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生活的轻与重
生活的轻与重
文/黄梵
我与樊克已有五年没见。见到他时,才知道他没有给我预订旅店,执意要我去他那里住。樊克说他恰好最近不忙,可以领着我到处闲逛。白天看完慕尼黑的老街、城堡等,晚上我跟他去了一家有名的酒吧“B 先生的”——他的朋友吉奥黑姆夫妇邀请我一起去听爵士乐。此B 先生是来自美国的黑人爵士乐手,他白天有一份正式工作,晚上则经营自己的小酒吧。酒吧不大,可以坐三四十人,常有乐队来演出。我十分诧异,整个酒吧只有他一人,他既是老板、调酒师、收银员,又是服务生、洗碗工、清洁工,件件事情做得有条不紊,从容不迫,脸上永远挂着微笑,令我感慨效率之高。在国内时,常见类似的小酒吧,至少需要三人打理。 两人刚刚坐定,吉奥黑姆夫妇就探头进了酒吧。吉奥黑姆个头很高,他读过我小说的德文译本,所以,一直问我还有什么作品译成了德语。海阔天空闲聊了一会,我对他们的生活渐渐产生了兴趣。吉奥黑姆夫妇有三个孩子,其中一个有精神疾患,都正在上学,但夫妻俩常晚上或假日撇开孩子,外出听音乐、与朋友聚会、参加各种活动。我把话题聚焦在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上,问他们把孩子丢在家里放心吗?这本是困扰中国父母的问题,一般有了孩子,中国夫妻就很少单独外出,找寻浪漫的情调。没想到他们夫妻各给了我一个答案。妻子说,孩子哪怕有疾患,也需要独立成长的空间,不独立孩子不会成人。吉奥黑姆说,如果夫妻一直只和孩子们纠缠在一起,一旦孩子大了,夫妻就很难适应两人世界,如果没有两人世界,婚姻的意义又在哪里?婚姻只是为了繁衍?他们不敢相信,一对正常的夫妻有了孩子,就不再经营夫妻感情。此话不假。我在德国境内漫游时,满目皆是德国夫妻经营感情的证据。也许年轻男女当众接吻,在中国也不算稀罕。可德国中老年夫妻的表现,一点不逊色于年轻人,除了接吻,不忘抚一抚对方的背,牵着对方的手,不时搂抱一下。如果是夫妻重逢,他们在车站或机场的搂抱,简直感人至深??一次我坐火车去法兰克福,身边一对已入耄耋之年的夫妻,平均每半小时就彼此吻一下,吻完会朝我微微一笑,仿佛是感谢我理解他们情深意笃的举动。
B 先生的酒吧演出中间,常插入一刻钟的休息,我们就不时走出热闹的酒吧,把话题搬到门外街边。我打量着满街酒吧门前诸多的中年夫妻,蓦地有所醒悟:中国夫妻一旦有了孩子,两人就不再单独外出,恰恰与没有养成情感表达习惯有关。这种不表达的“冷漠”习惯,渐渐异化了他们的关系。他们能忍受的婚姻其实质量很低,任何事都能堂而皇之地挤占两人世界,孩子、父母、工作、挣外快等??仿佛夫妻情感只有为这一切让路,夫妻才能最终获得幸福。多么奇怪的悖论。
那天晚上我们分手时,吉奥黑姆说了一句祝愿:希望中国的夫妻能更亲密。他用的是英语,表达得结结巴巴,不经意成了中国夫妻情感表达不顺畅的一个象征——是啊,中国夫妻什么时候能真正摆脱这种挣扎,其情感被孩子、工作、父母等彻底淹没的挣扎? 来源:光明日报
范文二:生活中的轻与重作文(精简篇)
生活中的轻与重作文
生活中的轻与重作文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生命更显得短暂,竞争更趋激烈,这就注定了人们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有所建树。因此,我们必须分清生活的轻重。
据说非洲人抓狒狒时,常将食物塞进小洞中,当狒狒把爪子伸进洞里抓住食物时,人就从隐蔽处赶来了,此时的狒狒抓着食物的手却因洞口太小而抽不出来, 吱吱 地叫又不想放弃食物,眼睁睁地被人捕获。假如狒狒知道前面还有可以吃的东西,放弃这点食物,不就逃脱了人们的无情猎捕了吗,
周瑜是一位名将,可他因为嫉妒诸葛亮那超人的智慧,落了个吐血而亡。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世界上比我们强的人还有很多。当然嫉妒之心也不能完全没有,当你嫉妒别人时,说明你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孔子说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何愁不能胜于蓝。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靠出租驴来赚钱生活。一次,有人租了他的驴,驴拉了一车货物,正至正午,火辣辣的太阳迫使他们不得不停止前进,驴的影子能容一个人歇凉,可驴的主人和租客谁也不愿让出驴的影子。主人说,我只出租驴而不出租驴的影子。租客说,我既然租了驴就应该包括驴的影子 在他们无休止的争吵声中,驴跑了,他们什么也没了。
