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3.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正确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之间各有什么特点。 一、引入
1. 师: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从表格中你
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二、探究
1.师:用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 2.学生尝试解决。
(1)生:用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2)引导:从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 并能直观地
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但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3)提问:用什么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3.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 (1)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2)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
(3)2000年3月上海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4)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5)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6)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总结: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一、根据这张折线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学生的人数是多少? (2)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一共有多少人?
(3)小淘气所在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排在第3位,小淘气是哪个年级的?
(4)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之间?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病人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
(3)病人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4)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5)从体温上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好转?
三、某地区1991年~2003年每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如下图:
(1)哪一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多?哪一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少? (2)13年来沙尘暴总天数的整体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3)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某地区1997~2003年每百户家庭彩电平均拥有量如下图:
(1)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多少台? (2)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小? (3)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大?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以温度变化图为例):
1. 横轴
等间隔地标上时间,并在()中标注单位。 2. 纵轴
标注气温的刻度,使得最大刻度能表示这天的最高气温,并在()中标注单位。
3. 画点
根据统计表,在统计图相应的位置点上点,并按顺序将点连接。 4标题
在图表上方写出标题。
2、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3、根据下面的统计表,画出反映小丁丁数学成绩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4、据下面的统计表,画出反映小丁丁体重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小丁丁的体重变化情况
(每月15日测)
5、画出表示向日葵高度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6、根据下表,画出反映澳大利亚悉尼某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折线图。
澳大利亚悉尼某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范文二:折线统计图说课
折线统计图说课
毗卢镇学校:钟法素芳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会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也曾学习过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描述数据的一些方法,增强数据处理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本课教材的编排具有如下特点:
1、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凸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教材在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先分别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呈现两组相关的数据,激活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并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组数据的差异。当学生感受到比较的困难时,及时指出:“如果把两幅统计图合在一起就能看得很清楚”,并呈现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利于学生自主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也能使学生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达更为丰富的信息,而且还有利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初步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重视利用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材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教材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从而使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
3、恰当控制教学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制图操作。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因此,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图操作干扰学习的重点。
二、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设计意图:鉴于本课内容比较单调,本着以教材教,不死教教材的原则,我拟以奥运会奖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辅以图片加深学生对北京奥运会的认识,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进而通过问题自然地引入统计,在学生旧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消除距离感。在新课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的合理展示,让学生对复式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借助中美两国历届奥运会金牌统计图使学生认识统计图的各要素,借助问题使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充分分析、思考、发言,体验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这是这堂课的一个升华点,能迅速引爆学生的热情,使整堂课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思维活跃的状态,既达成了基本的知识目标,又达成了体验统计过程,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目标;借助中美两国历届奥运会奖牌总数统计图的练习使学生对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有进一步
的认识。当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点、作用有进一步认识后,通过中国历届奥运会金银铜牌统计图,进一步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是两条折线的组合,也可以是更多折线的组合。通过适当过度引入动手操作,进一步深化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白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用在奥运会的统计中,还可以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体验角色转换(商场经理),学生身高统计图,股票行情统计图,心电图等等。最后让学生看看并练练书上的例题和练习,对全课有个整体的认识。整堂课以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为主,教师引导揭示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流程设计:
1、情境导入,激发深思
从奥运会奖牌切入,辅以激动人心的图片介绍,激发学生对北京奥运会的关切,初得感受祖国的强大,话锋一转:在历届奥运会中,你用什么方法才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我们国家取得成绩的发展变化情况呢,顺势揭题:是靠调查统计完成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复习以前所学有关统计的知识。顺利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自我探究
