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医治疗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治疗高脂血症
古方中医网
古方中医社区
古方咨询
登录
注册
腾讯QQ
新浪微博
疾病
女性
美容
减肥
育儿
养生
食疗
针灸
推拿
刮痧
火疗
中药词典
中医术语
中医图谱
古方咨询
看简体
看繁体
ENGLISH
淄博市古方中医答患者问
古方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古方中医中药治疗白塞氏病
中医临床
您现在的位置是:古方中医网 > 中医临床> 古方秘方 >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本文所属类别:[古方秘方]来源:古方中医网 发布时间:2016-08-26 【字体:大 中 小 】简 繁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更多顶我要评论
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症。因脂质多与血浆中蛋白结合,故又称高脂蛋白血症。本病或有肥胖、黄色瘤等临床特征,或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系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引起,继发性者主要继发于某种疾病,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以及饮酒、肥胖、饮食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山东淄博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临床发现长期高脂血症易导致动脉硬化加速,尤其是引发和加剧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等。高脂血症属中医的“痰证”、“虚损”、“胸痹”、“眩晕”等范畴。
病因病理
高脂血症的病因有素体脾虚痰盛;或胃火素旺,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痰浊内生;或年老体虚,脏气衰减,阴虚痰滞,终致痰积血瘀,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病理变化为素体脾虚,痰湿内盛,运化不利,致脂浊郁积。或阳盛之体,胃火索旺,恣食肥甘,致痰热壅积,化为脂浊。或痰积日久,入络成瘀,而使痰瘀滞留。或年高体虚,脏气衰减,肝肾阴虚,阴不化血,反为痰浊,痰积血瘀,亦可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
更多中医动态,请下载古方中医药报客户端
1 2 3 4 5 6 下一页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更多
>进入求医问药< ????????="">进入中医交流< ????????="">进入古方养生< ????????="">进入古方学校<>
相关文章
相关疾病
相关术语
三个中药方在家就能控制血脂水平
常见病有哪些 中医如何预防
血脂高的六大先兆及中药治疗
血脂高的危害 中医食药配合疗法
血脂异常有5个征兆 吃什么中药
中医推荐治疗高脂血症验方二则
春节前雨雪天气心脑血管病预防处置
高脂血症,吃什么中药调理?
五个症状提示高血脂,需要禁食肉吗
心脏病年轻化 跟"油水太足"有关
专家提示:高脂血症的饮食宜忌
节后高脂血症的中医专治验方
中药药枕真的能帮助降血脂吗?
返回古方中医网首页
【求医问药】
标题: 性别:男女 年龄:
咨询内容:
声明:古方中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中医信息知识,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中医症状诊断,方剂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就诊请咨询当地中医院医生或古方中医咨询。
热文推荐
男性不举怎么办 哪些食疗帮男人摆脱不举?
女性外阴长疙瘩是怎么回事 4大原因需注意
中药秘方噙化疗咽疾
人老了 膝盖痛 中医让你护好膝关节
吃羊肉的好处 中医五宜五忌
中医侗医治蛇伤
冬季养生 中医在于“藏”
中医告诉你 拔罐周围瘀青
雾霾天气 中医如何清理脏腑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输液输通血管对吗?
今日聚焦
京津地区建中医药特色示范区
中医在俄罗斯渐成风尚
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开幕式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中医解读
《成都宣言》呼吁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外国专家眼中的中医药 全世界利好中医药
相关症状
畏恶风寒
皮肤紫斑
皮肤黑斑
自汗
盗汗
绝汗
黄汗
消瘦
疲乏
头晕
面色青
口苦
口渴
牙龈出血
肢体痿废
胸痛
胸闷
心悸
心下悸
呕吐
食欲不振
善食易饥
腹满
腹泻
小便不通
肌肤麻木
水肿
黄疸
点击展开
古方秘方热文排行
中医临床热文排行
中药秘方噙化疗咽疾
无名背痛中医怎么治疗
中医生活如何运用云南白药
中医治疗秋冬季哮喘
生姜的中医功效及中医疾病治疗方法
打鼾怎么办?中医如何治疗
中医如何治疗虚脱 高血压
中医辨证论治高脂血症
花椒水泡脚可祛湿散寒
中医治疗癌症注意事项
猜你喜欢
首页
疾病
女性
美容
减肥
育儿
养生
食疗
针灸
推拿
刮痧
文化
中药词典
中医术语
中医图谱
古方咨询
社区
声明:古方中医网登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中医信息知识,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中医症状诊断,方剂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就诊请咨询当地中医院医生或古方中医咨询,网站中出现的药方仅供参考,请遵医嘱或详细咨询医师!
