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有机茶颁证标准
《有机茶颁证标准》
前言
为了保护农村特别是广大茶区的生态环境,减少和防止由于使用农药、化肥等带来的污染,促进农村特别是广大茶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向社会提供高品质、无污染的茶叶及茶制品,推动中国有机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制定要点如下:
,、向茶叶行业引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基本准则,符合国际有机农业发展的方向,对保护和改善我国广大茶区生态环境、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向国内外消费者提供无污染的茶叶制品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规定了有机茶生产的生态环境、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以及茶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技术要求,是指导有机茶生产和加工的技术规范。
,、规定了有机茶的产品标准,特别是产品的卫生指标高于国内外现行茶叶标准。,、规定了有机茶的颁证程序。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振辉、肖强、傅尚文、邬志祥
, 范围 Scope
标准规定了有机茶生产的生态环境、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以及茶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技术要求,是指导有机茶生产和加工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是有机茶的颁证标准,适用于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黄茶和白茶,以及以茶叶为原料或配料的茶制品。
中国农业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有机茶中心)依据本标准,对经实地生产过程检查和产品检测确认符合标准的生产者、加工者和经营者颁发有机茶证书,并允许其使用有机茶标志。
, 引用标准 Cited Standards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
欧州经济共同体委员会法规性文件NO.2092/91: 对农产品有机生产以及农产品和食品有机标识的规定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5009.57-1996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1985 生活饮用水标准
GB7718-19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T8302-1987 茶-取样
GB/T8304-1987 茶-水分测定
GB/T8305-1987 茶-水浸出物测定
GB/T8306-1987 茶-总灰分测定
GB9679-1998 茶叶卫生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WMB48-1981 茶叶包装标准
, 定义和基本准则 Definitions and Basic Principles
3.1 定义 Definitions
3.1.1 常规茶园Conventional tea fields:系指允许使用化肥、 农药等措施来提高产量的茶园,它增加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易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化等。
3.1.2 有机茶园Organic tea fields:系指采用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方式的茶园,强调应用使茶园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生产技术,而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基因改良工程等技术。
3.1.3 有机茶Organic tea:采用颁发证的有机茶园生产的鲜叶为原料, 按照有机茶加工要求加工,经有机茶中心认证并颁发有机茶证书的产品。
3.1.3 .1 有机红茶Organic black tea:采用颁证的有机茶园生产的鲜叶为原料,
按有机茶加工要求,以红茶加工工艺生产出来的红碎茶、工夫茶等,其基本工艺为: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和包装。
3.1.3 .2 有机绿茶organic green tea:采用颁下的有机茶园生产的鲜叶为原料, 按有机茶加工要求,以绿茶加工工艺生产出来的各种名优绿茶、炒青、烘青、晒青蒸青及精制产品等,其基本工艺为:杀青、揉捻、干燥和包装。
3.1.3 .3 有机乌龙茶Organic oolong tea:采用颁证的有机茶园生产鲜叶为原料,按有机茶加工要求,以乌龙茶(青茶)加工工艺生产出来的各类岩茶、铁观音、水仙、单枞、包种等,其基本工艺为: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烘焙和包装。
3.1.3 .4 有机黄茶Organic yellow tea:采用颁证的有机茶园生产的鲜叶为原料,按有机茶加工要求,以黄茶加工工艺生产出来的各类型黄茶,其基本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揉捻前、后或初干后增加了"闷青"过程。
3.1.3 .5 有机黑茶Organic dark black tea:采用颁证的有机茶园生产的鲜叶为原料,按有机茶加工要求,以黑茶加工工艺生产出来的黑毛茶及各类紧压茶等,其基本工艺是:杀青、揉捻、渥堆、做形、干燥、包装。
3.1.3 .6 有机茶白茶Organic white tea: 采用颁证的有机茶园生产的鲜叶为原料,按有机茶加工要求,以白茶加工工艺生产出来的各类白茶,其基本工艺为:晾青、干燥、包装。
工要求窨的各种花茶;其基本工艺为:茶坯加工、鲜花窨制、筛分、干燥、包装。
3.1.3 .8 有机茶深加工制品Organic tea extracts:以颁证的有机茶鲜叶或成品为原料,按有机茶加工要求,采用提取、磨碎等技术生产的茶叶制品,如速溶茶、液态茶饮料、茶叶提取物、茶粉等,不添加任何合成的防腐剂。
3.1.4 有机茶标志Organic tea logo:系指标识产品为有机茶的文字和图案。图案由地球和茶树芽叶组成。地球为绿色,意指通过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方式生产,保护地球常绿,不受农污染物侵害;茶树芽叶为白色,意指是未受污染、高品质的茶叶及茶制品。
3.2 基本准则 Basic principles
本标准采纳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关于有机种植和加工的基本准则:
3.2.1 生产出足够的优质食品,满足社会的需求。
3.2.2 提高耕作系统中包括微生物、土壤动植物、 植物和动物在内的生物循环和物质循环,保持和提高土壤的长期肥力。
3.2.3 在生产和加工中尽可能利用当地生产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 促进水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2.4 协调作物生产和畜牧业生产的平衡。
3.2.5 保持生产体系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包括保护植物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3.2.6 使各种形式的污染最小化,生产生物可完全降解的产品。
3.2.7 使从事有机生产和加工的每一个人都获得适当的回报,满足其基本需求, 满意其从事的工作,包括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并逐步走向享受优质的生活。
3.2.8 努力使整个生产、加工和销售向一个完整的有机生产链发展。
, 有机茶园Organic Tea Fields
4.1 生态环境 Ecological environment
4.1.1 茶地必须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 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地区。
4.1.2 茶地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大气质量标准、 灌溉水质标准和土壤质量标准。各项标准的监测及评价因子和浓度限值见表,、表,和表,。
表, 有机茶园大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mg/g3)
4.6.2 生产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完善的、可操作的转化方案,该方案包括:茶园及其栽培管理前三年的历史情况:制订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制定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制定和减少防治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
4.6.3 转化的时间安排Time plan of conversion
4.6.3 .1 生产者的第一块茶园获得颁证后, 其余的茶园原则上应在三年内全部转化成有机茶园。已转化的茶园不得在有机茶业和常规茶业之间来回反复。
4.6.3 .2 弃荒三年以上重新改造的茶园可视为符合本标准的最低要求而不需要转化期,新开垦地茶园也不需要转化期,在有能力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力的计划和措施的条件下,可以在申请当年获得认证。
4.6.3 .3 如果有可以信服的证明材料证明在近三年内的生产管理技术符合本标准的最低要求,可以申请认证。
4.6.3 .4 在转化计划执行期间,有机茶中心将对其情况进行检查,若认为该茶园不能达到本标准最低要求,将要求延长转化期。
5 加工processing
5.1 场地卫生及设备清洁 Sanitation of processing site and equipment
