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国有企业公车改革难点浅析
管理研究
国有企业公车改革难点浅析
黄 亮
陕西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陕西 渭南 715200
摘要:2014年7月16日,我国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标志着公车改革正式启动。历时近一年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制度,公车改革所带来的成效和问题自改革试水以来均逐渐显现,随着国家机构的公车改革逐步走向尾声,接下来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将如何改革,与国家机构相比国有企业公车改革的难点又在哪里?本文将浅述个人见解,供大家思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公车改革;难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43(2016)09-0236-02
1 公车改革背景
自1994年,为落实公车改革,我国先后印发了《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等一系列管理规定及方案,并在北京、浙江、江苏、湖南进行了试点,最终明确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措施。截止2015年1月,中央层面公车封存和补贴发放工作已基本结束,公务交通补贴从2014年12月开始发放。同时,明确了改革时间表,中央和国家机关在2014年底前完成,地方党政关在2015年底前完成,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包括事业单位、国企和国有金融企业改革。
2 公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国家机关现行的以公车配给为基础的用车管理制度弊端越来越明显。上千亿元的国家财政支出和由此滋生的公款消费、车轮腐败等重大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公车改革的呼声近些年来此起彼伏。目前,公车消费已成为财政的包袱,成为不合理的消费黑洞,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据新华社报道,全国目前约有400万辆公车,每年耗资高达3000亿元以上,远远超过每年财政支出中教育费与卫生费的总和,足以再建设3个三峡工程了。各地政府采购汽车的数量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 ,2004年,中国政府采购规模达2200亿元,其中汽车采购额就高达500亿元,2009年全国公车采购量创历史新高,将一举突破700亿元。西南某贫困县算过一笔账,每年用于公车的开支,竟占全县行政开支总数的40%;而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县公车数量已超过200辆。公务用车的高额支出已成为各级财政的沉重负担。因此,公车改革刻不容缓。
国有企业在面对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公务用车也同样面临着养车贵、管车难、高档车消费大等问题,巨大的公车运行费用同比远远高于社会车辆运行费用,这也无疑给企业造成额外的巨大负担,同时,在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实施浪潮的影响下,国有企业公车改革也将势在必行。
3 公车改革现状
目前,根据公车改革时间表安排,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已经基本落实到位。各地方党政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落实,如陕西省截止今年已组织了四次公车拍卖活动,用车补贴也已经基本发放到位。国有企业的公车改革则稍显滞后,尽管有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等指导性意见和地方机构的示范,但由于性质不同具体操作起来,诸多问题导致国有企业存在“等等看”、“走着瞧”的思想。
4 国企公车改革的难点
4.1 管理层的官本位思想
公车改革难以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公车改革影响最大的既得利益群体主要是领导阶层,因此,领导们的主观思想236 2016年9月03
是影响公车改革的最大阻力。官本位思想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对中国传统思想和民众心理的消极影响根深蒂固,这不仅对政府行政造成了不利影响,甚至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造成了扭曲。在有些单位,主要领导往往都是配备专人专车,且车辆价值往往都高于其他一般性公务用车,保养修理、油料消耗费也都高于其他车辆,有时甚至领导班子成员的车辆费用几近单位其他所有公车使用费用之和。伴随着官本位思想而来的,还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而公车改革也无疑将斩断这部分人骄淫奢靡的根,让原本坐在豪华公车中优越感、虚荣心顿失滔滔,让少数领导多年来奋斗的意义荡然无存。
4.2 人员安置问题
公车改革触动个人利益的除了领导们还有以车为业的司勤人员。这类人员的问题是敏感的问题,也是改革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因为和领导不一样,他直接影响着“饭碗”。目前,这类人员远比拥有公车的庞大数字还要多,人数多且没有其他专业知识或技能,安置或转岗都需要较多的合适岗位,稳定将需要十分的重视。同时,主要领导目前大多都配备专车,俗话说“一个司机半个领导”,足以说明专车司机与领导关系之紧密,如何公平、公正的安置、转岗,也将考验着决策层们的廉洁底线。
4.3 国有资产流失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将意味着绝大多数车辆将由“公”变“私”,这个过程目前大多数做法就是公车拍卖,如何拍卖、由谁拍卖、面对对象、评估价格,如果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公开、公正、公平”,那么很多情况下,这将直接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4.4 交通补贴标准设置
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规定,具体补贴标准为:
①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②地方不得高于中央补贴标准的130%;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不得高于中央补贴标准的150%。根据以上标准相信大多数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都会选择上限予以补贴,而且会出现补贴面前人人平等,那么,是否算清了经济账,这样是否真的比改革前节约开支?对于外出业务较多的人员是否打击了工作积极性,对于外出业务较少的人员,是否补贴支出还要多于改革前公车支出。
4.5 公务出行发生意外的责任划分
改革后,因公出行将多为私车公用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然而,由于驾驶技能参次不齐和路面的多种不确定因素,意外事故在所难免,出现意外后责任如何认定,是交通事故还是工伤?若造成他人人身财产受到损害谁应当承担责任?这些都是公车改革后将面对的实际问题,若不提前做好准备,必然会导致公车改革整体运行受到质疑。
