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柳河东集阅读答案
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②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③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朴④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⑤。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⑥,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⑦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⑧,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⑨矣,苟能起,又不艾⑩。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选自《柳河东集》)
注:①蝜蝂(f) b3n):一种黑颜色的小虫。②卬(2ng):高举着头。③困剧:劳累非常。④踬朴(zh@ p&):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⑤负:作名词,指背的东西。⑥上高:往高处爬。⑦嗜(sh@)取者:这里指贪得无厌的人。⑧累:负担。⑨病:疲惫。⑩艾(y@)停止,悔改。前之死亡:指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
(1)
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①辄持取( ) ②人或怜之( )
③苟能行( ) ④又持取如故( )
⑤又不艾( ) ⑥亦以病矣( )
(2)
选出加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
以厚其室
B.
为去其负
C.
日思高其位
D.
大其禄
(3)
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②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③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4)
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
阅读答案:
答案:2.B;解析:
(1)
①就,总是 ②有的人 ③如果 ④先前,从前 ⑤停止,悔改 ⑥疲惫
(3)
①在路上爬行遇到东西就拿,举着头背在背上。②天天思考怎样使自己的职位提高,使自己的俸禄加大,因而贪取财物更加厉害,已接近摔死,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又不知道引以为戒。③他的外形虽然庞大,他的名称是人,可是他的见识却和小虫一样,也太可悲了。
(4)
这则寓言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用了对比写法,用蝜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寓意: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
范文二:柳河东集阅读答案
游黄溪记(节选)
文/柳宗元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②,与山升降。其缺者③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④,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⑤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⑥。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背景:本篇选自《柳河东集》,作于元和八年(公元813年)。作者被贬永州已八个年头,抑郁激愤之情稍减,他虽然壮心不泯,但对再获任用不抱厚望,文中更多的是抒发作者寄情山水之情。文中的黄神为黄溪增添神秘色彩。据说黄神本姓王,是王莽的后裔。王莽死后,他改姓黄,逃到永州,隐居下来,开垦土田。王莽曾自称为黄帝的后代,“黄”与“王”读音相近,而又有王姓为黄帝之后的说法,永州人民对此深信不疑,认为黄神能带来一方太平,因而为他立祠,尊他为神。
注解:①黄神祠:黄溪居民为黄神立的祠堂。②丹碧之华叶骈植:丹碧,形容两座山的红花绿叶。骈植,并行种植。③其缺者:指缺花叶之处。④黄神之上:从黄神祠沿溪水溯源而上。⑤其略:指初潭的大概轮廓。⑥黛蓄膏渟: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颜料。膏,油脂。渟(t0ng),水停止不流。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
(1)两山墙立( )
(2)如丹碧之华叶骈植( )
(3)殆不可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___________________
(2)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自选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解析:
1.(1)像墙一样直立。
(2)同“花”,花朵。
(3)几乎。
2.(1)它的样子大致像一个剖开的大瓮,两旁侧壁高达千尺。
