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科学观察需要什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科学观察需要什么
作者:任敏 文章来源:科学视野网
,摘要:观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而且是最常用的方法。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也是从细小的观察活动开始的。然而学生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效果不是很好。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观察不科学。本文探讨的就是怎样让观察更科学。,
关键词:科学性 观察
在观察活动中~我们时常会发现这样的场景~学生观察一棵树~观察一只蚂蚁或观察植物的叶~他们往往感到茫然~注意力不集中~随意性很大。于是~交流汇报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费话连篇。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形呢,问题的核心是学生没有掌握科学观察的要领。那么~怎样的观察更科学呢,研究者告诉我们~科学观察是一种客观、理性的观察~它需要:
一、科学观察需要循序渐进
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主题~再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可以提高观察活动的科学性。如“纸的观察”一课~教材希冀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纸的更多特点。
A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为了让学生观察到纸的更多特点~给每个小组准备了放大镜、滴管、打火机等观察工具~并对观察工具的使用进行了指导。
可是~观察活动一开始~学生都冲着放大镜、滴管、打火机而去~全然忘记还要运用眼、手、耳等感官对纸进行观察~有的同学干脆在玩弄观察工具。观察效果可想而知。
B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他也有观察纸前的相同谈话~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同的观察工具。但不同的是~教师还设计了一张观察记录表,如下,。于是~学生在“记录表”的提示下~先运用感官对纸进行了观察~然后运用工具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观察~活动中没有出现前面所出现的混乱~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直接运用感官观察到什么, 借助工具观察到什么,
1 1
2 2
…… ……
在科学课的一些综合性活动中~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因~他们往往会凭兴趣活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或器材~那就做一下~玩一下,如果自己不感兴趣的就不愿观察了。因为观察活动无序~所以活动也就缺乏科学性了。A教师因为设计了观察记录表~于是学生在“记录表”的提示下~紧紧围绕观察活动~有序地开展观察~也就发现了纸的许多特点~达到观察的目的。而B教师由于没能让学生明确观察顺序~更何况打火机、放大镜、滴管等工具强化了学生的注意力~于是学生仅凭兴趣而动~观察活动也就谈不上什么科学不科学了。
二、科学观察需要假说的指引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假说是对一个科学问题,主题,的猜测性的回答~是对后续观察的指引。有猜测、有指引~观察也就更有科学性了。
比如三,上,科学课有一内容“蝗虫怎样吃草”~就是一个在假说指引的科学观察活动。
先讲述学生在养蝗虫的过程中~产生了“观察蝗虫怎样把草吃下去,”于是~学生把草放在蝗虫面前~结果蝗虫踩在草上~像没看见似的~一点儿都不吃。而观察到另一些蝗虫~发现它们是紧紧地抱住草~先用上颚切草~然后吃草。学生观察到这一情形后~形成这样一个假设:“可能蝗虫得抱住草叶才能吃。”然后~在假设指引下~该学生先把草横铺在瓶底~蝗虫不吃,再把草竖放在瓶里~蝗虫马上去吃草。从实验中得出~蝗虫得抱住草才能啃食。
当然~这是最简单形式的假说~是对应于初级科学问题的假说。然而~这恰恰是小学三年级孩子可以进行~适于进行的假说。
假说让探究沿着预设的方向前行~假设还能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变为一个积极的实践者~假说的过程实是主动探究的问题。这样~学生也就通过自己科学的观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科学认识。因此~科学教师一定要有“在假说指引下的观察才是科学观察”的意识。
三、科学观察需要正确的技巧