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一不小心就会一无所有。古人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目光放远一些,看看将来,想想现在,考虑该放弃什么,该拿起什么,分清什么是轻,什么是重。范仲淹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偌大的世界有别人的存在,也有你的一片天地,合理充实生活,你将是生活的胜利者。
【简评】这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题目,文章能从取舍的角度,说明权衡的重要性。以有趣的现象来说明较为深刻的道理,有一定的哲理。
作者:黄莉
范文三:轻与重作文
轻与重作文
篇一:24.请以“轻与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生命的轻与重
生命的轻与重
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其中诸多万花筒般的哲理性问题好象给我们摆了一个八卦阵,设置了一个迷宫。小说还提出了众多的范畴:同情与背叛、性友谊、媚俗和粪便、共产主义,灵与肉、轻与重??就更令人眩目。
这本小说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极其聪明地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下面我就其“轻与重”谈谈个人理解。
人们常常感叹的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作家反过来说,这就进入了深层:人生就是履行责任背负重担,人人都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而当我们不去背负重担的时候,这种没有任何责任和负担的轻松就是生命的空虚和空白了。作为人,这种轻松当然就是比沉重更不能承受的。“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多少名人也都说过类似的话: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空虚。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不言自明。
个人的理解,小说的主人公特蕾莎是一个生命之重的人物。对爱情的专注和责任、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对事业的认真和执着、对善恶的爱憎和明断??,在重压之下艰难地活着,活得实在。以至在这个没有美和真爱的人间,最后只能在一条狗的身上找到人间的牧歌、找到真爱。正如萨比娜所说:“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既使在这种情况下,特蕾莎还在怀着内疚的心情检讨自己是否对托马斯太苛刻,这就是她人生的境界。始终恪守人生的戒尺~这也是她这个“被背弃的世界”的美之所在。虽然特蕾莎也有过一次对托马斯的越轨报复行为,但“与工程师的小插曲是否让她已经明白,风流韵事与爱情毫不相干,是否明白风流之轻松,了无重负,如今她是不是比较心静了,根本不是。”于是她立即又回到
了她的严肃人生的道
德的轨道上。与之相反,托马斯、弗兰茨、萨比娜则是生命之轻的一类人物。是一些飘浮在半空的人物,没有任何责任和约束的规范。托马斯的情人有两百多,还为此托词说性与爱毫不相干,其乱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想认;萨比娜也是一个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的人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你可以背叛亲人、配偶、爱情主祖国,然而当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一样也不剩,还有什么好背叛的,萨比娜感觉自己周围一片空虚。这空虚是否就是一切背叛的终级,” “可说到底,萨比娜身上发生过什么事,什么也没发生。??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但托马斯在俄狄浦斯事件中又表现出他的生命之重的一面。表现出他对社会还有一点正义感。正是因为这一点正义感也才能表现出生命之重。也说明生命之重是与责任联系在一起的。有责才有任,有任才有重。
