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译文] 近来我这样消瘦,并不是因为喝了过量的酒,也不是因为悲秋。
[出典] 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
注:
1、《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2、注释:
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范文二:李清照词中的“瘦”赏析
堡壁堂翌!!!!±墨i塑f墨!!塑!
李清照词中的“瘦”赏析
侯为平
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游览扬州风景秀丽的保障河纯粹写人的,如“新’柬瘦,非干病桃.不是悲时,以“瘦”入诗,即兴写下了“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叠句“瘦”是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着瘦西湖。,从中心,因”瘦”引出后两句的以反说正,却又不m接遭此保障河遂有“瘦西湖”之美称。而早在南宋,^且词出是离情别恨所致。如果说欧阳修《蝶恋花>里。日人李清照就爱用善用“瘦”宇入词.用法清新自然,鲜日掩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1是直接吐露,邪幺明形象,富有创新意义。程千帆教授评遭:“善于白李词则问接含蓄.清人陈世士昆的《云韶集》赞叹:铸伟词,如)愁容的憔悴面庞。这”瘦”字成为映照整个下片的词此处以形态的。肥~瘦”来写海棠的叶子和花儿:叶眼,又与全篇“愁“字呼应,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于肥得可爱.花儿瘦得可怜。语言化俗为雅、化易为结果.艺术转化,余味无穷。元人伊士珍(弹5环记)载瞳.新颖别致地描绘出花衰升茂的鲜明形象、细腻准有此三旬的一段训坛佳话:相传赵明诚出守莱州,确地抒发女士人公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又如:清照独_IrI}青州,。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叶J“玉瘦香浓,檀深雪散.夸年惺探榭卫晚。’((碲人诚。Ⅲj诚叹赏,自愧弗速,务欲胜之。一切酣客,忘娇?后庭梅花开有怀))这是写梅花瘦。如玉的白食忘寝三阿夜,得五十闻,杂葛安作.以示友人陆德
梅.显得清瘦,但却吐若滩香,“瘦。字描画了梅的情?夫。德夫玩之再三,日:‘只三句绝佳。’叫诚诘之。
态,为作者惜梅之情表现怀人之思奠定了基调。
日:‘奠遗不销魂,帘器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有写花喻人t以瘦花喻少女、}枉女的,如“渐秋作也。”
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阻依依。”().是作者写缩朋友的仍霜雪般地洁白,美玉般地坚贞。”瘦”字恰到好处祝寿词。传说瘦鹤年高寿长,作者明写鸟搜.实则喻地概括出了菊花的神形特征,表达了词人无限受惜人寿,人们现在俗话也蜕。有钱难买老来嫂”。李词之情.也流露出内心的感伤。又如“露浓北瘦,薄汗
抓住特征描绘的同时,也为下文托事言志,表现忧固轻衣透。”“点绛唇?蹴罢秋千))花瘦.即花少、耗
忧民的思想作了铺垫。
小。可以想见正是蓓蕾初绽,是少女芳姿的借喻。俗。瘦’字入词如此之多,又取得如此高超的语育语云:。女大十八变”,这“瘦。字不正含苗而形馥地艺术的审美情趣,李清照不愧是古今第一人。李词表现出少女这一初变时期的特征吗?她们台苞待多州”瘦1字,固然与她个人的身世、写作习惯、思想放。充满着青春活力,预示着一天更比一天美丽。再等有关,但仍有两点值得一提:
如。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1((临汀仙?(一)与古人以瘦为美的文化意蕴相关。‘后汉庭院深深深几许))这句状梅花宛若妙龄女子,受着书?马廖传)记载:“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Ⅵ相思的折磨,使玉体消瘦,红唇色减。一十”瘦”字.见几千年前的楚人就曾经以瘦为美,“楚肩细腰掌巾将幽怨之情表现得禽蔷隽永,巧妙地抒发了春之姗轻”的赵飞燕能够把汉成帝迷得神魂颠倒,唐朝虽~姗来迟的哀魍}o
反常卷,以胖为美——体态丰肥的杨玉环令“六宫粉以“瘦”写花t新鲜奇特,生动贴切,可谓形神兼黛无蒯色1。但到宋代,人们的观念又有所变化,逐备,实在是女词人的专长。那幺她又是怎样以“瘦”
渐进步,。瘦引。胖”若均匀.都是一种美,苏轼所谓“短写人的昵?
长肥鼎各有志,玉环飞燕谁敢憎”。李清照词以瘦花
一31—
万
方数据
堡竖芏翌!!塑±墨!塑f整塑塑2
引用
五
病
。一骑”这两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
陈志强
这里讲的。引用”,就是。原文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魁荔枝来。。例②把“红。误为“蒙”。
二、张冠李戴
这是指把甲说的话硬栽到乙的业上。
③二是要警钟长鸣。孔子曰:“吾日三墙
吾身。”这是至理名言。
“。岱仆“与。家仆”).
(南宁晚报)1997年1月16日第七版)
“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说的。.(南宁晚
报)1997年10月“日第三版)
。今天它是贬义词,“形彝人多l=I杂.能混淆是非”(巾困社科院语、宙所(现代汉语词典>)。鲁迅的原文是“秦桧七世身’.是说进条猪是宰桧本人变的;(南宁晚报>的文章却误为“枭桧七世孙。,魁说猪是桧之子孙变的。一字之差,差之千里!由于猪是寨桧本人变而非其子孙变,因而该文据以立论的“秦桧的后代¨受株连进诋毁”,便站不住脚。
⑦说刘荔枝.很多凡会马上想到’一骑蒙尘妃子筻,无人知是荔枝采。。(《荔枝奇骑与荔枝寺副),(革城晚报)1998年&月5目第十一版)
1997年11月15日第三版)
“豆蔻年华。出自唐代杜牧的(蝤别):“娉娉袅明地展现给读者,即使女人瘦削、憔悴、愁怨.几们也能从中获得艺术的审美愉悦。
总之,。瘦”字人词,通俗而有意蕴.别其一格,选种用字手法,无疑是。易安体”尊称由来的原因之一,可谓“用字奇横不盘c『音律.故卓绝千古”(清?万树‘词律))。
喻女子.以瘦鹤喻老者,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体态荚,充分表现了少女的天真活泼,朝气蓬勃和老者的健康饱满、精神婴铄。
(二)与“瘦”字^词的修辞功能相关。“瘦”字入词,或借代.或比喻.起桥梁作用.将自然界的景物、人物的体卷、作者韵心理等鬟密联系在一起。例如:。绿肥红瘦”的“擅’把作者理智与情感的心理矛盾和花卉的形态联系起来后加呲揭示:。人比黄花瘦”的“瘦”则将体态的厩弱、心态的离愁别恨完美结合,鲜
一32一
注:吏中所墟李清J嘁词句均见催健、吕智敏著(李清腿诗词评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万方数据
李清照词中的“瘦”赏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侯为平
修辞学习
RHETORIC STUDY2000,(3)0次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cxx200003022.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
范文三:浅论李清照词中之瘦
浅论李清照词中之“瘦”
汉语言文学专业 郭惠鹅 指导教师:方盛良
【摘要】“瘦”是李清照词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之一,本文从李清照带有“瘦”字的作品出发,论述她爱用“瘦”,且能活用“瘦”,每个“瘦”都用得十分巧妙,尤其擅长以物瘦喻人瘦,抒发情感。
【关键词】李清照;瘦;以物瘦喻人瘦
一、“瘦”字的出处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在诗、文、赋方面也不乏名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她生活在文学气息浓重的家庭里,其父李格非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且以博学名闻朝野,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也擅诗文,丈夫赵明诚是有名的金石学家,也爱诗词,使他们在学术上互相勉力,促进。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她的文学才能,她工诗能文,多才多艺,其中词的成就最高,她的作品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生活美满,因此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写女子的生活和情感。1127年以后,由于金兵入侵,李清照经受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所以后期词多为愁苦之作。她的词语言清丽,表现手法清新活泼,形象生动鲜明,为世人留下很多不朽的名篇,因此同时代的王灼