5 国企公车改革建议措施
5.1 加强改造,树立正确价值观
一是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官本位”思想的错误性,自觉抵制“官本位”思想,
要让各级领导干部包括一般工作人员都意识到,无论在何岗位上,都要树立“权为民所给,权为民所用”的公仆意识,不仅要从豪华的轿车上下的来,还要从高高在上的权力宝座上下的来,切实摆正自己的身份。
二是健全完善干部工作机制,营造破除“官本位”思想的制度环境,使广大党员干部集中精力干事创业。"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既要学好,又要做到,尤其是领导要先做到,一个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往往直接影响到整个单位的风气,“四风”去除了,自然环境就好了,那么不仅是公车改革的落实执行简单易行,各项工作开展也都将能顺利开展。相反,端着“官本位”落后思想不放的个别人也必将被人远之、弃之。
5.2 多措并举,确保人员合理安置 一是根据保留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现有在册正式司勤人员中,采用竞聘上岗、综合择优等方式确定上岗人员。
二是对其他司勤人员,按照以人为本、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内部消化为主,通过内部转岗、开辟新的就业岗位、提前离岗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不得将其简单推向社会。
三是做好相关人员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终止、解除工作,妥善处理该类用工形式司勤人员与单位的劳动关系,维护好相关人员合法权益。
5.3 加强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
所谓的全过程、全方位就是指公车处置必须坚持每个环节公示,让所有人员都能看的见,向上必须由上级监督机构介入监督,向下必须由职工代表介入监督,中间必须由地方相关机构介入监督,从而形成一面监督的大网,不留死角。同时,还要做好公车处置的细节管理,一是对取消的公车必须由上一级相关管理部门统一建档处置;二是对需要处置的公车的评估工作必须由有专业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处置应采取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进行处置,防止出现甩卖、贱卖,以及低价回购的现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处置公车所得税后收入,必须进入国有企业营业外收入。
5.4 结合实际,横纵算账遵循规律
国有企业的交通补贴应当因人因岗因效益而制定,不能简单的按照职务级别划分,如,作为行政管理和销售工作的人员由于业务性质不同,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其用车需要自然大有不同,统一标准,否则将造成多劳少得,少劳多得的不合理局面。因此,结合实际才是国有企业应当遵循的原则,“纵”看年度之间车辆费与经营效益之比,“横”看同行业企业间补贴标准,只要效益好、标准又不高于其他企业,那么,就是切合实际,就是遵循市场规律的。国有企业较政府机构有着经营能力、核算能力和随机转变意识都较强的优势,通过加强有效的预算和过程管理,国有企业应当可以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
5.5 明确责任,避免新政生纠纷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了七种情况应当认定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经济管理
工伤,三种情况应当视同为工伤,其中,认定工伤的七种情况中的第5条规定“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将涉及到公车改革后的责任划分。“因公外出”不论是自驾车还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是步行,只要是因公都应当认定为工伤,那么,如果造成他人人身财产受到损失呢,按照《民法》自然应当由个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但主因为因公外出造成事故,那么,单位就业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所以,企业应当对哪些人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出行方式提出指导性意见,比如要私车公用,必须设定一定的驾龄限制和车况标准,否则,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大,承担交通事故的连带赔偿责任和工伤人员的救治补偿所产生的费用,可能会远远高于所节约的用车成本。对交通事故负责任的程度,也应当作为赔偿标准的参考。有了这样的规定,各类人员将会选择出更加合理的出行方式,同时,也降低了单位因此而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
5.6 因地制宜,细致全面筹划 经过多年的酝酿《指导意见》和《改革方案》已经落地,各地、各类机构陆续开展了相应工作,但由于缺少强制性质的规定,所以,存在“走着瞧”、“等等看”思想的单位机构还大有所在。或许是因为制度的不成熟,还需要看看其他单位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但改革就是需要有勇气,大家都畏首畏尾,那么将有可能重蹈几年前的覆辙,让公车改革不了了之,无限制的推延下去。因此,必须要在设置时间节点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引入处罚性和强制性内容。
因地制宜,特殊情况特殊办理。如有些国有企业如能源、建设等类型企业,工作地点多处于边远山区经常面临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问题,对于这些地区,应当设定具体标准保留少数实用性公车,可以配备一定数量的摩托车、电动车,或是保留一些市值、残值较低且能适应业务开展运行的公车,决不能因为需要节约而影响到正常的工作。但应当重视这部分车辆的管理,进一步加强监督,绝对不能因为特殊原因而成了个别人钻的口子,使得改革前的弊端再次死灰复燃。
6 结语
国家机构公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在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上,节约庞大的公车运行费用,国有企业公车改革的最终目标则是在保证能够创造更大效益的同时,减少成本支持,二者最终目的虽略有不同,但也有相同的内容,主旨都是“树清风”改造思想,“节支出”增收入,且都将使得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公车改革的道路上国家机构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其他性质单位作出了表率,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困难,由于性质不同,细节确实还需要渴望改革的单位细细斟酌,将困难想的充分点,解决措施做得细致些,相信改革的道路也将会更加平坦些。
参考文献
[1]单建华.传统道路客运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4.
