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一、总量指标的含义和作用
一、 总量指标的含义和作用
(一)总量指标的含义
总量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总规模、 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如1996年国家统计公报资料: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6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67795亿元,工业增加值28580亿元,钢产量10110万吨,粮食产量49000万吨,年末人口数122389万人,等等,这些都是说明1996年全国在生产建设和人口方面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总量指标。由于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因此,总量指标又叫统计绝对数。
(二)总量指标的作用
1(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人们要想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首先就要准确地掌握客观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发展规模或水平,然后才能更深入地认识社会。例如,为了科学地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通过总量指标正确地反映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工作成果,即反映我国土地面积、人口和劳动资源、自然资源、国民财富、钢产量、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额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2(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
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更有效地指导经济建设,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了解和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它虽然可以用相对数、平均数来反映,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掌握各部门在各个不同时间的总量指标。
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总量指标是统计整理汇总后,首先得到的能说明具体社会经济总量的综合性数字,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都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对比而计算出来的,它们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总量指标计算是否科学、合理、准确,将会直接影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准确性。
范文二:统计师辅导: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
考研屋 www.kaoyanwu.com
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程
:1(总量指标亦称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总量指标是编制计划,制定政策,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2(总量指标的种类 ?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单位总量是总体单位数之和,标志总量是各单位标志值总和。 ?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即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是通过连续登记数据资料并累计得到的,如工业总产值、商品销售额等。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如人口数、土地面积、商品库存等。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区别主要有三:一是时期指标数值连续统计,时点指标数值间断统计;二是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累计,时点指标数值直接累计没有实际意义;三是时期指标数值大小和统计期限长短有关,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总量指标按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计量指标。 实物指标是以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或复合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但不同计量单位的实物指标无法汇总;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但比较抽象;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时间工时、工日等计量的总量指标,便于企业内部的考核和管理。
考研屋 www.kaoyanwu.com :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程 考研路上必备的网站----考研屋 www.kaoyanwu.com
范文三: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内容提要
综合指标法是利用统计指标对所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揭示其特征和规律性的方法。根据作用、表现形式的不同,统计指标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本章阐述了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和计算方法;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基本原则。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总量指标是反映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1. 它可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基本状况。
2. 它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3. 它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 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简称单位总量,它表示总体本身的规模大小,是统计总体单位的合计数; 总体标志总量简称标志总量,它是反映总体单位某种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
(二)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数量,如产品产量、商品销售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时点指标表示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状态,如人口数、商品库存额、固定资产原值等。
(三) 总量指标按其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实物指标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点,采用自然的、度量衡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计量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如人口数、粮食产量、发电量分别以“人”、“吨”、“千瓦时”为计量单位等。