[1] 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作为一个很有特色的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中有很多重复的字眼,譬如“愁”、“酒”、“风”、“瘦”、等等,都是她偏爱的字眼,本文只选取其中的“瘦”字进行论述。
李清照的全部词作63首(根据徐北文主编,1990年济南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全集评注》,包括存疑之作及残句),直接有“瘦”字的共有8处: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倪》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多丽·小楼寒》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殢人娇·玉瘦香浓》
鹤瘦松清,精神与秋月争明。——《新荷叶·薄露初零》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临江仙·云窗雾阁春迟》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蹴罢秋千》
在李清照总数不多的词作中,“瘦”字入词如此之多,不仅毫无累赘乏味之感,反因其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而脍炙人口,这在我国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很多人认为,李词中的“瘦”字,分别描绘了花、人、鸟,尤以写花瘦,人瘦艺术性较高。但我认为这些带“瘦”的作品,不管是写花瘦还是鸟瘦,归根结底都是写人瘦的,且每个“瘦”字都用得十分巧妙、传神。
二、以物瘦喻人瘦,以“瘦”抒情
为什么说李词中不管是写花瘦还是鸟瘦,归根结底都是写人瘦呢?而这些“瘦”又妙在哪里呢?下面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巧用谐音,以鸟瘦喻人瘦
李清照是如何巧妙地运用“瘦”字,以鸟瘦喻人瘦的呢?
上述8首词中,只有《新荷叶·薄露初零》中的“鹤瘦松清,精神与秋月争明。”是写鸟瘦的,这是一首为人祝寿之作,古人以鹤、松为长寿之象征,且往往以事物之谐音做吉祥语。“瘦”与“寿”同音,传说瘦鹤年高寿长,而“松”青则是喻青春之“青”,是作者写给朋友的祝寿词,祝贺主人像瘦鹤青松那样长寿。明写鸟瘦,实则喻人寿,抓住特征描绘的同时,也为下文托事言志,表现忧国忧民的思想作了铺垫。且以“瘦鹤”喻老者,给人一种体态美,充分表现老者的健康饱满,精神矍铄。因此,这里的“瘦”既写鸟,亦写人,十分巧妙。
(二) 以花喻人,用花瘦喻人瘦
李清照善于用花自喻,因此写花瘦的词较多,8首词中写花瘦的有5首,分别是:“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蹴罢秋千》);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多丽·小楼寒》);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殢人娇·玉瘦香浓》)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临江仙·云窗雾阁春迟》)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那么她是如何巧妙地用花瘦来喻人瘦的呢?
《点绛唇》中的“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一语表明时间是在早晨,地点是在花园,想象一下,荡秋千的少女玩到了忘乎所以,等歇下来才感觉早晨的花园是这么美:形形色色的花卉正含苞待放,仔细看,朵朵娇艳的花蕾上还凝聚着颗颗圆滚滚的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晶莹闪烁,幻出迷人的色彩。直到这里好像就是写花瘦,跟人瘦一点关系也没有,然而正是这样的景,才衬托出主人公欣喜、兴奋的心情,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赞叹。“花瘦”即花小,花少,可以正是即含苞未放之花,是少女芳姿的借喻,这“瘦”字不正含蓄而形象地表现出少女的特征吗?她们含苞待放,充满青春活力,预示着一天比一天美丽。这一句既写景又喻人,双关用得妥帖、自然、巧妙。
《多丽·小楼寒》是一首咏菊词,“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意思是:秋色渐尽,白菊仍清白如雪,瘦姿如玉,仿佛满含深情,给人依依惜别之感。写菊之惜别,实际是在说人之难舍,从物性相通过渡到人情深挚,与上片用典旨意,契合其事,翻作情语。用一“渐”字表示时间推移,秋阑菊悴。“雪清”是比喻手法,“玉瘦”、“向人无限依依”是拟人手法,赞美白菊冰清玉洁的资质。“雪清玉瘦”呼应“揉损琼肌”,紧扣白菊在风雨中挣扎自立从开到谢的神态。这里不说人对残菊的依恋,反说菊愁凝泪洒,依依惜别。“瘦”字恰到好处地概括出菊花的神形特征,表达词人的无限爱惜之情,此处之“瘦”仿佛只是用来形容菊花,与人并无关联,但是词中所咏的白菊具有一种人格化倾向,她高洁自爱的本质实际上也可看做是作者胸臆的自然流露。因此,作品中所塑造的“白菊”形象,就具有双重意义:既是菊,又是人。以白菊隐喻自咏,表现女词人憎恶鄙俗,追求高洁人格的情怀。
《殢人娇·玉瘦香浓》是一首咏梅词。“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这是词人从视觉和味觉上描写梅花的景象。“玉瘦”是描写梅花的娇小玲珑,与其生活的苦寒成对比,突出梅花坚忍不拔的品性。如玉般的白梅清瘦却又吐着浓香,一个“瘦”字再现了梅花的情态,为作者惜梅之情,怀人之思奠定了基础。虽是借物抒情,感怀年华易逝之情,也有以梅自喻之意,因此写梅即写人。
《临江仙·云窗雾阁春迟》也是一首咏梅词,“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这句写梅花的衰萎,檀色的梅枝也减轻了重量,含有无限的悲哀和怨恨。她已被摧残成这种样子,南楼的人不要再吹“梅花落”的曲调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梅花宛若妙龄女子,受着相思的折磨,直到玉体消瘦,红唇色减。一个“瘦”字将幽怨之情表现的含蓄隽永,巧妙地抒发了对春天珊珊来迟的哀怨。这首咏梅词,托物言志,以梅喻人。表面写梅,实际上写人。 “无限恨”赋予梅花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说是写人,却有梅花的物态形状:“玉瘦檀轻”,真是亦花亦人,梅与人浑然一体。寄托着词人对远离身边的心上人的深情思念,为相思而憔悴瘦损。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李清照名闻于世的佳句之一,同时代的陈郁在《藏一话腴》甲集卷一中说道“李易安工造语,故《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2],清代的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澹,跌出‘知否’
[3]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还有马
仲殊在《中国文学体系》中也说“这‘绿肥红瘦’形容词,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真觉新颖,查初白以为词中叠字,可与唐庄宗‘如梦’叠字争胜。但我以为连篇累幅寓暮春的景色的,抵不上绿肥红瘦四字”
[4],可见此句之妙。这里词人以设问的语气,道出了自己的态度。既是对卷帘人淡漠态度的不满,又是对海棠经风雨的怜惜。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绿”与“红”,“肥”与“瘦”,两组对立的形容词,不仅形成了感官上的相互辉映和衬托,更形成了现实与想象的对立,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这么一搭配组合,竟
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 “应是绿肥红瘦”,是把词人对想象中风雨摧折后的春意阑珊、满目狼籍的意象,进行的充满伤春之情的表达,是词人对人生和青春的联想,貌似直抒胸臆,却在顾左右而言他的语句中,抒发了自己深沉隐微、难以言表的幽怨。“红瘦”不论是指海棠,还是喻指词人,二者皆是因惜春而瘦。
(三) 以“瘦”抒情,人为相思瘦
那么李清照是如何写人瘦的,又妙在何处呢?