[2]鲍家志.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使用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2.
2016年9月03 237
范文二:2016关于国有企业公车改革细则
2016关于国有企业公车改革细则
2016关于国有企业公车改革细则2016-12-18浏览:分享人:蔡裕明手机版
导语:广大群众对车轮上的铺张意见很大、反映强烈。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党政机关贯彻落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
《方案》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市(地、州)、县(市、区、旗)及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车改,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就全面推进公车制度改革,中央和国家机关率先推进车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问:您认为公车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长期
1 / 11
以来,广大群众对车轮上的铺张意见很大、反映强烈。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党政机关贯彻落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是有利于节约开支。目前,公车消费在“三公”经费占比例较大,中央和国家机关达60%左右,从各地公开的“三公”经费看,地方比例更高。通过推进这项改革节约政府开支,建立节约型政府,可以把节约的财政资金更多用在刀刃上。
三是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普通公务出行由实物保障转变为更多地由公务人员个人自主选择,更多地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实行社会化、市场化保障,有利于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公车制度改革酝酿多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落实中央部署,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以制度廉明,回应群众关切;从自身改革做起,树立党政机关廉洁形象;从公信力入手,建立长效机制,根除群众不满意、不认同的突出问题。
问:《意见》是全国公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它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任何一项改革要做好、做成,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公车改革虽然是一项具体改革事项,但也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系统改革,是制度创新的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坚
2 / 11
持社会化和市场化,将传统的实物供给和粗放式公务用车管理模式,改变为与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相适应的新型公务出行模式。改革的原则为创新制度、分类保障;统筹协调、政策配套;统一部署、分步实施。为保证改革有效实施,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和总体要求,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基本形成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的公车改革,要专门制定方案,适时推出,限时完成。
2、主要内容和范围
问:《意见》提出了车改的四大任务,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妥善安置司勤人员、规范处置公务用车,这次车改的主要内容和范围是什么?
答: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各级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特殊公务出行实行定向化保障。
参加改革的机构范围确定为: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全部参加改革。除了各级党政机关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按照规范职务消费原则进行改革,对原符合车辆配
3 / 11
备条件的岗位和人员,逐步按规定纳入改革。
参加改革的人员范围确定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和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原则上参加车改。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市(地、州)、县(市、区、旗)及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车改,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3、补贴标准怎样定
问:公务交通补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意见》对补贴标准是怎样规定的?此前一些省市自己出台的补贴标准怎么办?怎样避免出现以补贴为名变相发福利的问题?
答: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的改革。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经过了反复的研究测算,综合考虑了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辖区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行政级别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务等因素。根据交通成本等相关因素变化情况,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可适时适度进行调整。确定补贴标准要基于三个原则:一是改革后公务交通补贴支出总额必须低于改革前的公车运行支出总额。二是公务交通补贴仅保障城区或规定区域内基本公务出行需求。三是简化档次便于操作,各个级别间补贴差距不宜过大。
4 / 11
《方案》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意见》明确规定,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
这里需要强调,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不是职工福利,主要保障普通公务出行需求,不包括上下班通勤和所在城市以外的长途出差。同时,要求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的名义变相发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
4、怎么确保 做成做好
问:对司勤人员的安排有什么考虑?
答:要确保车改平稳推进,重要问题之一是依法做好司勤人员的安置工作。要以人为本,对因取消公车而失岗的司勤人员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主要采取内部安置的办法,用多种方式保障其能够继续就业。要做好相关司勤人员的人事劳动关系变更、经济补偿发放、社保关系处理等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问:公车改革触及的利益很大,如此大范围的改革,怎么能够确保做成做好?
