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高一化学基本概念1
高一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复习(一) 学习目标
1、 复习原子结构及电子式概念
2、 复习共价键、离子键概念,并能掌握物质所含价键类别 3、 复习物质反应类型及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教学过程: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
思考:原子中存在哪些守恒,
解析:电性守恒。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质量守恒。质量数=质子数+电子数
思考:一般如何表示原子, A 解析:原子( X) Z
思考: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是否也相同,
n-练习:R元素的某同位素原子R,和外共有x个电子,该同位素的质量数为A,则其原子
核内的中子数是( )
A(A+x+n B(A+x,n C(A,x,n D(A,x+n 2、元素相对质量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M=M(A) × A%+M(B) × B%+M(C) × C%+?
A%,B%表示气体体积百分含量。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法:
—M=M(A) × A%+M(B) × B%+M(C) × C%+?
A%,B%表示原子个数百分数。
思考: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有何不同, 解析:以氯元素为例 35 37 比较 Cl Cl 1717原子的相对质量 34.969 36.966 原子核的质量数 35 37 天然状态下原子质量百分数 75.77 24.23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4.969×75.77%+36.966×24.23%=35.453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35×75.77%+37×24.23%=35.5 4、 电子式
思考:电子式与原子结构示意图都能表示原子结构,两者有何区别,如何书写电子式 解析:结构示意图表示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情况,电子式表示最外层上电子分布情
况。
思考:如何书写电子式,
解析:1. 原子的电子式
由于中性原子既没有得电子,也没有失电子,所以书写电子式时应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全部排列在元素符号周围。排列方式为在元素符号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每个方向不能
1
......
,,N,,O,,F......,H超过2个电子。例如,、、、。
2. 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
金属原子在形成阳离子时,最外层电子已经失去,但电子式仅画出最外层电子,所以在画阳离子的电子式时,就不再画出原最外层电子,但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在元素符号右上角
,Na标出。所以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即为离子符号。如钠离子的电子式为;镁离子的电子
2,,MgH式为,氢离子也与它们类似,表示为。
3. 非金属阴离子的电子式
一般非金属原子在形成阴离子时,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这些电子都应画出,并将符号用“,,”括上,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电荷的表示方法同于离子符号。例
....2,,,[:S:][:F:][:]H....如,、、。
二、离子键和共价键
思考:离子键和共价键有何区别,
解析:
化学键 离子键 共价键
形成元素 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元素
形成过程 原子间发生电子得失形成阴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阳离子
成键微粒 阴离子,阳离子 原子
实质 阴阳离子间静电作用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作用 表示方法 Cl Cl Na
思考: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表示方式有何不同,
解析:离子键只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除了用电子式表示外,还可用结构时表示。 思考: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如何区分,
解析:只要含有离子键,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含有共价键,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只有该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时,才是共价化合物。 三、化学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解析: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本质 特征 相应产物
口诀:氧得降,还失升。
思考:表示出中电子转移,并说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
练习:在下列各式中,当左边物质能生成右边物质时,划有横线的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需加什么试剂,
(1) KI ? I 2
(2) NO?HNO 2 3
(3) FeCl ? FeCl 32
(4) NaSO ? NaSO 2324
思考:氧化还原反应存在哪些规律,
解析:1)电子守恒规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2)价态利用规律
最高价时——只具氧化性
同种元素 最低价时——只具还原性
中间价时——兼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2-2+3+2+-+3+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在S、Fe、Fe、Mg、S、I、H中,只有氧化性的是:Fe、
+-2+2-2+Mg、H ;只有还原性的是:S、I;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Fe 、S 。
3)性质传递规律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Fe + CuSO = FeSO + Cu 44
还原剂 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分析)从该反应可知,Fe能将,2价Cu还原为0价Cu,说明Fe的还原性强于Cu,即在此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反之,亦然。 推而广之,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从性质角度看从左往右是一个由强变弱的过程, 氧化性:CuSO > FeSO 44
