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初三化学探究题
探 究 题
1、某一溶液由盐酸、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氯化铜溶液中的一种,或由其中几种混合形成,现
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 该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碳酸钠
B. 该溶液含有硫酸或盐酸,也可能两种同时含有
C. 该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铜不能确定
D. 从上述信息可知该溶液的组成只可能有一种情况
2、下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M、N两点分
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当条
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
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B ) (((
A(都升温10?后,M、N点均向右平移
B(加水稀释(假设温度都不变)时,M、N点均不动
C(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D(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
点向上移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
3、有四家化学制剂厂排放的废水的主要成分分别为
厂 名 A厂 B厂 C厂 D厂
废水的主要成分 CuCl HCl NaCO NaOH 223
为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四厂决定联合处理废水。其处理过程如下:
气体G 甲( C )厂废水 池 酸性溶液 丙( B )厂废水(过量) 中性溶液L 池 ( A )厂废水 碱性溶液 乙 池 ?在括号内填上化学制剂厂的代号。 沉淀物S ( D )厂废水(过量)
?写出废水处理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甲池2HCl+NaCO3=2NaCl+H2O+CO2?, 乙池 CuCl2+2NaOH=Cu(OH)2?+2NaCl , 丙池 NaOH+HCl=NaCl+H2O 。
1
4、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CO2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
(1)【猜想】
猜想?: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
猜想?: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和NaCO。 323
(2)【实验】如下图所示:
用手触摸试管试管外壁发热2 取少量于试管中碱石灰滴入稀盐酸气泡滤渣41加足量水样 品 滴入稀盐酸浊液气泡35 滤液滴入澄清石灰水 白色沉淀6
(3)【判断】
a(若Ca(OH)、CaCO和NaCO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现象判断: 2323
猜想? 不成立 (填:成立、不成立)
b(操作?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由操作 ??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Na2CO3;由此判断猜想?不成立(填:成立、不成立)。 c(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 未完全变质 。任写二个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 2NaOH+CO2=Na2CO3+H2O 。 (4)【拓展】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 密封 保存;操作?中玻棒的作用是 引流 。
5、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Na2CO3、Na2SO4、CuSO4、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了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断,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粉末,注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震荡溶液无色透明; (2)取少量上述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3)在(2)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且有气泡产生。
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和Na2SO4;一定没有CaCO3\ CuSO4;可能含有_ NaNO3
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Na2CO3、Na2SO4、Ba(OH)2、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做如下实验:
2
(I):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 (II):向(I)过滤得到的白色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IJI):向(I)过滤得到的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立即有较多的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断:
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的是BaCl2 和Na2CO3)?一定不存在的是Na2SO4;?可能存在的是;Ba(OH)2
(2)A、B、C、D、E五种化合物中,A为白色固体,B为无色、无气味的气体,E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 若现象a为“无明显变化”,则只含有三种元素的A的化学式可能为_CaCO3_; ?若现象a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NH4 HCO 37、我国北方某盐湖生产的纯碱(NaCO)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其它杂质忽略不计)。为 23
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盐酸滴加至36.5g 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 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计算:
(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m,2.2G。
(2)B点溶液中的溶质是HCl NaCl_______
(3)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4)当溶液pH,7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NaCO 2HCl=2NaCl+H2O+CO2? 23+
106 117 44 5.3/6*100%=88.3%
* y 2.2
106/44 = */2.2G (4) 5.85+(6-5.3)/40.3*100%= % *=5.3G y=5.85
3
范文二:初三化学实验题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巧
知识要点:
1. 除杂题:【略读】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
(1) 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 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
(1) 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
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 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
