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国家安全的概念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
Vnl(19 政法学刊 第19卷第5期No(5of 2002年lO月 Jourml Politiea2 Seienee and Law Oct(2002
国家安全的概念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
郑 群
(湖北,聱官学院,湖北武汉430034) [摘要l?国家安全”概惫是侦查保卫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不同国章有看不同的解释;国末安全的概念和内容又
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但其实质是雏护国家政权和社会政治稳定。
[关键词】国家安奎;侦查保卫;国家政权
【中图分类号】DF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745(2002)05—0028—02
自人类杜会产生国家那时起,就存在着国家安全问题。任何 上述各国对国家安全的释义虽各有不同(但归根到底,都是 为了维护其根本利益不受侵犯(保障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 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国家,都不可能独立自主地掌握自己的命 (二)我国对“国家安全”的解释 实施统治的保障,它关系着运。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统治阶级 何为“国家安全”,学术界表述很不一致。根据《刑法》对“危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因害国家安全罪”的定义、范围、内容的界定与表述,我们对“国家 而,国家安全是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十重 安全”概念作出如下理解: 大问题。本文拟就国家安全的概念和内容作一初步论述。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基本利益不受威胁。它主要包括三太一、国家安全的概念 类内容: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国体与政体的安全;国家
统治机能与作用。 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和执行不同内外政策的国家对国所谓国家主权是一十国家作为国际法上独立主体的必要条 家安全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 件,是国家昂重要的属性(也是国家固有的权力(是一个国家独 (一)国外对“国家安全”的几种解释 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辑项事务的基车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不 黄国《国际社会关系百科垒书》把国家安全解释为“一个国 可转让性、不可分割性、至高无上性与神圣不可侵犯性,这是当 家保护它的内部杜尝制度不受外来威胁的能力。”美国战略学家 今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国家主权可以分为对内统治权约翰-柯林斯则认为:“最重要的国家安全利益是生存(即国家 立权两个基本方面。作为对内统治权,国家的生存,要保证一定程度的独立、领土完整、传统的生活方式、基 与对外独
享有对其管辖领域内 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 本制度、社会准则和荣誉等不受损害。如果一个国家作为主权实管理权。对抗国家对内统治权的行为如武装体被消灭了,其他一切也就毫无意义了。” 面事务的至高无上、不可否认的 方(又如颠覆政权者之行为等均严重危及国 叛乱、暴乱者割据一 日本警视厅把国家安生概念界定为:“所谓我国的国家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独立权是 家的生存,属于严重 全(应该理解为用军事以外的手段保卫我国的领土,国民的生关系中,一国享有的命、身体和财产不受侵犯,或者指我国的基本政治组织的永存。” 国家的重要标志,反映了在国际 内对外一独立自主、不受任何外来下涉,自行处理对 笫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由于军事力量的发展受其宪法和国 切事务的权力。勾结外国(出卖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独 际社会的限制(强调了在保卫国家安全时局限于采用非军事手立自主权的行为直接危及国家的生存、发展。如建立傀儡政权的 段。 行为就使国家直接沦为他国之附Jil};勾结外国(签订军事、经济 前苏等方面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军事、经济自主权的行为会直接危 联《大百科全书》的解释是:“保卫国家安全,即保卫现 行国及国家的生存与发屉。在这些方面,清政府以至后来的旧中国有 家制度、社会制度、领土不可侵犯和国家独立不受敌对国家诸多教训可供汲取。 的间谍特务机关以及国内现行制度的敌人破坏所采取的措施的 领土完整是国家安全的又一重要方面(“领土对国家的重要 总和。” 性可以有社会和政治两方面的意义。就其社会意义来说(领土是 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法》的解释是:“国家安全是维护个 国家的物质基础。就其政治意义来说(领土是国家权力自由活动 人、社会和国家重大利益不受内部和外来威胁的状况。”“重太利 的天地。这意味着国家在自己的领土内可以充分而无阻碍地独 益是各种需求的总和(只有满足这些利益,才能可靠地保证个 立行使其权力,排除一切外来的竞争与干涉。” ?圳因而国家领 人、社会和国家的生存艘发展。” 土与国家主权具有密不可分性,国家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 罗马尼亚《国家安牟法》的释义是:“罗马尼亚的国家安全是 罗马象,是国家主权独立的物质表现,领土完整是国家主权独立的标 尼亚作为主权、统一、独立和币可分割的国家生存和发展(志。国家领土的完整性包括领土的不可蚕食性、不可肢解性、不 维护法律秩序,以及在符合宪法确定的民主原则和标准的条件可渗人性。勾结外国,出卖国家领土的剖让行为;分裂国家的行 下,保障公民行使基本权利、自由和义务的法制、平等和社会、经 为;武装叛乱、割据的行为都严重危及国家领土的完整,进而危 济及政治稳定的状况。” 及国家的生存。领土包括陆地、领空与领水,根据我国《领海及毗 【憧稿日期12002—08—04
f作者简介】郑群(1962一)(男,胡北武汉人,湖北管官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华中科技^学博士生,主要从耶侦查学、高等教育学研究。 28
万方数据
连区法》的规定,中国有权在毗连区内为防止和惩处在领土、内 对缓和(世界鲐济矛盾日益突出的崮际局势下,一些国家已把 水或领海内违反有关安全、海关、财政、卫生或者入境出境管理 “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直接联系起米。他们认为,当今世界。军 的法 律、法规的行为行使管辖权。我国享有在专屑经济区内的勘 探、开事力量已不再是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决定国家强弱的根 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 本因素是其综台国力的强弱,而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只 的主权权利和其他相关主权权利。任何出卖、危害上述权利的行 有拥有强大的经挤实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才有坚实的 为都是对栽国 所谓国体与政体的安生是指我国现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 稳定。 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同家主权与领七权的侵犯。 物质基础,才能抵御外部敌人的人侵,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 上述情况说明,国家安全的概念和内容随着形势的发展而 巩固。 不断壹化,侧重点往往有所不同。但我们必颁把握国家安全的实 我国现行的国体与政体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取得的胜 利成果,是各族人民利益的根本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质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容(才能自觉地开展国内安仓保卫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乖保证。任何企图推翻社会主 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
