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教材]2008年 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考题
2008年中级实务考试真题
案例分析1:刘先生曾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在经历了一次车祸后失去了双腿。妻子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有着丰厚的收入,儿子学习成绩优异,懂事。刘先生的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母亲也已年老体弱,照顾儿子也显得吃力。妻子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丈夫,而社区中又不能提供生活照顾和康复服务。一年来,刘先生一直呆在家里,情绪很容易激动,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刘先生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经历了这次创伤之后,不再和以前的朋友和同事来往,也很少说话,整个人很沉默。妻子看到丈夫变得越来越孤独,前来求助社会工作者。(20分)
问题:
1、请你以优势视角分析案例,从环境优势、环境劣势、个人优势、个人劣势分析该案例。
2、作为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可以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案例分析2:大勇出生后不久父母便离异了,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大勇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受到的约束比较少,经常与同学打架,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接触了很多社会上的朋友。一次为了讲义气,帮朋友打架,被判入狱,后转入社区进行矫治。在社区期间,大勇对家人感到不满,对现在比他强的朋友感到不满,对社区中显阔的人看不贯,情绪经常出现波动,大发脾气。社区工作者针对大勇的情况,积极与他进行沟通,并与之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和大勇达成了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来帮助大勇改变易怒的情绪问题。社区工作者采用基
线测量方法介入治疗,让大勇对1-3周情绪激动的次数进行记录(分别为每周8、9、7次),从第四周开始进行介入,记录4-10周情绪激动的次数为每周6、5、4、3、2、2、3次。(24分)
问题:
1、基线测量方法的含义。
2、从案例内容分析,阐述基线测量的操作程序。
3、画出基线测量图,并从平均次数分析介入效果。
案例分析3:母亲付出多,儿子只顾上网不学习,父亲光顾工作不顾家事(26分)
问题:
1、案例中应映的问题是什么,
2、家庭结构治疗模式的概念:《能力》书P159页最下面两行
3、治疗方式:《能力》P161页。 方案设计:为外来工子女设计同在蓝天下方案(30分)
假如你是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你所工作的城市社区里有许多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他们往往结伴“泡”网吧,针对这些中学生的行为,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范文二:2015年中级社会工作师教材变化情况
2015 年中级社会工作师教材变化汇总(中级法规) 2014 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 第二节: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内容和体系 第三节:社会政策的发展 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社会政策的过程 第三节: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2015 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 第一节: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 第二节: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和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 第二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政策 第一节: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法规与政策 第二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第三节:政府民办社会工作读物机构发展的法规与政策 第四节:推进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法规与政策 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第一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第二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第三节:农村五保供养法规与政策 第四节:城乡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 第五节: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法规与政策 第六节:城镇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第七节: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 第八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规与政策 第九节:自然灾害救助法规与政策 第四章:我国特定人群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 第五章:财产继承法规与政策 第六章:我国人民调解、 信访工作和突发事件应对法规 与政策 第三节:突发事件应对法规与政策 第四章:我国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 第五章:私有财产继承法规与政策 第六章:我国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社会矫正与禁毒的 法规与政策 第三节:社区矫正法规与政策 第四节:禁毒法规与政策 第七章错开分布 第八章:我国烈士褒扬与安抚法规与政策 第一节:革命烈士褒扬法规与政策 第九章: 第三节: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第十一章:我国社会组织法规与政策(名称变化) 第七章:我国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 第一节:烈士褒扬法规与政策 第八章: 第三节:城市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第十章: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法规与政策(名称变化) 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第一节: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 第二节: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救助法规与政策 第三节:受灾人员救助与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 第四节:教育救助与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第五节: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与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
2014 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第十二章:我国劳动就业和劳动关系法规与政策 第三
节: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五节: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 第六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法规与政策 第十三章:我国健康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第二节:医疗服务法规与政策 第四节:食品药品安全法规与政策(删除) 第十四章: 第一节:养老保险法规与政策 第二节: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法规与政策 第三节: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法规与政策 第四节:社会保险管理法规与政策 第五节:军人保险法规与政策
2015 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第十一章:我国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 第三节: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 第五节:劳动争议处理 第六节:老幼保障监察 第十二章: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第二节:医疗服务法规与政策
第十三章: 第一节:基本养老保险法规与政策 第二节:基本医疗保险法规与政策 第三节:失业保险法规与政策 第四节:工伤保险法规与政策 第五节:生育保险法规与政策
2015 年中级社会工作师教材变化汇总(中级综合)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 第二章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第三章: (章节无变化) 第四章: 第四节:社会支持理论 第五节:生态系统理论 第六节: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更改为:第四节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删除 更改为:第五节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新增为:第八节优势视角理论 第五章 第一节:个案工作的本职 第六章(章节目录无变化) 第七章 第三节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第八章(教材目录无变化) 第九章 第三节:社会工作督导的原则与过程 第四节:社会工作督导的方法 第五节:志愿者督导 第十章 第四节:研究方法 更改为:第四节社会工作研究的具体方法 新增:第五节社会工作的项目评估 第九章 更改为:第三节社会工作督导的原则与方法 删除 删除 更改为: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更改为:第一节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 更改为:社会工作价值观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
2015 年中级社会工作师教材变化汇总(中级实务) 14 年 第一章 第二节: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第十二章: 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新增:第十五章企业社会工作 15 年 第一章: 第二节:通过过程模式的特点
范文三:社会工作师实务教材(中级)(2011版)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指的是从实践经验中提升出来的、描述和总结了实务动作过程中的重要变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优势视角寻求识别、利用、建立和强化人们已有的优点和能力。它强调人的能力、价值、兴趣、资源、成就和抱负在满足自己需要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优势视角强调; 1.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强调内在和外在的资源。 2.贫穷、歧视、疾病和困难(创伤、虐待、疾病和挣扎)可能因而是具有结构性、广泛性和一般性的相对固定并且具有普适性的工作程序,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普遍性的工作方法。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者为了评估和解决人的问题,了解人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的需要和资源,同时也要了解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如何认定和满足这些需要,包括人们生活其中的各人社会系统,以及社会系统是如何时推动或阻碍人们保持与获得健康、幸福的理论和知识。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双向作用观帮助社会工作者认识在所有人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社会结构、系统和文化规范。B=f(P?E) (二)系统理论
(系统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 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2、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 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
系统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对服务对象问题所持的观点 1、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形成的分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疾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理模式,即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一种个人归因。其问题的产生都同时是内部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2、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于服务对像个人内在生理或心理的行为特征层面,而且涉及与服务对象问题相关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次相关的外在环境的物质、功能和动作情况。 3、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或系统的各部分是动态的。 4、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处理需要采取周延和连续的整合观点。 (三)生态系统理论
人类发展公式是:D=f(P?E)即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函数。主张个人的发展是主动的、有目的和目标的,人会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及选择。
通过与环境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发展和适应。社会工作试图通过对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间的功能推敲的处理,来强化能力整合治疗和改变问题。人主动地与这些环境相互作用。 社会工作焦点:
1、促进人们的成长和发展。 2、增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 3、移除环境对人和群体的阻碍。
4、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人们需要的响应和营养万分的提供。 生态系统理论下社会工作实务的任务:人与环境的调和程度,环境的品质,生活中的问题。
社会工作实务不仅要对服务对象进行直接的服务工作,也要对服务对象问题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经济、政治动力的全人系统分析与评估,同时进行个案倡导、社会政策及公共计划等宏观的间接工作,以有效地协助服务对象改善其与环境间的“调和度”。
(四)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优势视角:发掘和运用自身优点和自身资源,看到自己解决困是伤害,也会成为挑战和机遇。
3.假定你不知道成长和转变能力的上限,认真地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理想和抱负。 4.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最好地为他们服务。
5.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三、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 (一)内外影响力范式
集中了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的元素,是通用过程模式的操作框架。
内部是指个人内在的动机,以及在个人内在动机下产生的行为; 外部则是指所有对个人行为施加了影响的外在因素,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
内外影响力范式的假设:人自身及其环境中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用某种方式行事,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其特定行为。 (二)社会功能发挥
社会工作实务关注的核心问题:威胁个人发挥角色功能的外在因素、个人与社会中他人的关系;
社会工作的任务:分析服务对象的各种社会关系,帮助服务对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来消除干扰个人社会功能发挥的因素,使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联系变得更加丰富和更加顺畅。
(三)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人的发展都要经过几个普遍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逐步攀升、成长的。
实务焦点:要有系统地、全面地思考个人或者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的内外因素,进而给予协助,消除影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那些个人和社会因素。 (四)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1、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
协助人们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系统有下列两类: (1)非正式(或自然)的资源系统 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
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帮助,如情感支持,建议、信息;
提供具体的服务和资源,如帮助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临时性的帮助,如借予钱财等。
帮助个人获取和使用正式的社会资源。 (2)正式的资源系统 群团组织
工作单位、各种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直接提供资源帮助成员与各种社会系统打交道,以提升人们的福利和权利为目标。例如,工会;农村妇联组织。 公共服务机构
社会性资源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生活与活动建立起来的、满足人们短期或特别需要的机构,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持系统,包括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派出所等。在现代社会,
多地与各种社会性资源系统联结起来,获得长期或暂时的帮助。 二、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2.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理论出发点:人之所以产生问题,根源在于人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互动。通用过程模式关注的不是“谁”有问题,而是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怎样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了人们在完成生命任务过程中对问题的处理。
一般来说,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关系有三种类型:人在资源系统中的互动,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和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 3.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对个人与社会问题关系的目的:个人问题不但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相关,而且与社会公共问题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社会的公共问题是以个人问题为基础的。
社会责任: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之间的这种相互关联性使得许多个人性问题不可能由个人或家庭解决,不解决社会问题,个人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因此,社会工作不仅要为有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服务和资源,而且要研究个人问题对形成社会问题的影响。将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社会问题对个人的影响反映和演绎出来是社会工作的责任。
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助人是一个过程
助人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有目的的改变过程:
首先,改变依靠专业关系,建立助人关系本身是一个过程。 第二,改变是一种过程。助人是一个促进服务对象逐步形成自我改变意识,达成助人自助目标的过程。
第三,改变必须是一种主动与自发的过程。启发与促进服务对象内心的动机与愿望发生变化,使改变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这样的目标不会一蹴而就,要经过可能是很艰苦的一个过程。 (二)综合的理论取向
通用过程模式在理论取向上采取综合的立场,从各种知识和方法中选取最好和最适当的加以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经过了实践检验,确实可信。 (三)工作过程阶段化
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划分为逻辑上前后相连的几个阶段。
助人过程不是截然分开的、各自独立的。
划分阶段的目的突出显示助人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
实际工作中,不同的阶段可以交叉和重叠。 (四)工作任务阶段化
在通用过程模式中的每一阶段都有与服务对象相联系的具体任务;
完成每一项任务也都需要专门的技巧;
阶段任务的完成会影响下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 。 (五)整合的价值观
通用过程模式整合了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在每一阶段的工作中都强调服务对象的参与; 对服务对象的接纳;
强调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 强调对服务对象负责;
让服务对象参与持续的、定期的评估和总结。
次序是有弹性的、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一)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
? 按顺序的:在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
与服务对象都有面对面的接触,服务对象参与所有工作阶段。
? 不同场所顺序不同;在青少年服务中心或居委会的社区工作
中,工作者要先评估社区的需要,然后策划工作方案,再接着寻求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
? 某些危机情况下:直接介入,如发现儿童有可能被虐待时,
工作者首先要保护儿童,将其带离危险的环境。
? 简化助人过程:比如说在接案后就结案,或者将服务对象转
介给另一机构。
(二)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
? 通用过程模式理论上有各阶段的先后顺序,但并非必须完成
一个阶段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助人过程没有结束前,哪一个阶段都不会真正结束。这是因为,
? 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是不断深入的过程; ? 问题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 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修正原来的计划;助人过程是螺旋式
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式的,经常回头看,进行跟进。 (三)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 通用过程模式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不可能解决助人过
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它更像是一张地图,为工作者的工作方向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引导;它只能作为助人过程中的路标,而不能将其看作是全部真实立体的助人场景。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来弥补抽象模式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正工作的方法,调整工作的过程。
第三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 一、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 (一)改变媒介系统
?“改变媒介” 是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
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他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他的任务在于促进个人完成生命任务及系统应对问题能力的提高,促进服务对象与资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计划变迁的目标。
?在很多情况下,担任改变媒介角色的不只是社会工作者,通常
媒介系统”,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工作,达到助人改变的目标。
? 例如,少年管教所的社会工作者是越轨少年的主要改变媒
介,在教育越轨少年的工作中他要同时与少年原来学校的老师、街道派出所的民警、街道干部及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起,帮助这个少年,促进他的转化,同时要协调不同部门的工作。
? 改变媒介系统既是服务对象改变的媒介,又是改变努力的主
要行动者,是专业的助人者。 (二)服务对象系统
? 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
的直接受益人。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 (三)目标系统
? 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
统即是“目标系统”。由于服务对象系统需要的满足与问题的解决经常与其所处的环境系统有关
? 在实际工作中,在确认了服务对象系统后,社会工作者的任
务通常是要与服务对象系统一起确定目标系统,也即为达到改变服务对象和其社会环境所要被改变与被影响的系统。
? 注意:
? 服务对象系统并不总是为达到改变目标而要被改变的系统,
换句话说,服务对象系统并不一定就等于目标系统。一般说,目标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而且具有时效性。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有时还可能是交叉的。 (四)行动系统
? 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
人,他们是为实现改变目标而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
? 为了实现与服务对象的协议,帮助服务对象达到改变的目
标,社会工作者要进行各种努力,调动各种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是孤立地进行这些改变的努力,而是同与服务对象有关的人和系统一道,形成一个行动系统。
? 可以说,这些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同盟军,是与社会工作者一
起进行改变努力的行动系统。
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的助人活动提供了工作的介入蓝图。
社会工作者要懂得: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中这四个基本系统不断地互动,从而达到助人的目标。
作为改变媒介的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对象改变的重要人物,而对于各系统的分析与运用则是达到助人目标的重要工具。 第二章 社会工作通用过程与个案工作过程
第一节 接案
?
一、接案的重要性
? 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
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
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
接案的意义:澄清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的期望和义务、激励服务对象、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的改变、影响后续工作关系、影响今后的互动。
? 二、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主动求助的、他人转介的、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自愿性服务对象、非自愿性服务对象、不自愿或被强制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 ? 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二、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 它的目标是要通过与服务对象的接触在社会工作者和服务
对象之间建立起一个彼此信任的、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 1、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 ?