价值指标是以货币为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如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工商税收等。 价值指标既可以采用不变价格,也可以采用现行价格来计算。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相对指标是说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来求得,其结果表现为相对数,故也将相对指标称为相对数。
相对指标有无名数和有名数两种表现形式。
?有名数:主要用于强调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示,它把计算强度相对指标时的分子和分母指标数值的计量单位同时使用。
?无名数:一般表现,是一种抽象化的计算单位。
①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②成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而计算出来 的相对数。
③百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④千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
利用相对指标,可以较清楚地反映现象内部结构和现象之间的数量联系程度,对现象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和说明。
其次,利用相对指标可以使某些不能直接对比分析的统计指标,取得可以比较的基础。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一) 结构相对指标
[例a ] 我国2002年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7390.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4931.5亿元,林业产值1033.5亿元,牧业产值8454.6亿元,渔业产值2971.1亿元,求结构相对指标。 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
农业 14 931.5÷27 390.8×100%=54.51%
林业 1 033.5÷27 390.8×100%=3.77%
牧业 8 454.6÷27 390.8×100%=30.87%
渔业 2 971.1÷27 390.8×100%=10.85%
结构相对指标有两个主要作用:
(1)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还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2)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可以反映事物总体的质量或工作的质量,反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利用情况。
(二) 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计算公式为
[例]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快速汇总结果,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和现役军人人口中,男性为65 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女性为61 228万人,占总人口的48.31%。性别比为106.74∶100.00(65 355∶61 288)。
计算结果是比例相对指标,它表明了2000年我国人口中的性别比例。
[例] 利用[例a ]的资料求比例相对指标。
以林业产值为对比基础的比例相对指标为:
14 931.5÷1 033.5=14.45
8 454.6÷1 033.5=8.18
2 971.1÷1 033.5=2.87
即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之间的比例为14.45∶1∶8.18∶2.87。
(三) 比较相对指标
[例]1999年中国的棉花产量为383万吨,美国的棉花产量为369万吨。
比较相对指标=383÷369=1.04
它表明中国的棉花产量是美国的1.04倍。
(四) 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是表明某类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用以说明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计算公式为:
[例]我国的汽车产量(万辆)1978年为14.91,1990年为51.40,1995年为145.27,2000年为207.00,2002年为325.10。求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分别为:
325.10÷14.91=21.80
325.10÷51.40=6.32
325.10÷145.27=2.24
325.10÷207.00=1.57
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的汽车产量在改革开放20多年内增长了20.80倍,近10多年增长了5.32倍,近7年来增长了1.24倍,2002年比2000年增长了57%。
(五) 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计算公式为:
[例]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 人口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26583万人,国土面积为960
万平方公里,求强度相对指
人口密度= 126583 ÷ 960=132(人/平方公里)
[例] 2008年某地区有医院、卫生院669个,医生2.04万人,医院床位数2.92万张,人口1 259万人,求强度相对指标。
每千人口医生数=(2.04÷1 259)×1 000=1.62(人)
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2.92÷1 259)×1 000=2.32(张)
平均每一医院服务人口数
=(1 259×10 000)÷669=18 819(人)
在实践中,强度相对指标主要有三个作用:
1. 强度相对指标能够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强弱程度,因而被广泛地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经济实力的强弱。
2. 强度相对指标还可以用来反映现象的密度或普遍程度,如人口密度、商业网点密度等。 3. 强度相对指标还可以反映社会生产活动的条件或效果。
(六)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1. 计划数为绝对数时,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3.
:
[例] 某企业计划规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要比2008年提高4%,实际执行结果是提高5%,求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情况为: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 (100%+5%)/(100%+4%)×100%
=105%/104%×100%=100.96%
[例] 某企业计划规定2009年的可比产品成本比2008年降低5%,实际执行结果是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了6%,求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该企业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为: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 (100%-6%)/(100%-5%)×100%
= (94%/95%)×100%=98.95%
对计划完成相对数的评价:计划完成相对数是否一定要大于100%才完成了计划?
以上两例,一例大于100%,一例小于100%
