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红楼梦》名著解读(三)
《红楼梦》名著解读(三)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宝玉淋雨回家踢了袭人一脚,袭人晚上吐血。宝玉服侍袭人,向王太医问药。端阳节王夫人治席请薛家母女赏午。众人不欢而散。宝玉因此而回房中长吁短叹。
晴雯撕扇 晴雯换衣服,把扇子跌在地上将骨子跌断,遭宝玉抢白,晴雯不服,气得宝玉要赶她回家。晚上宝玉跟薛蟠喝酒回来,见晴雯睡着,将她推醒,叫她拿果子来,晴雯不干。宝玉说扇子是扇的,如果你想出气,撕也无妨。宝玉拿扇子给她,她便撕起来,麝月阻止,宝玉说“千金难买一笑”,并说扇能值几个钱。
钗、黛谈说湘云往日的调皮作为。王夫人说湘云有了婆家,湘云给袭人等带来戒指。翠缕和湘云论阴阳,最后归结到麒麟也有阴阳,人亦有阴阳。两人在蔷薇架下拾到宝玉遗掉的金麒麟。
请简述“晴雯撕扇”情节。
明确: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晴雯是曹雪芹笔下最具有个性魅力、最丰满的形象之一.晴雯的形象特点:美丽聪慧,柔情似水;桀骜不驯,刚直锋利;疾恶如仇,敢于反抗.
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扇子跌折,便被训斥了几句,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而宝玉赴宴回来,主动寻求和解。宝玉说出了一番对物用的态度,“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这里宝玉说出一番物用的道理:高兴就好!晴雯借机说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甚至宝玉夺过麝月的扇子,递与晴雯,在宝玉的嘻笑和纵容下,晴雯毫无顾忌,也撕了几半子。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湘云在袭人面前褒钗贬黛;袭人求湘云为宝玉做鞋,说林姑娘身体不好不能做。宝玉不愿会雨村。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 宝玉对她下逐客令,说要是黛玉“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恰黛玉怕宝玉因麒麟生出风流佳事,听到宝玉赞她,不禁喜惊悲叹。后因黛玉讽刺宝玉,宝玉气急,经黛玉道歉,宝玉说“你放心。”说黛玉皆因不放心才弄了一身病,但放心,病便会好。黛玉故作不懂,宝玉刚要解释,黛玉说“你的话我都知道了”之后,宝玉把赶来送扇子的袭人误作黛玉,并说睡里梦里都忘不了你之类的话。 金钏儿投井死,袭人同病相怜而流泪,宝钗却去安慰王夫人,说金钏儿自己落井而死。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一回是叙写宝黛二人互明心迹的精彩片断。请结合本回有关情节,分析黛玉听到宝玉对自己称扬不说“混帐话”时的心理及其作用。
明确:本回比较集中的心理描写主要是在黛玉无意中听到宝玉对自己称扬不说“混账话”一节,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黛玉在对爱情的追寻过程中,总是忧伤多于快乐,痛苦多于幸福。原因在哪里呢?不仅在于爱情的本性是排他的,爱情的痛苦也是最个人的,更主要的还在于她与宝玉的爱情乃是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互相听到了内心召唤的回音,因而随着爱情的步步深化,她越来越感到环境的势利、险恶和前途命运的艰难、叵测。这一段“喜”“惊”“悲”“叹”的心理描写,不仅充分表现了黛玉细心多虑、多情善感,对真诚真心的宝玉的爱恋,也暗示了二人爱情发展的悲剧性结局。本回就是通过这段极具个性化的心理描写塑造了林黛玉这一典型形象,其真实、自然、贴切、细腻的心理描写,古往今来引发了多少人的共鸣之心和同情伤感之泪!
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简述宝玉挨打的起因,并说一说贾政与宝玉矛盾冲突的本质是什么? 起因:(1)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2)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3)贾环搬弄是非,诬告宝玉逼死金钏儿。
根本原因:贾政是建礼教的维护者,宝玉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贾政与宝玉的矛盾是价值观念、人生道路的选择,正统与非正统的矛盾。以贾政为代表的长辈觉得宝玉是唯一可堪继承家业之人,故迫切希望宝玉成材、光宗耀祖,希望他做道德文章、仕途经济。但宝玉却不要官场,厌恶读书做官,视官员为禄蠹,反而要情场,要知己,拒绝成材,一天只知在女儿堆中混,得过且过。宝玉的所作作为就让贾政的愿望落了空,在正统的贾政看来,宝玉是异端、叛逆、顽劣、不肖、无能、狂痴、下流、色鬼。长此以往,必会“弑君杀父”。可见两人的矛盾实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取向两种文化思潮两种人生道路的冲突,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与叛逆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宝玉挨打后众人反应 袭人说但凡听他的话也不至如此,若打出残疾,叫人怎么样。宝钗手托丸药来看,亦云:“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老太太、太太心疼,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宝玉心中为之大畅。黛玉来看。宝玉安慰黛玉说自己是装出来给人看的。黛玉无声而泣,劝说“你从此可都改了吧!”王夫人叫袭人,袭人汇报宝玉情况,王夫人给了两瓶进上的香露。 宝玉打发袭人去宝钗处借书,叫晴雯送旧帕两块给黛玉,黛玉神魄驰荡,自感可喜、可悲、可笑、可惧、可愧,题诗三首于其上。
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都去探伤,通过此情节请说说钗、黛二人对“宝玉挨打”各有怎样的反应,宝玉对二人又分别又怎样的态度?据这一情节分析二人性格特点。
明确:宝钗探伤:托药而进,低头弄衣带。语言:“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也??”。神态: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心理:暗想若宝玉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讨人喜欢了,也不会吃亏。
黛玉探伤:无声之泣,气噎喉堵。神态:悲戚,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语言: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钗、黛玉皆聪颖貌美,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叛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她们对宝玉又都有爱的真情,但她们的思想性格截然不同,因而在待人接物或表现感情时也有所不同。宝钗“圆”,理智多于情感;黛玉“直”,情感胜于理智。宝钗见宝玉,送的是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疼”之语,令宝玉感动,但此时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毕竟她是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有才德、明事理的大家闺秀,任何出格之事她都很警醒;黛玉则不然,她在追求情感的人生观上与宝玉相同,因而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也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宝玉要吃小荷叶儿莲蓬汤。凤姐叫做十来碗大家吃,贾母说她拿官中钱做人情,她自告奋勇做东道,银子在她账上领。贾母对薛姨妈夸口说她有本事叫凤姐弄来东西大家吃。凤姐说贾母若不嫌肉酸,不然连她也吃。宝玉说袭人站乏了,拉她坐下。袭人叫宝玉请莺儿打络子。凤姐叫莺儿和玉钏给宝玉送汤。玉钏儿叫婆子端汤,自己空手走。宝玉叫玉钏儿尝汤。宝钗提名给“宝玉”打络子;
袭人得了王夫人两碗赏菜感到意外;宝玉不在乎;宝钗深明其意。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贾母吩咐贾政的亲随小厮头儿,以后贾政若唤宝玉以她的名义加以拒绝。宝玉甘为诸丫环充役,骂宝钗入了“国贼禄鬼”之流;除“四书”外,别书皆毁,深敬黛玉。薛姨妈赞袭人,王夫人说袭人比宝玉强十倍。但不同意马上收做屋里人,“再过二三年再说”。宝钗来到怡红院(宝玉住处)。袭人正做鸳鸯戏莲花样的兜肚,袭人出去,宝钗坐在袭人的位子代做鸳鸯戏莲花兜肚。宝玉于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听后“怔了”。凤姐叫袭人向王夫人叩头。宝玉喜不自禁。袭人说从此后她便是王夫人的人了。宝玉受龄官冷落,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
《红楼梦》中写了很多梦境,《绣鸳鸯梦兆绛云轩》回中宝玉做了怎样的梦,这梦又预兆了怎样的结局?
