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特色学校目标与措施
山高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年度目标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
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以来,我校把“以人为本,修德立校”办学特色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中,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突出师生的修身立德教育,努力促进师生和谐成长,为了调动全体师生的潜能,我们紧紧围绕着德育特色创建工作,提出 “打造自信课堂,创新德育工作”的工作目标,争取在年度工作中做出成绩、有所突破。
一、主要目标
1.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重视人格培养和意志提升,使课堂成为自信的课堂、互动的课堂、高效率的课堂,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2.建设与“自信课堂”相适应的校本课程,并使之成为我校学生的必修课;
3.开展“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为具有差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4.搭建师生自信的成长平台,为师生自信提供一切可能的途径和机遇;
5.努力建构和谐、健康、特色发展的校园文化。
二、年度规划
1、教师工作
培养学生的自信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信,“自信课堂”的打造应该以打造一支充满自信的教师队伍为起点。针对于教师的实际问题,我们仍然立足校本培训,从教师队伍思想建设入手,着手更新培训内容,活化培训方式,激发教师自主学习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上级部门教师读书活动的推广,我们为教师开列出适合他们实际需要的读书单,同时在校园网上,有针对性地添加学习资料,突出教师学习论坛的作用,构建相互沟通、上下一心、理解支持的平台。我们将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提升专业水平,更新观念,更新精神面貌。
2、学生工作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而健康人格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课堂”的主宰是学生,创建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关键。我们在认真理解素质教育“三要义”,既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细致分析我校生源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要全方位、全学科实行“参与式教学”,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每一名学生都在进步、都能提高。另外,我们计划落实学生心理教育培训方案,开展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思想面貌和学习兴趣同步提升。
3、管理工作
我们从学校管理制度的变革更新抓起,首先完善符合目标要求的常规管理制度。我们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要围绕“自信课堂”创建工作,建立学校—年级—班级联合管理体制,把工作细化分解到具体部门负责人上,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负责监督落实 “自信课堂”的总体
指标,教导处负责“参与式教学”、“校园文化”等教学、思想层的目标任务。学校还要通过家长联系制,通报目标管理具体要求,争取家长的支持与理解,达成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4、教学工作
首先,我们以点带面推行全学科的 “参与式教学”研究与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要在课上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而且每天还要安排一节课的时间,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所学习科目的层次,学生可以不断调整学习的层次。这种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大程度的发展可能。同时我们启动“问题式”、“协作式”教学研究,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使全体学生形成互帮互学的风气,形成“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我们利用本乡和本校资源开发“自信校本课程”,使其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我们针对学生兴趣爱好,重新梳理我校已经开发的校本课程例如:、音乐、绘画艺术、书法、乒乓球、蓝球等,为学生的特长个性化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自信的舞台。开展演讲比赛,读书汇报会,实践活动,绘画比赛,文艺汇演,运动会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发挥个性特长,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学习,提高认识,保持创建工作步调一致。
组织全校教师围绕“自信课堂”的创建,开展读书汇报等学习活动。要求老师读叶澜等教育家的教育书籍,读高万祥等老师的教育随
笔,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等。当教师们从书中获得了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观点后,要求教师对教学实际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的方法。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教育随笔写作习惯,不断积累经验,整理思想,形成自己个性化教学风格。创设“讲述教育故事”、“教师论坛”、“教师沙龙”等互动交流学习平台,让读书有收获的教师及时的向其他教师讲述自己成功的教育故事或读书故事,以及相互倾听思想变化的经历等等,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水平,克服职业倦怠心理,强化教好书、育好人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2、强化责任,规范管理,保障创建工作顺利落实。
健全领导制度,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年度目标考评小组。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发展性教师评价办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继续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办法,关注学生动态的发展变化,及时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享受被关注、被鼓励的喜悦,使学生能够自我认可,积极主动、更加自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加大投入,完善建设,保证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针对我校的实际条件,我们在有限的范围内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以及图书建设等。我们努力建设与“自信课堂”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对校园文化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继续进行校园的硬化、美化和绿化,利用好校园中的每一面墙壁以及创办学校读物,扩大宣传的力度,使校园中洋溢着自信的育人氛围。要求各班级同样要具有“自信
的班级文化”,要体现出班级的个性特征,把班级的刊板办成学生身心向上的有利领地。
范文二:素质教育与特色学校
作者:张文德
教育导报 1998年04期
特色即个性,个性即潜力。建设特色学校是对个性的追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呼唤,是对教育规律的寻觅。
