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法律让生活更美好
《法律让生活更美好》听课记录
样子岭小学
《法律让生活更美好》听课记录
为深入推进法治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强化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学校法治教育工作,我们洋河样子岭小学在2015年春季开学之际,以“弘扬法治精神·争做守法公民”为主题,组织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同时各校将在开学第一月开展法治教育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全校名师生在教室里集体收看2015年中小学春季《开学第一课——法律让生活更美好》。尽管是开学第一天,学生的心情还处于兴奋中,但是面对严肃的法制课堂,孩子们都显得那样认真,时而倾听、时而思考、时而记录。有些同学一边听课,一边认真做着笔记,他们时而还手舞足蹈,时而拍手叫好。
随后我校组织全校师生集中回班级一起分享“开学第一课”,并由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有的班以“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展开讨论;有的班则针对日常生活中与法律有关的所见所闻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内省。通过一系列的讨论交流,使此次法治教育既富思想性、教育性,又富吸引力、感染力,有利于牢固树立师生的法治信仰,推进学校法制校园的建设。
我校紧着者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行为,并由班主任教师带领孩子们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法》等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提高法律意识。
对于“开学第一课”,同学们深受感染,纷纷表示,要增强法制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让美好梦想从掌握法制知识起航,让七彩童年更精彩!同时我校还将“开学第一课”视频的精彩之处让孩子回家分享给家人,让孩子们回家同父母一起感受“开学第一课”,亲子共学,争做合法公民。
范文二:《法律让生活更美好》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我们观看了“法律让生活更美好”的学习片。这让我学习到许多法律知识。比如,最近,中国人民法院新推出了公平又公正的宪法,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法律条例,比如宪法第一章第三十六条,要爱护国家,要爱护国家的人民;第一章五十四条,民族之间要团结友爱等等。( 书村网 www.mcqyy.com )
法律是个伟大的东西,它会永远守护我们,一直陪伴到我们白头偕老。法律会将罪恶的双手禁锢起来,将罪恶的嘴巴封闭起来。法律把那些犯罪吓得闻风散胆;法律把越来越多人的贪心的心灵净化,使世上的好人越来越多,把坏人的贪欲赶跑,法律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
法律,是由祖先们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由那些警察叔叔和法官们继承着法律的知识,他们把那些知识传授给年轻人,再由那些年轻人把法律的知识一点一滴的教给我们。
法律啊,你是多么的伟大,你一直守护着我们,不被罪恶所给伤害;法律啊,你让生活更加的美好!
????四年级:何沁童
范文三: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口号可能和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有一定渊源。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之所以从乡村来到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大量的人怀着这样的憧憬来到城市,追求心目中的美好生活。
中国已有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且每年城市化的水平还在持续提高。即便对于不是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也一定要经常去当地的集镇、市府、省会。城市是各类政治、经济、社会活动集中的场所,是信息流通的节点,政治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都在城市寻觅机会。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激发我们更长远也更持久、更激情也更冷静地思考我们的城市。《经营城市》这本书启迪人们思考:我们为城市的建设和经营投入了那么多,但是,为什么有时并没有让生活更美好?
把脉城市病
作者陈放先生有诸多城市策划的经历;武力先生是北京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作为资深的城市观察者,他们的新作条分缕析,把各类城市病一一展示出来,读来既有趣,又发人深省。比如城市妄想症,就是大家都声称自己要建国际大都市;城市虚荣症,就是一系列贪大求洋的形象工程。主诉病症之下,各类专科症或者并发症更是不胜枚举。横看成岭侧成峰,他们对城市的观察长期而深入,对城市病的概括全面而准确,对城市病由表及里的分析生动而尖锐。
迷失了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
城市为什么有这些病?
