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人物简介
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人物介绍
法拉第
1791—1867,法拉第由于对电磁学作出的贡献而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是自学成材而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他出生在英国一个铁匠的贫困家庭,只上过两年小学,十二三岁曾以送报获得微薄收入辅助家庭,14岁当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在七年的学徒期间,利用订书的空闲时间,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的书籍。后来,他毛遂自荐,在22岁时当了大化学家戴维的实验助手。从此直到退休,法拉第终生都在英国皇家研究院工作。他勤奋好学,工作努力,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1831年,法拉第经过7年反复试验,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制造电机提供了基本原理,他又制造了一台利用磁力产生电流的机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此,打开电能宝库的大门。
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
美国人爱迪生(1847—1931)是著名的“发明大王”。他一生中有近两千项发明,其中最著名的有留声机、电灯、电影摄影机、碱性蓄电池等。1879年10月21日,他在新泽西州门罗公园实验室用碳化的卷绕棉线作为灯丝,成功地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电灯泡。他花了近三天时间把灯丝装进真空玻璃泡,通上电源,电灯泡发出相当于10盏煤气灯的温柔光芒,它持续照明约四十五个小时。实际上,自从电出现以后,很多人都想用电来照明,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人们造出了电弧灯等电灯,但寿命都不长,效果也不稳定,以至电灯很难普及应用。爱迪生立志解决这一难题,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和他的助手们废寝忘食,试验过从世界各地找来的1 600种耐热材料、6 000种植物纤维,才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终于造出了耐用的白炽灯。本课教材选用的插图《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中左侧是爱迪生在实验室小憩的情景,右侧是他发明的耐用电灯泡。
西门子
1816—1892,德国发明家、科学家、工业家。曾建立德国第一个电报系统。他发现杜仲胶可用作电线的有效绝缘材料。根据这一发现,1850年铺设了多佛至加来的第一条海底电报电缆,1881年建立了第一个电力公共交通系统。有轨电车的出现,改变了车辆用马拉或用蓄电池作动力的历史。他与弟弟提出平炉炼
1 / 3
钢法,利用高温回热炉把铁砂直接冶炼成钢,从而使低品位的铁矿石变得更有价值。钢产量因此猛增、价格大幅度下降。这一炼钢法成为20世纪主要炼钢技术之一。
卡尔?本茨
1844—1929,德国机械工程师。提出轻内燃机的设计,解决了自蒸汽机问世以来持续了200年的内部燃烧的难题,并在1885年把第一台性能可靠的轻内燃机应用于公路运输。第一辆汽车在其后部的单人座后面放着单缸四冲程发动机,劈啪作响冲到街上。这部发动机燃烧汽油,最大转速250转/分钟,输出功率0(6千瓦,车速13千米/小时。为此,他被称为“汽车之父”。本茨生产的汽车以他的名字命名,在我国译成“奔驰”。后来,德国工程师狄塞尔于1897年制成高压缩型自动点火内燃机,使用柴油代替汽油。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不断改进,内燃机不仅成为工业上主要动力机,它还推动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快,19世纪末,汽车每天已能行驶700千米,而马车每天只能行驶60千米的速度。同时,内燃机的出现,也使人类实现伴随鸟飞翔的梦想成为可能。插图《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是一幅历史照片,记录了卡尔?本茨1887年把他制造的三轮汽车开上街头的情景。
莱特兄弟试飞成功
威伯尔?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只上过几年学,却悉心研读了不少人类研究飞行的历史文献和实验报告。他们靠开自行车店筹集资金,研究飞行。1900年底,完成首次载人滑翔飞行,以后对控制系统、机翼不断改进,又试验引擎和螺旋桨。1903年12月17日,在北卡罗来纳的基蒂霍克荒凉的海滩上,一架木制机身、帆布双翼、在机翼后方装有一台四汽缸12马力(9千瓦)发动机、通过一套老式链轮传动装置驱动两个螺旋桨的飞机,顶着猛烈的晨风,进行了四次飞行。第三次是由奥维尔驾驶着,摇摇晃晃地持续了12秒,飞行37米,然后缓缓降落到沙滩上。当天威伯尔又一次飞行,持续59秒,航程260米。莱特兄弟试飞成功开辟了人类征服天空之路。