在进行观察活动前~教师先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正确的观察技巧的指引下进行观察活动~这样可以提高观察的科学性。
“观察蚂蚁”一课~需要对蚂蚁进行观察~而蚂蚁是一种体型较小~又会到处乱爬~很难控制的小动物。如果学生不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是很难清楚地观察到蚂蚁的外形特征~也就淡不上科学性了。
A教师是这样教学的:小朋友~怎样才能更清晰地观察小蚂蚁,有的学生说~可以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还有学生说~可以把它放到实物投影上观察。话刚说完~一学生反对道~放在实物投影上很容易把蚂蚁烫伤。反对声博得很多学生的赞同。又有一学生补充说~我们在观察蚂蚁时~最好不要伤害到它~所以最好借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蚂蚁。同学们~放大镜用过吗:我们玩过。教师相信同学们以前玩过~可是今天我们要用它观察蚂蚁~所以就叫它观察工具~使用时有一定的技巧。接下去~教师对放大镜怎么拿,眼睛应该怎么看,等作了说明。
放大镜会用了~可是怎样才能防止蚂蚁乱跑呢,教师问道。有学生说~可以把蚂蚁放在一个封闭的器皿中进行观察。一学生马上反对~说隔着器皿看不清楚。静默一会儿后~一学生站起来说~可以把蚂蚁固定后进行观察。
教师及是肯定了此观点:“把蚂蚁固定起来倒是一个好方法。”可是怎样才能把蚂蚁固定起来~又不伤害到蚂蚁呢,教师反问道。一学生说~可以把蚂蚁放在水中的瓶盖上。,教材中有相关插图~学生很容易想到。,还有学生说~把蚂蚁粘在胶带上。我反对~那样蚂蚁会被弄死。有一学生接过话茬说。可以把蚂蚁轻轻地压在海绵上,“轻轻”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词体现出学生珍爱蚂蚁的意识,~又一个学生说道。教师总结道~把蚂蚁放在水中的瓶盖上或轻轻地压在海绵上都是观察蚂蚁的好方法~接下去请同学开始观察。
于是~学生借用放大镜~或把蚂蚁放在水中的瓶盖上~或把蚂蚁轻轻地压在海绵上~认真地进行着蚂蚁的观察活动~并不停地记录着。
B教师是这样教学的:他直接让学生观察蚂蚁~结果变成了玩耍蚂蚁。有的小组把蚂蚁抓到放大镜上玩耍,有的小组把蚂蚁放在水里~说要看它游泳,有的小组用嘴吹蚂蚁~说要让它感受一下台风的滋味,更有一个小组因为蚂蚁跑来跑去~居然把蚂蚁活活弄死了。整个观察过程~教师叫停停不下~结果课堂中尽是嘻笑声、争吵声~一节课下来没有一个小组完成观察任务。
对比相同内容的两种不同教法可以发现~学生有没有掌握观察技巧~直接影响到观察活动的科学性。A教师指导学生先掌握放大镜的观察技巧~以及防止蚂蚁乱爬的技巧~再让学生对蚂蚁进行仔细而又全面的观察。纵观整个观察活动~学生动而不乱、紧张有序~思维敏捷不乏创新之举。B教师~由于没有指导学生掌握观察蚂蚁的技巧~于是学生在活动中遇到了困难~又由于得不到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导致整个观察蚂蚁的过程几乎演变成一场“闹剧”~也就淡不上什么科学性了。
四、科学观察需要有效的指导
在观察活动中~如果加强观察前的指导~以及现场的指导~可以提高科学观察活动的科学性。
“我看到了什么”是科学课的首篇~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科学观察活动~且要走出教室。学生自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干扰。因此~对学生进行观察前和观察中的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看两位教师是怎样进行观察指导的。
A教师是这样指导的:在学生走出教室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教师指导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观察到大树的更多内容,”学生在相互启发下~认为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以及用手摸能使观察到内容更加丰富。还有学生指出~借用一些工具~如放大镜、皮尺等帮助观察~更能增加观察的内容。教师在肯定学生发言的同时~还对放大镜、皮尺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指导。
“在观察大树时~还要注意一些什么,”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全班同学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要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进树洞里,有的说~要爱护树木~不要用小刀在树皮上乱划,有的说~不要采摘树叶……
