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如何理解和应用经济的含义
口李庆满王福井
经济和政治的辩证关系是高 种常见用法。 客观对象,只是相对于生产力来 三《思想政治》中一条极其重要 经济的第一层含义指生产 说叫做生产关系,相对于上层建
的原理。在政治高考中屡屡出现 力状况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经济 筑来说称之为经济基础。不过经
考查这一知识点的试题,甚至在 建设。 济基础与生产关系还是有细微的 文综测试中也不少见。但是,我们 经济最基础的含义就是生产 差别,经济基础不是指一定社会 发现一些同学由于对经济一词的 力。例如1993年政治高考曾出过 现存的一切生产关系,而一般是
这样一道题: 指这个社会中占统治的生产关系。 含义和用法搞不清,因此在理解
教材和解答涉及政治和经济的关 “我国的经济能不能加快发 在某一社会中往往存在着多种生 系的习题时有些吃力。在此,笔者 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 产关系,而一般是指这个社会中占 试着说说这个问题。 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这说明 统治的生产关系。在某一社会中往 经济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 A(一切经济问题必须通过政 往存在着多种生产关系,既有占统 经济
的含义,我们在高一《思想政 治途径才能解决 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同时也存在着 治》前言时就已经和它见面了。当 B(解决政治问题也就是解决 以往社会遗留下来的旧的生产关 时它给经济下的定义是:“经济就 经济问题 系的残余,还往往存在着未来社会 是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 c(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的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但只有那
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D(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政权的 个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是该
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 巩固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 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的经济基础。 关系。”之后的高 此题的正确答案是D。很清 要问谁和政治的关系最密 二《思想政治》(上册)第一课第 楚,这是考查学生对政治和经济 切,唯有经济基础。政治还有一个
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 关系的理解情况,而这里的“经 名字叫“上层建筑”,因此不要说
内容,就是从名称上看,二者也是 界”又进一步对其作了分析,指出 济”只能理解为生产力。注意,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 肢的物质基础一词和经济基础可 形影不离的。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和生产关系的统一”。高三《思想 不是一回事,前者指生产力,后者 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上层建筑
政治》前言又阐述了政治和经济 指生产关系。 和经济基础的关系。因此在政治
的辩证关系。根据以上三处教材 经济的第二层含义指经济基 和经济的关系中,经济基础是经 济最核心的一层含义。高三《思想对经济内涵的揭示,并结合高三 础。或者说生产关系、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与经济基础是同义 政治》教材中,有相当多的地方都 《思想政治》的一些具体论述和
是从这个角度来应用经济一词 一些常见的习题,我觉得可以把 词。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也基本
的。例如教材第2页:“政治关经济一词的含义归纳为以下六个 是同一含义。从一定意义上讲,经 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方面,或者说经济一词有以下六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指的是同一个 动。在
政治课教学2003年5月1日第5期————————————————————————————固 万方数据
l—J月j乙1,卜y1
我国,人民掌握了政权,消灭了剥 益。 解题也很有实际意义。看这样一 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之后,除了在 经济利益也称物质利益,它 道选择题: 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
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物质动 恩格斯指出:“政治权利不过 阶级斗争 外,国内政治关系主要是人民内 因。简单地说,经济利益就是指通 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这 句话明确地说明了 部关系。”把这前后两句联系起来 过占有物质资料来满足其生活需 可以看出, 第一句话的“社会经 要的利益。从不同角度观察,经济 A(有了政治权利就有了一切 济”主要指的是生产关系。再看一 利益可分为多种:个人利益、集体 B(政治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 道政治高考选择题: 利益、阶级利益、国家利益。经济 济基础之上的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 利益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有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 密切的关系。其联系表现在:首 D(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关。这说明 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如果 先,经济利益由一定的经济基础
不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所决定的,并且是这种经济基础 把经济利益与经济基础区别开 C(国家权力B(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的体现。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 来,就可能错选B。 机关的完善和社 的地位不同,其经济利益也不同。 经济的第五层含义指经济体
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联系 其次,在一定阶级社会的国家里, 制或经济运行机制。
D(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其经济基础总是集中体现经济上 经济体制基本上属于生产关
的产物 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的经济利 系范畴。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生
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很明 益的。但二者在形式上也存在一 产关系)有联系也有区别。就其联
显,这里的“经济”只能理解为经 定的区别:经济基础是针对一定 系而言,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
济基础,或者说生产关系。 的社会整体而言的,即一定社会 经济体制则从属于经济制度,是 经济的第三层含义指生产方 的国家里只有一种经济基础。而 经济制度的具体实施和表现形 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经济利益则不然,在一定阶级社 式。同时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又 应该说,对经济最简练又最 会的国家里,经济利益从阶级性 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如市场经济 深刻 的解释莫过于此。高三《思想 质上讲不只一种,有剥削阶级的 一旦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合, 政
这层治》中有些语句可以用经济的 经济利益也有被剥削阶级的经济 就从属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
含义来分析。如教材第11页 利益,同一阶级内部的不同阶层 制度,并对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 最后
一自然段:“资本主义国家管 也有不同的经济利益,而在一个 理经经济制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济和社会公共事务,从根本 国家的某一时期,几个不同的阶 就区别而言,经济制度是不同社 上 说,完全是从属于资本主义现 级和社会集团之间又可能有相同 会形态在经济上的质的规定性, 代化 发展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 的经济利益。 是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区别所 需要。”撇开“维护资产阶级统 高三《思想政治》前言在阐 在。而经济体制的许多内容往往 治”,仅就半句而言,它就体现了 述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时,着重强 是不同社会形态所共有的。如市
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而这里的经 调了经济利益与政治的关系。而 场经济,资本主义国家可以搞,社
济即“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就 且教材中从经济利益角度反映政 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搞。 既包含生
产力也包含生产关系的 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地方最多,仅 如2001年政治高考试题
内容。再如教材第69页:“政党是 第一课就不下十几处。为什么呢?第 27题: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 因为搞政治不是统治阶级 随着经济制改革的深入与市 的专 固——政治课教学月1日第52003年5期 产物。”这里的“经济”也应该理 利,被统治阶级也有这个权力。针 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市、县、乡 解为生产方式。因为我们知道,资 对被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来说, 机构重叠和人浮于事的问题越来
产阶级政党的产生从经济角度上 只能说是为了争取和实现其经济 越突出。为此,国务院决定把市、 分析,既有生产关系方面的条件, 利益,而不能说是为了维护这个 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列为2001 又有生产力方面的条件。 年 社会的经济基础。把握经济基础 改革的重要任务。这说明 经济的第四层含义指经济利 与经济利益的区别与联系对我们 A(政治具有相对独立性 万方数据
l_J,墨,IJl"P J
B(政治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 股票。1979-1987年,美罔持有股 资双方的矛盾”属于经济问题。冈 展为基础的 票的人数增长了近3倍,从占总 为从根本上讲,阶级和阶级矛盾 c(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是 人口的7,上升到20,,达到900 都属于经济范畴。我们不是说国 经
万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标 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济改革的必然要求D(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有 榜这是“把英国T-人都变成了资 吗?而国家是政治问题,那么阶级 利
和阶级矛盾当然就属于经济问题本家”。 于经济改革的深入 此题正确选项是BCD。此题 29(英国政府制定这种政策? 了。不能说这两句话不包含一点 同样考查的是政治和经济的辩证 改变了资本家与雇佣T-人的关系 上层建筑内容,但核心是经济基 关系。很明显,这里的“经济”是 ?增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实力 础或者说生产关系问题。因为从 从经济体制角度而言的。 ?改变了英国的国家管理形式 根本上讲,阶级和阶级矛盾都属 ?缓和了劳资双方的矛盾 于经济范同。我们不是说I司家是 动 经济的第六层含义指经济活A(?? B(?? 阶级矛盾不可渊和的产物吗?而 或经济生活,具体说就是生产、 C(??D(?? 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 国家是政治问题,那么阶级和阶
30(上述事实表明 级矛盾当然就属于经济问题了。 一般地讲,经济活动比经济
A(解决经济问题必须以解决 因此为了与后边这一经济问题相 建设的外延要大得多。在一些以 政治问题为前提 对应,就只能把圈家经济政策看 时事为背景材料来考查政治与经 B(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 成政治现象。这说明把一种现象 济的关系的综合训练题中,有很 权问题 看成经济还是看成政治不是绝对 多是从这个角度上使用经济概念 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谈及党c(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的,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央、国务院新近出台的一些重D(解决了经济问题也就解决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应 用,我们前面把经济的含义分解 了政治问题 大方针政策的重要性时,我们往 29题的正确选项是B。30题 成了六个层面,主要是为了分 往听到“某某不仅是重大的经济 析 问题时清楚、方便。实际上,有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这 的正确选项是c。那么对30题的
c肢来说,哪部分应被看成经济? 经济的含义不是单一的,而时 样的话。如“打击走私犯罪活动, 哪部分又应被看成政治?把29题 上某几层含义的综合。如是以 不仅是一场重要的经济斗争,也 2000年 的正确选项B看成经济,把题干 上海政治高考试题第21题: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搞好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不仅是重 材料中讲述的英国政府制定和实 “越 是改革开放,越要注意讲政治;越 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 是发展经济,越,fi==能迷失政治方 施的经济政策看成政治。这时有 的学生可能会问,前面不是把我 向。”这是因为 业不仅是重大的治问题”。“扩大就业,促进再就