一、素质教育孕育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从表象看是学校整体风貌的外化呈现,从本质看是教育规律在学校内部的独特运行,它是若干群体、个体在素质教育的优化组合中脱颖而出的一种机制、一种境界、一种品位。换个角度说,这若干群体和个体是特色学校这一肌体的大小细胞,没有大小细胞的优化,就没有肌体的优化。优化素质的过程,就是特色学校萌动、孕育、成熟的过程。课程、教材、教法以及运行机制的优化最终都将体现于人的优化,所以,我们应当首先着力于校长、教师和学生素质的优化。
优化校长素质。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话似有夸张,但又十分在理。现实告诉我们,校长素质的优劣必然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少有识之士热切呼唤校长应当是教育家、学者、专家正源于此理。
优化教师素质。教师素质的优化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一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素质的低下制约甚至阻碍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显然,如果没有一个素质优化的教师群体,要建设特色学校是不可能的,因此,顺应素质教育的规律重塑“教师形象”也就成了教师们的必然选择和理性追求。
优化学生素质。应试教育的严重失误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泯灭了学生个性。实施素质教育,理应从培养学生个性入手,让学生的种种素质在个性的张扬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实践证明,良好的个性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美化学生人格的潜在动力和深厚底蕴。
校长素质、教师素质、学生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建设特色学校的三大支柱,不可或缺。特色学校正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孕育、渐进成熟的,所以,特色学校是素质教育的理论结晶和实践成果。
二、特色学校升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孕育了特色学校,特色学校又反作用于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在特色学校的个性张扬中得到升华。特色学校犹如一座巨大的能源库,蕴藏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厚潜力,是素质教育走向新一轮飞跃的坚实基础。
校长具有特色,将使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品位得到升华。校长具有个性特色,就能从整体上把握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并构建出宏伟的实施蓝图,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教师具有特色,将使各科素质教育的层次得到提高。教师群体素质的优化并各具个性特色,就能对各科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以素质教育的崭新思路来驾驭教学,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美化学生人格。由此,各科素质教育就会拓展出一片片新的天地,教师将获得“自由”,学生将获得“解放”。
学生具有特色,将自觉地完善自我、美化自我。学生一旦从应试教育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走向了个性的回归,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热情和可喜的学习效率,并极大地弘扬人的主体性。至此,完善自我、美化自我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一种需要、一种渴望,素质教育与人的交融也就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素质教育孕育特色学校,特色学校升华素质教育应该成为我们的理性选择和运作思路。这样,就找到了素质教育的归宿和特色学校的价值取向,就能把现实的务实性和战略的前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素质教育与特色学校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交融态势。
作者介绍:张文德 泸州
范文三:特色学校的建设与思考
特色学校的建设与思考
盐城市五星小学 孙 兴 中
十年文化革命,十年教育振兴,十年教育改革,十年探索积淀,教育事业可谓是方兴未艾,日行千里——学校的基本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随着素质教育大旗的高举、教育发展改革纲要的出炉,各校积极依据自身的校情与实际,纷纷定位办学特色的目标,创建新的办学特色,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涌现出一大批“特色学校”。目前,随着特色学校创建的进一步推进,出现了“高原”现象,或举步维艰,或徘徊不前,或畏首畏尾、或等待观望、或步入低谷??如何强势推进特色建设,这里,结合我们学校民间传统体育特色建设,就“特色学校的建设与思考”这一问题,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对特色学校的几点认识:
(一)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
学校具有一定的特色活动项目,就可以看作学校特色。顾名思义,特色明显、并朝着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的学校可称其为特色学校。它是对具有独特、稳定、优质个性风貌的学校的统称。
(二)特色学校的基本特征。
一般来说,特色学校必须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具有独特性,它是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颇具个性风格的优秀品质。比如在全国的教育特色方面出现了“愉快教育、情境教育、成功教育??”等诸多特色,我们亭湖区出现了解放路的“艺术教育特色”、建军路的“写字育人”特色、盐城小学的“字族文”亭湖小学的“快乐读写”特色, 我们学校的“民间传统体育”特色。
2、具有高效性,它有助于学校愈加出色地完成教育任务。我们五星小学的民间传统体育特色的创建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获得市、区“民间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市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厅“冬季三项百日锻炼活动先进学校”, 连续两年获“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民间传统体育特色活动的开展,给其他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学校先后获区“综合先进集体”“依法治校先进
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市“模范学校”“和谐校园” “红十字示范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江苏省和谐教育实验学校”称号,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校园足球试点校”,江苏省“健康促进校”银牌学校。
3、具有相对稳定性,特色建构在与一般学校比较基础上,需要不断探索和提升。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浓厚的趣味性,它不仅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它简便易行,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我们学校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得到了师生的热情参与,赢得了家长的拥护支持,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承认,成为亭湖区“三星级”特色学校,盐城市“民间传统体育特色学校”。
(三)特色学校建设作用举足轻重。
特色学校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过去那种“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办学模式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弊端,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拉动了教育工作整体改革的步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有助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