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 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 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 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 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 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 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 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 +和 OH -:紫色石蕊试液或pH 试纸。
OH -: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2- CO 3:稀HCl 和石灰水——有CO 2↑
PO 43-:AgNO 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 4+:强碱溶液(NaOH )——有NH 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 特征离子关系图
(3)物质鉴别的原则
① 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 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 防止干扰:鉴别Cl -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① 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 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
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2)(OHBa溶液或NaOH 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
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 物质的鉴定:
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
24SO )。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424)(SONH。
范文三:初三化学精炼题
选择题
1.以下四种金属中属于有色金属的是: ( )
A.铁 B.铬 C.锰 D.铜
2.将下列少量物质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 )
A.生铁 B.镁 C.锌 D.铜锌合金
3.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溶液质量会减少的是(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 C.硫酸锌溶液 D.稀盐酸
4.下列反应前后物质无颜色变化的是 (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与硫酸反应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D.铁与硫酸铜反应
5.在ZnCl 2和 Cu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
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
A .CuCl 2、ZnCl 2、FeCl 2 B.CuCl 2、ZnCl 2 C.FeCl 2、ZnCl 2 D.只有FeCl 2
6.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平衡。在两烧杯里分别放入等质
量等浓度的稀硫酸,若在 右盘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铁,恰好完全反应,为使天平
A .Zn B.Al C.Cu D.Ag
7. 某班同学在对CO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 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CO2的功,
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 )
A.CO2可以使人窒息 B.CO2可以作气体肥料
C.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木炭的还原性由CuO 冶炼铜
B. 天然金刚石是最硬的非金属单质, 可制成钻石
C. 利用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D. 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
9.2013年3月, 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 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
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 。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 具有吸附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10. 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 不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是) 保持平衡,应在左盘加入与铁质量相同的金属是:( )
(
)
11. 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 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 干水吸收
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
A.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 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12.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如下关系: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弱还
原剂,现有下列三个能反应的式子:2W- + X2 →2X- + W2 2Y- + W2 → 2W- + Y2
2X- + Z2 → 2Z- + X2以上反应均在同温、同压、同浓度下进行,正确结论是
A . 氧化性是:Y 2>X 2 B . 还原性是:Y -<Z -
C . 2Z - + Y2 → 2Y- + Z2的反应能够进行
D . 在2KClO 3+I3+Cl2↑中, I 2的还原性强于Cl 2
13.氧化亚铜(Cu2O )是鲜红色粉末状固体,可用作杀菌剂、陶瓷和搪瓷的着色
剂、红色玻璃染色剂等。现将 Cu2O 和 Cu 的固体混合物 6.8g 放入烧杯中,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4.8g 固体。(已知
Cu2O+H2SO4=CuSO4+Cu+H2O)。则原混合物中的 Cu2O 和 Cu 质量比为( )
A .9∶8 B .17∶12 C . 1∶1 D . 9∶4
14.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 M 的粉末放入 AgNO3
与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
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
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 M
C .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 M 可能是单质铁
填空
1.建国 60 多年来,我国化学基础科学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
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
上“铺”一层“萘胺”(C10H9N )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
盐浓度的高低。
(1)二氧化钛中 Ti 的化合价为 。
(2)萘胺的一个分子中,C 、H 、N 三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填最
简整数比)。
(3)已知 NaNO2 能发生如下反应(化学方程式已配平):
2NaNO2+2KI+2H2SO4=I2+2M↑+2H2O+Na2SO4+K2SO4,则 M 的化学式是 。
(4)根据上述反应,可用化学试纸及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实验来鉴别亚硝
酸盐和食盐,现有碘化钾淀粉试纸,则还需选用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为
________(填序号)。
①食用油 ②白酒 ③食醋 ④牛奶
