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肠梗阻的健康指导
1. 饮食指导
(1)急性期和需手术者要禁食,待肠梗阻症状解除后(即腹痛缓解、腹胀消失、有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正常)可进食少量温开水或流质,忌进食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随病情好转逐渐进食半流质、普食,宜少吃多餐,早期以少渣食物为主。
(2)术后早期要配合胃肠减压,以吸出胃肠道的液体和气体,减轻腹胀,利于伤口愈合。术后1~2天,胃肠功能恢复,有肛门排气,可拔除胃管,并可进食,其原则同上。
2 .作息指导
(1)术前指导 血压平稳者,取半卧位,有利于胃肠内积液引流,使腹腔内炎性渗出液流至盆腔,预防膈下脓肿;并能使腹肌放松,横膈下降,有利于呼吸。每2h翻身、拍背,鼓励深呼吸,协助活动四肢,每日3次,每次活动10min。肠梗阻症状有所缓解后,可开始协助离床活动,每日2次,每次5min,逐日增加10min。
(2)术后指导 术后6h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于腹腔充分引流,每2h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深呼吸,协助活动四肢,每日3次。在术后第1天可每天活动10min;术后第2天可增加到15min;术后第3天可协助离床活动每日2次,每次5min,逐日增加到10min。注意劳逸结合。 3 .出院指导
(1)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
(2)进食含纤维素较高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忌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4)避免饭后剧烈活动,防止发生肠扭转。
(5)出现严重呕吐、腹胀、腹痛、消瘦、排便习惯改变等,应及时就诊。
范文二:肠梗阻的健康指导
肠梗阻健康指导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通过障碍,通俗地讲就是肠道不通畅。这里肠道通常是指小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急性肠梗阻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在急诊室可经常遇到。由于种种原因,死亡率仍较高,约为5%~10%;若再发生肠绞窄,死亡率可上升到10%~20%。
发病原因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两大类。易于理解,机械性肠梗阻是指肠道被阻塞,其原因可由于肠管本身病变、肠管外压迫和肠管内异物阻塞3种情况。细分起来,肠管本身病变可以是先天性的(如闭锁、狭窄、发育不全)、炎症性(如克罗恩氏病、细菌性和放射性小肠炎)、肿瘤(原发或转移、恶性或良性)、肠套叠等;肠管外压迫可以是疝(内、外疝)、粘连、先天性条索、扭转、肿块压迫(如肿瘤、脓肿、血肿、变异血管);肠内异物阻塞可以是食入异物、胆石、粪石或粪便、钡剂、寄生虫。非机械性肠梗阻一类是神经肌肉紊乱,包括麻痹性肠梗阻、肠段神经节缺如(如巨结肠症);另一类是血管闭塞如动脉或静脉。 有趣的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及不同年代,不同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的发生率有差别。总的趋向是嵌顿性外疝引起的相对下降,而继发于腹内粘连则相对上升。
疾病分类(一)按梗阻的原因分为:
( 机械性肠梗阻2( 非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 、缺血性肠梗阻) 1
(二)按肠壁血供情况分为:
1( 单纯性肠梗阻:仅有肠腔阻塞,而无肠壁血供障碍;
2( 绞窄性肠梗阻:在肠腔阻塞时,腔壁因血管被绞窄而坏死;
(三)按梗阻发生的部位分为:
1(小肠梗阻:又可分为高位小肠梗阻和低位小肠梗阻;2(结肠梗阻:
(四)按梗阻程度分:
1. 完全性梗阻;2. 不完全性梗阻。
(五)按起病缓急分:
1( 急性肠梗阻2( 慢性肠梗阻
必须指出,肠梗阻的分类是为了指导临床治疗,不同类型肠梗阻的治疗原则不同。此外,肠梗阻的类型,可随病理过程的演变而转化,不是固定不变的。[1]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疾病症状
肠梗阻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四大症状。 (1) 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因肠蠕动增强,常有阵发性腹绞痛。腹痛发作时病人常自感腹内有气体窜行,可见到或扪到肠型,听到高亢肠鸣音;如果是不完全肠梗阻,当气体通过梗阻后,疼痛骤然减轻或消失;肠扭转和肠套叠时,因肠系膜过度受牵拉,疼痛为持续性并阵发性加重;到病程晚期由于梗阻以上肠管过度扩张、收缩乏力,疼痛的程度和频率都减轻;当出现肠麻痹后,腹痛转变为持续性胀痛。
