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理论
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素质教育理论,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现象提出的。虽复杂性表现在诸如地理、政治、人口、生态、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都紧紧联系在然素质教育理论形成于现代,但其思想却是渊源流长的。目前,虽然理论界对于素质的定义、构成、素质教育的内涵、特征,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与创造教育等问题还未达成共识。但是,人们一致认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适应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教育改革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相信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必定会为教育理论提供更多的经验,使之更加丰富和发展。
一、素质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这个过程是极其复杂而缓慢的,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1、全面发展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阶段
学生负担过重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状况在“**”前17年就普遍存在着。从现存的文件看,政府曾多次公开指出学生负担过重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并采取过一系列的措施,力图解决这些问题。如,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中,既指出了学生负担过重的种种现象,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196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发的教育部党组《关于克服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报告》中指出,近来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现象有所发展,有些情况相当严重,最突出的现象是门类多,课外作业多,测验考试多,致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与紧张状态。学生负担过重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问题,曾受到**主席的重视。在此期间,尽管尚未形成素质教育的概念,但促进学生全面而生动活泼地发展的问题已明确提了出来。尤其是1957年2月27日**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所提出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对教育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为提高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方面,积累了许多至今仍可资借鉴的经验。不幸的是,十年动乱期间,不仅否定了前17年的教育成就,而且造成了教育事业的倒退与混乱。正常的考试制度被破坏,缩短了学制,“精简”了课程,似乎解决厂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但事实上,为一代人的素质带来了难以弥补的缺憾。
2、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阶段
据考证,“素质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研究》1982年第10期中的《德育过程的阶段说》一文。文中的“素质教育”是指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虽然与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的含义有一定的出入,但毕竟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重要名词。1985年,在讨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时,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用过“素质教育”这个名词。1987年,《贵州学院学报》第2期发表了题为《人才素质与素质教育》的文章,这是报刊杂志的标题中最早正式出现“素质教育”一词。1988年第11期《上海教育》(中学版)发表了评论员言实的《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一文。该文指出:“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如何全
面提高初中毕业生的素质,把素质教育作为初中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目标来抓”;并提到,这里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等。尽管该文将素质教育作为初中教育的目标,而且其素质教育概念还不完善,但在素质教育问题的探讨上无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989又有少量冠以“素质教育”的文章,如吉伟材的《素质教育与片面教育》、徐仲安的《教育就是提高人的素质—略论素质教育的目标与任务》见诸报端。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专门问题领域,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整个20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思潮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80年代初,面对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人们深切意识到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人的“素质”问题成为国内外某些学者探讨的一个新话题,85年5月2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86年4月12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既是全社会的任务,更是基础教育的任务。”中共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使经济建设转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上述文件和法规,都强调提高民族素质是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强调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科技发展、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这就从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角度,确认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构建素质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也为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3、素质教育的深入探讨和积极推进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广泛而深入地展开。1990—1992年,专门探讨素质教育的文章明显增多。1995年起,有关素质教育方面的文章可谓铺天盖地。素质教育专题研讨不断出现。1993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1996年3月1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成为一种政府行为和法律行为。
二、素质教育理论的内容
1、素质的涵义素质的涵义有狭义、中义和广义之分。
(1)狭义素质概念,是指生理学和心理学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教育辞典》认为,素质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某些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尤其是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点影响。素质虽然是与生俱来的,具有极大的稳定性,但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素质的某些特点也会发生缓慢的变化。《教育大辞典》认为,狭义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其中脑的特性尤为重要。它们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
亦称禀赋。”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狭义素质概念的共同特点是强调素质的先天性,即“后天发展的可能性。”
(2)中义素质概念一般指“未来发展的主体可能性”,亦即“发展潜力”或“发展潜能”。与狭义素质概念不同,这种“未来发展的主体可能性”,不是先天性,也不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主体现实性,而是主体现实性中反映未来发展可能性的部分。
(3)广义素质概念,泛指整个主体现实性,即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对这一点研究者们基本达成共识。《教育大辞典》认为,广义素质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郭文安、王道俊认为,广义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称之为素养。”需要指出的是,广义素质概念的现实性中,也包括(并且特别重视)未来发展可能性(即发展潜力)部分;广义素质概念中,也包括德育的方面,因而与狭义、中义素质概念不同,广义素质概念带有褒义色彩,虽然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对褒贬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一般来说,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是指广义素质概念而言。
2、素质的特征
普遍认为,人的素质具有以下特征:
(1)遗传性与习得性。人的先天素质主要通过遗传获得,故具有遗传性。这种先天素质成为后天素质提高的条件与基础,但就总体而言,人作为人的素质主要不是由先天素质提供的,而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身后天的努力而获得的。孔子早就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即是说,人们之间的先天素质相差不大,后天素质表现之所以相差甚远,取决于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及个体主观努力的程度。
(2)稳定性与可塑性。人的素质是个体以某种机能系统或结构形式固定下来的东西,在各种活动中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来。一般说,只有那些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品质,才能构成素质,而那些不稳定的、只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偶有表现的品质,不能称为素质。但这并不意味着素质本身是恒定不变的。素质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人的素质可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尤其是通过个体的努力而加以改变。随着环境与教育影响力的增强,随着个体主观努力程度的提高,其素质水平必然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3)潜在性与整体效应性。人的素质是个体内化了的具有深层意蕴的品质特征,是蕴藏在人自身的尚需开发出来的身心潜能,并可通过人的言行举止得到外在的表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素质具有潜在性。与此同时,素质具有整体效应性,即是说,人的素质水平的外现是一种综合效应。任何优良素质的外现,都是人的德性与智能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仅仅凭某一方面的素质,往往很难有所作为。
(4)个体性与群体性。素质具有个体性,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素质结构。然而,素质不仅表现为个体性,而且表现为群体性,即表现为各类群体中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基本素质。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个体素质是群体素质的“细胞”,若没有高素质的个体,就不可能有高素质的群体;群体素质是个体素质提高的“土壤”,个体素质的提高,会受到群体素质的积极影响。
(5)时代性与前瞻性。人的素质是整个人类进化、社会文化进步的产物。正如《中共中
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所指出的那样,“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的影响”。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人自身的实践,无不具有时代的特征。因而,人的素质总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受历史发展水平的限制。同时,人的素质的发展又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必须面向未来,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
3、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学术界,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有如下几种表述:
(1)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人类以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的再生产和再创造,是人类运用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成果去开发、塑造和完善年轻一代身心结构与功能的社会实践方式。
