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电视剧红高粱观后感
莫言的很多作品都是以其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为蓝本进行创作的,《红高粱家族》即是。该作品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经营一家高粱酒坊。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当地民众奋起反抗。除男主人公及其幼子外,女主人公及酒坊众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被日军杀害。 1987年,张艺谋根据莫言小说拍摄电影《红高粱》,姜文、巩俐担任主演,轰动一时。该片还一举赢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电视剧《红高粱》观后感300字
看《红高粱》我深深的喜欢上九儿,九月初九生的丫头,不甘被控制命运的质朴农家女。痛恨父亲将自己与一头大黑骡子相提并论,绝望的愤怒吼叫:你跟你的骡子过去吧,我再也不回来啦。推翻了桌子,就如推翻了整个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束缚。她是叛逆的,但却是有思想的,用剪刀护
1
卫自己的贞洁,热烈而执着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是的,她早已芳心暗许那个抬轿的,有黝黑结实身躯的北方汉子,锃亮的光头是粗犷而不羁性格的缩影。她是勇敢的,因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爱情或许已经变成反抗的最好载体,所以她不顾世俗的偏见和闲言碎语,早已在心底下定了决心。作为一个女掌柜,一个有家业的女人,她是大气,真挚和勤劳的。她用她的诚恳和聪慧挽留下了那一大帮兄弟,用自己的勤劳和能干,是家业在发展钟整整日上。
高粱酒,红红似火又似血。血染日,她倒下的身躯却是毅然的坚定和无怨......没有悲伤的流泪,却依然记得她淡定从容的微笑,是美的如此动人。她是镇定的,当日寇来侵,她和高粱地里的人选择了战斗,保卫家园,这是怎样的毅然决然啊?
红,火一般的热烈,血一般的惊心。红红的高粱地,红红的落日,红红的让人惊心的热烈女子啊......
我在那般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遇见你。
电视剧《红高粱》观后感500字
《红高粱》一部描绘中国二、三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和他们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过程, 影片的剧情构成极具戏剧性,通过人物塑造赞美生命的自由。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
而我认为,通过对剧中女主角九儿一位险些沦为旧中
2
国封建势力牺牲品的女性的成功塑造,我们看到了旧中国女性非凡的人格魅力。她有这样的经历:曾屈从于世俗的家庭包办婚姻,对自己悲惨命运也曾绝望过.但是最后她却抓住了唯一的救命草血气方刚的我爷爷,从而改变了她的命运,成就了一段被世人传诵的佳话!
不管是面对劫匪时的镇定自若还是面对日寇时的大义凛然;不管是与情人的激情野和还是对烈士的无限缅怀,都充分体现了女性们难得的魅力,刻画出爱恨分明,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的女性形象,这样一位女性由不得我们不佩服!归纳起来,九儿身上体现了如下人格魅力特征:
自尊自爱当被父亲以一头骡子为代价嫁给患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时,这位坚强的女人为了保住贞操,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试图通过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悲惨的命运,敢于自杀何尝不是一种勇气?
对封建制度以及世俗的反抗当自私的老父亲唠叨着催促她回家时,她对父亲说出了大逆不道的话你跟你的骡子过去吧!我再也不回来了~当遇到心仪的男人时,大胆打破世俗的偏见,追求幸福的决心可见一般。
强烈的民族精神当遭受日寇侵略时,毅然发动人们进行无畏的斗争,从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险些搭上丈夫和儿子。
超强的工厂管理能力把一个濒临破产的酒厂快速地
3
发展起来,甚至酿造出著名的十八里红,这点足显女性们另
类的魅力。
4
范文二:电视剧红高粱观后感
电视剧红高粱观后感
篇一:电影 红高粱 观后感
电影 红高粱 观后感
09环艺1班 学号;0912020120孙星星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正因为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那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得《红高粱》获得了国际荣誉,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红高粱》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摆在观众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红
高粱》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影片,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故事的超常特点决定了叙事的非现实性,故事的地点也被淡化。在影片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影片中的所有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服务。 首先影片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画外音来完成。影片一开始,还是全黑的画面时,声带上就传来了“我”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这是一个以现在时进行回述的视点,这个“我”在此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由于他没有在故事中出现,按理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后代,这又使得他具有某种参与意识,从而又具有被叙述的意义。因此,这个视点是非常奇特而又新颖的,它使导演在处理全剧时有了一种游刃有余的视点参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时,他的叙述的特点把故事拉远,又具有历史的间离效果。在此视点基础上,导演在这开场白中道明了故事的虚构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从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纳入非现实的时空之中。
