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外貌描写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品,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中最精彩的一段,其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更是脍炙人口。在作者笔下,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外貌描写。
一 迎春、探春、惜春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文采精华,观之忘俗。第三个身未长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皆是一样妆束。
这里,迎春、探春的外貌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二人的个性特点。二人都貌美,都养尊处优,但这丝毫没有抹杀她们的鲜明个性。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敦厚可人而又平庸无奇,这与探春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所表现的出众是截然相反的。“腮凝新荔,鼻腻鹅脂”写迎春的美丽,但这种美丽也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结合小说来看,迎春在众姐妹中确实是很平庸的一个,她稳重但不如宝钗贤淑干练,她善良而不如黛玉灵慧多才。秋爽斋结社,众人做诗,她只能限韵,姐妹们大展才华,她自甘平凡;猜灯谜时,皇妃元春派人传话说,众人都猜对了,独有迎春与贾环猜的不对,没有赐品,这时贾环心中不快,而迎春却“不以为意”,可见她才华平常,敦厚有余。迎春就是这样一个虽平凡却令人感到亲切的女子。但有时她的敦厚未免过分,流于软弱。本性“温柔沉默”的她,对自己可以处理的事情,竟无能为力。“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一段,最能表现她的软弱。当累金凤这一名贵的首饰被偷之后,她独自诵经,丝毫不过问此事,对眼前的罪恶视而不见。司棋被逐一段,她甚至表现得很淡漠。最终,她被迫嫁给孙绍祖,从不反抗的她,被侮辱,被冷落,凄凉地死去。其实,迎春的懦弱,是对现实无奈的一种表现。她的善良在可怕的现实中被撕裂,被践踏,她没有挣扎,因为她太温柔,太憨厚了。这一个性注定了,她不可能像探春那样,尽情地展示自己,只能如未开的花朵一样枯萎在命运的枝头,做一个牺牲品。而她一出场,作者就通过外貌描写向我们预示了她的个性。
探春的身材出众,“削肩细腰,长挑身材,”苗条可爱而又带着惊人的爽利。“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这一外貌也是常人所无的。中国文学中写美人的目光往往是“秋波流转”,“美目盼兮”,仅仅是美丽迷人而已;而探春的“顾盼神飞”,则在秀丽中透出一种英气,一种卓然不群的智慧,这正符合她那种出众的才华与不甘平庸的个性。一个“飞”字写出了她目光的敏锐、灵动,真是夺人魂魄。“文采精华”更好地概括了她的非凡才能与个性。试看书中,探春理家治众之才不在凤姐之下,甚至高于凤姐。她虽不似凤姐那般泼辣,却比凤姐多了文雅与智慧。凤姐病时,她管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大胆改革,把园子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胸怀大志,渴望超越男子,干出大事。她组建海棠社,在给宝玉的信中写道:“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她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我自有一番道理。”可惜的是,探春生在一个以女性为附属品的时代,这是她的悲剧。但她毕竟让自己灿烂地开放过,展示过。探春的个性,从这一外貌描写中可见一斑。
惜春的外貌描写并未表现出她的个性,但交代了她的年龄,为下文她的命运作了铺垫:贾府鼎盛时,她“形容尚小”,贾府衰落时,她已经长成,在成长过程中,她看尽了繁华,也明白了沧桑,窥破“三春”(元春、迎春、探春)的命运,窥破世态炎凉,最终选择了出家修行。
二 凤姐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凤姐是作者笔下著名的文学典型形象。这段外貌描写,仅有三十二个字,就集中体现了她的个性,可见作者功力之深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凤姐的眉目很有特点。首先,她的眉目是美丽出众的。丹凤眼,柳叶眉,本是俊俏可爱的;但加上“三角”、“吊梢”便不同了,它不可爱而有些可怕,在俊俏中透出狡猾之态、刁钻之貌、凶狠之气。这与凤姐的个性是一致的。她在府中是著名的“管家婆”,有“凤辣子”之称,工于心计,善使手段,泼辣凶悍。“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俊美中带着成熟与干练。黛玉与探春都是身材苗条的,但她们的美是纯洁、典雅的美,就像未经玷污的珍珠,晶莹可爱;而凤姐的“苗条”与“风骚”,却是世俗的美,多了几分圆熟和世故。
“粉面含春威不露”,在化着浓妆的面庞上,闪烁着温暖动人的光彩,却又深藏着那带几分险恶的“威”,这是多么形象的一张脸!只有凤姐才会有这样一张脸。在小说中,我们多次看到她“粉面含春威不露”的样子:毒设相思局,把愚昧的贾瑞害得悲惨地死去;弄权铁槛寺,徇私舞弊,聚敛钱财;借刀杀人,使柔弱的尤二姐含恨吞金自尽……在满面春风之下潜伏着凶狠,在温情脉脉之后暗藏着残暴。同时,不可抹杀的是,凤姐的“威”还体现在治家方面。她具有非凡的管理才能,办事爽利,泼辣大胆,这使她在众多女眷中脱颖而出。淡泊无为的李纨,懦弱无能的尤氏,与她相比无不黯然失色。协理宁国府一段最能体现她的管理才能,她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指挥若定,把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由此看来,凤姐本可以是一位令人欣赏的“女强人”,但她卑劣狠毒的一面又令人痛恨。“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句则表明了她特别工于心计,善于逢迎的性格。她见人先笑,但对不同的人,她的笑也不同。对贾母、王夫人,她阿谀、献媚地笑;对宝玉、黛玉、宝钗,她热情、讨好地笑;对尤氏等人,她应付、敷衍地笑;对尤二姐、秋桐,她笑里藏刀,口蜜腹剑。正因为凤姐如此工于心计,所以,她在贾府中八面玲珑,如鱼得水;统治者宠爱她,下人惧怕她、痛恨她。
凤姐这一形象在《红楼梦》人物群像中尤为突出,她一出场,作者就用这段生动的描写暗示了她的个性特点,而这段描写历来脍炙人口,成为外貌描写中的经典片段。
三 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他眼中的黛玉便是这样。从总体上看,她具有一种柔弱美,病态美。眉间隐隐笼着丝丝轻愁,似皱而未皱,如有轻烟缭绕,可见她总是心事重重;目中依稀有缕缕渴望,似喜而非喜,常有深情凝驻,可见她总是细腻善感。这样的眉与目配合在一起,该是何等的清丽而凄美!黛玉原是绛珠仙子的化身,为“还泪”而来,所以她的眉目之间凝聚了灵河之畔的清风细雨,离恨天外的灵晖秀气。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更突出地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黛玉天生有一种诗人的气质,柔情似水,忧郁细腻。一身之病是由两靥之愁而起,两靥之愁又因一身之病而生。她深深陷入了与宝玉的恋情之中,用全部心血去爱宝玉,用整个生命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但身世孤苦,寄人篱下,她怎能不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怎能不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进一步写她的愁与病:无事时也有闪烁的泪光,无恙时也有细微的娇喘,可见愁与病已经深入到她的内心,不可医治了。黛玉的愁与病,除了身世原因外,实际上是在追求自由与美的过程中与世俗发生矛盾引起的。在贾府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家庭里,宝钗那样的“贤德淑女”受到人们的赞赏,而黛玉生性孤傲,过于敏感,又常常直率地讽刺他人,当然不会得到认可。她高洁的心志不为人所知,她梦想的爱情不被世所容。当她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剧烈冲突时,她无力反抗,只能默默饮下苦涩,日久天长,郁结成病。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两个比喻用得很形象。秀丽柔弱的花儿,把纤纤瘦影投在清澈的水中,波光荡漾,花影相映,多么清朗典雅;纤弱的柳条在风中依依而舞,时而形成一道弯弯的波痕,时而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真是楚楚动人。用这样两种美丽的事物来形容林姑娘真是再妙不过了,把她的美写到了极致。小说中有许多与此呼应的句子,如:“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避远,不忍再听。”“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等等。
“心较比干多一窍”写黛玉的聪慧多才。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智慧过人,因进谏被剖心,心有七窍。后世以心有七窍来形容聪颖过人。黛玉的聪颖,在大观园众姐妹中是闻名的。无论是吟菊花,还是咏柳絮,她总表现得才华横溢,卓然不群。“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幽淑女悲题五美吟”等情节,无不展示了她过人的诗人天赋。在小说中,作者总是把最优美最动人的诗句归在林姑娘的笔下。试看这些句子:“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沟渠。”孤傲不群;“毫端蕴秀临窗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潇洒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凄苦悲凉;“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见识过人。
