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水资源论证报告
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 铋多 金 属矿(6.5万 t/a) 采 选项 目
水资源论证报告 书 (送审稿)
xxxx 省 xxxx 市水文勘测局
二○一一年十月
项 目 名 称 :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 铋 多 金 属 矿
(6.5万 t/a)采选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项目委托单位:xxxx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承担单位:xxxx 省 xxxx 市水文勘测局
批 准:
审 定:
项 目 负 责 人 :
报 告 编 写 人 :
目 录
1 总 论 ................................................ 1 1.1 项目来源 ......................................... 1 1.1.1 企业概况 .................................... 1 1.1.2 项目来源 .................................... 1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3 1.3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 4 1.3.1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 ............................ 4 1.3.2 水资源论证的任务 ............................ 4 1.4 编制依据 ......................................... 5 1.4.1 法律法规 .................................... 5 1.4.2 规程规范 .................................... 5 1.4.3 采用标准 .................................... 6 1.4.4 参考文献 .................................... 6 1.5 取水水源、取水规模与取水地点 ..................... 7 1.5.1 取水水源 .................................... 7 1.5.2 取水规模 .................................... 7 1.5.3 取水地点 .................................... 8 1.6 工作等级 ......................................... 8 1.7 分析范围、论证范围与取退水影响范围 .............. 10 1.7.1 分析范围 ................................... 10 1.7.2 论证范围 ................................... 11 1.7.3 取退水影响范围 ............................. 11 1.8 水平年 .......................................... 11 1.9 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和承担单位 .................. 12
2 建设项目概况 ......................................... 13 2.1 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 13 2.2 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及土地利用情况 ................ 13 2.2.1 建设地点 ................................... 13 2.2.2 占地面积及土地利用情况 ..................... 13 2.3 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 15 2.3.1 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及工作制度、服务年限 ..... 15 2.3.2 实施意见 ................................... 16 2.4 建设项目概况 .................................... 17 2.4.1 主要建设内容 ............................... 17 2.4.2 采矿方法及选矿工艺流程 ..................... 17 2.4.3 尾矿设施 ................................... 21 2.4.4 矿区总平面布置 ............................. 23 2.4.5 劳动定员 ................................... 23 2.4.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24 2.5 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 26 2.5.1 取水方案 ................................... 26 2.5.2 用水水量方案 ............................... 27 2.5.3 用水水质方案 ............................... 27
2.6 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 29
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 ........................... 30 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 30 3.1 基本概况 ........................................ 30 3.1.1 自然地理概况 ............................... 30 3.1.2 社会经济概况 ............................... 31 3.1.3 气象特征 ................................... 33
3.1.4 水文地质条件 ............................... 33 3.2 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 35 3.2.1 水资源确定的依据 ........................... 35 3.2.2 水资源状况 ................................. 36 3.2.3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 37 3.3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9
3.4 小结 ............................................ 50
4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 52 4.1 取水合理性分析 .................................. 52 4.1.1 建设项目取水的产业政策依据 ................. 52 4.1.2 水资源管理要求 ............................. 53 4.1.3 水资源规划和配置 ........................... 53 4.2 用水合理性分析 .................................. 54 4.2.1 用水合理性分析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 54 4.2.2 建设项目用水水源合理性分析 ................. 55 4.2.3 建设项目给、排水系统及用水工艺 ............. 56 4.2.4 工程可研拟定的用水情况 ..................... 58 4.2.5 用水合理性及水量平衡分析 ................... 62 4.2.6 采 取 报 告 合 理 化 建 议 后 用 水 指 标 计 算 及 用 水 水 平 分 析 .... 70 4.2.7 水资源利用效益分析 ......................... 72 4.3 节水潜力分析 .................................... 72 4.4 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 73 4.4.1 核定后的净水量 ............................. 73 4.4.2 核定后的取水量 ............................. 73
4.5 小结 ............................................ 74
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 76
5.1 生产取水水源(疏干水)论证 ...................... 76 5.1.1 开采区范围及论证范围 ....................... 76 5.1.2 矿区地质概况 ............................... 77 5.1.3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 79 5.1.4 矿井涌水量预测 ............................. 81 5.1.5 分析区地下水天然补给量计算 ................. 87 5.1.6 xxxx 矿区矿井疏干水可采量分析 .............. 89 5.1.7 论证区疏干水可利用量供水保证程度分析 ....... 90 5.1.8 疏干水取水口设置合理化建议 ................. 91 5.1.9 疏干水供水水质保证程度分析 ................. 92 5.2 生活取水水源(沟谷第四系潜水)论证 ................ 93 5.2.1 水源地位置 ................................. 93 5.2.2 论证区地质构造及岩性 ....................... 93 5.2.3 论证区水文地质条件 ......................... 94 5.2.4 计算参数选取 ............................... 97 5.2.5 水源地渗渠断面可取水量计算 ................. 98 5.2.6 天然补给量计算 ............................. 99 5.2.7 水源地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 .................. 100 5.2.8 水源地可供渗渠开采的储存量计算 ............ 101 5.2.9 建设项目供水水量保证程度分析 .............. 103 5.2.10 建设项目供水水质保证程度分析 ............. 103
5.3 小结 ........................................... 105
6 取水的影响分析 ...................................... 107 6.1 工程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的影响 ................. 107 6.1.1 工程取用矿井疏干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的影响 .. 107 6.1.2 工程取用沟谷潜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的影响 .... 108
6.2 对其它用水户的影响 ............................. 108 6.2.1 工程生 产取用矿井疏干排水对其它用水户的影响 ..... 108 6.2.2 工程生活取用沟谷潜水对其它用水户的影响 .... 109
6.3 小结 ........................................... 109
7 退水的影响分析 ...................................... 110 7.1 原可研拟订的退水系统及其组成概况 ............... 110 7.2 原可研拟订的废水治理及退水处理方案 ............. 110 7.2.1 生产废水治理措施 . .......................... 110 7.2.2 原可研拟订的退水处理方案 .................. 111 7.3 报告建议采取的退水处理优化方案 ................. 111 7.4 废污水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 ....................... 112 7.4.1 选矿废水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 ................ 112 7.4.2 生活污水和其它废水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 ...... 113
7.5 小结 ........................................... 113
8 水资源保护措施 ...................................... 114 8.1 工程采取水资源保护措施的必要性 ................. 114 8.2 工程措施 ....................................... 114 8.2.1 供水管网水资源保护措施 .................... 114 8.2.2 水质保护措施 .............................. 115 8.2.3 废物综合利用措施 .......................... 115 8.3 非工程措施 ..................................... 116 8.3.1 建立健全水务管理机构、建立完善水务管理制度 116 8.3.2 废污水监控和管理 .......................... 117 8.3.3 清洁生产 .................................. 118 8.3.4 强化区域水资源保护管理 .................... 119 8.3.5 生态建设 .................................. 119
8.4 小结 ........................................... 120
9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分析 ...................... 121 10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 122 10.1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122 10.2 取用水的合理性 ................................ 122 10.2.1 取水的合理性 ............................. 122 10.2.2 用水的合理性 ............................. 123 10.3 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 125 10.3.1 生产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 125 10.3.2 生活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 126 10.4 取水对水资源状况和其它取水用户的影响 .......... 126 10.4.1 对区域水资源状况的影响 ................... 126 10.4.2 对其它取水用户的影响及补偿 ............... 127 10.5 退水影响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 127 10.5.1 退水影响 ................................. 127 10.5.2 水资源保护措施 ........................... 128 10.6 取水方案 ...................................... 128 10.7 建议 .......................................... 129
附件:
(1)关于委托进行《 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6.5万 t/a)采选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的函, 年 月
(2) xxx 环审【 】 号文 “ xxxx 省环境保护厅关于 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6.5万 t/a)采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的批复” , 年 月 日
(3) xxx 国土资采划字【 】 号文“ xxxx 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 区范围批复” , 年 月
(4) xxxx 省 xxxx 市水文勘测局对建设项目生活取水水源第四 系全新统冲积、洪积孔隙潜水采样检测报告单, 年 月
(5) xxxx 县林业水利局文件, xxx 林水字【 】 号文“关于 xxxx 铜铋多金属矿采选的用水批复” , 年 月 日
1 总 论
1.1 项目来源
1.1.1 企业概况
本建设项目名称为 xxxx 省 xxxx 铜铋多金属矿(6.5万 t/a)采 选项目,矿区位于 xxxx 县政府所在地 xxx 镇北 54km ,行政区划隶属 于 xxxx 县 xxx 镇,建设项目隶属于 xxxx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xxxx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一综合性矿山企业,公司经济实力雄 厚,现已形成集矿山采矿、选矿加工、矿山设备维修、产品销售为一 体的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持续快速增 长,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矿山开发的利润空间逐步增大。抓住这一 机遇, xxxx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完成 xxxx 铜铋多金属矿采、选工程 建设,充分利用矿山现有资源优势,同时加大找、探、采、选工作力 度,整合矿产资源,积极推进该矿的开发建设,拓展外围资源类企业 的合作, 必将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地方工业的发展 和经济建设做贡献。
1.1.2 项目来源
xxxx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于 2008年 12月 17日取得 xxxx 省国土 资源厅对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矿区划定范围的批复,矿区面 积 2.7125km 2,开采深度由 1440m 至 800m 标高。
根据 xxxx 省国土资源厅 年批复的《 xxxx 省 xxxx 县 xxxx 矿 区铜铋多金属矿详查报告》 ,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xxxx 铜铋 多金属矿区内查明资源储量 (332+333) 53.88万吨 (含氧化矿 4.12万
吨 ) ,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2) 10.77万吨,推断的内蕴经 济资源量 (333)43.11万吨。
根据矿山资源条件、开采技术条件以及外部建设条件, 本项目拟 新建采矿、选矿生产规模为 300t/d,完全由企业采矿厂提供。产品 方案为铜精矿、铅精矿、锌精矿及铋精矿 (金、银富集在精矿中 ) 。 受 xxxx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河北新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于 2010年 6月编制完成了《 xxxx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xxxx 铜铋多金 属矿(6.5万 t/a)采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为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水利部、 国家发展 计划委员会于 2002年 3月 24日联合发布了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 办法》 , 并于 2002年 5月 1日正式施行。 《办法》 中明确规定 “对于直 接从江河、 湖泊或地下水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 改建、 扩建 的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 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因此,受 xxxx 矿业有限 责任公司的委托, xxxx 省 xxxx 市水文勘测局承担了《 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6.5万 t/a)采选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 任务。依据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 15号令《建设项目水资源 论证管理办法》 和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试行) (SL/Z 322-2005) 等法律、 法规规定, 我局接受委托后, 参照有关技术导则, 在对该建设 项目大量前期资料分析和专家咨询等工作的基础上, 编制完成了 《 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6.5万 t/a)采选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书》 。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002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转暖和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向 好,信息产业、交通、能源、汽车、机械制造和建筑等行业对有色金 属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有力地带动了有色金属工业的快速发展。 加 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期, 必将增加城市住宅及基础设 施建设,加速小城镇建设,增加对有色金属用量。在未来 10年经济 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 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将会继续加快, 有色金属 需求将持续增长,必将带动有色冶金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然而,受资源条件贫乏的制约,长期以来,有色金属矿山是有色 金属工业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原料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为此, 国家 “十 一五”规划即明确指出,要加快冶金行业的结构性调整,重点开发矿 产资源。
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虽然查 明资源储量仅 53.88万吨, 但尚有许多盲矿体有待近一步查明, 资源 潜力较大。 此次矿山工程建设旨在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实现资源优势 的有效转化,促使矿山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提高 技术含量,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提高质量,保障安全,增加效益, 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xxxx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了合理开发利用铜铋多金属矿矿产资 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振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 拟新建采选铜铋多金属矿工程。 该项目拥有 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具备了建设该项目的基础条件。
矿业开发是当地政府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同时也给当地农牧民提 供了就业机会,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xxxx 铜铋多金属矿的开发建设,必将对缓解我区冶金工业原料 供需矛盾起到积极的作用, 必将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 振兴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做出贡献。 从资源保护、 市场需求及发展 地方经济等方面综合分析,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3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1.3.1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
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 促进项目建设区水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利用, 保障合理用水的要求, 本着合理 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依据国家和地方法规、政策、规 划等,在区域水资源相关调查、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建设 项目取水的保证程度、 工程用水是否合理、 工程退水受纳水体是否能 承受、 工程取水和退水对区域水资源和第三方用水产生的影响等诸方 面的问题,给出科学、客观、公正的结论,并对工程存在的不合理、 不可行的问题, 针对性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 为建设项目向 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取水许可预申请及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1.3.2 水资源论证的任务
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第一条和第三条,建设项 目利用水资源,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和保 障建设项目合理用水要求的规定,本次论证的主要任务是:
(1)分析论证建设项目水源选择的合理性;
(2) 对建设项目取用水进行合理性分析,提出节水措施和对策, 并最终核定合理的取用水量;
(3)分析论证所选水源和供水工程对本建设项目生产和生活取
用水在水量、水质上的保证程度和可靠性;
(4)分析本建设项目取水对区域水资源及其它用水户的影响, 并提出补偿建议方案;
(5)分析本建设项目退水对区域水环境及第三者的影响,并提 出补偿建议方案;
(6)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监测和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 议,为建设项目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合理配置、有效保护水资源提 供合理的依据。
1.4 编制依据
1.4.1 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08.29 颁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 颁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02.28 颁布)