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罗汉大爷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场等。画外音在此影片中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画外音就告诉观众,轿把式将成为我爷
爷,这就增设了观众的“期待视野”,
使画面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在传统影片中特别容易出戏的那几段全被画外音虚掉了,导演在电影的空间与画面上也就能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画面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地。确实,画外音在影片中是作为一个戏剧因素渗入故事之中的,它“缝合”了过去与现在、意念与故事。
其次,当我们面对《红高粱》时,就会感知到全片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在这里,导演对色彩的运用是高度风格化的。影片一开头就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占满银幕的红盖头,那顶热烈饱满的红轿子,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导演对这种基调的选择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对戏剧情节的关注,而进入一种对一个特定的造型空间的纯粹情绪性体验了。这是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这不是一个完全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结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银幕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
第三,影片的空间环境与造型处理,都在努力寻求一种色彩的单纯化和空间的神秘与阔大。一切琐细的对比协调和过渡都被抛开,造成一种崇高神圣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间。影片主要是两个空间环境:高梁地和酿酒作坊,酿酒作坊体现出生命的远古意识,如风雨剥蚀、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圆形门洞。而那片自生自灭的高粱地,则透着生命的神圣。当画面上充满了高粱地时,它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生命符号群,舒展、盛大、坚强、热烈、宽厚。影片中三次对高粱的渲染都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生命的整一性。当我奶奶泪水满面、仰天躺在我爷爷踩踏出来的圣坛上时,银幕上一连出现了四个叠化的狂舞的高粱镜头。在这里,高粱地是生命诞生的见证。而在日本人强迫百姓踩踏高粱的镜头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残的震撼。影片结尾,我爷爷与我爹泥塑般立于血红的阳光里,面对那高速流动的高梁的镜头,我们内心唤起的是一种对生命的自信和对热烈悲壮的生命的礼赞。
当然,《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可是在思想内涵和意蕴指向上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作为我国电影的一部力作而载入史册,却是无疑的。
篇二: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观后感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莫回头,莫回头??????”看完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除了红红的一片就是这句歌词了,一直到我落笔耳边依然萦绕着这陕北的民歌。当“爷爷”的歌声响起的时候我才记起若干年之前自己是有看过这部电影的,而印象最深的还是这句歌词。这正好印证了“经典永远就是经典”这句话。电影《
红高粱》是根据近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是摄影师张艺谋选择导演之路的惊人之作,本片曾获得1988年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大奖、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大奖。好的片子是需要再三的回味的,所以借此机会再次欣赏了本部影片。
影片开始是漆黑一片,伴着低沉的男声开始自述自己的故事,一段独属于这块红高粱土地的故事缓缓揭开幕布。接着由迎亲引出了奶奶,为大家所熟知的封建时代甚至解放后婚姻嫁娶都是父母说了算,女儿在出嫁前甚至都没有见过自己的丈夫,稀里糊涂的嫁了过去,而“我奶奶”九儿姑娘就是封建世俗的牺牲品。为了换一头骡子,曾外祖父把奶奶嫁给一个酿酒掌柜,一个五十多岁的麻风病人。在出嫁前媒婆唱着一句掀起盖头必出事,暗示着这以后必定会有什么事发生,这也是导演注重细节的体现。随后画面转到了轿夫颠轿,黄色的土地,黄色的皮肤,象征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十八里
坡上,满是红红的高粱,这个时候就开始凸显红色的画面,在夕阳的斜照射下,大战后的十八坡伴着一抹血色残阳,但也是这抹残阳,染红了整个坡,高粱也成了红色海洋的一者。