5.1.1 茶叶加工厂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和记录制度。
5.1.2 茶叶加工厂及其附属用房新建、扩建、 改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卫生要求。
5.1.3 茶叶加工厂必须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包装、 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所有加工及中间存储区域应当具有光滑、便于清洗的地面和墙壁。定期对上述区域进行清洗。
5.1.4 有相应的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尘、防蝇、防鼠、洗涤、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5.1.5 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物理等方法消除苍蝇、产、 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较远距离。
5.1.6 有机茶加工中使用的机械、用具等设备必须用不含有污染物的材料制成, 使用前必须用清水清洗,在加工过程中及加工结束后,对各种设备与场地,均应保持整洁、卫生,并经常清洗。清洗用水水质必须达到GB5749-199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5.2.1 执行国家有关劳动清规,关心茶农、工人的生活与工作条件。 所有参与有机茶叶生产的人员上岗前均需接受有机茶生产培训。
5.2.2 加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可参加工作。
5.2.3 不允许患有传染病的人员上岗。凡患有痢疾、伤寒、 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源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有机茶叶加工。
5.2.4 生产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工作前必须将手洗净, 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5.3 加工peocessing
5.3.1 有机茶加工中的鲜叶原料必须来自经颁证的有机茶园。 原料的质量和等级划分执行国家有关茶叶标准或企业标准。
5.3.2 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叶鲜叶原料不得混合加工, 如果一个茶叶加工厂既要承担有机茶加工,又要承担常规茶加工,必须错开加工日期,原则上两种,加工不得在同一天进行。
5.3.3 加工工艺流程要合理,根据各茶类(包括深加工)产品的企业标准, 按原料的级别,和不同的加工技术,保证有机茶产品质量。在加工过程中只能是以物理的方法处理允许自然发酵。
5.3.4 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它添加物。 可以使用以有机方式种植的天然的茉莉鲜花等。
5.3.5 有机茶深加式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GB5749-199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5.3.6 有机茶加工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如茎梗、茶灰或深加工的残渣等, 经堆制后作茶园肥料。
5.4 批号系统Lot numbers
5.4.1 为了保证有机茶的品质和可追溯性,每次加工的有机茶都需编以批号。 其编号方法如下:
单位名称缩写(字母) 地块号 年 份 月份 生产批次 W F 01 99 07 01 (WF01990701)
5.4.2 在加工过程中和中转贮存及最终产品上, 都必须在显著位置上标明批号系统。在出厂记录和销售发票上必须标明批号。
, 包装、贮藏、运输、销售Packging,Storing,Shipment ang Selling
6.1 包装和标识Packaging and labeling
6.1.1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关于食品包装的规定。 所有包装材料必须不受杀菌剂、防腐剂、熏蒸剂、杀虫剂等物品的污染,防止引入二污染。
6.1.2 尽量减少茶叶原有营养成分及色泽的损失。便于储存及运输, 保质期较长。增加消费者感官享受,增加消费欲望。
6.1.3 避免使用非必要的包装材料,避免过度包装。
6.1.4 包装材料/包装方式Packing materaks/,ethods
6.1.4 .1 有机茶产品的包装(含大小包装)材料,必须是食品级包装材料, 主要有:纸板、聚乙烯(PE)、铝箔复合膜、马口铁茶听、白板纸、内衬纸及捆扎材料等。
6.1.4 .2 接触茶叶产品的包装材料应具有保鲜性能(如防潮、阻氧等);无异味, 并不得含有荧光染料等污染物。
6.1.4 .3 包装材料的生产及包装物的存放必须遵循不污染环境的原则。因此, 不准用聚氯乙烯(PVC)、混有氯氟碳化合物(CFC)的膨化聚苯乙烯等作包装材料。对包装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分类及进行无害化处理。
6.1.4 .5 各种包装材料均应坚固、干燥、清洁、无异味、无机械损伤等。 各种包装材料的卫生、规格应符合,,,48-1981?《茶叶包装标准》的要求。
6.1.4 .6 推荐使用无菌包装真空包装、充氮包装来包装有机茶叶。
6.1.4 .7 在产品包装上的印刷油墨或标签、封签中使用的粘着剂、印油、 墨水等都必须是无毒的。
6.1.5 标签Labeling
6.1.5 .1 有机茶产品的包装标签应符合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要求。
6.1.5 .2 标签是指有机茶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 符号及其他说明物。主要内容为:茶叶名称、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净含量及厂名、厂址、批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志、条码等。标签内容必须清楚、简单、醒目,不得以错误的、引起误的或欺骗性的方式描述或介绍产品。
6.1.6 有机茶标志的使用Use oforganic tea logo
6.1.6 .1 有机茶标志(包括图案和文字) 只能在有机茶中心颁发有机茶证书的产品上并在证书限定的范围内使用。
6.1.6 .2 有机茶标志在产品包装标签上印刷, 必须按正式发布的标志式样颜色和比例制作,尺寸大小必须按标准图样放大和缩小。
6.2 贮藏Storing
6.2.1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关于食品贮藏的规定。 禁止有机茶与化学合成物质接触,严禁有机茶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触。
6.2.2 有机茶与常规产品必须分开贮藏,要求设有机茶志用仓库。 仓库必须清洁、防潮、避光和无异味,并保持通风干燥,周围环境有清洁卫生,并远离污染源。
6.2.3 贮藏有机茶必须保持干燥,茶叶含水量须符合要求。 仓库内配备去湿机或其它去湿材料。用生石灰(包括其他可用作有机茶防潮材料)作为茶叶的防潮去湿物品时,要避免茶叶与生石灰接触,并定期更换。提倡对有机茶进行低温、充氮或真空保存。
6.2.4 入库的有机茶标志和批号系统霜清楚、醒目、持久,严禁受到污染、 变质以及标签、唛号与货物不一致的茶叶进入仓库。不同批号、日期的产品应要分别存放。建立严格的仓库管理档案,详细记载出入仓库的有机茶批号、数量和时间。
6.2.5 保持有机茶仓库的清洁卫生,搞好防鼠、防虫、防霉工作。禁止吸烟, 严禁使用人工合成的杀虫灭鼠剂。
6.3 运输Shipment
6.3.1 运输有机茶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严禁与有毒、有害、 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6.3.2 装运前必须进行有机茶的质量检查,在标签、 批号和货物三者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运输。填写的有机茶运输单据,要字迹清楚,内容正确,项目齐全。
6.3.3 运输包装必须牢固、整洁、防潮,并符合有机茶的包装规定。 在运输包装的两端应有明显的运输标志,内容包括:始发站和到达站名称,茶叶品名、重量、件数、批号系统,收货和发货单位名址等。
6.3.4 运输过程中必须稳固、防雨、防潮、防曝晒。装卸时应轻装轻卸,
防止碰撞。
6.4 销售Selling
6.4.1 销售点必须远离厕所、坑塘、垃圾和产生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场所, 室内建筑材料及器具不得含有毒素和有异味的物质,以免对有机茶产生污染。室内必须卫生清洁,并配有有机茶的贮藏、防潮、防蝇和防尘设备。严禁犬、猫进入。
6.4.2 直接盛装有机茶的容器必须严格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并保持干燥整洁。 消毒采用干热和紫外光等物理机械的方法,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洗涤剂和杀虫剂作为消毒剂。
6.4.3 销售人员必须身体健康,保持衣服、手以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并了解有机茶的基本知识。
6.4.4 销售单位要严把进货关。必须检查进货单位的有机食品证书、 商标及其它法律文件;严格按有机茶的质量标准进行认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茶叶品质、规格、批号和卫生状况等。拒绝接受证货不符和质量符合标准的茶叶。
6.4.5 提倡设立有机茶销售专柜,实行先进先销和进货、销售、收费、 消毒及工具专人负责。严禁有机茶与普通茶混合销售。
6.4.6 售货员对所出售的茶叶应随时检查,一旦发现变质、 过期等不符合标准的茶叶应立即停止出售。
,质量检测与判定,Uality ,nspection
7.1 卫生检验Sanitation inapection
卫生检验是检测有机茶的有害成分。检测方法与常规茶叶产品相同。检验内容包括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量,主要检测项目和指标列于表,。