2、面谈
? (1)面谈的主要任务: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澄清
角色期望和义务、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达成初步协议、决定工作进程。
? (2)面谈的技巧: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 ? 3、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 (1)资料收集的范围和内容:个人资料、身体状况、服务
对象的特点和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 (2)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询问、咨询、观察、利用已有
资料、问卷调查。
? (四)初步预估
? (五)建立专业关系(技巧: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
极主动)
? (六)决定工作进程 ? (七)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三、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 1、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 ? 2、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 ? 3、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 ? 4、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 ? 5、社会文化因素
? 6、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四、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
第二节 预估
? 预估就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中有关问题含
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
一、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 (一)目的
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 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二)预估的任务
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
了解服务对象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 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 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状况 (三)预估的特点
? 1、持续性
? 2、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参与 ? 3、行动取向 ? 4、有可识别的步骤
? 5、渗透了专业判断 ? 6、局限性
(四)预估的原则
? 1、个别化原则 ? 2、合作原则 ? 3、避免片面 ? 4、避免简单归因
? 5、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
二、预估的基本步骤
? (一)收集资料 ? 1、个人资料的收集 ? 2、环境资料的收集
? 3、收集资料的方法:询问(方式主要有会谈、角色扮演、
问卷)、咨询、观察、家访、利用已有资料 (二)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
? 1、排列次序 ? 2、发现 ? 3、识别
? 4、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做出解释
(三)认定问题
? 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 ? 2、描述问题的发生背景和原因
? 3、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系统的情况 ? 4、探究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 ? 5、描述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 ? 6、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的资源状况 ? (四)撰写预估报告
基本结构:
定的过程,包括制定介入目标
行动。是介入行动的蓝图。
计划的构成
、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介入策略、
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具分组成。
目的是指社会工作介入总体要
目标是指具体的指标,近期的段性成果。 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所共同
需要重点关注的。
系统是关注的对象,它是整个
组织、社区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工
接提供服务给服务对象以解决问
念及应对问题的方法,也包括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构
质支持、心理辅导等。 的角色
领,在制定计划时要遵循如下的合。
打好基础。 作介入的目的;设定工作目标。
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专业咨询)。 3、签订服务协议 ? 四、服务协议的形式
? 五、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 ? 1、签订协议的过程 ? 2、签订服务协议的技巧
第四节 介入
? “介入”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社会工
作者和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按照服务协议落实社会工作计划的目标,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解决预估中确认的问题,从而实现助人计划的重要环节。
一、介入的特点
1、介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2、干预是介入的核心
3、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 4、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二、介入的分类
社会工作介入活动分为三类,即直接介入、间接介入和综合介入。
1、直接介入
——微观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面对面互动的服务。
针对个人、家庭、小群体采取的行动 2、间接介入
——中观和宏观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也称为是改变环境的工作。 3、综合介入
——根据“人与环境”的理论,增强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的介入。 三、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 2、个别化;
?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 5、瞄准服务目标; ? 6、考虑经济效益。
四、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2、进行危机介入
3、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策略 5、运用影响力
五、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 1、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 ? 2、协调和联结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 ? 3、制定计划创新资源 ? 4、改变环境
? 5、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
第五节 评估
? 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
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介入的有效程度、目的与目标的达成状况。
? 社会工作评估具有持续性、互动性、逐步深入、知是指引性
等特点。 一、评估的目的
? 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
的实现程度;
? 2、总结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二、评估的作用
? 1、监督介入工作进度
? 2、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 ? 3、巩固改变成果 ? 4、社会问责
三、评估的类型
? 1、过程评估 ? 2、结果评估
四、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 1、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
? 2、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 3、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第六节 结案
? 二、方案设计 ? 1、目的/目标
? 2、实施策略(做什么) ? 结案是当服务对象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服务对象已有
能力自己应符合解决问题,即在没有社会工作者协助下可以自己开始新生活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而采取的行动。
一、结案的类型
? 1、目标实现的结案
?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 ?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 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二、结案的任务
? 1、总结工作 ? 2、巩固已有改变 ? 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 ? 4、撰写结案记录
三、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其处理办法
? 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包括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和负面反
应。
? 1、正面反应
? 兴奋、希望、成就感、感激。 ? 2、负面反应包括
? 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
3、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 与服务对象一道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情况; ? 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 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并给予心理支持; ? 预估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做好防范措施; ? 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
方案设计答题要点:
? 3、方案执行(如何做) ? 4、方案评估
? ——评估三个内容(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社会工作目标实
现情况、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
? ——评估三个方法(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社工同行测评、
机构测评)
第三章 儿童社会工作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 一、儿童年龄的界定 ? 1、年龄段:0~14岁 ? 2、工作体制
? 0 ~5岁,由全国妇联组织负责,在各妇联组织中设立有专
门的儿童工作部门;
? 6 ~14岁,由共青团组织负责,在共青团组织里建立有少年
儿童工作部。 儿童的特点:
生理特点:成长性、基础性
心理特点:发展性、依恋性、可塑性 行为特点:探索性、模仿性 二、儿童的需要P92-93
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社会化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
三、儿童的成长、面临问题及资源 (一)婴儿期(0-1岁)如何避免疾病困扰以及保障生命安生等,主要是生理层面的。
(二)幼儿期(1-5岁)生理发育问题,婴儿期的儿童会有分离焦虑,处于儿童早期的儿童会出现恐惧:害怕环境中出现陌生物体或新事物或新面孔;害怕黑暗;害怕睡觉。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
(三)学龄期(6-14岁)学习性问题,幼儿期的行为问题 四、儿童社会工作
? 1、儿童社会工作:是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在当前的
法律、文化背景下,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
及自助服务活动。
? 特点:
? 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立足于社会的经济、文化、法律等客
实用评估量表:发育量表、智力量表、行为量表、社会期望量表、自我意识量表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
(一)儿童辅导:指专业人员利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儿童了解自己、学会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运用各种观背景。
? 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的基础
之上。
? 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
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
? 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及自助的服务活动。
五、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法律基础:宪法、儿童权利公约、其他有关法律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儿童生物学:进化论、生长顺序和时间理论、遗传学说
儿童心理学:心理分析理论、发展心理学、心是社会发展论、行为或学习理论
儿童教育学: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儿童社会学:自我发展理论、认知理论 儿童文化学:文化人类理论、场论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表现形式:
(一)宏观层面: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促进对儿童的养育、推动儿童教育事业、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的环境、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开展儿童家庭服务、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
(二)微观层面:
一般儿童社会工作:对一般儿童提供教育、卫生保健、营养、托儿、康乐等方面的服务。
特殊儿童社会工作:对残障儿童、问题儿童及特殊身世(孤儿、弃儿、受虐)的儿童提供救助、教育、医疗及机构照料、家庭补助、寄养和收养等方面的服务。
(对特殊儿童,此类儿童服务可以分为支持性、保护性、补充性、替代性四种类型。)
三、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四、现阶段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机构: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社会福利机构、社区、专业社会工作组织
第三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区别:对“服务对象自决”的差别化理解、重视环境的影响作用、社会工作者的特殊作用(保护者)
二、儿童社会工作中评估的应用
评估:社会工作者研究儿童的境况和面临的挑战,收集范围广泛的资料,不仅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也要从服务对象的角度,以及其主要监护人的角度去看儿童在自身生活的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情况,并基于此制订出干预和治疗计划。 评估的目的:收集信息,并分析儿童可能需要哪些类型的服务。 机会促使儿童在生活、学业、感情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全面发展以及潜能发挥的过程。
儿童辅导的游戏治疗模式:想象互动游戏治疗、沙盘游戏治疗 (二)儿童小组工作:指一种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使小组的儿童能够获得小组经验、产生行为改变和恢复正常功能,以及与他人和周围环境达成有效的调适,最终促进个人及小组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亲职教育服务:指专业人员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向家长提供诸如沟通、孩子教育、家庭环境改善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活动。(一种新形式:亲子沟通平行小组) (三)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
1、童:指被其父母、近亲或任何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或与儿童居住于同一处所的任何人,采取以下这些行为而遭受伤害甚至死亡的儿童。
2、童疏忽:指任何一个儿童的父母或其它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并未提供对其适当或必需的支持、法定教育、医疗或其他法律认定儿童权利必要的相关照顾;或者儿童遭受其父母或其他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的遗弃。 3、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辅导:
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辅导的主题:受害经验的分享,对暴力责任的看法,惭愧及与人隔离感觉的分享,自我保护的计划,陈述感觉,解决冲突的方法,性别角色的认定,自尊心的建立。 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辅导的功能:协助儿童学习新的价值观及行为:包括暴力的发生不是他们的错,增加自尊,学习新方法来自我保护,认识可以协助自己的正式与非正式的资源,学习新的非暴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对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优先考虑的是儿童的安全,进而协助儿童沟通及表达他们的感觉。须与家庭、学校、医院、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儿童和青少年保护机构以及社区有关力量或社会资源密切配合起来,对受虐儿童予以积极介入。
? 1、案例分析:主要是根据学龄期儿童的情绪、学习、成长、
安全照顾等方面进行问题分析,提出介入策略;
? 2、通用过程某一阶段的分析;
? 3、根据儿童的某一类需要(生活照顾、学习方法、生活技
能训练、娱乐需要等)分析问题,设计服务方案。
? 注意:对弃婴、孤儿的服务特别要注意联结相关社会政策和
服务。 实例分析
? [案例]小丽12岁,是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父母在她五岁的
时候因爸爸有婚外恋而离婚了,小丽和在企业人事部门工作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经常在工作、家务和对小丽的照顾
按时回家,稍有不慎便会遭到母亲的责怪和批评。小学的时候小丽的成绩不错,上了初中后妈妈发现小丽开始不爱上学,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经常因作业和上课的纪律遭到老师的投诉。后来发展到逃学、上网、甚至彻夜不归。现小丽的母亲带着小丽前来社工服务机构求助。
? [问题]分析小丽存在的问题及提出介入策略。
? [分析]
? 首先,可以确定上述案例描述的小丽是儿童。根据上述的图
表,先把小丽置身于图表中间,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儿童有八个需要。对照此案例,可以分析找到小丽现在的问题,并且可以从其中看到小丽成长过程中不能满足的需要:
? 1、小丽彻夜不归,可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严重的越轨行为。
? 2、因父亲因婚外恋而离婚,可能造成母亲的失衡心态,使得小丽缺少正常的家庭成长环境;(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的缺失)
? 3、母亲管教过严,缺乏有效的管教和女儿沟通的方法,母女关系紧张。(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的缺失)
? 4、小丽成长过程中缺少正常的同伴交往,缺乏应有的人际交往技巧,适应能力弱;(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的缺失) ? 5、学校对学生标准化的要求,使得小丽在学校中不被老师接纳,而因学习不好遭到老师的批评,有严重的挫折感。(获得良好的心理发展的需要的缺失)
? [介入策略]
? 对于上述小丽的问题,首先我们可以认为是一个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教育成长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认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某种能力缺乏而导致的问题。根据多元因素决定论和人与环境的实务视角,小丽的问题不是个人原因单独造成的,而是个人、家庭、社会综合原因所造成,结合社会工作介入的最有效、最经济的原则,从多个角度来对小丽进行综合介入。 ? 1、个案工作方法
? (1)危机介入:首先要找到小丽,解决小丽彻夜不归的问题。
? (2)个案辅导:依据认知行为理论的有关知识和技巧,与小丽沟通,了解成长经历感受,对自身问题的看法,澄清父母亲的婚姻关系、母亲的教育方法,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等问题,改变小丽的认知,帮助建立正确的成长观念。
? (3)与小丽的妈妈和父亲沟通,告诉他们小丽对家庭的看法,改变他们的沟通方式,提供必要的家长辅导;协助小丽父母改善关系,共同为女儿的成长做出必要的努力,建立离婚后的正常交往关系。
? (4)与学校的老师沟通,分析儿童的差异和小丽的现状,使老师改变对小丽的教育方法。
? 2、小组工作方法
? (1)同伴支持小组:鼓励小丽参加集体活动、成长小组,
建立健康的学习环境。 ? (2)单亲妈妈小组:帮助小丽妈妈建立支持网络,减轻单
亲家庭的教育压力,舒缓心理情绪。
? (3)家长学习培训班:开设家长学习培训班,鼓励小丽的
父母参加家长学习培训班,学习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改变教育方法。
? 3、社区工作方法
? (1)开展社区教育和宣传,正确认识单亲家庭作为一种家
庭形式的存在,建立一个接纳、平等、和谐融洽的社区环境;
? (2)社区可以利用自身的场地设施和资源,开设单亲咨询
热线,设立面谈咨询中心,为小丽母亲这样的单亲家庭提供情绪支持;
? (3)建立公共援助,为单亲母亲提供家务劳动的帮助。 ? 4、社会工作行政
? (1)呼吁社会成立单亲家庭服务中心,为单亲家庭提供心
理与社会服务。
? (2)政策倡导:建议实行单位照顾,对单亲母亲实行弹性
工作制。
? 方案设计题
? 某社区有100多名小学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年龄介乎于6
至12岁。学校从7月5日至9月1日放暑假,家长大部分都是双职工,同时这些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管理和照顾能力较低。
? 请针对这些儿童的问题和需要,设计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 方案设计
? 一、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 假期儿童的饮食、生活照顾、安全、时间管理、自我约束等
问题
? 二、方案设计
? 1、方案目的/目标:帮助社区儿童学习必要的生活技巧,提
供必要的照顾服务,使儿童过一个健康、安全、充实的有意义假期。
? 2、方案实施策略
? (1)开展假期安全知识的宣传和讲座,给儿童提供必要的
安全知识和能力;
? (2)开展儿童小饭桌服务,给儿童提供中餐照顾; ? (3)利用社区服务机构开展儿童小组工作,传递知识,培
养儿童的兴趣,鼓励儿童参与社区活动,提升社区归属感;
? (4)利用社区的设施,为儿童提供必要的娱乐服务; ? (5)组织社区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儿
童提供学业辅导;
? (6)组织儿童参与社区环境、社区绿化等服务,为社区建
设作贡献
? 3、方案执行:
? (1)整合社区的资源、提供具体的服务、监督服务方案的
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 4、方案评估:
? ——评估三个内容(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社会工作目标实
现情况、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
? ——评估三个方法(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社工同行测评、
机构测评)
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 青少年期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期,也是人生的最关键的时期,是自我辨识与认定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必须充分尊重青少年的特点,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多层面地开展工作,最终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一、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 (一)青少年的需要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符合社会规范的性别角色需求。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力,寻求经济独立。 5、为未来的生涯作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 8、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作准备。
(二)青少年问题 二、 青少年社会工作
?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运用关
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挖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分类
1、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社会资源,协助其正常发展而设计的发展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2、针对已经发生问题的青少年个人、家庭、社区环境的不良因素而提供的矫正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3、针对青少年个人及其家庭、学校、社区现况而开展的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会工作价值观——核心基础
接纳、尊重、不批判、保密、个别化和当事人自决等 2、专业方法、技巧——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载体 3、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基本介入焦点 4、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主要目标 五、青少 年社会 工作的 系统架 构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道德品格辅导