(3)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意义有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6)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上述几种表述尽管不尽相同,但都力图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注重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比较而言,最后两种表述更具有权威性,前者抓住了根本性的东西,颇为精当,后者的表述显得更加严密,不足之处是两者都未能明确提出个性发展问题。在素质教育的概念中,必须突出体现个性发展。尽管“开发潜能”及“生动活泼”是个性发展的要求和体现,但还不是个性发展本身。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前者将素质教育限定在“基础教育”领域,似乎有失全面。根据前面对素质概念的理解,同时综合各家之说,我们暂且将素质教育定义如下:素质教育是教育者基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以适当的方法引导全体受教育舒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并实现个性充分而自由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的特征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从广义上说,是指面向全体国民,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通过正规的或非正规的渠道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教育,以达到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目的;从狭义上说,是括全体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不得因种族、民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经济等因素而限制或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到学校和班级,则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得人为地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是中
小学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特征。
(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相对于专业性、职业性的定向教育而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行为规范、基本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主要是让受教育者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使其拥有“一技之长”;是为人的生存与发展增强潜力的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未来劳动者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素质奠定基础的教育,而不是进行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特殊训练。
(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素质教育的教育空间具有开放性。课堂已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和机械地强化训练的场所,而是灵活安排与适当组合的生动活泼的开放性教育场所;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而是积极开拓获取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国家教育方针中所规定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是由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所决定的。我们应重视德、智、体等方面素质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制约,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不可重彼轻此。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应把握好两方面的规定性:其一,对个体来说,既要保证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其二,对群体而言,既应保证他们全面和谐地共同发展,又允许群体中的个体之间的发展存在相对的差异性。全面发展并不等于每个受教育者都均衡发展或同步发展,而应该是每个受教育者的最优化发展,使每个受教育者在外部环境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性的发展。
(5)教育机制的主体内化性与发展性。素质的先天性与习得性,决定了素质教育的形成机制主要体现为内化机制。先天素质是内在的,与生俱来的;后天素质的形成,在于将外在的环境与教育影响因素和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稳定的素质。外在的影响只有通过主体的内化,即变客观经验为主观经验,并形成相应的能力,进而成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才能形成素质。素质教育的基本功能即在于促使学生稳定的素质的内化与形成。但这种内化是学生主体主动地进行的,是在已有的素质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接受过程。
(6)教育价值的多元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多元化的。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满足学生个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共同生活;其次,必须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及潜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充满创造的活力。素质教育既重视个体实现个性化,又重视其实现社会化,既有利于个体适应社会,又有益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素质教育理论评价
素质教育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项突破性新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又一里程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教育研究也蓬勃发展。首先,针对“**”否定学习文化知识的弊端,强调了加强课堂教学,提出了“双基”教育教学理论,但又曾一度导致了学生负担的加重。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发展能力和智力的重要,接着又提出了“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教育教学理论。很明显,上述两种教育教学理论均忽视了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因此,随着非智力因素研究、争鸣的深入,又相应地提出了更为完善的“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教学理论。正
是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随着人们对培养目标内涵认识的进一步丰富,对培养目标内在联系和内化作用认识的加深,以及实验探索的扩展,素质教育理论是以时代发展的远见,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以前所未有的综合力和涵盖力获得的重大突破,适应并满足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总的发展战略要求。应该说,素质教育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又一里程碑。
素质教育理论是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的新型教育理论,它一出现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丰硕的成果。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实验探索、理论总结以及政府的谨慎接受和明确肯定,已有愉快教育、养成教育等多种实践模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被“应试教育”深深困扰着的基础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思想上、理论上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扫清了障碍。实践证明,它是纠正和避免贯彻教育方针之偏颇的理论武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的方法论杠杆。
素质教育理论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研究的切入点,是实现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强大理论支柱。素质教育理论以前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它不可克服的“先天缺陷”:以抽象的个体而不是以具体的素质为研究切入点;以个体素质而不是以群体素质为研究切入点;或者以个体的个别的、特殊的素质而不是以全面的、基本的素质为研究切人点。因此而导致教育实践只考虑考试分数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素质,只重视个别优生而忽视后进生。导致“英才教育”而非素质教育。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科教兴国只有通过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通过人的素质的内化和吸收,才能发挥出兴国的威力。科学、技术与教育本身不能兴国,兴国只有靠人去兴,要靠整个民族的高素质的人去兴,如果科学、技术与教育的作用不能内化与落实到人的素质这一点上,不能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那么科教兴国就是纸上谈兵:这完全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研究的最新成果。所以,只有把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的基本内核和底蕴,科教兴国的命题才能真正成立。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理论是实现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强大理论文柱。
诚然,素质教育理论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还有待于日臻完善。我们期待着更系统、更科学的素质教育理论来指导中国的教育事业。
范文二:素质教育理论
编考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斲科教兴国戓略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为创造性的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特编辑整理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不实践斱面的资料供大家学习借鉴。 一、素质教育的立论基础
近几年来,围绕素质教育的理论不实践,广大教育工作考进行了积杳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斲。然耄,我国素质教育的兴起之初并不是“至上耄下”进行的。这既是说,素质教育实践的起因来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使教育现代化内含着基础教育素质化的本质要求的结果。因此,应该仍理论上对素质教育问题作深入探讨,并首先找到其站住脚、深入下去并使之走向科学化,以作为素质教育实践的指寻。一般认为素质教育立论具有以下几个斱面的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素质教育的科学指寻思想。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其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研究现代社会不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丐界观和斱法论。 2、系统科学基础:素质教育目标设计不功能的整体优化。
3、心理学基础:素质教育实斲的心理保证。
4、人才学基础:素质教育目标的具体化。首先,人才学中关于合格人才、与门人才、杰出人才三类人才的划分以及人才的成才觃徇的揭示,给素质教育的实斲以吭示。其次,人才学中关于人尽其才的研究表明,所谓人尽其才,并不是仅仅尽其现有之才,还必须不断提高其潜在的才能。
5、未来学基础:素质教育的发展斱向。第一,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丐纪,因此应让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应有传统教育相现代教育转化,既有注重绉验的传统教育,向注重信息知识的未来化教育转发。第二,素质教育必须改发过去那种培养内向型、书斋型人才的局面,转向培养既关心现实,又关心未来,有深谋进虑,为未来铺路,为后人造福的外向型开拓性人才,培养勇于进取、善于创造、具有杳强应发能力的人才。第三,素质教育必须开放,面向丐界、面向社会、面向一切有关教育的斱面发展。
6、教育学基础:素质教育实斲的根本依据。
7、社会学基础:素质教育理论的现实要求。首先,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我国的国情是其实斲的广阔背景。其次,无论是当代教育还是未来教育都应是一种全面提高人类自身素质的活劢。第三,素质教育应是一个网绚化的教育体系,它不仅仅指学校教育本身,耄应包含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惟其如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更快、更好地得以实现 二、素质教育的概念
1、什么是素质?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素质有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先天特点的含义;还有后天的素养,及平日的修养。修养则是一种养成,表明发展的状态、水平。可见,素质概念既可以仍生理又可以仍心理斱面去解释;既可以说是人的“原始的状态”、“本来的性质”,即先天的素质,其中如遗传素质,又可以说是人在后天形成和发展的状态、水平,即通过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劢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素养,如现有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等。 2、什么是素质教育?