义制度,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行为势必直接危厦国家的生三、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容 存与安全。
除上述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危害国体与政体的 圃家安全主要是由国家外部环境的安全与内部环境的安垒 行为外,还有一些行为虽然不是直接针对国家安全的上述方面,两个方面所构成。其范围较为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 但却不同程度破坏国家机能与作用,危害国家的生存与正常发 文化、社会、民族等各个领域。世界各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内 行为,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展(如投敌叛变行为,叛逃行为往往瓦解我国政权的机能;间谍容(土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国家秘密行为(资敌行 一是维护国家独立,保障国家主权不受侵犯、内政不受干 为均会危及国家基本利益(危害我国国家安全。 涉;二是保卫国家领土完整,防止外国武装人{暑;三是维护国家
的统一和国家的荣誉,维护民族尊严和民族团结(防止分裂活 二、国家安全概念和内容的发展 动;四是保卫现行的政权、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防止国内外敌国家安全概念和内容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客观条 对势力的破坏,保持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定;五是维护国家的经济
制度,保障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促进科技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发 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国际环境和不同的国家,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是不 展,增强综音国力;六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不曼外来侵害;七是尽相同的。 防止间{{|}、敌对分子、恐怖分子的各种破坏活动和窃密活动,防
范、制止备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八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去时期,国与国之问的争斗,主要是领土 与政权之争。危害一个国家安牟的主要凶素是外国的武力威胁 稳定,为本国的生存与发展谋求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政治控制。因此,维护国寡安全的主要内容就是捍卫国家的独 上述八个方面,是世界上许多圜家维护国家安全的共同的 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到了货车主义、帝国主义时代,资源掠夺、 基本内容。但是,奉行霸权主义、扩张主义、强权政治的国家,却 扩大了国家安全利益的范围。例如美国常把远离其本国领土的 资本输出和占领国际市场,成为资本扩张的重要特征,成为对外 地方划为由美国“保护”和控制的战略要地,在别国领土上去维 侵略的重要形式,成为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害发展中国家 护美国的“安书利益”,粗暴地干涉别国的内政,实行各种制裁, 安全的重要因索,成为资本主望国家互相争夺的重要手段。因 扮演了威胁他国安全的世界宪兵角色。因此,一些受到威胁的国 此,维护国家的经济基础,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抵御外国资本 家,则把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扩张主义和强权政治列为维 的掠夺,成为世界各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新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到 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争日益激烈,高科技的发展与保护,成了两极世界格局终结,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国际问高科技的竞 上述八个方面,也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存。但在不 为关系国家根本利益和国 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家安全的重大p日题。许多国家已把争夺高科技人才、保护高科技 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就是《国家安全沈》第一条所规定的:“保 人员的安全和保守高科技秘密也作为维护国家安生的重要内容。 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障 不同的国家,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对国家安全的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念和内容(也有不同的解释。有些政治家和政治学者偏重于从政 治角度来研究国家安全问题,他们认为主权独立和 国家制度的l参考文献】 稳定是国家安全蛀重要的内容,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只 有在独立自主和政治稳定的条件下(到家才能生存和发展,强调 [1】问最生国际法(上册)【M1(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
依靠政治和外交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一些军事学家侧重于从
}吗防的角度来研究国家安全,他们把国防安全同国宗安皂一起 【责任编辑:任克勘】 看待,认为国家安全就是保护本国不受外界的攻击,就是以军事
防御对付军事威胁,捍卫国家的独立和领上完整。在军事威胁相and The the Basic of State Security Concept
Contents of State Maintaining Security
ZHENG Qun
(Hubei Public Security College,Wuhan 430034,China)
an and its Abstract:The basic OFte in the theories of and concept“state inveshgadon security”is imposture guarding,and from the with nature varies to both and its contonts change the country situation,the interpretation country(Though concept remains the 8,a,fie:to maintain son(ial and political stabihty(words:state Key security;concept;contents
万方数据
范文二:论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容
论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容,制度建设,
李华 约4554字
?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2009年2月,刘家义审计长在国家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指出:审计监督制度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本文在免疫系统论的理论框架下,对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指导思想进行总结,并从六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在目前经济环境背景下,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政府审计 国家经济安全 财政审计 金融风险 可持续发展