明确:宝钗大中午的走到怡红院去坐着,适逢宝玉午睡,袭人做活累了要出去走走,宝钗就替她代刺,坐在床沿上给宝玉撵苍蝇。宝玉突然梦中喊道: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的反应是“不觉怔了”。
这一梦境预示着宝玉对金玉良缘的反抗,即反对与宝钗的婚事,但最终二人还是结合在一起的结局。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探春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海棠社”。 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秋爽居士后又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怡红红公??李纨出题,题目是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限韵。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宝钗邀湘云安歇,给湘云出主意请老太太吃螃蟹赏桂花,并教湘云纺绩针黹为本。二人夜拟菊花题十二个。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回中,探春题诗为:
斜阳寒草带重门, 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 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 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 多情伴我咏黄昏。 通过这一首诗,你能看出探春怎样的命运?
明确:宝玉挨打后不久,贾政点了学差到外省公出,宝玉得到了“解放”,在大观园内“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这时,探春忽然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菩孝敬宝玉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他们便借此成立了海棠诗社,上面是探春作的第一首诗。
咏海棠诸诗以及后面的咏菊诸诗,每一首都“诗如其人”,把大观园群芳每个人的思想、情趣、品格表现出来,同时作者曹雪芹也通过其中词句隐示了他们的命运。
探春这首诗也就是她本人的写照。“玉是精神难比洁”,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义语。“雪为肌骨易销魂”也是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形象的进一步描绘。芳心无力,使人联想到断线风筝;绢仙羽化,也使人联想到离家远嫁。探春把自己的情操赋予了白海棠,实际上是借白海棠咏叹自己。
潇湘妃子林黛玉的号,曹雪芹为黛玉起这个名号,与娥皇女英的故事有关,以泪洒斑竹的娥皇女英象征黛玉的悲惨命运.“潇湘妃子”是古代传说中舜妃娥皇、女英哭夫而自投湘水,死后成湘水女神之称,也叫湘妃。历来用其故事者,象征夫妻生离死别、相思不尽、恸哭遗恨等等。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翠竹,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薛宝钗的《咏白海棠》见《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薛宝钗笔下的白海棠是端庄矜持、稳重和平的淑女化身,也是她理想中的自我形象。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林黛玉的《咏白海棠》见《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林黛玉诗才敏捷,此诗一挥而就。
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不写花而先写种花之人,与薛宝钗之诗同一起法。首句写湘帘半卷,门亦半开,种花人已呼之欲出,但与“珍重芳姿昼掩门”之人风韵却截然不同:一潇洒活泼,一稳重矜持,恰成明显对比。次句写种花之人“碾冰为土”以“玉为盆”,则种花人之高洁可知,玉盆冰土中白海棠之清雅更可知。此联借写种花人写花,已将种花人与白海棠的神韵画出轮廓。 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正面描写白海棠,特写其得梨蕊、梅花之长的风度精神。此联意思不过是说海棠白如梨蕊,神韵犹如梅花,但“偷来”“借得”说法新巧,显出诗人慧心。颈联“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为流水对,将白海棠花比作“秋闺怨女”用以“拭啼痕”的“缟袂”,而此“缟袂”又系“月窟仙人”所缝制,可见诗人想象力之丰富。全联的意思是说:深闺中幽怨的女儿将嫦娥所缝制的白色娟袖揩拭眼泪。这“秋闺怨女”就是黛玉自己。其时黛玉正居父丧,身穿白色孝服,诗人将写实与幻想糅合,画出了白海棠哀愁的形象。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继续以人写花,她倦倚昏夜西风之中,娇羞默默,无处诉说自己的一片深情。
黛玉此诗的特点是以人写花,新颖别致。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拟花之“秋闺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写照。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潇洒、机灵、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与宝钗的白海棠诗相同,她们都在诗中表现了自我,但黛玉之真率与宝钗之矫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永
菊花社,湘云主邀,宝钗出题(湘云补充),题目是《忆菊》《访菊》《种菊》《访菊》《供菊》《咏菊》等十二个,七律,不限韵,黛玉以“诗也新,立意更新”“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夺魁,探春、湘云居次。贾母带王夫人、凤姐及薛姨妈等进园。王夫人说贾母爱在那一处就在那一处。贾母夸宝钗细致,凡事想的妥当。众人作菊花诗。李纨评潇湘妃子为魁,宝玉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宝玉带头作咏螃蟹诗,宝钗小题寓大意。“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袭人问平儿这月月钱为什么没放,平儿告诉她,凤姐早支了在外放债。刘姥姥讲女孩子雪地抽柴草,老太太因马棚失火不让说了;宝玉还在追问女孩儿冻出病来怎办。刘姥姥又说神佛给人儿孙的帮事,吸引住了贾母、王夫人。宝玉却记着女儿抽柴之事,派茗烟四处找女孩之庙。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贾母王夫人商议给史湘云还席。李纨准备游园的东西,刘姥姥上大观楼缀锦阁观看了一番。贾母拣大红菊花簪于头上,凤姐给刘姥姥插了一头菊花。刘姥姥夸大观园竟比画儿还强十倍,贾母叫惜春画大观园。刘姥姥夸惜春能干。贾母领刘姥姥先来潇湘馆(黛玉住处),刘姥姥误认为是公子书房。来到蘅芜苑(宝钗住处),贾母夸宝钗太老实,要为宝钗收拾房子,叫鸳鸯取东西来放。在藕香榭吃酒行令。刘姥姥欲退席回家而不得。黛玉行令时无意说“牡丹亭”、“西厢记”中两句词曲。 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贾母带刘姥姥到栊翠庵。妙玉用成窑五彩小盖钟招待贾母喝老君眉茶,刘姥姥喝了嫌淡。妙玉又私下招待宝、黛、钗喝茶。宝玉把妙玉不要的成窑茶杯要给刘姥姥。
可能有人会说,妙玉嫌贫爱富,但事实并非如此,妙玉既不嫌贫,也不爱富。如果说妙玉嫌贫爱富,那么她便不会和邢岫烟相交,并且“关系极好”(这是邢岫烟的原话),因为岫烟家是很穷的,由此可知妙玉并不嫌贫。同样的妙玉也不爱富,因为妙玉虽然给了贾母那个成窑小盖钟喝茶,但是并不代表妙玉看重贾母,给贾母泡茶的水也不是最好的水。而且最基本的客套之后,妙玉就把宝钗、黛玉的袖子一拉,去喝梯己茶了,妙玉给了宝钗、黛玉以及后来加入的宝玉更好的茶器泡的是更好的水,这表现的不是妙玉的嫌贫爱富。相反它表现的是妙玉欣赏什么人,妙玉并不喜欢贾母,也没有巴结贾母。贾母他们吃完茶走出栊翠庵的时候,妙玉是“并不甚留,回身便把寺门闭了”。而后来76回,同样的场景,联完诗后妙玉把黛玉、湘云从出远门,是一直目送她们走远,看不见她们的背影后才将院门关闭了。这个鲜明的对比就很好的说明了妙玉绝不是嫌贫爱富的人。
至于为什么讨厌刘姥姥,她单纯是讨厌脏而已,过分的洁癖可以说是妙玉唯一也是最大的缺点。但是妙玉还是很厚道的,就算她讨厌刘姥姥至少也把名贵的茶杯送给刘姥姥卖钱度日。
贾母被小竹椅抬去歇息,王夫人在刚才贾母坐的榻上歪睡。鸳鸯带刘姥姥游玩供众人取笑。姥姥醉卧怡红院,袭人领他出来。贾母觉得懒懒的,回房歇息。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方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王太医给贾母诊脉看病。鸳鸯叫刘姥姥看贾母送的一包袱东西。宝玉送了妙玉不要的成窑钟子,更使她受宠若惊。鸳鸯送衣服。宝钗“教导”黛玉不要被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说得黛玉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惜春告假一年画大观园。黛玉叫刘姥姥“母蝗虫”。宝钗夸黛玉取笑儿淡而有味。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讲的是什么事? 薛宝钗劝说林黛玉不要读《西厢记》《牡丹亭》,因为黛玉在前面行酒令时不小心说出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句子。
林黛玉是怎么样评价刘姥姥的?你怎么样看待林黛玉对刘姥姥的态度呢?