对于小说中大量的乱性描写,从个人感情来说我是不能接受的~但这确实也是对当今这个没落世界真实典型的描写。这种“生命之轻”也正是没落的典型。昆德拉在小说中说的:“暴露了一个建立在轮回不存在之上的世界所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晾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这个世界已经道德沉沦,是一个丧失了人的道德和任何责任、义务的“生命之轻”的世界。美,只存在于“被背弃的世界”。发人深
省~
(这里是没有发的)可能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别,身边的同学都不接受这本书。个人认为,这本书还有很多都值得回味的地方。生活既不是重的喘不过气也不是轻得离开了地面,米兰昆德拉更侧重于重,像贝多芬的四重奏一样,强调责任,否定永动回归,要求在现实中生活。除了主要的轻与重,有关媚俗的泥淖。媚俗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媚俗,人们就往往用社会意志代替个人追求,扭曲自我的价值判断,以迎合整体的价值趋向。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书中说:“媚俗引起前后两种紧密相连的泪流。第一各眼泪说‘看见孩子在草地上奔跑着,多好啊~’第二种眼使媚俗更媚俗。地球上人的博爱将只能以媚俗作为基础。”看来作者很讨厌政客。对此感兴趣的主要是因为,身边的人包括自己在内都有这种媚俗的成分。当然书中也写道人人都 不可能逃开媚俗,作为一种美学理想创那么的吸引我们(我们总是在不知不沉中追求美)有时写作文时在结尾处会写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真是不折不扣的媚俗了。为了让他人感觉出自己的高尚和清明,常常会说一些高话套话,并还为此而沾自喜。只有当媚俗被提示时,他才变得和人类其他的弱点一样可爱。
人们常常感叹生命的沉重,活着总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为什么会感到沉重,是因为
相信生命可以永恒轮回吗,认为今日的选择或者是现在溜做的
事会对以后抑或将来甚至是来世都会有着深刻地影响和必然的联系,所以,当你面对眼前的事情并且作出选择的时候,才会患得患失,忧虑重重,使每一次的选择变得沉重,以至于使生命也变得沉重。真的是以为这个缘故吗,其实世间并不存在永恒轮回,生命只有一次,并且从一开始,它就头也不回地向着终点奔走。只有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有,只活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活。人的一生是一张永远不能成为正式作品的草稿,是一场永远不能正式登上舞台的彩排,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到头来,我们自己是无法通过比较来检验出究竟是哪种生活方式更正确,于是我们没有必要把每一次的选择都看得是那样的重要,那样的沉重,我们尽可以去做一个凡夫俗子,随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的轻松,然而,真的能够这样吗,也许有的人(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叶帆文摘:轻与重作文)真的可以,但是,也还是会有一些人是难以承受住这种生命之轻,有甚于生命之重,正如文中的托马思医生和他的情人萨宾娜,在他们的身上,灵与肉是相分离的,肉体能尽享的轻却使灵魂感到莫名的沉重。爱,同情,理想,责任,抱负等等,这些成分使精神得到满足,使灵魂得到慰藉,但却使生命变得沉重,牵挂、忧虑等等这些便随之而来。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今日的事明日将不复存在,我们不必认真地对待它,然而也正因为这唯一的一次,我们又不得不每走一步都小心谨慎,因要是走错了也无法回头。矛盾的人生,人生的矛盾,使我们常常茫然不知生命到底是何物,也正因为这种茫然,让我们承受了
比沉重更痛楚的苦。到头来不得不说,一个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人生,要比一个责任重大,充满痛苦抉择的人生更加令人难以承受。
篇三:高考优秀作文集锦
1、绝知此事要躬行
山东考生
雾里看花,你看不到花儿为了盛开流下的汗水;水中望月,你看不见它的皎洁之 下的灰尘。世间的事情,全都是雾锁烟笼,想探求生命的真相,请以心为眼,躬行 探求 。
昭 君 一个人、一方冢、一生探求。