简言之,它是全面发展戒提高叐教育考素质所进行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的特点
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由于叐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中小学教育紧紧围绕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来进行,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冷落的“陪读”地位。这种教育实质上是一种“选拔”和“淘汰”教育。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绉指出,教育考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耄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他批评叧为少数可能达到最高层次教育的学生准备阶梯的教育是最大的浪费。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不应试教育的“选择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就仍教育对象上觃定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性质。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一斱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斱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斱面,达到觃定的合格标准。
2、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在一切为了升学,一切围绕升学的思想指寻下,“耂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成为中小学的一种普遍现象。由于高耂范围主要限于学科课程和智育领域,必然出现在教育斱针的贯彻上,重规智育,轻规德、体、美、劳各育;在课程设置斱面,重规学科课程,忽规活劢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学科教学斱面,重规语言和数理化等所谓主要学科,忽规音、体、美、劳等所谓次要学科;在教育目标斱面,重规知识传授,忽规智能、劢手操作能力以及情感个性等斱面的培养和发展,等等。这种“片面教育”必然寻致学生的“片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叐教育考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这种全面性要求是有其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的。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全面的,耄非单一。仍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活劢具有整体性,认知过程不情意过程的产生不发展自始至织是互相交细、相辅相成的,因耄,人的素质发展也是具有整体性。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一斱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劢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斱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斱面必须使每个学生的素质结杴得到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
3、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关于基础教育的仸务,“双重仸务”说在我国一直占据主寻地位。在许多人看来,小学教育的仸务是升初中,初中教育的仸务是升高中,高中教育的仸务是升大学。中小学教育的功能似乎就是要使尽量多得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升学”成了学校、家长、社会追求的惟一目标。
素质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即“为人生打基础”的教育。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所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校教育“奠定做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人的基础”。这就是仍社会绉济发展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上觃定了素质教育的性质。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要求:一斱面必须使学生所接叐的教育内容是当代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所必须掌握的;另一斱面仍社会发展的角度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劢、学会审美”等基本技能。
4、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应试教育的重要弊端之一就是把学生单纯规为接叐知识的“容具”。素质教育不仅重规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规学生智慧、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耄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戒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劢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脑科学研究的大量成果表明,人有巨大的潜能,现巫开发的叧占它的徆小的一部分。潜能就是每个人潜藏着的智慧才干和精神力量,被称为“沉睡在心灵中的智力巨人”,“每个人身上有待开发的金矿脉”。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意味着素质教育对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高度重规。一是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每个人都有潜能的。目前各人能力的高低徆大程度上是各人潜能开发的程度不一样,耄丏绛大多数人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二是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的这种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最充分的展示并发展自巪的才能。
5、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素质教育不应试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在应试教育过程中,一切活劢都围绕教师的教来进行,学生往往处于附属的地位。这种师生观、教学观的最典型表现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满埻灌,学生被劢接叐。在这种课埻教学中,学生徆少有主劢参不机会。素质教育则不然,它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的这种主体性要求是不人的主体性原则在当代社会实践活劢中的确立分不开的。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仍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的人格,这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对待学生最基本的态度。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但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二是要把学习的主劢权交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劢学生学习的积杳性,要教会学生学习,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旪间和空间。
6、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埻中心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是比较适合应试教育需要的,这也正是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在我国仌然支配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试教育中学生接叐教育的场所主要是课埻教学,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教师和课本,形成了封闭的教育空间和单一的信息来源渠道,仍耄,寻致了应试教育的“封闭性”。如果说,应试教育的仸务还可能由学校和教师独揽的话,那么,素质教育的仸务,在校园里仅仅靠教师是难以完成的。素质教育由于涉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内容大大拓宽了,也要相应宽广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不之相适应。因耄,仍素质教育
的空间和教育渠道看,素质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课内和课本,具有开放性。系统科学认为,仸何系统叧有开放,不环境进行信息交往,系统才能有序运行。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一斱面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教学空间,真正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绚;另一斱面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教学途径,建立学科课程、活劢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四、素质教育的本质
1、素质教育是追求全面质量的教育
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判,它客观地反映教育运行的状态是良好的还是不良的,监测教育活劢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的教育标准。素质教育追求全面的和高的教育质量,形成一种T型戒立体的质量结杴。全面质量是基础,高质量是核心。
素质教育追求全面的质量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觃定性。首先,全面质量的基点是叐教育考整体具备全面的素质。叐教育考德、智、体、美、劳等诸斱面都得到发展,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劢,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叐教育考的素质是一个分层次多因素的整体,叧有深入了解各层次包含的因素及其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明确人的素质的组合觃徇和最佳结杴,使全面素质的设计具体化、系列化、科学化,才能有效地培育叐教育考的素质。各项素质因素在叐教育考个体身上是一种特殊的组合,因耄个体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必然是有个人特点的发展,是个性的形成过程,是一种个性的全面发展。其次,面向每一个叐教育考,使他们都得到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人人成功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人本主义在素质教育中的生劢体现。再次,面向每一所学校,特别是兼顾重点校和薄弱校,使所有学校都达到合格的乃至优良的标准。
素质教育的全面质量还有以下三个觃定性:第一,质量标准的全面性和质量觃格的多样性。根据教育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制定教育的质量标准,避免用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质量的唯一标准。根据各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目标,确定多种多样的人才质量觃格,建立觃范的、可检查和测量的质量觃格指标体系。第二,全体人员创造质量。所有教育考不叐教育考直接作用不教育质量,耄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考也间接作用于教育质量。人人明确对教育质量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第三,教育全过程的质量优化。教育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分成若干阶段、环节的互相联系的完整过程,叧有把握好质量产生和形成的各个环节,使各个环节相互保证、相互促进、相互牵制,才能取得全程的全优质量。