还原性:Fe > Cu
(巩固练习1)已知?2FeCl + 2KI = 2FeCl + 2KCl + I ?2FeCl + Cl = 2FeCl 322223
判断下列物质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
3+3+ A. Fe > Cl> I B. Cl > Fe > I 2 2223+ 3+ C. I > Cl > Fe D. Cl > I > Fe 22223+-2+2+3+ -(巩固练习2)根据反应式:?2Fe + 2I = 2Fe + I ?Br + 2Fe = 2Fe+ 2Br 22
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B )
-2+--2+---2+2+-- A. Br、Fe、Cl B.I、Fe、Br C. Br、I、Fe D. Fe、I、Br4)价态归中规律
2、离子方程式
1)离子方程式书写
离子方程书写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写”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第一步:“拆” 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
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3
第三步:“删” 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第四步:“查” 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2)离子共存
思考:如何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解析:所谓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就是离子相互之间可以发生离子反应而生成新的物
质,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问题的一般思路为:
1(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1)生成沉淀:关键是掌握《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2--2- 酸:H与SiO、AlO、*SO; 3223
2+3+2+2+3+2+2++ 碱:OH-与Mg、Al、Zn、Fe、Fe、Cu、Hg、Ag等;
+---2-2-2-3- 盐:如Ag与Cl、Br、I、CO、SO、S、PO等; 334
2+2-2-2-3- Ba与SO、CO、SO、PO等; 4334
2+2-2-3-2- Ca与CO、SO、PO、HPO等。 3344
(2)生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关键是记住常见的弱酸和弱碱。
+-2---2--2--3-2-- H与OH、CO、HCO、SO、HSO、S、HS、PO、HPO、HPO、ClO、33334424
----2-AlO、 SiO、CHCOO、CHO、F等; 23365
-+-+--2-- OH与H、NH、HCO、HSO、HS、HPO、HPO等。 433424
+2--2--2--(3)生成气体:H与CO、HCO、SO、HSO、S、HS等。 3333
2(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例如
3+-2-- Fe与I、S、HS;
++-2+-2----2-- MnO (H)、NO(H)、ClO与Fe、I、S、HS、SO、HSO等。 4333
4
范文二:高一化学 基本概念 新课改
高一化学 基本概念 新课改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过滤","一帖,二低,三靠","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液体体积?加热方式?温度计水银球位臵?冷却的水流方向?防液体暴沸","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萃取","萃取剂: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要易于挥发.","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 计算 ? 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 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 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 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振摇? 定容? 摇匀" "容量瓶","?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
3,"标准状况 STP","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阿伏加德罗常数NA","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摩尔质量 M","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气体摩尔体积 Vm","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 (由PV=nRT推导出)","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 n1 N1 V1"
,," n2 N2 V2"
8,"物质的量浓度CB","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CB×V V=nB/CB"
9,"物质的质量 m","m=M×n n=m/M M=m/n" 10,"标准状况气体体积 V","V=n×Vm n=V/Vm Vm=V/n" 11,"物质的粒子数 N"," N=NA×n n =N/NA NA=N/n" 12,"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 1000×ρ×ω" ,," M"
13,"溶液稀释规律","C(浓)×V(浓)=C(稀)×V(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1-物质的分类"
1,"元素分类:","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2,"化合物分类:","有机物(含C)和无机物"
"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
水)","SiO2,SO2,CO2,SO3,N2O5,(多数为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Fe2O3,CuO , MgO (多数为金属氧化物), "
,"两性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Al2O3,ZnO" ,"不成盐氧化物","NO2,NO,CO, (盐中的N的化合价无+2,+3,C无+2)"
"分散系","溶液(很稳定)","分散质粒子小于1nm,透明,稳定,均一"
,"胶体(介稳定状态)","分散质粒子1nm-100nm,较透明,稳定,均一"
,"浊液(分悬,乳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不透明,不稳定,不均一"