山如黛、沙如风。山还是那隐隐的青山,还是那沉淀着中华文明的青色,只是少了位从群山中走出来的佳人。沙还是意欲吞人的黄沙,还是那隔着中原与塞外的飞沙,只是多了位从中原走出来的佳人——昭君。人人都说塞外凄苦,那儿的人杀人如麻,但你不怕。没有亲身经历,道听途说,可信吗?于是你毅然踏上了出塞的马车,一路微笑,你要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世上的事,要亲身探看,方可相信。事实证明,你赢了。塞外荒凉,但民风纯朴。你的躬行,为历史画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昭君,没有被表面迷住了双眼,你亲手用躬行打造了自己的未来。
真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司马迁 踏遍千山万水,只为一个“真”字。
当飞雪和阴霾在东升西落的轮回中湮没成已逝的沧桑时,你便
把执著的追求和生命的躬行铺垫成生命的厚程。一部《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岂可不尽不实,道听流言,司马迁深知,真相需要躬身以求。于是他拖着残缺之躯,踏遍千山万水,揭开了历史的面纱,终于《史记》成史家之绝唱!他把真相幻化成笔端流淌的华彩。用躬行呐喊出历史的宣言。 司马迁用他一生的躬行创下了万世不朽之篇章。史家绝唱当之无愧。壮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苏东坡 高唱赤壁东风,你潇洒成千堆雪。 坟岗茫茫,醉射天狼,杨花愁点五分,三分雄风浩荡,苏轼之才,自不必说,但让我五体投地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那一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的得名多有说法,却没有一个人去躬身探求,除了他。他没有被表象所迷惑,没有被前人所扰,只是默默地验证。好一个苏轼,只为他的躬行,我五体投地。苏轼的躬行,也许只是历史的插曲,但其人格由此可见。
伟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思绪纷飞,穿越千年的繁荣尘杂,我不由感叹,绝知此事要躬行。
仰望星星的人,总以为星星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才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面对世事,万不可被其表面所迷惑,需躬身亲试,方能得其真。世间的万象炫人心目,请借东海之水,洗尽迷幻假相,用躬行去探求生命的真相。
,名师点评,
本文在布局谋篇上可谓独具匠心,语言华丽而不空洞,论证雄
实而不晦涩,显示了丰厚的语言功底。 开头一段引语句式整齐凸显文采,更是借扑朔迷离的世间万象引发对“生命的真相”的探求,得出须请“以心为眼,躬行探求”才行的观点。主体部分分解为王昭君、司马迁和苏东坡三个平行人生层面,从文化的视角解读“洗尽迷幻假相,用躬行去探求生命的真相”的哲学思索。 文章化用典故及古诗文名句,信手拈来而又巧妙融会,真是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精神天空不能被雾霾笼罩
众所周知,雾霾让人伤神伤身。有一种“精神雾霾”危害更大,如不及时驱除,轻则“碰壁撞车”,重则“坠渊沉海”。
“精神雾霾”令人“看不清路”。精神世界一旦被戾气很重的雾霾笼罩,久而久之就会信仰缺失、精神迷茫。当今世界,信息化、全球化不断加剧,文化碰撞此起彼伏,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党员干部一旦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价值追求产生偏移,就会失去航标、越出界线、偏离轨道。
“精神雾霾”使人“拎不清事”。有的党员干部分不清轻与重,官气十足,不是为基层服务,而是让基层倒服务;不“耕耘种菜”,只“低头插花”,热衷形象工程,与群众渐行渐远。有的分不清局部与整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抱定自己的“小九九”,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转转。有的分不清缓与急,服务官兵不主动、不作为、慢作为,对基层反映的困难能推就推、能拖就拖。
“精神雾霾”让人“迈不开步”。有的头脑僵化,不思进取,等靠依赖,得过且过,吃老本、守摊子;有的居位不作为,不敢担当、不愿负责,患得患失、畏首畏尾,怕事、躲事、误事、坏事;还有的慵懒散懈,疲颓拖沓,紧不起来,严不下去,不推不动,多推少动。