媒体出示单式统计图,观察并产生认知矛盾,即不能很快地比较出两个国家历届奥运会金牌数最接近或相差最多。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教师因势利导,用媒体演示合并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打下伏笔。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交流,教师介绍统计图各要素的名称和作用。特别强调图例的用线和线的颜色差别用意何在。
在解决三个问题时,要提纲挈领,其中,第一个问题,抓住复式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最基本的区别,让学生明白图中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的是哪一组数据,认识图例;第二个问题突出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相机板书:特点:直观性,表达更为丰富的信息;作用:有利于两组相关数据的比较);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统计图,从中寻找其他的信息,进一步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充分分析、思考、发言,感受民族的进步,体验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3、巩固提高,激发热情。
本组练习题从关注中美两国历届奥运会奖牌统总数计图(看到中美两国体育实力的差距)到中国历届奥运会金银铜牌统计图(感受中国体育成绩进步的历程及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组成不仅限于两条折线,还可以是多条折线),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统计数据中感受统计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统计的信心。整个过程学生自由发言,做到畅所欲言。
做完上述分析理解感受为主的题目后,转入画图练习(练习十三第1题),媒体同步演示,学生协作完成,并交流讨论汇报题目所涉及问题,教师适当展示部分学生的作业,稍作点评。 完成该练习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统计图,并谈谈选择的理由,教师顺势进行小结,完成本课知识目标。
让学生看看书上的例题和练习,对全课有个整体的认识
4、总结全课,情感升华
最后以奥运总结,呼唤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完成本课情感目标。
范文三: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单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单式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P104-105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节内容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学习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节《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 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 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本节的教学重点设计为: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
基于这一理念,我根据教材的内容,还有日常中遇到的一些数据,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
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五、说学法
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说教学程序
本课分成情境导入,出示目标,明确方向——展示交流, 探究新知——新知检测——联系生活——学后反思五环节。
新知识教学分三步教学:第一步整体感知,看懂折线统计图,理解特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中,通过例1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人数引入教学,复习条形统计图,从脑海中提取与本节课相关的认知信息,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以条形统计图为基础引出折线统计图,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根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概括,明确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第二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通过小组讨论明确制图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进而独立制图,然后由多媒体课件演示制图过程,使学生掌握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前面的教学要求一样,我们不要求学生会绘制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可以了。
第三步实践应用环节。在教学中,选取一些日常数据,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是让学生运用到刚才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
范文四: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第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74、75页的统计。
2.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预测。教材在设计中,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1)合并。为了方便比较青岛市、昆明市两个城市各月的降水量,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画在同一幅图上,变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出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其带来的好处。(2)区别。让学生比较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引入和克服教学重难点。(3)读图。通过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升降的分析,对数据进行合理的预测,这也是课标的要求。
3.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今后学习更多其他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二、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比较法、合作交流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想象、讨论、迁移等一系列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比较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目标:
基于这样的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2、技能目标——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进行简单的制作,学会看图回答有关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对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进行准确地分析、比较和判断 。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六、教学程序: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1.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书中例题只提供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上去很单调,枯燥无味。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出示一张我国各省市的行政区域图,然后我在图上指出,青岛市在山东省,昆明市在云南省,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有2080千米。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水情况。然后
分别出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让学生分别说出青岛市和昆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多,哪个月降水量最少,引起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经验,应该很快就能找到相应的数据。我这样设计的依据是: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