嫁出去的女儿回门是农村嫁娶必要的一件事,就在“我奶奶”骑着麻风掌柜送的骡子回门经过高粱地的时候“奶奶”被蒙面“爷爷”一把从骡子上掳下来,一开始“奶奶”因为惊吓一直往高粱地里冲,但是当“奶奶”看清蒙面人是“爷爷”的时候就不动了,她似乎从“爷爷”镇定的眼神中看到了什么,或者说她在此时就已经屈服了。她在那时,就已经鼓足勇气将年轻的身体给予爷爷,无论有没有结果,她都希望将自己奉献给喜爱的男人。我认为一方面奶奶是为了报答出嫁当天爷爷不顾危险勇斗劫匪,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是奶奶已经深深的被爷爷这种原始的粗犷和坚定的性格吸引住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一见钟情吧。爷爷焦急地把高粱扯去,踏平,铺在地上,这象征着最原始的繁殖即将开始。接着奶奶痴迷地后倾倒在地,同时还流下了多种感情交织而成的泪水,这泪水里更多的是饱含着自由的幸福。太阳下红高粱影影绰绰,在丽日和风中摇曳,影片对原始生命力的崇拜在此时达到了艺术美的至高点。这已不是简单的交欢场面,而是导演通过委婉的衬托,将人性中至真至纯的一面,用色彩表达的淋漓尽致~深层次的表达作者莫言对根植每个人心中的野性的呼唤。
随后麻风掌柜莫名其妙死了之后奶奶就成了新任掌柜,爷爷也来了,并且是在喝醉的情况下来的,被丢在酒缸里三天后知道心爱的女人别土匪抢走,他勇闯虎穴,巧妙地接近土匪头子,为了他的女人,他似乎可以把性命置之度外,不顾及后果。最终连土匪头子也被他的汉子性格所震撼,从土匪那回来后,他大闹酿酒厂,先是撒尿,再是将蒸炉里的高粱用力地全挑出来。这都展现了他男性的阳刚。最终,奶奶被他彻底征服,当他再去抱她时,她没有反抗,也不顾伙计的看法,一心随了他。这一次,是超越欲望的灵魂上的结合。当大战日本人幸存下来后,看到奶奶被日本人杀害离世,爷爷一动不动,夕阳将他映照在红色太空下,从他的眼中,能读出悲凉与仇恨,但更多的是对奶奶深沉的爱与不舍。这里我觉
得更多的是导演和编剧的巧妙设计,为何唯独爷爷没被炸死,而且还是毫发无伤,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画面和布景让人感受到日本人的可恨之处以及体现出爷爷对奶奶的爱。
奶奶和爷爷是整部影片的灵魂人物,是与高粱一样,充满生机、敢于反抗的代表。但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便是罗汉大哥。罗汉大哥的前面十几年献给了酒庄,后面的十年左右的时间献给了党,最后为了党的任务被抓剥皮而牺牲自己,这也可以体现出罗汉大哥的性格,就像那一株株红高粱一样充满生机敢于反抗。其实我觉得罗汉大哥心里还是有点喜欢奶
奶九儿姑娘的,之前一直叫奶奶掌柜的也带有对她的尊敬,最后酿酒成功后他对奶奶说的话也能够感觉到他是真的要走了,一声“九儿”也是发自内心的,或许之后再也不会见面了,就呼喊一声吧。为下文,罗汉大哥加入红军积极抗日,最终被敌人捉获,凄惨而死做了铺垫。
纵观整部影片,其中有几个镜头是让我印象深刻的:
这个场景是在奶奶嫁到麻风
掌柜家,就要进门的时候,
音乐响起,奶奶回头,远处
的坡上就只有爷爷一个人孤
单的身影,黄土地黄皮肤融
为一体。虽然此时奶奶被红
盖头盖住看不见远处的爷
爷,但是就像心有灵犀一样
还是往那山坡上望去,而此
时爷爷的驻足回首已经很明
显的表现出两个人之间的爱
慕不舍,为之后高粱地里奶
奶与爷爷的交合做了铺垫。
这个场景出现在罗汉大哥出
走九年后,我爹爹九岁时调
皮跳酒缸呼喊娘的时候,奶
奶在为爹爹揉伤口,随即她
看到远处的一个身影,侧光
打在他身上,勾勒出罗汉大
哥瘦弱的身形,在金黄的光
边,环绕在他身边,却预示
着狂风暴雨的到来。谁不会
留恋故乡,想必罗汉大哥此
次是收集日本人的证据恰好
路过十八里破顺道看看,却
是心里有苦衷不能相见,于
是就跑走了。通过这两个画
面的对比可以发现这是在同一个地点,不同的是时间、不同的人物。但是两个画面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
张艺谋导演正是运用了这样前后对比的表达手法来体现
出不一样的情感,一个是爱的眺望,另一个是对故人的眺望。关于对比镜头的运用,导演在影片中还有很多地方都有运用到。
这里奶奶用手把爹爹眼
镜遮住,但是另一方面
自己又坚定的看着日本
人对罗汉大哥行刑。前
后的对比更能突出奶奶
的母爱,对孩子的爱护,
不让自己孩子纯净的心
灵遭受玷污,另一方面
也能衬托日本人的暴
行,表达奶奶对日本人
的憎恨。
前后对比的场景还
有很多,比如开头那段
有趣的,很吸引观众的
颠轿。一群汉子裸露真
上身一边高歌一边颠
轿,而轿里的是一个弱
小女子,这形成了极大
的反差。不管是出嫁或
迎亲的,都没有陪嫁人
也没有迎亲人,在中国,
这是不合乎情理的。还
有,“我爷爷”的一泡
尿竟然酿成了好酒十八
里红。等等,似乎都是
一些不合乎情理的事
情。然而,恰恰是这些
不合乎情理的事情把人们那种原始的生命力展现了出来,古朴与野性,张扬与狂放。
影片处处都有红。“红”,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热情、蓬勃、生命和活力。影片画面的色彩也以红色为主:红色的山坡、红色的高粱地、红色的盖头、红色的嫁衣、红色的高粱酒??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勇敢和善良,看到了生命力的旺盛,看到了别样的美。《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这也是一次很成功的故事改编,不仅让全球对中国的电影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也让世人了解到中国的文化,这是电影人真正应该做的事,发掘文化,传承文化,因为电影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篇三:观《红高粱》有感
观《红高粱》有感
灵宝实验高中3209班 任咪
今天终于把《红高粱》这部电视剧看完了~
《红高粱》讲述的是一个抗日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更加真实的角度去诠释那个年代的一些事情,它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全部景象都用来描绘由土匪司令余占鳌组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野性故事,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三天后新娘回门,与余占熬在红高粱地里激情相爱.故事中那片广袤狂
野的高粱地,也被镜头渲染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它的激情洋溢夹叙夹议的叙述,不断来回颠覆和穿插倒置的时间线索,它所塑造的集土匪和英雄于一身的充满野性生命与创造力的人物,它的民俗文化与民间精神的狂欢式的张扬,它对现代和当代历史的原始真实的追思和逼近,它的抒情诗一样急速前行而又美丑交错的语言,都造成了地震一般的效果.它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中国三四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唤起了人们对那个疯狂而无序的年代里的英雄所具有的那种漫溢的激情、漫溢的野性和漫溢的自由的追求.
