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散体大赋生成缓慢探因
散体大赋生成缓慢探因 2011年3月
第38卷第2期
山西师大(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Mar..2011
Vo1.38No.2
散体大赋生成缓慢探因
孔德明
(昆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系,昆明650214)
摘要:散体大赋是赋中精品,亦是生成最为缓慢之作.大赋生成何以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
于散体大赋容量大,涉及名物广多,异语繁众,故制作大赋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耗时的材料搜集环节.二是其结
构宏伟,纵横捭阎,敷张扬厉,故要经历一个艰难久长的构思布局环节.三是其篇幅大,字数多,书写本已费时,
又要迎合消费者(主要是皇帝)喜好文丽字美的消费需求,在书写时必须精雕细琢,求正求美,加之当时书写工
作又极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因而大赋的生成过程延缓便成必然. 关键词:大赋;生成;缓慢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57(2011)02-0127-04
司马相如历时百日而酿一赋,张衡费力十载而
成《二京》,左思精思一纪而作《三都》,可见大赋生
成之缓慢.其因何在?刘勰归因于才思之缓,言云: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相如含
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
气竭于沈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
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舛刘勰这里所论数 人,除王充"气竭于沈虑"非因作赋外,其余均述作 赋之艰辛与赋之难成,尤其突出大赋之难成.刘勰 把散体大赋生成缓慢归因于"思之缓也",实有见地 亦有失偏颇."思之缓"是大赋生成缓慢的一个重 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大赋生成缓慢不仅受赋 作主体自身条件的限制,亦受当时生产赋体的某些 客观条件的限制,讨论者多重作者主观之因素,而忽 略外在客观之限制.散体大赋生成之缓慢,前书多 有记载,已成不争之事实,致成之因似仍关注不够. 故笔者不揣谫陋,对此略加探讨.
作赋,尤其是作大赋要求赋家须有极高才学. 刘熙载《赋概》云:"赋兼才学.才,如《汉书?艺文 志》论赋日:'感物造端,材智深美',《北史?魏收 传》日'会须作赋,始成大才士';学,如扬雄谓'能读 赋干首,则善为之'."_2】】引可见材料占有对赋家生 产创作之重要.如扬雄为了获得更多学识,主动请 求校书天禄阁,"得观书于石室"".东汉两大名 赋家班固和张衡也都有人读禁中的经历,《后汉书 ?
班彪传》:"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 史,……迁(班固)为郎,典校秘书."l4_I"《东观汉 记》:"固数人读书禁中,每行巡狩,辄献赋颂."" 《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 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顺帝初,再转,复为太 史令."[4J1卯鸲张衡《表求合正三史》:"窃贪成训, 自忘顽愚,愿得专于东观,毕于力于纪记.竭思于补 阙,俾有汉休烈,比久长于天地,并光明于日月,昭示 万嗣,永示不朽也."东汉赋家多有校书东观的
经历,如傅毅,马融,王逸,蔡邕等,他们在校书同时 博览了大量藏书.桓谭《新论?道赋》:"扬子云工 于赋,王君大习兵器,余欲从二子学.子云日:'能 读千赋,则善赋.'君大日:'能观千剑,则晓剑.'谚 日:'伏习象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他们入读 禁中,在获得多方面知识的同时,当然也"能读赋千 收稿日期:2010—10-2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ZW013).
作者简介:孑L德明(1972一),男,河南新县人,昆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系讲师,现
为华中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博士研
究生.
一
l27—
首,则善为之"了.
从生产者的角度讲,占有材料是个素质养成问 题,从生产角度讲,占有材料则是作赋的准备阶段. 袁枚《历代赋话序》云:"古无志书,又无类书,是以 《三都》,《两京》,叙风土物产之美,山则某某,水则 某某,草木鸟兽虫鱼则某某,必加穷搜博访,精心致 思之功,是以三年乃成,十年乃成,而一成之后,传播 远迩,至于纸贵洛阳.盖不徒震其才藻之华,且藏之 巾笥,作志书类书读故也.今志书类书,美矣备矣, 使班左生于今日,再作此赋,不过镭撷数日,立可成 篇,而传抄者亦无有也."l7由此看出,作赋搜集材 料的准备工作是艰辛费时的.同时也说明,搜集占 有材料对于作赋尤其是作大赋,是一个至关重要且 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扬雄《答刘歆书》云:"雄为郎 之岁,自奏少不得学.而心好沈博绝丽之文.愿不 受三岁之奉,且休脱直事之繇,得肆i5广意,以自克 就.有诏可不夺奉,令尚书赐笔墨钱六万,得观书于
石室.如是后一岁,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 成帝好之,遂得尽意.故天下上计孝廉及内郡卫卒 会者,雄常把三寸弱翰,裔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 归,即以铅摘次之于椠.二十七岁于今矣.而语言 或交错相反,方覆论,思详悉集之燕其疑.张伯松不 好雄赋颂之文,然亦有以奇之,常为雄道,言其父及 其先君意典训,属雄以此篇目,颇示其成者,伯松日. 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31411扬雄赋的巨丽奇诡颇 得力于对异语名物的搜求之功.就连不好赋颂之文 的张伯松,见之亦以为奇."二十七岁于今矣",足 见其搜求赋作材料的漫长苦辛.
左思本着征实精神而作《三都赋》,赋序云:"余 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 图.其为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风谣歌舞,各附其 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何则?发言为诗者,咏其 所志也.升高能赋者,颂其所见也.美物者贵依其 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匪本匪实,览者奚信."_8因 左思抱着"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匪 本匪实,览者奚信"的思想而作《三都赋》,故其对材 料的搜集更为耗时费力.臧荣绪云:"(左思)欲作 三都赋,乃诣着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 稔.门庭藩溷,皆着纸笔,遇得一句,即疏之."l8 由臧荣绪所言而知,左思对名物事迹的访求绝非一 载之功,"构思十稔"亦非虚谈.
扬雄与左思二人为作赋而访求异语异俗,地方 名物,用力之勤,费时之久.足以反映出制作大赋搜 求材料这一个环节的漫长而不可省.这是大赋生成 缓慢之重要一因.
一
】28一
作文最重要的恐怕要数构思这一环节了,如陆 机《文赋》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伫中区以 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 纷.……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 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咙而弥鲜,物昭哳而互 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 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沈辞怫悦,若游鱼之衔钩,而出 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之缨缴,而坠曾云之 峻.收百世之阙文,探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 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始踟蹰于燥吻, 终流离于濡翰."_8_2?陆机论作文时须驰骋想象,运 思笼物,精心用辞.从意与物的关系开始,到意与文 的关系作结,即由感物生情,到穷辞尽物,借物达情 这一过程的构想,既是阔大细密的也是艰辛耗时的. 王充曾以亲身体验说为文构思之苦.《后汉书 ?
王充传》:"充好论说,……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 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着《论衡》八十五篇,二十 余万言.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 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_4?】.其《论衡?对 作》亦云:"愁精神而忧魂魄,动胸中之静气,贼年损 寿,无益于性,祸重于颜回,违负黄老之教,非人所 贪,不得已故为《论衡》."[97442不仅着述思虑艰辛, 作文章亦然.文章天才曹植也曾有"反胃"之论. 《魏略》云:"陈思王精意着作,食饮损减,得反胃病 也."_l"弼萧绎《金楼子?立言》亦云:"扬雄作赋有
梦肠之谈,曹植为文有反胃之论."【1119被谢灵运誉 为才高八斗的曹植尝有构思"反胃"之叹,则更见常 人为文构思之艰难了.
作文之中,作赋之宏大构思则尤为艰辛,汉赋作 家多有感触之言.《西京杂记》:"司马相如为《上 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 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 其友人盛览字长通,群舸名士,尝问以作赋.相如 日:'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 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 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这不仅要求 赋家在构思时想象丰富,而且还要细密谨严.正如 王世贞所云:"作赋之法,已尽长卿数语,大抵须包 蓄千古之材,牢笼宇宙之态.其变化之极,如沧溟开 晦;绚烂之至,如霞锦照灼;然后徐而约之,使指有所 在.若汗漫纵横,无首无尾,了不知结束之妙,又或 瑰伟宏富而神气不流动,如大海乍涸,万宝杂厕,皆 是瑕璧,有损连城,然此易耳.惟寒俭率易,十室之 邑,借理自文,乃为害也.赋家不患无意,患在无蓄, 不患无蓄,患在无以运之."?
怎样利用巧妙的构思,把占有的材料组建成一 篇大赋,能够做到纵横捭阖,又如行云流水,的确不 是一件易事.刘熙载《赋概》云:"司马相如《答盛览 问赋书》有赋迹赋心之说.迹,其所;心,其能也. 心迹本非截然为二."|2又云:"赋家之心,其小无 内,其大无垠,故能随其所值,赋象班形,所谓睢其 有之,是以似之'也."I2399"其小无内,其大无垠"的 "赋家之心",不能不令赋家"意思萧散"了.东汉大 赋家张衡,也是十年而构《二京》,《后汉书?张衡
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 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瑜侈.衡乃拟班固《两 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 成."明看来,作大赋构思之劳神是有它的普适性 的
大赋的书写也不是一件挥笔即成的事,因为大 赋不仅是内容巨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应是形式精 美的书法艺术品.
汉代皇帝自高祖至灵帝,多好书善书.唐韦续 《墨薮?五十六种》:"十六:复篆者亦史籀所作,汉 武帝用题建章阙."[《汉书?佞幸传》:"宣帝 时,侍中中郎将张彭祖少与帝微时同席研 书."?盯张怀璀《书断》:"刘穆(睦)善草书,光武 器之.明帝为太子,尤见亲幸,甚爱其法."【~7144张彦 远《法书要录》:"章草本汉章帝书也,今官帖中有 '海碱河淡',其书为后世章草宗."?由上可知,汉 代皇帝喜爱书法已成风尚.
既然汉代皇帝喜爱书法已成风尚传统,则赋家 势必投其所好.在向皇上显示赋才的同时,也会昭 显其书法技能.这样,散体大赋不仅具有辞藻形式 的华美,也具有文字外形的精美.注重文章文字外 形的精美,似是汉魏文章所具美感的一个不可或缺 的因素.刘勰《文心雕龙》专辟《练字》一章,并在 《练字》篇中强调字形的美感与音韵的美感并重,其 云:"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讽诵则绩在宫 商,临文则能归字形矣."?此句是说"文章读起 来是否铿锵归功于声音平仄,文章抄写出来是否美 观体现于字形单复了"l】".王运熙先生说刘勰 《文心雕龙》的写作本意,"则在于指导写作,全书内
容重点,也着重在写作原则和写作方法方 面".以此推之,汉魏文章中文字的书写亦有 原则与方法文章外观具有书法美感,应也是其写作 原则之一.赋家多有能力遵循这一原则,因为很多 赋家同为小学家,书法家.汉赋四大家中,"除张衡 外,其他司马相如,杨雄,班固等三人,也都是有名的 书法家.北魏王惜《古今文字志目》把三人都列入 秦汉吴五十九位书家之中.唐韦续在《墨薮?五十 六种书》的'气候时书'中称:'汉文帝令蜀司马长卿 采晨禽屈伸之体,升伏之势,象四时为书.'《书断》 称班固'工篆,李斯,曹喜之法,悉能究之'.其大篆 小篆被列入'能品'."l2由于大赋作家善书,且大 赋的消费者——皇上又喜好书法,因此,大赋作家在 赋作的书写时必定精琢细雕.如此必会导致大赋的 生成缓慢.但慢工出精品,所以"司马相如善为文 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ll5_.大赋留存优于小 赋,亦是人们视大赋为精品的观念所致. 虽赋家多擅长书写,却依然要受书写工具一笔 墨的限制.笔到了汉代已有很大改进,比较便于书 写,但墨则不然.在汉代,尤其是在西汉主要用的是 石墨.石墨的研制很麻烦,"当时磨墨的方法是将 墨丸放于砚面上,加水后,用研石压着墨丸研磨.这 与墨锭出现以后直接用墨锭在砚台上研磨的方法不 同."l22l叫再之,在天冷的时候,墨还很容易上冻.故 当时文字书写颇受寒冷气候限制,读书习字不得不 因季节而宜.
散体大赋多以京都,畋猎为题材,萧统《文选 序》云:"述邑居,则有惩虚,亡是之作,戒畋猎,则有 《长杨》,《羽猎》之制."8?而天子畋猎多在秋冬,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天子乃教於田 猎,以习五戎,班马政."l23l"赋家多是在天子游猎 之后,受诏作赋,扬雄《羽猎赋序》:"孝成帝时,羽 猎,雄从.……故聊因《校猎》,赋以风之."|81" 《汉书?扬雄传上》:"其十二月羽猎,雄从.……故 聊因《校猎赋》以风."?.另外,扬雄所作《甘 泉赋》,《长杨赋》,也是在天寒地冻之时.《甘泉赋 序》:"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l8"再看 《长杨赋》的写作时间,《长杨赋序》:"明年,上将大 夸胡人以多禽兽.秋,命右扶风发民入南山,……雄 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Jl《汉书?成 帝纪》:"冬,行幸长杨宫,从胡客大校猎.宿萤阳 宫,赐从官."?东汉班固也是皇帝"每行巡狩,辄 献上赋颂""".秋冬是天寒地冻,墨极易凝结的 季节.由于天寒而使墨冻,给书写带来了很大的不 便,影响了大赋生产的速度.这也应是散体大赋制 作缓慢的原因之一.