但是两例均超额完成计划,这就表明,在分析计划完成情况时,要注意计划任务数的性质差异。若计划数是以下限规定的(越大越好的指标),如产值、利润等,其计划完成相对数大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若计划数是以上限规定的(越小越好的指标),如产品成本、原材料消耗量等,其计划完成相对数小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
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可分为长期计划检查和短期计划检查两种。依计划任务数的规定不同,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又有水平法和累计法两种方法。
1.
[例] 某企业“十五”(2001—2005年) 期间规定甲种产品产量2005年达到200万吨,2005年实际达到210万吨;实际执行结果是到2005年8月止,就达到了200万吨的产量,求计划完成程度以及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该企业甲产品产量的五年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为:
甲产品计划完成程度
=(210/200)×100%=105%
甲产品的五年计划任务于2005年8月完成,提前了4个月。
[例]某厂“十五”计划规定甲产品年生产能力为46万台,实际资料如下:
解:55/46 ×100%=119.6% 提前一年半完成
注意:提前完成时间的确定,连续累计一年时间的资料(无论是否一个日历年度内),其数值达到了计划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数值,就算完成了计划,剩下的时间无论生产与否,都认为是计划提前完成时间。
2. 累计法。
[例]某企业“十五”计划规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500万元,五年实际累计完成投资额为1540万元,求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该企业五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完成程度为:
计划完成程度=(1540/1500)×100%=102.7%
按累计法计算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是将计划期的全部时间减去自执行计划之日起至累计完成计划的时间。假如上例中该企业于2005年8月底实际完成的累计投资额已达1500万元,则该企业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为: 60-56=4(月)
即该企业提前4个月完成了五年计划。
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的原则
一、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的原则
(一) 在计算实物指标时,应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二) 统计总量指标时要有明确的统计含义和合理的统计方法
(三) 统一计量单位
二、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可比性
三、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
范文四: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全国粮食产量与全国人口比较,属于( )。 A 、平均指标 B 、强度相对指标 C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D 、比较相对指标 2、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又可分为( ) A 、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 B 、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C 、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 D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3、下列指标中有一个不是强度相对数,它是( )
A 、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 B 、单位产品成本 C 、每百元产值利润 D 、商品流通费用率 4、结构相对数是反映总体内部的( ) A 、密度关系 B 、质量关系 C 、数量关系 D 、计划关系
5、按反映的内容不同指标又分为( ) A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与标志单位总量指标 B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与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C 、总指标与标志 D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6、下列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是( )
A 、产品合格率 B 、人均粮食产量
C 、轻、重工业之分 D 、中国与日本的钢产量之比 7、某种商品的年末库存额是( )
A 、时期指标并实物指标 B 、时点指标并实物指标 C 、时期指标并价值指标 D 、时点指标并价值指标 8、1984年我国每人平均国民收入为548元,比上年增加了84元,其中84元是(A 、强度相对指标 B 、动态相对指标 C 、平均指标 D 、总量指标
9、如果我们所需研究的是整个工业企业职工人员的状况,则总体单位总量是(A 、工业企业的个数之和 B 、职工工资总额
C 、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之和 D 、工业企业的总产值之和 10、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 、职工人数 B 、工业总产值 C 、银行存款余额 D 、商品库存量
11、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A 、动态相对指标 B 、比较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结构相对指标
12、下列指标属于比例相对指标的是( )
A 、工人出勤率 B 、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C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 D 、产品合格率
13、某市总人口50万,有商业零售网点1000个,其商业网密度指标是( ) A 、500人/个 B 、0.5个/千人 C 、5个/人 D 、500个/人 14、下面的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 、工业总产值 B 、工人人数 C 、劳动生产率 D 、国民收入 15、下面的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
A 、职工出勤率 B 、单位成本 C 、平均工资 D 、工人人数
16、计划规定商品销售额较去年增长3%,实际增长5%,则商品销售额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为( )
A 、166.67% B 、101.94% C 、60% D 、98.1%
17、某商场2000年空调销售额为200万元,年末库存量为500台,这两个总量指标是( )
A 、时期指标 B 、时点指标 C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D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18、用累计法检查长期计划的执行情况适用于( )。
A 、规定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 、规定计划期内某一期应达到的水平 C 、规定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D 、规定整个计划期累计应达到的水平
19、某化工产品生产50吨需要催化剂30千克,计划产量为120吨,则需要的催化剂为( )
A 、72千克 B 、80千克 C 、62千克 D 、82千克