在莫言笔下“高密东北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也是最龌龊、最英雄好汉也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著名导演张艺谋就用镜头去表现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地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地感到种种的退化.”片中无论是土匪与英雄兼具,豪爽与霸气并存的余占鳌;还是“大行不拘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具有处理重大事故惊人气质的女性戴凤莲;无论是可悲可叹、忠心为主的刘罗汉,还是高粱地里、酒作坊中高密东北乡的血性汉子,他们身上都同样的散发着顽强的、令人震颤的勃发的生命力和生命意志.
这些男人和女人,是那样的开朗、豁达、豪迈、狂野,也是那样的令人赞叹、敬佩、感慨、震撼,在他们看来,生是自由自在无所畏惧的.他们面对羁绊,超脱束缚,面对自由,纵情释放;他们面对生活,洒脱豪放,面对死亡,无所畏惧.他们中,有土匪也有英雄,是土匪也是英雄.在他们身上有土匪的野蛮,但更具强烈的民族情感.在外敌与死亡面前,他们都不愧为真正的英雄,是一群让人不由得敬佩的、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喜欢看这部电影,正是震撼于这些鲜活的人物,震撼于导演镜头下的艺术真实.看着他们,我的生命激情好似被唤醒、我的民族情感也在被感召.
我深深地被这股浓浓的爱国情感所震撼~我佩服这群人~
范文三:电视剧红高粱观后感
电视剧红高粱观后感
关于电视剧红高粱的观后感 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 电视剧红高粱观后感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电视剧红高粱观后感篇一
得不说,张艺谋的电影总是那么质朴、纯粹,总是有着简单不拖沓的剧情,不浮华,亦不庄重,透着一股淡淡的岁月的味道,沉淀着岁月的香味,历久弥香……
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在这个压抑、昏暗的下午,我欣赏了那一段爱情的壮歌——《红高粱》。
没有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亦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有的,只是一个个细微的眼神,一串串平淡无奇的动作。也许,爱情就是这样。来了,挡也挡不住;而若注定没有,更是无法强求。
影片中,新娘看着轿夫稳健的步伐,久久深情的注视,哪怕只是一双被尘土飞扬覆盖的脚。就在那一刻,便绯红了少女的脸蛋,电流全身。爱情就这样来了,毫无先觉,亦不知是否有后文。
被歹徒劫走的那一瞬,又是那样充满希望、略带几分挑逗的眼神,便早已将两人的心紧紧牵在一起,那样真,那
样深……从此,两人的命运开始一次又一次的交集、重叠,一直到最后的紧紧相连……爱情,来得如此匆忙,却也来得如此浪漫,如此戏剧。新娘出嫁,但新郎不是他,他只是一个轿夫,注定将心爱的女人抬向遥远的与幸福无关的深渊。我不知道,新娘的那一位病秧年长的麻风新郎是否成为了爱情的祭品,但我只相信,爱情是美好的,当然,他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在那一片密密的高粱地,清风吹拂下的大片高粱,窸窣作响,像是在吹响一曲爱情的壮歌。一波又一波的高粱,凄凄抖动,似是在互
诉衷肠,共同许下长相守的的诺言。此情、此景、当然少不了那赤膊的汉子和那位一袭红袄的美人。从此,升腾出一波又一波火红的激情与故事……
任何美好的爱情注定摆脱不了那残酷的历史现实。在血与火的战争里,注定爱情无法完美到底。在日本军队的侵袭下,大片大片的高粱倒了下去。当那一袭单薄的身躯倒在代表现代文明的机枪之下,当那火红的高粱酒洒落一地,当那熊熊的大火燃烧了日本军车,我读懂了生命的意义,我似乎看到了喷薄而出的对自由的向往和希望。血红血红的高粱酒、满天红色的火焰、短暂日全食过后火红的太阳、还有那一朵朵鲜血染出的生命之花,将那一刻的世界染成了永恒的红色。就这样,那一片火红永远定格在了男主人公的心中,
从此,他的眼中一片鲜红~