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点:道德相对主义、道德冲突与困境、道德知行不一、与成人道德观念的疏离
主要服务内容:形成对社会政治制度的看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自然观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形成对现实生活中各类事物和现象的正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建立正确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法,掌握科学方法论;提高道德理论张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学会梳理道德情绪的发生规律,并使其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形成良好道德习惯,并掌握面临诱惑而不迷失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心理及认知辅导 心理特点:
1、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 2、实现自我统一
3、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得到发展 4、独立意识加强,伙伴关系密切 5、认知改变
主要服务内容:了解和认识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基本的心理发展知识;掌握平衡心理发展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开展良性的自我探索,实现自我同一性;健康的认知能力,促进个体新知能、创造力、思考判断力的全面提高;宽松社会环境,为青少年与环境的和谐互动创造条件。
三、生涯发展辅导
生涯规划及决策能力的培养 了解自我、澄清价值观 合理选择 自身潜能开发
四、就学就业的辅导
六、人际交往辅导
七、行为偏差及犯罪青少年的矫正服务 八、弱势青少年保障服务
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青少年发展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
(二)青少年偏差理论:社会次文化理论、社会互动理论、标签理论、冲突理论、融合理论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直接方法的主要特点: (一)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
1、建立关系阶段:主动性、外展性、技巧性 2、预估阶段:需求评估、所需资源评估 3、计划阶段:尊重青少年的意愿
4、介入阶段:提升能力、改善支持关系、优化同辈群体、整合社区资源、优化社会环境等多方位
5、评估阶段:评估应兼顾结果评估和过程评估 (二)小组工作在青少年服务中的功能 1、提供同伴增强的机会。
2、更能刺激出大多数当事人的真实世界。
3、对规范小组组员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4、提供很多示范者、行为预演的协助者。 5、建立正向积极的伙伴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并创造了安全开放的交往环境,增加社会交往能力。 (三)社区工作
1、主要的两个层面:
1)社区居民组织起来,整合资源,为青少年服务 讲座
2)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发展 以一福利机构为例 2、主要方法和技巧 ——认识社区 ——建立关系 ——介入模式应用 ——策划与评估
三、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专项服务:青少年网络脱瘾辅导服务、青少年就业辅导服务、青少年历奇辅导服务。
针对四川地震灾后的青少年设计一份服
务方案
? 一、问题陈述
? 震灾给青少年带来生理、心理、社会层面的创伤,需要专业
人士的关怀和协助。
? 二、方案设计
1、方案的目的和目标
? 帮助他们走出地震的阴影,建立青少年的健全的人格、发展
2、方案的实施策略
? 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和方案设计的原则,采用小组方法进行
介入。
? (1)小组名称:飞翔的翅膀
? (2)小组理念:埃里克逊“人类成长发展的八个阶段”青少年
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朋辈群体、确立价值观、争取独立自主等,追求自我同一性,是日后价值观及处事态度的关键时刻,有必要提供适合其成长需要的服务。
? (3)小组目标
? ——短期目标:以活动丰富青少年的生活;自我认识、自我
管理(正面自我形象、希望感、自我效能感、有效适应的能力);掌握社交关系技巧(解决社交问题的技巧、同理心、解决冲突的能力、以及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 ——长期目标:发掘潜能、实现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形成团队精神,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阿
? (4)小组性质:成长小组
? (5)小组成员特性:在地震灾区中14-17岁的青少年 ? (6)拟定小组员人数:12人
? (7)小组人员的招募方法:海报宣传、社区工作者推荐 ? (8)小组活动时间:2009年4月中旬-5月中旬,每周一次,
每次2小时
? (9)小组执行计划
图形
3、方案执行
? 整合社区的资源、提供具体的服务、监督服务方案的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
? (1)评估内容
? ——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
? (灾区青少年的改变情况,包括个人潜能的发挥、生活体验的丰富、朋辈关系的增进、团队精神的建立、社区参与度等;) ? 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
? ——服务介入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如时间等) ? ——工作者的角色实现情况 ? (2)评估的方法
? ——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 ——同行的评估 ? ——服务机构的评估
社区中有不少的青少年,但是对社区工作者提供的服务较少参与。请你根据青少年的特点设计一份搭建社区青少年活动,提升青少年参与服务的计划书。 ? 1、名称:“心语轩”社区青少年交流平台 ? 2、活动主题:爱乐者集轩,心语永飘扬
? 3、需求分析:在社区的青少年服务中,主要是依靠社工频
繁的上门家访、上门服务,人力、时间耗费较大。提高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建立有效的服务模式对于开展青少年社区服务工作非常重要。针对青少年喜欢集群、活泼好动、喜爱唱歌等体育娱乐活动这一现象,搭建“心语轩”社区青少年交流平台。
? 4、活动宗旨及目标
? 增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其团队归属感和团体凝
聚力,使他们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锻炼能力;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拉进青少年与社工之间的距离,聆听更多青少年的心声,掌握青少年的发展动态,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
? 5、工作实施计划 ? (1)活动的启动仪式 ? (2)加强活动的宣传
? (3)建立活动的QQ群(社工进行必要的引导) ? (4)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合唱队、球类俱乐部 ? (5)展示青少年才能:竞赛活动、团康活动 ? (6)激发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志愿者活动 ? 5、活动的评估
? 三个评估内容,三种评估方法
第五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老年人及老年期 (一)年龄的定义
60岁以上为老年人;年龄分为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 (二)老年期的划分 ? 60-69低龄老年人 ? 70-79中龄老年人 ? 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 二、老年期的特点: (一)生理变化:
健康状况是决定老年人生活安排的核心;要处理好涉及老年人隐私的健康问题;要帮助机构和家庭策划环境方面的调整,让老年人能适应这些变化。 智力、人格和记忆力变化,社会工作要注意三点: 1、提供机会但尊重选择。 2、所有事放慢节奏。
3、关注身体健康对心理功能的重要性。 (三)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
理论解释:角色理论、活动理论与撤离理论、延续理论、社会建构理论、现代化理论。
有关老年的社会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1、注意带来角色转变的重大生活事件,帮助老年人积极应对。 2、注意老年个体的差异性,尊重老年人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3、注意社会隔离可能对老年人造成致命的危害。 4、认识到改变总有可能。
5、关注社会变迁对老年人的影响,社会政策的调整。 三、老年人的需要及问题 (一)老年人的需要
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一条龙照顾 (二)老年人的问题
1、慢性病问题与医疗问题 2、家庭照顾问题 3、宜居环境问题 4、代际隔阂问题 5、社会隔离问题
四、老年社会工作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1、老年社会工作——是运用老年学的相关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能力。
2、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四类)
3、老年社会工作的根本目标:“六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作用 微观层面:
1、帮助老年人解决因为年老而带来的问题,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 2、老年人遇到重大生活转变时,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支持性服务。 3、让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社会支持,建立并更好的运用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积极与社会保持接触,发挥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功能。
宏观层面:参与制定有关老年人的社会服务方案及相关政策,致力于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促成成功的人口老龄化。
五、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 2、反移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 移情:案主把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对某特定人(尤其是父母)的特殊情感或反应投射到工作者身上。 ? 反移情:工作者对案主产生一种非现实的感情、态度与反应。这种感情往往是专业人员过去与他人关系的经验之一,如今
例如:对老年人的过度保护或缺少耐心。 3、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自我意识与自我督导 4、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
第二节 老年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一)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
健康风险评估、例行体检、营养咨询与教育、有关慢性病的健康推广活动、处理酗酒和滥用药物问题、协助进行压力管理、开展锻炼身体方案……
(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
送餐服务、家庭病床服务、家务服务等个人帮助;手杖、轮椅、? 到的压力;社会工作首先要清除眼前的危险;找人在艰难的时候陪着老人;做安全约定。简短的缅怀往事治疗。
第四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 一、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法
? (一)缅怀往事疗法:探索和找出自己一生的意义。 ? (二)人生回顾疗法
? 作前测,了解老年人的对生活的感受 ? 在人生阶段上可以安排多个话题探讨
? 注意在每个人生阶段上一般都有的事情的忽略 ? 特别注意发现让老年人失去和得到对生活的把握的主题
? 得出明确的结论 住所改造等辅助手段的提供;紧急呼叫系统安装等技术支持;信息服务。
二、认知情绪问题的处理:抑郁症、痴呆证、谵妄、焦虑症 抑郁症主要影响老人的情绪和情感;痴呆症影响老人的认知和智力功能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1、珍惜生活。
2、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 3、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 4、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5、拓展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 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 ? 老年伴侣工作 ? 家庭体系的工作
? 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
? 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五、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一)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 保护老年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 ? 提供救助性服务 ? 发展支持性服务 ? 改变和调整环境 (二)临终关怀
四个指导原则:病人及其家人是主要的照顾对象;由多学科人员组成的团队负责提供临终照顾;控制疼痛和病症是第一位;提供丧亲后续服务来支持丧亲的家人。
服务主要包括:控制疼痛和症状、协助老人及家人解决医疗费用方面的问题、提供丧亲后续服务。 (三)丧亲问题
? 提供情感支持
? 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 ? 提供相关资讯 ? 作丧亲辅导 (四)酗酒问题
清除老人体内的酒精,帮助老人解毒,同时辅之以药物治疗、小组工作和个人辅导,帮助老人戒洒,使其摆脱对酒精的依赖。 (五)自杀
自杀评估:直接线索、间接线索、行为线索
自杀干预:工作聚焦在当前促便老人决定终结生命的危机上。? (三)验证疗法
二、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一)老年人小组工作的独特之处
身体上不便和知觉方面的限制;带领者可能自始至终要扮演一个比较积极的角色,比较被动,头脑中满是个人问题。 专门适用于老年人的小组 ? 现实辨识小组 ? 动机激发小组
? 老年人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 ? 1、尊重自决权
? 2、平衡对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 ? 3、尊重保密权 ? 4、干预小组动力 三、老年社区照顾
(一)老年社区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独居老人、高龄老人、伤残老人、困难老人
(二)老年社区工作方案:
目标:通过统筹安排社区资源,为社区老人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优质服务,提高老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三类服务(居家服务、社区中心服务、社区入住设施服务) 原则:优势视角、充权、统筹规划、资源链接与整合。
(三)老年社区照顾的服务内容:咨询与转介、志愿者与代际融合项目、教育项目、老年中心与娱乐、就业项目、收入项目、营养与餐饮项目、健康照顾与生活安康、心理健康服务、法律服务、交通服务、住房服务、个案管理、居家照顾、照顾人缓解服务、长期照顾服务等。 四、老年机构照顾: (一)养老机构的类型:托老所、老年公寓、护老院、敬老院、老年福利院、养老院或老人院、老年护理院。 (二)老年机构照顾理论: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延续理论。 (三)老年机构照顾的实务模式 ? 1.爱登选择模式
? 改变养老机构僵化的院舍管理方式,倡导家居型的院舍环境和人性化的生活安排
? (1)认为孤独和无助造成了长期机构照顾的大部分问题 ? (2)建立一个人性化居住模式 ? (3)为获得陪伴提供方便途径 ? (4)创造机会给予和接受照顾 ? (5)充实日常生活
? (6)不注重结构性的活动安排
? (8)不强调自上而下的科层制权威 ? (9)采纳这些策略作为常规生活安排 ? (10)建立以改善居住者的生活质量为中心而不是设施化生
活为中心的服务
2、住房与服务模式:环境、服务与消费者的选择。
3、以延续理论和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模式
? 一、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分析及介入 ? 1、老年人的生活照顾 ? 2、老年人的精神慰籍 ? 3、老年人的情绪处理 ? 4、老年人的健康服务 ? 5、老年人的角色转换
? 家庭中的养老与机构中的服务 ? 二、老年人的需要的方案设计
? 围绕“六个老有”,联结社区资源、支持网络开展服务
? [案例1]叶伯,75岁。退休前是一位工程师。子女均在美国定居,平常与妻子感情甚好,生活上较依赖妻子。岂料妻子突发脑溢血先他而去,叶伯的生活顷刻间坍塌了。几十年来相依相伴,突然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这不仅使叶伯在精神上承受不住这致命的打击,在生活上也完全不能适应:孤独、哀伤使得叶伯寝食难安;自己年纪大、日常生活自理上的困难更是让叶伯怀念妻子。渐渐的,叶伯意志消沉,生活了然无趣,成天捧着妻子生前使用过的东西对着妻子的照片发呆,精神恍惚、行动迟缓,不愿意出门,甚至连子女打来的电话也不愿意接,多年的老朋友前来探望也被叶伯拒之门外。
? 一、问题分析 ? 1、心理问题:自责、怀念 ? 2、生活照料问题 ? 3、精神慰籍问题 ? 二、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 1、个案工作:疏导陪伴,协助老人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 ? 做丧亲辅导,提供情感的支持。帮助老人正确认识丧亲的过程,提供支持性的服务。协助老人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尽情地宣泄一番,开展老人个人的辅导,提供必要的家庭服务,对老人开展适当的生活技能训练,以帮助老人顺利渡过丧偶初期。 ? 转移注意力,改变生活环境。首先重新布置居室。其次带老人多开展户外活动,去旅游,去访亲探友。第三,改变生活环境,第四,鼓励老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后,帮助老人安排有规律的生活,适当的时候帮助子女料理家务、照料子孙。 ? 当然对于丧偶后情绪和情感受到严重冲击的老人,例如出现抑郁症、痴呆症等认知和情绪等问题的老人,不妨带老人向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求助,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如验证疗法、现实辨识小组等介入来减轻老人的症状,使老人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 通过组织丧偶老年人开展小组活动,激发老年人的潜能,帮
助老年人重新建立与他人的联系。 ? 情绪支持小组 ? 兴趣培训小组 ? 老人照顾者小组
? 3、社区工作:搭建平台,构建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 开展社区工作,搭建平台,构建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 开展社区活动,建立社交网络。提供社区活动的平台,鼓励老年人之间的互助和社会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如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娱棋牌活动,让这些老人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利用社区场地设置一些健身设施,为老人提供跑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的场所;鼓励老人到老年活动中心看书报、听戏曲和轻音乐;举办些社区公益活动,让老人主动关心、帮助别人,发挥余热,找到“生”的价值和意义。丧偶老人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以新的社会活动方式取代以往"两人式"的家庭生活方式,获得的成就感会有助于替代悲伤感,同时通过活动结交一些新朋友,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使孤独感悄然而逝。
? 搭建再婚平台,鼓励老人再婚。社区工作人员应通过工作平台为老人牵线搭桥,做好老人的子女沟通工作。有些丧偶老人有心找寻自己的“新一半”,但是子女常常仅考虑到自己已故的父(母)亲的情感和家产等问题,就简单粗暴地横刀断情,把自己变成老人的“再婚杀手”。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让社区中丧偶老人子女都能体谅老人的感情,尽可能地咽下一只“大度果”,保持一颗“宽容心”。一切都从老人的角度出发,为老人的幸福设身处地地考虑,做老人真正贴心的“小棉袄”。
? 开设社区服务,多方满足需求。社区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两方面。丧偶老人的孤独寂寞感会比一般老人严重,较易产生各种极端的情绪,要从精神上帮助老人克服不良的心理压力,从生活上关心满足老人需要。一是通过志愿者组织为老人提供服务。社区可以跟辖区内的中小学联系,组织志愿者开展“定人、定时、定服务对象”的服务,与老人聊天、清洁家居卫生、陪伴老人到社区中散步、购物等,加强与高龄老人的代际沟通,为高龄老人带来生命的活力和热情。二是构建社区老人的支援网络,为老人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援助,可以将社区中的派出所、医院、社区服务中心、120、110、119等单位和电话印制在一张卡片上,方便老人紧急时拨打电话求助;有条件的社区给高龄丧偶老人安装平安钟,制作老人的亲属联系卡,挂在老人胸前,方便老人发生问题时旁人可及时联络到老人亲属。三是在社区开设老人照料中心。社区将丧偶老人的身体情况、生活状况甚至业余爱好等相关资料收集汇总,建立详尽的数据库。对老人不同年龄段和自理能力等进行分类,通过上门服务和社区集中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健康、安全教育检查等服务,并建立老人的亲属联系网,在老人不适的时候能够及时地通知老人的亲属。
? 案例2:
? 叶婆婆,93岁,女。文盲,东莞麻涌人。育有两个女儿一个
女婿都已经过身了。现在是住在福利院,由大外孙每个月交1000多元生活费给福利院。 11月26日的晚上,叶婆婆爬上房间的阳台,伸出双脚在空中,要跳楼。她说胸口痛了很久,都没有人理她,她家人不要她了,不来看她,想自杀。 ? 叶婆婆有哪些问题?请设计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 叶婆婆面临的问题: ? 1、危机:自杀倾向; ? 2、胸口痛,健康需求; ? 3、年纪大,日常照料问题; ? 4、精神慰籍问题。
? 介入策略:
? 1、危机干预:协助叶婆婆走出自杀的阴影;
? 2、联系叶婆婆的孙子,沟通叶婆婆的状况,了解孙子不来福利院看望老人的真实原因,并要求他能定期看望叶婆婆; ? 3、与医生联络,给叶婆婆检查身体,并建立健康档案; ? 4、通过志愿者活动,帮助叶婆婆打扫居室卫生,并给予精神照料;
? 5、通过福利院,组织开展一些适合高龄老年人的活动。
第六章 妇女社会工作
第一节 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一、妇女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青春期、青年和中年期、更年期、妇女的“四期” 二、妇女的需要及问题 (一)妇女的需要
1、妇女生殖健康的需要
2、妇女的权益和妇女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
3、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建立的需要 (二)妇女问题
1、妇女的婚姻与家庭问题 2、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 3、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 4、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问题 5、妇女就业问题 6、妇女的贫困化问题
7、其它问题:参政率低、资源分配不公、性别歧视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特点
(一)定义:以妇女为服务对象,一方面以社会性别视角为指导,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在总结本土的妇女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妇女存在的特殊问题和发展问题,满足妇女的福利,维护妇女的权益,促进妇女的发展,推动妇女工作向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推动社会性别视角的普及以及社会性别视角纳入决策主法,实现性别平等。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内涵:
用社会性别视角以及应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在总结和提炼本土的妇女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妇女存在的特殊问题和发展问题,满足妇女的社会福利,维护妇女的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推动社会性别视角的普及和纳入决策主?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
1、关注妇女的多样性 2、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
3、了解、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 4、个人的即政治的
5、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四、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
直接目标:缓解压力和宣泄情绪;重塑自信,提升对自我的认识;解决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需要。
中间目标:协助妇女重新界定妇女问题,认识到“个人即政治的”;提升性别意识,促进自省、自信和自我认同;建立妇女的支持小组,减少成员的孤独感。
最终目标:重新建构权力关系;建立妇女网络与网络之间的连接;倡导和建立全社会的性别公正和公平的意识和制度。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
1、承认妇女的多样性以及与其一起工作的视角的多样性。 2、尊重妇女作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庭角色的扮演者。 3、了解、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和她们的生存选择。 4、认识到妇女本身也是一个资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 5、妇女是发展的主体,而不是客体。 6、增加妇女的资源和选择的多样性。 7、将个体与群体联结起来,促进妇女之间特别是具有类似经历和妇女互助。
8、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关系的平等。
第二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
一、针对妇女具体需要和发展的工作: (一)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调适与工作策略:
1、婚姻和家庭关系调(夫妻产、婆媳、亲子关系) 2、性别视角的家庭工作原则:
尊重和接纳现实中家庭形式和婚姻形式的多样性。
重新调整家庭权力,避免家庭暴力、冲突与资源分配不均。 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协调与平衡。
父亲的职责和母亲的职责同样重要,都需要训练。
社会应该为家庭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减轻家庭的负担。 3、家庭为本和妇女为本原则的使用策略。 (二)对单亲母亲家庭的介入:
单亲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是正常的家庭形式。 单亲母亲的问题不是单亲母亲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福利不足,社会歧视观念等导致的问题。