答:各地区、各部门要健全工作机制,周密制定改革方
5 / 11
案,明确改革时限。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有效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方针政策都能落到实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车改规定的行为,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各级审计机关对保留的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运行维护费用、取消的公务用车处置和交通补贴发放情况等纳入日常和专项审计监督,并依法公开审计结果。(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新华评论
不管推进的难度和压力有多大 都要坚决落实中央决定
回顾中国公车改革的历程,如果从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已经“摸着石头”探索20个年头了。20年间,有多份中央文件涉及公车改革,一些地方和部门也进行过各种公车改革的实践,但大部分或陷于沉寂,或效果不佳。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一些干部享乐主义和崇尚奢靡的官本位思想作怪,当改革触及本身利益时,动力就不足了。
长期以来,一批党员干部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追求奢靡享乐,公车要超标买大排量、高配版;不给派车就不下基层;有的领导干部甚至有“三驾马车”:城里坐轿车、下乡坐大排量豪华越野车、考察坐高档商务车;还有的甚至将公车当私车随便用。久而久之,一些干部屁股坐得软了,步子
6 / 11
迈得少了。便宜占惯了,自然也就吃不了苦,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这种“轿子抬出的老爷作风”不仅拉开了与群众的距离,更弱化了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引发群众强烈不满。
应当看到,公车改革固然可以改变现有公车使用管理制度,大幅度降低相关行政经费开支,减轻财政负担,但公车改革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公车改革最终目的还是要推动干部转变作风,革除掉一些干部身上的“老爷作风”,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向深入。
公车改革既是改制度,更是改领导干部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和虚浮作风。所有参与此次改革的机关和单位,都应该认清公车改革的深层意义,不管改革涉及的面有多广,推进的难度和压力有多大,都要坚决落实中央决定,将公车改革方案执行好。同时也要强化信息公开,畅通监督渠道,防止公车改革出现阳奉阴违、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当前问题
能否真正遏制“车轮上的腐败”?
“公车私用”现象如何扭转? “从我做起”
“公车私用”长期以来是党政机关存在的一个“顽疾”。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数据显示,仅今年1月,全国查处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就有442起。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孙宪忠说,此次出
7 / 11
台的改革方案提出,在两到三年时间内取消各级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合理补贴公务交通费用,妥善安置司勤人员,规范处置公车。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认为,此次公车改革实现了从长期议论到具体实施的跨越,“是巨大的历史性进步”,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从自身改革做起,加强廉政建设,勇于担当,推进改革的力度和勇气。
改革过程中腐败如何防止?
标准明确
各地实际上已经开展了公车改革的探索和试点,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地区公务用车减少,但采购汽车数量仍在增加的问题。个别干部在照样坐公车的情况下,还拿到了相当于工资水平的交通补贴。
全国人大代表高亚飞认为,取消公车发放车补是一大创新,但由于各地制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与公交车、出租车的价格相比,有的地方车补过高,难免被质疑为“创薪”。但如果补贴过低,又容易减少公务人员下基层的积极性。
此次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方案明确,司局级干部每人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对于地方补贴标准,指导意见指出由地方决定,但各地差异不宜过大。改革方案也同时明确: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
8 / 11
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用途使用或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以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监管漏洞”如何堵住?
公开执行
2016年,湖南省岳阳市给全市4200多辆公车装上了GPS,对公务用车实施全程监控。而此前,广东云南等省份也出台了类似的管理措施。然而从实际效果看,百姓认为他们依然无法看到安装GPS公车的运行轨迹数据。
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说,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让公车运行公开透明,让公车接受最广泛的社会监督。
此次公车改革指导意见明确: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对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要制定处置办法,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国库。
对此,牵头此次改革的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承诺,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车辆处置工作的审计监督,欢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加大公车处置中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9 / 11
算算细账
车改究竟能省出 多少财政钱
财政部专家为公车改革算细账
以现金补贴取代实物养车,公车改革这笔“减支账”是否划算?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车改革方案实施后,可望较为明显地减少我国财政支出中的相关开支,明显降低公车使用的行政成本。
在贾康看来,公车改革在减少行政开支方面具有“N次减支”效应。最直接的就是减少了今后在车辆购置、运营方面的经费开支,包括与公车相关的司勤人员薪酬开支。
据贾康测算,本轮公车改革将涉及约80万辆全国公务用车、近6400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如以涉改车辆上一年在中央级的实际运营经费支出及相关人员经费支出总额为基数,以今后仅需于年度内开支的所有公职人员的交通补贴发放数来对冲,可算出相对应的实际支出总规模将从基数水平下降约7%。
贾康认为,如考虑这些因素,可使此次车改带来的综合节支率进一步提升到50%左右。“车改后我国财政支出中的公车支出,综合考虑将有望缩减一半左右。”
在此基础上,贾康认为,如不车改,未来我国公车开支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这也是车改带来的又一重减支效应。
“车改后可以避免因油价上升、停车费增加、司勤人
10 / 11
员工资福利开支增加引起的行政成本,以及司勤人员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未来潜在支出,还有车辆配备数量增加等因素引起的行政成本。”他说。
值得关注的是,为保障节约行政开支效果,方案要求财政部严格交通费用预算管理,各单位也要加强财务管理,其中包括严格公务交通补贴发放,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等规定。