(2)有几百尾鱼儿正游来汇聚在石头底下。
3.写黄神祠周围的环境以及初潭的美景。
4.这些句子抓住景物特征写景,描绘水色青绿纯净,水质润滑细腻;描绘水流灌注的美景以及水声的沉寂;描绘鱼的嬉戏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美。
《游黄溪记(节选)》译文
黄溪距离州城七十里。由东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到达黄神祠。黄神祠上面两岸高山陡立如墙,山上并排生长着红花绿叶,这些花树随着山势的高低而起伏。那山间的凹陷处形成了陡崖和洞窟。水流之中都有小石头平铺分布。在黄神祠的上面,撩起衣裳涉水,行走八十步,来到初潭,(这里)最奇丽,大都难以描绘形容。(溪两岸)大致像一个剖开的大瓮,两旁侧壁高达千尺。溪水汇积在里面,水呈深青色,像膏汁一样积聚而无波痕。(阳光下)水流灌注像一条白虹,深沉无声地流动,有几百尾鱼儿正游来会聚在石头底下。
范文三:柳河东集
柳河东集
柳宗元文集。
相关馆藏目录:
1.柳宗元诗文选译
A区社科旧,索书号:44.236 W36
2.柳宗元及其作品选
A区素质阅,索书号:44.232 L77-1
3.柳宗元传论
A区社科旧,索书号:43.436 S96
相关全文阅读:
柳宗元诗笺释
read::202.202.12.39:8021/cdrom/s1A/s2/bk200207/ifr/1wbl.ifr
[ Last edited by 轻蓝 on 2003-7-28 at 17:09 ]
入库时间: 2003-7-26 14:36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 他与刘禹锡同年中进士,又一起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先贬永州,后贬柳州。他的遭遇比刘禹锡更不幸,一直到元和十四年,这种贬斥的厄运还没有离开他,而当唐宪宗因裴度的请求下诏召回他的时候,他却与世长辞了,年仅四十七岁。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留下来的诗歌仅一百多首,但历来评价很高。尤其是宋代大诗人苏轼,他曾说:“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应物)上。退之(韩愈)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评韩柳诗》)又说,柳宗元、韦应物的诗是“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
原作者: 章培恒 骆玉明 原出处: 中国文学史 入库时间: 2003-7-26 14:36
柳宗元艺术成就
柳宗元诗确如苏轼所说,兼有简洁、靖深、温丽、含蓄之长,在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尤其应当注意的是,柳诗中常常出现的是一种空旷孤寂的意境,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月是寒的,露是寒的,远处微渺的泉声和山鸟偶尔的一鸣,映衬出寒夜的清冷静寂,在寒夜中呈现了诗人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寂寞。又如著名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广袤的雪原上,没有人迹,在茫茫的天空中,没有鸟影,只有一叶孤舟载孤零零一个渔人,在雪漫漫中独自垂钓。又如《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全诗表现的也是一种空旷悠远的感受,只是孤独感不是那么浓厚罢了。这些诗,都有幽深清远的意境,都包含了空旷孤寂的感受,又都是以经过精心锤炼而又不显得做作的语言和清丽朗洁而又平凡朴素的意象来表现的。
形成柳诗特色的原因很多,较为重要的是:第一,他与僧侣的交往。柳宗元崇信佛教由来已久,他自己曾多次说,“吾自幼好佛”(《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余知释氏之道且久”(《永州龙兴寺西轩记》)。而他的诗大都作于被贬之后,他所贬谪的永州、柳州又是禅风极盛的地方。在永、柳二州期间,他常与禅僧往来,从禅僧那里,他接受了“乐山水而嗜闲安”、对一切都以“平常心”对待的人生哲理(《送僧浩初序》)。《巽公院五咏?禅堂》一诗中说,“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心境本自如,鸟飞无遗迹。”《晨诣超禅师读禅经》又说:“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都表现了对超越尘世而无所滞累、空灵淡泊的心境的追求,因此,他写诗也就要努力表现这种心境。第二,永州、柳州秀丽山水的影响。十余年间,他在这种美丽而又荒疏的自然山水中生活,“傥荡其心,倡佯其形”(《对贺者》),使他对自然山水有亲切的感受;特别是在政治上受打击,心情压抑的情况下,他更感到山水对心灵的安慰。他不仅写下了许多优美清新的山水散文,也把这些山水景色融入诗中,如“梅岭寒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柳州寄丈人周韶州》),“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岭南江行》),“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乱莺啼”(《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这些富有南方风味的自然景象给柳宗元的诗增添了一种新颖绮丽的美感。同时,这些景象在柳宗元主观心理的作用下,呈现出静谧旷远的意趣,成为构成柳诗独特意境的重要因素。