1904年,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飞40千米。1908年,莱特兄弟同美国国防部签订了生产合同。1909年在两个半小时里飞行135千米,并载客试飞成功。在莱特兄弟试验成功的基础上,1918年美国开辟了从纽约到芝加哥的民用航线。20
2 / 3
世纪30年代,美国的螺旋桨客机投入使用。50年代,喷气客机投入使用。随着
民用飞机的普及,美国的航空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3 / 3
范文二:瓦特只是改良了蒸汽机,并没有发明蒸汽机,为什么能作为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
这又是一个典型的说来话长的问题。要理解瓦特为什么会成为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不能只罗列蒸汽机有多厉害。需要全面的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蒸汽机,就必须要说煤。那我们就从亨利八世的离婚之后说起。
1527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这一年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王后离婚。这场世纪离婚案,除了两个人分道扬镳,更标志着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1536年到1539年,亨利八世直接解散了英国的修道院。把教会把持的大量财富收归王室。这其中就包括很多非常富有的煤矿。一些煤矿又被卖给了商人去开采。
这里要说下,英国当时比较容易开采的煤矿几乎已经耗尽了。剩下的煤矿都不好开采。需要大笔投资才可以经营。教会对这些难以开采的煤矿并没有投资兴趣。如果亨利八世不没收这些煤矿,就不能充分的利用起来。
在充分释放了这些煤矿的潜力之后,英国开始慢慢的变得富有。到了16世纪下半叶,煤炭与羊毛贸易让贫民家里也用的起枕头了。
这时的英国,木材价格开始跑过了通胀。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因放羊需要,把大量的林地变成了牧场。
2,大量的木材被烧成木炭用以炼铁。
3,木材是几乎所有的制造业的重要原料。
4,战略储备。(造船)
为了取暖和做饭,考虑到价格因素,煤炭是英国人的首选燃料。另一方面,从1550年开始了持续220年的小冰期。冬天非常寒冷。泰晤士河在冬天会结厚厚的冰。人们甚至开始举行泰晤士河冰上集会。
1608年首届泰晤士河冰上“庙会”海报。
人们在泰晤士河“庙会”游玩
总之,木材短缺与寒冷的气候,更进一步了刺激了煤的需求。
经过伊丽莎白时代的繁荣发展,英国国力空前提高。直到现在,很多蒸汽朋克作品都设定在伊丽莎白时代。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当时还没有蒸汽机。
上面是历史背景,下面说技术。
采煤自古就是极其危险的职业。危险几乎随时伴随着矿工。
首先,煤矿有可能会塌方。通过合理的安装支柱可以改善。
其次,煤矿中会积蓄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矿工很快学会了带金丝雀下矿井,以警示气体危险。
矿工带金丝雀下矿井是真的。早期矿工是带老鼠下矿井。但是老鼠一氧化碳中毒以后,只会鼻头变得粉红,精神不振的蜷缩在角落,悄没声儿的死掉。所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一氧化碳警报器。而金丝雀中毒以后,会闹出很大的动静。更好的提醒矿工。
二氧化碳则是先吊放一条狗下矿井……拉上来狗没死,则说明没事儿。不过这措施并不严格执行。并不是说矿主舍不得狗,而是矿主舍不得浪费生产时间。
再次,甲烷可能会引起爆炸。由于当时开采煤矿都是明火照明,煤矿爆炸事故非常危险。为此,当时的煤矿出现了一个专门对付甲烷的职业。工人浑身缠满浸湿的麻布条,手持一根长木棍。木棍另一头绑着一根蜡烛。由于甲烷比空气轻,会积蓄在矿井上部。这名工人就需要匍匐前进,把蜡烛伸向怀疑有甲烷的地方。把甲烷点燃,从而避免不可控的爆炸事故。
最后,透水事故。这个重点说。
前三种影响生产的煤矿事故,都有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但是透水事故,即便在今天也常常听说。
早期的煤矿,在山上,地势较高。只要从山下挖一条沟渠通向矿井,利用重力就可以把水排掉。到了后期,煤矿越挖越深,就不能用重力排水了。
一个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就是用人把水背出来。工人们一人一个水桶,把矿井里的水运出来。可想而知,这种方法多么的低效。
后来,人们制作了水车。把水桶链接在链条上,通过链条转动把水打出来。如果煤矿挨着河流,则用水车驱动。如果不挨着河,则人拉马拽。当然,主要还是靠马。一个大型矿井需要养50~60匹马。马要吃喝休息,马夫要发工资。这对煤矿来说是不小的成本。为了抵消成本,装备了这种抽水机的煤矿就需要挖更多的煤。但更多的煤,就需要更多的排水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大家先记住这一点。
由人驱动的排水机
水轮排水机
1654年,马德堡半球实验横空出世。让人们认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空气是有重力的。空气压迫真空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要利用这股力量,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制造真空?