关于古方中医网| 咨询古方中医网| 古方中医网导航| 古方中医网声明| 古方人才招聘| 联系古方中医网| 友情链接| WAP| 投诉建议|
疾病咨询电话:021-34512709 疾病咨询QQ:
投诉邮箱:cn939#cn939.com 友情链接合作qq: 419886629
? 2015 古方中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09069968号 ?? 鲁卫网审(2010)第006号
范文二: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2011-03-01 19:12:09)
转载
标签:中医
高脂血症
健康
分类:临床集锦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质的总称,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脂肪酸等,它们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时,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众多的相关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就是冠心病。
中医认为,本病的产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其中尤以脾、肾为要,属中医“痰浊”、“血瘀”、“湿阻”范畴,中医辨证治疗,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脾虚湿盛型
证见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泛恶欲呕,口淡不渴,腹痛腹泻,头身重困,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治宜健脾化湿,选用五苓散加减,药用苍白术、厚朴、陈皮、桂枝、猪苓、泽泻、茯苓各 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下同)。中成药可选用脂必妥片,每次3片,每日两次,口服;参苓白术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香砂六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
气血不足型
证见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
治宜气血双补,选用八珍汤加减,药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党参、白术、茯苓、桂圆肉各10克,黄芪15克,大枣5枚,炙甘草5克。中成药可选用补中益气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两次,口服;八珍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两次,口服;阿胶补血冲剂,每次10克,每日两次,冲饮。
痰浊中阻型
证见头目眩晕,头痛头重,胸闷心悸,食欲不振,呕恶痰涎,肢体困重,或见形体丰肥,或闭经,舌苔白腻,脉滑。
治宜祛湿化痰,选用二陈汤加减,药用天麻、苍白术、法夏、茯苓、陈皮、泽泻、扁豆、菖蒲各10克,吴茱萸、甘草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降脂灵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减肥降脂灵,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减肥降脂胶囊,每天3次,每次两粒,口服;脂可清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口服;二陈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
肝肾阴虚型
证见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耳鸣如蝉,咽干口燥,胁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补肝肾,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药用枸杞子15克,菊花、生地黄、熟地黄、山药、枣皮、茯苓、泽泻、牡丹皮、天麦冬各10克,石斛20克。中成药可选用杞菊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银杏叶片(舒血宁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杜仲叶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延衰降脂胶囊,每天两次,每次两粒,口服;调脂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灵精胶囊,每天3次,每次3粒,口服。
肝胆湿热型
证见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口气臭秽,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疼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泄湿热、疏利肝胆,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木通、甘草各5克,黄芩、山栀子、泽泻、生地黄、柴胡、当归、车前草各10克,茵陈15克。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3次,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两次,口服;茶多酚降脂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口服;大黄醇片,每次3片,每日一次,空腹服。
肝火上炎型
证见头目眩晕,耳鸣如潮,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灼痛,烦燥易怒,不寐或恶梦纷纭,或吐血衄血,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数。
治宜清肝泻火,选用清肝汤加减,药用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芩、黄柏、黄连、大黄、芦荟各10克,草决明15克,青黛5克(冲饮)。中成药可选用月见草油胶丸,每次5粒,每日两次,口服;绞股蓝总甙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茶色素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决明降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山花晶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牛蒡螺旋藻颗粒,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
气滞血瘀型
证见情志抑郁,易怒,胸闷而喜太息,胸胁或乳房胀满,走窜疼痛,少腹疼痛,性情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如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涩。