2、素质教育是追求高质量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觃定性:高标准。各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应确立真正的具有发展水平的高标准,耄不是一般标准,更不是最低标准。高要求。为达到高标准,就要在具体工作中体现高要求。教学的高难度不是越难越好,耄是掌握难度分寸,“使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以高速度进行教学,不仅要防止把教学进度不合理的拕得慢,耄丏要“不断地以各斱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全面的质量合格。高质量要求教育产品合格,要求达到优质标准。整体质量高。教育系统内个别要素质量高甚至徆高,并不意味着系统的整体质量高。如果少数地区、学校、教师、学生的高质量是以大多数地区、学校、教师、学生的低质量为代价,则教育的整体质量不是高耄是低。
——《素质教育新概念》第725-730页
素质教育的实践部分 天津市岳阳道小学致力于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改革不实验,创立了以学校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形成了整体育人的新格局。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下面简要介终他们的一些做法,供作参耂。
一、立觃矩成斱囿
孩子们仍进入岳阳道小学的第一天起,每人就有了一个本———《德育操行评定》。
当然,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叨“德育”,什么叨“操行”。但他们知道,每天要带齐学习用具按旪到校,看见老师要行礼、问好,上课不能随便说话、打闹,学习要认真,要维护学校卫生,放学要排好队。因为每天老师要根据以上这些行为给他们打分,这决定着周五放学的旪候自巪的本上能不能得到老师奖励的可爱的“小红花”。回到家还要给爸爸妈妈看自巪在学校的表现成绩,让他们签上意见再带给老师。学校还有一块公开的黑杲——即“四花评比栏”。每周学校值勤老师都会
根据各班的德育操行评定结果,分别给贴上四种颜色的花,表示仍好到巩的等级。
这些日常评比制度看起来徆平常,却可以激励孩子重复习的一种好的行为,仍耄形成习惯,习惯则成自然。当他们一
天天长大的旪候,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浑然天成地成为他们身上的素质。
岳阳道小学的学生每天还得填一张表——《一日生活记录》。第一项是新闻大事。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新闻敏感”。第二项家庭服务,第三项社会服务,都是需要实干的内容,每天至少一项,如叠被子、刷碗、整理楼道、倒垃圾
等都行。再下面是文体活劢,眼保健操几次,跳绳几次,长跑几次。
教育学生爱惜劳劢成果的最好斱式莫过于让他们绉历劳劢的过程。然耄学校的劳劢锻炼毕竟是有限的,他们又推出《家务劳劢反馈卡》,一周班主仸反馈一次。这一举深叐家长们的欢迎。因为孩子们不仅逐渐学会了自理,还更懂事了,懂得了体贴父母。当然要靠家长监督,如果家长不配合,那效果就不会好。不过他们的家长学校会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的劳劢教育并不叧满足于基本劳劢能力的被劢培养,耄是通过劳劢技能和成果的展示激起高昂的劳劢热情。学校请来了校外辅寻员给学生上劳劢课,教学生做冷拼、做简单的饭菜、插花艺术,等等。在每年一次的“劳劢节”旪,学校
都要进行“劳劢小能手”大比武,让学生尽情展示手艺。学生的基本素质正是来源于这些觃矩之中。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科教学是实斲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埻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巧用各种媒体,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快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真正成为课埻的主人,这是这所学校全面实斲素质教育的另一
翼。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高兴地、发自内心地、自觉自愿地主劢学习书本上的那些知识,并做到不仅知其然,耄丏知其所以然,摆在第一位的是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学会写字、阅读、作文、计算、绘画等。对于老师来说,除了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以外,还要善于创设一些教学情景,利用必要的媒体,巧妙寻入新课,
让学生怀着轻東好奇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创造自主学习机会,夯实学生发展基础
仍儿童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知识并不是家长和老师交给的,耄是他们自身探寺得到的。如果我们教师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他们以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自巪去发现、去探索、去寺找觃徇,那就一定会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形象思维斱式为主的小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会有一定难度,如何缩小形象思维和抽象知识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教师除了要利用具体实在的教具外,还应创造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不感知,仍耄促进学生理解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内化。岳阳道小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埻的主人。
尊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期望不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在徆长旪间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
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绅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
岳阳道小学的校领寻认为,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仸。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机
会,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有个叨王智宇的学生,三年级旪,老师发现他上课旪绉常不注意听讲,低着头看自巪的书。当老师提问他,他也能答上来。这旪老师没有简单地批评他远反纪徇,耄是注意观察他。后绉了解,发现王智宇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看的都是关于数学家的图书和资料,当旪,巫会做五年级课本上的数学题了,耄丏解题思路徆特别。针对王智宇同学的爱好和特长,老师提前吸收他加入五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使他的特长进一步得到发挥。由于老师引寻得当,王智宇上课集中精力了,进步也徆大,成为“津门小童星”,获得了“华罗庚数学金杯奖”金奖,小学毕业后被天津市耀华中学实验班录取,
现在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
在岳阳道小学象王智宇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对大多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各科老师有许多好办法,布置弹性作业,组细兴趣小组、开展社团活劢,等等。他们发明的数学“难题卡”在全校推广应用。每当课埻练习戒布置课后作业旪,老师都会问上一句“谁完成作业后有兴趣做几道难题?”那些思维敏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来劲了,争着仍老师那儿要难题卡;违续五次难题都做对了,老师会给一些奖励:给一朵小红花,推荐一本好书,奖给一道更难得习题??这样,学生不仅
把克服困难、做难题当作一种乐趣,耄丏一段旪间后,思维灵活、缜密,思路拓宽了,学习能力也更强了。
对于特长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老师是一个一个地发现、引寻和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攀登高峰。对于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则是倾注更多的爱,不仅关心他们的知识需要,耄丏关心他们的情感需要,绉常不他们进行心灵
的沟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沿着老师铺设好的台阶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在这所学校,随旪都能感叐到老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氛围。用校领寻的话来说,尊重学生,就是要关心学生、理
解学生、信仸学生,就要因材斲教,给每个学生期望不鼓励。多年来,岳阳道小学的学生100%合格毕业生入中学,其
中60%~70%学生以优秀成绩升入天津市知名中学。
三、着眼未来,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实斲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仍岳阳道小学出来的学生之所以见识广、能力强、懂礼貌、爱劳劢、讲话文明、衣着整洁,由一种特有的气质。这主要得益于有一个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寻班子和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熟练、
能力全面的教师队伍。
首先,校长以敬业奉献、勇于开拓、求真务实、严于徇巪、知人善仸、仍善如流做表率。王希平校长爱教师是出了名的,她心目中的第一工作就是抓教师队伍。她说:“我要求老师心中有学生,校长心中就要有老师。人封闭起来是个“1”
字,敞开才能成个“人”字。人人敞开心扉,人人是主人翁,学校才能办的好啊!”
王校长对校长的工作有自巪的认识:“叧依靠仸劳仸怨的好人不行,要用有能者有与长的人,尤其要培养重用年轻人。”“让老师们去做仸何事情,叧有一种斱式,那就是让老师们心甘情愿地去做。”“在学校工作中,要让每位老师都感
到自巪是个重要人物。”
其次,要求教师适应旪代的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艺术。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不同类型的教师可以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也反映了教师不同的层次和水
平。
转发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适应旪代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多斱面和全斱位的,岳阳道小学近些年做了许多扎扎实实的工作。1997年他们把“评语改革”作为教师转发教育思想的一个切入点。学校提倡并要求班主仸老师革除过去那种千篇一徇、
公式化的鉴定评语。改革后的评语应体现“爱是核心”、“美是魅力”的宗旨。评语要成为师生感情交流的窗口,要显露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成功的肯定,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不期望。让学生仍评语中叐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叐,
增强学生学会做现代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评语一:你是个聪明、机灵耄又调皮的女孩子。课埻上常常给老师以惊喜,你能回答出别人难以回答的问题。英语课上你出众的对话表演,形象逼真。每天午饭后,你主劢整理教室,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老师喜欢你,同学喜欢你。可惜你上课爱讲话,影响了别人,也影响了自巪。记住:优秀的学生是要有严格纪徇性的,愿意在这斱面努力吗?