7.2 感官检验Sensory testing
感官检验是检测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评定茶叶品质的优劣。检验的内容与常规茶叶产品相同,主要有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因。检测方法:取具有代表性茶样 150g ,在茶样盘中审评外形,再从中称取 3g 茶样放入审评杯内,再冲入150ml沸水( 100? ),浸泡5分钟后,将茶汤沥入审评碗内, 随即评其汤色,嗅杯内香气,尝茶汤滋味,最后看杯中的叶底。对上述五项因子分别写出评语和评分,对照生产企业采用的标准判定是否合格。
7.3 理化检验Chemical analysis
理化检验是检测茶叶品质的一般成分。检验方法与常规茶叶产品相同,检验内容有粉末、碎茶、水分、灰分、水浸出物、粗纤维、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等,其中水分、灰分和水浸出物的标准列于表,。
,颁证和管理,ertification ,anagement
8.1 颁证申请Application to certofocation
8.1.1 申请者向有机茶中心提出申请,索取申请表, 并将填写的申请表返回有机茶中心。
8.1.2 有机茶中心根据申请表所反映的情况决定是否受理。如同意受理, 则书面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向中心交纳申请费后,有机茶中心将全套调查表及有关资料发给申请人。
8.1.3 申请人将填写好的调查表返回给有机茶中心。 有机茶中心对返回的调查表进行审查,若没有发现明显违背有机茶颁证标准的情况,将与申请人签定审查协议。一旦协议生效并确认申请人已经支付相关费用后,有机茶中心将派出检查员,对申请者的茶园、茶叶加工厂和贸易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并采集样品。
8.1.4 申请人在递交调查表或在接受检查时, 尽可能全面地向有机茶中心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这些证明材料对于颁证委员会在确认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是否按照本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并决定对产品是否予以颁证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材料包括茶树生长、产量、投入物的用量和日期,投入物的使用方法、病虫害管理、修剪、采摘记录等;加工和销售记录,产品批号、入出库记录、运输记录等;土壤、鲜叶、成茶分析记录;等等。
8.2 检查员Inspectors
8.2.1 检查员是根据本标准进行公正和独立评估的人员。 检查员不得是颁证产品交易任何一方的雇员,或是与颁证产品有任何经济利益关系的公司雇员。检查员不得在实施检查的前
/后为申请者工作或担任某种职务。
8.2.2 检查员向申请者提供的咨询和建议仅限于帮助申请者理解本标准和指出有有机茶生产中的不足之处。在颁证年度内,检查员不得为了获取额外的咨询费,同时为申请者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否则不仅要取消检查员的资格,同时也要取消接受检查员咨询的单位使用有机茶标志的权利。
8.2.3 检查员受有机茶中心的委托对申请者进行现场检查。 检查员必须参加有机茶中心培训并获得有机茶中心检查员资格。检查员向颁证委员会递交检查报告并提出予以颁证或拒绝颁证的建议,并不等于申请一定可以获得颁证。
8.2.4 检查员与被检查单位之间是一种平等和信任的关第。 在涉及商业秘密和特别技术秘密和情况下,检查员和被检查单位之间签定保守商业和技术秘密和协议。
8.3 检查Inspecting
8.3.1 认证检查。有机茶中心在受理申请, 对申请者所申请的内容都要进行现场检查,以评估其是否达到有机茶中心颁证标准。检查必须在生产季节进行。对茶园的检查面积不得少于申请颁证面积的1/3。
8.3.2 不通知的检查。 不通知检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违背有机茶中心颁证标准的行为,保证产品符合颁证委员会关于提高管理体系质量的要求。通常,不通知检查比较简单,包括必要时取样进行检测分析。当有违背或产品不符合颁证标准并受到举反,常需要进行不通知检查。所有举报材料必须是书面形式递交有机茶中心,以便进行调查。
8.4 颁证委员会Certifying Committee
8.4.1 有机茶中心设颁证部,负责管理和协调颁证程序中的有关工作, 包括申请材料初审,受理,指派检查员,制定现场检查的计划,文档管理等,并确保将完整的资料及证明材料递交颁证委员会。
8.4.2 颁证委员会由熟悉茶叶科技、生产、 管理和生态有机茶颁证标准专家组成,与颁证产品的生产和单位没有直接或间接经济利益关系。
8.4.3 颁证委员会针对检查员的报告、相关的调查表和证明材料,对照本标准, 评价申请者是否符合有机茶最低要求,作出同意颁证、有条件颁证、拒绝颁证和有机转换颁证的决定。
8.4.3 .1 同意颁证:如果申请者完全符合颁证标准,将获得有机茶园/茶厂/ 经营者证书,其产品可以使用有机茶标志。
8.4.3 .2 有条件颁证:如果申请者能基本达到颁证标准,但有必要作若干改进时,在收到申请者愿意对要求改进之处的书面承诺以后,可以获得有机茶园/茶厂/经营者证书,允许其在产品上使用有机茶标志。
8.4.3 .3 拒绝颁证:申请者如达不到颁证标准,颁证委员会将拒绝颁证, 并向申请者提出转化的建议。
8.4.3 .4 有机转换颁证:如果申请人的茶园前3年曾经使用过禁用物质,但在1 年前就开始按照有机生产要求进行转换,并且计划一直按照有机方式进行生产,则可颁发有机转换茶园证书。从有机转换茶园收获的鲜叶,按照有机方式进行加工,可作为有机转换产品进行销售。
8.5 取消颁证Certification deprivation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颁证委员会可以取消颁证。
8.5.1 生产销售档案的记载不完全且没有改进;
8.5.2 有机茶在处理过程中受到化学物质污染, 或者经过了辐射和禁用物质熏蒸处理,或检出有禁用物质残留;
8.5.3 生产者对品质低劣、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等问题, 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
8.5.4 对有条件颁证没兑现所作的改进承诺;
8.5.5 向检查员或颁证委员会反映的情况不真实,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颁证。
8.6 申诉Appeal
8.6.1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和消费者可以向农业部投诉;
9.6.1 .1 产品符合申请要求,但申请未被受理;
8.6.1 .2 对取消颁证有异议;
8.6.1 .3 不按规定收费;
8.6.1.4 有机茶中心的其他违规行为。
8.6.2 投诉时递交书面申诉书,写明投诉要求和理由,并提出必要的证据。
8.6.3 处理申诉所需费用按实际支出由责任承担。
范文二:有机茶国家标准
有机茶的认证标准
有机茶尚未有特定的国家产品标准,它只是在各企业采用的常规茶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了要开展有机茶种植和加工,生产有机茶所必须遵守的规定和产品指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99年制定了有机茶颁证标准,通过专家审定后于1999年9月份发布,并据此开展有机茶颁证工作。
有机茶标准的要点:
1、向茶叶行业引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关于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基本准则。标准依据IFOAM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参考欧盟等国以及我国有机食品标准和绿色食品标准(AA级),结合茶叶特别是我国茶叶行业的实际而制定,使我国有机茶的生产与开发有一个基本的依据。
2、规定有机茶生产的生态环境、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以及茶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技术要求。
3、规定有机茶的产品标准,特别是产品的卫生指标要有较高的要求。
4、规定有机茶认证机构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开展有机茶认证过程必须遵循的程序。
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
有机茶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有机茶也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 有机茶很多, 消费者在购买绿色有机茶时,可向经销商索要验证绿色有机茶认证机构颁发的《有机茶原料生产证书》《有机茶加工证书》《有机茶交易证明》三个证书,如果这三个证书没有或不全,即可证明经销商销售的绿色有机茶是假的。
认证有机茶大家一定要仔细,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拿不出三证的电商所给出的理由。如果,您在选择上还是担心,自己会不够仔细而出问题的话,也可以选择婺山水有机茶。
范文三:漳平水仙茶达有机茶标准
漳平水仙茶达有机茶标准
2013年5月29日,漳平市南洋乡北寮村水仙茶专业社张莲英等16名合作社会员送检的春茶样品,经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有机茶13项指标均未检出农药残留,达有机茶标准。
近年来,漳平市农业局积极落实人大代表建议,该市农业局技术人员根据当地茶园主要病虫螨发生危害情况,应用生态控制理论,构建以“以螨制螨,以螨制虫,以板诱虫”为核心,集自然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一体,辅以生物农药防治的茶园绿色防治综合技术,通过举办培训班,建立示范片,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该技术得到稳步推广,茶园主要病虫螨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达到化学农药零使用的目的。
欢迎大家来关注我~www.pycyw.cn;服务热线、:0597-5311993.