8首词中直接写人瘦的有2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倪》),此二“瘦”与“绿肥红瘦”一起被认为是李清照用“瘦”字入词中最为出色的,还因此得了个“李三瘦”的雅号。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的千古名句,明代徐士竣在《古今词统》序中说“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句,即暗中摸索,亦解
[5]人怜,此真能统一代词人者矣”,刘乃昌在《李清照词鉴赏·情浓意密离恨深》中说“‘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全词的高潮,也是千古名句。其所以备受称赞,因为人们都公认其言美妙无比。一则,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玉人相比拟映衬,境况相类,形神相似,创意极美;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
[6]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无间,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
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销魂”直接对“东篱把酒”而言,以“人似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有情思。“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重阳佳节,西风瘦菊,佳人独自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画面。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以花瘦来比人之瘦,在形象上富有创造性,用瘦来说明长时间的痛苦思念,不说破情而情愈深。词人从口语中加工提炼“瘦”字,用神来之笔,点石成金,将思妇深情专注的相思之苦,展示得淋漓尽致。这“瘦”字成为映照整个下片的词眼,莫怪乎夏承焘说“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李清照另有《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为人所传诵。这里她说的‘人比黄花瘦’一句,
[7]也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有它突出的创造性。”,可见此“瘦”之妙也。
如果说,“人比黄花瘦”还与花相关,那么《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倪》中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就是单纯写人的了。此句虽然不像“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那么出名,却也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明代的李攀龙在《草堂诗余隽》卷二中眉批:“非病酒,不悲秋,都为苦别瘦。”“水无情
于人,人却有情于水。”并评论说“写出一种临别心神,而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
[8]。而清代的陈廷焯在《云韶集》卷十中也说“此中笔墨,不减耆卿、叔原,而清俊疏朗过之。‘新来
[9]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笔致绝佳,余韵尤胜”。可见此句也是李清照备受称赞的佳句之
一。这三句写近来自己因即将到来的离别而日形消瘦,但不直接说出,而是用排他法,否定可能导致瘦的其他原因。这就避免了正面用笔的直露,给人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既不是因为“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鹊踏枝》)而瘦,也不是因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辨》)而瘦,那么究竟因何而瘦?也就足可引人深思了。其实别后的相思之苦,才是导致词人形瘦的真正原因。
由此可见,李清照善于用“瘦”,且擅长以物瘦喻人瘦,不管是写鸟瘦,还是写花瘦,终为写人瘦。这除了与她本人的性格爱好和艺术追求有关外,还与宋代的“以瘦为美”的社会心理有关,这里不做研究。“瘦”本一平常词语,却在李清照笔下如此大放异彩,正是这位杰出的女词人赋予了“瘦”新的生命。在李清照的总量不多的词中,出现如此之多方式不同、作用各异的“瘦”字,可见作者对“瘦”字是多么的情有独钟啊!这么多“瘦”中,无一处是雷同的,即使描绘的是同一事物,如:“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与“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都是形容梅花的,它们在词中的作用及表达出来的情感也不相同。可见,李清照用“瘦”入词,已达到如火纯清的地步。
综上所述,李清照不仅爱用“瘦”,且能活用“瘦”,尤其善于以物瘦喻人瘦。这已经成为其词作的
一个显著特色。无论是描绘老者的“鹤瘦”,还是荡秋千后发现的“花瘦”、冰清玉洁的“玉瘦”、雨疏风骤后的“红瘦”,或是“新来瘦”、“人比黄花瘦”,每个“瘦”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巧妙,皆能把词人所要表现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瘦”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写实,也是人物形象的比况。加上李清照善于创造一种词境,把读者的思绪收拢在那种细腻的描摹中,使人突出感受到“瘦”的意蕴。能用“瘦”作出这么多脍炙人口的词句,恐怕也只有李清照这位旷世绝代的女词人才写得出来吧?
注释
[1]褚斌杰 孫崇恩 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彙編》,中華書局出版,1984,4.
[2]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
[3]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2003,11.
[4]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39.
[5]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7.
[6]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129.
[7]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9.
[8]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2003,93.
[9]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5.