对此,贾康表示,公车改革的推进,配之以财政深化改革将带来的预算约束硬化,将会明显地降低公共财政支出中的相关经费支出与未来行政成本压力。
“如果把全国年度公车耗费的综合成本以若干年传闻中所说的3000亿元作为假设的具体数量依据,那么车改到位之后,每年因车改减少的支出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这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升公共财政支出绩效水平的大好事。”贾康说。
11 / 11
范文三:2015关于国有企业公车改革细则
精品文档
2015关于国有企业公车改革细则
导语:广大群众对车轮上的铺张意见很大、反映强烈。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党政机关贯彻落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
《方案》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市(地、州)、县(市、区、旗)及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车改,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就全面推进公车制度改革,中央和国家机关率先推进车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问:您认为公车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长期以来,广大群众对车轮上的铺张意见很大、反映强烈。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党政机关贯彻落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
1 / 11
精品文档
二是有利于节约开支。目前,公车消费在“三公”经费占比例较大,中央和国家机关达60%左右,从各地公开的“三公”经费看,地方比例更高。通过推进这项改革节约政府开支,建立节约型政府,可以把节约的财政资金更多用在刀刃上。
三是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普通公务出行由实物保障转变为更多地由公务人员个人自主选择,更多地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实行社会化、市场化保障,有利于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公车制度改革酝酿多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落实中央部署,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以制度廉明,回应群众关切;从自身改革做起,树立党政机关廉洁形象;从公信力入手,建立长效机制,根除群众不满意、不认同的突出问题。
问:《意见》是全国公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它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任何一项改革要做好、做成,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公车改革虽然是一项具体改革事项,但也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系统改革,是制度创新的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坚持社会化和市场化,将传统的实物供给和粗放式公务用车管理模式,改变为与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相适应的新型公务出行
2 / 11
精品文档
模式。改革的原则为创新制度、分类保障;统筹协调、政策配套;统一部署、分步实施。为保证改革有效实施,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和总体要求,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基本形成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的公车改革,要专门制定方案,适时推出,限时完成。
2、主要内容和范围
问:《意见》提出了车改的四大任务,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妥善安置司勤人员、规范处置公务用车,这次车改的主要内容和范围是什么?
答: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各级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特殊公务出行实行定向化保障。
参加改革的机构范围确定为: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全部参加改革。除了各级党政机关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按照规范职务消费原则进行改革,对原符合车辆配备条件的岗位和人员,逐步按规定纳入改革。
参加改革的人员范围确定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
3 / 11
精品文档
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和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原则上参加车改。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市(地、州)、县(市、区、旗)及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车改,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3、补贴标准怎样定
问:公务交通补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意见》对补贴标准是怎样规定的?此前一些省市自己出台的补贴标准怎么办?怎样避免出现以补贴为名变相发福利的问题?
答: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的改革。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经过了反复的研究测算,综合考虑了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辖区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行政级别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务等因素。根据交通成本等相关因素变化情况,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可适时适度进行调整。确定补贴标准要基于三个原则:一是改革后公务交通补贴支出总额必须低于改革前的公车运行支出总额。二是公务交通补贴仅保障城区或规定区域内基本公务出行需求。三是简化档次便于操作,各个级别间补贴差距不宜过大。
《方案》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
4 / 11
精品文档
以下每人每月500元。《意见》明确规定,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
这里需要强调,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不是职工福利,主要保障普通公务出行需求,不包括上下班通勤和所在城市以外的长途出差。同时,要求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的名义变相发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
4、怎么确保 做成做好
问:对司勤人员的安排有什么考虑?
答:要确保车改平稳推进,重要问题之一是依法做好司勤人员的安置工作。要以人为本,对因取消公车而失岗的司勤人员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主要采取内部安置的办法,用多种方式保障其能够继续就业。要做好相关司勤人员的人事劳动关系变更、经济补偿发放、社保关系处理等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问:公车改革触及的利益很大,如此大范围的改革,怎么能够确保做成做好?