(2) 呕吐:呕吐的频度、呕吐量及呕吐物性状随梗阻部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高位梗阻(主要指十二指肠和空肠近侧)呕吐出现较早、较频繁,呕吐量较多;低位梗阻呕吐出现较晚,次数也较少,呕吐量较少,低位梗阻由于细菌繁殖的作用,呕吐物还具有粪臭味。 (3) 腹胀:梗阻时因肠管扩张而引起腹胀。腹胀程度因梗阻是否完全及梗阻部位而异。梗阻越完全,部位越低,腹胀越明显;有时梗阻虽完全,但由于肠管贮存功能丧失,呕叶早而频繁,亦
可不出现腹胀;若不注意这一情况,可导致漏诊、误诊。闭拌型肠梗阻常表现出不对称性腹部膨胀,有时可在该处扪到扩张的肠管。
(4) 停止排气排便:肠梗阻因为肠内容物运送受阻,不能排出体外,故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但必须注意,梗阻部位远端的肠内容物仍可由蠕动下送。因此,即使完全梗阻,在这些内容物排净之前,患者可继续有排气排便,只是在排净之后才不再有排气排便。当然,在不完全性梗阻,排气排便现象不会完全消失。
此外,肠梗阻的临床症状还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遇有绞窄性梗阻、肠坏死,可出现休克、腹膜炎和胃肠出血等表现。
疾病危害
肠梗阻的危害大,病情凶险,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这些危害主要是肠梗阻引起的全身和局部病理生理改变所导致。这些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有:
(1) 肠膨胀:肠梗阻发生后,肠腔内因大量气体不能排出而积聚,导致肠膨胀。气体的来源主要(约70%)是病人消化道进入的空气。肠膨胀引起肠腔内压增高,肠壁变薄,肠壁血循环受到严重障碍。此外,肠腔膨胀时腹压增高,横膈上升,腹式呼吸减弱,可影响病人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2) 体液、电解质丧失和酸碱平衡紊乱:正常人每天分泌的唾液、胃液、胆胰液、小肠液及摄(
入液体约8~10L,几乎全部被肠管(主要在小肠)吸收,仅100~200ml随粪便排出。肠梗阻时由于频繁呕吐,体液和电解质严重丧失。临床上出现严重脱水,低血容量休克。肾脏也由于灌注量不足,尿少,出现肾功能衰竭。
(3) 肠绞窄坏死:梗阻持久时肠壁张力升高,会发生肠壁的血循环障碍。首先是肠壁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淤血,肠壁通透性增加,有相当量的血浆渗出。继肠壁动脉血运发生障碍,甚至肠坏死、破裂;
(4) 感染:肠梗阻时,肠道内细菌迅速过度增殖,菌群失调。由于肠粘膜屏障严重破坏,肠道内细菌亦可移位到肠外脏器,导致肠源性感染;
(5) 毒素吸收:绞窄性肠梗阻产生的毒素来自细菌的产物和坏死组织分解产物。毒素通过腹膜进入血液,产生严重毒血症,甚至中毒性休克。
体格检查
肠梗阻病人体格检查时可见患者呈脱水状,腹部膨隆,也可有不对称性隆起。腹部叩诊呈鼓音,听诊有伴随肠蠕动的气过水声或高亢金属音。扪诊可发现腹部包块或腹膜炎体征。全身检查极为重要,尤其应注意各种腹外疝的好发部位,以免漏诊由疝引起的肠梗阻。
疾病诊断
(1)明确是否存在肠梗阻。
(2)了解梗阻是否完全:完全性肠梗阻与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处理不同,后者有较充裕的时间作比较深入细致的检查。
(3)梗阻部位:属高位还是低位。腹部X线片对梗阻部位判断有重要意义,必要时行胃肠造影或钡剂灌肠、腹部CT检查,更有助于确诊梗阻部位。
(4)梗阻的性质:是单纯性或绞窄性。鉴别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非常重要,因为后者有发生肠坏死穿孔的危险。但绞窄肠梗阻无任何绞窄征象占3%~13%。因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都难以准确鉴别是单纯性或绞窄性,所以有主张3天机械性肠梗阻宜早期手术,但意见尚不一致。 (5)梗阻的病因:肠梗阻最常见原因为粘连,因此,凡有腹部手术史、腹部外伤史以及腹腔与
盆腔炎史者,均有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能;如结核病者有患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所致粘连梗阻之可能;经常低热、腹痛、大便不规则的病人,发生肠梗阻应想到克罗恩病的可能;腹外疝、肠扭转肠套叠、先天性肠道畸形亦是肠梗阻常见病因。凡有机械性肠梗阻应常规检查外疝好发部位,尤其肥胖女性病人注意有无股疝,曾有肠梗阻病人到手术台上皮肤消毒时,方发现嵌顿的疝块。新生儿肠梗阻多为肠道先天性狭窄或闭锁;2岁以下幼儿以肠套叠多见;儿童则以蛔虫肠梗阻多见。青壮年饱餐后做剧烈活动以肠扭转常见;老年人以结肠癌或粪便阻塞多见;腹内复发癌或转移癌伴肠梗阻,大多是癌肿所致;如有心房纤颤、心瓣膜病变,肠系膜可能出现血管栓塞所致的血管性肠梗阻。
疾病治疗治疗原则