范文四:论李清照词中_瘦_字的妙用
论李清照词中“瘦”字的妙用
马
双
摘要李清照词中的“瘦”字的运用,用法灵活自然,意趣横生,风致嫣然,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本文对李词中出现
的三“瘦”进行赏析,探讨“瘦”字妙用的历史继承及对比,针对李词中“瘦”字进行艺术审美鉴赏,并从个人经历、修养喜好、社会审美趋向和时代心理特征等方面探寻李词中多用“瘦”的原因。
关键词李清照词瘦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长河里,古典文学作品丰富多彩,文人骚客灿若群星。然而,受“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的禁锢,出色的女作家寥寥无几,被誉为“词家一大宗”的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一生创作颇丰,但皆已散佚,留存至今很少,其词现存63首。词中多次用到“憔悴”、“愁”“瘦”、“黄花”、等词,特别是“愁”,使用频率竟高达15次之多,而最引人注目、艺术成就最高的要属“瘦”字了。综观李词,直接用“瘦”字的有8处:(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2)鹤瘦松青,精神与
《新菏叶》);(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秋月争明(
令》);(4)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5)
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多丽》);(6)玉瘦香浓,檀深渐秋阑、
人娇》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7)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
羌管休吹(《临江仙》);(8)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在留存总量不大的李词中出现如此之多方式不同、作用各异的“瘦”字,不能不说是一种特殊的现象。
象,来暗示相思的愁苦,曲折婉转,含蓄不尽,给读者留下思考和
“瘦”字结束全篇,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回味的余地。用一个
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意,自在其中。
3. 三瘦———新来瘦。出现在《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中:(11)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写自丈夫官任外出时,抒写了作者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铭心的怀念。笔触细腻生动,抒情极其凄婉。一句“新来瘦”,不
“悲秋”,也非“病酒”,是什么原因呢?作者没有正面回答,是因为这种“词外有词”的隐曲手法,给读者以广泛的想象空间[1]。词中通过丈夫外出,离别时难舍难分,分手后“终日凝眸”等情景的描绘,以及自己“慵自梳头”,疏于打扮的表现,反衬出对丈夫的思念之一、“三瘦”的审美赏析
上阕中的“新来瘦”与下阕尾“新愁”相呼应,也委婉地道出了“瘦”字入李词如此之多,又取得如此高超的语言艺术,李清深,
的原因,“瘦”用“新来”加以修饰即点明了瘦是因为最近的离照不愧是古今第一人。人们因此送她“李三瘦”的雅号,“三瘦”“瘦”别,点明发生的时间,又突出了“瘦”的速度之快,愁苦之深。即:“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新来瘦”、。
1. 一瘦———绿肥红瘦。
二、瘦字妙用的历史继承及对比出现在李清照早期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
1. 瘦字妙用的历史继承。(9)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
在李清照之前,古诗词中用“瘦”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李清照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成功而巧妙地实现了“瘦”的妙此词一共33字,通俗易懂,短小精干,却写得层次丰富、景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如:真情浓,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寂寞深闺中的少女惜春怜花,无比惆用,
)盘烧天竺春笋肥,琴倚洞庭秋石瘦(陆龟蒙《丁隐君歌》)。(12怅的细腻感情。结尾的“绿肥红瘦”四字,历来受人赞赏。词人以
屋“瘦”状红花凋零,以“肥”状绿叶繁茂,(13)江中春雨波浪肥,石上野花枝叶瘦(韩仆《三月二十七拟人手法,独出心裁地以
形神俱现。词人匠心独具地移用于花木,以“瘦”状花,以“肥”状日自抚州往南城县舟行见拂水蔷薇因有是作》)。叶,显然不合常理,然而这种艺术的变形,破除了习以为常的思李清照不仅吸取了前人“肥”、“瘦”对比连用的经验,而且加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新颖别致,恰到好处。以创造,以绿代叶,以红代花,用肥形容绿叶,用瘦来状花,色泽
可以说,这里“瘦”字的大胆妙用,既增强了感染力和画面鲜艳醒目,情状栩栩如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并引发情感上感,更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公担心“骤风”对“红花”的侵害。这里叶的怜悯。
红绿的颜色,使画面而形神兼备,使形、声、义完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肥花瘦的形象、
美结合。(14)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无名氏《如梦令》)。
2. 二瘦———人比黄花瘦。(15)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程垓《摊破江城子》)作者新婚不久,丈夫离家外出后写下《醉花阴·九日》:(16)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10)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这几句词比较起来,却远远不如李清照的一句“人比黄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席卷瘦”来得生动形象,将人与黄花相比,人更显得楚楚可怜,词人用西风,人比黄花瘦。比喻的手法,同时又注意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紧密,切合女词
这首词细致地描摹了深秋的景物,抒发了心中凄苦相思之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2. 瘦字用法的对比。情。“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蕴涵了作者自悯之意,“人比黄花
瘦”,当然就见到院中的黄花,由黄花又自然联想到自己。这就是可以说李清照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相
相用黄花经过寒风冷霜煎熬的形象,来比拟人的瘦,用人瘦的形比同时代诗人而言,也是出类拔萃的。与欧阳修的《蝶恋花》
-·5·2009·
(17)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如果说欧阳修词中的“瘦”是直接抒发内心的愁苦,那么李“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的“瘦”则委婉曲折地表现了内清照的
心的感受。两者角度不同,这与两者的性别差异有关,委婉曲折的表现方式更符合一个女词人的感受。
李清照的词中,对于“瘦”的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而“瘦花”是作者经常用到的意象,《点绛唇》中的“露浓花瘦”就是典型例子。而古诗词中将露水与花同写的诗句也不少,如: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18
(王建《十五夜望月》)不知秋思落谁家。
(19)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聂夷中《杂曲歌辞·起夜半》)
将露珠与花互相映衬,构造出优美的景色,而李清照笔下的露与花却有了新的生机,一反传统的单纯景色的描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李清照早年的作品《点绛唇》:
(20)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
丿
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刻画出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露浓花瘦”,语出新奇。因为上片都是写人的神态,唯此一语写景。正是这一景语,表明了游戏
“浓”一的时间:早春微凉的清晨,地点:香蕊初绽的花园。一
“瘦”,烘托了少女的娇媚柔弱的精神风貌,尽显青春与活力。在娇而瘦的花枝上缀着颗颗晶莹的露珠,不正是象征少女的“薄汗
的形象吗?这个“瘦”已不单纯是写花,更表现出了少女轻衣透”
娇弱柔媚的情态,巧妙地将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态融合在一起,比喻新颖活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比:
四、瘦字妙用的形成原因
李清照喜欢用“瘦”,善于用“瘦”,绝非偶然,这种审美取向
形成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
1. 词人的特殊经历和性格喜好。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对文学耳濡目染,加上作为一名女子敏感多思的特质,对于生活的体味尤为细腻深刻,很容易产生顾影自怜、孤花自赏的情绪,而用“瘦”的作品成为她自我写照的最好诠释。或娇柔妩媚,或憔悴孤寂,或刚直挺拔,虽“愁苦”、“怀
“恨愁”、,却柔弱中透着雄健阳刚。她所生活的年代是北宋王思”
朝进入最腐朽最黑暗的时代,严酷的现实不断磨损与考验李清照的豪爽、纯真的性格,并不断侵袭与破坏他们夫妻追求的平静与幸福。经历了家仇国亡之痛后的她敢爱,敢恨,了无禁忌,任性
不盲从,保持着自己人格的独立性,一个“瘦”成为而为,不迷信、
她人格的真实写照。
2. 作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涵养。
她出身于学术艺术氛围浓厚的士大夫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李清照显然受到了重振儒学的范、石等人的影响,她关心国家命运,与石介的《中国论》和孙复的“尊王攘夷”的振兴中国、抵御外敌的主张一脉相通的。但是,同时又置身于“东州逸
特有的诗歌环境之中,而“东州逸党”是崇尚放浪诗酒,不拘党”
礼法的。所以在李清照的创作中,既保持了传统的抒情词风,多以白描手法,清浅自然的语言,清新淡雅的意象,真挚细腻的情感为长,又超越了以往的闺情之作,有了更为高雅的艺术追求。
李清照的文学主张从她的《词论》中可以看出,她对于晚唐香软萎靡的艳词采取了否定态度,推崇协律,浑成,铺叙,典重,
[2]
故实,高雅。而她的词也正好体现了她的文学主张,可以说,她的词完全洗刷了以往词中赋予女性的柔态,克服了女性自身的自卑软弱,再现了个性鲜明的女性生活,心理情状的变化过程,三、瘦字的艺术审美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1. 内在情感意蕴的吁求。
3. 社会审美取向和时代心理特征的影响。李清照词中8处“瘦”字的运用,除祝寿词《新荷叶》中的“鹤
自古以来,对于美的标准不断变化,汉代赵飞燕以体态轻盈瘦”系“贺寿”的谐音外,其余各词中的“瘦”字均是出于情感意蕴
到了隋唐代,逐渐推崇丰盈为美,杨玉环成为美人的代表,“伴为美,吁求,是作者为表达词的内容而苦心寻觅到的与之最匹配的
而到了宋代,步入封建社会的后期,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程[1]
侣”。如作品《多丽》中:
战乱繁多,这样的(29)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朱理学为代表的理学思想盛行。国势的衰退,
反映到文化层面上,就形成了相对保守,收敛内倾,
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社会大背景,
素淡雅致为特征的文化氛围。苏轼认为:欣贵乎枯淡者,谓其外
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又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
词人极炼一个“瘦”字,用“雪清玉瘦”来形容赞美白菊的气
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苏轼的这些见解,代表了当时普遍的审
“瘦”,质与神韵,而这恰恰正是作者自身人格神韵的艺术比照。[3]
美心理取向。可以看出,宋代不再推崇丰盈之美,而是追求一种
便与俗气的妩媚、丰腴不同,显得挺拔峻峭,刚正不阿。作者在词
古朴、雅健、枯淡。这样一来,李清照追求的高雅素淡之美不难理
中用一个“瘦”字寄托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解,而李清照词中以“瘦”为美,以“瘦”释意正是当时审美取向和的时代,作者“雪清玉瘦”的情操只有通过白菊来展示,而词人正时代心理的一种折射和反映。是通过白菊的特征与自己的人格神韵做比照,达到人物合一、托可以说,“瘦”是李清照所喜用的文字,所爱好的描写对象,物言志的目的。所崇尚的审美境界。它外现于作者创作的篇章之上,又内化于作
2. 生活经历审美化的展示。者的品性精神之中。“瘦”的妙用既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又体现在李词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李清照的一些生活经历,而在了李清照卓越的独创性,解读李无疑是后人更好地解读李清照、各时期的作品中“瘦”的审美取向也发生了变化。词的重要参照。
如表现少女时期的作品《点绛唇》,作者用“露浓花瘦”来形容少女,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少女娇柔清瘦、朝气蓬勃的风韵。以参考文献:
[1]罗南超. 李清照词中花喻人,表面上写花,实则写人,这里的“瘦”字,突出的是少女清“瘦”字的审美取向[J].孝感职业技术
瘦娇媚的感觉;而《醉花阴》这首词,是作者在重阳节思念在外地学院学报,2002,(2).