(4)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2006.02.21 颁布)
(5)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2002.3.24 公布)
(6) 国务院颁发的 《水利产业政策》 (1995.2)
(7) 《 xxxx 省 取 水 许 可 和 水 资 源 费 征 收 管 理 实 施 办 法 》 (2008.03.01 颁布)
1.4.2 规程规范
(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 2002.3
(2) 《关于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 (水资源 [2002]145号) 2002.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000.3
(4)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7年)
(5)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试行) (SL/Z 322-2005)
(6) 《 xxxx 省行业用水定额》 (DB15/T385-2009)
(7) 《 水资源评价导则》 (SL/T238-1999)
(8)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50050-2007)
(9) 《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通则》 (GB/T7119-93) (10)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 (SL429-2008) 1.4.3 采用标准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2)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3) 《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GB5749-2006)
(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5)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1.4.4 参考文献
(1) 《 xxxx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xxxx 铜铋多金属矿 6.5万 t/a采选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北新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0年 6月 (2) 《 xxxx 省 xxxx 县 xxxx 矿区铜铋多金属矿详查报告》内蒙 古物华天宝矿物资源有限公司, 2008年
(3) 《 xxxx 省 xxxx 县 xxxx 矿区铜铋多金属矿矿产资源开发利 用方案》内蒙古元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4) 《 xxxx 县水资源规划》 xxxx 县水利局, 2003年 6月
(5) 《 xxxx 县水利区划》 xxxx 县林业水利局, 1986年 11月
(6) 《锡盟十一五工业集群供水规划纲要》 1998年
(7) 《锡林郭勒盟 xxxx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 xxxx 县统计局, 2010年
(8) 《 xxxx 省水功能区划》 xxxx 省水利厅、 xxxx 省环境保护局, 2005年 4月
(9) 《 xxxx 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及分析报告》 xxxx 省水利 水电勘测设计院、 xxxx 省水文总局、 xxxx 省水事监理中心, 2008年 4月
(10)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和成果图集
1.5 取水水源、取水规模与取水地点
1.5.1 取水水源
依据 《 xxxx 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xxxx 铜铋多金属矿 6.5万 t/a采选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北新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 (6.5万 t/a) 采选项目生产取水水源为矿山开采 时自身的矿井疏干排水;生活取水水源为巴日提希热冲沟上游第四系 全新统冲积、洪积孔隙潜水,在巴日提希热冲沟建设渗渠 +大口井。 1.5.2 取水规模
采取本论证报告合理化建议并经水平衡计算和用水合理性分析 核定: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6.5万 t/a)采选项目生 产、生活新水补水总量 318.50m 3/d,其中生产新水【疏干水补水量 240.50m 3/d, 沟谷第四系孔隙潜水补水 (用于锅炉补水) 量 20.00m 3/d】 补水量 260.50m 3/d, 生活新水 【沟谷第四系孔隙潜水】 补水量 58m 3/d。 考虑 5.0%的水净化处理损失及管网漏损,生产年运行 217d ,生活全 年按 365d 计算,经核定建设项目生产取水(矿井疏干水及巴日提希
热冲沟第四系孔隙潜水)量 274.21m 3/d(5.95×104m 3/a) 、生活取水 (巴日提希热冲沟第四系孔隙潜水)量 61.05m 3/d(2.23×104m 3/a) , 工程合计总取水量 335.26m 3/d(8.18×104m 3/a) ,其中:生产取用矿 井疏干水水量 253.18m 3/d(5.49×104m 3/a) ,生产取用沟谷第四系孔 隙潜水(用于锅炉补水)水量 21.03m 3/d(0.46×104m 3/a) ;生活取用 沟谷第四系孔隙潜水水量 61.05m 3/d(2.23×104m 3/a) 。
1.5.3 取水地点
工程生产取水地点为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6.5万 t/a) 采选项目矿井底蓄水池, 由潜水泵将井底集水加压通过 2条 φ159×6无缝主排水钢管排入设在工业场地的矿井水处理站; 生活取水地点为 矿区东南侧巴日提希热冲沟渗渠断面 +大口井取水工程,由提水设备 抽水送至项目工业场地生活水净化站,取水地点距离工业场地约 5.3km 。
1.6 工作等级
依据国家水利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 》要求,水资 源论证工作等级由分类等级的最高级别确定,分类等级由取水、区域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取水和退水影响等分类指标的最高级别确定。 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6.5万 t/a)采选项目以自 身采矿矿井疏干排水作为生产供水水源, 以矿区东南侧巴日提希热冲 沟上游第四系全新统冲积、 洪积孔隙潜水作为工业场地综合生活用水 水源。
工程核定生产取水量 274.21m 3/d, 属于生产取用地下水水量小于 0.3×104m 3/d的三级分级标准;工程核定生活取水量 61.05m 3/d,属
于生活取用地下水水量小于 1.0×104m 3/d的三级分级标准; xxxx 县 境内现状年(2010年)地下水资源开采量 3027.6×104m 3,占多年平 均地下水可开采量 (43511.21×104m 3) 的 7.0%。 说明地下水资源的开 发利用程度一般,具有一定的开源潜力,属于有潜力地区,属于开发 利用程度小于 50%的三级分级标准;该项目取水对第三者影响轻微, 不存在敏感生态问题, 取水影响论证等级为三级; 工程无向外环境的 排放水量,属于建设项目退水量小于 0.05m 3/s的三级分级标准。依 照水资源论证等级标准,综合确定本工程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为三 级。详见表 1-1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分析表。
表 1-1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表
1.7 分析范围、论证范围与取退水影响范围
1.7.1 分析范围
根据本工程取水水源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取水合 理性分析以及取水论证的需要,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分区及行政区 划,确定本报告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范围为 xxxx 县行政 区划范围,总土地面积 2.75×104km 2。并依据现有资料及有关成果, 在该区域范围内论述有关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文气象特征、河流 水系、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存在问题等内容。
1.7.2 论证范围
生产取水水源论证范围为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区,总面积 19.37km 2。 其中生产取水水源重点论证范围为 xxxx 省国土资源厅 2008年 12月 17日颁发的《划定矿区范围批复》 【内国土资采划字 [2008]0210号文】中确定的采矿区,面积 2.7125km 2。
参见附图 1 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区域地质图 (1∶ 10万)
生活取水水源重点论证范围为巴日提希热冲沟上游渗渠断面以 上控制区域,面积 3.56km 2。
1.7.3 取退水影响范围
工程生产取水水源影响范围为 xxxx 省国土资源厅 2008年 12月 17日颁发的 《划定矿区范围批复》 【内国土资采划字 [2008]0210号文】 中确定的采矿区,面积 2.7125km 2;生活取水水源影响范围为巴日提 希热冲沟上游渗渠断面以上控制区,面积 3.56km 2。
项目无退水,退水影响范围为建设项目工业场地区,面积 90亩。 参见 图 1-1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6.5万 t/a)采 选项目水资源论证分析范围图、图 1-2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铋多 金属矿(6.5万 t/a)采选项目生产取水水源论证范围、生活取水水 源论证范围及取退水影响范围图 。
1.8 水平年
根据项目区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以及气象、水文特征变化情况, 选取 2010年为现状水平年。结合工程的实施计划,确定近期水平年 为 2015年,中期水平年为 2020年。
1.9 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和承担单位
根据水利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 15号令《建设项目水资源 论证管理办法》规定, 2011年 7月,受委托单位 xxxx 矿业有限责任 公司的委托, xxxx 省 xxxx 市水文勘测局承担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委托书见附件) 。 要求以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 “第 15号令”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为依据,按照合理开发、优化 配置、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本着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 态度, 在现有资料和规划设计的基础上, 分析评价本工程取水的合理 性、 可靠性及其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的影响, 以水资源角 度论证本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委托函:关于委托进行 《 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 (6.5万 t/a)采选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的函。
2 建设项目概况
2.1 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项目名称: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 6.5万 t/a采选 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工程,铜铋多金属矿采选项目。
2.2 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及土地利用情况
2.2.1 建设地点
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 6.5万 t/a采选项目位于锡 林郭勒盟 xxxx 县旗政府所在地别力古台镇北 54km 处, 矿区行政区划 隶属于 xxxx 县吉尔嘎郎图苏木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 114°48′ 00″~ 114°52′ 00″,北纬 45°08′ 30″~ 45°10′ 30″。矿区 东距锡林浩特市 75km 。锡林浩特—桑根达来铁路直通集通铁路,运 距 64km 。由铁路可通往全国各地,交通较为方便。
参见图 2-1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 (6.5万 t/a) 采选项目地 理位置图。
2.2.2 占地面积及土地利用情况
2.2.2.1 占地面积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6.5万 t/a)采选项目总占地面积 3.4ha ,总建筑面积 4317m 2。参见表 2-1xxxx 县 xxxx 多金属矿采选 项目总平面技术指标一览表。
图 2-1 阿旗 xxxx 铜铋多金属矿(6.5万 t/a)采选项目地理位置图
2.2.2.2 土地利用情况
建设项目位于 xxxx 县吉尔嘎郎图苏木境内,采选矿工业场地、 尾矿库及尾矿输送管线、水源地及管线、运矿道路、废石场等用地均 处在 xxxx 县吉尔嘎郎图苏木境内。项目建设所占用土地全部为山丘 荒地。
2.3 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2.3.1 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及工作制度、服务年限
(1)建设规模
该矿为采、选联合项目,根据矿山资源条件、外部条件、矿区总 体规划及矿山现状情况等, 遵循生产规模与资源储量相匹配原则, 经 技术经济分析论证, 可研报告推荐矿山生产规模为铅锌矿采选矿能力 300t/d,年采、选矿石量 6.5×104t 。
(2)产品方案为铜精矿、铅精矿、,银富集在铅、锌精矿中。 精矿品位:铜精矿 Cu 20.00%
铋精矿 Bi 20.00%
铅精矿 Pb 45.00%
锌精矿 Zn 40.00%
精矿产率:Cu3.87% Bi2.05% Pb1.83% Zn2.17%
全年可产铜精矿 2515.5t ,含铜金属 503.1t ;铋精矿 1332.5t , 含铋金属 266.5t ;铅精矿 1189.5t ,含铅金属 535.28t ;锌精矿 1410.5t , 含锌金属 564.2t ; 铜、 铅、 锌、 铋精矿中共含银 1667.87kg(其 中铜精矿中含银 1224.50kg 、铅精矿中含银 42.23kg 、锌精矿中含银 42.23kg 、 铋精矿中含银 358.91kg) ; 共含金 3.03kg(其中铜精矿中含 金 1.69kg 、铅精矿中含金 0.36kg 、锌精矿中含金 0.14kg 、铋精矿中 含金 0.84kg) 。
(3)矿山工作制度
根据矿山规模, 矿山采用连续工作制, 确定矿山年工作 217d , 每 日 3班,每班 8h 。
(4)矿山服务年限
经计算矿区服务年限约为 6.42a 。
2.3.2 实施意见
项目实施周期主要依据矿山行业的特点及资金到位情况来确定, 同时结合该公司的发展规划以及市场情况, 该工程实施建设周期确定 为 1年。拟于 2012年 12月开工建设,预计 2013年 12月完工。 具体安排:(1)从 2012年 12月至 2013年 5月,完成竖井的建 设任务, 并完成井下探矿工程、 井下通风系统, 部分采准、 备采工程。 选厂完成土建工程的 80%,并完成道路、供电、供水等;(2) 2013年 5月至 2013年 12月, 完成井下全部设计工程量, 选厂完成全部建 设项目,辅助工程进行试生产。
2.4 建设项目概况
2.4.1 主要建设内容
总建筑面积 3791m 2。
(1)新建建筑物、构筑物
采矿:矿床开拓,包括竖井及地表建筑物。
选矿:原矿仓、碎矿厂房、筛分厂房、磨矿厂房、脱水厂房、粉 矿仓、化验室、机修厂房、计量磅房、配电所、锅炉房、废石场、选 矿污水处理、尾矿库、生活服务工程、办公室、职工倒班宿舍、职工 食堂、场地平整、地面硬化和道路、给水工程、汽车库、围栏等。 (2)采矿井巷工程
井巷基建工程量约 36000m 3,其中开拓工程量 1250m , 15000m 3; 探矿工程量 300m , 3600m 3;采准工程量 750m , 9000m 3;切割工程量 700m , 8400m 3。
2.4.2 采矿方法及选矿工艺流程
2.4.2.1 采矿方法
参考同类矿山实际开采经验, 选用全面留矿采矿方法。 对倾角> 45°的矿段采用浅孔留矿法,倾角<>
2.4.2.2 选矿工艺流程
建设项目选矿工艺流程为:铜、 铋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铜、 铋分离的浮选工艺流程。磨矿细度 -200目 (-0.074mm)占 70%、粗 精矿再磨细度 -325目 (-0.043mm)占 90%。
铜、铋精矿化学分析结果见表 2-1。
表 2-1铜、铋精矿化学分析结果
根据该矿区的矿石性质和选矿试验结果, 同时参考国内同类型多 金属矿选矿厂的生产实践,推荐 xxxx 矿区铜多金属矿的选矿工艺流 程为:二段闭路碎矿,一段闭路磨矿 (磨矿细度 -200目占 70%),铜、 铋混合浮选再分离—混尾选铅—铅尾选锌的浮选工艺流程。设计采 用的选矿工艺流程如下:
(1)碎矿
破碎作业采用二段一闭路破碎筛分流程。粗碎选用 PE400×600颚式破碎机一台,细碎选用 PYB900标准圆锥破碎机一台,筛分作业 选用 YA1236圆振动筛一台。最终破碎产品粒度为 0-16mm ,筛孔尺寸 20mm 。 PYB900标准圆锥破碎机 (即细碎 )
原矿给矿粒度≤ 350mm , 粗碎最大排矿粒度 960mm ,粗碎产品由 1 #胶带输送机给入 YA1236圆震动筛,筛上产品经 2#胶带输送机给入 PYB900标准圆锥破碎机, PYB900标准圆锥破碎机破碎产品给入 1#胶 带输送机, PYB900标准圆锥破碎机与 YA1236圆震动筛构成闭路,筛 下产品经 3#胶带输送机输送至粉矿仓。
(2)磨矿与浮选流程
本流程为一段闭路磨矿流程, 磨矿作业给矿最大粒度为 0~16mm ,
螺旋分级机溢流细度为-200目占 70%, 螺旋分级机溢流给入搅拌槽, 经加药搅拌后进入铜、铋浮选系列,经过三次分段粗选、二次扫选, 二次精选, 得铜、 铋混合精矿; 铜、 铋混合精矿再磨后 (再磨细度 -325目占 90%)进行分离 (抑铋浮铜 ) ,分离后铜、铋各进行二次精选,分 别得铜精矿和铋精矿。浮铜、铋后的尾矿进入选铅系列,经过一次粗 选,二次扫选,三次精选,得铅精矿。浮铅后的尾矿进入选锌系列, 经过一次粗选,二次扫选,三次精选,得锌精矿。各精选和扫选作业 的中矿均循序返回。
金、银回收在铜、铋、铅、锌精矿中。
(3)脱水
脱水作业为二段脱水,铜、钼、铅、锌精矿分别经浓缩、过滤后 成为最终精矿产品, 各品种精矿浓缩溢流水和过滤机的滤液均分别返 回各自的浮选系统循环使用。 锌精矿浓缩溢流水和过滤机的滤液同尾 矿过滤水返回锌浮选系统循环使用。 尾矿经过滤后, 滤饼运入尾矿库, 最终精矿水分小于 10%。
选矿工艺流程参见 图 2-2 阿旗 xxxx 铜铋多金属矿采选项目选 矿工艺流程图 。
图 2-2阿旗 xxxx 铜铋多金属矿采选项目选矿工艺流程图
2.4.3 尾矿设施
2.4.3.1 工艺基础资料
选矿厂生产规模:300t/d
选矿生产时间:217d/a, 3班 /d, 8h/班
尾矿堆积干容重:1.6
尾矿浓度:92.60%
年排尾矿量:5.855×104t ,尾矿体积约:3.66×104m 3/a
尾矿平均粒度:-200目占 70%
服务年限:6.42a
尾矿产率:90.08%
矿浆平均排放量:51.99m 3/h
库容利用系数采用一面围坝的形式,取 0.8。
2.4.3.2 库址方案
(1)尾矿库库容
可研设计年所需有效库容量 3.66×104m 3, 生产年限内所需有效库 容量为 23.50×104m 3,调洪库容为 6.52万 m 3,该库为五级库,尾矿 库构筑物的级别为:主要构筑物为 5级,次要和临时构筑物为 6级。 库内构筑物由初期坝、排水井、管及尾矿堆积坝等组成。
(2)尾矿库库址
库区位于选矿厂南东侧,初期坝坝顶中心距选矿厂 (直距 )300m 。 为自然侵蚀沟。库区为剥蚀低山及沟谷地貌类型。沟谷横断面为“ U ” 型山谷地形,谷底平均坡降 3.62%,沿沟谷无地表水流及泉水出露。 从地表岩土情况观察,库区及坝址山体稳定。
2.4.3.3 尾矿坝
(1)初期坝
可研尾矿库设计初期坝长 110m , 顶宽 5m , 坝顶标高 1384m , 坝高 4m ,初期有效库容约 4.96×104m 3,可供使用 1.36年使用。符合《规 范》规定的初期库容量应贮存选矿厂投产后半年以上的尾矿量的要 求。
(2)排渗设施
为了使雨季进入尾矿库的雨水及时渗透、 排出, 降低尾矿堆积体 的浸润线,以利尾矿砂尽快固结,为初期坝形成一层保护层,使坝体 稳定, 采用在初期坝坝脚底部沿坝体走向, 在土工膜上设置排渗管排 出渗透水。排渗管采用 MY300mm PVC 管,由两端向中间铺设,坡度为 3~5‰, 从坝体纵向最低处由排水管排至库区下游积水泵站再扬送回 选矿厂循环利用。
排水管及泄洪斜槽穿过土工膜处应进行防渗漏处理。
(3)后期坝堆筑
当坝内堆积尾矿标高达到初期坝标高后,开始进行后期坝堆积, 采用上游筑坝法堆筑子坝,堆积坝坡度为 1:4.0,通过挖掘机并人 工配合来保证坡度。
每次堆积高度为 2.0m 。在 1384m 标高设置一条宽 5m 的马道。在 马道内侧设置横向排水沟,排水沟断面尺寸 B ×H=0.4m×0.3m ,壁厚 0.25m 。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砌块砌筑。
2.4.3.4 尾矿库防洪
本尾矿库的重要性等级为 5等, 设计洪水频率为 5%, 校核频率 1%, 尾矿库汇水面积为 0.205km 2(分水岭之内面积 ) , 根据当地历史最大 24h
暴雨量均值 H 24=37mm,计算库区最大洪水总量为 1.11万 m 3,小于设计 的调洪库容 6.52万 m 3,未波及到最小安全超高区域。
尾矿库后期, 雨季进入库区的雨水采用排水斜槽排泄, 设计排水 斜槽断面尺寸为 0.4m ×0.5m ,斜槽排泄能力为 0.173m 3/s,排洪需 要流量为 0.043m 3/s,小于斜槽的排泄能力,满足《选矿厂尾矿设 施设计规范》规定的 72h 内排完库区内洪水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库区上游分 水 岭 之 内 汇 水 面 积 不 大,区域汇水面积为 0.205km 2,且设计确定调洪库容为 6.52万 m 3,在库区范围内不设置 防洪设施,库区上游分水岭之内雨水全部进入尾矿库。
2.4.4 矿区总平面布置
矿山年产矿石 6.5万吨,废石 0.98万吨,井下矿岩运输采用 YFC0.7-6型翻斗矿车运输和翻卸矿岩,线路等级标准为Ⅱ级。各 中段矿车由人工推至主井井底车场后,由斜井提升到地表。
地表由主斜井到矿石倒装场和废石堆场采用人推 YFC0.7-6型翻 斗矿车运输和翻卸矿岩。 600mm 轨距, 15kg/m的钢轨,共修铁路约 500m 。
采矿工业场地布置在主斜井附近,位于矿岩石移动界线外。在井 口附近分别布置卷扬机房、空压机房,矿石转运站、废石场等设施, 风井井口设有主扇风机房。
参见 图 2-3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6.5万 t/a)采 选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
2.4.5 劳动定员
根据《冶金企业劳动定员定额标准 (试行 ) 》的规定,本着“精简、
高效”的原则,按采矿、选矿 300t/d能力配备人员,全矿所需在册 人员为 250人,其中:生产人员 225人,非生产人员 25人。项目劳 动定员参见表 2-3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项目劳动定员汇总表。 表 2-3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采选项目劳动定员汇总表
2.4.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建设项目总投资 3315.00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 2457.00万元 (全部为自有资金) , 流动资金 858.00万元, 自有资金 258.00万元, 银行贷款 600.00万元。 项目年生产:铜精矿 2515.5吨、 铋精矿 1332.5吨、铅精矿 1189.5吨、锌精矿 1410.5吨,精矿含银 1668.33kg, 精 矿含金 3.03kg ,年均销售收入 5062.21万元,利润总额 2016.17万 元, 净利润 1560.95万元, 增值税 738.42万元, 营业税金及附加 138.84万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参见表 2-4阿旗 xxxx 铜铋多金属矿采选工 程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表 2-4阿旗 xxxx 铜铋多金属矿采选工程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2.5 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2.5.1 取水方案
业主提出的生产取水方案为采用 xxxx 县旗 xxxx 铜铋多金属矿 矿井疏干排水作为生产供水水源。 工程在废石场东设一蓄水泵房, 泵 房内配备矿用 D80-30×7型加压水泵 2台 【正常涌水时 1开 1备。 水 泵扬程 H =210m ,流量 Q=43m3/h,电机功率 45kw 】 ,由潜水电泵将井 底集水加压通过 2条 φ159×6无缝主排水钢管排入设在工业场地的 矿井水处理站内, 经净化处理后用加压泵将水送至设在工业场地东侧 的生产消防高位水池,由高位水池采用重力流配水至各生产用水点。 工业场地综合生活及锅炉房用水由设在矿区东侧的巴日提希热 冲沟渗渠断面建设取水工程, 通过加压泵经 1根 DN50mm 、 长度为 5.3km 的 HDPE 给水管直接送至建设项目工业场地生活水净化站,处理后的 水贮存在 30m 3不锈钢水箱里, 采用生活供水变频装置供给各生活用水 点。
2.5.2 用水水量方案
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 ,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6.5万 t/a) 采选项目生产消防高位水池、 生活水箱总新水补水量 288.8m 3/d, 其中生产消防高位水池新水补水量 269.5m 3/d,生活水箱新水补水量 19.3m 3/d;工程生产总用水量 1364.4m 3/d,循环用水量 5075.6m 3/d, 其中生产净循环用水量 1075.6m 3/d, 浊循环用水量 4000.0m 3/d; 生产 排出(排至浓缩池)水量 5.0m 3/d,生活外排水量 7.4m 3/d。
2.5.3 用水水质方案
本工程生活用水水质执行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 详见表 2-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
表 2-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本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对水质得要求较低,其中生产用水要求 SS <500mg ,冷却水要求="" ss="">500mg><50mg>50mg>
2.6 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建设项目采用成熟、先进、可靠的 工艺,在保证生活、生产用水需要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节水、减污 措施, 尽量节约新鲜水用量。 工程排水分为采矿区排水系统和选厂区 排水系统。
采矿区排水:采区排水主要为井下水、生活污水及雨水。井下排 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少量生活污水就近沿沟谷自流,自然蒸发。 选厂区排水:选厂排水主要为生产废水、尾矿、生活污水。选矿 废水主要为冲洗地坪水、精矿沉淀水,可与尾矿一同排至尾矿库内。 尾矿水含有有害成分,经风吹日晒可以降解,达到外排标准。生活污 水量为 7m 3/天,可排至附近小山沟或靠自然蒸发。
另外,根据地形条件考虑了防洪设施,以防雨水造成侵害。