“病如西子胜三分”,则是更进一步地写黛玉的病态美。传说春秋时的美女西施在心口疼痛时捧心皱眉,其姿态更美。而黛玉比之“胜三分”,可见黛玉之美,惊人绝代,真是“颦儿才貌世应稀”。
悲剧总是把美的事物毁灭给人看。黛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女子,是寄托了作者理想的、高洁美好的形象。她美丽而才高,但不为世俗所容,与唯一的知音宝玉的爱情更不为人所容,故而走向最终的悲剧结局。黛玉的外貌描写,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与诗人般的高贵气质,也体现出她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华,集中体现了悲剧之美。这段描写如诗如画,是《红楼梦》中最为成功的外貌描写之一。四 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他叛逆、大胆,追求自由与平等,痛恨世俗的争名逐利、勾心斗角,他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这段外貌描写集中了作者的笔力,是所有外貌描写中最详尽的一段。
首先,宝玉的外貌非常出众,俊美得几乎不像一个男孩子。他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与花本已美丽,而中秋之月,尤为圆润清朗;春晓之花,尤为鲜艳润泽。他的“面”与“色”如此搭配,充满了青春活力,而他的心灵,也正如中秋之月一样纯洁无瑕,他的感情,也正如春晓之花一样朝气蓬勃。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里作者一连用四个比喻。整齐的鬓发,茂密修长的眉,直率可爱中透出勃勃英气;而红润的面色、灵活多情的眸子,又有几分女儿气,但这并非柔弱无力,这是他过于善良的心灵酝酿出的独特气质,与秦钟的女儿气不同,宝玉的女儿气带着生机和活力,带着不安分的气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不满现实、强烈追求自由的人。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这种奇特而美好的表情,只可能出现在宝玉的脸上。他纯真无比,崇尚青春美与自由美,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他同情女子(上至贵族小姐,下至地位低下的丫鬟)的悲惨命运,“专能和女孩们结交”,正因为如此,他首先领略了“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爱博而心劳”。他的过于美好的追求,使他的面庞永远不会被恶劣的表情玷污,永远温和若笑,饱含深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仍然是写他的俊美,但在俊美中带些大家子弟的养尊处优之态。宝玉从小生活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这样写是符合他的身份的。“转盼多情,语言常笑”,仍是写他的多情善感,与“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呼应。“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句写其眉目最为精彩:眉间目际,情思飘飞,动人心魄。这里的“风骚”与凤姐的“风骚”不同,这是一种潇洒飘逸、无拘无束的气质,既表现着宝玉的聪颖多才,又代表了他“痴”的一面。他的“痴”,主要表现为用尽心力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爱情、青春、生命乃至自然万物。见花谢便联想到黛玉宝钗等人的衰老,为之叹息不已;得知龄官与贾蔷的恋情便联想到生命的流逝,泪流满面;为晴雯作悼词,感慨昔日的美好时光一去不返;为黛玉而疯狂,从此竟遁出人世,永不复返……正如警幻仙子所说:“如尔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这‘意淫’,便是对美与自由的欣赏与崇拜,对“钟天地之
范文二: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doc
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描写林黛玉美的句子 林黛玉的外貌随笔 描述薛宝钗外貌的句子 红
楼梦描述黛玉的句子 篇一:贾宝玉、林黛玉外貌描写 贾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
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苦笑,即瞋视而有情。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
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
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篇二:《红
楼梦》外貌描写分析 林黛玉贾宝玉 《红楼梦》中外貌描写的经典分析
2014-03 一 迎春、探春、惜春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
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
神飞,文采精华,观之忘俗。第三个身未长足,形容尚小。其钗环
裙袄,皆是一样妆束。 这里,迎春、探春的外貌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二人的个性特点。二人
都貌美,都养尊处优,但这丝毫没有抹杀她们的鲜明个性。迎春“肌
肤微丰,合中身材”,敦厚可人而又平庸无奇,这与探春的“削肩细
腰,长挑身材”所表现的出众是截然相反的。“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写迎春的美丽,但这种美丽也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结合小说
来看,迎春在众姐妹中确实是很平庸的一个,她稳重但不如宝钗贤
淑干练,她善良而不如黛玉灵慧多才。秋爽斋结社,众人做诗,她
只能限韵,姐妹们大展才华, 凤姐这一形象在《红楼梦》人物
群像中尤为突出,她一出场,作者就用这段生动的描写暗示了她的
个性特点,而这段描写历来脍炙人口,成为外貌描写中的经典片
段。 三(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
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
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他眼中的黛玉便是这样。从总体上看,她
具有一种柔弱美,病态美。眉间隐隐笼着丝丝轻愁,似皱而未皱,
如有轻烟缭绕,可见她总是心事重重;目中依稀有缕缕渴望,似喜
而非喜,常有深情凝驻,可见她总是细腻善感。这样的眉与目配合
在一起,该是何等的清丽而凄美~黛玉原是绛珠仙子的化身,为“还
泪”而来,所以她的眉目之间凝聚了灵她自甘平凡;猜灯谜时,皇妃
元春派人传话说,众人都猜对了,独有迎春与贾环猜的不对,没有
赐品,这时贾环心中不快,而迎春却“不以为意”,可见她才华平
常,敦厚有余。迎春就是这样一个虽平凡却令人感到亲切的女子。
但有时她的敦厚未免过分,流于软弱。本性“温柔沉默”的她,对自己可以处理的事情,竟无能为力。“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一段,最能表现她的软弱。当累金凤这一名贵的首饰被偷之后,她独自诵经,丝毫不过问此事,对眼前的罪恶视而不见。司棋被逐一段,她甚至表现得很淡漠。最终,她被迫嫁给孙绍祖,从不反抗的她,被侮辱,被冷落,凄凉地死去。其实,迎春的懦弱,是对现实无奈的一种表现。她的善良在可怕的现实中被撕裂,被践踏,她没有挣扎,因为她太温柔,太憨厚了。这一个性注定了,她不可能像探春那样,尽情地展示自己,只能如未开的花朵一样枯萎在命运的枝头,做一个牺牲品。而她一出场,作者就通过外貌描写向我们预示了她的个性。
探春的身材出众,“削肩细腰,长挑身材,”苗条可爱而又带着惊人的爽利。“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这一外貌也是常人所无的。中国文学中写美人的目光往往是“秋波流转”,“美目盼兮”,仅仅是美丽迷人而已;而探春的“顾盼神飞”,则在秀丽中透出一种英气,一种卓然不群的智慧,这正符合她那种出众的才华与不甘平庸的个性。一个“飞”字写出了她目光的敏锐、灵动,真是夺人魂魄。“文采精华”更好地概括了她的非凡才能与个性。试看书中,探春理家治众之才不在凤姐之下,甚至高于凤姐。她虽不似凤姐那般泼辣,却比凤姐多了文雅与智慧。凤姐病时,她管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大胆改革,把园子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胸怀大志,渴望超越男子,干出大事。她组建海棠社,在给宝玉的信中写道:“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她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我自有一番道理。”可惜的是,探春生在一个以女性为附属品的时代,这是她的悲剧。但她毕竟让自己灿烂地开放过,展示过。探春的个性,从这一外貌描写中可见一斑。
惜春的外貌描写并未表现出她的个性,但交代了她的年龄,为下文她的命运作了铺垫:贾府鼎盛时,她“形容尚小”,贾府衰落时,她已经长成,在成长过程中,她看尽了繁华,也明白了沧桑,窥破“三春”(元春、迎春、探春)的命运,窥破世态炎凉,最终选择了出家修行。 二 凤姐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凤姐是作者笔下著名的文学典型形象。这段外貌描写,仅有三十二个字,就集中体现了她的个性,可见作者功力之深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凤姐的眉目很有特点。首先,她的眉目是美丽出众的。丹凤眼,柳叶眉,本是俊俏可爱的;但加上“三角”、“吊