2. 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 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 而且分布极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常温下
碳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 。
(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 ,图③单质的名
称是 ,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 。
(3)C为+4价,Cl 为-1价, 由C 和Cl 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
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环是 。
(2)由于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森林的乱砍滥伐, 使空气中CO2的含量上
升, 从而导致 增强, 全球气候变暖。请写出一条因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
境带来影响的情况: 。
(3)科学家研究得到:海洋是吸收大量CO2的地方, 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CO2排放
量继续以目前速度增加, 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请写出酸化原因的化学方程
式: 。
(4)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量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适量条件下转化成
催化剂
液态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甲醇+H2O。则甲醇的化学
式是 。
4.完成符合下列事实的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⑴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火星四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铁制品喷漆前选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铁屑除去工业废水中的有毒汞盐Hg(NO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血液中缺乏亚铁离子,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市售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
极细小的还原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液(主要成分HCl)作用下转化成亚铁
盐。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与实验探究
1. 氮化铝(AlN )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与集成电路生产领域。某氮化
铝中含有碳或氧化铝杂质,现用图Ⅰ中的一些装置来进行检验,使氮化铝样品和
NaOH 溶液反应AlN +NaOH +H2O =NaAlO2+NH3↑,根据反应中所生成氨气的体积
来测定样品中的氮化铝的质量分数,并根据实验现象来确定杂质的成分(实验中
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⑴实验有关操作为:a 、往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AlN 样品:b 、从分液漏斗往
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 ;c 、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 、测定收集到
水的体积。正确的操作顺序
为 。
⑵本试验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是
。
⑶广口瓶中的试剂X 可选用 (填选项的标号)。A 汽油 B 酒精
C
植物油 D CCl4
⑷广口瓶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少量空间),实验测得NH3的体积将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⑸实验结束后,若观察到锥形瓶中还有固体,则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 。
⑹若实验中测得样品的质量为wg ,氨气的体积为aL (标况下),则样品中AlN
的质量分数为 (AlN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每22.4L 氨气质量为
17g )。
⑺有人改用图Ⅱ装置进行同样实验,通过测定烧杯中硫酸的增重来确定样品中
AlN 的质量分数。你认为是否可行? (填入“可行”、“不可行”)。
原因是 ,改进的方法为 。
⑻在mg 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然后边搅拌边逐滴向其中
加入硫酸镁溶液,至溶液的红色完全褪去时,滤去沉淀,称得剩余溶液总质量为
3mg 。
①计算所加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分数;(3分)
②用N 表示溶液中离子的数目,不同种离子用离子符号注明[如N (Na')表示钠
离子的数目],请建立坐标系,绘制上述滴加过程中各种离子的数目随溶液的不
断加入而变化的关系图。(3分)
2.草酸晶体(H2C2O4·2H2O) 熔点较低, 受热时会迅速熔化并发生分解, 其分解反 △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2H2O CO ↑+CO2↑+3H2O。某实验小组为检验草
酸分解产物中是否有CO,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写出A 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 。
(2)点燃A 处酒精灯后, 先收集一试管气体, 用拇指 , 若不
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才点燃E 和D 处的酒精灯。
(3)C装置的作用是 。
(4)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实验时D 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6)实验结束时, 应先熄灭 (填“A ”“D ”或“E ”) 处的酒精灯。
3.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⑴甲同学已证明该气体中没有SO2 。
⑵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 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⑶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与结论:A 中观察到 ,证明无O2; B 中观察到铜网表面变红,证明该气体是H2。
(三)实验反思:
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先对气体 以确保安全。
4. 某班同学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对回收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进行了以下实验:取72.44g 该溶液于烧杯中,滴入4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3.8%的K2CO3溶液。滴入K2CO3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所取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HCl 的质量;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滴入溶液质量/g
5. 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的α—Fe 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FeO 、Fe2O3,当催化剂中FeO 、Fe2O3的质量之比为9:20时,其催化活性最高,以Fe2O3为原料制备上述催化剂,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炭粉,发生如下反应:2 Fe2O3十C 4FeO 十
CO2↑。为制得这种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应向480g Fe2O3粉末中加入炭粉的质量为 g。