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 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xxxx 省 xxxx 县 xxxx 铜铋多金属矿(6.5万 t/a)采选项目位于 xxxx 县境内, 行政区划隶属于 xxxx 县吉尔嘎郎图苏木管辖。 选矿厂 与采场在同一个工业广场内,工程生产取水水源为矿井自身疏干排 水, 生活取水水源为矿区东南部巴日提希热冲沟上游沟谷第四系全新 统冲积、 洪积孔隙潜水。 根据本工程取水水源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开发 利用条件和取水合理性分析以及取水论证的需要, 结合水资源综合规 划分区及行政区划, 确定本报告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范围 为 xxxx 县行政区划范围。并依据现有资料及有关成果,在该区域范 围内论述有关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文气象特征、河流水系、水文 地质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内容。
3.1 基本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1.1 地理位置
xxxx 县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北部,东经 113°27′~116°11′,北纬 43°04′~45°26′。东与东乌旗、锡林浩特市为邻; 南与正蓝旗接壤;西与苏尼特左旗毗连;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 175km 。 全境南北长约 260km , 东西宽约 110km , 总面积 2.75×104km 2, 辖 3镇(别力古台镇、查干诺尔镇、洪格尔高勒镇) 、 3苏木(那仁 宝力格苏木、吉尔嘎郎图苏木、伊和高勒苏木) ,旗人民政府驻地别 力古台镇,位于旗境东部,东距离锡林浩特市约 100km 。
3.1.1.2 地形、地貌
分析区域东南部的卧牛山一线为内外流水系的分水岭。 分水岭的 西部和北部广大地区属于内陆水系。东南为外流区,属内陆河水系, 区内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均属内陆河水系。
区内地形东部为由玄武岩台地和沙地延伸部分,玄武岩台面平 坦,略呈波状起伏,台面上分布有火山口,火山锥及封闭碟状洼地。 西侧是由变质岩及花岗岩组成的高平原地形, 北部主要为红色泥岩组 成的波状高平原。 由东南向西北缓缓降低, 地面起伏不大边缘为低山 丘陵。丘陵、沙地区内为沙丘、湖泊、盆地及高平原交错分布。据其 地貌成因类型, 工作区主要有构造剥蚀地形、 剥蚀堆积地形和堆积地 形。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1.2.1 行政区与人口
依据 xxxx 县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 2010年底, xxxx 县总人口 4.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19万人,非城镇 人口 2.30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回、满、藏、壮、土家、 达斡尔、羌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全旗辖 3镇、 3苏木,旗人民政府 驻地别力古台镇,位于旗境东部,东南距离锡林浩特市区约 100km 。 3.1.2.2 经济概况
xxxx 县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主要以牛、马、骆驼、绵羊、山羊等 五畜;盛产的牛羊肉为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主要销往北京、 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并出口到中东地区。地方优良品种 “ 乌冉克”羊在区内外享有盛誉。
工业以畜产品加工、矿产开发、民族特色手工业为主。野生动植 物种类繁多,有种子植物 426种,名贵药材 200余种,野生动物几十 种。
xxxx 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已控制的煤炭、石灰石、钨矿、铜 矿、 钼矿等矿产资源将成为区域新的矿业经济。 近年来, 大力实施 “生 态立旗、工业强旗、牧业富旗、旅游活旗、科教兴旗的”经济发展战 略,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了以电力、矿产、皮毛、 皮革、肉类加工、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
根据 xxxx 县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底 xxxx 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4.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 长 2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06亿元,增长 2.1%;第二产业增 加值 25.0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 19.93亿元、建筑业增加值 5.10亿元) ,增长 46.6%;第三产业增加值 5.10亿元,增长 48.6%。三次 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 4:25:5。财政收入完成 2.605亿元,同比上 升 3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245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 入达到 9172元。
xxxx 县工农业生产均欠发达, 所需粮油、 燃料及日常生活用品均 需外运。农村牧区经济稳步发展,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旗 草原面积达到 2.63万 km 2,森林覆盖面积 6.56 万 hm 2,森林覆盖率 达 2.39%;全旗年末家畜存栏总数达到 93.70万头(只) ,其中牛存 栏 5.89万头,羊存栏 87.78万只,猪存栏 349口。以肉牛、肉羊、 马铃薯、胡萝卜为主的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3.1.3 气象特征
xxxx 县内蒙古高原中北部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 981~1111m , 相对高差 130m ;地势较平坦,固定、半固定小沙丘分布较多,基岩 裸露少,草原广袤;区内水系不发育,无永久性河流,仅在雨季形成 季节性小溪及小湖泊。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最高气温 达 39.2℃,最低气温为 -38℃,年均气温为 0.6℃; 6~8月为雨季, 年降雨量约 273.8mm ,年蒸发量 1922mm 。
每年十月至翌年五月为冰冻期,冻土深度 0.8~3.5m ;全年以偏 西北风为主,仅 6— 8月为东北风,年均风速 3.2m/s,最大风速为 25m/s。
3.1.4 水文地质条件
xxxx 县地处内蒙古北部高原中东部,区域地下水的贮存条件和 分布规律,主要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质、古地理和气候条件等 综合因素控制和影响。 特别是受新华夏系构造控制, 形成了一系列北 东 —— 南西向相间排列的隆起带和拗陷盆地。 自中生代以来, 沿新华 夏系张性断裂多次喷发的玄武岩组成的溶岩台地, 成为该旗的一大特
点。分述如下:
(1)基岩裂隙水
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隆起带上, 古生界碎屑岩其构造裂隙、 节 理裂隙发育,一般透水性都较好。在冲沟、洼地等有利于降水汇集地 带,都有基岩裂隙水分布,民井涌水量 1-5m 3/h。在断层、断裂破碎 带上,基岩破碎,裂隙发育构成相对富水带,单井涌水量可达 10-30 m 3/h,矿化度一般小于 1g/l,水化学类型为 HCO 3—Na·Mg型。 (2)玄武岩孔隙裂隙水
主要分布于中东部的溶岩台地区,含水层由下更新统、上新统、 上白垩系玄武岩组成; 由于各级台地所处地貌部位不同以及玄武岩喷 发前古地形高低不平,其富水性有很大差异。其中一级熔岩台地,大 部分以条带状展,玄武岩气孔裂隙发育,直接受降水补给,水位埋藏 较浅,民井涌水量一般小于 5 m 3/h,在台地边缘有泉水出露;二级熔 岩台地水位埋深 30~100m ,单井涌水量一般为 20~30 m3/h。三级熔 岩台地所处地形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富水性较差,矿化度一般为 1g/L,水化学类型以 HCO 3— SO 4— Na 型、 HCO 3— SO 4— Na — Mg 型为主。 (3)第三系、白垩系裂隙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巴嘎淖尔等拗陷盆地中,含水层由砂岩、砂砾岩、泥 质砂岩等组成,具有承压性,含水层埋深一般在 50m 以内,单井涌水 量 10~50m 3/h,矿化度 1~3g/l,水化学类型为 HCO 3— Cl — Na 型。 (4)第四系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于枝状沟谷及高平原上的低洼地带, 含水层由第四系全 新统砂砾石层组成,含水层厚度一般小于 5m ,水位埋深 2~5m ,民井 涌水量 1~10m 3/h。第四系更新统含水层分布不连续,在高平原和山
间倾斜平原上部的砂砾石层, 民井涌水量小于 1m 3/h, 矿化度一般 1~ 2g/l,水化学类型 HCO 3—Na·Mg型。
(5)风积砂孔隙潜水
分布于南部沙地,水位埋深一般小于 10m ,丘间洼地小于 5m , 民井涌水量小于 5m 3/h,局部有泉水出露,矿化度一般小于 1g/L,水 化学类型 SO4·Cl— Na 型。
(6)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xxxx 县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基岩山区和熔岩台 地区直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并通过裂隙向山间盆地、 沟谷洼地和 台地边缘排泄。 高平原、 山间盆地和沟谷洼地, 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还接受邻近的山丘区、 熔岩台地区的侧向补给, 最终以径流和蒸发等 形式排泄。
3.2 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3.2.1 水资源确定的依据
本次论证区域水资源分析范围—— xxxx 县地表水资源量及可利 用量、 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确定的主要 依据是《 xxxx 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报告》和《锡盟十一五 工业集群供水规划纲要》 。
本报告以《锡盟十一五工业集群供水规划纲要》中数据作为区域 地表水资源状况分析依据,以《 xxxx 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报告》作为区域地下水资源状况分析依据。
3.2.2 水资源状况
3.2.2.1 地表水资源
(1)地表水资源量及可利用量
xxxx 县境内地表水资源调查分析较少, 本次分析选用 《锡盟十一 五工业集群供水规划纲要》 资料对区内地表水资源重新计算, 多年平 均地表水资源量 4103.57×104m 3/a,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为 1846.60×104m 3/a,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为 45%。
(2)地表水质量状况
地表水河流水质较好,矿化度一般小于 1g/l,总硬度 10.66(德 国度)左右, PH 值 8.7左右,水化学类型为 HCO 3—Na·Mg型水。湖 泊淖尔水质较差,矿化度在 1~4g/l,总硬度 15.68mg 左右, PH 值 9.0左右。
3.2.2.2 地下水资源
3.2.2.2.1 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
xxxx 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43511.21×104m 3,多年平均地下 水资源可开采量 19518.90×104m 3。
3.2.2.2.2 地下水质量状况
选用《 xxxx 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报告》 (xxxx 省水利水 电勘测设计院、 xxxx 省水文总局、 xxxx 省水事监理中心)评价成果, 区境内地下水矿化度大部分地区都小于 3g/L,在东南部红格尔—— 赛 汉 图 门 一 带 矿 化 度 较 高 , 为 5g/L左 右 , 水 化 学 类 型 为 Cl·SO4—Na·Mg型水。
选用 2005年 4月在 xxxx 县境内选择的 60眼代表性井的实测全
分 析 (测 定项 目 19项 ) 资料 、采用 《 地下 水环 境质 量 标准 》 (GB/T14848-93)国家标准进行地下水质分析。
评价结果:Ⅱ类水体占 11.5%,Ⅲ类水体占 36.0%,Ⅳ类水体占 34.4%,Ⅴ类水体占 18.1%。境内有 52.5%的水体超标。
总之,全旗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好。山丘区水化学类型多为 HC03-Ca , 在玄武岩分布区、山丘区边缘地带,水化学类型呈 HC03-Na 、 HC03-Ca ,矿 化度一般<0.5g ;="" 平原地区多数水化学类型为="" hc03-na="" 、="" hc03-mg="" ,="" 矿化="">0.5g><>
3.2.2.3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
xxxx 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47614.78×104m 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4103.57×104m 3,地下水资源量 43511.21×104m 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21365.50×104m 3, 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 1846.60×104m 3, 地下水可开采 量 19518.90×104m 3;参见表 3-2xxxx 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总量计算 成果表。
表 3-2 xxxx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总量统计成果表 单 位 :104m 3
3.2.3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3.2.3.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3.2.3.1.1 供水工程现状
xxxx 县目前开发利用地表水的主要水利措施为自流灌溉, 以农牧 业灌溉和水产养殖为主要用水对象。
地下水在全旗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 大部分地区以开采浅层水 为主, 个别地区开采深层承压水。 农区多以生活用水及灌溉用水为主, 城镇以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为主,牧区以人畜饮用水为主。
据 2010年统计,全旗开发利用水资源总量 3217.6×104m 3/a,其 中地表水 190×104m 3/a,地下水 3027.6×104m 3/a;地表水开发利用量 占地表水资源的 4.6%, 占地表水可利用量的 10.3%; 地下水开发利用 量地下水资源量的 7.0%,占地下水可开采量的 15.5%。
(1)水利工程现状
据 xxxx 县水利部门调查统计资料,全旗已建成小型水库 2座, 总库容 93×104m 3; 塘坝 2座, 塘坝容量 3.0×104m 3。 堤防总长度 3km , 保护人口 1.29万人,保护耕地 200ha 。全旗共有机电井 204眼,配 套机电井 204台,机电井装机容量 2800千瓦;喷滴灌装机 328台, 喷滴灌装机容量 1470千瓦。总灌溉面积 4380ha ,其中蓄水(小型水 库)灌溉面积 30ha ,引水灌溉面积 1070ha ,机电提灌面积 3280ha 。 灌溉面积中林地为 340ha ,牧草灌溉面积为 4040ha 。水土流失面积 40000ha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640ha 。
(2)供用水现状
全旗 年总供水 量 3217.6×104m 3/a,其中 :地表水 工程供 水 190×104m 3/a, 占总供水量的 5.90%, 地下水工程取水 3027.6万 m 3/a, 占总供水量的 94.1%。地表水供水工程主要为引水工程和蓄水工程, 地下水供水工程主要为机电井供水。全旗供水工程从行业用水来看, 第一产业用水 2561.20×104m 3/a,占总取水量的 79.6%;第二产业用 水 424.70×104m 3/a, 占 总 取 水 量 的 13.2%; 第 三 产 业 用 水 54.30×104m 3/a,占总取水量的 1.7%;生活用水 115.40×104m 3/a,占
总用水量的 3.6%;生态用水 62.00×104m 3/a,占总取水量的 1.9%。
3.2.3.1.2 现状年用水量
(1)生活用水
2010年 xxxx 县总人口 4.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19万人,非 城镇人口 2.30万人。居民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非城镇 居民生活用水。生活用水总量 115.40×104m 3,其中:城镇居民用水 量 71.80×104m 3,非城镇生活用水量 43.60×104m 3。参见表 3-3xxxx 县 2010年生活用水量统计成果表。
表 3-3 xxxx县 2010年生活用水量统计成果表
(2)生产用水
①第一产业用水
第一产业用水主要包括农业灌溉用水、林果地及草地灌溉用水、 牲畜和渔业用水。 2010年全旗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4380ha ,其中蓄水 工程灌溉面积 30ha ,引水工程灌溉面积 1070ha ,机电井灌溉面积 3280ha ,以种植饲料玉米、经济作物葵花为主。林果地及草地有效灌 溉面积 2339ha 。 第一产业总用水量 2561.20×104m 3, 其中农业灌溉用 水量 1633.60×104m 3, 林果地及草地灌溉用水量 456.10×104
m 3, 渔业 用水量 0,牲畜用水量 471.50×104m 3。参见表 3-4xxxx 县 2010年第 一产业用水量统计成果表。
表 3-4 xxxx县 2010年第一产业用水量统计成果表 单位:104m 3
②第二产业用水
通过对 xxxx 县境内不同行业典型企业用水状况及其用水量调查 统计, xxxx 县 2010年工业用水量 360.4×104m 3,参见表 3-5xxxx 县 2010年工业用水量统计成果表。
表 3-5 xxxx县 2010年工业用水量统计成果表
xxxx 县 2010年建筑业用水量 64.3×104m 3,参见表 3-6xxxx 县 2010年建筑业用水统计成果表。
表 3-6 xxxx县 2010年建筑业用水统计成果表
xxxx 县 2010年第二产业总用水量 424.70×104m 3。
③第三产业用水
xxxx 县 2010年第三产业用水量为 54.30×104m 3。 参见表 3-7xxxx 县 2010年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统计成果表。
表 3-7 xxxx县 2010年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统计成果表
根据调查,第三产业节水器具普及率约为 35%,公共浴室中脚踏 式淋浴器没有普遍使用, 宾馆、 饭店的空调用水一次性使用后就排入 下水道,感应式洗手池、小便池较少;洗车用水没有经过回收处理就 直接排放,存在严重浪费和不合理的用水现象。
(3)生态用水
生态用水是指河道外生态用水。主要包括城镇绿地生态用水、城
镇环卫生态用水阿旗草植被建设生态用水。根据 xxxx 县林业水利局 提供数据、并结合本次调查收集数据,生态用水量为 62.00×104m 3。 (4) “三生”用水量
xxxx 县 2010年生活、生产、生态总用水量 3217.60×104m 3。其 中地表水开发利用量 190.00×104m 3,地下水开采量 3027.60×104m 3, 参见表 3-8xxxx 县 2010年各行业用水量统计成果表。
表 3-8 xxxx 县 2010年各行业用水量统计成果表 单位:104m 3
3.2.3.1.3 用水水平分析
(1)农业用水水平
2010年总有效灌溉面积 7660ha , 总节水灌溉面积 5438ha , 节水灌 溉面积率 71%。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4380ha ,灌溉总用水量 1633.60×104m 3,综合亩均毛用水量地表水为 270.2m 3/亩、地下水为 245.90m 3/亩, 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 0.48,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0年) 0.47; 林 果 地 及 草 地 有 效 灌 溉 面 积 2339ha , 灌 溉 用 水 量 为 456.10×104m 3,综合亩均毛用水量为 130m 3/亩;牲畜总头数 93.70万 头,总用水量为 471.50×104m 3,其中大畜(牛)头数 5.89万头,平均 用水量为 100.0L/d·头;小畜(羊)头数 87.78万头,平均用水量为 8.0L/d·只; 生猪头数 349头, 平均用水量为 40.0L/d·头。 按照 《 xxxx 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 (DB15/385-2009) ,家庭饲养放牧业,牛用水定 额为 120L/d·头、羊为 10L/d·只、生猪为 50L/d·头。说明 xxxx 县 牲畜用水水平与 xxxx 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基本一致。
范文二:水资源论证报告
重庆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 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武隆县三源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五月
《重庆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
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工作人员名单
审 查:
编 写:
工作人员:
单位名称:武隆县三源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地址:重庆市武隆县鸭江镇
联系电话:13698221110
邮政编码:408534
目 录
1 总 论 ................................................ 1
1.1 建设项目概况 ........................................... 1
1.1.1 基本情况 .......................................... 1
1.1.2 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 1
1.1.3 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 2
1.1.4取用水方案 ........................................ 3
1.1.5退水方案 .......................................... 4
1.2 项目来源 ............................................... 4
1.3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 5
1.4 编制依据 ............................................... 6
1.4.1 法律法规 .......................................... 6
1.4.2 标准规范 .......................................... 6
1.4.3 参考资料 .......................................... 7
1.5 工作等级 ............................................... 7
1.6 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 7
1.7 水平年 ................................................. 8
2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 9
2.1 基本情况 ............................................... 9
2.1.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 9
2.1.2 水文气象 .......................................... 9
2.1.3 河流水系与水利工程 ................................ 9
2.2 水资源状况及起开发利用分析 ............................ 10
2.2.1 水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特点 ........................... 10
2.2.2 水功能区水质及变化情况 ........................... 10
2.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 11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
3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 14
3.1 取水合理性分析 ........................................ 14
3.1.1 产业政策相符性 ................................... 14
3.1.2 水资源条件、规划的相符性 ......................... 14
3.1.3 水源配置的合理性 ................................. 15
3.1.4 工艺技术的合理性 ................................. 15
3.2 用水合理性分析 ........................................ 16
3.2.1 建设项目用水环节分析 ............................. 16
3.2.2 设计参数的合理性识别 ............................. 16
3.2.3 污废水处理及回收 ................................. 17
3.2.4 用水水平指标计算与比较 ........................... 17
3.2.5 节水潜力分析 ..................................... 17
3.2.6 合理取用水量的核定 ............................... 17
3.3 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 18
3.4 合理取用水量 .......................................... 18
4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 20
4.1 依据的资料 ............................................ 20
4.2 可供水量计算 .......................................... 20
4.2.1 来水量分析 ....................................... 20
4.2.2 用水量分析 ....................................... 21
4.2.3 可供水量计算 ..................................... 21
4.3 水资源质量评价 ........................................ 21
4.4 取水口合理性分析 ...................................... 21
4.5 取水可靠性分析 ........................................ 22
5 建设项目取水的影响分析 ............................... 23
5.1 工程调度运用方式 ...................................... 23
5.2 最小下泄流量及其合理性分析 ............................ 23
5.3 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 23
5.4 对第三者的影响 ........................................ 25
6 建设项目退水影响分析 ................................. 26