梢”便不同了,它不可爱而有些可怕,在俊俏中透出狡猾之态、刁钻之貌、凶狠之气。这与凤姐的个性是一致的。她在府中是著名的“管家婆”,有“凤辣子”之称,工于心计,善使手段,泼辣凶悍。“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俊美中带着成熟与干练。黛玉与探春都是身材苗条的,但她们的美是纯洁、典雅的美,就像未经玷污的珍珠,晶莹可爱;而凤姐的“苗条”与“风骚”,却是世俗的美,多了几分圆熟和世故。
“粉面含春威不露”,在化着浓妆的面庞上,闪烁着温暖动人的光彩,却又深藏着那带几分险恶的“威”,这是多么形象的一张脸~只有凤姐才会有这样一张脸。在小说中,我们多次看到她“粉面含春威不露”的样子:毒设相思局,把愚昧的贾瑞害得悲惨地死去;弄权铁槛寺,徇私舞弊,聚敛钱财;借刀杀人,使柔弱的尤二姐含恨吞金自尽??在满面春风之下潜伏着凶狠,在温情脉脉之后暗藏着残暴。同时,不可抹杀的是,凤姐的“威”还体现在治家方面。她具有非凡的管理才能,办事爽利,泼辣大胆,这使她在众多女眷中脱颖而出。淡泊无为的李纨,懦弱无能的尤氏,与她相比无不黯然失色。协理宁国府一段最能体现她的管理才能,她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指挥若定,把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由此看来,凤姐本可以是一位令人欣赏的“女强人”,但她卑劣狠毒的一面又令人痛恨。“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句则表明了她特别工于心计,善于逢迎的性格。她见人先笑,但对不同的人,她的笑也不同。对贾母、王夫人,她阿谀、献媚地笑;对宝玉、黛玉、宝钗,她热情、讨好地笑;对尤氏等人,她应付、敷衍地笑;对尤二姐、秋桐,她笑里藏刀,口蜜腹剑。正因为凤姐如此工于心计,所以,她在贾府中八面玲珑,如鱼得水;统治者宠爱她,下人惧怕她、痛恨她。
河之畔的清风细雨,离恨天外的灵晖秀气。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更突出地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黛玉天生有一种诗人的气质,柔情似水,忧郁细腻。一身之病是由两靥之愁而起,两靥之愁又因一身之病而生。她深深陷入了与宝玉的恋情之中,用全部心血去爱宝玉,用整个生命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但身世孤苦,寄人篱下,她怎能不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怎能不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进一步写她的愁与病:无事时也有闪烁的泪光,无恙时也有细微的娇喘,可见愁与病已经深入到她的内心,不可医治了。黛玉的愁与病,除了身世原因外,实际上是在追求自由与美的过程中与世俗发生矛盾引起的。在贾府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家庭里,宝钗那样的“贤德淑女”受到人们的赞赏,而黛玉生性孤傲,过于敏感,又常常直率地讽刺他人,当然不会得到认可。她高洁的心志不为人所知,她梦想的爱情
不被世所容。当她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剧烈冲突时,她无力反抗,只能默默饮下苦涩,日久天长,郁结成病。 四 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他叛逆、大胆,追求自由与平等,痛恨世俗的争名逐利、勾心斗角,他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这段外貌描写集中了作者的笔力,是所有外貌描写中最详尽的一段。
首先,宝玉的外貌非常出众,俊美得几乎不像一个男孩子。他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与花本已美丽,而中秋之月,尤为圆润清朗;春晓之花,尤为鲜艳润泽。他的“面”与“色”如此搭配,充满了青春活力,而他的心灵,也正如中秋之月一样纯洁无瑕,他的感情,也正如春晓之花一样朝气蓬勃。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里作者一连用四个比喻。整齐的鬓发,茂密修长的眉,直率可爱中透出勃勃英气;而红润的面色、灵活多情的眸子,又有几分女儿气,但这并非柔弱无力,这是他过于善良的心灵酝酿出的独特气质,与秦钟的女儿气不同,宝玉的女儿气带着生机和活力,带着不安分的气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不满现实、强烈追求自由的人。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这种奇特而美好的表情,只可能出现在宝玉的脸上。他纯真无比,崇尚青春美与自由美,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他同情女子(上至贵族小姐,下至地位低下的丫鬟)的悲惨命运,“专能和女孩们结交”,正因为如此,他首先领略了“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爱博而心劳”。他的过于美好的追求,使他的面庞永远不会被恶劣的表情玷污,永远温和若笑,饱含深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仍然是写他的俊美,但在俊美中带些大家子弟的养尊处优之态。宝玉从小生活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这样写是符合他的身份的。“转盼多情,语言常笑”,仍是写他的多情善感,与“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呼应。“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句写其眉目最为精彩:眉间目际,情思飘飞,动人心魄。这里的“风骚”与凤姐的“风骚”不同,这是一种潇洒飘逸、无拘无束的气质,既表现着宝玉的聪颖多才,又代表了他“痴”的一面。他的“痴”,主要表现为用尽心力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爱情、青春、生命乃至自然万物。见花谢便联想到黛玉宝钗等人的衰老,为之叹息不已;得知龄官与贾蔷的恋情便联想到生命的流逝,泪流满面;为晴雯作悼词,感慨昔日
的美好时光一去不返;为黛玉而疯狂,从此竟遁出人世,永不复返??
正如警幻仙子所说:“如尔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
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
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
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这‘意淫’,便是对美与自由的欣赏与
崇拜,对“钟天地之灵秀,集日月之精华”的女儿们的恋慕。正因为
追求自由,宝玉对世俗的功名利禄毫无兴趣,反抗礼教的束缚,故
而“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潦倒不通世
务,愚顽怕读文章。”成了贾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
的叛逆者。 宝玉的外貌描写重在写“多情”这个特征,成功地刻
画了他的个性。 《林黛玉进贾府》这段文字中的外貌描写,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生
动传神,二是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
然纸上。这为我们描写人物的外貌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红楼
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品。《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中最精
彩的一段,其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更是脍炙人口。在作者笔下,一
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篇三:林黛玉进贾府王
熙凤林黛玉人物分析 教学目的: 1. 理解对各类人物的出场的描写; 2. 鉴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 3. 鉴赏本文独具个性的人物语言。 4. 理解本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1、掌握人物分析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人物个性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借鉴人物的为人处事。 教学重点 分析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王熙凤语言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学习指导 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教学导入 导语设计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古人云,开谈不说红楼
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
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概貌,也落实了重
要的字词,通
过黛玉闻的耳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的一批批重要人物,那
么这一节课我们就主要来剖析一下节选的这一节课描写最精彩的人
物王熙凤,林黛玉的性格 二,课堂活动设计: (一) 林黛玉 1(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提示: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
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方法: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
