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亟待建立
2010年05月27日 08:20: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美国可用于救援的直升机有近1万架,我国只有30多架
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仍不健全。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间限制较少等优势的航空救援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应急救援手段,因此,在北京召开的“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与会者呼吁要大力发展航空救援。
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在会议中,总结了“5·12”汶川地震中航空救援发挥的作用,以及暴露出的问题。“5·12”汶川地震救援阶段,共出动飞机、直升机428架,实施抗灾救援飞行8000多架次。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救援装备数量太少,救援机型不配套,基础设施不健全,航空救援体制不完善,缺乏专业救援队伍等。
据了解,“4·14”青海玉树地震救援中,航空救援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地震发生后,第一支赶到玉树前线的援救力量是搭乘空客飞机前往的。因为玉树距省会城市西宁有800多公里,距青藏铁路500多公里,在之后的短时间的救援中,主要依靠航空救援。但是因为玉树的高海拔,对机型要求较高,一般飞机不能胜任。另外,我国航空救援飞机布点不科学,影响救援效果。
刘大响院士提供的数据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形成了符合国情的航空救援体系。美国可用于救援的直升机近1万架,加拿大有1000多架,而我国救援直升机只有30多架,而且大多是小吨位的。俄罗斯有4万余人的部队用于应对各种灾害,德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航空救援体系,在整个德国国土内任何一点突发情况,15分钟内都可以得到国家的航空救援服务。巴西、韩国等国也成立了专职的航空救援队。
刘大响院士提出,建立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一方面是加快直升机、通用飞机等航空器的研制,另一方面是建立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中心,组建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应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记者李新玲)
武警打造应急救援力量“国家队”
新华网成都5月26日电(记者张东波、黄明)记者从26日结束的武警水电、交通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武警水电、交通部队自2009年7月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以来,围绕建设应急救援“国家队”、精锐之师的要求,深入研究加强两支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问题,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武警水电、交通两支部队主要承担北京及周边、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和东南沿海“四大重点区域”的应急救援任务。任务区域中70%以上城市、50%以上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地区。一旦遇有重大灾害,对部队快速实现任务转换、收拢分散施工部队、保障抢险足够用兵、发挥“拳头”作用,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考验。
范文二: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
长广集团公司一矿 程德军
建立健全矿山救护及其应急救援体系是国际通行做法,以美国煤矿为例,尽管已消灭了重大灾变事故,近几年煤矿死亡人数都在40人以下,但仍十分重视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美国煤矿建有矿山救护队78支和救护站76个,有健全的救灾指挥体系和以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匹兹堡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支持体系,并建立有矿山救护基金,政府也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从而保障了煤矿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进行。
尽快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各级政府和部门应按照“体系完整、机制完善、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决策果断、行动迅速、运转协调、救助有力”的总体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以便发生事故时,可以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包括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应急救援日常值班系统、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应急救援技术支持系统、应急救援组织及经费保障系统。
在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时,要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明确分工、相互协调,做到应急救援能力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抓紧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应急救援预备队伍,并在经费和必要的装备上予以支持,以应对特大事故发生,防止事故扩大,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国家财产损失。