研究背景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在开放条件下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利益不受内部或外部威胁和侵害而保持稳定、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能力(郭秀琴,2006)。其中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和国有企业安全是目前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我国在2006年修订的《审计法》中明确规定,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公共受托理论和“免疫系统论”的观点,政府审计在促进国家经济安全运行中具有重要的保障、监控、预警和保护的作用。因此,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理论基础和制度基础,日益成为政府审计内容的重中之重。
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指导思想
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是国家内生的时弊揭露、政策预警、提前预防的“免疫系统”。随着审计功能外延的不断拓展,我们发现,审计要更好的发挥其“免疫功能”,需要改变传统的审计理念,树立宏观意识。调整审计视角,力求“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成为国家宏观决策的参谋和助手。因此,政府审计部门在工作中应大力倡导“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的理念,从微观审计和调查项目总结出带规律性、普遍性、政策性的东西,从宏观层面提出符合国家政策、具有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实现审计结果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化,提升审计成果的层次,将政策层面的完善作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首道“防火墙”。这也是实现政府审计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政府审计维护经济安全的具体内容
(一)通过财政审计促进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形成并进入良性运行状态
作为一种分配关系,财政本身就是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财政安全问题往往是社会经济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同时也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财政审计监督范围应当覆盖政府财政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财政审计内容的全面化、纵深化发展。参考国外的发展经验,财政审计的内容往往经历了从国家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到综合财政收支的动态审计,再到更广泛意义上的公共行为和公共服务审计的变化历程。反观我国目前财政审计的实务正处于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时期。因此我们应当在现有基础上开展全面预算审计,将政府财政部门、税务、海关、国库、接受补助的下级政府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财政资金活动都作为审计的对象;围绕公共财政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三大重点环节开展审计。通过财政审计对财政资金的流向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保证财政政策的有效落实。尤其是针对财政管理中的法制性不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不规范,预算的透明性、收入的完整性、支出的公共性等问题进行重点关注。
2.财政监督的关口前移至财政政策的制定环节。目前审计工作重点是各级政府和预算单位对国家财政政策的执行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监督和评价,侧重的是事后审计。但是在大量的审计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当部分财政政策本身存在不合理或者低效益的问题时,事后监督对经济安全产生的维护作用是相当有限的。财政政策的合理性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
的调整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政府审计应当从预算执行结果的审计出发,逆向追溯至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过程,将对财政收支和预算的审计扩展到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和决算等环节,从源头上遏制低效能的财政行为。
3.关注财政风险,增强政府审计预警功能。基于传统认识,人们认为政府是不会破产的,因此也不存在财政风险。然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却使冰岛面临“破产危机”,这使财政风险得到广泛关注。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各种经济领域的风险在财政方面集中体现,政府不仅要承担公共财政的职能,还要负担市场的风险,如失业问题。各种经济风险外推至财政领域,而由于财政风险隐蔽性特征,往往不能及时被识别。由其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给国家政治和整个社会带来影响。因此政府审计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把审计视点追溯到对财政风险的评估环节,通过对各种财政风险影响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对财政政策的经济后果进行预测,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维护国家财政安全。
4.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必由之路。绩效审计是目前国外政府审计发展的重要趋势,结合我国政府审计发展的规律和经济环境的现状,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也是提高政府效率,有效利用政府资金,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通过绩效审计,不仅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的真实合法性,还要进一步关注财政政策及其执行结果的效率效果性。不仅要通过审计监督挖掘财政活动的违法违规行为,也要指出决策不当、损失浪费等低效益现象。尤其是针对重要支出和项目,需要对其进行全过程监督,对资金的管理和运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客观评价。通过开展绩效审计,促使政府有计划对待资金使用问题,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充分关注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政府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二)通过政府审计关注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效益”