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
症。”教师点评: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
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
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教师点评: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
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
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
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
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宝玉眼里的黛玉:“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病如西子
胜三分。”教师点评: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
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
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
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
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层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
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
美感。 2(思考: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
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引导学生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的描写,并练习点评。 归纳:?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
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
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
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
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
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
‘嫂’呼之”。 ?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
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
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
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作者给黛玉安排
的辞令,丝丝人扣,不正面否定长辈的话,而是先表感激之情,再
说原因,让长辈自行取消前议。 ?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
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 ?“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
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 ?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
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
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
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小结: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
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
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
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进贾府前的心理描写:(1段)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这些描写体现了林黛玉有很好的教养,待人处事注意分寸。 ?婉言拒绝邢夫人盛情的语言描写:(7段) “舅母爱惜赐饭??望舅母容谅。” 这些语言描写既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
大局的礼节,说明他待人处事是处处留心的。 这还表现在她的两次有关读书问题的得体的回答上: 当贾母问她读何书时,她照实回答了,但当她问姐妹们读何书时,
贾母却说只不过认得几个字。她觉得刚才自己失了口,后来当宝玉
再问她时,她就改口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
字。”这又体现了她为人的小心谨慎,谦恭得体。 ?还有两次让座的描写,表现力也很强。 在王夫人处让坐的动作描写:(10段)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他方挨着王夫人坐了。” 可见林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处让坐的动作描写:(12段)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黛玉方告了座,坐了。” 林黛玉的细心与在意表现的淋漓尽致。 ?另外还有对林黛玉的两处外貌描写: 一是第四段众人见林黛玉时的描写;二是第十四段宝玉见林黛玉时
的外貌描写。两处描写虽然出自不同人物的观察,但却反映了她的
共同特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这不但照应
了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清洁发展埋下了付线。 小结林黛玉的形象: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
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展示林黛玉肖像画) (二) 王熙凤 提示:王熙凤的出场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诸女眷都见过面、都在场
的情境里,便于多方面地表现她的性格。 方法:学生归纳王熙凤出场描写并练习点评。 归纳: 1(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使闻声”。她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
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张张狂狂的形象显得格
外鲜明突出,也显出在老祖宗面前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写出了一个贵族少妇的形象。写服饰,先概括通体的
形象,再作铺张的描写,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
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
气。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
隐藏着刁钻和狡黠,敏感的黛玉已觉察到她虽春风满面,讨人喜
欢,可隐含着可怕的威势,极有心机,极善做作。 3(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乃传神之笔。她说话新鲜、得体、动人,字
字句句都讨贾母欢心。问这问那,关怀备至,显示出她在府上的权
势。小结:凤姐一出场,满屋子全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别人都成了
陪衬。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
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
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1.(提问)人物出场有什么特点,从中看出王熙凤怎样的性格, (指名回答) 明确:泼辣热情 学生速读5、6段分析 概括 从人物出场看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和
性格 特点 2.深入分析肖像描写 分析肖像描写所反映的人物性格 明确:年轻、貌美、刁钻、奸诈 3.王熙凤见了林黛玉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提示:通过情绪变化的词语进行分析 朗读 交流 回答 细细品味其语言内涵和言外之意 4.回王夫人的话,表现了王熙凤什么特点, 明确:精明能干、巧于逢迎 交流 回答 6.她的美与林黛玉有什么不同, 讨论 回答 分析王熙凤性格形成的原因 小结:从接人待物、为人处事的角度分析人物性格 概括 分析 比较两个人物的不同特点 借鉴人物的为人处事 三,布置作业 课下自己分析 贾宝玉的性格 四,