由上可知,汉赋生成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三:第 一
129—
一
,由于散体大赋容量大,涉及名物广多,异语繁众, 故制作大赋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费时的材料搜集环 节.第二,由于散体大赋结构宏伟,纵横捭阖,铺张 扬厉,故要经历一个艰难久长的构思布局环节.第 三,由于散体大赋篇幅大,字数多,书写本已费时. 又为迎合消费者(主要是皇帝)喜好文丽字美的消 费需求,大赋作者务必在制赋时着力于文字的书写, 必须精雕细琢,求正求美.而且当时的书写工作又
极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对气候极具依赖性,因此必然 延缓赋作的生成过程.第二种原因是学者常关注论 及的,而第一,第三种原因往往是被研究者疏忽遗漏 的.第一种原因对京都大赋的生成影响甚深,第三 种原因对畋猎赋的生成影响尤着.因为散体汉赋大 赋的生成受上述条件的限制,因此相如百日成赋是 极为可信的.王桥《野客丛书》五《相如(上林赋)》 云:"仆谓相如此赋,绝非一日所能办者,其运思辑 工亦已久矣.及是召见,因以发挥.不然,何以不俟 上命,遽日请为天子游猎之赋?是知此赋已平时制 下,而非一旦仓卒所能为者,《西京杂记》谓相如为 《上林》,《子虚赋》几百日而后成,此言似可信 也."~24151王世贞亦云:"词赋非一时可就.《西京杂 记》言相如为《子虚》,《上林》,游神荡思,百余日乃 就,故也."_1跖如相如百日成赋可信,则张衡研 《京》十年,左思练《都》一纪亦不全虚.由此我们可 以得到一个启示:在科技不发达的历史年代里,物的 因素对文学生产有极大的限制.随着科技的进步, 这种限制也就越来越小,几乎可以忽略,因此导致人 们对曾有限制的遗忘.
参考文献:
[1]刘勰着,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58.
[2]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 书局,1958.
[4]范哗.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班固.东观汉记[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6]桓谭.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7]蒲铣着,何新文,路成文校证.历代赋话校证[M].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8]李善.文选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7. [9]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10]李防等.太平预览(卷376)[M].北京:中华书局, 1963.
[11]萧绎.金楼子(卷9)[M].武汉:湖]E崇文书局,1875. [12]葛洪.西京杂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3]王世贞着,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M].济南:齐 鲁书社,1992.
[14]詹镆.文心雕龙义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15]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6]韦续.墨薮[M].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C].上海:商 务印书馆,1937.
[17]张怀瑾.书断[M].文渊阁四库本.第812册.台北:台 湾商务印书馆,1983.
[18]倪涛.六艺之一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19]郭晋稀.文心雕龙译注[M].岳麓书社,1997. [20]王运熙.<文心雕龙>的艺术标准[J].文学遗产, 2005,(5).
[21]龚克昌.中国辞赋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o3.
[22]胡继高.,件有特色的西汉漆盒石砚[J].文物,1984, (11).
[23]郑玄注,孔颖达正义.礼记正义[M].十三经注疏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4]王桥着.王文锦点校.野客丛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AnExplorationofReasonsfortheGenerationofDafu
KONGDe—ming
(DepartmentofLiteratureandJournalism,Kunming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214,China)
Abstract:WhydoesDafugenerateSOslowly?Thereasonsareasthefollows.First,thecapacityofDafuis
verylarge.SOittakesalongtimetogathermaterials.Secondly,thewritermustspendalongtimetomaketheen-
tireoutline.Thirdly.thewritermustspendalongtimetodraftitbecausethewritingconditionsarelimiteddueto
climaticconditions.
Keywords:Dafu;creation;slow
一
130—
范文二:汉代散体大赋的审美特征研究
汉代散体大赋的审美特征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
逯岱邀签太魃的宣羞盘堑硒塞
导师 刘敏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 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
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己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 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辩醐砂乒嘲参日
靴敝储:甲%勇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 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
检
索;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
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本人授权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
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同意按相关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签字日期: 砌,拜/’月当日
兰三篡毒日砌,纛
签字日期:占乙,多年歹月彦日摘要
汉代散体大赋的审美特征研究
美学专业
研究生:申智勇 指导教师:刘敏
摘要:汉代散体大赋是汉代文学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篇制宏大,“苞括宇宙,
总览人物”,能够反映汉朝整体帝国生命气象的诗性化散:之文体,显示了汉代天
子在人世间的尊严和在诸神世界的狂梦。汉代经学是汉代思想文化的主流,是
一种维护帝国政权和统一人民思想的学术,核心是天人感应学说,具有讽谏和
颂美精神,倡导节俭,有礼与务实,反对铺张,无度与虚构。因为汉代散体大
赋是汉代经学的代言体,所以表现出史诗性之宏美的审美特征,汉代帝国具有
恢宏无比的叙事结构,汉朝天子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权地位。因为汉代散体大赋
是汉代经学的抗争者,所以表现出奇倔性之怪美的审美特征,汉代帝国拥有超
乎日月的狂想之物与通乎六合的怪诞之美,其中有上天之神仙陆离,下地之鬼
怪芸芸,世间之奇物陆离,虚构巧妙,想象丰富,呈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文学
色彩,令作为审美主体的读者迷离萦绕,产生出种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
验状态,体验到非凡而罕见,诡怪而美丽,荒诞而惊奇,丑陋而生硬等美感,
使得读者作为个体生命卷入和渗透到汉代帝国的整体生命之中。汉代散体大赋
体现出一代文学的生命之美,在中国第一个统一,强盛,漫长的封建帝国中打
开了宏大叙事结构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交相辉映的文学了弋门,上承战国纵横气
势与屈原浪漫气质,下启后世统一强盛历史时期文学的生命辉煌。
关键词:史诗结构想象浪漫主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口
,
.,
,
.,. ,
, . . ., .
. ,摘要 ’
。, .
:;;;
目 次
目 次
摘要.
目 次前言? 月茜?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三关于汉代散体大赋的定义 第一章史诗性之宏美?.. 第一节 帝国气势的叙事结构性?一
第二节 天子地位的英雄神话性? 第二章奇倔性之怪美? 第一节 狂想之物超乎日月 第二节怪诞之美通乎六合 第三章代言与抗争第一节 汉代经学的代言体
第二节 汉代经学的抗争者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专著??.
二期刊??.
后记.
刚舌
..上.?
月吾
一研究综述
国内的汉赋研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兴起,其研究的视角和方 法呈现出多样化形态,其研究成果也是十分显著的。有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
着
力于汉赋文献的收集,整理和注释的,如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合著的《全 汉赋校注》广东教育出版社,,还有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等;有从文学史的角度出发对赋史进行了梳 理和总结的,如马积高的《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有专论汉赋的美 学思想的,如刘斯翰的《汉赋一一唯美文学之潮》广州二之化出版社,和 章沧授的《汉赋美学》安徽文艺出版社,。有从文艺学的角度出发论述 汉赋的艺术问题,如刘朝谦的《赋文本的艺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华
龄出版社,,提出汉赋的起源于南方文化等问题;有从文体论的角度触发 进行研究,如何沛雄的《汉魏六朝赋论》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他认为 “赋为我国文学中最独特的作品,可谓非诗非文,而亦诗亦文。”还有冯小禄
的
《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人民出版社,等;还有论述汉赋和其他门 类关系的,如冯良方的《汉赋与经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曹胜高
的《汉赋与汉代制度??以都城、校猎、礼仪为例》北京大学出版社,;
在以汉赋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有的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视汉赋为一
个整体:如张清钟的《汉赋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龚克昌的《汉赋
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陶秋英的《汉赋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
万光治的《汉赋通论》巴蜀书社,和孙晶的《汉代辞赋研究》齐鲁书
社,等;也有的从微观的角度出发注重汉赋作家的个案研究,如李天
道的《司马相如赋的美学思想与地域文化心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华龄出
版社,和万志全的《扬雄美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值得注意的是万光治的《汉赋通论》一书,他从文体论,流变论和艺术论三个
方面对汉赋进行论述,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意见,比如文体论中的“汉赋三体
溯源及变迁”,流变论中的“汉赋与汉诗,汉代经学”和艺术论中的“汉赋的图
案化倾向”等,对论述汉赋的文体特征和艺术特征等作了极为重要的研究指向。
国外汉赋研究起步的比较早,大概开始于二十世纪二二十年代。西方学者对
赋的翻译和理解具有前后期的不同特点,这个分期以英国剑桥大学于年出
己:
版的美国汉赋学家康达维的《扬雄赋研究》
四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出现为标志。在此之前,西方汉学界是从文体角度审视
汉赋,如年美国华兹生?波顿翻译《汉魏六朝赋》为“ ?
::
”,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而之后,西
方汉学界主要是以回归西方传统文学体类划分的观念为主,把汉赋看成是一种
史诗体,如年美国葛蓝翻译祢衡的《鹦鹉赋》为“ ’”, 《哈佛亚洲研究》.
:。东方学者主要以日本学者为主,如铃木虎雄:“韵文形式之
赋,则似兼此事物铺陈与口诵二义而得名者也。”见其《赋史大要》,该书日文
原著出版于年,年由台湾正中书局出版殷孟伦译本;中岛千秋:“赋
属于朗诵样式的最升华的文学样式。”见其所著的《赋之成立与展开》日本株
式会社关洋纸店印刷所出版,;吉川幸次郎:“司马相如作品的主要部分,
不言而喻是脱胎于《楚辞》诗形的赋。”章培恒等翻译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对于汉代散体大赋,历代很多评论者都认为其文字生僻,词句艰深,是艳
丽之文,缺乏情感,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如刘勰曾经在《文心雕龙?诠赋》中
谈到汉赋是“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
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此扬子所以追悔于雕虫,贻诮于雾毅者也。”
其实不然,汉代散体大赋之所以被认为是富丽之文,没有实用价值,是因
为我们忽略了其创作的本质和欣赏对象,其本身是一种纯文学文体,是拿来
审
美的,而汉人和后代很多评论家却用政治和实用价值的标准来衡量它,认为其
没有什么价值,这和当时汉代诸多问题主要受经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所以,
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从审美的视角来看待汉赋。李泽厚先生就在
其著作《中国美学史》中这样评价汉赋:“尽管后人对于汉赋,几千年来常多指
责,如指责它叙述铺排的烦冗堆砌,特别是指责它表现了统治者的腐化享乐等
等;但汉赋尤其是汉代散体大赋表现出来的那种‘巨丽’之美,那种‘苞
括宇宙,总揽人物’的宏大气魄,却是后世所难企及的。它在中国艺术的发展
史上,第一次鲜明强烈地突出了艺术作为一种自觉的美的创造的特征,不再只
是政治伦理道德的附庸。汉赋实际上是处在上升时期的积极有为的统治者直观
地创造世界的伟大业绩的产物,是对汉帝国的繁荣发展所创造出来的美的世界
的再现和赞颂,洋溢着宏阔明朗的信心和力量。”
我的论文题目为《汉代散体大赋的审美特征研究》,这个课题是属于汉赋的
审美形态研究的。美国美学家托马斯?芒罗把美学中对美的形式进行描述性研
究的学科称为审美形态学,或称艺术形态学。这门学科考察人类审美活动在不
日舌
同历史阶段和不同文化圈中如何凝结成代表文化大风格的审美范畴形态,其专
门研究艺术品和其他一些审美对象的形式特征,研究它们中间瞬间即逝或反复
出现的结构或形态,以审美范畴研究为主,辅之以艺术风隆和意象流变的研究。
所谓审美范畴,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形成的,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
审美现象的一些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概念,如崇高,优美,悲剧,喜剧,荒
诞等。
关于汉赋的审美形态研究,前人或是论述整个汉赋的美学思想,如章沧授
的《汉赋美学》;或是在论述汉赋的文学理论中涉及到汉赋的美学思想,如冯小
禄的《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和孙晶的《汉代辞赋研究》等;又或是单一
地论述汉大赋的某一审美形态,如柯继红的《论汉大赋的崇高风格》文章,
至今还没有人单一地论述汉赋的诸多审美形态。
另外,把研究对象的范围缩小,将“汉赋”改为“汉代散体大赋”,原因如
下:首先,从文体流变的角度,汉赋一般分为骚体赋,散体赋和骚散相兼赋三
类。
散体大赋汉大赋属于散体赋,其被公认为汉赋的代表,它的兴盛是汉代政
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心理各方面的综合产物,它反过来又反映了汉代欣欣
向荣的昌盛局面和汉赋作家特定的创作心态,它是一种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群
体意识的产物。所以,它最能反映汉代的社会生活和现实,反映汉人的审美情
趣和生命情感。其次,汉代散体大赋洋溢着无尽的才学。刘熙载《艺概?赋概》;
“赋兼才学”。其才学在于三点:一是《文心雕龙?神思》中所提到的:“人之
禀才,迟速异分,言之体制,大小殊功。”二是据《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的创
作散体大赋需要“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
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其创作的内容包括宇宙的万事万物,
天上地下的所有的一切;三是其作品中不避冗繁的文字铺述,初见时令人生畏,
然深入其中,发现其情意俱在,令人情锁顿开,得到以多胜少的艺术效果,这
是散体大赋所独有的特点。最后,汉代散体大赋规模庞大,字汇繁多,它不仅
需要才学,还需要赋家有巨大的艺术热情,能够支持长时间的艰苦的创作过程。
所以,其创作的过程是艰辛,得到的结果是不易的。如司马相如作《天子游猎
《西京杂
赋》“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
记》卷二;又如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
会,
十年乃成。”《后汉书?张衡传》所以,汉代散体大赋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文
体,具有特殊的文化风格和审美特征。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汉代散体大赋以一种历史未曾有过的独特文学样式再现了两汉四百年来丰
富多彩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汉人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对于人生和生命的感
悟和追求。所以,通过论述汉代文学的最高代表??汉代散体大赋的审美特征,
来展现汉人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审美追求和生命情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将通过运用美学理论对汉代散体大赋的具体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分三章
对其审美特征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论述。在第一章中采用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从
两个方面论述汉代散体大赋的“史诗性之宏美”的审美特征,一是帝国气势的
叙事结构性,二是天子地位的英雄神话性。在第二章中先将汉代散体大赋中的
“奇”物象进行分类:神仙风神,云神,水神等,鬼怪魑魅魍魉等和自
然中的超自然物螭鲑,钜鳞,灵草,金石,鼋鼍等。然后从审美心理学出发,
立足于具体文本的鉴赏得到“奇崛性之怪美”的审美特征的审美感兴体验,如
枚乘《七发》中音乐的悲美和广陵潮的奇宏,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中怪兽
现象的惊现,张衡《二京赋》中百戏的怪异奇幻特征等。在第三章中分析汉代
散体大赋的审美特征的原因:史诗性之宏美的审美特征的原因是汉代经学审美
意识的表现,而奇倔性之怪美的审美特征的原因是对汉代经学抗争的表现。最
后,在结语中总结全文内容并阐发汉代散体大赋作为一代文学的生命之美,承
战国之纵横与屈子之浪漫,开第一个统一强盛帝国的宏大浪漫主义文学,启后
世统一历史时期的伟大浪漫辉煌。
三关于汉代散体大赋的定义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汉赋学者少有对汉代散体大赋作出比较
明确的定义。
有的学者谈到了汉代散体赋,但是没有具体谈到汉代散体大赋。如郭预衡
从文学史的角度认为:“散体赋是一种含有诗,骚,散文等文体因素的综合性文
体。?万光治从文体的角度将汉赋分为四言赋,骚体赋和散体赋,他也认为“汉
代散体赋是一种含有诗,骚,散文等文体因素的综合性文体。”?他指出:“散
体赋是在汉建立起大一统政权后,随着南北文化交汇而崛起的一种综合性文体。
它汲取了先秦各文体之所长,不拘篇制,时空容量大;句型丰富,韵散结合,
富于韵律美。因此,散体赋是汉代赋体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文体,是汉代作家在
前人文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劳动所取得的成果。”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
?万光治:《汉赋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华龄出版社,年版,第页。
?万光治:《汉赋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华龄出版社,年版,第页。
日舌
有的学者对于汉代散体大赋的概念指向比较模糊。如张恩富在其著作《汉
赋的历史》附录一的“汉赋常识”中说到古赋是汉赋的同时又是指汉大赋,“古
赋,即汉赋,主要指汉代流行的大赋,由枚乘《七发》开其端,代表作家有司
马相如,扬雄,班固等。汉赋的特点在于极力摹写各类事物,一般都是长篇巨
制,结体严密,气象壮阔,文辞富丽,好用典故难字,表现出一种典雅堂皇,
肃穆凝重的风格,被视为赋的正宗。章法上多采用问难对答的形式,句式参加
明显,韵文中夹杂散文,诗的气息大为减弱。”?马积高从句式上将辞赋分为三
类:诗体赋,骚体赋和文赋,逞辞大赋属于文赋中的一类,“这种赋体兴起于并
盛行于两汉。以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扬雄的《羽猎》,《河东》,班固
的《两都》,张衡的《二京》为其代表。其特点是大都以问答为骨架,铺陈名
物,
排比词藻,好用古文奇字和双声叠韵,凡铺排处多用整齐对称的韵语,叙述和
提顿则多用散文旬。”?