[2]杨敏如. 李清照词浅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的丈夫而写下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作者
用一个“瘦”字,将深情专注的相思之苦的爱情体验,展示得淋漓版),1979,(5):43.
[3]崔际银. 瘦”“:李清照词的美学特征[J].名作欣赏,2001,(3).尽致。这里的“瘦”字是表现憔悴孤寂,蕴涵了孤影自怜的感觉;
在《多丽》中,“瘦”是一种刚直不阿、挺拔峻峭的人格象征。可见,
马双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李清照的笔下,“瘦”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内涵,这与李清照的
(责编张文娟)生活经历和感情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52009-231-
范文五:论李清照词中的酒、雨、瘦
2008年第2期
JournalofShayangTeachersCollege
沙学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22008
论李清照词中的酒、雨、瘦
李
鹏’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李清照的词作中。用语多喜重复。笔者经过严谨地统计发现,“酒”字出现的篇目约占总篇目53%,“雨”字出现的篇目约占总篇目36%,“瘦”(含“憔悴”)字出现的篇目约占总篇目18%。“酒”、“雨”、“瘦”字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那么它们也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字眼了,必定蕴含着更深的意义,这不仅仅是用语的习惯,隐隐地还有一种象征的意味。本文通过对“酒”、“雨”、“瘦”字的论证,揭示了其深层次的文学的、思想性的、性格的,甚至语言学的真正内蕴。
关键词:李清照;酒;雨;瘦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08)02—0034一05
“研究李清照并不容易,其故有二,一是资料零散,一是众议纷纭。”Ill(m3])于此,在研究李清照词作的用语重复这个特点方面,笔者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为底本,并以其《卷一?词》为主要依据,对其
着一酒字的篇目为24篇,约占总篇目53%;着一雨字的篇目为16篇,约占总篇目36%;着一瘦字
的篇目为8篇,约占总篇目18%;全篇“雨、酒、
瘦”三者一字不着者仅12篇,约占总篇目27%;仅着一字者22篇,约占总篇目59%;共着两字者7篇,约占总篇目16%;共着三字者4篇,约占总篇目9%。由此可见,李清照词创作中“酒、雨、瘦”字出现的频率很高,有的字已经占总篇目一半
他存疑之作及伪作不作统计(但《卷一?词》收入的残篇两篇《失调名》也在统计之内)。这是本文
研究的基点,略作说明。
.一、“酒”、“雨”、“瘦”出现的频率统计我们中国的传统认为:“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传统的古典文艺理论也认为:“物生而有情,情发而为声……人声为言,述以为字”,拉1肯定了语言文字的创作、使用与其主体的密切关系。
还多,而一字未出现的篇目仅仅不到三分之一,那
么“酒、雨、瘦”字也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字眼了,它一定蕴含着更深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用语的习惯,隐隐地还有一种象征意味,它不仅是作者潜意识的流露,还是作者情感、性格、思想的一个侧影。
二、酒
仪狄造酒以来,饮酒一直是华夏人民的嗜好。
具体到诗词的创作中,我国的古典文学传统更讲
究炼字、炼句,“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
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嘲)
于此,笔者把李清照词中反复出现的“酒”、
“雨”、“瘦”等语汇做了统计。首先略作说明:笔
者把“酒、酎、绿蚁、尊、杯、酌、醉”都列为“酒”字类,统称为“酒”字,同一篇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
《本草纲目》云:“(酒)少饮则和血气,壮神御寒。”饮酒这种传统习俗和人民的节日、生活更是密不可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诗中说: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菊花就是指重阳的
上者都称作“着一‘酒’字”,如《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本篇中出现了三个与酒相关的词语,都记作一酒字,称本篇“着一‘酒’字”,此仅是便于
统计而已。以此类推便有“着一‘雨’字”和“着一‘瘦’字”。雨有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之别,都列
菊花酒。更有甚者,张潮在《幽梦影》中云:“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
酌谈友,重九须酌逸友。”[4“㈣看来没有酒,生活
将无以为继,乏味许多。“宋代农业生产发展,粮
食量巨额增加,官私酿酒盛行,形成了特有的煮酒
为“雨”字类。特别要说明的是把“憔悴”亦列入“瘦”字类,笔者以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的这种憔悴境况,亦是
一种瘦。
从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按王仲
习俗”。【5“P1圳据宋人张能臣《酒名记》载:“宋代酒业发达,名酒辈出,仅东京一地名酒即有50多
种,如香泉、天醇、琼酥、瑶池、瑶泉、眉寿,仙醪、琼浆、玉液、流霞、延寿、羊羔,美禄等”。【5】(n矧可见这也是李清照词中“酒”字的出现频率约达53%的一个社会原因。同时,从纵向上看“诗情酒意”
闻《李清照集校注》收入的李清照45篇词来统计,
?收稿日期:2008-03—05
的确已形成一种文学意义上的传统,真可谓“能诗
作者简介:**(1981一),男,山东泰安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34
万方数据
**
者必好酒,而好酒者必尽属能诗”,[4】‘彻谁’诗酒相佐的确是好文章。当代诗人余光中先生就曾如
此吟咏李太白:“酒人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彤余下
的三分啸成剑气/绣13一吐就半个盛唐。”[6】IP1蚴
的确,酒不仅于饮者有不尽的滋味,于文学作品亦有无穷韵味,若没有“酒”字,天下文章定要枯燥
许多。这是文学传统上的另一个原因。
李清照既然这么好酒,那么她酒中的滋味又如何呢?据统计:24篇着有“酒”字的篇目中,写
离愁别恨者2篇,写闺怨闲愁者4篇.写悲愁感怀者6篇,写暮年哀愁、故国之思者4篇,写惜春者1