6.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测定样品中元素的质量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资料:该种塑料袋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图中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1)按上面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装置 A 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 MnO2 粉末的作用是 。
(3)由于发生装置 A 制取的氧气中混有水蒸气,为不影响测定结果,装置B 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_____________(写名称)。
(4)判断塑料袋试样中含有碳元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前后装置的质量变化测算出仪器D 质量增重5.4g ,仪器 E 质量增重 8.8g ,则该塑料袋试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6)按“(5)”方法,若没有B 装置,则该塑料试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的测算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基本一致”之一)。
范文四: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题
第四讲 推断题专题
一、推断题的类型
1、元素推断题 2、物质推断题
二、解题信息、知识点
1、元素在地壳、生物体、空气、海水等中的含量: ①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② 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
③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元素: 2、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某些单质、化合物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
常见有色物质:淡黄色固体 ; 红色固体 ;黑色固体 常见特殊颜色的沉淀:蓝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白色沉淀 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单质 液态化合物
溶液中具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蓝色溶液 浅绿色溶液黄色溶液
4、必须熟记的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
5、(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1)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生石灰、无水CuSO 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 等 (2)除CO 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 2)、NaOH 溶液、KOH 溶液、等 (3)除HCl 气体可用:、石灰水、NaOH 溶液、KOH 溶液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 2、CO 、CH 4)或用CO 、H 2还原CuO 、Fe 2O 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 、SO 2、NO 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 点
燃烧掉;SO 2、NO 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 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①有CO 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 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 ,再将经过灼热的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黑色CuO 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②有H 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 ,再将经过灼热的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 4中。 现象:黑色CuO 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 4变蓝色。
③有CO 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物质的除杂:(括号内是杂质)
1、CO (CO 2): 通过NaOH 溶液吸收掉CO 2气体
2、CO 2(CO ): 通过灼热的CuO 除去CO 气体(也可除去氢气) 3、CO 2(O 2): 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O 2气体
4、Cu (Fe ): ①用磁铁吸,②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③加入足量CuSO 4溶液。 5、KCl (MnO 2):先溶解,后过滤,再蒸发。(凡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一种难溶均可用该法除杂) 6、NaOH (Na 2CO 3):加入适量的Ca(OH)2 溶液或Ba(OH)2溶液,然后将沉淀过滤。 7、NaCl (Na 2CO 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或加入适量的CaCl 2 溶液。 8、CaO (CaCO 3):高温煅烧
9、CO 2(HCl 气体和水蒸气):先通入NaHCO 3溶液除去HCl 气体,再通入浓硫酸除去水蒸气。 例:1、元素推断题
有核电荷数都小于20的A 、B 、C 、D 四种元素,A 能形成氧化物AO ,其中A 元素的质量分素为60﹪,且A 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B 元素原子内无中子,C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D ˉ比B 原子多17个电子。试回答:
⑴ 写出A 、C 、D 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 ;C ;D ⑵ 写出四种元素间能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酸;盐
练习:A 、B 、C 、D 四种元素,A 元素的单质是最清洁的燃料,B 元素的单质是空气里最多的气体,C 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 元素与D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元素A 为 、B 为 、D 为 ,A 、B 、C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例:2、文字推断题
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适量的碳酸钙、碳粉、氧化铜、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⑴ 取样品加热到高温产生一种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⑵ 把适量稀硫酸滴入冷却后的固体残渣中,残存固体全部溶解,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试回答: 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混合物中可能含有,如果要证明该物质中是否存在,可采取的方法是 。
练习: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 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 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 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 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B 溶于水可能有 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①; ② ; ③ ??