还有的学者虽然谈到了散体大赋,但是解释的并不精准或完备。如冯小禄
认为“散体赋中最能代表‘铺采搞文,体物写志’特色的无疑是以‘京殿苑猎’
为常用题材的大赋,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是汉赋中最受人们重视的门
类。??这类赋题旨重大,体制宏大,都是有关国家的政治,礼仪或一个都市
的全方位情况等大问题的作品,体现作者积极用世心态和渴望参与帝国政治的
社会进取型人格。它们或是以散文的主客体谋篇,或是以散文的语词,旬式贯
穿全文,具有散文的文体特点。”孙晶说:“散体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汉代的
散体大赋,汉代散体大赋的奠基之作是枚乘的《七发》,《七发》与战国时期散
体赋的初具规模之作是宋玉的《高唐赋》等,有进一步散文化的倾向;把汉代
散体大赋的创作推向成熟阶段的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而在散
体大赋的形式上有所变革的是扬雄的赋;把散体大赋推向长篇之极轨的是班固,
张衡的京都赋。”五
所以,我想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汉代散体大赋作一个比较精准的定
义阐释,同时也为论述汉代散体大赋的审美特征作一个铺垫。
通过上述所举例证,我们可以看出,汉代散体大赋中的“散体”问题基本 是阐释得比较完备了,其中以冯小禄所说“或是以散文的主客体谋篇,或是以 散文的语词,旬式贯穿全文,具有散文的文体特点?最为精准,散体赋即散 文文体。在这里主要补充汉代散体大赋的“大”的问题。
?张恩富:《汉赋的历史》,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年版,第页。 ?马积高:《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
?冯小禄:《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孙晶:《汉代辞赋研究》,齐鲁书社,年版,第页。
?冯小禄:《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从文学作品构成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汉代散体大赋的形式与内容的探 讨来解释其“大。
首先,看汉代散体大赋的形式方面。万光治认为“不拘篇制”,指篇幅可大 可小,但这只是针对散体赋而言;张恩富认为“一般都是长篇巨制”显得比较 含糊;而冯小禄说“体制宏大”,“赋是文字型的,不避冗繁,尤其是散体大赋, 普通人见而生畏。?指出汉代散体大赋是以体制之大,篇幅之长的文字性铺
述
来达到以多胜少的效果,初见时令读者望而生畏,但深入其中,却发现其情意 俱在,令人情锁顿开。另外,根据我对汉代散体大赋作品的字数统计也可以说 明这一点:枚乘《七发》约为字;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约为字; 扬雄《甘泉赋》约为字,《羽猎赋》约为字,《长杨赋》约为 字;班固《两都赋》约为字;张衡《二京赋》约为字。所以,汉代
散体大赋的作品应该是篇幅长达,并且字数应该至少在字以上。扬雄的《河
东赋》由于只有字,所以不属于汉代散体大赋之列。
其次,再看汉代散体大赋的内容方面。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的第九
篇《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中说到司马相如的赋作“广博闳丽,卓绝汉代”,五司
马相如作为汉代散体大赋的代表作家,其赋作被鲁迅赋予了极高的评价,成为
一代鸿文,“鸿”,即大。“广博闳丽”是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旨情感都广大宏
远,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并且,李泽厚评价汉代散体大赋“实际上是处在上升
时期的积极有为的统治者直观地创造世界的伟大业绩的产物,是对汉帝国的繁
荣发展所创造出来的美的世界的再现和赞颂。”这正如《西京杂记》卷二中所
记载的司马相如的创作原则是“苞括宇宙,总览人物”,强调作品的内容应包
括宇宙的万事万物,天上地下的所有一切,反映在汉代散体大赋中,其内容囊
括了汉朝帝国所有的一切,如苑囿,物产,宫殿,社会生活等,构造出一个帝
国的整体框架,表露出一个帝国的生命情怀。
最后,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对于形式和内容作了统一,他将汉代
散体大赋称之为“鸿裁”之文,“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
大。既履端于倡序,亦归余于总乱。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乱以理篇,迭致文
契。按《那》之卒章,闵马称‘乱’,故知殷人辑颂,楚人理赋,斯并鸿裁之寰
域,雅文之枢辖也。”?这里的“鸿裁”,可以看成是散体大赋中的“大”的体
性特点,刘勰分别从体制之大,题材之大和风格之大三方面对“大作了解释,
?冯小禄:《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江苏文艺出版社,年版,第页。
?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西京杂记》卷二载司马相如答盛览作赋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册,第页。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日舌
即从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上都作了阐释。
所以,汉代散体大赋的“大”不仅体现在其形式表现上,也体现在其内容
和情感的表达中。
综上所述,汉代散体大赋是属于散体赋中的一种赋体,是一种汉代独有的
和最典型的,并且篇制长达,字数至少在字以上能够反映汉朝整体帝国生
命气象的诗性化散文文体。其代表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
?,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和《长杨赋》,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
京赋》。
?关于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有的论者将其视为单独成篇,有的认为《子
虚赋》和《上林赋》,也
不应称之为《子虚赋》或《上林赋》。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中对此提出过疑
问:“其文具存《史记》及《汉书》本传中;《文选》则以后半为《上林赋》,或召问之所续欤”认
为不应将此赋作分为两篇;并且,在万光治和马积高主编的《赋学研究论文集》中沈伯俊的文章《司
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天子游猎赋》也清楚地论述了这个问题。龚克昌也在《汉赋的奠基者司马相如》
一文中,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记载,创作的一般规律,赋本身的构造和时代背景四个方面进
行论证得出《子虚赋》在梁孝王门下写的与《天子游猎赋》在汉武帝门下写的是在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写的不可混淆的两篇赋。故此,我倾向于这是一篇完整作品的观点。
四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史诗性之宏美
很多学者都认为汉代散体大赋具有崇高的审美形态,如章沧授在其著作《汉
赋美学》中明确提出汉代散体大赋具有“巨丽之美”,“巨”即指崇高。柯继红
写过一篇文章一一《论汉大赋的崇高风格》?,他用朗吉努斯的《论崇高》中
的五个方面来论述汉大赋具有崇高的风格: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而激动的
情
感;气势磅礴的铺排运用;繁丽典奥的措辞技术;以及由此而综合生成的结构
的堂皇卓越。
崇高,又被称为壮美,它是指审美对象以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
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心潮澎湃,惊心动
魄,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扩大
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汉代散体大赋确实具有崇高的审美形态,但是,从结构研究法的角度出发,
其崇高审美形态的基础是一种壮丽的传世业绩,如实地描绘出汉代帝国的历史
命运并表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具有结构宏大的特点,充满着幻想和神话色彩,
就如同史诗一般,全面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美国辞赋学家康
达维
.翻译《扬雄赋研究》为“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年版他将赋翻译为
“”?,这个英文单词的意思是吟诵史诗,狂诗,狂文,狂想曲,溢
美之词。黑格尔认为史诗是“提供给意识去领略的是对象本身所处的关系和所
经历的事迹,这就是对象所处的情境及其发展的广阔图景,也就是对象处在它
们整个客观存在中的状态。”《辞海》解释“史诗”:古代叙事诗中的长篇
作品,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或以古代传说为内容,塑造英雄形象,
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话色彩。 《汉语大词典》解释“史诗”:史,有虚
饰;浮夸之意。比喻壮丽的,足以传世的业绩,一般指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
史事件的叙事长诗,也指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风貌,人民生活的
优秀长篇叙事文学作品。所以,汉代散体大赋的崇高是一种史诗般的崇高之美,
但是,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学下的一种审美范畴,不能随意添置与改变,所以我
把汉代散体大赋具有的这种史诗般的崇高的文化风格和审美特征称之为史诗性
?柯继红:《论汉大赋的崇高风格》,《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年第期。
?孙晶:《汉代辞赋研究》,齐鲁书社,年版,第页。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年版,第页。
第一章史诗性之宏美
之宏美的审美特征,其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展示出汉代帝国和民族的独特生命魅
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帝国气势的叙事结构性上,二是天子地位的英
雄神话性上。
第一节 帝国气势的叙事结构性
汉代散体大赋作为汉代文学的典型代表,其内部有着自己的结构规律。并
且,汉代散体大赋是赋家为了夸饰汉代帝国的荣耀而写作的,起源于汉代天子
的帝王情结。正如赵逵夫所说:“汉代散体大赋铺张扬厉,气势开阔,更适合于
当时空前强大的大汉帝国开疆拓土,耀武扬威,歌功颂德的需要,更适合表现
大汉帝国加强中央集权,表现天子至高无上和皇家宫苑的华奢广大,京都形胜
的壮丽繁华。”?冯小禄也谈到:“汉人精心建构了一个易:人间帝王所居京城之
苑囿,宫城为内圆,以游乐和外城,市井为中圆,以天下,四夷为外圆的三环
圆形结构,而圆心就是帝王天子。这种三环圆形的叙述结构,其实象征了帝王
的郡县制,朝贡制,完成了对帝国版图宏远,疆域广袤的形象展示,又暗合了
儒家内圣外王的治国之道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世之道之共同的由
内而外心理结构。”?所以,汉代散体大赋的叙事结构是一种帝国叙事结构,歌
颂汉代帝国的统一强盛,讽谏汉代天子的尊礼言行,始终是其不变的中心。
枚乘的《七发》作为汉代散体大赋的奠基之作,其“述主客以首引”,
即采用主客问答的叙事手法,讲述了吴客用七件事情为楚太子治病的故事,告
诫太子不要迷醉声色,饮食,车服,以田猎,观涛逐层启发太子,最终归结到
要太子听取圣人辩士的“要言妙道”,“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其中所
描写的衣食住行,音乐歌舞和驾车行猎等,物象纷呈,气势恢宏,无不显示出
汉代帝国的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七发》的结构主要包括:音乐之美;美食
之鲜;骏马之多;山海之大;游猎之壮;广陵潮之奇;要言之妙。
司马相如由藩国而入于朝廷,请为汉武帝作《天子游猎赋》,其中有铺排的
形式,华丽的辞藻,丰富的想象,由上林苑的规模,写争山水林木,奇禽异兽,
离宫别馆,良石美玉,以及天子的校猎,游乐之事,最后,写天子游猎归来,
恍有所悟,以为“大奢侈”。结尾部分不仅仅有司马相如对天子的讽谏,也有他
对自己的社会理想的向往。但更主要的,则是告诫诸侯要尊崇天子,维护统一,
不能妄自尊大,逾越礼制。从枚乘作《七发》,歌颂四方风物,卒归于讽谏,到
?赵逵夫:《汉赋概述》,《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冯小禄:《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年版,第页。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司马相如作《天子游猎赋》,尊天子而抑诸侯,可以见出汉帝国统一事业所取得
的辉煌成果。
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同样采用主客问答的叙事手法,通过子虚,亡
是公和乌有先生三人的对话先展现出云梦泽楚王苑囿的宽大富饶和楚王游
猎的盛况,接着展现出更为壮丽的上林苑天子苑囿和更为恢弘的天子游猎
场景,通过对比显示出汉代帝国的宏大气魄。其结构主要包括:按上,下,
东,南,西,北的方位叙写云梦泽的山石,花草,珍禽猛兽,飞鸟游鱼等物产;
楚王游猎的盛况;从范围,水产之物,山林,花草植物,陆上游兽,宫馆等
方面突显上林苑比云梦泽更加巨大宏丽;天子游猎场面气势的浩大无比。
扬雄所作《甘泉赋》,《羽猎赋》和《长杨赋》,“皆因事而作,虽多颂扬之
辞,但所言戒佚猎,绝奢侈,惜民力,崇国防,讽谏的意义较司马相如更进一
层。”?《甘泉赋》采用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汉成帝到甘泉宫求子的祭祀过程,
展现了天子出行队伍的浩大气势和甘泉宫的精巧设计。其结构主要包括:出
行队伍浩浩荡荡,随行人员众多纷纭;甘泉宫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羽猎赋》
主要讲述了跟随皇帝出行游猎的盛况。其结构主要包括:出行队伍气势非凡;
游猎场景恢弘壮阔;苑囿猎物丰富繁多。《长杨赋》采用主客问答的叙事手
法,通过子墨客人和翰林主人的对话记叙了长杨狩猎一事,其中也不乏议论,
具有讽喻之意。其结构主要包括:描绘天子射猎与胡人生搏猛兽的场景;
赞扬国家的完整统一与富强昌盛。
班固《两都赋序》云:“西土奢老,感怀怨恩。冀上之眷顾,而盛称长安旧
制,有陋洛邑之议。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耀,折以今之法度。”?