肠梗阻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肠梗阻的治疗原则:?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补充循环血量;?降低肠内张力;?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解除梗阻原因,恢复肠道通畅;?手术处理肠绞窄。
非手术治疗
(1) 胃肠减压治疗:胃肠减压抽出积聚在梗阻上端的气体和液体,降低肠内张力,有利于改善肠壁血循环,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对于需要手术者也是一种良好的术前准备; 2) 液体治疗:重点在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肠绞窄时因丢失大量血浆和血液,故(
在适当补液后应输全血或血浆;
(3) 营养支持治疗:肠梗阻时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都有相当一段时间不能进食,所以营养支持很重要。一般的外周静脉输液通常达不到营养支持的要求,可采用全胃肠外营养,也就是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身体所必需的营养液。肠梗阻时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既可作为术前的准备,也可作为非手术治疗或术后不能及早进食的支持治疗。若肠梗阻解除和肠功能恢复,最好尽早口服。不能进正常饮食的病人,可进要素膳食;
(4) 抗生素治疗:肠梗阻时,在梗阻上端肠腔内细菌可迅速繁殖。肠梗阻病人应使用针对需氧和厌氧的抗生素。
手术治疗
对绞窄性肠梗阻经短期术前准备,补足血容量,应尽早手术。但若伴有休克,则需待休克纠正或好转后手术比较安全。有时估计已有肠坏死存在,而休克又一时难以纠正,则一面抗休克,一面手术,将坏死肠段切除,休克才会缓解。肠梗阻的手术目的是解除梗阻原因,恢复肠道通畅。 (二)、术后再梗阻的预防:
肠梗阻术后再梗阻较为常见,国内外的外科医生们曾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尝试,但效果均不满意。这些尝试包括术中往腹腔内倾倒抗粘连的药物,如肝素、糖皮质激素、NSAID、透明质酸钠等,均无效果,且有不良副作用。因此,减少术后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只能是精细手术、彻底止血、关腹前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应采用内排列方法使肠管有序粘连来预防再梗阻,而不是应用防粘连剂。
(三)、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问题:它是指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发生的肠梗阻,治疗这类肠梗阻病人时应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段,严密观察、耐心等待。这类病人如手术,不仅手术难度大,而且可能带来肠瘘、严重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要点是:?胃肠减压,?维护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肠外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数病人在治疗后2,4周症状逐渐消退。
(四)、出现肠梗阻症状后处理
肠梗阻是普通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危害大,病情凶险,多数需急诊处理,因此患者不能延误诊断和治疗。由于肠梗阻的病因很多,如肠套叠、腹内腹外疝、肠扭转、肿瘤、炎性肠病、肠系膜血管病变以及假性肠梗阻等,这些不同原因所致的肠梗阻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均有其各自的特点,诊断和治疗也较复杂,因此,应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诊治。 护理问题
1.体液不足 与频繁呕吐、肠腔内大量积液与胃肠减压有关
2.疼痛 与肠蠕动增强或肠壁缺血有关3.体温升高 与肠腔内细菌繁殖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腹腔感染、肠瘘、肠粘连等
护理措施
1.维持体液平衡
(1)合理输液并记录出入量:根据病人脱水情况及有关的血生化指标安排合理的输液计划;输液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
(2)营养支持:肠梗阻病人应禁食,给予胃肠外营养。若经治疗肠梗阻解除,肠蠕动恢复正常,则可经口进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为半流质及普食。
2.有效缓解疼痛
