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原子结构的模型
新仓中学 2013 学年第二学期电子备课
年级 八年级 主备: 审核:
学科:
科学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教学目标
第三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1)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原子的构成。 3、了解原子核的构成。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准备 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 --发现原子 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 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 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 :电子绕原子核运行 【介绍】实验:α 粒子轰击原子 4、波尔--“分层模型”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 “电子云模型”--电子在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 域出现的次数少,就象“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 【小结】建立模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学生体验、 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1) .1803 年,道尔顿首先提出原子概念。―――实心球模型 (2) .1897 年,汤姆生―――西瓜模型 (3) .1911 年,卢瑟福发现原子中有 1 个核,提出原子核像太阳,电 子像行星的核式结构模型。 (4) .1913 年,波尔―――分层模型 (5) .1927 年-1935 年,现代模型————电子云模型,最接近事物 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中量的关系。
讲授、练习
个性修改
第 1 页 共 2 页
2013 学年第二学期
第一章
新仓中学 2013 学年第二学期电子备课
本质。 2、原子很小,但原子核更小。 二、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1. (1)原子呈中性,即不带电,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 子构成。 (2)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2. 一个质子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 。 .... 3.一个原子中: 在原子核上。 5.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 补充:质子、中子核电子的质量比较 质子、中子的质量大小几乎相等。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 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所以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 在原子核上。 数= 数= 数 4.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占的比重极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第 2 页 共 2 页
2013 学年第二学期
第一章
范文二:教案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第1课时)
“原子核式结构发现”的课堂教学中,尝试用“特殊—一般”的归纳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角色效应”,让每一位学生都扮演小科学家,在假想让时光倒退100年的前提下,一起作原子世界的科学探索,努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l)了解a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a粒子散射实验原理及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师生共同讨论
[教具准备]
高亮度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多媒体、鸡蛋1只、盛水烧杯1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一只鸡蛋并设问:假如你以前从来没有吃过鸡蛋,甚至没有见过鸡蛋,你想知道蛋壳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把它打碎~
又问:如果你不想打破它但又想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议论,提出实验方案:透视、摇晃、称量??等等
演示实验:将鸡蛋放入清水中。
实验现象:这只鸡蛋漂浮在水面上
学生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假设
演示实验:得出鸡蛋里面是空的
归纳得出: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即观察物理现象——建立理想模型——理论实验验证。
(注1:用1只鸡蛋作为课题的引入,一是寓意原子的核式结构;二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们对第一个问题会不介意,对第二个问题觉得有点棘手。但为了能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个个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发言。当他们看到鸡蛋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感到惊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猜测,此时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创设具有感染力的物理情境,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l)电子的发现
简单介绍汤姆生发现电子的过程。
提问:?不同物质都能发射电子,这说明了什么,?电子的发现有何意义,
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2)汤姆生原子模型
根据原子是电中性的、电子是带负电的事实,让学生讨论、猜测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学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方案,并介绍汤姆生原子模型。
课件演示:汤姆生原子模型(如图1所示,说明:球体表示带正电荷的物质,黑色球形小粒子表示电子)。
第 1 页 共 9 页
?原子是球体;
?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
?电子却像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
(3)a粒子散射实验
介绍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a粒子来探测原子结构(
介绍a粒子散射实验装置;课件演示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现象: ?绝大部分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极少数。粒子偏转角超过90度,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度。
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猜测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学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方案(
(注3:根据已有现象作进一步的猜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在探索未知世界时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学会分析研究,大胆设想。)
(4)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课件演示:原子的核式结构(如图4所示,说明:中心黑色的大粒子表示原子核,黑色的小粒子表示高速运动着的电子,曲线是其运动轨道)
(5)原子核的电荷和大小
?原子核带正电,由a粒子散射实验可以测得所带的正电荷的量。
?原子核大小:原子核半径是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其体积是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集中
3了几乎全部的质量,密度约为1016kg,m。
形象比喻:若把电子运动的范围比做一个大型的运动场的话,那么原子核就象在运动场内的一粒芝麻.