马德堡半球实验纪念雕像
在近半个世纪以后,1690~1695年之间,居住在英国的法国人Denis Papin向皇家科学会展示了世界上第一件利用蒸汽的力量制造真空的机器。当时他认为这种机器不能做到很大。
Denis Papin
Denis的“蒸汽机”
(另外大家快过来拜一下这Denis Papin,这哥们儿发明了高压锅。排骨酱牛肉什么的……)
Denis发明的高压锅(没错,烹饪无数美味的高压锅,是在英国发明的。)
几乎在同时,居住在英国穷乡僻壤的五金商Thomas Newcomen独立发明了原理一样但是大的多的实用的“蒸汽机”。与其叫蒸汽机,不如叫气压机。
Newcomen“蒸汽机”.gif
第一台Newcomen的气压机很快就安装在了煤矿上用来作为排水机的发动机。一台气压机大概相当于50匹马。而且昼夜无休。
Newcomen的气压机几乎只应用,也只能应用在煤矿上。而不能为其他类型的矿井排水。也不能驱动其他机器。并不是因为气压机不好,而是气压机本身就是一个吞煤兽。导致只有煤矿用的起。气压机并没有打破上面提到的恶性循环。
时间到了18世纪60年代,大概有数百台Newcomen气压机被应用在煤矿上,用来抽水。
从采煤开始,所有人,矿工,煤矿主,投资者,消费者都在迫切的需求一种更有效,更廉价的煤矿排水方式。以提高煤产量。虽然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所期待的“蒸汽煤矿排水机”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以上是技术背景。
1736年,我们的主人公瓦特终于出生了。瓦特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天才的形象。敏感,内向,柔弱,童年孤僻,擅长数学,动手能力强。不到30岁,瓦特可以说就成为了Newcomen气压机专家。
据瓦特自己回忆,他路过格拉斯哥的一座花园时,想到了气压机的改进方案:安装一个独立的冷凝器。这样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汽缸的热量。
但想法总是简单,实现却难。数年的钻研没有任何成果,瓦特几乎已经放弃了改进气压机的想法。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Matthew Boulton。Matthew是一位商人,制造商,更是对工业有狂热的喜爱。他就是18世纪的伊隆马斯克。
Matthew早年只是经营一个生产扣带的小厂子。经过他的大力经营,发展成为一个可以生产如钟表,望远镜和温度计这种精密仪器的大工厂。雇佣超过1000名工人。对了,Matthew的工厂叫Soho……
Matthew还成立了一个俱乐部,叫月亮社。社员我就不多说了,就提一个人吧:Erasmus Darwin——《物种起源》的作者查尔斯达尔文的亲爷爷……
总之,Matthew这个人,有钱,有技术,有人脉,有梦想,有野心。在听说了瓦特正在想方设法改进气压机之后,就成为了瓦特的资助者。1773年,37岁的瓦特来到了Matthew的工厂上班。
当然了,招聘瓦特的直接原因是Matthew工厂的水车实在太难用了。急需新的替代品。为了改进工厂的动力,Matthew还联系过那个下雨天出去放风筝主动遭雷劈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但也没什么结果。
时间到了1776年,在Matthew的钱与鼓励下,在人称“铁疯子”的大师级铁匠John Wilkinson的精心打造下,世界上最早的两台真正意义上的蒸汽机诞生了。一台被用来驱动Soho工厂的铸铁风箱,另一台用在煤矿的抽水机上。
瓦特的蒸汽机,每单位煤所产生的动力是Newcomen气压机的4倍。这一点改进,终于使蒸汽机能够脱离煤矿使用。不但能用在其他的矿井上,更可以用来驱动机器。比如纺纱机,比如风箱。
到了18世纪末期,人们终于学会了利用焦炭炼铁。有了蒸汽机驱动的风机,使炼铁炉有了更高的温度。同时,煤矿也能出产更多,更廉价的煤。使得铁更高产,价格变得更低。更多更便宜的铁,又可以生产更多更便宜的蒸汽机。更多蒸汽机又带来更多煤和铁。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煤,铁,蒸汽机,三者成为了一个良性循环。还记得上面提到的气压机的恶性循环吗?
这是蒸汽机真正的伟大之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规模,性质和地理位置。工厂不在需要靠河流建造。工厂可以日以继夜的持续开工。使工厂代替了手工业。
到了1830年,英国的煤产量是世界的4/5。1848年,英国的铁产量比世界其他国家的铁产量总和还要多。在英国的带领下,其他国家也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人类历史上,这场被称为工业革命的大飞跃,是以瓦特所发明的蒸汽机为动力的。所以,瓦特是当之无愧的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
PS:最近忙到四脚朝天。其实关于煤,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有机会再写吧。
PPSS:大家千万不要忘了Denis Papin啊!蒸汽机已经被淘汰了。高压锅万古流香!
====
关于热电厂还用蒸汽机的问题……
现在的燃煤电厂用的是超临界技术蒸汽发电机。长这样:
如果说超临界蒸汽发电机组还是那个“蒸汽机”的话……
那燃气轮机岂不还是那个“煤气灯”……
范文三:代表委员热议第三次工业革命——创新驱动引领未来
代表委员热议第三次工业革命——
创新驱动引领未来(两会·特稿)
2013年03月14日04:55????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技术,铺展未来发展图景
【画面】三月,北京某3D打印照相馆,市民争相体验尝“鲜”。其实,可以“打印”的何止是人像;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代表由此忧虑:我国传统装备制造业面临巨大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本届两会上,科技发展与新能源一再成为热议的话题,其背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再次成为关注焦点。“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否真正来临?中国将会遇到哪些机遇与挑战?创新驱动战略如何发力?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和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了更广的产业影响。