篇,写游玩愉陕经历者仅l篇,可见“借酒浇愁”是
其词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再者:24篇中,用“残酒”者有2篇,用“病酒”
者有l篇,用“淡酒”者有l篇,用“醉”字者有10篇(其中2处用来咏银杏和咏菊花),可见其酒之
苦,愁之浓,情怀之恶,“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既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既然“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使她的词中凝结了这么多残酒哀愁?艺术来源
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认为是生活的坎坷、
曲折使她的心中凝结了一股愁思,是生活使她形
成了“嗜酒好醉”的无奈,她不得不饮,不得不醉。
据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之《李清照事迹编年》,李清照成年以后的生活历程如下:
公元1101年,18岁,适东武赵明诚。
公元1102年,22岁,清照献诗,云:“炙手可
热心可寒。”
公元1107年.24岁,赵挺之卒,是岁起明诚与清照屏居乡里青州。
公元1127年,44岁,明诚奔母丧南下。时金人已破东京,徽宗、钦宗被俘北去。
公元1129年,46岁,8月18日赵明诚卒于建康,年49岁。此时“不知何人传道,遂妄言有颁金之语,或传亦有密论列者。余大惶怖,不敢言,遂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走外庭投进。”公元1134年。5l岁,作。【7】(嘲1一笛8)
由此而见,自清照“始归赵氏”[7】(n7n,结缡未久,便陷入了家庭父辈之间的矛盾斗争与朝廷党争之中。六年之后赵挺之卒。虽然“后屏居乡里”【7J(n叭’有过一段幸福生活,但终不过是昙花一
现的一段美好记忆而已。正如《古今女史卷》对
《金石录后序》中“余性偶强记”至“甘心老是乡矣”一段的眉批所云:“真一时胜消息,不能久
耳。”【7】(e191)
紧接着,明诚奔母丧,随之国破,又随之明诚
卒,又随之有“颁金”之谤。此“忧患得失”[7】(删’
万
方数据论李清照词中的酒、雨、瘦
接踵而至,仅不过二三年事矣。所以清照于公元
1134年作《金石录后序》时云:“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
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7】(n81’睹其文字,足以
见其内心之悲恸,以致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之悲叹。亦正如李白《月下独酌》所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清照之饮酒,正是她内心孤独所致,“酒”字于此,是一种孤独的象征,它无处不在,正
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这“孤独”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体现得最彻底。然而历来词评家却仅仅从形式上、音节上、音乐上来赞赏旧】(几钔,如:
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
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
——宋?张端义《贵耳集》
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
也。
——清?徐鱿《词苑丛谈》
舌音、齿音交相重叠,是有意以这种声调来表
达她心中的忧郁和惆怅。这些句子不但读起来明
白如话,听起来也有明显的音乐美。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
笔者以为:通读全词至“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则觉有重压袭上心头,开篇十四叠
字实全词之重压。形式上十四叠字居于首,位于前,重重地压抑全词,在内容上、思想上使人产生
无法喘息之重覆感,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笼罩
感。自此十四叠字之下,余下七句其实皆重覆之下之挣扎语也。作者左冲右突最终仍无法突出这
重围重压,只能悲号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化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李后主时曾指出的一句话,易安《声声慢》词“真所谓以血书
者也。”
感情何其挚烈,内心何其凝痛。其中第二句之“最”字,第三句之“怎”字,第四句之“正”、“却”字,第五句之“堪”字,第六句之“怎”字,第七句之“更”字,第八句之“怎”字,计有三“怎”字,一“最”字,一“更”字,一“堪”字,似拧紧的螺丝再拧
紧,再拧紧,环环相扣,不容片刻喘息,不容得丝毫慰藉之语,真可谓“字字是血”。
然而《词鹄?凡例》云:
“须戒重叠字面前后相犯也,虽日绝妙好词,
毕竟不妥;如易安《声声慢》叠用三‘怎’字,虽读
者全然不觉,究竟敲打出来,终成白璧微瑕,况未能尽如易安之善运用?慎之是也。”【7】(m’
可见此君亦只是从“形式”人手讲词,全不解其中意境、韵味之妙。
35
2008年第2期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ShayangTeachersCollege
No.22008
此词中“酒、瘦、雨”即“三杯两盏淡酒”之“淡
酒”与“憔悴损”之“憔悴”与“梧桐更兼细雨”之
“细雨”,“共着三字”,三字的出现使原有的孤独、悲恸更沉重。“酒”处于上片。“憔悴”与“雨”处于下片,使全词节奏、情感趋于炽热。三者其实恰似一拍高似一拍的鼓点节奏,使全词情感不断高涨,最终却戛然而止。
清照亦善作咏物词,如咏梅、咏菊、咏银杏、咏牡丹。咏物词必有寄托。如叶嘉莹先生所言:“咏物词是有几点特色的,一个就是它有一种像作谜语一样的‘隐语’的性质,它是通过假借一个外物来表现一层更深刻的情意。”一“瑚”
在这些咏物词中,清照最喜咏梅花,45篇中有5篇咏梅,又有l篇以梅为线索的闺愁词即《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范成大《梅谱?后序》云:“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为贵”归J(蹦’梅是清高、高洁品格的象征,这正如李清照的性格。缪
钺先生评日:“李清照有胆、有识、有魄力,独能冲破封建藩篱,以一弱女子而关心国家大事,纵论文
学,臧否人物,发抒已见,无所顾忌,这是很难能可贵的。”[11(P333)这种性格亦正如沈曾植《菌阁琐谈》所云:“易安跌宕昭彰,气度极类少游,刻挚且兼山谷……寸锋太露,被谤殆亦因此。自明以来,坠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已。99…㈣33’梅正是清照神骏风格的象征。更值得提及的是,易安在咏梅时常着酒字,上
述6篇词作中,计有4篇着酒字。“梅萼插残枝”.