。 篇四:红楼梦》人物——林黛玉赏析 《红楼梦》人物——林黛玉赏析案例 宜春六小 南文霞 教学目的: 1(了解林黛玉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 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 现实的批判态度。 3(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是重点,体会《红楼梦》 一书的反封建意义是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读《红楼梦》,初步感受。 二、师导入 《红楼梦》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一起被誉为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也有人称其为百科全书,因为在这本书中既写
到医学方面的知识又谈到了烹饪等方面的知识。 作者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
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
之意),入了满籍。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王即
位后,曹雪芹的父亲, 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
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
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贵公子,降为 ?寒士?。当他
著书时,已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
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红楼梦》也因此而诞
生。 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 回是曹雪芹所著,后40
回为高鹗所续写了,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红楼梦》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
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
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
玉?。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
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
脱去草木之态,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把一
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
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 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
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三、学生读描写宝玉与黛玉初次见面的对话的句子。(出示幻灯
片) 四、师简介《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 第二回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作者向读者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
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中上上下下
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 贾敷 宁国公 贾演,贾代化 贾珍——贾蓉(妻子秦可卿) 贾敬贾惜春 贾赦 贾琏 巧姐 (邢夫人) (王熙凤) 贾迎春 贾珠 贾兰 荣国公 贾源,贾代善 贾政 (李纨) (贾母) (王夫人)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赵姨娘所生) 贾敏
(林如海) 林黛玉 五、分析林黛玉外貌。 1、 师: 曹雪芹把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了新的熔铸和创
造,他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
的清瘦之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象具有绝世的姿容,作者有
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
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便突出了她
的悲剧性格之美。 2、学生读有关林黛玉外貌描写的句子。(出示幻灯片) 六、分析林黛玉的性格。 1、师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
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
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她的蒙师贾雨村说,
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贾敏,他
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
笔。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
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
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
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
心理上的压抑。林黛玉母 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
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
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
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
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
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
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
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
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
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
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
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
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
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
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
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
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
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篇五:林黛玉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22(“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第一课时) 丽水市莲都区联城小学 金海霞
5。反馈评价:刚刚同学们都能静静地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而且非常
注意书写写字习惯的养成,老师给每个小组都打5分。 二、 1.这些词语都会读了吗,谁来读,(出示词语) 敛声屏气 放诞 纳罕 携 帕 嫡亲 攒 珠髻 钗 璎珞 裉 2.你来(预设:1.谁有意见,2.全正确,谁再来,) 3.同学们,我们解决了字音,那字形,谁能给大家提个醒,谁来,
重点:“皆、敛、媳、骚、宗、怜、帕。”在旁边再写一个。提醒写
字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啊,能帮助我们把字写得更美观); 4.同学们,你都读过几遍课文了,这是个古白话文,有些字合一些
句子和我们现在文章不一样,但是这样一篇好的文章是需要我们慢
慢品的,一定是会越品就越有滋味,越读越有味道的。那我们下面
继续来读读书,大声地朗读课文吧。(出示2次学习合作要求)
6.反馈评价:刚刚各小组成员基本上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分工明
确,有条不紊地进行讨论,尤其是**小组,老师给他们组加5分,
其余小组4分。 下面我请**《板块二》。
评价语: 展示(一) 用“_____”划出对凤辣子“佩饰”“衣服”描写的句子。。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
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
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
1.同学们,古典文学中的这类描写,是不是让你们在朗读上有一定
的困难了,那我们一起来学,把他们读好~ 2.我们先来尝试读读这些词语:(再依次变红) (1)出示:金丝八宝攒珠髻 朝阳五凤挂珠钗 赤金盘螭璎珞圈 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翡翠撒