林黛玉对刘姥姥是雅谑的态度,她讥讽刘姥姥是个“母蝗虫”,这既反映了黛玉促狭的性格,也
是黛玉所处的阶级地位决定的。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贾母提出为凤姐做生日。方法是凑份子。邢夫人也被叫来了。贾母带头二十两。凤姐对邢、王夫人各出二六两不服,叫分别替两位姐儿出了。又要周、赵姨娘也出份子。尤氏替周、赵抱打不平。共凑一百五十两。凤姐叫尤氏看老太太眼色行事。尤氏说凤姐收着些好,太满了就泼出来了。 宝玉在凤姐生日时以给北静王死妾探丧为名给金钏儿烧纸,茗烟跟着。借素日厌恶的水仙庵一用。回家后贾母用“叫你老子打你”相威吓。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凤姐扬手打给贾琏放哨的小丫头脸,小丫头一栽,这边脸上又一下,登时小丫头两腮紫胀起来。另一放哨丫头被一扬手打了个趔趄。贾琏和鲍二家议论要扶正平儿,骂凤姐是夜叉星。凤姐打骂平儿。
宝钗劝平儿。袭人劝平儿。宝玉给平儿道歉,要平儿换衣服,帮平儿理妆。宝玉思平儿供应俗琏威凤,其命之薄比黛玉更甚,不禁为之落泪。贾母坐阵,叫贾琏为凤姐赔不是,又叫琏、凤给平儿赔不是。贾琏说凤姐“太要足了强也不是好事”。鲍二媳妇上吊,凤姐趁愿,贾琏给银二百,又亏王子腾帮忙,方了此事。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宝钗周到地应付各方面关系,黛玉则因病常接待不周。宝钗来看黛玉,叫她看病,黛玉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可强。宝钗劝黛玉每天早起喝燕窝粥。黛玉感激宝钗,承认自己错了,误到如今。又说自己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宝钗前日那样教导她,承认“我竟自误了”。
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黛玉拟《春江花月夜》而作“秋窗风雨夕”。宝玉披蓑戴笠来看,黛玉说宝玉“渔翁”,后又说自己“渔婆”,感谢宝玉一天来几次看她,下雨还来。黛玉送宝玉披璃绣球灯回去。宝钗又差婆子送来一大包上等燕窝,还有一包洁粉梅片雪花洋糖。黛玉感念宝钗,又心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邢夫人叫过凤姐,求她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假贾母之口拒绝了。邢夫人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凤姐见邢夫人先赞鸳鸯扎花的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拉鸳鸯手为之道喜;说明原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又到凤姐处。鸳鸯则一直不说话,对平儿表示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贾赦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父金彩,贾琏未去被骂了一顿。贾赦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金文翔领鸳鸯回家,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 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贾母训邢夫人“三从四德”,“贤慧太过”,说明鸳鸯对自己、王夫人、凤姐的重要性。 贾母叫薛姨妈、王夫人、凤姐、鸳鸯打牌斗乐,凤姐输钱说笑逗贾母喜欢。贾琏替贾赦来请邢夫人,被贾母教训了一顿。邢夫人训贾琏不孝。贾赦忍气花银买了嫣红做妾。自此告病,不敢再见贾母。柳湘莲诱薛蟠至郊外揍了一顿。贾珍派贾蓉至北门外桥下二里路苇塘处找到薛蟠。薛姨妈要告诉王夫人寻拿湘莲,被宝钗劝阻了。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薛蟠要和老伙计张德辉南去贩纸札香扇。薛蟠说母亲,母亲不允,薛蟠赌气睡。宝钗同意让哥
去,薛氏以用钱买乖而应允。香菱和宝钗搬来同住。香菱要宝钗教他作诗,宝钗和叫香菱从老太太起各处拜望拜望。平儿向宝钗要棒疮药,说贾赦为石呆子二十把古扇之事把贾琏打了一顿,脸上两处伤。黛玉自愿给香菱作老师教其写诗。黛玉讲作诗第一立意要紧,“不以词害意”。和香菱一块讲究讨论,指导香菱作诗。
香菱学诗是拜谁为师?简述香菱学诗的过程。
老师是林黛玉。先通读黛玉红圈画出的名人诗篇,然后与黛玉品味古诗中名句的妙处,然后让老师出个题目,自己去诌;前两首诗都没有得到众人的赞赏,最后香菱苦心学诗,梦中得到八句,受到众人的赞赏。
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众姐妹商议在芦雪庵赏雪作诗。宝玉第二天起来,出站见雪色皎洁,在栊翠庵赏玩梅花。湘云和宝玉向贾母要了一块鹿肉。众人吃鹿肉,平儿丢了一个镯子。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凤姐起头联句:“一夜北风紧”。众人罚宝玉去栊翠庵妙玉处乞梅。罚宝玉作乞梅诗。贾母也来了。吃糟鹌鹑,叫大家作灯谜正月里玩。贾母欲求宝琴与宝玉为配,薛姨妈说已许与梅翰林家了,凤姐装作要说媒。李纨用四书作谜,黛玉猜着了。宝钗嫌这些谜老太太不喜欢,要求编些雅俗共赏的浅近物儿。湘云作“点绛唇”,宝玉猜是猴儿。宝钗、黛玉各编了一个,宝琴作了十首“怀古诗”各隐一物。
薛宝琴,《红楼梦》中皇商之女,小时跟父亲跑过不少地方。她是薛姨妈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蟠,薛宝钗的堂妹。她长得十分美貌,贾母甚是喜爱,夸她比画上的还好看,曾似乎欲把她说给贾宝玉为妻(存疑)。王夫人也认她为干女儿。她自幼读书识字,本性聪敏,在大观园里曾作《怀古绝句十首》。后嫁都中梅翰林之子。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宝钗说后两首怀古诗(蒲东寺,梅花观)史鉴无考,要求另作,黛玉、李纨反对,作罢。 袭人因母病要回家,凤姐亲自出马收拾打扮,吩咐怡红院的人别由着宝玉胡闹。 麝月叫晴雯干活,晴雯说要暖和暖和,晴雯要唬麝月玩,不想自己受了凉。胡庸医药中有枳实、麻黄等虎狼药,宝玉说该死,叫茗烟去请王太医。说的病也是外感内滞,但方上无枳实、麻黄,倒有当归、陈皮、白芍等。药之分量也减了些。晴雯不叫在屋里熬药,宝玉说屋里正缺药香。 凤姐建议天冷了姑娘们在园里吃饭,王夫人、贾母皆赞同。
在第五十一回里,袭人不在,宝玉和晴雯之间的感情有何显示?