(四)特色学校目标定位要准确。
确立适合本校实际的办学目标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直接关系到特色学校建设的成败。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反映出学校独特的办学思想、管理思想和办学理念,体现办学追求。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发展成为特色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实现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为此,我们这样定位本校的特色学校目标:以发展规划为纲领,引领特色发展;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支撑特色发展;以教研科研为抓手,促进特色建设;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推动特色建设。
二、建设特色学校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当这样认识:只有建设特色、成就特色,才能更充分地展示学校自身存在的价值,才能使我们的学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特色学校建设必须与学校的精神文化融为一体。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个系统、全方位的学校变革活动。在这一变革中,学校文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文化传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条件与基
础,学校文化建构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 特色学校更多的是着重于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发展。就是说,特色学校最深层的追求是人的发展。
特色学校总会潜移默化并实实在在地于学生的个体发展中打上烙印,学生的个性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的文化氛围。为了实现“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奋斗,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育人理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积极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漫步五星校园,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育人之风扑面而来,民间游戏长卷、特色项目画廊,校园橱窗、楼梯过道的活动展示图片,墙报手抄报的民间传统体育特色活动介绍,无不透射出该校浓郁的民间传统体育特色风情??这样的育人氛围,激发了学生对民间体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了他们对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受文化的熏陶,培养习惯,锻炼意志,在客观上为学生初步确立了成才方向,奠定了成才基础。
“特色文化”是特色办学的最高境界。因为文化的影响是最稳固、长远的,教育是影响人的工程,要追求长久效应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最终超越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的层面,实现文化管理。当特色成为学校文化时,特色学校就进入了稳步发展的轨道,不会因为学校领导的调整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 我们学校把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具体化为“以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健体,以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养德,通过以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育人,以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促智”,并从中提炼管理文化、制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让校训与办学指导思想更鲜明。
(二)特色学校建设必须与学校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结合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保障。为了让民间体育活动在校园内更好地开展,在实践中,我们结合学校特色教育的目标,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和调整,使管理机制与学校的特色目标和办学思路相匹配,学校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
学校的管理体制决定着学校办学特色发展的水平,我们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将学校的制度汇编做进一步修改,使原有的制度与时俱进,更合时宜,更加具有操作性、实效性,更能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更能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特色推进工作的开展。学校先后出台了《五星小学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五星小学体育课外活动管理制度》以及《五星小学体育课外活动考核制度》,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校长
以第一责任人的身份,亲自指挥,亲自安排,广泛动员,慎密部署;中层干部每人负责一个项目,项目包干。
在经费投入方面,学校对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实行工作补贴;每学期下拨开发研究活动专项经费,确保活动实施中所需器材、场地的建设以及投入。在激励制度方面,对上本课程的教师给予超工作量补贴;学校设置辅导奖,对在民间体育活动实施中,辅导学生在区级以上获奖的,按本块20%绩效工资考核条例进行奖励;学生在活动中获校级以上奖励的,学校颁发奖状奖品。
(三)特色学校建设必须以特色团队作支撑。
皮亚杰明确指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由此看来,培养大量的个性特色突出的教师理当是特色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前提。
为实现学校特色的持续发展,确保学校民间传统体育特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学校强化培养特色型教师的意识,建立了特色队伍培养机制,积极培植永久性实践指导人才,为特色学校建设造就源头活水。活动前期,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带领教师走进民间艺人的家中拜师学艺,并邀请民间艺人到学校进行现场指导,与老师、学生形成互动;安排体育教师专门拜师学艺,进行网络学习,此外,学校还积极利用家长委员会、家访等形式征得社会共识,多次开展家校联谊活动。学校采取适当而有效的举措,进一步提升在职教师的综合指导素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切实造就一批有个性特色的教师,为创办特色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特色学校建设必须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改革需要理论的指导,实践需要科研的支持。学校树立“科研兴校和科研先导”的意识,健全科研网络,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科研队伍,加大科研力度,深入研究学校特色的历史传统、现实状况、发展前景的对策。学校让民间传统体育走进课堂,把民间体育活动纳入常规体育教学的具体安排,体育组的老师还结合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校本教研的方式,探索出了民间体育活动教学与常规体育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巧妙地将民间体育活动贯穿在体育课堂每一部分,学校加强训练、指导、督查力度,各班的每一节体育课必须拿出10分钟讲解、练习民间体育项目,让学生更加便捷地掌握活动的方法、规则和技能。