http://t.t0001.com/url/1Q
范文四:有机茶项目规划
有机茶项目规划
第一节 项目提要
1、 项目名称
有机茶园项目
2、建设规模
新建面积 500m 2生态绿茶精加工车间, 建设 1000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茶园。 3、建设内容
建设 500m 2的精深加工车间, 250m 2的原料仓储和产品库房, 150m 2的生产 辅助用房及 500m 2办公生活用房。
4、投资规模
有机茶园项目投资规模为 500万元。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建成投产期年销售产值 300万元,销售税金 50万元,利润总额 150万 元。
第二节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扩大内需的各项经济政策的逐步 实施,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放在主要地位,同时,广大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 需求日趋迫切, 要求标准越来越高, 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县, 有资源、 环境优势、 有独特的自然条件,生产出的农产品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 多项优惠政策给农村 经济发展创造了很多机遇和条件。
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发展, 综合开发的政策, 有利推动山区农业产业化 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2、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资源整合;
3、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农业种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4、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地方茶叶产业产业链的科技含量;
5、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6、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7、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第三节 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优越
2、区位优势明显
3、生态环境良好
按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规定的项目采样 和分析方法,经有关单位检验,水质、土壤、空气环境质量均属清洁,符合绿色 食品基地水质、土壤、空气环境质量标准,适宜发展 A 级、 AA 级绿色食品以及 有机食品。
4、具备后发优势
由于村远离中心大城市,区域内又没有大中型工矿企业,水质、土壤、空气 环境质量未受污染, 为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同时又有交通 优势。因此,在村建设有机茶基地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和优势。
是以山地为主的山区县, 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 80%以上。 长期以来, 农业种 植结构品种单一、 效益低下、 综合竞争力不强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 农民增收 的主要因素。建设有机茶基地,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 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收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的有利条件
有机茶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有机农业生产技术。 在有机茶的生产、 加工 乃至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受到有关有机茶认证资格的认证机构进行监督认证。 特
别是在茶园的田间管理过程中,茶叶生产绝不允许受到任何化学及其它污染。 目前, 我国有机茶生产技术标准已相继制定并颁布实施。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 叶研究所有机茶中心以 IFOAM 基本标准为基础,参照欧盟标准,于 1999年 5月制定了有机茶认证标准,用于开展有机茶认证工作。
有 机 茶 中 心 还 编 写 了 农 业 部 行 业 标 准 , NY5196-2002《 有 机 茶 》 、 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NY/T5198-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 程》 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等技术标准,并于 2002年 9月 1日起实 施。这些技术规程和标准为我国有机茶生产,加工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支持。
第四节 项目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一、市场分析
有机茶是一种绝对不受任何污染的纯天然食品。 由于有机茶在生产、 加工销 售等各个环节都受到严格控制, 其品质是有保障的, 是最营养、 最安全的天然食 品之一, 满足了当今广大消费者追求健康安全的消费需求, 因此, 越来越受到消 费者的欢迎,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国际市场对有机茶需求量稳步增长,而国内 市场对有机茶的需求正在启动并呈迅猛发展之势。
有机茶主要销往西欧、 美国和日本等国; 有机茶的销量仅占上述国家和地区 茶叶销售量的 1%,而有机食品在上述国家和地区已占到 5%以上。
目前,世界茶叶总产量约为 296万吨,而有机茶销售量约为 6000吨,且主 要是红茶。 有机茶在国际市场以 20%的增长率增长。 因此, 有机茶市场还有相当 大的发展空间, 呈供不应求之势, 有机茶的销售价格较一般常规茶叶销售价要高 30%~50%,利润相当丰厚,市场空间相当巨大。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 我国有机茶发展经过近十年发展, 已取得了一定的可喜 成绩。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有机茶园经有机茶认证的茶园面积仅 12万亩, 占全国茶园面积的 0.7%,年产有机茶仅 4000吨,占全国茶叶产量的 0.5%。我 国的有机茶主要分外销和内销两条渠道,外销为主。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有机茶出口数量占全年产量的 60%,而内销为 40%, 但从产值情况来看,目前有机茶产值约为 1亿元,占全国茶叶产值的 1%,利润
丰厚。 出口有机茶产值占有机茶产值 25%, 而内销有机茶产值占有机茶产值 75%。 由此可见,内销有机茶的产值高于出口有机茶产值,内销市场较外销市场更好, 说明我国有机茶市场处于起步期并迅猛发展, 消费者对最营养、 最安全的有机茶 更加青睐。
本项目按照无公害标准生产优质茶叶, 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具有一定的市场 竞争能力。 项目建设不仅可促进地方茶叶产业的升级换代, 同时还可将茶叶产业 发展成为地方饮料食品产业的新的增长点。
二、销售方案
从我国有机茶销售渠道而言, 我国已开展有机茶经销商认证, 建立了有机茶 销售专柜制度。在经销商和市场的共同拉动下,目前我国有机茶产销基本平衡, 部分产品特别是高档的有机名优茶呈供不应求的态势。 我国有机茶市场主要由当 地市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出口市场组成。
因此, 对我公司即将开发出来的有机茶产品销售, 我们将以当地市场和北京、 上海等大城市为主, 在北京、 上海等大城市寻找已获得有机茶认证的经销商代理 经营有机茶产品,从而建立起有机茶的销售网络。
第五节 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规模
建立产业推广及科技服务体系;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建设稳定的优势无公害 茶叶原料基地; 建设高标准的加工厂房, 进行绿茶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 达到年 产绿茶系列产品 10吨的生产规模。
1、茶场建设规模
投资 200万元,新建复垦 1000亩有机茶园,建设 500m 2的精深加工车间, 200m 2的原料仓储和产品库房, 100m 2的生产辅助用房及 500m 2办公生活用房。 2、设备规模
投资 200万元购置茶叶保鲜、加工及包装成套设备,按照环保和消防要求, 配备必要的消防及环保设备。
3、项目规模
年产绿茶系列产品 10吨。
二、项目规划与布局
按照原料购进 —— 储存保鲜 —— 生产加工 —— 成品库的产品流向进程布局 规划,办公生活区相对独立。总平面布置力求做到:合理规划,相对集中,紧凑 美观, 以达到工艺技术路线合理, 获得最合理的物料和人员流动路线, 运输管理 方便,节省投资的目的。
三、生产技术方案及产品方案
1、 产品技术标准
原料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 5020-2001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4456.1-2008绿茶。
2、 项目关键技术
杀青是茶叶加工的关健技术。 杀青方式有锅炒杀青和热蒸汽杀青两种, 蒸汽 杀青的绿茶称“蒸青绿茶”。 干燥依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 烘干和晒干之别, 炒干的称“炒青”,烘干的称“烘青”,晒干的称“晒青”。
本项目拟采用蒸汽杀青和烘干技术。
3、 项目加工技术方案
细嫩的名优绿茶, 千姿百态的外形, 都是制造过程中采取不同的造型方式 (手 法 ) 而形成的,有压扁的,有搓条成针的,有团揉成球的,有抓拍成片的,有搓 揉卷曲的,有结扎成花的等等。
基本加工流程:杀青 → 揉捻 →干燥。
第六节 项目有机茶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一、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
(1)加工设备及构成:200万元
(2)种苗投资及构成:200万元
(3)流动资金:100万元
2、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400万元,流动资金 100万元。
二、效益分析
1、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该项目有机茶园面积 1000亩。
茶树是一种叶用多年生经济作物, 其经济年限一般在 30~40年。 如果能科学 种植和管理,便能达到头年载,二年摘,三年超双百的水平。但是,通常来讲, 茶园都要通过 2~3年的抚育后,进入 6~7年后即进入盛产期,可延期 20~30年。 随着我国茶叶产品结构调整, 我国茶叶产品都向无公害、 绿色食品、 高档化、 名优茶产品方向发展,茶园产值相当乐观。
2、成本及利润分析
根据调查, 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 其投入产出比基本上在 1:1.3~1:1.65之间。 按 1:1.3的投入产出比计,则茶叶生产利润率达 35.6%。
3、财务评价结论
根据目前有机茶的销售价格水平和先进的茶园管理以及公司 +基地 +农户的 运作模式,茶叶的单产及销售价格期望上升 10~20%,丰产期的第六至第八年, 年净现值期望增加 20~25万元是有可能的,发展后劲十足。
第七节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一、生态环境
有机茶是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 采取有益于生态和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 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 有机茶从种植到加工, 其本质要求就是 天然无污染,其实就是一个生态环境的改善过程。所以说,有机茶园建设,既是 经济林, 又是生态林, 其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人类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和长远意义。