答:晴雯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出众的才华,有着纯洁的心和真挚的爱,又能得到贾母的赏识,尤其是深得宝玉的信赖和宠爱,宝玉和晴雯之间的感情明朗化起来,既写了晴雯的任性,还写了宝玉对她的关爱和纵容。在那个时代,那种家庭,一个丫环敢于向主子以任性的姿态来继续她的反抗,而那位公子也就居然以此为荣,他们的相处,出现了封建社会中十分奇特的主奴关系,居然像知音朋友一般,存在着互相欣赏,互相吸引的情意。在宝玉心中除了黛玉,还有像晴雯占据他的心灵。当然,我也看出晴雯有一些任性、狂傲。
第五十一回哪些细节表现宝玉怜爱女孩子?
答:晴雯懒得起身去放镜套,只待在暖阁,宝玉亲自去放。不摆主子威风。贾宝玉担心晴雯受了风寒,大喊告诉屋外麝月晴雯去吓唬她了,让晴雯不得不回屋里。心思细腻,体贴下人。
晴雯病中他亲自看药方,认为不可,又重新请太医医治,大费周章,只为避免晴雯要出园子冬天她家里不如这里暖和。
薛宝琴将自己做得十首怀古绝句拿给众人看,众人对其态度如何?分析其中两人性格。
答:众人皆称奇道妙,薛宝钗认为后两首无从考据,应另作两首。黛玉阻拦,以外传反驳。李
纨举关夫子的坟之例,说明有名望的人,坟就多了。无考的古迹更多。赞成留下。这间接说明薛宝钗被束缚在封建礼教中,坚持学习圣贤之书,不看杂说。林黛玉则充满反叛心理,思想开阔,不排斥外传。对封建仕途充满厌恶之情。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平儿对麝月悄说坠儿偷虾须镯的事;宝玉告诉了晴雯,给晴雯请来了王太医看病,给晴雯闻鼻烟。叫麝月从凤姐那里要来西洋膏药依弗哪贴太阳穴上。 贾母给宝玉一件俄罗斯的雀金呢的氅衣。宝玉经过贾政书房门,怕下马,要绕角门走。晴雯叫宋嬷嬷领走偷镯的坠儿,和麝月把坠儿娘训了一顿。晴雯带病为宝玉补孔雀裘。 晴雯是如何处理坠儿偷镯之事的?
答:虽在病中,听到此事,“蛾眉倒蹙,凤眼圆睁”。 对坠儿打骂。叫坠儿的家里人把坠儿领回。 “勇晴雯病补孔雀裘”能反映晴雯怎样的性格?
答:“勇晴雯病补孔雀裘”反映晴雯身上的那个“勇”字,并且又一次再现了她对宝玉那份纯洁而真挚的感情。晴雯光明磊落,真诚外露,绝不藏匿自己的真实情感。当时,晴雯正受风寒,但为了让宝玉明天能够穿上华贵的雀金裘出去,而且不至被贾母、王夫人发现被烧的窟窿受到责备,她“少不得狠命咬牙捱着”为他织补,补完后,已是筋疲力尽,。晴雯不仅美丽而且能干,京城里那么多“能干织补匠人”都不敢承接的补裘任务,晴雯却补得“若不留心,再看不出来的。”由此可见晴雯的心灵手巧,同时,这一段不仅肯定了晴雯异乎寻常的顽强毅力和自我牺牲精神,而且进一步写出了她和宝玉间那种奴婢兼朋友的关系之间所具有的实质内容。
范文二:红楼梦游戏攻略三
红楼梦游戏攻略三
7l7l小游戏http://www.7l7l.com
1、只要聊天即可提升好感度。
2、见到警幻仙子五次以上,即有H 情节。(好感度要中等以上)
3、袭人的结局画面相当可爱。* 秦可卿事件
1、在跟警幻仙子学会黄帝九式中至少八式後,(即见过警幻至
少八回),跟追女孩完成度有关。
记得:在沁芳源时要一直选择追黛玉。
2、黄帝九式:(参考即可)
龙翻--刚得到风月宝鉴,从中见到王熙凤裸体後的第一个梦。
虎步--做第一个梦後,约五六天後做梦的。
鹤交颈--刚开始教贾兰读书不久时做梦的。
兔吮毫--被妙玉的问题困扰时。
鱼接鳞--湘云失踪後做梦的。
龟腾--湘云(警幻仙子对宝玉说?想要报答就要用点心)。
补充: 在锺南仙境遇到湘云後,不要立刻去拿经书回家睡个觉,警幻就会出现在你梦中了 猿搏--跟宝钗出游後。蝉附--庙会後,与宝钗出游沁芳源之前。凤翔--与宝钗出游後,在黛玉门口站了数天岗之後。
3、八月十五日晚上戌时去蓉珍莱会遇到渺渺真人,给你五天时间让你去寻找三样东西。 女娲石--即宝玉自己的通灵宝玉。不夜莲--去炼丹房问贾敬,一大早卯时去沁芳源得到。 (但要拿到黛玉的手帕,在屏幕右侧调查)
朝晨玉露水--去惜福斋问贾赦,拿莲花瓣和延年神验圣水找贾敬炼制。
(延年神验圣水 = 催生养颜丸+天王补心丹)
4、八月二十日晚上亥时再去蓉珍莱,将三样东西交给真人,然後回怡红院睡觉,就可以和
秦可卿在梦中相会了。
5、把东西交给真人後,和秦可卿相会前不要再进蓉珍莱,不然会当做找东西失败,失去见到
秦可卿的最後机会。* 元春部份
1. 元春是七月一日回来.
2. 晚上去天山宝境才易遇到元春.
3. 某天晚上元春会到你的书房看你, 送五代史记, 学业 +25. 4. 看到元春和秦锺偷情, 不要当场揭穿, 否则元春会立刻回宫. 5. 事後再问, 就没关系了.
6. 在去看元春数次, 秦锺会被抓走.
PS?