无论是亚洲金融风暴和南美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美国爆发的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都充分证明,金融安全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防火墙”,金融环境的不稳定性将会对国家的经济产生剧烈的震荡。因此,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经常性监督,揭露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效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保证宏观经济政策正常发挥作用和保障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有效发挥政府审计对金融风险的“减震”功能。基于金融风险的敏感性和特殊性,政府审计对金融风险一直持关注态度。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际金融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金融风险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例如,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连带性”增强。由于央行放贷资金的财政化倾向,部分金融风险向财政风险转移;由于债务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偏高,部分地区财政出现吃紧,存在大量隐性债务。这些风险一旦触及,则将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震荡。因此,为了适应金融风险的新的动向,政府审计工作应当把对风险的关注和评价作为审计的重点之一,紧扣国家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热点和风险聚集点深化审计工作,通过事先科学预警和有效防范减少金融风险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的冲击。
2.完善金融监管系统,建立高效的金融安全防范体系。目前的金融审计重点是对金融机构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审计,审计结果侧重于对微观层面的问题发现。但是,国际社会的金融市场失灵的现象提示了金融监管问题的重要性。有效的金融监管可以限制和消除金融市场的不利于市场运行的因素,维持市场的相对稳定,保证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宏观经济角度保证金融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进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通过金融审计,不仅要揭露出金融机构或者监管机构的财务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其监管方式、监管理念等问题,从制度层面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出参考性意见。通过监管体系的健全,从宏观管理层面加强对金融领域的调控和管理,充分高效发挥其监管职能,有效维护金融安全乃至经济安全。
3.加强金融机构监管绩效审计,建全完善监管绩效的评价体系。监管机构在履行监管职能的同时也面临着监管绩效的问题,监管目标的错位、监管成本过高、监管评价缺失直接影响到监管的效果。目前政府审计对监管机构的审查主要侧重于资产真实性、业务合法合规性的判断,对其监管行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少有触及。现行的监管体制存在着机构臃肿、人员众多等导致直接成本增加的问题,很容易形成监管重叠和监管真空,直接影响到监管力度。各监管机构之间政策与利益的协调成本较高,尤其在涉及责任追究环节存在纠纷。分业监管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渗透,限制了金融机构规模经济发展,而造成了间接损失。因此政府审计应当关注监管绩效问题,通过监管资源投入、监管机构的运作和监管实施结果的评价对监管绩效问题进行系统评定,为监管机构提高监管效能,实现对金融安全的保障功能。
(三)突出企业审计“质量、责任、绩效”主题
在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国家通过“软预算”实行对企业的控制和管理。加强企业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是政府审计应负的职责,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
1.关注国企改革中的机制性障碍,为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献计。伴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我国解决了改革中很多现实问题,但是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仍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根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政府审计应当逐渐从对企业微观的、具体的问题查处中摆脱出来,通过审计结果从深层次上探索阻碍国有企业科学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机制性问题,针对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思考完善国企改革的措施,为科学建立国有企业宏观调控体系出谋划策。
2.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价,助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发展到现阶段,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强化管理、推进创新、国际化竞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主业不清、自主创新能力弱、社会责任履行不到位等方面仍然存在隐患。这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效益的提高和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在新的时期企业审计加强风险管理,更多关注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从经营风险、治理结构、投资状况、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系统、全面地检查和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在审计中,尤其要引入企业价值观,更多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对会计信息的绩效分析水平,查找影响绩效的关键性因素,评价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经济绩效和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张莹,2009)。
参考文献:
1.唐建新,古继洪,付爱春.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基础和作用路径.审计研究,2008(5)
2.李凤雏.论政府审计与国家安全.商业会计,2008(12)
3.秦荣生.深化政府审计监督 完善政府治理机制.审计研究,2007(1)
4.刘英来.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研讨会综述.审计研究,2008(5)
5.刘英来.政府审计如何发挥建设性作用研讨会综述.审计研究,2008(3)
作者简介:
李华,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审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审计理论和内部审计。
范文三:论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容
◆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2009年2月,刘家义审计长在国家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指出:审计监督制度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本文在免疫系统论的理论框架下,对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指导思想进行总结,并从六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在目前经济环境背景下,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政府审计 国家经济安全 财政审计 金融风险 可持续发展