当学生走出教室~在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时~教师又走到学生的中间~及时解决一些观察中遇到的难题。整个观察活动井然有序~学生通过观察大树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B教师是这样指导的:学生听说~可以走出教室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都吵着要走出教室。教师在学生的强烈的要求下~心急地发给学生一些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皮尺等。并草草地对一些注意事项作了交待~可是没有几个学生认真倾听。
走出教室时~学生蜂拥而出~场面甚是混乱。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观察活动中~问题暴露出来了~由于观察目的性不明确~不知道要观察什么,不知道怎样观察,不会使用放大镜、皮尺……又由于求救的小组多~教师忙不过来~有的小组因得不到教师及时的指导、帮助~观察不出个所以然后~就三五成群在一起玩了起来~更加滑稽的是~有的小组把几根皮尺结在一起当跳绳。
对比相同内容的两种不同指导~可以发现指导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观察的科学性。A教师在观察前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提示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要注意安全~不要采摘树叶等。并且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了指导、帮助~如由于大树树干太粗~一根皮尺量不过来时~教师指导学生用两根皮尺量~或先用一根皮尺量~并做好记号~再用同一根皮尺量剩余的部分~然后把两次量得的结果相加。因此~在观察活动中没有出B教师所出现的现象——放大镜由观察工具变成玩具、体育用具~以及皮尺的数值不会读~学生采摘树叶等违背科学性的行为。
五、科学观察强调真实的记录
科学观察的意义在于观察结果的分享和观察资料的积累。因此科学观察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观察”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什么算是客观、准确呢,这里不是说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更不是非要使用统计表格不可~而是要通过孩子们进行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以后直接得出观察结果~不能不顾事实胡编乱造~不能把解释当成事实~也不能将推理的东西当成事实或别人说的东西当成事实。,张红霞语,又研究者说~科学的观察是真实的观察~只有真实的观察~才有真实的记录~确实如此。
“观察蚂蚁”是学生喜爱的一项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蚂蚁地行了观察~并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以便后面进行研讨活动。
X学生的观察记录:蚂蚁的长度约5毫米~身体分为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蚂蚁的胆子很小~手一触摸到它~它就会装死。它喜欢生活大树底下或墙角下。
F学生的观察记录:蚂蚁的种类很多~遍布世界各地。它喜欢在白天活动~晚上休息。冬天会贮存很多的食物过冬。据说~蚂蚁是靠触角来说话的。蚂蚁动物王国里的大力士~它能拖动生于它身体几十倍的重物。蚂蚁真不简单~可是我不怎么喜欢蚂蚁。
显然X学生观察的记录客观、真实~它是真正通过认真而细致的观察记录到的~也只有通过真实的观察~才能做成这样的记录。而F学生观察记录带有很多的情感色彩~假使说没有蚂蚁~或者不需要观察~学生也许还能够写出这样的记录。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学生不是在进行着科学的观察。
参考文献
1、《科学究竟是什么》张红霞著 2003年12月第1版 教育科学出版社 2、《动手做法国小学科学教学实验计划》乔治〃夏尔帕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范文二:科学观察需要什么
科学观察需要什么
作者:任敏 文章来源:科学视野网
,摘要:观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而且是最常用的方法。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也是从细小的观察活动开始的。然而学生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效果不是很好。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观察不科学。本文探讨的就是怎样让观察更科学。,
关键词:科学性 观察
在观察活动中~我们时常会发现这样的场景~学生观察一棵树~观察一只蚂蚁或观察植物的叶~他们往往感到茫然~注意力不集中~随意性很大。于是~交流汇报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费话连篇。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形呢,问题的核心是学生没有掌握科学观察的要领。那么~怎样的观察更科学呢,研究者告诉我们~科学观察是一种客观、理性的观察~它需要:
一、科学观察需要循序渐进
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主题~再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可以提高观察活动的科学性。如“纸的观察”一课~教材希冀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纸的更多特点。
A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为了让学生观察到纸的更多特点~给每个小组准备了放大镜、滴管、打火机等观察工具~并对观察工具的使用进行了指导。
可是~观察活动一开始~学生都冲着放大镜、滴管、打火机而去~全然忘记还要运用眼、手、耳等感官对纸进行观察~有的同学干脆在玩弄观察工具。观察效果可想而知。
B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他也有观察纸前的相同谈话~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同的观察工具。但不同的是~教师还设计了一张观察记录表,如下,。于是~学生在“记录表”的提示下~先运用感官对纸进行了观察~然后运用工具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观察~活动中没有出现前面所出现的混乱~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直接运用感官观察到什么, 借助工具观察到什么,
1 1
2 2
…… ……
在科学课的一些综合性活动中~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因~他们往往会凭兴趣活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或器材~那就做一下~玩一下,如果自己不感兴趣的就不愿观察了。因为观察活动无序~所以活动也就缺乏科学性了。A教师因为设计了观察记录表~于是学生在“记录表”的提示下~紧紧围绕观察活动~有序地开展观察~也就发现了纸的许多特点~达到观察的目的。而B教师由于没能让学生明确观察顺序~更何况打火机、放大镜、滴管等工具强化了学生的注意力~于是学生仅凭兴趣而动~观察活动也就谈不上什么科学不科学了。
二、科学观察需要假说的指引
假说是对一个科学问题,主题,的猜测性的回答~是对后续观察的指引。有猜测、有指引~观察也就更有科学性了。
比如三,上,科学课有一内容“蝗虫怎样吃草”~就是一个在假说指引的科学观察活动。
先讲述学生在养蝗虫的过程中~产生了“观察蝗虫怎样把草吃下去,”于是~学生把草放在蝗虫面前~结果蝗虫踩在草上~像没看见似的~一点儿都不吃。而观察到另一些蝗虫~发现它们是紧紧地抱住草~先用上颚切草~然后吃草。学生观察到这一情形后~形成这样一个假设:“可能蝗虫得抱住草叶才能吃。”然后~在假设指引下~该学生先把草横铺在瓶底~蝗虫不吃,再把草竖放在瓶里~蝗虫马上去吃草。从实验中得出~蝗虫得抱住草才能啃食。
当然~这是最简单形式的假说~是对应于初级科学问题的假说。然而~这恰恰是小学三年级孩子可以进行~适于进行的假说。
假说让探究沿着预设的方向前行~假设还能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变为一个积极的实践者~假说的过程实是主动探究的问题。这样~学生也就通过自己科学的观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科学认识。因此~科学教师一定要有“在假说指引下的观察才是科学观察”的意识。
三、科学观察需要正确的技巧
在进行观察活动前~教师先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正确的观察技巧的指引下进行观察活动~这样可以提高观察的科学性。
“观察蚂蚁”一课~需要对蚂蚁进行观察~而蚂蚁是一种体型较小~又会到处乱爬~很难控制的小动物。如果学生不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是很难清楚地观察到蚂蚁的外形特征~也就淡不上科学性了。
A教师是这样教学的:小朋友~怎样才能更清晰地观察小蚂蚁,有的学生说~可以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还有学生说~可以把它放到实物投影上观察。话刚说完~一学生反对道~放在实物投影上很容易把蚂蚁烫伤。反对声博得很多学生的赞同。又有一学生补充说~我们在观察蚂蚁时~最好不要伤害到它~所以最好借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蚂蚁。同学们~放大镜用过吗:我们玩过。教师相信同学们以前玩过~可是今天我们要用它观察蚂蚁~所以就叫它观察工具~使用时有一定的技巧。接下去~教师对放大镜怎么拿,眼睛应该怎么看,等作了说明。
放大镜会用了~可是怎样才能防止蚂蚁乱跑呢,教师问道。有学生说~可以把蚂蚁放在一个封闭的器皿中进行观察。一学生马上反对~说隔着器皿看不清楚。静默一会儿后~一学生站起来说~可以把蚂蚁固定后进行观察。