1、庙会是七月十五日(游戏第四十五天)。
2、结局要看宝玉的能个人力值,才知道跟谁结婚,并不是看最高好感度,只要大於一定程
度的好感度即可能。
3、神秘道人的问题?(约日期过一半以後开始)
第一次在晚上亥时,於书房--回答:宝钗 黛玉(约七月十六日) 第二次在晚上亥时,於曲径通幽--回答:人参
第三次在中午午时,於天仙宝境--回答:太虚幻境
第四次在早上卯时,於沁芳源--回答:九个
第五次在晚上戌时,於聚宝阁--回答:黛玉
日期并不一定,只要相隔五天以上就可以了
神秘道人会送给象牙佛像,可增加能力值各加30,
灵气则加50。
4、一天只能采一种药引。
5、体力值愈高,修炼的效果愈好。
6、按"`"(在1字键左边)即可抓图,会存成PCX档,在红楼梦子目录内。
7、学业 500,大概就可以中举人了,没中举人会出家喔。 8、可跟贾瑞拿到?唐寅画扇、蓝晶瑞兽纽、霞影纱...等等。 9、贾政的问题(宝玉的父亲)?答对了学业 +10 晚上去天然庄会遇到贾政,不过不一定问问题
第一次的答案--管子
第二次的答案--孔子
第三次的答案--韩非子
第四次的答案--贪心、残忍
第五次的答案--礼记
若全部答对,过几天晚上再去天然庄,贾政会给你「汉白玉卧虎」,全部属性加20、学业
加40。(Bug: 可以一直拿)
范文三:三、《红楼梦》研究著作
三、《红楼梦》研究著作
新材料:胡适批《红楼》
--《胡适批红集》前言
宋广波
(《新文学史料》2009年第4期)
三、《红楼梦》研究著作
本书共收入有胡适批注的《红楼梦》研究著作6种:俞平伯著《红楼梦研究》,周汝昌著《红楼梦新证》,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俞平伯校订《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周春著《阅红楼梦随笔》,一粟编著《红楼梦书录》。胡适对俞平伯的书,对《红楼梦书录》,都有专文评价。但本书公布的俞著、《书录》上的批语,仍有极大学术价值,如他在《红楼梦书录》(第8页)所录"甲辰本"之"梦觉主人序"旁批道:"此序全是八股文的体裁~"在"己酉本"之"舒元炜序"旁批道:"恶劣之至"。所有这些,都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这6种著作中,胡适评价最高、关注最多的,是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关于胡、周二人的最初交往,第一手的资料是他们二人在1947、1948年间的10余通往来书信。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时,胡适已经变成了"阶级敌人",周书不敢交待他与胡适的交往,只有这么笼统的一句:"一九四七年秋天种因"。胡适于1954年12月18日在本书的最后对此语做了注解:
"一九四七年秋天种因"一事,详参本书34-36页。
跋中"一九四七年秋天种因",即是那时他发现了敦敏的《懋斋诗钞》稿本。他写
了一篇文字(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五日天津《民国日报》副刊七十一期)。我读了此文写
信给他(一九四八年二月十四日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八十二期),他来看我,我把《脂
砚斋评甲戌本》借给他,他拿回家乡去,同他哥哥缉堂两人合作,影钞了一本。《四
松堂集》稿本也是我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五夜故意留赠北京大学,使他可以利用的。
显然,这是能补充说明胡、周二人师承渊源的重要史料。
胡适看到《红楼梦新证》后,就多次表示:周汝昌是他最后的、最好的、最努力的徒弟--显然,他为能有周汝昌这样一位能继承他衣钵的传人倍感欣慰~他每每提到周汝昌,总是亲切地称其为"周君"、"汝昌"。但大陆上掀起批判《红楼梦》运动后,他又怕给周汝昌招祸而不敢在公开场合赞扬周。
胡适读《红楼梦新证》格外仔细,留下的批注也格外多。举凡错字、别字,直至引用的史料的不当之处,胡适都一一点出。比如,周书123页引李辰冬《红楼梦研究》的话:"如'叹君或亦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可知曹雪芹为
胡将军的后代。雪芹为旗人,而旗人均系军人,故曹家受封,当为军马之劳。"适对此批道:"此'将军'是杜诗里的曹霸。辰冬竟不会读此明白清楚的句子~"
胡适在1954年复吴相湘的信中说,"周书中接受我的成分太多"。胡适在周书424页批道:"此点是我已指出的",是一具体例证。其实,周书对"新红学"的继承不止是观点,更重要的是得出这些新观点的方法和态度,这就是胡适大力提倡的科学方法。胡适对周书的新创获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引发新的思考。曹宣的发现是周汝昌对"曹学"的一大贡献,胡适在周书45页批道:"曹宣可能是庶出,或是尔正的幼子。"381页,胡适在周书引用康熙帝的批语"况满洲从未作运使之例,不合"上用黑笔批道:"此可见曹寅不是满洲旗也。"后来又用红笔划掉此批,重披道:"我错了,巡盐御史不是盐运使。"这样的批语,是多么的有趣,如同师徒二人在对话一般。
当然,周书的不少观点,胡适是不同意的。比如,98页,周书提到元春的年龄问题,说道"戚本已有修改"。胡适对此批道:"戚本在三部古本中为最晚,
似不足据。"再比如,443页,周书引某人向乾隆皇帝进呈《石头记》,乾隆帝即付武英殿刊印的笔记时,胡适批道:"此等妄说,如何可信?"再比如,214页,周书说到曹寅在康熙十一年曾"侍帝读",胡适对此批道:"曹寅六岁已去江南,如何能'侍帝读'?"次页,周书根据邓之诚的回忆,来证曹寅幼年侍读皇帝的事,胡适在这一页上划了一道斜杠,又批道:"邓文如的记忆最不可靠。看我的论学近著347-349,又391。"当然,曹寅究竟是否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仍然有待进一步考证。胡适最不同意的是,周汝昌误将李祖韩家收藏的《幽篁图》认作是曹雪芹的画像,胡适在周书的有关部分作了很多批语。事实已经证明,胡适是对的。关于这桩公案,笔者撰有《胡适与所谓"曹雪芹小像"》一文,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范文四:红楼梦真言平儿与多姑娘
红楼梦真言平儿与多姑娘
多姑娘, 客题《红楼梦》诗, 宝玉续《庄子》平儿, 四儿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本回接第二十回“谑娇音”,继续写南明。
一、“四儿”即鲁监国朱以海
第二十一回原文
正闹着,贾母遣人来叫他吃饭,方往前边来,胡乱吃了半碗,仍回自己房中。只见袭人睡在外头炕上,麝月在旁边抹骨牌。宝玉素知麝月与袭人亲厚,一并连麝月也不理,揭起软帘自往里间来。麝月只得跟进来。宝玉便推他出去,说:“不敢惊动你们。”麝月只得笑着出来,唤了两个小丫头进来。宝玉拿一本书,歪着看了半天,因要茶,抬头只见两个小丫头在地下站着。一个大些儿的生得十分水秀,【庚辰双行夹批:二字奇绝~多少娇态包括一尽。今古野史中无有此文也。】宝玉便问:“你叫什么名字,”那丫头便说:“叫蕙香。”【庚辰双行夹批:也好。】宝玉便问:“是谁起的,”蕙香道:“我原叫芸香的,【庚辰双行夹批:原俗。】是花大姐姐改了蕙香。”宝玉道:“正经该叫?晦气?罢了,什么蕙香呢~”【庚辰双行夹批:好极~趣极~】又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
辱了好名好姓。”【庚辰双行夹批:“花袭人”三字在内,说的有趣。】一面说,一面命他倒了茶来吃。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抿嘴而笑。【庚辰双行夹批:一丝不漏,好精神~】这一日,宝玉也不大出房,【庚辰双行夹批:此是袭卿第一功劳也。】也不和姊妹丫头等厮闹,【庚辰双行夹批:此是袭卿第二功劳也。】自己闷闷的,只不过拿着书解闷,或弄笔墨,【庚辰双行夹批:此虽未必成功,较往日终有微补小益,所谓袭卿有三大功劳也。】也不使唤众人,只叫四儿答应。谁知四儿是个聪敏乖巧不过的丫头,【庚辰双行夹批:又是一个有害无益者。作者一生为此所误,批者一生亦为此所误,于开卷凡见如此人,世人故为喜,余反抱恨,盖四字误人甚矣。被误者深感此批。】见宝玉用他,他变尽方法笼络宝玉。【庚辰双行夹批:他好,但不知袭卿之心思何如,】至晚饭后,宝玉因吃了两杯酒,眼饧耳热之际,若往日则有袭人等大家喜笑有兴,今日却冷清清的一人对灯,好没兴趣。待要赶了他们去,又怕他们得了意,以后越发来劝,【庚辰双行夹批:宝玉恶劝,此是第一大病也。】若拿出做上的规矩来镇唬,似乎无情太甚。【庚辰双行夹批:宝玉重情不重礼,此是第二大病也。】说不得横心只当他们死了,横竖自然也要过的。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庚辰双行夹批: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四儿”,代指鲁监国朱以海。南明五政权覆亡的次序为:弘光朝廷、隆武政权、绍武政权、鲁监国政权、永历朝廷。鲁监国政权排第四,故谓之“四儿”。