学校积极进行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编写了校本教材《阳光风采》——五星小学民间传统体育特色课教程,将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融入地方课程,落实课时的安排与管理,每周二、四、五下午定时活动,学生活动参与率达100%,保证了学校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积极开展特色项目的考核评估,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建立学生个人素质成长袋,确保民间传统体育大课间活动天天有提高,月月有发展,年年有成果。
三、特色学校建设值得注意的倾向:
特色学校建设的必须有序展开,不断向前,由量变到质变,直至形成精品特色。坚持在巩固单项成果的基础上,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分类推进,以特色项目带动其他工作,以其他工作促进特色优化。
1、围绕特色项目,做到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浅尝辄止。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娱乐性与竞争性强等特点,学生易学喜玩,易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易于普及,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发挥学校现有优势,从一项项具体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开始,铁环队、陀螺队、跳绳队、踢毽队、轮滑队、空竹队??先后雨后春笋般地建立,由点到面,分类推进,做到“成就一项,特色一园”。
2、因人因校制宜,坚持实事求是,不人云亦云、弄巧成拙。 近年来,我们学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现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大课间活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学生玩得舒畅,学得轻松,让学生富有个性地成长,让学校充满昂扬向上的朝气,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对各种办学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利用优势、革除弊端,统筹兼顾,优化组合,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做到“整合一致,浑然一体”。
3、切忌贪大求全,防止照搬别人,不囫囵吞枣、生吞活剥。 学校要在如何成就特色精品上做文章。积极学习借鉴与本校有共同点的名校的办学模式、教育方法和管理策略,以求“生存”。但要注意找条件相近的名校学习,因为这样的学校与本校可比性强,容易把先进经验学到手;学习借鉴时不求简单的相似,要多思考人家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把学习重点放在名校特色的形成发展过程的研究与吸收上,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做到效“法”而不效“仿”。总之,一句话,要不拘泥于形式、不局限于方法、不畏困难与失败,坚持大胆试验,定向持续发展,勿求轰轰烈烈,但求精致专一;要防止邯郸学步,“丢失自己 ”,更不能因为盲目模仿,形成“看似多特,其实一特不特”的状况和局面。
4、探究发展新路,防止高原现象,不无所适从、朝三暮四。
学校特色应始终与学校的育人目标一致,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意志、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赶时髦,防止骄傲自满心理,积极进取,再接再厉。
我们学校切实加强了课程化建设,组织教师进行筛选、研究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编写了校本教材《阳光风采》。学校的特色教育项目课题“民间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学校体育的整合”研究——《引进民间体育游戏 激活学校体育的研究》《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发研究》《民间体育游戏主体性教学活动模式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民间体育活动的实践探索》等子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成果。今年6月报送的全国“体育案例评选”——五星小学民间传统体育大课间活动视频,已顺利通过省级评选,报送国家教育司参评。
坚持是重要的法宝。面对特色学校建设中的困难,风险,阻挠,退却就是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在特色学校建设中,我们不能开始红红火火,中期“细声细语”,后期销声匿迹。推进特色学校建设,要善于“扬长”,注意“避短”,特别重视特色个性的打造,尽力追求“与众不同”“难以模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胜人一筹”,做到“独树一帜,特色鲜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把“人人会运动,人人多项目”和“健身强体,培养习惯和意志,让童年更快乐”作为追求目标,进一步挖掘传统体育活动的魅力,使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开展得更加精彩,在特色活动的人文性上作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提升我校民间传统体育特色的品位,,积极打造特色名校,为学生健康、主动、和谐、终身发展奠基,让童年更快乐,让生命更精彩。
范文四:特色学校建设思考与论文
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特色学校是学校的特殊性和个性在办学过程中的体现,即既有一般学校的共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它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校园环境、学校设施等方面均有区别于一般学校的独特个性。
所谓特色学校,我们首先强调的就是,它要有一般学校所共有的特色。要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学生等方面,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较好的教风、学风、校风,有较高的教育质量等。同时,还必须在“特”字上下功夫,形成不同于一般学校的几个特征: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
独特性是指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它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形成在教育上的个性风貌。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性,这是特色学校的主要特征。没有独特的教育,就没有特色的学校。
先进性是指学校有很高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学校的某项工作或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优于其他学校,某一方面的教育科学研究也处于领先的地位。
科学性是指学校办学符合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顺应社会的教育发展趋势,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办学思想和经验,并为人们所接受,有推广价值。
稳定性是指办学的个性和成果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并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成为学校的传统,具有较深的社会影响。它标志
范文五: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与研究
小 学 特 色 学 校建 设 与 研 究