二、其他社会影响
有机茶园是一个要求茶园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生态环境,在生产过程中, 要求严禁施用化肥和农药,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因此, 是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建 设项目, 大力发展有机茶园, 是加快县退耕还林还草, 切实改善镇生态环境的好 项目。
范文五:有机茶的概念
有机茶的概念
有机茶是指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并经有机茶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
有机茶与常规茶产品的区别:
1、常规茶叶产品的质量审定通常是通过对终产品的审定来实现的,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生产和加工过程,而有机茶产品的质量审定不仅要对终产品进行必要的检测,更重要的是审查产品在生产、加工、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是否可能受到各种污染的影响。
2、常规茶叶种植过程中通常使用农用化学品如化肥和农药,而有机茶产品在种植和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农用化学品和所有人工合成的辅助剂,不仅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而且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使环境、生物、人类和谐共处。
3、消费者从市场上购买的有机食品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有机产品的质量跟踪记录系统,追查到全过程的某个环节(茶园和农户) ,这是常规产品难以具备的。
有机茶标准:
有机茶尚未有特定的国家产品标准,它只是在各企业采用的常规茶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了要开展有机茶种植和加工,生产有机茶所必须遵守的规定和产品指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99年制定了有机茶颁证标准,通过专家审定后于1999年9月份发布,并据此开展有机茶颁证工作。
有机茶标准的要点:
1、向茶叶行业引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 )关于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基本准则。标准应依据IFOAM 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参考欧盟等国以及我国有机食品标准和绿色食品标准,结合茶叶特别是我国茶叶行业的实际而制定,使我国有机茶的生产与开发等有一个基本的依据。
2、规定有机茶生产的生态环境、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以及茶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因此,标准应是指导有机茶生产和加工的技术规范。 3、规定有机茶的产品标准,特别是产品的卫生指标要有较高的要求。
4、规定有机茶认证机构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开展有机茶认证过程必须遵循的程序。
有机茶园基地建设
(一)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
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是有机茶生产的基础,有机茶园是采用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其生产技术的应用强调使茶园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机茶园基地可以是常规茶园的转换,也可以是荒芜茶园的改造恢复,或是新种植茶园。有机茶园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以防止城乡垃圾、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地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末受污染,土质肥沃。具体要求:
1、茶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的要求;
2、茶地的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1992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3、茶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l5618-1995中规定的I 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mg/kg) 为:镉Cd ≤0.20,汞Hg ≤0.15,砷As ≤15.00,铜Cu ≤50.00,铅Pb ≤35.00,铬Cr ≤90.00。 (二)有机茶园的土壤要求
而平衡,其具体指标要求见下表。
有机茶园土壤要求:
项 目 指 标
有效土层 大于80厘米
有机质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15克/千克
全氮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0.8克/千克
有效氮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80毫克/千克
有效钾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80毫克/干克
有效镁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40毫克/千克
有效磷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10毫克/千克
有效锌含量(0-45厘米平均) l-5毫克/干克
交换性铝含量(0-45厘米平均) 3-5厘摩尔(1/3A13+)/千克土
交换性钙含量(0-45厘米平均) 小于5.0厘摩尔/千克土
土壤pH 值 4.5-6.5
土壤容重(表土) 1.0-1.2克/厘米3
土壤容重(心土和底土) 1.2-1.4克/厘米3
土壤孔隙度(表土) 50-60%
土壤孔隙度(心土和底土) 45-55%
透水系数(0-45厘米平均) 10-3厘米/秒
(三)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
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道路、人工树林和作物,但缓冲区或隔离带宽度应达到100米左右。如果隔离带上种植的系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稀少,要营造防护林带。对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的行道树或遮荫树。茶园中原有树木稀少的,要适当补种行道树或遮荫树。在山坡上种植茶树,山顶、山谷、溪边须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消除。在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修梯田进行栽种,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植绿肥、护梯植物。新建茶园坡度不超过25度,原则上不用平地发展茶园。
(四)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换
若常规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有机茶标准,经24-36个月的转化期,可以从常规茶园转化为有机茶园。在转换期间,按有机茶标准的要求进行有机种植,不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质。同时,生产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完善的、可操作的转化方案,该方案包括:
1、茶园及其栽培管理前三年的历史情况;
2、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
3、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
4、防治和减少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
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可以颁发" 转换期有机茶" 证书。在转化计划执行期间,有机认证机构将对其进行检查,若不能达到颁证标准要求,将延长转化期。生产者的第一块茶园获得有机颁证后,其余的茶园原则
年以上重新改造的茶园可视为符合最低要求而减免转化期,新开垦荒地种植的茶园也可减免转化期,可以直接申请认证。如果有可以信服的证明材料证明近三年内的生产管理技术符合有机茶标准最低要求,可以申请认证。
(五)有机新茶园的发展
1、茶园规划
(1)道路系统的设置。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茶园中需设置主道、支道和步道,并相互连接成网。主道连接各个作业区和初制所,是输送肥料、鲜叶的主要道路,一般路宽6-7米。支道贯穿各片茶园,与主道连接,是为手扶拖拉机等小型车辆送肥入园而设置的,路宽3-5米。步道是为茶园管理人员进出茶园而设置的,又是茶园分块的界限,路宽一般在1.5-2.0米。
(2)排水系统的设置。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设置等高隔离沟,拦截山林洪水,防止冲毁茶园,两端与自然山箐相连;利用自然山箐顺坡设置纵排水沟,并接通池塘、水库等蓄水库。如当地降雨量多,茶园坡面长而陡,在茶园中每隔30-40行茶树等高设置横沟,两端与纵排水沟相连,可蓄积雨水,并排泄茶园中多余雨水。
(3)茶园地块划分。发展新茶园要求集中连片,面积在500-1000亩,坡度在25度以上的划为林地。茶块面积以不超过10亩,茶行长度以50米左右为宜,依地形而定。
(4)坡地茶园的等高梯级设计。坡地茶园宜开成等高梯级茶园,梯面宽度不低于1.5米。
(5)防护林及遮荫树的设置。科学合理地在茶区和茶园四周及道路水沟两旁种植防护林和行道树。选择枝叶繁茂,有经济价值的速生树种,如:板栗、核桃、油桐、樟树、油茶、桤叶树、杉树、杉松、银杏等,各地可结合实际,选择适合当地栽种的经济树种,还需根据树种树冠大小确定行株距。
在茶园中种植遮荫树,可选择树种矮小的速生经济树种,如:桔子、柚子、李子、樟树等,行距×株距:10×5m ,每亩种植6-8株左右。使整个茶区园林化,形成不同层次的主体结构和复合生态系统。 2、茶园开垦
园地开垦前,要清理地面,刈除杂草,清除石头、树桩、土堆等,进行土地平整。
按有机茶园模式建成梯形等高茶园,种植沟深×宽:50×60cm ,由下往上开沟,杂草及表土回沟,亩施2000-3000千克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或经认证的商品有机肥200-300千克/亩,钙镁磷肥150千克/亩,作为茶园底肥。
3、茶树种植
(1)有机茶园栽种品种应适合当地的环境条件,并表现出多样性,根据生产需要考虑品种搭配,优先使用无性系良种和抗逆性强的品种。现在我省推广使用的茶树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选九号、73-8号、73-11号、76-38号、矮丰、云瑰、云梅等13个无性系良种,3个有性系国家级良种:即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和勐海大叶种。其他还有一些地方群体良种,如:宝洪茶、景谷大白茶、昭通苔茶等。
禁止使用基因改良工程生产的种子、种苗,引进茶苗、种子应严格按GB111767-1989《茶树种子和苗木》标准检疫(见下表)。
茶苗检验取样数:
总株数 取样株数
5000-10000 50
10001-50000 100
50001-100000 200
无性系大叶品种1足龄茶苗质量指标:
级别 苗高(cm) 茎粗(mm) 着叶数(片) 一级分枝(个) 侧根数(条) 侧根长( cm) 品种纯度(%) 检疫性病虫害 一级 >35 >4 >8 1-2 >3 >15 100 无
二级 25-35 2.5-4 5-8 0-1 2-3 10-15 99.0 无
(2)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其中单行单株条栽:株距20-25cm ,约2000株/亩。双行单株条栽:小行距×株距:30×30cm ,约3300株/亩。大行距应达到150cm.