“常插梅花醉”,每孤独时必饮酒,每饮酒时,必插梅花而醉,其以梅为友、为知已之情不亚于林逋,
可谓梅借易安之醉酒,倍显其韵;易安醉酒伴以梅
花,更见其风格。
三、雨
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萧
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悲秋固然是自古以来文人骚士吟咏的主题,然而“雨”亦可以充当此角色。我们知道人在童年大都是喜欢下雨的天气,喜欢在雨后的水坑里嬉戏。那么为什么到后来,长大之后就逐渐地因“雨打芭蕉”而辗转难眠呢?为什么起初爱听雨之滴滴答答,现在反而“点点滴
滴”柔肠寸断呢?那是因为“我”的存在,一个历
尽坎坷的“自我”的诞生,取代了那颗无知的童
心,因此,“雨”成了“我”的愁绪的化身,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屈原在《山鬼》中以“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即以风雨,猿啼,落叶来渲染山鬼等待情
人不来之忧思;到了宋代,秦观更是妙语迭出,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一反“以雨
喻愁”之传统,而以愁喻雨,雨已然以多愁善感之
36
万
方数据生命自居;现代望舒先生以《雨巷》构造了一种朦胧美的境界;今人演员、导演徐静蕾更是说:“另外
在写剧本的时候,我会设计气氛,我要下雪,我要什么东西……气氛包括一段对话是发生在黄昏还是清晨,是发生在烈日之下,还是发生在烈日的阴影里面。”Lno](巧7-ss)雨、雪成了导演手中营造氛围的工具。可见自然界的雨,并非如“雨之为物,能令昼短,能令夜长”L4“晒’那么简单了,它已然成为营造气氛,创造情境、境界的一个工具,一个语码。
在李清照词中,着有雨字的有16篇,其中l篇是闲适的病后遣怀之作,1篇咏梅,1篇咏菊花,其余13篇大都是闺怨、惜春、感怀、思念故国、暮年哀愁之作(其中一篇咏七夕,但亦流露淡淡愁
绪),可见这些“雨”是常常令清照烦闷不堪的。其中又以“春雨”居多,计有lO篇,其中《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之“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亦姑作春雨,春雨成了李清照词中愁绪的语码。这亦正如日本青山宏先生所云:“在这
里,作为这一时期雨的下法还可以指出一个特征,
即晴雨不定……这一时期,美丽的百花或为风飘,或为雨打,春天匆匆而过,为此伤春之情不能不变得更加强烈……在不言及寒食清明的歌咏暮春的词中,与歌咏寒食、清明的词中的伤春、惜春之情,完全相同的意思,在此得到更为典型地表现。这一点本身最能说明伤春惜春的重要主题与气候风
土之间的深刻关系。”[H1(r'352-359)清照在言及春雨
时多写“细雨”,如“几点催花雨”、“小风疏雨”、
“黄昏疏雨”、“细风吹雨”、“斜风细雨”、“萧萧微雨”等,雨之细正如秦观之“无边丝雨细如愁”,清
照也是用细雨微风来表现婉约、细腻的情感。虽然情调不免感伤,但亦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
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优美境界也。其《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更具点染之妙,以
“远岫出云催薄暮”之“远”字,以“细风吹雨弄轻阴”之“细”字,以轻轻的笔触勾勒了淡淡的哀愁。清照在言及斜风细雨时也偶有言及“泪”字者,雨与泪并出于一首词中的有《多丽》(小楼寒)、《蝶
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三篇,可见这边是“小风疏雨萧萧地”,那边
已是“又催下千行泪”矣,“雨”与“泪”并出,相得益彰。正如张潮《幽梦影》所言:“景有言极幽而实萧索者,烟雨也。”烟雨朦胧望之孰言不美,然而在清照眼中实堪泪垂。
雨字的运用,在《永遇乐》(落日熔金)更是淋漓尽致,韵致层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
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12】(刚),李清照亦在《词论》中反对
“以诗为词”,强调词“别是一家”。诗倾向于言
**
志,词偏于言情。清照在诗作中表达自己显明的爱国志向,针砭时弊,不堪与偏安一隅之徒为伍,诸如她的诗篇《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又如她的残句:“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及“南来尚
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足见其伟岸心志。诗与词固然不同,清照亦反对“以诗为词”,但是她的词作中却依然能够令人生出不尽的亡国之
思,亦足见其情操、气节之高洁。《永遇东》(落日熔金)就是这样一篇作品。刘辰翁著《须溪词?卷二》载:“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12】(蹦”易安词作何以有如此之魅力?笔者以为,词虽是以曲笔写之,但易安因“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12】(眦),所以能够产生如此震憾,引起读者的共鸣。从客观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i即词上下片的对比造成如此巨大的张力。词下片写昔时东京三五之繁华,日“铺翠冠儿,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可谓名符其实。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元宵,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D3](P2n-212),又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载:“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
梅、雪柳、菩提叶、灯毽、销金合、蝉貂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14](P156),这正是昔时繁
华都城的实景,一点也不夸张,而上片却以“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浓愁景色及“次第岂无风雨”
之慨叹来写偏安江南一隅的三五时节,“风雨”一词使现在的三五时节更有凄苦味道,“风雨”一词亦隐约有针砭时弊之意。今昔对比令人不禁生故国之思,更何况其开篇与结尾之“落日熔金,暮云
合璧”,“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金”、“璧”、“笑语”皆以乐景写哀也。正如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15J㈣)。
四、瘦
瘦是一种精神品格的象征。画梅要画横斜疏枝,瘦梅。《梅谱?后序》云:“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为贵。”(15“吲画梅如
此,做人也当如此。
屈子行吟于泪罗江畔,当时他必定是消瘦的,
然而虽消瘦仍不改行吟之志;李白醉酒咏月之际,
当时他也必定是消瘦的,然而虽消瘦也不改仰天长笑之骨气,清照亦雅爱“瘦”的形神。(前文论酒时言及的“梅”的风格,及前人沈曾植《菌阁琐
谈》)亦称赏清照神骏。)然而清照的“瘦”决不似
形体之矫揉造作,也不全似屈、李有如此之仙风道骨,清照的“瘦”白是有其清骏之处,但从整体来
万
方数据论李清照词中的酒、雨、瘦
看却是实实在在的、沉甸甸的悲恸。想来以一弱女子,值此乱世,国破家亡,实荷负之重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也是一种瘦,可是这瘦的不是精神风骨,而是心情,心情的憔悴,使人不堪。李清照善于言瘦,亦善于
言憔悴。揆之作品可知,用“瘦”(憔悴)字的仅8
篇,约占18%,但名句迭出:“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皆为传世名句。
清照前期词多喜用“瘦”,瘦得婉约、可爱。“绿肥红瘦”L语历来为人所赏评,不再赘述,偶
读来却觉此语俨然有醉意,实妙绝。“人比黄花
瘦”虽言及孤独烦闷之闺愁,但仍不失婉约,甚至妩媚。后期词中则多用“憔悴”语,“瘦”给人的印象是形体上的,而“憔悴”则关于心灵。这用语的转变亦足以见清照内心世界之坎坷曲折。
第一次言及瘦字,即《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之“绿肥红瘦”,只是表现了惜春的主题;紧接
着《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之“新来瘦”,也
只是以含蓄的语句来表现新婚不久的离愁别恨;而到后来,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之际,清照已
不再言及“瘦”字,而屡以“憔悴”落笔,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之“谁怜憔悴”,《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之“道人憔悴”,《永遇乐》(落日熔金)之“如今憔悴”,《声声慢》(寻寻觅觅)之“憔悴损”,词人又以“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闷损阑干愁不倚”,“风鬟霜鬓”,“满地黄花堆
积”等来渲染烘托,词的主题也多是暮年哀愁、感怀之类,此时此际,偏于形体的“瘦”字,已不能尽
抒清照的心声,而偏于精神心灵的“憔悴”则十分
贴切,人木三分。
由形体的瘦到精神的憔悴,由婉约的惜春之
情到沉恸的暮年哀愁,由起初用笔含蓄,如“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到后来用笔直露,如“如今憔悴,风鬟霜鬓”,这里隐约而曲折地再现了清照情感的脉络。
如果说,清照反复言及“酒”字只是借酒浇愁的话,反复言及“雨”字也只是烘托氛围的话,那么清照反复言及“瘦”(憔悴)字则是发自肺腑,直
抒心声,“瘦”字的反复出现,正是她情感历程的再现。
言至此,抚卷思之:清照寄情于酒,又颇经风雨,怎得不瘦?参考文献
[I]缪钺、叶嘉莹.灵豁词说[M].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7.