鲁王朱以海在1645年(顺治二年)七月出任监国以后,在东南沿海的抗清事业中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1651年(顺治八年)清军攻陷舟山,鲁监国在张名振等的军队扈卫下移居金门、厦门,由于郑成功不承认监国政权,而在西南建立的永历朝廷基本上得到了包括郑成功在内的南明各方势力的一致拥护,1653年三月,朱以海也承认了永历帝的正统地位,派使者上疏提出退位归藩。永历帝为了维护朱明王朝对东南地区的影响,仍然让他保留监国的名义。但这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福建沿海的抗清实力基本上控制在郑成功手里,朱以海只是作为“寓公”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顾诚《南明史》)
本回袭人对宝玉道:“你爱往那里去,就往那里去。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得鸡声鹅斗,叫别人笑。横竖那边腻了过来,这边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伏侍。我们这起东西,可是?白玷辱了好名好姓?的。”
所谓“五儿”则指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朝廷,为后文埋下伏笔。 “谁知四儿是个聪敏乖巧不过的丫头,见宝玉用他,他变尽方法笼络宝玉。”
意指鲁王朱以海与唐王朱聿键争立。在弘光元年(1645)七月朱以海就任监国前,唐王朱聿键已于闰六月在福州称帝。
鲁王朱以海出任监国是在潞王朱常淓投降后,浙东士大夫迫于清廷强制推行剃发令而自发组织的抗清政权,带有很大的地区性特色。参与拥立鲁藩的官绅开初并不知道唐王朱聿键已经在福州继统,他们在拥立朱以海之后立即处于进退两难之势。就亲疏而言,唐王和鲁王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在谱系上与崇祯帝相距甚远;在拥立时间上,唐藩略早于鲁藩,而且由监国称帝;地域上,唐藩为首的隆武政权得到了除浙东以外各地南明地方政权的承认,鲁监国政权只局促于浙东一隅之地。闽、浙的纷争使南明业已呈现的劣势进一步恶化了。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朱明王朝的宗室有的屈膝降敌,轻信清廷给予“恩养”的空言;有的利用国无常主,妄图黄袍加身,那怕过上一天皇帝瘾也好。而相当一批文官武将也以拥立定策作为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演出了一幕幕兄弟阋墙,勾心斗角的闹剧。瞿式耜在一封信中写道:“以我观之,分明戏场上捉住某为元帅,某为都督,亦一时要装成局面,无可奈何而逼迫成事者也。其实自崇祯而后,成甚朝廷,成何天下,以一隅之正统而亦位置多官,其宰相不过抵一庶僚,其部堂不过抵一杂职耳。”又说:“其见在朝廷者,干济则平常,争官则犀锐,部曹则想科道,科道则想督抚,毕智尽能,朝营暮度,无非为一身功名之计。其意盖谓世界不过此一刻,一刻错过便不可复得矣~彼其胸中,何尝想世界尚有清宁之日,中原尚有恢复之期也哉~”这段文字是在永历元年写的,但所指出的南明残余势力醉生梦死,热衷于乱中窃权却是概括了弘光以来的普遍现象。从宗藩到官僚大抵都是利令智昏,为眼前
的名利争得不可开交。唐、鲁争立不仅是两个南明政权的对立,而且在两个政权内部也引起了严重纷争,尽管唐、鲁政权都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很大一部分精力却消耗在内部矛盾上。与此相应的是,文官武将的升迁不是以抗清功绩为据,而是被作为拉拢的一种手段。隆武、鲁监国两政权封爵拜官的人数很多,大抵都是因在内部倾轧中有“功”。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组织有效的防清阵线。就当时的形势而言,隆武朝廷得到了南方绝大部分明朝地方政权的承认,鲁监国仅凭浙东一隅之地与之相抗是极不明智的。他和忠于他的大臣明知在南明管辖区内竞争不过隆武政权,却幻想攻克杭州后进取南京,先拜孝陵,建立超过隆武朝廷的威望。以监国政权的兵力要实现这种战略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何况,即便旗开得胜,如愿以偿地拿下了留都南京,唐、鲁对峙的局面也将继续下去。由于鲁监国坚持同隆武朝廷分庭抗礼,地理原因监国政权处于抗清的前线,给福建提供了屏障,隆武朝廷的实权人物郑芝龙对这种局面心中窃喜,按兵不动有了借口。唐、鲁对立严重削弱了东南的抗清势力。(顾诚《南明史》)
故脂批道:“又是一个有害无益者。作者一生为此所误,批者一生亦为此所误,于开卷凡见如此人,世人故为喜,余反抱恨,盖四字误人甚矣。被误者深感此批。”因弘光帝也曾争立,故谓“又是一个有害无益者。”
脂批之所谓“宝玉三大病”即指南明皇帝(监国)之“三大病”;宝玉代指皇帝(监国)。
“宝玉恶劝,此是第一大病也。”“恶劝”,正是末世朱明皇帝之“第一大
病”。
“宝玉重情不重礼,此是第二大病也。”意指朱明皇帝随性而为,不重制度和规矩。
“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物极必反,宝玉之所谓“情极之毒”即“不情”,意指朱明皇帝并不真正看重大臣和江山。
所谓“后文?悬崖撒手?一回”,即指第二十二回“宝玉悟禅机”。
“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这是对宝玉“情极之毒”的举例说明,例子中的皇帝则为顺治帝。 顺治成为一位笃信佛教的皇帝,有他生活环境的影响。早在他的祖父努尔哈赤时,藏传佛教已传到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常手持念珠,并在赫图阿拉建立佛寺。到皇太极时,盛京(沈阳)兴建实胜寺,藏传佛教在后金已产生很大影响。顺治的生母是蒙古族人,自幼受到佛教的熏陶,又年轻寡居,以信佛解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再加上太监们的怂恿,顺治帝稍长便信奉起佛教来。顺治十四年(1657),在太监的精心安排下,20岁的顺治在京师海会寺同憨璞(pú)聪和尚见面,两人相谈甚欢。顺治帝欣赏憨璞聪的佛法智慧、言谈举止,便将他召入宫
中。十月,顺治帝又在皇城西苑中海的万善殿,召见憨璞聪和尚,向他请教佛法,并赐以“明觉禅师”封号。他对佛教愈信愈虔,愈修愈诚。顺治还召见玉林琇、木陈忞(mín)、(áng)溪森等和尚,让他们在宫里论经说法。顺治请玉林琇为他起法名,“要用丑些字样”,他自己选择了“痴”字,于是取法名“行痴”、法号“痴道人”。玉林琇称赞顺治是“佛心天子”,顺治在这些和尚面前则自称弟子。顺治总有剃度出家的念头。有一次他对木陈忞说,朕想前身一定是僧人,所以一到佛寺,见僧家窗明几净,就不愿意再回到宫里。要不是怕皇太后罣(guà)念,那我就要出家了~在爱妃董鄂氏死后,他更是万念俱灰,决心遁入空门。有记载统计,他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38次到高僧馆舍,相访论禅,彻夜交谈,完全沉迷于佛的世界。顺治命溪森为他净发,要放弃皇位,身披袈裟,孑身修道。溪森开始劝阻,他不听,最后就剃成和尚头了。这一下皇太后可着急了,火速叫人把溪森的师傅玉林琇召回京城。玉林琇到北京后非常恼火,当时命人架起柴堆,要烧死弟子溪森。顺治无奈,只好让步。溪森得免一死。后来溪森临终时作偈(jì)语说:“大清国里度天子,金銮殿上说禅道~”就是说的他同顺治的特殊关系。这件事过去不久,顺治又听从玉林琇的建议,命选僧1500人,在阜成门外八里庄慈寿寺从玉林琇受菩萨戒,并加封他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有一次,顺治和玉林琇在万善殿见面时,因为一个是光头皇帝(新发尚未长出),另一个是光头和尚,所以相视而笑。 顺治是个既任性又脆弱、既多情又哀愁的人。他接连受到情感上的打击——爱子夭折、宠妃死亡、出家不成,他极度忧伤的精神垮了,他骨瘦如柴的身体也