6.1 退水系统及组成 ........................................ 26
6.2 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方式 ................ 26
6.3 退水处理方案 .......................................... 26
6.4 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 .......................... 26
6.5 退水口(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 27
7 水资源保护措施 ....................................... 28
7.1 工程措施 .............................................. 28
7.1.1 水资源量保护措施 ................................. 28
7.1.2 水环境(水质)保护措施 ........................... 28
7.1.3 施工污染防治 ..................................... 28
7.1.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30
7.2 非工程措施 ............................................ 31
7.2.1 流域管理 ......................................... 31
7.2.2 法律法规措施 ..................................... 31
8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方案建议 .................... 32
8.1 补偿原则 .............................................. 32
8.2 补偿方案(措施)建议 .................................. 32
9 结论与建议 ........................................... 33
9.1 结论 .................................................. 33
9.1.1 取用水的合理性 ................................... 33
9.1.2 取水水源可靠性 ................................... 33
9.1.3 取退水影响与补偿措施建议 ......................... 34
9.1.4 水资源保护措施 ................................... 34
9.1.5 取水和退水方案 ................................... 34
9.1.6 取水的可行性 ..................................... 35
9.2建议 .................................................. 35 附件
1、《关于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技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
(武隆水务发[2011]504号);
2、《关于武隆县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法人的通知》(武隆
水务发[2012]95号);
3、《武隆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武隆县三源水电开发有限公
司(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技改项目核准的批复》(武隆经信发[2013]8号);
4、区域地表水系图;
5、项目地理位置图;
6、水功能区划图;
7、羊岩电站总平面布置图;
8、径流频率曲线图;
9、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综合说明表。
1 总 论
1.1 建设项目概况
1.1.1 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重庆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
(2)建设性质:改扩建
(3)建设地点:武隆县鸭江镇
(4)建设规模:装机容量为2×980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875万kw.h
(5)工程总投资:1605.01万元
(6)工程建设期:6个月
(7)劳动定员:8人
1.1.2 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1)建设地点
羊岩水电站工程位于大溪河干流,武隆县鸭江镇下游方向左岸,距武隆县鸭江镇街口1.45k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679km2。
(2)占地面积
羊岩电站引水工程及生产厂房总占地面积约1000m2,主厂房长为20m,宽为8.2m,高13.2m,建筑面积为170m2。本工程永久占地主要为拦河坝、发电引水建筑物、电站厂房等建筑物和工程管理区的占地等,占地范围主要集中在鸭江镇。
(3)土地利用情况
电站厂房附近山坡植被主要为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带,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约为20%。电站周边地区主要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经济较为落后。
土地使用具体构成主要是以农业耕地为主,种植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其他用地有工业用地、林业用地、旅游产业用地等。
坝前无成片森林淹没及自然人文景观与文物古迹淹没问题,电站占地主要是荒地和土。
1.1.3 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1)建设规模
根据项目工程特性表,该电站库容系数为0.08,具有日调节能力。其引用流量为45.2m3/s,装机容量2×980万kw,设计保证率为90%。
羊岩水电站项目取水水源为大溪河,大溪河属乌江下游一级重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南川金佛山。取水地点即电站坝址位于武隆县鸭江镇,在武隆县鸭江镇街口1.45km处,羊岩电站水能参数见表1-1-1。
表1-1-1 羊岩电站水能参数汇总表
(2)实施意见
坝址距离鸭江镇街口1.45km处,对外交通较为便利,所有物资全部采用公路运输。
施工供风:施工通风主要是建基面清理等,采用一台3m3/min移动式电动空压机即可满足要求。
施工用水:施工用水可直接设泵从河中抽取。配置两台7.5KW潜水泵。然后采用供水钢管接引到各用水点。
施工用电:就附近变电所架设10kV线路至工地,在大坝左岸设630kw变压器一台即能满足施工用电需要。
1.1.4 取用水方案
羊岩水电站用水靠天然径流,取水水源为大溪河干流,属河道内取用水。
(1) 设计保证率和用水工艺
1)设计保证率
该项目的设计保证率为90%。
2)用水工艺
羊岩水电站直接引用大溪河干流,其工艺流程如下:
大溪河干流→拦水坝(拦水)→压力钢管 →水轮发电机组→原河道(大溪河干流)。
(2)取用水水量要求
羊岩水电站发电设计引水流量为45.2m3/s,根据初步设计报告中的年利用小时为4464小时,电站多年平均发电用水量为7.26亿m3。
(3)取用水水质要求
本电站为水力发电,对水质,水温无特别要求,一般农业用水能满足用水要求。
本次水资源论证引用了武隆县环境保护监测站2012年7月20日出具的监测报告(武环(监)[2012]第H15号),其水质对电站取水发电没有影响。
1.1.5 退水方案
该项目废污水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是工程施工期产生的生产、生活废污水;二、是运行期产生的生产、生活废污水。
(1)施工期产生的生产、生活废污水
施工期的废污水主要产生于砂石料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施工机械维修停放场地处由于施工机械的漏油及清洗;施工期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期进场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随着施工结束和治理措施实施,环境质量基本可以得到恢复。
(2)运行期产生的尾水、生活废污水
羊岩水电站排污口均设在坝址下游,其引水发电后尾水均归入原河道,生活废污水由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生活垃圾定点集中、定期外运处理。
工程在施工期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但数量少,是短期性的,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排入河道,对河道水体环境有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项目建设不存在影响环境恶化的制约因素。
1.2 项目来源
重庆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原设计引用流量不足,不符合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合理梯级开发的理念。
2011年11月,重庆陆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重庆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1年12月,武隆县水务局、财政局下发了《关于重庆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
告的批复》(武隆水务发[2011]504号),2012年,武隆县水务局、财政局下发了《关于重庆市武隆县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法人的通知》(武隆水务发[2012]95号)。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关于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和《武隆县水务局关于武隆县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项目开展水资源论证的通知》等相关规定,重庆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需要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
1.3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对武隆县羊岩电站进行水资源论证,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水资源,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项目建设对调水区、受水区其它用水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论证项目建设用水的可行性、合理性,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治理的综合目标得以实现。
武隆县自然资源较丰富,近年来,全县工业和企业发展迅速,经济实力正不断提高,产业化进程发展加快,从而带动整个武隆县社会经济的进步。但因水电能源优势产业发展滞后,电力供应紧张,影响了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而且根据电气化规划,必须兴建新的电源点,为西部大开发,武隆县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电力保证。羊岩水电站投入运行后,有利于缓解当前电力紧张局面,将对全县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经对工程效益分析,兴建羊岩水电站财务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羊岩水电站装机为2×980KW,设计引水流量45.2m3/s。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需要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1.4 编制依据
1.4.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2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1.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5.4.24);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25);
(8)《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令15号,2002.3.24);
(9)《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34号,2008.3.13);
(10)《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22号,2004.10.10);
(11)《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水资源[2003]233号,2003.7.1);
(12)《水利产业政策》(国发〔1997〕35号,1997.10.28);
(13)水利部《关于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02]145号,2002.4.22);
(14)《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2006.2.21);
(15)《重庆市排污口设置管理办法》(2005.4.20);
(16)《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0.7.23);
(17)《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2015.5.28)。
1.4.2 标准规范
(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322-2013);
(2)《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3)《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525-2011);
(4)《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
(5)《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33-1994);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3);
(8)《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002);
(9)《小型水力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SL77-1994)。
1.4.3 参考资料
(1)《关于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技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武隆水务发[2011]504号);
(2)《关于武隆县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法人的通知》(武隆水务发[2012]95号);
(3)《武隆县经济和信息委员会关于武隆县三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技改项目核准的批复》(武隆经信发[2013]8号);
(4)《重庆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重庆陆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12年12月);
(5)《重庆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2012年12月)。
1.5 工作等级
本建设项目为水电站,其装机为2×980kw,没有超过5万kw,为小(2)型水电站。根据《水利电力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525-2011分类分级指标,确定该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的等级为三级。
1.6 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1)分析范围
羊岩电站主要取水大溪河,大溪河是乌江下游左岸支流,流域面积达
2065km2,流域呈西南—东北向的扇形,海拔从金佛山顶的2251m降至乌江入口的151m,根据该项目取水水源所在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取水合理性分析以及取退水影响论证的需要,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分区与行政区划,确定大溪河流域及取水口上游的大桥电站及退水口下游的大剑滩电站为分析范围。
(2)论证范围
根据《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525-2011第3.3.3条规定,对于流域面积不大于3000 km2的河流,论证范围宜为整个流域。大溪河流域面积2065km2,确定论证范围为整个大溪河流域。
1.7 水平年
论证现状年一般选取与进行水源论证时较接近的年份,并避免特枯或特丰水年。根据大溪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河流水文特征变化情况分析,论证选取2004年为现状水平年。根据武隆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流域内水资源规划等,本项目论证以2020年作为规划水平年。
2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2.1 基本情况
2.1.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大溪河为乌江下游一级重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南川金佛山,经南川、永安、鸣玉,横贯武隆的平桥、鸭江,流向涪陵汇入乌江,全长121km,全流域面积2065km2。
鸭江镇是武隆县经济发展重镇,人口达2.5万人,在实现“十二五”工农业总产值4亿元目标的基础上,做出“十三五”规划,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扩宽领域,招商引资(林峰纸业、诚信建材等),充分利用境内的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增大搞活企业活力,调整农业结构协调发展,振兴地方经济更大的发展。
2.1.2 水文气象
羊岩电站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区,居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变化明显,历年平均气温18.2℃,最高气温42.2℃,最低气温-2.2℃。多年平均气温变化在7.2℃—28.6℃。最多年降水量为1363.4mm,最少年降水量为841.1mm,多年平均降雨量1073.5mm。多年平均降雨天数为150天,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26.3mm,最大风速24.4m/s,多年平均风速1.8m/s。本地区湿度较大,多年平均湿度达79%,多年平均日照小时数位1283.6h。霜期一般在12月至次年2月中旬,无霜期长达300天左右。
2.1.3 河流水系与水利工程
大溪河是乌江下游左岸支流,流域面积达2065km2,流域呈西南—东北向的扇形,海拔从金佛山顶的2251m降至乌江入口的151m,相对高差达2000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0.4万kw。
先后建成了凤来电厂(7500kw),三河嘴一级电站(4300kw),三河
嘴二级电站(4300kw),大溪河电站(5000kw),大溪河二级电站(2500kw),大溪河三级电站(20000kw),鸭江大桥电站(9000kw),羊岩电站(1960kw),大剑滩电站(8000kw),狮岭岩电站(820kw),三道拐电站(100kw),共计11处6.348万kw。
羊岩电站上游建有龙头水库,为年调节水库,调节库容6470万m3。
2.2 水资源状况及起开发利用分析
2.2.1 水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特点
羊岩电站接大桥电站尾水,枢纽集雨面积1679km2,在流域南川境内,设有鸣玉水文站,根据上游鸣玉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931km2),从1958年—1982年25年的水文、流量、降雨等资料,采用面积比拟法的水文水能计算,得其成果。多年平均流量32.7m3/s,P=10%时为43.5m3/s,P=50%时为32.0m3/s,P=90%时为22.9m3/s,P=5%时的设计洪水量为1857m3/s,P=0.5%时的校核洪水量为2733m3/s。
2.2.2 水功能区水质及变化情况
本次水资源论证水质数据来自《重庆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在羊岩水电站大坝前连续监测3天的实测数据)。
地表水监测结果见表2-2-1。
表2-2-1 地表水监测数据
根据表2-2-1评价结果,大部分除总氮总磷监测因子外单因子指数小于1,满足Ⅲ类水域标准要求。
项目利用水力发电,项目自身运行过程中无生产废水产生,固水质不会发生变化。项目建成后污水主要来自员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每天产生量约0.48m3/d。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和NH3-N,水量产生量小且水质简单,在厂区设置化粪池处理后作为附近林地、农田肥料,不排入河流中,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2.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1)供水工程与供水量
羊岩电站上游建有龙头水库,为年调节水库,调节库容6470万m3。大溪河流域共建有11处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348万kw。
根据上游鸣玉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931km2),从1958年—1982年25年的水文、流量、降雨等资料,多年平均流量32.7m3/s,大溪河是乌江下游左岸支流,流域面积达2065km2,流域呈西南—东北向的扇形,海拔从金佛山顶的2251m降至乌江入口的151m,相对高差达2000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0.4万kw。
(2)用水量与用水结构
从大溪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可以看出,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农业灌溉,而其丰富廉价的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流域内直接用水主要有农村人畜饮水,农业灌溉用水和水电站发电用水等。
农村人畜饮水水源主要是流域内出露的泉水,河水很少直接利用。流域内自然条件较差,生产生活条件不优越,农村人口分布零散,生活水平低,卫生条件较差。用水主要靠人肩挑,人均用水量少,用水消耗大,回归水量很少。
流域内耕地分布不集中,水田多分布在河谷地势较低的两岸,旱地主要是坡耕地,分布在一些山头平地,地势高,分布零散,灌溉条件较差。农业收成主要靠天下雨,农业水利化水平低下,农民粮食收入没有保证。经对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分析,可以进行农业灌溉的耕地多分布在干支流的河源或上游段地势平坦处,流域内具有可灌溉条件的耕地只具备了少量的配套水利工程,还有一小部分可以利用移动式抽水泵解决。农业旱地灌溉用水量少,灌溉方式主要为人工浇灌;水田灌溉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式,加上渠系等配套工程由于维修管理跟不上,导致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浪费大,如在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喷灌、滴灌、微灌等更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同时加强灌区的管理和实施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发展灌面还具有一定的潜力。
(3) 用水水平与用水效率
流域内水电开发量较充分,但电站发电基本不耗水,发电后水量回归原河道。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大溪河为武隆县境内最大河流之一,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0.4万kw,现开放利用约为6.348万kw,还有3.052万kw待开发,开发潜力巨大。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缺乏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统一管理,使得一方面在保护水资源,一方面又在污染水资源。其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存在如
下问题:
(1)流域内现有一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年代较早,由于历史和技术的原因,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较差,工程存在一些问题,需投入资金进行维护和续建配套。
(2)工程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工程维修跟不上,不仅有管理上的原因,还有运行经费上的原因,导致工程运行不正常,以致报废,灌溉用水利用率低。
(3)经济基础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特别是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更低。
(4)流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不协调,土高水低,分布不成规模,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较困难。区内现还有未利用水利工程进行灌溉的耕地,需要兴建水利工程解决。
(5)区内农村燃料仍以柴为主,这样会对森林植被有一定的破坏,需通过以其它燃料代柴,减少林木的消耗,如通过以小水电代燃料等措施解决,从而加强水土保持。
3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1 取水合理性分析
3.1.1 产业政策相符性
按《水利电力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525-2011)的要求,水利类建设项目应符合国务院印发的《水利产业政策》(国发[1997]35号)和地方制定的水利产业政策实施方案。《水利产业政策》第四条和第七条规定:水力发电项目为本政策实施期内的乙类水利建设重点项目之一,属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属于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水利建设项目。
根据重庆市有关小水电发展的政策,认真贯彻和不断完善各项小水电建设与管理的优惠、扶持政策是小水电管理的重要内容。发展电力生产,首要的是发展可再生的洁净的水力资源。水能资源属循环可再生的洁净的水力资源,具有无污染的优点,且水电站具有运行灵活机动、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开发水电资源,通过“以电代柴”,可促进生态建设,保护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武隆县逐步形成“绿色”环保城市及山水观赏、拓展旅游市场的目标一致。因此该建设项目符合当前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
3.1.2 水资源条件、规划的相符性
重庆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原设计引用流量不足,不符合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合理梯级开发的理念。