教师及是肯定了此观点:“把蚂蚁固定起来倒是一个好方法。”可是怎样才能把蚂蚁固定起来~又不伤害到蚂蚁呢,教师反问道。一学生说~可以把蚂蚁放在水中的瓶盖上。,教材中有相关插图~学生很容易想到。,还有学生说~把蚂蚁粘在胶带上。我反对~那样蚂蚁会被弄死。有一学生接过话茬说。可以把蚂蚁轻轻地压在海绵上,“轻轻”一词体现出学生珍爱蚂蚁的意识,~又一个学生说道。教师总结道~把蚂蚁放在水中的瓶盖上或轻轻地压在海绵上都是观察蚂蚁的好方法~接下去请同学开始观察。
于是~学生借用放大镜~或把蚂蚁放在水中的瓶盖上~或把蚂蚁轻轻地压在海绵上~认真地进行着蚂蚁的观察活动~并不停地记录着。
B教师是这样教学的:他直接让学生观察蚂蚁~结果变成了玩耍蚂蚁。有的小组把蚂蚁抓到放大镜上玩耍,有的小组把蚂蚁放在水里~说要看它游泳,有的小组用嘴吹蚂蚁~说要让它感受一下台风的滋味,更有一个小组因为蚂蚁跑来跑去~居然把蚂蚁活活弄死了。整个观察过程~教师叫停停不下~结果课堂中尽是嘻笑声、争吵声~一节课下来没有一个小组完成观察任务。
对比相同内容的两种不同教法可以发现~学生有没有掌握观察技巧~直接影响到观察活动的科学性。A教师指导学生先掌握放大镜的观察技巧~以及防止蚂蚁乱爬的技巧~再让学生对蚂蚁进行仔细而又全面的观察。纵观整个观察活动~学生动而不乱、紧张有序~思维敏捷不乏创新之举。B教师~由于没有指导学生掌握观察蚂蚁的技巧~于是学生在活动中遇到了困难~又由于得不到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导致整个观察蚂蚁的过程几乎演变成一场“闹剧”~也就淡不上什么科学性了。
四、科学观察需要有效的指导
在观察活动中~如果加强观察前的指导~以及现场的指导~可以提高科学观察活动的科学性。
“我看到了什么”是科学课的首篇~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科学观察活动~且要走出教室。学生自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干扰。因此~对学生进行观察前和观察中的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看两位教师是怎样进行观察指导的。
A教师是这样指导的:在学生走出教室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教师指导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观察到大树的更多内容,”学生在相互启发下~认为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以及用手摸能使观察到内容更加丰富。还有学生指出~借用一些工具~如放大镜、皮尺等帮助观察~更能增加观察的内容。教师在肯定学生发言的同时~还对放大镜、皮尺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指导。
“在观察大树时~还要注意一些什么,”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全班同学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要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进树洞里,有的说~要爱护树木~不要用小刀在树皮上乱划,有的说~不要采摘树叶……
当学生走出教室~在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时~教师又走到学生的中间~及时解决一些观察中遇到的难题。整个观察活动井然有序~学生通过观察大树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B教师是这样指导的:学生听说~可以走出教室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都吵着要走出教室。教师在学生的强烈的要求下~心急地发给学生一些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皮尺等。并草草地对一些注意事项作了交待~可是没有几个学生认真倾听。
走出教室时~学生蜂拥而出~场面甚是混乱。
在观察活动中~问题暴露出来了~由于观察目的性不明确~不知道要观察什么,不知道怎样观察,不会使用放大镜、皮尺……又由于求救的小组多~教师忙不过来~有的
小组因得不到教师及时的指导、帮助~观察不出个所以然后~就三五成群在一起玩了起来~更加滑稽的是~有的小组把几根皮尺结在一起当跳绳。
对比相同内容的两种不同指导~可以发现指导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观察的科学性。A教师在观察前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提示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要注意安全~不要采摘树叶等。并且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了指导、帮助~如由于大树树干太粗~一根皮尺量不过来时~教师指导学生用两根皮尺量~或先用一根皮尺量~并做好记号~再用同一根皮尺量剩余的部分~然后把两次量得的结果相加。因此~在观察活动中没有出B教师所出现的现象——放大镜由观察工具变成玩具、体育用具~以及皮尺的数值不会读~学生采摘树叶等违背科学性的行为。