但是,柳宗元毕竟不能忘怀现实政治和自身遭遇,失败的悲愤和被贬的怨艾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这种心情常常与恬静闲适的追求纠结在一起,流露在诗中,使诗在闲适中有寂寞,在恬静中有孤独,在平和中有悲伤。如《夏初雨后寻愚溪》: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被称为“愚溪”的“荒泉”自具美质而不为人理解和重视,它成为诗人自况自慰的对象。所以,柳宗元说“寂寞固所欲”,自称要“息营营”、“静炎燠,心里却是一腔无可奈何、只得如此的苦衷。又如《南涧中题》这首被誉为“平淡有天工”(曾吉甫《笔墨闲录》)的诗,却以“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呈露了他的心情。苏轼说这首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苕溪渔隐丛话》引),其实“忧”才是其中的主要情感。这种闲旷与忧郁的交织,使柳宗元的诗中出现了陶渊明、王维、韦应物等都没有的清峻。尽管他的很多诗写得很淡泊,但透过去一层看,那空灵淡泊往往是一种自觉的追求,而悲凉却是不自觉的内心呈露。而当这种悲凉侵入心头而不能自己时,那闲适淡泊便消失了,剩下的只是一种悲愤之气,像《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而当激愤到了极点时,他也会写出《笼鹰词》、《行路难》这样借困在笼里的雄鹰和追日而死的夸父来比喻自己的悲壮诗歌。
原作者: 袁行霈主编 原出处: 中国文学史 入库时间: 2003-7-26 14:37
其他相关评论
与刘禹锡诗相比,柳宗元诗又别具风貌。简言之,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柳诗的这些特点,首先缘于他独特的心性气质。从本质上说,柳宗元是位性格激切、甚至有些偏狭的执着型诗人。他思想深刻,有着极敏锐的哲学洞察力,但却不具备解决自身困境的能力。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他读佛书,游山水,并幻想归田,希望获得超越;但他激切孤直的心性似乎过于根深祗固了,他对那场导致自己终身沉沦的政治悲剧始终难以忘怀,因而很难超拔出来。在谪居永州的十年中,他 “闷即出游”,而且也有“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的时候,但紧随这“一笑” 之后而来的却是那百忧攻心的“已复不乐”(《与李翰林建书》)。这种忧乐交替、以忧为主的心态,使得柳宗元的大量纪游诗作染上一层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苏轼评柳诗谓:“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盖妙绝古今矣。然老杜云:?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仪曹何忧之深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所谓“忧中有乐,乐中有忧”和“忧之深”,道破了柳诗的奥秘。试看其《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从“始至若有得”四句看,诗人“独游”的心境是愉悦的,但这种愉悦又是有条件的:愉悦之前,便先已存有沉重的失意之感;愉悦之中,失意之感虽暂时下沉一潜意识层次,却并未消失;而在愉悦之后,这种失意之感便愈发浓烈地涌上心头。何况他所游之南涧是秋气毕集,回风萧瑟,林影参差晃动,气氛幽寂清冷,而所闻之声响又是羁禽的幽谷哀鸣~所有这些,作为触发他内心悲感的媒介,不能不使他愉悦未终便忧从中来,生发出“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的深沉至极的凄怆感受;而诗人又将此凄怆感受投射诗中,为景物统统染色,营造出一个砭人肌骨的清冷诗境。
柳诗的特色还缘于诗人自觉的美学追求。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柳宗元明确提出了“奥”、“节”、“清”、“幽”、“洁”诸点写作标准,其内在指向都与清冷峭拔有关。在创作实践中,柳宗元对具有凄冷意味和峭厉之感的意象也特别偏爱,大量使用诸如“残月”、“枯桐”、“深竹”、“寒松”、“零露”、“寒光”、“幽谷”等词语。在色彩选用上,也偏重于青、翠、碧等冷色调,如仅就其《界围岩水帘》、《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两诗所用词语看,即有“青碧”、“凝碧”、“青枝”、“阴草”、“翠羽”、“寒光”等,使得诗境阴暗幽冷。至于柳诗中使用的形象尖利的词语,更是所在多有,如“砉然劲翮剪荆棘”(《笼鹰词》)、“左右六翮利如刀”(《跂乌词》)、“林邑东回山似戟”(《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奇疮钉骨状如箭,……支心搅腹戟与刀”(《寄韦珩》)等等,无不尖利峻刻。当暗淡的冷色调与词语尖利的峭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作品的基调,还是作者的感受,都势必呈现出冷峭的风格特征。这种特征,在那着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的《江雪》中,得到了集中表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绝”,一个“灭”,见出环境极度的清冷寂寥;一个“寒”,一个 “雪”,更给这清冷寂寥之境增添了浓郁的严寒肃杀之气。这里有冷,也有峭,是峭中含冷,冷以见峭,二者的高度结合,形成了迥异流俗的一尘不染的冷峭格调和诗境,而柳宗元那忧愤、寂寞、孤直、激切的心性情怀,正通过这冷峭格调和诗境表现出