花洋绉裙 师:来说说看:金丝八宝攒珠髻 讲的就是一样什么饰物,(依次出
示)髻 钗 圈 佩 袄 褂 裙
一一出示后,师提醒:我们现在可以给它他们分分类,它们分别是
头上的饰品——衣服上的饰品——衣服三类。 (2)接着出示: 攒珠髻 挂珠钗 璎珞圈 玫瑰佩 窄裉袄 银鼠褂 洋绉裙 过渡:师:我们呀给这些饰品前面加了一些修饰词语,一起来读读
(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节奏) (3)第三步出示: 金丝八宝攒珠髻 朝阳五凤挂珠钗 赤金盘螭璎珞圈 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翡翠撒花洋绉裙 过渡:师:我们再在这些词语前加上一些造型和色彩,读的时候要
注意停顿~ 指名读,教师范读。 教师小结方法:同学们:对于古典文学中这类描写,我们可以尝试
先把他们拆开来读的方法来学习。这些词组都是写王熙凤外貌的,
很难读,我们读起来要注意读出语言的节奏感。我们呀,把这些词
组放入句子中去读,可以会更有趣味。 (4).投影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外貌的句子,自由练读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
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
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 2.指名读,读通顺。 3.教师引读,引导学生欣赏:头上戴着 绾着 项下戴着 裙边系
着??等 ,质疑:同学们发现什么了没有,曹雪芹在描写的时候用词
怎么样,准确和精妙~ 4.好,咱们男同学来引读,女同学接读,品味语言之美。 展示(二). 用“~~~~~”划出对凤辣子身材容貌描写的句子。 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 5.同学们,其实在这段精彩的描写中,还藏着三幅对联呢~ 老师引读,你们接着读。
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 师: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对子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
对、内容相关~) 师:作者除了写衣着,怎么写外貌的,(眼,眉,身量,体格,粉
面,丹唇)对读:丹凤眼??柳叶眉;苗条??风骚;粉面??丹唇。 师:好吧,老师把这三个对子放回了文中,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
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
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
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
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6.过渡:这样读名著,与我们平时读其他的材料不一样,越读越有
韵味了~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读王熙凤的这身打扮,你读出了
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富贵、华丽) 7. 教师小结:是啊,同学们,这段文字通过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我
们看出了王熙凤在贾府的身份地位不寻常和她的衣着华丽。 8.测学:完成作业本练习题。
范文三:外貌 描写 林黛玉
外貌 描写 林黛玉【引】
红楼集萃【转】 2009-07-09 12:22:07 阅读9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外貌 描写 林黛玉
作者从两方面描写黛玉的外貌:其一:众人眼中的黛玉:年貌虽小,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其二:宝玉眼中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文采精华,观之忘俗。第三个身未长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皆是一样妆束。
黛玉是集中国三千年文化于一身的理想化身,她的美不仅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显其神而略其形,正是为免落俗臼,使这一形象更加美好理想,更浪漫富有魅力。另外,如此笔法写黛玉不仅是表现人物独具特色的美,也是情理的需要。因为此处的黛玉是宝玉眼中的黛玉。还是脂砚斋见得透辟:“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相反,作者独让王熙凤浓妆艳饰,遍体锦绣,此等笔墨明有微旨,与其说是褒赞,勿宁说是贬谪。着极奢极丽之服,满头翡翠,环鬓金珠,过事修饰,过事刻画,是俗气,不是美丽。王熙凤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妖艳凌人,气势如火如荼,不正是表明了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餍的追求吗,不过,王熙凤的文化修养太低了,虽然聪明能干,但她太缺乏文化情调的熏陶,不谙高雅为何物,她除了衣食享受和权力之争外,并无多少精神生活可言,其风度气质,与出身书香、受过教育特别是经古典文学陶冶的林黛玉的诗人气质,大相径庭,因此,她的炫耀也是低品位的,显得俗不可耐。
范文四:林黛玉外貌“史笔”真相
文/姬健康
脂批中有个比较独到、引人深思的字眼,即“史笔”。何谓“史笔”?在这里准确的解释就是指作者借用了历史上真实的事件加以描述(隐写)。请注意,这里的“历史事件”不是由谁自己拍脑袋推想出来、只有他自己相信的东西,比如刘心武的“废太子”和霍氏兄妹的“竺香兰”(也许人物真有,但那些惊悚连续剧是作者自我创作的),而是指正规史籍上有记载的、确实发生过的真人真事。最著名的是《红楼梦》第十三回回末的脂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土默热红学已用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整个秦可卿大出殡事件就是隐写发生于康熙二十八年的“演《长生殿》招祸案”,此案在官方的《康熙起居注》上都有记载,可谓正史中的正史。脂批的另一个“史笔”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回里,却与林黛玉的外貌密切相关。当“史笔”与一个人的外貌有联系时,必不是等闲之辈。书中写到王熙凤初见黛玉时,有如下文字:
(凤姐)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此处有眉批:“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
叙述一个人的外貌,竟说“宜作史笔看”,翻遍红学著作,几乎找不到有人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可以说是集体回避,曹学有太多的发明、附会,唯此“史笔”也发明不了,可谓谜中之谜,无人问津。《红楼梦》作者很少正面描写黛玉如何美貌,都是通过其他人物的嘴里说、眼中看来体现的,比如接下来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前面所直观描写的“罥烟眉”、“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等等都谈不上如何“美”,关键在后面的意象描写: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脂批:至此八句是宝玉眼中。)
再比如,二十五回描写薛蟠初遇黛玉时有如下极致文字:
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脂批:忙到容针不能。此似唐突颦儿,却是写情字万不能禁止者。又可知颦儿之丰神若仙子也。
摘录以上文字,是因为脂砚将黛玉的外貌体态与历史真实人物联系了起来,便于更好地揭开这块神秘的面纱。这块神秘面纱后面隐藏的究竟是哪位绝世美女呢?只有土默热红学以文学解析的方法告诉你,她就是名满天下的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
脂批说“黛玉丰姿可知”,《长生殿》说:
(唐明皇)昨见宫女杨玉环,德性温和,丰姿秀丽。(第二出戏《定情》)
(唐明皇)庭花不及娇模样。......掩映出丰姿千状。(第二出戏《定情》)
脂批说“颦儿之丰神若仙子也”,《长生殿》说:
(安禄山)妙啊,回瞬,绝代丰神,猛令咱一见,半晌销魂。(第五出戏《禊游》)
《红楼梦》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长生殿》说:
(丑)那贵妃娘娘,怎生模样啵?(净)可有咱家大姐这样标致么?......
(副净)听这老翁说的杨娘娘标致,恁般活现,倒像是亲眼见的。(第三十八出戏《弹词》)
《红楼梦》说“娇花照水”,“弱柳扶风”,《长生殿》说:
(唐明皇)妃子,看你似柳含风,花怯露。软难支,娇无力,倩人扶起。(第二十一出戏《窥浴》)
(杨通幽)痛娇花不再鲜,盼芳魂重至前。(第四十六出戏《觅魂》)
薛蟠眼中的林黛玉“风流婉转”,而洪升赋予笔下杨贵妃最多的词正是“风流”:
(唐明皇看杨贵妃)俺仔细看她模样,只这持杯处,有万种风流殢人肠。(第十六出戏《舞盘》)
(杨贵妃)艳冶风前谢,繁华梦里过。风流谁识当初我?(第二十七出戏《冥追》)
(杨贵妃)绝代风流已尽,薄命不须重恨。(第三十七出戏《尸解》)
杨贵妃给自己戴上的“风流”标签,白纸黑字。你可能会说“风流”是熟词、烂词,谁都可以用,谁用都可能与之重合。那么“婉转”呢?天呀,“婉转”一词还是杨贵妃的,请读一读《长恨歌》吧: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汉语“宛转”通“婉转”。这里“宛转”是形容词,“娥眉”是名词,在白诗中代指杨贵妃。这“宛转”的蛾眉还有他指吗?“风流”与“婉转”合并一处,不是杨贵妃还有第二个人可以对号入座吗?这事除了洪升还有谁会这样组合、这样落笔吗?
以上所录文字还不够吗?这些文学对比、文学解析不比那些所谓的“史料记载”来得更精准、更符合史实、更有价值吗?