2012年,美国《时代》周刊将3D打印技术列入“美国十大增长最快的工业”。同年,工信部宣布推动3D打印产业化,并制定路线图和中长期发展战略。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否真的来了?能否真正跻身人类文明史册?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代表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在这场革命中,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生产方式正在取代传统的人工、机器的方式。而3D打印技术,被人称为“疯狂制造”。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平版印刷术和蒸汽机为代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信技术与内燃机结合为标志。历史一次次证明,产业变革往往由新型通信技术与新型能源体系相结合而引发。这一次,互联网技术与新能源的组合,似乎再次印证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的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长金东寒代表认为,当下的一系列技术变革能促进人类进步,大幅度满足了人们新的需求;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有足够产业链,能满足就业的需求。因此,称其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为过。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代表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目前仍然不是很明确,亟须深入分析。但他认为,我国目前正在推动的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反映了我国对于未来工业、科技发展方向的理解和判断。
不论人们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提法认同与否,当下一系列技术变革的影响力,在社会发展层面已毋庸置疑。
新挑战,考验自主创新能力
【画面】今年,苹果公司将投入1亿美元,把部分电脑生产线迁回美国;去年,通用电气(GE)已返美开设全新的热水器装配生产线,随后,该商品居然降价超过20%。
今年人代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王顺代表出示了一组数据,去年一项对106名总部设在美国、年销售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的制造业公司高管进行的调查显示:37%计划或有想法将生产从中国转回美国。
被誉为当代世界工厂的中国,却遭遇“逃离中国”的尴尬。
“世界工厂不是什么美誉,如果核心技术都不在我们手里,只能沦为跨国公司的打工仔。”协鑫控股公司董事长朱共山委员说。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大起大落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单纯靠规模扩张推动发展,会产生严重的产能过剩,这条路不能再走下去了。要想不落伍,就必须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朱共山认为。
传统制造业之所以会遭受冲击、出现疲软,甚至遭遇回迁的局面,正是因为缺乏原始科技创新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孙家广代表说,我国产业很多都是以中下游技术为支撑的,缺乏上游技术为支撑的产业。例如高档的数控机床,我国能做中下游技术的机床床身,上游技术的控制系统目前还做不了。在这个时候,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恰逢其时。
当前,全球制造业产业分工布局已开始出现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倾斜和深度调整。
沈阳北方重工集团董事长耿洪臣代表补充道,当下,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会缩小,要在新一轮竞争中胜出,得靠技术优势。
金东寒随即谈到了应对技术创新所面临的挑战。我国钢铁、造船等产能目前均过剩,亟待解决的是能源和环保问题。看清这一点,就得加大创新力度。但目前,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更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
挑战背后,往往是更大的机遇。对中国而言,科技创新是一个宝贵机遇,而且机遇大于挑战。
新动力,不能只靠科技一条腿
【画面】提到电脑、网络、信息化,大家总会想到比尔盖茨。这位科技“牛人”的喜好是上网学习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他有句话:科技永远捉摸不透。
中投集团总经理高西庆代表说,这就是他为什么不愿意现在就给“第三次工业革命”下定论的原因。但他有一点能确定,即便应对工业革命,也绝不能只用科技一条腿。
正如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不只是生产水平的提高,更是整个社会的演进,迎接和催生工业革命同样要跳出“技术驱动”的单一思路,在制度建设、企业内部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总裁程京代表心目中“工业革命”有两条腿:技术和政策,他认为政策是右腿,也具有决定效应。创新驱动,不仅体现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更应当体现在社会管理架构的变革。
提及企业管理和商业模式亟须创新,其实在国内,张瑞敏已经开始试水。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海尔创造了“人单合一”双赢的管理模式,让员工直接为用户创造需求。
“叫不叫第三次工业革命不重要,关键是要抓住机遇、加快创新。最关键是人才。”孙家广的看法,说出了很多代表的心声。
山东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代表透露,当前我国高端服务器系统主要依赖进口,超过90%是外国品牌。他建议组建国产高端服务器系统产业联盟,将发展国产高端服务器的责任明确到有关部门,借鉴TD—SCDMA和北斗系统的模式。
曾经,纺织机让小作坊变成了大工厂,如今,技术变革让大工厂有望再变成个性化的“小作坊”。发展的路似乎就如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在这螺旋上升之中,新一代的小作坊必将开创大时代。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委员说,科技革命引发产业变革,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我们的生活。(本报记者 沈小根)
(联合采访:本报记者何勇、姚雪青、孙小静、杨彦、侯琳良、杨旭、王汉超、姜洁)
范文四:工业革命试题
专题五 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2014·德州乐陵一中) 美国某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此后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系加强,这两项突破才使西欧胜出。这里作者强调的是( )