当然,片子的灵魂所在,还有那低沉转合、婉转悠畅的中华古曲和那一首热情奔放充满激情与男性魅力的敬酒歌。在那一曲曲摄人心魄的《颠轿曲》中,心灵不断与那跃动的音符共同起舞、跳跃、震颤,升华出一曲爱情的壮歌。那恢弘洒脱充满野性的敬酒歌更是直击心灵,引起对野性的呼唤、对力量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久久难以忘怀那一片火红~记忆中,早已复制了那一抹火红的印记~
电视剧红高粱观后感篇二
《红高粱》给我的总印象,集中到一点,就是充分地全力地表达了影片作者对原始生命力的崇拜。这是一部带上张艺谋强烈主观意念的影片,应看做是一部较典型的作者电影。
在《红高粱》中,张艺谋对原始生命意志、生命力之不可抗拒的赞颂与褒扬,堪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致,达到了几成精粹的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一种五体投地的崇拜境界了。
首先是对性的神力的崇拜。在“颠轿”一场戏中,从表层来看,它是偌多抬轿的粗野壮汉对花轿中一位红装红盖头新娘的戏谑式恶作剧;但从深层来看,它既是几条赤膊壮汉面对新娘九儿的魅力所萌动的性的潜在欢悦与渴望的自发
宣泄,又是对九儿面临不合理不人道的两性结合却又爱莫能助的悲凉、怨愤之情的自发发作。而惟一能使这一载歌载舞的“颠轿”迪斯科从疯狂的顶点戛然而止的神力,不是别的,正是轿中九儿的几声哽咽的啜泣声。编导在这一情绪与节奏的转变点中,把这群粗野壮汉内心合乎人伦天性的美好性灵洞悉与烛照出来,是影片开始首先打动人心的点睛之笔。这一节奏休止造成的情绪落差,确定了九儿在野汉们心中实际占据的真正神圣的地位,是影片对性的神力崇拜的一个明证。而在这群抬轿壮汉中,又惟有“我爷爷”余占鳌,以其更加强烈的受性的神力驱使的生命意志力,敢于把自己内心的骚动与渴望一一付诸外在的实际行动——比之于其他壮汉,余占鳌确实高出一筹,是名副其实的独占鳌头——凭着九儿曾给他的一个美目顾盼,以至于接踵而来的杀夫、劫妻乃至高粱地里的交欢野合,都成了一桩桩不再是施暴施恶而是全部顺理成章的一揽子“仁”事美差了。这里的“仁”,不能以狭隘的法的定律为准绳,而必须从更加宽泛的自然与原始的生命定律——种的良性繁衍与发展、种的优胜劣汰中去寻找;而这里的“美”,自然是进行了艺术的选择与渲染的电影美(如略去了“杀夫”的直接描写等等)。当银幕上展现九儿痴迷地后倾倒地的诗一样朦胧的近景,余占鳌跪在那方倒伏高粱空地上的呈红色“大”字状展开的九儿身前的俯瞰大远景(这里干脆是一个宗教式性崇拜、生殖崇拜的肃穆仪式了~)以及逆
光中红高粱影影绰绰在丽日和风中摇曳的动态空镜,可说是把影片对原始生命力的崇拜在此情此景以及情景交融的铺绘中推到了艺术美的制高点——不过反观影片,张艺谋实在应当在此处把文章的浓度做得更足一点,以使这一“天作之合,地成之美”的红高粱地交欢场面,华彩乐章般地达到更其神圣化的境地~
其次是对死的神力的崇拜。在《红高粱》中,张艺谋要展示我们的人生图景是:这些十八里坡人,他们男欢女爱,活得自由自在,活得痛痛快快;而为族仇国耻,他们也一定奋起抗争,报仇雪耻,哪怕是为此而死——而死,也是要死得自由自在,死得痛痛快快~生死爱恨之两极,相反相成而一致。确实,这些人说死就死,那个李大头、那个冒充“秃三炮”的路劫者等等,似乎是死得那么容易、那么轻松又那么无声无息。这里自然不是指这些消极意义的死。而那些有积极意义的死、那些为反抗外族入侵而就义之死——无论罗汉大叔还是九儿乃至“秃三炮”之死于日本 侵略者的屠刀与炮火之下,都成为壮烈牺牲之死、震慑人心之死~为此,张艺谋在影片中不惜让人接受血淋淋的感官刺激,并让牛的被屠宰与人的被屠宰之均成牺牲做了强化对比。对此,我们当不能表面地视之为在对“牺牲”一词做其概念本义的训诂图解,而是内在地在隐喻牛的牺牲与人的牺牲之不可同日而语。影片的结局使嗜血成性的日本侵略者明白:牛是在沉默中被屠宰
而成牺牲,人则在爆发的反抗中成就自己的牺牲,并将与屠宰者同归于尽。这一表现,也最终成为了对死的神力的证明。
第三是对酒的神力的崇拜。被美其名曰“十八里红”的高粱美酒,其品格在被重复唱过两次的《祭酒歌》中得到了最高的褒奖:“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口不臭……喝了这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而余占鳌正是在一醉方休的酒的神力中,把自己同九儿在高粱地里的私情一吐为快,并在十八里坡人中自古至今传为美谈的——红高粱酒的神力,就是十八里坡人的狂放不羁的神力;红高粱酒的品格,就是十八里坡人的自由自在的品格。一四七,三六九:九儿,这个十八里坡的惟一女性,不正是在她入主十八里坡酒坊为掌柜的那一刻,向酒坊众伙计们第一次宣布了自己的小名就是“九儿”(酒儿)吗,酒与人,其神力与品格之所以一致,就因为两者都诞生于红高粱地。十八里坡人以酒为氛围,十八里坡人以酒为依托;酒弥洒在十八里坡的人群中,酒成了十八里坡人调节与强化人际感情关系的催化剂。说穿了,影片对酒的神力的崇拜,就是对十八里坡人的神力的崇拜。