认识到单亲母亲在应对问题时的能力和智慧,而不要认为她是可怜的弱者。
(三)干预针对妇女的暴力
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1、接受受害妇女描述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受害者。2、尊重受害妇女的人格独立,提升她们的自信心。3、关注受害妇女的生命安全。4、与受害妇女建立信任、真诚的专业关系。
干预策略:1、促进相关立法及法律完善。2、为受暴妇女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3、建立受暴妇女支持小姐。4、开展反对暴力的综合干预行动。
(四)对流动妇女和留守妇女的服务: 1、针对流动妇女的服务:呼吁政策加大劳动权益的保障以及对
解决打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解除她们后顾之忧。 2、留守妇女的问题:倡导政策方面关注农业女性化带领来的农业问题。提供农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用政策和资源改善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并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减轻其生活负责,增加资源以减低她们的压力和困难。 (五)维护妇女的生殖健康 (六)推动妇女参政 (七)改善妇女贫困状况 二、推进性别平等的工作
(一)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二)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三)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工作:把妇女和男人的关注、经历作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设计、执行、跟踪、评估政策和项目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考虑,以使妇女和男人能平等受益,不平等不再延续下去,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性别平等。
第三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性别分析方法
(一)性别角色分工分析 (二)性别需要分析 (三)其他方法 二、妇女赋权的方法
1、干预目标:意识提升;增强能力;参与并扩展在家庭、社区和社会方面的支配和决策力量;行动。
2、干预方法:透明化;鼓励和肯定;权力分析;意识醒觉;倡导政策改变。
三、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 (一)建立关系(信任、真诚、平等) 技巧有:1、具有性别敏感性的倾听、反映感受和表达同感。2、接受和协助女厘清责任归属,而不是责怪她们。3、鼓励表达个人化的故事和经验。4、肯定妇女在家庭中所承担责任的价值。5、尊重妇女的语言表达逻辑和接纳自己的情绪。6、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关系平等。
(二)协助妇女重新界定总是,提升意识
(三)挖掘自身潜能,联络周围资源,所观对的问题 (四)协助类似处境妇女建立支持性小组
(五)社区层面:宣传与教育的方法;参与式学习的方法;倡导
(六)资源联结:进行需求评估;制订工作目标和工作手法;小组组建和发展过程;总结、评估,不断提出新的工作内容。
本章题型参考
? 1、妇女的特殊问题:角色冲突、离婚、丧偶、家庭暴力的分析与介入策略;
? 2、服务方案:妇女群体的某一需要的满足/问题的解决;注意小组工作方法和支持网络的运用。
? 实例分析 ? 案例1:
? 王女士 41 岁 结婚 18 年 工人 丈夫也是工人 女儿 15 岁
? 王女士:多年来一直挨丈夫打,结婚没多久他就开始打离婚。我害怕离婚,不知道今后的路怎么走。一个离婚的女人,让人指指戳戳,是无法生活的。再说,想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怕缺乏父爱影响她的成长。其实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他不打我们就行。我希望他年岁大点脾气会改好,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这个样,我有时被打得鼻青脸肿上不了班,女儿见到他就哆嗦。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是不是该忍下去。
? 这是一个因家庭暴力导致婚姻危机的个案,案主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委曲求全的方式维护家庭的完整,失落了自我。 ? 工作介入:
? 1、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态度去与服务对象沟通,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
? 2、帮助服务对象分析存在的三个错误认知: ? ( 1 )对暴力婚姻存在幻想,盼望丈夫会改变; ? ( 2 )对离婚的恐惧,对单亲身份的抗拒; ? ( 3 )自信心低落,看不到前途。
? 3、采用如下技巧帮助服务对象看清前途 ? (1)描绘王女士的家庭生态图 ? (了解王女士丈夫家庭有暴力史)
? (2)布置家课,与丈夫谈心,向丈夫的暴力say no。(丈夫再次动手,本性难移)
? (3)指导王女士分析离婚的利弊 ? (填写对照表)
? 4、布置的家课 ? 与女儿一起讨论,离婚的这些坏处怎样对待,可不可以克服,克服的方法是什么。
? 5、分析王女士将她和女儿讨论的结果
? ( 1 )单亲家庭不能说成残缺家庭,它是家庭的一种形式。和女儿一起生活,不能说这不是家。
? ( 2 )家庭收入会减少,但王女士有职业、有收入。另外,离婚侯前夫应负担女儿的一部分抚养费。
? ( 3 )一家三口变成两口,肯定会感到冷清孤独。但通过妇联的帮助可以认识类似的家庭,有很多与我同病相怜的姐妹,我会得到她们的关怀与体贴。今后靠自己,日子一样过。 ? ( 4 )工作没心情,肯定会有这个阶段,但是有专家和姐妹的帮助,我会度过的。
? ( 5 )我和女儿现在都认识到,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子女是无法健康成长的,女儿已经被他吓得胆小如鼠,再这样下去,女儿的一生都毁了。
? ( 6 )“好人不离婚,离婚没好人”,这是老话,是不对的。他打我,我要求离婚,我有理,不怕别人说什么。
? 妇女工作者不但要做好单个服务对象的沟通,还要帮助有类似经历的姐妹建立关系,形成支持网络。
? 要掌握婚姻家庭的知识,帮助姐妹正确分析婚姻现状,厘清思路。
? 案例2:王芳,女,42岁,曾是厂里的技术骨干,5年前因照顾生病的婆婆辞退了工作。现在婆婆病故了,女儿也考上了重点中学,她想出去工作,却遭到了丈夫和女儿的反对。丈
收入也可以,老婆就应在家好好照顾他和女儿。女儿也怕母亲工作后无法为自己烧饭,同样反对母亲上班。王芳执意去找工作,但连续找了几星期也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原来的技术用不上了,体力工作不适应。王芳为自己的现状很苦恼,整天闷闷不乐,脸上没了笑容,晚上也睡不好,情绪低落。后经邻居推荐来找社工帮助。 ? 问题:
? 1王芳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 2针对王芳的困境,你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 答题要点:
? 1王芳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取得丈夫和女儿的理解;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 2主要介入策略:
? (1)与王芳的丈夫和女儿沟通,告知他们家庭成员间应有同理心,让他们多关心妻子和妈妈,理解女性的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支持妻子的就业想法;
? (2)对王芳进行心理疏导,运用倾听、情绪发泄等社工专业技术,帮助王芳摆脱低落情绪,勇敢地面对现实;
? (3)与王芳进一步交流,发现或挖掘其潜能,引导王芳正确认识就业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指导王芳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
? (4)整合社会资源,帮助王芳找到合适的工作。 方案设计题
? 某城乡结合部是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一个区域,生存状况较差,特别是一些女务工者,请你为她们拟订一个服务方案。 ? (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 这些外来妹离开家乡,会面临就业、生活保障、卫生状况、维权等方面的问题。 ? (二)方案设计
? 根据外来女工的问题,设计出社区妇女服务方案,其中包括: ? 1方案目标:协助外来女务工者改善生存状况,使其享有一个健康、安全、具有基本保障的生活环境。 ? 2方案实施策略:
? (1)加强打工妹与当地居民的融合:我的家乡最美。让社区居民和打工妹一起数数家乡的特产、人文、风景名胜,增加彼此的认识,帮助打工妹进一步认识城市生活;
? (2)充分利用现有社区内的资源,解决她们在洗澡、吃饭等卫生和饮食上的问题;
? (3)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开设各类文化补习班和技能培训班,提高外来女务工者们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就业能力,改善工作状况;
? (4)开展小组活动:为打工妹提供信息、知识的同时,建立她们的支持网络;
? (5)整合社会资源,定期开设法律咨询、最低医疗救助等服务,维护打工妹的基本权益。 ? 3方案执行:
? (1)通过社区招募,组织外来女工参与社区活动;
? (2)整合社区资源,组织社区志愿者为外来工提供文化补习、法律咨询,开展就业培训;
? (3)社区工作机构监督执行进度,必要时处理突发事件等。 ? 4方案评估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 (一)残疾人的界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界定,残疾人是指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 残疾分类:
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就针对残疾人和其他身心障碍者开展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各种环境障碍,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1.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 2.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3.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家庭、亲友与邻里、民间非营利组织、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政府、志愿者)
4.有效利用调解方式。 5.充分利用保障性政策
二、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困难: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婚姻难;就医难;社会交往难;心理障碍。
(二)农村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交通不便;体力劳动困难;医疗困难;社会服务难。 三、残疾人的基本需求: 1、社会福利政策落实。
2、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 4、就业政策倾斜 5、康复与医疗救助 6、伤残抚恤 7、社会保险 8、特殊教育 9、文化生活照顾 10、改善社会环境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1、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学习《残疾人保障法》;了解残疾人社会组织。 2、开展政策咨询工作:掌握有关政策(突出问题:意外伤害赔偿、劳动就业、求学问题);如何接待咨询。 3、支持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 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1、建设无障碍环境
2、残疾人特殊用具的配置
残疾人的创造性。
?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社区康复模式:
社区康复:在城乡社区水平基础上,积极调动和协调社区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包括残疾人及其家属,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资源,在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方面,为残疾人及其他康复对象提供有效、可行、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从而促进他们在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中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心,参与社会生活。
开展社区康康复工作有利条件:
1、社区建设工作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 2、社区中有配置较为合理的资源。
3、在社区中残疾人可以得到方便、及时的康复服务。 4、在社区中可因地制宜地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康复服务。 社区康复的原则: 1、社会化的工作原则。 2、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 3、因地制宜的原则。 4、因陋就简的原则。 5、因势利导的原则。
6、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 社区康复内容: 1、开展残疾的预防。 2、开展康复评定。 3、开展全面康复服务。 二、社会康复模式
社会康复: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三、职业康复模式
咨询、评估、培训、就业指导
四、教育康复模式:特殊教育、如何配合特殊教育工作
本章题型参考
? 1、对各种残疾类型的服务对象的问题分析及提出介入策略 ? (特别是生活过程中的意外伤害致残的介入,要注意心理辅导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 2、同类残疾人士的需要的社会服务方案设计 ? 注意:
?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殊方法
? 2、要注意残疾人的无障碍环境的倡导、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残疾人的社会网络的联结。 案例分析
? 指导教材P220
? 1、描绘小岳的家庭结构图,提出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 2、运用生态系统的理论提出小岳的介入策略。
? 3、运用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分析案例的四个基本系统。
? 从小岳的家庭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小岳的家庭成员关系亲密,
妻子和女儿是他的最大支持动力,也是最大的压力源。对于小岳的社会工作介入,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可以从如下几个? (一)微观系统:与小岳一起探讨伤残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从优势视角帮助他发现自己的能力,鼓励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树立信心面对未来;提供信息,介绍社区的康复资源和国家有关残疾人就业的政策
? (二)中观系统:
? 1、开展小组工作,将医院中相同遭遇的病人组成小组,鼓
励他们在组中开放自己,探讨应对问题的方法,对未来做出规划,建立支持网络。
? 2、与小岳的妻子和女儿沟通,让她们关心小岳的状况,给
予情绪上的支持,通过亲情的联结协助小岳认清情况,面对现实。
? 3、协助改善小岳的居家环境改造,方便他在回家后能独立
完成日常事务,尽可能降低他的无力感;
? (三)宏观系统:倡导社区建立残疾人的无障碍环境,为小
岳提供一个良好的接纳的社区氛围。
? 对于第2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先绘制小岳的生态系统图,分
析小岳的环境资源,从微观、中观、宏观的角度入手去解决问题。
? 儿童福利院里14周岁左右的孤残儿童普遍存在难以接受残
疾身份、认同残疾文化等现象,这使得他们难以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如果你所在的儿童福利院存在一部分这样的青少年,作为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请根据案例中青少年的需求,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 答题要点:
? (一)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儿童福利院里14周岁左右孤残儿童的人生发展任务是:建立个人身份和独立。此外,由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因此他们还可能面临一些其他的困境。案例中的孤残儿童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 1脱离父母,建立个人身份; ? 2无法接受残疾人的角色; ? 3缺乏角色榜样; ? 4性别角色方面存在困惑;
? (二)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孤残儿童可能面临的问题,现设计如下社区服务方案。
? 1.方案目标:
? (1)协助残疾青少年增强独立生活能力,提高生活品质。 ? (2)通过小组活动、个人辅导,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人生
态度和良好的品格。
? (3)帮助残疾青少年接触残疾文化和残疾角色榜样。 ? (4)帮助残疾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
? (5)协助残疾青少年的照顾者进行角色转变教育及照顾技
巧的学习。
? 2.方案实施策略:
? (1)充分利用儿童福利院的资源,建立同伴支持小组、团
体治疗的活动场所,寻找残疾角色典型;
? (2)成立福利院志愿者队伍,定期为孤残青少年提供课业
辅导、康乐活动等服务;
? (3)聘请专业人士,开展讲座和个别咨询辅导、发展性程
序(例如社交技巧、自我照顾能力、青春期知识等) 、照顾者咨询等服务项目;
? (4)组织青少年参与街道、居委会组织的社区活动(例如
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等)。
? 3.方案执行:涉及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
处理危机等。
? 4.方案评估:
? (1)对方案执行的过程评估评量,由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填
写评估表,在方案执行过程中进行评估。
? (2)对参与者以及照顾者的满意度评量,由参与活动的青
少年及其照顾者进行成效评估
? (3)社工的方案执行报告以及社工的反思。
第一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概述
一、矫正对象的需要及问题 (一)矫正对象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二)矫正对象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 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二)矫正社会的功能的作用 1、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监管功能(对犯罪行为的一定补偿、监管预防再犯罪)、矫正功能(心理、生理、思想、行为)、服务功能(疾病医治、 、心理辅导、就业指导)。 2、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福利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二)特殊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
(三)系统性:矫正社会工作是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的社会福利服务
(四)专业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四、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 1、“感化社会工作之父”——奥古斯特的业绩 2、矫正社会工作制度在美国的建立
(二)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矫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内地的社区矫正制度
1、社区矫正:指与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它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2、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内地的试点推行 3、中国内地社区矫正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针对犯罪嫌疑本人
——写一份调查报告供法庭判决参考 针对其亲友: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心理辅导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一)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 1、帮助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
3、协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
4、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 (二)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1、公民教育
2、心理、情绪辅导 3、职业技术训练
4、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
(三)帮助监刑人员加强与社会联系 1、帮助服刑人员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 2、帮助服刑人员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3、帮助服刑人员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一)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二)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
(三)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一)提供住宿场所 (二)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三)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 (四)提供物质援助
第三节 矫正社会工作主要方法P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 (一)人道主义: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二)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标签理论、优势视角、“社会—心理”视角)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基础价值理念(接纳、可塑性、个别化)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 1、行为治疗方法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二)致力于改善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 1、社区工作方法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2、社会工作行政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3、社会工作研究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三)个案管理:协调、融合的服务提供模式
个案管理:也称照顾管理或服务管理,是指专业人员为一个或一群服务对象协调整合一切助益性活动的一种程序。这种程序使得来自相同或不同福利及相关机构中的各个工作人员能彼此沟通协调,以专业的团队合作方式提供服务对象所需之服务,并扩大服务的效果。
个案管理的动作程序:发掘个案和转介;评估和选择;计划制订;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估;结案。 个案管理与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
3、要善于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 4、要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
案例分析
? 2001年12月27日:红豆因涉嫌对多名男性青少年实施猥亵,被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批捕。
2002年5月8日:因涉嫌猥亵多名男童,红豆在京被起诉。
2002年6月6日:“红豆涉嫌猥亵儿童案”开庭审理。
2002年6月20日:北京市朝阳法院认定,歌手红豆猥亵七名男童证据确凿,罪名成立,故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
2003年10月23日:在北京某监狱内服刑的红豆高唱《忏悔歌》。服刑期间,他在民警的管教下,利用自身的音乐特长,结合改造生活,自编自演多首歌曲。他演唱的发自内心的《忏悔歌》,观看者无不深受感动。 2004年5月底:因服刑期间表现良好,被假释出狱。 ?
2005年6月16日上午,歌手红豆正式结束了他为期1年零1个月的假释考验期。红豆在有关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正式办理了解除社区矫正的所有手续,回归社会。
案例分享
? 2002年6月6日,红豆因犯猥亵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2004年5月20日因表现良好获得假释出狱。此后,正值北京市正式启动社区矫正,红豆作为西城区首例社区矫正对象,被纳入社区矫正。红豆的假释考验期是2004年5月20日至2005年6月16日,在将近13个月的假释考验期内,他能够及时提交思想汇报,参加公益劳动,积极配合社区矫正,日常表现非常不错。
?红豆说,从去年出狱到昨天,他非常感谢各级有关人士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虽然在公众面前,他曾经是一个反面教材,但是现在,从今天开始,他要重新开始,以全部精力为社会作些贡献。他要为刑满释放人员甚至所有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做一个好的榜样。
目前,在朋友的帮助下,红豆成立了“铁打铁音乐工作室”。因他目前的经济状态无法独立操作,工作室是朋友的帮助才办起来的。取名“铁打铁”,是因为入狱的经历,使他充分感受了朋友的关爱,在他不能给朋友带来任何利益的时候,朋友依然关心他帮助他,“朋友跟我的关系就像铁和铁的关系,牢不可破,”他如此解释。
目前,武汉有1230名左右的矫正服务对象
本章参考题型
?1、矫正服务的特殊问题及介入策略 ?2、社区矫正的服务方案设计
?(要注意矫正对象的特殊的内心活动和情绪的处理,要考虑心理辅导策略的介入;特别是培养服务对象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能力的方法的介入;回归社会的策略;结合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的方式方法)
?案例1:年初,有3位同学给好朋友王某过18岁生日。从未
沾过酒的他们,醉后犯了拦路抢劫罪。他们的青春本来将有几年在大墙内度过,但一项新制度使之得以改变,那就是某市青少年事务署与检察院共同建立的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检察机制,名为“诉前考察”。这意味着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可进行非监禁化处置。罪错青少年由社工进行3个月的诉前考察,表现良好者将免于起诉,反之则进入诉讼程序。 ?问题:
? 1什么是矫正社会工作,它的工作对象是什么? ? 2作为社工的你决定采用哪些社会工作方法进行服务?请简要说明。
?答题要点:
?1、矫正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
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从而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2、对于这4位青少年,在“诉前考察”阶段,我们可以采