北 下 庄 联 校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 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 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 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2010年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 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两份纲领新文件, 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要求。 创建 特色学校是各级各类学校寻求更快捷、更广阔发展道路的共同课题, 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进特色学校 创建工程,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本课题意义及价值
1、特色学校创建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以学生为本就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使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 爱好和特长都得到充分发展。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条件、 成长的环境、 所受的教育、 努力的程度不同, 因而他们的意志、 品质、 兴趣、 爱好、 个性、特长都不同。要是这些个性特点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学校要在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使他们每个人不同 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培养出多层次人才、
多类型人才。显然,创办特色学校,是达到上述的要求, 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特色学校创建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在提出办学特色问题时, 强调指出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这是因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要求教育要提供多方面、 多规格、 多层次的人才, 这就给学校提出了要求, 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显然,过去那种“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办学模式是难以适应现实 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因此, 创办特色学校正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 然产物,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3、特色学校创建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持有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 课程改革的灵魂。 特别是三级课程的确立, 需要学校从本校基础出发, 通过对社区、学校、家长、学生资源的调查、分析、研究、
梳理和整合, 去粗取精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以促进学校 的可持续发展, 而课程的一系列变革,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建构, 这种 创新建构的过程,也是开发、 创新课程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特 色学校的创建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4、特色学校创建是实现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 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 点领域。自 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 干意见》到 2010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的目标,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进行标准 化学校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但是办好每 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 需要学校在硬件实现均衡的同时, 更应 注重实现软件的均衡, 达到百花齐放、各有所长, 实现教育的全面均 衡发展, 对于我们办学条件落后的农村薄弱学校, 特色学校创建是快 速追赶先进学校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本课题为应用性研究, 强调应用的同时, 也进行一定层次的理论 研究, 在借鉴省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特色 学校建设方法及思路,从而丰富当今特色学校建设理论。
其次,在研究策略上, 我们试图通过该题课题的研究实施,把课 题研究与学校发展、学校日常管理结合起来。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建构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保障、教育科研部门为支撑、以 学校发展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发展模式。
2、探索特色学校建设的一般思路及基本策略。
3、促进东户学区特色学校发展,初步建成一批特色学校。
4、通过研究,打造一支较高素质、有个性的校长队伍和较高素 质、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二)研究内容
1.探索特色学校的内涵与特征 。关于特色学校的概念, 在国内 争论很大, 尚无定论。 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积极探索学校的内涵及 其特征。
2、探索特色学校建设的一般思路及基本策略。我们的初步思路 是: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 以提升 学校内涵发展水平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按照 “学 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的工作思路,遵循“培育特色 项目——做强特色学科——创立特色文化——建设特色学校” 的发展 轨迹,创立“丰富 +出色”的文化,建设“规范 +特色”的学校,培养 “合格 +特长”的学生,办出“优质 +特色”的教育。力争通过 3年的 时间,打造一批立足农村实际、理念比较先进,有一定风格,特色比 较鲜明的学校。
3、特色学校发展案例研究。通过分析一些成功的或失败的特色 学校发展案例, 尤其是在本研究实施过程中, 不断成长起来的特色学 校,总结特色学校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我们试图通过该题课题的研究实施, 把课题研究与学校发展、 学 校日常管理结合起来。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法、调查法、经验总结 法等方法进行。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省内外以致国内外关于特色学校建设 的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最新成果和研究水平,为课题研究提供借 鉴。
2、个案法:针对特色学校建设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进行深入 全面的研究,找出因果关系, 为其它学校的特色建设提供经验, 总结 特色学校发展的基本规律。
3、调查法:在特色学校建设中,运用调查法研究教师、学生及 社会各方面对特色学校建设的参与、 看法及认可程度, 为今后的研究 及学校工作提供借鉴、指南。
4、经验总结法 : 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分析研究,探索出特色学 校的内涵及其特征,探索特色学校建设的一般思路及基本策略。 (四)研究阶段
1、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 9月—— 2012年 1月) 这一阶段完成 课题酝酿、资料积累、文献研究;人员培训,明确分工;研究的整体 设计。
2、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 1月—— 2013年 1月)按照计划,学 校确立自己的研究子课题项目, 通过课题研究找准突破口、 挖掘学校 办学特色、凝练特色理论,进行学校的特色建设实践。