(3)茶苗种植:根据我省气候特点,茶苗移栽在6月初-7月中旬进行。移栽时,按一定的株行距拉线打塘施足底肥。尽量多带土,减少伤根。移栽时根际土壤要压实,浇足定根水,保证全苗、壮苗。 4、苗期管理:
(1)根据天气情况,成活前每5-7天浇水一次,防止干旱;
(2)行间铺草或种植绿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
(3)冬季培土壅根,根部铺草防冻;
(4)浅耕松土,勤除杂草,防止草荒,严禁喷施除草剂;
(5)如有缺苗及时补苗,防止缺株断行。
(6)及时定剪,留苗高15cm 左右。
(六) 低产茶园改造
1、树冠改造。通过不同程度的修剪和培养进行树冠更新。修剪时间(包括深修剪、重修剪与台刈等),以茶树养分积累多对新梢生育有利和经济效益高为主要依据。我省茶区以5月为宜,同时进行茶园深耕施肥,促进根系的更新与新梢生长,提高茶树更新效果,有利于培养" 优化型" 树冠。
2、园地改造。主要采用补植缺株,整修梯坎,挑培客土或深耕、铺草、施肥等措施改良土壤,因地制宜地修建园道,排蓄水沟(池)和植树造林,改善茶树生态环境。部分树势衰老、品种混杂的低产茶园,则宜" 换种改植" ,重新规划种植无性系良种茶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术语
2003-03-14
前 言
本标准等采同ISO 8157:1984及其补充件ISO 8157/DAD1:1988《肥料和土壤调理剂--词汇》。仅编辑上有所改动,编写方法完全相对应。
本标准删除了原GB 6274-86中ISO 8157所没有的化肥产品术语,增加了土壤调理剂术语和取样术语。同时增加了复合肥料等条目,以便与复混肥料定义有明确的区分。所增加的条目均是ISO 8157中原有而本标准前版未列入的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6274-86《肥料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 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刚、庹修孝。
ISO 前 言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世界性的国家标准团体(ISO 成员团体)的联合机构。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通常通过ISO 各技术委员会进行。凡对已建立技术委员会项目感兴趣的每个成员团体均有权加入该技术委员会,和ISO 有联系的各政府的或肥政府的国际组织,也可参加这一工作。
经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在由ISO 理事会批准为国际标准之前,要先发给各成员团体通过。根据ISO 程序,要求至少有75%的团体成员投赞同票方可视被通过。
ISO 8157国际标准是由ISO/TC 134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技术委员会制定的。
1. 范围
本标准定义了肥料和土壤调理剂相关的术语,这些术语按下列分类:
--一般术语
--产品术语
--物理性质术语
--物理化学性质术语
--取样术语
本标准也提供了中、英文索引附录,其中一些字面含义明确的术语在此不作定义。
注:术语定义参照ISO 7851《肥料和土壤调理剂--分类》。
2. 术语及定义
2.1 一般术语
2.2.1 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fertilizers and soil conditioners
用于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活性的各种物料, 可以单独或一起使用。
2.1.2 肥料 fertilizer
以提供植物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物料.
2.1.3 无机[矿物]肥料 inorganic[mineral]fertilizer
标明养分呈无机盐形式的肥料, 由提取、物理和(或)化学工业方法制成。 注:硫磺、氰氨化钙、尿素极其缩缔合产品,骨粉过磷酸钙,习惯上归作无机肥料。
2.1.4 有机肥料 organic fertilizer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效的含碳物料。
2.1.5 有机氮肥 organic nitrogenous fertilizer
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具有与碳有机结合的氮标明量的物料,该物料可含磷、钾 以外的其他元素。
2.1.6 合成有机氮肥 synthetic organic nitrogenous fertilizer
经有机合成,使氮和碳结合在一起的氮肥。
2.1.7 有机无机肥料 semi-organic fertilizer
来源于标明养分的有机和无机物质的产品,由有机和无机肥料混合和(或)化合制成。
2.1.8 缓效肥料 slow release fertilizer
养分所呈的化合物或物理状态,能在一段时间内缓慢释放供植物持续吸收利用的肥料。
加入土壤中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和(或) 化学性质, 及(或) 其生物活性的物料.
2.1.10 合成土壤调理剂 synthetic soil conditioner
加入土壤中用于改善其物理性质的合成的产品.
2.1.11 无机土壤调理剂 inorganic soil conditioner
不含有机物, 也不标明氮、磷、钾或微量元素含量的调理剂。
2.1.12 添加肥料的无机土壤调理剂 amendenment mineral/engrais
具有土壤调理剂效果的含肥料的无机土壤调理剂.
2.1.13 石灰质物料 liming material
含有钙和(或) 镁元素的无机土壤调理剂。通常钙和镁以氧化物、氢氧化物或碳酸盐 形式存在。
2.1.14 有机土壤调理剂 organic soil conditioner
来源于植物或动植物的产品,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
2.1.15 有机无机土壤调理剂 semi-organic soil conditioner 其可用物质和元素来源于有机和无机物质的产品,由有机土壤调理剂和含钙、镁 (或)硫的土壤调理剂混合和(或)化合制成。
2.1.16 单一肥料 straight fertilizer
氮、磷、钾三种养分中,仅具有一种养分标明量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通称。
2.1.17 复混肥料 compound fertilizer
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化学方法和(或)掺混方法制 成的肥料。
2.1.18 复合肥料 complex fertilizer
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仅由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
2.1.19 掺合肥料 blended fertilizer
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干混方法制成的肥料。
2.1.20 土壤肥力 soil fertilizer
土壤保障植物生长的能力。
2.1.21 施肥 fertilization
施用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2.1.22 施肥方法application
对作物和(或) 土壤施以肥料和土壤调理剂的各种操作方法的总称.
2.1.23 施肥量 dose rate;dose
施于单位面积耕地或单位质量生长介质中的肥料或土壤调理剂、或养分的质量或体 积。
2.1.24 植物养分 plant nutrient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化学元素.
2.1.25 肥料养分 fertilizer nutrient
施肥中提供的植物养分.
2.1.25.1 主要养分 macro-nutrient; primary nutrient
在某些国家对元素氮、磷、钾的通称。
2.1.25.2 次要养分 secondary nutrient[element]
在某些国家对元素钙、镁、钠、硫的通称。
2.1.25.3 微量养分, 微量元素 micro-nutrient; trace element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但相对来说是少量的元素,例如硼、锰、铁、锌、铜、钼或钻等。
在规定条件下,由指定溶剂萃取的肥料某养分量,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2.1.27 肥料溶解度过 solubility of a fertilizer
在规定温度下,溶解在100L 水中的肥料质量,以千克数表示。
2.1.28 肥料单位 fertilizer unit
肥料养分(以元素或氧化物形式)的单位质量,通常以 1kg 表示。
2.1.29 配合式 formula 按N-P-K (氮-磷-钾)次序,用数字分别表示其在复混肥料中含量的一种方 式。注:"0" 表示肥料中不含该元素。
2.1.30 肥料品位 fertilizer grade
以百分数表示的肥料养分含量。
