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范仲淹《郡斋即事》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该资料由764723079友情提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郡斋即事?
范仲淹
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注】?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时,当时范仲淹已48岁。?范仲淹因直言敢谏,先后被贬谪睦、苏、饶三州。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
14.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 题目中的“即事”点明了诗歌的题材,该类诗歌重在写人叙事,很少用到描写和议论,这在该诗中得到了体现。
B. 首句使用比喻手法,“如丝”写出了诗人在经历仕途坎坷和人生失意后容颜上的突变,暗示内心所受打击、怅怨之深。
C. 首联次句拿“禅师”来正面衬托自己,突出了诗人的“潇洒”;同时,该句又领起下文,中间两联是对“潇洒”的具体描述。 D. 颔联“近疏歌酒缘多病”一句与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
E. 颈联写诗人赏菊、对月。“健”“迟”两字用得极为精妙,“健”字写出在雨中赏菊时兴致之高,“迟”字写出诗人观赏江月的流连忘返。
该资料由764723079友情提供
15. 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
14. CE
15. 参考答案:前一句直抒胸臆,后一句借典抒情,使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共同抒发了诗人不以升沉荣辱萦怀的旷达胸襟和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
分析:题干问的是“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这是考查诗歌情感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情感表达方式一般如下: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抒情等)。“世间荣辱何须道”,直接表达情感,“何须道”显示诗人不把荣辱名利放在心上的豁达胸襟;“塞上衰翁也自知”,“塞上衰翁”运用塞翁失马的典故显示自己不把贬谪放在心上的旷达。
【解析】
14. 试题分析:A项,“很少用到描写和议论,这在该诗中得到了体现”有误,诗歌“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就属于描写的内容。B项,“暗示内心所受打击、怅怨之深”有误,情感分析与整首诗歌的基调不合。D项,“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有
该资料由764723079友情提供
误,“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集于心中的万般愁绪无以排遣,在此表现了自己的伤时抒怀的愤懑之情,这与本诗的情感不同的。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这是考查诗歌情感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情感表达方式一般如下: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抒情等)。“世间荣辱何须道”,直接表达情感,“何须道”显示诗人不把荣辱名利放在心上的豁达胸襟;“塞上衰翁也自知”,“塞上衰翁”运用塞翁失马的典故显示自己不把贬谪放在心上的旷达。
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和用典。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
范文二: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郡斋即事①范仲淹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郡斋即事?范仲淹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郡斋即事?
范仲淹
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注】?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时~当时范仲淹已48岁。?范仲淹因直言敢谏~先后被贬谪睦、苏、饶三州。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郡斋即事?范仲淹。
14(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题目中的“即事”点明了诗歌的题材~该类诗歌重在写人叙事~很少用到描写和议论~这在该诗中得到了体现。
B(首句使用比喻手法~“如丝”写出了诗人在经历仕途坎坷和人生失意后容颜上的突变~暗示内心所受打击、怅怨之深。
C(首联次句拿“禅师”来正面衬托自己~突出了诗人的“潇洒”,同时~该句又领起下文~中间两联是对“潇洒”
1 / 3
的具体描述。
D(颔联“近疏歌酒缘多病”一句与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
E(颈联写诗人赏菊、对月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郡斋即事?范仲淹。“健”“迟”两字用得极为精妙~“健”字写出在雨中赏菊时兴致之高~“迟”字写出诗人观赏江月的流连忘返。
15(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
14(CE
15(前一句直抒胸臆~后一句借典抒情~使用塞翁失马的典故~以塞翁自比。共同抒发了诗人不以升沉荣辱萦怀的旷达胸襟和虽遭贬谪却乐享山水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
浊酒杯”~杜甫集于心中的万般愁绪无以排遣~在此表现了自己的伤时抒怀的愤懑之情~这与本诗的情感是不同的。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
2 / 3
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郡斋即事?范仲淹。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考生可以先分析尾联表达情感的方式~再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3 / 3
范文三:郊行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郊行即事
(592人评分) 7.4
朝代:宋代
作者:程颢
原文: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下载
评分:
参考翻译