(6)介绍卢瑟福生平事迹
[根据课前的布置,要求收集有关卢瑟福的资料,让学生代表上讲台介绍卢瑟福生平事迹(本文略),并展示画面。]
(注4:以物理学家们的成长历程、卓越贡献为素材,让学生们多了解物理学家的高尚的人格、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取得的科学成就,从中获得成功启示和力量,增强学生的情感迁移,促使学生自觉地把科学伟人作为自己的学习楷模,发奋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课外自己去收集卢瑟福的业绩,在课上互为补充热烈发言。)
思考:学习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已知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你能建立一个氦原子的模型吗,(用图表示)
典型例题分析: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一切物质粒子 B.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的粒子
C(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第 2 页 共 9 页
分析:物质可能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原子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粒子;物质由哪种粒子保持其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该物质是由哪种粒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故选B、D。 巩固拓展:
(当堂练)
第一课时
1、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发现原子里有电子的科学家是
。
2、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的 和核外带
电的电子构成的。
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
(答案:B)
A(质量不同 B.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分子能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答案:A、B)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B、C)
A(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C(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发生了变化
第 3 页 共 9 页
2.揭开原子核的秘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使学生掌握组成原子的几种基本微粒;
2.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内各种微粒的电性;
3.了解原子核内各种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组成原子核的几种微粒
教学难点
组成原子核的各种微粒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设问、激疑、形象比喻、讨论、练习、讲述
教学用具
投影仪、胶片、画面一样的音乐贺卡和普通贺卡、铁锁、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举起两张外表一样的生日贺卡,
,师,同学们,我这儿有两张生日贺卡,现在我把它们打开,请大家说出它们最明显的不同点在哪里,
,教师打开贺卡,
,生,一个会响,一个不会响。
,师,如果你想要知道这张音乐贺卡为什么会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你首先想要做的是什么, ,生,拆开看看~
,师,对~也就是说首先要了解它的结构。我们知道,一种物质之所以区别于另一种物质,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而它们的性质又决定于它们各自的结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掌握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
二、新课讲授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由于原子核很小,又带正电荷,因此要认识原子核的结构就更加困难了。科学家根据卢瑟福的经验依然采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的方法去研究原子核的组成。(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打碎核的方法是研究微观粒子结构的一种科学方法。)
介绍原子核的结构
第 4 页 共 9 页
,投影展示表,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粒子 电子 质子 中子 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31,27,27 质量/kg 9.109×10 1.673×10 1.675×10
? 相对质量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 1.007 1.008
,师,通过上表我们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显电性,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我这儿有一把铁锁,(举起铁锁)接触它是否会有触电的感觉,
,生,不会。
,问题探究,金属均由原子构成,而原子中又含有带电粒子,那它为什么不显电性呢, ,生,可能是正负电荷互相抵消的缘故吧~
,师,对,因为原子内部,质子所带正电荷和电子所带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从原子的结构我们可知,原子核带正电,它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决定于核内质子数,我们用Z来表示核电荷数,便有如下关系:
,板书,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师,下面,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原子核与原子的关系。
,问,谁能形象地比喻一下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的相对大小,
确切地讲,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原子核虽小,但并不简单,它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几乎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且其密度很大。
,投影练习,
粒子符号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氧原子 8 8 ?铝原子-27 13 ?钠原子-23 11 ?铜原子-63 29 ?氢原子-1 1
,问题探究,是不是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生,不是,如上述练习中氢原子,核内无中子,仅有一个质子。
讲述:科学家们又对质子和中子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夸克现在已是科学家们研究的一个热点。
三、小结
第 5 页 共 9 页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典型例题分析:(该题由《精讲精练》第7页“范例”改编而成)
阅读课本第14页的表格,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了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
(2)
(3)
巩固拓展:
第二课时
1、氧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8个单位正电荷的 ,核外有8个 作高速运动。科学实验证明,每个 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不带电,可见氧原子上所带的8个单位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就是核内 的数目。
2、填表:[该题由励耘精品系列丛书《科学精讲精练——八年级(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8页第8题改编而成]
粒子符号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铁原子 30 26
钠原子 11 12 氧原子 8 8
1 0 3、原子核是由 ( )
A(电子和质子构成
B(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电子和中子构成
D(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4、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 )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5、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空: [该题由励耘精品系列丛书《科学精讲精练——八年级(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7页第5题改编而成]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3)带正电荷的是 ;(4)带负电荷的是 ; (5)不显电性的是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 (7)普通氢原子中不含有的是
3.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第3课时) 带电的原子---离子
教学目标
1、 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2、 了解同位素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 知道物质也可以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第 6 页 共 9 页
4、 体会科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完善的。
教学重点
构成同位素的粒子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离子的概念和形成
教学准备
投影片、钠、氯气、表面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质子数=荷外电子数=荷电荷数
二、新课讲授
1、同位素的概念
给出投影片
观察:
A原子核中有 个质子,有 个中子; B原子核中有 个质子,有 个中子; C原子核中有 个质子,有 个中子。
启发:A、B、C三个原子核都有8个质子,但中子数不同,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讲述:
A、B、C三个原子核的质子数相同,我们把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总称元素。如氧元素就是所
有氧原子的总称。
我们同时可以看到虽然质子数相同但是原子的中子也可以不同。我们把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