谁能否认杨贵妃其人其事是“史笔”?脂批的两条“史笔”批语都与《长生殿》有着割不断的联系,谁又能说文学解析不是证据?如果将文化解析所得出的结论排除在证据之外,那么我们文化史上的研究工作都是毫无意义的,凡文学研究机构都应该关门歇业。有位博友说得好,红学研究需要真正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来参与和探索,而不是相反。
范文五:现象学美学视阈下林黛玉的外貌描写
Mar(20132013年3月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第34卷第3期 of Science V01(34 No’3 Joumal Shaoguan University?Social
现象学美学视阈下林黛玉的外貌描写
蔡艳山
(韶关学院文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现象学美学认为:美需要审美主体的建构。从现象学美学视角看(林黛玉只是在贾宝玉眼中才是最美的。作者对林黛 玉的外貌描写
是模棱两可的。他期待着读者主动建构自己心目中的林黛玉形象。 关键词:现象学美学;林黛玉形象;外貌描写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3)03一0038一03 她以后对黛玉的态度,说明她并不是真心欣赏黛玉 本文从现象学美学的视角,对《红楼梦》中林黛玉 的外貌描写作相关的解读,以管窥作者的文心匠意。 之美(因为真心觉得一个人美,会爱惜她、保护她。 在宝玉眼里,黛玉之美到了极致。“宝玉早已看 见了一个 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相 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笼烟 现象学美学认为:美不是独立存在的客体(而是 存在于审美主体意向性活动之中,一个对象无论具 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 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 有多少审美价值,如果不能进入主体的审美知觉,就 成不了审美对象。现象学美学代表人物杜夫海纳说: 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
“挂在我墙上的画对搬运工来说是物,对绘画爱好者 玉看黛玉的外貌,是纯粹的审美态度,不带任何的功 利动机。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林黛玉外貌,如同 来说是审美对象,对擦洗它的专家来说,则一会儿是 浪漫电影里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的常见情景,先 物,一会儿是审美对象。”[1? 是男女主人公在人群中行进,众人对主人公评头论 贾从现象学美学视角看林黛玉的外貌描写,只有 宝玉才是用审美态度去看黛玉的外貌,黛玉在宝 足(随着镜头的推移,最后两人四目相对,来个特写 镜头,将他们的美定格与放大。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 玉眼中才是最美的。在《红楼梦》?第三回中,作者从 伽登分析过人们在欣赏维纳斯雕像时的审美经验, 多角度描写了黛玉的外貌,黛玉在不同人的眼里呈 他认为这块大理石上有污痕、粗斑、水孔,但人们在 现出不同的样貌。在众人眼里,“众人见黛玉年貌虽 欣赏时会忽略这些,好像根本没有看见它们。原来审 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弱不胜衣,却有一 美主体的审美知觉具有敏锐的选择性,会把注意力 段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众人是用实用的 放在审美特质上(忽略不美的地方,放大美的闪光 眼光看待黛玉的外貌,他们看出林黛玉是大家闺秀, 点。宝玉一下子被黛玉这个神仙似的妹妹打动,他把 体弱多病。在王熙凤眼里,“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 注意力倾注在黛玉超凡脱俗、多愁善感的神情气韵 我今日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竞不像老祖宗 上(忽略了黛玉的服饰这些物质细节与身体虚弱的 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 生理特征。黛玉的不足之症在众人眼里是生理缺点, 头心头一刻不忘。”王熙凤是以势利之眼看待黛玉的
会影响她的外貌美,但在宝玉眼里却成了一种病态 外貌,她夸黛玉的外貌主要是为了恭维和讨好贾母, 美、忧郁美,“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 她的赞美更像是表演,逢场作戏多过真心实意,就像
点,娇喘微微。”在小说的后面可以看出,宝玉不但不 一般女人嘴上夸别人漂亮,心里可不一定这么想。从 收稿日期:2013—02—15 作者简介:蔡艳山(1968一),男,湖北黄冈入,韶关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 究。 ?本文所引《红楼梦》均出自中华书局2005年版。 38
万方数据
嫌弃黛玉的体弱多病,反而对她嘘寒问暖,百般呵 被客观意识所瞄准,它就枯萎,又降到一般的行列。 它只有在审美经验中才真正是审美对象。”[1筒虽然 护。宝玉是审美地感知黛玉的外貌,直观到黛玉内心 宝钗是公认的大美人(但宝玉并未把她当做审美对 的多愁善感、聪慧灵秀,视她为梦中情人,俨若仙子。 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象来看,对她没有产生强烈的美感。 作者对林黛玉的外貌描写则独具匠心,是从宝 玉的视角来写的,用诗一般语言描述了宝玉的审美 现象学美学将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 感受,抒情写意色彩浓厚。宝玉看到黛玉,产生了审 美情感与想象,黛玉的美貌已非客观的对象,而是一 进行了区分。艺术价值只是具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只 种审美意象。融合了宝玉的审美理想。宝玉看黛玉这 有审美主体经过审美关系的建构。进行审美感知与 一段(脂砚斋批道:“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 体验,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才能得到实现。英伽登认 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 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纯粹意向性客体,只是潜在的审 美对象。需要读者的具体化活动才能成为审美对象。 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 貌。”周汝昌先生对作者不写黛玉的服饰是这样解释 他指出:“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的艺术作品是一个 的(“这恐怕就是雪芹对她这个人有一种超衣饰的认 图式化构成,至少它的某些层次,尤其是客体层次, 识(以为一画衣饰,会把她‘框’住了,即‘定型化’了。 包含着一系列不定点。”[23他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
能诱发读者想象与情感活动的图式化结构,有很多 他以为一写她的衣饰会有害无益。”[3 3作者对林黛 玉 的外貌描写如虚笔写意画,意象虚无缥缈,黛玉面貌 未定点或空白(召唤着读者的积极填补。 服饰是何模样并不分明,需要读者去填补的未定点 在《红楼梦》中,作者对黛玉的外貌描写与众不 很多。作者在描写黛玉的外貌时遗貌取神,使用了较 同,黛玉的外貌写得笼统而朦胧(留有大量空白,需 为空灵的字眼,如“笼烟眉”、“含情目”,比“柳叶眉”、 要读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情感积累去填补。相 “水杏眼”之类的字眼要抽象而模糊。有的版本在描 对而言(其他女性的外貌描写则如工笔描摹,形象具 写黛玉眉目部分,留有空白,“一弯似蹙非蹙冒烟眉, 体(需要读者填补的比较少。基本上可以按图索骥。 一双似口非口口口口”,干脆让读者自己去填补。有 如在第三回对迎春、探春、惜春外貌的描写,“不一 时。只见三个奶妈并五六个、r鬟拥着三位姑娘来了: 的版本将空白填补为:“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由于 每个读者的期待视野不一样,在脑海中建构的黛玉 第一个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 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 形象也会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正 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 如鲁迅先生所说:“譬如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 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 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 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 样的妆束。”对王熙凤外貌的描写,“一双丹凤三角 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 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 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 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对这些女性的外貌描写 运用的是写实手法,五官的搭配、身材的高矮胖瘦、 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罢,一定