"化学反应的分类","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2SO2+ O2 2SO3"
,,"分解:2NaHCO3 Na2CO3 +CO2?+ H2O"
,,"臵换:Cl2 +2KI ===2KCl+I2" ,,"复分解: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子反应:Cl2+H2O = HCl+HClO"
,,"非离子反应:2Fe+3Cl2 2FeCl3" ,"是否有元素电子得失或偏移(有升降价)","氧化还原反应:2Na+2H2O=2NaOH+H2? "
,,"非氧化还原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热量的放出或吸收","放热反应:3Fe+2O2 Fe3O4" ,,"吸热反应:C+CO2 2CO"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2-离子反应"
,"电解质(酸,碱,盐,水)","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包括CO2,SO2)","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碳酸的电离方程式","H2CO3 H++HCO3- (弱电解质用" "" ,"NaHCO3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 (强电解质用" = ""
,"离子反应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所表示的式子" ,"离子反应式写法","一写,二改,三删,四查"
,,"单质,氧化物,气体,难溶,难电离的物质要保留分子式" "离子共存","有颜色的离子","MnO4-紫红,Fe3+棕黄,Fe2+浅绿,Cu2+蓝色"
,"与H+不共存(弱酸根)","OH-,CO32-,SO32-,SiO32-,AlO2-,S2-
,F-"
,"与OH-不共存(弱碱金属阳离
子)","H+,Fe3+,Fe2+,Fe3+,Cu2+,Al3+,Mg2+,NH4+"
,"与H+和OH-都不共存","HCO3-,HSO3-,HS-," ,"常见生成沉淀","Ba2+,Ca2+与SO42-,CO32- Ag+与Cl-" "胶体","胶体的性质(介稳定)","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聚沉"
,"判断胶体最简单的方法","丁达尔现象"
,"胶体提纯","渗析(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Fe(OH)3胶体制备的方法","取烧杯盛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1mL,2mL.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Fe(OH)3胶体."
,"Fe(OH)3胶体制备方程式 ","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
,"胶体凝聚的条件 ","加热,加电解质,加相反电性的胶体"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3-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一定有氧的得失)"
"升失氧","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升价), 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成氧化产物"
"降得还","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 (降价), 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成还原产物"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才属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
,"臵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气体的检验","NH3的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SO2的检验","用品红溶液褪色"
,"SO2的吸收","用KMnO4溶液 (强氧化性)"
,"CO2的检验","用澄清石灰水变浊"
,"Cl2的检验","用湿润的KI 淀粉试纸变蓝"
,"NO的检验","打开瓶盖后遇空气变红棕色"
"离子的检验","NH4+的检验","加NaOH溶液加热后放出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3+的检验","?加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
,"Fe2+的检验","?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马上变灰绿色,最终变红褐色?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后出现血红色" ,"SO42-的检验","先加HCl无现象后加BaCl2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Cl-,(Br-,I -)的检验","先加AgNO3后加HNO3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 (淡黄色沉淀AgBr,黄色沉淀AgI)" ,"NO3 - 的检验","加浓缩后加入少量浓硫酸和几块铜片加热有红棕色的气体放出(NO2)"
"物质的保存","K,Na","保存在煤油中(防水,防O2)" ,"见光易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HNO3,AgNO3,氯水,HClO 等)" ,"碱性物质","用橡胶塞不能用玻璃塞(Na2SiO3,NaOH,Na2CO3)"
,"酸性,强氧化性物质","用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
(HSO4,HNO3,KMnO4)"
"物质的保存","F2,HF(氢氟酸)","用塑料瓶不能用玻璃瓶(与SiO2反应腐蚀玻璃)"
,"保存在水中","白磷(防在空气中自燃),Br2(防止挥发)"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O,硅Si,铝Al,铁Fe" ,"地壳有游离态存在的元素","金,铁(陨石),硫(火山口附近)" ,"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易导电,导热,延展性"
,"能与HCl和NaOH都能反应的物质","两性:Al,Al2O3,Al(OH)3"
,,"弱酸的酸式盐:NaHCO3,NaHSO3,NaHS" ,,"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 " ,"两性金属","锌Zn,铝Al(与酸和碱都放H2)" ,"钝化金属","铁Fe,铝Al(被冷的浓H2SO4,浓HNO3)" "酸化学性质","稀,浓硫酸的通性","1强酸性----反应生成盐"
,,"2高沸点酸,难挥发性——制备易挥发性酸"
,"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做干燥,不能干燥NH3,H2S" ,,"2,脱水性—使有机物脱水炭化"
,,"3,强氧化性——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还原性物质反应" ,"硝酸 HNO3","1,强酸性 2,强氧化性 3,不稳定性 (见光,受热)" ,"次氯酸 HClO","1,弱酸性 2,强氧化性 3,不稳定性 (见光,受热)"