《两都赋》也采用主客问答的叙事手法,侧重于颂美,通过东都主和西都宾的
对话,分别歌颂了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繁华,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两都的政治,
经济,文化和礼仪制度以及周围的环境,总体上对两汉王朝进行了歌颂与赞美。
其结构主要包括:西汉都城长安:?介绍长安的位置,历史;?描绘宫廷的 堂皇,街市的繁华,田猎的宏大。东汉都城洛阳:?介绍洛阳的历史,定都 的缘由;?颂扬皇帝完善礼仪制度的举措。
《后汉书?张衡列传》云:“永元中,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 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张衡的《二京赋》作为汉代散体大赋的压轴之作,侧重于讽谏,恢弘博大。其 仍然采用主客问答的叙事手法,通过凭虚公子和安处先生的对话,以磅礴的
气
势和华丽的语言描写出西京西汉京都长安和东京东汉京都洛阳的形势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
版,第?页。
第一章史诗性之宏美
和盛况。其结构主要包括:西京:?地理位置;?宫殿构造;?市井街区的 布局;?苑囿的面貌;?游猎的场景。东京:?修筑宫殿;?祭天地、劝农 耕等仪式;?游猎盛况;?礼仪治国。
结构主义是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处在一定的系统结构之中,认为任何事物只 有在系统整体中才能获得其意义,并把结构分析作为观察,研究,分析事物和 现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力图发现事物背后的结构模式。于是,我将上述所分 析的叙事结构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为七个结构模式:国家疆域之宽广与完整; 国都方位之全面;宫室殿宇之堂皇;物产之丰富;苑囿之绵延;人力 资源之充足;社会生活之繁华。在历史现实中,国家疆域,都城,宫殿,苑
囿,物产,人力资源和社会生活等正是一个国家完整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构主义的代表列维?斯特劳斯强调,结构主义去发现现象的结构,并非把结
构强加给现实,而是为现实复制一个模式。结构主义的另一代表罗兰?巴尔特
同样认为,结构主义活动是对客体的重建,使客体不可见,不可理解的东西显
示出来,因此结构是对客体的一种有指导,有目的的模拟,是确实地制作一个
与原来世界相似的世界。所以,我所发现总结的这七个结构模式是一种复制汉
代封建强盛帝国的结构模式,我从国家整体构造的角度对这七个结构进行具体
分析:
国家疆域之宽广与完整,展现了汉朝帝国政权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七发》,
《长杨赋》,《两都赋》和《二京赋》。如《长杨赋》中谈到自汉朝建立以来,周
边的少数民族一直作乱不堪,骚扰百姓的生活,北有匈奴,东有东夷,西有羌
荣,南有闽越南越等。武帝时期,发动战争,平定边患,使得各少数民族都举
足动身而来长安,拱手叩拜皇帝,安心归降于汉朝。“使海内澹然,永无边域之
灾,金革之患”?,国家海内出现安宁的样态,再也没有边疆的灾患,国家政
权获得了统一,维护了领土的完整。又如班固在《两都赋》中的描绘:“目中夏
而布德,瞰四裔而抗陵。西荡河源,东澹海淆。北动幽崖,南耀朱垠。?国家
的统治直抵东南西北边疆。
国都方位之全面,主要体现在《两都赋》和《二京赋》。如《两都赋》中对
于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的描绘:
长安:“汉之西都,在于雍州,窘日长安。左据函谷二二崤之阻,表以太华,
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其构造:“建金城而
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繁华之景象为“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
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其外又囊括“阙土千里”,指长安的管辖
范围广至千里,而且超越了华夏各个诸侯国,“兼其所有”。
洛阳:城内“宫室光明,阙庭神丽”,在外则“因原野以作苑,填流泉而
为沼”。在《两都赋》中,对于东都洛阳的描绘与对西都长安的描绘不同,
是和东汉帝王追求的讲武举措和实行的礼仪制度联系在一起的,让人感到威武
和森严,厚重和崇高。
宫室殿宇之堂皇,主要体现在《天子游猎赋》,《甘泉赋》,《两都赋》和《二
京赋》。汉帝国宫殿的描绘,都是“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形制取象
于
天地,东南西北的设计都考虑到光线明暗及一年中冷暖的变化。并且全都是华
丽堂皇,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国家的气势磅礴。如《甘泉赋》中描写甘泉
宫南部山顶上的通天台构造奇巧,左有彗星流逝,右有水神庇护,前有赤色门
楼,后有宫中正门。光亮闪熠,高耸达天。“大厦云谲波诡”,“大厦”指甘
泉宫前殿,又叫通天殿,其构造曲折精巧。殿外栽有壁玉,玛瑙,犀牛角装饰
的珊瑚玉树,五彩斑斓。立有“仡仡”的“金人和装饰着龙鳞的“钟簇”。殿
内宏大宽敞,漫长无边,犹如目光的“燎烛”终年不息,光芒四射。甘泉宫中
建筑群众多交错,连绵不绝,高大而又相互环绕。在宫内的斑室和倾宫中,
草木繁茂,花枝流离,芳香四溢。
物产之丰富,主要体现在《七发》,《天子游猎赋》,《羽猎赋》,《长杨赋》,
《两都赋》和《二京赋》。如《天子游猎赋》中数尽云梦泽中的物产:“其山则
盘纡葬郁,隆崇崔奉。??其土则丹,青,赭,里,雌黄,白埘,锡,碧,金,
银。??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瑁,昆吾??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芎蒡,
菖蒲??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陋靡,案衍埴曼,缘以大江,限以巫山。其
高燥则生葳,菥,苞,荔,薛,莎,青殖;其埤湿则生藏莨,蒹葭??其西则
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钜石白沙。其中有神龟,蛟鼍,
碡瑁,鳖鼋。其北则有阴林:其树根,楠,豫樟,桂,椒,木兰,檗离,朱杨其上则有赤猿猩猱,鸩雏孔鸾,腾远射干。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螋蜒貔犴。”?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
版,第页。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旋室和倾宫指帝王和后妃玩乐的宫室。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第一章史诗性之宏美
又说上林苑中的山林玉石“磷磷烂烂”,八川之水充:稿了“鱼鳖欢声”,飞
鸟走兽令人“芒芒恍忽”,万千树木披山缘谷,花草繁多,“郁郁菲菲”,对于山
林玉石,飞鸟走兽,芳草鲜花,水游之物陆上的走兽都是不可胜图,最有特色 的是还例举了各种水果的丰富,以彰显帝国的宏大物产结构。“于是乎卢橘夏
熟,
黄甘橙楱,枇杷樵柿,亭柰厚朴;枵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莫棣,答迟离支。 罗乎后宫,列乎北园;拖邱陵,下平原。扬翠叶,?紫茎;发红华,垂朱荣。 煌煌扈扈,照曜钜野;沙棠栎槠,华枫枰栌;留落胥邪,仁频并阊。”七其中涉 及到的水果有卢橘,柑橘,柚子,橙子,橘楱,酸枣,海棠果,苹果,软枣, 葡萄,唐棣,李子,荔枝,沙棠果,橡实,石榴,椰子,槟榔等。
苑囿之绵延,主要体现在《天子游猎赋》,《羽猎赋》,《长杨赋》,《两都赋》 和《二京赋》。如《天子游猎赋》中“云梦者,方九百里三,仅仅一个诸侯王 的苑囿之地,就有达九百多里,对此可以想象天子的苑囿势必更加绵延。云梦 泽“且齐东陪钜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浮渤潞,游孟渚。邪与 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 中,曾不蒂芥”后又写到天子的上林苑巨大宏丽:“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 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沪, 出入泾,渭;酆,镐,潦,濡,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 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 中,过乎泱漭之燮。”五又如《羽猎赋》中讲到汉武帝的上林苑宽阔巨长:“南 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而东, 周袤数百里。”?
人力资源之充足,展现了汉朝帝国的人才济济。主要体现在《天子游猎赋》, 《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两都赋》和《二京赋》。如《天子游
猎赋》
中“娱游往来,宫宿馆舍;庖厨不徙,后宫不移,百官备具。”四是说上林苑中
的离宫别馆数量百千,并且任何一个行宫中都备有一整套的人力资源系统:庖
厨,宫女,臣僚,卫士等随时候命,数量丰足。又如《两都赋》中谈到皇帝臣
僚百官,“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疗朔,枚皋,王褒,刘
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
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人臣众多,并且个个
?
?
?
?
?
?
?
逵逵逵逵逵逵逵 主主主主主主主 《《《《《《《 赋赋赋赋赋赋赋 注注注注注注注 汉汉汉汉汉汉汉 卷卷卷卷卷卷卷 》》》》》》》 四四四四四四四 出出出出出出出 版版版版版版版 集集集集集集集 团团团团团团团 巴巴巴巴巴巴巴 蜀蜀蜀蜀蜀蜀蜀 书书书书书书书 社社社社社社社 年年年年年年年 版版版版版版版 第第第第第第第 坫挖坞拍坫镐 页页页页页页页
??????? 赵赵赵赵赵赵赵 夫夫夫夫夫夫夫 韩韩韩韩韩韩韩 高一商高高一局古同一局 年年年年年年年 编编编编编编编 历历历历历历历 代代
代代代代代 评评评评评评评 代代代代代代代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博学多才,成天研习构思治国之道,每月每日都向天子呈献自己的精妙论道。 社会生活之繁华,主要体现在《七发》,《天子游猎赋》,《羽猎赋》,《长杨 赋》,《两都赋》和《二京赋》。如《羽猎赋》中的校猎场景气势恢宏无比,
各路
人马“营合围会”?,围住整个校猎场,然后“荷垂天之华,张竟鍪之罘,靡 日月之朱竿,曳彗星之飞旗”?,布下天罗地网,气势犹如蓄势待发的彗星, 等待多时的明月,迷惑耀眼的司命,即将发射的天弧。车马人员盛大众多,往 来周旋,随处可见,“若光若灭者,布库青林之下。在游猎过程中更是一片 繁忙,充满着力量的生命呈现,拼搏奋进。“拖苍孺,跋犀聱,蹶浮麇。新巨挺, 搏玄媛,腾空虚,炬连卷。踔夭矫,嫔涧门,莫莫纷纷,山谷为之风焱,林丛 为之生尘。’’?显示了汉朝帝国的赫赫武功。
还有《二京赋》中对民间的民俗娱乐活动的描写:百戏,魔术,杂技等。 “临迥望之广场,程角觚之妙戏”其中有大力士扛鼎表演,攀援者爬杆表演, “冲狭”穿刀圈之戏表演,跳丸剑表演,走钢丝表演,吐火表演,歌舞表演, 人假饰神仙灵物的戏剧表演,巨兽曼延表演,怪物展览表演,幻术表演,耍蛇 表演等,可谓千姿百态,群像聚生,繁华似锦,以此说明汉朝社会充满了生命 气息。
汉朝作为一个统一强盛的封建强国,其宏大的帝国气势被汉代散体大赋从 叙事的角度一一罗列出来,通过七个结构模拟重建出一个与帝国世界本身相
似
的具有史诗般宏大之美的客体世界,是“一个虽在人间,实通天上的立体辉煌
世界”,显示出宏大非凡,生生不息的帝国气势。所以,汉代散体大赋的史
诗性之宏美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其帝国气势的叙事结构性中。
第二节 天子地位的英雄神话性
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中指出,“一个国家的历史,政治生活和规章制度
的发展以及它的命运尽管都可以通过事迹去叙述,但是凡所发生的事如果不是
作为某些具体的英雄人物的具体行动,内在目的,情欲,苦难和成就的结果,
不是由他们的个性向所叙述全部现实情况提供了形式和内容,事迹也就会以自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四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年版,第页。《汉
书?武帝纪》:“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文颖日:“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
角力,角技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技乐也。”
?冯小禄:《汉赋书写策略与心态建构》,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第一章史诗性之宏美
己向前流转下去的呆板形式表现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如古希腊史诗
《荷马史诗》,通过塑造阿喀琉斯的伟大战斗英雄形象来反映古希腊时期的宏大
战争历史;又中世纪西班牙民族史诗《奥森的诗》,通过塑造熙德的浪漫主义民
族英雄骑士形象来叙述了西班牙人抗拒非洲伊斯兰教徒摩尔族人入侵的战争
等。如果汉代散体大赋所结构出来的国家模式没有英雄人物作为中心结构存在
的话,那么这种重建的客体世界模式就只是汉代民族和帝国的历史,而不是具
有文学性和史诗性的文学作品。
同时,黑格尔也认为这些“具体的英雄人物”如同神话人物一般,没有缺
陷,是完美的,崇高的人,“他们都是些完整的个体,把民族性格中分散在许多
人身上的品质光辉地集中在自己身上,使自己成为伟大,自由,显出人性美的
人物”,五我们通过对汉代散体大赋文本的研究分析,认为这种具体的英雄人物
就是汉朝皇帝,即天子。
并且,汉代散体大赋中的英雄与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是不一样的。在古希 腊神话中,大多数英雄是天神与人间的女子所生育的,如赫拉克勒斯,是忒拜 的公主阿尔克墨涅和众神之王宙斯所生,力大无穷,是当时最好的弓箭手,摔 跤手和拳击手;又如珀耳休斯,是阿戈斯国王的女儿达那厄和众神之王宙斯
所
生。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虽多,但是都不是权力的主宰者,他们的中心只有一 个,即众神之王一一宙斯,宙斯主宰一切。但是,汉代散体大赋中的英雄只有 一个,即天子,他们等同于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宙斯,他们既是天神 又是英雄,是权力的主宰者,其处于七个结构模拟重建的与汉代帝国世界本 身相似的具有史诗般宏大之美的客体世界的中心地位,是宏大叙事结构中的
中
心人物,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每篇汉代散体大赋都有天子如同史诗神话中的英雄人物的中心地位的体 现。
在《七发》中,楚国属于汉代帝国的诸侯国,可以作为整个帝国的象征符 号,那么楚太子就象征汉朝天子,吴客处处都是以楚太子天子为中心,想 尽一切办法为其治病,包括音乐,美味,驰射,游观,打猎,观涛和要言妙道?, 无不体现出其至高无上的神权中心地位。
《天子游猎赋》通过对比的手法彰显出汉武帝天二产天下第一的地位。 齐国的英雄人物一一齐王的苑囿范围,物产,游猎声势;卞如楚国的英雄人物
一