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桃仁、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丹参、柴胡、佛手、枳壳各10克,红花5克,山楂15克。中成药可选用脑血康滴丸,每次10丸,每日两次,口服;康尔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丹田降脂丸,每次1~2克(约5~10粒),每日两次,口服。
脾肾阳虚型
证见形寒肢冷,面色恍白,腰膝酸软,少腹冷痛,腹胀便溏,面浮肢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苔薄白滑,脉沉细弱。
治宜健脾温肾,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药用桂枝、附片、熟地黄、山药、枣皮、茯苓、泽泻、牡丹皮、木瓜、扁豆、猪苓、大腹皮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金降脂平片,每次4片,每天3次,口服;消补减肥片,每次6~8片,每天3次,口服;济生肾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胡献国)
分享
范文三: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质的总称,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脂肪酸等,它们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时,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众多的相关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就是冠心病。
中医认为,本病的产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其中尤以脾、肾为要,属中医“痰浊”、“血瘀”、“湿阻”范畴,中医辨证治疗,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脾虚湿盛型
证见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泛恶欲呕,口淡不渴,腹痛腹泻,头身重困,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治宜健脾化湿,选用五苓散加减,药用苍白术、厚朴、陈皮、桂枝、猪苓、泽泻、茯苓各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下同)。中成药可选用脂必妥片,每次3片,每日两次,口服;参苓白术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香砂六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
气血不足型
证见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
治宜气血双补,选用八珍汤加减,药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党参、白术、茯苓、桂圆肉各10克,黄芪15克,大枣5枚,炙甘草5克。中成药可选用补中益气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两次,口服;八珍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两次,口服;阿胶补血冲剂,每次10克,每日两次,冲饮。
痰浊中阻型
证见头目眩晕,头痛头重,胸闷心悸,食欲不振,呕恶痰涎,肢体困重,或见形体丰肥,或闭经,舌苔白腻,脉滑。
治宜祛湿化痰,选用二陈汤加减,药用天麻、苍白术、法夏、茯苓、陈皮、泽泻、扁豆、菖蒲各10克,吴茱萸、甘草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降脂灵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减肥降脂灵,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减肥降脂胶囊,每天3次,每次两粒,口服;脂可清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口服;二陈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
肝肾阴虚型
证见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耳鸣如蝉,咽干口燥,胁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补肝肾,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药用枸杞子15克,菊花、生地黄、熟地黄、山药、枣皮、茯苓、泽泻、牡丹皮、天麦冬各10克,石斛20克。中成药可选用杞菊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银杏叶片(舒血宁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杜仲叶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延衰降脂胶囊,每天两次,每次
两粒,口服;调脂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灵精胶囊,每天3次,每次3粒,口服。
肝胆湿热型
证见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口气臭秽,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疼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泄湿热、疏利肝胆,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木通、甘草各5克,黄芩、山栀子、泽泻、生地黄、柴胡、当归、车前草各10克,茵陈15克。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3次,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两次,口服;茶多酚降脂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口服;大黄醇片,每次3片,每日一次,空腹服。
肝火上炎型
证见头目眩晕,耳鸣如潮,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灼痛,烦燥易怒,不寐或恶梦纷纭,或吐血衄血,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数。
治宜清肝泻火,选用清肝汤加减,药用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芩、黄柏、黄连、大黄、芦荟各10克,草决明15克,青黛5克(冲饮)。中成药可选用月见草油胶丸,每次5粒,每日两次,口服;绞股蓝总甙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茶色素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决明降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山花晶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牛蒡螺旋藻颗粒,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
气滞血瘀型