五、科学观察强调真实的记录
科学观察的意义在于观察结果的分享和观察资料的积累。因此科学观察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观察”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什么算是客观、准确呢,这里不是说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更不是非要使用统计表格不可~而是要通过孩子们进行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以后直接得出观察结果~不能不顾事实胡编乱造~不能把解释当成事实~也不能将推理的东西当成事实或别人说的东西当成事实。,张红霞语,又研究者说~科学的观察是真实的观察~只有真实的观察~才有真实的记录~确实如此。
“观察蚂蚁”是学生喜爱的一项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蚂蚁地行了观察~并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以便后面进行研讨活动。
X学生的观察记录:蚂蚁的长度约5毫米~身体分为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蚂蚁的胆子很小~手一触摸到它~它就会装死。它喜欢生活大树底下或墙角下。
F学生的观察记录:蚂蚁的种类很多~遍布世界各地。它喜欢在白天活动~晚上休息。冬天会贮存很多的食物过冬。据说~蚂蚁是靠触角来说话的。蚂蚁动物王国里的大力士~它能拖动生于它身体几十倍的重物。蚂蚁真不简单~可是我不怎么喜欢蚂蚁。
显然X学生观察的记录客观、真实~它是真正通过认真而细致的观察记录到的~也只有通过真实的观察~才能做成这样的记录。而F学生观察记录带有很多的情感色彩~假使说没有蚂蚁~或者不需要观察~学生也许还能够写出这样的记录。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学生不是在进行着科学的观察。
参考文献
1、《科学究竟是什么》张红霞著 2003年12月第1版 教育科学出版社 2、《动手做法国小学科学教学实验计划》乔治〃夏尔帕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范文三:教研需要注意什么
教研活动要防止“五缺”
反观现有教研活动,从全过程来看,还存在着“五缺”的问题。即备课缺学生,听课缺准备,评课缺对话,分析缺案例,反思缺理论。这“五缺”影响了教研活动的质量,需要我们直面。
目前,不少地方的学校教研活动存在问题,特别是在新课程持续推进的今天,低效的教研活动未在促进教师发展、提升课程实施效益上发挥应有作用。就具体教研全过程而言,主要表现在备课缺学生、听课缺准备、评课缺对话、分析缺案例、反思缺理论。
一、备课缺学生
备课是教师的第一基本功,在多数教师看来,备课的内容无外乎为教材文本的分析、教学目标的选择、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法学法的推敲。参考资料无外乎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的对照和分析。剩下就是学具和教学辅助设备的搭配了,如多媒体课件、学生所需的学具等,但学生却被忽略了。
我们知道学生的名字和样子,甚至知道他们的父母和家庭的情况;我们可以用考试的方式把他们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但这种以分数划等级的方式未必是正确的。笔者曾借班上过两节课,这个班的任课教师课后有些困惑:她平时认为好的学生在那节课上没怎么发言,相反,班里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
显然,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所反映出来的能力是不同的,不同教师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也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呼应,这正是学生的多面性和可塑性造成的。如果教师用“后退一步”的方式,多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把学生的多种可能性预留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主动展示学习的全过程,而教师主要负责遴选和剔除非教育教学活动的“枝杈”,以一个高明的组织者身份调控课堂,这才是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思考的关键。
二、听课缺准备
通常,听课是教研活动中不可少的环节,除去学生和授课教师之外,还有一批人,他们就是听课教师。我们可以把听课教师称为“观摩团”,这种“观摩”带有学习、评判、辨别的功能。具体而言,如果是同组、同校、同学科的老师听课,多倾向于学习和辨别,如果是教研人员或领导来听课,也有评判的功效。但无论是何种身份,参与听课活动都应该做好准备。