国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当作经济 A(任何经济问题都是政治 经济问题,而且问题 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等。如果用政 来看待的吗?怎么到了别的国家 治与经济的关系来分析这些
话, 就变成了政治呢?我们说,国家制 B(政治是经济发展的日标
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具有经济和政 c(政治是经济的基础(经济 这里强调的都是经济对政治的决 治双重特征,就是说,它既可以是 反作用于政治 治意义。而这里的 定作用,即这些经济政策具有政 经济现象也可以是政治现象。进 D(jF确的政治领导才能保“经济”只能理 经济建设的成功解为经济活动。 一步说,从内容上它属于经济,而 证 下面请看2002年京皖春季 从形式上或者说主体上它则属于 此题正确答案是D;,此题同样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9、30 政治。一般的讲,凡是政府行为 足考查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
(也包括政党)都可以看成政治 而这里的“经济”所包含的内容 题: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 活动。之所在在这里把它看作政 就很广,它包含生产力、经济体
制、经济生活等很多层面。 代,英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要求 治,是凶为与其对应者——此项 英国石 政策的意义或者说结果“增强了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第 万方数据 油公司等国有企业将本企业股权公开出售,鼓励_:[人购买 垄断资产阶级的实力、缓和了劳 二中学064200) 政治课教学2003年5月1日第5期———————————————————————————棚
范文二:1理解决策的含义和特点
第四章 决策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决策的含义和特点, 1.理解决策的含义和特点,了解决策 理解决策的含义和特点 的过程。 的过程。 2.认识决策的类型,掌握决策的基本 认识决策的类型, 认识决策的类型 方法。 方法。
1
第四章 决策
第1节 决策的含义 第2节 决策的类型 第3节 决策的行为 第4节 决策的方法
2
第3节
决策的行为
3.1 个人因素 3.2 群体因素
3
第3节
3.1 个人因素
决策的行为
个人问题的感知方式
影响人们对问题的感知的主要因素是经验。 影响人们对问题的感知的主要因素是经验。 在进行非程序化决策时,应重视我们的经验和直觉。 在进行非程序化决策时,应重视我们的经验和直觉。
个人价值系统
是个人的思想、价值观、道德标准、 是个人的思想、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所 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体系。 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体系。
4
个人价值系统对决策的影响
个人价值系统影响决策者以某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 来反映刺激物。 来反映刺激物。 个人价值系统影响决策者的判断,包括对问题的判断、 个人价值系统影响决策者的判断,包括对问题的判断、 对情报信息的判断和对方案的抉择。 对情报信息的判断和对方案的抉择。 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 迅速有效感知事物 有助于认识事物本质 有助于从不完全信息中获取重要的变化信息 有助于人们形成决心,作出果断大胆的选择。 有助于人们形成决心,作出果断大胆的选择。 消极作用: 消极作用: 因循守旧 先入为主
5
3.2 群体因素
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
心理定势 自尊、 自尊、自信与观点表达 合理化动机 从众行为 权威效应与小团体意识 风险转移与责任扩散
6
如何实现有效的群体决策
科学准备 方案的提出 方案的评价与完善
发挥集体决策的积极作用
从根本上说, 从根本上说,集体参与决策的潜在效益 能够发挥到什么程度,以及最终的效果如何, 能够发挥到什么程度,以及最终的效果如何, 取决于主管人员的领导水平。 取决于主管人员的领导水平。
7
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的比较
决策的正确性 决策的创造性 决策的风险性 决策(执行 的速度与灵活性 决策 执行)的速度与灵活性 执行
8
集体决策
许多甚至绝大部分重要的企业决策都是通过管理者 集体而不是个人做出的。集体决策在一些方面要优 于个人决策。 然而,集体决策也存在一些缺陷。集体决策通常要 比个人决策花费更多的时间,因为让具有不同利益 和偏好的人对一个问题达成一致是比较困难的。另 外,与单个管理者做决定一样,集体决策也会受到 偏见的影响。集体偏见的主要根源在于集体思维。
9
集体思维的危险
所谓集体思维( 所谓集体思维( groupthink),是指集体成 ) 员为了达成一致, 员为了达成一致 , 以对决策相关信息不做准 确评价为代价, 确评价为代价 , 从而导致有缺陷的决策的现 象。
10
魔鬼的争辩与辩证的质询
魔鬼的争辩(devil’s advocacy)是对于选择 魔鬼的争辩 是对于选择 出的决策方案进行的一种关键分析, 出的决策方案进行的一种关键分析,目的是 在实施之前确定其优点和不足。 在实施之前确定其优点和不足。通常由决策 集体的一个成员扮演魔鬼争辩的角色。 集体的一个成员扮演魔鬼争辩的角色。 辩证的质询(dialectical inquiry)则更前进了 辩证的质询 则更前进了 一步。就一个决策问题安排两组管理者, 一步。就一个决策问题安排两组管理者,每 一组都要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 一组都要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并从中选择 出一个行动方案。 出一个行动方案。高层管理者听取每一组对 其选择出的方案进行的说明, 其选择出的方案进行的说明,以及对另外一 组选择出的方案进行的批评。 组选择出的方案进行的批评。
11
决策者的多元化
改善集体决策的另外一种方法, 改善集体决策的另外一种方法 , 是促进决策 集体成员的多元化。通过将不同性别、 集体成员的多元化 。 通过将不同性别 、 不同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 、 不同国籍以及不同部门的管理者 组织在一起,能够扩展人生经验的幅度, 组织在一起 , 能够扩展人生经验的幅度 , 能 够在形成、 评价、 够在形成 、 评价 、 选择备选方案的过程中生 成更多的观点。 成更多的观点。
12
第4节
决策的方法
4.1 主管决策 4.2 计量决策
13
第4节
4.1 主管决策
决策的方法
含义:用心理学、社会学的成就, 含义:用心理学、社会学的成就,采用有效的 组织形式,在决策过程中, 组织形式,在决策过程中,直接利用专家们的 知识和经验,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和资料, 知识和经验,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和资料,提 出决策目标以及实现
目标的方法, 出决策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作出评价 和选择。 和选择。 方法:德尔菲法、 方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 优点:方法灵活,通用性大,易于接受, 优点:方法灵活,通用性大,易于接受,适用 于非程序决策。 于非程序决策。
14
头脑风暴法 (Brain Storming) )
头脑风暴法也叫思维共振法, 头脑风暴法也叫思维共振法 , 即通过有关专 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引起思维共振, 家之间的信息交流 , 引起思维共振 , 产生组 合效应,从而导致创造性思维。 合效应,从而导致创造性思维。 原则 独立思考,开阔思路, 独立思考,开阔思路,不重复别人的意见 意见建议越多越好, 意见建议越多越好,不受限制 对别人的意见不作任何评价 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意见
15
德尔菲法
方法: 方法:
确定预测题目 选择专家 制定调查表 预测过程 作出预测结论
德尔菲法有下述特点: 德尔菲法有下述特点:
匿名性 多轮反馈 统计性
16
4.2 计量决策
风险决策和决策树法 现值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 经济效益分析法 概率论 效用论 期望值 博弈论 线形规划
17
定量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
数学模型法、 数学模型法、盈亏分析法
风险型决策方法
决策树法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乐观法、悲观法、折衷法、 乐观法、悲观法、折衷法、后悔值法
18
确定型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的特点, 确定型决策方法的特点,是只要满足数学模型的前 提条件,模型就给出特定的结果。 提条件,模型就给出特定的结果。 盈亏平衡点法的基本原理 Q* =F/(P-V) =F/(P-V) S=(Q- Q*)/Q ( 式中S为经营安全率 为经营安全率, 值越大说明企业对市 式中 为经营安全率,S值越大说明企业对市 场的适应能力越强,企业经营状况越好; 为现 场的适应能力越强 , 企业经营状况越好 ; Q为现 实产量, 为盈亏平衡点产量。 实产量,Q*为盈亏平衡点产量。
19
盈亏平衡点分析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 单价× 单价×销售量 =利润 总成本 利润+总成本 利润 =利润 (总固 利润+( 利润 定成本+总可 定成本 总可 变成本) 利润 变成本)=利润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 单位可变成本× 单位可变成本× 销售量) 销售量)
20
风险型决策方法
当一个决策方案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排 斥的可能状态, 斥的可能状态 , 每一种
状态都以一定的可能 性出现,并对应特定的结果时, 性出现 , 并对应特定的结果时 , 这种已知方 案的各种可能状态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 决策称为风险型决策。 决策称为风险型决策。
21
风险型决策的标准是期望值。 风险型决策的标准是期望值 。 所谓期望值实质 上是各种状态下加权性质的平均值。 上是各种状态下加权性质的平均值。 决策树法的决策程序如下: 决策树法的决策程序如下: (1) 绘制树形图。 ) 绘制树形图。 (2) 将各状态概率及损益值标于概率枝上。 ) 将各状态概率及损益值标于概率枝上。 (3)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并将其标于该方案对 ) 应的状态结点上。 应的状态结点上。 (4) 进行剪枝。 ) 进行剪枝。 (5)剪枝后所剩下的最后方案即为最佳方案。 )剪枝后所剩下的最后方案即为最佳方案。
22
决策树
23
A10年销路一直好(概率0.6) 年销路一直好(概率 ) 年销路一直好 方案1、 方案 、建大厂 投资250万 投资 万 1 B10年销路一直不好(概率0.2) 年销路一直不好(概率 ) 年销路一直不好 C、头3年销路好 、 年销路好, 年销路好 年销路不好( 后7年销路不好(概率 ) 年销路不好 概率0.2) 方案2、 方案 、建小厂 投资100万 投资 万 2 A10年销路一直好(概率0.6) 年销路一直好(概率 ) 年销路一直好 B10年销路一直不好(概率0.2) 年销路一直不好(概率 ) 年销路一直不好 C、头3年销路好 、 年销路好, 年销路好 年销路不好( 后7年销路不好(概率 ) 年销路不好 概率0.2)
每年获利100万 万 每年获利 每年亏损10万 每年亏损 万 头3年每年获利 年每年获利100万 万 年每年获利 年每年亏损10万 后7年每年亏损 万 年每年亏损 每年获利30万 每年获利 万 每年获利5万 每年获利 万
决策 点
方案3、 方案 、先建小厂 投资100万 投资 万
头3年每年获利 万 年每年获利30万 年每年获利 年每年获利5万 后7年每年获利 万 年每年获利 B、10年销路一直不好(概率 ) 年销路一直不好( 、 年销路一直不好 概率0.2) 每年获利5万 每年获利 万 D-1后7年销路好( 概 年销路好( 后 年销路好 每年获利5万 每年获利 万 率0.75) ) 4 3 D、头3年销路好 年销路好, 、 年销路好 每年亏损8万 每年亏损 万 概率0.8) (概率 ) D-2、后7年销路不好 、 年销路不好 方案3-1、 方案 、扩建 概率0.25) (概率 ) 投资160万 投资 万 2 D-1、后7年销路好 、 年销路好 每年获利30万 每年获利 万 概率0.75) (概率 ) 5 每年获利5万 每年获利 万 D-2、后7年销路不好 、 年销路不好 方案3-2、 方案 、不扩建 (概率0.25) 概率 )
24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乐观法(大中取大法) 乐观法(大中取大法)
指愿承担风险的决策者在方案取舍时以各方案在 各种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为标准( 各种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为标准(即假定各方案 最有利的状态发生) 最有利的状态发生),在各方案的最大损益值中 取最大者对应的方案。 取最大者对应的方案。
25
悲观法(小中取大法) 悲观法(小中取大法)
悲观法的决策者在进行方案取舍时以 每个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最小值为标 准 ( 即假定每个方案最不利的状态发 生 ) , 再从各方案的最小值中取最大 者对应的方案。 者对
应的方案。 空城计的成功
26
折衷法
( 1) 找出各方案在所有状态中的最小值和最 ) 大值; 大值; ( 2) 决策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矢口否认芭 ) 给定最大值系数a 给定最大值系数 (0叫乐观系数, 之被确定为 也叫乐观系数 或保守)的程度的度量。 险(或保守)的程度的度量。 (3)用给定的乐观系数 和对应的各方案最大 )用给定的乐观系数a和对应的各方案最大 最小损益值计算各方案的加权平均值; 最小损益值计算各方案的加权平均值; (4 取加权平均最大的损益值对应的方案为所 选方案。 选方案。
27
后悔值法
(1)计算损益值的后悔值矩阵 ) (2)从各方案中选取最大后悔值。 )从各方案中选取最大后悔值。 ? (3)在已选出的最大后悔值中选取最小者, )在已选出的最大后悔值中选取最小者, 对应的方案即为用最小后悔值法选取的 方案。 方案。
28
课堂练习
29
在不同的自然状态S1-S4条件下,方案A1-A4会出现不同结果。由 在不同的自然状态 条件下,方案 会出现不同结果。 条件下 会出现不同结果 于自然状态S出现的不确定性 因此可用4种不同方法进行决策分析 出现的不确定性, 种不同方法进行决策分析。 于自然状态 出现的不确定性,因此可用 种不同方法进行决策分析。
状态 A1 A2 A3 A4 S1
600 800 350 400
S2
400 350 220 250
S3
-150 -300 50 90
S4
-350 -700 -50 -100
悲观法
乐观法
乐观系数法( ) 乐观系数法(0.4)
后悔值 800S1 后 A1 悔 值 A2 法 A3 A4
30
400S2
90S3
-50-S4
最大后悔 值
最终选择方案
第四章 决策
第1节 决策的含义 第2节 决策的类型 第3节 决策的行为 第4节 决策的方法
31
第1节
决策的含义
1.1 决策的概念 1.2 决策的基本要求
32
第1节 决策的含义
1.1 决策的概念