A .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市场的扩大是西欧“胜出”的关键
B .能源开发与新航路开辟对西欧发展的重要性
C .蒸汽机的应用和殖民掠夺改变了西欧
D .中国不重视煤的使用及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2.(2014·南昌三中) 查尔斯·辛格在《技术史》中写道:“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下列属于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因素的有( )
①英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④手工工场的发展
A .②③④
C .①③④ B .①②③ D .①②④
3.(2015·河北正定月考) 英国棉织品在1784-1786年间仅占英国出口总额的6%,但到19世纪初就占到了42.3%。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衰落 B .纺织技术的进步
C .世界棉纺织品需求量增长 D .英国在殖民斗争中获胜
4.(2014·包头三十三中) 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到达4/5。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A .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
B .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C .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
D .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
5.(2014·大庆铁人中学) 《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依据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 .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6.(2014·吉林实验中学检测) 下列表格反应的本质问题是( )
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
A .中国城市化开始起步
C .西方侵略延缓了城市化 B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 D .东西方城市化差距大
7.(2014·黑龙江哈六中)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 .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 .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C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D .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8.(2014·济宁二中期中) “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已把工人隶属于资本制下的运动扩大到世界规模。?印度、中国和日本,现在都不得不遵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史法则而无法摆脱历史的命运。”这段论述反映( )
A .印度、中国和日本先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B .19世纪40年代欧洲和亚洲的相互促进
C .近代欧洲史世界进步的原动力
D .近代亚洲国家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9.(2015·浙江慈溪期中)19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此话含义是( )
A .肯定英国的工业革命
C .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 B .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 D .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
10.(2014·吉林实验中学模拟) “三百年前爆发了工业革命,摧毁了古老的社会,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第二次浪潮文明。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制度,??把一切事物集中组织起来??”其中,它“把一切事物集中组织起来”的方式是( )
A .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 B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 .通过殖民扩张和贸易,逐步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D .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范文五: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刘诗博
(大连工业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信092-10)
摘要;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又称产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
关键字; 工业革命;起因 ;影响