(3)取适量块状固体B 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 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 可能是:氢氧化钙; 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 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 还可能是: 。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
例:3、框图推断题
【例题】A 、B 、C 、D 、E 、F 、G 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 、E 、G 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无色气体
⑴ A物质的化学式 。
⑵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C 物质固态时的名称 ,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⑶ 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⑷ 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 的原因是 , 写出物质G 和A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练习:图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生成产物中的水已略去)。其中A 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B 是一种常见的气体,H 是一种含钠的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A 、F 、D 的化学式 : A______;F______;H______。 ⑵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E +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E + 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B +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已知高温下CO 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和CO 2。下列关系图中,A 、B 、X 、Y 均为无色气体,E 、F 为常见金属。问: (1)根据上图判断B 的化学式为_______;Y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蓝色溶液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X 除了与黑色固体甲、乙反应外,请再举一例说明X 还能发生化合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方程式推断题
已知:A 、B 、C 、D 、E 、F 六种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⑴ A + B → C + H2O ⑵ C + KOH → D↓(蓝色)+E ⑶ B + D → C + H2O ⑷ E + BaCl2 → 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 KCl
根据上述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B ;E 。
练习:1、有A 、B 、C 三种物质,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一种。在溶液中,三者之间可发生如下反应:⑴ A
+ B→ 钠盐 + 水 + 二氧化碳 ⑵ A + C → 盐↓ + 碱 ⑶ B + C → 盐↓ + 水反应⑵生成的盐溶于稀硝酸,反应⑶生成的盐不溶于稀硝酸。则A 、B 、C 三种物质的名称分别是 、 、 。 2、有属于酸、碱、盐的5种常见物质A 、B 、C 、D 、E ,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1)A+B=C+H2O (2)C+H2SO 4=D+A (3)E+AgNO3=AgCl↓+C 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 。
课后作业:1、现有A 、B 、C 、D 、E 、F 、G 七种物质,C 、F 是最常见的金属,B 是气体单质,D 为浅绿
色溶液,G 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推测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2) 写出C →A 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
到以下结 论: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
范文五:初三化学上册推断题
初三上册推断
1.现有A 、B 、C 、D 四种物质,已知:A 和B 为黑色固体,C 和D 为无色气体;A 和B 在
高温下能反应产生D ;A 和C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能产生D ;B 和D 在高温条件下能产生C ;B 和C 都具有可燃性,它们燃烧的产物均为D 。
(1)写出各物质的名称:A 、B 、C 、D ; (2)试写出下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 和B ②C 燃烧 。
2. A 、B 、C 、D 、E 、F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
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试推断: (1)物质B 的化学式为 。
(2)请写出A →C 的化学方程式 。 (3)E→C+D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请写出D →F 的化学方程式 。
3.工业上以大理石和赤铁矿为主要原料
可以制取B 和G ,其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已知D 、G 的主要成分为单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工业制取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 ⑵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 ; 反应③:
; 检验气体C : 。
4.A 、B 、C 、D 、E 、F 、G 都是初中化学已学过的常见物质,已知 F 为红色粉末。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图中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1)推断物质的化学式:A B 。 (2)G 转化为D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 (4)写出G 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甲、乙、丙、丁、X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若上述物质由C 、O 、Fe 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
成。已知甲是常见的灭火剂,甲的化学式是 , 丙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上述物质由H 、C 、O 、Fe 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且只有一种物质中含有金
属元素,并将题目中“丙—乙”改为“丙→乙”。已知甲也可用于灭火,则甲的化学式是 。丙→丁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6. A、B 、C 、D 是初中化学涉及到的不同物质,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以下每个问题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回答。 (1)若由A 能依次转化至D 。
已知A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 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C 为常用的建筑材料。
那么C 的化学式为 ,A 转化为B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由D 能依次转化至A 。
已知B 、C 、D 均为氧化物,D 为红色固体。那么A 的化学式为,C 转化为B 的
化学方程式为 。
(3)若A 至D 相邻物质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已知A 、B 、C 均为单质,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那么B 的化学式为C 与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可能的化学式为 (写出2个即可)。
7.①~⑤为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C 的固体俗称“干