来,闪现着一种深沉凝重而又孤傲高洁的生命情调。
当然,柳宗元的诗风还有淡泊纡徐的一面,前人多将柳诗与陶渊明、韦应物的诗风联系在一起,认为:“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所贵乎枯淡者,谓之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是也。”(《东坡题跋?评韩柳诗》)从风格之淡泊古雅一点上看,部分柳诗与陶、韦诗确有近似之处,亦即都能以其接近自然、不事藻绘的风貌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如柳宗元的《渔翁》一诗: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造语平实,设色淡雅,情致悠闲,境旷意远,确是一首淡泊入妙的好诗。然而,从总体看,柳与陶、韦的诗风又是颇有差异的:陶诗淡泊而近自然,,最能反映心境的平和旷达;韦诗淡泊而近清丽,令人读后怡悦自得;而柳诗则于淡泊中寓忧怨、见峭厉,尽管诗人曾有意识地将此忧怨淡化,但痕迹却未能全然抹去,加上诗人在遣词造句上多所经营,致使不少诗作仍于隐显明暗之间传达出冷峭的信息。
范文四:柳河东集
柳河東集
一、河豚
原文:河之魚,有豚其名者,游於橋間,而觸其柱。不知遠去,怒其柱之觸己也,則張頰植鬣,怒腹而浮於水,久之莫動。鳶飛過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
翻譯:河裡的魚,有用豚來命名的(簡單的說就是河豚),在河裡游,撞到了橋柱。不知道要避開橋柱,反而憤怒地認為是柱子來撞自己,就張開臉頰(指魚的腮),豎起小鰭,鼓起肚子,浮在水面上,過了很久都不動。鳶飛過來就抓住他,把他的肚子分裂就吃了他。 注釋:
1.鬣:ㄌㄧㄝˋ,魚類頷旁的小鰭。
2.攫:ㄐㄩㄝˊ ,抓。
3.磔:ㄓㄜˊ,分裂。
二、列禦寇:郄雍視盜
原文:晉國苦盜。有郄雍者,能視盜之貌,察其眉睫之間而得其情。晉侯使視盜,千百無遺一焉。晉侯大喜,告趙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國盜為盡矣;奚用多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盜,盜不盡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盜謀曰:「吾所窮者,郄雍也。」遂共盜而殘之。晉侯聞而大駭,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盜何方,」文子曰:「周諺有言『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且君欲無盜,莫若舉賢而任之,使教明於上,行化於下;民有恥心,則何盜之為,」於是用隨會知政,而群盜奔秦焉。 翻譯:晉國以盜賊為苦(晉國因為盜賊而憂愁)。有一個人,叫做郄雍,能夠辨識盜賊的模樣,觀察人的形貌就能辨出是否是盜賊。晉侯派遣郄雍辨識盜賊,千百個人當中沒有一個遺漏的。晉侯非常高興,告訴趙文子說:「我只得到一個人,一國的盜賊就完全剷除了,何必多用其他的人呢,」文子說:「我們的國君依靠觀察而捉到盜賊,盜賊並沒有完全剷除呀,而且郄雍必定會不得好死,」不久,盜賊們就謀劃說:「我們所擔心的,只有郄雍啊,」因此就聯合盜賊把郄雍殺了。晉侯聽到了就非常害怕,立刻召見文子告訴他說:「果然就像你說的,郄雍死了,然而現在要用什麼方法抓盜賊,」文子說:「周諺曾經說過:『看見深淵的魚會不祥,智慧的預料藏匿之事會有災禍。』而且國君想要國內沒有盜賊,沒有比舉用賢能的人而任用他更好的,使在上位者施行教化,教化人民,人民有羞恥心,怎麼還會有盜賊,」於是就用隨會治理政治,盜賊們就奔往秦國了。
注釋:
1.郄雍:ㄒㄧˋ ㄩㄥ。
2.眉睫之間:喻形貌。
3.趙文子:名武,又名趙孟,春秋晉國之公卿,輔悼公、平公。
4.奚用多為:指何必多用其他的人,奚用:何用。
5.不得其死:指不得好死。
6.殘之:此指將他殺死。
三、墨子:所染
原文: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翻譯:墨子看見在染絲的人就嘆氣說:「絲用青色的染料來染,就會變成青色,用黃色的染料來染,就會變成黃色。所用的染料顏色不同,絲的顏色就會改變。用五種顏色來染,不久就會變成五種顏色。因此染絲不可以不謹慎。」
注釋:本文意同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主要在強調環境的重要。
范文五:柳河东集 | 柳宗元著 |
作者:(唐)柳宗元撰柳河东集 的目录:
正文·卷一·雅诗歌曲
正文·卷二·古赋
正文·卷三·论
正文·卷四·议辩
正文·卷五·古圣贤碑
正文·卷六·释教碑
正文·卷七·释教碑铭
正文·卷八·行状
正文·卷九·表铭碣诔 唐丞相太尉房公德铭(房)
正文·卷十·志
正文·卷十一·志谒诔
正文·卷十二·表志
正文·卷十三·志
正文·卷十四·对
正文·卷十五·问答
正文·卷十六·说
正文·卷十七·传
正文·卷十八·骚
正文·卷十九·吊赞箴戒
正文·卷二十·铭杂题
正文·卷二十一·题序
正文·卷二十二·序
正文·卷二十三·序别
正文·卷二十四·序
正文·卷二十五·序隐遁道儒释
正文·卷二十六·记官署
正文·卷二十七·记亭池
正文·卷二十八·记祠庙
正文·卷二十九·记山水
正文·卷三十·书明谤责躬
正文·卷三十一·书
正文·卷三十二·书
正文·卷三十三·书
正文·卷三十四·书
正文·卷三十五·启
正文·卷三十六·启
正文·卷三十七·表庆贺
正文·卷三十八·表
正文·卷三十九·奏状
正文·卷四十·祭文
正文·卷四十一·祭文
正文·卷四十二·古今诗
正文·卷四十三·古今诗
正文·卷四十四·非国语上
正文·卷四十五·非国语下 狐偃
正文·外集卷上·赋文志
正文·外集卷下·表启
正文·外集·补遗
正文·附录请选中您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