取如下一些社会工作方法来进行服务。
?(1)个案工作方法:了解服务对象的背景资料,分析其犯罪的原因,协助其在思想、心理和行为方面矫正与重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小组工作:运用小组工作的模式,组织四名服务对象通过小组分享与讨论来认识自己的错误并重建人生规划; ?(3)社区工作方法:运用“社区服务令”,组织四名青少年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方式来体验人生;到监禁场所参观,了解相关内容。
第 九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第一节、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概述
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一)服务对象的需要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治疗康复需要、基本生存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社会尊重需要) 2、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健康维护的需要、婚姻家庭的需要、社会参与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 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 4、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军队情结、社会尊重、健康维护、居家养老、社会参与) (二)服务对象的问题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
生活适应困难,缺乏病理常识和自理、护理知识。 心理障碍严重,难以接受伤病残导致的障碍。 生活保障问题。
家庭婚姻障碍,生儿育女困惑。
社会隔离,缺乏社交网络,身心非常孤单。 2、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 老化问题。
老年慢性病增加与生活质量受损。 心理失衡。 社会地位下降。 社会隔离。
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问题 就业难;隐性失业;延迟上岗。 4、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 角色失调;地位下移;心理失衡。
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 1、覆盖范围广。 2、军队情结深。 3、需要层次多。 4、问题压力重。
三、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含义:是军队社会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它是优抚安置领域,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以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协助有需要的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问题,恢复和改善社会功能,使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对象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的活动。 四、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政治性、政策性、协调性、特殊性、矛盾性)
第二节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总体内容:
1、协助处置服务对象及家庭的问题 2、协助增强服务对象对医院环境的适应 3、协助处理服务对象与医疗系统的关系 4、出院及跟进服务 5、其它方面 (二)特别内容
二、光荣院社会工作的内容P305 三、烈士褒扬社会工作的内容P306 四、军供社会工作的内容P306
五、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P307 六、军休社会工作的内容P307
第三节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各领域需掌握的共性方法
(一)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敏感、焦虑、紧张、失落与无奈
(二)精神问题的解决方法——寻求当下生命的意义 (三)危机干预方法——最小的努力产生最大的效果
(四)对工作人员压力问题的处理方法——建立支持性小组 二、优抚医院和光荣院的介入重点
(一)死亡与濒临死亡问题(做好家人的丧亲辅导,提供支持性服务;代表服务对象及其亲属争取合理权益;提供相关资讯;做好自我保健)。
(二)体恤性与亲密关系 (三)失禁问题的处理
(四)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问题的预防 (五)疏于照顾问题
(六)建立专门小组(现实辨识小组、动机激发小组、社交与娱乐性小组、支持性小组、治疗性小组) 三、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介入重点 1、压力预防与减压 2、构建支持网络
四、军休社会工作的介入技巧P323-324
案例分析:
退伍义务兵陈某因所在单位项目下马而下岗,民政部门根据陈某家的收入状况,每月发放低保金。但陈某却拒绝接受低保金,并表示自己只要求继续工作,不愿意吃低保。请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建议相关的介入方法。 一、原因分析:
(1)陈某自身原因:陈某处于工作年龄,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完全的劳动能力,工作是他自我实现的需要;从另一方面说,他不想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并且陈某正处于军地转化的过渡期,他面临生活中的种种“危机”时,其情绪反应往往比较强烈,容易冲动。
(2)家庭原因:关系到陈某家庭的建立和质量问题
(3)社会原因:展现个人能力、实现自身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相反,人们世俗观念歧视社会的“寄生虫”,并认为是可耻的。陈某有健康的体魄、完整人格,更加不愿意得到社会的同情,面临社会世俗观念的压力。 二、相关方法的介入:
(1)采用个案介入方法,社会工作者扮演心理调适辅导员的角色。首先,社会工作者对陈某做好减压工作。失业的痛苦和生活的转变都会他带来心理的波动,社会工作者要帮他增强自信,安慰、鼓励以及对成绩的承认,同时表达对陈某的信心和赞许,疏导他的情绪,提高自我适应能力,缓解心理痛苦,恢复心理平衡。挖掘他的潜在能力,并为他联系资源,创造成长的条件,例如推荐工作、参加培训等。其次,社会工作者对陈某做好压力预防工作,引导面对现实,面对将来的压力。 (2)采用小组工作介入,比如情绪疏导的小组、互助小组、退伍军人小组等。得到一定程度的疏导,缓解压力。
(3)采用社区工作介入,倡导国家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协助国家制定更有利于退伍兵的政策;并引导当地企业安置退伍士兵,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案例分析:
小朱,1996年入伍,2001年怀揣战功奖章从海军东海舰队回到老家,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节电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科技节电、节能节电环保产品的使用与开发。为了帮助小朱创业,他的父母以他们的房子作抵押,从银行贷款10万元让小朱做本金。然而,生意开张一个月,他却只卖出两台节能器,除去门面租金、贷款利息和各项开支,亏损5000多元。第二个月依然没有半点起色,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父母为他非常着急,却帮不上忙,回家经常数落他,埋怨他把二老的养老钱都给弄丢了。朋友觉得风险太大,准备撤资。种种困难,把小朱逼到了绝境,他觉得自己没有本事,枉费了部队的培养,不仅没有办法养活自己,还要连累父母和朋友,无可奈何地来找社工帮忙。 小朱面临的困境:
如何从军人身份转变为商人; 如何度过创业阶段的艰难处境;
如何缓解自身压力; 如何安慰父母; 缓解家庭生活困难;
如何说服朋友,继续共同合作 如何树立起自信心
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概述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
(一)社会救助:由于个人、自然、社会原因造成社会成员严重困难,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物质保障的救助,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救助体系: 1、基本生活救助
2、专项社会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 3、灾害救助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二、社人求助的基本程序 1、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 2、受理救助申请
3、审查申请人及其家庭的收入及财产状况 4、公示及审批 5、救助款物发放
6、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 7、申诉
三、社会救助的特征
1、权利义务的非直接对应性; 2、救助对象的限制性; 3、救助标准的低层次性; 4、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5、社会救助的时限性。
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 指在社会救助领域中,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求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物质方面的社会救助、精神方面的提升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 主要特点:
1、工作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2、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3、工作方法的融合性 4、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 1、协助工作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2、协助工作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3、促进工作对象的社会融合
4、发现和解决工作对象的心理困扰 六、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贫困产生的原因分析:个人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
增能理论与优势视角
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以反贫困为主的基本生活求助
(一)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二)社区层面社会救助的内容 1、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 2、融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建立邻里支持网络;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 二、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教育救助
1、参与政策制定,促进政府对于教育救助加大投资力度 2、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 3、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分层分类给予救助 4、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 (二)医疗救助
1、寻找医务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的结合点 2、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 (三)住房救助
1、帮助困难群体申请住房救助
2、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三、灾害求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灾害紧急救援
1、紧急救援,转移群众,保护生命,减少财产损失 2、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3、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二)灾后社区重建 1、协调社区人居环境的恢复重建,参与监督管理社区重建工作建设进展。
2、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3、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四、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救助政策的修订
(二)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三)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主动救助、机构救助) (四)流浪儿童
1、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
2、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基本生活救助的工作方法 (一)针对困难居民的个案方法
1、全面接触困难居民,深入了解其问题和需求 2、确定需要,研究提供服务的方式 3、考虑工作方法,制订工作方案 4、及时评估工作过程和效果
5、总结并结束工作(情绪与反应的处理、巩固工作成果) (二)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的原则(个别化、接纳原则、鼓励合作原则、参与解决问题、适时评估原则) 2、小组工作的过程(初期、聚集期、形成期、冲突期、维持期、结束期)
3、小组活动计划的设计 (三)社区工作
1、在社区开展反贫困救助工作的基本原则
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订救助和发展的目标;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
2、社区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模式: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社区照顾。
3、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会网络;促进能力建设。 二、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
1、开展工作前,首先进行调查,了解救助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2、根据“奖、贷、助、补、减”等救助政策,开启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生进行救助 3、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 4、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 三、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 (一)灾害预防 (二)灾害救助
1、积极介入,紧急转移,保护生命 2、寻找资源,安置灾民,维持秩序 3、安抚精神,调适心理,重建网络 (三)灾后重建
1、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 2、恢复社会生活秩序 3、复苏社区的经济秩序
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工作方法 (一)外展服务
1、外展社会工作是一套有系统的服务模式
2、针对流浪儿童的外展服务更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机构服务 1、思想转化 2、行为矫治 3、继续教育 4、技能培训
案例分析:
小晖,15岁,初三学生。由于妈妈去世早,长期以来,小晖在一直与爸爸相依为命。但是,爸爸身体不好,已经请病假在家休息多年,工资很低,仅能维持家庭温饱。更不幸的是,小晖爸爸在医院检查被诊断出胃癌,需要马上住院治疗。这对小晖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问题:
1、上述案例中,小晖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小晖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题要点:
1、小晖面临的主要困境有:
(1)家庭生活问题:爸爸得了胃癌,治病期间没人照料;(2)经济问题:爸爸收入低,仅能维持家庭温饱生活;(3)学业问题:学业也会受到影响;
(4)情绪问题:家庭的不幸造成的心理压力。
第十一章 家庭社会工作
第一节 概述
一、家庭社会工作 (一)定义—— 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更好发挥家庭的之义会功能,以满足所有
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细分:包括三部分:以家庭作为背景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家庭作为对象的专业服务活动及以家庭活动单位的专业服务活动。 特征:
1、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 2、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 3、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功能:
1、增加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
2、结合家庭的治疗和支持,保证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 3、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 (二)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关系
区别:1、起源不同。2、关注焦点不同。3、解决方式不同。4、(一)接触阶段:任务包括:与受助家庭约定初次会谈的时间和安排;为初次会谈做好准备;安排第一次会谈等。
(二)开始阶段:与受助家庭建立稳定、信任的合作关系,与受助家庭成员一起制订服务介入的目标和签订服务合同。 (三)介入阶段:制订服务介入计划(问题、总目标、阶段目标、介入方案);明确自己的专业角公,并且运用专业技巧影响受助家庭成员解决面临的问题等。
(四)结束阶段:任务是与受助家庭成员协商服务结束事项以及总结和巩固整个服务活动的成果。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
(一)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家庭结构图和家庭生态图) (二)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观察、聚焦、例子使用和再标签等)。 工作理念不同。5、专业关系不同
联系:1、服务领域的相互影响。2、服务模式的相互影响。3、工作人员的相互影响。 (三)家庭与家庭社会工作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1、提供以家庭为基础的支持 2、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理念 3、采取危机介入的策略 4、运用生态视角
第二节 家庭社人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
(一)家庭系统理论(核心概念:家庭系统)
1、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 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3、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八个阶段:家庭组织阶段、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龄子女家庭阶段、青少年家庭阶段、子女独立家庭阶段、家庭调整阶段、中年夫妇家庭阶段、老年家庭阶段。 (三)家庭抗逆力
家庭成员在逆境中并不一定必然成为“问题”,任何家庭在“问题”面前都拥有应对困难的能力,并且通过克服逆境的过程寻求新的发展。
(四)生态系统理论:把家庭放在关系复杂多重的系统中来考察。
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部系统、宏观系统。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1、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 2、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三、我国开展的家庭服务 1、家庭的救助和帮扶 2、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 3、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第三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家庭处境化原则
2、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 3、家庭个别化原则
4、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
第十二章 学校社会工作
第一节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学校社会工作是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的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的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或学校解决所遇到的某些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专业性、科学性、艺术性、实践性)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位
与德育关系、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与班级管理关系、与生活管理关系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要素与功能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要素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
1、帮助处境不利地位的学生,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2、推进学生知识学习,为丰富人生奠定基础 3、协助学生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4、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实现人生积极成长 5、协调各方面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合力。
第二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针对学生一般的学校社会工作 1、学业发展与生涯的需要 2、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
3、自我认识与自我探索的需要 4、情绪觉察与情绪管理的需要
二、针对学生特殊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一)针对学业困境学生
出现学业困境的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学校的因素;家庭的因素;社区的因素。
方法: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学校社会工作与任课教师合作;学校社会工作者协调利用社会资源。 (二)针对人际关系困境学生:
类型:沉默寡言型;遭人排挤型;行为偏激型;专横霸道型。 方法:个案工作方法;小组辅导方法;社会工作与学校教育结合(与德育);资源整合的方法。 (三)针对家庭生活困境学生
面临问题:情绪问题;经济压力问题;照顾问题。
入手:予以情感支持;发展支持系统;挖掘社会资源;开发学生潜能。
(四)针对心理状况困境学生
常见心理困境:沮丧、压抑、抑郁、冷漠、嫉妒、焦虑、孤独和浮躁。
方法:个案工作方法;小组辅导方法;学校宣传手段;整合资源方法。
(五)针对特殊行为群体学生
暴力倾向学生、网络成瘾学生、违纪行为(深入细致的个案工作;建立团体,形成正向影响;关注家庭,凝聚力量;开发社会资源,争取社会支持)
三、结合家庭与社区的力量,开展学校社会工作 1、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2、搭建学校与社区沟通的桥梁
第三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抗逆力的理论与方法 (一)抗逆力的理论来源(是赋权模式与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具体的运用)
优势视角的基本信念包括:赋权、成员资格、抗逆力(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时,能够理性地作出正向的、建设性的选择方法和应对策略的能力)、对话与合作。 (二)抗逆力方法的基本原则
1、抗逆力的表现形式:常规和非常规 2、抗逆力的构成要素:外部支持因素、内在优势因素(包括完美个人形象感、积极乐观感)、效能因素(人际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及目标订定等)。 (三)抗逆力方法的基本步骤 1、促进亲社会联结
2、建立清晰、稳定的边界 3、教授生活技能 4、提供关怀与支持 5、建立和表达高期望 6、提供机会、促进参与
(四)培养学生抗逆力的策略 二、个案管理方法的组织与运用 (一)个案管理的定义:一种提供服务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专业社会工作者评估当事人及其家庭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安排、协调、监管、评估和争取包括多种服务的一揽子服务,满足特定当事人的多种需要。
(二)个案管理的适用对象:处境不利的学生 (三)个案管理的过程
1、识别服务对象(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的推介;朋辈的推介;案主或者其家庭主动寻求帮助;社会工作者主动发掘)。 2、对案主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估,确定案主所需要的资源。 3、评定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
4、完成资源—社会支持网络—案主的对接 5、监管服务的传输
6、评估(当事人的评估和服务系统传输的评估) (四)个案管理的角色:服务经纪人和使能者 三、团体辅导方法的组织与运用 (一)团体辅导方法的基本程序
选题、招募、甄选、实施、评估、跟踪
(二)团体辅导方法的实际运作
? 本章题型参考
? 1、学生的学习、情绪、同辈群体的交往、家庭成员关系等
问题的分析与介入
? 2、某一类学生群体的问题/需要的方案设计 ? 进城务工人员子弟 ? 偏差行为的学生 ? 特殊家庭的学生 ? 学习成绩较差学生
一、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案例:小茗,18岁,高三女性,5年前父母离异。目前其同母亲一同生活,一年前母亲再婚。虽然继父对自己很好,但是小茗总觉得不应该让一个外人打破她们原来平静的生活。为此,她经常会借一些小事情和母亲闹矛盾。一个多月前,因为一件小事,她和继父发生争执,母亲做了公正的评判,但是小茗认为母亲偏向继父,觉得母亲不在乎她。于是小茗离家出走,搬到父亲家借住。但是父亲也已再婚,而且距离学校很远,长期居住也不方便。虽然母亲也打电话让她回去住,但小茗觉得委屈,个性倔强的她不愿轻易回家,内心非常矛盾,学习成绩也大大退步。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小茗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去备考,在这种情况下,小茗到学校社工部求助,通过初次面谈,社工与小茗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下次准备签订服务协议。
问题:请你以学校社工的身份分析小茗的问题,并提出 介入策略行动。
答:1.小茗存在以下问题:
(1)对母亲再婚存在不正确的认识,缺乏与母亲的沟通。 (2)学业压力与精力分配的问题。 2.工作目标为:
(1)正确认识母亲再婚的现实,解决与母亲的冲突,增进母女的沟通。
(2)帮助小茗规划时间与精力的分配,提升学习效率,积极备考
3.具体的介入策略和行动:
(1)前两周,小茗与母亲每周一次,一起接受社工的辅导?? (2)第三至第四周,小茗每周与社工面谈一次??,小茗的母亲每周与社工面谈一次??