冰”,L 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为1﹕2﹕2,⑤为置换反应。
① A+B→C ② D→B+E ③ C+L→F+D ④ M+K→C+G ⑤ G+H→E+N ⑴B 、C 、F 、L 的化学式分别为 、 、 、 。 ⑵写出符合反应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⑶写出符合反应⑤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8.(7分)下列用字母表示的8种物质分别由H 、C 、O 、Fe 、Cu 、Ca 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
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B 、C 为单质,D 、E 、X 为氧化物。 (1)达到一定温度,A 在B 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2)在一定条件下,C 、D 两种物质均能与E 反应,且生成相同的物质,D 为 ,C
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X 、Y 、Z 三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三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X 、Y 、Z 分别为;X →Y 转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Y →Z 转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 (7
A 、B 、C 、D 是四种固体纯净物(如图所示),其中A 、D 为黑色粉末,B 为红色
固体,C 为白色固体。
C D
(1)取少量固体A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液体甲,固体消失,有气泡冒出,则液体甲
为 ,该反应过程中还可观察到 。
(2)B 与化合物乙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3)固体C 与液体丙反应,无气泡冒出,该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于加热食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①若D 为一种氧化物,与(1)中的适量液体甲反应时只得到蓝色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D 为一种单质,在一定量的气体丙中燃烧,生成物可能为 。
A B
10.(7分)下列字母表示的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1) A 、B 、C 均为氧化物,A 、B 组成元素相同,A 、C 均能分别转化成B ,且B 与C 能
发生化学反应。C 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8。则A 转化成B 的化学方程式为 , B 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固体单质F 在E 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C 和D 。E 为气体单 质,D 与E 反应生成C ,则F 的化学式为D 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3) 某气体是由C 、D 、E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组成该气体的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3:5,将该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则该气体中一定有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有__________。
11. (6分)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是________。
(1(2)若某还原性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它能与一种红色固体反应生成黑色固体,写出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 _______ 。 (3)A 、B 、C 、D 、E 是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且均
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其中A 为单质,B 、C 、E 为氧化 物,且E 常温下为气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 示。(图中“—”表示两端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转化关系)
写出C →A 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A →B 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B →D 的化学方程式 。
12.(7分)A ~F 分别是氢气、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六种气体中的一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 与D 在B 中燃烧均能生成F ,其中C 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 (2)在一定条件下,A 和D 反应能生成C 和水。
请根据(1)和(2)推断:D 为________,E 为________,F 为________。 A 与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C 与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将该气体通
过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将该气体点燃,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内壁上出现无色液滴,再罩一内壁上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上出现白膜,该气体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 CH4 ② CO ③ H2 ④ H2与CH 4
⑤ H2与CO ⑥ CH4与CO ⑦ H2、CO 与CH 4
11. (1)C H、O (2)3CO+Fe2O 3
(3)2H 2O 2 2H2+O2
点燃
高温
2Fe+3CO2
二氧化锰
2H 2O+ O2↑
2O
H2O+CaO=Ca(OH)2
12.(7分)
(2)CO N 2 CO 2 2H 2 + O2
30.(7分)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2H 2 O CH 4 + 2O2
2H 2 O + CO2
(3)①④⑤⑥ (2分) 错答、漏答均为0分。
(1)某气体单质是最清洁的燃料,则该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某固体单质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该固体完全燃烧时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工业上用该固体和水蒸汽在高温条件下制得燃料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 和H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下图所示实验中,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使适量水流入锥形瓶中,实验后N 溶液变
浑浊,则N 溶液中的溶质是 ,试管②中的现象是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0.(6分)初中常见的3种元素X 、Y 和Z 的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E 物质
分液漏斗
活塞
水
F 溶液
纯净物 M 粉末
N 溶液
① ② ③
(1)甲的化学式是 。
(2)ZY 2可与Z 的单质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ZY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下列关于X 2Y 和 X 3Y + 两种粒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
a .质子总数相同 b .电子总数相同 c .化学性质相同 d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4)A 、B 、C 是由上述3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G 由Ca 、Y 和Z 3种元素组成。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①G 的化学式是 。
②若A 中不含X 元素,则C→A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若A 中不含Z 元素,则B→C的化学方程式是 。
G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