答:各地区、各部门要健全工作机制,周密制定改革方案,明确改革时限。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有效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方针政策都能落到实
5 / 11
精品文档
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车改规定的行为,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各级审计机关对保留的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运行维护费用、取消的公务用车处置和交通补贴发放情况等纳入日常和专项审计监督,并依法公开审计结果。(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新华评论
不管推进的难度和压力有多大 都要坚决落实中央决定
回顾中国公车改革的历程,如果从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已经“摸着石头”探索20个年头了。20年间,有多份中央文件涉及公车改革,一些地方和部门也进行过各种公车改革的实践,但大部分或陷于沉寂,或效果不佳。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一些干部享乐主义和崇尚奢靡的官本位思想作怪,当改革触及本身利益时,动力就不足了。
长期以来,一批党员干部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追求奢靡享乐,公车要超标买大排量、高配版;不给派车就不下基层;有的领导干部甚至有“三驾马车”:城里坐轿车、下乡坐大排量豪华越野车、考察坐高档商务车;还有的甚至将公车当私车随便用。久而久之,一些干部屁股坐得软了,步子迈得少了。便宜占惯了,自然也就吃不了苦,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这种“轿子抬出的老爷作风”不仅拉开了与群众
6 / 11
精品文档
的距离,更弱化了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引发群众强烈不满。
应当看到,公车改革固然可以改变现有公车使用管理制度,大幅度降低相关行政经费开支,减轻财政负担,但公车改革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公车改革最终目的还是要推动干部转变作风,革除掉一些干部身上的“老爷作风”,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向深入。
公车改革既是改制度,更是改领导干部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和虚浮作风。所有参与此次改革的机关和单位,都应该认清公车改革的深层意义,不管改革涉及的面有多广,推进的难度和压力有多大,都要坚决落实中央决定,将公车改革方案执行好。同时也要强化信息公开,畅通监督渠道,防止公车改革出现阳奉阴违、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当前问题
能否真正遏制“车轮上的腐败”?
“公车私用”现象如何扭转? “从我做起”
“公车私用”长期以来是党政机关存在的一个“顽疾”。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数据显示,仅今年1月,全国查处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就有442起。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孙宪忠说,此次出台的改革方案提出,在两到三年时间内取消各级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合理补贴公务交通费用,妥善安置司勤人员,规
7 / 11
精品文档
范处置公车。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认为,此次公车改革实现了从长期议论到具体实施的跨越,“是巨大的历史性进步”,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从自身改革做起,加强廉政建设,勇于担当,推进改革的力度和勇气。
改革过程中腐败如何防止?
标准明确
各地实际上已经开展了公车改革的探索和试点,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地区公务用车减少,但采购汽车数量仍在增加的问题。个别干部在照样坐公车的情况下,还拿到了相当于工资水平的交通补贴。
全国人大代表高亚飞认为,取消公车发放车补是一大创新,但由于各地制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与公交车、出租车的价格相比,有的地方车补过高,难免被质疑为“创薪”。但如果补贴过低,又容易减少公务人员下基层的积极性。
此次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方案明确,司局级干部每人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对于地方补贴标准,指导意见指出由地方决定,但各地差异不宜过大。改革方案也同时明确: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
8 / 11
精品文档
用途使用或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以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监管漏洞”如何堵住?
公开执行
013年,湖南省岳阳市给全市4200多辆公车装上了GPS,对公务用车实施全程监控。而此前,广东云南等省份也出台了类似的管理措施。然而从实际效果看,百姓认为他们依然无法看到安装GPS公车的运行轨迹数据。
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说,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让公车运行公开透明,让公车接受最广泛的社会监督。
此次公车改革指导意见明确: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对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要制定处置办法,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国库。
对此,牵头此次改革的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承诺,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车辆处置工作的审计监督,欢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加大公车处置中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算算细账
9 / 11
精品文档
车改究竟能省出 多少财政钱
财政部专家为公车改革算细账
以现金补贴取代实物养车,公车改革这笔“减支账”是否划算?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车改革方案实施后,可望较为明显地减少我国财政支出中的相关开支,明显降低公车使用的行政成本。
在贾康看来,公车改革在减少行政开支方面具有“N次减支”效应。最直接的就是减少了今后在车辆购置、运营方面的经费开支,包括与公车相关的司勤人员薪酬开支。
据贾康测算,本轮公车改革将涉及约80万辆全国公务用车、近6400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如以涉改车辆上一年在中央级的实际运营经费支出及相关人员经费支出总额为基数,以今后仅需于年度内开支的所有公职人员的交通补贴发放数来对冲,可算出相对应的实际支出总规模将从基数水平下降约7%。
贾康认为,如考虑这些因素,可使此次车改带来的综合节支率进一步提升到50%左右。“车改后我国财政支出中的公车支出,综合考虑将有望缩减一半左右。”
在此基础上,贾康认为,如不车改,未来我国公车开支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这也是车改带来的又一重减支效应。
“车改后可以避免因油价上升、停车费增加、司勤人员工资福利开支增加引起的行政成本,以及司勤人员养老、
10 / 11
精品文档
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未来潜在支出,还有车辆配备数量增加等因素引起的行政成本。”他说。
值得关注的是,为保障节约行政开支效果,方案要求财政部严格交通费用预算管理,各单位也要加强财务管理,其中包括严格公务交通补贴发放,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等规定。
对此,贾康表示,公车改革的推进,配之以财政深化改革将带来的预算约束硬化,将会明显地降低公共财政支出中的相关经费支出与未来行政成本压力。
“如果把全国年度公车耗费的综合成本以若干年传闻中所说的3000亿元作为假设的具体数量依据,那么车改到位之后,每年因车改减少的支出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这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升公共财政支出绩效水平的大好事。”贾康说。
11 / 11
范文四:国有企业公车改革 [汇率双轨制结束]
国有企业公车改革 [汇率双轨制结束]
国有企业公车改革 [汇率双轨制结束]
国有企业公车改革
经**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一系列涉及教育、医药卫生、文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的改革 日程表 ,共计8个方面39项年度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其中包括研究提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启动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出台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等。从行业到企业,从整体到局部,从经济到民生,《意见》清晰地呈现出一张改革清单。
关键词1
简政放权
改革国企公务用车制度
放开烟叶收购价格和部分铁路运价,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务收费定价权。实现存量气与增量气价格并轨,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全面实行保基本、促节约的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
加快形成商事制度新机制,深化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相关改革,推
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和电子营业执照,加快实现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清理规范中介服务。
全面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做好车辆处置、司勤人员安置等后续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地方党政机关和驻地方中央垂直管理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启动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出台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
关键词2
企业改革
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
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制定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系列配套文件。制定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方案,加快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研究提出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全产业链各环节放宽准入。推进盐业体制改革。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出台实施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3