研究背景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在开放条件下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利益不受内部或外部威胁和侵害而保持稳定、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能力(郭秀琴,2006)。其中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和国有企业安全是目前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我国在2006年修订的《审计法》中明确规定,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公共受托理论和“免疫系统论”的观点,政府审计在促进国家经济安全运行中具有重要的保障、监控、预警和保护的作用。因此,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理论基础和制度基础,日益成为政府审计内容的重中之重。
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指导思想
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是国家内生的时弊揭露、政策预警、提前预防的“免疫系统”。随着审计功能外延的不断拓展,我们发现,审计要更好的发挥其“免疫功能”,需要改变传统的审计理念,树立宏观意识。调整审计视角,力求“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成为国家宏观决策的参谋和助手。因此,政府审计部门在工作中应大力倡导“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的理念,从微观审计和调查项目总结出带规律性、普遍性、政策性的东西,从宏观层面提出符合国家政策、具有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实现审计结果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化,提升审计成果的层次,将政策层面的完善作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首道“防火墙”。这也是实现政府审计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政府审计维护经济安全的具体内容
(一)通过财政审计促进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形成并进入良性运行状态
作为一种分配关系,财政本身就是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财政安全问题往往是社会经济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同时也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财政审计监督范围应当覆盖政府财政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财政审计内容的全面化、纵深化发展。参考国外的发展经验,财政审计的内容往往经历了从国家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到综合财政收支的动态审计,再到更广泛意义上的公共行为和公共服务审计的变化历程。反观我国目前财政审计的实务正处于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时期。因此我们应当在现有基础上开展全面预算审计,将政府财政部门、税务、海关、国库、接受补助的下级政府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财政资金活动都作为审计的对象;围绕公共财政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三大重点环节开展审计。通过财政审计对财政资金的流向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保证财政政策的有效落实。尤其是针对财政管理中的法制性不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不规范,预算的透明性、收入的完整性、支出的公共性等问题进行重点关注。
2.财政监督的关口前移至财政政策的制定环节。目前审计工作重点是各级政府和预算单位对国家财政政策的执行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监督和评价,侧重的是事后审计。但是在大量的审计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当部分财政政策本身存在不合理或者低效益的问题时,事后监督对经济安全产生的维护作用是相当有限的。财政政策的合理性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政府审计应当从预算执行结果的审计出发,逆向追溯至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过程,将对财政收支和预算的审计扩展到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和决算等环节,从源头上遏制低效能的财政行为。
3.关注财政风险,增强政府审计预警功能。基于传统认识,人们认为政府是不会破产的,因此也不存在财政风险。然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却使冰岛面临“破产危机”,这使财政风险得到广泛关注。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各种经济领域的风险在财政方面集中体现,政府不仅要承担公共财政的职能,还要负担市场的风险,如失业问题。各种经济风险外推至财政领域,而由于财政风险隐蔽性特征,往往不能及时被识别。由其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给国家政治和整个社会带来影响。因此政府审计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把审计视点追溯到对财政风险的评估环节,通过对各种财政风险影响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对财政政策的经济后果进行预测,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维护国家财政安全。
4.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必由之路。绩效审计是目前国外政府审计发展的重要趋势,结合我国政府审计发展的规律和经济环境的现状,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也是提高政府效率,有效利用政府资金,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通过绩效审计,不仅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的真实合法性,还要进一步关注财政政策及其执行结果的效率效果性。不仅要通过审计监督挖掘财政活动的违法违规行为,也要指出决策不当、损失浪费等低效益现象。尤其是针对重要支出和项目,需要对其进行全过程监督,对资金的管理和运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客观评价。通过开展绩效审计,促使政府有计划对待资金使用问题,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充分关注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政府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二)通过政府审计关注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效益”