2.1.31标明量 declarable content
根据国家法规规定,在肥料或土壤调理剂标签或质量证明书上标明的元素(或氧化物)含量。
2.1.32 保证量 guarantee(of composition)
按法规或合同要求,商品肥料必须具备的数量和(或)质量指标。
2.1.33 植物养分配合比例 plant food ratio
在一定量肥料中,以N-P-K 次序表示的肥料单位比例,可以氮为1或以最低养 分定比值。
2.1.34 包膜肥料 coated fertilizer
为改善肥料功效和(或)性能,在其颗粒表面涂以其他物质薄层制成的肥料。
2.1.35 颗粒肥料 grated fertilizer 按预定平均粒径成粒的固定肥料。
2.1.36 造粒 granulation 制造颗粒肥料所使用的加工方法,如附聚、涂布-增长、压块-粉碎等。
2.1.37 粒度 grain size 肥料颗粒处于最有利状态时所能通过的最小筛号。
2.1.38 晶粒 prill 由肥料液滴固化或在特定条件下结晶制成的颗粒。
2.1.39 粉末 powder 颗粒非常细小的固体肥料。
2.1.40 液体肥料 liquid fertilizer 悬浮肥料、溶液肥料和液氨肥料的总称。
2.1.41 溶液肥料 solution dertilizer 不含固体粒子的液体肥料。
2.1.42 悬浮肥料 suspension fertilizer 固体粒子在水溶液中保持悬浮状态的两相肥料。
2.1.43 添加剂 additive 用于改善肥料或土壤调理剂性能的物质。
2.1.44 填料 filler 用于调整或降低肥料中养分含量、本身不含任何标明养分的物质。
2.1.45 容器 container 直接与肥料相接触并可按其单位量运输或贮存的密闭贮器 注:(例如袋、瓶、槽、桶)个别国家把超大尺寸包装的产品称为散装。(见1.47)
2.1.46 标签 lable 供识别肥料和了解其主要性能而附以必要资料的纸片、塑料片或者包装袋等容器 印刷部分。
2.1.47散装 bulk 对不用容器包装的肥料或土壤调理剂的通称。(见1.45容器)
2.2 产品术语
2.2.1 氨水 aqueous ammonia
含有不同比例水和氨的溶液,其浓度通常由氨的蒸汽压确定。
2.2.2 灰 ash
有机物燃烧后遗留的矿物残渣。
2.2.3 血、干血、血粉 blood;dried blood ;blood meal
干燥过的无添加物的血。
2.2.5 骨粉bone meal
脱脂骨或脱脂骨经粉碎、研磨至通过规定筛号的粉末。
2.2.6 粘土 clay
通常具有平行状微结晶结构的水合硅酸铝类矿物。
2.2.7 堆肥 compost
由植物残体为主、间或含有动物性有机物和少量矿物质的混合物经堆腐分解制 成的有机土壤调理剂。
2.2.8 畜粪 dung
用作肥料和土壤调理剂的家畜半固态排泄物。
2.2.9 鱼渣 fish guano
来自鱼加工业的鲜副产品,经粉碎和堆放制成。
2.2.10 鱼粉 fish meal
鱼或鱼废经干燥和研磨,或经其他加工处理制成的不含添加物的产品。
2.2.11 生长介质 growth medium
可支撑植物根系,能保持水分,具有自然产生或能加入养分的任何物料(如 土壤、泥炭等)
2.2.12 鸟粪 guano
家禽以外鸟类或蝙蝠的排泄物与残骸,含氮磷、钾。必要时,可经筛选后使用, 便不加入添加物。
2.2.13 腐植质 humus
农业用术语,用于定义某些有机物分解进化产生的土壤组分。
2.2.14 皮革废料 leather waste
皮革制品生产中剩下的粉、块状碎屑。
2.2.15 屠宰场废弃液 liquid animal waste from abattoir
屠宰动物剩下的含血废液。
2.2.16 液体厩肥 liquid manure
从动物尿和褥草汁或烘堆所得的液体肥料。
2.2.17 布列塔尼土 maerl
由北欧海岸的钙化海藻中获取的土壤调理剂。
2.2.18 厩肥 manure
处于生化反应过程中的家畜粪尿和褥草混合物。
2.2.19 泥灰肥 marl
软质的,含有不等量碳酸盐的泥土自然分解物。
2.2.20 肉粉 meat meal
肉或肉纤维经干燥和研磨,或经其他加工处理制成的不含添加物的产品。
2.2.21 饼肥 oil cake
油料籽实榨油扣剩下的残渣。
2.2.22 泥炭 peat
植物在长年淹水条件下生长和腐败后的残留物,含有少量天然矿物质。
2.2.23 水粪尿 slurry
加水的家畜半液体排泄物。注:在英语中:术语"" 有很多含义,在此标准中,仅使用以上含义。
2.2.24 尿素缩合物 urea condensate
尿素和醛(类)反应产物制成的缓效氮肥。例:脲甲醛、丁烯叉、异丁叉二脲。
尿素和甲醛反应制成的缓效氮肥,主要为较低分子量的
NH2-CO-(NHCH2NHCH )nNH2形式的甲撑脲类(1≤n ≤8)。
2.3 物理性质术语
2.3.1 真密度 true density
肥料颗粒单位体积的质量。
2.3.2 堆密度[松装密度]bulk density[loose]
在明确规定条件下,固体肥料经倾注自由流入容器后,单位体积该肥料的质量。
2.3.3 堆密度[墩实密度]bulk density[tapped]
在明确规定条件下,固体肥料注入容器并轻轻敲实后,单位体积该肥料的质量。
2.3.4 筛分法粒度分析 particle size analysis[granulometry]by sieving
用筛分方法将固体肥料样品分成大小不同的筛份。
2.3.5 筛分sieving
用一个或数个筛子将不同粒颗 度肥料的混合物合物按大小的操作
2.3.5.1 筛分试验test sieving
用一个或数个试验筛对固体肥料进行筛分
2.3.5.2 筛下物 undersize
筛料中能通过规定筛号的部分。
2.3.5.3 筛上物 oversize
筛料中不能通过规定筛号的部分。
2.3.6 抗压碎力 crushing strength
压碎单个肥料颗粒所需的最小力。
2.3.7 结块 caking
肥料颗粒结成块状物。
2.4 物理化学性质术语
2.4.1 水分 moisture
由适用于该肥料的常规方法提取的水。
2.4.2柠檬酸铵溶性磷 ammonium citrate solubilities 在规定浓度的柠檬酸铵和氨标准溶液中可溶解的肥料磷酸盐含量。注:常用的标准溶液中有中性柠檬酸铵、彼得曼碱性柠檬酸铵和朱利碱性柠檬酸铵。
2.4.3 游离酸 free acidity 肥料中未被中和的酸。
2.4.4中和值 neutralizing value 100KG肥料的中和能力,以氧化钙千克数表示。
2.5 取样术语
2.5.1 取样单元sampling unit
具有界限的一定数量肥料。其界限可以是有形的,如一个容器;也可以是设想的,如物料流动的某一时间或时间间隔。
注:
1) 若干个取样单元可以收集在一起,如装在一个袋子或箱子里。
2)在法文中" 个体" (individu )这个术语与取样单元(unite dechaptilionnage)有时是同义的。在英文中的" 个体" (individual )," 单元" (unit )以及" 项"(item)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与" 取样单元(sampling unit)是同义
2.5.2 局部样品 partial sample (partial increment)
从取样单元某点所采取的一定量物料。
2.5.3 份样 increment 从一个取样单元采取的有代表性的一定量的物料。
2.5.4 合并样品 aggregate sample由检验批的各份样合并成的样品
2.5.5 缩分样品 reduced sample合并样品通过缩分过程制得的接近最终实验室样品量的代表性的样品。
2.5.6 最终终样品 final sample 合并样品经缩分后,或不需要再进一步缩分的代表性样品。
2.5.7 实验室样品 laboratory sample 用于实验室检验或测试的最终样品。
2.5.8 试样 test sample从试验室样品制取的样品,从中可取得试料。 2.5.9 试料 test portion从检测样品中取得一定量物料(如检测样品与实验室样品相同,则从实验室样品中取得),用以进行检测或观测。
2.5.10 生产者风险 producer's risk 由差错造成的风险,是在于报废批平均含量符合要求,但样品分析意外地显得太差的检验批,亦即样吕碰巧是由最差成分构成的检验批。
2.5.11 用户风险 consumer's risk 由差造成的风险 由差错造成的风险,是在于接受批质量不符合要求,但样品分析意外地显得太好的检验批,亦即样品碰巧是由最佳成分构成检验批。
2.5.12 生产批 batch 在假定一致的情况下制造下或生产的规定量物料。
2.5.13 交货批 consignment 凭单据交付给确定的消费者物料量。
2.5.14 交货量 delivery 一次移交的物料数量。注:交货量可由一个或多个批的一部分构成。
2.5.15 取样批 lot;sample portion假定具有同样性并可按指定取样方案对其取样的物料总量。
附录A (标准的附录)中文索引
A
氨水 Aqueous ammonia 2.2.1
B
包膜肥料 Coated fertilizer 2.1.34
保证量 Guarantee 2.1.32
标明量 Declarable content 2.2.31
标签 Label 2.1.46
饼肥 Oil cake 2.2.21
布列塔尼土 Maerl 2.2.27
C
掺合肥料 Blended fertilizer 2.1.19