2.第二个环节是:设置疑问,主动探索。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古人也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原动力,“疑”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为3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个步骤: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我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放到一起,再提出疑问: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由于强调了很快,让学生感受到观察这两幅图很快回答这两个问题的确很困难,使学生在以前学习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想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利用更好的方法,把两幅图合并成一幅图,那么合并成的统计图应该叫什么统计图呢?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接着,我出示青岛市、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比较两条折线,并回答以下3个问题: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在第2个问题中,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很快看出的?学生可能说是通过比较各个月中,哪两个点的距离最近,哪两个点的距离最远。在第3个问题中,根据我的预设,学生可能获得的信息有:这两个城市都是6、7、8月的降水量比较多,还可能比较某个月中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多少,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比青岛市的幅度大??学生也有可能有新的生成,这正是学生思维发散的训练点,也是提高学生读懂统计图中所包含信息的好机会,这样,我结合学生的生成,再进一步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第二个步骤:比较。让学生对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我让学生对课本74、75页中的三幅图进行比较,小组讨论: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使学生在比较中得出,相同点有:(板书)它们都有标题、单位、制图日期、制图内容。不同点有: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标题变了、增加了图例(板书)、折线有两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不但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还能方便地对图中的两个量进行分析和比较。
第三个步骤:经历制作过程。日常生活中手工绘制统计图表的需要越来越少。新课标从实际出发,降低了对学生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要求,只让学生在已经确定了纵轴、横轴并画好格线的图中画不同的折线表示相关的数据,这样既突出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又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统计的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统计方法。
因此,我先出示画好的格线,并启发学生思考:是先把表示两个城市平均气温所有的数据点都描出来以后再连线好,还是先把其中一个城市平均气温的数据点描出来连线,再把第二个城市平均气温的数据点描出来连线好?为什么?再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标题的变化、日期的填
写、图例的位置及表示不同城市的线型:一条用实线,一条用虚线,也可用不同颜色的线来表示。
至此,新授部分告一段落。
3.第三个环节是:巩固深化,应用新知。首先让学生完成课本76页练习十三的第一题。主要是检验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方法的掌握情况,并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练习时,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再说一说制图的正确步骤,我用多媒体演示,并提醒学生注意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对应的折线各用什么表示,还要写上数据和制图日期,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两条折线上的数据怎样写就不混淆了?最后让学生看图回答题中的问题,这里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温差”的含义,另外,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看统计图”,我就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看统计图?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直观、形象的优越性 接着出示课本75页的“练一练”,在学生弄清图意后,小组讨论、汇报以下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预测一下我国13岁小学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吗?培养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大胆预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最后,我让学生将自己的身高和我国同龄小学生的平均身高比一比,将统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生活中的统计还有很多。商场里面也要对商品销售情况进行统计,以便及时调整销售计划。请看某家电商场A 、B 两种品牌彩电销售量统计图。通过这个练习,一方面增强学生读图、分析、比较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一方面让学生体验经理的角色,对下个月的彩电购进进行筛选、预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生活中有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欣赏一组折线统计图,将课堂内容向课外延伸,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折线图的欲望。
4.最后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 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按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
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及作用 复式折线统计图
相同点有:它们都有标题、单位、制图日期、制图内容。
不同点有: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标题变了、增加了图例、折线有两条。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不但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还能方便地对图中的两个量进行分析和比较。
范文五: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 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 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 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2、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 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幅单式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还记得这个叫什么统计图吗?这种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呢?
预设:
生 1:这种统计图叫折线统计图
生 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
2、教师评价并揭题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如某个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 某个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如果我想同时表示出两个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 或 两个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这种单式折线统计图能表示出来吗?
所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用这种统 计图来解决同时表示两组数据变化的问题。
二、新课教授
1、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中国最南端的位置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北的位置在漠河县, 课件出示, 给出了两地 2011年 4月 7— 10日的最高气温,你看懂了吗?
从折线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1)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走势。在统计图的 右上角,这个叫图例。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南北两地的最高气温情况,从图中就可以找出来。 让学生找并说一说。
(3)对比:两条折线中,曾母暗沙每天的最高气温都高于漠河的最高气温。
(4)小结:当我们要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时,通常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来 表示。
2、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根据图中的气温走向, 你能预测一下随着日期的推移, 气温会怎 样变化吗?从图中找出以下问题?
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两地最高气温相差 25℃的是哪天?
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从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变化比较平稳, 而漠河的 最高气温变化波动性较大。
3、深入拓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正上方写统计图的标题。
(2)右下方标明制图的日期。
(3)根据两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水平射线 为横轴,竖直射线为纵轴。
(4)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 2℃。
(5)设计图例。用实线图例表示 _______,用虚线图例表示 _______。
(6)根据数据的大小,分别描出两组数据的对应点,再根据图例连接各点。 三、巩固练习
1、 85页试一试,独立完成。
2、 85页练一练,独立完成,同伴之间相互交流。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显示数量的多少和进行数量的对比。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以显示出事物的变化发展趋势。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便于看出事物 发展的变化趋势。 同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 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