服饰的样式色彩、音容笑貌都有所交代,是偏于客观 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的心目 中的林黛玉。”[4 3由于黛玉的外貌描写有较多未定点, 的刻画。读了这几个人物的描写,读者就会在自己的
脑海中形成模式化的美人图来。虽然对黛玉的情 读者可以填补的空白很多(在建构黛玉的形象时(会 敌——宝钗的外貌描写也是通过宝玉的视角,但仍 投入更多的生活经验与情感,读者在观看《红楼梦》
偏重于客观描摹。在第八回中。作者这样描写宝钗的 影视作品时,较少关注迎春、探春等人物形象是否与 阅读小说时所想的一致,但会特别关注黛玉的形象 外貌:“宝玉掀帘一步进去,先就看见宝钗坐在炕上 作针线,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纂儿,蜜合色的棉袄, 是否与自己设想的一样。 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 褂,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 从黛玉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作者是把黛玉当 做核心人物来写的,他不想把黛玉的外貌写得太具 新不旧,看上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脸若银盘。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 体,因为一具体就易落入俗套,就难以写出人人心中 的林黛玉。黛玉貌如天仙,超凡脱俗(如此美丽的女 拙。”在宝玉的眼里,宝钗就是一个家常女子,正在作 针线活。作者描写宝钗用的是写实手法,唇、眉、脸、 子最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建构,以达到无形胜有 形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手法,在许多文学作品里出 眼面面俱到,具体而细致。宝玉是以客观冷静的眼光 看宝钗的外貌(宝玉对她没有动情,所以不会像初见 现过。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对海伦美貌的描写, 林黛玉那样浮想联翩。杜夫海纳说:“审美对象一旦 “他们看见了海伦,正沿着城墙下来,便压低声音(交 39
万方数据
换起长了翅膀的话语:好一位标致的美人!”没有正 宝玉先验的审美理想,宝玉的审美情感投射到黛玉 面描写海伦的外貌,只是写了元老们对她美貌的议 的外貌之中(所以看起来眼熟。容貌之美仅凭感官就 论,为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陌上桑》中对罗 可以感知,而精神之美则要靠心灵这种“内在的眼 敷的相貌描写,则是从观众的反常举动来写的(“行 睛”才能领略,黛玉的外貌美更是一种灵性之美。只 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 有心心相印的宝玉能观照到黛玉的内在美。黛玉初 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见宝玉也是一样。开始黛玉听信传言,以为宝玉是什 这样读者就要依照自己生活经验所积累的表象去重 么“惫懒人物”(等见到宝玉,原来是英俊多情的公 构她们的美丽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情感与想象,去构 子,也产生了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黛玉一见便吃一 建心目中的最美女性。 惊(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何等 眼熟!”’二人好似有心灵感应,宝玉也符合黛玉的审 美理想。宝玉之美也只有黛玉最能欣赏。“虽怒时而 现象学美学认为:审美主体只有产生审美态度 似笑,即嗔视而有情”,“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 并 与审美客体相契合,才能建构起审美关系与审美 别人看宝玉有些痴。黛玉却欣赏宝玉的痴,这痴正是 多情之美。他们的爱情也是建立在性情契合、思想相 活动。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是一种双向敞开的亲缘 通的基础上,在美女如云的大观园,宝玉选择黛玉, 关系,二者平等交流与对话,才能产生美感。我国的 王阳明也有类似观点。他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 不单是因为黛玉的外貌,更是他与黛玉精神世界的 息息相通。黛玉与宝玉一样纯真痴情,轻视功名,她 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 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现象学美学中的审 从不劝宝玉立身扬名,这使宝玉敬重她、爱慕她,把 美主体具有先验的审美心理结构,通俗地讲,就是心 她视为志同道合的知音。大观园里,大多数人是循规
中有美的人才能看出美。在宝玉与黛玉见面之前,二 蹈矩、温柔敦厚,唯有宝玉与黛玉这一对是离经叛 人在性情气质、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就有些相 道、曲高和寡。二人心灵匹配,交相辉映,黛玉因为有
似(当他们真的见到对方时,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亲 了宝玉,才更加美丽;因为黛玉,宝玉有了红颜知己。 从现象学美学的视角看林黛玉的外貌描写,可 切感。“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姊妹我曾见过的。’贾
看出作者的文心匠意,他是把林黛玉作为最重要的 母笑道:‘可又胡说,你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 然未曾见过他,然看着面善,心里像倒是旧相认识( 女主人公来写的(林黛玉只是在宝玉的眼里才是最
美的。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写得朦胧含蓄,有很 恍若远别重逢的一般。’贾母笑道:‘好,好!若如此更 相和睦了。”’脂砚斋解释为何眼熟时批道:“正是想 多未定点。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理想
去构建林黛玉的形象,这样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心 必有(在)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曾见过。”他们前世有 缘,所以似曾相识,这种解释带有神秘主义色彩。其 中的林黛玉,从而唤起读者的爱美之心与创美之意。 实用现象学美学比较好解释(因为黛玉的外貌符合 参考文献: [1]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M](韩树站,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2]英伽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M](陈燕谷, [3]周汝昌(红楼艺术的魅力[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172( [4]鲁迅(花边文学:看书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49 琐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93( ofof Lin From the Daiyu’s Depiction PerspectiVe Interpretation Appearance AestheticsI’henomenological Yan—shan CAI of Chinese 5 (School Literature,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12005,Guangdong,China) its aesthetics holds the idea that needs to be constructed aesthetic Abstract:Phenomenological beauty by this beautifhl mind(The author describes Lin is in Jia subject(Fmm perspective,Lin Daiyu really only Baoyu’s it their own is him that readers should eonstruct actiVely Daiyu’s appearance ambiguously,so expected by images of Lin while Daiyu reading( aesthetics;Lin Key words:phenomenological Daiyu’s image;appearance depiction (责任编辑:吴有定)
万方数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外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