按照《重庆市武隆县大溪河流域积极推进绿色小水电建设》要求,2011年11月,重庆陆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重庆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1年12月,武隆县水
务局、财政局下发了《关于重庆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武隆水务发[2011]504号),2012年,武隆县水务局、财政局下发了《关于重庆市武隆县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法人的通知》(武隆水务发[2012]95号)。羊岩水电站增效扩容技改完成后,能够合理地利用该河段丰富的水能资源,促进武隆县的建设,发展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因此该建设项目符合大溪河流域水资源规划。
3.1.3 水源配置的合理性
羊岩水电站坝址以上区域除建有大桥电站等梯级电站外,没有较大的取水口和取水用户,不存在较大的工业用水户,居民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量也很少,河道余水较多,多年平均流量能够满足电站两台发电机组的发电用水要求。
3.1.4 工艺技术的合理性
该项目涉及的工艺技术简单,取水工程主要是拦河坝、引水渠道、压力前池。
(1)拦河坝
大坝坝顶高程199.10m,坝长82m,顶宽3.2m,坝高10m,上游坡度1:0.25,下游边坡1:0.7,为梯形断面。坝体材料为M7.5浆砌条石,顶部1.5mC15混凝土。堰顶未设置闸门,泄洪采用自由堰流形式。根据现场踏勘,坝前淤泥并不严重,坝局部轻度渗漏,坝体未看到大的损坏,总体运行良好,无需要进行加固改造。技改后引用流量加大,原大坝高程可以满足取水要求,不需对坝顶进行加高。
(2)引水渠道
引水明渠全程为矩形断面,渠道宽度为10m,长度为77.5m,明渠
进口底板高程196.20m,进口顶部高程为199.70m,底板坡降4.51%。衬砌材料主要以当地建材为主,明渠边墙采用M7.5水泥砂浆砌条石砌筑,底板衬砌0.3m厚C15混凝土,渠道边墙顶部宽度为1.5m-2.0m。技改需要对引水渠道加高0.5m,过水能力按明渠均匀流公式,正常蓄水位时,过流量为76.4m3/s,完全满足扩容后引用流量45.2m3/s。
(3)压力前池
压力前池段长度9.5m,宽10m,底板高程193.2m,顶部高程为199.70m,深7.0m。前池与明渠末端相连,正常水位199.10m。技改需要对压力前池加高0.5m。
工艺技术符合水资源条件及设计规范要求。
3.2 用水合理性分析
3.2.1 建设项目用水环节分析
该项目为改扩建的水力发电工程,论证水源为大溪河流域地表水。其用水组成主要是发电用水,取水方式为河道内取水,用水并不消耗河道水资源,蓄水、引水发电及发电后的尾水均归入原河道,最终流入大溪河。
3.2.2 设计参数的合理性识别
根据上游鸣玉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931km2),从1958年—1982年25年的水文、流量、降雨等资料,采用面积比拟法的水文水能计算,得其成果。多年平均流量32.7m3/s,P=10%时为43.5m3/s,且上游大桥电站引用流量为51.0m3/s。羊岩水电站发电设计引水流量为45.2m3/s,年利用小时为4464小时,电站多年平均发电用水量为7.26亿m3,设计参数较为合理。
3.2.3 污废水处理及回收
项目利用水利发电,项目自身运行过程中无生产废水产生,固水质不会发生变化。项目建成后污水主要来自员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每天产生量约0.48m3/d。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和NH3-N,水量产生量小且水质简单,在厂区设置化粪池处理后作为附近林地、农田肥料,不排入河流中,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3.2.4 用水水平指标计算与比较
流域内水电开发量较充分,但电站发电基本不耗水,发电后水量回归原河道。
3.2.5 节水潜力分析
该项目取水水源为大溪河流域地表水,取水方式为河道内用水,河水经过水轮机发电,并不消耗河道水资源。其用水没有节水的潜力。虽然水力发电节水潜力不大,但在开发水电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合理调度,充分利用水源。
(1)根据用电负荷变化情况,合理调度,加强用水管理,尽量做到不弃水或少弃水。
(2)对拦河坝做好坝基和坝体防渗处理,减少渗漏损失。
(3)坝址汇水区范围内,营造水源涵养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河流基流量。
(4)通过合理的规划论证,在取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后,由低坝蓄水改为高坝蓄水,增加调节发电用水量。
3.2.6 合理取用水量的核定
大溪河羊岩水电站坝址以上断面多年平均流量32.7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31亿m3。根据《初步设计》中的年利用小时为4464小
时,电站多年平均发电用水量为7.26亿m3。
大坝下游自由堰流形式,避免在坝后形成脱水段,下泄生态流量确保大坝处常年能够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水量不小于3.3m3/s,按常年水流量的10%设计),不会造成坝下河流断流现象。
3.3 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1)加强河道用水管理,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方针和开源、节流、治污并举,节水治污优先的原则。
(3)坚持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综合利用的原则。
(4)坚持取水权有偿转让原则。建立健全保护水资源、恢复生态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
(5)坚持公平、公开、协商、互利的原则。
3.4 合理取用水量
(1)合理开发水能资源
大溪河段的主要开发任务是发电,其次还有解决沿河农田的灌溉及沿河居民的人畜饮用水,但后两项的用水量均不大,可以与水能开发同时进行。所以,大溪河流域石板滩至羊岩河段的开发应在尽可能减少淹没损失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水资源,在获得较大发电效益的同时有效地解决好沿河农田的灌溉及沿河居民的人畜饮用水问题。
羊岩水电站属径流式电站,坝址以上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不受项目建设影响,而对坝址以下河段,经分析计算,其区间来水量
也可保证其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需求。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直接并入武隆县电网,可缓解武隆县电网中电力电量不足的矛盾,减轻省电网的供电压力;同时,该项目建设条件优越,施工方便,施工期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水发电,加快当地开发建设,缓解武隆县供电的紧张局势具有积极的意义。
(2)水量损失小
该项目为径流式水电站,发电用水属河道内用水,未消耗水量,除水轮机散热带走少量的蒸发外,不存在水量损失的问题。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的用水主要是水力发电用水,并不消耗河道水资源,该项目的建设将达到合理开发大溪河水能资源的目的,水量损失均较小。建设项目取水、用水不会对区域水资源产生较大的影响,建设项目取用水是合理的。
4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4.1 依据的资料
(1)建设项目依据的资料是南川区鸣玉水文站44年径流资料按水文年4月—次年3月,丰水期4月—10月,枯水期11月—次年3月划分(见径流频率曲线图)。
(2)采用P-Ⅲ型曲线适线确定统计,再采用水文比拟法将计算结果移用到工处。由于鸣玉水文站和工程坝址处年降水基本一致,则修正系数K为两者面积之比。成果见下表4-1-1:
表4-1-1 鸣玉水文站及羊岩电站坝址处天然径流成果
4.2 可供水量计算
4.2.1 来水量分析
通过采用水文比拟法计算成果作为电站坝址年径流成果。经计算羊岩水电站坝址以上多年平均流量为32.7m3/s,多年平均径流量10.31亿m3,Cv=0.25,Cs/Cv=2.0。
4.2.2 用水量分析
电站坝址上游没有其它用水户,不会减少天然来水量;取水方式为河道内取水,用水并不消耗河道水资源,蓄水、引水发电及发电后的尾水均归入原河道,对周边用水不产生影响,不会恶化本地区域用水的平衡,也不会影响大溪河流域的水量平衡。
4.2.3 可供水量计算
羊岩电站上游建有龙头水库,为年调节水库,调节库容6470万m3。大溪河流域共建有11处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348万kw。
根据上游鸣玉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931km2),从1958年—1982年25年的水文、流量、降雨等资料,多年平均流量32.7m3/s,大溪河是乌江下游左岸支流,流域面积达2065km2,流域呈西南—东北向的扇形,海拔从金佛山顶的2251m降至乌江入口的151m,相对高差达2000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0.4万kw。
4.3 水资源质量评价
本次水资源论证水质数据来自《重庆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在羊岩水电站大坝前连续监测3天的实测数据),其水质对电站取水发电没有影响。
4.4 取水口合理性分析
大溪河水电站位于武隆县境内大溪河干流上,从水资源配置上看,电站较有效地利用了河段水力资源。经过论证,坝址以上天然来水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其工程效益,取水口的设置是合理的。
4.5 取水可靠性分析
从大溪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可以看出,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农业灌溉,而其丰富廉价的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流域内直接用水主要有农村人畜饮水,农业灌溉用水和水电站发电用水等。
农村人畜饮水水源主要是流域内出露的泉水,河水很少直接利用。流域内自然条件较差,生产生活条件不优越,农村人口分布零散,生活水平低,卫生条件较差。用水主要靠人肩挑,人均用水量少,用水消耗大,回归水量很少。
综上所述,对羊岩水电站取水发电基本无影响,羊岩水电站取水可靠。
5 建设项目取水的影响分析
5.1 工程调度运用方式
枯水季节在天然来水量小于电站设计引水流量的情况下,为保证下游水环境不受破坏,需减少引用水量,即只启用一台发电机组。
运营期,在引水明渠进口处的死水位置设置最小下泄流量泄放闸门,确保不少于10%的生态流量。
5.2 最小下泄流量及其合理性分析
该项目为坝后式且具有日调节的水电站,其取水量为流域天然来水量,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32.7m3/s,来水量经过水轮机组发电除冷却系统带走少量蒸发损失外,无其它水量损失,基本是100%的下泄,不会出现河段断流或干涸现象。
5.3 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十分重视的问题,既不能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发展生产,更不能在发展中破坏环境,两者必须协调同步。
本次改造工程通过更换发电机组设备、增大引用流量来增加发电量,改建工程实施后羊岩电站由原装机规模720kw增加至1960kw,发电量由原来的365万kw.h 增加至875万kw.h。电能属于清洁能源,相对于木材、煤炭燃烧后对环境的影响小,项目建设对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本次改造工程对原大坝、引水渠等均无任何变动,不新增库区范围,不会新增淹没范围,因此库区对局地气候、库岸稳定、水库水体更换等与原电站时期基本无变化,水库水质不会发生变差等情况,水
库区域对动植物的影响也和原情况基本一致,库区内的水文情势基本无变化,因此库区内的水生物种类、结构和数量基本无变化。库区的景观与原情况基本一致。
改建工程实施后引水流量由17.5m3/s增加至45.2m3/s,羊岩电站接上游鸭江大桥电站尾水,鸭江大桥电站设计流量为50 m3/s,羊岩电站回水区域未到达鸭江大桥电站尾水排放区域,上游电站运营对羊岩电站影响较小。由于大溪河多年平均水流量为32.7m3/s,羊岩电站改扩建后可能造成枯水期坝后形成110m左右的脱水段,可能造成枯水期该区域内鱼类向下游迁移,该段的鱼类资源减少。
脱水段两岸陆生植物生长主要靠大气降水,该区域年降水量较大(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mm),能满足植被生长需要,即使枯水期坝后形成脱水段对两岸植被影响较小。
工程在施工期和建成后将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虽对河流带来一定的污染,但对水质影响甚小,河水的稀释能力较强,施工期对河道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大,并且是暂时性的。
水力发电既是开发能源的手段,又可提供大量的低廉电能和灵活可靠的电力,既节省了燃料开采消耗,又减轻了污染处理费用,生产过程中没有工业“三废”排放,不会恶化原河道水环境水质。
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暂定8人,生活污水可采用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废污水经处理达标及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能有效防止河流水体遭受污染,不会对下游水生物及城市用水及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良好的水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条件,人类活动对水的影响,既有破坏的一面,也有治理改善的一面,但只要采取一定合理的措施,影响是暂时的,是可以避免的。该项目的取
水对水环境无不利影响。
由于大溪河多年平均水流量为32.7m3/s,羊岩电站改扩建后可能造成枯水期坝后形成110m左右的脱水段,脱水段河段无工业企业污水排放口汇入,不会出现制约工矿企业排污或造成该段河道只成为排污渠道的情况。
5.4 对第三者的影响
(1)羊岩电站改扩建后可能造成枯水期坝后形成110m左右的脱水段,可能形成脱水段的河道无饮用水、灌溉水等取水口,不会发生影响取水情况。
(2)羊岩水电站主要靠天然径流进行水力发电,根据实地调查,电站坝址至大剑滩电站取水口,两岸无集中的城镇、工矿企业分布,区间河段来水大于用水,对下游其他用水户用水无影响。
6 建设项目退水影响分析
6.1 退水系统及组成
羊岩水电站是利用建拦河坝抬高水位及渠道引水来集中落差发电的引水式发电站。该电站退水系统由发电引水系统和泄洪建筑物组成。拦河坝是溢流坝,坝顶高程199.1m,坝长82m,顶宽3.5m,坝高10m。
羊岩电站设计正常发电尾水位193.6m,和下游电站合理衔接。
6.2 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方式
羊岩水电站为坝后式水电站,主要靠天然径流进行水力发电。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32.7m3/s,来水量经过水轮机组发电除冷却系统带走少量蒸发损失外,无其它水量损失。又因水电站属清洁的能源生产企业,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故对下游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6.3 退水处理方案
由于水力发电属于清洁的能源生产,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尾水与来水水质一样,不需要进行处理,能够满足达标排放要求。
6.4 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
(1)羊岩电站是不具备调节能力的小型水电站,发电期间基本不耗水,不产污,电站办公和生活污水生化处理后用于当地农业肥料,退水对下游河段水质及生态环境没有影响。
(2)羊岩电站下游无重要保护湿地、濒危水生生物生境等水域生态系统重要保护目标,无灌溉和引水输水工程,退水对第三者基本无影响。
6.5 退水口(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羊岩电站为坝后式水电站,来水量经过水轮机组发电回到原河道内,经论证对下游不会造成影响,故该电站的退水口设置合理。
7 水资源保护措施
7.1 工程措施
水资源的保护,要做到领导重视、群众关心、资金到位、行动落实。根据羊岩水电站水库的使用功能,制定水资源保护如下措施:
7.1.1 水资源量保护措施
(1)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统一管理,协调流域内用水矛盾,让有限的水资源能得到持续利用,以保障当地社会的持续发展。
(2)加大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水土保持,恢复植被,以提高流域的天然蓄水能力。
(3)加强监督管理,流域内用水实行取水许可制度,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在河道内擅自取水。对取水用户要求严格实行节约用水,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7.1.2 水环境(水质)保护措施
在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对大溪河水质可能产生影响的用水、排水主要包括施工期的砂石加工系统废水、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排放;初蓄水阶段淹没的垃圾、搬迁后的废弃物、淹没的植物,应预先清除干净;运行期的生活生产废污水,应处理达标排放;水产养殖等产生的富营养化物质应定期排放处理等。
7.1.3 施工污染防治
(1)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处理
砂石和混凝土加工系统废水主要污染为SS,且浓度较高,为达到GB8978—1996悬浮物排放浓度为70mg/l的标准要求,针对废水排放量不大、施工期短,采用三级沉淀方案。其处理工艺流程如图7-1-1所
示。
根据相关的施工工程砂石和混凝土加工系统废水经处理后排放监测表明,经过三级沉淀处理后,SS的排放浓度可以达到70mg/l以内,符合排放标准。
图7-1-1
(2)生活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质为SS、COD、氨氮等。因施工期,施工人员和生产、居住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大溪河天然来水量相比较小,为了保护环境卫生、人群健康和地表水水质,应进行处理后排放。其处理工艺流程如图7-1-2所示。
图7-1-2
(3)水环境监测
为了解施工建设对大溪河水质影响程度,应对施工期的生产废水
和生活污水进行监测。根据河流长度、宽度、入河排污口的分布及水质状况,合理布设水质监测点。一经发现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治理。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监测
监测项目:水温、PH值、SS、COD、氨氮。
采样点:砂石料加工废水排放口、施工人员集中生活区及运行人员生活区生活污水排放口。
监测方法:采用水质监测规范中的方法进行。
(4)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因地制宜地建造沉淀池等污水临时处理设施,对含油较高的施工机械冲洗水或悬浮物含量高的其他施工废水需经过处理后方能排放。在施工相对集中区,应设立生活污水收集池处理后排放,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水泥、沙、石灰类等建筑材料应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防雨淋措施。
7.1.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坚持节约用地原则,尽量减少施工临时用地。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工程布置、土石方开挖、砂石料的采用等,均应考虑对现有森林的保护。
(2)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安排好施工进度,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石移挖作填,除作为工程填方外,还可填入需要填平的低洼地。填方表层保持一定厚度的弃土,以备种草植树进行绿化。
(3)不能利用的弃土弃石堆置于底部设有挡渣墙、地形相对平缓的坡面,防止弃土弃石随处散落,特别要防止弃土弃石散落于河道造成河道壅塞。工程完工以后必须对弃渣表层保持一定土壤厚度,进行种草植树固土,防止弃渣体被暴雨冲蚀或滑塌、崩溃,造成新的水土
流失。
7.2 非工程措施
水资源保护不但要运用工程措施,还要建立制度和内部用水规范等综合措施,以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建立健全厂内各项用水管理制度,进行统一管理,并对各项用水进行优化配置,以达到“增产不增污”和“增产不增水”的最佳效果。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对职工用水节水宣传和学习,树立职工用水节水意识。
7.2.1 流域管理
加强河道用水管理,减少水污染,明确水体功能与水质保护目标,科学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水质标准。
7.2.2 法律法规措施
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运用经济杠杆作用;加强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的建设;依法行政,建立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并进行统一监督和管理。
8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方案建议
8.1 补偿原则
补偿应该坚持如下原则:
(1)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方针和开源、节流、治污并举,节水治污优先的原则。
(2)坚持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综合利用的原则。
(3)坚持取水权有偿转让原则。建立健全保护水资源、恢复生态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
(4)坚持公平、公开、协商、互利的原则。
8.2 补偿方案(措施)建议
水的开发与整治是相辅相成的,开发必须依靠整治,整治必须为开发服务。开发离开整治,环境得不到保护与改善,就失去应有的经济发展条件。任何一项工程的兴建,有利则有弊。羊岩水电站的建设对缓解当地人民生活及生产不断发展所需的电力需求,给予当地老百姓用电优惠政策,鼓励用电,为当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以电代柴的有效措施。对于开发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可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加以预防减少和改善。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1.1 取用水的合理性
水力发电项目为《水利产业政策》实施期内的乙类水利建设重点项目之一,属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属于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水利建设项目。因此该建设项目符合当前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
重庆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原设计引用流量不足,不符合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合理梯级开发的理念。经武隆县水务局、财政局同意,羊岩水电站增效扩容技改完成后,能够合理地利用该河段丰富的水能资源,促进武隆县的建设,发展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因此该建设项目符合大溪河流域水资源规划。
羊岩水电站坝址以上区域没有较大的取水口和取水用户,不存在较大的工业用水户,居民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量也很少,河道余水较多,多年平均流量能够满足电站两台发电机组的发电用水要求。
综上所述,该建设项目取用水是合理的。
9.1.2 取水水源可靠性
(1)水资源量
大溪河羊岩水电站坝址以上断面多年平均流量32.7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31亿m3。根据《初步设计》中的年利用小时为4464小时,电站多年平均发电用水量为7.26亿m3,水源资源可靠。
(2)水资源质量
根据《重庆市武隆县羊岩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在羊岩水电站大坝前连续监测3天的
实测数据),水质满足Ⅲ类水域标准要求,其水质对电站取水发电没有影响。
(3)生态用水量
该项目是具有日调节能力的水电站,主要靠天然径流进行水力发电,其发电用水量是根据上游来水量不同而变化的。对下游生态用水基本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为水电站工程,属清洁的能源生产企业。项目建成后,无新增废水排放,也无工业“三废”排放。羊岩水电站取水基本不影响上下游工农业用水,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没有限制工程取水的制约因素,工程取水可行。
9.1.3 取退水影响与补偿措施建议
电站退水分为发电尾水退水和生活用水排放,经论证,电站属清洁的能源生产企业,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生活用水经过水质保护措施后,能达标排放。故对下游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该电站的补偿措施符合国家、省、县相关法规、政策。
9.1.4 水资源保护措施
水资源的保护,要做到领导重视、群众关心、资金到位、行动落实。根据羊岩水电站水库的使用功能,制定了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如:水资源量保护措施、 水环境(水质)保护措施、 施工污染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9.1.5 取水和退水方案
大溪河羊岩水电站坝址以上断面多年平均流量32.7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98亿m3。根据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中的年利用小时为4464小时,电站多年平均发电用水量为7.26亿m3。
该项目取水方案及取水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二十三条“地方各级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水资源实际情况,按照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再利用的原则,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的要求。本项目取水方案和退水方案是合理的。
9.1.6 取水的可行性
羊岩水电站所在河流大溪河属雨源型河流,流域内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生产条件差,经济基础落后,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经济发展条件差。
羊岩电站的建设是以发电为主,取水口位于武隆县鸭江镇,电站主要靠天然径流进行水力发电。对坝址以上用水户无任何不利影响。天然来水发电后流向下游,水量没有损失,水质没有被污染,对下游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为水电站工程,属清洁的能源生产企业。项目建成后,无新增废水排放,也无工业“三废”排放。羊岩水电站取水基本不影响上下游工农业用水,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没有限制工程取水的制约因素,工程取水可行。
9.2建议
项目立项后,按《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取水许可手续。加快项目其它工作阶段的步伐,地方各级部门密切协作,使羊岩水电站早日实施,造福人民。
建设项目实施后,要依法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水资源的保护,合理配置,严格对下游的生态环境用水进行控制。加强水土保持和区