1)禁食、胃肠减压:清除肠腔内积气、积液,有效缓解腹胀、腹痛。胃肠减压期间应注意保(
持负压吸引通畅,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及量,若抽出血性液体,应高度怀疑绞窄性肠梗阻。 (2)腹部按摩:若病人为不全性、痉挛性或单纯蛔虫所致的肠梗阻,可适当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并遵医嘱配合应用针刺疗法,缓解疼痛。
(3)应用解痉剂:腹痛病人在明确诊断后可遵医嘱适当予解痉剂治疗,如阿托品肌内注射。 3.维持体温正常
遵医嘱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并观察病人在用药过程中的反应。
4.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吸入性肺炎
?预防:病人呕吐时,应协助其坐起或将头偏向一侧,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卫生,并记录呕吐物的量及颜色、性状。
?病情监测:观察病人是否发生呛咳,有无咳嗽、咳痰、胸痛及寒战、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护理:若发生吸入性肺炎,除遵医嘱及时予以抗菌药物外,还应协助病人翻身、叩背、予雾化吸入,指导病人有效呼吸、咳嗽咳痰等。
(2)腹腔感染及肠瘘
?避免感染:注意保持腹腔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逆行性感染的发生。
?营养:根据情况合理补充营养,恢复经口饮食后应遵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免影响吻合口愈合。 ?观察:观察病人术后腹痛、腹胀症状是否改善,肛门恢复排气、排便的时间等。若腹腔引流管周围流出液体带粪臭味,同时病人出现局部或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应警惕腹腔内感染及肠瘘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
(3)肠粘连
?术后早期活动:协助病人翻身并活动肢体;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粘连。
?密切观察病情:病人有否再次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同时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范文三:[doc] 肠梗阻病人的健康指导
肠梗阻病人的健康指导
社区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4期
72
于丽敏
(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0)
-】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识码】B【~:Im-g
1672-4208(2008)04-0072—01
肠梗阻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
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主要是由于肠腔堵塞,肠
管受压,肠壁病变或肠管痉挛,肠麻痹所致.按发病
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肠梗阻;按肠管
有无血运循环障碍可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
病人以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
症状,应及时治疗.首先要解除肠梗阻原因,必要时
还需手术治疗,为使病人早日康复,我科对病人做
以下指导,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心理指导
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医务人员
的各种治疗和护理.对需手术治疗的病人需耐心讲
解有关知识,减少病人恐惧心理及时接受手术治疗.
2术前指导
(1)急性期和需手术者要禁食.保守治疗者待
症状缓解后可进少量温开水或流食,忌进易产气的
甜食和牛奶等.随病情好转逐渐进半流食,普食.
(2)病人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引流,
预防膈下脓肿,并能使腹肌放松,横膈下降,有利
于呼吸.
(3)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出,保持有效的负
压吸引,注意胃液的量及颜色的变化,如发现血性
液体,应及时报告医生,严防肠绞窄的发生.胃管
内注药前要先抽吸胃液再灌药,避免过量引起不
适.灌完后需夹管1,2h,防止药液反流,影响药
效,勿随意松动关闭开关.腹痛,腹胀时,勿使用热
敷避免引起炎症扩散.