一楚王,楚王的苑囿范围,物产,游猎声势又不如汉代帝国的英雄人物一一汉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出版,年版第页。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出版,年版.第页。 ?参见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年版,第页注释?:“《七发》写楚太子有病,
吴客用七事来七发他:一音乐,二美味,三驰射,四游观,五打猎,六观涛,七讲要言妙道。”
四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武帝。如对比各个英雄人物率领游猎队伍出场的气势:齐王“驾车千乘,选徒 万骑”,?而楚王“乃驾驳驯之驷,乘雕玉之舆;靡鱼须之桡旃,曳明月之珠旗; 建干将之雄戟,左乌号至雕弓,右夏服之劲箭。”汉武帝却是“乘镂象,六玉 虬;拖蚬旌,靡云旗;前皮轩,后道游。孙叔奉辔,卫公参乘;扈从横行,出 乎四校之中。”齐王的游猎队伍已经是千军万马,声势浩大,但是楚王却是坐 在镶有玉石的四马合驾之车上,用明月珠装饰旗杆,身佩锋利之剑戟,左握乌 号之弓,右持夏服之箭,气势非凡,率领更为声势浩大的游猎队伍,奔赴猎场。 而汉武帝是独自高坐在用象牙,玉虬和虎豹皮装饰的六马合驾之车上,威风凛
凛,其车高挂绘有五彩的熊虎云旗,后面紧紧跟随千万游猎之车,浩浩荡荡。 汉武帝以太朴公孙贺为驾车,以大将军卫青为
范文三:论散体大赋在汉景帝时期梁国的形成
论散体大赋在汉景帝时期梁国的形成 ====================================================================== 【内容提要】
汉景帝时梁孝王“筑东苑”以后,梁国相继出现了一些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作品,这标志着汉赋由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演进过程。枚乘《七发》和司马相如《子虚赋》的出现,标志着散体大赋在梁国的正式形成。散体大赋在梁国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汉景帝时期梁国优越的人文自然环境为散体大赋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第二,西汉梁国其地域就是春秋时期的宋国,这里是孔子的祖籍,庄子的故里。孔子的儒家文化,庄子的美学思想与散文风格,势必会对梁国辞赋体制的变革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梁国文士多有古代纵横家之风,其雄辩气质和铺张扬厉的文风给散体大赋那种铺张华丽的修辞性语言诞生提供了足够的养料,促进了散体大赋体制在梁国的形成。
【关键词】 梁国;《梁王兔园赋》;新体小赋;《七发》;《子虚赋》;散体大赋
汉赋的发展一般分为西汉初年的骚体赋、汉武帝以后的散体大赋和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三个发展阶段,而散体大赋又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体。但散体大赋的体制是在何时何地如何形成的,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却很少有人谈及。本文想在这方面作些探讨。
一、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在梁国的兴起,标志着汉赋由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演进过程。
西汉初年,骚体赋在南国兴起,其代表作品是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鸟赋》。其特点是内容上以抒情为主,主要是抒写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情调凄恻哀怨;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虽尚铺陈但篇幅短小,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多用语气词“兮”字。但到汉景帝时,梁国却开始出现了一些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作品,其体制明显与骚体赋不同。
当时梁国的国君是梁孝王刘武。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刘武是汉文帝次子,和景帝同母,其母为窦太后。刘武初封为代王,后徙为淮阳王,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徙为梁王。当时梁国“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余城,皆为大县。”都城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南),为天下要冲。景帝初年,吴楚七国作乱,“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由于梁孝王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有大功,又加之为窦太后所溺爱,所以蒙受朝廷“赏赐不可胜道”,一时梁国“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梁孝王
“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由于梁孝王广招人才,又爱好文学,所以邹阳、枚乘、庄忌等人离吴游梁,司马相如也宁愿放弃朝中的郎官之职,来到梁孝王门下,一时形成人才济济的局面。梁孝王注意奖励文士,提倡辞赋,于是辞赋之风在梁国逐渐兴起。《西京杂记》卷四记载:“梁孝王游于忘忧之馆,集诸游士,各使为赋。枚乘为《柳赋》,??路乔如为《鹤赋》,??公孙诡为《文鹿赋》,??邹阳为《酒赋》,??公孙乘为《月赋》,??羊胜为《屏风赋》,??韩安国作《几赋》不成,邹阳代作。??邹阳、安国罚酒三升,赐枚乘、路乔如绢,人五匹。”这段记载就反映了当时梁国写作辞赋的盛况。 从现存作品看,当时梁国辞赋多为写景咏物的小赋作品,这主要有枚乘的《梁王兔园赋》、《柳赋》,邹阳的《酒赋》、《几赋》,公孙乘的《月赋》,路乔如的《鹤赋》,公孙诡的《文鹿赋》,羊胜的《屏风赋》等。这些作品或歌咏兔园(又名东苑,后人称梁苑或梁园),或在兔园忘忧馆所作,应该都是汉景帝初期梁孝王“筑东苑”以后的作品。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些写景咏物的小赋作品与汉初的骚体赋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而且明显带有向散体大赋演进的趋向。例如枚乘的《梁王兔园赋》:
修竹檀栾,夹池水,旋兔园,并驰道,临广衍。故行于昆仑之垦,芴兮有似乎西山。西山??,激扬尘埃。蛇龙奏,林木薄,游风踊焉,虚谷应焉。纷纷纭纭,腾踊乱云。枝叶?散,柯条纠纷。溪谷沙石,涸波沸日。车??兮,连连辚辚。音发绪兮,菲菲??。扰兽?鸡,?蛙??,密切?鸟,相继哀鸣。
若乃附巢比翼之傅于列树也,??若飞雪之重弗丽也。西望西山,山鹊野鸠,白鹭霜鹘,??鹞?,守狗戴胜,翡翠鸲鹆。枝巢穴藏,被塘临谷,声音相闻,啄尾离属。翱翔群熙,交颈接翼,阙而未至,徐飞?(左羽+右沓),往来霞水,散漫没合。疾疾纷纷,若尘埃人间白云,穷之乎莫殚,究之乎无端。
于是晚春早夏,邯郸、襄国、易涿之丽人及燕汾之游子,相与杂?而往款焉。车接轸而驰逐,轮错毂而接服。腾跃之意未发,嬉游之欢方洽。心相扶夺,气怒不竭。羽盖繇起,被以红沫,??然若雨委雪。高冠扁焉,长剑闲焉。左挟?,右执鞭。日移乐衰,游观西园。复其所次,顾锡从者。从容安步,斗鸡走马。俯仰钓射,烹熬炮炙。极乐到暮,乐而不舍。
逮及春郊,采桑之妇?裼错纡,连袖方路。芳温往来,便娟盼顾。已而歌曰:“春阳生兮萋萋,不才子兮心哀,见佳容兮不能归。桑萎蚕饥,怅望奈何~”,1, 首先,这篇小赋在内容上主要是叙写兔园的山石林禽之胜及丽人游子的嬉游射钓之乐,与汉初骚体赋的抒写忧怨之情明显不同,而与散体大赋的铺写豪华生活,极力描写各类事物比较接近。其次,这篇小赋在句式上与骚体赋明显不同。贾谊《吊屈原赋》云:“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作品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多用语气词“兮”字,具有唱叹意味。而《梁王菟园赋》虽然仍以韵语为主,但很少用语气词“兮”
字,句式富于变化。如“若乃附巢比翼之傅于列树也,??若飞雪之重弗丽也”,再如“于是晚春早夏,邯郸、襄国、易涿之丽人及燕汾之游子,相与杂?而往款焉。车接轸而驰逐,轮错毂而接服。腾跃之意未发,嬉游之欢方洽”,这种句式已经明显散文化,或者说是散韵结合,与后来散体大赋《七发》中的语句并无二致。再次,《梁王兔园赋》在结构上层层铺写事物,描写事物也非常精细,这与骚体赋明显不同,而与散体大赋正相类似。实际上,像《梁王兔园赋》这样的作品,除了篇幅较小以外,已经具有了后来散体赋的一些基本特征,或者说已经是一种新体小赋。当时梁国赋坛枚乘所作的《柳赋》、《笙赋》,邹阳的《酒赋》、《几赋》,公孙乘的《月赋》,路乔如的《鹤赋》,公孙诡的《文鹿赋》,羊胜的《屏风赋》等,也都是这类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作品,体制上与《梁王兔园赋》相近。这些都正好显示了汉赋由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演进过程。
二、枚乘《七发》和司马相如《子虚赋》的出现,标志着散体大赋在梁国的正式形成。
枚乘的《七发》是汉赋发展史上的一篇极为重要的作品,它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体制的正式形成,这早已是学术界的定论。但是,枚乘初为吴王刘濞郎中,后上书谏阻吴王谋反,吴王不纳,遂投奔梁孝王,成为梁国辞赋的代表人物。枚乘在梁国的辞赋作品,有《柳赋》、《梁王兔苑赋》2篇,已无疑义,而《七发》是在吴国所作还是在梁国所作,尚有争议。《文选?六臣注》李善说:“乘事梁孝王,恐孝王反,故作《七发》以谏之。”清梁章钜《文选旁证》引朱绶说:“《七发》之作,疑在吴王濞时。扬州本楚境,故曰楚太子也。若梁孝王,岂能观涛曲江哉~” 我们认为,《七发》是枚乘在梁国时所作。这主要有以下几条理由: 1.从辞赋发展的角度来看,《七发》当写于梁国。枚乘在吴国时,辞赋还囿于南国一隅,流行的是抒情的骚体赋,不可能出现像《七发》这样明显带有讽谏意义的散体大赋。现存比枚乘略早的贾谊的作品正可以说明这一点。而枚乘到梁国后,辞赋之风北移,新的人文自然环境使辞赋境界大开,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大量出现,然后产生像《七发》这样的散体大赋的条件才渐趋成熟。
2.从史籍的记载来看,《七发》应该是写在梁国。《史记》、《汉书》都有枚乘在梁国作赋情况的记载。《汉书》的记载较详,其《枚乘传》云:“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这说明枚乘是梁国梁孝王时期最著名的辞赋家,理应写有非常著名的作品。而《史记》、《汉书》都未载枚乘在吴国的作赋情况,这也可说明枚乘在吴国时主要的还是“为吴王濞郎中”,在写作辞赋方面成就还不够高,不可能写出《七发》这样的特别重要的作品。
3.《七发》是一篇明显带有讽谏意义的作品。作品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往问,说七事以启发楚太子。很明显,作品中的“楚太子”就是作者所要讽谏的对象。从作品中“太子方富于年”一句看,《七发》所讽谏的“楚太子”不是指吴王刘濞,而是指梁孝王刘武。“太子方富于年”,意指太子正值盛年,未来的年岁正多。这与
吴王刘濞的年龄相距甚远。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刘濞反时,曾自云“寡人年六十二”。枚乘在吴时,刘濞也当有50多岁,称“方富于年”,殊为不妥。而刘武是景帝同母弟。据《汉书?外戚传》载,景帝生于孝惠七年(公元前188年),刘武生年当然更晚。刘武卒于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享年不过40岁左右。其“东西驰猎,拟于天子”时,不过30多岁,正值盛年。 4.从作品中“久耽安乐,日夜无极”等描写“楚太子”享乐生活的句子来看,《七发》所讽谏的对象当为梁孝王。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吴王刘濞因吴太子入朝被皇太子打杀故怨望朝廷,称疾不朝,谋作乱。后景帝即位,议削吴,吴率七国诸侯起兵于广陵。当时吴王刘濞遗诸侯书中有云:“敝国虽贫,寡人节衣食之用,积金钱,修兵革,聚谷食,夜以继日,三十余年矣。”可见,吴王刘濞为蓄积国力谋反,并无过度享乐之事。因而说《七发》是劝谏吴王刘濞,这“久耽安乐,日夜无极”诸语就有些不着边际。而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载,梁孝王刘武“东西驰猎,拟于天子”,确实有“久耽安乐,日夜无极”的情况。因而,《七发》若是劝谏梁孝王,才算对症下药。
以上几点足以证明枚乘《七发》当写于梁国。
另一篇赋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司马相如在梁国时著有《子虚之赋》是没有争议的,但司马相如游梁时所著《子虚之赋》是不是现存的《子虚赋》,目前学术界还有一些争论。今存《子虚赋》和《上林赋》,最早收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书?司马相如传》和《昭明文选》也相继收入。《史记》、《汉书》皆作一篇,至《昭明文选》始分为两篇。《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在收录该赋前有一段记载: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亡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於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根据这个记载,有人认为,《史记》下文所收应为一篇,即《天子游猎赋》,相如游梁时所作《子虚赋》是另外一篇,《史记》没有收录。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史记》所收虽为一篇,但已包括相如游梁时所作《子虚赋》,《昭明文选》将《史记》所收分为《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很有道理的。《子虚赋》是相
如游梁时所作,《上林赋》是后来的续篇,即“天子游猎赋”。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1.《史记》所收该赋,前半篇假托子虚和乌有先生的对话,言诸侯游猎之事,有头有尾,已可独立成篇,且与《史记》上文所载相如游梁“著《子虚之赋》”,“乃诸侯之事”等语相吻合。司马相如不可能有另外一篇《子虚赋》。而后半篇恰恰又是借亡是公之口言天子游猎之盛状,描写更为宏丽,与上文相如所言“请为天子游猎赋”相吻合。
2.《史记》言“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恨不能同时,这说明《子虚赋》是一篇重要作品。司马迁与汉武帝同时,写作《史记》时,《子虚赋》决不会亡佚,理当收录。同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也并未表明所录只是“天子游猎赋”。“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亡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这段话明显是针对《子虚赋》和“天子游猎赋”两篇加以解释的,并非单指“天子游猎赋”一篇。同时也表明,司马相如在续作后篇时,紧扣前篇作了通盘构思,因而前后两篇显得首尾衔接,以致我们今天可以作为一篇来读,司马迁也将它们放在一起收入《司马相如列传》中。 3.今存《子虚赋》,即《史记》所收前半篇,明显有司马相如游梁时写作的痕迹。这篇赋虽先借子虚之口盛推云梦,宣扬楚威,但先扬后抑,只不过是为后面乌有先生夸耀齐国作铺垫,其全篇之意旨明显是在宣扬齐国的声威。而这齐国实际上正是暗指当时的梁国,乌有先生夸耀齐国时有“游孟诸”一语可以为证。孟诸是古代薮泽名,其地正在西汉梁国都城睢阳附近。其实梁孝王时梁国为大国,“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余城,皆为大县”,其疆域与历史上的齐国地域有交叉之处。可见《子虚赋》中的齐国正是暗指当时的梁国,《子虚赋》的创作主旨也正是要宣扬梁国的繁荣富庶和国势声威,因而这篇赋无疑是司马相如在梁国时所作。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艺术形式上明显受到了枚乘《七发》的影响,在铺陈夸张的描写方面比《七发》更进一步,是汉代散体大赋的代表作之一。 枚乘《七发》和司马相如《子虚赋》的出现,标志着散体大赋体制在汉景帝时期的梁国正式形成了。这应该是汉赋发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其意义之深远自不待言。 三、散体大赋在汉景帝时期的梁国形成的原因