(3)第五至第八周,探讨计划执行情况 (4)第十周,评估
2.案例:学校社会工作者小章目前在辅导室的求助信箱里收到了一封求助信。该案主阿芳,12岁,目前是小学6年级。她在信中写道:“自己的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现在一有假日,就想找
同学出去玩,无心念书。我爸妈把好话、坏话都说尽了,我也明白,但就是做不到??” 小章进一步了解发现,案主阿芳属于高智商低成就。她的学业性向测验的分数很高,但学业成绩低落,占全班30名(全班共45人),是典型的学业低成就者。任课老师经常罚她(根据规定,不到一定分数线,就要受罚),久而久之,对其失去信心。案主的父亲高中毕业,任职于某公司,是轮班制。由于父亲很希望案主将来上大学,替家人争口气,所以很关心阿芳的成绩,管教也很严格。但他经常用话语讽刺案主,父女关系恶劣。母亲任职于某幼儿园,对阿芳的生活起居照顾的很周到,但不知要怎样管教和辅导案主,对她的成绩也没有父亲那么高的要求。母女关系良好。
问题:案例中的于某面临着那些困境?请你设计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参考答案:
案主阿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首先,在个人方面。案主情绪不稳,自主性不强,易受外界干扰;有消极的自我观念,由于学业的挫败,自信心不够,有预振乏力之感;学习态度不良,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可能都有问题。
其次,在学校方面。老师定的分数线使案主屡试受挫,学习情绪低落。老师的态度对案主的情绪有很大影响。 最后,在家庭方面。父母管教不力,父亲只关心成绩,且教育方法不当,经常讽刺案主。母亲很关心案主,但对案主的成绩不是很关心。所以,父母的管教不太一致。此外,案主的家庭没有给阿芳提供很好的学习环境。 对案主阿芳可以采用如下辅导策略: (1)查阅个案基本资料及过去学习成绩,了解案主的一般生活及学习情况。
(2)进行个案辅导。让案主了解低成就的原因,突破现状。例如,帮助案主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学习如何控制情绪、培养自信心、结交同伴良友,等等。
(3)开展座谈会或小组,共同分享提高成绩的窍门、好的学习习惯等。也可以请有相似经历的校友或同学讲述从低分转变为高分的亲身经验。
(4)召开个案研究会议。寻求班主任、任课老师配合,并接纳案主;寻求成绩好的学生或者课务不很繁忙的老师帮助辅导案主的学业,等等。
(5)与家长沟通,改变父母的管教方法,让其双方保持一致,并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二、方案设计:
小李是一家社区机构派驻某校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小李发现,部分问题学生仅在个人、学校与家庭层面开展工作还不够。因为社区存在一些流氓团伙,有些缺乏分辨力的学生和这帮团伙走得较近,受到不良影响。你认为小李应该怎样开展工作帮助这些学生?请设计一下工作程序与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本案例涉及的部分学生与社区中的流氓团伙有联络,容易受不良青少年的引诱,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二)工作程序及活动方案:
要帮助这些学生,需要整合社区资源,开展学校社区工作。工作程序与服务方案大致如下:
1、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李探访社区机构及社区重要人士,建立良
好的工作关系。
2、进行社区调查,了解这群流氓团伙的活动区域及人员特点,分析有利资源与不利因素。
3、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发展计划,拟订学校社区工作的方案。具体内容为:
(1)与这些学生建立个案关系,提高学生的道德评判标准,使他们明辨是非,控制不良倾向和习惯;
(2)从学生的家庭与班主任人手,共同探讨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融人班级与学校的生活,增加对家庭与学校的归属感; (3)与派出所联合,在学校开展派出所探秘——争当小警察的小组活动,帮助这些学生增进法律意识 (4)与社区工作者合作,对流氓团伙的成员加以教育、分化,弱化与控制他们的违法行为及其不良影响;
(5)在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与教育活动,增进社区青少年的守法意识,创立良好的社区文化。 4、落实服务方案,推行社区活动。 5、进行成效评估,总结经验。
第十三章 社区社会工作
第一节 社区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区的含义: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织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区社会工作是指在中国城市的区、街、局等社区范围内,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理论、知识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全体社区成员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的专业服务的总称。
三、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 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 2、改善社区经济,提升社区意识 3、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 四、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 1、以社区为对象
2、重点解决社区居民所面临的集体性问题 3、采用宏观结构的视解分析和介入问题 4、强调社区参与,关注人的发展 5、重视社区资源的挖掘和运用
第二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区社会工作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社会救助、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教育。 一、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基础,以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为服务对象,以满足社区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为主要内容,政府引导支持,多方共同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一)面向各类弱势人群的福利服务 1、为老年人提供的福利服务 2、为残疾人提供的福利服务 3、为优抚对象提供的福利服务 4、为青少年提供的福利服务 5、为贫困者提供的福利服务
6、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提供的福利服务
(二)面向小区普通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 1、居民生活服务 2、家务劳动服务 3、文化生活服务 二、社区就业
(一)开发社区的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形式变业 (二)宣传和执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三)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
(四)解决社区下岗和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等实际困难 三、社区治安
(一)我国社区治安的组织体系:广义:社区治安职能部门包括与治安工作密切相关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及社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 (二)社区治安的主要内容: 1、宣传教育工作
2、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工作
3、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 4、向政府及公安机关反映社区治安动态,以及对社区治安管理工作意见、要求和建议 四、人民调解
(一)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原则、合法合理原则、不限于当事人诉讼权利原则。 (二)人民调解受理民间纠纷的范围: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
五、社区卫生
(一)社区疾病预防与康复工作 (二)社区精神健康工作
1、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2、开展社区康复治疗,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3、维护精神残疾者的合法权益,争取社会支持 4、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减少社会歧视
(三)社区环境卫生:社区环境改造、社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六、社区教育:更多地从社区发展的角度出发,更以社区工作为本位的社区教育。强调的是社区居民通过集体行动改善生活质量,并增强自信心及提升关心社会的意识。 内容: 1、从社区教育的基本目标看:补偿式教育、控制式教育、发展式教育。 2、从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看:家庭生活教育、公民教育、成人教育、健康教育。
第三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 (一)社区分析 1、社区类型分析:商品住宅区;单位型社区;经济适用房住宅区;老旧小区。
2、社区基本情况分析 3、社区问题分析(社区内共同生问题分析;社区内群体性问题分析)
4、社区需求分析(感觉性需求;表达性需求;规范性需求;比较性需求。)
(二)政策分析
1、分析社会政策的层次 2、分析政策和政策过程
(三)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的策划: 1、服务(活动)策划前的分析工作:服务对象分析;问题分析;服务(活动)的逻辑推进步骤分析。 2、服务(活动)策划过程:确认社区需求;了解社区居民或者服务对象的特征;订立工作目标;评估自身的能力;制定工作进度表;程序编排。
(四)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的执行 1、筹备阶段
2、服务或活动阶段 3、结束阶段
(五)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的评估(成效评估和方案过程评估)
三、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资源连接
社区资源是指可以被社区运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一切的人力、物力、财力、文化和组织资源。
社区资源的连接方式: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流通。 (二)推动居民参与
1、社区参与的层次和形式:告知、咨询、协商、共同行动、社区自治 2、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的因素分析(对参与价值的肯定、在参与意愿方面、在参与能力方面) 3、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策略(促进社区居民对参与价值的肯定;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 (三)居民能力建设 1、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行为和技巧能力的培养(方法:肯定模仿学习的重要性、采取个别训练和督导的方式、采用示范、录像带、心理预习、自我引导、复习等方法,帮助居民学公开演讲、协商、游说等复杂技巧。
3、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升
(四)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个人网络、志愿者联系网络、互助网络、邻居协助网络)
本章参考题型
? 一、社区中常见的问题分析与介入策略
? 1、社区环境、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社区服务与社区救助 ? (社区救助工作注意联结政府政策与资源) ? 2、社区中的人际关系调解问题 ? 二、大型社区活动设计
? 三、针对社区内特殊人群的问题/需要设计服务方案 ? 单亲家庭 ? “家暴”家庭
? 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属 ? 残疾人
? 闲散的青少年
一、案例分析 某市A社区,地处机场旁边,周围被三所高校包围。该社区于1992年在A县实施土地集中时由居民自建房形成现在的规模,
于2004年实行农村社区改为城市社区,居民由农民变为居民。不文明行为,如随地乱扔果皮、公众场合坐势不雅等,引来他
社区现有人口41000多人,其中本地人口1700人,外来人口(包括高校学生、外来打工人员)约40000多人。40000多人一下子涌入社区,给社区既带来商机,本地人纷纷把自己的房子加盖,出租给外来人员;但同时也带了很多麻烦,如在原来没有地基的房子上继续加盖;重建的房子占用消防通道等。此外原有的市政设施不堪重负。 社区市政设施原本规划只是满足两千人左右,但现在一下子涌入40000多人,这些设施根本承受了不了,结果造成下水道堵塞,垃圾堆积成山并且占了半条街道,臭气熏天,居民们怨声载道。
问题:上述案例中,试分析该社区主要面临什么问题?结合社区社会工作方法,谈谈该如何解决问题? 答:1.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①基础设施资源的匮乏。 ②环境卫生问题。 ③治安、安全隐患。
④本地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学校之间融合的问题。 2.主要的介入策略:
(1)疏导居民的情绪,调整他们的非理性心理等
(2)联系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解决垃圾清运的问题。 (3)与高校联系,把社区的发展与学校的教育相联系,从学生入手,组织社区行,让学生多了解社区,让当地的老人讲讲社区以前的故事及现在状况,增加学生的对社区的归属感。 (4)组织社区活动,增强居民的环保、安全意识。如组织社区的小朋友开展图画比赛,描述一下“我心目中的社区”,用小孩子的力量来影响家长;举办“卫生与健康”的知识讲座等。 (5)组织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学生的志愿者队伍,定期在社区内开展大扫处的活动。
(5)邀请环卫部门的有关人员到社区中开论坛,如“是否应该收垃圾清运费”等,一方面把一些合理收费的观念带给居民,另一方面让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实地了解社区的状况,争取增加市政方面的建设。 (6)在工作中要找出一些积极分子或领袖人物,把他们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可适当的进行工作方法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 (7)社会工作行政:分流外来入住人口。制定有关的出租屋管理规定,在出租屋的人员入住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联络其他社区,帮助本社区的富余出租屋人口进行安置 二、方案设计题:
案例:某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社区人口中有半数为外来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子女。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都在社区周围的公立、民办或民工学校学习。但是本地的学生对他们很排斥,民工子女在社区中缺乏归属感。新近开放的社区活动中心吸引了很多社区的青少年,但本地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之间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发生冲突。 问题:请根据上述案例的情况,制订一份名为“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社区工作计划。 答: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这是一个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并逐渐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剧,城市中外来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多,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属聚集在租金较为低廉的城郊结合部。由于长年居住在此城市居民具有较强的优越感和归属感,有的人甚至瞧不起外来务工人员,觉得他们是“乡下人”。此外,某些外来务工人员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一些
人的反感。因此本地居民容易形成对外务工人员及其家属的偏见与歧视。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熟悉社区环境,了解社区资源,获得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
(2)改变城市居民的错误观念,获得公平的待遇 (3)融入社区生活,与社区居民和平相处,对社区产生归属感,逐渐成为社区中的一员 2.方案设计: (1)方案目标:
①协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熟悉社区环境;
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变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及子女的不文明举止;
③促进城市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本地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推进社区和谐环境的建设 (2)方案实施策略
①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组活动,带领他们熟悉社区环境,改变生活中已有的不文明行为,学习正确的沟通技巧,为他们提供朋辈支持和情绪控制的技巧。
②充分利用社区居民和学生志愿者同外来务工人员结成对子,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平等的沟通环境。促进城市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本地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③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志愿者,在社区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提升自我效能。也让社区居民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产生新的认识,改变以往的偏差认知。
④开展整合性的融合性的活动,策划本地子女和外来子女共同参与的主题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中秋联欢会等)。让当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家属缩短距离,增进沟通,逐渐形成一个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 (3)方案执行:
①社工在方案执行前需要和参与得做好沟通与协调,鼓励他们按时积极地参与社工安排的各项活动。 ②整合社区资源。社工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与各方面进行沟通。 ③在为参与得提供服务的同时注意监督执行进度,出现危机及进处理。
④鼓励参与者在社区中将所学的进行推广,惠及更多的社区居民。 (4)方案评估:如参与者满意度的评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居民子女关系融洽度的评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社区的熟悉程度的评估等
第十四章 医务社会工作
第一节 医务社会工作概述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含义
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健康照顾体系内实施的社会工作,目的是协助那些受到实际的和潜在的疾病、失能或伤害影响的服务对象、家庭和群体,增强、促进、维持和恢复其社会功能。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
1、与医疗卫生体系相融合 2、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主导 3、“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4、服务规范的专业化 三、对健康与疾病的理解
(一)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疾病或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是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正常的状态。 (二)疾病:是机体在外界致病因素和体内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 四、医务社会工作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一)医院社会工作对象需要和问题: 1、需要: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需要;安顿好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和生活的需要;获得医护人员的尊重的心理关怀的需要;解决由疾病带来的经济问题的需要。 2、问题: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测试;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费用增长,病人负担过重
(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1、需要:健康生活的需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心理疏导的需要;卫生保健的需要。 2、问题:对公共卫生知识缺乏了解;各种突发传染病频繁出现,威胁公共健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有待加强。 (三)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1、需要:获得包容理解和关爱的需要;获得及时治疗的需要;康复环境的需要;就业需要。
2、问题:病情易反复;社会歧视;家庭和经济压力
第二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医院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1、筛查和寻找服务对象 2、危机介入
包括疾病或伤害引起的危机:例如获知诊断的结果、病程恶化、脊椎伤害;住院引起的危机:家属角色重分配、子女的安排、适应问题、退化、依赖、低自尊、焦虑与失落、医药费和生活费的压力;处理过程所引起的危机:手术、输血、化学治疗及放射线治疗的不适、肢体器官的切除、医疗的失败,如器官移植后失败,等等。
3、对病人的心理社会评估
4、根据病人情况介入服务(疏导病人心理,调节医疗关系;帮助病人申请金钱、物质等方面的公共援助;为绝症病人提供临终关怀;悲伤辅导。)
5、根据不同科室病人情况提供服务(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
6、康复评估
7、出院安排(出院解释、帮助病人制订出院计划、协助病人回家或转到社区服务机构、病人的家庭护理安排) 8、外展服务((社区医疗照顾、慢性病及严重疾病的家庭照顾) 9、教育、培训、发展服务(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辅导;为医疗教学和研究提供资料和便利条件;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构建和谐的公共关系)
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卫生保健宣传
2、各种卫生法规的制定或修订
3、各项公共卫生教育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4、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 5、个人与家庭问题的咨询帮助
6、预防传染病流行,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三、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对精神疾病患者与发病有关个人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2、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做心理辅导 3、对较轻度精神疾病的个案工作治疗 4、为精神健康问题患者回归社会服务
5、参与心理卫生训练计划,以及学校心理卫生咨询。 6、参与社区心理卫生推广工作,以及对社会福利有关机构的协调合作与咨询
7、参与或从事与精神健康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 8、从事其他有关精神健康问题的防治工作
第三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医院社会工作主要方法
(一)在医院门诊部的工作方法:接诊病人;评估与诊断;简短辅导;住院安排;转介服务。
(二)在医院住院部病房内的工作方法 1、一般服务程序:
住院病人的社会及心理评估。
参与病房巡诊,协助完成医疗计划。
视病人治疗的需要,与各科医疗人员协调。 疏导病人情绪,解决病人的困难。 对病人的治疗康复状况进行评估。 制订出院计划。
协调前几天人康复后的相关社会生活。 2、复杂病例的个案工作方法:开案登记;收集资料和初步评估;社会个案记录;介入工作记录;评估结案。 3、同类病例的小组工作方法:病人小组、病人家属小组、医生与病人小组
(三)家庭医疗工作方法 1、对长期慢性病人的家庭医疗 2、连接家庭和社区卫生服务 3、寻求社会资源,减轻家属压力 (四)临终关怀工作方法 1、满足临终病人的需求 2、对临终病人进行死亡教育 3、陪伴临终病人直至最后一刻 4、对临终病人家属进行辅导(家属的临终关怀辅导、家属的悲伤辅导)
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健康宣传方法
1、健康理念的普及宣传; 2、健康教育计划制订及实施; 3、提供健康促进建议及咨询。 (二)健康管理方法
1、收集健康管理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 2、进行健康和疾病风险评估; 3、实施健康干预; 4、干预效果评估。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 1、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协助当地具体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 3、疫情暴发时,依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依法对公众和传染病病人进行管理疏导; 4、疫情暴发时,协同有关部门工作 恢复与重建期的评估和善后处理。 (四)对重点人群进行个案管理 三、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一般工作程序 1、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做好医疗记录 2、初步诊断与危机评估
3、协助精神科医生进行各方面配合治疗 4、衔接精神病医院与社区精神康复机构 5、辅助患者的康复训练
6、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二)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小组工作方法 1、意义追寻的小组工作方法 2、意识觉醒的小组工作方法
(三)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工作方法
1、减轻精神病患者家属照顾患者压力的方法 2、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支援和介入方法
本章参考题型
一、医院社会工作:辅导与咨询 二、社区康复模式与服务
三、具体服务项目设计:出院计划、临终关怀
四、某一类疾病患者的服务:个案服务、小组支持、社区康复
一、案例分析:
案例:蔡女士,今年48岁,高中文化程度。在她26岁时因患骨髓炎右腿高位截肢。1996年结婚,与丈夫感情很好,育有一子,现在儿子读寄宿制高中。2006年丈夫被查出患有肠癌,2006年9月去世。蔡女士虽然残疾,但在丈夫开刀治疗期间,照顾丈夫和做家务全靠她自己,过度劳累。她被查出患有乳房癌,2007年4月开刀切除,目前在康复阶段。原先与父母住得比较近,儿子小的时候,经常得到蔡女士父母的照顾。不久前,蔡女士的父母相继去世,她又经历了失去亲人的悲痛。最近,蔡女士感到烦恼,睡眠不稳,觉得孤单,不能集中精神做一件事。 问题:蔡女士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如果你是一名医务社会工作者,你应该采取什么样 的介入策略?
答:蔡女士面临的主要困境有: (1)情绪低落、悲伤。 (2)家庭经济困难。
(3)对自身健康问题的担忧。 (4)社会支持网络薄弱。
采取的介入策略:针对蔡女士的问题,社工介入的目标在于减轻服务对象后在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压力,并能忙协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为服务对象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提高服务对象主动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1)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通过个案方法,提供服务对象哀伤辅导、协助服务对象学习自我调试、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鼓励服务对象参加小组,帮助其扩大人际交往网络,并从小组中获得情感支持和信息分享,增加服务对象的自信心,缓解失落、寂寞的负面情绪。
(3)给服务对象进行职业发展指导。
(4)利用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物质支持。与街道联系补助安装假肢的费用;提供相关政府补助的信息,如助学、助残、申请低保等事宜,指导服务对象办理相关手续,使服务对象的家庭得到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
二、方案设计:
案例:所谓意外伤害,就是机体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受到外界的损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0~15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最高,而1/3的儿童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数以千计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而且远远多于其他疾病的死亡。我国社会快速发展,而儿童意外伤害事故也在逐渐增加,父母和孩子看护者缺乏预防和急救常识,孩子缺乏躲避伤害的教育,医疗机构常常收治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意外伤害的儿童,如误服了农药、骑自行车摔伤、烫伤、溺水等。
问题:根据上述情况,在某社区中设计一份小组活动方案。 答: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1)意外事故发生对家庭、个人的影响。
(2)孩子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儿童发展的特点;孩子及家长忽视;社会方面
(3)运用社区活动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的可行性。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根据以上情况的分析,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 ①家长对孩子的看护缺乏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意识和急救知识;
②儿童意外伤害对家庭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重大经济损失; ③社区预防宣传力量薄弱。 2.方案设计:
(1)方案目标:让家长与孩子认识意外伤害;提高家长与孩子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引起家长对孩子安全问题的重视。 (2)方案实施策略:开展“夏日阳光活动——意外伤害预防”小组。
(3)小组性质:教育性
(4)小组成员招募人数:8~12人(5~12岁的孩子及其家长) (5)招募方法:张贴海报、派发宣传单等方法 (6)方案执行计划 (7)方案执行:涉及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8)方案评估:方案成效评估,包括了解孩子参加活动前后对意外伤害的认识是否有进步;了解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修正课程内容和形式。进行服务对象满意度问卷测评。过程评估:小组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组员的出席率等。
范文四:2014年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教材精讲辅导电子书WORD版
第 2课时
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
本 章 重 点
社会工作的定义;
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社会工作的目标:服务对象和社会 (两个层面) ;
社会工作的功能:服务对象和社会(两个层面) ;
社会工作的发展:背景、产生和专业发展 ;
背景:理念、社会问题、社会制度;
形成:教育培训、专业方法和专业组织;
专业发展:特征、方法、工作目标、理论派别。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 概念理解:一个专门的职业领域, 指的是一种职业的、 专业化的助人活动, 也指的是一个学科。
(二)定义:(教材第 2页第二段及倒数第二段)
1. 一定的福利制度框架 2.利他主义价值观
3. 科学知识为基础 4.科学助人方法
5. 职业化的助人活动
(三)我国对社会工作的三种理解(基本理解)
1. 普通社会工作:
本职工作外、不计报酬、服务或公益性 2. 行政性社会工作:
在政府部门或群众团体中、
专职工作(福利、救助、思想工作) 、 面向社会或本单位成员、
行政性、非专业化
3. 专业社会工作:运用专业助人方法、 专业理念为指导、服务于困难人群
2006年 10月《决定》 p3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
1. 解救危难(保护救助,维护基本生存)
2. 缓解困难(助人自助,恢复社会功能)
3. 促进发展(挖掘潜力,增强社会功能)
(二)社会层面 :
1. 解决社会问题(个人及群体问题、修复社会机制)
2. 促进社会公正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功能的概念与类型(非重点) :
1、功能的含义
2、功能的类型
正功能与负功能
显功能与隐功能
(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1. 促进正常生活
2. 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三)对社会的功能:
1. 维持社会秩序(通过服务解决问题实现秩序)
2. 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相互关怀的社会) 本节课结束,谢谢!