《红高粱》以对性、对死、对酒的神力的崇拜,表现了对人的本性中最基质的精神源泉——原始的生命欲望、意志即生命本质力量的崇拜;它在影片中得到了摧枯拉朽、恣肆汪洋的充分展现,使影片不同凡响地“游乎逍遥放荡纵任变化之境”1。这是当今中国影片的一次破天荒的尝试与探索。
我认为,影片得以在国际影坛赢得共鸣与一致喝彩,正是在
这一点上;它断不是用“愈是有民族性就愈有世界性”一言所
能概括的。
[电视剧红高粱观后感]相关文章:
1.红高粱观后感
2.我的1997电视剧观后感
3.电视剧《候鸟之恋》观后感
4.电视剧下海观后感
5.电视剧好先生观后感
6.电视剧《娘妻》观后感
7.电视剧《我的1997》观后感
8.反腐电视剧观后感
9.外科风云电视剧观后感
10.观看青年旅舍电视剧观后感
s(“content_bottom”);
范文四:红高粱电视剧 观后感
《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我看完有一段时间了,虽然从来没有写过电视剧的观后感,但是这部电视剧还是挺不错的,不管是剧情还是演员的表现都不耐,越到后面越好看,特别是抗日的那一部分真的很精彩~接下来我写一下我对这部电视剧的一些观后感。
(1)对待爱情,有时候需要简单粗暴
电视剧从一开篇就讲述张俊杰和九儿青梅竹马的故事,这种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纯洁爱情故事是现代社会所匮乏和羡慕的。俊杰和九儿郎才女貌,天造地设,可是却被有封建思想的父母用计拆散、棒打鸳鸯,最后两人不欢而散。天下有情人终究是很多都没能终成眷属~可惜~可叹~
后来九儿被父亲卖到三十里坡大户人家单家做二少奶奶,名义上是二少奶奶,其实丈夫是一个得了麻风病,不能自理,只能躺在床上等死的废人~婚后三天九儿回门(回娘家),丈夫就被余占鳌吓死了。余占鳌本来和九儿并没有太多交情,只是在花脖子那里送粮食,看到九儿被绑,去县长那里告密,才把九儿救出来,也算是有救命之恩。
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男人,一个女人,为什么最后九儿选择了一无所有又没读过书的杠子夫余占鳌却不是家财万贯一表人才的书生张俊杰,难道仅仅是张俊杰的父母拆散的原因,亦或是余占鳌对九儿有救命之恩,NO~~~绝对不是~~~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张俊杰太书生气,太理想化,太不接地气了。你看余占鳌,一个只有力气不识字的杠子夫,人家最开始也会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九儿,可是后来一鼓作气不就在九儿回门的路上,把九儿按在高粱地了吗,没有什么好说的,我就是喜欢你,我就要你~反正你嫁给了一个快死的人,也不能睡你,我就要睡你怎么着,我睡了你你就是我的女人~多霸气~多MAN~九儿本来就是一个烈性子的女人,余占鳌性子也挺烈的,原本九儿不愿意,狠狠地踢了余下体,但是看着余占鳌那样痛又生气的份上,她突然觉得干就干吧~就把双腿张开了,开启了史上最著名的“高粱地激情野战”的新篇章~
你看两个人完事后,九儿穿好衣服走出高粱地再坐上马儿的那个神情,那个微笑,那种初夜的快感与美感不言而喻,仿佛刚刚并不是在高粱地里野战,而是新婚的“洞房之夜”。 这就是余占鳌得到九儿的“秘诀”。试想一下,如果张俊杰当初在九儿出嫁之前也搞一次“激情野战”,或者像现代社会的“壁咚”之类的,让九儿觉得这个男人肯为了自己疯狂一次,这是多么激动又美妙的时刻~他只想到私奔,却没想到“先下手为强”。他毕竟是那个社会
1
《红高粱》观后感
的好好先生,他是学过仁义礼智信的,也是懂得温良恭俭让的。可是就这样的一个德才兼备的好男人,也会因为父母从中作梗而失去自己的挚爱~就算父母拆散让九儿误会,还是可以再去把九儿给干了,但是他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他只会在九儿的窗前求得九儿的原谅和给自己解释的机会,but,又怎样,还不是输给了余占鳌的“一鼓作气”,