散体大赋在汉景帝时期的梁国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汉景帝时期梁国优越的人文自然环境为散体大赋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梁孝王自幼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在平息吴楚七国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园林,史称东苑,也叫兔园,后人称为梁园。《史记?粱孝王世家》载:“孝王筑东苑,方三百
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西京杂记》卷二也有记载说:“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苑。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州凫渚。其诸宫观相连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王日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太平御览》卷一五九引《图经》亦云:“梁王有修竹园,园中竹木天下之选集,诸方游士各为赋,故馆有邹、枚之号。又有雁鹜池,周回四里,亦梁王所凿。又有清泠池,有钓台,谓之清泠台。”根据这些记载可知,当时梁国非常富丽,特别是梁园中的离宫别馆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以和皇宫媲美;睢水两岸,竹木连绵数十里,各种花卉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孝王经常在这里狩猎、宴饮,大会宾朋。一时君臣遇合,相得甚欢,诗酒唱和,其乐融融。这种和谐宽松的政冶环境和人际关系,这种幽雅富丽的自然环境和物质条件,与屈原在楚国被流放、贾谊被贬滴长沙的情形有着截然的不同,因而梁国文士们写起辞赋来自然不会再去抒写忧怨之情,而势必会转为以写景咏物、描写贵族豪华生活为主。抒写内容上的变化自然会导致辞赋体制上的变革,因而汉初流行于南方的适合抒写忧怨之情的骚体赋就逐渐被以写景咏物为主的新体赋所取代。而梁国的辽阔疆域,梁园的富丽宽广,梁孝王君臣出猎场面的壮观,宴饮的侈靡,外在物质的丰盈,生活的丰富,可供描写的景物众多,势必会促使结构宏伟、篇幅巨大的散体大赋应运而生。后来梁孝王死后,司马相如等梁国辞赋家逐渐为朝廷所罗致,汉帝国国力更加强大,山川更宏伟,都市更繁华,宫殿更巍峨,林苑更宽广,物产更丰饶,狩猎场面更壮观,宴饮更侈靡,就使得汉赋的题材有了更大的开拓,体制更加宏大的《上林赋》等作品就产生了。这也正好可以说明人文自然环境的变更会促使辞赋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革。
第二,西汉梁国其地域就是春秋时期的宋国,这里是孔子的祖籍,庄子的故里。孔子的儒家文化,庄子的美学思想和散文风格,势必会对梁国辞赋的变革产生一定的影响。枚乘《七发》说:“若庄周、魏牟、杨朱、墨翟、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之,万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枚乘将庄周和孔子等人的学说视为“要言妙道”,正可以看出这种影响。 儒家文化对梁国辞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儒家传统诗教的影响。《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颖达疏曰:“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这是就诗歌讽谏的特点来说的。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也都明显具有讽谏的意义,但其讽谏都是非常委婉的,正符合儒家诗教“温柔敦厚”的要求。二是儒家的礼法思想对梁国辞赋的影响,这在《七发》和《子虚赋》里面都有表现。《子虚赋》写乌有先生批评子虚说:“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窃为足下不取也。”他批评楚国的“游戏之乐,苑囿之大”,不合诸侯之制,正是体现了儒家的礼法思想。另外,孔子“事君达政”、“文质彬彬”的思想,对梁国辞赋“讽谕”和“侈丽”特点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4,
庄子对梁国散体大赋的形成影响更大。庄子主张大美,他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5,枚乘、司马相如等人在梁国所创制的散体大赋体制,正体现出一种包举宇宙、气势磅礴的“大美”。散体大赋的这种美学追求正发端于庄子。《庄子》散文多虚构人物,设为问答,想象丰富,语言铺排夸饰,行文变化多端,汪洋恣肆,这些都对梁国散体大赋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庄子》中对客观事物的细致描绘,对梁国散体大赋的形成影响更大。例如《庄子?齐物论》对“地籁”的描绘:“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者、叱者、吸者、叫者、嚎者、?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刀刀乎,”这种对众窍和风声的千差万别的描绘,精细传神,对梁国散体大赋作品在体物精微方面是很有借鉴作用的。
第三,梁国文士多有古代纵横家之风,其雄辩气质和铺张扬厉的文风给散体大赋那种铺张华丽的修辞性语言诞生提供了足够的养料,从而促进了散体大赋体制在梁国的形成。
《汉书?邹阳传》说:“阳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仕吴,皆以文辩著名。??知吴不可说,皆去之梁,从孝王游。”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藩国之文术》云:“(吴王濞)所用多纵横游说之士,亦有并擅文词者,如严忌、邹阳、枚乘等。吴既败,皆游梁。??文辩之士,亦常有纵横家遗风,词令文章,并长辟阖,犹战国游士之口说也。”的确,邹阳、严忌、枚乘等人是景帝年间“皆以文辩著名”的“游士”,他们作为藩国门客,其身份也与战国纵横家、策士谋臣颇为相似,在他们身上都不乏纵横家所必备的才质。故《汉书?艺文志》载有邹阳文7篇,将其列入纵横家。纵横家多为策辩之士,其特点是长谋略,通辩辞,往往雄辩滔滔,语言酣畅淋漓,纵横驰骋。枚乘和邹阳不仅是辞赋家,也是散文家。枚乘的《谏吴王书》,虽然写得含蓄委婉,但辞意恳切,态度鲜明,长譬远引,曲尽利害。他把吴王的行为比作“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告戒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今欲极天命之寿,敝无穷之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所以为大王惑也。”文章不仅比喻繁复贴切,而且句式骈散相间,灵活多变,还有不少地方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百态横生。邹阳的《狱中上梁孝王书》,陈诉冤屈,文中大量列举古代君臣遇合的事例,劝谏梁王真正信用贤才,“不牵于卑辞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抒发了正直之士无辜受谤的悲愤。同时又用了很多排比、对偶句式,再三致意,反复申说,读起来更是激情滚滚,悲慨淋漓。枚乘和邹阳的这类文章,明显带有战国纵横家散文的特点。这种文风为散体大赋那种铺张华丽的修辞性语言诞生提供了足够的养料。另外,枚乘、邹阳的文章还具有现实理性精神和逻辑严密的特点,这也正是纵横家文章的特质。而这些特点都对散体大赋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路成文先生在《论〈七发〉结构模式之渊源及其演变》一文中指出:
先秦诸子及纵横家之言对枚乘影响颇大。这主要体现在《七发》的语体特征和较强的现实理性精神与严密的逻辑理路上。《七发》属典型的散体大赋,全篇着力铺陈音乐、饮食、车马、宫馆宴游、校猎、观涛、要言妙道等七方面内容,表面上是要替楚太子除疾,实际上却是要向‘楚太子’灌输一套政治伦理思想,具有论说文的性质;在具体铺陈中,吴客针对楚太子‘虚中重听,恶闻人声’的病理特征,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从音乐、饮食等琐事叙起,由小到大,由内而外,将楚太子的视野由温柔乡一步步引向广阔的大自然,引向激动人心的现实生活,最后才端出‘要言妙道’,使楚太子‘?然汗出,霍然病已’,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表明《七发》确实受到了先秦诸子纵横家之言的影响。,6, 路成文先生的分析正说明纵横家文风对《七发》这种散体大赋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清)陈元龙.历代赋汇?卷八四?室宇类[M].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 王增文.孔子祖籍在商丘[N].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1-2(8). 王增文.关于庄周故里的争论述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6). 简宗梧.汉代赋家与儒家之渊源[A].汉赋源流与价值之商榷[C].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
(先秦)庄周.庄子?外篇?知北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路成文.论《七发》结构模式之源源及其演变[J].文史知识,2000,(9).
范文四:论散体大赋在汉景帝时期梁国的形成
? ? ? ?论散体大赋?在汉景帝时?期梁国的形?成
【内容?提要】汉景?帝时梁孝王?“筑东苑”?以后,梁国?相继出现了?一些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作品,这?标志着汉赋?由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演进过程。?枚乘《七发?》和司马相?如《子虚赋?》的出现,?标志着散体?大赋在梁国?的正式形成?。散体大赋?在梁国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汉景帝?时期梁国优?越的人文自?然环境为散?体大赋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第
? 二,西汉?梁国其地域?就是春秋时?期的宋国,?这里是孔子?的祖籍,庄?子的故里。?孔子的儒家?文化,庄子?的美学思想?与散文风格?,势必会对?梁国辞赋体?制的变革产?生一定的影?响。第
? 三,梁国?文士多有古?代纵横家之?风,其雄辩?气质和铺张?扬厉的文风?给散体大赋?那种铺张华?丽的修辞性?语言诞生提?供了足够的?养料,促进?了散体大赋?体制在梁国?的形成。
?
?【关键词】? 梁国;《?梁王兔园赋?》;新体小?赋;《七发?》;《子虚?赋》;散体?大赋 汉赋?的发展一般?分为西汉初?年的骚体赋?、汉武帝以?后的散体大?赋和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三个发展?阶段,而散?体大赋又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体。但?散体大赋的?体制是在何?时何地如何?形成的,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却很?少有人谈及?。本文想在?这方面作些?探讨。
? 一、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在梁国?的兴起,标?志着汉赋由?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演?进过程。西?汉初年,骚?体赋在南国?兴起,其代?表作品是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鸟赋》。?其特点是内?容上以抒情?为主,主要?是抒写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情调凄恻?哀怨;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虽尚?铺陈但篇幅?短小,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多用?语气词“兮?”字。但到?汉景帝时,?梁国却开始?出现了一些?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作?品,其体制?明显与骚体?赋不同。当?时梁国的国?君是梁孝王?刘武。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刘武是?汉文帝次子?,和景帝同?母,其母为?窦太后。刘?武初封为代?王,后徙为?淮阳王,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徙为梁王。?当时梁国“?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余?城,皆为大?县。”都城?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南),为?天下要冲。?景帝初年,?吴楚七国作?乱,“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由?于梁孝王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有?大功,又加?之为窦太后?所溺爱,所?以蒙受朝廷?“赏赐不可?胜道”,一?时梁国“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梁孝?王“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由于?梁孝王广招?人才,又爱?好文学,所?以邹阳、枚?乘、庄忌等?人离吴游梁?,司马相如?也宁愿放弃?朝中的郎官?之职,来到?梁孝王门下?,一时形成?人才济济的?局面。梁孝?王注意奖励?文士,提倡?辞赋,于是?辞赋之风在?梁国逐渐兴?起。《西京?杂记》卷四?记载:七发?》和司马相?如《子虚赋?》的出现,?标志着散体?大赋在梁国?的正式形成?。散体大赋?在梁国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汉景帝?时期梁国优?越的人文自?然环境为散?体大赋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第
? 二,西汉?梁国其地域?就是春秋时?期的宋国,?这里是孔子?的祖籍,庄?子的故里。?孔子的儒家?文化,庄子?的美学思想?与散文风格?,势必会对?梁国辞赋体?制的变革产?生一定的影?响。第
? 三,梁国?文士多有古?代纵横家之?风,其雄辩?气质和铺张?扬厉的文风?给散体大赋?那种铺张华?丽的修辞性?语言诞生提?供了足够的?养料,促进?了散体大赋?体制在梁国?的形成。
?