证见情志抑郁,易怒,胸闷而喜太息,胸胁或乳房胀满,走窜疼痛,少腹疼痛,性情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如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涩。
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桃仁、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丹参、柴胡、佛手、枳壳各10克,红花5克,山楂15克。中成药可选用脑血康滴丸,每次10丸,每日两次,口服;康尔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丹田降脂丸,每次1~2克(约5~10粒),每日两次,口服。
脾肾阳虚型
证见形寒肢冷,面色恍白,腰膝酸软,少腹冷痛,腹胀便溏,面浮肢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苔薄白滑,脉沉细弱。
治宜健脾温肾,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药用桂枝、附片、熟地黄、山药、枣皮、茯苓、泽泻、牡丹皮、木瓜、扁豆、猪苓、大腹皮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金降脂平片,每次4片,每天3次,口服;消补减肥片,每次6~8片,每天3次,口服;济生肾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范文四: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西医对本病的研究和治疗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长期用药的副作用仍是高脂血症治疗中的一大难
题。在临床上,我们辨证应用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治疗此病,获得良好效果。
按中医辨证,高脂血症主要有三种证型:
气血双虚证证见气短懒言,面色苍白,食少乏力,心悸怔肿,偶有心前区闷痛感,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治宜气血双补,方用八珍汤为主加生山楂12g ,天冬12g ,黄
芪9g ,便秘者加白术12g 。
痰瘀阻络证此证多见于嗜食肥甘,体形肥胖者。证见头昏重胀,时吐痰涎,口苦口黏,胸闷或刺痛,肢麻沉重,舌隐紫或有瘀斑,苔厚腻,脉滑。此型应以化痰祛瘀为治则,方用法半夏9g ,橘红12g ,茯苓12g ,瓜蒌仁12g ,丹参9g ,当归10g ,湿热内蕴便秘者加火麻
仁9g ,大黄6g ,肢麻困重者加桂枝6g ,川芎9g ,血压高者加罗布麻9g ,黄柏9g 。 肝肾亏虚证证见头昏晕痛,目糊耳鸣,心悸失眠,腰酸肢麻,舌红苔薄白,脉细弦滑。治以滋肾养肝。方用枸杞子12g ,菊花6g ,决明子9g ,制黄精10g ,熟地12g ,泽泻9g ,牛膝9g 。头痛眩晕较重者加天麻9g ,血压高者加桑寄生15g ,续断9g ,便秘加火麻仁12g ,
肉苁蓉9g 。
在服药期间,若遇胸前区不适加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针刺心俞、内关二穴,针尖斜向
脊柱,得气后留针15分钟。上述方药应坚持长期服用方可获效!
此外,老年人在服药的同时,要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和软化血管的食物如核桃等,慎用镇静药和止泻药,以防便秘;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避免突发用力;要平心静气,戒躁戒怒,这些对治疗都大有益处!
范文五: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体会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体会 ?
18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
经验交流
ExperienceSharing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体会
鲍锡金
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宜兴214221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对于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符合高脂血症诊断的患者进行随机分成中医药治疗组
(简称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简称对照组)两组,采用t检验方法比较疗效.结果:经过三个月治疗后,治疗组51例患者中有45例血脂有明
显下降,有效率达N88.2%,而对照组32例患者只有12例有效,有效率为37.5%,差距显着,p<0.01.结论: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有一定
的临床价值,特别是观察疗程时间适当长些效果可能会更明显(在治疗第三个月后复查的疗效差距显着高于前两月).
【关键词】:中医;高脂血症
【中图分类号】R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182—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共82例,均为07年1月至09年1O月门诊就诊患
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33例,年龄38?1O岁,除6例患者
有明确的家族史而考虑可能为原发性(属遗传性脂代谢紊
乱),其余的病例均考虑继发性并且排除由甲减,肾病综合
症等器质性疾病所致的血脂异常,而主要是与控制不良的糖 尿病以及长期饮酒高热量饮食等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关,其 中单纯胆固醇(Tc)增高2例;单纯甘油三酯(TG)偏高23例, 两者均增高的混合型患者59例,45例患者是有较长病史多 次复查血脂异常,37例患者是首次发现但经两次检查(首 次发现异常后嘱低脂饮食一到二周后复查血脂仍然异常) 后确诊的,77例患者至少有TC或者TG指标高于正常值一倍以 上,有5例患者虽然TC或TG增高没有超出一倍但有高密度脂 蛋白(HDL)明显降低(2例单纯胆固醇增高即在其中),因为 考虑目前医学上已经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也看作一种血脂 代谢紊乱,故也纳入治疗对象.上述患者中有19例同时伴高 血压高血糖(即医学上常说的"三高"症),有47例患者有 程度不等的脂肪肝存在,所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中医治 疗组5O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3岁至69岁,平均年龄 38?9岁,对照(西医)治疗组32例,男22例,女1O例,年 龄21岁至67岁,平均年龄(39?10)岁,两组性别年龄上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TC>5.68mmol/L,和或TG>1.71mmol/L;HDL<0.9mmol/
L(均为酶测定法);Tc和或TG高于正常2倍的患者,或者大于 1倍同时有HDL下降达50%的患者人选治疗观察对象. 2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一般治疗;嘱控制饮食,适当锻炼,予维生 素C2#tid和维生素El#qd;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同时 接受相应的降压降糖治疗.