“精神雾霾”导致“托不住底”。“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当年的成克杰、胡长清,如今的**、**,起初也曾谨言慎行,但因长时间不“清洗过滤”,心智沾染了“雾霾”,导致把不住关、托不了底,最终落得人仰马翻的下场。“小者大之渐,微者著之萌”。“精神雾霾”颗粒虽小,当见微知著,勿以恶小而为之,谨防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与解决雾霾天气一样,防止“精神雾霾”也需要综合施策。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严明政治纪律、严格制度约束、严肃选人用人,营造积极向上的政治生态。广大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主心骨”、筑牢“压舱石”、把好“总开关”,做到信念不动摇、思想不松懈、斗志不衰退、作风不涣散,让精神世界始终充满阳光。
(作者单位:73021部队)
猜你感兴趣:
?h打屁股作文(2017-06-07)
?瓷,作文(2017-07-03)
?陪客作文(2017-07-04)
?偶尔,作文(2017-07-04)
?作文,关于(2017-07-06)
范文四:2016届上海市高三二模作文:把握生活的“轻”与“重”
生活于我们不是一片平原,它时而重峦叠嶂,时而小桥流水,正如一些事物对我们重若泰山,另一些则风轻云淡。唯有把握好生活的轻重,理性面对,我们才能自由徜徉于山水之间。
学会“看重”,人生才有可能获得境界的飞跃,登上高峰。“看重”是重些什么?对爱因斯坦而言,是对科学之美的深入挖掘;对塞林格而言,是对文学麦田的守望;对梵高而言,是让艺术散发向日葵般的光芒。看重的事物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在它们的身上都体现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而最终他们也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一块里程碑。可见,唯有对理想倾注身心之“重”才有可能让人生站上新的高峰,而这条道路是充满着艰险与负重的。“我担心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到了,他将他的苦难与其一生都倾注在了书写底层的命运之中,他的人生因而完满。面对生活之“重”,我们若想达到理想的高度,必要背负与之相应之“重”,而结果必会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光彩。
同时,学会“看轻”,人生才能变得自由。人生而不自由,生活赋予了我们许多枷锁,世俗的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这些往往都成了通往理想之路的绊脚石,学会看轻,我们才能自由前进。王维行到路穷时,坐看云起时;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一骑白鹿游访青崖;托尔斯泰放下贵族身份,来到林间回归自然本真。他们放下了牵绊自己的事物,在理想之路上自由前行,如此这般的洒脱,人生怎不叫大自由呢?雨果有言:“心灵是人类的枷锁。”若要解开这束缚,我们还得学会一份看轻,让心灵真切地看到比起那些琐碎的事物,真正的重要的事物在何方,如此一来,人生之路将更加清明。
说到底,看重与看轻终究是统一的,看清一些事物,看重一些事物,都是为了人生能行到更远处,更高处。孟子的舍生取义便是这个道理,为了生命活出其应有的价值,我们必得舍去一些事物,才有可能获得更珍贵的事物,而其中的评判标准,是我们的人生理想与追求,把握了这般轻与重的关系,何愁人生不能更高、更远?
孰轻?孰重?用一颗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心去看清,让风景洒满人生之路!
范文五:生命的轻与重
生命的轻与重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合上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脑子里充斥的是书中贝多芬最后一首四重奏 最后一个乐章的那句“ Es muss sein.Es muss sein”。这场奇妙的关于米兰·昆德 拉的哲学宇宙的精神之旅, 其过程就好像是在太阳炙烤的地面上躺下, 让自己的 灵魂在阳光下暴晒、 扭动。 这本书非一些人扣以的政治小说, 更不是一部庸俗的 性爱小说, 而是以关于尼采永恒轮回的论述为开篇之下的一篇扣问人类存在意义 的哲学小说。正如昆德拉在书中所说的“文化在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 的失控中逐渐消亡。”现有知识水平的我,无法对这部小说作出“学者式”的专 业评价, 而只能以一个谦卑的读者角色阐述我对这本书的看法和由此书引发的思 考。