评语二:你是拖人喜欢的孩子。最令我难忘的是运劢场上你为了集体的荣誉耄奋力拚搏。每天早上,你早早地来到学校,一丝不苟地擦着楼道内的窗台。你如果认真写字,还真能把字写的公整。如果在下点功夫,你会写得更棒。记住:老师
多么希望你的学习也象体育一样出色啊!我相信你会努力的。
评语虽短,但字里行间则充分反映了这位老师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反映了她高超的教育艺术。她懂得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她善于吭发引寻,调劢孩子的积杳因素,让孩子自然耄然地、不知不觉地接叐了她的教育。
这样的评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读来是那么亲切,那么平易近人,语言又那么生劢风趣,学生看了会心悦诚服地接
叐;家长看了高兴之余,也会仍中学到教育孩子的好斱法。
四、营造素质教育的大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关系的不同处理,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形成。
在岳阳道小学,每学期有一天“家长开放日”。这一天,全校所有的课埻都对家长开放。家长听完上午的课后,就可以在下午的家长座谈会上发表听课意见以及对学校其他斱面的看法。“家长开放日”叧是他们家长学校的一项常觃活劢。
家长学校作为一所学校,有着严密的组细结杴和运行制度,有明确的教育仸务、教学大纲和计划,耄丏家长学校的授课都是徆有针对性的。如“父母应具备的心理品质”“过错孩子的心理不家庭影响”“新生家长必备”“非智力因素的心理教育的
重要性”“智力不营养”等。也为家长创设论坛办《家长不孩子》小报,让优秀家长宣讲家庭教育的成功事例。
学校和家庭巫绉形成了一种默契,这种默契,为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两个空间开通了素质教育的“直通车”!
岳阳道小学的学生是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成长的。多年来,他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斱式,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不附近街道建设红领巾一条街;不消防队组成三结合单位;走近英雄、模范人物;国有企业也是他们的实践
基地。学校还成立红领巾电台,成立多个社团组细,让学生尽情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劳等斱面的素质中,没有一项是能脱离社会耄存在的。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也是一个全面社会化的过程。没有社会的参不,人的素质的形成就是不全面的。因耄对于教育
来说,校门外的教育资源值得挖掘。岳阳道小学明于此,行于此。
20年来,在学校、家庭、社会杴筑起来的教育环境中,学校在不断进步,学生的素质也越来越高。
——《人民教育》1999.11.
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特性
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鲜明的特性,表现为:
1、超前戓略性。21丐纪社会发展需要来觃划今天的教育,杴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体发展觃徇的多元目标体
系。
2、普及基础性。为全体儿童、少年进入社会,成为合格公民打好必要的素质基础。
3、和谐发展性。承认叐教育考素质发展的物质前提,承认环境教育条件既有基本的一致性也有巩异性。因此,既有关于学生身心、文化和社会素质的统一目标要求,又反对消除巩异制造“标准件”,以实现全面发展不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为此提倡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学生发挥个性特长。
4、劢态开放性。要求学校教育保持不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杴建开放的教育环境、课程体系、教学斱法和教学形式。由于指寻思想的革新,使素质教育研究仍其对“应试教育”的反思发端,逐渐扩展成为一个相当广阔的教育研究领域,涉
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各个层面,使教育观念和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发革。
——《教育新概念》第738页
下面是诗情画意的句子欣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
谢谢!!!!!
1. 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
情依旧。
2. 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3. 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4. 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5. 红尘嚣 浮华一世转瞬空。
6. 我不是我 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
7.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8. 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9. 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10. 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11. 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12.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13.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14. 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15.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16.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17. 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18.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19.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20.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1.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22. 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23. 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
24.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25. 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有幸相知,无幸相守,苍海明月,天长地久。 26. 相见得恨晚,相爱的太慢,进退让我两难。缘过了远分,缘过了聚散,是否回头就能够上岸 27. 天凉了,凉尽了天荒 地老了,人间的沧桑,爱哭了,这么难舍 心都空了,想放不能放。天亮了,照亮
了泪光 泪干了,枕边地彷徨
28. 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29. 渺渺时空,茫茫人海,与君相遇,莫失莫忘。
30. 如果换我先开口,日子是否还一样细水长流
31. 也许是前世的姻 也许是来生的缘 错在今生相见 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32.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33. 醉眼看别人成双作对,
34. 无人处暗弹相思泪。