1.1.1 决策的含义 决策就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 决策就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 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 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其它表述: 其它表述: 赫伯特西蒙的定义 决策就是找出要求制定决策的条件; 西蒙的定义: 赫伯特 西蒙的定义:决策就是找出要求制定决策的条件; 寻找、拟定和分析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 寻找、拟定和分析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选择特定的行动方 案。 邓肯的定义: 邓肯的定义:理性的人对需要采取行动的局面以恰当的 反应。 反应。
33
1.1.2 决策的特点 决策具有广泛的普遍性; 决策具有广泛的普遍性; 决策具有明显的时效性; 决策具有明显的时效性; 决策具有经济合理性; 决策具有经济合理性; 决策具有或强或弱的相互关联性; 决策具有或强或弱的相互关联性; 决策具有显著的动态性。 决策具有显著的动态性。
34
1.1.3 决策与计划
决策与计划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决策与计划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区别: 区别: 计划编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决策,但 并不是所有的决策都是计划; 并不是所有的决策都是计划; 联系: 联系: 决策是制定正确计划的前提和保证; 决策是制定正确计划的前提和保证; 决策渗透于管理的五项职能活动中。 决策渗透于管理的五项职能活动中。
35
1.1.4 决策的基本原则
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 靠近问题原则; 靠近问题原则; 目标明确原则; 目标明确原则; 职责明确原则。 职责明确原则。
36
1.2 决策的基本要求
把握问题的要害 明确决策目标 可行方案要有两个以上 综合评价决策方案 敢冒风险 决策过程是学习过程
37
决策制定过程
提出问题,识别机会 明确目标 拟定方案
方案1 方案1 方案2 方案2 -------
反馈
评估
决策
实施
监督
决策程序示意图
38
第2节
决策的类型
2.1 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2.2 决策的类型 2.3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2.4 决策中的理性
39
第2节
决策的类型
2.1 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例行问题: 例行问题: 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 产品质量、 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如:产品质量、 现金短缺。 现金短缺。 例外问题: 例外问题: 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完全清楚、 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完全清楚、结构 上不甚分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上不甚分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如:组 织变革、重要人事任免。 织变革、重要人事任免。
40
2.2 决策的类型 按决策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分类
战略决策 战术决策
按决策问题的重复性程度分类
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 注意: 注意:
极少的管理决策是完全程序化的或完全非程序化的。 极少的管理决策是完全程序化的或完全非程序化的。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可以相互转化。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可以相互转化。
41
程序化决策 (programmed decision making)
程序化决策是一种常规的、实质上是自动的过程。由于 程序化决策是一种常规的、 实质上是自动的过程。 管理者经常做此类决策, 管理者经常做此类决策 , 所以形成了在特定情况下进行 决策的规则或方针。 决策的规则或方针。
非 程 序 化 决 策 ( nonprogrammed decision making) )
管理者对于某一行动是否会带来所期望的结果并不能确 甚至在更为模糊的情况下, 定 , 甚至在更为模糊的情况下 , 管理者对于其希望实现 的目标都不明确。 很显然, 在这种情况下, 的目标都不明确 。 很显然 , 在这种情况下 , 不可能形成 可以预测不确定事件的规则。对于这种非常规性的决策,可以预测不确定事件的规则 。 对于这种非常规性的决策 , 就需要用到非程序化决策了。 就需要用到非程序化决策了。
42
传统式和现代式决策制定技术
决策类型 程序化: 程序化:
常规性、反复性决 策;组织为处理上 述决策而研制的特 定过程。
决策制定技术 传统式 现代式
,、惯例 ,、事务性常规工 作标准操作规程 ,、组织结构 ,、判断、直觉和 创造性 ,、主观概率法 ,、经理的遴选和 培训 ,、运筹学 结构分析 模型 计算机模拟 ,、管理信息系统 探索式解决问题技 术适用于: ,、培训决策者 编制 2、人工智能程序
非程序化: 非程序化:
偶发的、结构不良 的、新的政策性决 策;依靠解决问题 的一般思维过程处 理。
43
按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分类
确定性决策(决策者所面临的状态是确定的) 确定性决策(决策者所面临的状态是确定的) 风险型决策(状态未知,但能预知其概率) 风险型决策(状态未知,但能预知其概率)
非确定型决策(状态未知,其概率亦未知) 非确定型决策(状态未知,其概率亦未知) 注意: 注意: 不同决策类型,其决策方法完全不同。 不同决策类型,其决策方法完全不同。
按决策时态分类
静态决策(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决策) 静态决策(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决策) 动态决策(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决策) 动态决策(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决策)
44
按决策主体分类
群体决策(组织决策) 群体决策(组织决策) 个体决策 群体决策优点: 群体决策优点: *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产生更多的方案 *产生更多的方案; 产生更多的方案; *增加对某项解决方案的接受性; 增加对某项解决方案的接受性; 增加对某项解决方案的接受性 *提高合法性 提高合法性 群体决策缺点: 群体决策缺点: *消耗时间; 消耗时间; 消耗时间 *少数人统治; 少数人统治; 少数人统治 *屈从压力; 屈从压力; 屈从压力 *责任不清。 责任不清。 责任不清
45
古典决策
田忌赛马,抓阄,风水先生, 田忌赛马,抓阄,风水先生, 丞相制;军师制; 丞相制;军师制;参谋制 Simon:有限理性,满意度 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 Ouchi:文化 管理模式 :文化AJ管理模式
行为决策
现代决策
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道式矩阵法; 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道式矩阵法; 风险型决策法、 风险型决策法、不确定性决策法 许多靠计算机技术德应用
46
2.4 决策中的理性
古典决策模型 (classical decision-making model) )
该模型是描述性的, 该模型是描述性的 , 也就是说它对决策应该怎样做出进行说明。管理者在使用这一模型的时候, 进行说明。管理者在使用这一模型的时候,需要对决策过程 的实质做出一系列的简化、假设。 的实质做出一系列的简化、假设。经典决策模型的假设之一 就是,一旦管理者认识到决策的需要, 就是,一旦管理者认识到决策的需要,他们就应该能够形成 关于所有备选方案以及影响的全面清单,据此, 关于所有备选方案以及影响的全面清单,据此,就能够做出 最佳的选择。换句话说, 最佳的选择。换句话说,经典决策模型假设管理者拥有做出 决策 最 优 化 决策 所 需 要的 全 部 信息 。 最 优 化 决 策 ( optimum decision)是可能达到的最佳决策,因为它可以为组织带来 )是可能达到的最佳决策, 最满意的未来结果。并且, 最满意的未来结果。并且,经典决策模型假设管理者能够很 容易地列出其对于每种备选方案的偏好, 容易地列出其对于每种备选方案的偏好,并将它们按等级排 从而做出最优化决策。 列,从而做出最优化决策。
47
行政管理决策模型 (administrative model) )
詹姆斯马奇( 西蒙(Herbert 詹姆斯 马奇(James March)和赫伯特 西蒙 马奇 )和赫伯特西蒙 Simon)不同意经典决策模型的潜在假设 。 相反 , 他们认为 , 不同意经典决策模型的潜在假设。 不同意经典决策模型的潜在假设 相反, 他们认为, 现实生活中的管理者并不拥有决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并且, 现实生活中的管理者并不拥有决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并且, 他们指出,即使可以得到全部信息, 他们指出,即使可以得到全部信息,很多管理者仍然缺乏智 力或心理技能来对其进行正确的吸收和评估。这样,马奇和 力或心理
技能来对其进行正确的吸收和评估。这样, 西蒙发展出了行政管理决策模型( 西蒙发展出了行政管理决策模型(administrative model), ) 来解释为什么说决策是一种具有内在不确定性的、 来解释为什么说决策是一种具有内在不确定性的、充满风险 的过程; 的过程;以及为什么管理者极少依据经典决策模型所描述的 方式进行实际决策。 方式进行实际决策。行政管理决策模型建立在三个重要的概 念上:有限理性、信息不充分、满意原则。 念上:有限理性、信息不充分、满意原则。
48
有限理性 (bounded rationality) )
马奇和西蒙指出, 马奇和西蒙指出 , 人类的决策能力受到认知局 限的制约。也就是说,人们在对信息进行理解、 限的制约 。也就是说,人们在对信息进行理解 、处 理以及采取行动的过程中,是存在局限性的。 理以及采取行动的过程中, 是存在局限性的。 马奇 和西蒙认为, 和西蒙认为,智力水平制约了决策者对最佳决策做 出确定的能力。 出确定的能力。他们提出了这一名词来说明需要确 定的被选方案数量是如此之多、 定的被选方案数量是如此之多、需要处理的信息量 是如此之大, 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管理者难以在做出决策之前对 其全部进行评估。 其全部进行评估。
49
信息不充分
即使管理者拥有对信息进行评估的无限能力, 即使管理者拥有对信息进行评估的无限能力 , 他们仍然不能够做出最优化的决策。 他们仍然不能够做出最优化的决策。 原因在于他们 所拥有的是不充分的信息。信息之所以不充分,是 所拥有的是不充分的信息。 信息之所以不充分, 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决策的备选方案是不可尽 知的,且已知方案的结果也是不确定的。换句话说, 知的,且已知方案的结果也是不确定的。换句话说, 信息不充分来源于风险与不确定性、 信息不充分来源于风险与不确定性、 模糊性以及时 间限制。 间限制。
50
风险( 风险(risk)与不确定性(uncertainty) )与不确定性( )
组织环境中的各种力量是不断变化的。 组织环境中的各种力量是不断变化的 。当管理者知 道某一特定行动的可能结果及其出现的几率时, 道某一特定行动的可能结果及其出现的几率时 ,所 谓的风险就存在了。 谓的风险就存在了。 当不确定性存在时, 当不确定性存在时 ,可能出现结果的几率是不能确 定的,未来是什么结果也是未知的, 定的,未来是什么结果也是未知的, 即管理者只能 摸索着进行工作,对假定结果出现的几率一无所知, 摸索着进行工作,对假定结果出现的几率一无所知, 且没有信息来支持决策的做出。 且没有信息来支持决策的做出。
51
模糊信息 ( ambiguous information) )
信息不充分的第二个原因在于, 信息不充分的第二个原因在于 , 管理者所掌 握的很多都是模糊信息。 握的很多都是模糊信息。 时间限制与信息成本 造成信息不充分的第三 个原因是管理者既不拥有足够的时间, 个原因是管理者既不拥有足够的时间 , 也不 拥有足够的资金以找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 拥有足够的资金以找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 , 并对这些方案的可能结果进行评估。 并对这些方案的可能结果进行评估。
52
满意原则 (satisficing)
马奇和西蒙认为, 在有限理性、 马奇和西蒙认为 , 在有限理性 、 未来的不确 定性、难以估量的风险、 极大的模糊性、 定性 、 难以估量的风险 、 极大的模糊性 、 时 间限
制、高信息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下, 间限制 、 高信息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下 , 管理 者不会试图去找到所有的可能方案。实际上, 者不会试图去找到所有的可能方案 。 实际上 , 管理者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作的战略, 管理者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作的战略 , 即仅从 部分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管理者寻找、 部分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 。 管理者寻找 、 选 择的是可以接受的、 择的是可以接受的 、 令人满意的解决问题的 方案,而不是力图做出最佳的决策。 方案,而不是力图做出最佳的决策。 择偶中的稻谷理论、 例:择偶中的稻谷理论、模式理论
53
认知偏见与决策
世纪70年代 丹尼尔卡内 在 20世纪 年代 , 两位心理学家 世纪 年代, 两位心理学家——丹尼尔 卡内 丹尼尔 曼 ( Daniel Kahneman ) 和 阿 莫 斯 特 瓦 思 凯 (Amos Tversky)提出 , 因为所有的决策者都受有 提出, 提出 限理性的制约,从而都倾向于使用推断 heuristics ) —— 一种可以简化决策过程的根据 ( heuristics) ——一种可以简化决策过程的根据 经验进行判断的方法。 经验进行判断的方法。 这种方法也可能导致决策者在处理关于备选方案的 信息以及决策过程中出现系统偏差。系统偏差 (systematic errors)是指人们重复做出导致不良 ) 决策的偏差。因为系统偏差而导致的认知偏见的存 决策的偏差。 使优秀的管理者也可能做出不佳的决策。 在,使优秀的管理者也可能做出不佳的决策。
54
事前假设偏见 (prior hypothesis bias) )
对于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具有强烈事前观 点的决策者, 点的决策者 , 往往会倾向于在这些偏见基础 上做出决策, 上做出决策 , 即便是在有证据表明他们的观 点是错误的情况下。这种情形, 点是错误的情况下 。 这种情形 , 就称为事前 假设偏见。 并且, 决策者倾向于寻找、 假设偏见 。 并且 , 决策者倾向于寻找 、 使用 与他们的事前观点相一致的信息, 与他们的事前观点相一致的信息 , 而忽视与 其事前观点矛盾的信息。 其事前观点矛盾的信息。
55
代表偏见 (representativeness bias) )
许多决策者不恰当地从一个小样本, 许多决策者不恰当地从一个小样本 , 甚 至一个案例中来进行概括归纳, 至一个案例中来进行概括归纳 , 而这往往就 会导致代表偏见。 会导致代表偏见。
56