中医治疗组在上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以健脾利湿和活血化 瘀为主要配方的中药,具体组成为;健脾利湿;猪,茯苓各 20g,白术30g,泽泻20g,活血化瘀;山楂15g,丹参lOg, 桂枝lOg,虎杖20g,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并且根据患
者的临床症状在上述基本方上适当加减药物,主要有以下 三种症状比较常见,一是高血压伴眩晕,中医辨证多属肝 阳上抗加决明子20g和川芎15g,另一种是有口渴心烦属阴 虚火旺者加玄参15g和枸杞20g;还有一种患者(多见伴有中 度以上的脂肪肝的患者)有肝区或上腹胀闷不适,辨证多属 肝气郁结而加柴胡lOg枳壳15g;接近半数病人没有明显自 觉症状,就只用上面的基本方药,同时可以根据病人体重 适当加减药物用量(单味一般不超过30g),如症形体肥大者 增加药量,而相对瘦小体轻者减些药量,一个月为一个疗 程,连续观察三个月.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显效:TC和或TG恢复正常或者下降大于一倍,同时HDL 恢复正常;
有效:Tc和或TG下降大于50%,同时HDL恢复正常; 无效:未达到上面有效指标的.
3.2统计学方法
用SPSSIO.O统计软件包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治疗结 果如下表:
第1疗程
注:因为治疗组中在第二和第三疗程结束时分别有一位和两 位病例失访,()内为实际复诊人数,在最后统计疗效时把失访 病例均看作无效病例.
?/x:p<0.01?:p<0.05
4讨论和体会
高脂血症本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并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不合理生活方式的普 遍存在,如高脂高热量饮食,酗酒,和不注意运动锻炼等因 素,使得与营养过剩有关的继发性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病率有
逐年明显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因为本病与冠心病和其他动 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对健康危害很大. 根据高脂血症患者常常有血黏度增加,血流不畅等病理特 点,笔者认为本病中医辨证应当属于:痰湿,瘀血之范畴, 现代医学已经知道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的合成和代谢主 要和肝脏,小肠等器官有关,而这些器官和功能在祖国医 学上多属于"脾运",高脂血症患者多有喜食肥甘,暴饮暴 食,长期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伤脾,脾虚运化功 能减退则产生湿,痰,瘀等病理产物,加上过度安逸,气血 不畅,脾运功能减弱更进一步加重病理改变.而上述方中 健脾和活血中药可能有一定的促进和增加肝脏合成,代谢 (在接受中医治疗的伴有不同程度脂肪肝的31例患者中在疗 经验交流
ExperienceSharing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183?
针炙治红斑性肢痛症(血痹)三例
陈宗勇
陈宗勇中医内科诊所,广东汕头515071
【关键词】:医学病名;红斑性肢痛症
【中图分类号】R2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183
一l
现代医学病名为"红斑性肢痛症",本病系以肢体 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肤色潮红和剧烈烧灼样 疼痛为主征的一种植物神经系统疾病.中医病名称为(血 痹)早在《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痹症.由气血虚 弱,当风睡卧,或因劳汗出,风邪乘虚侵入,使血气闭阻 不通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问日: 血痹病从何得之?答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
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诸病源候 论》卷一:"血痹者,由体虚邪入于阴经故也.血为阴, 邪入于血而痹,故为血痹也."
(血痹)例一
吴xx,男,32岁,公司职员,汕头市濠江河浦人. 1999年2月8日初诊.
自诉:两上肢肘关节以下阵发性疼痛,红肿反复三 年余,遇冷痛减,遇热加重,尤以夜间为重,有时难以忍
睡.曾在汕头某医院神经科诊断为"红斑性肢 受,无法入
痛症"应用理疗,服中药和注射维生素B1等药物,症状有 所减轻.近日来疼痛加重,自服止痛片无效. 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经某医其它检查:心肺 (一),肝脾(一),腹软,两肘以下潮红,按之微热, 上肢关节活动自如.双手握物时痛便加重,并有麻木感. 脉弦细,舌质红,苔薄白.证属中医范畴血痹. 治取:大椎(配合拔罐),曲池,外关,合谷,十宣
放血(隔日一次),每日针刺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经 三次治疗后疼痛减轻,连真七次,疼痛基本消失,但有时 仍感到手麻木.取穴改为曲池,外关,合谷,又针七次后 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按:肢端红痛症,也称红斑性肢痛症,临床较为少 见,尤以上肢发病罕见.现代医学认为系植物神经性疾 病,至今病因不明.该病与气候有较大关系,多为寒冷诱 发.祖国医学将此归入"血痹"范畴,多因寒邪所袭,阻 滞经络,致使阴阳失调,寒极生热,因而皮肤潮热发红. 大椎为督脉和手足明经穴,有祛风散寒,疏筋利节,通经 止痛的作用,外关可清泄三焦经之热邪,疏通经络之气; 十宣以泄热邪为最.上穴组方,祛风散热,调和阴阳,通 经活络,以收全功.