20、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某市城区人口密度为12487人/平方公里,是效区人口密度38倍,这是两个( )
A 、总量指标 B 、比较相对指标 C 、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
21、某厂2000年创利100万元,2001年计划增长10%,实际创利120万元,则 ) 该企业超额完成计划( )
A 、9.09% B 、20% C 、110% D 、120%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 1、2001年我国GDP 为95933亿元,这个指标是( ) A 、数量指标 B 、流量 C 、时期总量 D 、时点总量 2、计算总量指标的具体方法有( )
A 、直接计量法 B 、推算法 C 、审查法 D 、过录法 3、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商品销售额属于( ) A 、数量指标 B 、质量指标 C 、综合指标 D 、时期指标 E 、时点指标
4、下列指标是时点指标的为( )
A 、在校学生数 B 、基本建设投资额 C 、人口出生数
)
D 、黄金储备量 E 、土地面积
5、下列指标( )是强度相对指标。 A 、工人劳动生产率 B 、人均国民收入
C 、全国人均粮食产量 D 、职工平均工资 E 、出生率 6、下列指标属于比较相对数的是( )
A 、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2倍 B 、男生数占全班学生总数的40%
C 、某厂1988年产量为解放初期的十倍 D 、甲厂产值为乙厂产值的60% E 、某商店费用额与销售额相比,为销售额的8% 7、下列指标中属于绝对指标的是( )
A 、粮食总产量 B 、人口净增加额 C 、基本建设投资总额 D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E 、单位产品成本 8、实物单位可分为( )
A 、自然单位 B 、双重单位 C 、度量单位 D 、复合单位 E 、标准实物单位
9、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 )
A 、可以连续计数 B 、只能间断计数 C 、可以直接相加 D 、和时期长短无关 E 、和时期长短有关
10、在相对指标中,属于同一总体数值对比的指标有( ) A 、动态相对指标 B 、结构相对指标 C 、强度相对指标 D 、比例相对指标 E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11、检查长期计划执行情况常使用的方法有( ) A 、平均法 B 、水平法 C 、累计法 D 、比例法 12、比较相对指标是用于( ) A 、不同时间状态下的比较
B 、不同国家、地区和单位之间的比较
C 、先进地区水平和后进地区水平的比较 D 、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比较
1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 A 、工业总产值 B 、商品销售额 C 、职工人数 D 、商品库存额 E 、生猪存栏数
14、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可以互相对换的有( ) A 、比较相对指标 B 、结构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 E 、动态相对指标
15、某高校女生比重2000年为20%,2001年提高到25%,男女生性别比为3:1。该资料中存在着( )
A 、总量指标 B 、相对指标 C 、两个结构相对指标 D 、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E 、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16、下列( )属于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A 、某厂今年实际工业总产值为计划120%
B 、某商店实际商品销售额比计划增加了20万元
C 、某市国民收入为上年的110% D 、我国税收计划完成125% 17、下列属于结构相对指标有( )
A 、工人出勤率 B 、劳动生产率 C 、产品合格率 D 、考试及格率 三、填空题(每空0.5分)
1、绝对数指标,按其所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和( );按其所说明的时间状况不同又可分为( )和( )。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 )、( )。 3、相对指标可分为( )、( )、( )、( ) ( )、( )。
4、计算长期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方法有( )和( )。 5、在相对数的计算中,其中分子、分母可以颠倒计算的有( )、( )。
6、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额的比例为1:3,这是属于( )相对指标,积累率为25%,这是( )相对指标。
7、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之比求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用总体中两个部分之比求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
8、当计划指标为长期计划最后一个时期应达到的水平时,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 )法;当计划指标为计划期内完成工作总量时,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 )法。
9、强度相对指标数值大小,如果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成正比,称之为( ),反之称为( )。
10、在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时,要严格保持分子、分母的( )性。 11、当计划指标以最高限额规定时,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要( )100%,才算超额完成计划。 12、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降低5%,实际降低8%,则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 13、某工厂1995年计划产值比上年产值增长20%,实际产值为上年产值的1.5倍,则该厂1995年产值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
14、要了解某年山东和山西两省粮食平均亩产量的差异程度,应用( )指标。 15、今年2月份的产品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所得的指标称为( )指标。 16、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是( )。 四、简答题(12分)
1、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2、强度相对数和算术平均数有什么区别?
3、什么是时期指标?什么是时点指标?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五、计算题(共17分)。
1、某自行车厂按计划1988年每辆自行车应较上年降低成本4.2%,实际较上年降低4.4%,试求:成本较计划降低(或上升)的百分率。
2、某企业1988年的劳动生产率计划,要求比上年提高8%,1988年实际执行结果比上年提高了10%,问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3、某企业统计分析报告中写道:
“我厂今年销售收入计划规定2500万元,实际完成了255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2%;销售利润率计划规定8%,实际12%,超额完成计划4%;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比去年提高5%,实际比去年提高5.5%,完成计划110%;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去年下降3%,实际比去年下降2.5%,实际比计划多下降0.5个百分点。” 指出上述分析报告中哪些指标计算有错误,并将改正过来。