控制错觉( 控制错觉(illusion of control) )
导致决策者错误的另一个根源在于控制 错觉。所谓控制错觉( 错觉。所谓控制错觉(illusion of control), ) 是指决策者过高估计对活动和事件控制能力 的倾向。 的倾向。
57
递增承诺 (escalating commitment) )
在已经对行动方案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以 后 , 即使收到的反馈表明这一项目正在走下 坡路, 坡路 , 一些管理者仍然会继续承诺为这一项 目提供更多的资源。在这里, 目提供更多的资源 。 在这里 , 对于特定项目 的个人丙任明显地影响了决策者的分析, 的个人丙任明显地影响了决策者的分析 , 从 而导致了递增承诺这一现象。 而导致了递增承诺这一现象。
58
认识自己的偏见
管理者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可能存在的认知偏 见及其负面影响,确定出自己的决策风格。 见及其负面影响,确定出自己的决策风格。 专家推荐的另一种检验管理者决策风格的方 法是, 法是 , 让管理者列出其评价备选方案时通常 使用的标准——他们常用的经验 、 个人偏见 他们常用的经验、 使用的标准 他们常用的经验 等等;接着, 等等 ; 接着 , 对这些不同因素的适当性进行 分析。 分析。
59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目请参考教材,,,,。 案例分析题目请参考教材,,,,。
60
范文三:如何理解和应用经济的含义
如何理解和应用经济的含义
问题探讨
经济和政治的辩证关系是高 三《思想政治》中一条极其重要 的原理.在政治高考中屡屡出现 考查这一知识点的试题,甚至在 文综测试中也不少见.但是,我们 发现一些同学由于对经济一词的 含义和用法搞不清,因此在理解 教材和解答涉及政治和经济的关 系的习题时有些吃力.在此,笔者 试着说说这个问题.
经济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 经济的含义,我们在高一《思想政 治》前言时就已经和它见面了.当 时它给经济下的定义是:"经济就 是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 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 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后的高 二《思想政治》(上册)第一课第 一
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 界"又进一步对其作了分析,指出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统一".高三《思想 政治》前言又阐述了政治和经济
的辩证关系.根据以上三处教材 对经济内涵的揭示,并结合高三 《思想政治》的一些具体论述和 一
些常见的习题,我觉得可以把 经济一词的含义归纳为以下六个 方面,或者说经济一词有以下六 口李庆满王福井
种常见用法.
经济的第一层含义指生产 力状况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经济 建设.
经济最基础的含义就是生产 力.例如1993年政治高考曾出过 这样一道题:
"我国的经济能不能加快发 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 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这说明 A.一切经济问题必须通过政 治途径才能解决
B.解决政治问题也就是解决 经济问题
c.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D.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政权的 巩固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 此题的正确答案是D.很清 楚,这是考查学生对政治和经济 关系的理解情况,而这里的"经 济"只能理解为生产力.注意.D
肢的物质基础一词和经济基础可 不是一回事,前者指生产力,后者 指生产关系.
经济的第二层含义指经济基 础,或者说生产关系,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与经济基础是同义 词.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也基本 是同一含义.从一定意义上讲,经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指的是同一个 政治课教学2003年5月1日第5期 客观对象,只是相对于生产力来 说叫做生产关系,相对于上层建 筑来说称之为经济基础.不过经 济基础与生产关系还是有细微的 差别,经济基础不是指一定社会 现存的一切生产关系,而一般是 指这个社会中占统治的生产关系. 在某一社会中往往存在着多种生 产关系,而一般是指这个社会中占 统治的生产关系.在某一社会中往 往存在着多种生产关系,既有占统 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同时也存在着 以往社会遗留下来的旧的生产关 系的残余,还往往存在着未来社会 的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但只有那 个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是该 社会的经济基础.
要问谁和政治的关系最密
切,唯有经济基础.政治还有一个
名字叫"上层建筑",因此不要说 内容,就是从名称上看,二者也是 形影不离的.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上层建筑 和经济基础的关系.因此在政治 和经济的关系中,经济基础是经 济最核心的一层含义.高三《思想 政治》教材中,有相当多的地方都 是从这个角度来应用经济一词 的.例如教材第2页:"政治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动.在
问题探讨
我国,人民掌握了政权,消灭了剥 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之后,除了在 一
定范围内还存在着阶级斗争 外,国内政治关系主要是人民内 部关系."把这前后两句联系起来 可以看出,第一句话的"社会经 济"主要指的是生产关系.再看一 道政治高考选择题: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 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 关.这说明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C.国家权力机关的完善和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联系
D.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的产物
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很明 显,这里的"经济"只能理解为经 济基础,或者说生产关系. 经济的第三层含义指生产方 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应该说,对经济最简练又最 深刻的解释莫过于此.高三《思想 政治》中有些语句可以用经济的 这层含义来分析.如教材第11页 最后一自然段:"资本主义国家管 理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从根本 上说,完全是从属于资本主义现 代化发展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 需要."撇开"维护资产阶级统 治",仅就半句而言,它就体现了 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而这里的经 济即"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就 既包含生产力也包含生产关系的 内容.再如教材第69页:"政党是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 产物."这里的"经济"也应该理 解为生产方式.因为我们知道,资 产阶级政党的产生从经济角度上 分析,既有生产关系方面的条件, 又有生产力方面的条件. 经济的第四层含义指经济利 益.
经济利益也称物质利益,它 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物质动 因.简单地说,经济利益就是指通 过占有物质资料来满足其生活需 要的利益.从不同角度观察,经济 利益可分为多种:个人利益,集体 利益,阶级利益,国家利益.经济 利益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有 密切的关系.其联系表现在:首 先,经济利益由一定的经济基础 所决定的,并且是这种经济基础 的体现.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 的地位不同,其经济利益也不同. 其次,在一定阶级社会的国家里, 其经济基础总是集中体现经济上 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的经济利 益的.但二者在形式上也存在一 定的区别:经济基础是针对一定 的社会整体而言的,即一定社会 的国家里只有一种经济基础.而 经济利益则不然,在一定阶级社 会的国家里,经济利益从阶级性 质上讲不只一种,有剥削阶级的 经济利益也有被剥削阶级的经济 利益,同一阶级内部的不同阶层 也有不同的经济利益,而在一个 国家的某一时期,几个不同的阶 级和社会集团之间又可能有相同 的经济利益.
高三《思想政治》前言在阐 述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时,着重强 调了经济利益与政治的关系.而 且教材中从经济利益角度反映政 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地方最多,仅 第一课就不下十几处.为什么呢? 因为搞政治不是统治阶级的专 利,被统治阶级也有这个权力.针 对被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来说, 只能说是为了争取和实现其经济 利益,而不能说是为了维护这个 社会的经济基础.把握经济基础 与经济利益的区别与联系对我们 解题也很有实际意义.看这样一 道选择题:
恩格斯指出:"政治权利不过 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这 句话明确地说明了
A.有了政治权利就有了一切 B.政治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 济基础之上的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D.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如果不 把经济利益与经济基础区别开 来,就可能错选B.
经济的第五层含义指经济体 制或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体制基本上属于生产关
系范畴.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生 产关系)有联系也有区别.就其联 系而言,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则从属于经济制度,是 经济制度的具体实施和表现形 式.同时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又 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如市场经济 一
旦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合, 就从属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并对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就区别而言,经济制度是不同社 会形态在经济上的质的规定性, 是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区别所 在.而经济体制的许多内容往往 是不同社会形态所共有的.如市 场经济,资本主义国家可以搞,社 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搞.
如2001年政治高考试题第 27题:
随着经济制改革的深入与市 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市,县,乡 机构重叠和人浮于事的问题越来 越突出.为此,国务院决定把市, 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列为2001年 改革的重要任务.这说明
A.政治具有相对独立性
政治课教学2003年5月1日第5期
'.B.
政治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 展为基础的
C.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是 经济改革的必然要求
D.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有 利于经济改革的深入
此题正确选项是BCD.此题 同样考查的是政治和经济的辩证 关系.很明显,这里的"经济"是 从经济体制角度而言的. 经济的第六层含义指经济活 动或经济生活.具体说就是生产, 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
一
般地讲,经济活动比经济
建设的外延要大得多.在一些以 时事为背景材料来考查政治与经 济的关系的综合训练题中,有很 多是从这个角度上使用经济概念 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谈及党 中央,国务院新近出台的一些重 大方针政策的重要性时,我们往 往听到"某某不仅是重大的经济 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这 样的话.如"打击走私犯罪活动, 不仅是一场重要的经济斗争,也 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搞好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不仅是重
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 治问题"."扩大就业,促进再就 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 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等.如果用政 治与经济的关系来分析这些话, 这里强调的都是经济对政治的决 定作用,即这些经济政策具有政 治意义.而这里的"经济"只能理 解为经济活动.
下面请看2002年京皖春季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9,30 题: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 代.英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要求 英国石油公司等国有企业将本企 业股权公开出售,鼓励工人购买 股票.1979~1987年,美国持有股 票的人数增长了近3倍,从占总 人口的7%上升到20%,达到900 万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标 榜这是"把英国工人都变成了资 本家".
29.英国政府制定这种政策? 改变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关系 ?增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实力 ?改变了英国的国家管理形式 ?缓和了劳资双方的矛盾 A.??B.??
C.??D.??