,"硅酸 H2SiO3","1,弱酸性 2,难溶性 3,不稳定性 (热)" "漂白","氧化型(永久)","强氧化性:HClO,Na2O2,O3,浓H2SO4,浓 HNO3"
,"加合型(暂时)","SO2 (使品红褪色,不能使石蕊变红后褪色)" ,"吸附型(物理)","活性碳 明矾溶液生成的Al(OH)3胶体" "水溶液","氯水主要成分","分子: Cl2, H2O, HClO " ,,"离子: H+,Cl-,ClO- "
,"氨水主要成分"
,," 分子:NH3 H2O NH3?H2O "
,,"离子:NH4+ OHˉ"
"氯水与液氯,氨水与液氨的区别",,"氯水,氨水属混合物,液氯与液氨属纯净物"
"氯原子Cl与氯离子Cl-的区别",,"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氯离子Cl-达稳定结构"
"气体","极易溶于水(喷泉)","NH3(1:700) HCl (1:500)"
,"只能用排气法收集","NO2 NH3 HCl " ,"只能用排气法收集","NO N2 CO "
"钠与水的反应","现象: ?浮,?熔,?游,?咝,?红","?钠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水蒸气——放热;?熔化成一个小球——溶点低;?在水面上游动——生成气体;咝咝发出响声——反应剧烈;?变色——生成碱"
"俗名","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 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漂白粉主要成分:Ca(ClO)2,CaCl2,有效成分Ca(ClO)2" "用途","Na2O2(淡黄色)用作呼吸面具, Al(OH)3和NaHCO3 (小苏打)可中和胃酸"
,"明矾用作净水剂,次氯酸HClO杀菌,消毒,永久性漂白,SO2暂时性漂白"
,"自来水常用Cl2来消毒,杀菌但产生致癌的有机氯,改用广谱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
,"Fe2O3—红色油漆和涂料;Al2O3—耐火材料,NH3可用于氮肥,制冷剂."
,"晶体硅Si作半导体,太阳能电池; SiO2可作光导纤维;硅胶是常用的干燥剂及催化剂的载体.水玻璃可做肥皂填料,木材防腐防火剂及黏胶"
"物质的量浓度CB "
"质 量m "
"微 粒N "
"气体的体积(标况下) "
"物质的量n "
"谱B "
"鳟B "
"撰A "
"鱊A "
"2.4L/mol "
"2.4L/mol "
"鳖 "
"譓 "
"下学期"
"第 页"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周期","同一横行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1,"H—He",,2,,1
,2,"Li—Ne",,8,,2
,3,"Na—Ar",,8,,3
"长周期",4,"K—Kr",,18,,4
,5,"Rb—Xe",,18,,5
,6,"Cs—Rn",,32,,6
,"7不完全","Fr—112号(118)",,"26(32)",,7 "第七周期","原子序数",113,114,115,116,117,118
"个位数=最外层电子数",,"?A","?A","?A","?A","?A",0 "族","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
"主族","A","7个",,"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 "副族","B","7个",,"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第?族和全部副族通称过渡金属元素"
"?族",,"1个有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非常不活泼" "碱金属","锂,钠,钾,铷,铯,钫(Li,Na,K,Rb,Cs,Fr)" ,"结构","因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电子,显+1价," "物理性质","密度","逐渐增大",,,"逐渐升高 " ,"熔沸点","逐渐降低 (反常) "
"化学性质","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 ,"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越活泼" "卤素","氟,氯,溴,碘,砹(F,Cl,Br,I,At)" ,"结构","因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易得到电子,显-1价," "物理性质","密度","逐渐增大"
,"熔沸点","逐渐升高 (正常) "
,"颜色状态","颜色逐渐加深",,,"气态~液态~固态" ,"溶解性","逐渐减小"
"化学性质","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越不活泼" "与氢气反应",,"剧烈程度:F2>Cl2>Br2>I2" "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 "氢化物水溶液酸性",,"HF,,"氢化物越稳定,在水中越难电离,酸性越弱"
"三,核素 "
" 原子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质量数","质量数(A)=质子数(Z)+十中子数(N)" "核素","把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核素 "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是指质子数相同,周期表中位臵相同,核素是指单个原子而言,而同位素则是指核素之间关系"
"特性","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丰度(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步"
"层序数",1,2,3,4,5,6,7
"电子层符号","K","L","M","N","O","P","Q"
"离核远近","由近到远"
"能量","由低到高"
"各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2×12=2","2×22=8","2×32=18","2×42=32","2×52=50","2×62=72","2×72=98"
"非金属性与金属性(一般规律):"
,,"电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元素性质" "金属元素",,"4",,"易得",,"非金属性"
"金属的金属性强弱判断:",,,,"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强弱判断:" "水(酸)反应放氢气越剧烈越活泼",,,,"与氢气化合越易,生成氢化物越稳定越活泼,"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越活泼",,,,"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越活泼"
"活泼金属臵换较不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臵换较不活泼非金属"
"原电池的负极金属比正极活泼"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1 A,越左越下,金属越活泼,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离核越远,还原性越强."