在我国建立健全全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国情和现有矿区救援力量的实际状况,去组织和构建具有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动能力以及具有先进技术装备的全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因此,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矿山应急救援工作制约因素多,情况复杂多变,与其它应急救援工作相比,具备更强的技术性、时效性和更大的危险性,要求反应快速、判断准确、应变及时、措施有力。一旦发生重大灾变事故,往往需要多支救护队协同作战、密切配合、集中指挥,并需要得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必须形成独立的矿山救灾及应急救援体系。矿山安全生产实践也充分证明,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在应急救援、预防检查、消除事故隐患以及社会上应急救援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应急救援组织和应急救援体系都无法替代的。
一、 煤矿企业的事故具有实发性的特点,迅速出动、及时对矿井事
故进行救护是煤矿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煤矿生产工作的客观要求,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所有煤矿必须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煤矿企业应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煤矿企业,应与就近救护队签定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矿山救护队至服务矿井的距离以行车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限。以确保及时有效地抢救事故。
二、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要着眼于事故预防,着眼于矿山的系统安全,着眼于矿山的持续健康发展,不能就抢险而抢险,要将预防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提高生产系统的抗灾防灾能力、实现系统的本质安全作为体系的主要任务,并应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下功夫,使应急救援体系成为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力量。
三、我国矿山生产具有区域性特点,为保证应急救援的有效、及时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健康发展,应根据矿山的分布、灾害程度、地理位置等情况,合理划分成若干区域。在区域内,可不分管理体制和企业性质,可打破隶属关系,建立起区域应急救援网,以实现区域性的应急救援。同时,还应将矿山应急救援体系作为国家应急救援网的重要组成要素来建设和发展。
四、矿山应急救援必须实行集中指挥,以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矿山救护队也要继续实行军事化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着装,要佩带帽徽、领章,实行军事化队衔制度。为实现集中指挥,应组建起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矿山较多的省份应组建起省级矿山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以更及时、更有效地协调、指挥矿山的应急救援工作。
五、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必须覆盖各级、各类矿山。所有矿区都必须配有一定规模的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煤炭企业应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企业,也应与就近的矿山救护队签订救灾协议或联合组建矿山救护队。否则,不得生产。同时,还应建立起各应急救援组织间的协同作战机制,密切彼此间的联系,以形成有机整体。另外,还应建立起相应的技术支持体系、装备保障体系、信息保障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这样,才能有力促进应急救援体系的有效运转。
六、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包括安全科学技术、风险管理、系统安全与可靠性等源于安全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容,还与诸多应用工程科学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安全科技的发展将给矿井应急救援体系在技术提供广阔的需求和应用的空间。这不仅表现在诸多重大隐患的治理、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上,矿井煤矿瓦斯危害的治理、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控制,应急救援装备等等,都需要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提出解决的方案和办法。而且也表现在用科学的思路加强管理,整体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总体质量。
尽快建立完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系统和完善的救援机构和队伍,这样才能在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时候,能够迅速动员各方面力量,
前往事发现场组织指挥救援行动,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我们的安全生产目标才能得到全面的实现。
长广集团公司一矿
2004年5月26日
范文三:建立地方应急救援体系应把握的原则
建立地方应急救援体系应把握的原则
地方应急救援建设应定位在指挥有力、反应迅速上。笔者认为,完善、高效的地方应急救援体系应当由三个系统组成: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技术装备保障系统、政策预案支持系统。
一、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各应急救援组织需要一个综合指挥机构来协调,因此,各地方政府应设立由政府领导挂帅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协调指挥本区域应急救援工作。同时聘请一定数量的专家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二、技术装备保障系统