全书是围绕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展开的 “那么, 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由这个问题拉出了四个人物的命运轨迹。托马斯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轻装上阵。 作为一个外科医生,他兼备着社会地位、金钱等世俗社会所认为“重”的物质条 件, 然而他过度开放的性道德和滥交的生活状态又使他在传统和世俗道德的标准 上轻如鸿毛。 与妻子离婚、 放弃抚养儿子的权利, 在与情人的交欢中追寻每个人 身上百万分之一的独特性。 他是一个放浪形骸的浪子形象, 他卸下了男性角色应 该承受的包括丈夫、 父亲等责任之 “重” , 追求爱欲之 “轻” 。 在正常人的眼里, 托马斯的人生是最轻浮的, 其实, 托马斯只是坚持着自己的一份处世哲学, 他反 感大众所谓的道德和权威, 坚守自己的道德观, 他在爱欲之海里尽情沉浮和享乐, 这既是一种堕落, 也同时是一种软性的反抗。 当他面对苏共当局对他提出的收回 反动文章的威胁时, 朋友同事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会当个懦夫而对他报以微笑, 然 而他却通过拒绝的选择狠狠打了众人的耳光。 这是一种对轻和重的戏谑, 在世俗 眼中的“轻浮”之人,其实有着倔强沉重的灵魂,他是权威的背叛者,崇高的反 叛者。 他认为每个女人都是组成世界整体的一个独特元素, 他探索不同女人的肉 体并非为了沉迷肉欲, 而是执着于发现每个女人 “有别于他者的百万分之一的不 同之处”。托马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解剖、征服世界,在征服世界的同时获得额 外的感官享受。 而当他与特蕾莎相爱之后, 他渐渐厌倦机械的肉体快乐, 他无法 再躲避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 无论与他人肉体的多少次轮回和结合, 他也逃
脱不了这份真挚的感情。 当爱情这一沉重的主题压在他身上, 他便遭受了灵与肉 的拷问。 肉体之爱与灵魂之爱究竟是不是可以被拆分的个体?托马斯与特蕾莎的 结局告诉我们, 在感官的轻和爱情的中之间, 爱情战胜了肉体而存在。 但爱情使 托马斯的人失去了征服的血性, 放弃了自己挚爱的医生职业, 在乡野小镇 “头发 花白;精疲力尽,指头僵硬,再也握不住外科医生的解剖刀”的平庸状态下泯为 众人。 托马斯对特蕾莎的爱情在这么多的牺牲和退让面前是毋庸置疑的真, 生命 一旦有了无法割舍的重量, 也意味着自由便走向了尽头, 这让我深深觉得人生是 “以一物抵一物” 的过程, 一个人的人生随着生命的终结是无法再次轮回的, 在 面临痛苦的人生的选择之后, 你势必有所得也有所失, 而选择的关键在于你认为 什么是重要的, 什么是可以放弃的, 而死亡时必然是同时带着遗憾和满足结束自 己生命的最后一次呼吸。
与托马斯相类似的萨比娜也同样是追求生命之轻的存在。 然而萨比娜却是在 “重” 中出生成长的:祖国共产主义的政治对她的思想压迫, 父亲对她的控制等 等反方向导致了了萨比娜逃避一切、 向往自由的灵魂。 萨比娜的轻是不停地背叛, 背叛自己的父母,背叛丈夫,背叛故国,背叛弗兰茨,她同托马斯一样轻视世俗 传统的价值观, 将媚俗和随大流视为人生最大的敌人。 她一路撕开了政治、 世俗 等等的伪装, 道出了其意义至轻的真相。 但这样彻底反叛的女子, 却是孑然一身, 在世界上失去了其存在的 “重心” , 于是剩下的人生只能在不断地流浪寻找度过。 背叛就是摆脱原位, 投向未知。 托马斯在背叛之后尚有爱情之重压在他漂浮的灵 魂之上, 而萨比娜无疑是走向了背叛的极端, 灵魂到达了绝对的孤独和忧伤。 她 的存在无疑是作者向人的存在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当绝对的反媚俗反传统之 下, 孤独的灵魂如何在世俗的社会安息?然而她从自然得到的安慰和纽约老者带 给她的亲情的温情之后, 作家告诉我们即使叛逆如萨比娜也终究难免世俗, 那是 亲情的火光, 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 而这种最本真的存在将人类灵魂和肉 体紧紧联系,在荒诞的世界之下,让虚无的人生是有“锚”存在的,“轻”的灵 魂之下是有生命的“重量”存在的。