垮了~董鄂妃死后刚过百天,“痴情天子”顺治,因患天花,终因医治无效,崩于养心殿。(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所谓“宝钗之妻”,代指顺治帝入关后一统中原之清朝;宝钗代表清朝。所谓“麝月之婢”,代指清朝入关后之降清明臣。所谓“弃而为僧”,即指顺治帝在消灭南明、一统大陆后却弃江山而为僧。此即皇帝之所谓“情极之毒”。
本回袭人劝宝玉是因为宝玉和湘云没了“分寸礼节”、“没个黑家白日闹”,亦即因宝玉之所谓“情不情”,即“博爱”。而宝玉因袭人之劝,“这一日不大出房”、“也不和姊妹丫头等厮闹”、“只不过拿着书解闷,或弄笔墨”,脂批谓之为“袭人三大功”,“直与宝玉一生三大病映射”。
二、宝玉续《庄子》
第二十一回原文
因命四儿剪灯烹茶,自己看一回《南华经》。正看至《外篇?胠箧》一则,其文曰: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庚辰双行夹批:此上语本《庄子》。】
看至此,意趣洋洋,趁着酒兴,不禁提笔续曰:【庚辰眉批:趁着
酒兴不禁而续,是作者自站地步处,谓余何人耶,敢续《庄子》,然奇极怪极之笔,从何设想,怎不令人叫绝,己卯冬夜。庚辰眉批:这亦暗露玉兄闲窗净几、不寂不离之工业。壬午孟夏。】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注释:
《南华经?外篇?胠箧》:《南华经》即《庄子》。“胠箧(qūqiè)”,撬开箱子;“胠”,从旁边打开。《胠箧》从讨论各种防盗的手段最终都会被盗贼所利用入手,指出当时治理天下的主张和办法都是统治者、阴谋家的工具,批判“仁义”和“礼法”,进而提出“绝圣弃知”,主张摒弃社会文明与进步,退回到原始状态的“至德之世”。
“大盗”,指窃国;“小盗”,指小偷小摸。《胠箧》:“窃钩(腰带环,比喻不值钱的小物件)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擿”,同“掷”,扔掉。 “符”,符信;《说文》:“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玺”,印章。
“掊(pǒu)”,破开。“衡”,秤。
“殚残”,毁尽,灭绝;“殚(dān)”,尽。
“擢(zhuō)”,《小尔雅》:“拔根曰擢。”“乱”,败坏,破坏。“六律”,古代音律;泛指音乐。“铄(shuò)”,销毁。
“竽”,古代吹奏乐器,像笙。“瑟(sè)”,弦乐器,似琴。“瞽旷”,指春秋晋国盲人乐官师旷,善于审音辨律;“瞽(gǔ)”,瞎眼;先秦时以盲人为乐师,故“瞽”又代指乐官。 “聪”,听觉灵敏。 “胶”,粘着,粘合。“离朱”,传说中视力特强的人;《孟子?离娄上》焦循正义:“离朱,即离娄也,能视於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钩”、“绳”、“规”、“矩”,四种工具,钩可定曲,绳可定直,规可定圆,矩可定方。“攦(lì)”,折断。“工倕”,倕(chuí)为古巧匠名,相传尧时被召,主理百工,故称工倕。“巧”,技艺高明、精巧。 “焚花散麝”,“花”代指花袭人;“麝”代指麝月。
“劝”,勤勉,努力。 “戕”,毁坏。“灰”,烧毁。“灵窍”,慧心。“丧(sàng)”,丢掉,失去。“相类”,相同。
“参商(shēnshāng)”,参星和商星;参星在西,商星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比喻亲友隔绝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虞”,忧虑。
“穴其隧”,挖好了陷阱;“穴”,洞,这里为动词;“隧”,地道,引申为陷阱。
“迷眩”,指用声色迷惑人。“缠陷”,指用罗网陷阱捕捉人。
原文译文:
所以杜绝圣人抛弃才智,大盗就会消失;丢掉玉器毁坏珠宝,小贼就不会产生;焚烧符信砸破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不会争执;尽毁天下圣人之法,百姓才可以谈论是非。根绝音律,销毁乐器,堵住师旷之耳,天下才人人保有原本的听觉;消除纹饰,离散五彩,粘住离朱之目,天下才人人保有原本的视觉;毁掉钩弧、墨线,抛弃圆规、角尺,折断工倕的手指,天下才人人保有原本的智巧。
宝玉所续《庄子》仿自《胠箧》原文的下一段:
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曾史”,曾参和史鰌(qiū)的并称,古代视为仁与义的典型人物。“杨墨”,战国时杨朱与墨翟的并称。“攘弃”,犹抛弃。“玄同”,谓冥默中与道混同为一。
“爚(yuè)乱”,炫惑扰乱;《庄子?胠箧》锺泰发微:“爚犹炫也。炫者乱之本,乱者炫之果也。”
译文:
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削除曾参、史鰌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才能混同而齐一。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视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毁坏;人人都保有原本的听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忧患;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邪恶。那曾参、史鰌、杨朱、墨翟、师旷、工倕、离朱,都外露并炫耀自己的德行,而且用来迷乱天下之人,这就是圣治之法之所以没有用处的道理。
宝玉续《庄子》译文:
消灭花袭人、麝月,闺阁中就人人都勤勉了。毁坏宝钗的仙姿,灰灭黛玉的慧心,消减情意,闺阁中的美与恶就相同了。她们人人都勤勉,就没有不和睦的忧虑了,毁坏了仙姿,就不会对其有恋爱之心了,灰灭了慧心,就不会对其才思产生情意了。那宝钗、黛玉、袭人、麝月等,都张着罗网、挖着陷阱,用以迷眩缠陷天下之人。
宝玉因“恶劝”而续《庄子》,竟要“焚花散麝”、“戕钗灰黛”,所谓“贤袭人娇嗔箴宝玉”宣告失败。次日黛玉“看至所续之处,不觉又气又笑,不禁也提笔续书一绝云”: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
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庄子因》,清代林云铭阐释《庄子》之书。
本回宝玉续《庄子》处有一眉批云:“赵香梗先生《秋树根偶谭》内兖州少陵台有子美祠为郡守毁为已祠。先生叹子美生遭丧乱,奔走无家,孰料千百年后数椽片瓦犹遭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因改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数句,为少陵解嘲:?少陵遗像太守欺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折克非已祠,旁人有口呼不得,梦归来兮闻叹息,白日无光天地黑。安得旷宅千万间,太守取之不尽生欢颜,公祠免毁安如山。?读之令人感慨悲愤,心常耿耿。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另开生面之文,无可评处。”
此批当为借阅者所作,正如批者所言“非批《石头记》也”,“子美祠”之事当与《石头记》内容无关。所谓“索书甚迫”,当指还书之事。
三、平儿与多姑娘
本回“凤姐之女大姐”“见喜”,贾琏因此“搬出外书房来斋戒”“十二日”。贾琏先“将小厮们内有清俊的选来出火”,后又勾搭上“多姑娘儿”,“遂成相契”。
“凤姐之女大姐”代指顺治帝。所谓“见喜”,意指清廷即将一统大陆,故谓“病虽险,却顺”。所谓贾琏“搬出外书房来斋戒”,意指清军进攻南明;“外书房”代指南明战场。 所谓“十二日”,代指从永历元年(1647)至永历十三年(1659)间的“十二年”。明桂王朱由榔于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在肇
庆即皇帝位,改明年为永历元年。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1659)闰正月,永历帝亡命缅甸,清廷基本统一大陆地区。
贾琏“选来出火”之“清俊小厮”,代指降清之明军。