"越易和水(或酸)反应放H2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B,越右越上,非金属越活泼,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离核越近,氧化性越强."
"越易和H2化合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2,推断短周期的元素的方法(第二,第三周期)"
" 框框图:"
,"A",,"第二周期",,"若A的质子数为z时"
"C","B","D","第三周期",,"若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 ,"Z",,,,"2+a"
"Z+7","Z+8","Z+9",,"9+a","10+a","11+a"
"2.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臵的关系"
,"?A,?A,?A,?A,?A,?A,?A 0"
1," "
2,,," B"
3,,," Al Si"
4,,," Ge As"
5,,,," Sb Te"
6,,,," Po At"
7
"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臵的关系:"
"对于主族元素:最高正价= 族序数 最高正化合价 +?最低负价?= 8"
"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 "原子中 : 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化学键"
"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两种非金属原子间"
"非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对不偏移)",,,,,,"两种相同的非金属原子间"
"极性共价键:不同种非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对发生偏移)",,,,,,"两种不同的非金属原子间"
"He,Ar,Ne,等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 "共价化合物有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有离子键可能含 共价键"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反应时旧化学键要断裂,吸收能量",,,,"在反应后形成新化学键要形成,放出能量"
"?E(反应物)>?E(生成物)——放出能量"
"?E(反应物)<?E(生成物)——吸收能量"
"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常见的放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
"氧化,燃烧反应",,,,"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中和反应",,,,"CO2+C==2CO"
"铝热反应",,,,"NH4NO3 溶于水(摇摇冰)"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Zn+2H+=Zn2++H2?" "正极"," 2H++2e-=H2?(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Zn ? Cu","电流流向","Cu? Zn "
"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原电池:能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臵" "?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活泼的作负极失电子"
"?活泼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二次电池:可充电的电池",,,"二次能源:经过一次能源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常见电池","干电池","铅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燃
料电池(碱性"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极限"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单位:mol/(L?s)或mol/(L?min) ",,," 表达式 v(B) =?C/?t" "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所表示的表速率与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成正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颗粒大小" "变化","大","高","高","加入","越小表面积越大" "速率影响","快","快","快","快","快"
"化学反应的限度:研究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不能进行到底)" "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当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在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原料利用率,通常需要考虑两点:" " 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 ? 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 ? 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 n?4为气体 ,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 " 乙烯 C2H4 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 2C2H4+3O2 ?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 ?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 ? [ CH2 - CH2 ]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 C6H6+15 O2?12 CO2+ 6 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 + Br2 ? -Br + H Br" ,"硝化反应"," + HNO3 ? -NO2 + H2O" "加成反应"," +3 H2 ? "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 ",,"2CH3CH2OH+Na? 2CH3CHONa+H2" "氧化反应","完全氧化","CH3CH2OH+3O2? 2CO2+3H2O" ,"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 2CH3CHO+2H2O Cu作催化剂" "乙酸 CH3COOH 官能团:羧基-COOH 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 CH3COOH+NaOH?