3、研究总结阶段:(2013年 1月 – 2013年 6月)这一阶段, 对研究结果进行测试;分析总结,深化研究;撰写实验报告、论文。 4、推广验收阶段(2013年 7月—— 2013年 9月) 对研究成果进 行推广,并申请上级验收。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人员保障:课题主持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教科研能 力。研究成员有学校下属学校负责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都具有 大学本科学历,专业涉及中文、政教、数学、计算机、教育管理等各 学科,他们年富力强,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2、时间保障:研究时间初步定为 3年, 2013年 9月底结题。单 位承诺支持课题成员的研究工作, 保证课题组成员的学习、 研究时间。 3、设备及资料保障:借助互联网及《人民教育》、 《中国教育 报》 、 《中小学管理》 等教育刊物, 了解国内外同类研究进展、 成果, 开展研究工作。
4、本课题研究时间是三年,每年将保证足够资金用于 课题研究和学校特色建设,补充完善教育教学设备,为课题 顺利研究提供充裕的物质保障。
五、课题组织机构
山西省盂县北下庄联校特色学校建设与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郑宏业
副组长:侯宝亮 李双福
成 员:赵峰 郭秀兰 王瑞芳 马丽芳 王丽君 刘丽清 李命红 附件:北下庄联校创建小学特色学校活动方案
为了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打造符合农村特色的名牌学校, 实现我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跨越 式发展,我校决定开展创建特色学校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明确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 出各自特色 ” 。 《纲要》明确了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要落在 “ 应试 教育 ” 转向 “ 素质教育 ” 和办学特色上。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 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时代要求我们必 须注重以学校为办学主体的校本管理, 进一步扩大办学自主权, 允许 和鼓励学校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 自己的教育风格, 形成自己的学校 文化,办出自己的特色。
二、正确理解特色学校的内涵
1、特色学校是指在办学主体的刻意追求下,经过较长的教育实 践活动逐渐形成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育人效果显著, 且呈现整体风格 独特的学校。
2、明显区别于制度化的学校,对现行学校的划一、封闭、僵化是 一种突破,同时又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创新。
3、 更自觉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同需求, 并切实帮助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4、明显重视教师的自主性、独创性。
5、学校领导有独特的教育思维和管理战略。
6、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组织、运作形式。
三、强化创建过程
1、各学校要准确选择切入点。根据各自的基础、传统和优势, 选准适合自己的特色载体。
2、多元培育特色。创办特色学校,不仅仅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 和校长、 教师的良好愿望、 先见之明, 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培育。 特色学校的发展需要获得教育行政部门、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家长、社区代表等的共识和共同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
3、不断丰富和发展特色。学校的特色是相对存在的,要根据时 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的特 色。
4、以特色促全局。学校的特色,必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基础 上的特色,其最终目的是要以特色作为一种发展的载体, 在学生、教
师、办学条件、体制、目标、课程、方法、评价等方面,推动学校全 面发展。
四、开展创建活动
(一)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深化对特色学校理论与实践等诸多问题 的认识。
(二)以专题活动为载体,推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三) 以系列成果为平台, 展示我校在特色创建中取得的理论与 实践成果。总结规律, 提升研究成果,为其它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 验。
一年来我校在《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与研究》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如下:
1、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 9月—— 2012年 1月) 这一阶段完成 课题酝酿、资料积累、文献研究;人员培训,明确分工;研究的整体 设计。
2、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 1月—— 2012年 5月)按照计划,学校确 立自己的研究子课题项目 《农村联校通过农远网络进行校本教研的方 法与策略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找准突破口、 挖掘学校办学特色、凝 练特色理论,进行学校的特色建设实践。
北下庄联校地处盂县北端,是山西和河北的交界处。目前,我们联校下属六 个小学,服务半径达到 30公里。面对这样的布局和所处的位置,我们组织较为 有效的教研活动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特别是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存在着很大的 局限性,许多老师们感叹说:晋冀边缘,不见平川,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人口 不多,居住分散,教学研究,时空局限,教育教学,属于单干。
随着新课程的纵深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新的教学研究 模式如何开展 、 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如何引领全体教师打破时空限 制参与教学研究, 是拓展学校校本教研, 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亟待解决的问题。特 别是在农村小学, 很多学科都是一位老师任教, 或者一位教师兼教多个年级的课 程, 这样的状况不容易组织更有效的教研活动, 加之, 由于远离城市和师资力量 等多方面的影响, 绝大多数教师, 很少有能参加市级以上的交流、 学习与研讨的 机会, “校本教研” 活动的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性。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全面实 施, 给学校教研开辟了新领域, 特别是网络教研, 已经成为教师获取知识、 共享 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网络教研内涵功能
1、 网络教研,是基于互联网络和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教育教学指导、研究、 沟通、 交流、 培训的教学研究形式。 它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个共 同体之间互动、交流、研讨的新型平台。网络教研具有快速通畅、经济节约、灵 活多样、 针对性强、 参与面广、 受益面大的诸多优点, 对学校的发展有强大的推 动作用。
2、网络教研的功能
网络教研可以使基础教育教研信息有效整合, 是学校传统教研模式的拓展和 创新。 网络教研可以使常规教研网络化, 教研管理系统化, 可提高教教师教研活 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网络教研可以汇集多渠道优质教育资源, 实现区域资源共 享。它已日益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鲜活动力。