而在托马斯和萨比娜绝对之轻的对面是特蕾莎和弗兰茨的生命之重。 特蕾莎 的母亲是真正从灵魂到肉体 “轻” 的存在, 她为自己年轻时错误的意外选择而厌 弃终生,她抛弃了丈夫、自尊、羞耻感,甚至是女性最重要的母性,她视自己的
女儿为绝对的奴隶——一个剥夺了她青春美丽的人生的存在而不断想她索取。 她 赤身裸体在家中随意走动, 并对女儿在继父面前遮挡自己的身体的行为进行严厉 的惩罚和责骂。 生命至轻在此体现:当一个人毫无羞耻地展示自己的丑陋和罪恶, 进行自我放逐的时候, 其存在的意义便由此消亡, 她只是一具代表纯肉体的行尸 走肉。 母亲的阴影使萨比娜对自己的存在产生了怀疑, 她极度想脱离自己如地狱 般的家庭而“出人头地”,找到人生可以依赖、可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她终其一 生都在寻找各种各样的自我肯定的方法,来试图覆盖与生俱来的生命的自我否 定。 知识是她第一个想用来摆脱家庭的方式, 但母亲对她受教育权的剥夺使她成 为了最底层的女招待, 本来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就此沉沦, 但是 “偶然的命运之鸟 一齐飞落在她的肩头” 为她带来了意外的命运改变——托马斯。 她爱托马斯, 因 为托马斯是带她离开第一个否定之世界的车票, 是不顾她大声喊叫和咕噜直叫的 肚子而全心接纳她的第一个肯定的世界, 托马斯于她无疑是上帝显示的最后一抹 圣光。 但在不断忍受托马斯肉体的不忠, 忍受无休止的噩梦, 忍受青春热情的凋 零和世事如空的变迁的过程中又让特蕾莎经历了幻灭的绝望——在托马斯面前, 她是一种 “轻” 的存在, 她通过歇斯底里的嫉妒和不断出走来证明托马斯对自己 的忠诚。 她渴望爱情之重来找到人生的唯一意义, 但是在不断证明的过程中, 她 把他们的爱情变轻了——她一直免于成为托马斯的负担, 但又在一次次的出走之 后让托马斯放弃原本的生活追随她的脚步; 她一直认为自己对于托马斯是全盘托 出, 毫无保留的忠诚, 但这份忠诚却要通过对托马斯不停地考验来证明, 其实特 蕾莎对于托马斯才是终其一生不断索取的存在, 她在本质上和她的母亲没有什么 区别, 这份道理在她人生的终点才终于明白。 换句话说, 她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尝 试发现肯定,却又不可避免的一步步走向否定,走向生命最初形态的回溯过程。 理想主义的弗兰茨终身都在循规蹈矩的人生中向往着激情和革命, 萨比娜便 是“自由女神”的象征。他是终身追求世界的真理和知识的大学教授,却觉得自 己与现实存在着不可跨越的鸿沟; 他有着健美的身体, 然而却在萨比娜面前极度 缺乏男性的野性与魅力;他深爱甚至崇拜着萨比娜,然而却听从于庸俗的妻子, 在妻子面前不敢表现对萨比娜的爱意, 甚至受着女儿的掌控。 生命本是有着重量 的人物, 却连说出自己内心想法的勇气都没有而走向了生命至轻的存在。 萨比娜 给了他突破生活之网的契机, 他向妻子坦白情人的存在, 与家庭决裂之后和一个
相貌平平的女大学生同居。 弗兰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想要追寻历史伟大 进军的脚步, 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 在背离原本的生活之前他乐于在大规模的政 治游行中找寻革命的快感,然而在他自我发现之后,他毅然走向了战争的前线。 当他以为自己要成为面向柬埔寨的伟大进军的行动中光荣一员时, 却发现这场进 军只是以媒体和明星的噱头包装之下当局可笑滑稽的宣传之旅。当理想幻灭之 后, 当崇高背后媚俗的真相在他面前显露之时, 现实带给他的是庞大的虚无感和 无力感, 他终于明白他与萨比娜之间不可调节的矛盾之处——萨比娜已经看透生 活背后荒谬的现实, 而他还在幻想和理想之中麻醉。 最终在面对当地的强盗面前, 他第一次展示了他最为男性或者说是一个人的反抗力量, 他放弃了逃避, 却最终 走向了死亡。 作者本应该在此处结束他的人生, 然而米兰昆德拉却为他的人生添 上了更为冷酷的一笔:在弗兰茨生命弥留之际, 他不能说话, 他怀着无穷的仇恨 盯向自己代表着世俗的妻子,然而肉体的残缺无法使他转过头向妻子表示决裂, 于是他闭上了双眼,企图用生命最后一个动作来传达他灵魂深处对媚俗的反叛, 然而这次闭眼却被妻子视为请求她宽恕和感激的假象, 而他人生终路的伟大反叛 最终成为妻子口中荒唐的 “中年危机” , 并成为塑造自己宽容的妻子形象的谈资。 这一荒诞的情感错位显示了从生起始,媚俗蛰伏每个人的生命之中,直至黄泉, “媚俗”消解了伟大,消融了了存在的意义,并最终蚕食了一个人的生命。 