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原理 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又叫碳水化合物"
"单糖","C6H12O6","葡萄糖","多羟基醛","CH2OH-CHOH-CHOH-
CHOH-CHOH-CHO "
,,"果糖","多羟基酮"
"双糖","C12H22O11","蔗糖","无醛基","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麦芽糖","有醛基","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多糖","(C6H10O5)n","淀粉","无醛基","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遇碘变蓝","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纤维素","无醛基"
"油脂:比水轻(密度在之间),不溶于水.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植物油","C17H33-较多,不饱和",,"液态","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脂肪","C17H35,C15H31较多",,"固态"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种"
"蛋白质的性质"
"盐析:提纯","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显色反应:加浓硝酸显黄色",,,"灼烧:呈焦羽毛味"
"误服重金属盐:服用含丰富蛋白质的新鲜牛奶或豆浆" "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开发利用金属资源"
"电解法","很活泼的金属",,"K-Al","MgCl2 = Mg + Cl2"
"热还原法","比较活泼的金属",,"Zn-Cu","Fe2O3+3CO =
2Fe+3CO2"
,,,,"3Fe3O4+8Al = 9Fe+4Al2O3 铝热反应"
"热分解法","不活泼的金属",,"Hg-Au","2HgO = Hg + O2"
"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制盐","提钾","提溴用氯气","提碘","提取铀和重水,开发海洋药物,利用潮汐能,波浪能"
"镁盐晶提取",,"Mg2+----- Mg(OH)2 -------MgCl2"
"氯碱工业",,"2NaCl+2H2O = H2?+2 NaOH + Cl2?"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
"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主要含有碳元素" "干馏","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煤焦油","焦炭" "液化","C(s)+H2O(g)? CO(g)+H2(g)" "汽化","CO(g)+2H2? CH3OH"
"焦炉气","CO,H2,CH4,C2H4",,,"水煤气","CO,H2" "天然气","甲烷水合物"可燃冰"水合甲烷晶体(CH4?nH2O)" "石油","烷烃,环烷烃和环烷烃所组成",,,"主要含有碳和氢元素" "分馏","利用原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较简单更有用的混合物的过程."
"裂化","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环境问题","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工农业和人类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酸雨:","SO2,,NOx,",,"臭氧层空洞",":氟氯烃","赤潮,水华",":水富营养化N,P"
"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只有一种产物的反应"
"最强酸 "
"强酸 "
"酸 "
"弱酸 "
"两性 "
"碱 "
"强碱 "
"酸碱性 "
"HClO4 " "H2SO4 " "H3PO4 " "H2SiO4 " "Al(OH)3 " "Mg(OH)2 " "NaOH "
"水化物 "
"H2SO4 " "SO3 "
"P2O5 "
"SiO2 "
"Al2O3 " "MgO "
"Na2O "
"氧化物 "
"Cl "
"S "
"P "
"Si "
"Al "
"Mg "
"Na "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范文三:高一化学基本概念3
高一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三) 学习目标:
1、复习盐类水解的本质及水解方程式书写
2、复习原电池及电解池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盐类水解
1、水解实质
思考: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
解析:1、水溶液中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
2、水解反应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浓度发生变化,从而使盐溶液显示一定的酸碱性。 思考:水解的规律是什么,
解析:遇弱就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思考:常见的能发生水解的离子有哪些, 3+3++解析:阳离子:Fe,Al,NH 42--++2-+ 阴离子:CO,HCO,S,HS,SO,HSO 3333
思考:将0.1mol/L AlCl溶液加热,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是什么, 3
解析:加热可促进盐的水解,由于HCl挥发,可使水解彻底进行,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氢
氧化铝灼烧分解,最终得氧化铝。
例1、 一定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溶液中,NHCl,NHHSO,444+(NH)CO, (NH)SO,NH浓度由大到小排列______。 4234244
2、水解方程式
思考:水解方程式书写有何注意事项,
解析:
1、找出水解离子,直接写出离子方程式
2、盐类水解程度小,故不写气体、沉淀符号
3、多元弱酸盐水解,第一步较容易,第二步比第一步难,水解时以第一步为主。
4、多元弱酸的水解应分步写,多元弱碱的水解不应分步写。 例2、判断FeCl,NaCO, NaHCO ,KS,(NH)SO,BaCl能否水解,写出水解离子方程式。 323324242
二、原电池和电解池
思考:什么叫电解,
解析: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思考:构成电解池的条件是什么,
解析:(1)有外加直流电源。
(2)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离子化合物。
(3)有两个电极(材料为金属或石墨,两极材料可相同或不同)。
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直接相连的一极。
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直接相连的一极。
(4)两个电极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并形成回路。
思考:电解池的正负极如何确定,