30.上述事实表明
A.解决经济问题必须以解决 政治问题为前提
B.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 权问题
C.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D.解决了经济问题也就解决 了政治问题
29题的正确选项是B.30题 的正确选项是C.那么对30题的 C肢来说,哪部分应被看成经济? 哪部分又应被看成政治?把29题 的正确选项B看成经济,把题干 材料中讲述的英国政府制定和实 施的经济政策看成政治.这时有 的学生可能会问,前面不是把我 国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当作经济 来看待的吗?怎么到了别的国家 就变成了政治呢?我们说,国家制 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具有经济和政 治双重特征,就是说,它既可以是 经济现象也可以是政治现象.进 一
步说,从内容上它属于经济,而 从形式上或者说主体上它则属于 政治.一般的讲,凡是政府行为 (也包括政党)都可以看成政治 活动.之所在在这里把它看作政 治,是因为与其对应者——此项
政策的意义或者说结果"增强了 垄断资产阶级的实力,缓和了劳 政治课教学2003年5月1日第5期 问题探讨
资双方的矛盾"属于经济问题.因 为从根本上讲,阶级和阶级矛盾 都属于经济范畴.我们不是说国 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吗?而国家是政治问题,那么阶级 和阶级矛盾当然就属于经济问题 了.不能说这两句话不包含一点 上层建筑内容,但核心是经济基 础或者说生产关系问题.因为从 根本上讲,阶级和阶级矛盾都属 于经济范围.我们不是说国家是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吗?而 国家是政治问题,那么阶级和阶 级矛盾当然就属于经济问题了. 因此为了与后边这一经济问题相 对应,就只能把国家经济政策看 成政治现象.这说明把一种现象 看成经济还是看成政治不是绝对 的,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应 用,我们前面把经济的含义分解 成了六个层面,主要是为了分析 问题时清楚,方便.实际上,有时 经济的含义不是单一的,而是以 上某几层含义的综合.如2000年
上海政治高考试题第2l题:"越 是改革开放,越要注意讲政治;越 是发展经济,越不能迷失政治方 向."这是因为
A.任何经济问题都是政治 问题
B.政治是经济发展的目标 C.政治是经济的基础,经济 反作用于政治
D.正确的政治领导才能保证 经济建设的成功
此题正确答案是D.此题同样 是考查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 而这里的"经济"所包含的内容 就很广,它包含生产力,经济体 制,经济生活等很多层面.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第 二中学064200)
范文四:怎样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含义
谈谈怎样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含义
双牌明德小学 张玉梅
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含义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含义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中心。
句子的意思是指句子本身的内容,也就是这句话写什么。句子的含义,指除了本身具有的思想内容外,还具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往往比较含蓄、深刻,需要用心琢磨,才能领会。如:“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周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诸葛亮足智多谋,我确实比不上他~”这句话的含义是:从周瑜对诸葛亮的叹服更能看出诸葛亮的计谋十分高明。
理解句子的意思,特别要注意理解句子中比较难懂的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全句的意思,如:“这时,最后一缕晚霞已经隐去”这里的“隐”是消失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时晚霞已经完全消失了,没有了。理解句子的含义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分析关键词理解句子的含义
关键词是对表达句子的含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的意思弄懂了,句子的含义也就明白了,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句话,先要学懂“四周围”“黑洞洞”“碰壁”三个关键词语的意思。“四周围”是指当时的社会,“黑洞洞”是指一片黑暗,碰壁是比喻受反动派的迫害,再连起来想一想,句子的含义就明了了,原来鲁迅是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表达了他对旧社会的憎恨。
二、分析修辞手法去理解句子含义
有些句子是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深刻含义的,对这类句子,先要判断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弄清修辞的特点和作用,就能理解句子的含义了,如:《小音乐家扬科》的结尾,“白桦树‘哗哗’地,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扬科由于到地主食具间里看小提琴,被人抓住遭到无情的毒打而悲惨地死去了,结尾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写白桦树也在“号叫”,它也在为扬科鸣不平。这“号叫”充满了对小扬科的深切同情,对剥削阶级的罪行提出强烈的控告。
三、 分析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的含义
就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去体会它的深刻含义,如:“《草地夜行》中的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道,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这两句话本身的意思是:小红军看到光明的前途,他鼓起勇气迈开大步,沿着部队前进的方向去追赶部队,理解句子意思也就体会到了,小红军在老红军的精神鼓舞下,坚定革命信念,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革命精神。
四、 分析文章中心,理解句子含义
一般说,凡意思深刻的句子,往往是文章的重点句,是跟文章的中心密切的句子。如《挑山工》一文的最后一句话是:“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从字面上看,“它”是指那幅挑山工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的画,我需要的是这幅画,但联系文章的中心,就能看出“它”不只是那幅画了,原来本文的中心是通过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的事,说明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坚持不懈的向前走,就一定能达到目的。“我需要它”正是需要那种朝着明确的目标,不停前进的精神。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在运用中根据各种不同的句子采用适当的方法,关键一点是要多动脑,多思考,这样才能正确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范文五:理解题目的含义和作用
6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 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 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 这样, 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 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7我想起泰戈尔在 《新月集》 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 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 ” 那么, 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 就 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 只有年轻时去远方, 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 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19、 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 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 (4分)
2010年湖北荆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村路怎能不弯呢
①村路怎能不弯呢?
②好的地方,都让人家、河流、田地占住了,留给路的,实在太少了。 ③路从不计较这些,很知足,知足常乐。天天,捡着这些人脚迹、牛脚迹、 狗脚迹吃着, 小日子过得滋润着。 尤其是在冬天, 有人穿着布鞋, 刚刚从家里烤 火出来,留下一行人脚迹,还是暖乎乎的。夏天的牛脚迹又肥又大,闻一闻,还 带着青草的味儿, 还带着蘑菇的味儿。 狗脚迹一长串, 小小的, 就像我家屋檐下, 挂着的一长串板栗,不着急吃,待其风干,又是另外一种风味了。偶尔,还会有 一两只野猪、 狗獾之类的, 偷偷地下山来, 留下一朵朵野梅花样的脚迹, 更是难 得一尝的野味了。 这村路, 还真不羡慕那些大马路呢, 窄一点有什么关系呢?弯 一点有什么关系呢?
④其实,路何尝又不想宽一点、直一点?
⑤路从我家里延伸出来, 走不到十几米, 迎面就是二哥家的一堵墙壁。 你总 不能叫路穿过那堵墙而去,于是,路只得拐一个弯了。路又走了五六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从她家门前经过,只要她在家,看见了,都要邀请人家进屋坐坐,喝一碗茶。那 些远道而来的卖窑货的、 贩树的, 经常在她家歇脚。 你们这些人啊, 都是沾了路 的光了!路这个弯也拐得值了!路再往前走,又碰上了春伢家的猪圈。照理说, 这又脏又臭的猪圈, 应该让一让路吧。 路不想说这些, 更不想去和猪圈争, 弯就 弯点吧。
⑥路七拐八弯, 总算出了村子。 村外就是田畈, 一块块田, 未免也太霸道了 一点, 总想多占些地盘, 你用手推我一下, 我用屁股挤你一下。 本来应该是一条 直路,硬是让它们挤弯了,挤窄了。我想,路一定也被挤痛了,不过它不会说而 已。我说你们这些田呀,不要再挤了,让路从这里经过吧。没有这条路,牛怎么 来耕田?稻子成熟了, 人怎么来收割?路弯过了田地, 遇到了河流, 没有桥, 在 河里放几个跳石,人踩着跳石过去,这是秋冬。倘若到了梅雨天,过不了几天, 发一场洪水, 淹没了那几个跳石, 路还得去弯, 从上游的一座石桥上穿过去。 又 遇到了人家的莱园, 你也总不能叫路穿过人家的菜园而去, 把人家好端端的莱园, 弄成路这边一半, 路那边一半, 再弯一弯吧。 前面, 路又遇到了谁家的祖坟?更 不能去打搅祖老人家的睡眠呀。 路悄悄地, 弯了个大弯,多少个弯都弯了, 不在 乎这一个弯。
⑦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路到山前, 似乎没有地方可去了, 真有些让人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路和你开玩笑呢,走过去,拐一个弯,嗬,在 山冲里,又是一个大村子,屋檐连着屋檐,炊烟缠着炊烟,一条小河绕屋流过, 河畔有三两垂柳,五六月季,十七八鹅。
(作者:余世 磊,有删改)
20. (2分)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雪地里的迎春花
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 , 以后让我进 城念好的学校。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 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 殊不知 , 我却在午后的玩耍中,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 默流泪。面前的母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 父亲回来的那天 , 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掏出 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 ! 黄色的蕊,黄色 的瓣, 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 用手指一按, “啪” 一声,别在了头上。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
没过几天, 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 其间, 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 说自己在一 家公司里做搬运工, 货物虽不重, 可都是高档货, 很能赚些钱, 叫我和母亲不要 担心。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 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
春节前, 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 经过一夜的深思, 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 里添置些东西, 好给父亲一个惊喜。 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 两张年画和一个偌 大的二手衣柜。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 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 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 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 到我和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
寻思间, 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 是不是又来老板 了 ? 找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 ! 不偷懒儿 ! ”
母亲迅速拨开人群, 循声望去。 不远处的空地上, 坐着一个头发蓬乱, 衣衫 褴褛的男人。 我看不清那张黑黝黝的脸, 只是他手臂上特有的疤痕, 让我辨认出, 他便是我的父亲。他在见到我与母亲的一瞬间,惊慌失措地捂着肚子往远处跑, 似乎是急着上厕所。
母亲没有叫他, 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野里。 然后她 随便指了一个在旁的男人, 拉着我, 飞也似的离开了。 我气喘吁吁地抬头, 看到 母亲那簌簌滴落的眼泪打湿了那条新买的羊毛围巾。
父亲出事的那天, 母亲正在门前扫雪。 一个神色匆忙的男人从马车上跳下来 说:“不好啦,不好啦,虎子他爹出事儿了 ! ”
父亲是在搬运家具时出事的。 楼梯上有水结了冰, 父亲一时没有站稳, 摔了 下来。那张一百多斤重的八仙桌,便毫不留情地砸向了他的身体。
父亲最终没能救活。 抬棺那天, 母亲盘起了头发。 将那朵柔黄的迎春花缓缓 插入了发际。我没有哭,母亲也没有。
亲朋散去之后, 我和母亲默默地收拾家里的残局。 洗碗时, 她捋着蓬乱的头 发惊呼:“我的发卡呢 ? 我的发卡呢 ? ”
当夜,母亲硬拉着我,在漫天的雪花中,寻找父亲送她的那一枚黄色发卡。 我从来没有见她如此疯狂过。
大雪呼啸着席卷了山野。 漆黑的夜, 路上, 我和母亲趴跪在冰凉刺骨的雪地 上,一步一步地顺着掩埋父亲的方向找寻而去。
母亲的发卡真丢了。 父亲下葬时, 她不曾哭泣, 如今却在惨白的雪夜里, 为 一枚没有生命的发卡哭得没了声息。
当雪花再度悄然覆盖了村庄, 我已不觉寒冷。 因为我知道, 在这个白雪皑皑 的世界里, 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 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 花。
10.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简要作答。(2分)
偷父 刘心武
我到家已临近午夜, 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 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 难道?? 我快步走到
各处,一一按亮灯,到卫生间一仰头, o 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 窗被撬开
了 ! 这时, 忽然听见卧室床下有动静。 我左手从衣兜掏出手机, 准备拨 110报警, 右手操起
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 ! 放下手里的东西 ! 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 ” 一个瘦小的少年从床底下爬出来了, 剃着光头, 穿一件黑底子的 T 恤。 我用 窗帘又指
着他:“你偷了些什么 ? 把东西掏出来 ! ”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 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 又把手摊开说:“ 啥也没拿啊 ! ” 他那一副“久经沙场” 、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命令他跟 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询问。
他今年 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 学了,一年
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 ? ”他眯眼看我,仿佛 我是个怪物。
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 再干这种违
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 ”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
我大吃一惊:“为什么 ? ”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 ! 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卧室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又抢到手里,准备拨 ll0。这工
夫, 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 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 他却又爬 了出来,回
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2)“我 要??我要
爸??求您了。 ”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 眼神饱含忧
郁,胡子拉碴的。
少年告诉我, 他负责踩点的时候, 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 一看 就觉得是他
爸,总想偷走它。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 ? 你妈妈呢 ? ”
他执拗地告诉我, 他没有妈。 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 嫌他爸穷, 跟别人 跑了。他记
得他爸, 那扎人的胡子茬儿, 那熏鼻子的汗昧加烟味加酒味??不记得是哪一天, 忽然说他
们那村, I-AAT 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一天半夜里, 村子忽然闹
嚷起来, 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 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 村外 的小煤窑出
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 眼里没有一点泪光。 我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 也就 是鼻子酸了
酸, 但是, 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 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 亲的画像
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也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又出门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冲出楼门, 四面张望。
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一派寂静笼罩着我。
——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 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 从正门进来 ! ” (选自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15.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 (4分 )
小酒桶
莫泊桑
情节链接 埃佩维尔镇上开客店的希科老板, 终于与 72岁的玛格卢瓦尔老 婆婆签订了一份特殊的合约:他每个月给老婆婆 250法郎, 老婆婆百岁之后, 她 那价值 6万法郎的农庄归希科所有。
三年过去了。 这位老太太非常健壮。 他好像一天也没见老, 希科可就悲观失 望极了。他觉着这笔钱好像已经付了半个世纪了,他觉得自己受了骗,上了当, 破产了。 过了一阵子他就要去看望一下那个老婆婆, 就好比人们七月间到地里看 麦子,是否已经熟得可以开镰收割。
他束手无策,一看见她,就恨不得把她掐死。他于是琢磨起办法来了。 终于有一天,他又来看她,兴高采烈地搓着手。闲聊了几分钟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用不着第二次邀请; 第三天, 她坐着她的马车, 她就来到 了客店,理所当然似的要求那份店主人已经许下的午饭。
客店老板心花怒放, 像招待贵妇人似的招待了她, 又是子鸡, 又是灌肠, 还 有鳗鱼、 羊腿和肥肉片儿白菜。 可是她几乎什么也没有吃, 因为她从小过的是俭 朴生活,一向只吃点汤和一块抹黄油的面包,就行了。
希科大失所望, 只好一个劲儿地劝她吃。 而且她什么也不喝, 就连咖啡也不 肯喝。
他问道:
“您总可以喝一小杯吧?”