范文五:第四讲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讲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应用统计学
本讲题目: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时间:2学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各种总量指标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各种相对指标的概念、特点
3、掌握两种指标的计算方法及运用原则,并能熟练地计算和应用
4、能够灵活运用统计指标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任务 :
经过调查、 整理后的大量综合资料, 就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性的多种统计指标。 总量指 标与相对指标是综合指标的两大类。本章着重介绍它们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方法。 重点掌握 :相对指标的应用方法。
阅读资料 :
学生阅读资料 :
资料 1:2002年我国人口主要构成与居民生活情况
资料 2:2001年我国企业实收资本与资本结构情况
资料 3: 1990— 2002年城镇和农村人口变化情况
教师阅读资料 :
1、王德耀 成品油油价波动对区域的宏观经济结构影响分析 现代商业 2012年 6期
2、 陈新 应更加重视人均指标与结构指标 —— 对福建省《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 若干意见》的思考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 1期
总的要求 :
掌握各种相对指标的概念、 特点, 掌握两种指标的计算方法及运用原则, 并能熟练 地计算和应用,能够灵活运用统计指标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目标 1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意义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 地点条件下的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又称 为绝对指标或绝对数。
总量指标可以表现为总量指标之间相比较, 得到的增加量或减少量。 例如:某地区社会 商品零售额 2001年比 2000年增加 120万元,也是总量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作用
1、总量指标可以反映被研究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基本实力。
2、总量指标是制定政策、计划以及检查政策和计划执行情况的基本依据。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按反映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1、总体单位总量
是总体中的单位总数,比如以全国普通高校为总体, 200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 1041所, “1041”就是反映总体的单位数。它是数个单位相加汇总而得到的。
2、总体标志总量
是总体各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值的综合,它反映的是被研究总体的总水平或工作总量。 例如, 以国有商业企业为总体, 所有国有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流转额、利税额等指标 值就是总体的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划分, 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地位随着研究对象的不同而 变化。 例如上例, 当研究国有职工工资情况时, 则国有商业企业工人数便成了总体单位总量, 而工资总额则成了总体标志总量。
(二)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中的总量指标。 如产品产量、 产品 销售量、工资总额、粮食产量、人口出生数等。
1、时期指标的特点
第一, 可以累计相加。 时期指标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期的活动过程的总成果。 若干个时期 指标相加, 就得到一个更长时期的累计总量, 这些结果仍然是时期指标。 例如, 一年的产量, 是一年中每天产量的累计。
第二, 时期指标的大小与现象活动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一般情况下, 现象活动时期 越长、指标数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对时期指标进行比较,必须注意时期长短上的 可比性。
第三,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 (瞬间 ) 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 如某一时点上 的人口数、商品库存数、牲畜存栏数、土地面积数等。
2、时点指标的特点
第一, 不能累计相加。 时点指标是表明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状况, 只能按时点所表示的 瞬间计数, 若累计相加, 所得到的结果包含着大量重复计算, 不仅脱离实际而且也没有任何 意义。
第二, 时点指标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如资产负债表中年末资产总额并 不一定大于月末资产总额。
第三,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3、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现举例说明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产品销售量是时期指标与某商品的库存数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总量指标表现一定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数值,有一定的计量单位,一般分为实物单位、 劳动单位和价值单位。
四、计算和使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二)要有明确的统计含义和统计方法
(三)要统一计量单位
教学目标 2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
1、定义
相对指标也称相对数, 它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得到的一种抽象的比值。 例如, 比重、 比例、速度等。
2、意义
首先, 它可以说明事物发生的发展程度或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的程度、 差别程度以及计 划执行情况与经济效益状况等。如某地区粮食产量 2002年末为 2001年的 1.2倍,说明了该地 区粮食生产的发展程度。
其次, 便于比较和分析事物, 对于不能用总量指标直接对比的事物, 通过相对数就使之 能够比较。 如不同规模的企业, 其利税额有大有小,不宜直接进行比较,但通过计算利税率 相对指标,就可以进行比较了。
二、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两种:无名数和有名数。
(一)无名数
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分为分数、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以及翻番等。 在经济分析中,还经常用到百分点的概念,常用于两个百分数相减的场合
(二)有名数
有名数是将相对指标中的分子和分母指标数值计量单位同时使用的一种表示方法, 主要 用于部分强度相对指标。如人口密度用 人 /平方公里、商业网点密度用 人口数 /每个商业网 点。
二、几种常用的相对指标
(一)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现象在某时期内的实际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数值对比的结 果,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主要用来检查和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