探究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城市化发展的跨度和速度带来的客观问题。解放之初,把为封建帝王服务的城市,改造为为人民服务的城市,跨度之大,令人民振奋。改革之初,把停滞落后的城市,发展为现代化的城市,速度之高,令世界叹服。一个人口大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城市经济蓬勃兴起,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出现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另外一个原因是主观上的问题。我们的城市发展观偏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航道,迷失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根本的目的。这一主观问题,是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进和提高的。回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根本的目的,再来看现有的各种城市病,我们就能够在城市发展观里找到最本质的病根。
让无形资产为城市增值
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通过经营城市,使得生活更美好?在我看来,在经营城市这个主题之下,作者最为擅长和最有心得的领域,是对城市无形资产的研究和分析。比如关于城市品牌、城市定位、城市策划、城市活动、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城市竞争力、城市规划等等的论述,都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在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一大批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都面临着极大困扰。这些中小城市基础条件不好,建设资金有限,但是城市发展的任务又极其迫切,极其繁重。《经营城市》这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思路:起自无形,化为有形。我们固然需要经营好中小城市的有形资产,但是如果在城市发展的无形资产方面加强思考,有所建树,必将点石成金,大大推进城市化进程,造福当地人民。
(冯奎: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范文四: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文:爱上低碳CEO 张灿
1、城市水污染
在北京生活的人都知道北京的环境状况,在家中你用杯子接一杯水,沉淀之后你会发现有很多颗粒物质,那些不是简单的程度,而是混含着余氯、细菌、大肠菌群等物质。甚至有些地区的水呈泛黄色。 因为北京的水资源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993 年至今,北京市供水厂出水、管网水的余氯、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4 项监测指标的综合合格率为100 %。
2、空气已不再那么清新,会有一天你都不敢出门吗?
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和北京市政府加大投入对北京市的环境进行治理,这使得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但是奥运会过去之后,这个数据一直又开始回升。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从2000年起至今其含量经历了从超标到达标的过程;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该相同时间内一直处于达标状态;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是在所有监测项目里在所监测的时段内一直未达到国家标准的一项指标,即便在含量最低的2008年也仍然高于国家标准的20%。
3、人类已经无法抵抗堵车的现实。旅游、上班、出行成了一个可怕的事情
伴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过去10年间,我国汽车产量以年均增长23.5%的速度高速发展,远远高于同期全球0.5%的平均增速。市场开放程度加大,国内外汽车企业合资合作加强,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销量年均增长超过100万。中国又多了一个第一,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经过10年发展,汽车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2000年的商用车占绝对多数,发展到2009年以乘用车为主,乘用车与商用车的比例由1:2变为接近2:1的比例关系。市场上乘用车从14款陡增到252款,产
品极大丰富;私人汽车占整个汽车保有量的比例从2000年的不足40%增长到2009年的近70%。现在这个数据不知道是多少?
如果私家车主都能做到少开私家车,我想在北京生活也许不会那么累了。
4、白色污染,就在你身边!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市垃圾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些垃圾中,白色垃圾居首位! 这些垃圾是什么垃圾,食品包装袋、塑料购物袋子、塑料餐具和各种杂七杂八的塑料制品垃圾。这些垃圾在哪里,在马路边上,在街道边上,在河流底部....
塑料制品危害极大,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环境恶化,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目前降解时间通常为200年。
同时一次性发泡塑料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当食物达到65℃时,一次性塑料发泡盒或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等造成危害。
5、改变环境最百利无一害的方法:植树造林。可是全世界森林砍伐越来越严重。
2010年刚调到北京的时候,4、5月份的沙尘暴可算是体验了一把,远比之前听人描述的要猛烈的多,让你有种世界末日的感觉。
说有一天北京会被风沙淹没,那个也许很遥远很遥远,但是,我们会生活在只有用水泥堆砌的写字楼、立交桥、购物商场这样压抑的城市里,却是现在。
为什么会是这样,就像姚明在宣传减少使用鱼翅的广告语一样: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同样,我们生活中浪费了太多木制品,使用了非常多的一次性用品,已经让我们生活家园的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生态是影响生活美好重要因素,你我一同努力,生活就会更美好!
