划分能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调整;
2. 具有适宜的建筑层高和荷载余度;
3. 主要建筑材料和机电系统设备满足设计耐久性的要求,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4. 设备管道变动、更换方便。1
评定
项目
分项 评审要点
场地与
环境
建筑场地
1. 避免建筑行为造成水土流失或其他灾害;
2. 严禁占用优质耕地和自然保护区用地;
3. 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区域;
4. 减少施工过程对土壤环境的破坏,施工中应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减少土方开挖量、尽量原地回填利用、防止水土流失、控制沉
淀物等;
5. 施工废弃物和污染控制;
6. 保护水文环境。
节地
1. 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合理规划用地;
2. 尽可能减少建筑占地;
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4.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严禁使用黏土砖,充分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保护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5. 在建造中注意保护原生地貌和表皮土壤。
降低环境
负荷
1. 充分利用原有场地上的自然生态, 减少对场地的扰动;
2. 减少建筑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
3. 利用园林绿化和建筑外部设计以减少热岛效应;
4. 减少建筑外立面和室外照明引起的光污染;
5. 采用雨水回渗措施, 维持土壤的水生态系统;
6. 对垃圾流向进行有效控制, 防止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绿化
1. 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栽植多类型植物群落,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2. 绿地配置合理,达到局部环境内水土保持、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音的目的。 交通
1. 利用市政交通网络,减少个人机动车的使用;
2. 减少地面停车, 停车位的数量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1
评定
项目
分项 评审要点
能源
利用
降低
能耗
1.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 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和楼距,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
2. 加强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隔热性能好的窗户,采用有效的遮阳措施;
3. 采取用能计量和调控系统;
4. 通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能耗;
5. 根据具体情况科学灵活地组织施工、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如: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与产品。
提高
用能
效率
采用高效建筑
供能、用能
系统和设备
1. 合理选择用能设备,使设备在高效区工作
2.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根据负荷变化调节用能
3. 根据建筑物用能负荷动态变化,采用合理的调控措施,如空调采用变风量和变水量系统
4. 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确保施工设备满负荷运转,减少无用功;禁止不合格临时设
施用电,以免造成损失
优化用能系统, 采
用能源回收技术
1. 考虑部分空间、部分负荷下运行时的节能措施
2. 优先采用热、电、冷联供形式,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采用能量回收系统,回收燃气余热和采用空调系统热回收技术
可再生
能源与
新能源
的应用
1. 应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
2. 合理应用新能源,如氢能等依靠现代技术开发的、目前应用范围还相对有限的非常规清洁能源
节能
指标
节能综合效果1
评定
项目
分项 评审要点
水资源
利用
提高用水
效率
1. 采用分质供水, 饮用水、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
2. 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如空调冷却水和泳池用水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出水龙头或缓闭冲洗阀等
3. 采用节水的景观和绿化浇灌设计,如采用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和滴灌系统等
4. 采用施工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设施,尽量考虑水的重复使用
5. 加强节水管理,施工用水进行定额计量
雨污水处
理与排放
1. 采用雨水、污水、废水分流系统,有利于污水处理和雨水、废水的回收再利用
2. 采用雨水和中水回用系统,减少污水和雨水的排放
3. 提高基地的保水性能,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顶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量
节水指标 节水综合效果1
评定
项目
分项 评审要点
材料与
资源
旧建筑
再利用
1. 通过加固、改造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在建筑结构使用年限内,最大限度地改造、再利用旧有建筑
2. 合理使用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永久性建筑,使之成为新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或用于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功能性用房、辅助用
房等;
3. 对于建设用地内需拆除的建筑,将拆下的可回用、可再生和可循环材料如钢材、木材等进行分类处理、回收与再利用
使用绿色
建材
1. 选用蕴能低的建材,减少建材在从开采、生产到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2. 选用可降解、可回用和可再生的建材
3. 使用本地建材,减少建材在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节约资源
1. 采用工厂生产的成品,减少现场加工与废料
2. 遵循模数协调原则, 以减少施工废料
3. 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4. 回收、处理、再利用建筑施工、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废物
5. 临时设施充分利用旧料和现场拆迁回收材料, 使用装配式方便再利用的材料
6. 周转材料、循环使用的材料和机具选择耐用材料,且维护与拆卸方便,易于回收和再利用
7. 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 进行分类处理、处置1
评定
项目
分项 评审要点
运营管
理
智能技
术应用
1. 应用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提高绿色建筑性能的系统与技术
2. 采用绿色建筑的新产品
智能化
系统
功能
效益
定位正确、满足用户需求
功能
质量
采用的技术先进、系统可扩充性强,能满足较长时间的应用需求
施工与
产品质量
1. 产品与设备等的安装质量
2. 机房、电源、管线、防雷与接地等的工程质量
3. 产品质量,采用有品牌、质量好、维护有保障的材料、产品与设备
物业
管理
节水管理
1. 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用水原则,制定节水方案