子数不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例如原子核内含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原子
(不管中子数多少)都是氧原子,都是氧的同位素原子。 提问:
上面的A、B、C三种同位素原子其核外电子是多少, 上面的A、B、C三种同位素原子其核外电子是多少,
举例:
第 7 页 共 9 页
氕 含1个质子,不含中子
氢的三种同位素 氘 含1个质子,含1个中子
氚 含1个质子,含2个中子
为了区分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我们采用如下的表示方法:
123 氕 H 氘 H 氚 H
2、同位素的用途
医学上同位素用于治疗疾病
用于鉴定古董
用于杀菌用于测定年代
3、离子
演示实验:(教材图1-26钠在氯气中的燃烧)
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物质。
讨论:钠和氯气这两种物质是如何经过反应而生成另一种物质的,
讲述: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是离子并不是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也可以由多种原子合在一起而组成。例如硫酸根离子等。
三、小结
典型例题:(该题由励耘精品系列丛书《精讲精练》八年级(下)第8页第8题改编而成) 粒子名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粒子所带电荷 氕原子 氚原子 氯离子 18 铝原子 13
巩固拓展:
第三课时
1、写出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 、 、 。
2、氯原子和氯离子属于( )
[该题由励耘精品系列丛书《科学精讲精练——八年级(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8页第8题改编而成](答案:D)
A(同一种物质
B(同一种分子
C(同一种原子
D(同一种元素
3、某粒子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质子和16个中子,该粒子是( )(答案:D) 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4、考古学家通常利用碳-14来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已知碳-14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而碳
第 8 页 共 9 页
-12是我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则:( )(答案:B) A(碳-12与碳-14是同一种原子
B(碳-12与碳-14是同一种元素
C(碳-12与碳-14不是同一种元素
D(碳-12与碳-14含有的质子数不同
5、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由分子构成的是 ,由离子构成的是 。
[该题由励耘精品系列丛书《科学精讲精练——八年级(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8页第6题改编而成]
?水银 ?水 ?氧气 ?食盐
第 9 页 共 9 页
范文三: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院子结构模型演变的过程
(2)了解氢、氧、镁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情况,能够写
出常见的院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通过氧化镁的形成,初步了解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讨论的方法,多创设自主学习情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激发化学科学探索的热爱。
(2)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
辛,体验实验在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树立坚忍不拔的探索
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理解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
难点:理解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谈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导课】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化学物质,比如饮用水、食盐、铜导线等等。现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有关物质的组成,试指出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各是什么?
【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水分子又是由氢、氧原子构成的;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铜金属由铜原子构成。
因此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我们今天重点学习原子。
原子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名词,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和探索已经经历了2500多年的漫长历史,知道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物体表面的原子,才对原子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投影】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物体表面的原子
【设问】拿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漫长过程呢。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思考并讨论以下2个问题。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各有什么特点?
【分析】
古代希腊哲学家:原子时构成物质的微粒,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但是它只是一种哲学的
思辨,并不是科学理论。
道尔顿: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它们
在化学变化中保持本性不变。
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并测出电子的质量。他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
个原子的的球形体内,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就像“葡萄干面包”一样.
卢瑟福:到了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
型。他认为原子时有带正电荷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原子核和在它外面运动者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的一个体系,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
波尔:1913年,波尔在研究氢原子光谱时,引入了量子论的观点,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
型。他认为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每一个轨道都具有一个确定的能量值,他的这个理论否定了电子运动的行星式轨道理论,说明了核外电子能量不同的原因。
现在科学家:电子和光子一样,既是波动的又是粒子的,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可能同时知
道电子的位置和速度,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只能用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
率大小来秒素。这就是以后要学习的电子云模型。
【过渡】通过刚才我们对原子结构哦性的演变历史的学习,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
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对于多原子的电子,可以认为原子核外电子式分层排布的。
【举例】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结构。
(写出He、Ne、Ar、H、O、Mg)
【分析】人们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如上图。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
简明地表示原子的结构。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的质子数(核电
荷数),弧线表示电子称,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投影】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讨论】认真观察这18个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分析】1、每层电子数不超过2n2(n表示电子层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不超过2个)
【投影】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
【分析】3、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书目不超过32个
【练习】1、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D )
A、⒆)2)8)9 B、⑿)2)8)3 C、⑶)3 D、⑻)2)6
2、写出C、K、F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从1—18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我们可以得出He、Ne等稀有气体元
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这就指明了它们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相对比较稳定,因此人们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具有8个(只
有一个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稳定结构。化学上,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因而稀有气体由于核外电子排布达到稳定结构,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设问】氧、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没有达到稳定的结构,它们是如何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氯
化镁的呢?