域绿化工作,防治水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电站运行前,建议制定保证电站对下游下放基本流量的运行调度措施,以确保下游用水得到落实。
范文三:水资源论证1
7 退水的影响分析
7.1退水系统及组成
清水河水库工程的退水系统主要包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生产、生活废污水以及水库沿岸生活污水。
清水河水库的退水主要包括工程施工中产生的生产、生活废污水和水库运行后尾水和生活污水。
清水河水库退水方式有两种,汛期由溢洪道的形成排入下游,非汛期以工作闸的形成排入下游河道。非汛期项目退水对附近水体环境基本无影响,汛期根据流域水文、水情预报系统信息,可科学地制定限蓄制度,进一步提高水库的调洪功能。
7.1.1施工期退水系统及组成
施工期生活污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施工期生产废污水:坝基开挖、骨料冲洗、混凝土搅拌、浇筑、养护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是沙石料加工、混凝土搅拌以及其他施工部位零星生产的废水,采取就近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
根据工程地形条件及枢纽布置特点,施工布置遵循方便施工及管理、少占耕地的原则,采取分区集中布置方式。各工区均布置有取用水和退水系统。
7.1.2运行期退水系统及组成
清水河水库主要任务是灌溉、城市供水,水库运行期退水即为上游工业产生的污水和汛期弃水。由于水库引水主要采用管道引水方式,沿途蒸发可忽略,尾水量基本与取水量一致。 工程运行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便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用于农灌。
7.2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清水河水库施工期生产总用水量9.69万m3,生产废水按用水量的80%计算,整个施工期产生的废水越为7.75万m3:;电站施工期间每天高峰期有施工管理人员400人进场,按每人每天生活用水为0.1m3计算,生活用水排污系数取0.8,计算得整个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约为1.632万m3。
清水河水库运行期管理人员定员19人,按每人每天生活用水为0.1m3计算,生活用水排污系数取0.8,年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仅为555m3。
7.2.1施工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放
施工期的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人工沙石料得开采加工、混凝土拌和及养护、灌浆等,整个施工期共产生废水量约为7.75万m3,SS 排放浓度为3000mg/L左右,生产废水污染特性主要表现为水质浑浊、悬浮物增多,PH 值增高,应在施工区就近区就近设置排水沟及沉沙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收集、沉砂及加酸性物质以降低PH 值等处理后尽量循环使用,以减少达标排放量。
施工期生活污水包含日常生活用水的废弃水和施工人群产生的粪便等,清水河水库施工期高峰人数每天有400人,按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为0.1m3计算,生活用水排污系数取0.8(0.2为生活耗水量),整个施工期共产生生活污水越为1.632万m3,主要污染因子COD 、BOD 、氨氮、SS 、大肠杆菌等,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污染物,可生化降解,应在各施工人群生活聚居区设置化粪便池进行无害化处理,用于农灌或绿化。
7.2.2运行期生活污水排放
工程运行期的生活污水来自水库设计施工人员,根据水库规模及有关规程,按照少人值
班的原则,根据实际运行,新兴水库编制人员19人,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55m3,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 、BOD 、氨氮、大肠杆菌等,一般情况下,水库运行现场值班人员很少,但仍应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经化粪便池无害处理后做厂区绿化化肥。
7.2.3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SS 、pH 等,估算SS 排放浓度可达2000mg/L-20000mg/L,pH 值在7.1-8.1之间,排放的方式为不均匀分散排放,且仅限与施工期排放;施工生活污水主要含COD 、BOD5、氨氮、大肠杆菌等。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 越为500mg/L,BOD5含量约为100mg/L-250mg/L,氨氮含量约为30mg/L,呈不连续排放。
7.2.4 退水口(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清水河工程坝址以上(什么工业)工业生产 良好 ,本项目污染物主要为 拟建清水河水库周围流动人口的生活污水 和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水 。以人均日用水量计算,为 0.5 m3/天,总量仅为清水河水库总水量的 10.4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见下表:
序号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
总汞
0.05
2
烷基汞
不得检出
3
总镉
0.1
4
总铬
1.5
5
六价铬
0.5
6
总砷
0.5
7
总铅
1.0
8
总镍
1.0
9
苯并 (a)芘
0.00003
10
总铍
0.005
11
总银
0.5
12
总α放射性
1Bq/L
13
总β放射性
10Bq/L
(本表需要清水河水库周围的工业,以及工业产生的废物的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标准:(这个标准在网上查的)
污染物
二级标准
污染物
二级标准(mg/L)
污染物
二级标准(mg/L)
PH 值
6-9
SS
<>
COD
<>
经论证符合排放要求。
7.3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
为防止未经处理达标的废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对河道水质造成污染,采用如下方案分别对施工期和运行期废污水进行达标处理。
(1)施工期的废污水处理方案
1)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处理方案
拦河坝、压力前池、电站厂房,均设有混凝土骨料加工系统,由于人工砂石料加工系统和天然砂砾料筛洗系统耗水量大,拟考虑在各骨料加工系统处各设一个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将污水集中用化学净水剂处理、沉淀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后在排放,从而减少废水排放量,沉淀下来的泥沙由人工清除,集中堆放在附近凹地。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污染物主要是泥沙悬浮物,在废水处理项目中,降低悬浮物含量工艺为简单,只需进行沉砂、沉淀处理便可达到排放要求。
2)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处理方案
工程在取水枢纽拦河坝左岸、厂区枢纽各设一座固定式混凝土拌合站,引水隧洞、前池
和压力钢管施工区沿线布置移动式混凝土拌和机供应混凝土。
工程废水排放量虽不大,但悬浮物浓度高、间歇集中排放的特点,拟在固定式混泥土拌和站处各设废水处理系统,其处理流程见图.7-2。
图.7-2混凝土拌合系统冲洗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3)零星分散式废水处理措施
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一些流动、分散、难以集中处理废水,应尽可能地利用地形条件挖排水沟、设置集水沉淀池,使废水在排入清水河之前得到自然沉淀,从而降低其泥沙含量。
4)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水库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 、BOD5、氨氮、大肠杆菌,虽然量不大,但主要污染物浓度超过排放标准。拟在各处施工区及生活区分别设置1个厕所,经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用做化肥,严禁排入河道,污染河水。
(1) 施工期废物及废渣的处理方案
由于清水河水库采用引水隧洞与管道相结合的方式,从取水坝取水至压力前池,所以整个工程建设共计开挖土石方23.63万m3,回填利用3.38万m3,产生弃渣20.25万m3,设置一个弃渣厂进行集中处理,为有效防止施工期间雨水冲蚀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渣体坍滑对河道水质和调洪能力造成影响,渣场在堆渣过程中要求边堆渣边碾压,层层压实。在堆渣前期渣脚应先修筑挡渣墙,在弃渣场的两侧和上缘应修建截水沟、暗涵等防洪设施,防止山坡洪水的冲刷。施工结束后进行扰动区内的弃渣清理,对裸露的地表进行种草。
(3)运行期废污水的处理方案
当工程建成后,仅留下管理人员19人,生活费水较少,在生活区设置永久旱厕和化粪池各一个,生活废水经处理后用做厂区绿化农肥或农灌,不会对清水河水之产生影响。 所有退水必须通过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经二级处理达标后,一部分进入回用水厂进一步处理后回用,其余大部分排入清水河,经处理后的废水水质应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中第二类污染物一级标准值的规定,即:
COD<60mg>60mg>
BOD<20mg>20mg>
SS<20mg>20mg>
TP<1.0mg>1.0mg>
TN<10mg>10mg>
(该处出自磬石城区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
7.4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
7.4.1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影响
清水河水库工程区地处祥云县米甸镇北部,现状水质为三类,规划水平年水质目标为三类。清水河水库运行期退水即上游尾水和汛期弃水都不会改变原取水的水质,对河道水质不会产生影响。生活污水年排放总量仅为555m3,且经过处理后方外排,排污比为15.1×104,生活污水对其纳污能力影响很小。
7.4.2对水体功能的影响
水库施工期间废污水的排放对清水河的纳污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清水河水库工程规模不大,施工产生的生产、生活废污水少,且经过一定处理后方才排放,这种影响相对较少,且这种影响随着工程的建成而逐渐消失或降低,不至于改变清水河现状水质。
7.4.3对水生态的影响
施工期废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方排入清水河,对河流的水质影响不大,不会改变清水河的水质现状;运行期的退税没有造成清水河水量的减少和水质改变,且清水河流域内无珍惜或洄游鱼类,故本建设项目退水不会对河流水生态产生影响。
7.4.4对第三者的影响
清水河水库下游虽然无生活取水要求,但有部分农业生产和农灌取水要求,由于水库退水对河道水质影响极小,不会改变水质现状,故不影响农业用水要求。退税不会对下游河道的水质、水量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对下游其他用水户造成影响。
7.5退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水库施工期间由于大量人员和施工机械的进入,其产生的生活废污水相对较多,对周边生态及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随着工程的建成逐渐得到缓解或消失。 水库建成后,生产生活区建相应公共卫生设施,生活污水净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用做厂区绿化农肥,对清水河纳污能力无不利影响。
水库运行期,由于水库取水后使取水口断面至厂房尾水口断面之间河段水量减少,但区间无工矿企业,农田面积小,居民人口少,对该河段水质、水生态、水体功能影响甚微,可满足水功能区保留区水质达到规划三类目标要求。
规划中的清水河水库取水在清水河下游440m 除,在规划中已对其影响作了论证。 综上所述,运行期的退水没有造成清水河水量的减少和水质的改变,对工程区下游的水体功能和其他用水户造成影响,退水口的设置基本合理。
8水资源保护措施
8.1工程措施
8.1.1水资源保护措施
清水河水库施工中砂石骨料冲洗、混凝土搅拌、浇筑、养护等施工过程中均要产生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和PH ;施工期高峰人数400人,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污染物;由于工程区域河段地处水功能保留区,水质保护目标为三类,因此,根据工程布局与地形特点,对生产废水采用处理达标后排入河道,生活污水适当净化后,统一排放,尽量避免对下游河道的污染。
8.1.2河道生态用水下泄的工程措施
为了保证下游减水河段生态用水的需求,工程在建设中应建立相应的工程措施,必须在大坝处设置泄流孔,按保准下泄生态用水量,避免减水河段出现脱水现象而影响生态平衡。
8.1.3水库工程范围内的水土保持措施
水库施工期大量土石方开挖,破坏原生植被,同时倾倒在山坡生的弃渣料亦毁坏、覆盖当地植被。开挖松动的山体和弃渣料经雨水冲刷后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实施水土保持工作,把工程水土流失影响降低到最小。清水河水库水土保持工作一定要认真贯彻" 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加强管理,注重效益" 的方针,把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综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建议水保工作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 弃渣处理措施
整个工程共计产生弃渣20.25万m3,拟设置2个弃渣场,施工所产生的弃渣及生活垃圾堆放弃碴场,为有效防止施工期间雨水冲蚀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渣体坍滑对河道水质和行洪能力造成影响,渣场临河道面必须砌筑挡渣墙、暗函、截水沟和防洪措施,否则大量弃渣流失进入下游河道,将会造成对耕地的淹没、对河道淤积,微机电站阀电脑设施安全,给河道安全行洪带来危害。
(2)施工期水土处理)
电站施工区域内修建的道路,因雨季到来可能会形成道路沿线的滑坡和坍塌,所以需在施工道路两旁滑坡坍塌地段,应做好护坡处理;施工和养护废水的任意排放会导致施工区域
内的水土流失,故需统一规划硬化区域内的引排水沟渠。
(3)植物措施
施工结束后,关闭料场,并根据土质及时做好绿化工作,种植水土保持林时优先选择该片区的原生种类,恢复当地植被。绿化厂房及大坝周围环境,种植树木草地,对施工损面实施植树种草,做好植被恢复工作。加强拦河坝上、下游地区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和保护工作,取水口上游通过实施流域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的作用。
水土保持工作要与工程同步启动,做到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发挥效益,并且与整个环境的绿化、梅花、园林化结合,从而达到预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8.2非工程措施
新型水电站水资源保护规划是水资源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议尽快开展电站水资源保护研究工作。由于新型水电站的主要任务是取水发电,不会改变和到原来的水质状况,新型水电站水资源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宝库以下几个方面:
1、 编制生产用水与灌溉用水规划。正确处理好生产用水与灌溉用水的关系,在丰水期水量保证的前提下,电站的取水量可以按设计取水多发点;而在枯季(尤其农田灌溉期),应尽量协调好生产用水与灌溉用水关系,为保障农灌用水要求,必须适当减少河道取水、减少发电等措施。
2、水土保持规划。从保护河流水质出发,结合当地实际,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制定的合理的工农业发展规划,在工程径流区内以发展不破坏现有森林植被的特色生态产业为主。 同时,还应做好:
1、加强间断性监测,为钱化管理提供依据。强化监督管理是保证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重要措施,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须加强依法治水的监督管理。建议电厂业主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均对取水、退水河段及长治辖区内进行前面的监测评价,委托有资质的水环境监测机构对电站工程的取、排水定期进行质和量的监测,以作为废污水排放管理的依据之一。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水资源保护和节水意识
水是一种可再生、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但又是一种不可替代、极易被污染的具有流动性、循环型的共享资源,全社会必须充分认识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水资源的保护及关系到当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定、协调发展,也关系着我州社会各行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建议业主采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真正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3、加强水资源保护的监督与管理,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根据《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的要求,完善相应的水资源管理、保护的相关体制和制度,建立健全保护机构,组织到位,做好依法保护、执法有力。各项建设必须依据相关区域的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要求,要考虑水体污染的承载能力,以不破坏水体各种使用功能为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7.3施工期水资源保护措施
(1)在施工人员相对集中区,即施工人员居住和食堂生活区,应建化粪池等生活污水降解池,以削减污染负荷,降低影响。
(2)土石方开挖时应做好土石方平衡计算,余方应立即运往指定弃料点,减少土石方在施工地的堆放量。另外,弃渣场的弃渣经雨水冲刷也会产生水土流失。所以弃渣场应修建拦渣防护措施,施工完毕后应及时种植树草,恢复植被。
(3)在工程施工期,因大坝施工、土料开挖以及溢洪道开挖等活动,会破坏原有的地貌、植被从而产生水土流失。所以必须按照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对大坝护坡和溢洪硬化处理,对已破坏的原地貌及时种植树草,恢复植被。
(4)为掌握工程施工对下游河道水质影响,工程开工后,应不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本措施在网上长泰水水库水资源论证中查的,符合拟建清水河水库的要求需进一步论证)
7.4运营期水资源保护措施
(1)在水库蓄水前应对库区进行彻底清库,即对杂草、树木、枝叶、粪坑、垃圾、杂物进行清除并外运处理,并经有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下闸蓄水。
水库库区禁止进行较大规模的牲畜养殖、网箱养鱼及高密度投饵料养殖,控制库区污染物的排入量,保证库区水体不发生富营养化。另外,应对库区上游进行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改善库区周边的植被,增强土壤含水能力和改善库区的生态环境。
(2)加强水质监测,每年至少进行4次的水质监测,以掌握库区及大坝下游的水质动态,对出现水质及环境问题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情况。(本措施在网上长泰水水库水资源论证中查的,符合拟建清水河水库的要求需进一步论证)
范文四:水库水资源论证
1 总论
1(1 项目来源
洞子水库扩建工程的水资源论证工 受XX国土资源局的委托,由XXX承担龙
作。
因太乙河下游地质公园建设,需龙洞子水库提供足够的生态用水量,目前水库规模不能满足供水要求,需在原水库规模的基础上扩大供水能力,保证农业、生态环境用水,与此同时不降低原工程的防洪标准,确保工程防洪渡汛的要求。
在工程扩建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及附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于2005年5月12日发布并实施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Z322-2005及附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写题纲,对龙洞子水库扩建工程项目进行水资源论证。
1(2 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
针对建设项目的用水要求,结合取水河道的水源条件,基于论证区域调查与收集的资料,分析水源条件,论证各水源的水量,分析项目建设用水的合理性、项目建设取水后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其它用户的影响,提出允建项目取水水量,水源质量变化情况等。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展望将来,水资源正日益影响国家的环境与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国家间冲突。 1
探讨,,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是世纪之交全球共同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点议题之一。为适应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解决当地国民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供需矛盾,通过工程措施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变龙洞子水库所在的太乙河防洪减灾模式,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斗争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建成全面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促使水库灌区建成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重建工程流域防污减灾体系;保证生态环境用水,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
龙洞子水库水资源论证旨在深入研究该项目取水的可行性和用水的合理性,分析该项目取退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水环境及其他用户可能产生的影响,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 编制依据
1(3(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8
(3)XX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办法1997.10
(4)《XX省水环境监测管理办法》1997.5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
(8)《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6
(9)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1993.8
(10)《水利产业政策》1995.2
(1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2002.3
1.3.2 规程规范
(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水利部?国
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15号令)2002.3
(2)《关于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水资源
[2002]145号)2002.4
(3)《水文调查规范》SL196-97
(4)《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x322-2005
(5)《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6)《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
(7)《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法规及有关文件汇编》
1.3.3 采用标准
(1)《水资源评价标准》SL/T238-1999
L252-1999 (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GB/T18820) (5)《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
(6)《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技术标准汇编》
3
1.3.4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钱正英和张光斗
主持)
(2)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编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地表水资源
保护补充技术细则》
(3)水利部、中科院《水资源论证》培训讲义
(4)《XX省水功能区划报告》
(5)《XX水资源调查评估及水功能区划报告》
(6)《XX2005年国民经济统计年鉴》
(7)XX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
(8)XX水电局《龙洞子水库三查三定报告》
(9)XX水电局《龙洞子水库管理状况登记表》
1.4 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分析范围:坝址以上太乙河流域面积118 km2。
论证范围:水库库区及退水影响下游区域面积40 km2。
1.5 论证工作等级
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x322-2005规定,确定本次论证工作等级
为三级。
1.6 取水源与取水地点
本工程取用太乙河地表水。
龙洞子水库大坝坝址建在太乙河下游明星乡七村,大坝地理坐标:东经105?22′,
北纬30?40′。
4
范文五:津市水资源论证
津市市金湘猪鬃实业有限公司
3千吨水煮猪鬃暨100万打高档鬃刷
生产基地项目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报批稿)
湖南省联宏水利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9月
目 录
1 总论 ................................................................................................. 1
1.1 项目来源................................................................................... 1
1.2 地下取水水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 2
1.3 编制依据................................................................................... 2
1.4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 4