2. 采用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建立物业内部的节水管理机制,包括管理章程、操作规范、考核目标,定期进行
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节水目标的考核
3. 节水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节能管理
1. 业主和物业共同制定节能管理模式
2. 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建立物业内部的节能管理机制,包括管理章程、操作规范、考核目标,定期进行相关
人员的培训和节能目标的考核
3. 节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1
(续上表)
运营管理
物业
管理
耗材管理
1. 建立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保养手册,减少因设备维修带来的材料消耗
2. 建立物业耗材管理规定,选用绿色材料(长寿、高效、节能、节水、可降解、可再生、可回用和本地材料)
绿化管理
1. 制定绿化管理条例,定期进行保养、修补、更新与整形
2. 对绿化用水进行计量,建立并完善节水型灌溉系统
3. 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垃圾管理
1. 通过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建筑运行期间的垃圾处理和处置量
2. 对垃圾流向进行有效控制, 防止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3. 制定垃圾管理操作手册,保障管理设施完好、管理经费到位、人员合理配备
4. 建立岗位业务培训、监督、检查和预警机制,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1
评定
项目
分项 评审要点
功能
效益
用户需求分析 能满足用户需求,投入使用后效果明显
定位 工程在城市(区域)规划中的定位正确
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合理,性能价格比高
采用的技术和系统
分析
采用的技术先进、系统可扩充性强,能满足较长时间的应用需求与同类型公共建筑或住宅小区相比,系统功能达到
目前国内先进水平。
总体功能效益 1. 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2. 为物业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物业管理工作效率、节省管理成本、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子系统的功能效益
1. 通信网络子系统的功能效益;
2. 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功能效益;
3. 建筑设备监控子系统的功能效益;
4.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子系统;
5. 安全防范子系统的功能效益;
6. 综合布线子系统的功能效益;
7. 系统集成的功能效益。1
评定项目 分项 评审要点
工程
质量
子系统功能
与使用质量
1. 通信网络子系统的功能,用户安装、操作等使用质量,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2. 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功能,用户安装、操作等使用质量,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3. 建筑设备监控子系统的功能,用户操作等使用质量,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4.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子系统功能,使用质量,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5. 安全防范子系统的功能,用户操作等使用质量,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6. 综合布线子系统的功能,用户安装、操作等使用质量,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7. 系统集成的使用质量,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施工质量
1. 机房工程质量
2. 产品与设备等的安装质量
3. 电源、防雷与接地等的工程施工质量
4. 管线工程施工质量
5. 采用有品牌、质量好、维护有保障的材料、产品与设备1
评定
项目
分项 评审要点
运行
维护
子系统运行情况
1.子系统全部开通、且运行过程中故障率很低,维修及时,各子系统的应用效果很好,评价为优。
2. 子系统全部开通、且运行过程中故障率一般,维修及时,各子系统的应用效果较好,评价为良。
3. 子系统全部开通、且运行过程中故障率较多,维修及时,各子系统的应用效果一般,评价为中。
4. 子系统不能全部开通,或运行过程中故障率高,或维修不及时影响运行,评价为差。 物业管理公司 物业管理公司具有相应的资质,通过 ISO9000 论证。
用户满意度 用户满意情况、投诉情况
资料管理 有专人负责,资料完整、登录及时、检索方使、存档规范等1
评定
项目 单项指标 评审要点
节能类
工程
墙体节能
应从设计、施工执行节能标准的情况;采用节能技术的水平;节能工程的能耗实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计分。
每项必须满足所在气候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否则基本项总得分为零分。
门窗节能
屋面地面节能
采暖(制冷)系统节能
实测耗热值
规划设计 应从建设物的朝向、楼距、自然通风和采光;建筑物形体系数;窗墙面积比;建筑遮阳等方面进行评价计分
可再生能源利用
建筑照明电器节能:应从采用日光照明、采用节能照明电器、人工照明的节能控制措施(技术水平及实际节能
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计分
建筑照明电器节能
建筑照明电器节能:应从采用日光照明、采用节能照明电器、人工照明的节能控制措施(技术水平及实际节能
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计分
经济技术评价
经济技术评价:应从单位面积节能增加造价、节能总造价、投资回收期、节能成本性价比、可推广性等方面进
行评价计分
节能工程质量 节能工程质量:应从原材料质量、设计水平、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计分1
评定
项目
分项 评审要点
技术类
技术创新
1. 技术创新程度
2. 技术难易程度或复杂程度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程度
4. 技术集成程度
5. 商品化程度
6. 市场竞争力
7. 总体技术水平
综合效益
1. 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
3. 环境效益
4. 发展前景及潜在效益
推动技术进步作用
1. 市场需求程度
2. 转化、应用、推广程度
3. 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或实现技术跨越的作用
4. 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6)1
评定
项目
分项 单项评审要点
产品类
技术创新
1. 技术创新程度
2. 技术难易程度或复杂程度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程度
4. 技术集成程度
5. 商品化程度
6. 市场竞争力
7. 总体技术水平
综合效益
1. 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
3. 环境效益
4. 发展前景及潜在效益
推动技术进步
作用
1. 市场需求程度
2. 转化、应用、推广程度
3. 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或实现技术跨越的作用
4. 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
企业生产支撑
条件
1. 生产设备与工装条件
2. 质保制度与质检手段
3. 售后服务水平
4. 企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