【分析】请同学们观察书本上“问题解决“中的的氯化镁的形成。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Mg原子失去了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了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镁离子;而O
原子则得到了2个电子,也形成了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氧离子。
经过科学家的探索,人类发现,像Na、Mg、等活泼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
小于4个,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有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果的趋势;而
像O、F、Cl等活泼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超过4个,反应过程中
容易得到电子,有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果的趋势。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活泼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最外层的电子数发生变化,
但是原子核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可以得出,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练习】请同学们通过交流谈论完成“问题解决”的内容。
【分析】原子有使自己达到稳定结构的倾向。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要达到最外层8电
子的稳定结构,要失去一个电子,呈现+1价;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6个,得到
2个电子后刚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呈现-2价。因此我们得出,活泼金属元
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得到电子书目=非金属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总
的说就是 原子得失电子书目=反应后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
【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知道了科学家在科学探究
过程中的艰辛,同时了解了氢、氧等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知道了元
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最后通过氧化镁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了镁和氧
气发生反应的本质,知道了元素原子化合价变化的一般规律,原子得失电子的
数目=反应后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道尔顿模型→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波尔模型→电子云模型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
1、每层电子数不超过2n2(n表示电子层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不超过2个)
3、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
4、倒数第三层电子书目不超过32个
三、反应本质
1、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最外层电子数
2、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反应后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
范文四: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原子结构演变历史
2、会写出常见元素(1-20号) 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3、知道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常通过电子的得失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8电子或
2电子)
【学习重难点】
原子结构模型演变过程及探索科学方法 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合价
【学习过程】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一些化学物质,如饮用水、食盐、铜导线等。试指出构成这些
物质的微粒各是什么?
2、阅读教材P 27-28,填写下列空格:
①德谟克利特的古代原子学说。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②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
英国科学家 是 的创始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 构成
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 ,同种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 。
③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
英国科学家 发现了电子,他认为 ,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
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 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④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
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指出原子是由 和 构成
的, 带正电荷,位于 ,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作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⑤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
丹麦物理学家指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内一定 上绕核作高速运动。 ⑥电子云模型(现代原子结构学说)。
现代科学家根据微观世界的 ,提出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
【交流探讨】: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中我们得到哪些启迪?自道尔顿提出原子论后,人
们相继发现了电子。对于多电子原子,其中的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
(对多电子原子,可以近似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的分层排布
(1)电子层的划分
电子层(n ):1、2、3、4、5、6、7??
电子层符号:
离核距离: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能量高低: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先排布在能量 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及外从能量 的
电子层逐步向能量 的电子层排布。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n 为电子层)。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个),次外层电子数
目不超过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个。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问题解决1】画出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问题解决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3、原子形成化合物时核外电子数的变化
(1)稳定结构与不稳定结构
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目为 个电子(只有K 层为最外层时为 个电子)
的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
(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形式表示氧化镁(MgO )的形成过程:
【问题解决】教材P 30 问题解决1,2
⑴原子核外电子是 __ ____排布的。
⑵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有少于_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 __最外层电
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从而达到“_ _结构”,生成较稳定的 离子。
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有多于_ 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 电子,
使最外层达到 “_ _ 结构”,生成较稳定的 离子。
⑷在化学反应中, _ 不发生变化,但原子的_ 可能发生变化,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⑸元素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①活泼金属元素化合价=___ ②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价=____
【达标检测】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 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
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 ( )
A 、只有③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 、有①②③
2、画出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Na + Cl S 2- Ca 2+
【总结与反思】
【课后训练】
1、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下列微粒中,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的是 ( )
A 、S 2- 、Cl - 、K + B 、Cl - 、Na + 、Al 3+