次要养分 Secondory nutriedt D 单一肥料 Straight fertilizer 2.1.16 堆肥 Compost 2.2.7 堆密度〈墩实密度〉 Bulk density 堆密度〈松装密度〉 Bulk density F 肥料 Fertilizer 2.1.2 肥料单位 Fertilizer unit 2.1.28 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Fertilizer and soil conditioners 2.1.1 肥料品位 Fertilizer grade 2.1.30 肥料溶解度 Solubility of a fertilizer 2.1.27 肥料养分 Fertilizer nutrient 2.1.25 肥料养分溶解度 Solubility of a Fertilizer nutrient 2.1.26 粉末 Powder 2.1.39 份样 Increment 2.5.3 腐植质 Humus 2.2.13 复合肥料 Complex Fertilizer 2.1.18 复混肥料 Compound Fertilizer 2.1.17 G 骨 Bone 2.2.4 骨粉 Bone meal 2.2.5 H 合并样品 Aggregate sample 2.5.4 合成土壤调理剂 Synthetic soil conditioner 2.1.10 合成有机氮肥 Synthetic organic nitrogenous 2.1.6 缓效肥料 Slow-release fertilizer 2.1.8 灰 Ash 2.2.2 J 交货量 Delivery 2.5.14 交货批 Consignment 2.5.13 结块 Caking 2.3.7 晶粒 Prill 2.1.38 厩肥 Manure 2.2.18 局部样品 Partial sample(partial increment) 2.5.2 K 抗夺碎力 Crushing strength 2.3.6 颗粒肥料 Granular fertilizer 2.1.35 L 粒度 Grain size 2.1.37 N 泥灰肥 Marl 2.2.19 泥炭 Peat 2.2.22 粘土 Clay 2.2.26 鸟粪 Guano 2.2.12 尿素缩合物 Urea condensate 2.2.24 柠檬酸铵溶性磷 Ammonium citrate solubilities 2.4.2 P 配合式 Formula 2.1.29 皮革废料 Leather waste 2.2.14 Q 取样单元 Sampling unit 2.5.1 取样批 Lot,sample portion 2.5.15 取样批 Sample portion 2.5.15 R 溶液肥料 Solution fertilizer 2.1.41 容器 container 2.1.45 肉粉 Meat meal 2.2.20 S 散装 Bulk 2.1.47 筛分 Sieving 2.3.5 筛分法粒度分析 Granulometry 2.3.4 筛分法粒度分析 Particle size analysis 2.3.4 筛分试验 Test sieving 2.3.5.1 筛上物 Oversize 2.3.5.3 筛下物 Undersize 2.3.5.2 生产批 Batch 2.5.12 生产者风险 Producer's risk 2.5.10 生长介质 Growth medium 2.2.11 施肥 Fertilization 2.1.21 施肥方法 Application 2.1.22 施肥量 Dose rate,does 2.1.23 石灰质物料 Liming material 2.1.13 实验室样品 Laboratory sample 2.5.7 试料 Test portion 2.5.9 试样 Test sample 2.5.8 水分 Moisture 2.4.1 水粪尿 Slurry 2.2.23 缩分样品 Reduced sample 2.5.5 T 添加肥料的无机土壤调理剂 Amendenment mineral/engrais 2.1.12 添加剂 Additive 2.1.43 填料 Filler 2.1.44 屠宰场废弃液 Liquid animal waste from abattoir 2.2.15 土壤调理剂 Soil conditioner 2.1.9 土壤肥力 Soil fertility 2.1.20 W 微量养分、微量元素 Trace element 2.1.25.3 微量养分、微量无素 Micro-nutrient 2.1.25.3 无机(矿质)肥料 Inorganic 无机土壤调理剂 Inorganic soil conditioner 2.1.11 X 畜粪 Dung 2.2.8 悬浮肥料 Suspension dertilizer 2.1.42 血、干血、血粉 Blood;dried blood;blood meal 2.2.3 Y 液体肥料 Liquid fertilizer 2.1.40 液体厩肥 Liquid manure 2.2.16 用户风险 Consumer's risk 2.5.11 有机氮肥 Organic nitrogenous fertilizer 2.1.5 有机肥料 Organic fertilizer 2.1.4 有机土壤调理剂 Organic soil conditioner 2.1.14 有机无机肥料 Semi-organic soil conditioner 2.1.7 有机无机土壤调理剂 Semi-organic soil conditioner 2.1.15 鱼粉 Fish meal 2.2.10 鱼渣 Fish guano 2.2.9 Z 造粒 Granulation 2.1.36 真密度 True density 2.3.1 植物养分 Plant nutrient 2.1.24 植物养分配合比例 Plant food ratio 2.1.33 中和值 Neutralizing value 2.4.4 主要养分 Macro-nutrient 2.1.25.1 主要养分 Primary nutrient 2.1.25.1 最终样品 Final sample 2.5.6 脲甲醛 Urea formaldehyde 2.2.24.1 附录B (标准的附录)英文索引(略) 淡水养殖新秀─南美螺 南美螺又名大瓶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淡水产品。 南美螺的利用价值颇高。其壳薄且肉质鲜美脆嫩、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补益保健型肉食佳肴;螺壳富含钙质,不仅是优良的饲料添加剂,而且可加工成多元有机肥;螺副产品能制成高蛋白饲料,饲喂珍稀动物。 南美螺适应性强。适宜生活在较清新的淡水中,喜温暖畏强光,在水温12-40度的环境下能正常生长,适宜在水沟、水坑、塘坝、水渠、水溪、水池和低洼沼泽里放养,也可在湖泊、水库、河道等大水域中采用高密度养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人工养殖。其食物结构随生长发育阶段而变,各种菜叶、嫩草、瓜类、果皮等陆生植物和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均可作饲料。 南美螺生长繁殖快。成螺每只重100-150克,最大个体可达250克以上,一般每亩产量可达3000-5000公斤。 膨化饲料 膨化饲料已开始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中。 一、膨化饲料的优点 膨化饲料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优质、高档饲料。它是按科学配方将各种原料粉碎混合后,通过膨化机经高温短时间(5-10秒)熟化、瞬间膨化而成。有以下优越性。 适口性好。具有独特的香味和篷松感等优点,适口性好,糊化度高,具有良好的诱食作用。 有益健康。膨化饲料经过比制粒更高的温度,压力处理后,饲料中的致病微生物大量被杀灭,有利于防止猪白痢、黄痢和水肿,提高幼崽成活率。 利于吸收。短时高温、高压、熟化,能降低豆粕中的脲酶活性、杀灭抗营养因子,淀粉胶化,使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更有利于畜禽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价值。 提高能量,充分利用饲料资源。颗粒饲料因环境的工作特点决定,难以生产高油脂含量的饲料,并且对饲料原料水分含量要求严,而膨化饲料因采用膨化机生产,对油脂、水分含量要求放宽,能生产高能量饲料,充分满足畜禽育肥的需要。 效益显著。膨化饲料与颗粒饲料比,料重比可降低8-10%,从而降低饲料成本,缩短育肥时间,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膨化对各种营养成分的影响 蛋白质-膨化独特的高温瞬时加工,可将蛋白质的次级键分解,却不会影响氨基酸,提高了氨基酸的利用价值,并增加了蛋白质的消化率,在处理高品质蛋白质时,更显其重要性。同时膨化腔内高温高压也可钝化,象抗胰蛋白酶等抗营养因子和其他有害酵母,却不会破坏氨基酸。 淀粉-淀粉通过破坏加工,产生胶化,当物料被喷出机腔时,由于外界的温度压力骤然下降,此时淀粉迅速产生破坏作用,经过这种胶化和破坏,提高了淀粉的的消化率。 脂肪-膨化从三个方面影响脂肪:膨化机内特殊的摩擦,剪切作用使油细胞壁破裂,增加油脂消化率及提 高热能值。油脂中的淀粉经加工后与脂肪以1:10形成复合物,此时就必须以酸水解法测出脂肪含量。油脂经加工后稳定性好。因为机腔内的高温,不仅破坏了脂肪酶(一种能引起酸败的酵素),同时又保持了卵磷脂、维生素E的活性。通常,油脂只会在高温和长期曝晒下产生氧化作用并变味,而破坏加工的高温只持续5-6秒,不会使油脂氧化和变味。 纤维素-纤维素受机腔内的摩擦、剪切,内部结构改变,使可消化纤维含量增加。 适口性-破坏结构的产品,适口性极佳,因为:淀粉被分解为具甜味、较小的分子;原料中一些特殊的气味会随高温结构而蒸发,如生大豆味;使原料质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