比如,要知道谁讲课、讲什么课,这节课的内容自己是否清楚,教学重难点自己是否想过,如果自己来教授这节课会如何考虑,学生在参与这节课中或许遇到什么问题等。通常,极少有教师听课前如此准备,相反,很多教师直到走进课堂才知道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听课是一种带有任务性的智力思考,它需要课堂观察,需要课后交流,而这些都需要听课者的前期准备。如果没有,只能在课堂中临时拼凑
思考,这种临时拼凑的、碎片性的思考和建议往往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改进意义不大,这也是课后交流效率低下的关键所在。
三、评课缺对话
许多教师评课多从“教态自然”、“板书规范”、“语言流利”、“活动有效”、“氛围热烈”等方面来评,如果说到问题,也只能说“教态再自然些”、“板书再规范些”、“语言再流利些”、“活动再有效些”、“氛围再热烈些”等空洞不实的套话。很多教师在评课时眼睛直盯着自己的听课笔记,像作报告一样,把自己的书写内容和盘托出,而授课教师则像学生一样,埋头倾听、奋笔疾书。这种场景看似“氛围很好”、“交流有效”,似乎有人说得全面,有人记得仔细。
但需要追问的是,活动之后,把这些“建议”记在本上的教师又能做到多少?而那些滔滔不绝的建议者又有多少自己也能做好?笔者认为,在评课时所有教师有对话意识就会做得更好,即说者要问,听者也要问。说者要问,就是听课教师要向授课教师提出自己听课时的疑惑和思考; 听者也要问,就是上课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前备课、上课的思考,追问听课教师的思考,逼着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当这种对话通道建立起来的时候,评课环节才算真正开始,良好的对话意识和氛围是教研活动的保障,离开它,教研将成无源之水。
四、分析缺案例
日常教研中最常见的评课语式是“我感觉”,随后便会说出一堆正确的大道理,这已经成为教研活动中万金油式的评课套路。评课不应做优缺点的点评者,而要做课堂故事的讲述者。所谓课堂故事的讲述者是指,听课教师在课堂中有一种观察意识,要善于敏锐地观察、捕捉、记录那些影响课堂教学活动质量和阶段性目标的关键事件,并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
评课时,先把自己记录的课堂案例片段复述一遍,以唤起授课教师对这一场景的回忆,当大家的思绪都回到这个场景后,便有了一个对话交流的“靶子”。然后,大家围绕这个“靶子”,以对话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梳理,之后,可能达成一些共识,也可能产生一些分歧,但这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引导听课教师学会课堂观察和分析判断,把焦点转移到刚才课堂发生的案例上来。
五、反思缺理论
我们在反思一节课时,最常用的修饰语就是“这节课成功的地方是??”、“这节课失败的地方是??”,许多教师在撰写反思的时候会写出大段大段的“感悟”。这种感悟无外乎“对学生把握不准”、“教学智慧不足”、“教学课件设计缺陷”、“某个环节浪费了时间”。而谈到改进办法的时候,多数认为“要备好学生”、“提高课堂掌控能力”、“调整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多向优秀教师学习”等。这种只谈现象不谈本质的课后反思在教师的博客上或发表的论文中几乎随处可见。有些教师甚至还
困惑,那个“写三年反思就能成为一个名师”的结果为什么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
其实很简单,别人眼中的反思与我们呈现的反思不是一个概念。许多人写的反思多数属于感受,而不是从教育学理论层面上的理性反思。比如,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总有拖堂的现象,他们在反思的时候多数把板子打在学生身上,如学生不配合等,或者说自己某个环节处理得不好,耽误了时间。其实未必,如果我们回放一下录像,就会发现这些教师的思维方式或教学节奏出现了问题。因此,教师在写课后反思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课堂表象背后的真正原因,要从这些看似杂乱且不关联的现象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达到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的反思效果。
当然,影响教研效率的因素未必只有上述几种情况,比如教师个人的发展意愿、教研活动的制度设计、教师文化的养成等。但上述围绕课堂的五个环节的教研却是关键环节,做好这些环节,需要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者直面问题,勇于实践。只有把问题根源找出来,只有勇敢地改进相关制度设计,教研活动才能慢慢有效起来,才能让教师在这种教研氛围中主动发展起来。
范文四:植发后需要注意什么
植发后需要注意什么,