无论是亚洲金融风暴和南美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美国爆发的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都充分证明,金融安全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防火墙”,金融环境的不稳定性将会对国家的经济产生剧烈的震荡。因此,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经常性监督,揭露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效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保证宏观经济政策正常发挥作用和保障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有效发挥政府审计对金融风险的“减震”功能。基于金融风险的敏感性和特殊性,政府审计对金融风险一直持关注态度。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际金融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金融风险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例如,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连带性”增强。由于央行放贷资金的财政化倾向,部分金融风险向财政风险转移;由于债务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偏高,部分地区财政出现吃紧,存在大量隐性债务。这些风险一旦触及,则将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震荡。因此,为了适应金融风险的新的动向,政府审计工作应当把对风险的关注和评价作为审计的重点之一,紧扣国家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热点和风险聚集点深化审计工作,通过事先科学预警和有效防范减少金融风险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的冲击。
2.完善金融监管系统,建立高效的金融安全防范体系。目前的金融审计重点是对金融机构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审计,审计结果侧重于对微观层面的问题发现。但是,国际社会的金融市场失灵的现象提示了金融监管问题的重要性。有效的金融监管可以限制和消除金融市场的不利于市场运行的因素,维持市场的相对稳定,保证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宏观经济角度保证金融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进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通过金融审计,不仅要揭露出金融机构或者监管机构的财务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其监管方式、监管理念等问题,从制度层面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出参考性意见。通过监管体系的健全,从宏观管理层面加强对金融领域的调控和管理,充分高效发挥其监管职能,有效维护金融安全乃至经济安全。
3.加强金融机构监管绩效审计,建全完善监管绩效的评价体系。监管机构在履行监管职能的同时也面临着监管绩效的问题,监管目标的错位、监管成本过高、监管评价缺失直接影响到监管的效果。目前政府审计对监管机构的审查主要侧重于资产真实性、业务合法合规性的判断,对其监管行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少有触及。现行的监管体制存在着机构臃肿、人员众多等导致直接成本增加的问题,很容易形成监管重叠和监管真空,直接影响到监管力度。各监管机构之间政策与利益的协调成本较高,尤其在涉及责任追究环节存在纠纷。分业监管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渗透,限制了金融机构规模经济发展,而造成了间接损失。因此政府审计应当关注监管绩效问题,通过监管资源投入、监管机构的运作和监管实施结果的评价对监管绩效问题进行系统评定,为监管机构提高监管效能,实现对金融安全的保障功能。
(三)突出企业审计“质量、责任、绩效”主题
在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国家通过“软预算”实行对企业的控制和管理。加强企业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是政府审计应负的职责,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
1.关注国企改革中的机制性障碍,为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献计。伴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我国解决了改革中很多现实问题,但是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仍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根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政府审计应当逐渐从对企业微观的、具体的问题查处中摆脱出来,通过审计结果从深层次上探索阻碍国有企业科学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机制性问题,针对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思考完善国企改革的措施,为科学建立国有企业宏观调控体系出谋划策。
2.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价,助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发展到现阶段,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强化管理、推进创新、国际化竞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主业不清、自主创新能力弱、社会责任履行不到位等方面仍然存在隐患。这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效益的提高和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在新的时期企业审计加强风险管理,更多关注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从经营风险、治理结构、投资状况、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系统、全面地检查和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在审计中,尤其要引入企业价值观,更多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对会计信息的绩效分析水平,查找影响绩效的关键性因素,评价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经济绩效和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张莹,2009)。
参考文献:
1.唐建新,古继洪,付爱春.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基础和作用路径.审计研究,2008(5)
2.李凤雏.论政府审计与国家安全.商业会计,2008(12)
3.秦荣生.深化政府审计监督 完善政府治理机制.审计研究,2007(1)
4.刘英来.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研讨会综述.审计研究,2008(5)
5.刘英来.政府审计如何发挥建设性作用研讨会综述.审计研究,2008(3)
作者简介:
李华,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审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审计理论和内部审计。
范文四: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维护金融安全
核心观点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金融“脱虚向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正本清源,不忘初心。要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让金融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把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经济金融化、金融泡沫化,这是防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保障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键