[2]王安石.临川文钞卷三?进字说表[A].琅伯
37
2008年第2期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ShayangTeachersCollege
1989.
No.22008
行.丛书集成初鳊(卷八十三)[C].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3]吴文治.宋诗话全编(第9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4]张潮.幽梦影[M].合肥:黄山书社,1991.
[5]柯大课.中国全史(中国宋辽金夏习俗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余光中.余光中诗歌选集(第3集)[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
[10]贾磊、徐静蕾.我要保持我电影的完整性——
徐静蕾访谈录[J].传记文学,2005,(3).
[11](日)青山宏.唐宋词研究[M].程郁缀译.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2]王国维.人间词话[M].济南:齐鲁书社,
1986.
[13]周光培.历代笔记小说集成(第7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14]笔记小说大观.(第9卷)[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15]何文焕、丁福保.历代诗话统编(第4卷)[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陈如毅)
[7]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79.
[8]木斋、彭文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词
选读[J].中华活页文选,2005,(4).
[9卜1.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长沙:岳麓书社,
OntheWordsofWin,Rain,ThininLi
LI
(Chinese
Abstract:InLithatwordappear
account
Qingzhaog
16)
Poems
Peng
Department,XuzhouNormadUniversity,Xuzhou2211
to
Qingzhao§word
isfunctionedas。thetermlike
contents
repeatmore.Throughisitfind”wine”tableofcontents
rigorousI.”rain”tableof
contents
accountforthetotaltableofabout53%to
countthat
wordappear
fortotalabout
36%tableofcontents.getting”thin”tableofcontentsthatwordappearaccountforthetotaltable0f
SO
contentsabout18%.”wine”。”rain”,”tight”frequencythatwordappeartoo,itwillcertainlycontaindeepermeaning.Itis
not
high,then
they黜notmerely
text
simplewording
kindof
merely
a
habitofthe
term,theindistinctmeaningwhichhas
a
symbol;Itistherevealmentofauthorbsubconscious,havenatureofyardoflanguages.This,”tight”demonstration0fword,inorderlinguistics
one
passto”wine”,”rain”
to
ideologicalcontent,the
personality0fannouncingitsprofoundliterature,eventhe
isreally
accumulatedinside.
KeyWords:LiQingzhao;Wine;Rain:Thin
本.刊声明
经核实,本刊2007年第4期所载作者熊维佳的《“东亚病夫”再认识》一文,抄袭了台湾政治大学
历史系杨瑞松先生于2005年已发表的文章。其行为给原作者和本刊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损害了
学术风气,为维护原作者著作权和本刊的权益,本刊决定将该侵权之作从该刊期中撤除,以消除影响,
特此声明。
38
万方数据
论李清照词中的酒、雨、瘦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 LI Peng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SHAYANG TEACHERS COLLEGE2008,9(2)0次
参考文献(15条)
1.缪钺.叶嘉莹 灵豁词说 1987
2.王安石 临川文钞卷三·进字说表 19363.吴文治 宋诗话全编 19984.张潮 幽梦影 1991
5.柯大课 中国全史(中国宋辽金夏习俗史) 19946.余光中 余光中诗歌选集(第3集) 19977.王仲闻 李清照集校注 1979
8.木斋.彭文良 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词选读 2005(4)9.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 1989
10.贾磊.徐静蕾 我要保持我电影的完整性--徐静蕾访谈录 2005(3)11.青山宏.程郁缀 唐宋词研究 199512.王国维 人间词话 198613.周光培 历代笔记小说集成 199614.笔记小说大观 1983
15.何文焕.丁福保 历代诗话统编 2003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张俊.ZHANG Jun 酒意诗情谁与共--从李清照的
李清照的词作中,有一半写到、提到了酒,李清照的酒词充分体现了她的多重人格,她豪放潇洒的日常生活形同男子;酒词中流荡的
2.期刊论文 黄利平 词·酒·人生——以李清照的酒词观其南渡前后的生活状态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23(1)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南渡前后的生活状态也如她的词一样截然不同.本文从李清照的酒词入手,以她在不同时期的饮酒作词初探其南渡前后的生活状态.
3.期刊论文 沈荣森 李清照酒词浅探 -东岳论丛2003,24(1)
李清照词45首,竞有23首涉及饮酒,居一半还多.在古代女性诗人(词人)之中,反反复复写到酒词的,恐怕惟李清照一人而已.从内容上来看,李词中
4.期刊论文 丁晓梅 审美关照下李清照词中酒的文化意义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
在中国酒文化历史中,多是男性作家与酒结缘并体现特定的酒意象.不同时代的作家借酒抒情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宋人的酒文化内敛而有节制,男性作家少有纵酒放歌之举.在李清照的词中,有关酒意象及醉酒之意相同而又异于同时代男性作家,她从女性独特视角出发赋予酒不同的文化意义,在一定的审美观下,运用或浓或淡的酒味传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
5.期刊论文 庄镇胜 李清照词中
酒历来与文人有着不解之缘.李清照虽为一介女子,但她的词作中也有许多关于酒的佳篇.
6.期刊论文 张庆梅.ZHANG Qing-mei 李清照的词和酒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4(2)
李清照的词作中存在大量的酒及与酒相关的事宜,从中可以窥见作为女流之辈的李清照超越了当时的女性,她的行为与中国传统的闺范不符,这与她受到家庭成员及乡里戚友的影响,受到齐州文化风气的熏陶有关系,在她身上,既有儒风,又有侠气,是矛盾,然而又是统一的.
7.期刊论文 姜晓红.JIANG Xiao-hong 李清照词作中酒的意象分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3)
文人与酒密不可分,酒既是一种载体,也可形成一种意象.研究李清照的诗词,完美发现,其酒的意象十分丰富,可分别表现山水之乐、思亲怀远、家国巨痛、社会悲歌等多元情愫.
8.期刊论文 郭慧英.GUO Hui-ying 对李清照作品中
李清照所创造的
9.期刊论文 刘顺霞 浅谈李清照以酒寄相思的模式 -剑南文学2009(9)
在宋代火树银花、百花齐放的词坛上,李清照借助独特的物象
10.期刊论文 汪涵 李清照词与酒浅析 -社科纵横2002,17(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zsfgdzkxxxb200802009.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