做完植发后需要注意什么?做完植发手术后,你是否以为一切都万事OK了,就等着新发长出来了。其实做完植发手术后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术后的护理,以及在饮食方面都要留心。下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听听广州植发专家详细介绍。
饮食上:
1、合理的饮食不仅会加速我们头发的恢复期,对头发的护理也更有帮助。植发后要多补充微量元素,比如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豆类、花生、菠菜、马铃薯、胡萝卜等都富含铁元素。
2、多吃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如大豆、黑芝麻、玉米等;多吃含碱性物质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等。
3、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芹菜、金针菜等;多吃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肉皮、猪蹄、鸡皮、软骨等。
4、植发后也尽量不要吃含酒精的食物,酒精不仅有抗凝的作用,而且还会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这对手术中的微小创口的愈合是很不利的。
行为上:
1、由于麻醉剂的药效不会立即消失,植发后可能会有困倦感。出院后,要注意多休息,术后不可驾驶车辆或从事高空作业。
2、睡觉时,可将枕头垫得高一些;术后请遵医嘱。
3、手术部位长出的小痂疤,会在手术7,10天后自然脱落,绝对不可用手揭除。
4、手术后一周内避免手术部位沾水,四天后可以洗头,但不可过重揉搓取发部位。
5、术后四天内,最好避免做运动。
正确洗头:
1、毛发移植手术后前三天,尽量避免植发部位沾到水。
2、植发后第四天,可进行第一次洗头,洗头时用淋浴轻轻地冲洗即可,不可抓挠植发部位。
3、毛发移植手术后五天,可选用中性、无刺激的洗发水,轻轻清洗植发区域,坚持每天洗头。
4、第一次洗头时要用淋浴轻轻冲洗,不要挠抓;之后洗发可以用洗发水时,使用温水;轻轻
冲掉泡沫但一定要冲洗干净。
5、头发要自然晾干,切不可用毛巾或吹风机;坚持每天洗头发,直到血痂全部脱落,但绝对不可以用手揭血痂,一定要正确洗头,避免植发失败修复。
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都对植发手术后注意事项有了更新的了解。还有要建议大家的是,平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确保身体健康。更多相关问题可在线向广州植发专家咨询。相信专家会给到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范文五:健身需要注意什么
创体健身学院官网:www.chuangtijianshen.com 健身需要注意什么
健身行业的迅速发展,在我国引起了一股健身热,使得我国进入了全面健身的时代,再加上人们在办公室的久坐久站,空气质量的下降,健身意识已经成为了人们最重视的一方面,随着走进健身房的人逐渐增多,健身也不再是男性的专有名词,女性也成为了健身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健身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训练量
基本上来说,新手安排30分钟的锻炼时间即可。以后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适应程度,逐步增加到一个小时或以上。
2、营养膳食
健身同样需要配合健康的饮食方案,减肥期间尽量避免摄入脂肪及糖分较高的食品,另外水果也需要适量地补充,如果是为了发展肌肉围度,还应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补剂。
3、运动频度
有氧运动一周最好安排5天健身,另外2天休息,并且将休息的两天分开。较高强度的力量训练每周3-4天就足够了,要给肌体充足的休息时间。
4、训练强度
应该从自身的体力出发,认真调控训练强度,量力而行。刚开始从最小的重量做起,在感觉轻松的情况下才可逐步增加,切勿在未经试练的情况下勉力操作重大器械,这样往往会导致发生运动损伤。
创体健身学院官网:www.chuangtijianshen.com
5、运动方式
根据你自身的训练目标为基准,例如想减肥的应该以有氧运动为主,内容可以包括跑步机、登山机、有氧单车、及各种有氧操课。可以先从慢跑开始,确保有30分钟的跑步时间,然后利用综合器械做功能性训练,时间10-20分钟,最后以拉伸及放松动作结尾。
有很酷爱健身的人干脆直接当上了健身教练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拿高薪,他们都选择了西安创体健身培训学院。作为一家专注于零基础私人健身教练培训学校,西安创体以小班制保障学员学习环境,平均教龄超过6年的专业导师进行细致化理论实践教学,就业制度完善,毕业即可考取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且施行推荐就业,为学员解除一切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