二、网络教研建设
1、开展网络教研的背景:北下庄乡总人口约 1.5万,辖区内共有 46个行政 村,导致学校布局分散,校点多。 2006年并校以来,我联校下设两所中心小学 (其中北下庄中心小学、东木口中心小学) ,北下庄中心包括 4所小学,东木口 中心包括 3所小学 . 这样的布局下,教学点的老师们到中心学校参加教研活动本 身就很不方便, (例如:东河小学到北下庄中心距离 8公里)如果到联校参加规 模较大的教研活动就更加困难。 面对这样的现实, 联校领导多次召开校长会, 研 究如何消除老师们舟车劳顿的困惑,来有效开展教育教研活动。最终校长决定, 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2、硬件建设,网络教研的基础和条件是硬件建设, 2009年上学期,只有两 所小学:北下庄中心小学、 东木口中心小学配备了电脑,并接入了宽带。 这个陌 生而新鲜的事物, 为我们开展教育工作可以说是夜以继日, 同时我们也尝到了它 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收获。 尝到了甜头, 就会畅想奔头, 我们领导喜在心头, 愁在 眉头,为了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联校校长提出压缩一切开支, 抓硬件建设。 2009年下学期开学后,联校召开校长会,研究如何多渠道筹措资 金,加强硬件建设,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第一、联校自筹一部分;第二、中心校 长与服务村筹集一部分。 通过多方努力, 给其余的五个非中心学校各配备了组装 电脑一台, 同时全部接入了宽带网, 此举为学校开展有效教学和教研打开了崭新 局面。到 2010年农远工程实施到位后,我们的网络装备提高了档次,随后又为 两所中心校建起了 “班班通” (每班有电脑) , 其他非中心校至少三台电脑。 这样, 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 所有教学点全部配备了多媒体光盘播放教室, 为计算机 辅助教学与教学教研管理提供了更充盈的物质条件。 目前, 我们的网络装备已形 成电子办公、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光盘播放、网络教研五大中心版块,为学 校全面开展教学工作和网络教研提供了物质条件。
3、软件管理
在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 特别是教育局电教中心给予了很大 的帮助, 使我们的网络教研能够有序实施和不断完善。 同时在软件建设上我们丝 毫没有懈怠。
(1) 、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技术的使用率,充分 激发教师的热情,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把教师培训摆在了首要位置。 在培训内容上, 首先进行基本应用理念的校本培训, 郑校长利用周六研训对中心 校长进行“洗脑” ,他从教育管理、教学研究、资源应用等方面做讲座、定方案、 提要求; 随后, 各学校校长结合自身实际, 对教师通过校长讲座进行培训, 使教 师更新教育理念, 并充分认识到远教资源和网络技术的优势。 联校网络教研员又 进行了基本技能的培训,帮助教师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维护和应用。同时, 联校教研室对教师加强了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培训。 在培训形式上, 联校除采取集 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外, 还采取 “嫁接” 培训。 集中培训除参加进修学校 统一组织的活动外, 联校根据实际区域组织, 通过上机学习操作、 查阅资料、 观 看名师讲课等提高了教师的应用技能。 分散培训由中心学校组织, 通过经验交流、 课堂观摩、 教学探讨、 资源应用等灵活多样的学习, 推动网络教研落到实处。 “嫁
接” 培训分两块, 其一, 请进来, 我们请外校的骨干教师给我们的教师做培训讲 座,教学观摩。其二,走出去,联校派校长、教学骨干到市、县参加远教资源应 用培训, 同时各学校组织教师到手拉手学校进行观摩学习。 通过多层面推进, 教 师的网络应用专业技能和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北下庄学校有位老教师叫刘福海 参加工作近 30年一直坚持在单人校工作, 培训前, 他对电脑、 网络是望而生畏, 敬而远之, 参加多次培训后, 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应用, 从中尝到了甜头, 曾感叹 说:资源应用、网络教研最能彰显事半功倍。
(2) 、制度建设。网络教研的开展,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根据实际活 动不断完善。 联校首先成立了网络教研领导组, 校长任组长, 亲自抓网络教研工 作。 联校根据各学校网络教研开展情况, 因地制宜制订了具体的制度, 在每学年 工作计划中, 明确提出教师在远程教育、 网络技术和网络教研等方面的要求, (如:教师每周必须上一节多媒体课, 学校每月要在本区域开展一次在线教研, 每学期 要跨区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等) 同时, 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 积极性, 推进网络教研的实效, 联校结合实际制定了 《北下庄联校网络教研实施 方案》 、 《北下庄联校网络教研制度》 《网络教研活动考核评价细则》 , 将学校和教 师开展网络教研纳入评估考核内容。 。
三、网络教研具体实施
2011年 9月以来,北下庄联校以网络教研为抓手,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学 科研; 以网络教研为推手, 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以网络教研为平台, 促进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充分利用网络, 先后开通了北下庄联校教研信息通道、 建立 了网站及友情链接、 联校、 学校建立教学资源库、 教师建立博客、 加入教育论坛、 组建 QQ 群等,积极开展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概括地讲,北下庄联校的网络教研目前的发展状况是:个个能畅通,联校有 博客,人人有博客,班班通媒体,周周搞教研,时时进论坛,处处享资源,堂堂 效益显。
个个能畅通
最初,尝试网络教研,我们是被“逼”出来的。 2006年,课改进入关键时 期, 困扰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参与范围小、 研究交流合作的时间少, 为什么 这么说呢, 举个例子:我们联校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一次研讨交流会, 最远的关头 小学距北下庄将近 20公里,老师们早上 5点起床,步行 2公里才能东木口,才 能搭上顺车赶到联校所在地, 已是上午过半, 活动完后, 当天回不去, 还得住下,
来回耽误两天时间。 老师们非常辛苦。 面对这样的现实, 网络正好能弥补这个缺 口。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 联校和所属的两个中心小学以及五所非中心校申请了电 子邮箱, 建立了北下庄联校教研网络。 电子邮箱联校统一管理, 各学校自主经营, 登录名和密码全校公开, 为教学研究打开了信息通道。 我们以教研信息和科研课 题研究为切入点,联校发布研讨话题或交流主题,号召全体教师参与网络教研。 首先, 联校和各学校把最新的教研信息发布在邮箱、 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发布 在邮箱, 全体教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随时可以学习和交流。 其次, 各学校 将最新的教学论文、教研成果等发布在邮箱,全体教师可以下载后学习和交流, 最后再把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反馈在邮箱, 大家共同发表建议和意见。 最后, 联校 将邮箱内的所有信息,分类整理,建立了联校网络教研资源库。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 大家感到这样的教研、 学习很实惠, 研究效果较过去 好了, 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了, 课堂上的方法活了、 策略多了, 教育教学质量高了。 地处偏远学校的一位青年教师道出了心声:“不走出家门就能听到同仁的观点和 建议, 不舟车劳顿就能进行交互式的教学研究, 我想这只有依仗网络, 这样的网 络教研足以带给我们便利, 它让我们享受到了区域优质教学资源, 享受到了网络 教研的快乐。 ”
联校有博客
20011年 3月,教育局建立了教育信息网站,我们利用此平台,建立了北下 庄联校博客。联校博客版块及特点
A 、学校公告:及时发布联校和学校的教育动态,教育新闻,校园信息。