?【关键词】? 梁国;《?梁王兔园赋?》;新体小?赋;《七发?》;《子虚?赋》;散体?大赋 汉赋?的发展一般?分为西汉初?年的骚体赋?、汉武帝以?后的散体大?赋和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三个发展?阶段,而散?体大赋又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体。但?散体大赋的?体制是在何?时何地如何?形成的,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却很?少有人谈及?。本文想在?这方面作些?探讨。
? 一、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在梁国?的兴起,标?志着汉赋由?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演?进过程。西?汉初年,骚?体赋在南国?兴起,其代?表作品是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鸟赋》。?其特点是内?容上以抒情?为主,主要?是抒写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情调凄恻?哀怨;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虽尚?铺陈但篇幅?短小,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多用?语气词“兮?”字。但到?汉景帝时,?梁国却开始?出现了一些?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作?品,其体制?明显与骚体?赋不同。当?时梁国的国?君是梁孝王?刘武。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刘武是?汉文帝次子?,和景帝同?母,其母为?窦太后。刘?武初封为代?王,
?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徙为梁王。?当时梁国“?为大国,后徙为?淮阳王,汉
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余?城,皆为大?县。”都城?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南),为?天下要冲。?景帝初年,?吴楚七国作?乱,“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由?于梁孝王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有?大功,又加?之为窦太后?所溺爱,所?以蒙受朝廷?“赏赐不可?胜道”,一?时梁国“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梁孝?王“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由于?梁孝王广招?人才,又爱?好文学,所?以邹阳、枚?乘、庄忌等?人离吴游梁?,司马相如?也宁愿放弃?朝中的郎官?之职,来到?梁孝王门下?,一时形成?人才济济的?局面。梁孝?王注意奖励?文士,提倡?辞赋,于是?辞赋之风在?梁国逐渐兴?起。《西京?杂记》卷四?记载》,…?…路乔如为?《鹤赋》,?……公孙诡?为《文鹿赋?》,……邹?阳为《酒赋?》,……公?孙乘为《月?赋》,……?羊胜为《屏?风赋》,…?…韩安国作?《几赋》不?成,邹阳代?作。……邹?阳、安国罚?酒三升,赐?枚乘、路乔?如绢,人五?匹。”这段?记载就反映?了当时梁国?写作辞赋的?盛况。从现?存作品看,?当时梁国辞?赋多为写景?咏物的小赋?作品,这主?要有枚乘的?《梁王兔园?赋》、《柳?赋》,邹阳?的《酒赋》?、《几赋》?,公孙乘的?《月赋》,?路乔如的《?鹤赋》,公?孙诡的《文?鹿赋》,羊?胜的《屏风?赋》等。这?些作品或歌?咏兔园(又?名东苑,后?人称梁苑或?梁园),或?在兔园忘忧?馆所作,应?该都是汉景?帝初期梁孝?王“筑东苑?”以后的作?品。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些写景咏?物的小赋作?品与汉初的?骚体赋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而且?明显带有向?散体大赋演?进的趋向。?例如枚乘的?《梁王兔园?赋》修竹檀?栾,夹池水?,旋兔园,?并驰道,临?广衍。故行?于昆仑之垦?,芴兮有似?乎西山。西?山,激扬尘?埃。蛇龙奏?,林
木薄,?游风踊焉,?虚谷应焉。?纷纷纭纭,?腾踊乱云。?枝叶?散,?柯条纠纷。?溪谷沙石,?涸波沸日。?车兮,连连?辚辚。音发?绪兮,菲菲?。扰兽?鸡?,?蛙,密?切?鸟,相?继哀鸣。若?乃附巢比翼?之傅于列树?也,若飞雪?之重弗丽也?。西望西山?,山鹊野鸠?,白鹭霜鹘?,鹞?,守?狗戴胜,翡?翠鸲鹆。枝?巢穴藏,被?塘临谷,声?音相闻,啄?尾离属。翱?翔群熙,交?颈接翼,阙?而未至,徐?飞?(左羽?+右沓),?往来霞水,?散漫没合。?疾疾纷纷,?若尘埃人间?白云,穷之?乎莫殚,究?之乎无端。?于是晚春早?夏,邯郸、?襄国、易涿?之丽人及燕?汾之游子,?相与杂?而?往款焉。车?接轸而驰逐?,轮错毂而?接服。腾跃?之意未发,?嬉游之欢方?洽。心相扶?夺,气怒不?竭。羽盖繇?起,被以红?沫,然若雨?委雪。高冠?扁焉,长剑?闲焉。左挟??,右执鞭?。日移乐衰?,游观西园?。复其所次?,顾锡从者?。从容安步?,斗鸡走马?。俯仰钓射?,烹熬炮炙?。极乐到暮?,乐而不舍?。逮及春郊?,采桑之妇??裼错纡,?连袖方路。?芳温往来,?便娟盼顾。?已而歌曰:?鹤赋》,…?…公孙诡为?《文鹿赋》?,……邹阳?为《酒赋》?,……公孙?乘为《月赋?》,……羊?胜为《屏风?赋》,……?韩安国作《?几赋》不成?,邹阳代作?。……邹阳?、安国罚酒?三升,赐枚?乘、路乔如?绢,人五匹?。”这段记?载就反映了?当时梁国写?作辞赋的盛?况。从现存?作品看,当?时梁国辞赋?多为写景咏?物的小赋作?品,这主要?有枚乘的《?梁王兔园赋?》、《柳赋?》,邹阳的?《酒赋》、?《几赋》,?公孙乘的《?月赋》,路?乔如的《鹤?赋》,公孙?诡的《文鹿?赋》,羊胜?的《屏风赋?》等。这些?作品或歌咏?兔园(又名?东苑,后人?称梁苑或梁?园),或在?兔园忘忧馆?所作,应该?都是汉景帝?初期梁孝王?“筑东苑”?以后的作品?。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些写景咏物?的小赋作品?与汉初的骚?体赋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而且明?显带有向散?体大赋演进?的趋向。例?如枚乘的《?梁王兔园赋?》修竹檀栾?,夹池水,?旋兔园,并?驰道,临广?衍。故行于?昆仑之垦,?芴兮有似乎?西山。西山?,激扬尘埃?。蛇龙奏,?林木薄,游?风踊焉,虚?谷应焉。纷?纷纭纭,腾?踊乱云。枝?叶?散,柯?条纠纷。溪?谷沙石,涸?波沸日。车?兮,连连辚?辚。音发绪?兮,菲菲。?扰兽?鸡,??蛙,密切??鸟,相继?哀鸣。若乃?附巢比翼之?傅于列树也?,若飞雪之?重弗丽也。?西望西山,?山鹊野鸠,?白鹭霜鹘,?鹞?,守狗?戴胜,翡翠?鸲鹆。枝巢?穴藏,被塘?临谷,声音?相闻,啄尾?离属。翱翔?群熙,交颈?接翼,阙而?未至,徐飞??(左羽+?右沓),往?来霞水,散?漫没合。疾?疾纷纷,若?尘埃人间白?云,穷之乎?莫殚,究之?乎无端。于?是晚春早夏?,邯郸、襄?国、易涿之?丽人及燕汾?之游子,相?与杂?而往?款焉。车接?轸而驰逐,?轮错毂而接?服。腾跃之?意未发,嬉?游之欢方洽?。心相扶夺?,气怒不竭?。羽盖繇起?,被以红沫?,然若雨委?雪。高冠扁?焉,长剑闲?焉。左挟??,右执鞭。?日移乐衰,?游观西园。?复其所次,?顾锡从者。?从容安步,?斗鸡走马。?俯仰钓射,?烹熬炮炙。?极乐到暮,?乐而不舍。?逮及春郊,?采桑之妇??裼错纡,连?袖方路。芳?温往来,便?娟盼顾。已?而歌曰》云?: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作品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多用?语气词“兮?”字,具有?唱叹意味。?而《梁王菟?园赋》虽然?仍以韵语为?主,但很少?用语气词“?兮”字,句?式富于变化?。如“若乃?附巢比翼之?傅于列树也?,若飞雪之?重弗丽也”?,再如“于?是晚春早夏?,邯郸、襄?国、易涿之?丽人及燕汾?之游子,相?与杂?而往?款焉。车接?轸而驰逐,?轮错毂而接?服。腾跃之?意未发,嬉?游之欢方洽?”,这种句?式已经明显?散文化,或?者说是散韵?结合,与后?来散体大赋?《七发》中?的语句并无?二致。再次?,《梁王兔?园赋》在结?构上层层铺?写事物,描?写事物也非?常精细,这?与骚体赋明?显不同,而?与散体大赋?
正相类似。?实际上,像?《梁王兔园?赋》这样的?作品,除了?篇幅较小以?外,已经具?有了后来散?体赋的一些?基本特征,?或者说已经?是一种新体?小赋。当时?梁国赋坛枚?乘所作的《?柳赋》、《?笙赋》,邹?阳的《酒赋?》、《几赋?》,公孙乘?的《月赋》?,路乔如的?《鹤赋》,?公孙诡的《?文鹿赋》,?羊胜的《屏?风赋》等,?也都是这类?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作?品,体制上?与《梁王兔?园赋》相近?。这些都正?好显示了汉?赋由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演进过程?。
二?、枚乘《七?发》和司马?相如《子虚?赋》的出现?,标志着散?体大赋在梁?国的正式形?成。枚乘的?《七发》是?汉赋发展史?上的一篇极?为重要的作?品,它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体制的?正式形成,?这早已是学?术界的定论?。但是,枚?乘初为吴王?刘濞郎中,?后上书谏阻?吴王谋反,?吴王不纳,?遂投奔梁孝?王,成为梁?国辞赋的代?表人物。枚?乘在梁国的?辞赋作品,?有《柳赋》?、《梁王兔?苑赋》2篇?,已无疑义?,而《七发?》是在吴国?所作还是在?梁国所作,?尚有争议。?《文选?六?臣注》李善?说:梁王菟?园赋》虽然?仍以韵语为?主,但很少?用语气词“?兮”字,句?式富于变化?。如“若乃?附巢比翼之?傅于列树也?,若飞雪之?重弗丽也”?,再如“于?是晚春早夏?,邯郸、襄?国、易涿之?丽人及燕汾?之游子,相?与杂?而往?款焉。车接?轸而驰逐,?轮错毂而接?服。腾跃之?意未发,嬉?游之欢方洽?”,这种句?式已经明显?散文化,或?者说是散韵?结合,与后?来散体大赋?《七发》中?的语句并无?二致。再次?,《梁王兔?园赋》在结?构上层层铺?写事物,描?写事物也非?常精细,这?与骚体赋明?显不同,而?与散体大赋?正相类似。?实际上,像?《梁王兔园?赋》这样的?作品,除了?篇幅较小以?外,已经具?有了后来散?体赋的一些?基本特征,?或者说已经?是一种新体?小赋。当时?梁国赋坛枚?乘所作的《?柳赋》、《?笙赋》,邹?阳的《酒赋?》、《几赋?》,公孙乘?的《月赋》?,路乔如的?《鹤赋》,?公孙诡的《?文鹿赋》,?羊胜的《屏?风赋》等,?也都是这类?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作?品,体制上?与《梁王兔?园赋》相近?。这些都正?好显示了汉?赋由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演进过程?。
二?、枚乘《七?发》和司马?相如《子虚?赋》的出现?,标志着散?体大赋在梁?国的正式形?成。枚乘的?《七发》是?汉赋发展史?上的一篇极?为重要的作?品,它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体制的?正式形成,?这早已是学?术界的定论?。但是,枚?乘初为吴王?刘濞郎中,?后上书谏阻?吴王谋反,?吴王不纳,?遂投奔梁孝?王,成为梁?国辞赋的代?表人物。枚?乘在梁国的?辞赋作品,?有《柳赋》?、《梁王兔?苑赋》2篇?,已无疑义?,而《七发?》是在吴国?所作还是在?梁国所作,?尚有争议。?《文选?六?臣注》李善?说》以谏之?。”清梁章?钜《文选旁?证》引朱绶?说:文选旁?证》引朱绶?说》之作,?疑在吴王濞?时。扬州本?楚境,故曰?楚太子也。?若梁孝王,?岂能观涛曲?江哉~”我?们认为,《?七发》是枚?乘在梁国时?所作。这主?要有以下几?条理由
? 1.从辞?赋发展的角?度来看,《?七发》当写?于梁国。枚?乘在吴国时?,辞赋还囿?于南国一隅?,流行的是?抒情的骚体?赋,不可能?出现像《七?发》这样明?显带有讽谏?意义的散体?大赋。现存?比枚乘略早?的贾谊的作?品正可以说?明这一点。?而枚乘到梁?国后,辞赋?之风北移,?新的人文自?然环境使辞?赋境界大开?,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大量出现,?然后产生像?《七发》这?样的散体大?赋的条件才?渐趋成熟。?2.从史籍?的记载来看?,《七发》?应该是写在?梁国。《史?记》、《汉?书》都有枚?乘在梁国作?赋情况的记?载。《汉书?》的记载较?详,其《枚?乘传》云:?七发》是枚?乘在梁国时?所作。这主?要有以下几?条理由
? 1.从辞?赋发展的角?度来看,《?七发》当写?于梁国。枚?乘在吴国时?,辞赋还囿?于南国一隅?,流行的是?抒情的骚体?赋,不可能?出现像《七?发》这样明?显带有讽谏?意义的散体?大赋。现存?比枚乘略早?的贾谊的作?品正可以说?明这一点。?而枚乘到梁?国后,辞赋?之风北移,?新的人文自?然环境使辞?赋境界大开?,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大量出现,?然后产生像?《七发》这?样的散体大?赋的条件才?渐趋成熟。?2.从史籍?的记载来看?,《七发》?应该是写在?梁国。《史?记》、《汉?书》都有枚?乘在梁国作?赋情况的记?载。《汉书?》的记载较?详,其《枚?乘传》云》?、《汉书》?都未载枚乘?在吴国的作?赋情况,这?也可说明枚?乘在吴国时?主要的还是?“为吴王濞?郎中”,在?写作辞赋方?面成就还不?够高,不可?能写出《七?发》这样的?特别重要的?作品。3.?《七发》是?一篇明显带?有讽谏意义?的作品。作?品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往问,说?七事以启发?楚太子。很?明显,作品?中的“楚太?子”就是作?者所要讽谏?的对象。从?作品中“太?子方富于年?”一句看,?《七发》所?讽谏的“楚?太子”不是?指吴王刘濞?,而是指梁?孝王刘武。?“太子方富?于年”,意?指太子正值?盛年,未来?的年岁正多?。这与吴王?刘濞的年龄?相距甚远。?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刘?濞反时,曾?自云“寡人?年六十二”?。枚乘在吴?时,刘濞也?当有50多?岁,称“方?富于年”,?殊为不妥。?而刘武是景?帝同母弟。?据《汉书??外戚传》载?,景帝生于?孝惠七年(?公元前18?8年),刘?武生年当然?更晚。刘武?卒于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享年?不过40岁?左右。其“?东西驰猎,?拟于天子”?时,不过3?0多岁,正?值盛年。4?.从作品中?“久耽安乐?,日夜无极?”等描写“?楚太子”享?乐生活的句?子来看,《?七发》所讽?谏的对象当?为梁孝王。?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吴?王刘濞因吴?太子入朝被?皇太子打杀?故怨望朝廷?,称疾不朝?,谋作乱。?后景帝即位?,议削吴,?吴率七国诸?侯起兵于广?陵。当时吴?王刘濞遗诸?侯书中有云?:汉书》都?未载枚乘在?吴国的作赋?情况,这也?可说明枚乘?在吴国时主?要的还是“?为吴王
”,在写?作辞赋方面?成就还不够?高,不可能?写出《七发?》这样的特?别重要的濞郎?中
作?品。3.《?七发》是一?篇明显带有?讽谏意义的?作品。作品?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往问,说七?事以启发楚?太子。很明?显,作品中?的“楚太子?”就是作者?所要讽谏的?对象。从作?品中“太子?方富于年”?一句看,《?七发》所讽?谏的“楚太?子”不是指?吴王刘濞,?而是指梁孝?王刘武。“?太子方富于?年”,意指?太子正值盛?年,未来的?年岁正多。?这与吴王刘?濞的年龄相?距甚远。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刘濞?反时,曾自?云“寡人年?六十二”。?枚乘在吴时?,刘濞也当?有50多岁?,称“方富?于年”,殊?为不妥。而?刘武是景帝?同母弟。据?《汉书?外?戚传》载,?景帝生于孝?惠七年(公?元前188?年),刘武?生年当然更?晚。刘武卒?于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享年不?过40岁左?右。其“东?西驰猎,拟?于天子”时?,不过30?多岁,正值?盛年。4.?从作品中“?久耽安乐,?日夜无极”?等描写“楚?太子”享乐?生活的句子?来看,《七?发》所讽谏?的对象当为?梁孝王。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吴王?刘濞因吴太?子入朝被皇?太子打杀故?怨望朝廷,?称疾不朝,?谋作乱。后?景帝即位,?议削吴,吴?率七国诸侯?起兵于广陵?。当时吴王?刘濞遗诸侯?书中有云》?是劝谏吴王?刘濞,这“?久耽安乐,?日夜无极”?诸语就有些?不着边际。?而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载,梁?孝王刘武“?东西驰猎,?拟于天子”?,确实有“?久耽安乐,?日夜无极”?的情况。因?而,《七发?》若是劝谏?梁孝王,才?算对症下药?。
?