自己青梅竹马又十分挚爱的女人,却成了别人的女人。这是何等的悲伤和气愤~然而他只会找余占鳌拼命,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去找一个身强力壮的扛子夫拼命,那不是送死吗,被余占鳌一拳就打到不行,再加上内心痛苦郁结,只能卧病在床了。多么悲哀的事情~ 你看,九儿一直都留着那个用草编织的“戒指”,那是为什么,那是九儿心里一直有他,一直有个念想,最后一集,九儿预感到自己将要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所以把“戒指”还给俊杰,俊杰也非常惊讶,九儿一直留着。俊杰就这样一辈子与九儿错过了~ 所以说,对待爱情,有时候需要简单粗暴~
(2)一个有魅力的女人,得有智商和情商
九儿是这部电视剧的女主角,也是一个魅力女人,你看张俊杰、余占鳌、花脖子都喜欢九儿。张俊杰可以为了九儿抛下年迈的父母去私奔;余占鳌可以为了九儿肝脑涂地、万死不辞;而花脖子更是立下誓言:“如果能够得到九儿,此生不再碰别的女人~”
为什么九儿会得到这么多男人的喜欢呢,当然是有原因的。不仅仅是九儿长得漂亮,淑贤也长得漂亮,为什么就只有罗汉一个男人喜欢他,恋儿也长得漂亮,为什么余占鳌自始至终都没喜欢他,钱玉郎喜欢她,也只是因为钱玉郎是个花花公子,见色起意。钱玉郎喜欢任何一个漂亮的女人,但却不是爱~而唯独九儿却成了男人心口的宝贝~张俊杰爱她,却不会轻易破坏她的处女之身;余占鳌爱她,因为担心她被别人抢走,所以先下手为强,让她做自己的女人;连土匪出身“吃喝嫖赌抽”五毒均沾的的花脖子都可以为了得到九儿的芳心不敢轻举妄动。一个女人,能够让三个人做到如此,实属不易。纵观全剧,我们知道九儿是一个智商和情商都高的女人~
说到情商,开头几集就讲述俊杰父母和花脖子联手把九儿骗去当压寨夫人,但是九儿都能够凭借自己的高情商让自己没有失身,成功拖延时间让别人来救自己~全剧几次提到九儿命硬,说九儿是掉到井里都能自己爬出来的人,她不仅仅是命硬,命硬得有命硬的资本,她的高情商让自己几次脱离险境。他在花脖子那里,为了和花脖子做交易,保持自己的完璧之身,也为了报复俊杰的父母和自己的亲爹,她能迅速想到让花脖子用俊杰来要挟他父亲,讹诈1000
2
《红高粱》观后感
块大洋;再用轰炸青岛的工厂之名义再次讹诈1000块大洋。连她那个卖媳妇卖房子、穷得叮当响的父亲都能被他炸出油来。她叫花脖子把她哥哥绑来,她爹有十亩地,可以卖了换1000块大洋赎回她哥哥。这样的情商非常人所能及,既保护自己又报复了自己的“敌人”。 说到智商,她每次跟俊杰聊天、跟朱县长聊天、跟日本人聊天,也许当时她不明白不理解,但是事后她一琢磨就全明白了,对于一个乡下没读过书的女人,能够如此通达事理,实属难得~你看后面抗日的时候,俊杰每一次跟她聊天,有的时候她也不明白,甚至不相信俊杰所说的,但是事后她都按照俊杰说的去做了。是因为她最后明白俊杰说的在理,是对的。 说到九儿的智商和情商,全剧的例子还有很多,到处可见。她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女人。深入虎穴,也能从容淡定,保自己平安。当花脖子接受淑贤的钱财,第二次掳走九儿,九儿还能急中生智,把自己的手臂刮伤,让花脖子认为自己是得了麻风病,还说服了花脖子请来的医生。当淑贤费尽心机得寸进尺、屡屡陷害,她不但能够保自己平安,还能轻轻松松用一个钱玉郎就把淑贤弄得身败名裂,甚至想一死了之,让淑贤败得心服口服。当余占鳌被花脖子和朱县长追杀,走投无路时,她能够只身连夜赶去黑眼那里,求助黑眼收留余占鳌,用自己的智慧和真诚打动黑眼还不忘叮嘱黑眼不要告诉余占鳌,因为她了解余占鳌的脾气和性格。当余占鳌跟日本鬼子打仗的时候,她不仅带领众多妇女做拤饼,还能亲自上前线,灵机一动,想到烧高粱杆子,用烟熏鬼子的妙点子。最后一集大结局的时候,当中日打仗,余占鳌昏迷,朱县长阵亡,只剩下一行人十来个逃命,她知道日本鬼子已经包围他们,他为了引开敌人,保护自己的家人,让自己和鬼子同归于尽~这样一个有智商有情商,漂亮又可爱,善良又聪明,有勇有谋,有血性有担当的女人,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3)做人,不能太轴了