解析:电解池的阴、阳极完全由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正极确定,与电极材料本身的性质无关(而
原电池的正、负极则由构成电极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 思考:电解时,电极是否参加反应,
解析:在电解时,根据电极本身是否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可把电极分为惰性电极和活性电极
两类:
1
(1)惰性电极(C、Pt等):只起导电作用,不参与反应;
(2)活性电极(除Pt、Au外的其余金属):当作阳极时,除起导电作用外,还失去电子变
成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中(
思考:电解原理是什么,
解析: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或H,得电子?电极的质量增加或
放出H2?电极本身一定不参加反应(
-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活性电极溶解或惰性电极时溶液中的阴离子(或OH)失
去电子?电极的质量减轻或放出O或析出非金属单质( 2
思考:原电池和电解池有何区别,
解析:
装置 原电池 电解池
实例
?电源; ?电极: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 ?电极(惰性或非惰性); 形成条件 ?电解质溶液:能与电极反应。 ?电解质(水溶液或熔化态)。 ?形成闭合回路 4?形成闭合回路 反应类型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由电极本身性质决定: 由外电源决定: 电极名称 正极:材料性质较不活泼的电极; 阳极:连电源的正极;
负极:材料性质较活泼的电极。 阴极:连电源的负极;
-2+ 2+ - 负极:Zn-2e=Zn(氧化反应) +2e= Cu (还原反应) 阴极:Cu电极反应 +---正极:2H+2e=H?(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 (氧化反应) 22
负极?导线?阴极 电子流向 电子由负极流出,经外电路回正极 阳极?导线?正极
电流方向 与电子流向相反
能量转化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2
范文四:高一化学基本概念2
高一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复习(二) 学习目标
1、 复习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及影响速率因素
2、 复习化学平衡概念及影响平衡移动因素
3、 复习电解质概念及强弱电介质区分
4、 复习水的电离原理及溶液酸碱性判断
教学过程: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反应速率概念及计算
思考:如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cB()vB(), 解析:,t
思考: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速率,能否求出其它物质速率,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之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
已知反应方程和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求另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思考:如何比较不同条件下同一反应的速率,
解析:比较不同条件下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关键:找同一参照物,比较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即把其他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练习:在2A(g),B(g) 3C(g),4D(g)反应中,下列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min) B、v(B),0.4 mol/(L?min) C、v(C),0.9 mol/(L?min) D、v(D),1.0mol/(L?min)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思考:影响反应速率因素有哪些,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内因)
(2)外因:
a.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升高温度(任何反应,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加快反应速率
c、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d.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e. 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二、化学平衡
思考:化学反应时,是否反应会一直进行到一种反应物消耗完为止, 解析:不一定,实际上,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化学反应的程度不同。 1、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通常换算成同一物质正逆速率,再做比较);
2)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3)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练习:说明可逆反应A(气),B(气) C(气),D(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平衡状态的事实是
A.容器内A、B、C、D四者共存 B.单位时间内A和B消耗的分子数相等 C.A、D的消耗速率相等 D.C、D的生成速率相等
2. 化学平衡的移动
思考:化学平衡为何会发生移动,
解析:化学平衡移动原因:v正? v逆
v正> v逆 正向 ; v正< v逆="" 逆向。="">
思考: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平衡移动有哪些规律,
解析:浓度: 其他条件不变,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正向移动 反之
压强: 其他条件不变,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
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反之…
温度: 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反之…
催化剂: 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但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发生移动。 三、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思考: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解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水。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小结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5)、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6)、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思考:强弱电解质有何区别,