(血痹)例二
陈xx,女,4O岁.汕头大学教师.于2003年12月i1日 初诊.
自诉:两足趾头发热疼痛已七年,四年来病情加重, 每逢冬季,则两足趾呈发作性针刺样疼痛,尤以夜间在被 窝内温热后易发作;发作时局部皮肤有潮红,发热等.于 1997年冬季在汕头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诊断为红 斑肢痛病.经输液及针刺和理疗等,当时症状消失,到次年 冬季则两足端疼痛仍然如故.最近十余天来疼痛加剧,夜间 不能入眠,步行稍多亦感困难,不能坚持工作.在当地医疗 单位注射及内服止痛剂,均未见效,即来我诊所治疗. 查:有痛苦面容,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在发作时检 查两足皮肤潮红微热,足踝关节活动无障碍,两足着地时 疼痛加剧,脉弦,苔薄白.
治取:三阴交,太溪,太冲;复溜,太溪,内庭,侠
溪.以上两穴轮流针刺,亚用温针法,每日针治一次.经 针治四次后,疼痛显着减轻,针治七次后,除两足端尚有 轻度麻木外,疼痛已消失.被窝内热后亦不感疼痛,观察 达一年之久,未见复发.
(血痹)例三
林xx,女,45岁.汕头市潮阳区人.于2002年12月6日 初诊.
自诉:二下肢足背足趾呈阵发性疼痛,伴有轻度肿胀 半年多,经当地卫生所服中药二个月余疗效不显.近来由 于天气转凉,疼痛加剧,尤以夜间睡在被窝内温热后,则 两足抽搐性刺痛,痛势甚剧,用冷水浸脚疼痛才减轻,每 夜要浸二,三次,致数夜不眠,疲倦痛苦不堪.追溯其病 史,在半年前曾有类似发作,但病状甚轻,只需将两足露 在被窝外面,疼痛即消失,三个月后未经治疗而愈.
诊断:红斑性肢痛病.
治取:三阴交,太溪,太冲,侠溪,内庭,用温针
法.经12月6日及10日二次治疗后疼痛减轻.至12日第三次 针治后两足疼痛显着减轻,夜间已不需浸冷水,但有时仍 要影响睡眠,行走时也略有疼痛.12月l4日经第4次针治 后,疼痛已消失,三月后随访,自针治四次后即获痊愈, 观察一年未见复发.
按:红斑性肢痛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该病与外界气 候似有较大之关系;本地大多在冬季发病.据上述分析, 该病类似祖国医学中"血痹"之类,如《内经.五藏生成 经篇》云:"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张路玉 《医通》注解日:血痹者,寒湿之邪,痹着于分也."系 寒邪乘正气虚弱之际,经由腠理侵入经络所致;寒邪凝于 经络,而使阴阳失和,寒极则热,因而有皮肤红潮热等; 由于经络气血流通不畅,血不流而滞则成痹,不通则痛, 因而该病疼痛甚剧.由于"风伤卫,寒伤营",故治疗取 穴以厥阴,太阴,少阴为主.又由于其阴阳失和,故应适 当取足阳明,足少阳之经穴,以调和阴阳,疏通气血,扶 正祛邪,因而能治愈该病.
针治过程中,忌酸,辣,酒等刺激性食物,亚注意适 当休息,不宜过度疲劳,避免受凉.
程结束后经B超复查有28例完全恢复或者有明显好转),改 善肠道内环境等作用,故有较好的降脂效果.当然具体的 药理还不清楚,病例观察数也不多,而且也没有长期疗效 (随访)的数据,不过上述中药治疗费用并不高,副作用也 很轻微(只有两例服用后稍有胃肠道反应,但不需要中断治 疗),同时中药在基层群众比较普及和认可,故特别是基层 医疗结构开展治疗.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