托马斯、特蕾莎和萨比娜、弗兰茨这四个人,形成了对人生拆解的四角,作 者在书中用前五部分的严格对称结构:轻与重、灵与肉、不解之词、灵与肉、轻 与重阐释了主题。 昆德拉从托马斯起始, 提出生命之轻重的议题, 暴露每个人物 的灵肉分离本质,最终再回至托马斯,让他彻底否认生命的轻盈之美,告别“世 界的手术台”,走向一个不断重复重复的,枯燥而偏远的末路。贯穿这前五部分 的, 除了以这四个人物为中心的四角, 其背后隐藏着的是促使每个人物为各自的 人生做出正确或者错误选择的捷克历史。 但即使是以布拉格为主要舞台的这段血 与火的历史,也是以否定之姿出现的。 1618年,波西米亚贵族为了捍卫宗教自 由,充满勇气地对抗维也纳皇帝,从而引发了三十年战争,捷克几近毁灭;三百 二十年后的 1938年,为避免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把捷克割让给了德意志, 却更加助长法西斯的硝烟,捷克亡国。小说背景的 1986年,共产党领导人亚历 山大·杜布切克在国内实施民主化改革,引起了苏联勃列日涅夫领导层的不满。
8月 20日深夜们 20万华约成员国军队和 5000辆坦克武装入侵布拉格,杜布切 克被囚,改革失败,导致了之后二十年的政治压迫与 10万人左右的难民潮。正 因为人生命的无法重复, 历史的无法重演, 即使有 1618年和 1938年两次的经验, 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的捷克历史也还是走向不明的未知数。正因为历史的不可 重复, 一切等于不曾存在, 其中的罪恶与丑陋便也因为转瞬即逝变得轻盈而不值 得一提,于是“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对捷克历史 的瓦解与否定交织在托马斯、 特蕾莎和萨比娜这三位流亡之人对各自人生的意义 的探索与思考之中。 特蕾莎年轻时出于爱国拍摄的年轻人慷慨激昂抵抗苏联入侵 的照片, 在几年后竟然成了当局用来实施人身压迫的证据; 而萨比娜被官方视为 毫无价值的画作却在战乱中视为爱国的证明被海外大量收入而使萨比娜大赚一 笔;托马斯质疑当局所发的“俄狄浦斯”的尖锐思考,却最终成为迫害他人生、 将他逼入绝境的污点。 昆德拉在用偶然否定人生的既定意义与归宿的同时, 也用 相同的思路否定了历史的沉重和变迁的要义。人生没有轨道,历史也没有目标, 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所谓“轻者为正,重者”的论断彻底否定。作者通过弗兰茨 参与的伟大进军这一社会政治运动的媚俗的本质的揭露和在二战中, 斯大林儿子 被俘虏时因为不堪忍受敌人对于自己把厕所弄得粪便横流的羞辱而选择扑向高 压铁丝自杀而亡的肯定,道出了与其向媚俗妥协不如选择死亡的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 卡列宁的微笑成了这本书唯一的一抹温情。 卡列宁作为一种 动物除了对食物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渴望, 作为动物性质的存在, 它的人生便是每 天一块羊角面包的循环重复。 人类总是认为自己凌驾于动物之上, 然而亚当和夏 娃因为偷食禁果被逐出伊甸园之后, 人类便是以一种追逐欲望的形式而存在。 人 类生活在单向的时间轴上, 时间不会重复, 日子无法循坏, 而媚俗的却以千姿百 态的形式出现。 正是因为生命脱离了如卡列宁般轻盈的性质, 人在欲望无尽的轴 线上无论怎样苦苦挣扎、 渴望, 也永不可能重返伊甸园, 获得单纯的活着的幸福。 幸福所代表的轻和人类所代表的重是存在无法调节的矛盾, 卡列宁的笑, 是对人 类愚蠢的一抹冷笑, 是对人类冰冷的否定。 然而在书的最终, 特蕾莎终于从卡列 宁的身上找到这抹上帝之笑的真相, 跳出了人生最轻盈的舞蹈, 因此在昆德拉冷 峻的讽刺之的背后而我们可以点燃一束希望的火苗而慰藉冰冷世界中的灵魂。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本关于真相的书,也是一本人生的幻灭之书。
他用四个看似普通的灵魂告诉我们, 在荒诞的人生之下, 真相不会以喜剧的形态 存在, 真理也绝无可能以肯定的方式获得, 人生只有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破茧成 蝶找到存在的意义。有人说,这是一本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的著作, 我无法解释那些给它冠以的华丽的主义论, 于我而言, 它只是一个讲了真话的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