财税体制
营改增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实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出台全面推进
预算公开的意见,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预决算以及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预决算除法定涉密信息外全部公开。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将营改增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领域。进一步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组织实施煤炭资源税费改革,制定原油、天然气、煤炭外其他品目资源税费改革方案,研究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研究提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
关键词4
金融改革
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适时推出面向机构及个人发行的大额存单,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有序放松存款利率管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推动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创新。进一步完善 沪港通 试点,适时启动 深港通 试点。
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探索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机制,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
推出巨灾保险,推动信用保证保险领域产品创新,出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指导意见。研究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
险试点。
关键词5
城镇化
改革户籍制度,放宽户口迁移
加快推进城镇化、农业农村和科技体制等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出台实施居住证管理办法,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相应基本公共服务。制定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
制定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新增9个省份开展整省试点,其他省份扩大开展以县为单位的整体试点。研究提出落实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意见。
以体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出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文件,在一些省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关键词6
开放型经济
实施 一带一路 战略规划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健全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的体制和政策,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调整规
范进出口环节收费,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增加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量。继续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促进区域产业升级。
实施 一带一路 战略规划,启动实施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制定沿边重点地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完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筹建工作。
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平台和 单一窗口 建设,建立信息全面交换和数据使用管理办法。
关键词7
民生保障
全面实施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毕业找工作,上www.YJBYS.com,宣讲会微信公众号【xiaoyuan_xjh】
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完善后续升学政策。出台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疾病应急救助机制,加快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推动出台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推动出台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
体制改革方案。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关系转续政策。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制定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和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出台企业年金管理办法、职业年金办法。制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研究提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修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关键词8
生态建设
实施大气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制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
制订或修改50项左右节能标准。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发布领跑者名单。
编制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重点地区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机制。研究制定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推行排污许可制度。
专家观点
将给社会带来
官方应届毕业生微信|yjbys_com,支持自定义订阅,最新最全的
招聘信息一手掌握,招聘会微信号rencai_zhaopinhui
新一轮改革红利
《意见》涉及一批激活市场、释放活力、有利于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新举措。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今年改革推进的程度将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他指出,今年已经过去了5个多月,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中的一些任务已经完成,但大部分目标都属于难啃的 硬骨头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推进, 这些改革一旦实施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红利。
打开微信搜索人才招聘会公众号[rencai_zhaopinhui],招聘会场次安排早知道。,YJBYS微信号[yjbys_com]
文件的主题虽然是经济体制改革,但改革措施却涉及方方面面。中央党校教授赵振华说: 经济体制改革动起来了,会带动其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是要忽视其他改革,更不是不要其他改革,其他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有促进作用。
他表示,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来牵引其他各项改革,同时注重每项改[标签:tupian]革的整体性、协同性。
张占斌认为,改革的路线图已明确,当务之急是制定一张细致的时间表,各项改革的红利能否有效释放,关键在于落地生根,
产生实效。
这些改革 新招 正在发力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一系列改革方案陆续出台,很多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的深刻变化正在悄然发生。目前,不少改革 新招 已然点爆舆论场。
休学创业
国办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实施弹性学制,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一句话点评:弹性学制的设立,使想创业的大学生无学业后顾之忧,也给了他们一个退路和一个出路。
离岗创业
4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对经同意离岗的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随后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了这一点。
一句话点评: 离岗创业 无疑更是为科研人员打了一针强心剂,有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创业积极性。
立案登记制
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指出,为充分保
障当事人诉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 立案难 问题,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
一句话点评:从审查到登记的变革,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立案当事人、对公民信任的提升。
取消暂住证
2月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提出,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一句话点评:取消暂住证,从 暂住 到 居住 ,不只是名字上的变化,更多的是对流动人群权益的保障。
养老金并轨
国务院1月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决定,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
养老金并轨方案的公布,标志着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 双轨制 的终结,近4000万 体制内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 体制外 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一句话点评:结束 双轨制 有助于弥补养老金缺口、缩小制度内外的差距,有利于人才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各群体间的权利公
平,增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范文五: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相关问题的研究
一、关于国有企业的几个基本问题
二、国有企业在改革前所存在的问题