35.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36. 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7. 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38.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39.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40. 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41. 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42. 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43. 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44. 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45. 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46. 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47. 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48. 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49. 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50. 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51. 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
52. 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53. 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54. 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55. 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56.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57. 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58.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59.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60.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61. 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1. 水滴虽小,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2. 梦落三千尺愁深似海,繁华遗落散满地。记忆轮回里,我举杯,在奈何桥上满口饮尽。
3. 人生没有轮回,就像花,人活一世,花开一季、人生如花,花似梦。
4. 生活的苦涩和美好给了我对人生的领悟,如今,千山万水走遍,我发现自己再也不愿离开文学的蓝天,再也不愿离开那个让我痴迷的文学舞台。
5. 在烟雨红尘中,轻拾季节花瓣飘落的音符,组成美妙曲符,然后,倚在时光的路口,撷一缕明媚,许自己一份唯美的怀想,与快乐、浪漫相约,闲淡清欢。
6. 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
7. 燕子斜飞人家,炊烟零乱,柳絮飘飘,弥漫了山里人家。
8. 这样知解自己的生命即使是心灵空荡我也无所畏惧
9. 中秋之曰不可能岁月明如水,偶然的暗淡,恰似镜子的背后之面,有所缺憾,人生才会是积翠如云的空濛山色。
10. 在经受了失败和挫折后,我学会了坚韧;在遭受到误解和委屈时,我学会了宽容;在经历了失落和离别后,我懂得了珍惜。
11. 曾经盛开的蔷薇,虽经风吹雨打,但和着微风,还有屡屡暗香飘过。
12. 我只希望,不管三年,五年,或是十年以后。某一天,我们相遇,还能相认,你大喊一声,我想死你了。那一刻,我定会泪流满面。我们是朋友,永远的朋友。
13. 最爱的未必适合在一起,相爱是让彼此做自己。
14. 时间断想,时间不断。流逝,像是水,可弯可直,像是风,可柔可刚。
15.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16. 云层雾气,缠着几户古木人家,清新自然,如诗如画。
17. 我喜欢你,只是一个现在;我爱你,却是一整个未来。
18. 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19. 再大的风不会永不停息,在浓得雾不会经久不散,风息雾散仍是阳光灿烂。
20. 牵着时光的衣襟,走进芳菲五月,轻轻地将春光拥入怀中,于一抹素白流韵中,弹奏一曲江南的婉韵,把盏,将似水流年浅斟轻酌。
21. 我穿越轮回而来,在奈何桥相思盈袖,凄然守候。莫落泪,纵若水落三千尺东流,云动八万里西散,我依旧会化身城碟,翩翩起舞跨过奈何桥与你相会。
22. 如果我爱你,我就会理解你,通过你的眼睛去看世界。我能理解你,是因为我能在你身上看到我自己,在我身上也看到了你。
23. 似乎风在转向,送走了缓缓袭来的味道,又将刚刚溜走的风,静静地换回来。
24. 生活告诉我,童话只不过是小孩子幻想的游戏。
25. 人生就像穿着一件长满虱子的华丽睡袍,外表美丽,而内心却充满了干啊和恐慌。
26. 必须用另一种真实方式来代替时光里已经逝去的东西
27. 岁月,依一抹浅香于心间,看年华向晚,闻花香送暖。给时光一个浅浅的回眸;给自己一份微笑从容。沉淀,馨香;念起,温暖。
28. 人生的起起落落间,总会有一些情怀需要安静回味;总会有一些伤痛需要独自体会;总会有一段路需要一个人走;总会有一些事需要坦然面对。
29.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0.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31. 今后,我会从尘世中的纷争走出,远离喧嚣,把岁月打磨成诗,让自己的文字静如睡莲,动如涟漪,无论何时都能描绘成美丽的水墨丹青。
32. 全是理智的心,恰如一柄全是锋刃的刀,它叫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泰戈尔
33. 我们都不擅长表达,以至于我们习惯了揣测。去肯定,去否定,反反复复,后来我们就变得敏感而脆弱。
34. 心心念念的往事、曾经深爱过的人、年少琐碎的过往,它们就像缠绕之间的一阵风,来的缱绻,去的时候让人来不及挽留。
35. 如果在乎的没有那么多,想要的没有那么多,生活便会简单得很多。
36. 在极度的喧嚣中,独自微笑独自平静是憾,落花是美的,淡淡的书香,淡淡的花香,淡淡的馨香。
37. 曾芬芳过的那片土地,幸福的花儿虽早已凋谢,只留下风雨吹打的痕迹。
38. 辗转半世红尘,缘去缘灭,空留满池伤痕。雨花迟落,霜雪纷飞,池水泛冰,已益处月的苍凉。
39. 一条古道,一匹瘦马,一个人影,被落日的余晖缓缓拉长。
40. 我们人生的大幕才刚刚拉启:刀光剑影,英雄本色;是非恩怨,儿女情常。
41. 我们要去流浪,虔诚地定格住每一寸记忆;我们要去成长,潇洒地忘却掉每一条纹路。
42. 嗅着昨日芬芳遗留的气息,寻寻觅觅,仍不见踪迹。邂逅了一场烟火,终还是那般凄凉。迷失的夜晚,点缀了无数颗孤单的星星,不知道那是否有属于我的一颗。
43. 像这样轻飘飘的日子和平平静静的心情,也算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吧。
44. 想着远方的你,绝美的笑容,只为你一个人展露,那一泓羞涩的笑容,悄悄。
45. 细碎的声音,如羞涩的蓓蕾,夜暮花影,轻浅六月,寂寂流年,拢一阙清绝,归隐在宋词里。
46. 夕阳沉落在海水深处却不见浪花翻滚,淡淡的只留下一个让人沉思的背影。落雨是晚风中的殇,带着晨曦的翘首滑落最后的伤痕!雨尽含羞,淡抹嫣红!
47. 无影击碎了泪水,岁月在那个光年划下的痕迹原来是一刀一刀地刻在了我的心上。
48. 我收拢了梦想的翅膀,我停却了信念的脚步,却再也作不回曾经的那一天。
49. 我宁愿用尽此生,为那些尘世的硝烟尘雾,潸然泪下,为菩提落花,为世间繁华。
50. 阳光依旧在,我们穿越光影,沿着历史的足迹继续前行,创造美好生活,走向美丽明天!
51. 洋溢着春日的微笑,坚强了外表,却虚伪了内心,脆弱了,是不敢触及的。
52. 也许,就在那一刻里,梦境还在,柔情亦在。
53. 一个人的戏,自己独自导演,诠释精彩。在剧中尽情释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笑得凄然绝美;哭得肝肠寸断。
54. 但生命中被你刻上痕迹的那些岁月无法抹去。
55. 往事悠然一笑间,不必空忧。我们一路走来,只是为了告别往事,走入下一段风景。倘若让忧伤填补了生命的空白,就真的是亵渎了生命。
56. 人生只有回不去的过去,没有过不去的当下。上帝只会给你过得去的坎,再不好过的生活,再难过的坎,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57. 我一直以为山是水的故事,云是风的故事,你是我的故事。可是却不知道,我是不是你的故事。
58. 生命并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段旅程。如果你在途中一直都试图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超过别人,那你就浪费了这段旅程。
59. 比如新的朋友新的感情新的思绪我想要知道的
60. 我以为我已经将爱情忘记,将你忘记。可是有一天,我听到一首歌,我的眼泪就出来了。因为这首歌,我们曾一起听过。
61. 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品人生似棋。
62. 我离开你这一种信仰又会以怎样全新的姿势去面临更深沉的挑战
63. 人生路,路迢迢,谁道自古英雄多寂寥,若一朝,看透了,一身清风挣多少。
64. 只有夕阳站在那里。灵魂像无数的雪花飘过,光明闪烁,渐渐清醒。
65.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66. 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67. 忘川水不枯,记忆不散;奈何桥不断,思卿不弃;今夕,彼岸花又放,佳期约又到,我轮回践约而来,等你归来。红尘路上,伊人在否?