中图分类号; K0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Liu Shibo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lecom 092-10)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 also known a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riginated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England, refers to the early history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 namely, from the completion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workshop handicraft industry to machine big industry transition stag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a machine to replace the human, to replace the individual large-scale factory production workshop manual production of a revolu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cause of the invention and use as a sign of the times, so historians call this era as " the machine age" ( the Age of Machines ). The middle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e British watt improved the steam engine, the technology revolution caused by a series of manual labor to the power plant from the production changes and major leaps. Subsequent to the UK and Europe spread to North America mainland, nineteenth Century. Keyword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ause; effect of
CLC: K0
0引言:
在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所需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1工业革命的背景和简介
1.1背景
在尚未发生工业革命的时候,大部分西方人都在乡间居住,并在细小的田地以耕种和畜牧维生。他们以人力辅以牛只及简单工具耕种,耕种的方法则仍沿用中古时代的三田制(the Three-field System)。根据这种方法,农民把土地划分出三块田,每年只在其中两块田耕种,另外的一块田则休耕,收获量不多。
只有一小部分的西方人在城市居住,当时城市的人口平均不到一万人。大部分的城市居民都是商人和工匠出身。商人以出售工匠的制品谋生,而工匠则多在家中用手动的工具和细小的机器,来生产衣服和日用商品维持生计。这种以人手及简单工具在坊间作业的生产方式称为“家庭手工业制”(the Domestic System)。
无论乡间或城市的生和水力产动力都以人力、畜力、风力等为主,所以生产量不多。当人口增加时,这种以原始动力来生产物品的方法,已不能再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
乡间和城市的居民都是以马匹和马车为主要的运输工具,但当时的道路网络设计并不完善,道路多是崎岖不平的;在雨天时,很多道路会被水淹没,交通严重被阻塞,因此交通运输效率极低。相对于当时拥有大型运河的中国,或有完善道路网的美洲文明,欧洲的城市规模无法达到同样水平。
1.2革命概况
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 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1)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2)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表现在英国即圈地运动)(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资本(殖民);(4)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长期的发展,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一般认为,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所需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对19世纪的科学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前的科学研究很少用于工业生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长大,工程师与科学家的界限越来越小,更多的工程师埋头做科学研究。以前的科学家多是贵族或富人的子弟,现在则有许多来自工业发达地区和工人阶级的子弟成为了科学家。他们更加对化学和电学感兴趣,这也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这个术语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来的,指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发生在英国的从手工生产转向大机器生产的技术、经济变革,后来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
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7、18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随着市场的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资产阶级为追求利润,广泛采用新技术。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80年代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继英国之后,法、美等国也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后来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多次工业革命”说,例如,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后半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决定因素
2.1起因
2.1.1农业革命与人口增加
在18世纪,英国人口不断增加,以及英国农业革命(British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和圈地运动的后果,以致农业劳动力过剩,不得不寻求新的就业机会,有助于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再加上人们的消费需求亦日渐增加,为批量化生产的商品形成了销路。