3术后指导
(1)术后6h血压平稳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
充分引流.同时要勤做双腿活动或经常移动身体
受压部位,并进行按摩,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和褥
疮.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肠蠕动恢复,
防止肠粘连.
(2)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食温流
质,宜少量多餐,病情好转渐进易消化,含纤维素
丰富的食物.
4出院指导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多吃含纤维素
较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忌暴饮暴食.饭后不
宜剧烈运动和劳动,防止发生肠扭转.有腹部胀痛
等不适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肠梗阻是外科急症,病人住院后往往因为对
病情的不了解易产生焦虑,恐惧情绪.通过健康指
导,在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还加强了医患之间的
沟通与配合,受到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l收稿日期:2007-12-22)
异,年龄愈高,发病率愈高.考虑在45岁以后,动
脉硬化导致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提示人们,
45岁以后应开始注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在年龄组统计中,高脂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高
而轻度升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高血糖患病率65
岁组略高于55岁组,差异不明显,但此两组明显高
于45岁组(.O1).提示人们在45岁以后,要经常
监测血糖,改变生活方式,积极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从性别看,女性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考虑此年龄段女性更年期及老年期激素改变导致脂
质代谢异常,且绝大部分为退休人员,生活质量高,
脂类食物摄入过剩,活动量小,消耗少而致.而此年
龄段男性大部分都在职,活动量大,脂类代谢较快.
参考文献
[1]王薇.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J].中华老年医学
杂志,2005,24(4):246.
f收稿日期:2007-12-11J
范文四:肠梗阻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
肠梗阻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
【入院健康教育指导】
1、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睡眠,预防感冒。
2、以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
3、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积极给予心理疏导。.
【术前健康教育指导】
1、心理护理:发生肠梗阻时,患者往往面临着急诊手术。在做护理操作前应向患者介绍治疗的相关知识,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与解释工作,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告知患者禁食水和术前准备的目的和意义,使其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术后健康教育指导】
1、术后应禁食水,待肠功能恢复后,遵医嘱指导患者饮食。 2、术后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打折等,保持其通畅。
3、告知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意义,预防术后并发症。 4、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及叩背的方法,预防肺部感染。 【出院健康教育指导】
1、出院后应注意饮食卫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不宜暴饮暴食。 2、避免饭后剧烈运动。
3、保持大便通畅。
4、遵医嘱定期做复查。
范文五:肠梗阻健康指导
肠梗阻患者健康指导
入院指导
1、入院护理评估:健康史和相关因素、身体疾病状况等,重点评估腹部情况。
2、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血糖。
3、入院介绍:环境、制度、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贵重物品妥善保管,禁止吸烟,告知住院规章制度,介绍病房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4、卫生处置: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基础护理,如:修剪指(趾)甲等卫生处置。
5、安全评估:评估有无跌倒、坠床等高危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6、安全指导:详见住院患者安全指导。
7、饮食指导:指导病人禁饮食,给予胃肠外营养。若梗阻缓解,如病人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后可进流质饮食,忌食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食。
8、患者心理状态评估,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恐惧,稳定情绪。
9、疾病相关知识指导。
住院期间指导