范文五:城市,该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该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 2010-12-28 )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声音
盘点2010
在2010年即将收尾之时,一场献给上海世博会的盛大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3000多名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出席——他们曾在半年时间内接待了7300余万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他们也曾一遍又一遍地向世人宣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回望2010,无论对黄浦江畔的这座城市还是对整个中国,上海世博会都有非凡的纪念意义,必然会成为新闻年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和当年的北京奥运会以及后来的广州亚运会一样,上海世博会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遗产,不是奢华气派的场馆,不是可观的财政收入,也不是富庶现代的城市形象,而是我们对城市发展问题的探索和深层次反思。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孜孜追求的城市化,会将中国带往何方?如何为发展过程中的“城市病”寻找妙手回春的良方?这些宏大命题,或许都因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而稍稍有了些眉目。
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曾预计,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10年将达到48%,并将在2015年达到53%左右——的确,中国近年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城市化,让更多的中国人洗脚上楼,过上了更加舒适体面的生活。
但是,在这一让人有些应接不暇甚至略感晕眩的历史进程中,一面是城市外表越来越光鲜亮丽,楼越盖越高,路越修越宽;而另一面则是拆迁和征地纠纷此起彼伏,地价房价狂飙突进,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它们就像是硬币的两面,总是相伴出现。如何应对这些“城市病”,事关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的日常生活,也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执政理念和城市规划智慧。
在过去一年间,我们见证了一些城市的户籍新政,见证了一些外来务工者成为新市民;也见证了不够理智的城市发展路径,它们使得城市发展面临“偏航”的风险。一些地方政府为实现规划目标甚至为了卖地生财,动辄采用强拆手段毁坏百姓家园,江苏连云港、江西宜黄、广西北海等地的强拆纠纷甚至造成了惨烈的人员伤亡;也有一些城市管理者片面追求政绩,对辖内百姓缺乏基本的民本关怀,强行拆迁合并宅基地导致农民“被城镇化”,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极端者甚至不得不选择睡羊圈;还有一些地方,个别所谓的专家学者竟向政府部门提供“馊主意”,呼吁提高门槛将那些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低端劳动者“驱逐”出去;更有不少城市,城管毁摊撵人打人等损害政府威信形象的事件屡屡发生……这样的城市化,显然不能让生活更美好,甚至还可能让生活更糟糕。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城市不是市长一个人的城市,而是每一个市民的城市。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尽可能惠及每一位市民,而不能全凭“长官意志”瞎折腾。但在这个即将过去的2010,城市规划中的各种荒唐人荒唐事,带来的不仅仅是黑色幽默:因为领导视察时的一句话,杭州萧山一条刚改造完毕的公路十天之内再次被责令彻底改造;为了让领导在冬天里看到绿草,西安的一家公园给枯黄的草坪喷洒绿漆;而
一些城市为发展旅游经济,连“西门庆故里”这样的噱头都要抢得你死我活,有的则搞出“一座叫春的城市”这样把恶心当“创新”的所谓城市营销,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中国城市化的一个显著问题是,一些城市的发展都以挤占农村的发展空间为手段,导致乡村的发展权严重萎缩。在过去,不少农村的耕地被迫为城市发展让路,让18亿亩的“耕地红线”岌岌可危;而现在,城市畸高的房价又让一些城里人瞄准了农民的宅基地,个别地方政府甚至出台了极具欺骗性的政策来“抢地”。中国有浓厚的乡土社会的基础,而现在的城市发展却常常在破坏大家的乡土情结,让很多人都成了“回不去故乡的人”,由此造成的精神危机比任何显性的“城市病”都更令人忧心。
城市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几乎不可避免,关键是,我们要看到这些问题,敢于承认这些问题,直面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但愿更多的城市,能借上海世博之东风,吸收先进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尽量少走弯路,让城市发展更加理性,更加人性,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易艳刚(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