1.5 工作等级................................................................................... 4
1.6 分析范围论证范围 .................................................................. 5
1.7 水平年....................................................................................... 6
2 基本情况 ......................................................................................... 7
2.1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 7
2.2 项目选址地概况 ...................................................................... 7
2.3 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 7
2.4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及退水方案 ............................... 9
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 10
3.1基本概况 ................................................................................. 10
3.2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 15
4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 20
4.1 取水合理性分析 .................................................................... 20
4.2 用水合理性分析 .................................................................... 20
4.3 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 21
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 22
5.1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 22
5.2地下水水资源量分析 ............................................................. 24
5.3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 27
5.4开采后地下水水位预测 ......................................................... 28
5.5地下水水质分析 ..................................................................... 30
5.6取用水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 ................................................. 31
6 取水的影响分析 ........................................................................... 32
6.1 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 32
6.2 对其他用户的影响 ................................................................ 32
7 退水的影响分析 ........................................................................... 36
7.1退水系统及其组成 ................................................................. 36
7.2退水总量、退水处理情况及达标情况 ................................. 36
7.3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 ......................................... 36
8 地下水保护措施 ........................................................................... 37
8.1工程措施 ................................................................................. 37
8.2非工程措施 ............................................................................. 37
9 结论与建议 ................................................................................... 39
7.1结论 ......................................................................................... 39
7.2 建议 ......................................................................................... 41
附件 委托书
附图
附图一 项目平面布置图
附图二 蓄水池平面图
附图三 水资源论证范围图
1 总论
1.1 项目来源
津市市金湘猪鬃实业有限公司是在原津市市猪鬃总厂、津市市鬃刷厂的基础上改制建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猪鬃生产出口基地。现有员工300余人,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获得国家轻工部颁发的产品荣誉证书,“金湘”品牌荣获湖南省著名商标。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国际知名品牌”。 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国际标准产品认可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现场实行GMP管理,2003年-2010年连续八年被评为常德地区“自营出口十强企业”,多年来,金湘猪鬃实业有限公司猪鬃出口额占全省猪鬃出口的98%以上,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6860万元,上缴税金270万元,净利润407万元,是津市市重点出口创汇企业,2007年12月公司被评为 “常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津市市金湘猪鬃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常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现有建筑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小部分为五六十年代建筑,且维护不佳,现有生产设备落后,而该公司猪鬃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度增长,产品供不应求,现有的生产能力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由于项目加工工艺包含浸泡部分,为了保证质量,浸泡不能采用含有漂白物质的城市自来水,项目区距离河道较远,浸泡耗水量较少,
拟定采用深层地下水。津市市金湘猪鬃实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承担该项目地下水取水水源论证工作
1.2 地下取水水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实施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对社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论证的目的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与规范文件,对利用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论证,分析利用水资源与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得出结论与建议。
本次水资源论证的任务包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及其附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针对建设项目的用水要求,结合取水地域的水源条件,基于论证区的调查与收集的资料,分析水源条件,论证水源的水量,分析建设项目用水的合理性,建设项目取水后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户的影响,提出允许建设项目合理取水水量等。
1.3 编制依据
1.3.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颁布,2002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颁布,1996年修正)
(3)《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2006年第460号令)
(4)《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2002年,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5)《湖南省洞庭湖区水利管理条例》(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9年11月27日通过,2010年1月1日期实行)
1.3.2 规程规范
(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 322-2005)
(2)《水资源评价导则》(SL/T 238-1999)
(3)《水文调查规范》(SL201-97)
(4)《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2001)
(5)《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
(6)《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7)《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SL348-2006)
(8)《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水利部、发改委第15号令)
1.3.3 采用标准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4)《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
(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1.3.4 参考文献
(1)《常德统计年鉴》,常德市统计局,2010年
(2)《常德市津市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津市市统计局,2011年
(3)《2010年常德市水资源公报》,常德市水利局,2011年
(4)《津市市金湘猪鬃实业有限公司3千吨水煮猪鬃暨100万打高档鬃刷生产基地项目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4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取水规模:本项目共布置一口取水井,设计取水量21.24m3/d,规划日取水量21.24m3/d,年取水量2215m3/a。
取水水源:本项目拟定取用角砾层中的承压水,通过勘查,在勘查区地下角砾层中富含大量承压地下水,且水质较好,该承压水与澧水有水力联系并相互补给。
取水地点:湖南省津市市嘉山开发区团湖大道与周家铺路道路交汇处的西南侧,津市市金湘猪鬃实业有限公司厂区内。
1.5 工作等级
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的相关规定,地下取水水源论证应按照论证等级确定工作深度。地下取水分级论证技术要求见表1-1。
表1-1 地下取水分级论证技术要求
根据本报告主要目的和任务,结合项目的建设情况,本次地下取水水源论证报告按地下取水三级论证技术要求进行论证。水资源论证工作在区域水资源评价基础上进行。
1.6 分析范围论证范围
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行政分区和水资源分区,一般将县级行政区作为一个与水资源四级分区配套的行政分区,因此本次分析范围选择为常德市津市市。
津市市金湘猪鬃实业有限公司本次浸泡水源为地下水,取水主要受地下水补给条件、区域用水情况及退水的影响。根据现场勘察和参考附近区域的岩土工程地质勘测报告,该厂区生产取水影响半径为
1.3m,无退水影响。本工程拟抽取地下承压水,该层承压水与澧水水力联系并互相补给,因此该层水具有补给范围大,水源充足,储量大
的特点。根据地下水水源论证范围的确定原则,一般选取独立的地质单元作为水源论证范围。综合考虑本次地下水取水工程的位置以及建设项目取用水可能的影响范围,按照便于水量分析的原则,本次计算以新洲镇作为取水水源论证范围,论证范围为47.4k㎡。
1.7 水平年
根据建设项目分析、论证范围的河流水文特征变化情况,并考虑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选取2010年为现状水平年,2015年为规划水平年。
2 基本情况
2.1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名称:3千吨水煮猪鬃暨100万打高档鬃刷生产基地项目水资源论证
性质:新建工厂工业用水取水工程
2.2 项目选址地概况
项目建设地理位置位于湖南省津市市嘉山开发区团湖大道与周家铺路道路交汇处的西南侧。拟建地块基本呈较规则的四边形,规划用地面积46664.2m2(70亩)。项目地块东临周家铺路,北临团湖大道,场址交通条件便利,环境优良,附近无工业污染源、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基地内已进行了土方平整,整体地势呈北低南高状态,周边环境良好,动迁量小,作为水煮猪鬃厂区建设地,是一处较好的建设用地。
2.3 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1 猪鬃生产线:
年产3000吨水煮猪鬃的生产销售,预期所占份额为全国猪鬃行业总产量的25%,目标是成为中国前三大猪鬃制造商。
2 高档鬃刷生产线:
年产100万打高档鬃刷的生产销售,打造全国最高标准鬃刷生产线,目标成为中国油漆刷十大制造商之一。
表2-1 总平面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本项目立足于水煮猪鬃资源优势的整合与开发利用,且本项目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符合产业化、集约化生产大宗农业要求。项目建设地条件优越,猪鬃资源丰富,生产工艺技术设计合理,加工生产设备先进,产品具有品牌优势,发展目标明确,内部管理严密。是投资少、见效快、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项目;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惠农产业,阳光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项目。
从建设方案与投资两方面看,拟建规模适当,并能够适应该公司水煮猪鬃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需求。
2.4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及退水方案
该工程计划钻井1口,取水用,由于用水将被污染,不考虑回灌。井径5cm,井深126m,取水泵设计最大流量为10m3/h。取水用途为浸泡猪鬃毛,在厂区内设有6个浸泡池,每个浸泡池容积23.6m3,共141.6m3,根据工艺要求,浸泡池中毛水比为7:3,即每个池子需水量为7.08m3,每三个浸泡池为一批,同时取水、换水。每隔七天换水,即用水量为42.48m3/w(w:周),最大取水量为21.24m3/d,年取水量2215m3/a。
取用的地下水经过浸泡工艺后经过厂区内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市政管网。
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3.1基本概况
3.1.1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津市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下游、湘鄂两省交界处,因地处澧水北岸,“为水陆要津”而得名。地跨东经111°46'~112°40',北纬29°11'30
津市交通便捷,是湘西北水陆运输枢纽,洞庭湖区著名商埠。市区公路四通八达:北通鄂南,南接湘中,西抵湘西,与石长铁路、枝柳铁路和京广铁路相连;湘北公路连接常德机场,可飞抵京、沪、渝、粤等地的重要城市。傍市而过的澧水东入洞庭,西接长江,常年可通航300 至500 吨级船只,是湖南6 大良港之一。
2 地形地貌
津市市属武陵山脉余脉向洞庭湖盆地过渡地带,处于富庶的澧水流域山区与肥沃的洞庭湖结合处,丘陵平原兼而有之,构成了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表升降明显。最高点为棠华二岩寨,海拔337.1 米,最低点为白衣乡建国村,海拔23 米。澧水为天然分界线自西向东横贯市区,到渡口南折,沿市境东部边缘注入洞庭湖,将境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澧水平原,地势平坦,河湖纵横,海拔32 到34 米。南部沿南、西、北边缘地带为丘陵岗
地,呈“E”字型结构。东部边缘与洞庭平原相接,大小湖泊密布,其中西湖和毛里湖最大,水面共约40 平方公里。市境地貌属流水、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岗地、平原地貌类型。其中平原占32%,湖泊水面占14.6%,岗地占48.6%,丘陵占3.8%,低山占1%。
3 地质概况
境内地层大面积为第四系覆盖,全部为松散沉积物,老地层零星分布。工程地质分平原和岗丘两个地质区,平原地质区主要分别在农场至市北区一带以及渡口、保河堤等河湖交界地带,地基属双层结果,上层允许承载10 吨/平方米,下层一般大于10 吨/平方米。岗丘地质主要分布于皇姑山至灵泉,嘉山至白衣庵地带以及津市南侧边缘地带。表明允许承载力为10 吨平方米,下层允许承载力一般在300-800 吨平方米之间。
4 土壤植被
津市境内最高点为棠华二岩寨,海拔337.1m,地势较低,全部为红壤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因而蕴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调查全市境内植物99 科224 属359 种,其中裸子植物8 科16 属26种,种子植物87 科203 属327 种,蕨类植物4 科5 属6 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 种(水杉);二级保护植物4 种(杜鹃、鹅掌楸、金钱松、银杏;三级保护植物3 种(厚朴、凹叶厚朴、玫瑰)。另有相当部分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乡土植物可用于城市园林绿化。
5 气候水文
津市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干湿明显,雨量充沛,光源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6.5℃,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9.1℃;元月最冷,平均3.9℃,极端最低气温-13.5℃。全市无霜期272天,昼夜温差年平均8.0℃,光照充足,平均日照1770.6小时。太阳光年均辐射量108.32千卡/平方厘米。由于温、光、水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灾害性天气较为频繁,春季低温阴雨,秋季寒露风,春夏暴雨洪涝,龙卷风和冰雹等也时有发生。年平均降雨量1164.26mm,年降雨总日数平均136.1天。全年相对湿度80%。境内全年主导风向为北偏东。春季雨季多北风与东北风,夏秋多南风与东南风,风力多为2~3级,平均风速2.6m/s。
6 河流水系
区内地表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津市境内共有大小溪河流31条,分别隶属澧水水系和西洞庭湖水系,其中一级支流12条,二级支流13条,三级支流6条。按河流水系分,澧水水系10条,流域面积45.6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69%;西洞庭湖水系21条,流域面积478.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1.31%。其中有湖南省第二大淡水湖----西毛里湖,它位于市郊白衣、棠华、渡口、保河堤、李家铺五个乡镇分界处,湖水清澈,实有水面0.4万公顷,一般水深7~8米。小(Ⅰ)型水库5座,正常库容1325万立方米,小(Ⅱ)型水库23座,有效库容1044万立方米,山塘8243口,蓄水量为3695万立方米。
境内地下水储量丰富。涔澹农场至市北区地带,系更新统砂卵石含水层,顶板埋深10米或14米,底板埋深34米或54米,地下水位埋深0米或3米,可开采面积36平方公里。下更新统砂卵石含水层,顶板埋深40米或59米,底板埋深102米或152米。地下水位埋深3米或7米,开采面积32平方公里。基底奥陶系灰岩溶水,单井日出水量1000吨。
3.1.2 社会经济指标
2010年津市经济总量加速增长,全市生产总值(GDP)达63.72亿元,同比增长16.1%,比“十一五”平均增速加快了3.3个百分点;人均GDP为30286元;三大产业比例为20.4:44.6:35.0。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9%、63%和28%。全市财政收入3.58亿元,较上年增长29.6%。2010年津市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如表3-1。
表
3-1 2010年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津市2010年城镇化率41.06%,人均GDP为30286元,2010年第一产业比例为20.4%,第二产业比例44.6%,以重工业为主,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如图2-1和2-2所示,1990~2010产业结构变化趋
势为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缩减,20年间比重缩减14.1%;第二产业随着地方产业政策的转变,逐渐恢复到九十年代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10年达44.6%;第三产业比重增长11%。当前发展重点依然是持续工业化,但需要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近年来津市市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与常德及全国其他城市比较,津市仍较落后。其中2010年GDP总量仅相当于常德市武陵区的12.33%,为全市最低,但人均GDP是除武陵区外最高的,说明津市发展质量较好,但由于规模限制,经济总量始终无法突破。
3.1.3区域主要河流水功能区划
根据《湖南省水功能区划》,该报告对澧水干流和溇水、渫水2条重要一级支流进行了水功能区划。澧水共划分为保护区5个,缓冲区1个,开发利用区3个,保留区6个。津市市区境内水功能一级区划为澧水澧县至津市开发利用区,,该去起于常德市澧县湮洲电站,止于常德市津市小渡口,全长21.3km,位于澧县到津市县城附近江段。
该一级区划有四个水功能二级区,其中津市境内有2个二级区: 1)澧水津市沈家台饮用水源区:起于常德市澧县大石桥,止于常德津市沈家台水厂下游100m,全长4km,为津市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北岸水厂、沈家台水厂从澧水取水满足城区生活用水需要。水质现状为III类,2015年和2020年水质管理目标均为III类。
2)澧水津市城关工业、农业用水区:起于常德津市沈家台水厂下游100m,止于常德津市小渡口,全长2.7km,市区主要企业如市
造纸厂、车轿厂、市热水瓶厂等都分布在沿河两岸,从澧水取水满足生产需要,主要排污口有湘澧盐矿排污口、津市城区生产排污口等。本区地处洞庭湖平原,是鱼米之乡,农业发达,第二功能为农业用水。水质现状为III类,2015年和2020年水质管理目标均为III类。
3.2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3.2.1 水资源状况 3.2.1.1降水量
根据水文部门统计,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36.9mm,2010年降雨量为1255.1mm,比多年平均多8.8%。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从时间上看,一是年际变化大;二是年内分布不均。根据《湖南省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津市市年降雨量统计表如下所示。 表3-2 津市市年降雨量特征值表
3.2.1.2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地表水的动态水量,即河川径流量。根据常德市水文局水文资料统计,2010年津市市实测天然径流量1.915亿m3,还原量为0.7643亿m3,天然径流量为2.679亿m3,较上年径流量2.219亿m3增加20.7%,比多年平均增加3.3%。
表3-3 津市市地表水水资源量统计表
3.2.1.3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水资源量是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量。津市市地下水资源主要有汛期河水入渗,内河、湖泊入渗补给,降水入渗补给等。地下水排泄主要是非汛期向澧水补给形成地下径流。
根据《湖南省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津市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统计表如下所示。
表3-4 津市市行政分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成果表
3.2.1.4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由地表地下水资源量两部分组成(扣除重复计算量),2010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2.679亿m3,年径流深480.2mm,径流系数0.38,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0.8119亿m3,地下径流模数为14.55万m3/k㎡。2010年津市市扣除地表、地下重复计算部分后,水资源总量为2.856亿m3。
根据《湖南省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津市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
量成果见下表。
表3-5 津市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成果表
3.2.2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2.2.1 供水现状
2010年全市年供水总量12411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11984万m3,占总水量96.56%,地下水供水量427万m3。在地表水供水工程中,蓄水工程供水3675万m3,提水工程供水4320万m3,蓄水、提水工程供水占总供水的64.44%。津市各部门供水现状如图3-1。
图3-1 2010年津市市各部门供水占总供水比重
3.2.2.2 用水现状
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2010年津市市各类实际总用水量12411万m3。用水组成:农田灌溉用水7069万m3;林牧渔畜用水258万m3,其中地下水30万m3;工业用水3462万m3,其中地下水85万m3;城镇公共用水215万m3;居民生活用
水1381万m3,其中地下水255万m3;生态环境用水25万m3。津市各部门用水现状如图3-2。
图3-2 2010年津市市各类用水占总用水比重
3.2.2.3规划水平年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结构调整,社会各方面的用水也发生了变化,总用水量在逐年增加,目前津市市用水效率较低,有待提高用水效率,控制用水过快增长。