第 3课时
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一)历史背景
1. 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
2.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3. 制度背景
(二)社会工作的产生
1. 民间力量参与 2. 对象以贫困者为主要对象 3. 工作者职业化 4. 服务受政策影响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
(一)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
(二)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确定
玛丽 . 里士满:《贫民中的友善访问》 《社会诊断》 《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
20世纪 20年代——小组工作
60年代——社区工作
70年代——社会工作行政
三、社会工作专业发展
(一)专业的特征及社会工作的专
--格林伍德的看法
1. 系统的理论体系
2. 被社会广泛认
3. 专业权威
4. 职业伦理守则
5. 形成专业文化
(二)专业方法的发展
三大方法的确立
五大工作方法
整合社会工作方法
(三)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
治疗——预防
救助——发展
(四)工作对象的拓展
早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或由于个人无法抵御的 社会和自然原因而陷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
后期:扩展为所有“有需要的人”
个人、小组(人)—社区—所有与人类生活 相关的方面
(五)理论派别的形成
实践理论
一般理论
专业方法的发展
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
工作对象的拓展
理论派别的形成
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我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
(二) 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三) 1949年以后我国的社会工作
(四)改革开放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发展
(五)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2006年 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
第 4课时
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
第三节 社会工作构成要素
一、对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解(多次、互动)
二、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群体、社区
(有主动性、有潜能的)
工作者:助人行动的主体
(个人、团体、机构)
引导助人过程进行
(了解、评估、设计方案、行动)
? 专业价值观——利他主义 (帮助并服务于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 ? 助人活动
(专业价值为依据、多方合作及互动的过程) ? 专业方法
(个案、小组、社区、行政)
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本节课结束,谢谢!
第 5课时
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
第四节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一、社会工作者的概念
(一)社会工作者的含义:
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 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二) 一般特征:
1. 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
2. 福利服务的人员,而不是行政官僚
3. 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4. 一定组织框架内,开展职业性的助人活动
(三)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
-- 活动方式不同
-- 专业技术能力不同
-- 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
-- 社会约束不同
(四)实际社会工作者与专业社会工作者
二者区别(教材 26页)
二、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一)基本角色
1. 服务提供者
提供复合型的服务,使受助者获得最大帮助
2. 支持者
服务对象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助人自助) 3. 倡导者
服务对象积极行动的倡导者,并指导其获得成功 4. 关系协调者
解决并缓解矛盾
(二)间接服务角色
管理者(整个助人服务过程的管理者)
资源筹措者
政策影响者
研究者(广义理解)
三、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非重点 )
(一)学科知识:
哲学
社会学理论的指导(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分层社会制度及与社会 问题相关的理论)
心理学是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来源
管理学对社会工作行政和各种工作方法的效率提高
教育学
(二)政策知识:
(三)技术知识:调查研究、信息收集等
(四)文化知识:
四、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一)技术能力
专业技巧和工作方法、整合与应变能力
(二)文化能力
对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的了解、理解、尊重
(三)心理素质
(四)持续学习能力
第 6课时
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
第五节 社会工作的领域
一、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一)儿童和青少年
健康成长、促进发展
(二)老人
救助及福利、家庭服务、医疗、生活适应、老人发展、社会参与 (三)妇女
女童女婴救助、妇女权益、家庭暴力、女性发展
第五节 社会工作的领域
(四)康复服务(生理及智力残障人士)
生理功能康复、精神康复、权益保障、社会参与
(五)社会救助(基本生活陷入困境者)
食物、物资、金钱——保障基本生存
政策、心理——增强应对困境的能力
(六)就业服务
就业辅导、培训、职业设计、心理辅导、信息咨询
(七)心理康复
(八)家庭服务
恢复家庭的正常生活
发挥家庭正常功能
(九)医疗社会工作
处理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合作、连接医疗资源)
患者与环境关系(帮助建立患者与社区间的关系)
(十)学校社会工作
治疗型:针对问题学生,帮助解决问题、正常发展
变迁型:帮助学生适应剧烈的社会变迁
校外延展:家 -校沟通、校外跟进、社区教育
(十一)矫治服务
针对罪法和有犯罪危险的人
心理辅导、行为纠正、适应正常生活
监狱服务、社区服务(社区矫正)
(十二)城乡社区发展
城市社区服务、社区建设
反贫困、新农村建设(乡村社区规划、发展项目选择与推广、社区教育与卫生) (十三)军队社会工作
面向军人的心理、生活、婚姻、家庭、社会适应支持
(十四)企业社会工作
员工激励、劳动保障、劳资关系、心理辅导、工作培训、 职业生涯设计、合法 权益
二、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
(一)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人群
(二)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本章总结(重点掌握)
? 社会工作
? 社会工作的目标、功能
? 社会工作要素
? 服务领域
本节课结束,谢谢!
第 7课时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伦理第一节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 观的影响
本章重点
重点章节:第二、三、四节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和我国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含义、作用和内容 。其中,国际社会工作认同的社会工作价 值观与基本原则为重点;关注,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应 该注意的内 容。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特点、主要内容、伦理难题和处理原则,尤其是处理 原则。
第一节 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一、文化传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1.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
确定专业使命、专业特质;
规范专业行为和职责
保证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的专业责任
2.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文化及制度反映
文化传统对专业实践和理念的影响
社会福利制度对专业伦理的影响
二、 西方文化传统和福利思想对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1. 西方文化传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个人自决
个人独立的价值
2.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权利、平等、正义、民主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福利思想
1. 儒教、道教和佛教——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佛教:慈善、博爱、众生平等
道教:顺应民意、尊重生命、个性和自由
儒教:社会道德与秩序、仁爱
第一节 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2.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传统:家庭作为重要依赖机制,成为家庭成员的福利构成核心。
新中国出:二元福利制度下, 城市是以就业为基础的单位福利制度; 农村是集体 经济下的指向极困难群体。
当前:关注公平与效率、适度普惠型福利。
第 8课时
第二章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
1. 专业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的一套指导实践的原则和理念
终极目标:关注人类社会的总体福利、正义制度的安排;
工具性目标:通过专业行动实现具体的事物目标。
内容:正义、平等、责任、自我实现、自我决定、知会同意、诚信 2. 国际共识
服务、社会公正、尊重个人、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诚信、能力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3. 操作原则
接纳:不等同于认同服务对象的价值观
尊重:人身与权利
个别化:承认个别差异、尊重个性化要求
自决与知情同意:个人决定服务的选择
保密
(不批判、不指责)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1. 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看法
平等、有潜能、主动的、合作者
2. 工作者对专业实践的看法
专业、优质服务、实践推进社会发展
3. 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看法
员工责任、机构归属 意识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4. 工作者对公共福利的看法
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服务弱势 5. 工作者对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 制度、服务、公平、正义
三、我国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以人为本,回应需要
接纳和尊重
个别化、不批判
注重和谐、促进发展
平等、参与
道德与责任
个人提升与社会发展结合
第 9课时
第二章第三节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第三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和内容
1. 伦理的含义(基本掌握) :
(1)关注个体的行为行为是否正确或适他
(2)一整套指导从事该专业的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 的行为规范
(3)工作者的实践伦理
履行专业行为的一般规定
以受助者利益考虑为第一
不夸大专业能力,不盗用组织名义做非专业事
守密,保证受助者知情同意
严格专业标准
第三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2. 专业伦理的内容:p53
二、 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决定
1. 伦理决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行为
2. 社会工作实践与伦理决定的关系:
工作者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和伦理规定,进行充分分析,减少上和风险的基础上, 找到解决方案。
3. 伦理困境与决定
隐私与守秘、自决、知情同意、利益冲突等伦理决定中的价值观基础:
(1)尊重受助对象的尊严和独特性
(2)促成受助者的自决
参考模式 p55
4. 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处理步骤(理解)
(1)困境
保密问题
情理法之间的冲突
客观性或价值介入
工作者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
自决权和知情同意
(2)处理步骤(重点理解)
认清伦理问题,分析工作者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 识别影响伦理决定的处境
正确认识整个过程,分析可能的利益与风险
深入了解伦理决定的理由
得到同时和专家的督导
记录
做好评估和督导
第 10课时
第二章第四节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
一、内涵
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一套规则, 它是有关社会工作者“应 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一些规定 .
二、专业守则的内容
本章小结
1. 专业价值观
2. 专业伦理
3. 专业守则的内容
4. 伦理难题及其处理原则
第 11课时
第一节人类行为
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一)需要的含义:
需要反映了人的机体在某一方面的不足与缺乏
第一节 人类行为
(二)需要的层次:(重点掌握)
1. 马斯洛:
2. 阿尔弗雷德(erg) 理论
存在需要:关系到机体生存(相当于马斯洛的生
理与 安全需要)
关系需要:通过社会交往满足(相当于马斯洛的
归属与爱的需要)
成长需要:通过开拓个人潜力和才能获得满足
(相当 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和尊重的需要)
特点:
1)不强调需要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只在 一定时间内对行为产生影响 ;
2)较高层次的需要受挫会使个体退而求其次
3)某种需要在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可能不 会减弱,可能会增强
3. 莫瑞的需要理论
生理需要
心因性需要 :与学习任务有关
与人际关系有关
4. 需要的特点:
需要与需要相关联(融合、冲突、衬托)
需要影响个人的心理和行为
需要影响个性结构
需要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
1. 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2.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 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
二、人类行为的含义及类型
(一) 人类行为的含义:
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
b=f(p.e)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
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
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行为价值判断)
(1)统计规律:
(2)社会规范与价值:
(3)行为适应标准:
(4)个体主观体验:
(三) 人类行为的特点:
适应性:适应环境并不断改善环境
多样性:人类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动态性:收到自身和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指向性:非盲目的
可控性:受个体友谊是的控制和调节,可通过学习获得和 改变 发展性 : 是不断的发展的过程
(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
生物性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第 12课时
第二节社会环境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与特点
(一) 含义(重点理解)
社会环境:是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
? 纯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 社会等。 )
? 人造物质环境(包括:房屋、道路、活动空间、各种 服务设施)
(二)社会环境的特点
多样性
层次性
稳定性
变动性
二、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家庭
朋辈群体
学校与工作单位
社区
社会
文化
大众传媒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间的关系
? 个体必须适应社会环境
?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 社会环境与生物环境共同影响人类行为 ? 人类可改变社会环境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非平衡性 第 13课时
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一、人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不重要)
二、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
(一)弗洛伊德
1. 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停滞、退行
2. 五个阶段论:口唇期(0~1)
肛门期(1~3)
性器期(3~6)
潜伏期(6~青春期)
生殖期(青春期 ~成年 )
(二)埃里克森
1. 在弗洛伊德理论基础上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 把人格发展推演到了一生
人生发展 8阶段:(重点掌握,教材 93页) 婴儿期(0~1)——信任 /不信任
幼儿期(1~3)——自主 /羞怯
儿童早期(3~6)——主动 /内疚
儿童中期(6~12)——勤奋 /自卑
青少年期(12~20)——同一性 /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20~40)——亲密 /孤独
成年中期(40~65)——繁衍 /停滞
成年晚期(65~ )——自我整合 /绝望
基本观点:(重点理解)
每个发展阶段都面临特殊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个体只有面对解决何以冲突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发展阶段。
如果冲突无法解决,个体自我的发展就会出现困扰乃至停滞。
强调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期
前运算期
具体运算期
形式运算期
皮亚杰认为在每个发展阶段中, 个体主要是运用图式、 同化和顺应三种原则来认 识世界。
(四)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前习俗水平 :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服从权威、受惩罚的行为是坏的)
天真的享乐主义阶段(行为好坏以自己的利益为标准)
--习俗水平
好孩子定向阶段(着眼于社会要求,好的行为使人喜
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阶段(遵循法规和公共秩序)
--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权利与义务同等重要)
普遍的伦理阶段(主张公正和正义)
(五)行为主义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
1. 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环境的影响
斯金纳:强化
2. 社会学习理论
—— 班杜拉:
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响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直接的学习和间接的学习
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社会学理论
1. 符号互动理论
语言是人们认识自我、环境、他人和社会的媒介
人们的行为受到他们对自我、 环境、 他人和社会的定义和解释结果的影响 (概 念化)
2. 常人方法学
人们的行动并非理性思考的结果, 而是更具具体情境, 依靠以往形成经验而形成 的权宜之计
第 14课时
第三章(第四节)
第四节 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重点掌握各阶段个体的心理、社会特征)
(对各阶段生理特征作基本了解)
一、婴幼儿阶段(0~3)
(一)主要特征
1. 生理发展:
脑的发育最早 \ 动作发展迅速 \ 独立行走 \ 手的操作能力发展 2. 心理发展
记忆——无意识 -机械记忆
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语言——词汇发展最快
3. 社会性发展
依恋的发展
自我意识形成 3阶段:游戏伙伴(玩弄身体)
退缩
自我意识出现
(二)主要问题
1. 遗传机制和心理发育不健全
缺少充分的照料
——行为偏差
2. 应对
——针对具体问题,提供恰当的服务
二、学龄前阶段:(3~6)
(一)主要特征
1. 生理的发展:
智能迅速增长
动作成熟与协调
独立感和胜任感
2. 心理发展:
语言:内部语言、书面语言
3. 社会性发展:
自我评价、体验和自我控制
道德发展:道德认知、情感、行为发展
建立性别认同
(二)问题与挑战
语言——口吃
行为——攻击、电视沉溺
应对——正确评估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提出服务方案。
三、学龄期(6~12)
(一)主要特征:
1. 生理发展:各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
2. 心理发展:
内部语言的发展进一步提高
注意范围扩大
3. 社会性发展:
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 \ 自我中心主义减弱
与家人、同伴、老师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二)主要问题
心理障碍
学习困难
交往障碍
四、 青少年阶段(12~20)
(一)主要特征
1. 生理发展:
性发展成熟,出现第二性征
生理机能逐步加强
2. 心理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情绪发展的两极性
3. 社会性发展
自我意识、道德观、社会交往进一步加强
学校、家庭、同伴、社会环境的影响与之前各阶段不同 (二)主要问题:
危险期
情感
社会认同
学业
行为不良
应对:家庭和学校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五、青年阶段(20-35)
(一)主要特征
1. 生理发展:生理机能达到高峰
2. 心理发展:
记忆能力达到最高水平
认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
职业能力和人际能力、适应力、管理能力的发展
3. 社会性发展
人生观、爱情、友谊
(二)主要问题
角色转换与冲突
工作适应
婚姻家庭
应对:社会角色转化的适应性知道
六、中年阶段(35~65)
(一)主要特征
1. 生理发展:进入更年期
2. 心理发展:
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上升、心智功能活跃、个人能力在工作中得以体现 能熟练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解决问题更加充满智慧
第四节 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2. 社会性发展
情感稳定
婚姻务实:家庭和社会责任
为事业成败的关键
(二)问题:
更年期、婚姻关系、职业发展、疾病
七、老年阶段(65~)
(一)主要特征
1. 生理发展:
各项生理功能发生较大退化
记忆里下降
各种老年疾病开始出现
身体依赖他人
2. 认知与心理:
思维和记忆力衰退
3. 社会性发展:
社会退缩
丧失感
(二)问题:
无用感、经济困难、孤独、病痛
应对:完善社会保障、维护权利和尊严
推动其社会参与、促进社会功能、增权
本章小结
需要层次理论和 e-r-g 理论——帮助我们理解并确认服务对象的问题是什么 人类行为的特征——帮助我们认识服务对象的问题,并确定帮助目标和方法 社会环境的特征——帮助我们确定问题调查、分析和解决的角度和策略(动态)
4个理论的内容 :弗洛伊德、艾里克森、科尔伯格及行为主义
了解每个人生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了解每个人生阶段可能遇到的普遍问题
不同阶段问题可提供服务支持,并做好预防(治疗 -预防)
(对案例分析有重要作用)
第 15课时
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本章重点
理论的含义
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社会工作理论的两种分类
六种社会工作理论:
主要观点
对社会工作的借鉴意义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 一、 什么是理论 p87
二、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解释;
预测;
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
知道服务实践的发展;
发展新的理论
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一)大卫 ? 豪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1. 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提供理论基础) 人及社会本质的理论 \ 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 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理论 \ 社会结构、规则、制度 2. 社会工作理论
关于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
(二)马尔科姆 ? 佩恩的分类
1. 实证主义(现代主义)
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
行为是具有规律并可测量的;
强调实验研究。
2. 后现代理论
知识是权利的反映;
行为是个体化的无规律;
经验不能脱离主体而独立存在。
第 16课时
第四章(第二节)
第二节 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作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
内容回顾
人格发展阶段
治疗理论——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心灵构成
--人的心灵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构成 ·意识是可以觉察的想法和感受
·前意识是通过思考可以觉察的部分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
(二)人格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
三者平衡,人格完善
三者失衡,人格失调
(三)焦虑、防卫与转移
焦虑: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出现焦虑,焦虑是痛苦的情绪体验; 防卫机制:为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采取防御机制以调试自我;
关键词:否认、替代、认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化、压抑、升华。 第二节 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作理论
(四)人的性心理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
—— 心理发展 5阶段;
三、 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
--个别化原则
--与受助人签定治疗协议
--提供安全与支持的环境
--自由联想
--倾听和感受,给予支持、接纳和理解
四、 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儿童期的经验对现在生活的影响
--治疗过程:
治疗情境的建立—签定治疗协议、态度;
治疗关系的建立—创造安全环境;
治疗性对话—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过程。
第 17课时
第四章(第三节)
第三节 认知行为理论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及基本观念
(一) 由来:(浏览教材 95页)
行为主义 \ 认知主义
(二)主要观念:
人类的思想、感觉、行动相互联系
认知可以改变行为,行为也可以改变认知
二、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
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思考机制的影响
abc 情绪理论框架
改变人的行为的三个要素 (abc)
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 (强调认知和环境间的关系) 三、 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一)实务原则
1)如何界定问题:
可以经学习改变
外在性与内在性
差异性
2)运用原则
尊重个人自决和信念
改变错误认知,建立正确认知
建立专业关系,实现助人目标
(3)助人目标原则
改变错误认知、想法、期待
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
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
·确定评估重点
·专业关系的建立
·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教育者、伙伴 (三)策略及步骤
确定不正确的思维方式或想法
自我监控、自我对话
探索错误的思维方式与感觉、信念之间的关系 尝试正面、正常的思维方式
检验有效性
(四)结案和跟进
结案阶段:受助人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回到正常 --注意问题:受助人自主意志和信念非常重要 相信受助人有能力改变
明确界定认知和行为问题
鼓励受助人合作
第 18课时
第四章(第三节)
第四节 社会支持理论
一、社会支持理论发展史
(浏览教材 100到 101页)
二、 主要观点
(一)概念:
1. 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 身份,并获得各种支持、服务、信息和新的社会接触。
2. 个人拥有的资源: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
3. 社会支持: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提供的感知和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
(二) --影响因素:
1. 发展因素
2. 个人因素
3. 环境因素 p101-102
三、实务模式
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的作用
干预模式:评估和拟订帮助计划 p103
四、 应用