三、国有企业改革现状
四、借鉴成功的经验,把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继续推向一个新的起点
五、后记
一、关于国有企业的几个基本问题
1、国有企业的定义:
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定义为“是由政府拥有或控制的经济实体,它们从出售商品与服务中得到收益”。
2、国有企业的历史发展与历史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有企业曾经做出过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使我国经济在较短时期内形成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在经济建设中,国有企业支撑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保证了能源、原材料的供给,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为国家发展经济提供了资金。
图片1(我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图片2(建国后钢铁生产)
3.在计划经济结构下国有企业的发展
建国伊始,百费待兴。根据当时国内国际的现实形势,确定了经济原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有计划有目标地建立起了国有企业的战略布局和整体规划蓝图,并以此为指导,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有重点、成规摸、合理发展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为我国日后工业布局的合理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计划经济的道路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也不是我们可以永远可依赖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虽然计划型经济建国初期为国有企业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它只能在特定时期内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事实证明,国有企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被计划经济束缚了手脚。在以后的发展中,必然呼唤着改革的到来——市场经济,必然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4.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意义
国有企业承担着国家计划所确定的重大任务,支持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在保障供给、繁荣市场、调节分配、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标志。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力军。只有国有大中型企业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成为市场的主体,我国的市场体系才能完备、健全和发展,
才能确保市场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进一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进一步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的优越性。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社会公平分配和共同富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二、国有企业在改革前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有企业一直以来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问题依然是不可避免的。由于传统体制的长期影响、历史形成的诸多问题、多年以来的重复建设以及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1. 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合理。突出表现为政企职责不明。
具体表现在:
① 国有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② 企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权,政府是企业真正的管理人
2. 传统国有企业的内部机制不合理
① 产权含混不清
② 责、权、利相离
3. 社会负担过重
4. 长期以来积累的“不治之症”
① “麻木不仁”
② “有心无力”
③ “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再放”
材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1991年统计摘要》
二、传统国有企业的僵化机制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后果
1.传统国有企业缺乏活力,效率低下
2.资源配制低效
3.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三、国有企业改革现状
1、国有企业改革目标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要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进程,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老工业基地,把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
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为国有企业跨世纪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2、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方针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
(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
(三)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五)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重视科技人才,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技术创新机制,走集约型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六)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推行科学管理,强化基础工作,改善经营,提高效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七)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依靠各方面力量,扩大就业门路,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八)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法制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帮助企业增资减债、减轻负担。
(九)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素质,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十)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3、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对策
●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 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 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
● 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减轻企业社会负担
● 做好减员增效、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 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 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
● 加强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领导
四、借鉴成功的经验,把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继续推向一个新的起点
国企改革的国际经验
1、 美国国有企业: 不奢望效益,只愿充当天平
2、 加拿大国有企业:只是执行宏观调控的工具
3、 日本国有企业: 起到全国基础性设施功能
4、 欧洲国有企业: 在非竞争行业和领域充当主角
国内企改范例
海尔集团的改革理念
山东青岛海尔集团,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从一个亏损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这就让我们认识到:只要在改革开放中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国有企业是可以取得突出成绩的。海尔是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面对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推广海尔经验,有利于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一,团结奋进、善于决策的领导集体是首要保证。
其二,特色化的管理。即“决胜在终端”的营销管理新理念,认为企业间的竞争已从过去直接的市场竞争转向客户的竞争。
其三,抓住企业发展的核心——不断创新
当然,学习海尔,企业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根本的是在抓基础管理上下功夫,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在提高企业凝聚力上下功夫,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上下功夫,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
吉林石化
2004年以来,吉林石化公司采取强有力的扭亏措施,大力整顿企业管理,深入推进内部改革,积极优化生产运行,努力加快技改步伐,不断争取政策支持,强化集约化、专业化管理,科学确定企业定位和谋划未来发展,使企业扭亏为盈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五、后记
在经过这次材料的查找与组织之后,我们的心情愈来愈发沉重。国有企业的问题,以前似乎离我们很是遥远,但现在看来,国有企业建国以来就开始积淀的种种问题,直到今天依然桎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我们已经迈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我们乐观。加之改革本身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更使我们在国企改革的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
国有企业改革,任重而道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国有企业公车改革难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