范文五:论散体大赋在汉景帝时期梁国的形成7
【 内容 提要】
汉景帝时梁孝王“筑东苑”以后,梁国相继出现了一些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作品,这标志着汉赋由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演进过程。枚乘《七发》和司马相如《子虚赋》的出现,标志着散体大赋在梁国的正式形成。散体大赋在梁国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汉景帝时期梁国优越的人文 自然 环境为散体大赋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第二,西汉梁国其地域就是春秋时期的宋国,这里是孔子的祖籍,庄子的故里。孔子的儒家文化,庄子的美学思想与散文风格,势必会对梁国辞赋体制的变革产生一定的 影响 。第三,梁国文士多有古代纵横家之风,其雄辩气质和铺张扬厉的文风给散体大赋那种铺张华丽的修辞性语言诞生提供了足够的养料,促进了散体大赋体制在梁国的形成。
【关键词】 梁国;《梁王兔园赋》;新体小赋;《七发》;《子虚赋》;散体大赋
汉赋的 发展 一般分为西汉初年的骚体赋、汉武帝以后的散体大赋和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三个发展阶段,而散体大赋又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体。但散体大赋的体制是在何时何地如何形成的,对这个 问题 ,学术界却很少有人谈及。本文想在这方面作些探讨。 一、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在梁国的兴起,标志着汉赋由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演进过程。
西汉初年,骚体赋在南国兴起,其代表作品是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鸟赋》。其特点是内容上以抒情为主,主要是抒写作者的 政治 见解和身世感慨,情调凄恻哀怨;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虽尚铺陈但篇幅短小,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多用语气词“兮”字。但到汉景帝时,梁国却开始出现了一些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作品,其体制明显与骚体赋不同。
当时梁国的国君是梁孝王刘武。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刘武是汉文帝次子,和景帝同母,其母为窦太后。刘武初封为代王,后徙为淮阳王,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徙为梁王。当时梁国“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余城,皆为大县。”都城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南),为天下要冲。景帝初年,吴楚七国作乱,“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由于梁孝王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有大功,又加之为窦太后所溺爱,所以蒙受朝廷“赏赐不可胜道”,一时梁国“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梁孝王“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由于梁孝王广招人才,又爱好文学,所以邹阳、枚乘、庄忌等人离吴游梁,司马相如也宁愿放弃朝中的郎官之职,来到梁孝王门
下,一时形成人才济济的局面。梁孝王注意奖励文士,提倡辞赋,于是辞赋之风在梁国逐渐兴起。《西京杂记》卷四记载:“梁孝王游于忘忧之馆,集诸游士,各使为赋。枚乘为《柳赋》,??路乔如为《鹤赋》,??公孙诡为《文鹿赋》,??邹阳为《酒赋》,??公孙乘为《月赋》,??羊胜为《屏风赋》,??韩安国作《几赋》不成,邹阳代作。??邹阳、安国罚酒三升,赐枚乘、路乔如绢,人五匹。”这段记载就反映了当时梁国写作辞赋的盛况。
从现存作品看,当时梁国辞赋多为写景咏物的小赋作品,这主要有枚乘的《梁王兔园赋》、《柳赋》,邹阳的《酒赋》、《几赋》,公孙乘的《月赋》,路乔如的《鹤赋》,公孙诡的《文鹿赋》,羊胜的《屏风赋》等。这些作品或歌咏兔园(又名东苑,后人称梁苑或梁园),或在兔园忘忧馆所作,应该都是汉景帝初期梁孝王“筑东苑”以后的作品。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些写景咏物的小赋作品与汉初的骚体赋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而且明显带有向散体大赋演进的趋向。例如枚乘的《梁王兔园赋》:
修竹檀栾,夹池水,旋兔园,并驰道,临广衍。故行于昆仑之垦,芴兮有似乎西山。西山??,激扬尘埃。蛇龙奏,林木薄,游风踊焉,虚谷应焉。纷纷纭纭,腾踊乱云。枝叶?散,柯条纠纷。溪谷沙石,涸波沸日。车??兮,连连辚辚。音发绪兮,菲菲??。扰兽?鸡,?蛙??,密切?鸟,相继哀鸣。
若乃附巢比翼之傅于列树也,??若飞雪之重弗丽也。西望西山,山鹊野鸠,白鹭霜鹘,??鹞?,守狗戴胜,翡翠鸲鹆。枝巢穴藏,被塘临谷,声音相闻,啄尾离属。翱翔群熙,交颈接翼,阙而未至,徐飞?(左羽+右沓),往来霞水,散漫没合。疾疾纷纷,若尘埃人间白云,穷之乎莫殚,究之乎无端。
于是晚春早夏,邯郸、襄国、易涿之丽人及燕汾之游子,相与杂?而往款焉。车接轸而驰逐,轮错毂而接服。腾跃之意未发,嬉游之欢方洽。心相扶夺,气怒不竭。羽盖繇起,被以红沫,??然若雨委雪。高冠扁焉,长剑闲焉。左挟?,右执鞭。日移乐衰,游观西园。复其所次,顾锡从者。从容安步,斗鸡走马。俯仰钓射,烹熬炮炙。极乐到暮,乐而不舍。
逮及春郊,采桑之妇?裼错纡,连袖方路。芳温往来,便娟盼顾。已而歌曰:“春阳生兮萋萋,不才子兮心哀,见佳容兮不能归。桑萎蚕饥,怅望奈何~”,1,
首先,这篇小赋在内容上主要是叙写兔园的山石林禽之胜及丽人游子的嬉游射钓之乐,与汉初骚体赋的抒写忧怨之情明显不同,而与散体大赋的铺写豪华生活,极力描写各类事物比较接近。其次,这篇小赋在句式上与骚体赋明显不同。贾谊《吊屈原赋》云:“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
殒厥身。”作品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多用语气词“兮”字,具有唱叹意味。而《梁王菟园赋》虽然仍以韵语为主,但很少用语气词“兮”字,句式富于变化。如“若乃附巢比翼之傅于列树也,??若飞雪之重弗丽也”,再如“于是晚春早夏,邯郸、襄国、易涿之丽人及燕汾之游子,相与杂?而往款焉。车接轸而驰逐,轮错毂而接服。腾跃之意未发,嬉游之欢方洽”,这种句式已经明显散文化,或者说是散韵结合,与后来散体大赋《七发》中的语句并无二致。再次,《梁王兔园赋》在结构上层层铺写事物,描写事物也非常精细,这与骚体赋明显不同,而与散体大赋正相类似。实际上,像《梁王兔园赋》这样的作品,除了篇幅较小以外,已经具有了后来散体赋的一些基本特征,或者说已经是一种新体小赋。当时梁国赋坛枚乘所作的《柳赋》、《笙赋》,邹阳的《酒赋》、《几赋》,公孙乘的《月赋》,路乔如的《鹤赋》,公孙诡的《文鹿赋》,羊胜的《屏风赋》等,也都是这类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作品,体制上与《梁王兔园赋》相近。这些都正好显示了汉赋由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演进过程。
二、枚乘《七发》和司马相如《子虚赋》的出现,标志着散体大赋在梁国的正式形成。
枚乘的《七发》是汉赋发展史上的一篇极为重要的作品,它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体制的正式形成,这早已是学术界的定论。但是,枚乘初为吴王刘濞郎中,后上书谏阻吴王谋反,吴王不纳,遂投奔梁孝王,成为梁国辞赋的代表人物。枚乘在梁国的辞赋作品,有《柳赋》、《梁王兔苑赋》2篇,已无疑义,而《七发》是在吴国所作还是在梁国所作,尚有争议。《文选?六臣注》李善说:“乘事梁孝王,恐孝王反,故作《七发》以谏之。”清梁章钜《文选旁证》引朱绶说:“《七发》之作,疑在吴王濞时。扬州本楚境,故曰楚太子也。若梁孝王,岂能观涛曲江哉~”
我们认为,《七发》是枚乘在梁国时所作。这主要有以下几条理由: 1.从辞赋发展的角度来看,《七发》当写于梁国。枚乘在吴国时,辞赋还囿于南国一隅,流行的是抒情的骚体赋,不可能出现像《七发》这样明显带有讽谏意义的散体大赋。现存比枚乘略早的贾谊的作品正可以说明这一点。而枚乘到梁国后,辞赋之风北移,新的人文自然环境使辞赋境界大开,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大量出现,然后产生像《七发》这样的散体大赋的条件才渐趋成熟。
2.从史籍的记载来看,《七发》应该是写在梁国。《史记》、《汉书》都有枚乘在梁国作赋情况的记载。《汉书》的记载较详,其《枚乘传》云:“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这说明枚乘是梁国梁孝王时期最著名的辞赋家,理应写有非常著名的作品。而《史记》、《汉书》都未载枚乘在吴国的作赋情况,这也可说明枚乘在吴国时主要的还是“为吴王濞郎中”,在写作辞赋方面成就还不够高,不可能写出《七发》这样的
特别重要的作品。
3.《七发》是一篇明显带有讽谏意义的作品。作品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往问,说七事以启发楚太子。很明显,作品中的“楚太子”就是作者所要讽谏的对象。从作品中“太子方富于年”一句看,《七发》所讽谏的“楚太子”不是指吴王刘濞,而是指梁孝王刘武。“太子方富于年”,意指太子正值盛年,未来的年岁正多。这与吴王刘濞的年龄相距甚远。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刘濞反时,曾自云“寡人年六十二”。枚乘在吴时,刘濞也当有50多岁,称“方富于年”,殊为不妥。而刘武是景帝同母弟。据《汉书?外戚传》载,景帝生于孝惠七年(公元前188年),刘武生年当然更晚。刘武卒于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享年不过40岁左右。其“东西驰猎,拟于天子”时,不过30多岁,正值盛年。
4.从作品中“久耽安乐,日夜无极”等描写“楚太子”享乐生活的句子来看,《七发》所讽谏的对象当为梁孝王。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吴王刘濞因吴太子入朝被皇太子打杀故怨望朝廷,称疾不朝,谋作乱。后景帝即位,议削吴,吴率七国诸侯起兵于广陵。当时吴王刘濞遗诸侯书中有云:“敝国虽贫,寡人节衣食之用,积金钱,修兵革,聚谷食,夜以继日,三十余年矣。”可见,吴王刘濞为蓄积国力谋反,并无过度享乐之事。因而说《七发》是劝谏吴王刘濞,这“久耽安乐,日夜无极”诸语就有些不着边际。而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载,梁孝王刘武“东西驰猎,拟于天子”,确实有“久耽安乐,日夜无极”的情况。因而,《七发》若是劝谏梁孝王,才算对症下药。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散体大赋生成缓慢探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