B 、学校概况:介绍各学校的基本情况、校长寄语等。
C 、教育科研:及时发布教师了论文,课题研究,教研成果。
D 、德育之窗:传达德育、安全方面的相关信息。
E 、教师园地:发表教师的教学感悟、教学心得等信息。
F 、学生园地:上传学生作品、学生成果。
G 、教学资源库: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的发布。 (这是我们用作做好 的一个版块, 教师提前一周发布自己下周的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 供同科目的教 师共同切磋教学技艺。
H 、体艺普教:发布相关体卫艺的通知、活动剪影。
I 、教师论坛:教师随时交流研讨的平台,主题发帖,及时回复。
J 、教师博客:教师研讨交流学习的大家园,有讨论区,精品日志以及博客
的相互浏览。
人人有博客
进入信息化时代, 在网上很流行的交流做法就是建立博客主页, 盘活属于自 己的空间, 我们要求教师在博客上建立自己的 “博客” 主页,它在常规教研和网 络教研由奇特的功能, 首先它是教师个人名片, 通过这张网络名片, 教师展现自 我、联络信息、交流感想等都十分方便。其次,它是个人的出版社,教师在教学 实践、 自学研究, 交流感悟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设计、 教学课件、 教学随 笔、教学反思、教师心语等,借助这个平台,供大家分享。同时邀请同行和博友 参与研究讨论, 促进了教师对热点话题的更深理解, 在学习借鉴中理论水平和专 业水平得到了提高。
为了进一步开放博客教研平台, 我们建立了北下庄联校教研博客, 为教师开 展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教师鼠标一点,激活交流世界,键盘一击, 击出创新思维,链接展开,沟通无限信息。在网上学习和教研,可与大师对话, 可与专家交流, 可与同行切磋, 逐步形成了教学—教研—实践—学习—提高的循 环链。 目前, 联校教研博客共有圈友 94人, 教研日志 117篇, 讨论主题 361个。 通过实践,网络教研已受到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关注,学校的 QQ 群组开展即 时性的教研活动 , 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是网络教研工作的又一亮点。 现在我们 建立的 QQ 群组,已交付老师们自己盘活,通过“ Q 研”教师们网络教研的空间 进一步拓宽。
实施网络教研以来,全体老师都能上 Internet 网络、浏览下载有关信息、 应用网络教育及远教资源、 在博客上发布日志和信息参、 参与网上讨论,通过教 育论坛开展网上交流等 。 随后。 我们召开了北下庄联校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资源 应用现场会, 强化了教师的网络教研意识, 提高了教师资源应用、 教学技能、 网 络交流的能力,同时增强了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的信心。
班班通媒体
现在, 北下庄联校多媒体教学蔚然成风, 我们高兴的看到了老师们的课堂教 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转型。
语文学习不再是背背写写, 课文教学听着配乐朗诵, 看着灵动的画面, 在情 境中去感受,去理解。 (插入课堂教学)
数学课不再是枯燥的讲解, 从直观演示到情景图的扩展, 学生获取了丰富的 数学信息,构建合理的思路,探讨多样的解题思路。
科学课不再为抽象的知识所困扰, 鼠标一点, 科学在线尽收眼底, 键盘一击, 科学原理历历在目。
虽然北下庄联校教师有的年龄结构偏大, 但是老师们应用的积极性很高像付 保青、侯宝亮等老师都在 45岁以上,但网络学习,资源应用,他们毫不退缩。 在资源下载、 网络学习、 课件制作等方面不耻下问, 孜孜以求。 年轻教师更是你 追我赶,互帮互学。
起初, 我们对多媒体教学是有要求的, 现在多媒体课的尝试、 应用、 实践已 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
虽然我们深居大山, 但我们的孩子们同样能与城里的孩子一样, 享受到优质 的教学资源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是网络教研缩短了城乡差距, 是网络教研开阔了教师视野, 是网络教研, 让 我们山区的教育不再落后。
时时进论坛
为了凸现网络教研的时效性, 我们开辟了北下庄联校教师论坛。 论坛是教师 成长的摇篮, 是贴近教师、 贴近课堂的研讨平台。 在论坛上, 教师毫无顾及地将 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提出来, 及时寻求帮助, 实现同伴互助。 还可以阅读版主、 同 行的文章,从中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教研的新成果。
当教师将遇到的问题发帖到论坛时, 全联校教师积极响应, 阅读者结合自己 的实际阐述观点、提出见解、策划方法、然后回复。
论坛上的探讨, 改变了以往交流的方式, 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到 目前,论坛共有会员 64人,教师发表的主题 1445个,发表和回复的帖子 3496个,最高日发贴量达到 345个。
去年 12月份,联校通过网络教研、教育论坛测评,对在网络教研工作中表 现优秀的 10名教师进行了表彰奖励。
周周搞教研
2010年,县教育局开通视频会议系统,并给联校配置了视频会议室,利用 视频会议系统, 我们立即建立了在线视频教研会议室, 组织教师参加县教研室开 展的教研大讲堂, 通过联校视频会议系统, 以学校为主体, 促进网络教研和校本 教研的结合, 将学校纳入研究共同体, 全方位推进校本教研的发展, 特别是区域 内、 校际之间的均衡成为网络教研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开通在线视频教研会议 室后, 我们立即出台网络视频教研相关制度方案, 每周三下午的视频教研雷打不
动)
视频教研,直观、方便,实用性强,给全体教师提供了交流探讨的平台,教 师在自己的电脑前就可以参与全联校的教研活动。 我们通过视频系统, (视频教 研)开展“小课题”研究、教研专题讲座、教学案例研讨、名师课堂赏析、教师 网络说课大赛等,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通过开展网络教研, 教师受益匪浅, 感叹很多, 下面摘录了两位教师的博文: (一)
沐网络春风,浴研修春雨
多想走进春天, 感受雨季, 我走在漫天沙尘的屋外, 不止一次的幻想; 多想 走进春天, 沐浴温暖和煦的阳光, 我在春寒料峭的三月不停地哆嗦着我的发抖的 双唇 ......
我想走进春天,走进希望的田野;我想走进春天,走进播种的季节 ...... 打开电脑,春天已经来了。登陆远程网络培训平台,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气 息, 她的气息铺面而来, 布满了我每一个神经。 就像春雨, 轻轻的打在我的脸上, 如同阳光,暖暖的照在我身上。
参加网络研修的老师,就像一个孤独的旅人,突然遇到了同行的旅伴,又 像一个饥渴的行者,一下品到了可口的佳肴,久久不愿离去 ......
春天已经来了,所有感受和体验网络研修的老师,都在这个平台嗅到了清 新的气息, 感受到了它独特的内涵。 它的力量, 它的美, 不久便会被新颖的教法 书写、被灵动的思维传唱、被求知的孩子们真切的感受 ......
如沐春风, 我们在网络研修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进; 如淋春雨, 我们在网络 研修的平台上点击天下 ......
(二)
网络教研真方便,
跨越时限和空间;
节省开支和时间;
降低成本效率现,
方便快捷享资源,
交流困惑和经验;
缩短距离和界限,
互动交流提见解,
拓宽教研新视野,
均衡发展早实现。
辛勤的付出, 换来了丰琐的收获, 省、 市、 县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 高度的评价。 2012年 3月,教育局局长到北下庄联校对网络教研工作进行了调 研, 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网络教研工作 中, 我们只是起步, 在此过程中 , 我们认识到要将网络教研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设备的更新、教师的培训、管理制度的健全等,最终要 达到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及时、有效地参与到网络教研中。
网络教研是创新教研方式 、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促进教师之间交流和学习的 有效途径, 针对网络教研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研究可行性办 法,让网络教研更好的发挥作用,让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更大的提高。
《农村联校通过农远网络进行校本教研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 网络 教研,我们的脚步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