全社会总用水呈稳定略有增加态势,但农作物结构调整使总的农业用水量趋势为递减,工业、生活用水均为递增,但增长速度放缓,且万元工业产值用水呈递减趋势。
3.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津市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径流的年内分配受制于降水的变化。降水补给的多少、迟早、强度大小等影响径流量大小、汛期出现季时间。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全市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径流一般出现在5~8月,这四个月的径流量一般占全年
径流量的50%~60%,汛期(4~9月)径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枯季(12月至次年2月)径流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10%~20%。
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直接影响到取水用户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取水量。
(2)承压水问题
津市市承压水水资源十分丰富,开采量不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的推广,津市市开采使用承压水的越来越多,给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地下水水资源监管上提出了提出了重大挑战。由于承压水更新周期长,污染后治理难度非常大,一旦污染对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将造成巨大的破坏。
4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4.1 取水合理性分析
金湘猪鬃实业有限公司专门创建了“猪鬃系列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对金湘猪鬃产品及生产程序的改进和创新研究。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制定了行业生产标准J1-J6,J1-J6目前是我国和世界猪鬃行业最新最高标准,体现了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但是其生产工艺中浸泡用水不能使用含有漂白物质的城市自来水,经过综合考虑,采用地下水浸泡。
津市市地下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城区未发现地下水位超采区,个别水井取水造成地下水位降深影响范围在500m以内。该项目消耗水资源很少,项目用水为2215m3/a,相对于地下水资源总量来水十分微小,不会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造成本质影响,项目取水不会影响整个区域的水资源配置,符合水资源管理的要求。综上所述,该建设项目取水是合理的。
4.2 用水合理性分析
本建设项目用水主要为浸泡猪鬃毛用水,年用水量2215m3/a,由于地下水经过浸泡猪鬃毛之后水质会受到污染,不能采用回灌方式,应经过厂区污水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该项目是由于自来水含有漂白物质,不能用来浸泡猪鬃毛,会对产品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而采取地下水浸泡,由于项目其他用水都采用市政自来水,仅仅浸泡猪鬃毛采用地下水,取水量不大,且用水会
经过污水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不会造成环境和地下水的污染。
因此,项目用水合理。
4.3 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本项目年取水量2215m3/a。项目采用地下水仅用于进行浸泡猪鬃毛,出于保护地下水资源,建议业主考虑循环使用地下水浸泡猪鬃毛(即浸泡猪鬃毛后的水经过污水处理池后再重复利用),另业主采用地下水仅能限于浸泡猪鬃毛,而不能用于其他任何用途。如的确需使用地下水于其他用途,需要水利部门重新审批。
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根据项目以下几个主要因素,确定项目地下水水源论证等级为三级。
1.津市市金湘猪鬃实业有限公司3千吨水煮猪鬃暨100万打高档鬃刷生产基地项目取水规模为用水量为42.48m3/w,最大取水量为21.24m3/d,年取水量2215m3/a,因此该地下水取水水源为小型水源地。
2.津市市的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津市市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根据《供水水文地质勘测规范》GB50027-2001)。
3.项目抽取地下水仅用于浸泡猪鬃毛,对于水质要求较低。
4.津市市地区用水主要引用地表水,地下水开采量很少,地下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属于尚有潜力区。
5.1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5.1.1地质条件
项目建设地理位置位于湖南省津市市嘉山开发区团湖大道与周家铺路道路交汇处的西南侧。拟建地块基本呈较规则的四边形,规划用地面积46664.2㎡(70亩)。地面高程33.65米左右,地形平坦,地貌属于洞庭湖冲击平原,次级地貌单元为澧水右岸一级阶地。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属第四系全新统(Q4)。各层土的特征分述如下:
⑴杂填土①1(Q4ml)( ①为层号、Q4ml为时代成因,下同。) :褐黄色、灰褐色;松散~稍密状;湿~稍湿;主要由粘土组成,夹砖
渣、圆砾、煤渣、瓦片等建筑垃圾,未完成自重固结。
此层厚度:1.10~1.60米,层底标高32.08~32.68米,主要分布在ZK4、ZK6。
(2)淤泥①(Q4ml):灰黑色,软塑~流塑状,湿~饱和,含有机质,有异味。
此层厚度:1.50~2.80米,层底标高29.44~31.05米,主要分布在ZK2、ZK8。
(3)粉土②(Q4al):黄褐色、灰褐色;中密~密实状,以粉粒为主,含铁锰质结核,含高岭土条纹,切面较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摇震反应中等,局部夹细砂团块及薄层。
此层厚度:1.00~3.50米,层底标高28.40~30.30米,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4)圆砾③(Q4al):褐灰色、褐黄色;含水饱和;泥砂充填,泥砂含量20~30%左右。骨架颗粒粒径以1~3厘米为主,部分4~5厘米,个别10厘米以上.级配较好,呈次圆形。磨圆度Ⅱ-Ⅲ级。据野外钻探鉴别:呈密实状。骨架颗粒成分主要为硅质岩、石英岩、燧石,呈微风化状。
此层在本次勘察中未钻穿。最大揭露深度36.0米。
5.1.2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澧水位于拟建场地的东边,距离场地约1km,是本区最大的地表水体,流域面积18583km3,河流长度390km,河流坡降0.8‰,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31.2亿m3,每年4至8月为汛期,最高洪水位62.66m,11月至次年1月为枯水期,历年最低水位48.67m
厂区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和下部承压水,上层滞水零星存在于杂填土和淤泥中,由大气降水及农田灌溉补给,其水位受季节性影响较
大,无稳定水位,勘查期间水位埋深1.3m至2.6m,年水位变化幅度小于1m,其所处地层渗透性弱,富水程度弱,渗透系数小于1m/d,勘查期间水量较少。
本次地勘没有贯穿不透水层达到承压水层,依据周边工程经验,承压水存在于角砾层,富水程度中等,具有强渗透性,渗透系数约30m/d,水位年变化幅度大于2m,水量较为丰富。
5.2地下水水资源量分析
地下水水资源量主要来源有:地表降水入渗补给,河流高洪水时入渗补给与项目区附近河流湖泊水入渗补给。河流高洪水时入渗补给时间短,量小。主要计算地表降水入渗补给与项目区附近河流湖泊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取水时估算水位降低0.022m,工程位于津市市新洲镇内,且面积较小,本次计算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范围为47.4k㎡。
5.2.1抽水试验及参数的确定
(1)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由于工程项目勘测过程中没有进行抽水试验,本报告中各项计算所取的水文地质参数均采用当地经验值,渗透系数按《岩土工程勘查报告》中提供的数据30m/d。由于取值比较粗略,须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修正,建议在成井时进行抽水试验,以检查各项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
(2)抽水影响半径的确定
目前对于抽水影响半径的确定大多比较粗略,不同地层含水层岩性及结构特征很难把握准确,通过查阅不同资料,并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抽水影响半径(R)按以下公式计算
R?10sk
式中,s--设计水位降深,取值0.022m
K--含水层渗透系数,k=30m/d
计算结果:R=1.3m。
(3)出水量的推算
由于工程项目资料不足,根据《岩土工程勘查报告》,角砾层厚度不详,因此,含水层厚度和过滤器长度根据周边其他项目的经验确定。项目仅一个取水井,且项目周围100m以内无其他取水井,不考虑井群取水的影响。根据机械工业部编著的《供水水文地质手册》(第二册)无界含水层单井出水量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本场地可用以下公式(无界承压含水层非完整井):
Q?2.73KMSW
2lg?A)?lg2aRWR
式中,a---为L/M
A---根据《水文地质手册》附图一查出A=1.25
Q---出水量(m3/d)
L---过滤器长度(m),由于本项目缺少相关基础资料,此处根据津市市一般工程经验取105m
K---渗透系数(m/d),K=30m/d
M---含水层厚度,由于本项目缺少相关资料,根据津市市一般工程经验取30m
SW---水位降深
R---抽水影响半径(m),取值1.3m
RW --取水井半径(m),r=0.05m
经过计算,各降深对应的出水量见下表所示。当最大降深达到0.022m时,出水量为21.24m3/d。
表5-1 出水量与降深关系表
5.2.2地表降水入渗补给
津市市多年平均降雨1236.9mm,2010年津市市年降雨量为1255.1mm。降水入渗系数α,采用2006年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南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中的分析成果,多年平均降雨入渗系数取0.12,2010年降雨入渗系数取0.13。
本报告论证区域的地下水日平均降雨入渗补给量按下式估算: Q雨=0.1×F×α×X
Q雨——地下水年均降雨入渗补给量;
α——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
X——年平均降雨量(m);
F——计算面积(㎡),47.4k㎡。
通过计算,论证区域的多年平均降水补给量为70.35万m3; 2010年降水补给量为;77.34万m3,规划水平年(2015)降水
补给量取水多年平均降水补给量,即:70.35万m3
5.2.3 附近河流湖泊水入渗补给
项目区附近向东北约1km有澧水补给,河道和湖泊侧向补给量用下式计算
Q河=K×I×L×M×T
式中,K:渗透系数取30m/d;
I:渗透比降,澧水取0.004;
L:渗透宽度,澧水取1000m;
M:含水层厚度,根据一般工程经验取30m;
T:蓄水天数澧水多年平均取45天,2010年蓄水天数取50天。
则多年平均河道湖泊侧向补给量为:16.2万m3;
2010年河道湖泊侧向补给量为:18万m3;
规划水平年(2015)河道湖泊侧向补给量:16.2万m3
5.2.4 小结
综合5.2.2和5.2.3计算结果,可知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86.55万m3,设计水平年(2010年)地下水补给量为95.34万m3,规划水平年(2015年)地下水补给量86.55万m3。
5.3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地下水可开采量又称为允许开采量或可开采资源量,是指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在允
许范围内变化,不影响已建水源地的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问题等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开采含水层中可以取得的水量。简言之,可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单位时间内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取得出来,并且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
本次计算采用可开采系数法,计算工程区地下水可开采量。该方法适用于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对浅层地下水有一定开发利用水平的地区。
Q可采=Q总补×ρ
式中:Q可采——多年平均可开采量(m3/d);
Q总补——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m3/d);
ρ——开采系数,根据项目周边工程经验分析,取0.7。 通过可开采系数法计算,论证区域的地下水可开采量Q
60.59万m3/d。
本项目设计年取水量为2215m3/a,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0.59万m3/a,占可开采水量的0.37%,所占比例很小,水源总量能满足要求。 可采为
5.4开采后地下水水位预测
取水引起的水位下降,采用下降漏斗浸润曲线方程,采用承压水公式:
14M4MKMs?0.366Q[2lg?A)?]2aRwRii? s
式中,K:渗透系数取30m/d;
Si:距抽水井Ri处的降深值;
s:抽水井设计降深;
Ri:计算点距抽水井的距离(m);
Rw:取水井半径(m),r=0.05m;
a:为L/M;
A:根据《水文地质手册》附图一查出A=1.25;
L:过滤器的长度(m),根据地区工程经验,L取105m; M:含水层厚度,根据一般工程经验取30m;
Q:抽水井涌水量,按最大日取Q=21.24m3/d;
计算结果如表5-2所示
表5-2 抽水引起的水面下降
5.5地下水水质分析
本次项目没有对取水井水质进行检测,根据周边项目取水现场勘察,水质清澈,无异味,项目取水用于浸泡猪鬃毛,对于水质要求不高,但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建议业主对水质进行检测。
5.6取用水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
5.6.1取水口位置合理性分析
该工程取水井布置在厂区内,从水量的角度来讲,取水口位置地下水埋藏较丰富,含水层较厚,砾石层含沙量不大,含水层渗透系数达到30m/d。
从水质的角度来讲,地下水仅做浸泡猪鬃毛用水,对水质要求不高,但是因本项目没有对取水井处的地下水进行具体的水质监测,可能在长期的生产运行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因此需要在钻井之后对地下水进行检测,如果水质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要对抽取的地下水进行处理后再使用。水井位于厂区内,且采用封闭式取水系统,受外界干扰小,对回水水质造成污染的风险不大。
总之,津市市金湘猪鬃实业有限公司的水井布置位置在水量水质上是合理的。
5.6.2取用水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
根据5.2的计算分析,未取用水时区域地下水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可开采量达60.59万m3/a,本项目设计年取水量为2215m3/a,占可开采水量的0.37%,所占比例很小,水源总量能满足要求。因此,取水是可靠的。
6 取水的影响分析
6.1 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6.1.1 项目取水对澧水的影响
项目取水处距离澧水约1公里,水源地的补给主要为降水补给和河流补给。在丰水期,澧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又补给澧水,他是一种双向依存的关系。由于项目取用水较小,对整个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基本没有较大的变化,因此,项目取水对澧水的影响甚微。
6.1.2 项目取水对地下水资源状况的影响
项目取水时会使局部的水资源状况发生一些变化,在取水时会在取水井周围形成一个漏斗型地下水面线,以取水井为中心,漏斗最大降深为0.022m,1.3m范围以外地下水水位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6.2 对其他用户的影响
6.2.1 项目取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对于正常固结地层,地层内应力处于平衡状态,不会产生地面沉降,但如果抽水引起水位下降则破坏了地层内的应力平衡,地层内孔隙水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增加将出现压缩变形,引起地面沉降。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使砂层和粘性土层原有的水力平衡被破坏,粘性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逐渐降低,随着孔隙水的排出,一部分原来由孔隙水承担的上覆载荷转移到粘性土颗粒的骨架上,粘土骨架承受的有效应力增加,使土层原有的结构被破坏,并重新组合排列造成土层压密。这种粘性土层的失水压密特征与含水沙层的失水压密特征不同,是不
可逆的变形,它是产生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但对于砂土地层,水位下降引起的失水压密变形较小,而水位回升后大部分为可逆变形。
目前对于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面下降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地面沉降估算方法还基于诸多假设:
1.假定地基为各向同性体;
2.假定地层变形为弹性变形;
3.估算时土层天然孔隙比取0.73.
用地下水位与沉降速率呈指数函数相关,回归方程:
S'?1.374e0.0758Si
其中,S’:沉降速率(mm)计算值
Si:平均水位(标高绝对值,m)
e:自然对数
S??a?P?H 1?e
其中,S?:砂砾层最终沉降量(mm)
e:砂砾天然孔隙比
?P:由于地下水位变化施加在砂砾层上的平均荷载(Mpa),?P=S’/2
H:计算砂砾层的厚度(m)
估算结果详见下表6-1:
表6-1 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根据上表估算结果,0.1米外的抽水降深为0.02m,由此引起的地面沉降为0.24mm,1米外的抽水降深为0.003m,由此引起的地面沉降为0.05mm,3米外的抽水影响基本为0,抽水影响的范围与大小都是很微小的,不会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影响。
目前对于地下水取水造成地基沉降也没有相关规范规定允许范
围,大多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进行估计,根据该规范要求,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允许值为200mm,本次计算沉降量为0.24mm,沉降量极小。
但目前对于地下水取水造成地基沉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公式计算,大部分公式均系实验总结的经验公式,系数敏感,极易因系数取值不当,造成最终计算结果与实际值有一定差别,因此该水井依然存在致使建筑物地基沉降、裂缝的风险。在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为降低风险,确保建筑物安全,根据一般经验,要求水井位置与建筑物距离在5m以上,且15m以内尽量不要修筑高层建筑物。
6.2.2 项目取水对其他用户的影响
项目建设地理位置位于湖南省津市市嘉山开发区团湖大道与周家铺路道路交汇处的西南侧。取水影响范围内无其他取水用户,不会对其他用户产生影响。
7 退水的影响分析
7.1退水系统及其组成
本项目有一个取水井,项目建设有厂内污水处理池,退水经过厂内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7.2退水总量、退水处理情况及达标情况
本项目取水总量为2215m3/a,损耗比按1%考虑,退水总量2193m3/a。项目退水经过厂内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退水处理合理。
7.3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
本次项目退水经过厂内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市政管网,可能会对市政管网增加压力,项目区位于津市市嘉山开发区,距离澧水洪道保留区较近,符合水功能区要求。且项目取退水量都比较小,产生的压力是很有限的,对其他用户基本没有影响。
8 地下水保护措施
地下水资源保护是一项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工作,不但要运用工程措施,还要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措施,以达到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目的。
8.1工程措施
1.本项目应选择有资质的专业施工单位进行成井施工;
2.机井施工时洗井方法,应尽量采用拉活塞、空压物理机械洗井方法,不宜采用酸洗等化学洗井方法;
3.抽水井的成井工艺宜选用反循环钻进成井工艺,严格做好封闭止水工作,止水位置、厚度、材料应按相关机井及供水井施工技术要求进行;
4.应对井口封闭,井周围禁止有污水管道和明渠通过,以防止地下水体污染;
5.在井口安装标准的计量表;
6.每个季度应对井位处的地下水的水质和水温进行持续监测,掌握其变化过程,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8.2非工程措施
8.2.1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
要按照当地政府的职能分工,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资源管理职责,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论证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供水、用水、污水排放实行统一管理。
针对论证区水资源量的状况及各行业对水的需求量,编制中长期供水计划,合理制定不同单位的用水,长期分配计划、不同行业的用水定额、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定额征收水费、水资源费,对超计划用
水累进加价征收,以促进全社会的节约用水意识,保障津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用水需求。
8.2.2加强对地下水质的监测
津市市金湘猪鬃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取水对地下水水质不会有影响,但是由于地下水水质可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同时地下水水质也因整个区域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因此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势在必行。应每季度对该处地下水监测,掌握其变化过程。
9 结论与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委员会2002年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的条款内容,并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取水水源类型,同时考虑早期已有的观测资料、勘测评价成果以及本项目合同中提出的工作内容进行水资源论证工作,分析得出《津市市金湘猪鬃实业有限公司3千吨水煮猪鬃暨100万打高档鬃刷生产基地项目取水水资源论证报告》结论,并根据目前论证区内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和建设项目取用水情况提出建议。
7.1结论
7.1.1取用水的合理性
津市市金湘猪鬃实业有限公司浸泡猪鬃毛取水量为2215m3/a,区域多年平均可开采水资源量为60.59万m3/a,能够满足取水要求。本工程采用取水过程不会产生此处的地下水污染,对区域水资源量和水环境基本无影响。因此,他的取水和用水是合理的。
7.1.2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拟建项目以地下水为取水水源,取水井所在地地下水资源丰富,论证区内多年平均有60.59万m3的储量可供开采,项目年取水量仅2215m3/a,区域内地下水可开采量完全满足取水量的要求。因此,取水是可靠并且可行的。
7.1.3取水对水资源状况及其他取水用户的影响
项目所在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丰富,项目取水量为2215m3/a,相对于区域水资源可开采量来说比较小,仅占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的0.37%,基本上不会引起周边区域的地下水资源状态发生变化,也不
会导致区域内水资源承载能力降低。
工程项目区位于津市市嘉山开发区,周边暂无大规模开发用地,整个用水过程是合理的,对地下水的水环境不会有影响,因此对其他工厂工业用水基本无影响,居民距离厂区较远,工程地下水取水对居民生活用水基本上无影响。
7.1.4退水影响及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本项目取水总量为2215m3/a,退水总量2193m3/a。项目退水经过厂内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退水处理合理。本次项目退水经过厂内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市政管网,可能会对市政管网增加压力,项目区位于津市市嘉山开发区,距离澧水洪道保留区较近,符合水功能区要求。且项目取退水量都比较小,产生的压力是很有限的,对其他用户基本没有影响。
7.1.5取退水方案
该工程取水用途为浸泡猪鬃毛,该工程计划钻井1口,取水用,由于用水将被污染,不考虑回灌。井径5cm,井深126m,取水泵设计最大流量为10m3/h。取水用途为浸泡猪鬃毛,在厂区内设有6个浸泡池,每个浸泡池容积23.6m3,共141.6m3,根据工艺要求,浸泡池中毛水比为7:3,即每个池子需水量为7.08m3,每三个浸泡池为一批,同时取水、换水。每隔七天换水,即用水量为42.48m3/w,最大取水量为21.24m3/d,年取水量2215m3/a。
取用的地下水经过浸泡工艺后经过厂区内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市政管网。
出于保护地下水资源,业主方除对于无法利用含有漂白物质的城市自来水的浸泡工艺改为使用地下水,其他所有用水都必须使用城市
自来水。如的确需使用地下水于其他用途,需要重新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报水利部门重新审批。
7.2 建议
1.本报告对抽取地下水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但他的概化条件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为降低风险,确保建筑物安全,根据一般经验,要求水井位置与建筑物距离在5m以上,且15m以内尽量不要修筑高层建筑物。
2.水井管网需设计排污管,定期洗井,待井水抽清以后方可投入使用,以免污染地下水源。
3.在距离水井50m范围内,不要堆放垃圾等污染物。同时应对井口封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污水、生活污水、道路积水进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4.为保证成井质量,必须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5.本次项目没有对取水井水质进行检测,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建议业主对水质进行检测。
6.建议业主考虑循环使用地下水浸泡猪鬃毛(即浸泡猪鬃毛后的水经过污水处理池后再重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