解析: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物质结构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解时微粒 离子 分子、离子
导电性 强 弱
物质类别实例 绝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水 思考:BaSO 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是不是电解质, 4
解析: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不但是电解质,而且是强电解质。 四、水的电离及溶液酸碱性判断
+-思考:水电离后,溶液中H ,OH有何关系,
+-解析: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常数Kw=,H,?,OH,。 -1425? 时,Kw,10。
Kw只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无论是中性、酸性、碱性的稀溶液中都有,H,?,OH,= Kw。 +-溶液酸碱性由H ,OH浓度相对大小决定。
范文五:高一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复习3
高一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复习
一、 物质的量
1. 写出物质的量的4个基本公式,并注明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2. 稀释定律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 主要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容量瓶的选择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B(4) 误差分析:c= BV
二、离子反应
1.电解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定在_________和________下在_______或_________下能够导电的________ 义 都不导电的_________
强酸:HCl、HNO、HSO 等 324
强碱:KOH、NaOH、Ba(OH) 、Ca(OH) 22
实绝大多数盐(BaSO、AgCl、CaCO) 弱酸: HClO、HCO 、4323、NH、酒精 CO23例 CHCOOH、HS、HSO、HPO 等 322334
弱碱:NH?HO及Fe(OH)等不溶性碱 323
水: HO 2
2.离子反应(1)离子方程式
不能拆成离子形式的物质,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难溶于水、难电离的物质 a.难溶、微溶的物质:Cu(OH)、BaSO、AgCl 等。 24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HClO、HCO 、CHCOOH、HS、HSO、HPO )、弱碱(NH?HO、2332233432Al(OH) 、Fe(OH) 、Fe(OH)、Mg(OH)、Cu(OH)等)、水。 33222
c.气体:HS、CO、SO等。 d.单质:H、Na、Cl等。 e.氧化物:NaO、FeO等。 22222223(2)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看物质化学式拆分是否正确(强弱电解质不分,易溶与难溶不分)。 ?(看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看是否符合阴阳离子个数配比 ?(看是否漏写离子反应 ?(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是否删除 (3)离子共存问题(即判断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能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反之能共存) ?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的不能大量共存;?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的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不能大量共存;
1
3+2+2+?隐含规律:无色溶液时,不含有色离子。如:Fe(黄色)、 Fe(浅绿色)、 Cu
-(蓝色)、MnO(紫红色)等不存在; 4
+ --已知题目里说酸碱性溶液时,应在各选项加上H 或OH。 (4)离子检验
离子 使用的试剂 方法及现象
,,l AgNO溶液、 加入AgNO溶液,产生_______,再加稀硝酸沉淀_______。 33
稀硝酸
,,,, ,BaCl溶液、稀盐酸 加足量稀盐酸_______,再加BaCl溶液产生_______。 22
盐酸、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 ,
CaCl溶液 灰水_____,向原溶液中加入CaCl溶液,产生____ 22
加入少量NaOH溶液,生成__________,迅速变成_____,最终变成NaOH溶液 ____________.
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适量新制的氯水,溶液变2+KSCN溶液、氯水 Fe _______
2+向含有 Fe的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溶液,现象为_____ 4酸性KMnO溶液 4
KSCN溶液 加入__________溶液,溶液变为___________ 3+ Fe NaOH溶液 加入NaOH溶液,生成__________________
浓NaOH溶液,湿润的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___________气体,该气体能使+NH 4_______________试纸变_______。 红色石蕊试纸
三、氧化还原反应(口诀“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恰相反。”)
1(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3(氧化剂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发生什么反应,得到什么产物,
4(还原剂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发生什么反应,得到什么产物, 四、胶体1(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nm
2(胶体的特性:丁达尔现象(鉴别_______和___________)、聚沉、电泳。 五、同素异形体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氮的固定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物质分离:
1固液分离一般用过滤的方法(漏斗);
2
2液液分离一般用萃取分液(分液漏斗)或蒸馏(蒸馏烧瓶)的方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