技术装备保障系统应包括:信息通讯保障系统、运输保障系统、抢救装备保障系统。其中,信息通讯保障系统应当由计算机骨干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无线通讯系统、无线移动数据传输系统、有线通讯系统、车辆定位系统、图像监控极大屏幕显示系统、语音记录系统、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送系统、
专家库系统、指挥中心安全系统、无人职守的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共14个子系统构成。
三、政策预案支持系统
与地方应急救援体系有关的法规和政策分为3个层次:一是由政府颁布的规章,二是以政府令形式颁布的法令、规定和应急救援预案,三是与应急救援有关的标准或管理办法。
把握三个原则
地方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需资金量大,建设工期长。要想在全国范围内短时间投入大量资金来建成所有地方应急救援体系,是不可能的。各地方应在建设中本着科学的态度,始终把握好三个原则:
一、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原则
二、拓宽思路、多方筹措的原则
三、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原则
范文四:钢铁企业应如何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钢铁企业应如何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钢铁企业的设备具有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自动化等特点,一旦出现重大、特大设备事故,影响范围很大,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重大、特大设备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人员伤亡,因此预防事故、有效控制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迅速恢复生产,防止类似事故再度发生是企业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建立科学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可以提高企业职工事故管理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还可以通过应急事故模拟综合演练,检验并提高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这不仅是我们钢铁企业安全管理者的神圣职责,也是现代管理体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体现。
要制定和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必须首先了解容易造成危急事件发生的原因,其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存在着某些不完善之处;员工不了解健康、安全与环境体系的要求;员工了解要求但没有按要求去操作;因此,企业在建立事故的应急程序时应首先发动全体职工参与并了解以下几点:应急工作的组织和职责;参与处理事故的人员;应急服务信息;内、外部联络;发生某一事故时应采取的相应应急措施;危险材料的潜在危害及应采
取的措施;培训计划及有效性试验。
一般企业基本的应急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应急情况分类;紧急情况报告程序、联系人员和联系方法;现场应急报警程序;各类事故(火灾、爆炸、泄漏、放射性物质、中毒等)应急程序及措施;现场急救医疗措施;恶劣天气应急程序;其他应急措施和程序。
对于企业制定应急反应计划,应传达到以下几方面。指挥和控制人员;应急服务部门;可能受到影响的员工和承包方;其他可能受到影响的相关方。为掌握和评价应急反应计划的效果,企业要定期进行训练、演习和制定其他合适的方法来检查完善应急反应计划的程序,在必要时根据所获得的经验对计划进行修定。
钢铁企业建立一套成熟的应急救援体系需要做以下物质和意识准备:
1、应急控制中心的建立
应急控制中心是实施应急体系的最核心部分,其建设至关重要,其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
应急控制中心是实施应急体系的最核心部分,其建设至关重要,其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
?足够的内外线电话和无线通讯设备。
?危险物质数据库:危险物质名称、数量、存放地点及其物理化学特性。
?救援物资数据库: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大小、存放地点、负责人及调动方式。
?风速、风向和气温等测量仪器。
?个人防护和其他救护设备。
?厂内职工名单表。
?关键岗位人员的住址和联系方式。
?现场其他人员名单,如承包商和参观者等。
?地方政府和紧急服务机构地址和联系方式。
?应急与事故处理法规标准手册。
应尽量将应急控制中心设在风险最小的地方,如果应急中心在区域上还具有一定的风险,就有必要建立后备应急中心,以确保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功能的有效实施。根据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硬件配置,该中心应该设在每个分厂的调度室为宜。
2(现场应急计划的注意事项
制定现场应急计划应注意以下事项:
?每一个危险设施都应有一个现场应急计划;
?现场应急计划由企业制定并实施;
?体系负责人应确保应急所需的各种资源(人、财、物)及时到位;
?体系负责人应与紧急服务机构共同评估,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执行这个计划;
?应急计划要定期演习;
?确保现场人员和应急服务机构都知道;
?根据内外情况的变化,应急计划要进行评估和修改。
3(报警和信息传递
在报警和信息传递方面有以下要求:
?企业管理部门应将任何突发事故或紧急状态迅速通知给所有有关工人和非现场人员,并做出安排;
?企业管理部门应将报警步骤通知所有工人以确保能尽快采取措施,控制势态发展;
?企业管理部门应根据设施规模考虑紧急报警系统的需求;
?应在多处安装报警系统,并达到一定的数量,这样报警系统才能工作;
?在噪声较高的地方,企业管理部门应考虑安装显示性报警装置以提醒作业人员;
?在工作场所警报响起来时,为能尽快通知应急服务机构,企业管理部门应保证有一个可靠的通讯系统。
4(关键岗位的确定和责任划分
作为应急计划的一部分,企业管理部门应委派一名现场事件管理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处理事故。现场事故管理者应从
服装或帽子的穿戴上很容易辨认。