2.1.2贸易限制的解除
1623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允许设立专利权保护新发明的权利,开始刺激许多新发明的产生。工业革命约于1750年开始于大英地区。工业革命的展开有多种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结束就是一个明显的工业革命导火线。随着封建制度于18世纪初在西方消失,贵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种特权(例如贸易的专利)也随之消失。这些改变推动了自由贸易,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市场,使工商业的发展更为蓬勃。在这种改变下,旧有的家庭式工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贸易发展的需要,所以人们便致力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以增加产量,因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2.1.3殖民地市场和原料
此外,世界贸易的发展亦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1],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2.1.4资本与新技术
还有,资金的积聚及新机器的发明也是引发工业革命的其中两个主要原因。18世纪时,欧洲本土的贸易发展蓬勃,使商人累积了大量财富。为了获得更丰厚的利润,他们便致力投资开设工厂、购置原料和发明新机器。加上随着各类型机器的发明及应用,旧有以人力为主的生产工序逐渐被由蒸汽推动的机器取代。生产工序的机械化,提高了工农业的产量。结合以上的种种原因,就成就了工业革命的展开。
2.2决定因素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1)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2)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
力和国内市场;
(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资本;
(4)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长期的发展,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一般认为,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所需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3工业革命的影响
3.1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1)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了劳动效率,是产品价值与劳动价值的比大幅增加;
(2)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并使劳动日益单一化;
(3)引起了手工工场工业向工厂工业的转变 ;
(4)开创了制造大机器的时代。
3.2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3)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殖民地的旧制度、旧思想;
(4)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艰难,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5)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6)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3对西方社会结构的影响
(1)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自由主义 取代了重商主义;
(3)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4)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4 结论
在较早节段的工业革命中,人们被迫适应新的生活情况,人们从农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厂工作。于是发生了许多新的关于卫生,福利及老年照料的问题,有时是未获解决的问题。许多人住在城市人口密集之地,引起清洁,住房,警察及犯罪等问题。
工业化及其随同的变化增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但是,增加对货物的需求,就意味着原料的消耗和环境的沾污。由于大量生产技术更加强的采用,世界若干地区的文化特征在食物,衣着,住房,娱乐,及生活方式上,就趋于标准化。
工业化也改变了政府。许多国家行使帝国主义以支配各种原料和市场,俾能支持工业的发展。工业工人(无产阶级)学会了组织与谈判的技术。因此,民主的过程加速,因为工人要求对于社会的管理,有更多的发言权。
参考文献
[1] 辛淑玲. 浅谈社会观念的变化对工业革命的影响.[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2)
[2] 赵松鹏. 农业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开始.[J].内蒙古大学学报.1987(4)
[3] 王章辉. 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口问题.[J].世界历史.1986(4)
[4] 屈连壁. 世界近代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第262—272页
[5] 周呈芳. 论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J].内蒙古大学学报.1989(1)
[6] 王觉非. 对英国工业革命历史意义的再认识.[J].南京大学学报.1986(2)
[7] 王志乐. “产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含义和译法.[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1(4)
[8] 孙炳辉. 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1(4)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