“多官”,代指永历朝廷文武官员,脂批道:“今是多多也,妙名~”“人见他懦弱无能,都唤他作?多浑虫?”,脂批道:“更好~今之浑虫更多也。”
“多姑娘”,脂批道:“更妙~”“多姑娘”代指降清之南明文武官员;南明之“浑虫”和降清者确实多不胜数。理学家提倡“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的忠贞观,所以《石头记》用水性杨花、人皆可夫的淫妇来代指降清者,即用女人之“贞”代指男人之“忠”。“多姑娘”也是“美貌异常,轻浮无比”。
“多姑娘”之所谓“今年方二十来往年纪”,代指南明存续时间。从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弘光帝登极到永历十六年(1662)四月永历帝遇难,南明共存续了十九年,即所谓“二十来往”。(参见第五回“元春判词”)
“谁知这媳妇有天生的奇趣,一经男子挨身,便觉遍身筋骨瘫软,使男子如卧绵上,更兼淫态浪言,压倒娼妓,诸男子至此岂有惜命者哉。那贾琏恨不得连身子化在他身上。” 降清之南明文武官员为虎作伥,使缺兵少将的清廷如虎添翼,就像“多姑娘”“压倒娼妓”的床上功夫一样,令“贾琏恨不得连身子化在他身上”。脂批道:“此段系书中情之瘕疵,写为阿凤生日泼醋回及?夭风流?
宝玉悄看晴雯回作引,伏线千里外之笔也。丁亥夏。畸笏。”
平儿从贾琏枕套中抖出的“一绺青丝”,即指降清者剃发降清时所剃之发。“平儿”代指在清朝入关前降清之明臣,即第十六回凤姐之所谓“内人”。“多姑娘”则指在清朝入关后降清之“外人”(详见第十六回“内人”与“外人”)。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族各部的过程中,创建了八旗制度,“以旗统兵,以旗统民”, 兵民合一。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正式编设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天聪五年(1631)设汉军旗,崇德七年(1643)正式编设汉军八旗。
由此可知,入关前的清朝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满族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这三者在清朝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与贾琏、凤姐、平儿之间的关系一样。贾琏即顺治康熙二帝,代表满族;凤姐即孝庄,代表蒙古族;平儿则代表汉族。在清朝入关前,贾琏是夫,凤姐是妻,平儿是丫环。表明满族是一家之主,满蒙都是主子,汉族人则是奴仆。在清朝入关后,贾琏是夫,凤姐是妻,平儿则成了通房丫头(下等妾)。满蒙仍是主子,平儿仍是奴仆,但“奴仆”在外人(关内汉族人)面前,则上升为半个主子。
本回拿着“青丝”向贾琏邀功之平儿,主要代指在消灭南明的过程中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之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耿仲明子)等。平儿正色反问凤姐,又“不打帘子让凤姐,自己先摔帘子进来”,意指驻镇
云贵之平西王吴三桂、驻镇广东之尚可喜、驻镇福建之耿继茂等已有尾大不掉之势。贾琏道:“我竟不知平儿这么利害,从此倒伏他了。”凤姐道:“都是你惯的他,我只和你说~”(详见第六十四回至第六十九回“红楼二尤”)
四、“客题《红楼梦》诗”
庚辰本在本回回首有脂批云:“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凡是书题者不少,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名矣~”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意谓万斯同创作《石头记》的手法是自写自批。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茜纱公子”,指曹雪芹;“脂砚先生”,指脂砚斋。曹雪芹和脂砚斋都是万斯同。
“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 指万斯同写《石头记》。 “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所谓“情不情”即指宝玉之“爱红”。 这个“深知拟书底里”之客,道出了《石头记》真相。
范文五:《红楼梦》片段阅读训练(三)
《红楼梦》片段阅读训练(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一句话未了,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那里说起!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袭人唬了一跳,忙问“那个金钏儿?”老婆子道:“那里还有两个金钏儿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他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他,谁知找他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谁知是他。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那里中用了!”宝钗道:“这也奇了。”袭人听说,低头感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这里袭人回去不提。
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宝钗便不好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了。王夫人便问:“你从那里来?”宝钗道:“从园里来。”王夫人道:“你从园里来,可见你宝兄弟?”宝钗道:“才倒看见了。他穿了衣服出去了,不知那里去。”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 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口里说着,不觉泪下。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宝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一面说,一面起身就走。王夫人忙叫了两个人来跟宝姑娘去。
一时宝钗取了衣服回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才说他,因宝钗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王夫人便叫金钏儿的母亲来拿了去。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1.文中“宝钗便不好提这事”的“这事”具体指什么事?请用一句话准确叙述出事件、原因及结果。(不超过15个字)(2分)
2.第一段中袭人和宝钗同时听到“跳井”事件,但是二人的反应却不相同。分别说说二人的反应。(4分)
3.从宝钗与王夫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们各自的性格特点,请分别概括出来。(4分)
4.“一时宝钗取了衣服回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才说他,因宝钗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中,王夫人为什么“掩了口不说了”?宝钗“早知觉了八分”,她知道了什么?(4分)
2013年6月5日
参考答案
1.金钏儿挨了王夫人的打骂投井而死。
2.袭人:吃惊同情;宝钗:好奇冷漠。
3.王夫人性格:凶狠而伪善;宝钗:善于逢迎而自私。
4.(1)不想让宝钗知道宝玉和金钏儿之死有关,也不想当着外人的面教训宝玉。
(2)宝钗猜到宝玉可能与金钏儿之死有关,也知道王夫人不想当着外人的面教训宝玉。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红楼梦》名著解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