1、饮食指导:讲解饮食的意义;肠梗阻患者应禁饮食。如梗阻解除,可进流质,忌服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进食时应少食多餐。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体位 生命体征稳定后可取半卧位,可使膈肌下降,减轻腹胀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3、活动:卧床期间协助病人翻身并活动肢体;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粘连。
4、胃肠减压 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胃肠减压可以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状况。
5、胃管护理 防牵拉、防打折、防反流 ;若发现有血性液,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6、记录出入量和合理补液 观察和记录呕吐量、胃肠减压量和尿量等,安排
合理的输液计划,准确记录出入量。
7、防治感染和中毒 使用针对肠道细菌的抗生素防治感染、减少毒素的产生。
8、非手术治疗期间,需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如症状、体征不见好转或反有加重,即应做好手术的准备。
9、缓解腹痛和腹胀 若无绞窄或肠麻痹,可应用阿托品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还可热敷腹部,针刺足三里穴;如无绞窄性肠梗阻,也可从胃管内注入石蜡油。
10、呕吐的护理 呕吐时,应协助病人坐起或将头偏向一侧,呕吐后及时清洁
口腔卫生,并记录呕吐物的量及性质。
11、加强基础护理:①保持床铺清洁干燥;②住院时间较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者,协助擦浴、床上洗头、修剪指甲等;②留置胃管期间,每日协助患者进行2次口腔护理;③协助拍背咳痰,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
12、家属及患者的宣教指导:指导饮食、预防措施等。
1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
14、药物知识宣教及强化,输液量及滴速的宣教。
15、强化安全指导:详见住院患者安全指导。
术前指导
1、禁饮食。
2、合理补液 安排合理的输液计划,准确记录出入量。
3、营养支持:肠梗阻病人应禁食,给予胃肠外营养。
4、防治感染和中毒 使用针对肠道细菌的抗生素防治感染、减少毒素的产生。
5、备皮。
6、合血:为手术中可能用到的输血做好准备。
7、肠道准备:术前晚或术晨必要时进行灌肠。
8、药物皮试。
9、讲解手术方式或注意事项。
10、安慰患者,减轻紧张与焦虑。
术后1-3天
1、生命体征监测。
2、术后继续胃肠减压,直至肠蠕动恢复,可遵医嘱拔管。
2、饮食指导:术后禁饮食,直至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根据医嘱进流质,以少量多餐为原则(每日可进5-6餐,每餐可进5-6成饱)。
3、呼吸道的管理:①置胃管期间常规每日2次雾化吸入,止咳化痰;②拍背,鼓励患者咳痰,咳痰时按压好刀口,以防裂开;③每日三次深呼吸,促进肺扩张。
4、腹腔引流管护理:防牵拉、防打折、防反流。
5、体位/活动 血压平稳取半卧位,鼓励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首次下床时,一定要由护士或家属陪伴,以免体位性低血压。
6、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
7、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开始感觉切口疼痛,24小时内最剧烈。2~3日后,疼痛明显减轻。
8、发热的护理 发热是手术后3天内最常见的症状,变化幅度一般在0.5~1.0之间。手术后3~6天内发热,需要警惕感染的可能。
9、恶心、呕吐 手术后恶心、呕吐现象的常见原因是麻醉反应,待麻醉消失后,即可停止。
10、呃逆 手术后发生呃逆者很多,多为暂时性,但有时顽固。其原因可能是神经中枢或膈肌受到直接刺激所致。
11、吸入性肺炎的预防:病人呕吐时,应坐起或将头偏向一侧,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卫生,并注意呕吐物的量及颜色、性状。
12、肠粘连的预防:术后病人若活动不当,仍可能再次发生肠粘连。应注意下列保护措施:
1)术后早期活动: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每1-2小时翻身1次,并按摩、活动四肢,特别是下肢,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粘连。
2)密切观察病情:病人有否再次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13、自我保健知识的宣教指导。
14、患者及家属用药知识及遵医行为的宣教及强化。
15、卧床期间,加强基础护理。
16、术后加强安全指导,预防跌倒、坠床等。
术后4-7天
1、生命体征监测。
2、饮食指导:根据医嘱进流质,以后逐步过渡到半流质、软食。
3、腹腔引流管护理:一般在7天左右拔管。
4、体位/活动 病情允许,患者可只有下床活动。
5、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
6、自我保健知识的宣教指导。
7、患者及家属用药知识及遵医行为的宣教及强化。
8、卧床期间,加强基础护理。
9、术后加强安全指导,预防跌倒、坠床等。
出院指导
1、少食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宜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反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人少食粗纤维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剧烈活动。
2、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品。
3、便秘者应注意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等方法保持大便通畅,无效者可适当予以口服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
4、保持心情愉悦,每天进行适量体育锻炼。
6、加强自我监测,若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等不适,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