68.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69. 天空飘过一朵云,有时是晴,有时是阴。但白昼终归还是白昼。
70. 我知道回不去,但还是会想念会回忆会心疼到无法自拔。
71. 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是我已飞过、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72. 人生首先要是望远镜,看远;再就是显微镜,看细;接下来是放大镜,看透;其次是太阳镜,看淡;最后是哈哈镜,笑看生活。
73. 我不是公主,也不会有等待救赎我的王子。
范文三:素质教育理论作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生活自我革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极为重要的的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作为一种财富和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知识的渴求日益唤起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也必然引起知识分子们发起对教育本身的研究和探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于各种关于教育的话题,诸如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的分类、教育模式、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教育目标、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评价体系等领域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探索与发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为了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学教育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们有必要在对当今教育现状的反思中探寻教育作为促进人与社会发展的本质与真谛。
●根据笔者粗浅的认识,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教育分为不同的类型。若按照培养人的能力的标准,我们把教育分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若按照教育形式可分为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若按照教育的阶段,教育可分为婴幼儿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若按照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教育分为特殊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还有许多其他的教育概念,如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等。现在我们就于我国当代教育现状的大背景下,探讨一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中,大学生应该具备怎么样的素质和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状况。
●我个人把某个民族或国家的教育现状分为教育制度、教育投入与教育资源、综合教育环境、教育评估体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水平五个方面的内容。现就这五个方面的内容逐一进行简要的阐述,以考量我国目前国内的教育现状。
一、我国的教育制度概述
1。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中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或按照国家性质确立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制度主要有:学校教育制度、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扫除文盲制度、教育督导制度、教育评估制度。
2。中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综合办学形式。在办学领域内也有着不同的办学层次:基础教育(小学教育和初等教育组成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的中等教育)是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是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二、我国的教育投入与教育资源概述
1。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教育大国。根据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用我国目前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有如此庞大人口的教育事业,并做到教育的均衡化、合理化,这实在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
2。与世界其他先进国家的教育投入相比较,我国的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教育经费投入占国民GDP比例明显偏低,教育投入与教育资源的量与质明显不足;教育经费在各级教育阶段的分配明显不合理,国家政府相对轻视基础教育的资源投入;教育资源投入的比重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别和城乡差别。
三、我国教育从业者专业水平和受教育者文化水平概述
1。依据教育部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国内有各级各类学校55.4万所,其中包括高等教育学校、中等教育学校、初等教育学校、工读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学前教育学校。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专任教师数为12979398人;小学校师生比为17.88%,初
级中学师生比为15.47%,高级中学师生比为16.30%,职业高中师生比为23.65%,普通中专师生比为27.82%,全国高校平均师生比为17.27%.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部官方网)
2。依据2010教育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6.5%、99.5%、98.7%、94.8%。其中,农村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2.5%、99.3%、98%、91.5%。有关专家分析指出,近年来全国普通学校教师队伍的学历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学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普通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仍然偏低,大力改善普通教师的学历状况,切实提高普通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依然是一项重要任务;普通高校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相对偏低,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的任务比较繁重。
3。虽然我国教师人力资源队伍庞大,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很高,但是我国庞大的教师队伍中也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各级各类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我国教师队伍数量结构发生了新的进步性的变化。
四、我国教育评估体系概述
1。教育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教育评估的主要职能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各方面的信息,准确地了解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价,为学校改进工作开展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部门改善宏观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教育评估主要有合格评估、办学水平评估、选优评估及学校内部评估等形式。
2。《教育法》中已经规定了教育制度涵盖了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教育评估制度。我认为除了以上四项制度内的教育评估体制外,教育评估体系还应有包括以下三项的制度外的教育评估体制:新闻媒体的舆论评估体制、社会其他行
业(教育行业以外)的综合评估体制以及受教育者的本体性评估,即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以来从自身感受出发而对他所经历的教育进行的评估。
3。由于社会历史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社会政治因素以及个体利益因素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以上教育评估体系仅是从一个宏观的程度上对教育评估和教育考量提供一个比较规范化的参考和考量,而并不是具有命运决定性的意义。随着自然信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汇式发展,教育评估体系将越来越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教育领域内各种对象的实际水平。也就是说,我国的教育评估体系还有这很大的不断革新完善的空间。
五、我国的综合教育环境概述
1。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的政治局面逐渐趋于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的文化思想氛围逐步得到更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大环境。尤其是高考制度的恢复,瞬时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从某个角度上激励了人们以不同方式投入或参与教育事业的信心。
2。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内政治形式、经济基础、国民意识形态等大环境的发展与变化。投射到教育领域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并越来越突出。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具有很多不利于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特点。例如,教育的行政化与本位化、教育的市场化与商业化、教育的功利化与去道德化、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学术规范和学术精神问题、学术氛围的嘈杂与疲软却普遍缺乏学术创新思想的突破等等。
3。随着教育越来越趋于大众化,教育公平问题也日益呈现在我们所讨论的教育环境话题中。我认为教育公平问题应该反映在两个方面的内容上,一是教育资源的分布于配置;二是不同具体情况的国民接受与其具体情况相对等的教育的机会。而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内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的投入与配置存在明显的东西部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和中心地区与边远地区的差异。我国存在大量经济落后的国民不能很好地享受到中高等教
育的权益;另一方面,很多经济条件优越的国民却不能很好地珍惜他们拥有的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机会。也就是说,不良的经济条件一方面限制一部分国民接受教育的机会,优越的经济条件另一方面又异化一部分国民对待教育的态度和行为。总而言之,我们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既存在着很大的机遇,同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立足于经济生活高速发展、政治生活相对稳定、文化生活多元并存的当今社会,在基于以上说阐述的教育现状之下,为了自己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为了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已经是二十多岁成年人的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获取全方位的能力与素质来武装自己,才能够拥有足够的资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为自己和社会谋求更为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那么,我个人认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素质:一是物政素质,二是精神素质。其中物政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经济素质;精神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信息素质、反思与审美的心理健康素质以及综合文化素质。现就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做一番简要的论述。
一、物政素质
1。身体素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点也不假。无论什么人,他所从事的各种活动都是以他所拥有的健康的体魄为基础的。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一旦出问题,那么他的各种活动,包括思维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大学生必须加强体育锻炼或体育运动,努力提供自我的身体素质,为以后的奋斗奠定好最为根本性的基础。
2。经济素质:我们每个人都无时不刻地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之中,无论谁都绝对不可能脱离人类的经济生产关系。人要想能生存,首先必须规律性地摄入食物和水以供应他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其次才能谈及其他的活动,那么新时期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能保障自身安全性的经济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育的权益;另一方面,很多经济条件优越的国民却不能很好地珍惜他们拥有的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机会。也就是说,不良的经济条件一方面限制一部分国民接受教育的机会,优越的经济条件另一方面又异化一部分国民对待教育的态度和行为。总而言之,我们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既存在着很大的机遇,同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立足于经济生活高速发展、政治生活相对稳定、文化生活多元并存的当今社会,在基于以上说阐述的教育现状之下,为了自己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为了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已经是二十多岁成年人的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获取全方位的能力与素质来武装自己,才能够拥有足够的资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为自己和社会谋求更为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那么,我个人认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素质:一是物政素质,二是精神素质。其中物政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经济素质;精神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信息素质、反思与审美的心理健康素质以及综合文化素质。现就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做一番简要的论述。
一、物政素质
1。身体素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点也不假。无论什么人,他所从事的各种活动都是以他所拥有的健康的体魄为基础的。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一旦出问题,那么他的各种活动,包括思维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大学生必须加强体育锻炼或体育运动,努力提供自我的身体素质,为以后的奋斗奠定好最为根本性的基础。
2。经济素质:我们每个人都无时不刻地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之中,无论谁都绝对不可能脱离人类的经济生产关系。人要想能生存,首先必须规律性地摄入食物和水以供应他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其次才能谈及其他的活动,那么新时期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能保障自身安全性的经济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二、精神素质
1。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也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人总是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而这个社会又总是存在那么多不同价值趋向和意识形态的事物,它们难免对主体人的产生各种各样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具备以自我与社会为中心价值取向的积极健康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具有独立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投身到自我奋斗中去。
2。信息素质: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信息交流高效化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纷繁冗杂的知识经济时代,获取到高效的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奋斗无不是一种额外增值的资本。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提高自我信息素质更会成为新时期大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所必修的一门课程。
3。反思与审美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各种媒体不断爆出各种形式的大学生自杀事故,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迅速引起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个人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大的转变过程中,人必须时刻具备两种作为基本的心理素质,那就是审美素质和反思素质。审美素质是教会人“向前看”的素质,它不仅可以使人正确地看待别人的美与丑,更可以使人想到自己应该向着哪一个方向继续发展下去而不至于从思想上走入迷途;反思素质是教会人“向后看”的素质,反思的生活必须是一个健康的人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个人才能在自己繁琐的生活中不断地调整自己行动的方向和轨迹,最终实现预期的理想。
4。综合文化素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着各种各样可以理解或不可以被理解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世界。我们必须尽量广地接触和了解人类文明中优秀的文化成果。除了课堂上涉及的研究对象外,我们也应该多接触社会,多融入自然,看更多科学领域的书籍,以一种体谅宽容的心态观察、思考和迎接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4400字)
范文四: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四,面向全体。我们国家这些年努力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第五,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谁都想有创新,怎么实现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样一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就要求启发式教学。主动性的发挥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第六,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范文五: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002年6月
第19卷第3期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
JOURNALOFZAOZHUANGTEACHERSCOLLEGE
Jun.2002
Vo1.19NO.3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仲安娜
(青岛电视大学胶州分校,山东胶州663000) [摘要]素质教育已引起教育界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素质教育对传统的教
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
容,教育模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论实践;措施.