我对“太轴”的理解是死认一个理,说得好听是有原则,说得难听就是死倔,不懂得变通。我们看《红高粱》这部电视剧会发现里面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挺倔的,都是很轴的人。首先,朱县长的轴那可是有目共睹的,谁拿他都没办法,他认定的事情就一定得那样做,别人是劝不了的。他是军人出身,当了县官,还是用军事化管理,有点强制化、一刀切的感觉。虽然军事化管理当然有可取的地方,但是管理一个县城,肯定最重要的是管理老百姓的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也要以人为本,需要适当的人文关怀。还有,自己做错了事情,一定得认错,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错了就是错了,不要觉得你是领导,你就高高在上。错了就是不肯拉下面子,承认错误。有时候,领导肯低头认错,是多么收服人心的善举。朱县长一心
3
《红高粱》观后感
剿匪,不惜一切代价剿匪,剿匪都有点着了魔。他接受上级领导韩主席的指示进行土匪招安,把曾经当过土匪的人招过来做警察,吃公饷。这里面就有没有做过土匪的余占鳌和四奎兄弟,也许还有其他没有当过土匪,只为吃得公饷而来的普通老百姓。但是这些人除了余占鳌侥幸逃脱,全部被枪毙。这是韩主席帮朱县长剿匪设的陷阱。这本来就是不明智的,当官的说话不算话,就容易失去民心。可是朱县长是一个从来不认错不道歉也不妥协的人。因为四奎被杀,余占鳌生起恨意,做了土匪,一心想为四奎报仇。如果在四奎被杀后朱县长能够公开认错,安抚人心,余占鳌也不会做土匪,也就不会有后面的各种斗争。朱县长的轴表现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自己的女儿被土匪绑架,都不肯低头妥协,结果让自己的女儿送了命。多么可惜,甚至有点愚蠢的执着~
余占鳌的轴相比朱县长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四奎的死,一心想为四奎报仇,所以自己拉杆子集结队伍,做了土匪的头。九儿想尽了办法劝他回头,都不回来。如果说朱县长轴,是因为他固执,他清高,他拉不下面子,他不愿意低头。余占鳌的轴就有点笨的感觉了。他总是不明白九儿想要的,他只是一心认为九儿看不起自己是因为自己混得不够好,队伍还不够壮大,自己名声还不够大等,却不明白其实九儿想要的就是他能够不做土匪,重新做人。余占鳌还有一种轴就是因为一定要报仇,最后九儿让四奎娘来劝余占鳌不要报仇了,他也不听。直到最后日本鬼子进村的特殊情况下,朱县长主动认错的份上才化干戈为玉帛,不再报仇。 朱县长因为轴,不愿意向土匪妥协低头,结果搭上了女儿的性命。我们从这部剧里面可以看到因为轴,死认一个理而搭上性命的何止朱县长,花脖子、四奎娘和罗汉最后的死不都是因为轴吗,该妥协的时候还得妥协,该服从的还得服从,要不怎么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呢,
在得知日本人就在妹妹灵儿的坟墓旁边修路的事情后,如果花脖子并没有直接挑衅寻事的话,就不会遭到日本人的不测了。不仅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还搭上了自己的整个队伍,自己一帮兄弟的命全搭上了,多不值~人家日本人修路,岂是你一个中国土匪管得了的,日本人没有挖了你妹妹的坟就已经是万分侥幸了,你要日本人绕道,不但不可能,还是自寻死路。你可以半夜去把妹妹的坟迁了吧。日本人半夜总没有修路吧。这不是挺好的吗,既给妹妹的坟找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同时自己也没任何损失,人啊~有时候就是糊涂~
再说四奎娘,你存粮食替余占鳌赎罪就赎罪吧,可是遇上了不讲道理的官兵前来征粮,你一个老太太怎么抢得过他们,捐菩萨是捐,捐战士就不是捐了,在那个时候,能够真正上前线抗日的战士才是老百姓的菩萨。死认一个理,气不过,就把命搭上了。当然,老太太哪
4
《红高粱》观后感
懂那么多道理,人家只是一心向佛,却没明白人人都是佛,人人都是菩萨,而不只是庙里的菩萨。
最后说罗汉,也是一个极品,轴到家了。日本人抓壮丁修路,因为修路毁坏了高粱,他一辈子与高粱打交道,对高粱有一种特别的感情,看着养育这片土地的高粱就这样被毁坏,他拿着地上的高粱与日本人讲道理,日本人要是讲道理就不会侵犯中国,烧杀抢掠,无所不作。罗汉真的太执拗了。不仅拿着高粱跟日本人讲道理,他甚至半夜烧了日本人的马厩,最后导致被枪毙的结局,甚至搭上自己深爱的妻子淑贤的性命。多么不值得,多么愚痴啊~
《红高粱》这部剧太经典了,不管是剧情还是演员的表现来说都是很棒的,还有很多感想就不一一赘述了。经典是值得反复看的,每次看都会有新的体会。希望的感想对大家有所帮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