“这倒行,可以的。我不拒绝。”
他于是使足了劲向客店的那一头喊道:
“罗萨丽,快拿白兰地来,要上等的,最纯的!”
女侍出现了,拿着一个贴着一张葡萄叶形商标的长瓶子。
他斟了两小杯。
“尝尝这个吧,老婆婆,这可是好东西。”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一点不错,真是好酒。”
她的话还没说完,希科已经给他斟上了第二杯。她想拒绝,已经来不及了, 她跟和第一杯一样品了好久。
他于是要请她喝第三巡,她拒绝了。他一再的劝说:
“你看, 这简直是牛奶嘛; 我喝十杯, 十二杯, 都不费劲, 跟糖似的下去了, 既不胀肚, 也不上头, 简直可以说在舌尖儿上就化成气了。 没有比这对健康更有 益处的了。”
她原来就很想喝,所以也就没有坚持拒绝,不过她只喝了半杯。
这时候,希科忽然一下子变得非常慷慨,大声说:
“好吧, 您既然喜欢这个酒, 我就送您一小桶吧, 不为别的, 就为让您看看, 咱们始终是一对好朋友。”
那位老太太也没有表示不要,就走了,她已经多少有了一点醉意。
第二天, 客店老板进入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的院子, 然后从车子里拉出一个箍 着铁圈的小木桶。他要她
立刻尝尝,为的是证明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好白兰地;等他们每人喝了三杯, 他就一面起身一面表示:
“您也知道,喝完了,咱们那儿还有,别客气。我不是进斤斤计较的人。完 得越快,我越高兴。”
他有爬上了他的轻便马车。
四天以后他又来了。他走到跟前,问了好,几乎挨着她的鼻子跟她说闲话, 为的是闻闻她哈气的味道
他闻出了酒香,于是他眉开眼笑了。
隔不了多久, 当地就传说开了, 说玛格卢瓦尔老婆婆常常独自一个喝的烂醉 如泥。有时候躺在她的厨
房里, 有时候躺在她的院子里, 有时候躺在附近的路上, 一动不动地跟死尸 一样,别人只好把她抬回去。
希科不再上她家去了, 有人跟他谈到这个乡下女人, 他总要愁容满面地嘟囔 着说:
“她这把年纪, 竟沾上这种嗜好, 这不是太不幸了吗?您瞧, 一个人上了年 纪,就无法可想了。早晚
她得上个大当才算完。”
果然,她上了个大当。第二年冬天,快到圣诞节了,她喝得烂醉,跌在雪地 里死了。
希科老板继承了农庄,他对人说:
“这个乡下佬,她要是不贪杯,总还有十年好活吧。”
(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有删改)
20. 纵观全文,你看出希科老板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5分)
2010年江苏常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微型小说,完成 9~12题。(共 12分)
意 外 [德国 ]梅洛利
虽说二人世界的生活非常甜美,但将要到期的购房债务困扰着他们。昨晚, 他们又为此吵了一架。 但在餐桌上, 塔玛拉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边吃边和丈夫 商量:“威廉, 我开车去一趟丹佛, 找银行谈一次。 如银行能同意我们分期付款, 我们那笔债不难偿清,咱们也不必为此吵架了。”
汽车在一条僻静的大道上行驶,突然,塔玛拉看到路边躺着一个人。救人要 紧!她赶紧停车。
那人在痛苦呻吟, 就在塔玛拉伸手的一刹那, 那人跃起, 用手枪顶着塔玛拉:“别出声!我叫佐林,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快,开车!”
塔玛拉心中一惊。清晨,电台里说有个叫佐林的杀人犯从中央监狱逃出来。 车箱里响起轻轻的嗡嗡声。“什么声音?”“是无线电话。”佐林威胁道:“快接!放老实些!”话筒中传来威廉的声音:“塔玛拉,我为昨晚吵架的事向 你道歉。 你现在到什么地方了?” “快到丛林古堡了。 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乖不? 你替我好好地亲一亲她!”
汽车驶到加油站。 “咱们该加油了。 ” 塔玛拉说。 歹徒瞅了一眼汽油计量表:“好吧,你待在车里,闭上嘴!”
歹徒冲着加油站的管理员叫道:“把油箱加满!”塔玛拉从后视镜中看到一 辆警车驶来。
两名警察把车停在路旁,一边测试胎压,一边与管理员聊天儿。塔玛拉把车 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汽车继续行驶,在路口遇上红灯,并行的车道上停满了各式轿车。这时,从 左边的一辆车上走下一名男子,敲了敲塔玛拉的车窗。
“对不起,先生。”那人有礼貌地对歹徒说,“借个火,可以吗?”
歹徒正好从烟盒里取了支烟在点火, 他无可奈何地一手拿着打火机, 一手按 车窗的升降钮。
就在这一刹那,那个人抓住歹徒的手腕,用枪顶住他的太阳穴:“别动,我 是警察!”另一侧的车门被打开了,“别害怕,塔玛拉!”另一名警察对她说。 “谢??谢谢两位!”她噙着眼泪说。
“您该谢谢您的先生。”警察说,“与您通完电话,他就意识到出事了。我 们的同事在加油站认出坐在您身边的正是越狱杀人犯佐林。 塔玛拉太太, 顺便告 诉您一个好消息,抓住杀人犯佐林的赏金相当高,我想,您正需要这样一笔钱 吧?”