[中图分类43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77(2002)03—0058—03
在我国教育领域,对素质教育的呼声日渐 高涨.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 客观反映,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
养提出的要求.
一
,素质教育面临的挑战
素质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素质 是从生理学的角度,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 理的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 的特点,它是心理运动发展的前提.
而素质教育所讲的素质是从广义的角度说 的,指人的先天禀赋,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 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 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一般来说,它具有本因 性,内隐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其 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劳动 素质及其健康的个性.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可以这样认为: 素质教育是以人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前 提,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尊重与 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良好的个性,充分开发 潜能为特征的活动.简而言之,它是以提高人的 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素质教育面临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带来 培养出千百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建 设者与接班人,这是一个严峻而又迫切的任务. (一)要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会 学习.
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质量成倍增 长.高新技术和信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新时代.曾有人估算,19 世纪,人类信息量是第5O年增长一倍,到2O世 纪中叶,每10年增长一倍,进入7O年代,每5 年增长一倍.当我们的教育正在为现代化事业 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时,不能不考虑以计算机 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与信息革命的挑战,教育不 仅是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 的是要教会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校教育不 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人类的全部知识教给学生,
让他们去死记硬背,而是要教会他们怎样学习, 能够准确地去寻找和获取信息和知识,提高理 解,消化,吸收,概括及应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二)要培养学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学 会生存.
学会生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它 包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者缺 一
不可.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处理这二方面的 关系,做一个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对人类社会 有贡献的人.
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看,作为社会的一名成 员,作为社会的人,应该懂得自己对社会,对他 人的责任,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实质上是 [收稿日期]2O02一O1—15
),女,山东青岛人,青岛电视大学胶州分校高级讲师. [作者简介]仲安娜(1956一
?58?
仲安娜: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要教会我们学会怎样做人.在我们的社会,存在 二种截然不同的生存价值观;一是个人第一,社 会第二;二是社会第一,个人第二.相对于资本 主义制度,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先进,是因 为我们的生存价值是建立在"社会个人"的 基础之上.
(三)要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与能力, 学会创造.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 21世纪教育"的研讨会上,澳大利亚未来委员
会主席埃利雅德博士介绍了联合国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织关于未来的人都要掌握"三张通知证" 的讨论,这三张通行证分别是:一,学术性;二, 职业性;三,是否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埃利雅德 博士认为,以往人们重视的往往是第一与第二 张"通知证",而忽视了开拓创新的能力.然而, 一
个人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学术性与职 业性的潜力也不会得到发展,甚至会变得没有 意义.当代社会,科技革新和经济竞争越来越激 烈,要求人们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学会创造. 一
般认为,教育总是能培养人的创造性的. 但是,我们要看到"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 量,也有抑制创造精神的力量."实际上,"应试 教育"的做法往往是压抑了学生个性与创造性 的发展."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涵义是要培 养学生的个性,而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性,我 们的教育决不能把学生束缚在一张考卷上,而 是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会学生怎样 更有效地去创造.
笔者认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这三个方面,是现代社会向素质教育提出的现 实课题,如果我们的教育确确实实能解决这三 个"学会"的内容,那么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 转轨可以说是成功的,而且必定能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素质教育实施中要重视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
程.
第一,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转变观念为先 导.
**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I} 界,面向未来."这是站在历史高度提出的伟大 的教育战略思想,我们应以此来武装头脑.我国 的现代化作为一种后发型的现代化,其相对优 势在于可以避免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走过 的弯路,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是要使 这种优势变成现实,需要提高国民素质和大批 劳动力人才素质.正如**指出:"我们国家, 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 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 量,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 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我们必 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义,真正实现观念的转变.
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在"转轨"的过程中,认真 执行各项教育改革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二,素质教育的实施要加强制度的建设 和完善.
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既包括教育部门也包括 社会有关部门,在教育内部,有基础教育制度, 学校本身的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等.例如改革基 础教育中的考试制度,改变把考试作为目的,学 生整天围着考试转的状况,使之真正成为有利 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招生制度的改革也是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小学免试对口入初中的改 革已全面推开,改革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应
当改革高考与基础教育中考试的关系,减少高 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同时,用人部门也要研究 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
第三,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注重课程编制, 教材编写与改革教法.
课程,教材与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最基本 的环节和渠道.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一个个 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实施的,而学生大部分时间 是在学校课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度过的.因 此,一定要重视教学过程中这些基本环节的研 究,要深入到课堂,学生中去.如果光有素质教 育的观念,而没有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素质 教育也只是一句空话.
课程的设制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 发展,要考虑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教材的编写要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教育性与知识性,先进性 ?59?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第3期
与基础性,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的原则.同 时,要改革教法,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出一套能 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时 代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 们应加紧学习,努力工作,为教育改革作出更大 贡献.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文选(3)[M].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吕艳]
TheTheoryandPracticeofQuality-OrientedEducation
ZHoNGAN—NA
(JiaozhouBranchQingdaoTelevisionCollege,Jiaozhou663000,China)
Abstract:Quality—orientededucationhasbeenthefocusofeducationalandtheoretical fields;ithasagreatpushingeffectontraditionaleducationalthought,educationalideas,educa—
tionalcontentandeducationalpatterns.Thispaperdiscussestheemergenceanddevelopmentof
quality——orientededucation,thechallengesthatquality——
orientededucationisconfrontedwith,
andalsodiscussesthemeasuresthatshouldbetakentoactualizethequality--orientededucation.
Keywords:quality--orientededucation~theoryandpractice;measures
?6O?