·重点帮助服务对象建立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支持网络反映个人与其生态环境中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状态
·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预防、治疗和恢复
社会支持网络本身也是工作的对象
第 19课时
第四章(第五节)
第五节 生态系统理论
一、 发展历史(教材 104)
二、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在环境中(非正式系统、正式系统、社会系统)
与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决定个人生活状态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发现不利因素, 调整人与环境关系, 将人与环境纳入一个系 统
服务对象的问题来自于系统(环境支持、社会分配、制度)
问题本身是动态、不断发展变化的
三、 生态系统理论
(一)理论背景
重视人的生活经验、发展时期、生活空间与生态资源分布等 有关个人与环境的 交流
从生活变迁、环境特性、调和度三个层面的互动中考量社会工作的实施
(二)主要观点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
个人的行动有目的,置入其环境中
在生存的环境中理解和判定问题
强调要理解个人在家庭、团体、组织及社区中的社会生活功能。 个人所生活的系统分为:微观、中介、外在、宏观
四、 应用
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求的满足
与社会服务实践结合的原则
--从服务对象的处境出发
--认识情境的重要性
--积极的视角
--辨识可能的改变
--重视过程
--关注支持网络、个人及社会资源
注意问题:
--社会环境中的障碍也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因素
--着眼点在于相关的不同系统
--服务对象与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
--从整个系统出发
第 20课时
第四章(第六节)
第六节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一、 背景(教材 107页)
二、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及运用
1. 主要观点
-- 相信理性:具有理性的人可以自主选择行动; -- 治疗原则:诚实和真诚;
温暖、尊重和接纳;
同理。
2. 应用
--强调个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
--人们彼此负有责任
--归属与被包容的权利
--参与和被聆听的权利
--自由表达的权利
--成员之间有差别
--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
三、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及其应用
1、观点
-- 核心是个人的存在,个人具有选择的自由
-- 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
-- 实践中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
-- 5个基本概念:(觉醒;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选择的自由;对话的必要性; 实行)
2、应用
--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个人的内在价值,
包括痛苦经验;
--提供价值基础和思想基础。
第 21课时
第四章(第七节)
第七节 增能理论
一、历史(教材 111页)
二、基本假设
-- 个人的无力感是由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 -- 环境中的障碍可以改变
-- 个人的能力可以通过互动不断增加
-- 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 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是合作性伙伴关系
三、取向
——伦理价值:推动社会正义、自决与自我实现; ——干预认可:使环境中的资源对干预计划的认可; ——权能:使受助者具有获得社会资源的能力; ——概念框架(能力不是稀缺资源,可以增强) 。 权能—— 个人层面;
人际层面;
环境层面。
——助人过程 :
·协同的伙伴关系
·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
·维持人与环境两个工作焦点
·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
·选择长期处于缺乏能力的人或社区为服务对象
范文五: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考点1:社会工作的目标
考点2:社会工作的功能
1、功能的概念
概要地说,功能是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2、功能的类型
(1)正功能与负功能
从基本性质的角度来看,正功能是指所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支持性的作用。当甲对乙产生了积极影响时,我们就可以说甲对乙具有正功能,如果甲对乙产生了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就是甲对乙具有负功能。
(2)显功能与潜功能
社会学家默顿指出,那些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是显功能,而那些未被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是潜功能。
3、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4、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考点3:社会工作的发展
考点4:社会工作的要素
1、对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解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互为行动主体和客体。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它既是一个渐进的、不断促使服务对象改变并逐渐达到目标的过程,也是一个双方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
2、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1)服务对象。即在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接受帮助的一方。这不仅指个人,也可能是某一家庭或社区。
(2)社会工作者。即提供服务的一方。其依据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服务对象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他们相互配合和协助,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3)社会工作价值观。即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理念,其核心是利他主义,它包括社会工作者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看法。
(4)助人活动。即社会工作者依据服务对象的需要,依据社会工作价值观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及合作的过程。
(5)专业行动。社会工作的助人方法是指社会工作者群体在长期的助人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
考点5: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1、社会工作者的概念
(1)含义: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职业的人员。
(2)一般特征
①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
②从事社会福利服务。
③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④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
(3)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之间的差异并不说明社会工作者更加高级,而是说明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更高、更严格。
(4)实际社会工作人员与专业社会工作者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3、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及能力要求
素质要求 分类 具体内容
学科知识 主要包括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知识
政策知识 政策、法规,包括理解社会政策的指导思想,熟悉某些政策规定
知识基础
技术知识 调查研究的技术、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现代资讯工具使用技术等
文化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知识
技术能力 主要是处理社会事务的技术,包括对各种要素的融合能力、应变能力等
文化能力 对不同群体的文化有较强的敏感性
能力要求
心理素质
持续学习能
力 包括:遇到问题要沉稳、冷静,要有良好的判断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要经得住困难和复杂问题的压力,要富有同情心又不感情化 不断用各种知识丰富自己,以适应工作需要
考点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
服务对象的来源通常有3种情况:主动求助的、他人转介的、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服务对象真正接受机构服务之前,他们都还是“潜在的服务对象”。考生在这里要具体分析这3类服务对象:自愿型服务对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不自愿或被强制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
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在某种情况下决定着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考生需要理解的是:初次求助的服务对象和求助多次或者有过多途径求助经历的服务对象,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需要采取的技巧和介入的策略应有所不同。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现有服务对象,是指服务对象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潜在服务对象,是指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协助和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
考点2: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接案是一个有结构的操作过程,遵循一定的步骤并使用专业的方法技巧,包括:准备、面谈、收集资料和记录。考生需要掌握的各步骤的内容及技巧如下:
1、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
(1)资料准备。
(2)拟定面谈提纲。提纲的内容一般包括: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时的协助。
2、面谈
(1)面谈的目的。面谈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一个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人际互动。
(2)面谈的主要任务: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④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面谈的技巧: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
(4)面谈中回应服务对象的方法。
3、收集资料
(1)资料收集的范围和内容。包括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亲自向服务对象进行询问;向服务对象的相关人进行咨询;查阅服务对象的档案记录;进行家访等。
4、初步预估
初步预估的任务主要是要界定并确认服务对象的问题,对照机构功能看是否能够处理;通过了解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看服务对象是否愿意由社会工作者协助,最终达到服务协议;同时确定服务对象要解决的问题的轻重与先后次序,看是否需要马上处理一些对服务对象有严重影响的问题。
5、建立专业关系
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态度与情感的互动,目的在于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之间达到更适应的合作关系。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包括:(1)同感。
(2)诚恳。(3)温暖与尊重。(4)积极主动。
6、决定工作进程
在接案阶段,一般有如下几种可能:
(1)终结服务。这里要理解终结服务的具体情形。
(2)转介其他服务。转介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转介。
(3)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7、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服务协议的内容包括: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初步界定;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的服务;相互的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间长度。服务协议的形式可以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在这里,考生不仅要记住接案的4 个步骤指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每一个步骤中所嵌套的小知识点。比如,接案准备阶段的第一项工作是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考生仅仅掌握到此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掌握服务对象的3个来源分别是:主动求助;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结识到的服务对象。
考点3: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常见的接案不成功的影响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
2、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
3、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
4、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
5、社会文化因素
6、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考点4: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社会工作者在接案时应注意4个方面的问题: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在这4个方面中,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和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最为重要,是考试的重点。考生要清楚地知道在哪些情况下是需要紧急介入的。《教材》中给出了4种情况:自杀、性暴力、离家出走、虐待。那么,从这4种情况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凡是接案时社会工作者评估服务对象的处境危险或危急时,均可以实施紧急介入行动,以保证服务对象的人身安全。
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在接案时同样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科学与高效。社会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情绪情感方面的沟通工作是开启后续辅导工作的一把金钥匙。因此,在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上,社会工作者要把握住3点:第一,先易后难;第二,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第三,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决定先后顺序。其中,第一点先易后难最为重要。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结合实际工作来理解什么是先易后难,哪些工作属于易,哪些工作属于难。而且,在与服务对象共同讨论的过程中,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往往是由服务对象来决定和选择的。考试的时候考生在设计服务方案或者在提出介入策略时,就要注意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先后顺序了。
考点5: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
预估就是收集资料和认定问题的过程,是把所有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组织起来并使其具有意义的专业实践活动。
1、预估的目的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2、预估的任务
(1)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
(2)了解服务对象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
(3)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其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
(4)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状况。
3、预估的特点
(1)持续性。
(2)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
(3)行动取向。
(4)有可识别的步骤。
(5)渗透了专业判断。
(6)有局限。
4、预估的原则
主要包括个别化、合作、避免片面、避免简单归因、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等原则。
考生在掌握本知识点的时候要把握住2点:一是掌握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何;二是要结合教材《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内容辅助理解,了解服务对象当前的问题不是他个人的问题,往往是他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方面出现了问题。在预估问题的时候社会工作者要有一个系统的视野,综合全面地评价服务对象个人及其环境的状况。只有这样,社会工作者预估的问题才会是客观的、为后续的服务计划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
考点6:预估的基本步骤
预估是由系统有序的程序组成的,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向前推进的过程。其基本步骤包括:
1、收集资料
(1)个人资料的收集。包括年龄、学历、职业等基本资料;看待问题的主观经验;解决问题的动机;生理、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功能发挥。
(2)环境资料的收集。服务对象的环境资料包括家庭、亲属、邻居、学校、工作单位以及可以得到的其他资源的系统。
(3)交互作用。服务对象的问题可能出在他(他们)与环境间的交互作用上,所以,收集资料的第三个领域是服务对象与其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方面。
(4)收集资料的方法。
①询问。询问主要有3种方式: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②咨询。向其他专业人士咨询,以求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认识。 ③观察。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增加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及其社会环境的了解,增加对问题的实地感受,使所收集的资料更丰富和准确。观察有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
④家访。家访是社会工作收集资料时常用的方法。在家访中,社会工作者有机会观察服务对象在自然的家庭生活环境中与其家庭和相关社区系统的互动形态,观察和了解到很多在机构会谈中不能发现的东西。
⑤利用已有资料。这主要是利用机构已有的服务对象资料、机构转介资料、工作报告、调查研究报告,以及政府机构所提供的有关问题与政策的资料等。
2、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
分析资料的具体方法:
(1)排列次序。即按顺序和重要性对资料进行排序,将其排列成为在时间上有先后次序的、在逻辑上有因果联系或者有其自身脉络的事件图。
(2)发现。即识别资料间的关系或形态,发现资料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将零散的资料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对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有完整的了解。
(3)识别。识别是指将那些形成问题或者可以缓解问题的因素找出来,进而确定事件各因素间的关系和形态,确定导致问题的原因。
(4)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即是将所获得的有关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料、直觉及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对需要与问题的认识,加以整理和组织,形成概念性的认识,去解释问题。
3、认定问题
(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问题是什么,问题的范围、原因、严重程度及持续的时间。
2)描述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
(4)探究服务对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5)描述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
(6)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状况。
4、撰写预估报告
(1)撰写预估报告应注意的事项:确定报告的目的和读者。确定报告应使用的资料。将资料组织成为有意义的不同部分。④将事实与判断分开。⑤语言简洁精练。
(2)预估报告的结构
第一部分:资料和事实。这部分主要是对问题的呈现,包括问题的时间及涉及的人和系统,以及服务对象和问题的背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学业、就业历史等。
第二部分:专业判断。这部分要阐述如下内容:对资料的理解;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评估;对形成问题原因的分析,对问题原因的理解和解释;判断改变的可能性和改变的益处。预估的基本步骤与过程分为四大步。
请考生注意,预估阶段的工作对于我们分析问题,提出具体的介入策略非常重要。掌握预估方法,找准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链接有关资源,是我们从事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功。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考题不管是否出现这个字眼,但是考试和实务的时候,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是我们开展所有服务的前提。建议考生在复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参考案例进行理解。
考点7:预估的主要方法
社会历史报告、家庭图、社会生态图加社会网络表等方法具有简明和直观的特点,是进行预估时经常使用的方法。
1、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其运用
请考生注意,《教材》上提到的张敏社会历史报告信息表非常具体地阐述了社会历史报告方法的运用,请考生要详细阅读,掌握这种方法。
2、家庭结构图描述方法及运用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要掌握家庭结构图的绘制方法,首先是了解家庭结构图的基本图形结构,其次是要懂得绘图的图示,以及不同的符号所代表的特殊含义。这一类的题型通常是通过对案例中的家庭成员关系进行分析,绘制结构图,再从其中分析问题、需求、资源、支持状况等,制定介入策略。
3、社会生态系统图方法
《教材》第48页中孟健的案例有助于我们熟悉了解生态系统图的绘制和功能。请考生注意,结合教材的案例熟悉此方法,并且能够对其他的案例尝试用此图进行预估、分析。
4、社会网络分析
考生需要掌握社会支持网络评估表的制作。方法是:首先由服务对象找出他们支持网络的成员,然后将支持网络成员和他们提供的支持按其所回应的具体问题进行分类,再由服务对象描述他们如何看待所获得的这些支持。
考点8:服务计划的构成
一份完整的服务计划由6个部分构成:
(4)目的与目标。
(5)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6)介入策略。
(7)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8)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
(9)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撰写服务计划书是所有社会工作者开展社会工作实务最基本的技巧。在这里,特别需要提醒考生注意:
(1)目的与目标的区分。目的是总体介入工作要达到的方向,目标是指具体的工作指标。换言之,实现了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就能达到总体的目的。
(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主要指的是个人、家庭、小组/群体、组织、社区。这也是表明服务对象常常不是孤立的,是处在一定环境中,受周围其他环境的影响的。因此,在分析问题提出介入策略时,也要注意服务对象及其周围系统之间的关系。
(3)介入的策略。介入的策略包括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如个案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建构和政策倡导。介入的行动包括: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理辅导等。
(4)关于协同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主要是要理解不同系统的协作。
(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角色。澄清角色与义务。
(6)具体工作程序和时间表。有助于服务有目的、有步骤地推进。
考点9: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主要是提醒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制订服务策略需要把握如下几点: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3、计划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
4、要与工作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5、要能够总结与度量,为评估打好基础。
通常情况下,在考试中直接考原则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原则是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准则,不是写出来或者说出来,而是要在实际助人过程中做出来的,体现在考试中就是看你的介入策略的考虑是否以服务对象为本,是否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在上述制订服务计划的5个原则中,前两个原则更为重要。服务对象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是否参与、参与的程度都直接影响着辅导的效果。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工作计划的制订常常是拍脑袋、想当然,缺乏科学细致的调查研究,更缺乏计划制订过程中的服务对象参与。因此,导致我们的许多工作投入多、收效微,服务对象不满意。
考点10: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
一项服务计划的制订要在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包括目的和目标的设定、构建行动计划以及签订服务协议。
1、设定目的和目标
制订服务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认定问题的基础上与服务对象共同设定工作的目的和目标。
(1)确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的。“目的”是指服务总体上要达到的结果,是工作的大方向,通常是不可测量的。它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通过努力期望最终达到的总目标。
(2)设定工作目标。目标设定包括如下程序和工作:①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②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③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目标选择包括两个步骤:筛选目标和定义目标。④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⑤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2、构建行动计划
构建行动计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介入方法和介入系统的过程,是发展有效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和责任的过程,也是决策行动的过程。
(1)选择介入系统。社会工作的介入系统即是前述的关注对象,同时也包括为帮助和协助关注对象解决问题而需要介入的其他社会系统,包括宏观社会系统。社会工作的介入系统可以分为直接介入系统和间接介入系统两类,社会工作者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决定介入的系统。
(2)选择行动内容。社会工作介入行动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行动可以分为如下不同类型:危机介入、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和专业咨询。
考点11:服务协议的形式
社会工作的协议可以是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口头协议。书面协议要列明各项工作目标及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协议对于改变过程是有积极帮助的。所以,一般来说最好是能够订立书面协议,使其起到督促双方的作用。
考点12: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
1、签订服务协议的过程
社会工作协议是与服务对象在从接案到共同讨论问题、构建行动计划的过程中逐步协商产生的,因此协议的过程从接案时就已经开始了。随着助人过程的发展、协议的内容越来越具体,直到形成具体、可操作的协议。
2、签订服务协议的技巧
(1)认定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2)与服务对象讨论对问题的看法。
(3)描述介入工作要解决的问题。
(4)确定目的和目标并说明行动的具体策略。
(5)总结和强调协议的主要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教材]2008年社会工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