C 、Na + 、Mg 2+ 、F - D 、O 2- 、Mg 2+ 、Cl -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 、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 、两原子,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5、请写出6种单核微粒,这些微粒所带电荷数(含电性)不同,但核外电子数均为1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下是一些科学家为探索原子结构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请你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
①道尔顿 ②汤姆生 ③卢瑟福 ④玻尔
A 、提出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B 、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C 、提出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
D 、提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①和 ②和 ③和 ④和
7、A 元素原子M 电子层有6个电子,B 元素与A 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数,B 元素的
原子最外层上只有1个电子。
(1)画出B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A 、B 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名称是 ,该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 色。
8、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⑴ x表示 , y 表示
⑵当y = 8时,若该微粒为中性原子,则x = 。
⑶当y = 8时,若该微粒带有两个单位负电荷,则该微粒的表示符号 。
9、有A 、B 、C 、D 四种元素,A 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 元素的原子其M 层电子数比L 层少1个电子;C 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 D 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得到的微粒都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种元素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 ;
(2)画出A 离子、C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
【课后训练】
1、A 2、D 3、AC 4、CD
5、Al 3+ Mg 2+ Na + He F - O 2-
6、D B A C
7、(1)
(2)硫化钠,黄
8、(1)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2)18
(3)S 2-
9、(1)铝 氯 氧 钠
(2) ,
范文五: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
篇一:原子结构的模型辅导教案
原子结构的模型辅导教案
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一、原子模型
1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803年 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发现原子 ?1897年 汤姆森,,“西瓜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
?1911年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
?1913年 波 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1927年 “电子云模型”,,电子在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象“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
说明:
卢瑟福模型: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一种带正电的微粒)去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属箔,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或被反弹回去.
2模型的进一步发展
质 子(+) :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 子 (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3、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争对这一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到结论: ?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心的。 ?原子的中心存在一种体积很小的带正电的微粒。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核做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答案: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中,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原子的种类不同,质子数一定不同.
反粒子:如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符号: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
【练一练】
1、原子内部结构:
) ( )带电情况
原子
( )( )带电情况
原子核
( )()带电情况
2、原子结构中,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中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
A(??? B(?? C(?? D(???
3、原子结构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 )
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电子C(质子、中子 D(中子、电子
4、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美国三位科学家格罗斯、波利茨、威尔茨克,他们对有关原子核内夸克之间存在的强作用力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理论发现。有关夸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夸克是目前原子核中发现的最小粒子 B(质子和中子都由夸克构成
C(不是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夸克粒子D(夸克研究是一个科学研究的热点
5、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根据是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
的实验中,发现粒子()
A(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的偏转
B(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
C(绝大多数穿过,只有少数发生很大偏转,甚至极少数被弹回
D(绝大多数发生偏转,甚至被弹回
6、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 .1B. 2C .3 D .6
7、下列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是
?电子 ?质子 ?中子 ?原子核?原子 ?分子
8、199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汞元素的一种新原子,这种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8,核电荷数为80,这种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80 B .128 C .208 D .288
9、美国在2003年对伊拉克战争中,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投放了大量的贫铀弹,贫铀弹中
的铀元素核电荷数为92, 原子核质量数为238,则它的核内质子数是 ,核外电子数是 ,中子数是 。 答案:1.核外电子 带负电 中子 不带电 质子 带正电 ; 2.C 3.B 4.C 5.C 6.2
7.??8.A
9.92 92 146
3元素和同位素
?元 素:为了分类我们把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
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原子
氕氘氚
质子
中子
纯净物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物质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混合物
混合物 :如空气、天然水、盐酸 、所有的溶液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4)元素的分布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前三种是:氧、硅、铝
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2.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碳,再次是氢
3.海水中的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还有贵重的金属,如金等
4.生物中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5.大气中主要含有氮、氧元素及其他
(5)元素的作用——人造元素
?人造元素是通过核反应制得的
?一部分人造元素和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有害
?但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如“放疗”治癌症,也可以进行灭菌和消毒,如辐照食品。
【练一练】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有( ),其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有 ( ),含有氧元素的有(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B.氧气C.空气 D.二氧化碳 E.氢气 F.氯化钠 (食盐) H.铜
2. 经分析得知,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不可能是混合物 D. 不可能是化合物
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得示意图,图中“
子,
(1)代表混合物的是_______(2)代表单质的_______。
(2)代表化合物的是______ (4)代表纯净物的是______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
篇二:1.3 原子结构的模型 教案6
篇三:1.3 原子结构的模型 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下)
猜你感兴趣:
?原子结构模型教案(2017-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