现场事件管理者应做到如下几点:?评估事件的规模(为内部和外部应急机构);?建立应急步骤以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的损失;?在消防队到来之前,没有必要直接参与救护和灭火活动;?安排寻找受伤者;?安排重要工人撤离到集中地带;?设立与应急中心通讯的联系点;?在现场主要管理者到来之前担当起其责任;?若有要求,应给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现场主要管理者的责任如下:?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受影响以外的地方,尝试进行设施的直接操作控制;?继续复查和评估事件的可能发展方向,以决定事情可能的发展过程;?指导设施的部分停车,并与现场事件管理者和关键工人配合,指挥这些设施的现场撤离;?确保任何伤害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消防人员、地方当局和政府监察员取得联系;?在设施内实施交通管制;?对保持紧急情况的记录做出安排;?给新闻媒介发送有权威的信息;?在紧急状态结束之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
当应急计划确定其他由工人承担的主要任务时(如急救人员、大气监测人员、照顾受伤人员),企业管理部门应确保这些工人知道他们准确的任务。
5(现场措施
现场应急计划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遏制事故,从而防止事故扩大到附近的其他设施,以减少伤害。企业管理部门应在应急计划中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保证在现场能采取合适的措施和决定。企业管理部门应考虑在应急计划中怎样进行下列各方面的工作:?非相关工人可沿着具有清晰标志的撤离路线到达预先指定的集合点;?指定某人记录所有到达集合点的工人,并将此信息告之应急控制中心;?指定控制中心某人核对与事故有关的那些人到达集合点的名单,然后再核对那些被认为是在现场的人员名单;?由于节日、生病和当时现场人员的变化,需根据不在现场人的情况,更新应急控制中心所掌握的名单;?安排对工人进行记录,包括其姓名、地址,并保存在应急控制中心并定期更新;?在紧急状态的关键时期,授权披露有关信息,并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该信息的惟一出处;?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恢复步骤中应包括对再次进入事故现场的指导。
6(规划关闭设施程序
企业管理部门应确保对于复杂设施的应急计划充分考虑他们不同部分的内部关系,这样当需要时,停车可依次进行。
7(应急程序演习
一旦应急计划被确定下来,企业管理部门应确保让所有工人以及外部应急服务机构人员都知道。企业管理部门应对应急计划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应包括在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运作和撤离步骤两部分。
8(计划评估与修订
在制定计划和演练过程中,企业管理部门应让熟悉设施的工人包括相应的安全小组一起参与。企业管理部门应让熟悉设施的工人参加应急计划的演习和操练,与设施无关的人,如高级应急官员、政府监察员也应作为观察员监督整个演练过程。每一次演练后,企业管理部门应核对该计划是否被全面检查并找出不足和缺点。企业管理
部门应在必要的时候修改应急计划以适应现场设施和危险物的变化。这些修改应让所有与应急计划有关的人知道。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现实要求,也是切实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企业的每一个安全管理者,每一名职工,都应该参与到这个体系中来,成为其中的一员,才能从思想上,意识上实现升华,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理想境界。
范文五:企业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企业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摘要:由于各种事故灾难种类繁多,情况复杂,具有突发性,覆盖面大,应急活动又涉及到从高层到基层人员各个层次,从公安、医疗到环保、交通等不同领域,这都给日常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指挥带来了许多困难。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实施规范有序的运作程序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应急 救援 事故 途径
自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意识到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构建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性。我国自2005年开始构建政府层面、同时要求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并于2007年8月30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同年11月1日实施)。
近年来,应急救援体系及预案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成为政府和企业共同需求。
一、应急体系的建立
由于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缺陷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为了实现对事故发生后的紧急作用,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从安全管理战略的角度出发,应针对事故特点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1、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时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中第
3.2条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程序,下面就应急预案的编制进行讨论。
1.1准备工作
①编制的组织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小组,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别和应急职责,结合企业部门职能分工抽调预案编制人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亟待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