12.读完全文,你最敬佩哪个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3分)
不一样的幸福
杨晨
①到浦东机场接朋友,从悉尼到上海,不知什么原因,飞机误了点,于是, 大厅里聚了好些等侯的人。
②他很有些特别,因了手里的那束火红的玫瑰。这一团玫瑰红得扎眼,张扬 得旁人都免不了生出好些个羡慕来。 我猜, 他是来接女朋友的。 他捧着花, 安静 地坐着, 和周围渐渐地就形成了反差。 等待的人, 或多或少总有些烦躁, 或大声 地对着手机嚷嚷; 或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讨论, 穿插着好多的抱怨; 也有带着孩 子来接人的, 小孩子就满大厅瞎跑, 又制造出各种嘈杂的声音。 我也等得很有些 无聊, 于是, 更加地羡慕起他来:等待自己爱的人, 过程也可以这般恣意。 我猜, 他一定很爱他的女朋友。
③我在他的旁边坐下,我觉得他的安静可以感染我,让我不断烦躁的心宁静 下来。他看了我一眼,然后微笑,他的笑容很好看。
④他耐心地等着, 手机不时地响起, “今天下午的会议先取消, 我还在机场, 晚点了,我赶不回来。”“对不起,杨总,今晚不行,今晚我已经有安排了。” “这个合同有些地方还需修改, 明天我回公司来处理。 ” “这件事让陈助理先处 理,等我回公司再说。”我猜,他一定是个不小的领导,而且很忙。这样一个大 忙人现在在等待一架晚点的飞机,其实,接人,他完全可以安排下属的。
⑤终于,终于,广播里有了那架飞机的消息,已经安全降落了,乘客们开始 办手续了, 我们可以去通道那里候着了。 通道口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人, 想要看 清里面出 来的人得踮起脚尖。他站在那里,高高地举着那束玫瑰,比任何牌子 都醒目。
⑥陆陆续续, 人开始走出来了。 我一边找着朋友, 一边 “找” 着他的女朋友, 一定非常非常的漂亮。
⑦朋友很快就出来了,看到我,一阵寒暄。我却忍不住地分神,看他,依然 举着玫瑰,依然安静地等待。
⑧然后,他笑了,大步地往前走。通道里,一对老公公和老太太相扶着走向 他。 他把玫瑰塞在老太太的手里:“妈, 我怕你们看不清, 特地选了最红的一束。 ”
“ 儿子,等很久了吧。” “没事,接到你们就好了。” “澳大利亚真漂亮??” “下次, 再给你们报个欧洲团??” 他一手推着行李车,一手搂着母亲, 另一边 站着父亲,一家三口向停车场走去。那束玫瑰花像火一样照耀在他母亲的胸前。 ⑨原来,我的 猜测是错误的。错误的更好,错误的更显出了意想不到的幸 福,怪不得,这束玫瑰如此鲜活。
(选自《新读写》 2008第 2期) 15.读完全文, 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一样的渺小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 吃尽了人世的苦头。 中年以后, 他开始发达了——作品 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名声日隆。
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 可是, 画家并不像别人想象的幸福与快乐, 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 长的话——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 我发现, 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通过弟子们 的传诵, 此语已被世人奉为一句关于奋斗与成功的格言。 其实, 画家已陷入深深 的孤独, 在这个世界上, 他除了作画, 没有任何追求, 而作画本身又不能给他以 突破
.. 的喜悦。
【批注:“突破”一词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牢固的茧里,高高悬挂在人们能够仰望的地方,上不 着天,下不着地。
一天,画家偶然得知 100 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禅师,道行极高,心中顿 生仰慕, 决定前去拜访。 为表示诚意, 画家没有开自家的高级轿车, 而是带着弟 子们步行前往。 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没有奇峰峻岭。 山脚下的连绵水田里, 有农夫和牛耕作的身影, 村庄炊烟袅袅, 头顶阳光明亮, 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 景的轻快的曲子。 画家心中喜悦, 按照当地人的指引, 向一座小山上走去。 到了 山腰, 画家远远看见山头上有一个农夫正躬身锄地。 在蓝灰色天幕的映衬下, 农 夫的身影像一块人形的墨迹蠕动着。 越走越近, 画家看清, 是一位老农在清理自 己的小菜地。
【批注:这一描写极妙:一是切合人物身份;二是虚实结合,生动形象。】 画家汗流浃背地驻足四顾, 寻找山下人说的那座小庙宇。 弟子们也在一旁帮
着搜寻,可是,附近并无庙宇。锄地的老者停止劳作,看着他们,目光淡定 .. 。
【批注:“淡定”一词既照应上文,又为下文“淡淡”一词张本。】
画家问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禅师住在哪里吗?”老者说:“我就是。”画 家大喜:“有眼不识泰山,刚才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老 者淡淡地答道:“你们在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场面忽然有些 凝固。 画家的弟子们颇为不满, 觉得这禅师身怀傲气, 且有争斗之心, 不像那么
一回事儿。但画家却没有生气,在那里愣神儿片刻,两手一拍道“回家
.. !” 【批注:画家“回家”是有潜台词的。】
后来, 画家又说过一句格言, 被弟子们传诵出来——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 我发现,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22、请简要概括“画家”这一人物形象。(3 分)
201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好望角
连俊超
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 我踏上船板, 船身晃荡了几下, 荡出去一层层细 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 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 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
.. 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 过, 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 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 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③ “我小的时候, 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 当时我就想, 长大后一 定到好望角, 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 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 日本鬼子就扛着 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 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 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 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
在胸口上摸一摸。 ” 老人说着, 掏出一本面黄肌瘦
.... 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 的洞。 有一页折起一角, 翻到那页, 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 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④“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 肚子上打了一个洞。 ” 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 我想, 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 么的。 干脆不念了, 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 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 我 想, 这好望角啊, 它就在这张书页里, 世上压根儿就没有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⑥“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 老人伸手抚摸着, 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 后来有了个儿子。 不光我儿子说有, 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 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 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 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 A 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 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 吹得芦苇沙沙地响。 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 被当地人给绑了。 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 她在床上躺了半年, 我想了各种办法
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 如清澈的河水。
⑨ B “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 松松垮垮的感觉。 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 压得我胸闷。 那天我走到村外, 在 河边一直坐到傍晚。 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 我跳进河里, 游了很远。 回头 一看, 他娘的! 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 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 子好望角, 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 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 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 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 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选自 2010年 2月《今日教育·读写舫》)
16.结合全文,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征。 (4分)
2010年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让儿子独立一回
凌鼎年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还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 是中国人的传统。 这些年来, 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 儿子读 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
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 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 这 叫她如何放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再回 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不行! 没娶媳妇总是孩子。 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 再说这孩子你也知 道,他能行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 儿子长这么大了, 没买过一回菜, 没烧过 一顿饭,没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 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 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 而现在, 猛一 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 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 野人, 不会有什么事的。 想当年, 我十七八岁时不去大串联吗, 家里谁跟我去了? 你在儿子年纪时, 不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 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没有 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 好说歹说, 妻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意 见,但她拖了一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 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儿子去 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 察,安顿好后,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 没有电话, 儿子去了七天, 依然没有音信。 史工程师夫妇急 了。妻子要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 儿子的信来了。 夫妇迫不及待地打开。 不料随 信纸带出的是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大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
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若干
付冷饮费若干
??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两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 儿子这次过了回独立瘾。 他去上海时, 不坐公共汽车乘 豪华大巴;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 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 为了搞好关系, 他买了一箱冰淇淋, 凡那天在他宿舍的, 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 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 不知说什么才好。 他妻子看了, 一颗七上八下的心 总算放了下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选自小说集《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删改) 7. 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
.... “妻子”这个人物形象。(4分)
语段 (一 )
光 阴 赵丽宏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 当夕阳被朦脆的地平线吞噬时, 他不慌不忙地走着, 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 世人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 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 在天地之问创造着种种奇迹。 他能把巨石 分裂成尘土, 把幼苗雕成大树, 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 他也能使繁华之 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 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 失去光泽。 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 刻出来的, 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 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 他精心指挥着的。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 把将来变成现在, 把现在变成过去, 把过去变 成越来越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 同仁。 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 哪怕你一掷千金, 他也绝不会因此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为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 短暂的一瞬会化成永恒, 这是因为他把你的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 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变成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13. 语段中主要
.. 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 ?(2分 )
14. 全文主要
.. 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 (2分 )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 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 四十多出头的样子, 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 络腮胡 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 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非常爱吃肉, 羊排、 猪杂儿、 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 的主角。 尤其是到了中午, 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 啃得啧啧作 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 “络腮胡子” 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 据为己有, 人往上面一躺, 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 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 是他的家。
同 “络腮胡子”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1号床的那对母子, 极少说话, 总是安安 静静的。
1号床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 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 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 男孩很懂事, 主动包揽了整个 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 男孩总忘不了说声 “谢谢” 。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是推来 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 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 然 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 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 黄灿灿、 香脆脆的。 男人给我 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 像发现了新大陆般, 一再恳求 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 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 西, 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 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 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非要给对 方 27块钱, 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 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 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 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 个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 “络腮胡子”吃蝉蛹 上了瘾, 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 他按 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 “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 我把亲友送的水果、 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 1号床, 起初 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
.. 地接受 了。
后来的一天, 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 从停车场出来, 刚走了几步, 远 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
.. 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 他挠了挠头, 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 “看那一 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 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23. 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 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 要分析。(3分)
淡 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苏沧桑
①初秋, 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 “百草原” 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 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 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 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 中年人。
②稻子, 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 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 银杏终于褪去一身 浓艳, 和蓝天的高洁媲美; 法国梧桐是老实人, 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 并 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极像熏衣草,
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 却有心有肺, 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被践踏的草, 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 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 贪婪的蔓, 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 一边噬血, 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 都攒足劲儿, 在喊——我要生存! 我要开花! 我要结果! 入世让它们踌躇满志, 灿烂而虚无的诱惑令它们不惜一切、 倾其所能。 甚至动物。 几只小老虎, 眼睛都未睁开, 拼命争抢着妈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 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③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 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一要将每一 条根都变成利爪,抓住土壤,变成屈曲盘桓的藤萝,向百鸟献媚,与昆虫讲和, 向风霜妥协, 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 才能安生立命, 才有飞黄腾达 的可能。
④可是,他的骨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因为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 他不愿费尽心机。
⑤真是空的吗?不。 那一节节空里, 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 俱来的一些坚持,有本性上的宽容与谦逊,也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睿智。 他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好友促膝长谈、 开怀畅饮, 在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和清 风明月的和唱中, 笑忘功名利禄、 荒芜繁杂, 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 一节节空缺里,是永远的满盈。
⑥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 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从外表到骨子, 都是竹子中的最淡的颜色——淡紫、 淡红、 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⑦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萌,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 实用的晒竿、 瓜架、 凉席, 竹桌竹椅竹蓝。 他也可以很出世。 他是箫与笛的前世, 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 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 这并不表示他逆 来颀受, 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 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 他摇曳 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⑧他是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 “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 “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 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 道济公, “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 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⑨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 他们懂得, 浓墨重彩是一辈子, 云 淡风清也是一辈子; 奴颜婢膝是一辈子, 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他们选择了后者, 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⑩于是, 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 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 成为人世间越来越 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15. 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1. 第②段突出了所写事物怎样的共同特点?描写这些事物有什么作用? (4分 ) 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 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 树叶都打着卷, 暗淡而倦怠地 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 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 朦胧中, 他被一阵声 音惊醒。 靠门的地方, 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 他正要问些什么, 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 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 ? ”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 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 穿戴还算整齐; 最显眼的, 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 颜色红红的, 像一簇火焰在燃 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 ? ”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 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 ”
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 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 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 “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 编个谎话骗钱,没门 ! ”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 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 轻轻地 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 地看着年轻人。 乐声响起, 偌大的店铺里, 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 又似有 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 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 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 时, 女人快步上前, 一把按在抽屉上, 又开始数落起来。 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 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 ”
(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 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 已经去了很多家, 但都被轰了出来, 冷眼、 嘲笑甚至是谩骂, 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 其实, 不瞒大家??那个中 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
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 甚至我当时想, 即使在这里不成功, 我也要在下 一个地方得到它。 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 他给了我钱, 更重要的是, 他 那句 ‘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像一道耀眼的光芒, 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 荡涤 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12)“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 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选文有 删改 )
15. (2分 ) 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
16. (3分 ) 第⑩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 “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 , 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 ?
17. (2分 ) 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的作用是以女主人的 反 衬男主人的 。
18. (4分 ) 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第⑧段中写道 “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 男人这才明白了” , 此时男人明 白了什么 ?
(2)第⑩段中写道 “一曲终了, 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 , 此时男人又明 白了什么 ?