****2014年4月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出“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近日,**在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强调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已经纳入到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构成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方面。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底线
在过去近40年的时间里,西方尤其是美国金融主义泛滥,导致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也曾经有一种呼声,要放松对金融业的监管,实践中也一度出现过金融自由化的趋向。但美国次贷危机恰恰证明了金融自由化存在着巨大风险。只有科学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金融自由和金融管制的关系,才能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繁荣。当前我国应当在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在一些国家,政府的监管作用之所以发挥不好,除了其他因素外,政府部门被利益集团“俘获”是一个基本诱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在金融领域,监管层和金融从业人员“双向流动”频繁,监管机构甚至成为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的重要人才输送渠道,这就难免发生“利益冲突”。为此,必须建立起严格的制度予以防范。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同时发挥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各自独特作用,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不使政府成为市场的工具甚至被利益集团绑架,这是防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保障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底线。
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是基础
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就在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所导致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也很难完全消除。如何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有效化解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一方面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改革分配结构,促进公平收入,消除两极分化,尤其是要坚决杜绝各种金融衍生品制造消费泡沫。美国由于金融主义泛滥,次贷危机发生前,其消费模式已从以收入为基础转变为以资产为基础,财富的增长主要依靠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华尔街提供的形形色色高杠杆金融衍生产品无节制地扩张,通过“钱生钱”的方式,导致一些人一夜暴富并刺激社会底层的消费,包括制造了房地产泡沫,这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新形势下,我国的金融业必须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防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保障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基础。
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是关键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金融和实体经济从来都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
2007年肇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恰恰证明了脱离实体经济的“自给自足”式金融产业潜在的巨大危害。在一些国家,金融市场的扩张不仅没有向实体经济输送利益,还完全成为展现贪婪人性的逐利工具,并最终酝酿了自身的危机。我国的金融市场要警惕出现类似的趋势。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金融“脱虚向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正本清源,不忘初心。要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让金融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把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经济金融化、金融泡沫化,这是防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保障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键。
(作者: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范文五:维护和巩固国家的安全、统一
维护和巩固国家的安全、统一
◆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属于核心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是联合国宪章等一系列国际文件确认的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当今世界,各国均不遗余力地采取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外交的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中国更不例外。在新的形势下,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优越性、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巩固的人民政权和强大的人民军队,全国各族人民具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坚定信念和充分条件。我国将始终捍卫国家主权,把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放在首位,坚持独立自主,不受任何外来威胁、干涉和控制。 ◆坚决进行反对分裂的正义斗争
伟大祖国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家园。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国家,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基本文化认同,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社会意识。凡涉及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这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全国各族人民决不含糊,从不退让。各族人民永远景仰和怀念那些反对内外敌人、维护国家统一的仁人志士,切齿痛恨野蛮凶残的侵略者,鄙视和唾弃奴颜婢膝、卖国求荣的卖国贼。在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挫败了帝国主义扶持个别民族败类分裂中国的图谋。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民族分裂主义是分裂祖国的邪恶势力,境内外敌对势力总是把分裂中国的希望寄托在破坏中华民族团结上,处心积虑地抹黑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宗教政策,煽动民族矛盾,制造民族纠纷,不断变换花样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与“**”、“藏独”、“东突”等分裂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巩固发展了国家统一事业。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国家安全的概念与维护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