1、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
实际应用中固定的计划指标有三种形式, 即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因此这一 基本公式的应用也有三种形式:
(1)计划指标为总量指标
该指标适用于考核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或水平的计划完成程度。
(2)计划指标为相对指标
该指标是用于考核社会经济现象的降低率、增长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同样是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在对其评价时要根据指标本身的特点。 一般来讲, 劳动成果 指标,从经济意义上说越大越好。若计划完成程度高于 100%,则超额完成计划;若计划完 成程度低于 100%,则未完成计划。如产品产量、产值、利润、商品销售额计划等。劳动消 耗和劳动占用指标,从经济意义上说,实际完成低于计划为好,若计划完成程度低于 100%, 才算是超额完成计划。如单位产品成本,费用水平计划等。
(3)计划指标是平均指标
该指标是用于考核平均水平表示技术经济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
2、计划进度执行情况检查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 要对计划进度经常进行检查, 以了解进度的快慢, 保证计划的实现。 3、中长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
中长期计划一般指五年或五年以上的计划。 由于计划任务要求和制定方法不同, 检查方 法也不同。
(1) 水平法。用水平法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只要有连续 1年时间(连续 12个月,不论 是否在 1个年度内)的实际水平达到了计划最后一年的水平就算完成了计划,则余下的时间 为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即:
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 =计划时间 — 连续一年实际达到计划规定水平的时间
如 “ 九五 ” 计划规定 2000年某产品年产量达到 500万吨, 在 1997年 10月到 1998年 9月间累计 产量达到 500万吨,则提前 2年零 3个月完成计划。
(2) 累计法。 指在计划制定中以整个计划期内累计应达到的总量为计划任务时, 所采 用的计算方法。
用累计法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只要从计划期开始到某一时期止, 实际累计完成数达到了 计划规定的累计数,就算完成了计划。剩余的时间就是提前完成的时间。即:
计划提前完成时间
=计划时间 — 自计划期初期实际累计数达到计划累计数的时间
如某市 “ 九五 ” 计划规定, 累计基本建设的投资额为 50亿元, 截止到第四年末实际投资额 已达 50亿元,则提前 1年完成计划。
(二)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总体中各个构成部分的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所得到的比值 (即各部分占 总体比重) 。它说明总体的内部构成情况。
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表明总体内部结构的特征
2、表明现象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3、反映人、财、物利用程度及总体的质量结构
(三)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内,两种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条件下的指标数值之比。 (四)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之比, 用以分析总体内各部分之间 的比例关系。
(五)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性质不同但又有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总量指标之比。 用来表明现象的强 度、密度、 普通程度和利用程度,常用来比较不同国家、 地区或部门的经济实力或为社会服 务的水平
强度相对指标有时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 从而形成正逆指标, 正指标越大, 逆指标越小, 说明其强度、密度、普遍程度越大。
强度相对指标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的经济实力并便于对比分析。如人均国民收入、 人均粮食产量、人均钢产量等。
第二, 可以说明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如按人口均摊的医生数或病床数、 商业网点密度等。 第三, 可以考虑企业或社会的经济效益。 许多重要的经济效益指标, 都是强度相对指标, 如利润率、商品流通费用率、资金占用率等。
(六)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发展速度,它是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变动程度的相对指标。
三、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一) 保持相对指标的可比性
(二)要将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
(三)要把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起来运用
学生练习:
一、请同学们对书中课后题第 1、 2、 8-11题进行思考、自测。
二、同学们对题库六计算分析题中的第 1、 3、 4、 6、 7、 9提计算
三、案例分析和讨论内容
1、阅读题库四资料
资料 1:2002年我国人口主要构成与居民生活情况
资料 2:2001年我国企业实收资本与资本结构情况
资料 3: 1990— 2002年城镇和农村人口变化情况
2、要求: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以上资料,试分析表 4— 4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经历了哪些 不同类型的变化。
(2)指出表 4— 2与表 4— 3中所用指标各属于那种相对数?说明它们的经济含义及适用 范围。
(3)你知道年龄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吗?请说出中位数的含义及其应用范围。
(4) 你知道资料 2中的分析是用的什么相对指标方法吗?请举例说明该相对指标的实际 应用。
(5)分组讨论对表 4— 2我国资本适用构成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说明我国企业资本适 用的现状。
(6)根据资料 3表中的数据,请正确评价我国 13年间城镇化水平的情况。
参考资料
1、赵小平 《中国股票市场统计分析 .1990.12.19-1998.6.30(上下册 ) 》 中国财经出版社
2、国家旅游局 《 200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9
3、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统计资料汇编》 中国统计出版社
4、李国岚 《教育评价与统计》 科学出版社
5、王德耀 成品油油价波动对区域的宏观经济结构影响分析 现代商业 2012年 6期
6、 陈新 应更加重视人均指标与结构指标 —— 对福建省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 干意见》的思考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 1期
课后经验小结:
1、 上课情况:
2、 作业批改情况:
3、 实验课情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一、总量指标的含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