19. (4分 )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链接材料,围绕“当今社会需要‘人 性的爱抚”’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见解深刻,理由充分,字数不超 过 100字 )
【链接材料】
(1)<?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2)近期,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连续发生员工坠楼自杀事件,人们在悲叹生 命逝去的同时也不禁要问:这种高频度的坠楼自杀事件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 一些心理学专家通过调研发现: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劳动强度大、长期被漠视、 身心疲惫无法排解以及性格孤僻、 情感受挫、 家庭突遭变故等诸多因素, 导致了 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2010年福建晋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微笑的可乐》一文,完成 16-21题。(19分)
1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 呈现空洞的蓝色, 空气中翻腾着热浪。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 失去了往常 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 A 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 走近大海, 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 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 在无边的海水中。 我知道, 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 B 尽管我还是个孩子, 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 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 害怕我丑 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C
2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 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 杖离开家, 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 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 准备开始 一天的辛劳。 我艰难地坐下来, 什么也不说, 只是静静地坐着, 眺望远方睡眼惺
忪的大海。 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 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 也许, 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3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 请你喝冰镇可乐吧。 ”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 可乐是 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 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 家中已是负 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 微笑着说, “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 我沉默了, 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 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 ” 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4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 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 噩梦犹在。 虽然天气炎热, 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 都不会停歇。 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 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 阴影又开始 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 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 ” 我心一横, 屏住呼吸拄着拐杖 走了过去, 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 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 那一瞬间, 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 我只知道, 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 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 大山。
5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 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 35年后的我 早已装上了假肢, 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 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 有活泼可爱的 儿子。 盛夏的假日里, 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常去的海滨度假。 而每一次把可乐递 给儿子时, 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那个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 它在对你微笑呢。 ” 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6假如你对生活微笑, 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最甜美 的可乐。
18、开头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童心
①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 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 它是那 么的漂亮, 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 那天, 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 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②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 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 也在他脸颊上刻 满了年轮的印迹。 如果他穿红色衣服, 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 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③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 烁着异样的光芒, 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 和蔼地 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 ? 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 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
④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 去到地里干农活。 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 玛娅心疼极了。 要是妈妈的脖子上 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⑤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 的山路。 听妈妈说, 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 能值 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 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⑥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 巾, 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 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 等我有钱了, 再把它 赎回去行吗 ? ”
⑦“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 道吗 ? ”货主老人说。
⑧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 来的。”说完,
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⑨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 有爱心的好
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 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⑩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 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⑾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 纸, 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 这一切, 都是瞒着妈妈干的。 她努 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 冬天很快就过完了, 可她攒的钱 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⑿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 梦萦的美丽的围巾, 还有一封信。 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 她在信里说:“寄 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 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 围巾。 他只是想让你明白, 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 要想改变自己贫 穷的命运, 应该靠自己的双手, 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 爷爷说希望 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⒀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 了自己。
21.第④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运 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 有什么作用 ? (3分)
答:
2010年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阅读《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回答 26— 30题。(共 12分) 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
张鸿勋
①那天早上发生了日食, 我看到了现场直播, 也看到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 和宣传。五百年一遇,很多人都说太幸运了,太震撼了,有的甚至说,太值了。 尤其是重见天日的那一刻,感觉看到了极大的奇迹。
②我问朋友:日食是什么?很多种答案, 有一位朋友回答:是影子, 是月亮 的影子。 我再问:一个影子, 人们为什么会那么欣喜若狂呢?答:是感觉到一种 重见天日的欣喜。
③人们通常认为一些很不寻常的事情才是奇迹, 其实每时每刻都有和日食一 样的所谓的奇迹发生, 而每一缕新阳光照耀到的都应该是新的生命, 因为那是新 的当下。
④说到阳光, 我想起了第一次下矿井, 那是印象非常深刻的经历, 在极为寂 静的井下 500米处, 头上的矿灯照射出隐约灯光, 周围异常安静, 只有近处岩层 渗出的地下水发出的 “叮咚, 叮咚” 的声音, 掺杂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掘煤的爆破 声。
⑤那个矿井和后来我去过的其他矿井不同, 煤层质量虽然很好, 但是非常薄, 是斜带型分布,最窄的地方只有 70厘米高,上下都是岩层,进去之后必须趴下 来手脚并用地爬行。我们爬进了矿工俗称的“掌子面”,也就是工作区。一线矿 工在这里把小型爆炸后崩落的煤块向外搬运。我第一次体验了矿工是怎样工作 的, 也趴在地上比划了两下, 发现这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 他们像是地层深处的蚯蚓。
⑥我们实在待不下去的时候, 准备上来, 钻入上下有铁板、 周围一圈铁栅栏 的吊笼,这就是电梯了,除了没有楼层显示以外,电梯速度很均匀,嘎吱作响, 500米,相当于一百多层楼宇的封闭电梯,手抓着吊笼上冰冷的螺纹钢,所有人 都鸦雀无声。 当吊笼从地面升起的刹那, 刺眼的阳光洒在我们每一张黧黑的脸上, 我们全眯起眼睛,眼泪流下来。走出吊笼,我在台阶上静默良久。现在想来,那 个时候的感动, 应该和看到日食没有什么不同, 再重复一次:每一缕阳光都应该 照耀到新的生命,因为那是新的当下。
⑦如果我们还有解不开的烦恼,去体验吧:如果你觉得自己郁闷得要自杀, 带点好吃的去一次儿童医院的白血病病房; 如果你觉得自己病得比较重, 带点玩 具去看看脑瘫的孩子; 如果你痛失了亲人, 去看看地震灾区人们的生活; 如果你 觉得学业或者工作不堪重负, 下一次矿井吧。 说多少劝解的话都没有意义, 真的, 请体验一次:请暂时把你认为不可解决的烦恼扔开, 去一趟, 我保证你会把烦恼 彻底抛开,拍拍灰尘嘲笑自己。
⑧因为,这是我曾经的体验。
(摘自 2010年《青年文摘》,有改动)
28.文章第④段划线处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
专题训练一:如何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1、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8. 作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2、《 北京时间不到点》
在德克士,乡下父子错过了
3、 《梨一样的苹果 》 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为弄清有 没有梨苹果,他到处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
4、《 让我看着你 》 1. 经过:母亲要求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结果:男孩的母亲同 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意思对即可。一处 2分。共 4分)
专题训练二: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1、 2010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父亲》
答:歌颂父爱的伟大
2、 2010年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山就这么高》
9 (1)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2)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因难,逐步解决
10 例 :文中父亲关爱儿子成长。 儿子成绩不好想辍学, 父亲通过爬山让儿子明白学习需 努力的道理。父亲勤劳,肯吃苦,重视子女教育,注重教育方法,耐心,言传身教
专题训练二:如何正确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2010年福建晋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微笑的可乐》
21、题目含义(2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冰镇饮料及其带来的美好、成功的生活。 作用(2分):给文章提供了一个线索(1分),暗示主旨(1分)。
2010年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种春风》
25. (3分 ) 希望人人都能关爱别人,并能把这种爱心传递给每个人。 (意思相近即可 )
《父爱陷阱》
25. 含义:父亲挖陷阱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克服依赖思想, 培养自强自立的能力, 学会自救 (1分),这是对儿子一种深沉的爱(1分)。
2010年云南曲靖中考语文试题 《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24. 答: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 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 应该 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 除了自己。 (言之成理即可 )
2010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惊蛰》
19. 春雷(1分)惊(唤)醒了(1分)自然万物(1分)。(共 3分)
201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秦腔吼起来》
12. “吼”既能表现秦腔高亢激越的唱腔特点,又能展示秦腔艺人刚正耿直的精神特质。 (4分 )
答出“高亢激越的唱腔特点”,得 2分;菩出“刚正耿直的精神特质”,碍 2分。 意思对即可。共 4分。
2010年四川南充中考语文试题《 只管向前奔跑》
9、不好。 (1分)“只管向前奔跑”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中心,”金 牌“则沒有这种效果(意近即可)
2010年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天窗》
20.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 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意对即可 )
21. D
22.示例一:《童年》 童年的阿廖沙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外祖母给予他无私的 爱,使他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示例二:《名人传》 贝多芬面对耳聋的痛苦不幸, 用创作音乐来为自己打开心灵 之窗,最终成为不朽的音乐大师。
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双目失明, 他以为理想而献身的 精神克服重重困准,以顽强的毅力写作。 (意对即可 )
记叙文专题训练(四):如何赏析加点的词 语
(09浙江嘉兴)(18分)仰望母亲
6.(1)指平和,突出表现了母亲对于死亡的坦然和达观。 (2)指像晴天一 样开朗,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希望母亲心情愉快、身体健康。
09浙江金华)(14分)那盆水仙花
7. (1) “ 攥 ” 字准确地写出了老人随时准备反抗的心理,正是这个捏紧拳头的动 作,说明了以往老人得到的都是伤害。 “ 攥 ” 既是给自己造势,又是自卫心理的体 现。
(2) “ 缩 ” 字形象地写出了老人见到曾经帮助过他的 “ 我 ” 时难为情的样子,这是 老人懂得感恩心态的一种表现。(以上二选一,言之成理即可)
(09浙江义乌)温暖的扑克
8. 表达了爷爷焦急的心情, 体现了爷爷对女孩的关爱。 (3分, 答出表达了“爷 爷焦急心情”给 2分, 答出“体现了爷爷对女孩的关爱”给 1分, 意思对即给分) (09浙江台州)蜜 蜂
8. “才”字表明“我”在此之前一直专心于写稿,没空关注这声音的来源,更不 知道是蜜蜂在求出路, 表达了“我”对自己只管工作, 没能及时为蜜蜂谋出路的
歉疚之情。 评分标准:3分。 意对即可。 如未答到歉疚之意, 也可得满分。 9. 加点词语写出玻璃一面激起蜜蜂对外界的向往, 一面又残忍地扼杀蜜蜂萌生的希 望, 从而突出玻璃的恶毒和蜜蜂的可怜, 表达出“我”对玻璃的诅咒之情和对蜜 蜂的怜悯之情。 评分标准:3分。意对即可。
记叙文专题训练(五) 特殊位置的句子的作用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答案:13. 照应前面的内容,更加突出了作者在目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 片田野(土地)时喜悦、欣慰等内心感受 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4分,各 2分)
23. ①首尾呼应, 总结全文, 点明文章中心; ②深化文章的主旨, 在赞颂母爱伟 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每点 2分,共 4分。)
(四) 19、 在内容上告诉读者将要去远方独自旅行, 在结构上点题, 并引出下文 中国留学生和“我”去远方的故事。 13、写雪是和开头照应,回顾儿时是将“对 往事的回忆”具体化,从而含蓄地表达了岁月如流,逝者如斯的感慨。
13、写雪是和开头照应,回顾儿时是将“对往事的回忆”具体化,从而含蓄地表 达了岁月如流,逝者如斯的感慨。
16. 答案:结构作用使文章前后呼应, 使事件前后构成因果关系。 含义①人们填 到洞里的垃圾终会倒 “出来” 返还给人类。 ②警示人们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 破坏环境, 终会自食其果。 ③表露出对人们的规劝, 希望人们从不切实际的幻想 和暂时的利益中走“出来”。 评分:结构作用 1分,含义 3分,共 4分。意思 对即可。
专题训练(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0. 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爱儿子、爱妻子,自尊心很强的人。(“自尊 心很强”必答, 1分,其他任意答出 1点, 1分,共 2分)。
22、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且能改正。
16. 这是一个怀揣梦想多年却至老也终未实现, 历尽人生沧桑的老人。 小时, 小 学没读完,鬼子来了,四处逃难,和爹娘跑散了;解放后,只想把书念成,可书 没读多少,又遇上了“**”;老年时,儿子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 婆子拦都拦不住离世了, 一个人孤苦伶仃了却残生。 但苦难没有把老人打倒。 他 没有因为梦想的无法实现和生活中的种种变故而终日消沉低迷下去, 老人靠对梦 想——“好望角”的坚守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走出了人生的苦难。
7. 儿子考上大学, 妻子却因病无法送他入学。 我们只得让儿子单独去报到。 一周 后,儿子寄回一叠发票。妻子很欣慰,我却为此大伤脑筋。 (语言简洁,意思符 合即可。)
记叙文专题训练(七) 表现手法
15. 答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抒发了作者对物质上清贫而心灵富足的 一类人的赞美。
评分:共 4分。每问 2分。第二问意思对即可。
21. 答案:特点 有无穷的欲望, 难以抵挡灿烂而虚无的诱惑。 作用 为下文 写竹作铺垫,反衬淡竹品质的高洁。 评分:两问各 2分,共 4分。意思对即 可。
23. (3分)示例一: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 后写他的善举。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示例二: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 (“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 “络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 1号床 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 等等) 对比手法的运用, 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指 出写法并举出例子 2分,分析作用 1分)
记叙文专题训练(八)环境描写的作用
15. (2分 ) 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年轻人伺机行窃作铺垫。
18、(4分):环境(景物)描写(1分);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1分)、 烘托人物的沮丧心情(1分),为下面情节发展作铺垫(1分)。
21.答: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 (1分 ) 。作用:①因为天气的寒冷,玛娅更 加渴望得到那条围巾,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1分 ) ;②烘托人物形象, 表现了玛娅对母亲的疼爱, 同时也表明了玛娅是个热爱母亲, 善良懂事的孩子 (1分)。
28. 环境描写,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紧张的心情。
评分标准:(3分)方法 1分,作用 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如何理解和应用经济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