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
参考赏析
写赏析
赏析
古人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句子,而且根据生活的经验,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落花流水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可是毕竟是会在春日里最先出现的事物,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
作者介绍
程颢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范文四:王质《山行即事》赏析(翻译)
王质《山行即事》赏析(翻译)
作者:王质
原文
山行即事
(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翻译:浮云在天空来来往往,议论着阴天好还是晴天好的问题。一路荷花伴雨,打湿了我的衣服。浮萍上清凉轻柔的风,吹动我的衣袖轻摆。雨过天晴,喜鹊欢快的叫了起来,波平如镜,有鸥鸟在尽情嬉戏。青山秀色一句话也不说,但即使你大醉三天,它也能把你唤醒。
简介
王质(1127??1189)字景文,号雪山,山东东平人,寓居江西。曾任枢密院编修官,荆南府通判。
注释
?空碧,即“碧空”。?荷雨,化用李商隐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苹,大的浮萍。?酲,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赏析:
这十个字要连起来读,连起来讲: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忙些什么呢,忙于“议”,“议”什么呢,“议”究竟是“阴”好,还是“晴”好,“议”的结果怎么样,没有说,接着便具体描写“山行”的经历、感受。“荷雨洒衣湿,萍风吹袖清”——下起雨来了;“雀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太阳出来了。浮云议论不定,故阴晴也不定。(宋人诗词中写天气,往往用拟人化手法。)
首联写天气,统摄全局。云朵在碧空浮游,本来是常见的景色;作者用“浮云在空碧”描述,也并不出色。然而继之以“来往议阴晴”,就境界全出,精彩百倍。
颔联写“阴”。“荷雨”,一方面写出沿途有荷花,丽色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另一方面雨不很猛,不会给行人带来困难,不影响人的兴致。这雨当然比“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大一些,很大但也很有限。同时,有荷花的季节,衣服被雨洒湿,反而凉爽些。“萍风”,是从水面浮
萍之间飘来的风,说它“吹袖清”,可见风也并不大。雨已湿衣,又加风吹,人的主观感受是“清”而不是寒。可若没有这风和雨,“山行”者就会感到炎热了。
颈联写“晴”。喜鹊厌湿喜干,又称为“干鹊”,雨过天晴,它就高兴地叫起来了。诗人抓住这一特点,借喜鹊的鸣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既是鹊的喜悦,也是人的喜悦。荷雨湿衣,带来爽意;继而雨停日出,便没了细雨绵绵的烦人的担心。所以,日出正是作者心中所盼望的事情。下句写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嬉戏的情景。“波平”,从侧面写了风的柔和。“狎”有亲热的意思,也有玩乐的意思。
尾联写山色。用了拟人化手法,是反用。“山色不言语”,意思当然是:山色能言语而不言不语。山色经过雨洗,又加上阳光的照耀,其明净秀丽,真令人赏心悦目。“不言语“尚且能”“唤醒三日酲”,那“言语”,更会怎样呢,此处反面运用拟人化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此处并非说“山行”者喝多了酒,需解酒困,而是夸张地表现“山色”的可爱,可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以“山行”为题,结尾才点“山”,表明人在“山色之中”。全篇未见“行”字,但从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萍风吹袖、雀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全诗写的兴会淋漓,景美情浓;艺术构思也相当精巧。
范文五:翻译<小斋即事> 刘一止
即事为诗,比较自由随便,不象军国大题目那么庄严。小斋即事.当然要与小斋生活情事相关。这首诗即从小斋常具之物琴,棋上着眼。不过诗并没有去描写琴棋生舌,而是借琴、棋二物以写志抒怀.显得机杼独出,别开生面。 首联单刀直入,直陈本意。但由于所言均出常情之外,便有一种新颖引入的力量。怜,是爱的意思。爱琴,一般说来,自然是因为喜音,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是把琴弹出声来,意在音,而不在琴,传说陶渊明抚无弦琴,不一定可靠。即使确有其事,当其抚时,也是在意想中听到了琴声.作者则不然,爱琴不是为了听音,而是为其“弦直”。爱棋,一般说来,自然是为了较智消闲,作者又不然,爱棋不是为了对弈娱戏,而是因其“局方”。“局”即棋盘,方形。二句都是在琴、棋上寻其品。言在物“品”,意在人“品”。“直”就是正直,不邪僻;“方”就是有棱角,不圆滑。作者在宋徽宗宜和三年(1121)登进士第后,曾官监察御史,“封驳不避权贵”,他的为官态度正好作“方”、“直”的注脚。 次联二句分承首联,是对首联句意的补说。“未用较得失”承“爱棋”句,因为只爱“局方”,不在对弈,所以没有用它较量胜负输赢;“那能记宫商”承“怜琴”句,因为只爱“弦直”,不在音声,所以没去记宫商五音。有了这两句,上两句句意更加显豁,对“为弦直”、“因局方”具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并非赘语。以“方”、“直”自守,其结果如何呢?便过渡到下两联。 前两联言心之所尚,后两联言行之结局。古谣谚云:“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在南北宋之交腐败现实中,方直自然更无容身之地。所以,年纪愈长,世也愈加疏远。不是诗人有意疏世,而是正直乃为浊世所疏,“拙”是与“巧”相对的。便佞应世,自能圆转自如,所以为“巧”;直道而行,百途不通,所以为“拙”。因此,一拙万事皆妨。二句字字是说己,却无字不是讽世,反语藏锋,颇多余韵。末联将诗意再推进一步。虽然琴棋二物始终相随,方直之品持守不变,却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了。感慨由一己浮沉提升到了家国兴亡的高度,诗境更高了。方直主人无关国家兴亡,那么什么样人占据着有系国家兴亡之重位呢?联系到徽宗以来,蔡京等“六贼”当路,国事日非的时局,更可体会到这联感慨之深。但表现上又是多么含而不露.这联同时又回扣首联的琴棋,使首尾紧密关合。全诗主要是以陈述语说理抒慨,这样的诗最不易写好。由于作者抓住琴棋二物生发,便饶有趣味,并赋予琴、棋的品格以鲜明的形象性,构思极巧。吕本中、陈与义曾评沦刘一止的祷说:“语不自人来”,大约也正是感受到了诗人标格甚高,较少俗味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范仲淹《郡斋即事》高考阅读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